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2024-10-22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精选12篇)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篇1

高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对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知识不容易接受,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即模型构建。但是不可能每一个抽象的事物的学习都由教师亲自指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逐渐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思维及能力,否则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接受及掌握将具有很大的难度。形成了生物建模思维,会有利于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并且对于形成严谨的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促进作用。

一、生物建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通过对某些知识的模型构建能够将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与掌握。例如,在讲解关于有丝分裂的知识点时,教师主要讲的是DNA的复制问题,但是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将复制问题阐述为DNA复制一次就会分裂一次,那么学生理解起来就会非常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对有丝分裂时DNA的复制过程进行模型构建,让学生如同亲眼看见这个过程,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第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探索精神的培养。生物建模是一项需要学生或者教师亲自动手的过程,而学生在亲自构建生物模型时,不仅会加深对生物知识的认识,而且还会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因为生物建模是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探索的过程,所以生物建模对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应用生物建模的几种方法

(1)正确运用物理模型。物理模型能够将抽象的东西更加具体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有很大作用。同样以有丝分裂为例,这一过程中DNA的变化很难看清,如果不进行模型构建,学生在学习时就会非常吃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火柴棒作为染色体,火柴头作为着丝点,以此来模拟染色体的变化。又如,在学习关于人体构造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参照人体模型来讲解知识,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像关于蛋白质及细胞的知识都可以将生物模型引入到教学中,这也是高中物理教学中较为常见、且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

(2)正确运用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就是运用数学中常用的一些图表数据或者坐标图像、数学公式或者集合来表述生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图表能够很直观地反映一个变量在另一个变量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例如,有个实验是关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不同影响,对于该实验就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数学图变来进行阐述。首先,可以先建立一个横纵坐标,横轴表示生长素的浓度,纵轴表示植物器官在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反应,这样,大家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对于同种植物的器官,当生长素的浓度接近植物适合的浓度时,植物的器官会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而表现得很明显;一旦超出其适合的浓度后,植物的器官会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减弱。图标能够很直观地表达这个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正确运用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就是使用一些文字语言来把抽象的事物概括出来,进而帮助大家了解其本质特征。概念模型在一定程度上用的都是概念图,概念图就是以文字的形式用箭头将抽象的事物连接起来,直观地表达其内在的关系。 例如,高中课本中有一则提到ATP这种物质到底是从何而来的问题。对此,大家可以通过植物的有氧和无氧呼吸作用来揭示其内在的反应过程。用概念图梳理其逐层的反应过程,最后可以看到,在各自的有氧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能产生ATP这种物质,于是就可以推断出细胞的呼吸作用是产生ATP的本源。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生物建模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不能为了构建模型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生物建模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某些抽象的知识更加容易接受,可实际中却存在一些教师盲目让学生去构建生物模型,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教师要避免这样的误区,根据实际分析生物建模的具体应用。

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本身构建模型的思维。学生在学习时不能碰见什么难题都去问老师,因此只有学生自身有了一套独立的构建生物模型的思维,在碰到抽象知识时将其进行具体化,才能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切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生搬硬套,在平时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培养生物建模的思维。

第三,教师对生物建模的具体思想还缺乏思考。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在给学生构建模型时也是随手拈来, 但是有时候却没有认真考虑构建的模型是否完全与实际相符合,这样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还好说,但是对于另外很多学生却很难理解,最终也降低了生物教学的效率。

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很多抽象的知识,如果不将这些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那么学生在学习时压力就会很大。生物建模是将生物知识中抽象知识形象化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教师能够在生物教学中正确运用生物建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而且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将具有促进作用。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篇2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实验的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以外,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在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生物实验“四步分析法”、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还是必要的!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并就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初步探索,总结归纳成了“四步分析法”。

一、取材分析

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提取和分离”(以下简称“实验三”)中,选取的叶片要肥厚、色浓,而老叶、发黄的叶子则不能选择。

二、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实验三中,丙酮、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亚甲基蓝溶液在配制时,要求更高,浓度高一点点,就会影响根的活性。

3、关于纯度问题。有的实验如“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这一实验对蔗糖的纯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所用蔗糖放置时间过长会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那么用斐林试剂检验时也会出现砖红色的沉淀。

三、步骤及操作分析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漏做某个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实验一中,根尖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混合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极差,因为根尖上附着的盐酸将和碱性染料起中和反应,从而影响着色;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开碎,这一步也易漏掉;压片一步也容易漏掉。

2、操作方法错误。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临时装片制作时,有的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实验二中,应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不少学生是用刀片削或挖,以至取出的表皮较厚,这样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

3、操作不严格。如解离、染色时间不够,漂洗的时间或次数不足。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未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开来;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滴入清水的次数少,滤液细线划得不细不齐,都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四、显微镜的分析

需要用显微镜的实验,有时会因为操作的失误,或显微镜镜头污染等问题,而影响观察,看不到已经出现的现象或结果。显微镜的操作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如对光程序、高倍镜观察程序等。有的学生不按程序操作,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观察不到相应的结果,而且易损坏显微镜。例如常有学生在用高倍镜观察时,把盖玻片压碎了,弄脏了镜头,就是由于这些学生在下降镜筒时,眼睛看的是目镜而不是物镜,这样,镜筒下降到什么位置就不知道了。正确的程序应该眼睛看着物镜,同时下降镜筒,让物镜接近装片,然后眼看目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观察到清晰物像。此外,目镜或物镜头被严重污染、焦距没有调好、放大倍数不够、视野较暗、标本不在通光孔的中心位置等诸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观察。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营造氛围

1.保持态度温和

高中生对师生关系的敏感程度明显增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当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理念,和学生之间要打成一片,在态度上要保持和蔼,语气要温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增强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2.给予学生鼓励

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获得肯定、满足、兴奋的积极情感,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给予学生鼓励,增强他们生物学习中的快乐因素。教师要注意发掘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可以是一个难点的突破,可以是思维的创新,也可以是学习的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肯定学生的生物学习活动,以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情感。

3.关爱特殊学生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些学生生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也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导致学生生物学习成效不高。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首先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生物学习的薄弱环节,制订针对性的补救计划进行回顾,另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技巧的指导,安排学生结对帮扶,帮助他们尽快能够跟得上进度,提高学习成效。

二、优化改进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提供保障

1.发挥信息手段演示功能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属于抽象的微观范畴,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还有一些过程较长的生物现象,课堂之内也难以演示。这样制约了教学成效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变微观现象为直观演示,变长期变化为节点展示,给予生物课堂更为生动形象的信息,提高学生理解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2.发挥自主模式促进功能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相互讨论提高重难点突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笔者在生物教学中,改进了教学模式,采取教师重点引导提示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3.发挥当堂检测反馈功能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当堂检测的方式获取学生学习反馈信息。在教学最后环节留有一小段时间进行检测,以事先印制的难点要点测试卷对学生进行检测,及时、准确地对教学成效进行分析评价,并调整教学方向与措施,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

三、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当教师的课堂处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时,学生会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习,学生接受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主动发展、协调发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课堂上要多些鼓励性的语言、少一些批评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和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完成好。

四、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往往会对大自然中的许多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准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让生硬的生物知识融入到学生现实的生物现象中,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各种生物问题和现象,从而获得应用知识的成就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体会到生物学的乐趣,如在学习“呼吸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人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会感觉到肌肉酸痛;在学了“光合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蔬菜大棚顶要用透明的无色塑料;学习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亲自尝试动手酿制果酒和果醋。另一方面,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开展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实验。因为学生通过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以体会到生物学的无穷魅力,可以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样会充分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会让他们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学习“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建立大肠杆菌的平面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自培养出微生物,然后再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就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就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五、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手段,促进有效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几乎每个学校的教室都有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性、交互性、集成性、控制性等优点,我们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为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服务。

六、教师要倡导和要求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自主、合作、探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要实现这种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在我们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如在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时,为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基因突变的特征,教师备课时可以先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然后课上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具有哪些特征,这些资料会自动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会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很自然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把握基因突变的关键特征,并概括总结出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便可使本节课达到较好的效果。因为这样做会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使学生在分析、解释材料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生成,这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谢伟峰.如何构建新课程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7).

[2]张春霞.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2(09).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篇4

《生物技术实践》共有6个专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和植物有成分的提取。其中每个专题下又分为2-3个课题, 共16个专题。笔者按着课题的可操作性和难易程度, 将其分为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具体划分为: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可依据实验的不同类型,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建议如下:

学生独立实验

《生物技术》中, 笔者认为有三个实验原理简单, 可操作性强, 材料装置易取, 适合学生独立完成, 可以在实验室进行, 也可以在家中完成。要尽量让学生在做中学, 尽量将实验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内容相关, 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为其建构新的内容。如:果酒的制作

实验思路: (1) 果酒的制作其实操作非常简单, 需要榨汁机、发酵瓶、灭菌锅, 其实在家中完成用消毒的手可以代替榨汁机, 未开封的矿泉水瓶可以代替发酵瓶 (因矿泉水瓶本身已经灭菌, 发酵时拧松瓶盖就可放气) , 这样可节省大量时间。 (2) 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可以事先准备好已活化的酵母菌。

实验器材:每组未冲洗的赤霞珠葡萄若干 (新疆地区品种优良, 来源广泛) 、烧杯1个、未开封的矿泉水1瓶 (学生自带) , 75%的酒精棉, 活化的酵母菌少量。

学生实验过程:挑选葡萄;冲洗;去梗榨汁 (用75%的酒精消毒双手和烧杯, 直接用手挤压葡萄, 尽量揉烂一点) ;装瓶 (留出1/3的空间不要装满, 便于以后放气) , 并在瓶内滴入几滴活化好的酵母菌;盖好瓶盖并拧紧。

课后任务:学生将自制的发酵瓶保管好, 最好不要放在阳台上暴晒, 每天要观察现象并记录, 如果一旦瓶子胀气了, 要及时轻轻拧送瓶盖放弃并注意闻闻气味, 是否有酒香, 有时一天需要放气2~3次。

二、学生小组实验

《生物技术》中有部分实验虽原理简单, 但个人不易完成, 需要教师适时地对一些操作技能进行指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此期间教师要仔细观察每组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如何, 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适宜的引导, 同时要让学生彼此之间学会合作。随后当实验完成时, 教师要对小组的实验结果给予恰当的评价与总结, 同时还要让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总结。这些看似程序性的教学模式所隐含的意义非同小可, 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提问、合作、评价中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 还有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而这也是选修Ⅰ课程的教学宗旨。

三、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在进行选修教学过程中, 除了要教会学生实验技能以外, 在适当的情境中还应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科学的推理, 即给学生做示范。在这个推理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应成为合作伙伴, 师生应就某些科学现象构建有意义的问题。教师如果直接地告诉学生答案则不会有长远的价值和作用, 教师与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一起就科学现象的根本原因提出猜想或假设, 再一起收集数据,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最终师生共同建构理论或模型解释现象。在此过程中, 不仅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认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些借鉴, 对教师的生物教学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教师只有拥有正确的态度 (坚定的信念) 、丰富的视野平台 (知识领域) 、充实的内在营养源 (专业知识) 、必备的硬件设施 (实践知识) 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 教师才能较为全面地理解选修Ⅰ的内容实质, 才能较好地完成选修Ⅰ的实验教学。

摘要:《生物技术实践》共有6个专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和植物有成分的提取。其中每个专题下又分为2-3个课题, 共16个专题。笔者按着课题的可操作性和难易程度, 将其分为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可依据实验的不同类型,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生物技术实践,学生独立实验,学生小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参考文献

[1]刘浩然.高中生物教师“生物技术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8-42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篇5

从古至今,受儒家思想和封建统治的影响,“金榜题名”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思想在人们中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而且愈演愈烈。在人们的心目中,孩子考上大学,是能者,是光宗耀祖的头等大事;谁家的孩子,考试成绩好,高考成绩好,谁家的孩子就是优秀的。国家推行新的课程改革,人们的“金榜题名”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新的教学改革带来很大的阻力。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国家新进行新的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推进者。素质教育离开了教师,那也谈不上如何推行素质教育。如果教师改变不了思想,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只能是空谈。脱离实际的推进素质教育也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在当前的国情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就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本人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和高考的实际,浅谈一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观念

(一)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因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在这里面,学生需要的知识和达到的技能,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的。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探究知识不再是教师单纯的传授和学生机械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来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原由。

高中生物的《课标》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够正确地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第二,能够运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第三,发展探究能力,„„。在第一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必须要熟练、正确的使用实验器具,知道如何采集和处理试验材料的方法,实验操作的步骤明了,熟练正确的绘图。在第二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要熟练使用电脑,熟练利用因特网搜集生物学有关的知识,熟悉有关生物学的有关网站,熟练发电子邮件等等。在第三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应该在第一项能力和第二项能力基础上,巧设各种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仅掌握生物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如同位素示踪技术,这就要求教师还要通晓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用心

爱心

专心

复习的内容广度、深度直接关系到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可复习过偏、过难,既能抓住双基,又能提高解题能力。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复习该节内容,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要只是教师一人唱独台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例如,高中《生物》中“光合作用”部分,教材中有3个知识点: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此外还有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基于这些因素,教育目标可确定为:

(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通过介绍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分解的实验过程,进行 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揭示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本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明确光合作用的意义。

(3)学会用丙酮—研磨法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将色素分离,从而明确叶绿体中色素 的种类、颜色和作用。

(4)通过比较光反应、暗反应的关系,接受辩证统一的观点;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学习,增强生态意识。

能否制定一个全面、具体、恰当的教育目标,这是在操作上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第一步。2.巧析高考题,做到举一反三。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高考考察的重点知识之一,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该部分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拿出近几年的高考题,讲授高考题时,不可只是拘泥于高考题。要认真分析当年的高考题,分析高考题的出题方向,分析高考题的考查点,同时对以后的复习作出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如何复习。

例如:(2005年全国理综试题)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一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师在讲解高考题时,不要就题论题,而是去分析、去预测、去实效性的复习。你今年不是考的判断显隐性么?那我们在复习时,除了把判断显隐性的知识弄懂外,我们再去复习判断基因的位置: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呢?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这种基因是细胞质遗传呢?还是细胞核遗传?你今年考察动物的育种方案,那我就在植物的育种方案上下功夫。你考察

用心

爱心

专心

了自交育种,那我就在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甚至是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下功夫。

3.以做一定量的巩固练习,但不能拿“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取“题海战术”,通过让学生多做题,多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以显示自己教学的水平。但长期如此,已经把学生训练成了做题的机器,不会思维的、没有头脑的机器。在真正踏进科学殿堂以后,这些人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新的发现,没有开拓精神,不能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只能固守先人的成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去做大量的题目。对所做的每一道题,认真精选,对出的题量严格控制。学生做完题后,和学生一起探究如何改变出题的方向、考查点,做到举一反三。这种做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证明,这种做法非常有效,也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4.创设新情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纵观近几年我省的生物高考题,我们可以发现:生物高考题是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生物高考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为目的,在每堂课上,采取多变的教学模式,创设新的情景(也就是说,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创设性情景),引导学生去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质

作为一个学科教师,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期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立下学习生物学的志向,但却有可能也 有必要在普遍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同时,让一些热爱生物学的学生脱颖而出。

普遍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在当今的时代显得非常的重要。这里先说两个实例:

例1.据报载某农民因妻生女逼妻离婚不成,就用砂枪射杀其妻。这一酿成家庭悲剧的愚昧行为,显然是缺 少应有的生物学知识。

例2.《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了四年多,但大肆捕猎、贩卖和宰杀珍稀野生动物的行为却屡禁不止。这一 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愚昧行为,同样是对生物科学的无知。

两个实例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学生物教育培养千千万万具备一定生物学素质的劳动者,比之于高等教育培 养少数专门人才,具有更为深广的意义。6.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介绍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发展的来龙去脉,生物学事实的发现过 程,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的生物资源等知识时,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一个全面 深刻的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并由此激发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用心

爱心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结尾六法 篇6

一、归纳总结,简明扼要

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

利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概括总结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同时区分排泄和排遗的区别,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二、布惑置疑,再起波澜

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间的联系,在某些课之结尾,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节结束时,学生已了解到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给细胞的。这时可以这样结果:你们经常吃羊肉、猪肉、鱼肉,但为什么你们身上没有长出羊肉、猪肉、鱼肉?人体又是如何利用吸收来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这样学生的不习欲望被诱发出来,并告之学生这些问题将在下一章中解决。学生为了寻根问底,会主动预习课文,为下一章学习打下基础。

三、问题引导,解决问题

一堂课结束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一旦应用容易出错。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用,使知识得以理解巩固呢?通过问题式结尾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如学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后提出讨论题:①如何运用本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诊断糖尿病?②如何检测奶粉、饮料、糖尿病人食品中成分是否达标?③设计实验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所学的知识得以理解,并加强了巩固。

四、妙设歌诀

达标巩固练习或布置作业,是生物课堂常用的“结尾”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如果教师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诀、谜语,则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结尾”练习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会即刻激发学生探求每句歌诀所蕴含的知识内容。

如在学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后,教师把主要内容口诀化:

雄蛙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到;

彼此情意缠绵,双方紧紧相抱;

精卵产于水中,受精作用需要。

卵裂囊胚原肠,组织器官建构。

幼体蝌蚪像鱼,水中发育需要。

渴望父母垂爱,不知它们容貌。

多次寻问同伴,它们哪里知道。

尾退长出四肢,变态发育奇妙;

出水登上陆地,害虫天敌报到。

教师把所学零散知识经过整理总结出的口诀,不仅琅琅上口,便于记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美文结尾,意蕴悠长

学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我是这样结课的:绿叶有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冬天,特别是北方的冬天,寂寞而苦闷,当有一天枝头上出现了一点嫩绿,它改变了一切,绿叶作为春的使者而诞生为我们带来了欣喜和希望;夏日,绿叶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而光合作用又源源不断地制造有机物,为植物提供养分;秋天,绿叶怀着眷恋与不舍离开了母亲,但落红不是无情的,化作春泥更护花,绿叶的一生都在奉献,所以建议同学们写一篇《绿叶赋》赞美绿叶,讴歌无私的绿叶精神。

一段充满人文气息的结尾,动听而煽情,在小结绿叶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意义的同时,又延伸出更深,更远的教育内涵。

六、拓展延伸,强化应用

课堂结束或部分教学内容结束时,都可以适时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如课堂练习,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又可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获得下面或下节课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的调整信息。达标巩固包括实验操作、习题训练,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比较、做题组测验、解题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练习。另外,教师在生物学知识讲完后还可以把课尾作为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与本学科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

以上方法是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总结而出,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结课要以科学为指导,匠心独运,既要知常又要晓变。因此,在设计结课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的难易,学生的特点等各方面情况,形式要新颖,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材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不可信口开河。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法 篇7

有了问题, 人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与其他人思维碰撞过程中, 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掘;头脑中没有问题, 很难产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更谈不上进行创造性思维。高中学生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抽象思维能力, 好奇心和好胜心都很强, 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别人的问题而获得自信、成功感等良好的心理体验;生物学科本身与生产实践、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特别是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有目共睹, 很多学生非常关注生命科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采用“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产生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即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中心, 组织课堂教学, 能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从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一、设计问题

一般来说课上的问题老师提出的居多。在设计问题时, 应尽量考虑到以下几点:要围绕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展开;要大小适中、明确而具体, 使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要通过关注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探究答案的过程中来;要有一定的难度, 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而且经过自己的努力及老师的点拨能解决问题。

至于具体情境的创设, 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生物科技发展成果、生产实践等灵活使用。如在“基因工程简介”一课时, 老师拿出一盒胰岛素注射针剂, 讲道:“大家知道, 咱们年级的х老师患有严重的糖尿病, 这针剂是他的必备药。以前的胰岛素主要是由猪和牛胰腺提取, 但因牛、猪、人胰岛素结构有差异, 容易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而现在这个药品说明指出这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由大肠杆菌生产的人胰岛素。”此时学生头脑中会立刻产生一个问题:大肠杆菌怎么会生产人胰岛素?老师回答:“这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相信通过下面两节课的学习, 大家能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二、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过程。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老师要注意引领学生的思维。当学生的思路陷入困境或对某问题发生争执而无法深入的时候, 教师要抓住关键, 点拨学生思路。当然,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 有时出乎老师的意料, 这要求老师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教学基本功, 有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既保证课堂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而进行, 又能充分利用这种课堂上生成的资源。

例如, 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内容一开始, 老师依次出示三张图片:马铃薯植株、番茄植株的照片、虚构的地上结番茄果实地下结马铃薯块茎的图片, 学生感到非常有趣, 然后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半开放性的问题:这是目前科学家正在尝试培育的新植物。如果这个任务交给你, 你有什么方法?可行性如何?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提出的方案一般有三种: (1) 让两种植物进行异花传粉; (2)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将马铃薯的基因转移到番茄体内或相反; (3) 进行人工诱变育种。对这三个方案的可行性的分析, 学生之间往往会产生激烈的争论, 对有的方案能达成一致, 但对有的方案学生之间常常互不服气, 大致有两种不同意见。

(1) 不可以。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有生殖隔离; (2) 一部分人坚定地认为可以。这时老师适时点拨:一个或数个基因是否能控制果实或块茎的全部性状?基因工程通常能转移的目的基因的数量有什么特点?这样学生思考后清楚了, 基因工程的方法也难奏效。同理, 人工诱变中发生变化的基因也是少数, 且方向不定, 这一方法也不可取。

也可能有的同学提出了第四个方案:嫁接可以吗?学生对这个问题常常没有分析思路, 此时先作启发性讲解:参考本地农民种无子西瓜的经验, 无子西瓜的幼苗作接穗是可以和葫芦嫁接的, 西瓜和葫芦不是同种植物但能嫁接成功, 从此推论, 番茄马铃薯也许能嫁接成功。但嫁接属于营养生殖这时再提出系列问题: (1) 营养生殖的特点是什么? (2) 这里的亲本指的是接穗还是砧木? (3) 砧木主要作用是什么? (4) 如果嫁接成功, 植株应有什么表现?这样引导学生的思维, 学生能顺利分析出即使嫁接成功, 地上还是番茄, 但地下应结不出马铃薯;植株上所结种子也不会是番茄马铃薯的种子, 所以这种方法应该是行不通的。

杂交、转基因、诱变、嫁接都不行, 还能怎么办?学生困惑了, 此时老师作点拔, 提出系列问题:番茄———马铃薯可以说集中了两种植物的许多性状, 性状由什么控制?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一种植物表现出两种植物的性状?请大家讨论思考, 并将操作大致过程的流程图画出来。学生很快想到, 如果能让两种植物的基因集中在一个植物的细胞中, 再让这个细胞能发育成植株, 则问题迎刃而解。

接着老师又提出了系列问题:从图中可看出, 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主要有两个:一是让两种植物的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 二是让这个融合后的细胞发育成完整的植株。那么请思考:第一, 要选择两种植物的什么细胞?第二, 能否直接让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第三, 通过什么方法让融合后的一个细胞长成一个植株?

学生经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第一, 应选择体细胞。因为两种植物的生殖细胞不能自然融合、若人为让其融合还要使其染色体加倍, 才能得到可育的植株;体细胞则没有这个问题;第二, 让两个细胞融合首先是细胞膜融合, 先要克服细胞壁的障碍。即要先除去细胞壁。用纤维素酶果胶酶最好, 因为不损伤细胞其它结构;第三, 细胞融合直接形成的只是一个原生质体, 还需长出细胞壁才能称为一个杂种细胞, 这个细胞长成一个植株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高中生物的趣味教学 篇8

笔者以自己的亲身教学经历,来探讨高中生物的趣味教学。所谓趣味教学方法,是笔者结合建构主义中的认知论,根据当地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水平,为学生定制的教学计划。

一、知识的趣味性

高中生物学科,涉及到的,大部分是我们身边的知识。因此,只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从身边着手,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第一册生物教材的绪论中,主要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其中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是新陈代谢这一特征,笔者在讲解时,让学生思考一只活鸡与一只死鸡的相同与不同。学生总结如下:

笔者的总结:活鸡与死鸡从组成上来看,都有一样的细胞结构,有一样的物质组成,因此有一样的外在形态,但是从本质上来看,活鸡有生命力,主要是表现在其细胞都是活细胞,有呼吸,心脏能跳动,有血压等生理特征,说明其具有新陈代谢能力,属于生物;而死鸡,已经失去新陈代谢能力,不属于生物。因此,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不是物质的组成,而是新陈代谢。这样,从根本上讲述了新陈代谢这一主要特征,也从另一个侧面提前介绍了新陈代谢的概念。

第一册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是主要的调节方式。神经系统的调节中,又以大脑皮层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排尿反射中,大脑皮层主导着脊髓的调节。理论很强的知识,学生当然不容易理解。但只要举个例子,学生立即恍然大悟。笔者是这样做的:比较成年人排尿与婴儿排尿的时间与地点的差别。学生听到这里,有的同学不免有些羞涩,有的男生大笑。

然后笔者做进一步的解释:成年人是通过大脑皮层来控制排尿,因为成年人可以通过分析时间,地点,由大脑来控制排尿反射,如果时间和地点不合适,即使有尿也不能排,属于条件反射;而婴儿是通过脊髓来控制排尿,脊髓没有分析的能力,有尿就能刺激神经而排尿,不管何时何地,属于非条件反射。

总之,高中生物学科,有很多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知识,只是学生没有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所以学起来觉得吃力。作为生物教师的我们,一方面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认识生活,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二、记忆的趣味性

高中生物知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靠学生记忆的。学生的记忆能力,也是智力的一部分。但是,智力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学习训练的。谁说死记硬背没有技巧?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是连锁记忆。把要记的东西与某些你熟悉的东西相连,看到熟悉的东西,知识马上在大脑里呈现。

例如,细胞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前期:细胞核膜消失,核仁消失,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末期:染色体消失,纺锤体消失,细胞核膜出现,核仁出现;可以记忆为:两个出现,两个消失。

再如,氨基酸有20种,其中有8种为必须氨基酸,记忆为:苏双亮来本家劫色,即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色氨酸。

又如,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原肠胚是个重要时期,其特点是一个重点。可记忆为原肠胚的123:1个胚孔,2个腔体,3个胚层。DNA的结构,可以记为54321:5种元素,4种脱氧核苷酸,3种物质,2条脱氧核苷酸链,1种螺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肉少)。

还有,人类遗传病的遗传规律: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患病为常隐。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等等。

以上这些帮助记忆的方法,都是把生物知识与一些容易记忆的句子,诗词,现象相连,越是夸张的,越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东西,越能帮助记忆。

三、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充满着活力与激情,讲得生动有趣,那样的教学内容就很有吸引力,学生听起来也不感到厌倦,学起来就觉得很容易;老师要有吸引学生注意的特殊思维方式,能调动学生的脑子在“转”、在“想”;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使其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学习看作是件很有趣的事;教育要有一种感染力,变学习方式由“学会”为“会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积极创设教学所需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的认知结构具有中等程度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出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探索活动的最佳状态。

例如,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肽链数目,失去的水分子数目,游离的氨基、羧基数目,这些等量关系,可以通过公式计算。但是,这些公式怎么来的,如果真的让生物老师来推导验证,有一定的难度,不小心反而弄巧成拙。我是这样做的:叫8个同学到黑板上做游戏,分别叫8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或二排或三排,每一次的排数就是肽链数目,每一个同学的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两个同学手拉手,必须是左手拉右手,(这就是脱水缩合时氨基与羧基反应)站成一排后,排头的同学空出左手,排尾的同学空出右手,(每一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手拉手的点,就是肽键数目。通过手拉手游戏,学生明白肽链的形成过程,也清楚了各种数量的计算。

高中生物图表教学初探 篇9

一、图表的定义及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本文所指的图表包括图与表两方面内容, 图指形象化的图画;表指表示各种情况的表格, 如统计表 等。图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表现为:生物图表类型题在各类考试中所占的比例甚高, 而图表在非图表类型题中发挥着启发学生思路的作用。图表类型题能够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了解学生归纳、推理、分析、判断能力的高低。苏教版每一册生物教材中都有数量不菲的图表, 而各地高考试卷中图表类型题所占比例高, 图表分析、实验设计题的比例有增加趋势。因此, 教师应努力增强学生的图表分析与绘制水平, 让学生掌握有关的问题解决技巧。

二、高中生物图表的识别

当学生面对一个图表时, 首先需要 对其进行 识别, 看其属于哪种表现类型, 如按照知识内容划分属于生理过程图还是形态结构图, 按照图表形式划分属于表格还是坐标。接下来,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已经确定类型的图表进行具体分析, 比如与生物实验流程有关的图表, 这样的图表表现特点是简单明了, 学生容易根据图表弄清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教师在与学生一同欣赏这些图表的时候, 应当为学生指出它们的魅力所在, 用以塑造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逻辑性。又如, 与生物结构有关的图表, 这样的图表在高中生物教材及各类习题中所占比例较大, 由于要研究生物体的功能, 势必要先研究生物体结构, 而图较方便研究结构, 它形象直观的特点更方便学生掌握。对这类图表的使用, 可以先让学生清楚图表的名称, 分析图表具备的结构特点, 再按照图表说出生物结构具有哪些功能, 达到结构认知与功能认知的统一, 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功能与结构特点。

三、高中生物图表的绘制

绘制生物图表, 既是学习的过程, 也是放松的过程, 如果学生把握了图表绘制的方法, 那么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极容易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比如, 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需要依靠减数分裂, 当这部分基础知识学完之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照教材绘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图。这样的绘图任务往往能取得超预期的效果。首先, 学生在正式绘制之前会对教材中所给图形进行观察, 积极思考问题:为什么染色体有不同颜色?初次减数分裂时精子子细胞大小一致, 为什么卵细胞会一个大一个小?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在过程表现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另外, 在绘制图形过程中, 学生更容易记清 教材里给出的文字内容, 了解联会、四分体的内涵, 明白同源染色体的形成条件, 同时也能更清楚各个阶段细胞的数量及名称等, 以上内容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物所涉及的概念众多, 如果单纯依靠死记硬背, 学习效率无法令人满意, 理解之后再进行记忆则效果突出。教师在帮助学生整理概念时, 用构建知识框架图的办法加深理解极有必要。比如, 很多学生不容易分清基因、蛋白质、染色体、DNA等概念间的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绘制彼此间的关系图后 (如下图) , 学生会迅速理解与接受。而在高三阶段, 此图还可以进一步 扩展, 增加非基因片段等知识点。

如此一来, 学生不但清楚了怎样思 考、联想相近 知识点, 而且容易把复杂难懂的知识用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记忆知识会更加扎实。至于学生识图能 力、作图能力、用图能力的提升则水到渠成。应当说, 图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述出来, 而图表的绘制训练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能力考查时及时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运用知识, 更好地完成考查任务。

论高中生物教学 篇10

一、将个人健康发展用在教学中

高中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个性爱好, 但思想还不成熟, 对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还不能客观地分析对待, 对于一些个性的差异, 不知道如何看待, 有的甚至怨天尤人。对此, 教师就要用科学的办法予以指导, 克服学生青春期心理障碍, 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在教学“分子与细胞”“遗传基因”等课程时, 教师要将个人的身体差异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身高胖瘦是如何形成的, 让学生明白自己正值青春发育时期, 有些地方只要科学对待, 还可以得到改善。高中学生处于刚形成自我意识的阶段, 对自己的外表有着苛刻的要求, 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点, 让学生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生理特征, 学会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改正自己的不足。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懂得, 只有科学地养生, 才能拥有健康, 健康的体质才是美的前提。

有些学生是独生子, 从小就被家人宠溺, 他们对父母只有索取, 没有报答, 有的学生甚至因为父母容貌不佳, 影响遗传基因, 对父母产生抱怨。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一个生命的形成受多种条件影响, 父母给予自己生命是多么的伟大,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受到道德教育。

二、紧扣社会话题教好生物

目前, 社会话题不仅仅受到社会群体的关心, 由于科技的发达, 生活质量的提高, 正在学习的高中生也都有上网的习惯, 他们在学习之余, 也关心社会话题。这种走出象牙塔、不再读死书的趋势是好的, 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与学生交流时有更多的话题, 把这些话题用在教学上更是相得益彰。

这两年, 社会话题中受关注最多的有环境恶化问题、饭桌上的安全问题等。这些话题不仅仅是谈资, 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对此比较关心的特点, 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一起探讨。在学习《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与农业》时, 教师可以将社会话题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用科学方法去辨别生活常识, 这不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也可以使学生指导家人如何在生活上更科学, 同时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谣言也起到辟谣的效果。

三、在教学中为未来生活打基础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身体发育达到成人水平, 但思想还不成熟。许多学生都有早恋倾向, 对此, 家人反对, 教师反对, 但没有什么好方法去根治。这种现象是生理趋势所致, 教师和家长只能从教育层面上指导。

一位负责的教师不仅仅应该是知识传授者, 更应该在思想上做学生好的引导者。比如早恋问题, 从正面压制是不行的, 如果从生物学角度指导, 效果可能更好。教师可以从人的生命起源、基因变异、生命健康等角度, 将科学知识贯彻到生活中,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健康的生活, 懂得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现在的生活一旦有错, 将会影响到今后一生, 从而使学生正视自己的行为, 克制自己。

在教学“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时, 教师可以将艾滋病的危害、毒品的危害与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联系起来, 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危害, 做到洁身自好, 远离不良诱惑。

四、把课堂知识落实到生活中

多年来, 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上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下面听, 然后课下布置给学生的是做不完的练习题, 考试拿到高分就证明学到知识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巩固所学知识、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等教学方法很少有教师采用, 这导致学生做起考卷来是满分, 在生活中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书本知识和生活严重脱节, 这种满分并不代表知识植根学生的心灵。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只是为了考高分, 这种缺乏实践单纯靠强记的知识, 到了大学或是走上社会就会被学生忘掉, 这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宗旨。新课程改革后, 这些现象应该杜绝, 教师应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通过实践来落实, 达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高中学生由于课程繁多, 很少有动手的机会。在生物教学中, 有些课程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 不仅可以使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知识, 还能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在学习《走进生物科技》时, 教师不妨给学生一些时间, 让他们在家长的指导下, 利用书本知识去制作腐乳、泡菜等, 这些新鲜又有趣的事对于一些从不做家务的高中学生来说, 远远胜于在课堂上听课后又去强记名词俗语的学习方式。学习这一节内容, 还可以让学生试着去养月季花或是菊花, 然后每天观察, 写下观察日记, 让学生了解生命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又培养了他们观察事物的耐心, 还调节了紧张的生活。学生不知不觉就会爱上生物学, 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现在的高中学生能用最先进的科技产品, 生活却难以自理, 有些学生读到大学还不会洗衣服, 甚至将脏衣服带回家给家人洗。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全社会反思。在教学“酶的研究与应用”中“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小节时,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回家亲自动手, 用加酶洗衣粉和不加酶的洗衣粉各洗一次, 然后观察效果, 这样在无形中既让学生掌握了生物知识, 也让他们学会了洗衣服。

总之, 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有将生活与知识相结合, 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提升, 掌握更多的知识。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 生活化教学正在逐步成为教学主流。生活化教学要求学生关注生活, 以日常生活为基础, 在体验生活中感悟知识, 从而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高中生物各部分知识都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师可以对此加以充分利用, 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融为一体, 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探究生物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使学生个人素质完善与全面发展得到共同促进。

关键词:生物教学,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洪斌.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 2012.

[2]李晓娜.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78-01

生物,顾名思义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生命物质的学科,从动植物的起源到基因组成的研究,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地球上所生存的生命体的奥秘和本质,所以,生物是一门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国从初中阶段开始正式将生物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来设置,并且随着学生年龄和智力的不断提高,知识的范围和难度也不断地增加,所以高中阶段,生物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在专业性和难度性上都上升了不止一个台阶。因此,“难”成了高中生物这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标签。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习效率低、知识吸收效果差等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给予各方面的帮助和引导,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投入和产出的效果平衡。

在我看来,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知识传承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对于生物这样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来说,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本文中,我讲主要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具体探究一下如何做好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工作,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

一、理论课堂教学

对于教学活动来说,现阶段理论教学依旧占据着我国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众多,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需要掌握的知识量增多。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为主导的授课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知识的传输效率,节省教学时间。但是现行素质教育教学要求,学校教育不能仅仅注重知识教学的传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学科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促进课堂理论教学的灵活化和能动性。

1、知识教学主次分明。首先,对于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需要事先准备教案,那么在教案准备过程中教师就要将每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高中生物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更加系统、具有结构性,不同章节的知识内容环环相扣但又相对独立,因此我们在准备教案时,要结合班级整体学生以往的知识学习情况,评估出重难点知识所在,然后根据重难点知识进行例题的设置和教学时间的安排。

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并且根据学生的听课反应调整教学步骤和教学重难点。在书写教案时,教师虽然尽可能的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但是身份差异性会导致教师在一些问题上的判断存在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听课反馈来纠正这些“预知偏差”。如一些被教师列为普通知识点的内容,多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如果出现迷茫、皱眉等表情反应,或者互动积极性不高,那么此部分知识学生认为很难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如果教师能随时观察学生,就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询问,然后适当调整过教学步骤,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完善。

2、教学时间合理分配。一方面,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的重要程度进行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于重难点知识可以设置两到三个例题,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知识内容,而对于记忆性的知识内容,则可以一带而过,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把控课堂教学时间,对于高中生来说每节生物课教师讲课的最长时间尽量不超过25分钟,从而保证学生听课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3、互动性教学。对于生物这样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来说,大部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心理,进而影响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语言来不断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利用问题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随机的抛出几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始终固定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提醒。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根据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事先准备几个问题,在知识讲解的合适时机内提出来,和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也可以带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问题的思考。

二、实验课堂

生物是一门典型的自然学科,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而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我看来,要想高质量地完成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我看来,对于高中生来说,做实验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为,理论教学教授的都是间接性经验,是他人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容易因缺乏实际操作而导致知识消化吸收障碍,因此,在实验课堂上教师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按照正确步骤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有目的性的复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做到“温故而知新”,将所学知识掌握牢固。

2、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课堂上,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然后得出实验结果。不同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式外,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小。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一方面,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教师可以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进行绕场监督,对于学生出错的地方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检查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果,发现学生生物知识学习中的不足之处,然后在下次的生物课堂上进行复习和巩固。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物中所涉及的实验内容较为复杂,所以,一般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干预减少,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在交流过程中,思维的碰撞容易催生出智慧的火花,并且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互帮互助,实现“以优带劣”,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生物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绪论”教学设想 篇12

1 教材的分析

绪论的知识教学内容包括: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的新进展;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1.1 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

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既涵盖了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也是高中生物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本身的特征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 生命本身的特征主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形成高中生物知识的总体概念, 对今后的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1.2 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通过描述生物科学的发展史, 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历程与轨迹。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描述“当代生物科学的新发展”。在微观方面侧重于生物工程在医药、农业生产、开发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而在宏观方面侧重于生态学原理应用的实例———生态农业的介绍。这些内容展示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十分有益。

1.3 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简要介绍了学习高中生物学的基本目的与要求;从4个方面对学习高中生物课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要求, 使学生了解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使同学们明确高中生物课的学习需要更加主动地思考、质疑、分析, 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不断体会、总结学习方法。

2 教学目标分析

“绪论”在知识方面的要求并不高, 主要是理解生物的6个基本特征, 能够对所给的正反例证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能力方面主要是通过教材的阅读, 培养阅读、理解教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课外各种媒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培养获取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情感方面通过了解生物科学发展及成就, 认同生物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及探索生物科学奥秘的求索精神, 养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是高中生物的开篇, 师生间良好沟通渠道的形成和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激发比知识目标的掌握更为重要,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更重视师生的交流。利用多媒体演示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实例, 采用讨论、归纳为主, 谈话、讲解补充的教学方法。

4 教学过程设想

4.1 学生基础较好的班级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 认识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几个生物新技术发展事例的讨论, 认识生物科学将成为21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联系日常生活, 认识学习生物科学的社会意义以及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 讨论、归纳生物的6个基本特征;在学生对一个典型问题的探究过程中, 体会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学认识生物科学的发展史、了解生物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4.2 学生基础一般的普通班级可采用讲解、归纳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科学将成为21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和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列举、展示、讲解生物科学研究的事例、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有趣的生物学现象等, 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等。教师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 在对一个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归纳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最后引领学生阅读教材, 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和学习生物学的方法。

绪论是一门新课程学习的开始, 务求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 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故绪论课教学的精心设计, 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促其理解学习生物课的意义, 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从而为后面各章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绪论”作为全书的纲领和概括, 在引导学生在初中生物的基础上跨入高中阶段新的学习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好“绪论”课,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使教师和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为今后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大樱桃种植下一篇:建造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