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2024-07-24

高中生物实验改进(共12篇)

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篇1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学科, 许多生物现象需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更好的解释, 生物体的结构也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 实验教学起到了非实验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开设现状

在具体的高中生物教学中, 实验课教学开设情况不容乐观。高考要求的必修实验共19个, 但是能够真正进入实验室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 学校开设的却仅有三四个, 有的学校更少, 甚至不开设实验课。高中实验课教学开展难的原因有很多, 有的是因为实验经费不足, 可利用资源有限, 设备不齐全;有的是实验操作复杂, 时间有限等等。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经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机会, 做到实验课程开设的高效性, 这就值得生物教师去思考。针对上述实验课开设困难的原因, 我认为如果对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在材料和方法上加以改进, 使部分实验操作易行, 就可以大大提高实验课开设的可能性。

下面是我在生物实践教学中关于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改进方面的一些心得, 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几个必修教材实验的改进实例

1.《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改进

该实验观察叶绿体用黑藻作实验材料, 黑藻在学校周围较难找到, 如果机械照搬教材, 这个实验将无法开展。本实验的选材要求是叶绿体含量丰富, 且要尽量选择单层细胞的材料以便于观察, 后来我选用了常见的芹菜叶表皮来代替黑藻, 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改进

该实验在教材中推荐用紫色洋葱为实验材料, 但洋葱气味浓且刺眼, 如果学生用洋葱做实验, 实验室里面气味难闻, 整个实验过程都很难受。于是我又考虑到本实验对材料的要求是大液泡要有颜色, 以便于实验观察, 最后我选用紫鸭子草来代替洋葱进行实验, 观察到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非常明显。

3.《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的改进

该实验教材中用Na OH扩散进入琼脂块遇酚酞变红模拟细胞的物质运输, 用大小不同的琼脂块变红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来模拟不同大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但琼脂块在操作中易被划破, 操作较困难, 而且Na OH具有腐蚀性。于是我根据本实验的实验原理, 与学生共同探究, 改良了实验方法。最后, 我们共同讨论出一个操作简单易行的方法。我们用白萝卜代替琼脂块, 用红墨水代替Na OH和酚酞变成的红色, 把白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立方体小块, 分别放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 一段时间后切开萝卜块, 测量不同大小的萝卜块变红的程度, 最后也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三实验改进需遵循的原则

第一, 因地制宜。由于每个地方生长的动植物种类存在着差异, 我们进行生物实验选择材料时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合理选择可行的实验材料。如, 改进实验《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 换用合适的实验材料, 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实验效果。

第二, 安全性原则。教材中的实验往往会用到许多实验试剂, 其中某些试剂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我们可以适当换用一些安全性高的试剂, 或者适当调整实验步骤, 使实验操作更加安全可行。如, 改进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教材中用到了Na OH这种具有腐蚀性的试剂, 在改进时使用了红墨水来代替, 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再如, 改进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我将每一小组都需水浴加热这一步改为全班统一用电饭煲烧水加热, 这样降低了加热过程中的危险性。

第三, 明确实验目标。实验目标是整个实验操作的指挥棒。我们改进教材实验时一定要明确改进的目的, 要保证改进后的实验能够达到既定的实验目标。我们在对实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改进的时候都必须有明确的实验目标做指引, 如《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改进实验在选择实验材料时, 实验目标是在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这就决定了选择的实验材料必须叶绿体丰富, 且要尽量选择单层细胞的材料以便于显微镜的观察, 经过对多种植物的比较, 最终选择了芹菜叶表皮。

四实验课开设高效性的意义

生物实验课教学不仅仅是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结论的死记硬背, 更需要学生的亲手操作和直观感受, 实验的过程是让学生真实体会和理解生物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改变以往实验教学按教材内容纸上谈兵, 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完成实验的状况。更多关注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思维的培养。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实验经费和资源, 尽可能多地落实实验课教学,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亲自体会和感受实验探究过程的趣味和神秘, 这还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思考和探究, 让我们共同努力, 将生物实验课的开设做到更加高效。

[责任编辑:李冰]

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篇2

江西省九江市第二中学332000 吴娜

关 键 词:高中生物实验 改进 实验材料 实验用具 实验方法步骤 内容提要: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遵循因地制宜,简单方便、实验效果好的原则下,从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实验方法步骤三个方面对高中生物实验进行改进,体现教师的专业、敬业精神,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人教版)自2002年审查通过,至今已经使用了五年,教科书上根据教学大纲规定配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分组实验十二个,演示实验一个,共计十三个实验,体现了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

在遵循因地制宜,简单方便、实验效果好的原则,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使得十三个实验均能正常开设,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主要从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实验方法步骤三个方面对实验进行改进。

一、实验材料的改进

实验材料的选取和准备对实验能否开设及实验能否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教科书中每个实验都列举了实验材料,有些实验的实验材料比较普通,效果也好,可采用,有些实验的实验材料受某些条件的限制,如市区内不易采集或培养过程复杂或操作不便或与教学进度不符或实验现象不明显,就不予采用,需要筛选出一些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观察效果好的实验材料。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在“实验二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观察叶绿体选用的材料是葫芦藓或菠菜叶,由于葫芦藓为小型藓类,小叶少而小,细胞中的叶绿体也少而小;而用菠菜叶时,必须要撕取其叶片的下表皮,学生往往把较多的叶肉也撕取下来,使得临时装片的效果较差,可用替代材料——绢藓(图一),小叶薄而较大,在显微镜下叶绿体清晰可见,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而且它的培养非常简单,将它连根铲起,移栽在花房角较阴暗潮湿的地上,让它自然生长,一年四季可随时取材做实验。

教材中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用的实验材料是黑藻,由于黑藻要在池塘或小河中捞取,采集后放在实验室的养鱼缸中连续培养,因为我市的池塘、湖水水质达不到黑藻生长的要求,很难捞取到,而且连续培养也较麻烦,可选取替代材料——紫鸭跖草(图二)雄蕊的花丝表皮毛,一株紫鸭跖草开花多,且一朵花中雄蕊也较多,而且表皮毛密而长,在显微镜下其表皮毛由多个呈珠状排列的细胞构成,它的细胞质里有小油滴和其他颗粒状内含物,这些物质随细胞质流动,在9月间,室温26℃~28℃条件下,不用蔗糖溶液也能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注:上午三、四节课效果最好,下午其花会关闭)

2、在“实验三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过程中,教材提供的材料是洋葱根尖,由于洋葱不易生根,新洋葱培养生根则要用低浓度的赤霉素浸泡洋葱底盘促使其生根;对于头年收下的洋葱,则要剥去老皮削去老根,连续培养2~3天,为了防止烂根,每天至少换水一次;若班级较多,后用的班级的根长得很长,影响了实验效果。可选取替代材料——大蒜,把若干大蒜串在一起,放在清水上培养,只要一个晚上就长出根,而且根不会长得很长,培养非常方便(图三),实验效果也很好。

3、在“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的演示实验”中,教材选用的是一种半透膜——玻璃纸即羊皮纸,这种羊皮纸目前很难找到,备选的替代材料很多,如花生种皮、猪肠衣、鱼鳔及鸡卵的卵表膜,而花生种皮小,易破,不透明,直观性差;猪肠衣要将猪小肠的浆膜剥离才能得到,操作麻烦,不干净;鱼鳔虽好,但很滑,不易与玻璃管捆绑;替代材料鸡卵的卵壳膜效果较好,剥取一个完整的卵壳膜有个方法,可将生鸡蛋放在稀盐酸浸泡三、四个小时,取出后,将鸡蛋的钝端打开一个小洞,去掉蛋清和蛋黄,很容易就剥取到一个又大又有韧性的卵壳膜,实验操作非常方便。

二、实验用具的改进

生物实验对实验用具的要求是安全、操作方便、损耗少。

1、在“实验三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漂洗、染色过程中均用到玻璃皿,而玻璃制品使用越多损耗越大,安全性也越低,并且漂洗也不够彻底。我们选用了化学实验用的——点滴板(图四),它不易碎,其上有很多孔穴,在一个孔穴中染色,在十个孔穴中依次漂洗,减少了玻璃皿的使用,漂洗也很彻底,使下一步染色效果极佳。

2、在“实验五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中,要求将试管下半部放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如果用大烧杯水浴加热,则要达到要求不仅消耗大量酒精,危险性较大,还很难保持恒温,影响酶的活性。可购买恒温水浴锅(图五),自动控制水温度,并且它设计合理,一个恒温水浴锅一次可加热80多支试管,足够一个班学生同时使用。

3、在“实验六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要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出一条直的滤液细线,毛细吸管是玻璃制品,学生稍一用力,就容易破,耗损性大,可选用蘸水笔——钢制品(图六),便于学生划滤液细线。

4、在“演示实验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的实验中,若用教材上所说的长颈漏斗做,由于漏斗管的管径大,液面上升的速度慢,发生渗透作用的时间较长,在课堂上做效果不明显,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可选用了移液管,移液管的管径很细很小,在很短的时间内,液面迅速上升,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三、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

分组及演示实验对实全方法步骤的要求是:科学、简便、操作性强、效果好。

1、在“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中,脂肪的鉴定需要做切片,要求刀口向内,与花生断面平行以均匀的动作,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快速拉刀,滑行切片,如此连续动作,切下一些薄片(最薄处最好只有1~2层细胞)。这种操作技术对学生要求很高,即使有些同学动作符合要求,切下来的薄片也很厚。有些学生怕切到手,干脆像切菜一样,切出的薄片就更厚了,实验基本失败。有二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还是做切片,选用的是双片刀片(图七),把两片刀片合并在一起进行切片,这样在二片刀片之间很容易得到薄片,但还是有些学生怕切到手,不敢做;第二个方法改做涂片,学生只需要用刀片在花生断面上轻轻刮取一些粉末,做成涂片,经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很容易找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使得实验能够顺利的进行。

2、在“实验四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的实验中,学生按实验顺序先把H2O2溶液与酶混合后,再来点卫生香,则无法用手指堵住试管口,氧气迅速扩散到空气中,带有火星的卫生香很难复燃,可要求学生先点卫生香备用,再把H2O2溶液与酶混合,这样一只手的手指就可以堵住试管口,另一只手就可以取已带有火星的卫生香做下一步实验。这是对细节的很小的改进,但它使实验能成功的进行。

3、在“演示实验 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实验中,把一组实验变成三组实验(图八),A组和B组的漏斗口外密封一层半透膜,C组的漏斗口外密封一层塑料纸,A组漏斗和烧杯内的溶液均为30%的蔗糖溶液,B组和C组漏斗内的溶液为30%的蔗糖溶液,烧杯内的溶液为清水,这样B组和C组对照使学生理解渗透作用产生的一个条件具有半透膜,A组和B组对照使学生理解渗透作用产生的另一个条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这些实验的改进,是智慧的结晶,不仅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师的专业、敬业精神,而且改进的实验仍全部出现在2004年审查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生物》中,对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教材选择的实验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叶,该实验材料用于学生实验有如下缺点:一是紫色洋葱不易购买,二是撕取的洋葱表皮厚薄不均,细胞重叠,不易观察;或者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会撕取紫色的表皮细胞。用马齿苋代替洋葱,一是材料易得,在田野、路边或花坛处都可能采集到这种茎干是紫红色的马齿苋,二是便于操作,只要将嫩茎折断,向一端撕拉,即可获得又轻又薄的茎表皮组织,再制成装片即可实验。或者也可以用一串红的叶子上的茎。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浅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方法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高中生物的学习在中学学习任务中的比重日渐提高,生物学习也得到了大家逐渐的重视。而在生物学习中,比起理论知识的积累,实验教学以其形象直接等特点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并且,实验是各类知识来源的基础,是科学知识的奠基。然而,就笔者了解来说,高中生方面的生物实验课程开课较少,有的实验课主要是选修课为主。虽然课本上对实验课的数量是有一定要求的,但是,由于实验条件和时间等各种原因的限制,中学的实验课十分少,尤其是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的学校。对于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因为应试类教育和选拔人才的形式,实验的进行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由教师讲解实验,配以多媒体,学生做实验题的方式,可以更快更好的获得比较大的提高,在高考中会有比较好的优势。长此以往,在这种模式下培育出来的“人才”,只能按步就班,沒有创新和研究的思想,那么,科学方面的成就会有什么呢?

因此,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方面,首先需要改进的就是:用真实验取代模拟实验。虽然由学生真正去做实验的时候,做出来的实验成果可能由于熟练程度等原因会没有视频教学或动画教学中的清楚,但是,动画里的实验却并不真实,视频里的实验并不是我们亲自做的,我们不能一直依赖,它们或是理想状况下的存在,如细胞的结构模型,或是我们看到别人这么做而单方面觉得我们也会了。只有在自己动手完成实验之后,才能明白实验中每一个步骤设计的用意与实验的意义,而每一个步骤都是至关重要的,得到的实验结果更家直观。做实验并不是为了拿高分,而是为了我们可以更加明白这些科学的奥秘。

其次,在已有的实验中,我们多是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实验方案和所写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每个班每个年级都是统一的,使得很多学生都只知道该种实验方案,却不举一反思,限制了研究的思维。在实验开始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实验过程得出的结果或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己设计和改进实验。如在浙科教材中要求学生进行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目的意义,理解实验的实施和原理,找出含有丰富糖类或蛋白质的物质,提出自己人为可行的实验方法;或者在脂肪类有机物鉴定实验中针对实验结果与实验条件,提出各种改进方案,如更换染料可以节约成本和使实验更直观等,不拘泥于课本上给出的实验方法,会质疑,也会改进和思考新方案。

第三,有时候,即使是课堂实验,也会有实验失败的时候。实验失败的原因可以是实验试剂可能过期或者污染,也可能是操作不规范,处理时间不正确等等。以浙教版中选修的植物组织培养为例,植物组织可能在培养数天后就马上被污染,也可能在培养数十天后出现白化或者玻璃化,褐变。这些都是有各种不同的原因的。污染可能是叶片消毒不当,白化可能是叶片切割得太小或培养时光照太强,褐变可能时选材不当。在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原因分析,可以使虽然实验没有成功,却能领悟到实验的关键,培养学生反省和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然而,实验课虽然十分重要,但是它的课堂管理却并不简单。很多学生也受到“实验课并不重要”这种思想的影响,在实验课上十分散漫,主要表现为:不认真听老师进行实验前的讲解,不会操作实验各步骤,或者使只是机械的完成各个步骤却不去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而实验课教师也是无法顾及到全部的同学的。如提取叶绿素的实验中,同学们可能出现按照步骤加碳酸钙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加,按步骤加而二氧化硅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加。教师可以考虑将实验课课堂表现等计入期末总分,或者实验课进行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两项考试等方式进行课堂管理。

要改进中学生物实验得上课制度,也离不开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应在实验课前备好课,利用精炼得语言向同学们介绍实验原理和过程,掌握教材得特性。第一,可以让同学们有更多得时间进行时间操作,第二,精炼不仅仅是简短,还要注意适度打开学生探索得大门,让他们有探索得兴趣,也有探索得方向,就是前面所说得思考和设计。当实验难度较大不容易理解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定得只是台阶和导向,通过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得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高中生物实验得学习,是打开学生科学探索之路的重要途径,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教师不倦的投入,学生的积极配合。在现有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科学的改进,可以在内在帮助中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事半功倍的进行生物知识的积累,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东成.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新教师教学.2010,12(12).

[2] 马建兴.细雨湿衣却不见.闲花落地细无声-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细节问题.中学生物学.2012,28(1).

[3] 陈铭娜.中学生物实验安全问题浅析.教学仪器与实验第29卷.2013(5).

[4] 王攀.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控制措施.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4).

[5] 莫剑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得有效策略.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27(2).

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篇4

一、弱化实验现象归因

1. 定位错

不少教师没有深刻领会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对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清。他们错误地认为, 学习高中生物就应该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的理论知识, 实验只是理论的补充, 是教学的点缀, 教学应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这样的定位显然是错误的。实验和理论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 同等重要, 不可分割, 根本不存在主次关系。强调理论没有错, 但是绝不能弱化实验教学。

2. 观念陈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 部分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考什么教什么。高考是纸笔检测肯定不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因此部分教师也就紧跟指挥棒转, 用在黑板上讲实验代替了动手做实验, 弱化了实验教学。

3. 方式旧

由于大多数学校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开设较少, 学生很少有机会进入实验室, 偶尔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时, 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只有参照书上的要求, 按图索骥, 机械模仿, 他们对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结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思考, 很少有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这种操作模仿式的实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做与不做差别不大, 这也导致部分教师放弃了学生实验。

4. 时间紧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 选修部分包括“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按照考试说明 (考试大纲) 的要求, 高中生必须学完必修部分的3个模块, 选修生物的学生还要在3个选修模块中任选2个进行学习。这样一来, 高中生物的教学时间就显得非常紧张。而做实验肯定要占用一定的时间, 且不做实验的学生通过死记硬背, 实验题照样可以解答, 因此不少教师选择这种经济又实惠的方式。

5. 仪器缺

不少学校只有在上级检查或验收时, 才会添置少量器材和药品。如果没有检查、验收、评比, 实验室中自然损坏的仪器、消耗的药品等, 学校根本不予补充。这必然导致许多实验课无法开设。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部分学校一切围绕升学率转, 少数学校对考试大纲上要求的实验课还能马马虎虎地开设, 对考试大纲上不要求做的实验所需要的相关器材、试剂就从不购置。生物学中的有些实验考试大纲中虽然不作要求, 但是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生物学原理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中因为没有PCR扩增仪、微量移液器、微量离心管等设备, 所以PCR扩增DNA片段这个实验就无法做。另外, 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菊花的组织培养、月季的花药培养、酵母细胞的固定化、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胡萝卜的组织培养等实验受到仪器、药品缺乏等限制, 也无法完成。

6. 组织难

现在每班学生数一般都在60人左右, 教室里安排这些学生问题不大, 可实验室空间有限, 要想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 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把一个班分在两个实验室中, 又不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也容易导致学生失控。组织学生做实验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7. 学生乱

除了体育课外, 学生基本上一天到晚呆在教室里。一旦进入实验室, 他们就会十分兴奋, 对他们来说, 实验室里所有一切都是新鲜的, 他们对实验充满着好奇, 而且实验小组一般有4~6人, 学生可以不再像在教室里那样正襟危坐, 于是少数学生就聚在一起聊天, 左顾右盼, 课堂秩序容易失控。

8. 教师累

由于不重视实验, 许多学校没有专职的实验员, 个别学校虽然有实验员, 但是他们只负责保管钥匙, 对实验基本不懂, 不可能为教师准备实验。要想上实验课所有的一切必须由生物教师自己动手准备, 这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生物教师周课时量一般较多, 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外, 再去准备实验, 时间就显得非常紧张, 实验课管理难度远远高于理论课, 一堂课下来, 教师精疲力尽。

9. 评价弱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许多高中基本上不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评价, 这也必然导致大部分教师不想带领学生做实验。且高考是纸笔检测, 不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所以绝大部分教师紧跟着高考指挥棒转, 用在黑板上讲实验代替了动手做实验, 弱化了生物实验教学。

二、强化实验教学的几点措施

1. 转变观念, 正确定位

陶行知先生指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 教用手的人不用脑, 所以一无所获。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 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切实转变观念, 要认识到实验教学和理论知识学习是生物教学的两翼, 缺一不可, 它们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 也没有主次之分。只有对实验教学的定位准确了, 才有可能加强实验教学。

2. 让学生接触实验

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只能通过实验这个载体, 要设法让学生接触实验。教师要变“讲实验”为“做实验”, 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让他们在“做”中学, 通过“做”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做”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要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的现有条件, 让学生进入实验室, 把能做的实验做完。同时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 做自己设计的探究实验或验证实验。由于条件限制确实不能完成的实验以及许多经典实验, 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视频, 以加深他们对实验的理解, 提高实验技能。

3. 改进评价方式

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 通过操作考查督促生物教师加强实验教学。各级各类考试中多命制一些只有通过做实验才能准确解答的习题, 让背实验的学生无法解答, 这也必将促进教师加强实验教学。例如, 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 某学生在选择新鲜的菠菜后, 研磨时不小心加入了过量的二氧化硅, 将导致滤液颜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用洗净干燥后的白细河沙代替二氧化硅, 实验效果更明显, 为什么?解析:研磨菠菜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 更有效地破坏细胞结构;但二氧化硅是特别细的白色粉末状物质, 加入过量后, 滤液中会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硅, 导致滤液颜色变浅。实验证明, 滤液中杂质越多, 实验现象越不明显。改用白细河沙 (洗净干燥后用) 代替二氧化硅粉末, 研磨更充分, 滤液中减少了杂质的含量, 颜色变得深绿, 实验效果更明显。学生不做实验难以了解实验室中的二氧化硅是细粉末, 不做实验更难以理解使用白细河沙的优点, 如果平时没有做过实验, 该题就不好解答。

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篇5

摘 要

对普通高中生物必修1中几个重要实验的材料、用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在达到实验目的的同时简化实验步骤,降低实验难度。

关键词 检测脂肪;色素分离;有丝分裂;叶绿体观察;改进创新

普通高中生物必修1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的观察”教材中这四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复杂,时间耗费多,且实验现象并不明显,或者材料选择不佳,在限定的时间内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对此,我们对四个实验分别进行了如下改进: 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改进

教材实验步骤中很关键的一步是对材料花生子叶进行切片,这对实验者的切片技术要求很高,要切出一层细胞,短时间内很难做到,弄不好还会把自己的手指划破,尤其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以做到。之后的制片步骤要求用毛笔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操作繁琐,有时候选取的切片会进入毛笔找都找不到了,为了保证师生的安全并提高实验效果,我们选择了花生子叶内侧上皮,用刀片轻轻一刮或用镊子边缘撕取(如图1),薄薄的一层,非常好取,取好后直接放入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吸取水分就可以染色、去浮色、制片和观察(如图2),实践证明省时省力效果好!

图1

图2 2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改进和创新

色素的提取参照教材,色素的分离教材实验步骤中滤纸条的制备,不仅要考虑与层析时的装置配套,还要去除边缘效应;画滤液细线时要求每次都画的又细又直;层析时还要注意层析液不能没过滤液细线,滤纸条不能贴壁等,基于这些种种细致的要求,我们改进和创新如下:

2.1 实验试剂的改进

人教版课本层析液(由20份在60~90摄氏度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本实验中把1份苯换成1份甲苯,最后实验结果证明现象很明显,四条色素带跑的很好,况且甲苯相对苯对人的危害性弱一点。2.2 实验步骤的创新

第一步:取一圆形定性滤纸,靠近中间部位打一小孔(用牙签较好)放在小培养皿上(如图3)。

第二步:用毛细吸管吸取提取出的色素滤液,点样在小孔边缘(如图4),待滤液干后重复2次。

第三步:自制棉花线,待滤纸上滤液干后从背面穿入(如图5)第四步:将少许层析液倒入小培养皿中,棉花线浸入,开始层析,层析中的滤纸既是跑道,又相当于培养皿的盖子,可减少层析液的挥发。一分钟之后就会出现4个非常漂亮的同心圆(如图6为两次实验结果),由外到内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结果清晰且省时省力。

图3

图4

图5

图6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改进

教材中选取洋葱根尖为实验材料,提前3~4天培养,剪取根尖2~3 mm,实验过程中解离约3~5 min,漂洗约10 min,染色时间约3~5 min,合计约16~20 min。制片时先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上加一层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整个过程从培养洋葱根尖开始就需要很长时间。由于目前市场上的洋葱普遍发根率低,且分裂较不旺盛,要找到各时期的分裂细胞较为困难。剪取的洋葱根尖只有2~3 mm,在解离、漂洗、染色过程中很容易丢失。漂洗用时约10 min,时间过长。制片时盖上盖玻片和载玻片后,用拇指按压载玻片时会把水挤出来,导致上层载玻片与盖玻片沾在一起很难分开,结果前功尽弃。鉴于以上问题我们改进如下:

3.1 实验材料的改进

我们选取大蒜根尖为实验材料。大蒜较洋葱常见,且非常容易生根,水培,沙培效果良好,2天可以出根(这也取决于培养温度,大蒜是否处于休眠期等)。大蒜根多且细,一颗蒜瓣上就有好多条根,取材方便,较细的根也方便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同时根细胞分裂十分旺盛,实践中无论上午8点还是下午4点做实验都能轻易的找到很多处于不同分裂期的细胞。剪取大蒜根尖时3~5 mm较适宜,也就可以避免由于根尖太短造成的丢失或分生区的破坏,根尖太长造成的难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以及难以找到分生区细胞。

3.2 实验用具和过程的改进

第一步:取三个干净的小培养皿标上1、2、3,依次摆放,分别向1号培养皿中加入少量解离液(盐酸和酒精1:1混合),2号培养皿中加入多些清水,3号培养皿中心(方便取出根尖)滴一滴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如图7)。为防止试剂挥发有害健康,可以给1号和3号培养皿加盖。

第二步:剪取大蒜根尖3~5 mm先放入1号培养皿中解离2~3 min,再用镊子将其转移到2号培养皿中漂洗10 sec即可,然后将其转移到3号培养皿中染色2~3 min。(如图8)。

第三步:将染色好的根尖取出放入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先盖盖玻片,放上一层吸水纸,再加上一片载玻片(如图9),这样可以避免上层载玻片与盖玻片沾在一起。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就可以完成制片。实验用时6~7 min就可以容易的观察到各分裂期的细胞了(如图10)。

图7

解离

漂洗

染色

图8

图9

图10 4 “叶绿体的观察”的改进与创新

传统的“叶绿体的观察”实验中的材料往往选择了菠菜,在操作时一般会撕取表皮细胞,由于表皮细胞本身不含有叶绿体,所以撕取表皮细胞的目的旨在获取表皮细胞上粘附的叶肉细胞,这样的材料不仅难以获取,而且细胞多有叠摞现象,不好观察。还有人用刀片切取一部分叶肉细胞,这样难度更大,学生操作有安全隐患。4.1 “叶绿体的观察”的材料的改进

我们选用了西芹的茎段的表皮细胞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西芹茎段的表皮细胞富含叶绿体。

4.2 “叶绿体的观察”的操作方法的改进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 篇6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 实验改进 生物教师

生物学离不开实验,实验离不开实验材料,书中给出的材料当然是经典的,但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探索,努力去寻找采集方便、效果明显的实验材料,改进实验方法,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下是根据我在实验教学方面的体会,对其中两个生物实验作了一些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先介绍如下:

1.探究水分运输途径的小实验

实验说明:要把枝条削成平整的斜面,是希望导管切口横截面积大一些,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放在阳光下照射,是为叶的蒸腾作用创造条件,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以便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实验现象:木质部的中央变成了红色。纵切枝条,看到红色越往上颜色越浅。

实验结论:说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在茎中央的导管,且一般是自下而上进行的。

教材中给出的材料是树枝,我们观察过这个实验效果不是太明显。经过多种材料的筛选我发现:观察红墨水在茎中运输的好材料——白色月季花准备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倒入半瓶红墨水,再剪取有叶和白色花的植物 枝条,插入瓶中,放在阳光下,过半个小时,花瓣和叶脉都会呈现红色。

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向切下一段,可以看到截面上出现的一些红色细点, 把茎纵向切开就可以看到一些红色的线,这叫维管束。植物的茎就是通过维 管束来输送水分和养料的。把植物枝条插入红墨水中,由于叶片和花瓣的蒸腾作用,红色墨水就会自下而上逐渐延伸到叶脉和花瓣中。观察效果明显。下图是实验过程图:

■ ■

2.鸡蛋气孔的观察

目的:观察蛋壳上的气孔,了解它的作用。

实验前的思考 挑选蛋种,应该挑选蛋壳上不沾污秽的蛋,被沾污的蛋往往孵不出小鸡。蛋壳上粘附了脏物不能水洗,洗涤后的蛋极易腐败。由此可见,蛋壳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密不透”风“的。

方法:注射墨水观察气孔

材料器具:鸡蛋;放大镜,探针,注射器;红墨水或蓝墨水。

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蛋壳,可以看到蛋壳表面粗糙,有许许多多极细微的小孔。

2.取一只鸡蛋,先用探针小心地在蛋的一端钻一个小洞。再把探针伸进蛋内,以小洞为轴心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搅动,搅和蛋黄和蛋清。

3.用注射器伸入小洞逐次抽出蛋的内含物,直到抽清为止。

4.再用注射器吸取墨水,分次向小洞中注入,直到蛋内灌满墨水为止。

5.接着,用注射器向小洞里面慢慢地注射空气,然后观察蛋壳表面的变化。可以看到,随着空气的注入,蛋壳表面有墨水慢慢地渗出。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应该小心仔细,保持蛋体的完好。

2.小洞不宜大,否则注射空气时墨水会从小洞中溢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在蛋的小洞上盖上几层纱布。注射时,用手按住覆盖在小洞上的纱布,堵住针头和小洞之间的空隙。也可以用蜡把小洞封住,再注入空气 。

教材中吸取完蛋壳内含物后再用注射器吸取墨水,分次向小洞中注入,直到蛋内灌满墨水为止接着,用注射器向小洞里面慢慢地注射空气,然后观察蛋壳表面的变化。我在做这个实验时发现第4,第5两步在操作时容易使鸡蛋壳破裂,在吸取内容物后用注射器吸取清水,分次向小洞中注入一些做一个简单地清洗后,用注射器吸取出后,再用注射器吸取墨水,分次向小洞中注入直到蛋内灌满墨水为止。接着,用注射器向小洞里面慢慢地注射空气,然后观察蛋壳表面的变化。可以看到,随着空气的注入,蛋壳表面有墨水慢慢地渗出。观察效果明显。下图是实验过程图:

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篇7

一、教材中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下列问题,一是研磨时学生加入的碳酸钙和二氧化硅量过多,导致研磨过的菜叶自然过滤很难得到滤液,或过滤后得到的色素提取液量过少,沾在试管上的多,毛细吸管吸到的少。二是学生在研磨中发现,提取液被研磨的绿叶及加入的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吸收的差不多就再次加入提取液,过多的提取液使研磨后得到的色素提取液浓度太低,导致层析后效果不佳。三是用毛细吸管画滤液细线很难做到又细又平。一节课下来准备的毛细吸管有20% 会被损坏。如没有准备大批量的毛细吸管替换,等到14个班实验做下来,所谓的毛细吸管已跟普通的滴管差不多粗了。滤纸还常常被损坏的毛细吸管划破。要画出理想的又细又平的滤液细线实在很困难。这样就使部分学生做出的实验效果不理想,或几条色素带重叠不能分开,或各色素带的宽窄不均匀。四是由于滤纸不够长,试管中层析液太少,滤纸碰不到层析液,增加层析液量后,试管中层析液高度超过1cm,操作过程中滤液细线易碰到层析液, 结果导致实验失败。

为使滤液细线做到细而整齐,我们曾尝试用自动铅笔管、牙签和蘸水笔代替毛细吸管画滤液细线,其效果比用毛细吸管略好一些,但对同学们的操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往往是前粗后细,有的甚至就是前一大滴,后面越来越细或是没画上。越想细、齐、均匀,越画不细、不齐、不均匀,这样,既浪费很多实验材料,增加了实验用具,又花费了很多时间,还不容易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为此笔者运用逆向思维进行生物实验改进。画不上去就用滤纸来吸滤液。对实验步骤作了改进后,取得明显的效果。

二、实验改进的主要步骤

1.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

( 1) 称取、剪碎3g菠菜叶片( 约两片) ,放入研钵中。

( 2) 加入少许( 五分之一药匙) 二氧化硅、碳酸钙、5ml无水乙醇。

( 3) 快速、充分地研磨。

2. 用“擦沾法”得到又细又平的色素细线。将1cm宽的滤纸条剪角并在剪角端离滤纸条底端1cm处折180°, 将折处在研磨锤上轻轻擦过沾取色素提取液。( 见图1) 这样可轻松得到一条又细又平的色素细线,如感觉色素不够量,等待色素液干后再重复一次。

3. 用“盖印法”得到理想的色素细线。将1cm宽的滤纸条剪角并在剪角端离滤纸条底端1cm处折180° 后展平。取一载玻片直接到研钵中沾蘸色素提取液,在折痕处像盖印一样用载玻片的棱边按一下,就得到了一条又细又平的色素细线。( 见图2) 如感觉色素不够量,等待色素液干后再重复一次。

4. 色素的分离方法。将滤纸条有色素细线一端朝下放入有少许( 4ml—5ml) 层析液的小烧杯( 50ml) 中,根据烧杯的高度将滤纸折180°后挂在烧杯口上,盖上培养皿。( 见图3)

5. 观察。层析后,取出滤纸条,观察色素分离情况。

三、改进前后的实验步骤对比

四、改进后的实验优点分析

1. 减少了实验材料、用具配备和操作程序。因“擦沾法”和“盖印法”用的色素液很少,所以菠菜叶可从5g减少到3g( 大约两片) ,提取液无水乙醇也从10ml减少到5ml。不用毛细吸管画滤液细线就不怕毛细吸管堵塞,色素液不必过滤,减少了过滤程序就不需要使用漏斗、尼龙布过滤和试管收集。也不用担心得不到滤液或滤液太少减化了操作程序。减掉了制毛细吸管的过程( 毛细吸管不太好制作) ,避免了毛细吸管大量损坏的浪费。不用铅笔和直尺先画线以保证滤液细线的平直。

2. 简化了画滤液细线方法,得到的色素细线又细又平。“擦沾法”和“盖印法”学生极好掌握,且成功率相当高。我们用相同的色素提取液对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图4中的1号滤纸用“擦沾法”,2号滤纸用“盖印法”,3号滤纸用“毛细吸管画线法”。三种方法比较,“擦沾法”得到的色素细线最细,“盖印法”次之,“毛细吸管画线法”效果最差( 粗且不平) 。

3. 用小烧杯( 50ml) 层析可保证层析液不浸没色素细线,且可多组共用一个烧杯层析( 见图5) 。用培养皿加盖既方便又可防止层析液挥发。如按照改进前的方法,在试管中倒入3ml层析液插入滤纸条,再用棉塞塞紧试管口层析,碰到的问题是滤纸条太短碰不到层析液,如取小号试管又常常会因滤纸条过宽不能平整放入试管。如为使滤纸条能顺利放入小试管改用小于1cm宽的滤纸层析,又会出现看不清楚四条色素带的尴尬。

总之,改用“擦沾法”和“盖印法”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简便、效果好。省去了过滤这一烦琐的步骤,避免了尼龙布用后水洗造成的提取液含水量增加问题。由于研磨液浓度高,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含色素多,且得到的色素细线又细又平,纸层析效果好,层析得到的四条色素带整齐、明显。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新鲜的菠菜叶由于含水量高,得到的提取液浓度较低。放置一天后或稍风干些的菠菜叶含水量下降,得到的提取液浓度较高,纸层析后四条色素带较新鲜的菠菜叶明显。

摘要:“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烦琐,使用器械多,用毛细吸管画滤液细线很难做到又细又平,纸层析效果不理想。改用“擦沾法”和“盖印法”后,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效果好。省去了过滤这一烦琐的步骤,减少了材料用具的使用。得到的色素细线又细又平,纸层析效果好,四条色素带整齐、明显。

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篇8

一、充分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如果老师实验技能不熟练、缺乏准备在演示时就会手忙脚乱, 教学时就会失去严密的逻辑性, 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老师应对整个实验了如指掌, 从实验技能、组织指导上进行反复练习和研讨以便使课堂演示达到最佳效果。

如:在做“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关系”的演示前, 先要把模拟胸廓和肺的模型制好, 并且对模拟肺模型进行反复检测, 然后拟定演示计划: (1) 关于肋骨运动的演示, 先介绍模拟用具的各组成部份, 再演示整个实验, 并要求学生总结观察结果, 最后教师进行补充, 把结论制成表格, 这样既突出了复杂过程的重点又降低了学习难度。 (2) 关于膈的运动的演示 (步骤同上) 。

二、注重提高学生实验观察的质量, 提高实验效益

1. 把握出示实验器具的时机,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演示实验一般穿插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 因此要注意避免过早摆山实验器具, 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由于很多学校课堂演示时用的实验台就是讲桌。教师可以在讲桌下面搭一定高度的放置台摆放实验器具。如:做演示实验时, 可以先将实验器具收放在一个大托盘中, 抬到放置台上。开始演示时一起抬出, 演示结束时及时放回放置台。以免在教学时无关刺激过多,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 提高实验演示的可见度

所谓可见度就是指在实验时能让每一位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装置、组成结构、操作程以及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可以把演示架或演示台加高, 对较小的物体需要观察时, 可以配合使州挂图或幻灯。

如:在做“用显微镜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演示实验时。学生不能当场观察, 教师可以预先观察、给出图。然后把图形制成幻灯片投射出来。一来可以复习正确的作图方法, 给学生作一个示范图;二来可以让学生清楚看到实验结果。

3. 引导学生探查实验中的“精髓”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积极性很高, 但在学习演示实验时往往忽略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教师在演示过中要明确引导, 直接指向目标知识, 避免学生分不清轻重找不着要点。

如:在做“观察凝固的血”时, 学生观察完以后教师直接指出要点: (1) 实验现象的名称; (2) 血清的概念; (8) 血凝固的机理。最后, 把此实验与“观察加人抗凝剂的血n”做简单比较, 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加深了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

三、多给学生机会, 多让学生动手,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基本素养

1. 注意扩大同类实验的量, 给学生更多参与和观察的机会

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实验方法, 为了加强学生的印象, 尽可能扩大同类实验的:数创造较多的意境, 使学生在大量事面前相信实验不是偶然的, 而是必然的结果。

如:在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 除了准备萝卜条还可以准备番茄块青菜叶等材料进行实验, 通过多次实验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印象, 同时也解决了课后动动脑的问题。

2. 给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

一场实验, 学生参不参与、动不动手, 其效果是差别很大的。我们很多老师习惯了自己垄断实验平台, 包办演示。这样一种实验作风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让学生在动手中开动脑筋、积累感性知识和具体体验从而上升到理性思维。教师包办实验, 一做到底, 还有一个弊病, 就是有的学会误认为教师做实验是在“耍魔术”, 对实验结果缺乏信任。因此, 教师应该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和实验的目的, 凡是能够让学生参与动手的, 一定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去做。当然在实验操作开始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培训和现场指导, 要对实验的安全性、结果的可靠性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大部份学生能走上讲台做实验。一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可信度;二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如:在做“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示实验时, 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实验, 教师可培训几个学生, 让他们在课前进行选材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幼苗, 作好幼苗生长记录。当教师课堂演示时, 先让参与实验的学生向全班汇报材、实验和生长记录的情况。最后教师出实验幼苗对比实验前后幼苗的高度和颜色的差异, 并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四、带领学生自制教具、学具, 增强直观效果

自制教具与学具, 有着配备仪器不可取代的作用, 它不但能弥补仪器的不足, 减少学校经费开支,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师生的创造才能,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如:在做“光合作用产生氧”的实验中可以自己制作简易装置, 首先将数条新鲜金鱼藻放人五色的矿泉水料瓶, 然后装满水再在瓶盖上打一个小孔, 安装上一能弯折的塑料吸管, 接头处用凡士林密封, 并将瓶盖拧紧 (注意密封好不能漏气) 。

关于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 篇9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实验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验时学生只要按规定的步骤,机械死板地操作即可,一般由教师来准备实验,学生来完成实验,实际教学效果差。为了适应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尝试对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具体有以下做法。

1.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能力

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先由教师讲解与示教,学生被动地按照要求去做,这样造成实验从属于理论课,内容偏重于验证理论,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每次实验课都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做好一切准备,学生按老师所讲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过后学生对此印象也不深,照抄课本把实验报告交上来[1]。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轮流写预习报告,在开放性条件下提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老师修改实验方案后,进课程结束时,安排学生到附近的企业实习,学生分组到不同的岗位上进行较长时间的观摩,并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然后不同岗位的学生换岗,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面,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亲身体会生产实践,激起学生的责任感。

3.建立多元考核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采用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理论课成绩和实践课成绩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3.1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结合。

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为6∶4。理论课的平时成绩主要指课程表现、课堂纪律和对老师所提问题的参与和讨论;实践课的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态度,实验纪律,以及在设计性实验操作中的所表现出的创新意识。

3.2理论课成绩与实践课成绩的结合。

理论课成绩与实践课成绩的比例为4∶6,实践课成绩包括基本技能成绩(40%)、实验成绩(40%)和实验报告成绩(20%)。

3.3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的结合。

学生自评成绩、互评成绩与教师评价成绩的比例为3∶3∶4。

这三种考核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包含,构成一个考核网络,最终决定学生成绩。

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以达到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时间较短,但准备工作非常繁琐,每次实验之前均有大量的玻璃仪器需要清洗、包扎、灭菌等。目前,各个学校均面临学生人数明显增多的局面,这些工作单独由教师或实验教师去完成,工作量很大。同时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多学生并不珍惜上实验课的机会,对实验敷衍了事。因此我们对学生分组,由学生按照要求,在教师的演示和指导下准备实验,如清洗、安装玻璃器皿,做棉塞,灭菌操作,配制试剂,等等。学生的感受很深刻,了解到了准备实验的辛苦,也由于参与了实验准备过程,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实验过程中,既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又获得了准备微生物学实验的技能,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独立开展工作。

3.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应根据本学科的具体特征,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系统的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为相关专业课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注重基础技能操作,如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培养基的配置、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无菌操作技术、细菌染色镜检等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在实验过程中强调操作重点和注意事项,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其次,强调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做基础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所得结果与实验前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充分讨论所得结果与预期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

4.实施成效

4.1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改革后,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训练、成果展示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找到了自信。

4.2课程在内容设置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从发酵工程的基本知识入手,以常规发酵目安排教学,逐步深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4.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其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和创新意识,更能适应未来就业需要,以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近距离对接。

5.结语

教师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紧贴岗位能力需求,能真正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发酵工程》课程教学而言,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薛娟萍,苏杰南.论《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职业圈,2007,19:114-115.

[2]皇儒强,尤蓉,李娘辉.发酵设备课理论性与实操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初探.现代食品科技,2007,8(23):98-99.

[3]廖威,发酵工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中山大学学

报,2003,1,(23):155-157.

机械基础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刘洪桥

(陕西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陕西汉中

自实施“素质教学”以来,各学校密切结合国家的培养要求,依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力推行学科实验的教学体系改革,将实验教学提升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高职院校作为学校与社会的中间体系,不仅要承担培养人才的使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特点及实施建议

高职院校由于受到自身物质条件的制约,对投入实验室的设备资金等有限制,教学和实验室相对简单。因此创造实景育人的实践教学环境、让实践教学贴近工程实际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教学对象的不同,需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策略去全面培养学生。

具体措施主要有三点:一是在实验室构建方面。在实验设备可以达到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地引进一些高质量的实验设备,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良好条件,进而提高学生对实验与创新的兴趣。二是加强学生对实际操作的实践认知,注重将学生的课本知识与机器设备的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感性认识、实践经验来加强对机械知识的学习兴趣。三是增加机械课程现场教学的课时数。

二、注重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

我校组织各位老师,共同商讨,确立了一个更加贴近学主动性,又能使他们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思考,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4. 综合实验的开展

为了克服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不连贯性的缺点[2,3],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建立了一些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具有一定创新研究性的综合性开放实验。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当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研意识。

在课程后期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查阅资料,查找实验方法,以解决自己的未知为目的,设计实验,实验设计中要求涉及所学过的各种实验操作,如细菌分离培养、染色、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等基本的实验操作。初步方案完成后指导老师根据实验室条件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等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学生再进行修改。实验方案确定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这段时间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并为学生配备所需的实验材料、试剂、培养基和仪器等,以满足实验需要。实验完成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写作,并将论文制作成幻灯片,班级内部进行交流。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我们课题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头至尾参与整个课题过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实验过程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且通过学生实验的尝试,科研课题可得到一定的初试,为教师课题的后继工作打下基础[4]。

开放性实验室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技能,改变传统实验教学局限于验证原理、单纯掌

生学习的实验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实验项目设置、课时多少等都进行认真商讨。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实验,我校开放了大量公共实验室,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条例,确保实验室开放与使用的安全与顺利。同时我校还建立了网上实验室,开放共享信息查询系统,方便大家查询预定信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实验操作。

我校还设置了一些验证性实验模拟平台,增强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注重学生对感性认识的理解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为目标,制定新的实践教学计划。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再按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递增、逐层推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层次教学,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同时结合工程项目队工作人员解说,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意识,使学生具备中等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通过鼓励、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实验探究,更好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将有创意的设计转变为产品。

三、重视教材和实验大纲的改革

在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设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比重,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这一直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建立理论模型,加深基础认知的关键。通握操作技术,以及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情况,充实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尽早地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给学生一个尽早接触专业领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的机会。开放性实验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5]。

5. 结语

通过近几年对动物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实验课的效率。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新技术和新知识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增强了科研意识和专业信心。实验环节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了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莉,杨双全,孙慧.浅析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20,(6):25-27.

[2]周志平.如何构建开放实验教学机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20,(3):125-128.

[3]姜文龙,韩凤春,高万云,等.设计性实验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2):103-106.

[4]左勇.提高生物制药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3:67-69.

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篇10

1合理安排实验课时、打破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依附关系

长期以来,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安排往往都是以理论课程为中心,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教学体系,内容大多侧重于加深和提高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忽略了对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课时安排不足,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学生的急剧上升,办学经费也随之加大,许多学校为了节约实验教学经费,将实验内容、实验课时减了又减,本该一人一组的实验改为两人甚至三人一组,实验效果大大降低;(2)实验内容陈旧,许多学校为了方便实验教学的准备,实验内容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实验教学远远跟不上实验技术的发展步伐;(3)单纯的验证性实验过多,实验课时分散。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一般都是学完一部分理论知识接着就穿插一两项实验,教学中由教师事讲解实验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讲义的步骤一步步操作最终得到正确的结果,这些实验大多不操作也能推测出结果。因此,给人的印象是:实验唯一目的是验证某个理论的正确与否,忽略了实验本身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重要方式。

针对这些情况,我觉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更新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第一、必须将生物化学实验课建设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具有独立学分的课程,逐步使其形成一套相对独立的实验技术体系,改变生物化学实验课与理论课之间的依附关系,只有这样,生物化学实验课才能起到验证和巩固理论课学习的目的,同时又自成一体且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内容。第二、有必要将分散的实验课时集中起来并且增加实验课时数,这样有利于实验的连续性,有利于大型综合性实验的开展,生物化学实验的内容主要侧重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分析、鉴定及其配套的实验技术。例如常常用folin—酚试剂法或双缩脲法测蛋白质的含量来练习分光光度计技术的使用,这些都是比较经典的实验方法,但是如果单独将它设立为一个实验项目就显得有些单一,过于简单,学生往往做完这些实验也没有掌握这些方法到底有何用途。因此,象这样的基本实验技术可以穿插在一些综合性的实验中进行练习,例如,我们可以设计SOD酶的提取、分离纯化大型综合性实验来训练离心,层析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这样的实验连续性强,涉及的实验技术广泛而且实验目的明确,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但是这种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适合集中时间开设。

2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在绝大多数的实验教学中,一些重要的准备工作都是由实验员或实验带教老师完成,例如试剂的配制、样品的准备、仪器的安装调试等,这些内容是实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不参与这些工作,到最后可能连一些基本的试剂如何配制及保存都没掌握。他们所从事的实验无非就是按照实验指导书一步步地操作,并得到一个预期的实验结果,这种状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没有充分调动出学生的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在实验之前,提前一周将实验内容告之学生,并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理解实验的目的及原理,掌握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实验预习,并分批安排学生参加实验准备工作,在实验员的组织和引导下使学生熟悉整个实验环节,从试剂配制到实验的预试及分析均由学生完成,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准备实验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每个实验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到其它各个实验的实际工作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核酸的提取实验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查阅DNA或RNA提取的相关文献,了解不同的提取方法的原理及差异,最终选定一种材料并确定一种方法来进行实验,在实验准备的过程中,让学生参加各种试剂的配置,自己动手调试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仪器,熟悉试剂的配方,了解一般仪器的工作原理。这样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增设第二课堂、做好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实验教学课往往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一些综合性的实验无法在课堂开展,因此,以往在课堂上开展的实验课都是一些时间周期较短,比较独立的基本实验,这些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培养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一些局限。在学生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基础实验并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我们增设第二课堂项目,仅给出实验题目,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这些项目以生物化学基本的实验内容为出发点,具备一定的连续性,综合性较强,周期也较长,每学期开始,我们将这些实验项目挂在实验中心网页上,面向学生开放,正在进行生物化学理论课程学习的年级的学生可以申报。学生先写好申请及技术路线等,通过登陆实验中心的实验申报拦目将报告书等基本信息上传,由实验中心相关带教老师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从实验方案的分析确定到具体实验过程,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种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学生逐渐成为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得力助手,达到了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满意的目的。

4改革实验考评方法、正确评价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合理而完善的考核机制是检验教学效果,强化学习动机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生物化学实验的考核基本上都是以实验报告为依据,结果实验报告大多千篇一律、根本无法反映学生通过实验所学到的知识及技能,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是没有形成一种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综合考核的机制。针对这种情况,实验考核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平时实验的操作规范与否(占10%);(2)实验报告格式规范与否(10%);(3)实验结果、现象正确与否(20%);(4)实验结果及讨论是否深入(30%);(5)第二课堂项目是否按要求完成(30%)(在完成该项目同时如果有论文发表可附加整个实验分数的50%)。通过这五个方面综合评定,实验考核成绩基本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实验考核方法要能很好地执行,必须在第一次上实验课时,向学生阐明生化实验的重要意义,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实验成绩的考核办法,以此来激励和启发学生有目的的做实验,在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时,由于学生人数多,我们将每组学生实验的位置固定,事先将每个班的人数分好组,并对应相应的实验台面,整个学期实验开始至完成不得随便变更,这样就可以对照学生的名单来考核平时操作。

5配备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高水平的实验队伍包含三个方面:高水平的实验室负责人、高水平的实验指导教师和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2]。实验室负责人是实验室各项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业务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及艰苦创业的献身精神,将直接影响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因此,实验室负责人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能保证高水平的实验教学效果,能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要具备乐于奉献、淡薄名利的作风,能带领团队积极进取[3]。目前,国内许多重点高校都成立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聘请在学术上有较高造诣的教授来担当实验中心主任,通过整合相关院系的师资力量来组合成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他们大多是实验室的业务骨干,能进行实验的设计与创新,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解决学生在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一些高校招聘了大量的硕士研究生充当实验技术人员来从事实验的准备工作,他们能很好地协助实验指导教师做好实验指导,并能独立指导一些基本的实验,协助教师进行科研工作,进行实验设备的研制、维修及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总之,要搞好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者及技术人员素质是非常重要,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我们应该改变过去实验室作为教辅单位而存在的旧思想观念,切忌将实验室作为安排配偶工作的附属场所,随意将参差不齐的人员填充到实验室队伍中。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实验室氛围,合理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建立一种完善的评价机制,对技术精湛,乐于奉献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逐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实验室环境。

摘要:介绍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讨论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生物化学实验课时的安排、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办好第二课堂做好实验室的开放、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考评方法、提高实验室教学队伍五个方面来阐述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素琴.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路.生物学杂志,2004,21(1):43-45.

[2]朱健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81-83.

初中生物常见实验的改进与优化 篇11

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A-0068-01

实验操作是学生学习生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生物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知识的感性认知,也能有效地激发与维系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基。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生物实验难以展开的窘境,主要是由于实验设计复杂,实验时间过长,或者实验材料难以搜集齐全等。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情与本校实际,对生物实验进行二次加工与改进,更好地发挥生物实验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生物课堂学习的效率。

一、化繁为简——让实验操作更简洁

教材中的一些生物实验,虽然指向清晰、目标明确,但其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不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从而降低了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教师要抓住实验的本质,适当地调整实验操作细节,在保留实验整体感知目标的前提下,优化实验操作,化繁为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切身体验的机会。

在教学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时,对于本课时的实验探究内容“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虽然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效果较好,但是要准备温水、烧杯、温度计等器材,显得较为繁琐。笔者将实验步骤中的第三步改为让学生用手握住试管,由于人的体温是37℃,因此实验效果相同但步骤更简洁,也方便了学生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实验探究的效率。

二、化曲为直——让实验流程更直观

学生总是容易被生动、形象的直观现象所吸引,当生物实验流程中各个环节都足够直观,就愈加容易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促使他们去思考实验操作背后的内在本质。因此,教师在对实验进行再加工和优化的过程中,要着力提高实验流程的直观程度,降低各种非本质因素所带来的干扰,推动学生能够顺畅地直面生物实验的本质内容。

在教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其中的实验探究内容“鼠妇实验”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个初中生物实验操作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验流程中,由于泥土的颜色与鼠妇的颜色较为接近,有的鼠妇甚至躲到了泥土里,使得学生在清点鼠妇时难以数清,从而影响了实验的正常进行。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用颜色较深、纸质较厚的牛皮纸替代泥土,将其浸湿后置于水槽底部,这样既能起到遮光、保湿的作用,也便于清点数目,使得整个实验流程变得更直观、顺畅。

三、化微为著——让实验现象更明晰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有一部分实验现象较为细小、隐蔽,不容易被学生所感知,也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些生物实验,教师要有意识地调整实验操作的方式方法,放大实验现象中的关键性细节,使其效果能充分表露出来,给学生造成较为强烈的视觉、嗅觉等感官冲击,从而为后继的生物学习探究与思考提供强有力的感性体验支撑。

在教学《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发酵现象”这一实验的外在体现,教师结合教材中的实验设计,通过设置“对照实验组”的方式,分别以不同数量加入发酵粉、白糖,或套上气球并用线扎紧瓶口,或用盖子拧紧等。在两天之后的课堂上,让学生对比不同瓶子的实验现象,特别是加入白糖和发酵粉的第三号瓶子,就像开啤酒一样,喷射出大量泡沫,并且能嗅出明显的酒香味,从而让学生对于发酵现象形成强烈的感官刺激。

四、化腐为奇——让实验结果更深刻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已经能够接触到越来越多样化的信息,一些较为常见的、刺激性较弱的生物实验,已经难以真正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要积极面对这一现状,将生物实验中原本较为平淡、普通的实验进行改进,使得实验结果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感,给他们留下深刻、难忘的认知烙印。

在教学《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时,该课时中关于“废电池对于生物的影响”这一实验内容,预定的实验设计是以废电池液浇灌植物,进而体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破环。但这一实验存在两个弊端,其一实验时间较长,不能当堂获得实验结果反馈;其二受到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干扰。因此,教师用小金鱼替代植物种子,小金鱼在废电池液体中很快死亡,让学生清晰、直观地感知实验结果,并受到了心理的震撼,对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恶果形成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生物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生物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对于生物实验改进与优化的再加工,体现了教师对于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孜孜追求,更为学生生物学习的前行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篇12

一、教材的进步与实际教学间的矛盾

2001年, 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取代了原有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教学大纲》。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 并明确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初步具备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 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 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此相呼应, 我国各地都陆续的开始使用新的教材。这些教材紧紧围绕新课改的要求编排, 除了课程内容和编排有着改变外, 不仅数量增加了不少, 连形式都大有改变。有人比较了2002年前后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 旧教材只要9个实验, 而新版本教材则安排了15个生物实验, 增幅达40%。初中生物教材中生物实验的增幅更是达到了44.7%。

实际教学又如何呢?书上的实验不做, 课堂上不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许多生物教师受到课时、材料、实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都不得不放弃了很多实验, 特别是那些新增的突破传统的探究性实验更是受到了冷落。甚至有初二的学生反映他们整整一年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从没进过实验室上过实验课。虽然会考和高考中实验占有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但是往往考查的都是些最为经典的实验, 对于具有一定拓展性的、新型的实验会考查到的几率就比较小。这样在教学中, 有经验的教师也就挑重点讲解几个高命中率的实验就可以保证学生漂亮的通过考试了, 但是却放弃了对学生科学素养最佳的培养机会。21世纪我们培养的不是应试的“人材”, 而是能紧跟时代变化的“人才”, 所以仅在中学生物实验的教学上, 相对与之前传统的教学, 教师能做的改进和创新就有很多。

二、中学生物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1. 提高教师的认识, 改进生物实验课现状。

国足前教练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 生物实验课的命运也是如此, 由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决定实验课的质量。生物学其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 实验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科学素养。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也是各种习惯、思维方式的养成时期, 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佳时机。

首先教师就要先改变实验课可上可不上的观念, 再华丽的语言都无法描述生动的实验。对于课时紧张这个大矛盾, 应采用更好的实验方法来节省时间, 而不是剥夺学生的实验课。只有生物教师从态度上根本改变后, 我们才能谈得上生物实验课的改进和创新。

例如, 在实验课前就将实验明确介绍或布置给学生, 让他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将一些原本繁琐的实验进行精简, 让其以简单的过程呈现生物学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一定的生物实验课的课时, 让学生从实验中增长知识和技能。

2. 广泛取材, 从实验材料、方法上进行改进。

(1) 让学生参与到材料准备中。通常生物实验中用的实验材料都由实验员或生物教师购买获得, 但如果对于一些简单的, 从日常生活中就能获得的, 不具危险性的材料, 是不是能让学生参与到采集的过程中呢?例如在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这个实验中, 需要的材料除了一些试剂是学生难以获得以外, 像苹果、梨、鸡蛋、植物油、花生、马铃薯等的材料, 都是从菜市场甚至是家中就能轻而易举的找到的, 也方便存放。如果在班中分实验小组, 在课前就将材料收集的任务布置给小组成员, 并让他们提早带到学校, 更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也能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记忆和生活能力,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在生物实验课中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又例如经常要用得到的洋葱, 在让学生采集材料前, 可先教会他们如何挑选合适的洋葱作为材料, 要选鳞叶紫色较深的, 也能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选材。同样, 在教师刻苦钻研合适的实验材料时, 也可以适当的让学生参与到选材的过程。在学生参与到材料准备的过程中, 能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实验的过程, 还让学生对实验原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也多了解了很多实验的注意事项, 学生也能从一次实验中思考的更多。此外简单的试剂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准备。例如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氯化钠溶液等, 或者需要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溶液进行配比的试剂, 在适合学生的情况下都能让学生们来完成准备工作。这样一方面学生从中获得试剂配比、保存的方法, 巩固了化学知识, 另一方面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改进实验材料。课本上的很多经典实验是一代代生物教师的经验积累, 同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应勇于对实验的方法、材料进行创新改革。

在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实验中, 我们通常用的是洋葱鳞叶的外表皮, 因为其本身的紫色便于观察而不用染色。但是实际操作发现, 洋葱的外表皮十分的难取, 很多初学者都要花上很长的时间来取到单层细胞的观察材料, 而多层细胞的材料往往相互重叠, 观察效果不理想, 这就给这个简单的实验带来了不必要的困难, 特别是初中生动手能力不如高中生, 更难掌握用镊子撕下外表皮的技术, 同时也是对材料的浪费。但实践中发现洋葱的内表皮却是十分容易获得的, 它往往会整片的粘连在里面一片鳞叶上, 轻轻剥取就能获得, 可将内表皮进行染色再实验能获得与外表皮一样的效果, 这样对于时间比较紧张的实验课是个解决的好方法。此外也可在实验前将洋葱鳞叶从鳞茎上剥下来, 放在通风的窗台上晒上1~4天, 待叶片变软时, 撕取就方便了。两个简单的方法能很大程度的节省实验的时间, 保证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实验, 亲身经历到实验的全过程。

(3) 改进实验方法。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我们通常用的是纸层析法。但是它除了耗时长以外, 效果也并不是最理想, 四层色素颜色很浅, 特别是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更是难以分辨。这样使得一节实验课有很长的时间是在等待中度过, 还要避免层析纸触碰到试管壁, 这个实验对学生而言操作上有相当的难度。如果换用白粉笔来替代层析纸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白粉笔法的具体的操作步骤与纸层析法基本相似, 原理也相同。选用一般的白粉笔 (如果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 可以先将白粉笔放在酒精灯上烤干) , 在距底部1.5cm处画一小点或围粉笔一圈划一横线, 然后用毛细吸管在粉笔上划上滤液点或线, 待干燥后再次划上滤液点或线, 如此反复几次。在一个培养皿中倒入一些四氯化碳, 将刚才划了滤液线的白粉笔的底部用小刀切平, 把它放置到培养皿中, 四氯化碳同样不能没过滤液线。为了防止四氯化碳污染空气, 在培养皿外面倒置一个大烧杯即可。几分钟后四种色素就清晰的分离在粉笔上。白粉笔的获得并不比滤纸困难, 但是从实践中我们发现, 白粉笔层析法更快, 并且四层色素十分清晰, 效果要比纸层析法好很多, 而且一个培养皿中可同时立多支粉笔, 不用大试管和试管架, 更容易放置, 可谓节约时间和器材, 更适合与课堂教学。

(4) 改变实验方式, 从实验设计上进行创新。除了在实验的器材、用品上进行改进外, 在实验的设计上也能进行大量的创新, 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目前, 中学生物实验课主要以教师的讲述法为主, 教师先把实验的要点过程都讲明白了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 这样难免会出现依样画葫芦的现象,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空间, 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不利的。对于某些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的实验, 教师可以事先做好适当实验的设计。

中学生物学所开设的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三种类型。生物实验中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生物教师面对书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拓展性实验往往一翻而过。探究性实验相对于验证性实验, 两者原理不同, 前者是指人们在结果、现象未知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设计去探索, 进而获得结论。如果在学校中开展的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而缺少了探究性实验和其他类型的实验的话, 不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可以说探究性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那么如何克服时间的缺乏呢?

教师可以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试验。例如高中教材中植物生长素的实验, 通常采用先上课后实验的方法, 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中包含了生长素的所有的特性。我们可以改为先实验后上课, 在课后教师将已准备好的小麦胚芽鞘介绍给学生, 明确探究目的, 并将实验用品放置在教室窗台上, 让专门的同学负责照看, 一个星期后以小组为单位交上“分析报告”后再进行分析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从表象开始, 大胆的猜测实验原理, 查找资料分析结果, 这样得到的结论既有事实依据, 也能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同样的, 也可以将初中实验中的生态瓶放置在教室中, 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个密封的小环境的工作原理。

在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这个实验中, 通常我们采用的方法是, 先对淀粉、还原性糖、蛋白质和脂肪进行鉴定后再对教师准备的苹果、鸡蛋、马铃薯等食物进行成分鉴定。这个实验可以改为实验课前先由教师介绍三大类成分鉴定的方法、实验原理及食物成分鉴定前的处理方法, 让学生回家后自行设计一张食品成分鉴定书。实验中, 教师尽可能的多准备些具有代表性的食物, 或让学生自带食物进行鉴定, 并制作鉴定表, 思考哪些食物可以作为主要的蛋白质、糖、脂肪来源。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除了需要自行设计鉴定表外, 还需要自行设计实验的全过程, 虽然与之前的实验相比改动不大, 但是学生就能从依样画葫芦转为主动实验。

探究性实验对学生实事求是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 如果实验失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这对学生也是一份知识和价值观的双重收获。

实验的进步是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际的操作中获得的, 以上的实验改进与创新是笔者在实验后的感悟, 如有不当之处, 还望探讨整改。

总而言之, 生物教师应首先认识到生物实验在生物教育和学生科学素养养成中的重要地位, 充分利用时间上好每堂生物实验课, 同时, 生物教师也应尽一切可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有些书上的拓展性实验课堂上没有时间完成, 如测量人体的生理数据、学看药品说明书等的实验可以放到课外进行, 这样的实验具有相当的拓展性, 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可以作为兴趣课开展。既然课本提供给了生物教师那么丰富的实

《少年写作》分为小学版 (3、4、5、6年级分册出版) 、初中版和高中版, 以反映自然之景、社会之风、读书之韵和成长之乐为内容, 具体栏目为:

名师大讲堂 (选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指导学生课堂习作或写作的锦囊妙计)

技法秘籍箱 (站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处, 揭秘写作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同期声 (与课堂作文教学同步, 展示作文辅导的过程和学生佳作)

升格空间站 (以学生习作为例, 指导修改和提升作文的典型案例)

美文直播间 (登载、评析学生课堂优秀习作、考场满分作文或赛场获奖作品)

名篇大观园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今中外名家名篇的赏析)

素材宽带网 (提供与教材同步的人与自然、人与验, 那么生物教师也应当尽可能的好好利用这些实验, 与此同时, 改变实验课的考查方式, 让学生重视实验课、真正的从中获取科学研究的方法。

摘要:生物学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教材的改进, 实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 但是由于课时等原因的限制, 很多教师并不十分重视实验教学。需要通过提高教师的认识, 改进生物实验课现状, 同时广泛取材, 从实验材料、方法上对实验进行创新, 节省课堂时间, 化繁为简;改变实验方式, 从实验设计上进行创新, 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实验改进,生物教师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5.

[2]裘伯川, 朱立祥.对中学生物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 2000 (1) :61-67.

[3]林金定.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培养[J].教育评论, 2001 (1) :73-74.

[4]刘科建.刍议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应对新课改的挑战与对策[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7 (1) :6-7.

[5]李彦平.对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J].中学生物学, 2008 (3) :45.

[6]王小阳.如何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 2007 (46) :127.

[7]池春玉, 丁国华, 韩金龙, 许志东.黑龙江省高中生物学实验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8) :121-123.

[8]曹子建, 冯鸿, 余孝琴.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 (3) :109-110.

[9]陈海, 侯刚.浅谈中学生物实验的创新[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6 (6) :38.

上一篇:烟草企业发展下一篇: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