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2024-06-11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精选13篇)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篇1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全面发展,其中对音乐的学习尤为重视。学生希望通过音乐教育开阔视野,促进更好地发展。在此背景下,一些职业院校加大了对音乐教学的研究力度,力求推动音乐教育新的变革。下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中音乐发展的现状,探求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创作教学;音乐教育;意义;发展现状;探讨

在我国音乐的教学中,很多职业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这严重抑制了音乐教育的开展,面对这一现状,职业院校非常有必要引入新的理念,推进新的变革。尤其要注重创作教学的引入,充分发挥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我国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

音乐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具体表现在:

(一)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些学校,音乐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师仍旧以自我为中心进行音乐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反应,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这样必将会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的位置,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另外,在音乐教学中尽管有些学校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正,但仍是以单一的唱歌为主,无法起到音乐教学的根本作用。

(二)音乐教育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脱离社会的需要。我国职业院校当前的音乐教育多侧重于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希望学生掌握扎实的音乐知识,而忽视音乐的创作。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未必能产生好的影响。在社会的需求中,各单位更加需要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进行独立创作的人才,在职业音乐教育中这些却无从表现,背离了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

(三)教师的素质水平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大多数人看来,音乐的教育更多地被看成辅修类课程,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中优秀教师的流出,职业院校中音乐教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对音乐课程的研究改进也就无从开展,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更是难以实行。

二、音乐创作教学的具体表现

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创作教学,是对日常音乐的升华,通过计算机设备等手段使学生综合利用音乐知识,细心观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发散思维进行独立自主地创作。在创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恰当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所在 纵观当前职业院校中音乐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创作教学引进的重要性,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探讨,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意义。

(一)音乐的创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所谓创作教学,学生要想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必须进行思维的发散,加强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的音乐制作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在熟练操作制作软件的情况下会提高创作的效率,长此以往,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快速地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这样学生创新的胆识也会提升,有益于优秀作品的呈现。

(二)音乐创作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音乐创作的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可以说是一种不多见的方式,它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紧跟教师的思路,否则将会大大影响创作的完成。这样,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必将改变过去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转而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得到极大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所以说音乐教育的创作教学具有多重的意义与价值。

(三)音乐的创作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全面发展。创作教学在课堂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然后进行适当引导,教师的悉心引导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得到认可也可以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其次,创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清晰地认知创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合理地进行改正,增强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四、小结

总而言之,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开展对于学生来讲具有诸多的益处,不仅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胆识,还可以促进全面发展;另外对教师而言,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一举多得,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当然要想推进这一教学,还需要职业院校教师的积极探索,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正确看待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不断发挥其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陶娜娜.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评《音乐教育与教学法》[J].当代教育科学,2015(22).[2]阮潇静,郭声健.国民音乐教育不应以审美为核心吗?——与杜亚雄先生商榷[J].艺术百家,2012(3).文档资料: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本资源来自于网络,本着保护作者知识产权的原则,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只可用于学习交流。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联系本人,我将尽快删除。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篇2

关键词:舞蹈,音乐,结合,创作

人们常说的“乐之在耳者为声, 在目者为容”, 具体而又生动地说明了音乐和舞蹈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更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的说法, 说明了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的重要性。

选择到合适的舞蹈音乐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大部分编导创作舞蹈时因种种原因不能创作音乐, 而只能自己寻找合适的音乐, 或进行剪接音乐。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 离开音乐, 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 可以帮助观众理解舞蹈的内容, 并且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音乐能够直接打动观众的感情, 使观众在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作用下, 跟着音乐旋律走进了舞蹈, 走进了舞者的内心世界。

音乐是舞蹈创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创作一个舞蹈作品时选择音乐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个人生命感悟的长期积累的情况下, 先有了一个创作灵感, 然后在创作合适的舞蹈音乐。也是作曲家根据舞蹈主题思想、内容、人物形象、风格、意境、气氛、感情表现等进行的二度创作。往往是作曲家亲自写出旋律, 为编导的编舞设计提供了身体的节拍变化和舞蹈空间, 并为舞蹈限定了时间性, 增强了舞蹈的形象和流畅度。

一种是听一首音乐时, 触及到自己的某种内心深处的感觉, 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一般情况下, 都是先有了生活的积累, 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沉淀之后, 做出的东西才会更成熟。好的舞蹈音乐为舞蹈创作打下了坚实、成功的基础, 所以说, 好的舞蹈音乐完成了舞蹈创作和塑造人物的一半任务。

在创作过程中, 不仅仅只是照音乐原来的感觉去编创, 而是对音乐内在品质的研究, 其实也是编导寻求个人内心真实情感的过程, 而对个人内心的忠实实际上就是忠于了音乐的内在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 编导遵守自己的特色的创作, 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具有自己思想的印痕, 并用自己的技术表现手法达到一种真实的境界。

在舞蹈中, 借音乐选材往往不是面面俱到, 而常常是借用它们的某些要素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 在借用过程中, 要考虑舞蹈的自身的表现方式与音乐的表现方式的不同, 用舞蹈语言思考作品, 用舞蹈形式建立结构, 用舞蹈的方式来处理结构, 最后落实到细节, 编出自己的作品, 合舞蹈表现之理。

一个成功的、有影响的舞蹈作品, 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除了舞蹈作品本身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动的艺术形象、新颖的舞蹈语言、独特的风格韵律以及精心的服装和灯光设计外, 关键还要有优美、抒情、和谐的音乐。优美动听的舞蹈音乐不仅成为舞蹈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还为舞蹈表演增光添彩, 既增强了舞蹈的流畅度和节奏变化, 又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如舞蹈《踏歌》的音乐, 既有古曲的雅韵, 又有欢快流畅的旋律, 给观众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舞蹈和音乐之间存在着不同合作关系。一方面, 舞蹈借助了音乐的某些要素, 另一方面, 舞蹈作品会对音乐作品中没有的东西进行阐释, 或用其他的方式阐释音乐中已有的东西。目的都是要说出自己的话, 这完全是一个创造过程。音乐给了编导表达自己的空间和表现自己思想的可能性, 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提供了一个平台。这种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 给予了音乐另一种阐释, 外延了音乐的表现空间。每个编导在创作的时候, 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视角或出发点, 这就需要编导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的心。

在编舞的过程中, 可能会因为编舞的原因, 也就是把结构呈现为舞蹈时, 出现了最后呈现与当初在脑海中的结构之间的差距问题, 从而需要调整自己的结构的某些细部。比如说某个舞段的长短, 舞段与舞段之间的连接等问题。这时就需要增减音乐, 甚至重新选择某一段音乐来替换原来的音乐。这也是选择音乐说话的一个更难和更特殊的地方。

尊重音乐本身的品质。充分地利用音乐, 让它和舞蹈结合显得更紧密。首先要消化音乐, 这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听音乐首先是听一种品质, 同时在音乐中建立自己的品质。因此, 在消化音乐的时候, 首先要吃透音乐的品质, 然后在准确地把握音乐品质的基础上寻求内容和舞蹈表现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融合。舞蹈所表现的是世间万物中最美、最真、最能打动人的人与事, 音乐讲述的是最美、最纯、最动听的情与爱, 两者的天作之合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舞蹈创编法》卡琳娜.伐纳 (法) 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2]、《中国舞蹈编导教程》孙天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试论民族音乐在影视创作中的作用 篇3

民族歌曲在影视创作中的作用

影视是音画艺术,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比如,好莱坞大片从开始到结束,大量的音乐引领剧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于当电影出现某种色调时,音乐都能起到增强作用。并且,电影具备多种节奏功能,比如主观节奏、客观节奏、导演心理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等。只有音乐这种形式和电影在节奏上是非常统一的,其他艺术形式就略差一些。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来表达并迎合故事的不同风格、不同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

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内蒙古人民的胜利》中的音乐是民歌《蒙古牧歌》。反映内蒙古人民生活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用的也是蒙古民歌《敖包相会》,《草原上的人们》最感人的是影片中独特的爱情描写。勤劳的姑娘萨仁格娃奋不顾身地抓住了搞破坏的特务,心情舒畅地与情人桑布在敖包相会,唱起了这首优美的情歌,展现出内蒙古音乐委婉悠长的特点。悠扬舒缓的歌声和画面上广袤无垠的大草原融为一体,可以说,是影片中那一曲荡气回肠的插曲《敖包相会》,让人们记住了草原和属于草原的那段忠贞的爱情故事,也永远地记住了《草原上的人们》。

《红楼梦》的影视音乐是著名词曲家王立平先生潜心研读原著,经过慎重选词和反复推敲,运用了隽永沉静的、令人遐思的、只属于《红楼梦》的音乐语言,创作出《枉凝眉》、《葬花吟》、《红豆曲》等经典曲子,为世人重新演绎了《红楼梦》。听到这些曲子,就能联想到那独特的意境,生出万般惆怅和思绪。由此可见,文学和音乐都是美的艺术,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探春远嫁这一集,“分骨肉”的乐曲,展现了探春精干大气却骨肉分离的空悲切,乐曲大起大落、委婉凄厉而动人心魄,体现了探春的悲愤,也是作者的悲愤。《红楼梦》中的诗词音乐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这些优秀的词曲和旋律,都是来自心灵的倾诉,是音乐艺术最大的魅力!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歌,改编自山东民歌。歌曲深刻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抗击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由三个乐段组成,三个乐段分别由三种不同的情感力度来表现。这和电影的主题和步调也是一致的,歌曲迎合战士的内心活动、敌人的丑态与紧张的场景。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电影《刘三姐》的插曲,改编自广西民歌。歌曲宛若一江春水,与充满诗情画意的桂林漓江山色水影和谐地融为一体,为电影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唱出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理想,体现了广西美丽的山水、刘三姐开朗热情的性格,一首民族歌曲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民族乐器在影视创作中的作用

我国的民族乐器有着悠久深远的历史传统。我们的先人经过长期的创造,为我们留下了多种多样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我国的民族乐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为拉弦乐器、弹拔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每一种乐器都有非常强的表现力,而影视剧中一般都综合运用多种民族乐器,所以能表达出更丰富的情感。

张艺谋的电影非常注重“民族风”音乐的使用,为其电影增色不少。如《英雄》为了体现主题的粗犷、沧桑、浪漫,强调北方大地的情怀,把二人转、内蒙古草原、戈壁沙漠音乐综合起来。《英雄》鼓声相间的“序曲”,宛转流露出二人转的曲调,配合着画面上骁勇善战的秦军排兵布阵,杀气腾腾的鼓声中,50名男低音合唱“风”这个字组成的“秦啸”震人心魄;当女主角刺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在沙漠中嚎啕痛哭时,这时配合“悲情沙漠”的音乐,把马头琴、二胡等乐器的祖先——古代秦弦子的音色还原,这时草原的浪漫和戈壁滩上的悲怆的感觉就出来了。在礼葬这场戏中,悲哀中蕴含着希望,为了表达这种苍凉、豪迈意味,音乐采用了内蒙古、东北等北方音乐元素。《英雄》的主体音乐是成功的,它带有极强的民族味道,使电影的主题思想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雍正王朝》的配乐是国产影视剧中比较优秀的,它同时获得了“金鹰奖”和“飞天奖”的最佳音乐奖。配器采用大量的民族乐器,主要有鼓、古筝、琴、笛子,既显得大气精致,又表现了细腻柔婉,恰如其分地衬托了影片情节,突出了帝王的霸气与将相的威武,如上朝、出征、凯旋等音乐篇章都比较成功。

《红楼梦》中的音乐运用了大量民族乐器的语言,注重音乐的线条、色彩,这恰恰是民族乐器最擅长表现的。这部作品中,大量用到了古筝、古琴、琵琶、三弦这些乐器,比如表现刘姥姥的音乐使用的是三弦,可以展现出刘姥姥开朗、爽快的特点。古筝、古琴的运用,表现了“中和”、“淡和”之美,具有“清微淡远”的高雅气质。这与电视剧的整个自然景观相联系起来,突出了缠绵、哀怨、婉转的主题。

我国具有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正是由于民族音乐色彩纷呈的特性与巨大的发掘潜力,使得如今的民族音乐在影视创作中越来越受青睐,我们相信并期待民族音乐在影视创作中放射出更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于润洋.电影音乐美学问题探讨[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篇4

摘要: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审美教育进行了深入研讨,论述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效能,随即从多个层面分析了音乐审美教育在我学校的作用,展现了音乐审美教育独有的价值魅力。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效能;作用

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始建于1959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壮大,现已成功跻身于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行列,为现代社会培养并输出了大批专业性人才,受到了社会公众、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由此可见,我校具有极高的专业化教育水平。当然,在提高职业技能课程教学水平的同时还不忘强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尤其是音乐审美教育,故而本文以“音乐审美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为题,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意见指导。

一、论述音乐审美教育的效能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人类可以借助音乐进行沟通交流、表达思想情感、诉诸内心所求,是丰富人精神生活的一种优质方式。审美教育则是审美与教育相结合的产出物,它以教育的形式存在,却饱含情感性,而音乐恰恰以其独具的优势摘得审美教育优质媒体桂冠,所以不少教育研究者会将音乐与审美教育联合起来进行研究。而所谓的“音乐审美教育”,其最主流的手段便是通过聆听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或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开展教育,让学习者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其它方面的提升,进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谈及音乐审美教育的效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审美感知效能

音乐本就是艺术审美的一种感性形式,因其所产生的各种情状都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所以音乐之所以会让人产生美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自身相对完美和谐的特征让人产生了协调对称之感,在审美个体上表现出极强的知觉渗透力。此外,音响给予音乐强化的同时也强化了人的审美感知,使人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所以说,人所体会到的审美感知美,是音乐审美感知效能的真实体现。

2.生动形象效能

音乐是能塑造形象的,旋律、节拍、节奏、音色是音乐所表达出的语言,而声态、情态、形态等则是音乐的外在特征,音乐审美教育完美结合了音乐的语言和外在特征,让受众在音乐语言与外在特征的双重作用下受到感染,并产生联想、引发共鸣,沉醉其中。在实际的音乐审美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略更是多样,可用音乐语言诠释经典作品,可通过自身演奏演唱集中学生注意力,抑或将音乐作品与生活相结合予以阐释,这便是审美教育生动形象效能的最好表现。

3.心理调适效能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人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会形成“音乐记忆”,聆听不同类别音乐的时候也会形成不同类别的音乐记忆。比如,聆听“军港之夜”、“十五的月亮”之类柔和舒缓的歌曲时,便会被歌曲的柔和旋律所感染,引发我们对军队将士、边防战士的慰藉之情,甚至改变我们个人的人生态度。所以说,受众在聆听此类柔美和缓的乐曲时,内心所荡漾起的别样之感对于个人审美情趣的塑养意义重大,并有效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

二、多层面分析音乐审美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音乐审美教育促进学校学生非智力因素成长

我校对学生的培育理念较为先进,不仅看重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而且关注并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与发展,音乐审美教育恰好契合这一学生培育理念,所以我校致力于音乐审美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将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相联结,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感受美好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目的;学习音乐的过程是轻松欢愉的,学生不仅可以全面放松自我,而且可以伴着优美音乐展开畅想,发挥自我对音乐的自由参与体验,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音乐教材中不乏一些挟有励志色彩、意志情怀的歌曲,老师可以借助此类乐曲,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学会直面挫折、坚持不懈。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学生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大有裨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音乐审美教育帮助学生修成良好品德素养

音乐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世界营养品,它所带给学生的审美体验是真实不可换的,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内心,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修成良好的品格素养。比如,老师在教学《中华民族器乐曲》一课时,选定经典琵琶名作《十面埋伏》作为教学实例,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民族器乐的分类、叙事曲的音乐风格等基础教学内容,然后向学生简单介绍“琵琶”这一民族乐器,并让学生根据乐曲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在音乐中想象并感受“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并努力上升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层面。除此之外,音乐审美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此彰显音乐审美教育的独有价值意义,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修成。

3.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催发学生自身创造力

除了以上两条作用之外,音乐审美教育对于我校的学生来说还有一条特别重要的作用,即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催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上相对侧重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就意味着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方能辅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而音乐审美教育恰好在无形中满足了培养学生自身创造力这一要求,所以利用音乐审美教育催发学生创造力可谓是明智之举。音乐审美教育给予了学生足够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它不但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创造思维,而且对于学生独立自主的创造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参照国家对公共基础课程开设的标准,开展了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从而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校所开展的音乐审美教育绝不是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而是借助于学到的音乐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综合素养、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以此为学生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提供帮助,让学生在轻松欢愉的音乐天地里感受美好、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并最终塑造健全且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陈晓鸣.中职院校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的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03)

师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篇5

为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精神,进一步推动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倡导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激励全体教师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重师德、讲师风是学校强校之本,更是学校的精魂所在。

二、师德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教育,学生所学习的母语主要是在语文课堂中学,所受到的思想教育、美的熏陶,主要途径也是语文课堂。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和语文教师的重要性。一个语文教师的师德,决定着语文教育的思想教

育政治方向,决定着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务必具备较高的思想观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职业情感。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必须对教学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必须热爱每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才能一心一意地教好学生。具备了爱心和责任心,才能专心致志地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使语文教学情趣盎然,充满朝气,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彻身体会课文的精髓,情不自禁地被课文所吸引,所感染,所熏陶。学生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进一步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三、师德在培养学生品质中的作用

“教育德为先,教书先育人”良好的师德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应为人师表,甘当学生的表率。“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给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使学生甘拜下风,不知不觉地以老师为榜样。教师自身的榜样作为一种具体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言教和身教的结合,恰到好处的语言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而身教重于言教,再优美华丽的说教,也比不上教师自身的榜样力量。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要用自己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去培养学生努力认真的精神,要用自己坚强的道德意志去培养学生顽强坚毅的性格。教师的德才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品学。教师只有守纪、正派、廉洁、文明,才能起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作用,而如果教师不注意形象,吃喝玩赌,损坏了自己形象,那无论你在课堂讲得多精彩,学生也无动于衷。

科学故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篇6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8 更新时间:2010-8-25 11:26:45 教师在课内外,适时地向学生讲述科学故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科学家的工作、学习情况,了解科学发展到来龙去脉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是兴趣和热情,能产生多方面的教育作用和效果。

一、增强学习兴趣

激发研究动机

由于科学故事本身具有的趣味性能强烈吸引学生,因而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讲述科学故事能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兴趣。例如讲“浮力”时,教师若能结合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讲“重力”时,若能结合讲“苹果落地”的故事

······就会改变课堂上枯燥烦闷的气氛,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感到生动具体,趣味盎然,并且课后印象深刻。

科学故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它是特殊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二、扩大知识领域

促进课外阅读

课外讲述科学故事,不受教学内容的限制,范围可以更广。它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领域、促进他们课外阅读和课外探索,是很有作用的。例如在晴朗的夜晚在校园和同学聊天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天狗吃月”的故事,科学家应用数学计算发现海王星的故事,“阿波罗” 载人飞船登月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通过课外阅读获得更多的天文知识。再如学校举办运动会时,存在一个运动员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如何获得最好成绩的问题,可以给学生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出发,教师给学生介绍“博弈论”、“运筹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军事、生产、体育比赛中的应用,进而鼓励他们阅读有关书刊,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

三、进行思想教育

增强爱国情感

在科学发展中,贯串着科学家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勇于探索的事迹。教师可从科学家工作学习中汲取引人注目,感人至深的情节,用故事的形式将给学生听。如华罗庚的父亲在杂货店里顽强自学,阿基米德吃饭洗澡时还在思考问题,法布尔如痴如迷地观察昆虫,伽里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落体实验,居里夫妇在破旧木棚里提炼镭,达尔文随“贝格尔”号环球科学考察,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等等。这些故事必将会给学生重要启迪和感召,不仅能激励学生珍惜时间学习,而且培养他们不计名利、锲而不舍、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个性品质,振奋他们追求真理、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献身科学的精神。特别是讲述我国古今科学故事,如指南车的传说,蔡伦造纸的故事,张衡制造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徐霞客不畏艰险考察祖国的山水,詹天佑修筑中国自己的第一条铁路,钱学生冲破美国重重阻扰返回祖国,邓家先隐名埋姓为我国原子科学事业贡献一生等等,还能唤起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激起他们报效祖国建设四化的决心和报负。

四、培养辩证观点

学习科学方法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篇7

一、创作思想要体现现行课标要求

课标指出:高中学生尝试音乐创作是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挖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过程和手段,在实际的教学中,条件较好的学校或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不同层次的兴趣课程。尽管我们开设的是音乐鉴赏课程,没有专门开设《创作》选修模块课程,但创作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音乐的热情,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创作带给他们的无尽遐想和快乐。

二、创作可以活跃音乐鉴赏课堂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各种教学成果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有许多内容要求通过学生的创作实践活动来完成,这就要求他们学会对掌握的知识量能学以致用。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忽略了创作意识,只是第一遍去聆听作品,第二遍复听去体验作品,而从不鼓励学生去创作实践,这种传统的鉴赏教学模式严重扼杀了高中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在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典型的可以让学生参与创作实践的有第十三单元《爵士乐》一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爵士乐的知识,能聆听、感受、区分爵士乐作品,还可以利用爵士乐的特点先易后难地开展爵士乐的创作。先由教师给出简单的爵士乐节奏,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缺少的节奏,然后填入布鲁斯音阶,最后打击出自己的音乐作品。作品完成后,师生共同讨论、感受所创作的乐曲是否具有爵士乐特点。通过这样的创作实践学生会对爵士乐的特点有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最令他们难忘的是自己创作的爵士乐作品可以给同学们去交流、讨论、修改,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创作参与性。又如学习第五单元《非洲歌舞音乐》一课,非洲音乐学习的重点是“鼓乐”,而鼓乐的灵魂是非洲鼓的节奏,在赏鼓——听鼓——打鼓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创作非洲鼓乐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节奏变化,重点在速度、重音、强弱变化上进行尝试。虽然课堂时间有限,可能创作的作品不够理想,但重在参与。至今我还清晰记得我在授这课时一位男同学为本节课结束创作的非洲歌舞节奏:

三、创作可挖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乐理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音乐理论,就可以通过创作来实践它。如学过第十四单元《古琴艺术》一课后,就可让学生在实践中、兴趣中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设计制作出“乐器”进行展示,这些简单的乐器制作更好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有的制作了埙,是用泥巴做成埙的外形在太阳下晒干的;有的制作了古琴,在一块木板上用细细的尼龙绳当琴弦;有的用小竹筒制作了笛子。虽然制作的成品五花八门,外形各异,既不专业、音也不够准确,但通过作品的展示、交流、学习,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他们把书本上所学知识,能够真正地去实践了,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没有这些理论知识的掌握,就不可能制作出理想的“乐器”,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课下我给喜欢创作的同学开设了兴趣课,专门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及视唱练耳,这些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他们进行再次创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创作可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

好的创作作品是大家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结果。一开始从简单的模仿开始,让学生慢慢掌握基本技能,然后让他们编排一些自己喜欢的节奏、音阶及小型音乐作品等。在这其中可以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各种创作思路、风格,采取分工、合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个人构思、小组合作、集体共同创作完成,最后把作品成果表演给大家看。这样通过构思——合作创作——集体表演的创作过程,让学生们在兴趣中、实践中掌握了所学知识,并在合作探究与实践中真正的寻找到了音乐的美。

如授十六单元《聂耳》一课,欣赏完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后,为了进一步体验聂耳创作民间音乐的手法及乐观的革命精神,我让学生使用“螺蛳结顶”的创作手法学着创作改编《金蛇狂舞》。结果我认为很有难度的二度创作他们竟能当堂完成,并成功表演了他们的新版《金蛇狂舞》。看着他们一问一答,情绪逐渐高涨又充满青春活力的笑容,我不禁感受到创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创作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要上好一堂有质量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我们老师就要去创新我们的课堂。如何积累所学音乐知识让学生勇于创作是我们每个高中音乐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创作打破了传统的鉴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了学生的的实践创新能力,成为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高效教学方法,它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摘要:创作,需要我们有丰富的想像力和联想能力。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束缚,另一方面通过创作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音乐教学亮点。这就要求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激情创作,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故事在幼儿绘画创作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故事;幼儿;绘画教学;兴趣;绘画能力;感受美;创造美;良好品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解放孩子的手脚,给他们自由快乐的空间,让他们大胆的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而绘画活动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的引导幼儿,给幼儿提供更加宽阔的创作空间呢?

一、把经典故事引入绘画教学中,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除了特别喜欢绘画外,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无论何时何地,若提起故事,他们就特别安静,故事以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色彩清晰亮丽的插图,人物特征鲜明等特点吸引着幼儿,让幼儿百听不厌,就这样我常常把故事融进绘画教学活动之中,并制定出有计划、有目的、有策略的故事绘画活动。

二、借助图片展现故事内容,丰富画面、培养幼儿绘画能力

幼儿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是因为有动态的图像、不断变化的情节,所以用图片展现故事内容,促进绘画教学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图片或绘制故事图,如在中班绘画课《美丽的蝴蝶》活动中,可借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蝴蝶,并引导幼儿说出“它有圆圆的头、细细的肚子”,“有树叶一样的翅膀,头上还有两个弯弯的细角”等特征。绘画前请幼儿欣赏《三只蝴蝶》的故事图。在幼儿欣赏故事图时教师要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仔细观察,了解图意。如“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这几幅图哪里不一样了、发生了什么事?”在幼儿讲述时要帮助幼儿用恰当词表达他们的想法,如“他们想到叶子下避避雨”,“大雨把他们翅膀淋湿了”,“他们想请花姐姐帮忙”,“它们三个是好朋友”,“太阳赶走了乌云”等。这样幼儿不仅画了多只蝴蝶,还画出了花园、花姐姐、雨点、太阳、云朵等,使画面完美丰富。从中发展和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用故事性语言能帮助幼儿感受美、体现美、创造美

形象生动逼真的故事语言不仅帮助幼儿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美的情趣,让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在大班美术欣赏课《春姑娘》活动中,欣赏时提问要恰到好处,以便让幼儿了解人物象征性特点,如在欣赏《春姑娘》时,先从观察景物开始,可提问幼儿“这幅画好看吗?”,“上面都有什?”。让幼儿说出“树叶长出来了”、“花儿开了”、“草地绿了,高山也绿了”等,然后再观察人物: “画上的姐姐漂亮吗?”,“她从哪里来?她在干什么?”,当幼儿说出她是仙女时,可进一步引导幼儿从外貌衣着了解仙女的特别处:“裙子是用叶子穿成的”,“衣服是用花朵做成的”最后让幼儿知道“春姑娘”就是春天,是春天的象征,是春的使者。

在了解春姑娘象征性特征后,再让幼儿自由创作《春姑娘》。教师可说:“你喜欢什么样的春姑娘”或“你想象的春姑娘是什么样的”。这样幼儿不仅能画出故事语言描述的“春姑娘”,还能画出提着小包,穿着短裙,飘着长长小辫的“春姑娘”。这就是故事以美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把大自然的美和心中的美完美的结合并展现出来。

四、故事化的展示与评价

以支持、鼓励、尊重幼儿的创造性表达为主要评价策略,积极保护和肯定幼儿想象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注重故事画的拓展与延伸,让幼儿在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使幼儿在多通道中永葆旺盛的创造潜力。

五、故事不但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格,还让幼儿懂得了很多道理

看到园内有幼儿踩踏蚂蚁和蜜蜂、捕捉蝴蝶,便及时的设计了命题故事画《勤劳的蜜蜂》、《爱惜粮食的小蚂蚁》和《小狗贝贝》,以此让他们懂得爱护小动物,同时积极应用经典故事《金斧子》、《九色鹿》、《诚实》等进行绘画创作,希望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善心和爱心,做一个善良、诚实、勇敢的孩子。

二十几年来,我不仅把故事渗透在绘画教学中,还渗透在其他学科中,让幼儿的绘画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使幼儿懂得了很多道理,掌握了一些本领,也培养了他们一些良好的品格, 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9.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篇9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信息为一体,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内容与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新课标思路的影响下,以强烈的真实感和直观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的持续,并通过人机互动操作,改变普通的接受性学习,倡导接受、体验、发现、探究和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向创造意识转变,从而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丰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定会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管弦乐合奏曲《在钟表店里》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乐曲里面的各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插播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展示每种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形状到音色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在钟表店里》的欣赏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六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欣赏课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变化不大,教师往往采取先介绍作者、背景、乐器、然后就是听赏每一段后分析情感这个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上课的时候还能勉强听,到课后能说出点东西来的还不多见。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运用探究发现式的方法来学习呢?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在进行浏览性欣赏与增大课堂容量的教学活动中。如在课例《渔舟唱晚》的教学中,教师在欣赏了本课曲目后有让学生欣赏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教师举例使学生感受了音乐中的动与静之后,学生便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因特网上搜寻以动为主的音乐以及以静为主的乐曲,同时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全班欣赏。这样,不仅即时反馈了学生对静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了许许多多的曲目,使课堂容量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的增加了。

在学生上网搜寻曲目时,必须指定网站并指定内容。如:古典音乐。由于学生平时上网听到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在任何一个网站随手可拣的也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素质良莠不齐。为了确保让学生欣赏精品音乐,唯有指定范围。这样同时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另外,在欣赏课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视听相结合的效果,把一些非造型的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这样不仅歪曲了音乐,同时更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感受、体会。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视听教学模式而给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

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一、仍准确表现体裁和音色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二、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一)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投影片外,我还给学生放映了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因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比如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在幻灯映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然后播放歌曲的演唱录音,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歌中的家乡和我们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美感功能。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声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如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三、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四、能提高教学效罕和质量

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我们如果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写在明胶片上,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我在教《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的欣赏与听辨》时,由于先把四大主腔的音乐特点和情感特点分别制成了四张投影片,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的欣赏与听辨赢得了时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电教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投影和录音录像等。这些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能丰富想象,激发写作兴趣

潜意识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分析 篇11

关键词:潜意识;油画;作用

一、潜意识是油画创作中的理论指导

潜意识创作理论的诞生突破了传统的无意识“借画抒情”的局面,使画家在油画创作中感情的抒发更加酣畅淋漓,为油画的创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潜意识在油画创作的运用推动了油画事业的蓬勃发展。

潜意识拥有着神秘的力量,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思维模式,它潜藏在人的思想意识里,只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但是它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是可控的。潜意识在油画中的应用使得油画所表现的主题也呈现出“意识流”的特点。画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将深藏在潜意识里的感觉意象,通过油画以最直观的方式传达出来。这种情况,通常是对一时的放浪形骸的宣泄,并不注重内容与事实的关系。

潜意识在油画中的运用扩展了其主题表达的范围,也冲破了程式化的规范。它使作家作画更加自如,也能更加自由的表达情感。这些进步恰好满足了多元化社會中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二、潜意识在油画创作中的影响

1、潜意识在油画中的运用,提升了油画的发展空间

具有深厚情感内蕴的艺术作品,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才能长久地拥有市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码摄像技术的应用,动摇了写实画像的艺术地位,人们将目光渐渐转向了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上。潜意识在油画中的运用使油画具备了很强的抽象性,这是高科技产品无法复制的,因此潜意识油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运用潜意识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必囿于现实中各种伦理观念的限制,可以自由挥洒,任意发挥,这种不确定性因素为油画增添了神秘色彩,增强了其艺术魅力,从而能够长久地占有市场。

2、潜意识是油画创作中最好的灵感

潜意识是人脑中的第一感觉,也是最原始的感觉。他只能不自觉的流露而不能刻意开发,它也不能长久地留存在人的脑海里,因此成为油画创作中最好的灵感。潜意识里是什么就运笔表达什么,并没有其它妨碍。运用潜意识进行创作,就是抓住潜意识里的感觉,并描绘这种感觉,并不在乎内容主题是否完整,只注重情绪的的表达是否充分。潜意识是灵感的呈现,在创作中我只在意我所要表达的潜意识里的感觉,至于生活中是什么样的则与我无关。

三、潜意识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

1、潜意识赋予作品更丰富深刻的象征意义

潜意识油画创作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的,不再受传统绘画中细节描绘的限制。通过对潜意识感觉的描绘直击主题内容,从而筛选掉与主题表现联系不紧密的部分,使创造者的情感表达更加酣畅、清晰、到位。通过潜意识的引导创作出来的油画,是创作者最原始情感的展现,也是最直接的表达,需要经过联想和想象才能体会创作者的情感体验,因此内涵十分丰富,极具象征意味。这样的油画,就不仅仅是一件绘画作品,而且还象征着一种情绪、思想情感和时代精神。

2、潜意识影响下的创作是对创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

潜意识是掩藏在人的内心深处的最原始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逐渐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处理事情也更加理性。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每个人都会有多方面的压力。有时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但是随着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减少,倾诉已经不是最有效的排解方式。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人们往往会对事情做全盘考虑,但是事物之间又是充满辩证关系的,所以人们只好深思熟虑的内容做个系统的整理,筛选取舍中,就给潜意识注入了一些讯息,经过长时间的积聚、压抑就会达到不得不发的地步,而这种情况可以在绘画中得以宣泄。心理压抑、郁闷者通过潜意识油画创作得以将内心积聚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当然,内心喜悦者也可以通过潜意识油画创作挥洒内心的喜悦情感。潜意识油画创造是对创作者内心情感最真实的呈现。

3、潜意识影响下的油画创作对观赏者来说是表意直观的艺术再现

作品中的色彩、构图、主题内容等都是创造者艺术语言的表达,观赏者在对作品进行欣赏时,借助油画的形式,在想象和联想中透视出创作者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内在情感,与创作者之间形成情感上的交流,从而更好地领悟艺术作品中体现的主旨。因此说潜意识影响下的油画创作是表意直观的艺术再现。

综上所述,潜意识在油画的创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潜意识在油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潜意识在绘画中的运用能力,对推动油画事业的发展以及为人类开掘出更有内涵的精神资源意义深远。

阴影在影视创作中的作用 篇12

一、阴影塑造人物

阴影在塑造人物上的力量上是无穷尽的, 同样一个人物在不同的布光下, 由于阴影分布的不同, 可以被塑造成不同的银幕形象。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在影棚内用单灯对人物进行正侧面、斜侧面、顶光、脚光等不同角度的照明, 不同的光线形成不同的阴影效果。随着阴影在人物侧面、斜侧面、眼窝凹陷处等不同部位的分布, 同样一个人物呈现出庄严、美丽、丑陋等不同形象, 这对于根据剧情塑造人物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国好莱坞电影厂早期在影片中拍美女惯用的派拉蒙布光法, 这是表现人物面部形象的经典案例。拍摄时将主光源在镜头光轴上方, 也就是在被摄者脸部的正前方, 由上向下大约四十五度方向投射到人物的面部, 被摄者鼻子的下方被投射出似蝴蝶的阴影形状, 这样使得人物轮廓立体, 让人物脸部更具有层次感, 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被摄者的面部中心部位。

根据剧情的需要、拍摄对象的特点巧妙应用阴影的设置, 把握被摄对象的阴影位置和范围大小, 能塑造出更为符合剧情的人物形象。比如, 在拍摄传记类的影片中, [1]如果人物年代跨度很大, 从青年到老年几十年间, 外形的变化都要在演员身上表现出来。化妆艺术是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 而光线处理则是摄影师刻画人物年龄的手段之一。在前苏联早期影片《乡村女教师》中, 乡村女教师娃尔娃拉的扮演者薇拉·马烈茨卡雅拍摄该片时已经41 岁, 在片中饰演学校毕业的小姑娘时, 却把小姑娘的天真稚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方面得益于演员的的出色表现, 另一方面阴影的造型作用也功不可没。导演马尔克·顿斯柯伊在娃尔娃拉的少女时代将光主要照射在额头和眼部, 重点强调眼神光, 同时将容易突显年龄的腮部和下巴隐藏在阴影里。而在塑造中年时代的娃尔娃拉时将光照范围下移扩大, 阴影面积减少, 人物面部变宽。这样的光影造型成功地用一个演员将年龄跨越五六十年的人物形象塑造出来。电影中充分利用阴影巧妙塑造人物的例子比比皆是, 阴影不仅能够塑造出美好的形象还能够塑造出丑陋的形象。在影片《沉默的羔羊中》, 女主人公与铁笼里的食人博士谈判时, 采用了聚光灯强顶光的照明模式, 这样食人博士面部形成了大面积令人不安的阴影效果, 正是这种丑陋的阴影效果塑造出了食人博士居心叵测、阴森恐怖的形象, 符合剧中人物设定。

二、阴影塑造人物内心

被摄体因为光线照明的不同, 呈献给观众的情绪反应和心理感受也不同。电影经常会根据故事情节, 巧妙地利用阴影塑造角色的内心特点或者心理变化, 烘托环境气氛, 从而使画面产生戏剧化效果, 增加画面表现内容。[2]电影《末代皇帝》中, 在紫禁城的部分, 溥仪的拍摄几乎总是处在成人、围墙、竹子、屋檐的阴影里, 而这些阴影其实是时空囚禁和压抑的隐喻。当私人教师庄世顿进入皇宫给溥仪上课, 而后者获得知识后, 他便不断地获得光线去挣脱时空的囚困。在获得知识即对自我逐渐认识的过程中, 象征潜意识的阴影范围也在扩大。

阴影是影视画面中塑造人物性格和心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影调明暗、画面反差层次以及呈现范围的调整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呈现人物内心世界,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电影《公民凯恩》中, 逆光阴影的造型贯穿了全片, 光影作为人物心理和人物命运表现, 在凯恩和苏珊身上尤为明显。片中自私强硬的凯恩不顾苏珊缺少起码的演唱天份执意要将她变成一名伟大的歌剧明星, 苏珊在公众对她的羞辱之后强烈要求停止继续演唱, 而凯恩态度生硬表示反对。片中并没有明确的台词表示出苏珊的无奈与妥协, 而是在争执过程中, 随着凯恩向坐在地上的苏珊走去, 巨大的阴影笼罩住了苏珊的面庞, 整个银幕都被阴影覆盖, 只剩下苏珊隐约的眼神光。这样的阴影象征了苏珊的无助抗争以及凯恩对她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三、阴影的揭示功能

阴影是画面的重要构成元素, 它不仅可以用来平衡影像中不同元素的分量, 展现重要区域, 增加构图美感, 还可以营造环境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电影中, 画框内未必包含有所有的故事情境与人物, 原本画框空间以内展现的故事, 也可能会延伸到画框以外。[1]影子在传统电影中就被摄影师用来作为揭示画框外面空间的主要手段。画面构图受画幅限制, 只能表现出画幅内部景象, 画外空间景物无法看到。因此摄影师常常用画外物体的影子投在画内, 借此显出画外的存在。画外的人物本身并未直接出现在银幕上, 但他的影子因为灯光照明的投射, 出现在画内, 既揭示了剧情又渲染了气氛。在影视作品中常常见到: 人未到, 影子首先进入画面。这种表现方式通常给人以恐怖、诡异的感觉, 似乎预示着不幸的事情即将发生。比如著名的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在1941 年拍摄的影片《深闺疑云》中就有过类似的处理: 女主人公丽娜·艾美斯莱德劳怀疑丈夫约翰尼·依斯咖斯要杀害自己, 临睡前丈夫端来的一杯牛奶也被她怀疑有毒。在这个桥段的处理中, 约翰尼·依斯咖斯并未先出现在画面中, 而是在一片黑暗中, 随着大门打开, 丈夫长长的影子首先投射进来, 随着丈夫一步步走近, 紧张、阴森的气氛也凸显出来。这种阴影的处理方法多用于表达恐怖或者悬念的段落, 阴影的处理有效地营造了气氛, 引导观众产生强烈的悬念与猜想。此外, 阴影的运用也通常是规避直接、血腥的暴力场面的有效手段。以周星驰的《功夫》为例, 盲人琴师杀死谭腿的段落中, 气氛营造的非常诡异可怖。片中并没有太多直截了当的血腥镜头, 而是采用了墙壁上一只猫身首异处的投影, 既暗示了画外发生的事情, 又凸显了惊悚恐怖的气氛。这种阴影的运用比直接拍摄更能增添观众的想象空间, 更有艺术性。

四、结语

阴影在影视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通过阴影控制不仅能够丰富构图, 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示内心, 更可以揭示剧情、渲染气氛, 丰富观众想象的空间和联想, 塑造出不一样的画面感。在拍摄中, 阴影的把握并没有统一的规则, 而是需要拍摄者熟悉光影规律, 有丰富的创作思维能力和对光线的把握能力,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永泗, 刘莘莘等著.影视光线创作[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篇13

【摘要】

在高职排球课程教学中,人文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人文教育指的是对学生施以情感关怀,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一种教育理念。在高职排球课程教学中,要想真正的贯彻“以学生为本”的这一教学理念,那么就必须重视人文教育在排球教学中的渗透作用。然而,高职排球教学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了人文教育在其中的渗透作用,制约了排球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围绕高职排球课程教学,就人文教育在其中的渗透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

人文教育;排球课程;高职院校;渗透

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此外,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多对学生施以人文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在高职排球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了人文教育的开展。下文就围绕高职排球教学课程,就人文教育在其中的渗透进行简要的分析。

1.人文教育与排球教学的联系

人文教育主要是强调人性教育,它是以完善人格为主要宗旨,以促进个体能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人文教育之所以至关重要,是因为人文教育告诉一个人在面对自然、面对社会以及个人时,如何去正确的对待,使人们能够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自己。高职排球教学属于一门艺术,是一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1]。在教学过程中,在突出“健康第一”这一理念时,还需要兼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高职排球教学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不应该成为机械以及单调的传授过程,而是应该形成一种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活泼的局面。

2.在高职排球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在排球教学中,高职体育教学仍旧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渗透人文教育思想,没有认识到人文教育思想对排球教学的重要性。即便是有一部分教师认识到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尝试着去开展人文教育理论,但是因为他们对人文教学的特点没有深入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2.1未领会到人文教育的精神实质

一直以来,高职体育教师因为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开展排球教学时,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这样一来,就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也就制约了人文教育理论的运用效果。人文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再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巧妙的营造一种教学情境。并且,在各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调控。而这就对高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此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排球技能知识。但是许多教师未能领悟人文教育的精神实质,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施以情感关怀,也没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导致排球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2.2教学内容的设置缺乏人文色彩

因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没有领悟到人文教育的精神,此外,加上他们缺乏相应的经验,导致他们在开展人文教学时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许多教师抱着混日子的态度,这就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省事,就将教材中的内容搬到教学之中[2]。此外,在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仅仅教授学生几个技术要点就让学生自由活动,也不管学生究竟是否掌握,也不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完成情况,这就导致排球教学就成为学生自娱自乐的场景,人文教育也就更无从谈起。

2.3未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导致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专业课的学习上,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往往不够重视。之所以参与排球学习,主要还是因为通过学分考试,在这种学习态度的影响下,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课堂教学气氛较为沉闷,也就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不高。

3.渗透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

3.1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人文教育

在高职排球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还要让学生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就应该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高职排球教学并不是将一些技术要点讲述给学生就可以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与思考,例如某些技术动作如何去执行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不仅仅是能够完成这项技术要点就可以了。另外,在传授技术动作时,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不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如果学生在运动困惑时,教师应该耐心的为他们解释,对他们多施以情感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对自己的重视,进而更加努力的去学习。

3.2丰富人文教育的内容

在排球教学中,教师应该切实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再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开展不同的人文教育策略。此外,高职体育教师要利用闲暇的时间去进行培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3]。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排球教学中的一些技术重点与难点通过慢放或者是回放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直观的了解动作的技术要点。或者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一个动作,或者是比赛的战术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通过这种方法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排球教学课变得更加有趣。此外,要让学生认识到专业课的学习很有必要,但是排球课的学习也至关重要,要让他们了解到适当的锻炼能够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能够放松他们的身心,继而一方面提升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还能够更有助于今后的专业课学习。让他们不能够为了完成学校的学分而应付排球课程学习,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体育赛事或者是奥运中国女排获奖瞬间,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集体主义精神。

3.3教师要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

每一个学生因为身体素质的差异,因为性格特点的不同,导致他们在掌握排球技术要点时也会有所差别,此外,由于身体的病痛或者是心理的影响也会导致学生的技术掌握。但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都没有考虑到这些方面,他们在教学时仅仅一味的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所讲述动作要点,如果学生未能及时的掌握,有些教师要么是直接忽略,要么是出言讽刺,这样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会导致他们在排球学习时呈现不自信的表现。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运动天赋,所以他们的动作技能的掌握自然会有所差别,此外,有些学生因为感冒、发烧等其他因素,导致他们的身体状态不在巅峰期,自然也会影响他们的动作掌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多对学生开展人文关怀,当学生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时,或者是心理产生不自信的表现时,一定要予以及时的开导,要耐心的为他们讲解动作要点,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技术动作要点分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此外,要多对他们进行表扬,让他们相信自己。

在高职排球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能够改变当前高职院校机械、单一的教学模式。然而,高职体育教师在开展人文教育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了排球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就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如此,就能够更好的在排球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进而促进排球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政权.人文教育在高职排球课程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7:125+127.

[2]杨芳.人文教育在高职排球课程中的渗透[J].科技资讯,,08:164.

上一篇:几则值得深思的人生小哲理下一篇:人力资源 【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