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共11篇)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篇1
摘要:处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强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就比较重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才能更好的发展教育事业。本文主要就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问题,以及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究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水平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现状
一、引言
高中生物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受到传统教学思想观念影响下,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这就需要能及时性的加以解决,促进生物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问题和改革重要性分析
1.高中生物教学问题分析
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中还存在着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现代意识的培养。这就不利于学生的素质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的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就比较缺乏[1]。还有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一些老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没有打好基础,从而就会造成教学中效率水平不高。
再者,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比较重视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没有注重对学生科学性的教学。老师在教学中依然是注重对学生的成绩提高,通过大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整个生物教学的过程相对比较乏味枯燥。
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充分注重对学生的教学方法优化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突出,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位置。在学生的动力和兴趣方面得不到有效呈现。对于这些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的发展就比较不利。
2.高中生物教学改革重要性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比较重要。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注重教学的科学性,这就造成了教学的整体效率水平比较低。加强对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就比较重要,充分注重教学改革并将改革的措施加以落实,就要能够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紧密结合。在改革措施的实施下,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水平提升就比较有利[2]。通过改革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让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效率上得以有效优化。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
为能够对高中生物教学课程实现优化的目标,就要能注重措施的科学化以及多样化的应用,这样才能保障生物教学的质量水平提升。笔者结合实际探究了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对实际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第一,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及时性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环境,必须要结合实际将生物教学能够得以优化。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要体现出科学性,在教学的目标制定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注重教学的创新,老师对生物教学要能有充分的认识,加强创新理念在教学中的融入。
第二,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生物教学要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要能充分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基础上来学习生物知识,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老师可通过先进的教学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造出全新的教学环境,让生物课堂能够动态化的呈现,这样就比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的激发[3]。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中加以应用,这就能为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的动力得以激发。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应用,对生物课堂的高效性以及有效性就比较有利。
第三,生物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要能不断的提升。老师要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其它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更好的辅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在业务水平方面的提升,就要注重对生物知识的理论研究进行加强,不断的丰富和生物教学相关的知识内容,只要这样才能有效保障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教师也要能和时代发展步伐相同步,在思想观念上及时性的改变并创新发展。
第四,注重对学生生物教学中的方法多样化应用。良好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所以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就要能充分的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4]。在进行方法的运用上,可通过探究式以及合作学习小组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应用,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都比较有利。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加强深化改革,让生物教学的模式得以有效优化,就能真正的促进生物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此次主要从多方面,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进行了研究,希望能有助于实际的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明英.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
[2]赵丽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3]张相立.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J].才智.2012(09).
[4]高新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4).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探究 篇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教学;分析与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能够对现有的生物教学模式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并且高中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学习方法以及态度也有所转变。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首先要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素养,并提倡探究式实验教学,加深高中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生物教学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文章主要从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出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1.只重视知识的教学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仍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重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累积,而没有重视到学生现代生物意识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偏重于讲解生物知识以及基础的答题技巧,没有重视高中生的生物素质锻炼[1]。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培养高中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素质教育对高中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生物意识,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够提高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生物教学需要进行较大的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没有正确认识高中生物教学新课程标准的含义,也没有认识到生物教学的实质作用[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例如基因技术、酶工程、克隆技术和DNA破译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高中生对于这些方面没有接触过,对于其非常难接受,而高中生物教师由于自大学后接触生物技术的学习较少,因此导致高中生物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以至于在专业知识、生物素养以及实验教学中不能够突出讲述其中的含义,影响生物教学的质量[3]。
3.教学模式过于老旧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模式过于老旧,课堂中主要使用的传统的授课法,甚少使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小队合作学习、探究性实验教学以及概念图等相关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生物教学,学生之间也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探讨,无法达到提高课堂氛围的效果。部分教师虽然让学生开展了相关的交流活动,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不能进行较多的交流,使得课堂讨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考虑到升学率的因素,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生物素质的提高并不重视,导致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影响高中生的参与课堂参与。
4.生物教学的素材滞后
现阶段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许多使用的习题、教材等都比较偏向于知识点的盘点,没有重视学生生物素质以及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使用计算机技术来为学生罗列知识点,但是没有考虑到高中生物教学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也没有为学生提供比较先进的生物技术流程图片、影像以及视频资料等。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没有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进行生物教学资源的查找,这样不利于激发高中生的积极性,生物教学内容不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教学任务得不到很好的完成[4]。
二、提高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重视高中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提高,实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中生成为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因此,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对自身的生物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加深对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出现问题的认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对于高中生物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5]。
2.开展探究式实践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通过探究式实践教学的方式,参与实践生物活动中,提高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以及辩论等方式思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真的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在进行探究式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进行答题并表达自身的看法,提高生物教学的水平。
3.教师要不断学习生物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生物学习中出现问题的思考,着要求生物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主要是能够进行实践教学、操作能力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可以进行教学的相关咨询和信息,并且能够适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4.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
传统的教学氛围导致学生产生一种厌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以及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轻松的教学环境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愉快的教学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参与,通过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展自身的生物水平。
结束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开展探究性实践教学活动,并且不断的学习生物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且通过改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中林.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17.
[2]郑涛.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2):42-44.
[3]何兰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学周刊C版,2013,(2):154.
[4]周新霞.新课改中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与思考[J].网络财富,2010,(21):143.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篇3
1. 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教师已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
传统的教学过程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往往会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各科教师是直接参与教改的主力军,他们的战斗能力与战斗热情直接关系到教改的成功。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它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有突破,而且在实践中有作为。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学习,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
2. 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
过去的上课模式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新教材中探究活动贯穿全书中,因此,它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作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生态系统”的教学中,课程可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有关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共同探究,使他们认识到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正确认识到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建立起科学的生态道德观,即用尊重自然的态度取代占有自然的观念;用爱护自然的活动取代征服自然的行为;用人类对自然的情感取代瓜分自然的劣迹;用对自然的权利观和义务感取代对自然的统治与掠夺;用适度消费取代无度消费。
例如在高一、高二生物课教学中,教师提前几个星期制定好了教学导学案,上课前发给每个学生。导学案中有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教学内容、探究问题、讨论题、练习题、课后作业等。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先阅读,探究问题、讨论题让学生站立讨论,讨论非常激烈。然后,让学生展示、让学生点评,最后老师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以前,教师认为做题就是解决问题,而新课程强调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例如对“种子萌发条例”的探究,应先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条件,比如水、空气、温度、阳光、肥料、土壤等。然后设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分别验证种子的萌发率。
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开动脑筋、敢于质疑、亲自动手、大胆探究。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例如: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影响开花的环境因素、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嫁接成活的关键因素等实验,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假设,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力争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摸索出科学实验中的问题,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自己实验观摩,分析归纳,最终得出结论。但是在新课标教学中,主张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告诉给学生,单纯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此时教师只起画龙点睛、引导者、启发者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和互相取长补短,营造出实验设计的氛围,使学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引导他们学会从实验探究中获得能力,经过探究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3. 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学习方式有了明显转变。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而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设备的影响,所以只能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场所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教给学生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学、有兴趣学。
新课程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如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质疑、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等。这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明显增多,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正悄悄地改变。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合作、愉悦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活动的空间大起来了,一些学校新课程实验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实践中学习,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课堂上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各具特色,学生参与热情高,合作中有探究,探究中有合作。
生物新课程标准考试题 篇4
姓名_______ 分数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下列哪一项?()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 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
2、生物教材编写的依据是:()A、生物教学大纲 B、生物课程标准C、生物考试说明 D、生物教辅资料
3、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
A、植物和动物 B、人和生物圈 C、动物和细菌、真菌 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4、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有:()A、面向全体学生 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C、倡导探究性学习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是指:()A、知识目标 B、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外部认知与自我认知目标
6、下列属于生物课程资源的是()A、学校教学设备 B、学校图书馆
C、学生的生活经验 D、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
7、下列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的是:()
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 作能力 B、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 问题 C、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发展 D、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
8、“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是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 主题下哪一部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9、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体现了学习目标中什么水平的要求?()A.了解水平B.理解水平C.应用水平D.领悟水平
1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填空题(每空2分,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___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_______ 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_______ 和_______的一门科学。
3、生物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_______ 性_______性和_______ 性。
4、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_______需求和_______三个方面,生物课程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
5、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_______。教师应注意_______评价和_______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重视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_______评价在教学中的_______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_______方面进行评价。
三、简答题(20分)
1、课程内容选取的10个一级主题(5分)
2、在课堂设计时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4分)
3、如何消除学生的错误概念(4分)
4、如何理解探究性学习(6分)
四、案例:“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制作酸奶需要的可能条件,如:空气、温度、乳酸菌等。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总结出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探究活动给予评价?(10分答对一点得2分)
五、按照新课程标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自行设计一节课。(20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A 2 B 3 B 4 ABC 5 ABC 6 ABCD 7 C 8 A 9 C 10 D
二、填空题
1、国家 生物科学素养
2、生物现象 生命活动规律
3、普及 基础 发展
4、社会 生物科学发展
5、主动发展 终结性 形成性 自评和互评 正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简答题
1、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
2、(1)设计序列问题(2)创设科学探究(3)注重观察比较(4)重视概念形成
3、(1)了解错误概念的成因。(2)创设条件,呈现学生的错误概念。(3)引导学生发现原有概念的错误之处。(4)完善或重构原有概念并认同结果的有效性。
4、探究性学习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概念、领悟科学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四、案例
(1)能否根据观察和生活提出问题,根据问题作出假设。
(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3)能否按照试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的进行实验。(4)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5)能否安全的使用实验器具。
(6)能否实事求是的记录而后收集实验数据。(7)能否分析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8)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9)对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他能力给予恰当的评价。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70-01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在教育硬件资源的投入不断增加,基本可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而针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却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由于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很多高中院校的领导教师,对类似生物实验教学的内容都不重视,认为提供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才是有效的;但却忽略了生物学科的特点,也忽视了实验教学的有效功能。
一、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需求
结合现实情况来说,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实验仪器和实验课时方面,前者是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工具基础,后者是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时间保障。
(一)实验仪器。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生物实验器材的数量以及实验的内容都有所增加,在原来试验性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探索性以及课外活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设备的管理同时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校在原来设备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仪器、试剂等,还有一些配套的实施等,如生物实验常用的显微镜、显微镜柜、放置标本的柜子、蒸馏水容器等等。除了对实验的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之外,还应该制定出详细的实验仪器配备目录。
目前,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验仪器以及配备标准仍然沿用的教育部在2000年制定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其标准的不足与不完善制约了新课改要求下对高中生物实验的建设,因此难以取得有效的生物实验教学效果。旧的标准难以适用新课改要求下对实验配备的要求,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着手制定一些计划和方案,制定出适合新课改要求的高中生物实验仪器的配备目录,以解决当前高中生物实验的难题,为高中生物实验的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二)实验课时。目前,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标准要求有24个左右的实验,都为必修的实验,大概共107个学时左右,实验课时的比例占整个生物教学课时的22%,相比较国外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课时,我国的明显偏少,比如美国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课时占到了整个生物教学的45%左右;而我国一些个别地区的高中学校,为了增加学习时间应对高考,甚至不开设实验课程,因此,我国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本来不够,更加应该开全少有的实验课程。
此外,学校应该提供一些课外进行交流学习的活动,作为课程教学的补充,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让学生适当地参与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转变思想,改变观念。
1.高中领导层面提高对生物实验的认识。
高中学校的领导对生物实验课程的意义与作用了解不够深入,对实验课程重视不够,体现在对生物实验教师的建设以及对实验器材的购买上,不到位和不及时;对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资金投入有限,很多学校将用于生物实验的资金挪用在了学校的其他学科,因此,在期末教师评优选先进时,生物教师明显没有优势。所以,高中学校的领导应该从思想上转变认识,加大对生物实验的支持与投入,不能因为实验教师或者实验仪器的原因而制约实验课程的进行,也应该为生物教师提供便利的工作环境,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对自己的角色应该进行恰当准确的定位。
很多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缺少与学生交流的方法。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亲自进行实验的演示,学生负责观察教师做实验的过程,只需要记住实验的步骤与结果即可,这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很好地发挥出来,学生也无法发挥自己对实验的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无法参与实验肯定达不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也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重新定位自己与学生的角色,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进步。
(二)加强培训,完善制度。
高中生物教师培训制度的完善可以提升生物教师的整体水平与素养,适应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不仅对高中生物教师培训的内容不仅要培训专业知识,更应该包括对思想政治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要对以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断地进行更新与发展,让教师不断掌握现代的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并且对教师进行高学历的培训,有很多形式,比如讲座、培训、参观调研等。
同时,建立教师培训的保障制度。高中生物教师应该秉承教师的职业道德,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不断地拓宽知识面,养成阅读的习惯,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与知识结构,潜心地钻研教学,勇于探索。学校应该支持教师进行“充电”,并且提供 一定的培训经费,保障教师培训的各种费用,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培训期间支付培训费以及差旅费等。学校给予高中生物教师足够的关心,鼓励教师进行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素养。
综上所述,作为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既是新课程标准的发展理念要求,同时也是完善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体系的基础要素。通过生物实验教学的规划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对自然科学探索的要求,而这也是未来生物教学中的必然趋势。结合现状来说,应该做好相关资源的优化整理,促进实验教学以及各项基础工作的完善,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循序渐进、由低到高,全面推动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永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周继波.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三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3]陈霞.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4]杨型会.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2,01:3-6.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篇6
在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 特别提到了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广泛利用校外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新课程资源的发掘更要根据生物学特点, 地方特点, 学校特点, 学生特点, 因地制宜。新课程理念基本否定了“教材就等于资源”的陈旧教学思维, 提倡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结合教学资源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特点合理开发利用。
一、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学生资源是在传统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种资源, 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不仅对自己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可以通过合作学习使同学之间的知识和经验共享, 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 在互动中整合。在与课程的接触中, 学生对课程有独到的理解和体验, 并能创造出自己的经验, 这些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学生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参与者。新课程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生命活力展现的过程, 要发掘有生活意义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要在实际教学中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要充分发掘教材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物学知识、生动有趣的故事、合理入情的表演等让学生身临其境, 积极创设情境,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尽可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合作的乐趣。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二、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开发的主体方面, 以往我们一直认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学科专家的事, 与教师无关, 教师只是课程的传授者。然而, 我国课程理论专家———施良方教授对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指出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内在的体验到的教育经验, 课程知识不是以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教辅材料等为载体的外部的、静态的、物化的内容, 而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共同创生的内在的、动态的、体验性的经验。因此, 这样的课程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教师对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还对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和利用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同时教师本身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资源。教师的素质往往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所以,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 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机械执行者, 而是与专家、学生与家长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更要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利用资源, 发掘各种资源的价值, 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 走出课堂和学校, 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探索生命的奥秘。
三、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普通中学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 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重要根据。因此, 新课程教材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 有了明显的变化, 加强了直观性, 注重了趣味性, 显示了实用性, 较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展示了近几年来生物学方面的最新成果, 充满了时代的气息。教材的编写, 遵循了学生的发展特点, 精选了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新课程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所以它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各种课程资源中, 教材是首位的, 但不是唯一的。以前, 我国中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 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课程资源。教师、学生和家长把课程资源主要定位于教科书及其配套的同步练习、强化训练等辅导资料上。新课程让教材的内容和外延都在无限扩大, 学科课程及教材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渠道, 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 各种媒体上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 家庭栽种植物、饲养动物, 动植物标本、高等院校、环保机构、卫生防疫站、医院、园林绿化部门、环境问题突出或环保先进的企业等单位、公园, 菜市场等, 都是校内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科书与教学的关系, 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 做到“用教科书教, 而不是教教科书”。要重视教材中的科学发现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 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方法。还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好教材外的课程资源,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创造条件开发利用好各种资源。
摘要:在新课标下, 生物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 是培养学生扎实的生物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重要助推器。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积极发掘新的课程资源, 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教学,课程资源,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2]李瑾瑜, 柳德玉, 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1.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篇7
近些年,我一直在进行素质教育实践,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新形势下的组织教学不同于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在形式上应该有一些变化,如:教室不再是教学的唯一场所;更多的教学场所应运而生,如工厂、图书馆、动物园、植物园、田野、树林、河流等。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1. 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一地讲授知识
以往我们评价一位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高低,往往是看这堂课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一堂课下来,学生能否掌握这堂课的知识;而现在我们要看的是,学生是否通过这些知识的研究和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知识本身是确定的,而确定的知识是无穷尽的,没有学生能将人类社会积累的所有知识都掌握。不过学生应该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方便他们在日后能及时迅速地掌握某项知识或技能。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生学习做好准备。
2. 注重引导、帮助学生研究
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研究,研究的主体是学生,不是由老师包办代替。教师只应起着引导、帮助的作用,引导仅仅是提示、帮助,说到底教师只是扮演一个辅助者的角色。
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有学生研究,如教师在课上总结出规律后,要求学生进行验证性研究。这样的研究是被动的。今后的研究不再是教材中所安排的,亦非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学生为解决问题所考虑的各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践。学生的研究活动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教师起帮助和指导作用,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他检视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引导是当学生迷惑时教师引导他怎样辨明方向,而不是轻易告知他方向。
3. 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3.1 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在各种课程资源中,对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充分加以利用,例如校园中的生物及学校购买的生物材料。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的需求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关于生物体的结构,实物或模型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可以作为首选的课程资源;挂图或投影片具有图像清晰、有明确标注等优点,可以在观察实物或模型后用来进一步观察和识别。关于动态过程的内容,如细胞分裂,用静态图解表示则有较大的局限性,用动画、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和整合,是合理利用课程资源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3.2 积极利用社区的课程资源
社区的课程资源有: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生物科学研究机构、良种站、养殖场、高等院校、环保机构、卫生防疫站、医院、园林绿化部门、公园、菜市场等,另外郊区田野、树林、灌木丛、草地、池塘、河流等,也都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方式有多种。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主要方式。此外,请有关专家来校演讲、座谈,观察社区中的动植物,分析社区提供的有关资料等,也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重要方式。
3.3 挖掘利用无形的课程资源
无形的课程资源是指非物化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例如,学生普遍接种过疫苗,对身边的动植物大都进行过一定的观察。一些学生有过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的经历,一些学生体验过野外考察的甘苦,一些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等。又如,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看电视等途径,已经了解了不少生物科学信息。这些都是生物课程的无形资源,是使生物课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
4. 注重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实践中尤为重要。新课标的实践是无经验可循的,教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可能在新环境下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因此教学前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熟悉教材,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结束后的反思能帮助我们及时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篇8
对此处提到的“批判性思维”,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教授在对中美教育进行比较时也曾经提到, 他说:“中国培养学生的模式是, 老师将书本的知识讲出来, 然后学生进行记忆, 考试时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再还原, 这样的培养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查德·雷文校长还谈到, 在上个世纪早期, 美国也曾采用填鸭式教学, 让学生学会记忆和在试卷上还原。他认为:学生应该有批判性的思维, 能够不断创新, 而不仅仅是依靠记忆学习。
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 信息是首要的资源, 然而,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断增长的信息海洋。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 许多信息未必都很有价值, 更何况, 对这些有价值的信息的识别、筛选、处理、整合以及整合后的评价等方面还涉及到若干复杂的思想和具体的方法及方案。如果离开了批判性思维, 我们就可能被信息的汪洋大海所淹没;被各种似是而非的解决方案所迷惑。在学校里, 人们一般只倾向于关心如何教学生识记、阅读和理解, 而很少关心学生是否能通过快速分析、评价他所读到的东西而产生有价值的新观点。因此, 我们在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还应将批判性思维置于一定的重要地位。
由于课时有限, 为了培养批判性思维, 我们不能动不动就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 我们应该准备充分地把相关信息主动的给那些需要的学生。
但是, 教师不是简单的“一桶水”, 不是简单的“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解惑之道”。在现实中, 我们常看到, 有的教师上课“洋洋洒洒”、“引经据典”、“丝丝入扣”、“滔滔不绝”、“逻辑严密”,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但是最终的结果是:面对新的情景时, 学生仍然无从下手, 一片茫然。原因在于, 我们总是想把学生培养成计算机。但是, 即使计算机有足够的信息量, 运行毫无差错, 但也不能确保它的结果是有效的和有意义的, 当面对复杂的新情景时, 它也会“手足无措”, 出现死机。所以, 要获得有意义和价值的学习结果, 一定离不开批判性思维。
二、课堂教学中, 必须加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这节课, 该节课的容量很大, 在老教材中教学计划为两课时, 而在新教材只计划一课时, 授课教师往往无法兼顾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培养学生能力, 从而显得“手足无措”。其实, 这节课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尝试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较多, 课前安排学生阅读教材, 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或带任务分组讨论: (1) 为什么R型肺炎双球菌会转化为S型? (2) 转化因子为什么不是蛋白质?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 (3)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有无缺陷? (4)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为什么不用C、H、O的放射性同位素来标记? (4) 离心管中的放射性显示为何与预期不同? (6) 通过研究这部分的科学探究过程, 你有什么感悟?等等。如此下来, 一节课中, 学生就成了“主角”, 教师成了“引导者”和“评论员”。当然, 有的老师担心完不成任务。其实, 这很正常, 我们不要抱急功近利的心态, 只要学生在讨论、交流、研究的过程中, 学会了大胆质疑, 学会了大胆批判, 脑袋里着急了, 他就会主动了。正课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学生会把问题带到课后去琢磨。
三、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高中生物新教材中, 非常注重对一些经典科学发现的介绍。例如:有关光合作用一系列经典实验, 不论是在实验条件, 还是在场所、原料和产物的探究, 处处都体现着科学家的批判性思维, 每一个成果的取得都是经过了若干的质疑和批判。
传统的中学生物实验, 更多的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实验原理、目的、材料、器材、药品、实验步骤来进行。这样做的确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但是, 学生在经过程序化训练后往往不知道“为什么”, 也不会思考“如果不这样, 会怎样”, 更不敢对课本的实验提出质疑。
例如,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在教学中也应当渗透着探究的思想和科学的批评。在该实验中, 要引导学生学会批判, 学会发现问题, 例如, (1) 在材料的选择上:为什么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为什么不用洋葱根尖、白菜叶? (2) 在药品的选择上:不用蔗糖可以吗?不用0.3g/ml的浓度, 可以吗?换用相同浓度的硝酸钾、白糖或葡萄糖溶液呢?通过学生的讨论, 可用课余时间, 让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条件, 进行探究, 得出结论。久而久之, 随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学习就可能成为轻松、愉快的事了。
四、精练精析, 科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检验, 目前主要靠各种形式的测试。现实中, 我们发现, 有不少老师仍抱着“时间加汗水”的题海战术不放, 但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教学效果却越来越差。学生普遍出现了不会辨析、不会发散性或逆向性思考的情况, 这些问题单靠题海战术是解决不了的, 必须引入批判性思维。当然对待练习中的各种信息, 要科学的甄别, 要围绕主题, 决不能草木皆兵。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篇9
1. 采用有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些事物感兴趣,那么对教学来说已经事半功倍[3]。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爱好多了,网络、手机游戏等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在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4]。假如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就会不喜欢这门课程,也就不会主动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1.1 激发学生热情,上好第一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5]。生物学的第一节课“致同学们”中,利用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特点,出示一些科技图片,另外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艾滋病、克隆、转基因等话题,播放一些影像资料,提出问题。如:艾滋病传播的途径是什么?克隆人允许吗?与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让学生看资料、录像和回答问题的活动,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学与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这样既突出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如“显微镜下的大世界”、“酵母菌的发酵试验”、“酸奶如何制作”、“血型鉴定”等,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好第一堂课,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注重不同的引课方式,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1.2.1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以生物七年级(下册)《血管》为例,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公路上出了车祸,有一个人受伤,血液成喷射状从血管里流出,这时我们该怎么办?止血怎么止,压住什么部位?用什么东西止血较好?这个描述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之后,我再一一解答。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又可以使其了解不同血管出血后的急救措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1.2.2 小品引入法
如在生物七年级(下册)《血型》的教学中,我这样引入:找几个善于表演的学生装扮成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急需A型血,但血库没有,这时旁边一小伙说:“我是O型血,这是万能血,输我的吧!”。医生在进行血型鉴定后给病人输入血液,病人得救,小伙安然无样。演出过程中表演者积极性很高,还有临场发挥,其他学生也挺兴奋。利用小品引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
1.2.3 诗词导入法
如讲解生物七年级(上册)《被子植物的一生》时,我引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简单明了地概括了被子植物的一生。又如《植株的生长》,引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形象地描述植株的生长过程。这些耳熟能详的优美诗词,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我通过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积累,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也促使自己去寻找,去创造更多、更好的东西引进课堂中,从而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彩虹桥[6]。
1.3 运用幽默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生动、更形象,使枯燥的知识具有趣味性,从而有利于打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与学的统一[7]。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中关于消化道的功能时,我形象地比喻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吃饭时“谈笑风生”会使食物“误入歧途”、“乐极生悲”。又如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我利用几则广告词以活跃课堂气氛: (1) 蓝瓶的好喝的,哈药六牌钙加锌; (2) 补铁、补血、效果好!补血口服液; (3) 新钙中钙牌高钙片,一片顶六片。这样设计课堂教学语言会引发学生会心的笑声,学生感到轻松有趣的同时也学到了相关知识。因此,生动形象的幽默语言可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浅显易懂,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其从心理上产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效果。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8]。”
2. 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强调“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9];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导演”的身份和“演员们”共同演好这出戏。例如:在八年级陆地上的动物《蚯蚓》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蚯蚓较熟悉,但对其了解不深,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摘要: (1) 找蚯蚓,去什么地方能找着蚯蚓?你认为它的生活环境怎样? (2) 摸蚯蚓,摸它的背面和腹面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 看蚯蚓,你发现什么?你能正确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吗? (4) 为什么要保持蚯蚓体壁的湿润? (5) 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什么? (6) 结合观察的结果,总结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愿结成学习小组,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课堂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在分工与合作中学会共同生活,学知,学做,学会发展,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生物学学习本身。这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多角度深入,培养学生的能力
3.1 因材施教,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10]。任何班级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要格外关注,注重不同学生个性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课程改革要求要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面对发展中的人,生物学教学应格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不应以现成的思路圈定预设线路,不要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的思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我改变以往的方式去设计实验,而是把设计实验的权力大胆地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分合作小组时让程度好的学生带动程度稍微差点儿的学生,一对一地互助,鼓励他们合作探究。这样后进生就能顺利地完成实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探究《种子的萌发》实验时,适宜的温度、水分、充足的空气都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而我不预先告诉学生这些条件,由他们自己去探究。通过观察,我发现各组实验的条件不一样。比如:有的水分太多,有的温度不合适,有的空气不充足;特别是探究实验要设计对照实验,怎么设计更合理?针对这些实验条件我要求各组互相交流、讨论,由学生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充足的空气。最后,我再进行归纳小结,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新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每次组织实验教学时我都尝试着这样做,使学生逐渐养成预习实验的习惯,根据教材的提示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为了激励学生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常常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实验作为奖励,邀请设计实验方案较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如:制作叶脉书签、制作酸奶、配制泡菜、制作米酒等。并把实验产品拿给全班同学分享,这样在教学中利用生物学学科的特点,课堂教学中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又培养他们的动手探究和创新能力。学习于活动之中,探究于游戏之外,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树立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3.2 重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程的综合化,缩小各个学科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重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11]。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问题有全新的认识,从而达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例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涉及物理学上的压力、压强问题,促进学习物理相关的知识;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涉及到的气体,以及反应方程式与化学有关,因此提醒同学们要重视化学知识的学习。通过这些课题的学习,学生体会到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熟悉、分析和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3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物学和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多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12]。如: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特别是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时,联系日常生活中吃的食物,治疗一些相关疾病;学习《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中有关乳酸菌的作用时,联系实际教学生制作酸奶和泡菜;而当学到酵母菌的作用时,联系实际制作甜酒和面包,大家一块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效果挺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活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人和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
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活动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13]。但是对于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教师普遍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资料,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深感自己知识和能力不足。所以更要去搜集资料,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使教学方法更多样、教学内容更精彩。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 新课程标准已深入人心, 初中阶段的各学科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老师应该怎样更科学、更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 已成为教师面临的新问题。生物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用有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多角度深入, 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 从几个方面谈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生物 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016-01
探究式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使其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独特的意义和贡献。本文将通过笔者在生物课堂上具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知识并培养其科学推力能力。通过实践发现,效果是可喜的,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有加强,此外还具有较强的合作交流能力、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新课程下高中生物的标准要求,使得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了提升。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起步较晚,从2004年起,才开始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进行全国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突出的主旨就是要学生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区域已经覆盖到了全国各地,实现了全国性的课程改革。目前,经过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已初具成效,很多学校的优秀老师都开始尝试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此次新课程改革是历届改革中影响最大的变革,它不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获取新知识,也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意识以及他们的实践能力,从小的方面讲就是一次伟大的教育更新,从大的方面说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振兴。
1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科探究式教学法的本质
探究式教学的提出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著名科学家施瓦布研究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和科学家进行研究的过程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作为一个“小科学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发展技能、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尤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学生还会感受科学的力量,养成科学的价值观,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展现自我风采,发展个性。
探究式学习,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围绕相关文本或材料,自己找寻和搜索答案、信息、意义的活动过程。
探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其具体意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以自身独立自主的学习与合作讨论的方式为先决条件,老师根据新课程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学生的周围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现实为参照物,给学生一个探究和讨论问题,并可以随意提出质疑,充分进行自由表达的机会,再让每个学生要经过个人和小组以及集体的多种障碍活动的尝试,把自身所有的知识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的一种教学方式。
由此可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源于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思想、内容和方法的运用。不同于科学探究的是,它主要强调的本质是以“学习”为主,是发生于教学活动之中的,也可以认为探究式的学习主要是建立在探究的科学和教学之上,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科探究式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然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教学方式或者学习方法。
2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科探究式教学法的特征
通过上文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科探究式教学法本质的探讨,笔者发现要想很好地现实高中生物科探究式教学,关键是要掌握它的基本特征。而对于基本特征的表述,研究者各自的角度不同,也难以进行统一,笔者主要搜集到以下五大特征,它们的具体表现如下。
2.1 学生获取能够帮助他们解释以及评价科学问题的证据
不同于其他的认知方式,科学主要以实验获得的证据为基础,对客观世界的运行理念进行解释。在对高中生物课堂进行探究的时候,学生要运用证据来解释科学的现象,这就注定了学生要从老师和教材以及图书馆、资料室,甚至是从网络或者其他的信息来源来获得他们进行探究需要的证据。
2.2 学生需要从事实的证据来形成解释,回答科学问题
科學的见解需要运用推理,找到或提出产生结果或者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然后在逻辑论证和证据的基础上来建立不同的联系。高中生物科学的见解必须要和实验所得或者自然观察的证据一样,还要遵守证据的准则,可以接受公开质疑和批评,并不断进行校正和完善。
2.3 学生可以通过其他的解释,尤其是能体现科学理论的解释,进行自己的见解的评价
对不同生物科学解释的核查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并讨论,进行各自结果的比较,也可以跟新课程教材或者老师提供的证据作比较,来检查学生各提出结论的正确性。这就需要学生把自己的结论和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知识有机地建立起来,即学生最后的见解应当与人们广泛认可的生物科学知识相匹配。
2.4 学生需要对他们提出的见解进行交流并进行论证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课堂上,当学生公布自己的科学见解的时候,其他同学可以对这些观点提出质疑,并经过审查证据之后,在挑出其中逻辑错误的部分,点出违背科学事实的地方,也可以对同一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样有助于发现新问题,对学生自己提出的观点和科学知识以及实验证据进行有效地联系,最后,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注重实验为主的论证。
3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科探究式教学法的优越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或学习中,探究式教学跟其他学习方式相比,有着几点优越性,可归纳如下:
(1)学习目标全面性。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里,学生不但能获得技能和知识,还能发展能力以及培养情感的体验。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探究性学习的项目,都能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方面达标,有的项目可能只重视于其中一个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开放性。在高中生物的探究式教学中,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生产实践相关,有的内容是关于实践问题,而有的可能就是生活问题,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要选择具有可行性的有价值的问题来研究。
(3)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科探究式教学法还有很多优越性,比如学习过程自主性以及学习形式多样性,在这里,笔者就不一一例举了。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科探究式教学法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先进性,全面性,以及开放性等优越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教育工作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为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培养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的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 陈东平,赵伟涛.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科探究式教学初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2):50.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学科思想 篇11
一、生命结构的系统化思想
生命结构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处于生物结构最低层次的是生物大分子,较高层次的生命结构依次是: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至生物圈.传统的生物课程虽然也讲到了生命结构的系统化,如对细胞内容的编写,一直按形态学上的三部分即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来处理的.而新课程则从系统化思想出发,按功能、要素和环境把细胞分成物质合成、贮存、运输加工和分泌体系,物质吸收和分解体系,能量转换体系,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体系,细胞增殖活动体系等,这样呈现的就是活细胞而不是死细胞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生命系统的概念.
在生物新课程中,生命系统化思想无处不在,可以说一直贯穿于课程的每一个环节.生命系统化思想是人们的一种高智力水平的活动,大量地用到了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如果具备了这种思想,就能对未知领域开展系统化的研究.
二、解决问题程序化的思想
程序化思想,就是解决问题前要考虑问题的背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程序、问题解决后结果表述方法.生物新课程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介绍科学家的工作,不但示范了该如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且还教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如人类发现生长素的过程,确定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等都是解决问题程序化思想应用的具体结果.如果不具备该思想,研究问题就会毫无头绪、结果漏洞百出、表述混乱.如对实验问题的回答,学生的叙述常常不得要领,其原因是没有形成程序化的思维.在实验中,先有实验过程再有实验现象,最后形成实验结论.因此,回答实验问题时,应先叙述实验过程(怎么做),然后是实验现象(看见了什么),最后是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三、由定性到定量的思想
对于生物学的问题,既要作定性的描述有时又要做定量的分析.如果只有定性的描述,研究的问题科学性就会降低,而定量分析问题就可以把某些生物学问题描述得更加精细和准确.生物新课程中定量描述或分析生物学问题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种群密度、种群频率这类定量的概念就是以数学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工作提供一种简明、精确的语言,具有重要科学认识论价值和方法论价值.再如,用条形图、曲线图、统计图来表现某一生命现象的统计数字及其变化,就是对生命现象的空间关系和数量关系进行描述、分析、计算,应用的就是定量的思想方法.
四、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思想
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思想,是把难以把握又存在复杂关系的问题,转变成直观的具体问题去思考,这种思想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化思想.例如,高中生物新课程大量增加了模型方法,这就是抽象问题具体化思想的最重要的体现.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提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一般可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大类,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等物理模型就是将微观抽象结构具体化;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数量变化曲线等就是利用数学模型来具体表现生物学现象、特征和状况.当然,我国传统的生物学课程也一直在大量使用模型,但却没有提出模型的概念和模型化的方法,也就弱化了向学生渗透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思想.
五、种间平等思想
近代科学技术的成功,导致人类中心观念的建立.生物新课程则强调,生态系统是生命与非生命的复合系统,如果把生物和非生物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研究,人类就会认识到,即使是最低等的或最丑恶的,对维持生态平衡都有它的贡献和价值.这种种间平等思想使学生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比如怎样认识和处理人类与其他生命的关系,怎样调整人类自身利益与其他生命利益冲突等问题.使学生对生物保护从原来的佛教徒式的“不杀生”的怜悯上升到对各种生物生态价值的承认,这种价值观的改变导致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的动摇.种间平等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题中之意,并进一步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六、合作进化思想
过去,人们认为进化就是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线性发展.生物新课程则告诉学生,进化是一个多元化过程,既可能出现进化的分支,也可能出现分化甚至退化的分支,如绦虫等肠道寄生虫,适应体内寄生生活,运动、感觉、消化等器官严重退化,而生殖系统极其发达,有利种族繁衍.种群之间的竞争也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向新的领域和空间发展也是一种竞争.在一个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种群在取食的时间、对象和栖所上存在明显差异,从而避免了竞争淘汰,这就称为合作进化.对种群内的个体而言,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本种群基因库传递给后代的个体,就是适者,而不管它的行为是否对其自身的存活和繁殖有利.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学科思想不但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需要,也是将来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当学生走向社会,他们中大多数可能不从事和生物有关的工作,他们在中学学过的具体生物知识很快就会遗忘,但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形成的生物思想却时时在用,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的.如果要在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一生都有用的东西,那就是学科思想.
摘要: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灵魂,不同的学科,学科思想是不同的.本文论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体现的学科思想:生命结构的系统化思想、解决问题程序化的思想、由定性到定量的思想、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思想、种间平等思想、合作进化思想。
关键词:生物课程,学科思想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11-20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11-29
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008-25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07-27
高中生物课程05-29
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08-22
用好高中生物新教材10-06
对高中生物新课改认识11-25
高中生物新课标教学09-17
高中生物教学与新课改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