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2024-07-04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精选12篇)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篇1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存问题

1. 实验教学方法落后。

可以用于实验教学的方法类别众多,教师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试验方法。然而,在现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呆板,仍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即教师先把相关事项及试验方法,讲解和演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按照给定的实验步骤完成生物实验,同时在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对实验进行点评和总结,并给出相应实验问题,让学生作答。虽然这种方法也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

2. 实验教学设施破旧。

学校缺乏配套的生物实验教学设备,严重制约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在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差距极大,同时导致教育条件及教育质量的差别,从很多实际事例中可以发现,偏远落后的地区,无论是在教师配备还是在教学硬件设施的配置上,都远远不如经济发达地区,根部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给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设置了巨大阻碍。

3. 实验评价方法单一。

目前的生物实验教学普遍存在评价方法单一的问题,即教师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只能够针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不能够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这与实验教学的客观环境有关。教师在对学生的生物实验活动进行评价时,常常只是给予一个小组范围内综合评价,没有对每个人进行细致指导和评价,评价方法过于单一。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硬件设备的落后和匮乏导致的,不能为每个学生提供独立的实验条件,总是以小组形式完成生物实验,学生的实际参与量非常少,不利于学生实验态度的形成。

4. 实验内容陈旧,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生物实验的设计依据主要来自于课本内容,学生也是通过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对要进行的实验进行探索和分析。但是在实际中,有些实验的难度较大,操作很复杂,会降低学生对于试验的好奇心和实验热情;同时有很多实验脱离生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紧密,学生也只是以应付的态度完成试验,教学效果很差。

二、加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1. 更新观念,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加强探究性实验。

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负责人要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其的硬件投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给予其足够的实践机会。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认知水平,有效指引和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生物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和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最佳的实验环境,从而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学会科学的实验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探究、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加强生物实验室建设,开发实验教学资源。

只有拥有配套的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才能顺利完成生物实验教学。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建议,学校要给予实验教学足够的投入,为实验教学提供完善的实验场地和实验设施等条件。生物实验教学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开出率。一方面,选择合理的实验材料,将已有的材料有效利用起来,部分材料的价格比较高,教师可根据其性质用其他类似材料代替;选择合适的材料自制教学工具和教学标本。另一方面,资源共享。将学校其他科目的资源如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实验资源,在不影响其自身教学的前提下,为生物实验分出一定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是为了避免管理混乱,必须有有效的管理制度。

3. 夯实课本知识、体验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实验来自于课本,一般生物实验的开展都是按照课本所述,完成试验材料的配置和实验步骤的设计,其原理和根据都是具备科学根据的,然而其步骤和材料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相关依据进行调整和优化,所以要想更有效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必须学会创新和探究新方法。

(1)实验材料因时令和区域的特点而多样化,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彰显创新本色。同一实验和同一小组可以使用不同实验材料,只要其能达到实验目的即可。比如《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规定的材料是菠菜,但是综合考虑具体的季节时间,可另选芹菜、树叶等材料代替。同时对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一课中,规定所用的材料是紫色洋葱的鳞片叶,但是使用玫瑰花瓣等材料也可以实现实验目标。在学生挑选不同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实验研究的多样性和多角度性,从而从不同角度证实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拉近学生与科学实验之间的距离,降低生物试验的神秘感,更好地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实验。

(2)实验原理的固定的,然而实验步骤是可以拓展和创新的。实验原理是给定的,不可更改的。但是其实验步骤可以根据原理对其进行合理调整和改动,最终取得的实验结论还是一样的。比如教学《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与观察》,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所知和平常的积累,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实验方案,最终进行评比,找出最好的实验方案。学生给出的方案各不相同,最终结论也不一样,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生物实验探究能力。

(3)通过生物实验过程的现象分析总结出来的实验结果,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色。实验结果是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现场的探究和总结,正确的结果固然可喜,但错误的结果也值得分析,其意义一样重要。学生在对试验设计和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会不断提高学生学科素养。每一个规模较大的生物实验的成功都要经过相关科研人员数亿万次的实验探究和分析获得,其背后的付出难以计数。比如,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团队就是一个成功的榜样。所以,学生在进行生物实验操作时,一定要有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细致的观察力,仔细记录实验中所出现现象,并仔细分析现象背后所代表的知识,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4. 运用多种实验评价方法。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新课改标准,教师要注重评级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最终的实验结果并不是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更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行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全面提高。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验成果,给学生以积极评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结语

实验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意义重大。授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在做好自身实验指导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生物实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切实参与到生物实验中,体会实验的内容和相关的实验方法,掌握实验所蕴含的知识。在实验中,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深化其对实验原理的认知,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幸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生命世界,2010,03:87-89.

[2]葛学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4:122.

[3]唐绍良.信息技术与高中实验教学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

[4]施盛华.在高中实验教学中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探索[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4(12).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篇2

生物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甚至认为已全部掌握,因而往往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对知识的进一步渴求。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每堂课开始5分钟,我让学生上讲台讲解和复述基本知识点,上台学生讲解不当之处,其余学生可随时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然后我以一定的方式将上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列出,让学生明确疏漏和不足之处,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又可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主动学习,从而较好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①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而思维只是指向解决某个问题的。因此,教师可根据“大纲”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掌握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就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对复习起了定向作用。如复习“生长素发现”时可提出以下问题:

1、长时间放在窗台上的植物为什么向窗外倾斜生长?

2、将植物用不透光的纸盒罩住会怎样?

3、去掉尖端后植物还生长吗?

4、用什么方法证实尖端能产生某种物质?

5、你还能举出几个相关原理的例子?

②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争论反驳以形成信息的多方面传递,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③启发点拨,归纳问题

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请部分学生代表就有关问题作答,其不足或错误之处可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订正,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启发,补充与修正,并将讨论所得向广度和深度进行引导,并归纳总结,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以上是在实际教学中的尝试,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指出,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改进、使之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有效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越来越体会到将生物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验结合起来,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越来越感受到将生物知识点的学习与实验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实验不仅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知识板块,辅助学生更好进行生物学科学习的工具,也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生物学科学习。

一、有效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念

实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动手亲自进行实际操作,实验的这一特点使人们认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决定了实验的成败。虽然实际操作步骤对学生的實验学习十分重要,然而学生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念也十分重要。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学生只有注意到方方面面,才能使实际的操作活动更加顺利的进行。而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教师必须要在思想中形成一种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进行与实验相关的一些理念进行教学。

二、将拆分法运用到实验教学中

实验是一个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要求都很高的活动,尤其计入高中阶段,学生要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活动,更是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尽管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可操之过急,应该从简单的操作出发,从细节出发,越是复杂的实验,涉及的实验器材越多,需要学生注意的问题越多,如果学生的基础不牢固,在做较为复杂的实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影响实验结果。

针对高中阶段学生要进行的实验较为复杂的情况,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实验进行拆分,对不同的实验步骤与环节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真正吃透每一个环节的作用与意义,然后再将各个环节有效串联起来,自然学生就能够更好的对整个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三、对实验器材教学引起重视

实验器材是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基础,如果没有实验器材学生的实验活动就无法进行。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与实验步骤相关的教学,对实验器材的教学却没有引起重视,以至于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即使能够有效的掌握实验步骤,由于难以有效的操作实验器材,对学生的实验活动带来较大的麻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实验器材的教学引起重视,不管是简单的实验器材,还是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器材,教师都要对学生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把关,使学生能够准确无误的使用。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实验器材使用方法的过程中,也要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一方面从理论的角度对学生讲解该如何正确使用,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切实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的使用方法。

四、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验结合起来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进行实际的操作,表面看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已经脱离了理论知识,实际上实验活动与理论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二者的学习,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验结合起来,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生物学科不仅研究人们能够用肉眼看到的现象,还研究很多人们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现象,这就对学生理解知识点提出了挑战,如果能够借助于实验,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并且实验现象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对生物现象进行研究。

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验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实验学习有很大帮助。学生的实验活动必须有理论知识的指导,教师一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一边让学生做实验,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一些实验现象的深刻内涵,学生对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理解,自然能够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五、借助于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在现代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同时也要积极的将多媒体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去,使很多实验现象能够更好的展示出来。虽然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高中实验室的实验器材更加丰富化,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然而高中生物教材上涉及到的一些实验现象,是在一般的实验条件下难以完成的,为了将更多实验现象更好的展示给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有效应用多媒体。将多媒体与生物实验结合起来,能够收到如下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兴趣

教师在通过多媒体将一些实验现象展示出来的过程中,较之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演示,或者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对学生能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通过多媒体将一些实验现象展示给学生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穿插一些学生喜欢的元素,对提升学生的实验兴趣会产生更大的帮助。

(二)使学生了解更多实验

对于在课堂上或者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例如:对于一些植物的生长变化,在实验室短期内很难有效的观察到其生长情况,而通过多媒体能够将一些植物的生长变化全面的呈现出来,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教学中来,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 篇4

一、从生物学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想

生命科学史是以生物科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轮廓, 以科学发展历程中带有重大转折意义的课题为主线, 用翔实的资料论述科学家们的创造性劳动, 生动地描述他们进行科学探索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在生物学发展史上, 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地把科学家们独到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知识传授中, 有效启迪学生领会科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让实验课堂启迪智慧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而在教学过程中, 受到课时、课堂容纳量、内容等方面的限制, 能够真正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内容就极其有限了, 但实验课却能充分体现探究式教学理念。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内容大大增加, 并且探究性实验也相应增加。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在实验教学中应当尽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进行实验设计。指导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教师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已设计好的方案或者教材实例进行参考模仿。

三、自己动手, 自制教具, 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现在学校实验室条件有限, 很多图例模具缺乏, 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 而自制教具一方面可以满足教学的要求, 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新课标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模型建构能力, 利用身边材料, 建构物理模型, 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有关生物概念和结构。因此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内容, 引导学生构建模型, 自制教具。

总之,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除了教师要深挖教材, 还要经常性地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 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在新课标下的生物学更应重视实验的教学。从生物学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让实验课堂启迪智慧;培养学生自己动手, 自制教具, 提升创新能力。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5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实验的探讨,改进生物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

当今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社会需要更多创新性人才。那么你对创新的理解呢?创新是指人的思维活动或实践活动具有创造性,具有不同于前人或超越自我的途径和方法。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高中生物教材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极大地突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也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科特点。而实验能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做几个实验,或做几道实验题就可以得到的。很多的实验方法、程序、习惯都是在平时实验中一点点学习掌握积累而成的。我结合自身生物教学的实际,浅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尝试。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验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部分教师对照考纲的必做实验,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一一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听实验、背实验。

2、实验与生活脱节,学生缺乏学习的价值体验。

3、完全用计算机演示代替生物实验,一张接一张的投影片和动画播放使生物实验中的多种新鲜感觉只剩下视觉和听觉,实验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学生对实验本身的体验几乎为零。

4、教师在进行分组实验教学时,只管让学生信马由缰地实验,而没有指导、交流、反馈和总结,绝大多数教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却忽视了方法的指导,使实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导致实验教学的低效。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中对实验教学的开展都有明确的阐述。有的教师认为:实验教学尽管没有开展,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差,这是明显的观念问题。曾有某地区教研室领导到一所学校检查工作,发现实验室里的显微镜的包装都没有拆封。因此,广大一线生物教师需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和理解《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切实改变重“知识传授”,轻“实验教学”的传统思想观念;不能“以讲代做”、“以电教媒体手段代替实验操作”,应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和其它实践活动。通过实验或其它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学生知识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和科学态度的形成。

(二)做好实验准备。

高中生物课堂的实验教学比较多,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加了解生物知识。教师要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们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相关的实验过程,但是在学生们做实验之前也要初步的了解相关的知识。教师就要先提供一些材料让他们熟悉。让其事先学习这些材料,通过学习将其中的一些知识融入到实验当中。在实验中,教师是实验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在实验前教师应该让学生们先认识做实验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名字等。以方便学生们的知识,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对其作用有所认识。能更好的进行实验。

(三)密切联系生活。

生物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都密切相关。“生活即教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在生物学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教学,使内容更具实用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以及将这些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指导生活”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在各科教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生物、化学、物理、地理课程,许多内容本身就是由问题引出,让学生边学边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每一部分知识学习之后,都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向课外拓展。

(四)培养学生思维。

生物学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闪烁着科学家们非凡的创造性思维的光芒。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光合作用发现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孟德尔两个遗传基本规律的创立等。

(五)改进评价方法。

实验教学评价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制约学生的实验动机、实验态度和实验策略。不同类型的实验建议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或几种评价方法综合采用,做到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例如: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笔试,它有在短时间内有效考查实验原理、步骤、结果等理论知识的优点,但在考查学生实验操作、结果记录、合作和交流等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将有利于全面体现学生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做到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如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实验课进行摄像,用相机记录实验结果;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交流和讨论。

(六)借助媒体教学。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机地整合后,大大优化了实验过程,拓宽了实验教学渠道,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诸如实验过程太快,只能看到实验结果而无法观察到中间的过程;有的实验耗时而缓慢,在课堂上无法完成;有的因场景太大或常有危险性而无法进行等问题。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后在以下?赘龇矫娣⒒幼饔妹飨裕海?1)拆分连续、快速实验。运用“慢放”、“定格”等功能在多媒体操作平台上播放,按需要进行拆分,让学生直观、清楚地分步、分段观察,大大增强实验效果。(2)缩放大型或显微实验。通过录像、照相等形式把一些大型的生态学实验,如植物的群落、大型的生态系统等实验过程记录下来;还可以运用显微摄像技术放大一些微小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现象,如草履虫的应激性、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特点等,然后在多媒体环境下将它制成课件,通过电视、电脑或幻灯片显示出来。以上这些,不借助多媒体及现代化教学器材光靠传统手段是无法完成的。

浅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方法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高中生物的学习在中学学习任务中的比重日渐提高,生物学习也得到了大家逐渐的重视。而在生物学习中,比起理论知识的积累,实验教学以其形象直接等特点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并且,实验是各类知识来源的基础,是科学知识的奠基。然而,就笔者了解来说,高中生方面的生物实验课程开课较少,有的实验课主要是选修课为主。虽然课本上对实验课的数量是有一定要求的,但是,由于实验条件和时间等各种原因的限制,中学的实验课十分少,尤其是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的学校。对于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因为应试类教育和选拔人才的形式,实验的进行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由教师讲解实验,配以多媒体,学生做实验题的方式,可以更快更好的获得比较大的提高,在高考中会有比较好的优势。长此以往,在这种模式下培育出来的“人才”,只能按步就班,沒有创新和研究的思想,那么,科学方面的成就会有什么呢?

因此,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方面,首先需要改进的就是:用真实验取代模拟实验。虽然由学生真正去做实验的时候,做出来的实验成果可能由于熟练程度等原因会没有视频教学或动画教学中的清楚,但是,动画里的实验却并不真实,视频里的实验并不是我们亲自做的,我们不能一直依赖,它们或是理想状况下的存在,如细胞的结构模型,或是我们看到别人这么做而单方面觉得我们也会了。只有在自己动手完成实验之后,才能明白实验中每一个步骤设计的用意与实验的意义,而每一个步骤都是至关重要的,得到的实验结果更家直观。做实验并不是为了拿高分,而是为了我们可以更加明白这些科学的奥秘。

其次,在已有的实验中,我们多是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实验方案和所写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每个班每个年级都是统一的,使得很多学生都只知道该种实验方案,却不举一反思,限制了研究的思维。在实验开始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实验过程得出的结果或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己设计和改进实验。如在浙科教材中要求学生进行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目的意义,理解实验的实施和原理,找出含有丰富糖类或蛋白质的物质,提出自己人为可行的实验方法;或者在脂肪类有机物鉴定实验中针对实验结果与实验条件,提出各种改进方案,如更换染料可以节约成本和使实验更直观等,不拘泥于课本上给出的实验方法,会质疑,也会改进和思考新方案。

第三,有时候,即使是课堂实验,也会有实验失败的时候。实验失败的原因可以是实验试剂可能过期或者污染,也可能是操作不规范,处理时间不正确等等。以浙教版中选修的植物组织培养为例,植物组织可能在培养数天后就马上被污染,也可能在培养数十天后出现白化或者玻璃化,褐变。这些都是有各种不同的原因的。污染可能是叶片消毒不当,白化可能是叶片切割得太小或培养时光照太强,褐变可能时选材不当。在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原因分析,可以使虽然实验没有成功,却能领悟到实验的关键,培养学生反省和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然而,实验课虽然十分重要,但是它的课堂管理却并不简单。很多学生也受到“实验课并不重要”这种思想的影响,在实验课上十分散漫,主要表现为:不认真听老师进行实验前的讲解,不会操作实验各步骤,或者使只是机械的完成各个步骤却不去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而实验课教师也是无法顾及到全部的同学的。如提取叶绿素的实验中,同学们可能出现按照步骤加碳酸钙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加,按步骤加而二氧化硅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加。教师可以考虑将实验课课堂表现等计入期末总分,或者实验课进行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两项考试等方式进行课堂管理。

要改进中学生物实验得上课制度,也离不开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应在实验课前备好课,利用精炼得语言向同学们介绍实验原理和过程,掌握教材得特性。第一,可以让同学们有更多得时间进行时间操作,第二,精炼不仅仅是简短,还要注意适度打开学生探索得大门,让他们有探索得兴趣,也有探索得方向,就是前面所说得思考和设计。当实验难度较大不容易理解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定得只是台阶和导向,通过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得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高中生物实验得学习,是打开学生科学探索之路的重要途径,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教师不倦的投入,学生的积极配合。在现有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科学的改进,可以在内在帮助中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事半功倍的进行生物知识的积累,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东成.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新教师教学.2010,12(12).

[2] 马建兴.细雨湿衣却不见.闲花落地细无声-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细节问题.中学生物学.2012,28(1).

[3] 陈铭娜.中学生物实验安全问题浅析.教学仪器与实验第29卷.2013(5).

[4] 王攀.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控制措施.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4).

[5] 莫剑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得有效策略.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27(2).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施方法反思 篇7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任何一个实验的开展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依照课本的要求完成实验, 依照课本因循守旧完成的实验也无法很好地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任何一个实验的开展都有预期的实验目标, 具有一定的实验步骤地设计和需要设定出实验可能达到的效果。而这样的一个步骤其实也就是对实验进行设计。对实验进 行设计是学生进入到实验之中要学会的第一课, 也是培养学生能力中的第一个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 自己去安排实验的开展, 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自主性以及在实验设计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进行。

例如,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部分的实验之中, 实验的开展是依据“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以及不同的色素在不用的溶液中溶解度不同从而实现不 同色素的分离”这两大原理来开展实验的。所以, 在该部分的学习完成之后, 教师引出这两大依据的原理要求学生自己对实验的步骤和相关内容进行设计。这样学生就会设计出这样的实验步骤: 提取色素, 准备绿色树叶、无水乙醇、氧化钙等试剂;制作过滤纸条, 根据试管的大小制作过滤纸条;画出滤液线条; 色素分离并观察结果。

这是学生在实验开展之前依据教师提出的两大原理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设计步骤, 大体上是符合基本的实验实施步骤的。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对实验有一个统筹性的把握,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实验, 也将有效地帮助学生去认识该实验。

二、完善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的实施还应该能够培养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所以在教学之中, 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在动手的过程中把握好每一个实验的步骤, 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使得学生对每一个实验的步骤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并且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己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还存在着的不足。

例如,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之中, 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参与到实验之中, 才会对以下几个问题有更好的认识:

1.在实验之中有一个步骤是要裁取过滤纸, 因为这个步骤需要学生非常小心、仔细地进行实验, 但是很多学生就会不小心地将手上的一些杂物带到过滤纸上, 这样就容易引起实验的误差。而通过实验, 学生分析后发现这一问题, 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一点引起注意, 从而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实验做好准备。

2.在实验之中, 有一个步骤是要画出滤液线条, 而画出滤液线条是为了更好地将色素分离出来。所以, 为了更好地将色素均匀地分离出来, 那么在画滤液线条的时候学生就要保证要对毛细吸管均匀地用力, 并且要保证尽可能地匀速行进, 这样才可以更准确地提炼出色素。

当然,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之中, 还有很多的注意事项, 而这些注意事项都和实验的准确实施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直观的体验必须要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获得, 所以, 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并且引导学生把握在实验中的感受。

三、提升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的开展和实施, 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统筹能力, 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例如,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之中,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改变滤纸的形状, 将其换为“圆形滤纸”, 而这一转变使得在实验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将改变。但是这样一个小的细节的变化, 却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取得一个近似同心圆的四色素环形的滤纸结果。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初探 篇8

一重视示范与纠错, 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有两种, 其中一种是:错误→纠正→正确, 即人们一开始就得到错误信息, 通过实践, 错误信息得到纠正, 最终可表现为正确的行为方式, 这种认知方式往往印象更深刻, 教师掌握这一认知规律对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学中, 我尤为重视教师的操作示范作用和学生的自我纠错作用, 如在教学“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时, 要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这个实验是高一学生在事隔两年后再次使用显微镜, 因而学生进入实验室, 易出现以下情况: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材料或显微镜上, 急于动手操作, 忽视教师的讲解、示范, 降低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结果是学生显微镜的操作不规范, 观察到的细胞影像效果不理想, 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是我把实验中关于高倍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再演示一遍, 让学生统一观察“蚕豆上表皮细胞”, 利用数码显微摄像仪展示细胞照片, 并适时适当地运用“激将法”, 用电脑播放刚才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典型错误, 使其领悟到错误之处, 然后, 再让学生一边操作, 一边对照显微摄像仪展示的图像结果。在学生正确操作后, 再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最理想的细胞影像进行展示及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 大部分学生都做得很好,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生物实验教学中, 运用认知规律, 重视示范与纠错, 加强学生技能训练, 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并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变验证为探究,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生物实验教学应敢于变化,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变验证性实验为激发学生思维和自主性的探究实验, 教师应有多元化思想,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给他们提供探究平台。

例如, 高一教学中有一个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这是高一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涉及使用化学试剂的分组实验。实验之前我做好了充分准备, 使用了学生在实验课上喜欢的检测对象, 如梨汁、土豆汁、蛋清、牛奶和奶茶, 这都是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的东西, 易使学生立刻对实验产生兴趣, 进而将实验教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实验过程分为四个实验主题, 让学生选择一个实验主题, 实验方案由学生设计, 我只做指导, 使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最后由每组推选出一个发言人向全班汇报实验成果。这一节课下来, 由于实验课题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并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课堂气氛相当好, 并且学生对自己的发现非常兴奋、自豪, 自信心大增。这场生物实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无形中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三启发教学, 创设纯思维实验探究, 体验科学思维和精神

教学中除了教师的指导性教学, 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让他们独立思考, 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 这就是启发式教学。

新课改要求实验教学要强调过程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我们可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像科学家一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教学“光合作用”时, 围绕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学生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光合作用需要光, 主要吸收什么光?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的结构怎样?只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等问题, 结合学生的思维, 我再“煽动”一下气氛, 引导学生探索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这虽是一种纯思维式的实验探究, 但学生的探索欲望已被激起,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学生通过自己的一步步探索得出自己的认识, 融会贯通地掌握了知识, 发展了智力并提高了能力。

四开展第二课堂选做实验活动,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实验探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而我们的实验课时有限, 开展第二课堂就是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实验探究, 兼顾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第二课堂活动中, 教师把一些实验处理为选做实验也可让学生补充新的实验课题, 要求学生每学期选做其中任意两个实验课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整理为“选做实验安排表”张贴在教室公示栏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实验。如“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原理简单但步骤繁琐, 可放在第二课堂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把“DNA模型制作盒”发给选做该课题的学生课后完成, 课堂教学中展示成果, 这就使得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的自主学习过程中, 更加深刻地认识了DNA立体双螺旋结构。

在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实验教学中通过重视示范与纠错, 变验证为探究, 创设纯思维式的实验探究, 开展第二课堂选做实验等策略, 是我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 在实践中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此作一探讨, 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实现新课标理念, 培养更多科学人才。

如何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9

一、要彻底转变观念

要优化生物实验教学就先要转变传统思想, 教师要不断树立研究性学习的观念, 从根本上意识到生物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了解新课改后生物实验教学在各个方面的变化与作用, 把握新课改后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彻底转变观念, 重视实验教学。

二、加强软件建设, 使实验室管理合理化

1.营造一个较好的实验室文化氛围。

实验室的墙上可以悬挂科学家们画像、实验指导语、各项规章制度等。功能实验室的门上可以贴上相应的标签牌。实验室清洁整齐的环境, 摆放有序的仪器药品, 使学生进入实验室有一种科学家在实验的神圣感觉, 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作风。

2.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管理好实验室的基本保证。

3.实验室管理规范化。

(1) 学生行为习惯规范化; (2) 仪器、药品存放有序化; (3) 准备实验程序化; (4) 维护仪器经常化。

三、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 优化多形式的实验

1“.自主———探究”实验的建立。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实验室建设应当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的方式, 这就需要建立“自主———探究”的实验条件, 实验室的座位与实验桌就要布置成前后面对面的格局, 这样方便前后四个学生们共实验, 商讨式进行实验, 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实验室内还可以设置各种阶梯式平台柜, 放置常用器材和药品供学生自主选择。

2.搞好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字化实验作为一种新型实验教学方法, 对传统实验教学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数字化实验能使学生观察到化学变化的整个过程, 对变化过程进行直观、形象的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世界通过数据与图表展现出来, 揭示其中的科学规律。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 建立网络实验。

生物网络实验是集网上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资料管理为一体的实验管理系统。网络实验是以改变传统实验室繁杂的管理方法, 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使实验室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为目的的。在网络实验上发布实验指导, 使学生了解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 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空间, 给教师的实验教学带来方便。

4.加强微机实验教学新模式。

微机辅助教学可以将教师之所想, 教材之所需, 充分体现出来, 与教材和实践完整地结合, 它具有文字编辑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图文组合处理功能, 以及二维三维动画制作等多样化功能的特点。使微机辅助方法有机地与课堂实验整合用于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 具有独特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模拟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建立模拟实验的思维能力

模拟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种补充。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观点;是帮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模拟实验可分为计算机模拟实验、模型模拟实验。

1.计算机模拟实验是一种虚拟实验, 它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 把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 以及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演示出来的方式。如通过电脑模拟光合作用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模型模拟实验是指在实验过程中, 通过原理替代的形式, 借助某种模型实体来模拟一些生物学中的复杂现象。例如在模拟保护色实验中就可以把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捏成小虫形状作为“模型”。

因此实验室应积极配合任课教师, 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模型, 并利用身边的细小物品进行自制教具, 开足开好模拟实验课。

综上所述, 要优化生物实验教学就要更新观念。搞好实验室的软件建设, 使实验室管理合理化;优化好实验室的各种教学资源, 探索实验教学各种教学模式。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10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经过教学观察与思考,结合自身经验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对一定阶段的生物课程未进行科学、明确的作用划分,在重点核心章节或需要实验进行佐证的章节教学中没有使用必要的实验教学手段;

2.教师未对实验课程进行全方位预设以及结构设计,导致实验课程随机性过高,从而降低学生实验学习成效;

3.实验课程结束后教师未带领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且没有采取相应的巩固复习策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二、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上文提到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笔者以自身教学经验为基础,尝试提出几点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具体如下。

1.以课程整体为基础,制定实验教学阶段性计划。要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保证实验教学在内容上的有效性。高中生物课程囊括了众多领域的各种概念,具有广泛性、层级性等特征;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也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由概念到应用”的规律。且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必须从整体出发,对生物各部分知识的实验教学必要性进行科学评估, 并制定实验教学阶段性计划。以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材《分子与细胞》为例,该本教材的主要教学目的为认识与了解微观世界物质,其中包括“走进细胞、分子、细胞基本结构、细胞物质输入输出、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以及细胞的生命历程”六个章节;其中,“走进细胞、细胞分子、细胞基本结构”的内容可概括为细胞的基本认识部分,教师可在此部分设计一个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细胞微观构成的实验教学;在其余规律类章节的教学中可以小节为基础各自设计适当的实验教学,如“细胞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一章中第一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可进行渗透现象的实验教学。另外,教师应使每个实验教学尽可能囊括所属部分的重点知识,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灵活设计实验课堂结构,做好实验教学的充分预设工作。教学过程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课堂教学的组织是否合理与教学成效以及实验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首先以生物实验教学内容为核心, 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灵活设计实验课堂结构;所谓灵活设计指教师的设计方案要具有较高的弹性,以应对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包括内容、目的、方式等在内的变化。另外,实验教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学生在此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而活动性过强的教学形式容易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因此,教师应对实验教学进行全面预设,并制定应对方案。

以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材为例, 例如“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章的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该部分内容看设计“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分组应遵循“组内差异最大化,组间差异最小化”的原则,并使其在课前合作制定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过程;教师与实验教学前对其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和步骤等内容进行评价,对其不当之处进行指导纠正;该实验设计的实验用具和材料以及实验步骤较多,为节省实验时间, 教师应随机抽取各小组一名学生于课前到实验处领取所需材料;将实验课程分为“指导-实验-报告-总结”四个阶段;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密切观察,对各小组的实验过程进行记录与指导,为总结环节提供依据。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分析,从而达到加深知识理解的效果。

3.帮助学生对实验进行有效总结,建立以实验为基础的知识架构。 实验课程的复杂度越高,其占据的课时就越长。教师必须控制好实验课程中的各部分环节,尽可能保证每节实验课均有总结与归纳的空隙。在实验课程的总结归纳环节,教师既可直接向学生呈现相应的知识规律与结构, 也可以采用情境问答、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起以实验为基础的知识架构。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

实验是高中生物知识的灵魂,几乎每一个知识点的出现都是实验的结果,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发言权,不懂实验就不懂生物。为了紧扣高考大纲中的“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明确原理

“明确原理”包括对仪器的原理、实验操作的原理进行明确。

在对实验仪器的原理认识上,以显微镜使用原理的认识为例。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合理选择使用,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即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视野小,且看到材料的厚度就越薄;低倍镜放大倍率小,分辨率低,视野广。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或细节,而低倍镜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所以学生只有了解了上述的基本仪器原理和操作方法,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和低倍镜。

在对实验原理的认识上,我认为如果整个实验是个“细胞”,那么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细胞核”。怎样才能让学生看到实验题目、实验材料用具、联系知识点就能写出实验原理呢?虽然近几年高考少有让写实验原理的,教师或学生对实验原理也就不重视,但是,实验题层出不穷,如果把握不住实验原理,整个实验题就无从下手,因而找不到整个题的关键所在。这里以酶的高效性实验为例,在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第三章《新陈代谢与酶》中,探讨的是酶与无机催化剂的不同。我给出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先设计实验原理,结果我发现学生大都不会做实验,原理写得乱七八糟,有的学生写成了过程,有的写成了化学式,有的甚至写“酶具有高效性”一句话就完了。对此我让他们先找到自己的不足,再进行分析这个实验原理为什么要写,应该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等,学生在思考以后再进行加工。接下来在写“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原理时,学生或多或少地能写出一部分了。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要让学生了解液泡的体积大小、颜色如何变化。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色素彼此分离的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单靠高中教科书中的知识还不够,应让学生了解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层析液是一种展开剂,四种色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它们在滤纸上吸附能力不同,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四种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胡萝卜素溶解度大而吸附力小,扩散速度快;叶绿素b溶解度小而吸附力大,扩散速度则慢等。当然,实验原理的提取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会的,但我相信,经常训练会使学生既快又好地掌握住技巧,为以后的实验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适时分析

实验在于分析,主要是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每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都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要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所以,在实验中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的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分析每一个不管正确还是错误的结果,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事物的方法。

分析应该联系知识点,对每一项逐步分析。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分析:根尖放在解离液中是为了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使根尖细胞间变得松散,有助于压片;通过解离液的处理,使细胞死亡,才能让细胞分别固定在各自的分裂状态;漂洗是为了冲洗解离液,否则影响染色效果;压片时,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目的是防止手指与盖玻片直接触压,将极薄的盖玻片压碎等。因此,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由教师讲解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对每一个实验过程认真分析,使学生知道应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那样做可不可以,否则会怎样等;使学生思维发散,认识到事物的多样性,培养其勤于探究的实验精神。

在实验结果中,我们经常会重视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分析,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分析,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对每个实验进行追根溯源,找到成败的关键。个别学生的实验结果不明显或失败,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原因。如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中四条色素带部分或全部不明显,教师可让学生先分析自身的原因,然后提示:是否研磨时破坏了色素;是否研磨不充分;是否丙酮用量过多,滤液太稀导致不清晰;划滤液细线时是否重复的次数少了些;层析时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是否被层析液没及过等。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有的学生虽然在步骤方法上都按要求进行了,但没有发现质壁分离现象,教师应启发学生分析原因:取下的表皮是不是死亡的角质层细胞;是否蔗糖溶液被稀释而造成浓度不够;是否视野太亮,本身透光性强,反差度小而未能看清等。

浅析高中生物的对照实验教学 篇12

一、高中生物实验的内容及特点决定了它必将是高中实验的重点

高中生物实验可操作性强, 现象明显, 理论完整, 更易体现出学生对研究对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其次, 生物实验考点较多, 高中阶段的生物实验课题就达30种之多。

高中生物实验中除了部分演示实验, 其余大部分为对照实验, 高考对对照实验的考察几乎年年不放过。例如200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 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 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 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 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 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 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 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这一实验就是典型的对照试验, 并能展现出四种类型。即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与相互对照。不同的类型,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是不同的。上题考查的是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 四个选项分别设置了迷惑选项, 对照试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这两个组一定是相互对比的, 实验的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 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就能排除无关变量。

二、唯一变量性原则是对照实验的标志之一

在设计对照实验组时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原则那就是唯一变量性原则, 换句话说就是, 实验组与对照组只有一个量是不同的, 这个量就是唯一变量——也是我们研究的实验对象。哪一个作为实验组?哪一个作为对照组?这些都是随机决定的, 这就从理论上保证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是平等的、被平衡了的, 所以说, 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现象差异可以认定为来自于实验的唯一变量所引起的, 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比如说在做“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时, 设置了对照组——一个在最适宜酶活性的室温温度和p H=7值的试管, 另外两对对照试验组, 一个里面是沸水, 一个是冰水, 一个是酸性环境中, 一个是碱性环境中, 通过对比观察, 可发现实验的明显差异。

那么如何在考试当中判断实验组与对照组呢?方法是不唯一的,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 确定实验的唯一变量

根据实验判断出实验的唯一变量, 也就是说要根据实验条件迅速确定两组或多组实验中的唯一变量, 在实验中, 结果的差异或变化是由谁造成的, 这个变化的因素就是唯一变量。

实验组:通过实验变量处理了的一组。

对照组:没有接受任何变量处理的一组。

比如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时, 每一组实验都是做了唯一的变量处理, 结果都出现了差异, 因此证明改变温度和p H值会影响酶的活性。

2. 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根据实验目的进行控制、干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 实验组是用来证明实验假设的, 而对照组是针对实验目的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而进行的操作, 例如为了验证“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一张叶片, 一半曝光, 一半遮光, 到底哪一个是对照组?看目的是要有光, 光合作用需要光, 那有光的就是实验组, 没光的就是对照组。

如果是为了证明低温是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条件, 那么常温就是对照;如果是为了证明常温下染色体数目更稳定, 那么其他任何温度的实验都是对照。

3. 控制实验状态

对照组一般都是正常状态下的实验, 实验组一般都是刻意而为之, 即异常状态下的实验。例如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时,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如下:

实验组:植物在黑暗中生长一昼夜, 取叶片验证。

对照组:植物在正常光照下生长, 取叶片验证。

总之, 高中阶段的生物对照实验只要把握住规律, 把唯一变量和无关变量区分开来, 牢牢抓住实验目的, 通过积累, 对照实验应该会变成高中生物实验的拐点。

上一篇:高级职称的下一篇: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