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精选10篇)
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 篇1
关于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
摘要:在新课程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本人想就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谈一些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学思考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现在基础教育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新理念、新教材和新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和更严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溶入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又能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做为一名高中学体育老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一些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健康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日益渐长,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跑步、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二、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的无兴趣,学生学的无乐趣。新课程以“以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调整状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在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和身体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传统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控制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师生共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先跟着多媒体演示观察、模仿→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要领。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学生帮助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如此合作起着事半功倍效果。
四、创造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体育教学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五、改变传统模式,构建新开型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
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让学生机械学习的办法,使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得到了学习和提高,课堂上学生觉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总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造就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我坚信,只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能将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 篇2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与国外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种背景下英语运用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 英语教学特别是高中英语的教学地位也越显突出。我国于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在高中英语教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比如:在普通高中开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以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为基础设计课程以及实行学分制等, 这些都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诸多方面作出相应的转变。
一、教学理念的变化
1. 转变教学观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 往往是教师是课堂的主人, 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进行。在新的背景下这种模式应该得到转变, 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和老师拥有平等的地位, 整个课堂应该在融洽、民主的气氛中进行。教师要善于营造真实的情境, 让学生在英语应用中发现问题, 并通过积极的合作与探究, 最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学生是高中英语课堂的真正主人, 但不等于教师地位被忽略, 教师应该承担引导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他要善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适时的给予各方面的帮助, 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恰当的点评与补充。总的来说,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地位不是被忽略了, 而是对他们的要求更高了。
2.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面向所有学生, 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把他们的潜力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来。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学习方法、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等诸多方面, 只重视知识传授的传统观念已经不适合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
3. 尊重个性差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 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新课程要求要正视学生的差异, 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个性表达出来, 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同时个性也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创新精神。
4. 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 学生要有不断提高自己适应时代的能力, 可见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受用终生。所以英语教学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 而是要以课内学习为范例,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把好的习惯与方法运用到终身的学习当中。
二、教学策略的变化
1. 合理利用认知规律。
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 能够清楚的知道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确定教学策略与方法, 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比如建构主义心理学当中的“同化”和“顺应”, 就是把新的知识和原有的经验结构经过想到碰撞、整合后重新建构知识体系的心理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办法与学生原有的结构联系起来, 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具系统性, 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 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策略, 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英语新课程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引导学生通过彼此合作让问题得以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 还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同时也提高了探究能力。
3.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高中英语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运动的综合能力”, 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特别注意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英语的理解与表达水平提高需要有适合高中生的语言环境与语言氛围, 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有用英语去表达的愿望, 从而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功能, 把英语语言的运用变为生活的一部分。
4. 提倡“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 把学习当作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新课程提倡任务型教学是要求教师能够精心的设计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学习中满足自身的归属感和影响力, 把英语的学习当作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 是心理上的一种需要。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会变得十分积极主动, 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巨大的提高。
5. 合理利用多种资源。
新课程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放课程资源。在现代社会中课程资料非常丰富, 除了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外, 还可以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优秀资源, 为英语的学习和运用拓宽渠道,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评价机制
1. 发挥形成性评价作用。
形成性评价不是只注重最后结果, 而是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全过程。它是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自我管束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在内, 通过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分析而做出的发展性的评价。在实施中可以根据情况不断地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 以获取更加理想的效果, 这无疑对高中英语教学更为有利。
2. 互评与自评相结合。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体现在学习当中, 同样也体现在评价当中。以前只有教师的单方面评价主观性难免太强, 有了学生的参与会更为客观。学生不但要对其他人的学习状况有一定认识, 还要学会评价自己, 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有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能让他们找出自身的缺点和确定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同时, 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 能够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3. 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作用。
评价结果是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映, 反过来评价结果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要对每次英语评定的结果进行细致地分析, 善于从评价结果中发现问题并寻找原因, 使接下来的英语教学得到改进。
总之, 在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 广大高中英语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 转变教学理念, 丰富和创新教学方法, 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盛德仁.英语教与学新模式[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 篇3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学思考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现在基础教育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新理念、新教材和新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和更严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溶入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又能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做为一名高中学体育老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一些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健康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日益渐长,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跑步、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深入人心,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二、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的无兴趣,学生学的无乐趣。新课程以“以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调整状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在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和身体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传统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控制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解、示范一学生模仿练习一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师生共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先跟着多媒体演示观察、模仿-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要领。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学生帮助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如此合作起着事半功倍效果。
四、创造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体育教学法层出不穷,有情最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五、改变传统模式,构建新开型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全而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种让学生机械学习的办法,使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得到了学习和提高。课堂上学生觉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总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造就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我坚信,只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能将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苑德春,徐惠:课程的改革与设想体育教学;《体育与健康》2006年01期[J]:
2、俞国良,创造心理学[加,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
3、于长镇,体育教育论[J],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1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方式 篇4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历史课程由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组成,都属于专题史。必修课的三个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像这样的一些专题史,与通史比较,因为研究的范围、空间更加广阔,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因为课程知识的广泛性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性,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即告知学生在历史上的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事以及重要人物的事迹等等已经不合时宜了,历史教学必须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1、在教学目标方面,不重视课程标准的使用,在能力目标的界定、范围、内涵、表现形式以及各项能力要求与教材的结合上存有很大差距,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2、在教学内容方面,知识构建是书本知识系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不注意建立知识结构,忽视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忽视主干知识的深化、升华,不能把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的传授完全为考而教、为解题服务,忽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在教学方法方面,忽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过分强调教材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课堂教学超负荷、“满堂灌”,过分强调老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材、方法、能力三者关系摆布不清,处理不好,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4、在教学手段方面,忽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媒体的使用,满足于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
5、在教学效果方面,以延长学习时间为主要形式,以牺牲学生生动活泼发展为代价来提高教学效果。
为纠正上述存在的问题,有待于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具有十分的必要性。
二、新课标历史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启发性原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意识,将启发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教方法、导思路、激兴趣、诱思考,重视直观教学对学生的启发作用,鼓励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及时反馈矫正,及时总结。
2、主体性原则。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已具备的思想素质、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作用,把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学会学习”作为扎实执教的最主要任务之一,并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执教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3、民主性原则。要求教师面向每一位学生,建立起师与生、生与师之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合作中完成教学任务。
4、发展性原则。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研究学生的认知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在自觉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自身利益的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5、实效性原则。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紧紧抓住课程标准,以教材为载体,写出最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6、系统性原则。历史知识的错综复杂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困难之一。但是,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必然性又决定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历史教学应该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线索,认识现象的因果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有序的、系统的掌握历史知识。
7、史论统一原则。历史科学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育价值的核心所在。在教学中,不但讲清史实,还要讲明观点和道理;不但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处世做人。要重视和坚持论从史出的认识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唯物史观和科学品格。
8、古为今用原则。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学习历史,是为了继承人类的宝贵遗产,建设和创造美好的未来。历史教师应善于将历史和现实、未来相联系,引导学生面向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三、新课下历史教学模式
教师根据以上的诸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备课、讲课、教法、学法、巩固、总结等几个方面。
(一)备课:备课的基本要求: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学科组长应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学习、探讨、交流,提高备课质量,教无定法,但也要有章可循。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做到课前既备课标、教材,又备学生,精心设计、认真编写教案,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讲课”是指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综合运用教学技能,将教学设计方案付诸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讲课”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为目的,教学实践要始终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方向,不断优化教学各要素和教学结构,强化教学过程调控,用科学的方法和熟练协调的教学技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要积极创设环境,帮助学生进行主体知识建构,课堂教学要真正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陈述性知识(是什么)逻辑性知识(为什么)程序性知识(程序步骤,怎么样)策略性知识(掌握和运用这些内容的方法)等几种类型的主干知识建构过程,把每一个主干性课上成帮助学生建立课时知识结构的课,让学生抓住知识特征,压缩出要点,经过理性思考,建立起逻辑联系,防止死记硬背、机械吸收。要帮助学生掌握思路、提炼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品质,防止照搬照抄;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防止空洞说教;要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学习情境,防止一张嘴一只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在教学环节的衔接上要有启发性,重点知识要层层启发、循循善诱,防止生塞硬灌;要强化师生双边活动随时根据课堂反馈及时调控、改进教学,防止不顾学生情绪表现,一灌到底。
(三)教法:历史课堂教学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1、创设情境、激发情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并通过课上情境创设,使教学环境优化。学校领导可以在宏观上创设优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如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投影仪,现代教育技术设施,以及活动的空间等,教师必在微观上创设一切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良好情境,使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基本要求是:
(1)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科知识尽可能由实际问题引出,贴近显示生活提出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设问,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用好教学媒体,搞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学校实际条件把传统教学媒体同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不断提高课堂容量并使知识传授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更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3)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并积累经验。教法运用的得法,师生交互性、实效性就强。
2、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既是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又是课堂教学经验的系统化、理性化的概括,它和教师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学过程中以现代教学理论作指导,教学过程要程序化,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以历史课标为指南,以历史教材为依据,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出发,充分利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条件,教学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且是一门思辩性很强的学科,强调对内容繁杂的历史事件做思辩性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引入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历史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导学式教学模式。(基本环节:设疑导读---讨论交流---练习反馈。特点是创设情境、启发学习、引导探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导学”,通过学法指导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阅读教材的方法,比较异同的方法,评价历史的方法,解题方法等等,都应让学生掌握。)
比如在学习第六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前言提出的三个问题,经过自己阅读、思考得出结论;也可以让学生扮演雅典城邦的执政官的角色来设计民主方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中外政治制度,得出雅典民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这种教师点拨、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历史感。
(2)讲解教学法。(基本环节:复习---导入---讲解---巩固—反馈。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3)发现式教学模式。(基本环节: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论证假设---得出结论---提高总结。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4)活动式教学模式。(基本环节:提出课题---设计活动---收集资料---研究讨论---总结课题。特点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虽然很多学校没有条件把学生带进历史博物馆和历史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但完全可以在学校内开展一些活动来模拟历史,可以通过表演历史小戏剧,再现历史场景,如讲授第六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组织学生模拟雅
典公民大会或者民众法庭的场景,加深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解。
(5)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导思”,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潜能。问题的设计要立足教材,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拓展思维空间,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教师在授课之初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讲授第一课“封邦建国”一课时,我设计了四个层次递进的问题:1、封邦建国的条件是什么?2、分封的对象有哪些?3、分封形成了怎样的等级结构?4、西周封国和商朝封国有什么不同?学生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搞清楚了,自然就对“封邦建国”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老师这样的层层设问,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6)支架式教学。(基本环节:构建支架—自主探究—谈论交流—建立体系—练习反馈。特点是立足宏观、逐层推进、问题引导、自主攀登、师生互动、形成能力、感悟历史真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但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当然,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形式不只是以上这些教法,还有讨论法、讲述法、情境重现法、辩论会法等等。历史教师应根据课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笔者尝试过很多的方法,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就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比如,在完成第三课的教学后,发给学生柳宗元的《封建论》全文,让学生在研读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认识,写一篇《论封建》的论文,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其他的教学手段还有播放历史纪实片、考古专题片、评点历史影视剧等,都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除课堂教学要改革外,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历史研究性学习也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至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会做得相当出色,这要求历史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详细信息,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开展一些感兴趣的自主研究;另一方面,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或者做一些开放性的历史作业。只要坚持下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自然就会逐渐增强。
四、新课下历史学习模式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原则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会阅读。教学首先应指导学生形成爱阅读的习惯,掌握阅读的方法。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养成爱读教材的学习习惯,学会有效阅读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2、会听讲。语言沟通是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讲能力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培养提高学生听讲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讲习惯。其次是培养学生在听课时能听出重点,掌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3、会联想。学生能对学过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其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对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如知识的类比联想。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通过准备题、新课导入语等形式把新知与旧知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能启发学生从旧知寻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推导出新的规律,获得新的知识,完成从旧知向新知的迁移。这样,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通过联想把新知与旧知及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学习能力。
4、会质疑。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必须创造一种学生乐于大胆提问的教学气氛。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喜欢你,敢于向你提问题,教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均应给予鼓励。
5、会练习。要教给学生关于练习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不要搞题海战术,培养学生在练习时能有“五心”:审题细心,解题专心、碰到难题有信心、认真练习有恒心、向人请教要虚心。培养学生出习题、出试卷的能力。
6、会复习。温故而知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以及自己的学习笔记等自己进行复习,并利用列表、图示等方法找出知识的重点、要点和难点,把知识归类,对有关联的知识进行类比,不断提高学生复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篇5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这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共识。课程改革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创造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相适应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课程改革使得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是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过去统一模式的教学要求,重点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新课程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
首先,新课程强调课程的人性化,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包括学生外在的行为以及内在的数学认知、情感、兴趣、态度、动机等等。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以及用来处理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的经验,进行形式符号语言的运算推理。实践表明,课程呈现方式刻板、单
一、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事实上,新课程主要做到生动、活泼、有趣,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于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可见,重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提倡人文化的陶冶,处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最合理的环境下学习,是当今新课程强调课程人性化的具体表现。
中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主要受学生个体发展水平、学校教育方式、数学课程安排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数学课程不但影响着人们对数学学习实质、特点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方法以及学习的成果。我认为,数学课程是对学校数学教育内容、标准和进度的总体安排和设计,是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它也是联结师生的桥梁。作为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规定,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经验、个性发展提供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保证学生乐于学习,学生则根据新课程规定的数学内容、标准、进度进行有效学习,发展自我。因此,数学新课程必须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规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更体现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其次,新课程力求课程内容的安排接近生活。新课程内容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适应,这也是近年来课程改革的另一方向。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中学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阶段,这种转化基本定型或成熟。数学课程的安排,必须考虑这些特点。随着社会的变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改变,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在概念教学中,以相关知识为载体,运用多媒体揭示概念本质,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便于深刻理解概念。多媒体本着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射影这样的特点,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网络资源的高度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实现了从黑板到屏幕、从粉笔到鼠标的全新的改革。例如,在教学“函数单调性”时,运用课件第一次演示,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单调性的概念,再次使用时,帮助学生理解单调性概念的本质,从而使学生从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理解,加深了理解,使学生认识从表象提升到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教学高二数学解析几何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曲线的课件,并将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电脑动画演示出来,不但能使学生认识到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定义的来源,而且更能通过动画的演示深入理解曲线的性质。因此,丰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以此只要教师合理地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同时发挥传统教学的长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一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最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更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改革,使得教师不再像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学生一听到底,课堂成为教师的表演舞台,而学生成为被迫学习的工具,这种填鸭式的学习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到最后一事无成。教师要把课堂留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职责就必须进行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具有高效率和更有创造性的活动,做一位能掌控全局的指导者。同时还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影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由此可见学生从被迫的学习到自主的感兴趣的学习,效果不同,认识水平不同,所学到的知识也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可知,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篇6
江珊菊学校:水寨中学 发布时间: 2012-11-27 9:00:37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这一专题的第一个视频里, 鲁子问博士通过小组教学演示给我们展示了 “阅读中的信息处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这个片段里,鲁博士把阅读文My first ride on a train分个两个部分.首先, 鲁博士问学生是否有类似的体验,如on a bus,从而激活学生已有信息.然后,阅读第一部分,回答两个问题:What is the part about? What is it related to the topic? 在第一次阅读之后,学生知道文章讲camel,然后鲁博士让学生推测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mels and train.引导学生明白both are means of transport…carry goods…教师一开始不评价,然后让学生继续阅读全文,验证自己的推测.在这个视频里,鲁博士给我们显示了阅读的一种新的模式,主要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些理念:
一.教师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利用图式理论激活学生已存储的信息,积极调动原有信息去理解阅读.二.阅读理解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解码的过程,更是一个假设,推测,验证和取舍的过程.三.针对不同的阅读文,要有指导性地培养学生不同的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质量.不要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阅读.比如这里就显示了阅读文要注重篇章结构和信息的组织建构,要站在 “整体阅读”的高度去理解文章.在另外一个视频中,鲁子问博士对于如何处理理解阅读中的生词给我们做了精彩的示范.鲁子问博士给出一篇短文,其中下划线的单词是需要理解的生词.短文如下:鲁博士首先让大家通读全文,理解它主要讲什么---children’s education.在激活了学生的知识背景的前提下,再让学生理解生词.鲁博士通过鼓励,启发,引导,帮助,参与,监控,适时的反馈与评价,出色地扮演了教师在生词处理中的角色.他恰当地 “粗放经营”, 对不同的单词做了不同的处理.一.利用context来猜测词义.比如frustrating.下文后有dragging children out of bed, 在这里是一个negative word.而想到孩子们肯定那时是unpleasant.又比如industrious.在这里,并不是和industry相关,而和work hard意思相近.又比如stifled.根据句子结构either…or…,猜测与encouraged的意思相反.二.运用构词法和句子成分来猜测生词的意思和词性
比如internal drive 首先处理drive,鲁博士用充满激情的体态语和启发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在这里的意思是sth makes you go forward,当学生说出motive,他指出这是名词,即motivation,然后处理internal, 来自于in,和 inside相近的意思.又比如eagerness 和curiosity.通过构词法知道它们分别是来自词根eager和curious.从鲁博士的精彩示范中,我们可以知道只要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猜词策略,让学生在语境当中去理解词语,学生是可以克服看到生词难词的焦虑和紧张,掌握更多的词汇,更好的扫清阅读障碍,更加有效的阅读.通过阅读课程文本和观看视频,我对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倡的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高中英语新课标摈弃传统的read for language, 倡导read for information, read beyond language, focus on meaning.超越传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把语言上升到语用的角度.高中英语新课标的目标突出了语言技能的重要性,强调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前提
下,着重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强调用英文思维,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这是符合当今社会实际的需要,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 “信息爆炸”的时代,靠单纯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获取,挑选,调取,整合信息,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因此,我们的高考也非常注重考察阅读能力,所以,阅读的教学显得至关重要.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养成符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 “会学”,而不仅仅教会学生 “学会”.高中英语新课标倡导的阅读教学方法有:
一.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技能,如略读,寻读,预测,猜测词义,推理判断,了解重要细节,理解作者意图,把握全文结构等.二.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包括生词处理策略,文本阅读策略,图示利用策略,选择注意力策略,策略调控策略,文本利用策略,整体阅读策略,信息分析策略,结构分析策略等.针对不同的策略,采取不同的活动.三.阅读主要教学模式是PWP模式,即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采取 “任务型教学”.阅读前,要通过提问,头脑风暴,概念图,图片讨论等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阅读中,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任务,如略读,寻读,研读,为文章添加或选择标题,判断信息的正误,为文章的信息制作图表等,积极调动学生开展有效阅读.阅读后,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改写,缩写,复述,讨论,采访,写摘要等活动.反思我的阅读教学,有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技能.二.开展限时训练,每天阅读一两篇,形成习惯.三.利用多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利用观看精美的相关图片,话题讨论,知识小竞赛,调查,歌曲,视频等来进行课前导入.阅读中,注意设置难易相当,形式多样的任务来让学生积极参加.阅读后,常常采用复述课文,角色扮演,讨论,做报告等形式进行升华.比如学习SCEF Book3 Unit2 Working the land的Reading部分的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欣赏了<悯农>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教育了学生要珍惜粮食.在观看非洲挨饿的儿童的图片时,播放了Heal the world,启发学生要学好知识,争取以后为解决粮食问题做贡献.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图片和标题的预测,略读,分段研读,填写袁隆平的基本信息,然后进行了设置了两个角色扮演的任务,一个情景是袁隆平参加湖南卫视何炅和谢娜所主持的<成人礼>,袁老赠送了青年人超级杂交水稻,假设你是主持人,用英文介绍袁隆平.另一个是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曾经采访了袁隆平.假设你是鲁豫,对袁隆平进行采访.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在完成了相对容易的任务,获取了大量信息的基础之上,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当然我的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听力教学 篇7
在传统的听力教学中, 教师播放磁带, 学生边听磁带边回答问题, 听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反复播放。这种教学方式有两个弊端:1.学生没有同时练习听说的机会;2.听力理解题只考查学生的记忆力, 不能让学生练习如何听, 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3.学生感觉听力课枯燥无味, 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那么,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如何进行听力教学呢?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 认为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听力教学。
一、听前要让学生熟悉话题, 预测大意, 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和欲望。
新教材中的听力材料新颖, 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 大多数话题也是学生较为感兴趣和较为熟悉的话题。因此教师可以在听前导入话题,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话题, 同时预测将要听到的内容, 让学生带着预测的内容去听材料, 从而调动学生听的欲望和动机。以模块5 Unit 3“Life in the Future”听力教学为例, 这是一篇关于火星探索的听力材料, 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对火星接触较少, 只能通过网络媒体了解一些关于火星的信息。因此, 教师在听前, 就准备了一些关于火星探索的发展史的阅读材料, 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火星探索的基本信息, 同时学习一些与火星有关的词汇, 这样就为下文的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在听的过程中,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练习形式由浅入深。
一般来说, 一则听力材料要想真正地听明白, 必须要听三遍才能达到效果。在听的过程中, 第一遍让学生泛听, 听出主题, 听出一些关键词, 完成练习如“Tick what you hear”。第二遍精听, 能够听出一些细节性的内容, 完成表格, 补全信息, 边听边操作, 第三遍听出文章的大意和深层次的理解的问题, 回答问题或者完成选择题。以模块5 Unit 3“Life in the Future”听力教学为例:
第一遍Listening for key words:Tick what you hear.
(%%) how to get water on Mars%%%%%% (%%) space creatures
(%%) living on Mars%%%%%%%%%% (%%) Wonder world
(%%) new discoveries in space%%%%%% (%%) climate
第二遍Listening for details:Fill in the chart.
第三遍Listening for main idea and content:choices.
1. Which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dialogue?
A.Can people really live on Mars?%%B.How can people recycle water on Mars?
C.Living on Mars——No problem!%%D.Life on Mars sounds comfortable.
2. We can infer from the dialogue that Mr.Hiller is%%%%%about his plan.
A.positive (certain) %%B.discouraged%%C.uncertain%%D.curious
同时, 在设计听力练习时, 练习形式要多样, 练习要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在听的过程中, 肯定有些地方听不明白, 这时要反复听几遍, 直到听懂为止。这样, 经过几次训练后, 学生的听力肯定会大大提高, 语感也不知不觉加强了。
三、听后可以让学生跟读听力材料, 根据听力话题展开讨论, 进行听说的训练。
英语课堂的每一节课都有听说读写技能的整合, 听力教学课也不例外。听力练习完成后, 教师可以把听力材料发放给学生, 一方面让学生明白没有听懂的地方, 另一方面也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以模块5 Unit 3“Life in the Future”听力教学为例:
After Listening:
1. Read LISTENING TEXT to find out supporting information.找出一些表示预测意义的词。
2. Discussion and speaking
Topic:In 1000 years’time (3008) , Can you imagine people’s life style in the world? (用到听力材料中表示预测意义的词)
当然, 在进行听力教学时, 教师要注意听力材料的的选择, 教材上有些听力材料较难,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需要, 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编排和重组, 对于较难的听力和学生不感兴趣的听力材料, 教师可以大胆地取舍。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听力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王炜.从听力障碍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7, (4) :48-48.
[3]肖玮.提高英语听力的策略与技能[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7, (11) :42-42.
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 篇8
【关键词】知识衔接;教学时限;教师转型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87-02
作者简介:何祥国,中学一级教师,硕士,重庆市江津几江中学校副校长。
普通高中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球化的视野中,肩负着“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使命,在“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征途中催生了。英语学科,在本次改革中不仅要体现其工具性价值,还得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惑。
1 英语新教材的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
初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衔接是一直困扰英语教师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形成一完整知识体系的关键所在。本文囿于篇幅的限制,仅从知识的层面予以简要剖析。首先,就初高中英语课标的词汇而言,高中英语和初中英语之间就存在有五百词左右的“断层”。即,按常理,高中英语课本中将会有五百词左右是初中英语课本中所没有的。再加之,各地在选择初中英语教材上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甚至,还会出现初中某一届的不同年度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现象。不同的教材在选材上不可能完全一致,于是,难免会引发更多的词汇“落差”。而这种“落差”在我们教师那不可能得到全面的解决,因为并非所有英语老师都是从初中一贯地代到高中,再加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各地所采用的教材又不一样,而且,每一种教材无论是从技术处理上还是从体系编排上都不可能完全兼容这种词汇的“落差”,所以,这给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更大的难度,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其次,从语法知识的逻辑建构而言,高中英语本应该是初中英语的延伸,而且这种“延伸”必须得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但有些语法知识,初中阶段未作重点讲解,或因不同老师认识上的差异而未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所以这种“延伸”的逻辑性就大打折扣了。譬如,关于英语中的句子成分的理解与运用,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复合句的理解与运用。严格意义上说,简单句中的句子成分本应该是初中阶段应该理解和把握的基本语法知识,由于初中老师讲解不到位或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到了高中,学生学复合句或剖析句子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很多同学根本就不知道哪些词性能作主语,哪些词性能作谓语,于是,在做书面表达时往往错误百出。
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应强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学习英语的中级阶段则应强调“阅读较快,理解较好”。高中学生应力求做到“阅读快,理解快,写作快”, “阅读”是高中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在阅读中,应该“抓住关键词”,“理解主题句”,“注意细节处”,“发现精彩点”,然后,效仿使用,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的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实现英语新课程目标的教学时限问题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①。由此可见,高中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以此为核心,又形成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英语教学中具体体现为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并从这五个方面细化为六至九级目标。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实施的试行意见》(渝教基【2010】42号),高中英语必修模块有五个,限定选修模块三个,自主选修模块三个,课时安排为每周4课时,每学段36学时要完成一个模块,高三下学期属于总复习时间。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要真正意义上达到新课程的总目标也只是理想化的意境罢了,更何况还有具体的分级目标。因为,对学生而言,不仅存在前面所说的知识衔接问题,还存在初高中的大跨度问题。对学校而言,除涵盖了“升学”与“就业”外,还包含了培养素质、辐射文化、服务社区、开展交流、发展自身等②。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新课程目标定位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钟启泉教授在《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15日)发表了一篇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结性《对话》,此文写道:“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真正使每一个课堂都成为落实三维目标和学生学习、生活与发展的场所。”由此不难理解,要真正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将《纲要》规定的课程目标落实于每一课堂。然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求教师每一节课都一定要落实所有目标,的确勉为其难。正如查有梁教授所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专一,不可能完成太多目标,目标过多,其结果必然是所有的目标都落空。”③
3 新课程理念带来的教师转型问题
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更多地注重知识结果的传授,却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素质的养成。因此,以关注学生的“全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2010年秋季起,新《课标》在重庆市开始实验,这次课程改革不是在原有英语教学大纲上的修修补补,而是要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这样,教师就得更新教学观念,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所受的是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人们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天职。“接受”、“应试”是传统学习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不断地给学生讲授“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所以我认为“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而且,教师还得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就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传统教学中的“保姆式”教师已经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然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转变等,仅仅靠短暂的几次培训是难以彻底“改头换面”的,尤其是很多中老年教师已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独具个性的思维定势。
综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愿景是美好的,但是,许多困惑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去摸索、打磨与完善,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注释
① 参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 第6页
② 参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若干问题解答》万明春李源田主编重庆出版社 2010年5月第1版 第39页
③ 参见:《课程改革的辩与立》 查有梁 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第40页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查有梁著.《课程改革的辩与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探究 篇9
认识。
一、明确英语教学目标,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指导教师和学生努力前进的导向和方向。因此,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全方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学习中有的放矢,促使他们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学习活动。为了将目标更为明确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背景,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良好衔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利用有效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上课初始阶段,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所以教师要采用有效方式,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融入相应的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Unit 5
“Rhythm”时,介绍了各种形式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民族音乐、美声音乐等,还介绍了一些著名歌手,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歌曲和舞曲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歌词,使他们在欣赏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又如,在教学“The Sea”时,其中讲述了大海的一些概况,如,海上航行、大海中的暴风雨、海底世界等,都为后面课程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此时,教师可以引入席琳・迪翁的“The Titanic”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联想大海航行的场景,由此引入新课程的教学。
三、注重多方面的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新教材的主要特点在于“新”,其中所包含的语言素材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不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迎合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合理的合作课题,既要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还要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既要当好“导演”,也要当好“学习者”,在传统的师生理论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新教材“新”和“广”的特点,让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学生在某方面的爱好可以使他们比教师理解的更为深入,所以师生之间可以达到有效互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与学生互相合作学习、分享经验、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强有力的团队合作动力,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加强德育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仅仅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正确的、健康向上的道德观、情感观、价值观,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开拓的精神,这样才真正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例如,在教学“Module 3 The Sea”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探险家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和环保意识,让他们自觉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又如,在教学“Unit 23,Module 8”时,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使他们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沟通,避免冲突的产生,并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定期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做好课堂教学的延伸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意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组织英语课外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放松身心,而且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
伸。高中生处于升学的重要阶段,其学习压力比较大,课余时间也被大量的自习课占据,为了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减轻学生压力,我们可以适当地、定期地组织英语课堂活动,在缓解高中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实现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不但可以检验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从而提升学生语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例如,很多高中学校都开设了英语角活动,这不但是一种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促使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又如,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英文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排演英语剧、观看英文电影、写英文观后感等。通过多样化课外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适合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帮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与成长,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活动的效率。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性,让高中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丁伯荣。走进新课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教学下的启迪与思考论文 篇10
“一纸定乾坤”,“一次定终身”的考试评价制度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沿袭了几千年,可以说是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毋庸置疑,它也曾为我国历史上发现许多优秀的人才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评价制度客观上也扼杀了许多人才,缺乏公正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实践性。在科技教育突飞猛进的今天,这种考试评价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势在必行。这次课程改革实验中对考试评价制度作了重大的改革。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了平时,注重了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几年的尝试,证明考试制度的改革使学生更注重平时的学习,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学生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发展,由“苦学”、“死学”转变为“乐学”、“巧学”,有的也逐步向“个性和谐发展型”的“会学”转变,新的考试评价制度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基础教育不可忽视
众所周知,学语文总是从学字开始,由字组成词、句再到篇。没有文字的功底谈学语文那便是无米之炊。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事先进行预习,疏通文字,而课堂上很少涉及字词教学。大多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去整体感知,语言品味,研讨写作特色等,甚至还迫不及待进行课外延伸,一堂课包罗万象,面面俱到。笔者认为上述课堂教学的过程必须以弄懂字、词含义为基础,忽略了字词的教学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便是纸上谈兵。如以七年级的朱自清的《春》为例,不理解字词的含义怎能理解哪些句子是佳句,又怎能感受作者颂春、爱春的思想感情?
总之,语文教学的字词训练,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新课程教学的基础,必须重视,要循序渐进,不可跳跃式地前进。
三、现代传统教育媒体不可偏废
新课程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以它的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传递质量高、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等优势,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改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省时省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她作为教学手段中新生事物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先进的媒体教学手段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也有少数学生跟不上节奏,造成知识内容脱节。还有的教师用现代媒体手段的运用而省下的时间增加了授课内容,造成了课堂教学与知识容量不适当的矛盾,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目标反而无法实现。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中发明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对此应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而不是全盘否定。一些传统教学媒体至今依然有它的长处。例如小黑板,粉笔字比较清晰,后面的同学比投影仪上的字看得清楚,携带使用方便,还可以训练教师写字的基本功,也不必受停电等外界因素的干扰与影响。
四、城乡学生的差异必须引起重视
新课程尝试以来,我们常去城里学校观摩学习取经。教师的点拨使我们豁然开朗,学生的探究令我们拍案叫绝,再加上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及电脑多媒体的使用,课堂教学效果果然不同凡响。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新课程改革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的新气象。但是,我们把城里学校的一套搬到自己的学校一试,发现教学效果并不尽人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与城里学校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比较,发现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与思考:
首先,城里学校的学生见识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强,语文基本功比较扎实;而农村学校的学困生的面较广,优等生的面较窄,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合作探究开展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所学课程的难易程度上,城乡学生是否可有区分,乡里学校的课程标准应放得低一些。
其次,乡里学校教学设备相对滞后,传统教育设备与手段相对用得比较多,直观的教学手段相对就少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也就少了。在这个角度上来说,外因的条件也决定了乡里的学生课程标准应该比城里略低为妥。
再次,乡里学校信息也比较闭塞,教师之间交流学习面相对较少,教师外出取经的机会也不多,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相对后进的一面,教师的整体素质也相对要略逊一筹。这也说明农村学校放低课程标准的必要性。
【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推荐阅读: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08-17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法教学方法探究12-09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10-23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研究05-19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08-0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论文09-25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09-11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目标的思考07-11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体会与思考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