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创作教学论文

2024-07-06

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创作教学论文(通用12篇)

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创作教学论文 篇1

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创作教学论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发布实施以来,中小学的日常教学都进行了逐步深化的改革,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培养个人良好思想情操的基础课程,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讨论了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创作教学的完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音乐鉴赏;高中;创作;教学

新课程标准发布实施以来,中小学的日常教学都进行了逐步深化的改革,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培养个人良好思想情操的基础课程,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21世纪是人类可以获得更多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的世纪,只有培养出尽可能多的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才能满足时代对教育的期望。在新课程标准下,音乐创作教学不再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音乐创作也不仅仅是作曲家的事,“创作”对于中学生来说不再是“瞎胡闹”,而是成为一种现实,音乐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融入了创作的实践。而在课改的大潮中,音乐鉴赏课越来越需要以学生自我创造活动为目的和方法的音乐课程方案,因此,必须发现并解决原有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高中《音乐鉴赏》创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不足。根据国家规定,高中音乐课为36学时,调整为48学时,在原本课时就偏少的情况下,更是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音乐鉴赏》的教育。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学校以各种理由少开音乐课甚至不开音乐课的情况下,《音乐鉴赏》的进行更是步履维艰了。

2.思维定格。音乐的非语义性、不确定性决定了没有标准答案,音乐创作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要把音乐标准答案化,对音乐常常进行不恰当的解说,违反了音乐的非语义和不确定性的基本特征。一位音乐教师在黑板上抄了一个公式:审美逻辑=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另一位老师给中学生听各种管弦乐器演奏的音乐后让他们描述音色感受,结果如其文章所写:“由于听觉上的差别,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主观评定’。”审美感受是纯主观的,欣赏音乐本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说“爱你不容易”。随着科技的发展,从CD到MP3,学生的耳机总不离身,常见音乐课上教师在前面放着音乐,学生在下面堵着耳朵。为什么学生那么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呢?事实上学生听耳机表示喜爱音乐,但多数因层次较低、音乐基础较差,使得学生难以融入课堂。

二、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创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音乐鉴赏》中的创作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学习。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变换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完美地欣赏作品,这是许多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在保护学生本能的创作兴趣基础上,可以做如下尝试:

2.欣赏课堂中的实施方法。

(1)素描情感法。同学们都有表现欲,我们可以用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他们听音乐,如欣赏《荒山之夜》时,可以让学生用线条与简单图画表现:诙谐的舞曲般的音调和铜管乐魔鬼似的喧嚣;也可以引导学生边听边猜用的是什么乐器,让学生模仿从简单的声音来开发训练。用嗓音表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和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叫声及各种音响的节奏、音高、音色、强弱等,这种方法可以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进行,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学会欣赏音乐的目的。

(2)节奏即兴伴奏。奥尔夫认为:“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才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即兴―――是对一个人的一切禁锢的放纵。”在欣赏中,可即兴创作节奏进行伴奏,可用拍手、拍腿、踏脚等活动,也可选用相适应的打击乐器,让学生创作节奏来为歌曲进行即兴的节奏伴奏。

(3)用节奏垒积木。节奏是旋律的骨骼,教给学生基本节奏,高中生对节奏的形象认识是很快的,比如讲符点时,学生向发现新大陆一样,原来前面的音把后面的音的时值节奏占了一半。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拍子,让学生自己组合,从1小节一直到更多的,然后让全体同学视奏,这便成了基本创作。

(4)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学习任何一种新知识之前,学生的头脑中并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自己特有的认知基础、感性经历和社会阅历,教师要给与学生创作思考的空间,培养其发散思维。如课例《自然之韵》:在欣赏了《自然之韵》这首乐曲后,学生可以意识到,用乐器可以演奏出大自然的奇妙之音,各种乐器混合搭配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5)赋予节奏灵魂的旋律。如鱼咬尾是我国作曲的基本形式,在学习民歌《西北放歌》时,笔者就简单的与学生一起分析谱例,于是他们自己发现,每小节第一个音,就是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依次类推,笔者就以一个八度音阶与简单两小节节奏为基础,让学生根据“鱼咬尾”形式,玩旋律接龙游戏。

音乐是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读懂了一首音乐,便是读懂了作者,读懂了社会,读懂了一个时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利剑.捕捉瞬间“奇音”,成就精彩课堂[J].中小学音乐教育,,(5)

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创作教学论文 篇2

一、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时不足。

根据国家规定, 1996年高中音乐课为36学时, 2000年调整为48学时, 在原本课时就偏少的情况下, 由于高考的影响, 社会和学校经常认为音乐课并非高考科目, 在高中阶段不重要。因此, 从实际情况来看, 一些学校以各种理由少开课甚至不开课, 在只有很少的课时的情况下更不要提各个模块教学的开展了。

2. 唱“独角戏”。

“是谁导演这场戏, 在这孤独角色里, 对白总是自言自语……”这是音乐鉴赏课经常出现的场景, 学生们不是忙着做与欣赏无关的事, 就是听得呆若木鸡, 听完了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老师不仅要艰难地维持课堂纪律, 而且要独自一人把戏唱完。

3. 思维定格。

音乐的非语义性、不确定性决定了没有标准答案, 音乐创作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 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要把音乐标准答案化, 对音乐常常进行不恰当的解说, 违反了音乐的非语义和不确定性的基本特征。一位音乐教师在黑板上抄了一个公式:审美逻辑=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另一位老师给中学生听各种管弦乐器演奏的音乐后让他们描述音色感受, 结果如其文章所写:“由于听觉上的差别, 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主观评定’。”审美感受是纯主观的, 欣赏音乐本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4. 说“爱你不容易”。

随着科技的发展, 从CD到MP3, 学生的耳机总不离身, 常见音乐课上教师在前面放着音乐, 学生在下面堵着耳朵。为什么学生那么喜欢音乐, 却不喜欢音乐课呢?事实上学生听耳机表示喜爱音乐, 但多数因层次较低、音乐基础较差, 使得学生难以融入课堂。

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音乐鉴赏》模块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 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而《创作》模块, 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园地, 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模块。针对以上问题互相渗透, 在一定程度上, 不仅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 更能根本解决真正提高学生素养的问题。

二、在理论基础上先“走”后“跑”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 基本乐理课程是创作重要的一环, 为学生音乐听觉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途径。

1. 基础乐理知识。

(1) 认识简谱、线谱。有的学生现在的水平是, 七个音符1do、2re、3mi、4fa、5sol、6la、7si按顺序排起来认识, 单独拿出来还要想一想 (当然这是少数现象) 。熟练的认识简谱、线谱, 唱准音阶,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 学习音符、休止符的种类。

(3) 知道拍子的种类及特点。

(4) 熟练掌握几种常用节奏型。

(5) 各种常用记号:省略记号、反复记号、演奏演唱记号。

(6) 装饰音的运用:倚音、波音、回音、颤音。

2. 基本技能。

(1) 丰富的歌唱实践。多让学生张嘴去唱, 唱多了, 知道的旋律多了, 这是一个搜集创作素材的过程。

(2) 视唱能力。采用先唱短小的视唱谱例, 次唱会唱歌曲的谱子 (可以选用熟悉的儿歌或喜爱的流行歌曲) , 后唱自己编写的小谱 (几小节) 。

(3) 记简谱能力。在对前面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后, 再练习记谱。遵循由浅入深、由短到长、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

(4) 音乐想象能力。可以为学生设定情景, 如:上学路上的过程、去村旁小河抓螃蟹;确定主题, 如“我的三年高中生活”、“我的一天”、“美丽的校园”等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写哪方面的内容。先让学生描述, 如上学路上, 风和日丽, 鸟语花香, 在音乐里有风声、鸟鸣声、汽车、自行车、吵嚷声, 你心情如何?音乐的风格、速度怎样?是抒情性的还是欢快的?

三、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创作教学过程和方法尝试《音乐鉴赏》中的创作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

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 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学习。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 如何巧妙地变换教学方式, 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完美地欣赏作品, 这是许多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在保护学生本能的创作兴趣基础上, 可以做如下尝试:

1. 有层次教学。

由于学生音乐基础较低, 而创作教学需要循序渐进, 所以在音乐欣赏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慢慢渗透:

2. 欣赏课堂中的实施方法。

(1) 素描情感法。

同学们都有表现欲, 我们可以用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他们听音乐, 如欣赏《荒山之夜》时, 可以让学生用线条与简单图画表现:诙谐的舞曲般的音调和铜管乐魔鬼似的喧嚣;也可以引导学生边听边猜用的是什么乐器, 让学生模仿从简单的声音来开发训练。用嗓音表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和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叫声及各种音响的节奏、音高、音色、强弱等, 这种方法可以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进行, 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学会欣赏音乐的目的。

(2) 节奏即兴伴奏。

奥尔夫认为:“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才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 即兴———是对一个人的一切禁锢的放纵。”在欣赏中, 可即兴创作节奏进行伴奏, 可用拍手、拍腿、踏脚等活动, 也可选用相适应的打击乐器, 让学生创作节奏来为歌曲进行即兴的节奏伴奏。如在《非洲歌舞音乐》教学中, 在欣赏《鼓舞》后, 学生根据非洲歌曲节奏短小且重复的特点, 即兴做起简单的节奏与呼应歌, 最后还不过瘾, 在电影《我是谁》的伴奏音乐下, 部分学生在教室做起舞蹈动作和节奏, 其他学生手拍桌做主节奏, 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

(3) 用节奏垒积木。

节奏是旋律的骨骼, 教给学生基本节奏, 高中生对节奏的形象认识是很快的, 比如讲符点时, 学生向发现新大陆一样, 原来前面的音把后面的音的时值节奏占了一半。在此基础上, 可根据拍子, 让学生自己组合, 从1小节一直到更多的, 然后让全体同学视奏, 这便成了基本创作。

(4) 发散思维的培养。

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在学习任何一种新知识之前, 学生的头脑中并不是一张“白纸”, 每个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自己特有的认知基础、感性经历和社会阅历, 教师要给与学生创作思考的空间, 培养其发散思维。如课例《鸭子拌嘴》:在欣赏了《鸭子拌嘴》这首乐曲后, 学生意识到, 只用打击乐器也可演绎好听的乐曲, 都跃跃欲试想自己创编, 于是便有很多派生作品, 如《鸭子捕鱼》、《鸭子打水仗》、《鸭子游戏》、《鸭子回家》等, 将音的强弱、音的长短及所学的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

(5) 赋予节奏灵魂的旋律。

如鱼咬尾是我国作曲的基本形式, 在学习中原民歌《沂蒙山小调》时, 笔者就简单的与学生一起分析谱例, 于是他们自己发现, 每小节第一个音, 就是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依次类推, 笔者就以一个八度音阶与简单两小节节奏为基础, 让学生根据“鱼咬尾”形式, 玩旋律接龙游戏。

(6) 从“扮演角色”到“创编角色”。

高中生有着一定的文学功底和角色塑造能力, 对于课堂中所欣赏的音乐中的角色, 可让学生在音乐衬托中塑造。如欣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时, 学生可分角色扮演人物, 在扮演的同时, 学生会意识到音乐背景下的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在课下有个学生竟改编了《丑小鸭》的故事, 不仅延伸到了环保内容, 并且在各个环节创造性地配上了不同的背景音乐, 给作品赋予了新的意义。

四、总结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而创造则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在课改的大潮中, 音乐欣赏课越来越需要以学生自我创造活动为目的和方法的音乐课程方案。当学生参与了音乐的二度创作, 体验了音乐审美活动, 必然会产生赏心悦耳的愉悦心理效应, 学生在体验中自我欣赏。中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学习, 可能绝少出现“天才的作曲家”, 但是在学生为抒己之情、达己之意进行即兴创作与作曲的学习过程之中, 同样可以闪耀出创造的火花。

摘要:在课改的大潮中, 音乐鉴赏课越来越需要以学生自我创造活动为目的和方法的音乐课程方案。本文从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对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创作教学过程和方法作一些尝试。

关键词:音乐鉴赏,创作,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罗伯特·希柯克.音乐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9.

[4]叶林.音乐审美欣赏[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5.

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创作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中音乐;鉴赏课

就目前而言,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提出时间较短,无论是从西方教育思路中引进,还是本土教育研究出来的结果,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从整体而言,课堂体验式学习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的实践效果较好,无论是学习环境的塑造、氛围的营造,还是教学方法的导入,都基本形成了一整套的思路,值得被广泛推广。音乐鉴赏课作为高中阶段难度较高而又相对抽象的一门课,其对音乐知识基础的要求较高,同时还致力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对于高中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因此,我们需要对这门课作深入的探究和分析,探讨出适合其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实践,从而更好地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课中。

一、课堂体验式教学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作用

1.配合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课堂体验式教学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起到的引导作用仍是不可替代的。教师是学生的实际引导者,同时,教师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设计者和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综合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体验式学习的推行正是以一种立体式的课堂模式配合教师进行课程的导入和开展,在实际的高中音乐鉴赏课上,课堂体验式教学侧重于让学生通过课堂参与实践来接触更多的音乐知识,从某种角度而言,良好的配合立足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讲授。

2.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课堂体验式教学弥补了传统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方式上的一些缺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理念常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音乐鉴赏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的,久而久之可能形成对于该课程的厌烦。学生被动地接受音乐鉴赏知识通常效率不高,因此,在课堂体验式教学推广之后,学生得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参与到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来,

这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知识方向,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其他同学进行音乐知识的探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以活跃的课堂气氛和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课堂体验式教学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相关建议

1.构建气氛活跃的音乐课堂

教育界有一个共识,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推动力和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催化剂,为无数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心理引导。在课堂体验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进行良性引导,教师在鉴赏课中运用适合的方式进行课堂引导,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在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之后,教师便可以利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以互动式课堂的基本理念平衡师生关系,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解放学生的思维,

提升其大脑的活跃性,引导其积极思考问题,大胆提问,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

2.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从性质上说,高中音乐鉴赏课是总体课程中的一门辅助性学科,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需要一种存在于日常学习过程中的精神放松方式,以减缓长期进行文化学习的精神压力和思维压力。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往往面对音乐鉴赏课表现出消极应付的态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此时教师的严格管理反而会更加激发学生的不满。因此,构建现代化的体验式课堂,需要利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和互动。教师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培养起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和魅力,从而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的体验和感悟中来。

3.根据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于教育,自古以来便有因材施教的理念,而在医学上则讲究的是对症下药。无论是教师还是医生,都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对应措施的实施,以达到最佳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中生对于时尚音乐的推崇和喜爱程度与日俱增,对于潮流事物的感悟力也远远高于教师,尽管高中生正处于感受力日益增强的阶段,但其思维和认知能力仍处于较为单一的阶段,需要在课堂体验式教学中得到教师良好的引导。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事先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歌曲风格,在课堂上适当地结合讲解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在相关乐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首流行歌曲,先给学生展示,再让大家思考其中的一些乐器,让他们在欣赏自己喜爱的音乐过程中感受音乐知识。

高中音乐鉴赏课作为一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修养的课程,对于学生的智育发展和音乐积淀有着极大的裨益。课堂体验式教学的新式教学思路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十分有利,它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活跃度为途径,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的,在现今的高中音乐课堂上被广泛运用,同时还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现状及时调整改革,使其更加适应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俭斌.增强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互动交流的策略[J].学子(理论版),2016(13).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综合性学习 篇4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个特征,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打破严格的学科桎梏。

在美术鉴赏课的传统教学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知识和技能,割裂了美术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割裂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密切联系,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美术审美素养的提高,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端。现代社会媒体非常发达,学生可以很轻松地从各种媒介上获得所需的知识,这为学科的融合提供了物质前提;美术课程的要求也在从以往的专业化走向生活化,美术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专业学科,而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需要,美术开始走下神坛,走进生活。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途径呈现多元化,现在的教师不再像以前一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来源,教师的角色开始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领者转换。这为美术鉴赏课和其他学科融合提出了要求。

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它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它是比美术欣赏更为成熟、更为理性、更为内化的一种审美过程。美术鉴赏的这一课程特点要求教师必须能掌握超出单纯美术范畴的知识,也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联系其他学科。

首先,要求美术鉴赏课能实现学习内容的综合,譬如在讲授《西方文艺复兴美术》时,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只有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才能更深刻地掌握文艺复兴美术的艺术特点,才能深刻地了解文艺复兴是如何唤醒人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才能深刻地了解为何说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的一个转折点。在讲解这一时期的作品时,不能就画论画,需要找出它们的联系点,比如学生比较熟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也能说上几点,但是如果向学生介绍文艺复兴早期乔托的《逃往埃及》时,画面上青涩的造型使学生很难接受,这是教师除了需要从美术绘画技法上讲解,更要从两者之间的共性来讲解,比如构图、透视和人物的刻画。这要求课程将融合了历史、宗教文化等知识,如果只是从美术领域讲,学生对这一时期的美术的认识还是仅仅停留在浅显的形式欣赏层面。

再如,在讲授《中国青铜艺术》时,除了让学生了解中国青铜器的造型特点,还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青铜文化。“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以审美方式反映社会现实社会。艺术必须塑造美的形象,传递美感。”如果教师在讲解本节内容时,只停留在青铜器本身,学生是无法了解青铜器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的,这种审美还是停留在形式方面,无法提升学生较高层次的审美素养。所以,在讲解时,着眼点要开阔。在授课时,可以从一些典故或者成语作为开篇,比如“楚王问鼎”、“一言九鼎”、“加官进爵”、“钟鸣鼎食”……通过这些学生耳熟能详典故或者成语,让学生初步感知青铜的“礼”文化,然后通过赏析各种形式和各个时期的代表器型将学生的初步感

知深化,把对青铜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感性审美结合起来。在本节中融入历史、文学、礼乐等“国学”常识,那么,这节课的深度将超过了美术本身,学生从中获得的审美也会是持久而深远的。

其次,要求美术鉴赏课能有学习环境的综合。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是无法涵盖的所讲的内容的,学生也很难消化。所以需要学生在课余能有一定量的自主学习。现在网络发达,社会上各种文化机构也比较齐全,学生可以很方便的从网络或者其他环境中获得很多知识,但是,从网络上或其他环境中获得的知识相对而言比较零散,知识点之间没有多少联系,是一种快餐式的知识结构,所以,还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领,进行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探究,对各种知识进行整合,才能让这些知识成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支柱。所以,美术鉴赏课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需要有其他学习环境的参与。

第三,要求美术鉴赏的学习方法能体现综合性。信息时代,人们接受各种信息的途径呈现多元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注定好是多样化的。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方法主要由讲、谈、看、写等部分组成。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或者在教师的辅导之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传统的美术鉴赏课由教师作为唯一主体,学生是受体,师生通过知识的灌输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这种学习方法机械粗暴,作为被动的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很难将其内化。所以,采用适应学生以及课程特点、学习的展开过程的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学习评价也要体现出综合性。这种评价方式体现的是阶段性和持续性的,即学到了什么和怎么学的(是呈现加法的评价),而不是学的结果怎么样(是呈现减法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是一种被限定好的终点式评价,带有机械性、强制性和功利性,是无机化的评价,学生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始终处于被动位置;而综合性的评价实际在学生开始学习时就已经进行了,带有明显生成性、激趣性和鼓励性,是有机化的评价。它除了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还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同时,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还根据不同受体之间的区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除了有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美术鉴赏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甚至军事等各个领域,里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教师要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发挥自己的应有价值,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就必须改变授课形式。摒弃已往严重桎梏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知识传达、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美术鉴赏课的综合性学习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和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选取有价值的人文问题、自然科学问题等,引导学生去探究。在美术鉴赏课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以知识获得为目标的单一教授方式,而要转变到以提升学生综合鉴赏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方式,“促使学生去想去做,有欲望地学习”为指导目标。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感受与鉴赏 篇5

关键词: 中学 音乐 感受 鉴赏

摘 要: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利用讲故事、配乐诗朗诵、体态律动、音乐剧、卡拉OK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体验,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扎实的基础。

中学新课程标准把音乐课程的内容分为四个教学领域,即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针对其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从形象感知、情感体验与熏陶、意境想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感知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完美能力,从而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要由知识的被动传授与灌输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尽量创设开放式欣赏教学,努力营造学生积极主动、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体验。

一、针对年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从11、12岁至14、15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例如:“优美、活泼的”“开朗、奔放的”“兴奋、激昂的”“悲惨、哀怨的”等等。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应该有针对性的将中外一些优秀的经典的音乐作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广泛的接受各种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欣赏。

在运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感染力很强的欣赏,以其直观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心理要求。把影视欣赏结合到音乐教学之中,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中国戏曲剧种及其唱腔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和聆听几首作品,教法死板,将无法激活课堂的学习氛围,不能产生好的效果。于是,我让学生们观看了中央三台的戏曲票友大赛实况录像,舞台上演员声情并茂的表演,白燕升通俗的讲解,专家们独到的点评,让学生结合视觉和听觉,感受中国戏曲不同剧种的特性和风格。精彩的讲解与演唱交替进行,使学生看得真切,听得入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略了艺术家们的风采,体会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此外,影视欣赏还不仅是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可经常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故事片,如《音乐之声》等一些高质量的电影作品。这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听觉感受,加强审美情趣都大有好处。

三、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

课前,先播放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教师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哪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马上说出了这些词。紧接着又问:“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放了一首“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最后学生们总结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以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的课是非常受中学生欢迎的。”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在整个初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信乐团的《北京一夜》或是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都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四、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导欣赏。

中学生对叙述性的艺术作品较为关注,对剧中人物情感变化也很感兴趣。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就为同学们讲述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欣赏完整个乐曲后,有的同学为梁祝美好纯真的情感不禁黯然泪下,有的为两位当时年轻的曲作家能创作如此动人的民族交响音乐而骄傲。

五、以配乐诗朗诵引导欣赏。

音乐本身具有非语意性、模糊性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有时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借助姊妹艺术诗歌参与教学,既是同学们喜爱的形式,又能一语道破主题,为情绪情感推波助澜。例如,在欣赏《保卫黄河》时,伴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我这样说道“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一句句热情深切的问语,伴随着壮阔、辽远的音乐,把同学们引领进抗战时期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伴随着音乐的起伏,同学们心潮澎湃,情绪激荡。欣赏结束后,我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其中一位同学这样说:“我仿佛走进了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太深重了,然而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坚贞不屈,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夺取最后胜利的英雄气概......”诗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能使艺术形象更加淋漓尽致,尽善尽美,激发学生的情绪。

六、体态律动与歌曲欣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舞蹈与音乐是互相联系的,它富有动作性。初中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歌曲反映的内容编成简单优美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听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欣赏《青春舞曲》时,首先让学生通过电视画面欣赏维吾尔族的舞蹈,感知舞蹈特点,再听录音欣赏歌曲,感知歌曲的节奏特点,最后师生一起配乐舞蹈。在唱歌和鉴赏的同时,结合节奏和舞蹈的创编,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又符合青少年活泼、富于朝气的特点,在这种欢乐、和协的气氛中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创编音乐剧,领悟剧中角色情感。

鉴赏教学中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在音乐室的周围摆了各种动物头饰。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节奏及各种乐器所发出不同音色,来辨别这是什么动物,然后选择动物头饰。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角色,创编音乐剧,这样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和表演能力。

总之,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以情感达到教学目的。音乐表现的情绪是多样化的,学生在音乐的喜怒哀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通过情感的体验,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使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做为一名音乐教师,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反思 篇6

一、课堂教学:

高一年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对音乐有兴趣,特别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此外,在音乐欣赏课上我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4、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举办了各种有意义的的文艺活动,如校园歌唱比赛,音乐知识竞答等等。

四、考试:

为了使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通过学生的表现情形来打分。也希望音乐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

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创作教学论文 篇7

一、参与活动要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俄罗斯谚语说:“你可以强制性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马喝水。”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只有主体有参与意识才会有参与行动的产生。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具有诱发性和挑战性的参与活动,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欲望;同时,这些活动或问题要遵从适度性原则,即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而不是问题太难使学生望而却步,问题太简单,让学生缺乏探究欲望。

二、参与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个人参与

普通高中音乐课标中提到:“在音乐教育中,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并使他们终生喜爱音乐,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音乐是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例如:课堂中有一位学生在听完拉维香卡的演奏后这样形容:“我感觉他像是在做祷告,通过音乐和神灵在对话,我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试想:如果教师在聆听完之后不给学生抒发内心情感的机会,那么我们就无法感知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这样优美的词语又从何而来。因此,音乐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来影响学生,充分接受每位学生的意见,接纳不同见解,给学生搭建情感抒发和个性张扬的平台,善于感受蕴藏在学生心底交流的渴望,发掘学生主动性、发展潜质,给学生一些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表达、去体验、去前进、去发展。

三、参与活动要高度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以情优教

传统的课程观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的功能,导致使该项目标形同虚设,从而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主义框框中。

如:教师请学生聆听一段音乐时这样来设问: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是怎样的乐器在演奏?旋律有何特点?学生聆听着神秘悠远的印度音乐的同时也关注到了演奏的乐器和音乐旋律的特点,接下来教师又引导学生用哼唱感受旋律线条,学生在反复演唱中不仅了解了印度音乐装饰性特点,同时也更深刻地体验到了印度音乐旋律的魅力,一举多得。教师设定的所有认知目标几乎都很好地与情感体验性参与融合在一起,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四、参与活动要强调学生主导,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感受、交流、分析和评价音乐。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和发现,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的全过程。给学生最大的活动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同时,教师要切实转变自己的角色,主动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学生一起探索,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

五、参与形式应以音乐体验为主,注重教学实则

音乐是体验的艺术。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自参与和体验,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音乐的形式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参与形式要以音乐为主,淡化不必要的或无效的形式,注重教学的实则。良好的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六、参与活动要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激活创作欲望

高中音乐课标指出:“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这里的音乐创造并不是说在高中阶段培养音乐家,而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捷普洛夫所说:“人从声音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则音乐感越丰富”。音乐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的,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中的创造性参与活动中。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定学生力所能及的、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

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创作教学论文 篇8

【关 键 词】 高中教学;音乐鉴赏;音乐之美;时代性

新课标对高中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学校不但要提高学生的升学率,还要塑造高素质的高中生,能够依据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课程教学。音乐教师要加强音乐鉴赏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很少能够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时候,要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音乐上的困难,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音乐鉴赏的领悟。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高中音乐鉴赏就是要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增加与学生的共鸣。教师注重情境模式的创造,制定一定的教学目标之后,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情感。

(三)使用多种音乐教学策略

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时候,要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音乐教学策略,让宝贵的课堂时间发挥最真实的效用。由于高中课程紧张,很多学生都把精力放在了高考科目上,根本不重视音乐鉴赏课程,教师要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到切实有效的学习。

(四)增强学生内心情感教学

音乐鉴赏是学生心灵的重要体验,教师要加强学生在进行鉴赏时内心的情感波动。音乐不仅是生活的调味品,更是个人感情的宣泄和共鸣,学生在进行音乐鉴赏时,要能够通过音乐的表面形式,感悟音乐本身的魅力,达到音乐情感上的共鸣。

(五)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生进行音乐鉴赏的主要形式是课堂的领悟,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创设的安静的音乐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轻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心灵的启迪。学生在进行音乐鉴赏时,心灵得到很大的安静,能够产生对人生的思考。音乐实践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在音乐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本质,不但强化了音乐知识,还能够体会音乐的魅力。

二、音乐美具有地域性

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从事的劳动不同,人们对劳动的心理感受不尽相同,有感而发的声音也不完全一样,这就使得不同地域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云南的民歌如《小河淌水》被称为东方小夜曲,是云南民歌系列中的弥渡山歌,于1947年由尹宜公创作,由著名歌唱家黄虹演唱。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感情真挚,音区较高,音域较宽,表现出少女的活力与纯情。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下转63页)(上接61页)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三、音乐美具有时代性

所谓音乐美的时代性,是指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的音乐审美观不一样;同一音乐作品,在不同的时代,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音乐是一种艺术语言,常常与政治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的武器。如欧仁·鲍狄埃和狄盖特共同创作的《国际歌》,吹响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与法西斯决战的号角,“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唤醒了巴黎的市民、唤醒了法国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唤醒了全世界受苦受难的人们。政治风云是随着时间的向前推进而发展变化着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历史时间段各显其政治特点,形成了色彩各异的历史时代,使得人们的音乐审美观也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音乐审美标准。

高中音乐鉴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教师要认真研究高中音乐鉴赏的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进行音乐鉴赏的兴趣。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引下,认真进行音乐鉴赏的学习,增强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吴仁培. 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的教学探析[J]. 歌海,2011(2).

[2] 卢娜. 多元素的导入,让高中音乐鉴赏课活起来[J]. 美与时代:城市,2014(2).

[3] 邵海燕. 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合理应用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12(29).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优化路径探析 篇9

音乐是人类的智慧凝结而成的,它能够有效地引导人们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而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它既能够为处于升学压力下的高中生带来心灵的舒缓,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并引导人格和价值观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音乐鉴赏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

高中音乐鉴赏课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感官、感情、创造性思维等多种活动的综合审美行为。它通过对经典音乐的含义、来源和艺术感受等方面的解析,达到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民族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学生应该以音乐鉴赏为起点来感受人类的智慧和艺术成果,从而开拓身心,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高中音乐鉴赏应该遵循的原则

1.鉴赏要循序渐进

音乐鉴赏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时首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现在的高中生由于获得信息和音乐的来源非常广泛,而某些学生已经具有较为偏好的音乐类型,对于音乐鉴赏这种相对比较学术型的行为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易到难,从旋律优美、意境美好的音乐开始。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至少让学生从听觉上喜爱音乐,让他们产生鉴赏的兴趣。当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中作者所展现出来的情感时,再进一步想他们介绍创作音乐时的情况以及作者本人的情感和经历,这样就会明显增强效果。

2.趣味变品味原则

当代的高中生大多喜欢流行音乐,这些音乐有些是创作人的无病呻吟,会导致学生产生困惑和浮躁的心情。在此时,经典音乐就会发挥其真、善、美的特点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若是对于欧洲古典音乐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当代的`音乐大师,比如日本的久石让、喜多郎,爱尔兰著名的女音乐人恩雅等当代艺术家的音乐来进行鉴赏。这样,既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也能够使他们体会到音乐的高雅,发现音乐的美妙之处。还可以列举中国古典名曲,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曲子进行鉴赏。高中生都是具有一定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的储备,用中国古典音乐来配合古诗词进行鉴赏,可以让学生传承我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

三、高中音乐鉴赏优化路径的探析

1.教师要转变观念,具有创新精神

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一个人在讲台上进行音乐鉴赏,学生在下面进行其他活动的模式。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音乐鉴赏有别于其他课程,它源于学生对音乐的个体认识,没有必要划分一个完全的对错,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鉴赏的过程中来,学生通过聆听一段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到音乐鉴赏的氛围中,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2.要注意领悟音乐的特点以及情感

音乐的特点也称为音乐的风格,它是一种文化的表现。比如,非洲音乐往往质朴、豪迈,欧洲古典音乐较为优雅,而我国的民歌又通常较为喜庆。这种特点都蕴藏着文化在里面,所以在鉴赏时就要对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和探讨。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经验,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传统的音乐鉴赏中,教师往往没有真正关注作品的内涵。音乐的情感是音乐的灵魂,要领悟到音乐的情感才能使音乐的受众达到与作者之间的真正交流。所以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

音乐自人类产生至今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并且仍然在不断地发展。在鉴赏当代流行音乐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其中的传统元素。比如,脍炙人口的《北京一夜》,它就吸取了我国的京剧元素,而台湾创作人周杰伦的许多歌曲中都用了传统的中国乐器,如《菊花台》一曲中的结尾就运用了我国的传统乐器葫芦丝。总之,教师要让学生从多方面来感受音乐,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立足于传统并与现代音乐相结合是音乐创新发展的必然。

总之,高中音乐的鉴赏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多让学生自主体验,再激发他们的激情和创造力,引导他们自己鉴赏作品。同时要适当地应用音乐鉴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辨是非、好恶、美丑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景霞。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创新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A,(2):60-61.

[2]何淼。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J]。青春岁月,(7):50.

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创作教学论文 篇10

一、音乐鉴赏能力对高中学生促进的作用

1.音乐鉴赏能力的连接作用。音乐鉴赏能力是学生在学习音乐后,所做出的一种评判作用,它是一种综合性审美活动和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强大的连接作用,通过音乐鉴赏能够帮助学生对外界事物建立主观与客观上的连接与联系。如在学习《南部之子》、《不知为何》等音乐课程时,教师可针对爵士乐的特征帮助学生对音乐建立相关的认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鉴赏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对爵士音乐感兴趣,而且对相关的爵士舞感兴趣,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多层面的连接意识。通过音乐鉴赏能力的连接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技能与特长,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音乐鉴赏能力的记忆作用。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感知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有效记忆能力。学生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增强外部肢体动作和心灵配合,有效提高个人的记忆功能。如教学《长江之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旋律与长江雄浑、壮观气势的动律。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外部肢体与内部心灵反应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真正魅力,表达出对长江、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提高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1.采用灵活多变的课程导入方式,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高中音乐鉴赏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重点是为学生创建合理的审美空间,体验音乐的美好,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音乐课程导入方式,为学生增添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贝多芬》的音乐课程时,可以配备不同的视频、图片等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贝多芬音乐的魅力。又如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象征生命力强盛和顽强抗争的图片,使得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义。由于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有限,我们不能仅仅凭借音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配合视频与图片的视觉效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再如在学习《流行风》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音乐,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演唱,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这不仅能够让音乐鉴赏课活力四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习得音乐知识,例如音色、音调等音乐基础知识等。

2.运用实物教学,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尽可能运用学校现有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实物式的教学方法,例如为学生提供一些乐器等方面的资源,通过实物教学,帮助学生从具体的失误出手,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语言意境,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在具体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让会相关乐器的学生演奏,对不会乐器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通过实物帮助学生营造音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乐器的神奇,进而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通过实物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动手的能力,也要注意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敢于竞争与拼搏的精神。

3.发挥音乐鉴赏的连接与记忆作用,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音乐教师可以有效连接美术、雕塑、舞蹈等艺术的特征,让音乐与这些艺术之间产生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鸟儿在歌唱》、《美丽的小天使》等音乐课程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新的形式教学,完善学生对音乐鉴赏训练的记忆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配合《鸟儿在歌唱》这首乐曲,编排一个简单的舞蹈,学生在鉴赏音乐过程中,能通过肢体的动作,促使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协调的能力。同时,通过改变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是有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种方式,能够将音乐鉴赏的连接和记忆有机结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结语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要主动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不仅要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通过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要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明.音乐心灵鸡汤—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J].音乐大观,(1z).

[2]刘曙艳.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zo1z(1z).

[3]李雁.谈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U1.华章.zo13(1z).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 篇11

一、依据学情,整合学科资源进行教学设计

1. 引入通俗音乐元素,激发兴趣。《阳关三叠》是一首古曲,距今年代遥远,教材选取的是王震亚改编的四部合唱曲。考虑到学生对声部旋律的听觉及视唱、节奏方面比较弱,我将青年古琴演奏家乔珊演绎的琴歌替换了教材里面的合唱。乔珊利用通俗唱法,声情并茂的边弹边唱,旋律性强,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曲目中表达的情感,在体验环节我安排了学生熟悉的通俗歌曲《朋友》,利用通俗音乐元素,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走进经典音乐作品。

2. 利用“音画舞”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求知欲。在《生命之歌》一课中,我插播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带给学生震撼,更加深化了珍爱生命的意识。在《绚丽的世界音乐》之《舞蹈篇》中,我给学生播放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视频,更直观地感受各种舞蹈音乐在风格、节奏上的鲜明对比。

3. 适时加入本土音乐元素,提升自觉性。在学习《客家之歌》一节时,我先介绍在河源举办的第23届世界客家恳亲大会,讲述河源人创作的客家歌曲,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本土情怀。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师生有效互动

1. 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体验。在《情感之声》之《母亲教我的歌》教学中,课前我让学生在班级黑板报栏出了一期赞美母亲的内容,并在教室里挂了几幅母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温馨照片。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母爱的感人画面,给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轻松地进入音乐课堂。课堂里,我请班上朗诵最好的同学给大家朗诵歌词,并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和着深情的旋律,在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中,质朴的歌词唤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接着我播放了小提琴独奏曲《母亲教我的歌》,教室里回荡着小提琴柔美的音色,我发现学生异常安静,在他们的眼神里我感受到他们已全身心地享受音乐,随着音乐放飞他们的思绪。

2. 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欣赏《阳关三叠》,我首先对作品的一叠、二叠、三叠三个部分的音乐进行对比赏析,再对每叠的上下阕音乐进行对比,最后对每叠主题即上阕的各乐句进行对比。通过作品乐段、乐句之间的对比,学生在享受音乐中很快理清作品的结构及其有关的音乐要素。接着我便选取了青年古琴演奏家乔珊的琴歌形式《阳关三叠》、埙与古筝的合奏《阳关三叠》和王震亚改编的合唱曲《阳关三叠》等同一作品的不同表演形式让学生对比赏析,使之在欣赏音乐中既不感到厌烦又加强了对音乐主题的记忆,从而能更好地体会作品内涵。同样,在不同作品的对比赏析中也可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古典音乐时,我们可以将古典音乐与浪漫派音乐进行对比赏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音乐,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

3. 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学习《阳关三叠》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5个学习小组,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阳关三叠》。同学们非常积极,有的带上自制的道具扮成古人合唱;有的根据歌曲创编了情境剧,编排简短的剧情,演唱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有女同学还展示了古典舞《阳关三叠》。虽然他们演绎得不是十分完美,但是体现了再创造力,我因势利导演奏了一曲钢琴《阳关三叠》,将活跃的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渗透德育,发挥音乐独特的魅力

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音乐鉴赏教学对德育的作用可谓是“感人也深,化人也速”。我认真挖掘教材与德育的契合点,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德育侧重点。在《生命之歌》中,我把珍爱生命贯穿于教学始终。我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感悟发现的方式替代大道理说教。在学生聆听了柔美、抒情的《槟榔树下摇网床》后,我从学生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入手,引导学生回忆过去、联系现在,发现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是有限的,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最大的人生价值。音乐鉴赏课处处有德育,时时可育人,要充分利用好,为学生成人成才奉献力量。

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创作教学论文 篇12

情境教学法, 通过情境的创设, 增强学生对审美客体的情感体验, 增强感性认识;以陶冶情感为动因,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认识美、欣赏美教学活动, 达到创新教育目标。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设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调动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具体地说,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发好奇心, 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 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 只有强烈的好奇心。”笔者在创设探究性情境时, 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讲“美术作品”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要求学生观看教材中“彩陶鲵鱼纹瓶” (图1) 、“永”字 (图2) 、“羊”字 (图3) 之间的联系, 提问:它们的美体现在哪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手段创设情境, 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引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 它激励着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研究问题、探索规律。在教学中, 笔者注意到在情境中适时揭示矛盾, 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美术作品”教学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材中“松下听琴八角漆盒” (图4) 图片, 指出这是个装点心的漆盒, 不是美术家创作的作品, 但为什么说它是一个“美术作品”呢?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寻找答案的欲望。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难点, 提出疑点, 揭示矛盾, 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强化挑战性, 激发好胜心

职高学生在学习上往往缺乏自信, 课堂上很难见到主动发言的学生, 这与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有关, 但也与教师普遍不够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关, 课堂教学缺乏挑战性, 压抑了学生的好胜心。情境设置得当, 就能强化课堂的挑战气氛, 激发出学生的好胜心理。例如, 在鉴赏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 (图5) 教学中, 笔者做了一个小尝试, 安排13位学生表演这段圣经故事, 希望通过他们的表演, 表达出谁是耶稣, 谁是犹大, 其他门徒的表情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性格。该情境的设置有一定的挑战性, 但也符合职高学生的好胜心理, 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并积极参与, 增强了情绪体验。

三、加强合作, 促进互动

情境的创设, 有助于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甚至生境之间的互动。例如, 在进行“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的欣赏教学中, 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型画家齐白石和融合型画家林风眠, 笔者把学生分成两组, 喜欢齐白石的画《荷花影》 (图6) 的同学在一组, 喜欢林风眠的画《樱花小鸟》 (图7) 的同学在另外一组, 两组同学进行辩论, 在辩论基础上, 教师结合学生的观点适当总结。本环节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 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丰富思绪, 促进思维

创新思维是课堂教学创新追求的重要目标, 情境能丰富思绪, 促进思维。丰富的情境, 有利于促进学生感官的全方位参与, 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教学活动, 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如“审美自律”教学中, 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 (图8) , 笔者通过创设故事所描绘的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故事情境, 使学生更能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它的创作仅仅是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现出来, 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娱乐和情感抒发, 没有外在的目的。在这种故事情境教学中, 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 在教师的引导下, 始终兴趣盎然地欣赏、探讨作品,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美术鉴赏课中, 通过情境的创设, 诱发了学生的思维, 增强了对审美的情感体验, 同时也激发了其审美的参与欲。在情境教学中,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境互动, 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给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这要求教师知识面更广, 驾驭课堂的能力更强, 因而教师必须深入生活, 获取信息, 不断增添知识沉淀。教师应该做教学的有心人, 用美的眼光看待生活, 不断从自然、网络以及现实生活中寻找适合作为美术学习情境的素材, 以建立一个学习的情境资源库。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鉴赏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虽然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在主题上有一定的确定性, 但在涉及个人的感受和理解时, 会因每个人的性格、爱好和知识面的不同而对作品意蕴的认识有所差异。如波提切利所画的《春》 (图9) ,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有的学生感到画面春意盎然和欢乐活泼;有的学生说画面富有田园牧歌式的诗意;有的学生说画面有一种梦幻般神秘的色彩……我们在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和感受, 以丰富作品的内涵, 而不应以教师自己的观点主宰一切。

参考文献

[1]王秀铃.碰撞与沟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2]蔡伟.课堂教学创新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学红梅文化,树企业形象下一篇:人力资源市场功能服务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