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共9篇)
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篇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以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职业高中体育教育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实施建议等,去创建与之相应的体育教学模式,以顺利完成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目标。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和实施建议
要想使新课程标得以实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和实施建议。
在新课程标准下,一是体育教学内容有所转变,即体育教学内容不再是单纯地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竞技能力,而是将体育教学的内容覆盖到学生的体质、学生的生理、学生的道德,以及人口、健康、美学等学科。二是技术技能的教学内容有所改变,原先的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与技能的内容只是以三大球、体操和田径为主,学习过程中忽视各个学生的特点。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应根据各个学生的性别、体质、年龄与兴趣等进行“因人制宜”的教学。三是体育理论的教学内容有所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忽视理论课的教学,只重视体育的实践性,而现代的体育教学增加了理论课在教学中的份量,更加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并加入了营养与健康、保健与养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四是体育教学组织方式有所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要求全班学生整齐划一地做“三步曲”,即首先做“准备部分”,然后一起做“基本部分”,最后全班同学再一起做“结束部分”。而现代体育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重视营造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五是师生角色理念的转变。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处于“至高无上”地位,可以严厉地批评和体罚学生,可以不顾及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学习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创设和谐的、民主的、活跃的体育学习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积极改革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新的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有机结合,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的教学要求。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关注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的形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学生选择或爱好哪一种运动项目,但是一定要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得到落实。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喜欢田径运动,有的学生喜欢健美操,有的学生喜欢球类运动,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合理安排,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活泼、快乐的氛围中,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始终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
2. 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形势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现代体育课程的优越性,在继承与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和开拓创新。比如,在体育课程内容上,一方面要重视改造那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使之适应新时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大胆引入新兴的运动项目,尤其要精选那些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有利于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体育项目及体育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充实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基础知识,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要坚决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下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再单纯地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过程,而是讲求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并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勇于投入到体育实践之中,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教育中心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教育中心的教学理念,使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切实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使得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方法,而且要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好与专长
新课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人特性和体育爱好,如果教师“一刀切”,则势必会抹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进而影响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并进行培养。在培养学生的爱好和专长的过程中,要给予巧妙的教学引导,使得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体育活动中,从思想意识上接受终身体育的意识,并进一步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篇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体育老师一定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卫生保健知识等,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同时,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相较而言,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定要予以重视,保证有效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新课程标准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落实,体育教学观念逐渐落后,并且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相符。要想有效提高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一定要加强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技能教学内容影响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技能教学内容主要就是体操、田径、三大球,在学习的时候,也不会对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年龄、技能基础等方面进行区分,实行统一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其教学效果较差。
2.教学方法影响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般均采取灌输式、封闭式的教学方法,只是重视教什么,没有注意怎么教,导致课堂气氛非常枯燥、沉闷,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并且,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对一些出错的学生进行批评与惩罚,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情绪。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也要求老师进行积极的转变,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与差异,展开不同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老师角色理念影响
在传统教学中,体育老师一直都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处在高位。在现代教学中,老师一定要转变这样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帮助者,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1.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适应能力,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与健康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要太过局限在某一个运动项目上,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落实。比如,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喜欢健美操,一些学生喜欢田径项目,一些学生喜欢球类项目,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些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与个性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展开学习,进而实现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技能的目的,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在新课程标准不断实施的过程中,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改革,老师一定要加强现代体育课程优越性的体现,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情况下,与时俱进,创新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如,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首先,越来越注重传统体育项目的改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的需求。其次,加强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引进,特别是一些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项目,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增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体育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教学方式角度而言,老师一定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动作示范,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教学活动,并且在此过程中,积极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通过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加强对学生发展的重视
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增加学生的健康知识。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努力营造更加平等、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体,在尊重学生情感需求的同时,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自主性,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学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同时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落实,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重视教学策略的运用,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加强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并且在体育教学中,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莫锦田.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师,2010(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 课程标准 生物 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人与 自然 和谐 发展 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和 社会 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 科学 技术的最新进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 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现行的各个版本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科书,都力求体现标准的这些要求。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是围绕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10个主题进行编写的,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色。在新课程改革中,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应该都一样,关键是在教学中落实标准的要求。如何根据标准用教材,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笔者在近几年的课改实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取各种版本教材之长,为我所用
教材版本多种多样,但各地区的各个学校不可能同时选用多种教材,只能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其中的一种教材。教材多也是一件好事,备课时,可以根据标准,以一本为主,取各种版本教材之长,为我所用。因此,有必要 研究 一下各种版本的特点。1.1江苏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简称“苏教版”)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每个章节都有学习目标的提示,导图设计主题鲜明,内容 丰富,简明扼要,这一点是苏教版所特有的。课后练习题的设计独特,科学合理,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有自我评价、思维拓展、课外探究等,层次丰富、形式多样、题目新颖,既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又兼顾了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 科技 动态,时代 感强,更新知识快,每年的教材都有更新(有图片、有内容)。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验选材容易获取,探究活动设计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教材编写文字量少,语言叙述简练,给教师以创造的空间。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以学生为本,降低了难度,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探究能力、收集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分析 资料的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1.2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简称“人教版”)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教材内容新颖,图片丰富,比苏教版的多一些,选用的都是实际观察到的图片(如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图片等),还有卡通图片等。教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逻辑性比较强。设计的几个版块适合学生的学习。如观察思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活动:提供了知识背景,引导性强;资料丰富,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很多资料和信息,减轻了课后寻找资料的负担。语言文字优美,经过加工和锤炼,渗透了文学 艺术 的意境,可读性强,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实验、探究等活动的设计体现了生物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生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选材和探究活动方面,选材容易,可操作性强。课后补充的课外阅读材料较多。练习题步步深入,有拓展性,考察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和运用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应用 能力。题目新颖、有创新,综合性强,难度大。
但是教材中知识点面面俱到,过细,偏深。如果不进行整合、删减,每节内容都讲授,课时就不够。
1.3河北少儿教育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简称“河北版”)主要特点和优势
该教材有6大板块:身边的事、探究竟、知识链、大家谈、实际运用、想一想。教材积极探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科知识有落脚点,知识的呈现通过活动后的 总结 进行详细的归纳。这是其他教材所没有的。设计了“开眼界”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图文并茂,示意图设计得巧妙、直观。教材内容选择侧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尤其偏向 农村(家禽、农作物、观赏植物、动物等)。
但是教材中知识点过多、过细、过深,对知识目标要求偏高、偏难、繁琐。有些内容陈旧,如实验观察还保留了解剖家兔、观察蛔虫、猪肉绦虫、制作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等内容。1.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生物教材(简称“北师大版”)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系统性强,史料丰富,介绍了许多生物科学家和他们的经典实验。如意大利医生弗朗西斯科·雷迪的实验,法国学者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等(八下)。版块分层,图片清晰。每章有这样几个版块:“学习目标”、“知识点”、“思考与练习”、“活动”、“小资料”或“课外读”等。根据教材内容所配的插图针对性强,新颖清晰、生动活泼。每个“活动”目的明确,方法 清楚,贴近学生实际。
上述各个版本的教材都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结构,知识的呈现不再像以往的教材那样有较强的系统性,减少了许多繁、杂、难的内容,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由于各个版本教材都各具特色,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以一本教材为主,其他的教材可以作为资料,在备课时 参考,以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2根据标准用教材
以前,我们总是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和顺序,以及教学大纲和 考试 范围来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如果不转变教育观念就会穿新鞋走老路,以至于拿到新版本的教材,仍然按老的教材和老的方法去教。为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新教材都大幅度删减了一些偏、繁、难的知识点,而有的老师,生怕有些知识点没讲到,学生结业时考不好,就不停地在课堂上增加教学内容。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转变以往的“教教材”教学观念,必须弄清楚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实际上还是课程理念问题。作为生物学教师,要通过生物的教学,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标准用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为教师所利用,而不能单纯的就教材来教教材。如何根据标准用教材呢? 2.1细读标准,全面分析教材
初中生物课程内容标准包括10个一级主题,每个版本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这10个主题来编写的。如苏教版的《生物》七年级上册主要有2个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七年级下册只有1个主题(生物圈中的人);八年级上册主要有3个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健康地生活;八年级下册主要有2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另外,生物与环境和科学探究2个主题贯穿在四册教材中。科学探究的主题从七年级上册开始一直到八年级下册都有关于科学探究的内容,以循序渐进地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生物与环境则也是贯穿四册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突出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篇4
贺海军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实现课程目标。笔者经过学习和思考,以为只要完成好三大核心任务,就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忠实贯彻。下面就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浅见。
一、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现代物理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地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清晰完整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善于通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思维深刻性发展水平的高低对物理学习的效率、进度和灵活应用程度有着最大的影响,思维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例1]一焦距为而小于的凸透镜,主轴和水平轴重合,轴上有一光点位于透镜的左侧,光点到透镜的距离大于
距离,则在此过程中,光点经透镜所成像将()。若将此透镜沿轴向右平移
A.一直向右移动
B.一直向左移动
C.先后左移,接着向右移动
D.先向右移,接着向左移动
很多人认为,上述情况下光点经透镜所成的像将一直向左移动。理由是当透镜向右移动、物距在化时像将一直向左移动。其实,这个结构只有在平移,但依题意效果上却是使M在范围内变
范围内才是正确的;值得注意的是,本题中虽是透镜向右
范围内变化。
是像点向左或向右移动的转折点。所以在此过程中,像点应是先向左移,接着向右移动。这样,如果前面结论扩大到透镜移动的全过程,就会导致一系列错误。
必须强化学生关注物理规律和结论适用范围的意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通过典型实例讲解与练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规律和结论存在局限性,切勿随意扩大它们的适用范围。
注意: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真正掌握,关键在于解题过程中的反复琢磨和不断领悟,切忌停留在概念和规律本身的文字上下功夫。选择和设计典型例题和习题,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则学生物理思维深刻性自然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活化学生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培养学生正确建立和运用物理模型的能力
人所共知,中学物理问题的解决,通常是经过以下程序: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物理问题模型化);正确选择条件和规律;应用数学关系求解;验证所得结论。显而易见,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实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顺利过渡,是迈出正确解题的最关键的一步。从物理教学本质来讲,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物理模型的教学。物理模型有实体模型、过程模型、条件模型等等,熟悉、理解和掌握常见的物理模型是正确建立和运用物理模型的前提和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题给信息中寻找能为我所用的信息,同时画出简化、清晰的示意图。正如钱学森所说的“模型就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利用我们考察的机理,吸取一切主要因素,略去一切次要因素所创造出来的一幅图画”。完成物理模型的建立,这才是最重要的,做不到这一点,后续动作无从谈起。
[例2]据报道,1992年7月,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一项卫星悬绳发电实验,取得了部分成功。航天飞机在地球赤道上空离地面约3000向发射一颗卫星,携带一根长20
处由东向西飞行,相对地面速度大约,从航天飞机上向地心方,电阻为的金属悬绳,使这根悬绳与地磁场垂直,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假定,且认为悬绳上各点的切割速度和航天飞机的速度相同,根据的感应电流,求: 这一范围内的地磁场是均匀的,磁感应强度为理论设计,通过电离层(由等离子体组成)的作用,悬绳可产生约
(1)金属悬绳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悬绳两端的电压;
(3)航天飞机经地球运行一周悬绳输出的电能(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
本题情景新颖,刚开始一看似乎非常陌生,通过联想可以转化为学生所熟知的“发电机模型”。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悬绳产生的电动势为:化和守恒定律,悬绳输出电能等于外电路电功:非常熟悉的,这是一道典型的“起点高、落点低”的好题。
注意:物理题目题型繁多,千变万化,究竟用哪一种方法去解题呢?处理“生题”的关键是如何突破新情景,并能通过联想、类比等思维途径建立与新情景对应的物理模型。也就是把具体的物理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同时,在旧知识与物理模型之间架设桥梁,才能快速有效地确定正确的解题方法。由此可见,“建模能力”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和科技,有不少甚至是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实际上更多的现实素材被编入各类题目中,形成“信息给予题”,用来考查学生采集、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解题时注意滤掉多余和无谓信息的干扰,紧紧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搜索出有用信息,准确锁定开放性(不确定性)题目的合适目标,捕捉题目中描述的背景信息与物理知识原型的明确关系,从而实现快速解题。
[例3]图1为一测量灯泡发光强度的装置,计可在底座
是一个有刻度的底座,两端可装两个灯泡,中间带一标记线的光度;悬绳两端的电压即路端电压:
;根据能的转
。解答此题所需知识都是学生移动,通过观察可确定两边灯泡在光度计上的照度是否相同。已知照度与灯泡的发光强度成正比、与光度的灯泡和一个待测灯泡,分别置于底座两端。(1)怎样测定计到灯泡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现有一发光强度为待测灯泡的发光强度?___________。(2)简单叙述一个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方_________________。
本题重要的是由题目提供的测量灯泡发光强度装置示意图,照度与灯泡发光强度成正比、与光度计到灯泡距离平方成反比等信息,得出照度。这个关系式。据此可知照度相等时就有,当然就可求得待测灯泡的发光强度
测定方法就出来了;接通
。至于减小实电源,移动光度计使两边照度相同,测出距离和验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就行了。
图1
注意:有的题目信息是间接的,甚至是巧妙无形地存在于题目中;有些题目精心设置一些颇具迷惑性的前提和容易上当的歧途;有的题目则有意提供较多的已知条件;不少题目布设某个或数个重要的潜在过程或保存着弹性较大的思维空间,造成漏答现象的发生等等。总之,命题者总是想方设法使题给信息呈现模糊状态,对解题方向起着某种误导作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筛选有用、正确的信息,才能迈上解题成功之路。
3.引导学生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课改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习物理一定要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千万不能空对空。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物理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感到物理是亲切、实在、有用的,从而用心去学好物理、用好物理,真正成长为用丰富物理知识武装起来,有一定实践能力和辨证发展眼光的二十一世纪青年人才。
[例4]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运动,阳光普照大地,万物生长。若不考虑流星及外星球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论述一下,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公转周期、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以及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趋势。
地球公转周期可视为,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因此,主要是找出太阳与地球间平均距离和地球环绕太阳速度的变化趋势。因为太阳内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剧烈的热核反应,辐射出大量的光子,由此据质能方程,太阳质量将不断减小。从太阳质量变小作为切入点,一切问题也就随之迎刃而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太阳对地球引力也将不断减小。因而由地球公转的向心力,可推断出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会不断增大,并导致地球克
服太阳引力做功,地球环绕太阳的速度变小的情况,这也可从轻易得出结论。显然这种情况下地球公转周期是增大了。正是由于太阳质量的不断减小,辐射光子的功率也随着逐渐减小,且由于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相应变大,所以辐射到地球表而的热功率就变小,地球表面温度当然也就逐渐降低。
注意: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现代科技、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涉及了人类生活的整个空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树立一种思想,那就是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本来就根植于人类所处的环境中,是一门鲜活生动、多姿多样的科学。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现代科技的催化作用是任何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以“物”明“理”,见“物”思“理”,不要简单理解为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用公式套公式。
4.引导学生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交融
在立足牢固掌握物理学科内容、拥有坚实学科能力的基础上,物理教学要适当地以不同学科的知识交叉部分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切入点,关注与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复合交叉和有机融合。尤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物理学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诸如三角、几何、解析几何等数学知识都可以成为物理解题的有效工具。所以,强化物理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绝对不能轻视。因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数学意识淡薄,数学归数学,物理足物理,泾渭分明,从而导致思维的僵化与思路的闭塞,这是学生解答相当一部分物理题失败的原因。
[例5]氡是一种放射性稀有气体,当它被吸入人体后,将继续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射线形成“内放射”,严重损伤人体组织和器官,导致病变和癌症。而我们居室下面的土壤、房屋使用的建材、日常饮用水、煤以及天然气就会放出氡(),故氡被称为居家里的隐蔽杀手:
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氡稳定同位素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136
B.氡元素位于元素岗期表第六周期ⅧA
C.氡气分子式为,D.氡元素性质稳定,很难与其他元素化合
(2)研究表明,放射性元素铀、钍、锕在放射性衰变中都能形成质子数为86的三个不同原子,分别被称为“镭射气”“钍射气”“锕射气”,可分别表示为
A.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B.尽管它们结构不同,但它们化性相似
c.它们都具有放射性
D.它们原子最外层均为8电子
(3)建材中含量最多的钋(Po)发生
衰变生成氡,请写出该核反应方程_________?、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放射性物质致痛的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互换
D.染色体变异
(5)降低居室中放射性污染的方法是()
A.勤开窗户通风透气
B.利用其他元素中和
C.加热使放射性物质分解
D.不用放射性超标材料
(6)采自地质深层的矿泉水常溶有岩石所含放射性物质在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氡,下列关于该类矿泉水说法正确的是()
A.该矿泉水宜存放一段时间再用
B.该矿泉水越鲜越好
C.鲜用和存放一段使用对人体危害是一样的 D.越深层开采矿泉水污染程度越小
此题以居室环境污染,有害气体氡对环境污染为背景,设置了6个小问题,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对氡污染来源、人体危害以及如何防护等知识的了解情况,还有物质结构、核裂变反应、基因突变等重要化学、物理、生物知识点,是一道理、化、生跨学科综合题。
上题:(1)应选D;(2)应选D;(3)核反应方程为
;(4)选A;(5)选AD;(6)选A。
注意: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是综合科命题的重要特色。引导学生立足于物理学科内核心知识的牢固掌握和深刻理解,充分利用数学工具,注重与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有机结合,反复揣摩、用心领悟,顺利实现跨学科的综合应用,是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
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并追求二者的初步融合,是高中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核心任务之一。
1.了解科学源流,培养科学素养
物理课堂教学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把科学史上前人创新过程和创新方法适当地加以简要反映,使学生感受到前人的创新情景,从中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顽强的探索精神和不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要特别关注人类生存面临的重大问题及由此开展的相关活动。这些内容的介绍,重要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完全了解,而是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责任、艰辛和使命,还有研究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科研精神,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以《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介绍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820年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在当时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的情况。那时许多科学家以无私的科学献身精神,投入到了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广泛研究中,其中热情最高、最执著的代表人物,就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他对电流磁效应作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后,得出了“电能生磁,磁也能生电”这一英明的科学论断。最后还可以特别强调,法拉第是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和无数次的失败后才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有意思的是法拉第正是因为实验操作时没有同时看电流表的这一失误,使他耗费了这十年的心血;可贵的是他信念坚定,毫不气馁,终于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在物理学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最后再引导学生共同利用实验设备探索这一问题。
另外,研究性学习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发研究性学习物理方面的资源。如“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知识”“驾驶员为什么不能超载和酒后开车”“军事上的隐形与反隐形”等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从中体验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领略成功与挫折的甘苦。
2.开发人文资源,感受人文精神
一个人仅仅有科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人文精神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科学好比是一艘在雾海中夜航的巨轮,需要人文来导航”。人文提供的是方法论和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它是用来解决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问题的。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构建宽松、愉快、高效、人文与科学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环境,追求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贯通。
[例6]知识大道(位于淀山湖畔的“东方绿洲”,是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它由知识大道区、科学探索区、生活实践区等八大园区组成)的雕塑群由162位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杰出人物的塑像组成。下列是其中的部分人物:李时珍、曹雪芹、法拉第、莎士比亚、伏尔泰、宋应星、黄宗羲、拉瓦锡、王夫之、汤显祖、瓦特、贝尔。请将他们按所作主要贡献的领域进行分类,填写出姓名。
科技领域__________,思想领域______________,文学领域________________。
这道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试题在上海高考能力测试卷中的出现,的确给中学物理教学注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要求,起到了很好的启发和导向作用。
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应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始终,甚至是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当然在教学组织方面要尽量做到恰如其分,巧妙严谨、润物无声,不能生硬和造作。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重在将三个维度进行有效整合,在实际教学中不折不扣地完成好三大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唯有此,才能不辜负时代赋予高中物理教师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2]周久磷.从素质教育的要求谈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世纪之交的物理教育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
[3]吴超男.新时期中学物理教师的自我修养.当代教育论坛,2005.6
[4]韩叙红.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物理教学,2005.2
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篇5
探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提倡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技能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从我省高中生物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后,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教学实践中对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摸索,就此谈几点体会与认识。
一、对在探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
首先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每位教师须多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才能做到观念更新,真正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如果观念没有更新,继续用老观念进行教学,那探究性学习将成一句空话。
其次新的课程标准中,关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不仅增加了许多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而且有些内容来说对教师也是完全新的,例“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的探究,这也就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自觉地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
再次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找准自身角色的位置,那就是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应改变以往“导演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唱主角”,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发现问题,确立探究课题,设计探究方案,并按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总结和反思,教师更多的是以参与者和宏观调控者形式出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了解学生探究动向,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探究性学习赋予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但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作为主题探究活动的辅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为学生的实施提供条件,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尽责,这就要求教师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式的科学探究,因此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允许学生提出和实施不同的探究方案。在生物教学中,组织好探究活动要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因为提供给高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其结论在科学上已有定论,之所以还要学生去探究、发现,目的是想让他们亲身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最终获取知识。例“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探究中教师在设计学生探究性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实验设计的方案多种多样,进一步为研究更合理的方案提供了依据。从学生的角度看,探究活动允许不同的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它不追求结论的惟一性和标准化,而是鼓励学生根据探究内容的需要,灵活选择或调整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对在探究性学习教学中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关系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是指导生物学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新的教科书是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是教学的辅助资料,对于教师、学生而言,教材内容是实实在在的,教材内容仍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靠;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研究重点。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是以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加大了探究活动在教学中的比例,教材中呈现出探究活动数量多,探究类型丰富,重视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的综合训练等特点,其探究活动按其在写法和能力目标上的不同,分为实验、、模型建构、资料分析、资料搜集和分析、思考与讨论、技能训练和调查、思维拓展等类型,各种类型探究活动共计128个(必修一45个、必修二37个、必修三46个),其中仅探究有11个、模型建构有5个、资料分析及资料搜集和分析有30个、技能训练有13个,教师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与课时紧张之间的矛盾,按照现行的教学安排及学校评价体系,教师很难在探究性学习与教学效果之间获得最大的平衡。如何使探究性学习与教学效果获得利益的极大化,是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本人认为教师首先是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不动摇,不应将科学探究内容本应让学生经历或体验的探究过程转化为知识性的内容进行讲授;将科学探究变成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实验等;其次教学过程中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并不一定要事事探究,对教材中的相关探究活动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进行不同模式的处理。例如“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探究,实验要求高、时间长、难度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把其转化为“思考与讨论”模式;模型建构“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对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显得没有必要。我们只有结合学生、学校、教师与教材等等的实
际情况,合理使用新课程的教材,设计好科学探究的教学,使新课标中提出的生物课程的探究性学习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三、对课堂教学与探究性学习教学关系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中,而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如果离开课堂教学,那探究式学习只能成为一句空话,但教师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四个矛盾:
1、教材安排的理想课时与学校安排的教学课时存在矛盾。以我校2007学年为例:第一学期为22周,教学时间不到20周,第一学期为20周,到生物会考教学时间不到17周,而教材参考教学课时则需36周,所以高中生物教学课时紧张是教师没法回避的事实。
2、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课时与教材安排的理想课时存在矛盾。必修的三个模块36周教学时间仅是参考课时,而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水平,教学课时必然有所增加。
3、现行的教育与教学评价体制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存在矛盾。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以会考、高考成绩为标准,而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教学质量在现阶段的考试制度下往往并不是正相关关系。
4、社会、学生家长的价值取向与探究性学习理念的矛盾。在现在的教育体制及教育条件下,学生没条件、没时间也没能力在课外进行探究活动(过去所谓一些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实际效果很值得思考)。正是多种因素使某些教师在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和操作存在误区,一是将它与接受性学习对立起来,强调了能力、态度、体验,淡化了知识,于是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讨论、研究、实验等,抛弃
有序的指导,将探究性学习这一手段与教学目的本末倒置,忘记了教学真正目的所在;二是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目标,抛弃探究性学习理念,教学中只以知识目标达成为目的,忽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广大生物教师面前不容回避难题,笔者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能力不论作为探究的方法或技能,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用的,我们不能单纯的追求考试成绩而将探究性学习置之不顾;其次认清探究性学习与知识目标达成的关系,探究过程固然重要,它让学生有了情感的体验、认知的建构,可长期的探究而得不到结果,将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不能抛开知识的学习单独来搞探究。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考试制度的改革。虽然教师不能左右考试制度,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起码可以做到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一味的去灌,以达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四、对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教学设计思考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新教材强调探究活动,好的探究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让课堂氛围积极热烈,而且与此同时也能够掌握探究技能,领悟科学研究的精神。现实的探究活动大多实际就是课堂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通过设计真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唤起解决问题的欲望。探究活动要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应注意:
1、问题是实际的、具体的、有挑战性的问题(而且提出要自然);例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设计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作为设问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大头娃娃”,学生印象深刻,课堂气氛活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探究的过程应该是紧凑而又流畅的(这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课前材料、知识、技能上准备,并且设计好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和相应的问题引导);例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中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下列材料设计真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采用问题结构进行编排,设疑、激疑,制造悬念和矛盾,层层递进,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向正确思维方向迈进,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领悟科学研究的精神。材料一:1895年,英国的细胞生理学家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膜。材料二:通过表面张力的试验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比水与油之间的表面张力要小得多。有人在脂肪与水的模型中加入极少量的蛋白质,结果表面张力就降低了很多。材料三:每一个磷脂分子都包括头和尾两个部分,头部可以溶于水叫亲水端。尾部不溶于水叫疏水端。推测:磷脂分子在水中将如何排列呢在细胞膜中又将如何排列呢?材料四: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材料五: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发现:所有的细胞膜具有同样的形状,即深色平行线中间夹着一条透明带。这两条深色的平行线如同两条“铁轨”。材料六:1970年,福润(L.D.Frye)和艾地德(M.Eddidin)利用荧光技术研究细胞膜结构:人与鼠细胞融合实验。
3、对于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出现的问题,应该掌握的技
能进行总结,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提问或总结,对探究的问题也可进一步延伸。关于“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探究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为什么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而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教师可以学生通过实际的实验进行探究,并结合生物和化学相关知识进行讨论,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篇6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不断进步,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对高中英语进行改革。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之中, 教学多以“灌输式”为主, 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之中逐渐丧失了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对于学生有效学习要求的提出,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习惯, 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式与方法, 并且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促使学生掌握适合自身学习的策略。有效学习已经成为了我国英语教师主要探索的问题, 学界很多教学专家也将其定位了自身的研究课题, 所以笔者将以新课标的改革为前提, 对于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研究。
二、高中英语教学之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
首先, 在教学方式, 高中英语教学一直强调的是教师教授为主, 即为传统说法的“满堂灌”, 教师在课堂上, 全程的教学都是按照教学大纲为主, 以学生通过考试为教学目的, 这种教学方法, 虽然在短时期之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成绩, 但是从长期来讲并不适合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
其次, 在教学理念上, 很多教师往往停留在对高考考纲的教授上, 很少有教师按照《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进行教授, 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 与考试直接相连, 并不是教授英语学科的良好方式与方法。可以说, 从教师教学理念上来看, 这也是提高我国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主要问题, 也是重灾区。
再次, 在教学手段上, 一般来说, 教师在教学之中以课本为基础, 进行传统的板书教学, 很少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更不要说利用多媒体等形式。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等设备的缺乏导致了应有的检查与反馈, 学生的主体性很难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挥。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之中, 积累了长期的问题与困惑, 针对这些策略我国应该充分对于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重视, 从而提高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熟练程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我国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发展:
首先, 提升教师的个人职业素质。在教学之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专业的学科知识以及优良的教学能力。其中深厚的文化公式是保证教学有效的前提, 而专业的学科知识是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 而教学能力则代表着有效性的实现。如果教师能将时事融入到教学之中, 更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 要注重教学的主体。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需要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教师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学生更是被看成最重要的主体。因此想要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必须要认清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英语教学之中, 教师应当注重对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进行转化, 将课堂留给学生, 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 进行课堂的全面设置, 注重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掌握, 对于学习英语的能力与兴趣的提高。在这种兴趣的激发之下, 应该进一步思考自身在学习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只要从旁进行指导, 便可以轻松的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科学习的思维。真正的英语教学活动, 绝不是单纯的传授英语知识, 而是要将教师定位成为教学的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
再次, 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传统意义的英语教学活动是呆板的, 教师的讲授往往只是针对一部分学生进行。但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之中充分认识到不同层面的学生,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通过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以及多途径等教学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应该注入极大的精力, 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与安排, 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的独立人格, 从而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所导致的知识的接受程度, 进而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也进一步发挥学生个性。通过图片、实物等手段进行呈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意识的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 单一的教学方法即使具有科学性, 但是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 往往不利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以及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 所以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 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尽可能的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提高自身对于教材的钻研程度。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 设置灵活多样、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活动的民主性, 积极开创开放式的教学气氛, 推动学生的动脑意识, 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兴趣之中掌握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上, 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内容, 通过多媒体等形式, 进行英语词汇、语法、听力等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08) .
[2]张联合.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有效教学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01) .
[3]宋秋前.教学有效性问题浅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10) .
[4]黄远振.论课改新理念在英语课程中的体现[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10) .
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教学
学生在高中阶段所接触的英语教学已经属于英语教学的一个高级阶段。对于现代的高中生来说,学好高中英语的意义不仅要更好的面对严格的高考选拔,最重要的是在未来毕业之后可以将英语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注重英语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说高中学生仅仅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应该放弃以成绩来挑选学生的教学方案。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可以创新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加课堂气愤的活跃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一、新课程标准的概念和要求
(一)我国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基础上,对一些基础课程提出更加正规和严格的要求,对教学教材进行编排,国家严格要求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以及考试的出题规律,使这一类改革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得需求。
(二)整个新课改的核心部分就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升当前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英语这门学科来说,在读、写、说、听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要达到精通的程度,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对教师的教学策略的改革要针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的情况,这些能力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在实际生活中的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这些要求可以使学生受到健康积极的教学氛围的熏陶,不断完善自我。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在进行英语教育时,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来指引教师,部分高中英语教师不重视教学目标所产生的意义和影响,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的学习上,学生几乎是没有时间自己去学习,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一定的目的性,学生不能掌握英语教学的重点,有效教学的目的也不能完成。
我国英语的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效率也较低,在新课程标准下,虽然大多数的英语教师都觉得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比较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由于无法对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透彻的了解,高中英语课堂还是显得毫无生气。
部分高中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有待提高。高中英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理论和实际教学进行结合。但是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都不能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实际教学当中,有些教师依旧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方面的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影响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对高中英语听力采取有效教学策略
学生在进行语言交际的时候,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手段,这也是学习英语的一种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听力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的面对高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就是英语听力。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想将高中英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进行英语听力的机会,打造良好的英语听力氛围;教师要在学生平常的练习中不断规范他们的发音标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培养高中学生的听力技巧,学生掌握好听力技巧可以更加轻松地应对英语听力。
(二)对高中英语口语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
无论是哪种语言,口语交际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高中英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模仿或者背诵,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及时纠正学生英语的错误发音。教师营造课堂语言气氛,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大胆的去说英语。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增加课外活动的次数,提高学生对英语表达的兴趣。高中英语教会将新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结合起来,创新英语口语测试手段提高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积极性。
(三)对高中英语阅读进行有效教学策略
教师在阅读课前应该对学生进行集中的课前指导,对学生们讲解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进一步认识。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不断探索出解题技巧。将英语阅读的精读和泛读进行结合,在完成阅读任务之后,教师要针对文中的疑难点、新句型和句法进行讲解和疏通。
(四)对高中英语写作进行有效教学策略
对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写作是对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所以在高中英语的有效教学活动中,英语写作教学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事先进行课文中的好的句子和词汇进行朗诵和背诵,对英语语言材料进行积累,为应用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对学生经常进行词汇和基本语句的训练,这也可以有效提高英语的写作能力。英语文章是由单词和句子组成的,英语教师让训练学生运用多个句型去表达相同的内容,使高中学生英语语句的运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当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句之后,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可以为学生提供范文进行参考,首先采用模仿式的写作,让学生们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对于英语知识输入的熟练程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课堂效率的关键就是采取有效的策略,通过新策略的实践活动将高中英语课堂进行创新。这是一个长期和浩大的工程,教师和学生应该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学生尽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孟凡青. 更新寫作教学观念,优化写作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2]鲍小玲. 新课程标准下民办高中英语教师能力提升研究——教师语法教学知识储备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7.
[3]杨飞鸽. 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01.
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篇8
常德市鼎城区第六中学 江德胜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向原有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而新的学习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给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撑。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数学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比较科学且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的策略体系。
【关键词】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 建构主义
在实施新课程课改以来,新的教育观念出现,教育教学要面对信息化、个性化的时代需求。但是,从课改以来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来看,高中数学数学课堂有的老师放不开手脚,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大搞题海战术,使老师和学生身心都感到很疲惫。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数学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比较科学且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的策略体系。
一、数学模式实践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及西方数学
教学理论的引入,为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综合化发展趋势。国外最早提出“教学模式”是美国著名的师范教育家乔伊斯,他在与他人合著的《教学模式》一书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例或计划”。在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有:(1)讲授模式。复习讲授——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检查反馈。此模式属传统模式,它的主导作用是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2)发现模式。创设情境——分析研究——猜测归纳——验证反思。此教学模式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研究问题的方法。(3)自学模式。布置提纲——自学教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自评反馈。此模式有利于提高对语言的阅读、理解、交流、运用能力。(4)掌握模式。目标定向——实施教学——形成性检测
——反馈矫正——平行性检测。此教学模式强调了目标和评价,注重把教学过程分解,有利于巩固基础。
二、更新教学观念 1.从应试教学到素质教学
应试教学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素质教学侧重于人的素质的优化与提高,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学,素质教学的全面推进必须教会学生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实现应试教学到素质教学的转变,应认识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调动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进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2)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陶冶情操,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师有反思教学的意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获得最佳教学效果;(4)重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开展课题研究。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
注入式又称填鸭式,它是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其理解能力,知识水平,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主观决定教学进程,并强迫学生呆读死记的教学模式,这在应试教育的讲授课经常出现,这已不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启发式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学导式是启发式的升华,它是一种着眼于“学”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认为是现代启发式。
3.从研究性学习到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其内容立足于教学内容,对某些数学问题作为课题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追求共同发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渗透、2
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最优秀的数学教育是培养数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最成功的数学教育是学生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设置中,开设研究性课题教学,实质上是为中学的教学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能突破教学大纲,能融入师生双方的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数学方法、数学实践,能提供更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能培养学生自主的、协作的研究习惯,能造就学生开放性、研究性、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学生形成高中数学素质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教师施展才能的黄金时间,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课题的方法和策略。参考资料
三、优化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教学情景与教学氛围的创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数学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创设一定的数学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认知的内部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的愉快的进行学习。如学习等比数列这一知识点时,首先要学生自行阅读课本上面关于“国际象棋发明者向国王要麦子奖励”的故事,然后将其进行演化,改换为“一张厚度为 0.1 毫米的白纸(足够大),将其对折 10 次,厚度有多少?对折 20 次呢?对折多少次后厚度可以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27 次)”。
2.目标实施。呈现一些密切相关的、包容广泛但又非常容易使人记忆和理解的引导性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学只有以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师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则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身的活动来认识和接受新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4.心理疏导。课堂上(也包括课后),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教师根据观察到的学生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目标能顺利实现。
5.效果检查。一个班有几十位学生,程度肯定有差异,在检查学习效果的时候,有意识地合理设置问题坡度,分层递进,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6.学法指导。指导学习方法,引入多种评价方式,改进学习方式,是落实三 3
维教学目标的有效措施。课堂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渠道,教师要转变观念,精心备课,要创造性地利用多种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为主干线,思维为主攻点的基本思想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四、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实施以后,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变“灌输”为“引导”,提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凸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过去的数学课堂上,基本都是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答案统统传授给学生,将学生变成了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传统的教学方式压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与创造,与实施新课改的初衷相背离。教学中,老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一些主动的探索,让他们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即使有错误,教师也应找出错误中的合理成分,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时积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他们动脑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对数定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疑惑,大家一同探索答案。这时有学生A说:“为什么在对数的定义中,零与负数没有对数呢?”学生 B 发出疑问:“底数 a 为什么要大于零且不等于 1 ?”首先,教师要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加以赞扬和鼓励,然后教师并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加以引导,提醒学生如果正面不能解决,不如从反面加以思考,并追问学生们:“谁能替我回答为什么底数 a 要大于零且不等于 1”,把问题再次抛向学生,让学生去探索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时,有学生发言说:“老师,我知道了,如果我们让 a<0,比如取 a=-2,b=,这时候在实数范围内就没有意义了。如果 a=1,1 的21任何次幂都是1,我看根本就没有研究的必要了”。共同得出了结论,广大学生领会到了探索知识的乐趣,学会了思考问题,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以新课改作为我们教学改革的根据,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及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努力营造宽松、自主的探究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明辉.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
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篇9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九级语言技能目标--写作能力的描述如下:1. 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和公务信涵等;2. 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情感;3. 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4. 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处理引用的资料及他人的原话;5. 能填写各种表格,写个人简历和申请书,用语基本正确、得当;6. 能做简单的笔头翻译;7. 能在以上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对学生的作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内容要点、语言使用效果、结构和连贯性、格式和语域以及与目标读者的交流。
目前,写作在高考中占有相当比重,写作得分是学生成绩拉开距离的重要项目。学生在写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内容不全,词不达意,主谓不一致,中文式英语,时态混淆,拼写错误,句式单一等。而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往往是这样的模式: “给出题目,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之后上交给教师批改。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批改,而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见长进,收效甚微。这样的训练模式,往往使学生写作相当被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写作的热情,同时使广大教师任务繁重,埋头批改于学生作文的语法和词汇等细节性错误,形成了“学生听到写作心烦,教师见到习作头痛”的现象。在写作的评价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只有教师来实施,作文的评价模式(终结性评价)单一,而且往往只是教师评价学生。这使评价少了民主性多了独断性,少了全面性多了片面性,使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和信心。而缺乏有梯度的训练,使得学生虽然写的多,却不见长进。
要转变这种现状的出路在于革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自主学习指的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体验,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受益匪浅,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自主学习的引入,将优化写作学习过程。而对自我的写作能力评价,会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写作现状,从而明白努力的方向,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当中。
合作学习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而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帮助和同伴评价会更有利于学习的提高。所谓同伴评价,实际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它是格式塔学派创始人考夫卡(Kafka ,k)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它包括二种形式:同位反馈(peer response)和同伴评审(peer editing).同伴反馈运用于写作过程的初始和中期阶段,即学生先相互讨论,分析题意,概括要点,接着学生进行独立写作。之后,再讨论,修改的过程。这个时候,重点是放在文章的构思和文意上。反复讨论后,再进行同伴评审阶段,即让学生以批评的眼光审阅自己及他人的作品,此时的重点应在用词和表达上。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写作中的运用将会极大促进学生写作的能力。另外探究学习也是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和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索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写作要求更高。
在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评价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必须实现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相结合,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积极参与写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思想与能力。
正如造房子需要设计图纸。而写作评价(the evaluation of writing)也要设计合理的结构与框架。也就是说要有评价理论模式。评价理论主要是阐述根据教学目的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行为变化进行比较,并利用作业测量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获取反馈信息,为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写作理论评价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理论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判,它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外语成绩的能力。写作评价理论模式的建立将为外语教育工作者在英语写作教学方面提供一个方向。但写作评价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过程,积极从事各种探究活动,并形成一套写作技能,所以根据写作的评价理论模式与探究的特点,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而且要对学生的写作结果进行公正、准确的评价,不应凭主观印象。
1934年,美国泰勒提出了评价概念和模式。他指出:教育评价的历程是一种测定教育目标在课程和教育方案中究竟被实现多少的历程。评价方法不再局限于笔试,而扩展到观察记录、问卷、访谈、活动记录、收集作品等。测试范围不再局限于智力方面,而涉及了学生内隐的情感和思想方面。1966年斯塔弗宾提出了使整个评价领域为之震惊的CIPP模式。他认为评价是一种划定(delineating)、获取(obtaining)、报告(reporting)、应用(applying) 叙述性与判断性信息的过程。对评价对象加以评估的层面包括:目标、设计、实施和影响,这四个层面分别由背景(context) 输入(input) 过程(process) 结果(product) 评价加以评估,简称为CIPP 模式。“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是由斯克里文在其《评价方法论》(1967)中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就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引入有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健全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教育评价起步较晚。1984年我国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1990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走向规范化。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教育界掀起了研究和开展评价的热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评价的单一化是较突出的问题。这使得评价不全面,而且未能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评价就不能很好地起到推进学习的作用。
所以,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如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激励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而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实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正在成为新时期高中英语教学的主流。
我校系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面对新课改形势,为能使我校外语教学继续保持一贯的优势并有所突破,我们进行了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普遍较差。特别是写作方面,问题更多。因此,寻求一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全面提升英语教育质量,是我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要求
有鉴于此,我们尝试把评价引进到英语写作教学中。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恰当运用形成性评价,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入手,制订协作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portfolio,使学生对其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阶段性或任务型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就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分层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分层评价模式的建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起极大的推动作用。渐进式的写作训练模式和评价的结合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弱势,经过训练,稳步提高写作能力。而合作学习中同伴互评和小组互评,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有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增进友谊,培养亲社会行为。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使我校英语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课题研究可为为数众多的同类兄弟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其应用前景是很广阔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实验与研究,探索出一种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符合课程改革精神,具有浦江二中特色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通过写作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有效促进我校学生英语写作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的合作精神的形成和提高,从而提升我校英语教育质量。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进行高中学生写作的学习情况研究,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运用档案袋评价。在传统的评价中,测试或考试对学生而言具有相当的神秘性,从标准的制定、试题的选择直到分数的评判,学生完全被隔离在外,学生没有权利参加这些活动,只有被动地等待老师的评价与检测。档案袋评价与此截然不同。由于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取得的成就,学生成为选择档案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质量和进步的机会。学生对评价拥有了一定的参与权,这样就不会因为惧怕评价而排斥对自己的评价了。档案袋里放有:问卷调查,自我评价,阶段性自我评价(月评价,学期评价等),阶段性同伴评价,进步卡,阶段性预期目标,自认为最优秀的作品。其中评价分为写作能力与写作习惯评价两个方面。
2、写作教学分层评价体系研究 将实验班的学生按照写作能力的不同分为A、B、C三等,设计不同要求的评价的表格,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逐渐过渡到较高层次的评价要求(设立“进步卡”),直至最终的评价标准:高考评分标准。但在阶段性评价中,特别是学期统一考试中,采取同一评价体系。两者得完美结合。
3、写作教学评价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运用各评价表格自行对照,有意识地在平常写作中追求较高质量的作品。找出自己写作中的薄弱环节,做有针对性地训练。
4、写作教学评价与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写作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拿到任务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拟定写作的初步方案:如哪些内容要点、可能用到的短语和句型、时态、要避免的错误等,各自写成之后,参照评价表格相互批改,指出文中优美之处,互相学习。归纳多错之处,作好记录和评价,讨论解决方案。各小组对写作能力和写作习惯作互评,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等。
5、单句翻译等各种形式和各类体裁文章的渐进式评价模式实验研究 在该研究中,针对学生常出现的写作错误,采用集体备课,编制各类与课文相关或写作中常用的单句翻译(简单句、复合句、一句多译、常用模仿句等),单句改错,连词成句,连句成文等各种形式以训练和提高学生写作基本功。在训练过程中,假如有学生不能完全掌握,评价不满意,则可以自行申请所需材料,强化巩固,直到评价过关。各类体裁的书面表达训练由简到难,循序渐进。设置各评价表格让学生有参照的标准。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思路是:认真研究和思考现今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运用评价培养学生写作学习能力教学模式进行探究,结合新课程理念,边研究边实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模式,积极稳妥地开展较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在适当的时候,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帮助,力争能推出全县、乃至全市公开展示课。
课题研究方法:观察,记笔记,测验,问卷调查,访谈,对比实验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对参试学生在统测中的学习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真实有效的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写作训练教材,各类写作教学的评价表格,学生档案袋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9月-10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8月-年10月)
本阶段主要工作是:
1.成立研究小组,开展课题论证
2.撰写研究方案,培训相关人员
3. 提交立项申请
4.举行开题报告会
5.进行小样本实验研究
第二阶段: 实验阶段(2006年10月-205月)
本阶段主要工作是:
1.进行对照班级实验研究
2.各专项研究按计划开展研究。
3.课题组做好协调、统筹工作
4.收集、整理、分析各种研究资料
5.作好阶段总结,提交中期结题报告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年7月-2007年10月)
1.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论文
2.归纳研究成果,编印成果专辑
3.提交结题申请
七)、课题研究人员的分工
王玉艳 负责写作教学课评价模式研究设计。负责课题研究与实施的策划、安排,人员培训。负责撰写研究方案、开题、结题报告和研究报告、成果总结。
曾 兴 高中英语写作各类文章体裁评价模式体系研究
鲁 静 写作教学中学生学习常规研究,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定量分析。
郑悦倩 写作教学中评价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楼迎红 不同写作层次学生不同的评价模式探究
钟红英 写作教学中单句翻译等能力评价模式研究
郑欢婷 英语写作教学评价与小组合作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为使课题有序进行,特聘请以下专家为研究顾问: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参研人员均为学校中青年教学骨干,均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多有发表科研论文,因此,该课题组组成人员完全有能力进行该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该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周工作量均不超过10课时,每周的双休日,一年拥有寒假和暑假,加之学校大力支持教育科研,会根据情况调整参研者的工作时间。该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的研究时间绝对是有保证的。
学校在办公室配备了电脑,为多渠道、全方位的学习和研究活动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2.Gardner D and Miller L.. Estabi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M/.Cambridge:CUP,.
3.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尹世寅 赵艳华 《新课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四川大学出版社
5、杨九俊《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6、丁朝蓬《高中新课程评价》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
7、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普通高中新课程评价指导》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8、梁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9.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郑金洲 《自主学习》福州,/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11.肖飞.<学习自主性及如何培养语言学习自主性>/J/北京:外语界,(6)。(
12.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3.龚亚夫、罗少茜《英语教学评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4、Popham, W.J.《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15.吴立岗 《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16.杨开城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7.裴新宁 《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 /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09-11
新课程标准策略08-16
创建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05-21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06-16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设计09-07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堂教学评价的反思08-30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论文08-10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