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

2024-05-29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精选12篇)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发展思维能力, 加深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高中化学的魅力, 要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 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交流、深化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对启发学生思维意识的认识不够清晰, 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师要改变这一状态, 就必须立足于认知与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帮助他们构建思维活动体系.不断激活学生思维、诱活课堂氛围、用活教学情境,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同时, 提高他们的化学综合素养.

一、新情境在高中化学中的必要性

1. 新情境教学的定义.

情境是指题目中出现了中学课本中没有的内容或把一些学生学过的基础知识综合设计的形式新颖的特色环境.新情境试题是指试题通过创设一个崭新的情境, 让考生结合新信息, 从中抽象出概念或找出事物的规律, 调用已有的知识信息, 编织并搭建信息网络, 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学化学教育中对这种新情境试题的名称不尽一致, 对问题情境教学开展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大致分为: (1) 信息给予题; (2) 信息迁移题; (3) 构成题; (4) 新信息题; (5) 搭桥题等.

2. 设置教学问题情境, 激发培养兴趣.

有些学生对化学不太感兴趣, 认为化学很难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求知欲望.问题情境正是以问题为主线, 引领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引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培育情感.针对化学学习方式、学习心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作了学生调查, 统计得出三条结论是: (1) 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普遍缺乏. (2) 教师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情景. (3) 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等.这些反映出传统的化学课程, 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被动学习的状况比较严重.教师是教学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合作学习, 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 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 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平等、相互协调的师生关系.

3.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设情境.

高中化学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和谐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教师还应该在这样的氛围下再创设出一些特别的情境, 这是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4. 从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区, 创设情境.

认真研究分析教学目标和要求, 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培养目标要求, 设计出贴近学生内心实际, 靠近学生情感发展区的现实生活情境.

5. 新情境试题的适应性.

现代化要求人才要有更高的科学水平, 乐于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信息, 有勇于改革、大胆创造精神.新情境试题更能反映现代化学知识应用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更能渗透符合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的一些理论和发展趋势, 更能渗透符合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的一些理论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有发展前途的某些知识, 如, 新材料、环境保护、能源、卫生保健、食物等方面知识.现代化学基础知识面向学生, 有利于他们打好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高考与中学化学教学的关系存在着考什么, 教什么, 考多难, 教多难的关系.

二、新情境主式下的解题思路

1. 吸收新信息.

认真阅读, 挖掘题中隐含新信息, 抓住关键提示, 分析信息摧涵和外延, 弄清信息实质.不能头脑僵化、因循守旧, 视而不见题中信息, 要克服思维定势.

2. 联系旧知识.

根据题中已知信息, 有机迁移已学的相关化学基础知识, 不能喜新厌旧, 走向极端.

3. 找准突破口.

新信息和旧知识要新老结合, 综合逻辑思维, 在相似、甚至全新环境中应用, 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4. 复核新结论.

将得出的结论和过程对照原理逐一验证, 看是否都全部符合题意要求.避免某步推导失误, 一错再错, 验证时要细心.内容概括如图1所示.

三、新情境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

1. 纵横交错关系.

从纵的方面讲, 有过去化学发展史内容, 有现代化学发展新成就及未来化学发展趋势, 从横的方面讲, 有中外化学科技发展新动态, 又有化学与数学、物理等相关课程紧密联系的内容.运用旁通思维方法, 巧妙借助学科之间内在联系, 会使学生问题的解决更加深刻严密.

2. 同异对比关系.

在新情境化学试题中, 既要看出异中不相同, 又能看出同中之异.例如, 有机化学中同分异构体的新情境试题的考查, 一般是已知某物质的结构简式, 推出其相同分子式及相应官能团, 再求其他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3. 顺逆互变关系.

培养创造性思维, 要重视两条思路:一是顺向思维, 从事实中形成概念, 组成判断, 构成推理;二是逆向思维, 通过结论来分析形成结论的原因.

4. 点面知识网关系.

对于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从点到面知识之网, 形成发散思维.而收敛思维是指从众多问题中集中思想, 发现和提炼共同信息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有机结合.要求新情境试题在解答过程中, 既要重视一题多解, 又要重视常规解法求优的探究.

5. 推陈出新, 新旧演变关系.

(1) 熟悉的旧事物用新方法解决. (2) 个别新问题按已知方法解决.根据新情境试题特点, 中学化学的平日教学中, 要精选、精练、精讲新情境试题, 重在讲练方法.

总之, 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 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学生间的层次差异, 还要考虑方方面面的教学内容, 从而使知识产生了深刻的认知.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 篇2

摘要:由于传统教学方法越来越不符合现代化教学需求,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它赋予了教学课堂更大的活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现代教学的发展。

关键字:微课;高中化学;应用

最近几年,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日益明显,现代教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迫切需要出现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满足课堂需求。微课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知识,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满足了现代教学的需要,推动了现代教学的发展。可是,微课只有得到有效应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价值,因此笔者以高中化学为例,针对微课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希望能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微课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法,它是在教学课件、课例的基础上形成的。微课时长通常只有10分钟,力求用较短的时间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呈现给学生。微课应用于高中化学,能够使化学实验过程更清晰地展现出来,而且还能展现错误操作方式,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错误出现。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利用投影仪来进行,学生可以在屏幕上清晰地看到反应过程,直观性非常强,比传统实验的实验效果要好。任何化学实验都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不可能将全部化学现象全部通过实验形式展现出来,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微课的出现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可以通过可见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

另外,微课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微课教学中,化学知识可以通过声音、图片、影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感觉器官更加活跃,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突出重点,提高教学针对性

微课教学的一大特征是内容精炼,所以教师制作高中化学微课时要突出教学重难点,注重时间与内容的搭配。化学教师制作微课时要紧紧围绕重点知识来进行,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灵活掌握重难点知识。另外,教师讲解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出现错误原因,清楚地知道学生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微课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节省上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借助微课,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与初中化学知识相比,高中化学的难度加大,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更强,很多教师曾经感叹无论自己怎样挖空心思来备课,可还是会有部分学生无法掌握全部知识点。微课的出现,有效缓解了教师的尴尬境地,不仅教师教学负担大大减轻,而且学习效率也得到飞速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录制内容各不相同的微课视频,当这些微课视频上传至专门的资源平台后,学生可以在预习环节提前下载这些微课视频,也可以在复习环节反复观看视频,巩固所学知识。即使是相同内容的教学视频,也能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启示,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帮助学生形成高中化学思维能力。

当学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对所学内容进行挖掘,然后再制作与糖类、油脂、蛋白质等概念相关的微课视频,并上传到专门的平台供学生下载。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使微课更具有针对性。

(三)建立微课系列,实现教学知识的系统化

从当前来看,高考仍然是教学的指挥棒,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为高考服务。高中化学的考点基本不发生变化,练习题也相对比较固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设立微课系列,建立起完善的微课教学知识体系,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制作微课视频时应该在微课中加入一些优质的模拟试题。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解题过程,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新知识,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化学教师在建立微课系列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搜集与热门知识点相关的优质练习题,力求做到选题正确、形式新颖、内容合理,为课堂知识的系统化提供重要保障。

(四)创建实验场景,确保化学实验直观化

高中化学中的实验教学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重难点,化学反应现象如果不能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应用微课教学法,可以将抽象、复杂的化学实验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鼠标放慢或加快反应速度,或者放大反应现象,避免了传统演示实验的弊端。另外,教师还可以将错误的实验步骤以及失败的实验结果制作成微课视频,学生通过观察错误的实验操作或者失败的实验结果,不仅可以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还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隐藏于实验背后的化学原理。当然,学生不仅可以利用微课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操作不中,而且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化学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 篇3

关键词: 高中化学 任务型教学 应用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任务型教学法在该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促使高中化学教育目标顺利实现,与此同时教学效果也升华优化。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任务型教学法的开展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故而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让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接受的身份,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各方面全面发展。为了更好更显著地应用高中化学任务型教学,以下归纳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一、立足实际,科学设计学习任务

任务型教学,顾名思义任务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运用任务型教学于高中化学,首先需要的是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清晰明了的目标。目标好如明灯指引前进的方向,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明白自己应当做什么且需要准备什么。重要性由此可见,因而老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并全面考虑学生的化学基础,先实现一个短期目标,循序渐进,设计出学生可以接受又有能力完成的化学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更好地达到高中化学教育的目的。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学习《电解水的原理》的内容时,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及生活常识,把这该部分学习内容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化学实验。

如学生都知道氢气氧气是空气中常见的组织成分及二者的相对特性。老师设计这样一个学习任务,将两支试管装满电解溶液(NaOH溶液)并各自都插入铁棒作为正负电极,打开直流电源,调节电压进行电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两极产生气泡的速度、收得相应比例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所收得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等。然后根据自己知道的特性检验生成的气体,用点燃的小木条及带火星的小木条。然后运用装置通过改变电压、电极间距离、电解质等单一变量进行实验,观察实验中产生气体的速度之比进行条件比较,从而得到适宜的条件。在课堂上实验的时候,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将原本枯燥乏味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概念知识转换为学生相对熟悉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亲自实践并从中有所收获,形象生动地使得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且印象深刻。

从这个例子看,科学地设计学习任务是成功开展任务型教学的首要前提。立足实际,根据学生化学的基本情况并且以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为基础,用具体的学习任务替代过往烦琐枯燥的教学内容,学生自己建立符合能力的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活动有的放矢,更有效地实现高中化学教育的目标。

二、积极参与,有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更中逐渐显出劣汰。伴随着新课改愈演愈烈渐渐深入人心,学生的主体性随之被众多老师认可接受。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讲究方式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无疑是达到这一要求的不二选择。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起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及探索未知的欲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老师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方案。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不仅满足学生占据课堂主体的成就感,而且使得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例如,教师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组织学生学习《钠的氧化物》一节内容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活跃上课气氛,教师借助投影仪设备为学生展示一小段魔术片段,其中的魔术师通过对一团棉花吹气结果棉花燃起火苗。学生观看完视频片段后,告诉学生可以透漏一点的是棉花里包裹有钠的氧化物,让学生自己探索揭露魔术的原理。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给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有探索学习的动力,开展学习活动变得顺利。

由此例可知,教师通过创设探索情境,借助多媒体一系列学习资源,可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快活地参与的同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关注过程,合理促进小组合作

虽说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能够完全解脱自己,撒手不管而作壁上观。相反的是,在学生合作相互协助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预演,发生的未知状况及不可预料的问题会更多,与此同时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指导,老师的作用依然是至关重要的。如此看来,学习过程需要老师的密切关注,为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老师在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时可以合理利用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比如于《铝金属材料》该部分内容教学中融入任务型教学法,教师结合具体化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铝和氧气反应、铝与盐酸反应等一系列化学实验的学习任务,将学生划分为一个个学习小组,让小组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完成探究学习活动。在学生积极参与配合完成小组活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应及时回答疑难,指引学生之间互动探究,维护上课课堂秩序,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方法,学生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团队意识的树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由此例不难发现,教师的作用在任务型教学中不容小觑,依然占领主导地位,老师不仅要设计正确恰当的学习任务,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育当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清晰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欲望,培养挖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学生的主体性在任务型教学中得以显现,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体会探索的快乐,在小组探索时体会团队合作,完成任务时收获成就感,在实践运用活动中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画面。

参考文献:

[1]陈建国.高中化学课堂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作用[J].学园,2014(28):131.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的思考 篇4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实施近一年的时间内,我通过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交流研讨会,了解到在实施探究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对探究教学的涵义理解不够透彻,存在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如:探究的内容选择不当;创设的学习情景与内容联系不紧;提出的问题难度把握不好;在探究教学中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机械照搬探究步骤,没能抓住探究教学的本质;过于强调探究过程而忽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知识的应用,等等。我在反思自己平时教学得失的基础上,针对在探究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作了以下研究和思考。

一、探究的内容选择不当

要进行成功的探究教学,首先要选择好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要具有明确的探究目标。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要明白通过探究让学生得到什么。探究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所选择的内容必须能完全达到或部分达到这些目的。若仅仅是为了获得简单的知识结论或是形成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这样的内容则没有探究的价值。

第二,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选择的探究内容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和知识的迁移范围内,而且贴近生活,这样才能符合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根据上述两个特征,以人教版化学必修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以下为可以用探究法教学的内容和对应的问题:

对课本中的一些描述性知识,如物质的物理性质等,教师可让学生自学;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物质的量、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则一般由教师讲述。

二、创设的学习情景与内容联系不紧、提出的问题难度把握不好

探究教学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又是从情景中产生的。探究教学的内容选择好后,如何创设情景、如何提出问题是探究成功的关键。当创设的情境和提出的问题,既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关,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时,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探究顺利进行。

情景是指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如化学史料、生活中的现象、化学事实、化学实验等。创设的情景应该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情感性,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与问题和内容之间,要有内在的知识联系。如在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时,教师可先告诉学生草帽是用二氧化硫漂白的,但在夏天戴的时间一长会发黄的现象,再让学生回忆氯水的漂白情况,然后提出:“二氧化硫和次氯酸的漂白原理是否相同?”让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问题情景和引入新课的情景是不同的,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前,问:空气质量报告的各项指标中,有二氧化硫一项,那么空气中二氧化硫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要选择二氧化硫作为污染物的指数来报告?它们有什么危害?这样的情景只能是起引入新课的作用,不能产生需要探究的问题。

三、在探究教学中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探究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有的教师事先安排好探究路线,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步骤去做,把学生直接引向结论,这样的探究不是真正的探究,因为学生只不过是在机械被动地执行程序,没有积极参与思维;还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不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代替学生分析,直接给出结论。这些都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标准是:学生能主动地、自愿地参与整个探究过程,而且积极思维。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呢?

第一,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好问的天性,探究教学应当围绕如何满足学生的好奇而开展,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动进行的,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要求被动进行。

第二,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在探究中获得的现象等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解释是指:学生从已有知识和探究中所获得的事实出发,按照一定的逻辑去分析推理,判断假设能否成立,并把事实证据、假设与问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以获得对问题的理解。学生要对证据作出合理解释,在探究过程中就必须积极思维。如在探究苯的结构时,根据苯的分子式C6H6,很自然地提出苯分子中应该有不饱和键的假设,然后做苯与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反应的实验,当学生发现实验现象与假设不符合时,就会产生想知道苯的真实结构的迫切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

四、机械照搬探究步骤,没能抓住探究教学的本质

探究教学一般要遵循一定的模式,探究教学的模式有很多种,但基本环节为:“形成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证据(验证)—作出解释—拓展应用”,其核心要素是假设和验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遵循这一模式,但不能每一堂课都千篇一律,而要根据教学内容,抓住探究教学的核心要素,灵活运用,如:可以开展“问题—验证—结论”的小型探究。在对课本上已有结论的问题或很容易得出结论的问题进行探究时,没有必要去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应该重在验证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五、过于强调过程而忽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知识的应用

新课程要求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不是说结论就不重要。在实施探究教学时,既要重视过程,又要重视知识的整体性和知识的应用,不能出现探究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却降低了学生考试成绩的局面。因此在一节探究课中,必须留出一定的时间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整理。整理的目的,一是要小结探究过程中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学生在能力等方面有哪些收获;二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并运用新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六、控制不好探究过程的时间,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化学课改中探究教学研究论文 篇5

摘要:化学实验是形成化学理论的思维基础,是化学教学活动中最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实例就化学实验与探究教学融合在新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为新课程化学教学中以实验教学提供了方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实验教学

新课程实施多年,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探究教学,一改多年来形成的初中化学“听、记、背、练”的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模式,是探索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并强调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参与”和“体验”是科学探究的两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改变实验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直观性,会使刚接触化学实验的初中生很感兴趣,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毫无悬念,早知道结果的验证性实验教学的进行,会使他们逐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必须改进实验方式,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和体验,重视探究过程;不仅让学生动手实验,还应让学生设计实验,使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发展成更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从实验中收集证据,验证猜想,获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成为实验的设计者,操作、观察、分析、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进行启发指导,提出建议,回答疑问。

2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教师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推理或讨论或查资料或实验操作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完成新课程新目标的任务应该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面临问题,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而体现以实践为主,使学生自我习得。只有教师设计得巧,设计得活,学生才思考得妙,学到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各方面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案例:在学到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生成的碳酸钠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无浑浊出现),反应前后没有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难以使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何来把这一难点分化,使学生掌握这一重要知识,于是我们备课组一起精心设计教案,创设情景,进行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想到了用日常生活中的塑料饮料瓶来进行这一实验,在课前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满一塑料瓶二氧化碳气体(瓶洗净、干燥、透明),盖好瓶盖备用。实验时,打开瓶盖,倒入少量浓氢氧化钠溶液,迅速旋紧瓶盖,振荡。可以看到塑料饮料瓶迅速变瘪并伴随着“咯,咯”的响声,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给学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马上又提问能用什么方法让塑料饮料瓶恢复原状,有的同学说加稀盐酸,并让同学亲自上来实验,一会儿塑料饮料瓶又鼓了起来,学生觉得很有趣。故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我们要结合每节课的具体特点集多种情境于一体,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创设“发现情境”的机会,营造一种可供学生积极探索的创造氛围,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评价、思考、解答。

3贴近生产生活,进行实践探究

事实上,学生利用学校实验室进行开放日进行实验探究也是有限的,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化学,其实,许多探究实验都可以在家里完成,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家庭实验,可以大大减轻学校的负担。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器材,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把“活动与探究”延伸到校外,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案例:让学生思考,学生经常喝水丢弃的塑料饮料瓶,用学过的知识来设计探究实验。同学们也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可用塑料饮料瓶的上半截可作漏斗,下半截作烧杯,用塑料饮料瓶也可制作储气瓶、洗气瓶,塑料饮料瓶还可以自制的简易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等气体……。我们学校实验室里就保存着同学自己动手用塑料饮料瓶制作净水器。引导学生利用家中现有的用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用醋酸除去水垢、铁锈的反应,食醋与鸡蛋壳的反应,蜡烛的燃烧,蔗糖、葡萄糖和面粉的烧焦,蒸馏水和食盐水的蒸发,点燃小木条和小煤球等等的探究实验,均可在家中进行。新课程充分体现了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从真实问题入手展开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尝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了去主动探索获取新知识,掌握了正确的科学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教学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实践体验能力和增强了创新意识,而且又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改变了知识、贮存的方式,从而促进基础性学习。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探究 篇6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探究性学习 课堂探究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从广义上理解,是一种学习观、一种学习方式,意在让学生理解、应用、探索、创新知识、解决问题,对于数学中的问题有深刻理解和运用,而不是停留在记题型这方面。高中数学教学中,方法远远不同于义务教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学会合作。

1.高中生探究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意义

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运用探究性学习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面对枯燥繁杂的数学知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运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学习、探索过程,就会感受到高中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另外,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出,数学教学应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在实际中探讨,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探究性学习无疑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很好手段。

2.高中生探究学习数学的现状

我在执教多年的多个班级中,发现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上的认知还是比较浅薄的,历来学生中主要出现以下情况:

2.1对探究学习兴趣一般。

在这些学生中,仅有五分之一的学生非常喜欢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竟然有一半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这句话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没有兴趣,高中数学任务繁重,解题繁杂,如果一味记题型,就只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2.2开展探究活动时的态度比较认真。

虽然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探究性数学学习模式,但是开展该学习方法时,大多数学生听课还是比较认真的,思考问题时都是先独立思考,然后合作思考并且思考时,还会制订解题计划,再交流心得,表现出超出老师预期的效果。在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呈现的不只是答案,还有过程和猜想,以及失败的探索途径。所以,即使调查中发现他们不喜欢该学习方式,但是真正进行该学习模式时,还是很投入。

2.3年级越高,探究学习开展得越少。

在多年教学经历中,我发现随着学生年级增高,学生认知水平和独立探究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但是这种能力并没有运用到探究学习过程中。高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探究性学习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老师开展得比较多,随着年级增加,学习压力加大,教学又回到应试教育正轨上,然后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的次数就少了,这一现状严重违背新课标教学要求。

2.4探究学习过程中障碍较多。

探究性学习作为较先进和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意志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确实遇到较多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于老师和学生。

老师方面,对于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认知不够,觉得对学生负责就是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确,在中国国情下,应试教育下的强势管理的确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探究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就不会出现发挥不稳定的情况。

学生方面,一方面对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表示不习惯,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摧残下,已经失去想象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并且习惯死板的应试教育方式。

3.建议

3.1改革接受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

从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积极的探究学习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实现:第一,以趣引探,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可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素材,建立在实际背景上的数学问题总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探究状态。另外,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如创设开放情境,应用情境,易误情境等。第二,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探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渗透学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掌握探究方法,如收集资料的方法,分析信息的方法等。

3.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数学界一直存在这样一个共识,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实质上是围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层面展开的。因此,产生问题对数学探究学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一部分由教师给出,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发现。所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对顺利开展探究学习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激发学生提问欲望的情境。

3.3淡化考试,注重多元评价。

考试的存在是必然的,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检查。但我们不能把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方式,更不能使师生认为考试是唯一的终极目标。我们应该注重评价的多元性。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是对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一种肯定。

高中数学是一门重要课程,学好高中数学不论从高考角度还是终身发展而言角度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有能力提高学生的高中数学成绩,探究性学习就是当前模式下最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薛沙沙.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王雅兰.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杨琴.对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 篇7

一、组织探索性实验,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是研究化学与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化学概念与定理都是化学家在无数次实验的基础上发现的。在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剥夺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权利, 而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探索性实验, 在实验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形成, 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人, 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 学会探究, 学会自主学习。我们要全面了解教材, 选取具有科学性、典型性与探索性的实验, 除了要做好探索性实验, 还要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改革, 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学情, 更利于学生的掌握, 更安全更环保, 这样更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 更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钠与水的反应”我除了要做好教材上的实验, 还设计另外的实验:在U型管中加入少量CCl4, 然后在U型管的两边分别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与Cu SO4溶液, 分别加入一粒金属钠, 分别点燃产生的气体, 这样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到点燃U型管两边所产生的不同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将这个实验与教材上的实验两者相比较。这样既利于学生深入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 同时又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实验设计的激情, 使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来设计新实验,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在实验中发现知识与定理。

二、运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取得自主探究活动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取与分析信息, 为上升为理性认知、达到本质认识奠定感性基础。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传统教学中碍于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并不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而多媒体依托于强大的互联网资源平台, 突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可以将各种与教学相关的信息, 如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动态地呈现于学生面前, 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种类与数量有了很大的突破。

《教育的未来》指出:“我们把学习的触角切入互联网, 那么就会将全世界的资源化为自己的资源。”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在现实生活中拥有着大量的信息, 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并不能及时将这些信息补充到教学中来。运用多媒体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站在时代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可以将全世界的资源转化为我们的教学资源, 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使得信息的种类更为丰富。这些生动的图片、动听的音频与精彩的视频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得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化, 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来获取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分析、归纳与总结, 从而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 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完成探究

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究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中, 教师并不是教学的旁观者, 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上, 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习体, 是教学共同的主人, 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教学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因此, 在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不要成为局外人, 而是真正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 与学生一起参与探究, 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多向互动、进行知识与情感的互动, 真正成为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学习共同体。为此在探究性活动中教师在要扶与放之间找准平衡, 发挥主导作用。

扶:即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 不过多干涉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 在学生思维受阻、理解肤浅、无法继续开展下去时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 让学生寻找新角度、新视角, 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让学生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也不要直接否定, 或是直接给予正确的答案, 而是要让学生再想一想, 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学会自我修正, 这样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与自觉性, 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诱导下开展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 成为知识的真正构建者。

放:即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选择权与主动权,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有更多主体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独立开展探究活动的权利,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 教师不要对方法、手段过多地干涉。不仅要解放学生的双手, 还要解放学生的大脑, 使课堂真正成为展现自我的舞台, 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潜能得以释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扶放有度, 发挥主导性, 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探究。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绿色化学思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绿色化学思想已成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一种基本理念。绿色化学思想在教材中有充分的体现,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的引导能够真正体现课程教学的方向与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

一、渗透绿色化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需要经历一个引导与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抓住课本中的相关教学知识,在讲授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为绿色化学思想的渗透奠定基石。课本中涉及绿色化学的教学素材很丰富,因此在知识点的讲授中可以充分体现绿色化学思想,在大量的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内容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首先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认知,这会非常有助于绿色化学思想的良好渗透。

课本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其实都在不同程度上涵盖了绿色化学的思想,教师可以灵活地进行教学延伸,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探究来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如:在学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时,说说能量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学习“卤素”时,讲讲氯气可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等。这些知识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应如何合理应用化学,用绿色化学观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只有充分渗透这些理论知识,学生才能够在头脑中慢慢形成正确的观念,绿色化学思想的渗透才能够逐渐展开、深入。

二、选取绿色化学实验方案

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同样可以融入绿色化学思想,合理组织实验过程,让绿色化学在实验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可以经常引导学生对刚学的或以前做过的一些实验进行反思,思考其中有哪些步骤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进一步让学生探究改进的方式,以此来锻炼学生绿色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

学生相互之间在进行有效的交流探究后,对于实验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并归结出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实验改进方式:第一,发展微型实验,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微型化学实验是用尽可能少的试剂在微型化的装置中获取化学信息,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生成物的转移过程,以减少试剂在器皿中的附着量。第二,改进化学实验,向无污染方向发展。化学实验产物中有许多有毒或有害物质,对产物的不当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进行绿色化设计,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程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试剂和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处理好实验后对环境有污染的产物也非常重要,一定要重视实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这是防止实验污染环境的一个重要工序。

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学生理论知识积累的不断增多,教师可以对绿色化学的教学引导进行合理的发散延伸,拓宽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比如,可以让学生留心身边的环境,捕捉其中的环境污染现象,思考可能的改善方法与策略,并处理具体的污染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将会非常有助于学生绿色化学思想的形成与深化。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检测学校的环境,对学校的环境状况(空气质量、垃圾处理等)做出评价,并将其与自身的利益和行为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关心、爱护学校的环境,将环境意识、对环境的情感外化为自觉的、具体的环保行为,积极参与到改善学校环境的活动中。另外,我们还建议学生将研究的成果带回家中,并将绿色意识延伸到社区去,影响家庭和社区成员的日常行为,让大家共同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绿色化学思想的培养是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绿色化学思想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课本中涉及的绿色化学知识十分丰富,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教师还应当在实验及知识实践中进一步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波.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环境道德意识的理论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

[2]邢季颖.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 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教学,运用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科教学“回归生活”的主题日益明确。所谓“生活化”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现实原型,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化学课回归生活,符合新课程发展的趋势,更符合化学教学的本质:从生活中来,最后回归于生活。

一、“生活化”回归理念的重要性1.现代课程发展的需要

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生活化”的回归。化学是一门源于对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并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选择身边的事,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无处不在,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自觉地应用化学知识分析、处理简单的生活问题,让化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2.提高公民素质的需要

现在,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在全国逐步实施,整个教育体系都与“生活化”联系紧密,提升公民的化学素养、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可能。当今社会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必须依靠化学知识解决。例如,环境正在被污染,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生活化”教育的重要作用。大多数缺少化学环保知识的市民一方面讨厌城市污染,另一方面制造垃圾;受过环保知识熏陶的人一般不会乱扔乱抛,因为他们知道环境污染和资源有限;接受过化学专业教育的知识分子,更是环保先锋,积极宣传环保知识、研究治污对策。试想,如果化学知识普及宣传到位,国民素质不就能大大提高吗?脱离生活的化学是空洞的,化学教学一定要尽力提高公民工业的生产流程、合成氨、炼铁、炼钢等,通过录像、flash动画等展示流程,学生既容易理解,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

教师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五分钟的演示实验,但是课堂的实验教学存在许多困难,化学实验课件可以运用多媒体克服这些困难。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展现实验过程中的微观变化。如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的教学,利用动画将金属晶体内电子的运动状态模拟展示,使学生对金属为什么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的理解更加透彻。

2.进行复杂实验或具有一定危险性(危害性)实验的先期教学。例如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反应所需时间较长,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我在实验室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堂上剪辑播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乙烯与溴水的反应,由于溴挥发性大,有毒,我下载网上的实验录像,在课堂上播放,避免了课堂实验的危险性。

3.提高高三化学实验复习效率。

五、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注意点

1.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信息技术应用而忽视师生互动的作用。

素养,回归现实生活。

3.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新教材首先在理论上有了突破,久违了的轨道理论、杂化理论又回到了中学教材中。许多人不理解高校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内容为什么要再次在中学教材出现?笔者认为,化学教学不能过多落后时代的发展,要走近生活。化学研究要有实用性,要转化成生产力。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核问题也已成为国际关心的焦点问题,要和平利用核能,祖国的建设者必须了解原子结构知识。在选修教材中安排这部分既与生活息息相关又与尖端科学有关的原子结构理论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修,是慎重的、合理的,正是回归现实生活的体现。学生中很可能有人将来会承担起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所以,教材如此安排确实是注重了生活化的回归,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注重在生活中学化学

化学世界精彩纷呈,化学活动丰富多彩。表演化学魔术、进行化学小制作等都是化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我们不提倡走极端上山下乡,但适当体验与中学相关的工业生产、社会生活还是必需的。所以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学习、参观。了解水厂如何净化水、化肥厂合成氨的生产流程等,参与探究和讨论,效果比在教室里死学好,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体验生活。这种收获会让同学终身受益。“生活化”回归可以结合教材、联系工农业生产将课本内容适当延伸,寻找知识内部的生长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知识再生能力。以下内容可作“生活化”回归活动的主题进行探究:环保化学:(1)大气的污染与环保,(2)水体的污染与防治,(3)土壤污染与防治,(4)温室效应,(5)保护臭氧;厨房化学:合成材料、燃料、调味品;能源化学:(1)常规能源的合理利用,(2)新能源介绍及各种新电池及其应用,(3)未来能源等;日用化学。例如:油条面团中常常加入纯碱、明矾,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原理。Al(OH)3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能中和胃酸过多,保护胃粘膜,患胃

2.避免信息罗列过多而忽视教学重点。

六、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教师角色的多元化发展,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前,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备课量增加;实践教学时,知识要连贯,思维性要强,既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又要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规律,还要控制课堂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平时的学习与努力。尽管我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整合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完美整合是我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杨光辉.网络技术下的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化学教育,2002.1.

[2]崔静.中学化学实验的计算机模拟.中学化学参考,

[3]王永新,邹开煌.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及作用.中学化学参考,2005.1.2.

质疑

敢问

会问

———谈化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丁德霄

(温州市瓯海第二高级中学,浙江温州

摘要:作者根据学生问题意识调查分析得出,在教学中应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想问、敢问、善问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采取创设启发情境、构造和谐课堂、传授提问方法等措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化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法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亲身体验学习活动过程,而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认识的冲突和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高中生问题意识现状

高中生的问题意识的现状如何呢?我对我校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问卷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学生提问的频率、提问的能力、问题的内容、质疑的能力。选取高一年级8个班,共发放问卷155份,收回问卷151份,其中有效问卷147份。

问卷统计发现,在提问频率方面,76.95%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只是偶尔或几乎没有问题。在提问的能力方面,93.56%的学生偶尔会或不会带着问题上课,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在问题内容方面,来源比较单一,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这些学生经常说:“老师一讲就懂,自己一做就错。”在质疑能力方面,遇到与答案不一致时有55.93%的学生认为是自己错了,这说明学生的质疑能力比较弱。

病的人常吃油条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铝元素摄入过多对人体健康有害;营养保健化学。当然,选题要坚持科学,教师要把好关,让学生少走弯路。

2.注重开展探究生活的学术研究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师不应仅埋头在办公室批改作业,而应该在图书馆、实验室多开展研究。教师要终身学习,静下心来解决几个课题研究,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是人口、能源、环境,其中环境跟人类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学中我们要重点突破。可以就生活中的环保问题的某些内容设计案例,重点探究展开分析,例如,对CO2等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可以设计几个问题串供学生探究:(1)温室效应是如何造成的?(2)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3)CO2的浓度有时又是如何上升的呢?(4)如何消除和控制CO2排放?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资料,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和讨论,指导学生学写课题研究报告。

3.注重培养学生学写活动报告

新课程强调人文精神和科学教育的统一,加强理论联系与生活的实际,所以在组织“生活化”回归的探究学习时,应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讨论问题。

学生通过“生活化”回归的探究,一定有所收获,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指导学生写出活动报告,并在一定范围进行交流,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温室效应是全球热点问题,不是单纯的化学问题。通过探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一)创设启发情境———让学生对知识提出质疑。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激疑和质疑,科学地释疑、解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案例1:在学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后,提出下列问题:1.在Mg、Al、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Mg是原电池的正极还是负极?2.我们能否改变条件,使Mg得到电子成为原电池的正极,使Al失去电子成为负极?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交流得出结论:把稀硫酸换成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让学生观察两种情况下的实验现象,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Mg在Na OH溶液中为什么会产生H2呢?是不是Mg在Na OH溶液中发生了溶解?此时,学生讨论Mg、Al、Na OH溶液构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创设启发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把课堂教学推向深处。

(二)打造和谐课堂———让学生敢问问题。

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题氛围,使学生有问题便问。在课堂教学中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正当教师讲得津津有味时,某个学生“插嘴”,结果课堂气氛为之一变。有的老师对此很“头疼”,把“插嘴”的学生斥为“捣乱分子”。其实,教师应该表扬这样的学生,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三)传授提问方法———让学生会问问题。

1. 引导学生对教材提问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资源,教材中的内容是高度浓缩和概括的,学生要想深刻地理解它,必须认真地阅读、深入地思考,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案例2:在学习乙醇分子结构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究,物理、化学和生物知识得到了融合:CO2(化学)—气候变暖成因(物理)—解决(物理、化学、生物)对策,学生无形中建立了新的知识体系,能力得到了提高,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必然会从我做起,为社会作出贡献。虽然同学们的有些见解不太成熟,但通过“生活化”回归的探究活动,他们掌握了查阅资料、讨论、实验等科学的探究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突出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因生活化的回归而弱化化学课堂教学,要加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基于新教材的生活化的化学活动,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科学探究”,一般都以一个课时为一个活动单元展开设计和实施,但课时不足往往会导致计划流产。所以,实施时不必都以“课”为基本单位,可以模块本身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设计,每隔一段时间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完成。要妥善处理好生活化与化学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搞不好就是一盘散沙,学不到科学方法和知识,一定要围绕中心开展,千万不能形式多样,内容远离主题,形散神散。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探究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感教学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脱离,只是给学生灌输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这种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要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我国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语感教学方法的探究非常有必要。

一、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注重阅读后面的问题的回答, 不重视阅读本身,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同时,在教学中缺乏对文体的指导,学生的文体意识淡薄,这对阅读效果和语感的培养极为不利。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让学生明确阅读文章的文体。教师可以将文体教学贯穿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文体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一)论述类文章语感培养要注重语言思想的深刻性

论述类文章的思辨性比较强,注重说理,揭示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阅读这一类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作者是如何用论据证明某一个论点的,学生要理解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的深刻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例如:教师在讲《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对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的感悟和理解也是一方面,但是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文体,对文章的逻辑性、科学性、严密性以及创作手法的分析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学生就会对论说文的语言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以后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二)实用类文章的语感培养要注重语言的真实性

实用类文章的实用性较强,在讲实用类文章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材料的来源和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联系等。此外,对文章的实用功能和基本格式都要有所了解。学生要能够自学阅读科普文章,这类文章的难度较大,学生只要能读懂大概就可以了。例如: 在讲《中国建筑的特征》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这一类文章的语言特点,而不是死扣一些专业性问题。 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达到高中语文实用类文章培养语感的教学目标。

(三)文学类文章语感的培养注重感受语言的美感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些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学生通过朗读此类文章可以陶冶情操。目前,高中文学作品教学缺少对语言的鉴赏,只是一味地讲解文章的意思, 这样的教学不能让学生感悟文学语言的美感,因此教学方式应该有所转变。教师在讲解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外,要着重引导学生揣摩文学语言,感受文学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一种审美的享受,这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非常重要。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字词的学习,但在此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阅读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语言学习,文体不同语言特征就不同,将语言大概可以分为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这两种语言的风格是不同的。通过对语言的品味,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

(一)通过议论文和说明文培养科学语言的语感

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存在忽视学生科学语言培养的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要有科学语言能力。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重视科学语言的培养。科学语言主要存在于科学论著、法律文书等议论文和说明文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必须处理一些科学性较强的信息,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能够迅速处理科学信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科学语言语感,包括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 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做事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创新能力。

(二)通过文学作品培养文学语言的语感

文学语言主要存在于诗歌、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它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对文学语言的鉴赏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因此,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时应该以引导揣摩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音乐美作为教学重点,这样才能形成文学语言的语感,学生在遇到类似的语言文字刺激时,才会自然而然地领会和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具体来讲,在诗歌散文的阅读教学中要着重从意境和情感方面体会语言,在小说和戏曲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从环境描写、人物个性描写方面感悟语言。

三、总结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中 篇11

【关键词】“启发-探究”;高中化学实验;应用

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当前高中实验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这化学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中形成的“启发-探究”式教学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模式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启发-探究”式教学概述

1.启发式教学概述

启发式教学是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是发挥启发在学习中作用。对于圣人孔子而言,启发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对知识处于不断渴求的状态;对于西方的苏格拉底而言,启发式教学就是在启发下,使学生能够实现自发思考与学习,即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2.探究式教学概述

探索式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最早提出的概念,是注重培养学生进行深入科学研究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是指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构建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下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获课程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极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发挥的重要价值与作用。

二、“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

“启发-探究”式教学极其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重点,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落脚点是教学与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这一特点也使其在实验课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为教师启发与学生探索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启发-探究”式教学能在各种实验教学中体现出其主导作用,教师通过相关途径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步骤,并辅导学生根据实验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操作,在指引学生进行正确实验操作时还应进行时刻观察,必要时对实验的难点与学生的疑问讲解,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程序。在完成实验后,应及时总结实验现象与实验事实,并引导学生及时作出实验总结与概括。

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关系到整个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毫不夸张的说,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启发-探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目的不是单纯教授学生化学知识,而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探究”式教学在当前实验中的应用,教师应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再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与发问下,使学生在不断探索思考中掌握化学实验知识。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启发-探究”式教学取得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启发-探究”式教学首要环节的“启发”过程,需要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接下来的教学工作。高中化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在成分理解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与安排,激发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例如在讲到“铝”的特点与性质时,教师额可以引入有关的故事与相关问题,激起学生对于“铝”的兴趣,进而开始对教师提出的关于“铝”的问题尽心思考与探索。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启发-探究”式教学正是起到了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

2.拉近师生间的关系

“启发-探究”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探索能力,这也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前提与基础。一方面,这一教学方式促进了师生的深入交流,提升了师生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师生关系有推动了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

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探究”式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若学生空有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却没有相对应的能力,那么也无法实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所以,将“启发-探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掌握化学实验知识的同时进行深入探究,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探索精神,这也是“启发-探究”式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总结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启发-探究”式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与完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其创新能力与探索精神打下基础,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芬.“启发—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2013,12():152

[2]顾春燕.启发-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2013(12):81

[3]刘女兢.“启发一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2

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一、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进行探究实验的教学阶段,参与到探究行为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更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持续地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当然,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教师也不可忽略自身的主导身份.即教师需要在探究实验环节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可以在正确的路径上展开探究和学习.如果学生只是盲目地进行实验探究,其学习质量必定会事倍功半.

2.开放性原则

探究实验的化学教学形式主要有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两种[1].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秉持开放性的原则,适时地组织学生去企业、农村展开实地考察,明白化学工业中相关的“三废”处理与生态保护的实验.并且,教师给予学生更为广泛、开放、自由的实验研究课题,让学生可以自行地设计想去实现的实验方案、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独立地操作完成实验.使学生能够独自享受知识在自己手中形成美妙过程,完善自我评价,最终,培养学生第一时间察觉问题、处理问题以及反思问题的创造一是,通过探究学习养成更加自由的动脑思维能力.

二、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行性策略

1.创设情境教学

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问题,大多数都在日常生活,但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不擅于通过身边事物去思考问题[2].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醒学生平常要多多观察生活中的食物,以此来产生问题式的情境.例如,在高中化学(必修1)金属化合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便可以通过现实生活来创设情境: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等.都是厨房中必需品,可通过探究意识将其检验出来.

把氯气通到打湿的有色布条上,可以看到打湿的有色布条出现褪色.此时,会有学生认为干燥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或是说氯气和谁发生反应生产生次氯酸,褪色主要是因为次氯酸的漂白性所导致等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设计实验教学

问题探究:现有六瓶白色固体物质,分别装有Ba Cl2、Na OH、Na2SO4、(NH4)2·SO4、碳酸钠.通过蒸馏水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流程来鉴别这几种物质.

(1)基于酸碱盐的溶解度可知上述试剂皆溶于水,而CuSO4溶解在水中会出现蓝溶液,故而,可以先找出Cu SO4.

(2)根据过去所学的化学知识,学生得知Cu SO4能够与Na OH溶液发生反应形成蓝色沉淀Cu(OH)2,Ba Cl2溶液能够和Cu SO4溶液发生反应进而产生硫酸钡沉淀,这样一来也能够把Ba Cl2鉴别出来.

(3)再利用Na2SO4可以和Ba Cl2反应生成沉淀,而Na OH混合无现象,因此可以通过Ba Cl2推断出Na2CO3和Na OH;接下来所剩的就只有Na2SO4和(NH4)2·SO4,(NH4)2·SO4可以和Na OH加热环境下形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NH3,这样也就把Na2SO4和(NH4)2·SO4区别开来.

(4)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组,进入实验室,在小组组长的指导下,选择相关的化学仪器与药品实施探究实验,且即时记录实验现象和进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5)得知六种试剂均溶于水,然而只有硫酸铜为蓝色溶液,在其他五种溶液中添加硫酸铜产生白色沉淀的试剂为氯化钡,出现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在通过氯化钡溶液检验,出现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钠,另一种是氢氧化钠.

在开展“氨喷泉”的探究教学中,让学生对“喷泉”的化学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压强差所形成的喷泉.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假使把NH3换成CO2,会不会产生“喷泉”?假如不能,该怎么改善.并让学生同小组讨论后验证这一结论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操作验证,通过探究实验后得知无法形成喷泉.分析CO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无法形成足够的压强差.如换溶剂,可以和CO2反应,让烧瓶中短时间内形成强大压强差,是否能形成喷泉?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明白了将水换成Na OH也可形成“喷泉”.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实验的实施原则

在开展探究实验化学教学的课堂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还是教师必须要对探究实验教学的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解与掌握[3].而且能够在化学教学期间适时地渗透.并且,还应当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境与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探究实验中重点考虑怎样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对问题展开假设和处理的能力;和学生展开交流和合作;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等.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求知欲望,即发现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探究活动.

一切教学方法的延续都是在一定原则展开的,作为教学系统的至关重要的构成单元,探究实验教学也有其相关制度与原则.其实验设计探究需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保证实验探究内容的科学性;实验探究的创造性;实验探究手段的可行性;实验探究0操作的安全性;实验探究内容的趣味性;实验探究方案的易操作性;学生发展的综合性等原则.

探究实验教学除了要满足原则外,探究实验还应当具有可调理、梯度、中等难度.设计的实验探究的难度无论太小、过大都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行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与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还应当确保每一位学生的人身安全,故而,在进行设计实验以及选取实验内容时,应当最大限度上在安全环境下展开探究实验,且在进行前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并按照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尽量贴近学生.

综上所述,怎样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教学任务,需要广大教育人员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探究性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思维.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需要始终围绕基础知识和实验活动结合,和学生自身体验相结合,以学生主动探究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摘要:探究教学就是经教师的启发,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展开自由表达、质疑、讨论,并且善于将所学知识灵活进行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众所周知,实验教学是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而且,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化学实验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非常直观的知识,更可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与操作化学实验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水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探究实验,高中化学,高中教学

参考文献

[1]谭旭.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理化学习,2012,15(11):75-76.

[2]何杰.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3,17(5):26.

上一篇:道路沉降下一篇:创业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