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2024-05-21

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共11篇)

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篇1

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算法与程序设计》作为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长期以来一直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程序设计与数学学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又不单是有数学知识就能掌握的,如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是程序设计教学的首要问题。

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内容多,时间紧,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完成。《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基本上涵盖了程序设计中用到的所有知识,有大量的数据、语句以及其它的过程和函数,这些理论知识学生都必须掌握并能在VB中熟练应用,这就需要老师详细地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做大量的练习。书本上还包括几种典型的算法、程序设计思想和项目实践,虽然这部分只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但是教师要一步一步讲透彻,否则学生难以理解。一个完整的算法讲解、编写最少需一两节课的时间,而要让多数学生真正能自主编写,甚至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但是一般信息技术课程最多每周两节课,再除掉其他假期,真正可以上课的时间不多,要学生全面理解算法并会编程真是很难。

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方式与学生基础密切相关。由于各学校的经济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高一新生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这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太高,教学就只能为少数优秀学生服务,这会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差生越来越差,降低整体教学质量。长期以来,教师在布置上机实验时总是全班统一要求,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统一的实验内容、实验形式及实验难度不能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实验内容,势必会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这样的“统一”,遏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3、学生对传统的课堂讲练教学有厌倦感。高中信息技术课基本上都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所以学生潜意识中就认为信息技术课上课方式应该与其他科目不同。但事实上程序设计这门课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师先讲后演示、学生先听后编程的方式,学生在听或者看的过程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到实践编程时又无从下手。而由于高考的压力,在课外基本上是不看课本的,再加之学校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课时不足的问题,等到下节课再来上课的时候学生更是忘得一塌糊涂,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抵触心理。

二、教学方法实践探索

1、合理安排课程,寻找学科间整合。

算法初步是高中新课程数学科目中的一项新增内容,在高一第二学期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与数学课程算法初步部分内容相衔接,因此将选修模块安排在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或以后开设。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同学们在数学课上已经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进行算法的讲解,让同学们对已有知识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可以和数学教师沟通,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做好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采用分层策略设计教学任务。分层教学承认学生的差异,符合教学中的可接受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分级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能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使学生乐于编程并学有所得,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应改变以往硬性规定、呆板单一的做法,可将任务分为必做任务和自主任务两个层次。必做任务一般为基础问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自主任务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或创新,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

3、打破课本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的安排基本是按照“先理论后实践,先语句再程序”的顺序,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在上课时先讲基础理论部分,像算法的.概念、流程图的画法,再讲具体的算法程序。由于大多数学生以前没有接触算法,使得他们学习很茫然,不知道学这些理论有什么用,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改变这种体系,从程序设计学习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功能简单、结构清晰的程序,以建立对程序和语句的整体概念,体会各种语句的格式功能,了解语言的有关规定,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4、增强课堂教学艺术,提升学生兴趣,以竞赛、活动带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算法教学最好通过实验,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逻辑结构,并且尽可能地上机尝试。选取教学案例时要尽可能做到:①贴近生活,或者数学课本上的一些典型例题;②要有趣味性,如一个故事、一段相声、一则奇闻等等;③问题本身要简单,但要包含要学习的算法思想。

5、创建开放式的网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高效学习必须是主动的学习。如何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编程呢?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一种开放的方式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辅助课堂教学构建高质量、有价值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高效率的互助学习。

我们《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进度已过半,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做到了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和主体性,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的转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感日益增强,即使基础不好的学生也对程序设计有独特的兴趣。使新课程的思想救活了信息技术课堂。

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篇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试验) 》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从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角度看, 阅读的过程就是用英语进行思维, 进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表达的过程。”从教材的编写体系看, 普通高中现行教材的编写也是以阅读为中心来组织听、说、读、写的语言材料, 听说教学、写作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铺垫和延伸, 阅读教学是听说教学、写作教学的基础和提升。可见, 阅读教学的实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具体实现, 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体和灵魂。基于此, 笔者自2006年秋高中英语新课程在我省开始实施时起, 逐步实验、探究、实践和总结了4R阅读教学新方法, 旨在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培养学生可发展性阅读能力。

二、4R阅读教学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4R为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四个步骤、三个阶段:即Reading (朗读、阅读) →Researching (探讨、研究) →Rewriting (改写、重写) →Retelling (重说、复述) 。其中, Reading为获取信息即语言输入阶段, Researching为处理信息即语言分析阶段, Rewriting和Retelling为解决问题即语言输出阶段, 如下图:

实际教学中, 4R四个步骤三个阶段可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和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依次推进或有所侧重。

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是高中英语新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4R阅读教学四步骤三阶段这一过程即是学生置身情景 (通过阅读而进入特定的语言环境) ——适应情景 (借助已有的知识和体验顺应或同化语言环境) ——生成情景 (对现有语言环境进行改造或重组) 的语言认知和构建过程, 是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三、4R阅读教学的实施原则

1. 主体性

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 教师重在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 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探究、分析、归纳、重组, 实现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构建新的信息体系。

2. 任务性

每个步骤都应有明确的任务为指引, 任务的设置要兼顾不同学生, 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的理解体验和语言实践, 强化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

3. 层次性

4R阅读教学适应于文章、段落、句子或意群。篇章段落重在理解写作意图、作者观点、主题大意等主要信息, 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句子意群重在理解词汇、语法、结构等具体信息, 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四、4R阅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探究和实践

下面以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例, 概述4R四步骤三阶段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

步骤一.阶段一:Reading

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熟练、准确、有节奏、有情感地朗读, 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语感、句感、段落感及篇章感, 增强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 发展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示范材料:Module 1.Unit 2.Lesson 1.Modern Heros

任务要求:

1. 有感情地朗读National Hero, 注意体味杨利伟遨游太空时的个人心理感受和民族自豪感;

2. 观察拼读文中出现的生单词和生词组, 并在特定的朗读语境中猜测、体会他们的意思和用法;

3. 掌握节奏感、注意意群停顿, 观察分析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等语法现象。

活动设计:

Reading Competition:Who can read it fluently and accurately?First read it individually, then in teams.

教学反思:本篇课文简单易懂, 所选材料学生熟悉, 并饶有兴趣。在录音示范和教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分步朗读, 基本能顺利理解语篇, 为后继教学节省了时间, 夯实了基础。

步骤二.阶段二:Researching

本步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要求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比较、归纳和概括, 提炼出所需信息,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对篇章、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欣赏, 增长学生语言知识, 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

示范材料:Module 3.Unit 7.Lesson 1.The Spirit of Explorers

任务要求:

1.概括比较全文, 完成Exercose 3:Complete the table;

2.观察并找出文中所含的12个定语从句, 分析其类别 (限定性或非限定性) 、引导词 (关系副词或关系代词) 和结构 (引导词﹢从句;介词﹢which/whom﹢从句;名词/代词/数词﹢of﹢which/whom﹢从句) 。

活动设计:

1.General researching:Find the main information;

2.Intensive researching:Analyse the sentence’structure.

教学反思:任务1是本课教学重点, 重在语篇宏观上的整体理解;任务2既是本课教学重难点, 也是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在句子微观上的结构探究, 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结合, 既突出了整体教学, 又细化了语言知识。

步骤三.阶段三:Rewriting

本步骤指对相关材料进行缩写或扩写, 旨在加深学生对篇章、段落或句子的主旨、大意或句法的理解, 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语言扩张能力和写作能力。

示范材料:Module 5.Unit 14.Lesson 4.Job Trends

任务要求:

1.观察体会上下句、上下句之间的过渡与衔接, 如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First of all等。

2.分析全篇, 概括归纳主要信息, 将全文缩写为200字以内的短文。

【提示:本文紧紧围绕change这一主题展开, 全文10个自然段, 看似零碎、庞杂, 实则分别写出了变化的原因 (reason) 、影响 (affect) 及应对变化的要求 (demand) , 逻辑严谨, 思路清晰】。

活动设计:

1.完成Exercise 2, 讨论归纳出10个承接上下文或上下句的过渡语或过渡词;

2.缩写全文, 小组互评, 作品展示 (给出field, attitude, damand, quality等提示词) 。

教学反思:

缩写全文必须建立在语篇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 去其旁支, 取其主干, 既加深了对语篇的理解, 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步骤四.阶段三:Retelling

复述篇章, 用自己的语言对相关材料进行整合、加工和修饰, 适当融入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突出英语思维,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创造力。

示范材料:Module 7.Unit 20.Communication Workshop.Space:The Final Frontier

任务要求:

1.分析全文,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和线索;

2.根据文章思路和线索, 拟出复述提纲, 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全文。

活动设计:

1.小组讨论, 明确文章结构、思路和线索;

2.组内互述, 小组推选, 组组竞赛。

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科技类文章, 写作思路清晰, 按照空间 (从国际到国内) 和时间 (国际:1970——1969——1990——now——in the next twenty years;国内:1970——2003——the next step) 顺序组织全文。学生据此复述文章, 并加入个人阐述:What’s the real reason for China’s contribution to international space exploration?丰富了语言, 拓展了思维, 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五、4R阅读教学实验的效应

本人在06级5个平行班级中开展了对比实验。各班同为理科班, 人数、进班英语总分和阅读理解单项得分基本一致, 教材、课时、测试统一。本人所授 (1) 班主要采用4R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 其余班级授课老师均主要采用常规阅读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 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如下:

由上表看出:

1. 实验班级及格率高于对比班级, 全班成绩呈平稳上升态势;

2. 实验班级优秀率高于对比班级, 且领先比率逐年扩大, 优转率高;

3. 实验班级均分高于对比班级, 试卷分析显示, 除阅读理解得分较高外, 学生的语言知识、书面表达乃至听力得分均同步高于对比班级。

此外, 调查表明, 实验班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 富于热情, 充满自信, 敢于在不同场合用英语表达思想, 交流意识和交际能力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蔷, 王松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英语.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

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数学 算法教学 应用探究

算法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是解决问题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升,算法教学也更完善。在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将算法纳入其中,所以加强了对高中数学算法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应用,进而为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增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算法教学概述

algorithm instruction是算法教学的简称,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心理学家Л.Н.兰达所提出的,兰达以构造为出发点,对构造心理学的执行原则展开研究,对思考活动的操作问题进行了分析。兰达认为只有保证学生掌握了思考活动的方法,才能为学生智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而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构建合理的思考模式,会对学习起到一定作用[1]。

二、高中数学算法教学的设计分析

在新课程下对算法教学进行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算法教学的目标,然后通过从三个方面入手,继而发挥算法教学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算法教学的三个主要目标分别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采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再设计算法流程图,进而解决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期间,需要对算法流程图的三种逻辑结构予以全面了解。第一,将具体问题的算法流程体转化成程序语句,对基本算法语句有深入理解。第二,明确思想、能力和意识目标,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对算法的内涵和思想等全面的理解,在对问题和算法过程展开分析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第三,树立明确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等目标,对数学和计算机及实现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予以有效掌握,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和算法程序化,借助于计算机对问题和算法加以处理,进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调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新课程下高中数学算法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加大程序框图的演示教学力度

在高中数学教学期间,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师过程中,应当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和完善,对算法教学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加大程序框图的演示教学力度,从而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创造有利条件。由于程序框图具有直观、简洁等特点,因此将其数学教学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能力,为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算法教学在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一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增加了学生学习和解答数学知识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应当加大算法教学力度,并将算法教学应用于函数中,从而为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增强奠定良好基础。

在高中数学期间,教师应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算法教学比较简单的案例,为教学效果的增强奠定良好基础,在选择教学案例时,教学应当遵循精确和简单等原则,然后开展算法案例教学,进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函数教学期间,为了促进掌握完善的解题技巧,尤其是对加强对函数解题流程的全面理解,应当将算法教学运用在案例教学中,使得学生对函数解答流程有正确的认知。其中,图1是算法具体步骤,①如果x输入为1,因为x<0,则假设不成立;②若x<0,y根据流程图可知y=-2,则可以直接而转到第⑤步或者是转到下一步,③若x=0,那么,y=0,也可以直接而转到第⑤步或者是转到下一步;④若x>0,则y=2,就能够直接转到第⑤步;⑤则是输出[2]。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深入理解,激发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开展算法教学,学生结合算法流程图,针对数学教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函数解题流程的认知,所以算法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在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比较主要的科目,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能够为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然而,数学知识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因而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感觉到困难,所以在新课程下,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应当对教学方法加以完善和创新。通过大力开展数学算法教学,进而为数学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得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有全新的认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算法教学,能够为教学效果的增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辛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算法教学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5(32):15.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究 篇4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化学教学需突破传统教学,教师要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学习新教育理论,在理论指导下探索教学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能够突显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能力,充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自然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理论学习,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深刻领会教学理论并能指导实践,生成智慧,能够在课堂上科学而灵活的应对一些无法预见的问题并巧妙地解决。这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形成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新思路、新教法。

1.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实施探究性、开放性教学时遇到的几个实际问题:

1.1教师角色转换问题

课堂教学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实施教学中赶抓进度,整堂课几乎由教师主演,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教学严重抹杀了学生畅所欲言,独立创新能力。教师教学“惯性”严重,怕高考“吃亏”,在教学中随意拓展外延、加深难度,追求以往“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大多学生反映“上课听得懂,可课后做题心就发怵”,更为严重者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1.2学生学习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下缺乏主动性问题

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难以适应,学生自主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教学活动所获得的成效不佳,使教学陷于无用功较多,费时,却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逐渐失去探索的意识。

1.3 探究性实验教学设备不足问题

实验设施,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学生无从取得探究材料,设计出具有创新性,能付诸实践,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的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探究陷于被动状态。

2.针对以上几点问题,作为新课程的一线教师,笔者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法。

2.1接受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

在新课程推进中很多教师均有顾虑高考“指挥棒”不变,教学能否改变?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高考试题也要随之改革。如果我们一线的教师还死守旧教学方法,不能接受课改新理念,在新旧交替,新课程下的高考,必定不是过去的翻版,我们将处于被动局面。例如:率先进入课改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在07年进行了新课改下的首次高考,这四个课改省的化学试题在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化学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高考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科学素养依然是新课程高考的考查重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均没有变化,更新的是情景知识载体,注重双基在新情境中的灵活应用。试题关注STS主题;试题注重联系现实、体验过程、总结方法、学会创新,而不是只记住结果;试题的研究性、探究性、开放性增强。为此,我们应勇于抛弃旧的教学理念,接受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

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创造性实施课程就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求知欲望和个性化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杜威曾说过:“学生能听到多少,读到多少,并不重要——假如学生需要这种信息资料,并且能在他自己的情境中加以应用,那么这种知识愈多愈好。”即真正理解才是教育的一个直接目的,是多元智能的教育观念。在明确了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恰当设置学习的情境,是激发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新课改以改变学生学习“惯性”为突破口,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提出假设和方案,到验证假说并得出结论。对于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可以把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如: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怎么判断是否有BaSO3沉淀生成?问题情境设计如下:1.将BaCl2溶液滴入Na2SO3溶液中是否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什么?

2.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是否产生白色沉淀,为什么?3.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再继续通入

NH3后有无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是什么?4.写出上述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些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在情境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2.3实验教学上实施探究性教学。

在实验教学上新课改强调实行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实验创新的思维。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实验课题,自由进行探究,实验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结果可以不一致。这首先对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实验设施要求较高。

例如:提供给学生以下实验课题:1.收集钠与水反应的气体,并点燃;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实验室制取Fe(OH)2;4.用NaOH和CO2制备纯净的Na2CO3固体;5.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学生在实行实验活动探究中因缺乏研究所选课题必备的材料,设计的实验方案比较简单而没有创意,有的甚至不可付诸实践。实验具有不确定性,在没有足够的知识支撑下,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在这环节中就要求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相对应的资料供学生研究。实验方案设计好了,一般只有对需要使用的实验设备要求不高时,此方案才可以实施,但往往是具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因实验设备不允许而很难实践,给实验探究实施带来极大困难,这就靠实验室尽快配置较新仪器设备,再则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仪器的改造,科学地对仪器进行可操作性组合,以满足实验要求。

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篇5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物理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在课程内容方面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设计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这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则需要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体系,逐步形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现代物理教学方式。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物理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物理学科特征,结合教学实际,共同长期努力探索。

一、关于教法

1.从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让学生知道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思维的形式和方法,以调动其自觉、主动性。只有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来进行思维,才能使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理、论证得法,具有抽象逻辑性,培养出深刻性的思维品质。这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2.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的实质就是前述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习的类型主要是“意义学习”,即在良好的教学条件下,学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其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这是最有价值的学习。学习进行的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即要学习的全部内容都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献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加以“内化”,大量的知识和材料都要靠此获得。

3.因材施教,开展课外活动,培养一些优秀学生,使他们不受思维定势的约束,大力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强调直觉思维是爱因斯坦科学观的一个重要特征。他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得到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以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探索就得用直觉思维:整体的、跳跃的、猜测的,以知识结构为根据的直接而迅速的认识。

二、关于教材

1.建立高中物理的整体的知识和逻辑的结构和系统;同时建立各部分的子结构和子系统,以及各章、节的结构,并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适应。

2.强调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认为观察和实验是不依赖于理论的观点,改变认为实验方法的本质是完全离开理性的体系,单纯起着事实的裁判作用的观点。随着实验研究对象远离人们直观经验的领域,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实验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实验与观察依赖于理论,实验所获得的认识实际上受制于仪器和实验设计中所包含的假设,是不可能摆脱理性思维的指导的。尤其是高中物理,由于实验设备的限制,学生又没有误差理论的系统知识,往往对于实验原理、实验得到的数值都抱着轻视的态度,而集注意力于操作上,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是不利的。为此,高中物理实验的重点,应放在实验的设计思想、仪器的原理,以及在中学仪器条件下对实验数据的认识和处理上,而不应仅仅停留在操作和观察上。

3.例题和习题的配制应包含在上述系统中,构成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概念的形成和问题的解决。概念不仅是学科结构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框架”的“交结点”,而且是思维的“细胞”。而问题的解决,即应用,正是结构中各部分之间联系的建立,以及结构的发展所必须经过的阶段。这也就是思维的过程。统计表明,仅就中学生而言,掌握归纳推理的水平略优于掌握演绎推理的水平。在实践中,人们也常常发现就多数学生而言,从自然现象和实验归纳出概念和规律,学生掌握较好,而运用概念和规律去解决问题则困难较大。这是由于演绎推理较之归纳推理可以通过更多种形式来表现,掌握起来也复杂些,因此,就需要有意识地多加指导和训练。按照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编写例题和习题,并加以适合的配量。这与“题海战术”是有本质区别的。当前,好的例题和习题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西蒙说得好:“如果我们观察一些好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数理课程中,或者其他一些需要发展解题技巧的课程中,我们看到学习所得大多来自解答每章后面的习题的活动或者学习课本中已经解出的例题的活动。有一种编制人工智能学习程序的方法就是试图模拟这样一类过程。”

三、关于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评价

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篇6

一、培养学生对于算法思想的认识

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对算法思想有基本的认知, 要让他们慢慢了解算法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发挥的作用。学生只有熟悉这种学习方法后, 才能够灵活地应用这一方法, 进而促进知识的获取。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算法的概念、程序编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及算法的运行模式等, 让他们能够对这一学习工具有更好的认知。当学生从理论层面对算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后, 教师可以进一步在课堂上通过实例的教授来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应用模式以及让学生观察如何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程序的编写, 最后通过算法准确而快速地解决问题。

例如, 在学习《函数与方程》的时候,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区分方程的情况, 关注问题中所给出的区分条件, 如当方程无实根时, 求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或者当方程有唯一实根时, 求未知数的值, 等等。这些条件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条件来确定解题思路, 并且这些条件在写程序时也是最为关键的条件语言。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让学生领会算法在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时展开的模式, 尤其是要跟学生强调算法程序在编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问题条件, 掌握各条件的特点和延伸情况。这样学生在程序编写时才能够有清晰的思路, 进而更好地解答相关的问题, 最终让算法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二、借助计算机程序深入算法教学

当学生对算法有了一定认识后, 教师可以进一步借助计算机程序来深入算法教学。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数学教学, 让学生能够有自主操作电脑的机会, 并且可以独立进行程序的编写与运行。这将会为学生提供很好的锻炼平台, 学生在具体的程序编写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程序编写应当着重注意的问题, 尤其是一旦程序出错, 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便会体现出来, 学生也能够很快地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锻炼学生算法运用能力的教学过程, 同时通过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不断深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 在学习《等差数列》一章时, 因为等差数列特定的规律, 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编程来加快学生吸收知识的速度。以求1+2+3+4…+100的和为例, 教师可以事先编写程序:以S存放和, 从0开始, i表示项数, 从1开始, 当条件语句I≤100时, s=s+i, 同时i=i+1, 当不符合条件时, 输出结果S。对于这个程序,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注意和的叠加和项数的叠加要同时进行, 这样学生就能领会到等差数列求和的本质和应该要注意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教学范例, 通过这类问题的程序编写, 学生能够非常好地领会到知识的内核, 也能更加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

三、培养学生算法思维的应用能力

随着学生的算法思维的不断深入, 教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算法思维的应用能力, 如让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自己编写程序, 最后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创设合理的学习任务, 可以设置梯度性的问题来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简单的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更熟悉程序的编写, 有一定难度的复杂问题能够深化对学生程序编写与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培养。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更为灵活地应用算法, 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 并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来训练学生的程序编写能力。例如, 可以让学生归类全班同学的某一场考试成绩:90分以上的为第一类;90以下, 60以上的为第二类;60以下的为第三类。利用计算机算法, 这样的分类不用5秒就能完成。又如, 可以给学生布置绘制图表的程序编写任务。在绘制图表方面, 计算机根据程序语言绘制的图表快速而精确, 能够做到直接生成, 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而且在程序编写过程中, 学生能复习和巩固统计的知识, 如果程序出现错误的话也能第一时间去查漏补缺, 进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部分知识。

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篇7

一、高中化学课堂探究学习设计的理念

不同学科课程标准对探究学习的基本要素的规定略有区别,就化学而言,其基本要素及程序为:引发问题-提出假设-探究科学-总结规律-拓展应用。其基本结构和教学程序如下:

1引发问题

引发问题,就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就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如何创设情境,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只有学习者对学习的材料感兴趣了,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成效。在教学中,可以经常通过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取系的问题来创设情境,这样会使学生因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酸类物质复习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昨天老师买了一枚金戒指,我怀疑它不是真金而是黄铜的。你们能用自己学过的化学知识来帮助老师鉴定一下吗?”“首饰鉴定”问题已提出,学生立刻活跃起来,都渴望试一试。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情境的设计,把学生引入了思考的空间隧道,学生的思维欲罢不能,这时,学生就会以积极态度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

2猜想与假设所谓假设(或假说)就是人们根据已有知识对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做出初步的解释。在进行新知识探索时,教师可以提出各种可能的结论假说来刺激学生,保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自始至终处于高度的活化状态。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收集相关信息,将已有的化学知识和问题相联系,尝试提出可以检验的猜想和假设,即猜想必须符合逻辑,同时叉能有所创新和突破,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是否可以检验,检验的形式可以是实验检验,也可以是资料的查阅检验,或者其他可以收集证据的检验。

3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即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的观察方法进行实地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能针对探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实验、调查、访问、资料查询等);设计可操作的步骤,运用可实现的器材、设备和技术,达成可实现的目标;考虑影响实际结果的主要因素,能确定需要测量的量,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实验条件;有较详细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分析学生设计的探究方案,挑选那些设计合理并具有创新性的方案,引导学生弄清楚实验目的、原理及实验对象和条件,要求学生遵循合理的顺序和步骤进行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尤其是要注意发现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微小差异,并敢于追寻到底,不人云亦云;同时还要要求学生要认真作好实验现象的记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总结规律总结规律,即是探究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策略,指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课题、实验方案、实验技能、实验操作情况、情感态度、科学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概括,对知识规律的系统整理过程。总结规律即是将学生从科学探究中获得的知识进行整合,使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所理解。同时教师还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提出讨论的纲要。由学生根据纲要,对实验事实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归纳等,揭示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5拓展应用拓展应用,即知识规律的巩固和活化,学生的思维生长和发散,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以及思维发展开放空间、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到真正的延伸。如通过“首饰鉴别”推广到一般金属的鉴别。

二、高中化学课堂探究学习设计的思路

1在概念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概念是枯燥,也是难以记忆的。而且对于概念进行死记硬背也不是可取的办法。因而在概念教学中应该开展探究学习,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研究的气氛更好更深入地掌握并理解概念。对于如何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首先对概念进行分析,看这个概念是否可以提取出几个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小课题;再由学生针对这几个小课题进行分析,推导出可行的研究方案;然后学生根据这几个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最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出蕴藏在实验中的化学概念。即提出问题——分析研究——进行实验一归纳实验结果__-—交流讨论。如,在萃取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四氯化碳萃取水中溶解的溴的原理来设置实验,由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最终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萃取的概念。

2在例题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学习

首先应从题目着手,将题目重新进行设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或者设置一个类似于教师向学生求助的情境,使教学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研究积极性;然后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由学生自己对研究内容进行猜想,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接着在适合、合理的条件下选出可行的方案;最后由学生根据这些方案进行讨论分析或是通过实验验证,并做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去给学生答案,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同时还要以引导的方式将适合、合理的标准教给学生。整体的设计思路: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学生设计方案——学生针对方案进行讨论或通过实验验证——做出结论。

3在复习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学习

化学复习课有很多的教学模式,比如将一单元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然后根据提纲进行讲解;或通过校对试卷的形式与学生一起回顾单元知识等等。设计数个与单元相关的有研究性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延伸,在研究的气氛中巩固知识,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其基本的设计思路: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归纳延伸——巩固知识。例如,根据钠的性质,回答以下问题:(1)金属钠为什么应保存在煤油中?(2)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它的颜色和光泽会发生变化?(3)金属钠与水反应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能够将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起来并进行实验?(4)金属钠与水反应时为什么滴有酚酞的水溶液的颜色会变红?(5)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和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4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学习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一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以往的“演示实验”一般是由老师按部就班完成,有时效果并不太理想。开展探究学习可以对“演示实验”得到一些改进:一是让学生做或协助教师“演示”;二是对“演示”的药品、仪器等进行“改进”,启发学生参与改进创新;三是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演示,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四是启迪学生设计与演示实验类似的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

探究能力。

现行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其实验课也很不理想。而探究实验是由师生共同提出实验课题,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列出所需仪器和药品,自己动手实验,正确处理实验结果的实验方式,依据“引发问题一提出假说一实验探究一总结规律一迁移创新”的基本思路。

5在研究性课题中如何实施探究学习

在研究性课题的教学中,绝对不能像例题教学那样进行,而应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讨论为主要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探究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其基本思路:提出探究课题——大胆猜想可能方案——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或推论一总结实验成果——归纳方法规律。

三、高中化学课堂探究学习实施的策略

1探究学习中的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探究教学过程的发动阶段,它的主旨是创设积极的富于驱动性的教学情境,帮助和促进学生形成并明确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物体、问题、情景或事件上。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运用,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投影、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创设问题情境,使之更有利于诱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引发学生将对有关问题的已有认识,与过去和将要进行的活动产生联系,同时从自己的内心深处产生要继续探究和学习的冲动,明确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和学习目标。成功的参与可以使学生被学习活动所吸引并被驱使进入更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中。

创设问题隋境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情境设计要多角度、多形式、多方式进行,新颖趣味,能益智活思。(2)问题设置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个人认识,符合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心理水平、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贴近学生。(3)要确定好问题设置的难度,使问题的难度呈梯状表现,使问题不至于太难,也不至于太简单,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探究学习中的学生活动

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随着问题情境的形成,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对问题相关知识进行信息检索,主动阅读搜集各种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假设或可能,设计多个实验研究方案,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以及实验验证假设。此时,学生活动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他们自己对现象和问题的想法进行探究,明确自己和小组的观点,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设计和制订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或实施调查、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收集处理数据资料、思考证据与假设和结果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释、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

对于学生实验,既可以是在教师示范和指导后的学生实验,也包括那些教师提出探究主题,由学生完成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实验。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仪器的安装,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在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的调控下,达到智能与技能的融合统一。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全过程来看,学生独立操作实验一般要经历这样—个过程:先是模仿练习阶段,继而过渡到有指导的操作实验,最终才能达到完全独立的操作阶段。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活动虽称之为独立,但并没有完全地真正地独立,整个活动始终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点拨、激励、评价等。

3探究学习中的教师引导

在整个探究学习活动过程,教师的引导共有启发讲授、教师示范和学生活动指导三个方面。在整个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启发讲授,能够使课堂上诸多的知识内容及讨论话题,在学生的思维中巧妙地联结起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实验的教学目的或目标,启迪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和有序的操作,适时而随机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疑难,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和概括等等。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演示和示范操作会对学生以后的操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示范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教师的演示及示范必须做到:①示范时的操作必须规范、准确无误;②操作要领必须同教材中的内容保持一致;3范必须严谨,并条理严密;④示范应主要尽量让所有学生都看清楚:⑤示范操作的动作快慢要适中,语言简明。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一起讨论、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指导学生对存在问题的探究环节进行修正;指导学生自己得出问题的结论,教师不要过早地或代替学生对问题下结论;通过点评等方式指导学生规范结论,以建立科学的、符合教学要求的知识体系。

4探究学习中的评价与反思

教学反思与评价可以是随机的,依教学进程而展开;也可以在其他阶段之后进行总结性的反思与评价。其中学生的自我反思是最关键的,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内的相互评价是最重要的,教师给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对自己探究和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更需要对学生的认识建构过程、探究活动的态度、方式和效果、合作的情况、学习的感受以及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反思总结。如学生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交流结果还能够引出新问题,引发进一步地探究。

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篇8

(1)妙创问题情境,巧立探究课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组织探究活动的前提。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每一节的开头都设置了“问题探讨”和“本节聚焦”栏目。事实表明,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问题性的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情境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需要,极大地促进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讲究“妙”,课题的引入关键在“巧”,因为妙能生趣,巧能激趣。不管是巧,还是妙,都要以实际生活、生产事实或经验为出发点。《标准》指出:“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高中生物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和探究生物学。因此,教师应联系生活,善于为学生准备好问题情境素材,设置适当的途径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最近出现的“大头娃娃”引出问题,并提出课题“‘大头娃娃’形成的原因”。接着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些食品要添加某些氨基酸?这样提出问题,确立课题,非常的巧,非常的妙,非常的新,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的高涨。

(2)组织学生探究,提高综合素质。

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篇9

论文题目: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做法

学段:高中

学科:政治

市区学校:江门市新会

程”,那么,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话,当前推行的课改实验也就失去了原来的初衷。

因此,新课改并不是要寻求一种先进的标准教学范式,而是要求每一个老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与时俱进地反思过往的教学模式:是否抹杀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是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是否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培养的对象是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否实现了过程与结果的优化结合?一句话,就是要反思我们如何教学才能够回应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教学实践本身发展提出的要求。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教育在探索中前进,是新课改真正的内涵。

同样,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但并不是一项“新发明”,而是对过去原有课程的批判继承。换句话说,新课改不是要对过去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模式进行进行全盘否定,而是既弘扬过去的优秀实践,也改进过去的偏差和不足,同时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和升华。因而,新课改的推行需要每一位老师揉合自身对教学已有的科学认识和有效经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探索,逐渐把外在的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论素养,并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素养的一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到每日的课堂上,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新课改才能有真正的意义。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尝试

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不能停留在一句口号上,要把其落到实处,就要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应结合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知识性、政策性、时效性、综合性、针对性等特点,建立一套适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念。这套理念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根据这种理念,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和总结出以下几种具体的做法,以供同行参考和指正。

1、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这一做法主要针对新课标与新教材的特点而提出来的。现有的课程体系是以模块为载体而建立的立体网络,思想政治新教材由必修课与选修课组成,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而编成。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来说课时减少了,但内容却增多了,并尤其注重掌握理论知识与开展探究活动相结合,这就决定了新教材不可能作

为全部教学内容的蓝本,而要求高中政治老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把握好有关内容教学的侧重、难易和详略的要求,恰当地处理教材与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性也是新课标的一大特色。因此,政治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每一个政治老师面临的一项挑战。

根据这种特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不可能是课时设计,而是对大单元、整个模块甚至跨模块进行整体设计,有条件的还可以跨学科进行(如政治、历史与地理有许多联系密切相关的知识)。首先应确立教学目标,然后全盘规划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教师所需做的各项准备,学生的活动类型、活动方式、活动持续时间、活动的空间、对学生的活动及其成果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方式等。例如笔者在进行《政治生活》模块中

去完成的任务,并且不强调结果的预定性。弹性作业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主要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发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4、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按照新课程理念,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并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与学生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自评、小组评、家长评与教师评相结合。自评让学生学会发现、反思和欣赏自我,合理的他评使学生培养了豁达的胸怀、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如除了采用考试方式考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以外,还结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评价阶段的多元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尤其注重对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只有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点滴收获给予肯定,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和全面,最终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探究式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理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对于高中理科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常常缺乏探究的精神,导致很多问题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并且自己去主动地探究学习,即探究式教学。

一、我国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现状

探究式学习在西方国家已经有很长的發展史了,但是在我国,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发展较晚,而且其发展缓慢,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所以现阶段,我国高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1.没有完整的探究式教学体系

探究式教学在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浪潮中,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这就导致了其发展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探究式学习,其实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其在自己主动探究下理解问题的本质。尤其是高中物理,其力学部分十分贴近生活,可以说事事都会遇到物理问题,但是,学生没有研究的热情,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理论的讲解,但是,学生不去研究,导致其在分析力的作用时不准确,不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问题的实质,没有真正地去研究问题,而作为教师,也没有一套完整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2.各地区的教学水平发展不均衡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同,师资力量不同,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较大。这就使发达地区的探究式学习法很难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实施。出现了断层的现象,使我国的探究式教学法得不到普及和推广。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性

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在高中物理这门学科中,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理学知识

物理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而且高中物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因为高中物理更加注重理性思维、逻辑思维的培养,其不同于初中的物理学,只是简单的现象分析。所以,在升入高中后,很多学生都觉得物理是一门特别难理解的学科。但是,物理学问题在我们身边时时发生着,只要学生肯探究,教师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引导学生去探究,物理学其实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2.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物理学作为一门较难的学科,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但是,新型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探究式教学法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使学生可以真正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如何正确地使用探究式教学法

正确地使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效率,但是一定不能盲目地滥用。

1.确定适当的探究的范围

物理学知识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学知识来解释。所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学习物理是高效的、可行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理学知识都适用于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的。例如,在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亲自探究,学生也可以直观地得到试验结果,这样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同时,像牛顿定律、自由落体等内容也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但是,有些内容在高中生的课堂上是无法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的。例如,电磁学的内容、电子的运动等问题,教师很难制造出这样的现实环境供学生探究,所以,仍然需要依靠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

2.正确定位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地位

探究式教学法,虽然提倡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减轻了,恰恰相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引导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只有教师能够正确地引导,同时有效地控制教学的方向和进度,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所以,探究式教学的发展对教师的课堂领导能力要求更高。

探究式教学方式对于高中物理的教学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应该正确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但是,我国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和推广。所以,在将来的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对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而且还应该正确地使用,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杰.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魅力中国,2011(06):226.

[2]何亮.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解读及教学实例[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33(02):20-21.

[3]周驰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4,32(10):24-25.

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篇11

(一) 新课程理念在课程目标上涵盖三个维度, 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分别是以下三个方面

1. 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保护探索兴趣;

2. 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 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3. 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 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二) 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 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新课程内容变化的特点是内容多而新, 实验内容及其他活动多, 体现物理学科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注重生活性, 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够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 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

1. 精心设计问题, 使问题面向一切学生;

2. 增强课堂问题及练习的针对性、全面性;

3. 调整教学方法, 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4. 作业布置要根据难易程度设置梯度。

(三) 课程内容凸显出基础性, 体现时代性

普通高中物理在课程内容上不但精心选择了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学习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 还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及现实联系紧密的内容。

(四) 课程实施方面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高中物理教学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帮助学生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逐步形成。

(五) 课程评价层面注重于学生的发展, 突出过程评价性

新课程的课堂评价提倡的是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 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 认识自己拥有的自信, 应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与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发展潜能是其目的, 学生的成绩的肯定, 帮助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学生经历的过程与学习的方法, 学生情感的形成、态度与价值观都是评价注重的层面。

二、准确把握内容标准及教材特点

《新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包含的三大部分是:“共同必修模块”“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选修模块”。内容标准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都明确了要求, 并且在新的高中物理课改教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与传统的《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相比, 新的《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突出体现了如下的特点:

注重力学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注重概念的科学性, 规律的准确性, 理论的严谨性, 技能的规范性;注重实验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

(一) 新课程实施后, 课堂教学的内涵将发生什么变化

现代学习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能力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协助、组织、引导、参与”的作用, 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新型的课堂教学关系中要做到真正以学生为本。这就是说每个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巨大的差异存在与学生与教师之间,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独立于教师的的。

(二) 课堂教学过程中, 再次审视三对关系

1.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改后教材的编写意图, 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及结构;能将教材与其他资源重新组合并且学会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 学会创新性的使用教材。课程的传递与执行以及课程的创新与教学过程的开发都是重要的教学的过程, 教材中的内容不一定是一定要讲授的, 要尝试把教材之外的内容补充进课堂。

2.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施加组织、引导、帮助和服务的影响。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情景, 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 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教科书作为高中生学习过程中的必备资源之一, 有些内容并非是一定要学的。高中生的学习不一定要完全依靠教科书, 也不一定全部依靠教师, 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要充分发挥自主性, 运用科学探究、独立的思考、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的。教师作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 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还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 或者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学生带着问题互相讨论, 不同的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不同的教学内容又可能需要不同的方式。

(三) 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首先考虑什么

根据《课程标准》应该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的重要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学生的性格和意愿、思想和行动规律出发, 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和独特见解, 多采用讨论、探究、分享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的方式组织教学。

(四) 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处理教材朝哪里努力

学生在新课改后的教学中要达到的效果是“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课业负担减少了、学习成绩提升了”。“教师少讲, 结论缓出, 勾起深思, 引发讨论, 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应该是新课改后教师要追求的教学境界。教学中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以及“全面依靠学生”的方法论。

总之, 面对新课标的到来, 作为教师, 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及早地、勇敢地研究新课标, 树立新理念, 准备新对策, 解决新问题, 做到未雨绸缪, 严阵以待。

参考文献

[1]彭前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阎金铎.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宝臣.课堂教学艺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4]金周荣 (导师:李凤月) .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究.《延边大学硕士论文》, 2010-05-31.

[5]李宏利.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反思性学习方式的教学探索.《教育教学论坛》, 2012-06-15.

[6]孙厚钊.“多媒体网络教学浅析”, 中国远程教育, 2003 (10) .

[7]王吉庆.计算机教育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活动会场纪律要求下一篇:勇担企业社会责任 努力建设“书香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