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通用10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要】我国高等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不同于以往的英语教育理念,更加灵活的学业目标体系,更加多元化的英语课程评价标准。高中英语课程应当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学生利用英语的口语和专业知识获取相关信息、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战场。所以说,怎样优化英语课堂授课模式是目前高中教师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新课标 英语教育 实践能力
传统的“填鸭式”英语课堂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不能体现在新课程标准下以所有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们要有培养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的能力,使学生树立起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效率和团队合作精神。我们通过在三个方面的改变来使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课堂教学轻松化、游戏化、生活化改革
1.内容特征。教师灵活运用相关教学材料,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所发生进行的各种事件,把教学活动安排进各种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尽可能创造出一种生活化轻松化的学习环境,进而使学生学习到可以在生活中用得到的英语,并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轻松化生活化。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们基于日常生活开展教学活动,把生活中的事件和场景搬到课堂里来,通常采用游戏任务型教学模式。游戏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新型教学途径。老师要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在做中学英语,在学中做事情,鼓励学生采取团队合作互相交流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沟通合作团队交流能力。在设计游戏任务时,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经历和爱好兴趣出发,所设立的任务要能帮助提高学生在工作生活中的语言实际运用的灵活能力,并促进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与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具体案例分析。下面以一个任务为例子解释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模式:该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步骤方法,通过团队协作、信息查询、调查采访等活动,用英语独立的完成一件事情或者做成一个工作,创新地完成所给的学习任务,培养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素质和能力。
因为教师们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熏陶,以及缺少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了解和学习,很多老师在处理相关学习板块时都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把这个板块当作阅读课程来对待。这样以来新课标教材的全新概念就得不到一点实施与发展,没有创新教育还是像原来一样墨守成规、死气沉沉。
举个例子,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任务就是是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身体健康的小文件。在完成之前先要看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告诉我们保持健康的一些方法,让同学们从中学到相应的健康知识,这种方法激起他们用英语进行学习活动的兴趣。而整个课堂任务的核心是鼓励学生通过调查讨论整理设计共同制制作出一个关于健康的小文件。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让学生大致知道一些保持健康的知识就可以了。
把对时间和内容的支配权留给学生,让课堂回归现实、回归生活,这也更加符合客观的需要和联系实际。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对象,引导他们去勇敢尝试、勇于实践,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二、进行相关的文化教育
对文化知识的了解是培养一个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基础。因此学习相关的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都与熟悉了解掌握欧美的地理历史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说老师应该更多的课上讲授一些关于外国历史地理、宗教风俗或者科技军事等方面的文化知识,扩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接触外国文化的涉猎方面,提高他们的英语文化学习意识,发展文化与文化之间交际的与互相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比如说在牛津高中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相关课程学习当中,我们完全可以将英国学生的高中生活与中国学生的高中生活进行全面细致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两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在学习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不同风俗文化时,要让学生知道到欧洲的国家和中国在婚俗习惯、人情礼仪甚至卫生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与差异。
三、改变英语课程的评价观念
新课标改革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建设出一套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模式。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更重在强调其评定鉴别与区分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了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整体素质的发展。不该以的一次考试的成绩来将学生区分,而要用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整个过程和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为标准。评价并非是静止不动的,应该把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所发生的全部情况都写入这个评价中。我们还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明白学生发展的需要并且明白学生所遇到的困难。
总之,随着新课标改革在整个国家的深入推进和发展,相关部门和人员一定要把握好它为高中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所提供的良好契机,大胆的改变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英语课堂对人才培养的能力。教师们要学会因地制宜,善于进行自我改变,提高自身的创新性,以取得在英语课堂教学事业方面的巨大成功,来实现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最终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包天仁.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反思[J].英语教育研究出版社.2012.11-14.[2]鲁子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4-15.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2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拓展英语教学内容,不能局限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简单的教材知识并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要将生活英语、工作英语都融入到教学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通常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去学习,最终导致学生的某一方面能力过强某一方面能力过弱的情况,具体的要求是让学生运用较强的综合能力。
2.英语教学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影响外语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便是来自我们的母语或本土语言,在没有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起来会异常困难,同时更增加学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即便教师知识再丰富,学生也难以接受和理解。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时,要懂得如何将学生带入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师综合能力不足。教师自身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新课程改革的抵触和迷茫、知识理论储备不足、对西方文化尤其是英语文化底蕴了解不多以及沉浸于旧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四个方面。在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英语词汇量不断增加,文章内容不断更新,许多教师在过去所学的根本达不到现在的教学要求,在阅读英文原著或者英文文献方面都有很大的困难。另外,高中教学中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对英语文化底蕴了解不够,在课堂上根本无法讲授出语言本身的特点,从而使得学生也不能去接受外来的文化和语言。此外,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是许多教师不能完全驾驭的,在应试教育这种体制下,老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中,这就造成了抵触不能接受的心理。
4.学校教学资源未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未落到实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会遇到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但却很少在意,最终导致教学资源的意识逐渐模糊,有时候具备雄厚的教学资源也无法驾驭,通常拿到教学材料或者课外读物时,根本不知如何去利用。另一方面学校组织的一些教学活动只局限于形式,未能落到实处,最终的目的还在于完成任务,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二、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教学策略
1.完善教师的考评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便是“教书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决定着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与学习状态,所以教师一定要有崇高的师德和坚定的信念。在新的教学改革下,对教师的考评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信息反馈,同时也让教师及时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自主地去学习和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积极地参加各种英语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促进英语教学的多样化和丰富化。对于21世纪的高中生,简单的书本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其对英语的追求,因此在学习实践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赋予多样性,融合日常用语、工作用语在整个英语教学之中,这样才不会使英语学习缺乏趣味性。另外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与多媒体结合,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英语影视课,以英文电影来冲击学生的视觉,很大程度上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讲解方式,变复杂为简单,努力达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
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古以来,中国都倾向于“言传身教”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往往都带有被动性和奴役性。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本,教师适时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在听力训练、口语训练、写作能力各方面帮助学生发展,教师要多向学生发问,鼓励同学敢于去听、敢于去讲,而不是学“哑巴英语”,这样对于以后英语各个阶段的学习才会有更大的帮助。
4 . 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语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外语学习区别于母语学习在于需要具备的认知不同,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积淀与历史变迁的产物,因此学习英语,必须要了解英美甚至西方很多国家的人文历史知识,在课堂上将语言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不但可以活跃气氛,更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所以阅读英语小说和新闻报刊,经常收看英文电视节目不仅帮助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5.建立健全学校的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度。从学校角度,应制定一套可行的奖惩制度与责任制度,在新的教学改革下,学校以自身去带动师生的主动性,更能帮助教师有效的去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只有在一个规定或者标准之下,才能更好的去解决存在的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教育,只有在社会各方面协调下,学校不断完善自身体制,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事业也在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对学生的英语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然而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教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弊端,只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加强学生对语言能力的运用,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型的人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英语 教学思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已经越来越重视英语教学方式的发展与研究。希望我国的学生通过对英语的学习,逐渐的与国际接轨,为日后工作中与国际友人顺畅沟通交流扫清障碍,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知识量的储备,以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高中英语教学是高中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中国大部分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觉得英语过于复杂,英语课乏味无聊。课堂上,无论老师怎么卖力讲课,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迷离状态,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因此,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还需要一定的思考。
一、课改以来,高中英语教学现存的问题
1.教学方式落后,学习方式转变速度慢。虽然课改后老师和学生对英语的观念有所改变,并且认同课改后的理念和内容。但是,现在高中英语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教师教学方式还没有改变,依旧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以老师讲教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课堂上的思维模式,强调学生对英语知识机械的死记硬背,未能做到课堂上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在自主体验、自主探究中对知识的理解。课堂气氛沉寂,学生觉得学习英语乏味无聊,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据调查,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占82%、学生自主探究占5%;只有9%的教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见,我国大部分的教师教学方式还没有发生转变,运用机械的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语言训练,强迫学生记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思维发展活動,严重的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发展。
2.忽视教学目标的达成,英语活动形式化。英语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实践。但是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在课堂上与知识讲授和句型操练为主的课堂恰恰相反,有的英语课虽然气氛热烈,但是活动中所承载的知识比较少,没有达到学习知识与拓展知识的目的,使学生产生不是以学习为主,而是以活动为主。很多教师将英语课上的探究活动形式化,一味的追求课堂活跃的气氛,并没有起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的思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
3.课程资源短缺,课程开发不足。当前,很多学校课程开发不足,课程资源短缺。教师和学生对课程资源的意识比较薄弱,部分教师对教学材料的驾驭能力比较低,只能靠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教,使学生能够学习的知识少,视野比较狭窄。曾有调查显示,很多教师仅以课本为教学的主要工具,将课本与练习册等同,学校不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条件,只能从课本上发掘知识,进行讲教。
当今社会,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要求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用全新的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目前,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化比较慢,英语教学的课程资源不足,这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对日后社会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威胁。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
课改以来,高中的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一定的教学要求,以更好的完善高中英语教学。
1.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的策略。不断的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可见,课改后高中英语的教学一改以往的以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而是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英语语言运用的方法,改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英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强迫学生机械记忆,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创新的教学方法则以学生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在课堂上教师制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根据语句设置情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思考和探讨,分析语句的成分,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课后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并且运用英语进行交谈,以达到实践的目的。
总之,近年来,随着我国与各国的贸易往来的增多,中国掀起了学习“西语热”的潮流。自新课改以来,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已经对英语有了很大的改观,对课改后的内容与理念非常认同。但是,课改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也存有教学活动形式化、课程资源短缺等问题。为了完善高中英语教学,《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自主学习,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殷俊.英语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对高中英语新课改的思考[J].语数外学习(高考英语),2011(04).
[2]常江.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J].教书育人, 2011(16).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4
龚雪娜
摘 要:当前,初中化学新课程已在全国多个实验区启动,面对相对滞后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如何有效地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既促进学生发展又提高教师自身水平。本文结合区域实验与探索,从学习兴趣、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衔接;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主要对策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问题更为突出。现在我们所用的初中教材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教材改革的力度大,而高中的教材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虽然我从教不久,但从这些年来上初三和高一的课中发现教材在客观上导致了知识的衔接和统一上出现一些问题。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了,学生活动增加了,常识增多了,应该说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然而我们高中老师却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这说明他们的基础显得不够扎实,要跟上现在的高中教材就显得有点困难。于是,教师做好衔接工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下面,笔者结合我两年多时间的化学新课程实验,就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过程中高中教学亟待关注的几个关键环节,简要谈谈我的思考与体会,以期抛砖引玉,引发争鸣。
一、衔接好学习兴趣
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高中老师认为学生年龄大了,常常忽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这往往会降低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所以,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首先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高中化学教学要重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应注意创设化学情境。尽量做到知识的讲解自然生动,并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化学问题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化学史时,教师要创设历史情境,尽量做到再现化学家们的历史场景,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学习结果的好坏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直接动力。在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里,化学老师在教学中要严格控制讲授知识的难度和进度,使大多数学生能消化接受。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素材,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尤其是在学生刚学习高中化学的前几次考试中,教师一定要精心编制试题,尽可能降低试卷的难度,保证85%以上的学生能及格,30%的学生得优分,使学生感到化学并不难学。
二、衔接好教材内容
1.对专门性的衔接教学,我是这样做的,在高一课程实施之前,安排4~6个课时对高一教材欠缺的且不宜穿插到各章分散衔接的知识做专门补充和归纳。如:对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知识,需补充以下内容:①电离的概念;②酸碱盐的定义,让学生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通性;③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④常见的弱酸和弱碱;⑤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中“有水生成”进行拓展。还要帮助学生熟记并归纳总结以下内容:①酸碱盐,氧化物的通性;②常用碱和盐的溶解性;③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④常见物质和离子的颜色;⑤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方法;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通过这样的衔接教学,使学生意识到初中所学知识的欠缺,防止进入高一后产生学习松懈的情绪,另外,可帮助学生对初中知识进行再认识,避免两个多月假期后学生对初中知识的遗忘,减少因陌生感而增加的不适应。同时,通过对物质的推断、物质的的鉴别和提纯等题型的分析,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在进行专门的教学衔接之后,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测验的方式对新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把握学生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和认同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师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渗透性衔接教学是指按高一的教学顺序,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之前或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欠缺的知识进行补充。同时,有计划地让学生逐步了解和体会高中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在初中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和改善。例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之前,要补充: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②化合价的定义;③化合价的确定方法;④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从本质上理 解化合价,才能将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建立联系。在此之前,还需要训练学生熟记并能很快标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这样,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再如,对学生计算方法和计算能力的培养更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新课程实施后,初中数理化各学科都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而高一各种教辅资料中的计算题型出现的前后顺序没有章法可循,这就需要高一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三年的规划,要将各种计算题型及计算方法如关系式法、代数式法、差量法、平均值法、守恒法等进行有计划的渗透讲解,在某一教学时段重点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
三、衔接好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学习主要以记忆为主,理解部分相对较少,而高中化学理解部分加大了,教师必须掌握这一情况,针对学生的初中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高中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促进思维过程。如在人教版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化学实验部分。有关物质分离的内容,无论是过滤蒸发,还是蒸馏萃取,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少了,需要学生理解的多了,教师必须把握这一情况,向学生讲清学习的方法、注意的要点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教学的效果肯定不会理想。重视对知识归纳、整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由“由厚到薄”。在复习中要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及掌握运用。在人教版教材每章的最后部分是对本章内容的“归纳与整理”,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对每章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使学生清楚本章的知识脉络,真正实现由“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提高化学的学习效率。
三、衔接好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因此初中化学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化学中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明显增加了,采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显然行不通;高中化学知识的呈现基本采用“已知理性知识——新的理性知识——实践的方法”。针对这样的改变,教师要帮助学生必须清楚初高中化学的不同,采取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做恰当笔记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认真实验的习惯等。
学生在初中阶段只学习一年化学,不少同学对待化学学习没有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进入高中以后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基本的化学学习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运用,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些难点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是多方面的、但重点是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等的衔接。
参考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探究 篇5
认识。
一、明确英语教学目标,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指导教师和学生努力前进的导向和方向。因此,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全方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学习中有的放矢,促使他们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学习活动。为了将目标更为明确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背景,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良好衔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利用有效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上课初始阶段,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所以教师要采用有效方式,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融入相应的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Unit 5
“Rhythm”时,介绍了各种形式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民族音乐、美声音乐等,还介绍了一些著名歌手,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歌曲和舞曲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歌词,使他们在欣赏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又如,在教学“The Sea”时,其中讲述了大海的一些概况,如,海上航行、大海中的暴风雨、海底世界等,都为后面课程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此时,教师可以引入席琳・迪翁的“The Titanic”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联想大海航行的场景,由此引入新课程的教学。
三、注重多方面的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新教材的主要特点在于“新”,其中所包含的语言素材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不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迎合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合理的合作课题,既要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还要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既要当好“导演”,也要当好“学习者”,在传统的师生理论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新教材“新”和“广”的特点,让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学生在某方面的爱好可以使他们比教师理解的更为深入,所以师生之间可以达到有效互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与学生互相合作学习、分享经验、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强有力的团队合作动力,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加强德育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仅仅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正确的、健康向上的道德观、情感观、价值观,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开拓的精神,这样才真正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例如,在教学“Module 3 The Sea”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探险家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和环保意识,让他们自觉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又如,在教学“Unit 23,Module 8”时,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使他们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沟通,避免冲突的产生,并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定期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做好课堂教学的延伸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意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组织英语课外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放松身心,而且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
伸。高中生处于升学的重要阶段,其学习压力比较大,课余时间也被大量的自习课占据,为了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减轻学生压力,我们可以适当地、定期地组织英语课堂活动,在缓解高中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实现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不但可以检验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从而提升学生语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例如,很多高中学校都开设了英语角活动,这不但是一种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促使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又如,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英文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排演英语剧、观看英文电影、写英文观后感等。通过多样化课外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适合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帮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与成长,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活动的效率。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性,让高中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丁伯荣。走进新课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篇6
德化一中政治组
徐顺进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我国封建时期的教育家就已经就反思问题有了最简练的表达: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这些至理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在西方,最早对教师反思进行“反思”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他在《我们如何思维》、《逻辑:探究的理论》等书中细致论述过反思性思维的问题。他认为反思教学就是将老师视为独立思考的个体,在教学当中,他们会自行发觉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思考,以便找出解决的对策并作为下次改革教学实践的参考。
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地更快、更专业。
二、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礼记-大学》录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 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在古希腊奥林波斯山上的特耳菲神殿石碑上有句忠告:“人,认识你自己”。“回首当年萧瑟处,也无阴雨也无晴”,是苏轼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开三尺三”,既是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对长征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战斗生活的憧憬。这些都使我们感悟到反思与自察的重要。那么,政治教师为什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呢?
(一)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构为手段,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体性变革。它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使教师面临着教育观念、教学习惯、新的教学情景、知识储备、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方式转变等的挑战,而且使得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性更加明显。首先,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的不确定性,提倡多元经验的介入。其次,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采用惟一的标准,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第三,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多版本的教材和教参增加了教师自由选择的空间。第四,教学方法和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为灵活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第五,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不再以简单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惟一的标准,教师需要将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怠。在这样充满变数的课程背景下,且政治教师进行的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实践,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够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而不能仅停留于参加各种培训、研修,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当前,高中新课程在探索中前行,面临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博弈,徘徊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可以说,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
(二)教学反思是政治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实践表明,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既不是职前的培训,也非职后的进修,而是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学实践的理性反思实现的。一个教师在生命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一个教师的发展则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著名学者朱永新指出,“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 1 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政治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加强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三)教学反思是获得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的需要 什么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使政治教师在复杂的教学实践中,能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境做出解释和决策。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政治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新教材大大增加了政治教师实践创新的空间,但也增加了课堂上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从而不断提高应对课堂出现的复杂教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是思想政治课改实践的要求 “思考着往前走”,是新课改中政治教师自我成长的现实之路。新课改的实施,政治教师面临新的挑战,遇到了不少的困惑。面对这些挑战和困惑,政治教师要唱好三首歌。一是要唱好《东方红》,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专家的引领;二是唱好《国际歌》《好汉歌》。因为,对于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救世主”,最终只有靠政治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以及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策略。
三、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和策略
(一)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1.对教育观念的反思。教育观念是教育发展中的前提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发“革面”先“洗心”。教育观念应因时而动,因势而更。没有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的面貌难以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局面来。政治教师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课改新理念的同时,要对过去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进行一番反思、考量。哪些东西要继续发扬,哪些东西需要改进,哪些东西应该摈弃。通过这种反思,教育观念才能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2.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政治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惟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革故鼎新。
日常教学的反思,可以在以下三个时间段内发生:
(1)教学前的思考:教师在课前思考如何将教材组织以呈现给学生等,上课中重视哪些内容;
(2)教学中的思考:教师面对课堂上突发之问题,思考如何应对使得事先设计的课程能如期完成;
(3)教学后的反思:教师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等。
(二)教学反思的策略
1.增强反思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惟有具备不断反思与自察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政治教师才会去追求做一个对事业充满爱、对学生充满爱的卓越教师,才会主动地去进行教学反思。
2.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中提高反思的能力。政治教师既可以通过自学理论、参加新课程通识和学科培训、听取专家讲座、参与校本研究等形式,主动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2 在理论学习中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学反思既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展开,又在反思中去把握理论的实质。更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识,从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
3.掌握反思的方法。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必须掌握一些教学反思的步骤和方法。(1)教学反思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发现问题。反思起源于问题,问题来自于我们日常教学行为之中。日常教学中的疏漏之处、不满意之处、无所适从之处、失败之处是问题的来源。第二步,合作与对话。反思并不仅仅是面壁参禅、“闭门思过”。发现问题后,仅靠自我反思不能有效解决时,还需要他人的帮助。与同事合作,即时交流,相互指导十分重要也很有效。研究发现,同事间互助指导远胜于单元式的工作坊,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政治教师可以通过相互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课题研究等来相互合作与反思。第三步,专家帮助。要把教学反思获得的经验和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还需要专家的指点与帮助,进行专业引领。
(2)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形式
①写课后教学反思日记(或教育杂感、随笔)。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其中离不开对日常教育活动个案的研究和反思。为此,他写了上万个教育教学反思案例材料。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把满意与否的环节和片段、把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教训都及时地记录下来,作初步的思考和简要的分析,可为进一步交流与反思提供第一手的素材。并籍此进行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职业反思意识,提高职业反思能力。
许多学校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跟记流水帐一样,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并不大。写课后教学反思日记,可以从以下几个“点”上入手:1)记成功之举。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2)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3)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4)记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5)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大量实践证明,成功的案例不在课前,而在课后。经过这样多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后续教学的失误之处会越来越少,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会逐渐走上良性循环之路,也才能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找到最合适于学生与自身的教法。
②写教学案例,做案例分析。教学中生动、鲜活的事例是教师宝贵的资源。政治教师以发生在身边的事件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是培养政治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反思教学细节,寻找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促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反思有争议的教学案例,对教学行为进行不 3 断追问,不断促进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
③观摩他人教学,博采众长,借鉴创新。“他山之石头,可以攻玉”。观摩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促进发展。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我这个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这里的“听”就包括对照自己进行分析和反思。
④听教学录音或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尽管教师可以通过日记或问题单对教学进行观察,但是却很难捕捉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这时,有条件的老师每学期把自己的一节课或数节课的教学进程进行录音或用摄像机全程录像。这不仅为教师提供更加详尽的教学活动记录,而且可能帮助教师认识真实的自我或者隐性的自我。
⑤建立自己的博客,或利用网络中教师论坛进行教学交流。现代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教师的交流反思提供了新的手段。可建立自己成长的博客,或开通教育论坛(BBS)。在叙事日志、教师网络论坛中,来自大江南北的老师们可以消除地域屏障、学科分界、身份高低,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思想、做法和困惑,是一种很好的反思交流形式。
⑥读书、聆听讲座。步入21世纪,信息化的逼近,知识经济的初显,以及学习型社会的逐步生成,都迫切要政治不断投资自我,加强学习。通过读书、聆听专家讲座,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拓展自己的教育眼界,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行动,反思自己的过去。读书与写文章,是检验、改进和丰富教师自身的教育思想,增长教育智慧,提高教育诊断能力,做一位有思想的高中政治教师的重要途径。
⑦以学生的视角,利用学生、家长反馈信息进行反思。我们可以回顾我们作为学生时的一些事件、感受,来反思我们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还可以站在现在学生、家长的角度,利用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及其家长反馈的信息进行反思。从学生及家长的眼里了解自己的教学,深入地了解学生、家长的真实感受和需要,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
四、不同发展层次、不同职业年龄政治教师的反思指向与策略 增强教学反思能力是对全体政治教师的共同要求,但是不同政治教师群体的反思指向存在差异。不同政治教师群体在反思能力的不同方面表现出差异性,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1、新手型政治教师与教学技能反思
新手型政治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从知识结构看,该群体所具有的知识多来源于间接的书本知识,对解决“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的把握,即教学技能,包括导入、语言、板书、讲解、提问、演示、变化、强化、练习指导、组织等具体技能,往往停留在职前结构水平上,对教学技能的灵活运用的水平都比较低。因此,新手型教师的反思可以对自身教学技能的反思为切入点。首先,可进行有关教学理论的再学习;其次,观看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时、特点、效果;再次选择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进行教案设计;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录像;最后对录像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在分析教师的教学技能。
2、适应型政治教师与教学策略的反思
适应型政治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5至10年教师群体中的大部分。在新的教学情景中综合各种教学要素,更多关注于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的知识不足。从教学设计环节看,该教师群体的教学设计无法超越教材,其教学经验上也有一定的闭锁性。因此,适应型教师反思的重点应是课堂教学策略,如交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等。
3、成熟型教师与教学理论反思
成熟型教师指职业年龄在10至20年之间的教师群体的一部分,该群体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处理有独到的见解,有较好的教学效能感。与此同时,身上日益积攒的暮气和得过且这的倦意逐渐显露出来,出现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期”。在其知识结构中,个体特殊的教学经验没有上升为理性认识,对其教学实践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4 没有自觉意识。因此,此类教师的反思的焦点可以指向自身的教学理念。如采用教学病理反思法,重在挖掘各种教学问题背后隐藏的教学理念的各种误区。
4、专家型教师与教育科研反思
专家型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群体中的小部分教师。这类教师不仅能对自身的教育经验、教学策略进行反思,而且能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专家型教师除了对个性化教育经验进行总结、提高外,还需要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进行理性反思。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4赵永芳《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的高中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 主观能动性受到很大限制, 导致高中生对英语写作兴趣不大, 造成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且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形势。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应该形成教师和学生间的有效互动, 尊重高中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这有助于发挥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高中生的写作综合水平。教师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也更能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促进高中生英语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一、阅读英语文章以巩固写作基础
高中生的英语写作中存在词汇数量不足、语法结构混乱及表达意思模糊等问题, 而阅读是一种认知事物的方式, 广泛阅读优秀的英语文章可成为英语写作的基础。高中英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阅读材料进行详细分析,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阅读文本的能力, 而且能够使学生积累词汇和把握句型, 进而巩固英语写作基础并为写作活动提供有利的素材以便做好写作准备。
例如, 高中英语教师进行译林牛津版必修2中《Tales of theunexplained》单元教学时, 可以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以了解文章大意, 然后找出每一自然段落的主旨句并分析作者论证观点的写作思路。学生完成阅读后, 教师可使学生根据课文提出的问题以及对文章的理解对原文进行概括总结, 用几句话阐明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采用缩写、续写或改写的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阅读材料的理解, 促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英语写作的大致框架, 巩固英语写作基础。
二、讨论英语话题以加强写作思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现象, 而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 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率提供条件。英语教师开展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需要和学生有良性交互, 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充分交流沟通, 面对写作话题时先让学生表达看法, 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写作参考材料, 达到提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课堂质量的目标。学生则可以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并共同解决疑问, 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写作总结, 分析学习成效并肯定学习成果, 同时归纳写作中需注意的问题以便学生更好地深化所学知识点。
以译林牛津版必修1Unit3中Project部分“Making a bookleta b o u t f i t n e s s”为例, 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提出如“What is fitness”或者“What we can do about fitness”等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自主分组, 首先在组内自由发言, 之后推选一位学生代表上台说明所属小组的观点, 其他小组则可以针对发言内容提出不足并共同讨论改善方法。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协调指导, 这符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的要求, 有助于学生拓宽写作话题方向及理清英语写作思路, 从而更好地进行英语写作。
三、实践英语活动以强化写作方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虽然具有更高的开放性, 但是仍然会受到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所以具有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写作问题, 而由于课时限制、课程标准或教学计划的限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无法及时解决[3]。英语写作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实践能力, 结束学校课堂教学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拓展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例如, 译林版牛津英语必修3中的Project部分是以“Producing a TV show”为活动主题, 英语教师可使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关于TV show的有关材料, 了解process of TVshow并做好笔记, 各小组成员则分工合作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创作或者改编TV show, 活动结束后学生用英语将全部实施过程记录下来。教师通过组织课外的英语实践延伸活动, 既能够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英语写作教学的主动性, 达到强化学生英语写作方法和提升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 探讨分析如何提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水平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对增强学生进行流畅地道的英语写作能力有重要价值。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课内细读精读教材文本、课外广泛阅读英语材料以便增加英语词汇的积累量, 掌握基本语法和主要句型;教学过程中则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使学生对英语写作话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以拓宽写作方向, 理清写作思路;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适当地延伸拓展, 由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方法的强化。
参考文献
[1]虞轶弘.创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途径探索[J].中学生英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 , 2013, 10 (52) :37.
[2]游媛.以“评”促“写”, 实施档案袋评价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校园英语 (教研版) , 2012, 12 (43) :36-3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理念由满足应试教育要求,重视分数发展到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发展到引导性教学、多种形式综合教学。
一、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提出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以往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拼写和对语法的掌握和应用,忽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口语能力的极度缺乏,最终导致“哑巴式英语”。为改变这一局面,新课改在这一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明确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口语的培养,鼓励学生读英语、说英语,真正将英语应用在实际中。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新课标英语教学目标的核心。基于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转变思想态度和情感态度,将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有效的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寻求合理高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课堂,丰富其形式,以求语言教学的有效性。
(二)拓展教学形式,提高英语学习的丰富性
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思想尚未成熟,对学习正处于极度热情的阶段。但是,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以单词记忆、语法分析和做题为主,教学方式单一、死板,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学内容尽量丰富,发展多种形式,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思维。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核心。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应不断创新,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现阶段学生的需要。具体来讲,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法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不断创新。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即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对策分析
(一)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实质上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区别于传统教学目标对学生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新课改则提出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强化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校的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应当以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促进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优化,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等为目标,积极改进教学过程,重视方法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调整英语基础知识及技能训练课程的比重,重视对教师教学形式的评价,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学习。
(二)丰富教学内容,整合英语教学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因此,英语教学内容应当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升两个方面入手,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深化英语教学改革。高中英语教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要强化学生的英语知识获取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通过“learnbyteaching”的方式给学生传授基本的语言知识,在传授过程中,要注重从英语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比如,可以通过词根、词缀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词汇的构词形式,促使学生形成英语词汇学习能力。其次,要重视对学生英语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解决阅读、写作中的基本问题。第三,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张口练习,敢于与他人交流,并一步步纠正学生的英语口语发音,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技能。第四,提高学生的英语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把握英语分析技巧,特别是对文章的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综合性练习和针对性练习方式(Comprehensivepracticeandtargetedexercise)把握英语运用技巧,提升英语运用能力。第五,促使学生形成英语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培养以上几种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让学生通过对比性学习,掌握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研究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的策略。不断的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可见,课改后高中英语的教学一改以往的以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而是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英语语言运用的方法,改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现在高中英语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从学校到教育机构到上级主管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而教师在教育第一线,对于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以及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都比较了解,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向国家政策靠拢,在理论中去实践,大胆地应用到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去,便让广大的高中生可以可以掌握这门国际化语言,以致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学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2,5.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9
【摘 要】 当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教研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问题;对策
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反思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就笔者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而言,当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一、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导向偏离
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强调:“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中学化学老师虽然有教学反思,但是他们的反思初衷并不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能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21世纪公民,而是为了达成“知识与技能”,为了分数的提高;忽略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维目标的达成。开展反思性教学不应只注重对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效果的反思。因为反思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它并不能保证反思内容的正确性,而反思内容的正确性依赖于教师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当下高中化学教师受功利目的的驱使和影响,在片面追求分数的价值理念的影响下,可能会过度地追求教学反思的工具理性作用。在这种情形下,反思的成效要被打上一个问号。
(二)自觉意识缺失
叶一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教学中的困境并愿意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时,就倾向于进行教学反思。但人的惰性又通常使教师不自觉地用过去的习惯、经验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容易落入窠臼。而人一旦满足自己的狭隘经验或对自身的问题缺乏反思的行动时,反思性思维就容易沉沦、消失或者遗忘。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迈出这一步,认为教学反思、做科研等是一种负担,不乐意去进行教学反思,而更愿意关注学生成绩等显性现象,忽略教学反思这些隐性因素对自身提高的重要作用,对教学反思缺乏自觉意识。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当地高中化学教师时间普遍有限,并且很多教师不习惯笔头书写,导致一些反思的想法“稍纵即逝”。久而久之,教学反思的自觉意识越来越淡薄。
(三)实践创新缺失
没有实践的反思是空洞的,教学反思只有基于实践才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美国学者舍恩提出了“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假设,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而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虽有不同程度的教学反思,但有很多教师都将“反思”理解为“意识流”式的思考方式,并未对反思过程进行深度“加工”,没有思考下一步应该如何行动,缺少探究、批判的成分,没有将反思的结果应用到后面的教学实践中,导致反思过程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反思的习惯也慢慢消退。对于新教师而言,及时反思之后的实践创新对后续教学的改进是很有帮助的,平时在理论学习或者培训过程中也要将新的教学方式等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来。
二、问题对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
叶澜教授曾说:“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如果一名高中化学教师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和帮助学生考试得分,不愿意进行教学反思,最后导致在教学日益模式化的同时也沦为教书匠。所以转变教育观念、激发教师的教学反思欲望尤为重要。
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行为,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深刻变革,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果不能转变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则课程改革难以顺利进行。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和对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仍然沉浸在旧的课程理念中,旧瓶装新药,甚至有的教师对新教材非常抵制,使用得不顺手,干脆还是用老教材。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新课程不断提出的挑战前,要乐于将新课程理念内化到教学并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不要让新课程理念“流于形式”。
(二)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反思的前提是发现问题,之所以很多化学教师缺乏教学反思的自觉意识,原因之一是问题意识淡薄。因此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前提。我们时常要求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而言,同样要培养一种问题意识,《化学教学》《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这3种中学化学教师熟知的化学教育期刊中优秀教师的论文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捕捉反思点、勤于在文献阅读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论修养,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实践,最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统一起来的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培养问题意识,对于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教研能力
教研能力也称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反思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反思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是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进行教研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教师只是教书匠,而现在的教师则同时要成为教学和学习的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处都在做研究:我该怎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怎样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怎样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这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等问题。这些教学中的决策判断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拓宽理论基础,以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用研究者的身份去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教研,以教研促进和改进教学。
因此教师从自身角度应该提高个人效能感,从教师的信念系统出发,刺激教师教改的欲望和教学反思的动机,实现有效地、持续地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10
一、教学目标
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这是新课程的基础目标,总体上看,在教学中普遍得到重视。但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及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例如,该目标的第一条中“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属于地球概论和天文学知识,“谈天说地”是必要的,但是“谈天”不是目的,“谈天”是为了“说地”。有些教师在这方面受旧课程的影响,挖掘的过深,拓展的过宽,使学生在学习高中地里的起始阶段就感到困难。类似的情况在教学中并不鲜见。因此,继续研究新课程的要求,尤其是重视对内容的深度、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定位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在地理核心观念和原理教学方面,既要以区域作为教学的载体,通过区域发展的案例灌输地里观念,更要通过区域案例教学让学生领会地里观念和原理的内涵。例如,该目标的第三条“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偏重区域地理内容的教学,忽视了从本质上结识产生差异的原因,有的教师仅是针对案例本身的个案教学,缺乏对问题原因的一般性概括和对解决途径的归纳总结,不能区分高中和初中阶段在这一教学目标上的差异。学生遇到类似问题不能举一反三。因此,要重视学生地理核心知识的内化,即将地理核心观念和原理内化为学生的地理素养。三是在地理技能的教学方面,重视了对“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数据”的技能教学,对“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试验、地理调查”的技能教学明显弱化。例如,教学中,对教材针对上述技能的培养而设计的“活动”往往不能落实到位。究其原因,前者是高考的热点,后者在目前的高考中考查得较少。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另一方面,在新课程的会考和高考中要加强对上述技能的考查。
目标二:过程与方法。这是新课程的关键目标,也是新课程目标中的亮点。从这一目标的实施看,教学中“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分析、运用”得到了重视,但是,对目标中“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普遍得不到落实。例如,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以大量的地理试题练习替代探究过程;以现成的答案禁锢开放性思维;以教师的“一言堂”取代学生的交流和合作。究其原因,仍然是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观念所致。实际上,前者属初级水平目标,后两条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都十分关键。为此,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首先,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辨性的讨论;其次,教师要倡导并具体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课程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当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经历的过程、形成的方法,最终升华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受益。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对该目标下的“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在教学中普遍得到了重视。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科学态度、审美情趣的培养表面化,学生没有真正感悟到地理学的内在美,这必然影响地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长久维持;二是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空泛化。三是观念、意识的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相脱离。为此,一是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素材,在课堂上有机渗透,抓住时机,适时教育;二是丰富教育的形式,尤其注意引导学生从热点问题、现实问题和人类的建设成就等具体的实例中,进行自我教育;三是在活动中教育,如利用创建“绿色学校”促进学生把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上升为自觉的环保行动。
二、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看,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各年级发展的不平衡。高一年级由于尚未文理分科,地理学科面临的升学压力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还比较重视教法的改革,有的学校还开设了相关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分文理科以后,升学压力使得课堂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技能的.培训,教法变得单调乏味。
2、公开课和平时教学的不平衡。平时教学老一套,公开课则热热闹闹。由于平时对新课倡导的教法缺乏深入地研究和实践,公开课上采取的所谓探究是教学也是仅有其表,而不能真正体现其内涵。
三、教师专业成长
课改中上述问题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内因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未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根据新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侧重以下方面的专业学习。
1、知识结构方面。在学科知识方面需要加强的是,社会发展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影响,如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灾害防治、城市和乡村发展;科技进步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影响,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在国土开发与整治中的应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等对现代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的影响。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方面需要加强的是,与新课程改革关系密切的现代教育理论,如课程论、儿童发展理论、有效学习的理论与策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及学习论等。实践性知识方面,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及组织学生从事地理实践活动的知识,如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和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等。
2、能力结构方面。作为一名地理教师硬必备运用地图教学的能力,以及速绘、设计和运用地理略图、板图、地理图表的能力,选择、运用和制作建议地理直观教具的能力。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还需重点加强以下能力的培养:一是快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建构开放是课堂教学的能力,三是带领学生进行地理实践和探究活动的能力;四是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地理教学服务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几点思考11-1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10-04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论文11-15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07-30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研究05-19
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10-26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