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

2024-11-06

高中生物课堂(精选12篇)

高中生物课堂 篇1

高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对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知识不容易接受,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即模型构建。但是不可能每一个抽象的事物的学习都由教师亲自指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逐渐培养学生的模型构建思维及能力,否则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接受及掌握将具有很大的难度。形成了生物建模思维,会有利于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并且对于形成严谨的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促进作用。

一、生物建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通过对某些知识的模型构建能够将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与掌握。例如,在讲解关于有丝分裂的知识点时,教师主要讲的是DNA的复制问题,但是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将复制问题阐述为DNA复制一次就会分裂一次,那么学生理解起来就会非常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对有丝分裂时DNA的复制过程进行模型构建,让学生如同亲眼看见这个过程,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第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及探索精神的培养。生物建模是一项需要学生或者教师亲自动手的过程,而学生在亲自构建生物模型时,不仅会加深对生物知识的认识,而且还会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因为生物建模是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探索的过程,所以生物建模对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应用生物建模的几种方法

(1)正确运用物理模型。物理模型能够将抽象的东西更加具体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有很大作用。同样以有丝分裂为例,这一过程中DNA的变化很难看清,如果不进行模型构建,学生在学习时就会非常吃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火柴棒作为染色体,火柴头作为着丝点,以此来模拟染色体的变化。又如,在学习关于人体构造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参照人体模型来讲解知识,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像关于蛋白质及细胞的知识都可以将生物模型引入到教学中,这也是高中物理教学中较为常见、且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

(2)正确运用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就是运用数学中常用的一些图表数据或者坐标图像、数学公式或者集合来表述生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图表能够很直观地反映一个变量在另一个变量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例如,有个实验是关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不同影响,对于该实验就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数学图变来进行阐述。首先,可以先建立一个横纵坐标,横轴表示生长素的浓度,纵轴表示植物器官在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反应,这样,大家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对于同种植物的器官,当生长素的浓度接近植物适合的浓度时,植物的器官会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而表现得很明显;一旦超出其适合的浓度后,植物的器官会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减弱。图标能够很直观地表达这个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正确运用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就是使用一些文字语言来把抽象的事物概括出来,进而帮助大家了解其本质特征。概念模型在一定程度上用的都是概念图,概念图就是以文字的形式用箭头将抽象的事物连接起来,直观地表达其内在的关系。 例如,高中课本中有一则提到ATP这种物质到底是从何而来的问题。对此,大家可以通过植物的有氧和无氧呼吸作用来揭示其内在的反应过程。用概念图梳理其逐层的反应过程,最后可以看到,在各自的有氧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能产生ATP这种物质,于是就可以推断出细胞的呼吸作用是产生ATP的本源。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生物建模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不能为了构建模型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生物建模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某些抽象的知识更加容易接受,可实际中却存在一些教师盲目让学生去构建生物模型,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教师要避免这样的误区,根据实际分析生物建模的具体应用。

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本身构建模型的思维。学生在学习时不能碰见什么难题都去问老师,因此只有学生自身有了一套独立的构建生物模型的思维,在碰到抽象知识时将其进行具体化,才能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切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生搬硬套,在平时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培养生物建模的思维。

第三,教师对生物建模的具体思想还缺乏思考。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在给学生构建模型时也是随手拈来, 但是有时候却没有认真考虑构建的模型是否完全与实际相符合,这样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还好说,但是对于另外很多学生却很难理解,最终也降低了生物教学的效率。

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很多抽象的知识,如果不将这些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那么学生在学习时压力就会很大。生物建模是将生物知识中抽象知识形象化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教师能够在生物教学中正确运用生物建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而且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将具有促进作用。

高中生物课堂 篇2

生物组:张运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无疑对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目标和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将要讲授的一堂课的总体规划,它是实现课堂高效率的前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目标,而且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更要吃透教材,内化教材,熟悉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知道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并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恰当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美国教育家波丽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问、启发诱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主动发现。这样做不但锻炼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品质,而且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做法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例如在学习《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时,教师可以如下设问:①植物为什么会向光弯曲生长?②什么是向性运动?③向性运动的产生是哪种激素调节的?④植物体内还有哪些激素?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很自然就知道什么是植物的激素调节。巧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神经系统的激奋水平较高,大脑接受的信息印象就深。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列举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常见的生命现象,很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体液调节》一节中几乎每一种激素都有对应的分泌失调疾病,如巨人症,甲亢等;《免疫调节》一节的内容和器官移植、疫苗制备等紧密联系;《呼吸作用》的知识就是酸菜和酸奶的制作原理„„学生对这些话题很感兴趣,很自然会产生很强的学习动机。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极其抽象、难懂,例如染色体组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理等,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善于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例如在讲述染色体组的概念时,可以这样比喻:把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后剩下的五十二张牌看作一个细胞中的五十二条染色体,同一数字的四张牌看作同源染色体的话,所有的红桃、黑桃、方片和梅花分别相当于一个染色体组;介绍DNA的分子结构时可以把DNA分子与螺旋楼梯进行类比,把DNA的主链比作楼梯的扶手的话,那么DNA分子内部的碱基对就是楼梯的台阶。把抽象的生物学概念等一旦转化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多种教学手段巧妙结合

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照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把课本上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视觉、听觉并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用flash动画等演示就非常适合。多媒体课堂的容量大,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当然,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对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搜索、筛选和组合;为每堂课准备精美的课件,意味着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需要更高的工作效率等等。

构建高中生物兴趣课堂 篇3

关键词:趣味课堂;幽默;激发;增强;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21-01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就此,我找到一些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以生动和幽默的语言表达激活课堂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生动幽默的语言就好像"味精"一样,如果投放适量,一定会使课堂"这锅菜"美味十足、回味无穷、充满活力。那些形象而贴切的比喻、幽默而风趣的表达,,把晦涩难懂的问题阐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那些旁征博引、左右逢源的精彩讲解,使每节课都不再是一种枯燥而单调的程序,而是一个充满乐趣和创造性的过程。

1、以形象而贴切的比喻使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例如:微量元素的种类有:铁、锰、硼、锌、铜、钼等种,死记硬背很难记住,可用谐音字编成口诀"铁门碰醒铜母驴呢";在讲解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可以把分裂间期比喻成"十月怀胎",把分裂期比喻成"一朝分娩","十月怀胎"为"一朝分娩"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所以"分裂间期"在前,为"分裂期"做准备,"十月怀胎"历时长而"一朝分娩"历时短,在讲到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可以打比方说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是"面对面""挥挥手"各自离开,分开时很伤心,"面对面",难舍难分,而不是"背对背"的决裂,这样的讲解可以防止学生在画图时把姐妹染色单体画成背对背分开。这些比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的概念和知识点。

2、以学生耳熟能详的电话广告词、谚语、成语等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有些电视广告词、谚语、成语等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知识,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源。在教学中把耳熟能详的电话广告词、谚语、成语等引入课堂,加强了"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链接,是所授知识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深入到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经验中,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探究欲望。例如:在讲到几种无机盐的作用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健康的体魄,来源于'碘碘'滴滴"、万丈高楼平地起,层层都是"钙"起来、"聪明伶俐,坚持补锌;有锌万事成;用心的妈妈会用'锌'"等学生熟悉的广告词,然后提问学生:"上面广告中提到了哪些化学元素?能否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这些广告中包含的生物学道理?"

二、巧用故事

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给每节课开好头,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在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例如:在讲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这个实验时,可以开玩笑地说:"噬菌体的DNA到了大肠杆菌后,住在别人家,吃别人的,用别人的,最后还把人家的大房子给拆了,真是一个没良心的家伙",风趣的语言博得学生开怀大笑的同时,为计算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百分比做好了铺垫。

四、联系社会热点

热点问题最富吸引力,选择热点问题,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例如:在讲述"无性生殖"时,联系"克隆羊"技术,简介"克隆人"的情况,继1997年克隆羊"多利"引起科学界的轰动后,1998年初,美国科学家理查德.度德宣布一项克隆计划,表示要在短期内"制造"出第一个克隆人,并打算将生产过程企业化,最终目标是在美国国内及海外设置多个复制诊所。此举引起了全世界对克隆技术的关注和讨论,各国政府及科学家们都对此项计划进行了批驳。为什么大家都要反对"克隆人计划"呢?引导学生从这一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和希望的困扰与威胁,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讨论,使学生对无性繁殖的概念及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既活化了课堂教学,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教师要善于以生动和幽默的表达把生物学课堂激活,用笑声将其装点得更加美丽动人,如此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开怀大笑的同时如沐浴春风、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王晓芬,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述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 蔡慧燕,《以生动和幽默的表达激活生物学课堂》,中学生物教学2011,1~2

构建高中生物兴趣课堂 篇4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所谓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在教学中兴趣具有明显积极的作用,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课堂环节,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不仅需要细致,而且要有意识地加入“闪光点”,让课堂能够闪烁智慧的火花,使课堂真正鲜活起来。加入的“闪光点”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在实践中可以将直观的教学手段融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感官,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去探究未知世界。

例如在“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一节中,学生对于肽键这种抽象的化学结构比较难理解。教师如果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这一实际问题,在课堂中让学生到黑板前手牵手模拟脱水缩合过程,使原本看不到的化学反应变得生动、鲜明,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此基础上推导蛋白质相关计算公式,使推导过程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在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同时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对激发学习兴趣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再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渗透压这一知识点感到抽象、陌生。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有意识地考虑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播放精心准备的演示渗透作用的动画,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并容易理解和接受渗透作用的原理。这样做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用单纯语言讲解时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不足,大幅度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走进了一个充满兴趣的生物课堂。

二、通过组织学生互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快乐与进步

在课堂中有效组织学生互动是构建生物兴趣课堂的重要方法。比起传统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更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通过营造互动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可以把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为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空间,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因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

在生物课堂中组织学生互动,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种群和生物群落”一节中,种群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感觉离实际比较远,如果只是知识点学习,学生感到比较枯燥,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展开学生互动。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了如何灭鼠的问题。一时间学生对此问题兴趣盎然,就此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灭鼠方法。这时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引导学生分析与理论之间的差别,在互动中学生真正理解了种群数量变化模型建立的条件因素。另外在“免疫调节”一节中,相关知识点较为独立和复杂,这时教师可以采取竞赛形式让学生分组设计免疫题目,让其他组的同学解答,再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评分。其间,课堂中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其中主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组织学生互动,让学生的不同观点互相碰撞和交融,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在课堂中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要想达到最佳预期效果,往往还需借助其他必要的教学手段。总之组织学生互动,无疑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真正的进步。

三、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要构建兴趣课堂,就应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中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情境创设是必要。

生物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课堂情境,学生因真实情境的刺激,学习热情会被激发起来,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例如在“染色体变异”一节中,由于涉及对细胞层面上的分析,学生对无籽西瓜因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而导致不育这一问题认识模糊。这时可以创设情境:将市场上的无籽西瓜带入课堂,让学生观察体验真实情况,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进而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同样在市场上可看到那些凹凸不匀的西瓜,可以拿来用在“生长素的生理功能”一节中创设课堂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切开这样的西瓜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让学生萌发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探究内在原因,最终调动学生的“情”与“知”。最后学生从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容易理解果实发育不良是因为缺乏种子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生长素所致。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所形成的思维燃点,绝不是一般习题所能带给学生的收获,从而真正实现了生物兴趣课堂的构建。

四、针对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对学生的实验兴趣进行因势利导,除了帮助学生成立生物实验兴趣小组外,在课堂中要注重针对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在构建兴趣课堂的思路中,必须考虑如何实现将学生的实验兴趣转换成学生真正的生物学素养。比如平时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只是被动接受灌输,学生并没有理解,这样很容易产生不少纰漏。这时要凸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重要性。通过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不再拘泥于纸上谈兵,在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可以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分析能力。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中,学生从对材料、提取和分离的试剂选择到对步骤的实施都容易出现思路不清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只是单纯记忆,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思考不这样做行不行?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留出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实验。然后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在“犯错”中进行真正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实验步骤的科学性,避免停留在识记水平上。再如在“酶的特点”一节中,学生对相关实验步骤的顺序感到疑惑,反映在做习题时对该知识点拿不准。可以利用上述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做对照实验来找出问题的症结。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自己动手解决存在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生物的热情,改变以往生物课堂学习中单纯记忆知识的习惯,真正实现生物兴趣课堂的价值。

当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生物兴趣课堂的实现。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学生对教师充满畏惧就谈不上产生学习兴趣了。因此构建兴趣课堂要求教师首先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一种平等宽容的教育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唤起真正的求知欲。

高中生物课堂 篇5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告诉学生获得教师评价信息的渠道,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认清自己的学习效果,建立值得学生依赖的评价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的习惯,发展性评价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方式构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学生学会客观看待教师的各种评价,并逐步养成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的习惯。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个性化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的“评价建议”指出: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评价应以《标准》为依据,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评价的内容应符合《标准》的要求,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评价建议”中已经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和各种评价的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通过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的角度构建个性化的评价方法。

一、明确告诉学生获得教师评价信息的渠道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及时给予评价的教学活动如果是有意的行为可以讲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是因疏忽而不为可视为教学失误。但有从教经验的老师都知到,从来不会准备对学生的评价象准备教学内容一样去作准备。通常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有感而发的评价,或者是批改作业、试卷时机械式的打分的评价。学生获得最多的评价往往是纸笔测验(作业)的分数评价。造成学生以为分数是终极评价的假象。所以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讲清楚,课堂教学评价要从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成果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来进行整体评价。评价要体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讲清楚获得评价信息的渠道除了从分数、作业评语外,还应从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口头性语言评价、眼神等肢体语言的中获得评价。

二、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认清自己的学习效果

纸笔测试是最重要的不可决少的教学评价。以往的传统教育量化评价,往往量化考试后对成绩排序,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较大的伤害,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的一大咎病。大家都清楚,每一份用于评价用的试题本身就存在质量高低的问题,就算是选拨性的高考试题,各年之间的信度和效度差别都很明显,更何况是科任教师自己命制的作业、测试、学期考试题。对于教师来说,只有通过对量化考试后对成绩排序,从分值的分布情况中诊断出用于评价的试题的质量优劣,也可以通过纵向跟踪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变化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退情况。同时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些统计数据只要不是用来吓唬学生,不是公之于众,就不构成对学生心理的伤害。相反,有选择地向学生公布一些参考数据,只要不公布对应学生的名单就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学生从中可认清自己的学习效果。

纸笔测试后及时向学生公布几个分值,如最高分,平均分,各分数段人数、中间名次分等。引导学生学会从数据对比中理性认清自己的学习情况。

三、建立值得学生依赖的评价习惯

教师的教学评价要达到教学评价的目的,所作出的每一次评价必须是客观的、真实而且是积极的,值得学生信赖的。评价的方式可分为标准化评价、有层次性的语言描述评价、综合性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对知识性内容的评价必须是标准化的对或错的客观性的评价。如 1 生物中的概念、专有名词学习的评价。对对生物技能学习的评价,由于方法往往都不是唯一,掌握方法的过程也因不同层次的学生而有别,甚至有是否选择到最佳方法的运气的可能,所作出的评价应为有层次性的鼓励性的语言描述评价。因为此时给予不恰当的评价最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用有想法、值得尝试、坚持、找找原因、继续努力等质性评价更容易鼓励学生。就算是纸笔测试,给予了分值评价后最好能附上“好、很好、有进步、找找原因”等人性化评语,使学生重视教师给予的评价。自然也会信赖教师作出的评价。

四、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的习惯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只是教学过程的环节,面对几十个学生的评价其实是很有限的,不全面甚至是不准确的。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评价自己。形成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定时评价的习惯。通常可在课后小结时让学生自己说说学到了什么,效果怎么样?每周引导学生评价一周学习情况,每章结束引导学生评价一下学习方法,找一找还能怎么做。当学生学会给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的习惯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将更自然和更有效。

五、发展性评价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且每个学生不同方面的智能表现的时间会有差异。这一点非常类似细胞分化。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会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分化而产生差异。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着眼于未来,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就像细胞中的一些物质能够促进某些基因表达一样,我们的评价应该起到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作用。

生物学告诉我们,每个生命都是独特和唯一的。那么,在评价时,我们就不应该仅仅有一把尺子,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例如,同样是一次测验的成绩取得10分的进步,对于不的同学来说意义可能完全不同。对于甲同学课堂上能回答一个问题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对于另一个同学来说能提出两个问题可能是没有认真思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不能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这是由于只注重与他人比较的结果。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做纵向的比较,也就是自己与自己的比较,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相比,有没有进步?学习效率有没有提高?在对自己的学习效果不满意时,应该学会评价自己是怎么做怎样学的,更要学会进一步寻找更佳方法。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评价方法。

由于评价过程如同学习过程一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评价的对象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通过构建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清楚知到了获得教师评价的渠道,学会客观看待教师的各种评价,更大的变化是逐步养成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汪忠,刘恩山. 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第一版

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打造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打造

高中生物新课改呼唤高效课堂。高效的生物课堂就是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一、高效课堂要求学生有效预习有备而来

预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高效课堂要求有效预习,即预习目标明确,有规范、详实、可操作的学案引领学生预习,学生把握该“方向盘”能很好地实现有效预习目标。

1.学案有明确的预习目标

通常听到老师在布置预习时这么说:“同学们,大家课下把xx节提前预习一下,我们下节课进行学习。”显然,这样的预习目标模糊,预习的过程不可监控,预习的效果不可测量。

引导有效预习的学案有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学生预习时才有明确的方向,教师对预习效果才能进行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

2.学案使预习过程简单有效

学案编写一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问题解决过程的活动为线索的原则;二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知过程为线索的原则。即在编写学案时把学生在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都编成一个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序列,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所以,要求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应富有深度,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如,笔者把《胚胎工程的主要技术与应用》学案的问题设计为:①通过阅读第一段内容,如何快速繁殖动物优良性状品种(试管动物技术)?②请思考试管婴儿和母亲正常怀孕,生产的过程有何异同?③请思考体外受精完成需要的具体步骤及每个步骤方法是什么?④假如你是一位胚胎工程师,你将如何设计“试管牛”工业化生产的流程图?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预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困惑与思考来到课堂进行展示,寻求交流与合作,使得课堂上既有知识的生成又有学生情感的升华,真正体现深度和高效。

3.学案使预习成果可测评

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有效预习也不例外。有效预习学案的预习成果是要展示的,所以能很好地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做到可以测评,预习效果有保证,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准备地来到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在一个班上教学一个定理,在推导公式时,把证明步骤给忘了,只好抱歉地请同学自己看书。而在另一班上同样内容时,教师吸取了教训,把证明步骤准备得很细致,讲授也十分顺利。他向教导主任谈起两节课的情况,并评价自己第二节课上得好。主任却说:“那可不一定。咱们可测试一下。”他请别的老师就这个内容出了几道检测题,对这两个班考察了一下,结果居然是第一个班的成绩好很多……该实验说明自主学习的课堂实效更高!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特征,就是看课堂中学生能否自主學习。

1.组织学生展示学习内容

研究显示:课堂听讲的学习效率为10%以下,阅读为10%,视听为20%,课堂表演为30%,交流研讨为50%,动手实践为75%,教会别人学习的学习效率为90%。可见,“教会别人”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应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组长组织组内认真讨论,逐步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并按方案去解决问题。还可讨论形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为交流作准备。这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和精讲点拨的作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未解决的难题,或新生成的疑题,同时要注意发挥板书、板图、挂图、模型等在教学中的作用。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也不要过快地进行评价或接着提问,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包括回答者在内的所有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使得课堂提问这一教学资源发挥它的最大效益。

2.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活动,让学生把自主学习后的体会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和老师、同学共同探讨。教师要敢于放手,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通过教师的培养,学生善于表达思想,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来定能生活得积极、自信、快乐。就连那些内向的学生,也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尽情展示。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吗?

三、高效课堂要有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高效课堂的前提是平等和尊重。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而活动成效的优劣是与课堂氛围密不可分的。课堂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保证教学效果的高效发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使课堂教学变成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这样既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使情感共融、心理相通,又很自然的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情感氛围。

总之,我们只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通过不懈努力、探索创新,才能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高慎英.高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如何构建高中生物有趣课堂 篇7

一、上好绪论课紧紧吸引住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绪论是高中生物的第一课, 上好绪论课就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不局限于教材, 通过举例以设问的形式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枝红杏为什么会出墙?这又反映了生物的什么特征?一母生九子为何连母十个样呢?你见过微型菊花吗?你知道它是如何繁殖而来的呢?你知道多利羊吗?你听说过手足口病吗?等等。通过从一些简单的实例入手, 让学生感知生物的趣味性及价值。

二、用灵活多变的教法抓住学生

老师苦讲学生死学, 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倦怠, 最终失去兴趣而一无所获。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出现, 针对课堂教法我总结几点如下。

1. 谐音记忆。

如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区别可记四个字“图书”“饭食”, 即途径、速度、范围、时间。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的矿质元素可记成:梦典故 (Mn、I、Co) , 新铁臂 (阿) 童木 (Zn、Fe、B、Cu、Mo) 。

2. 口诀记忆。

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特点记成:“间期D复蛋合做准备,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丝牵点排赤道板, 后期均分等拉向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新起。”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时记成:“有丝同源不配对, 减二无缘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 同源分离是减一。”并且利用通俗语言强调“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但是不出现联会现象”, 相当于“有男有女但是不联立成为家庭”, 即没有结婚。

3. 谚语记忆。

如“一山难容二虎”———种内斗争, 抗体———护卫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 望而生畏———警戒色, 视而不见———保护色, 噬菌体的繁殖———借腹生子, 癌细胞———脱缰之马。

4. 顺口溜记忆。

在讲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时, 为了区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用法不同, 以及脂肪切片的制作顺序和相应的颜色反应, 我编了几句顺口溜: (斐林试剂) 甲乙混匀方可用, (砖红) (双缩脲试剂) 先A后B要注意 (紫色) , (苏丹三染液) 三滴二吸有顺序 (橘黄) 。

如几种无机盐缺乏症:“钙、磷不够疏松症, 小儿还患佝偻病;成人缺碘甲状腺肿, 幼儿必患呆小症;婴儿缺锌食不振, 生殖发育要缓行;血红蛋白铁组成, 缺少就患贫血症。”这样把几种常见无机盐缺乏症归纳在一起, 利用押韵特点, 使无机盐与相应缺乏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持久的记忆。

5. 难点知识“数字”化。

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氨基酸、m RNA上的碱基、基因上的碱基记为“136”等。核酸中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种类记为“258”。

三、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

1. 巧用比喻化疑难。

如糖类和ATP比喻成存折上的钱和口袋里的零花钱, 零花钱的特点是可以随用随取, 即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再如, 讲早期胚胎发育时, 我把受精卵比作西瓜, 分裂过程比作切西瓜, 那么一块块西瓜比作产生的一个个细胞, 如果把切好的西瓜重新组合到一起那么体积会有何变化?有的学生会说不变, 又有的学生说可能会略微减小, 因为切西瓜流出汁水就如细胞分裂要耗能, 物质减少, 体积当然会减小了。

2. 妙用诗词添兴趣。

例如, 物质出入细胞膜偶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 “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且不需要载体, 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 “逆水”表示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行舟”表示需要载体, “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再如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 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疾走追黄碟, 飞入菜花无处寻。”再如学习竞争引用:“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桔生淮南则为桔, 生于淮北则为枳。”

3. 新奇设问引主题。

例如, 在讲能量流动时, 创设情境:假设你是鲁滨逊正在一个荒岛上, 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外, 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带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千米玉米。请问你为了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你怎么办? (1) 先吃鸡, 再吃玉米。 (2) 先吃玉米, 同时用以部分玉米喂鸡, 吃鸡产下的蛋, 最后吃鸡。同学们议论纷纷, 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趁此时机, 我再由浅入深, 层层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结果, 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巩固学生知识

1. 只有亲手实践, 才能记得牢固。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 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只有联系实际, 才能记得主动。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篇8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是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在问题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的设疑,更要让学生学会主动质疑并形成习惯。灵活、有效地运用“质疑”机制,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提高课堂实效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观察和分析,在问题教学方面,如何在课堂中设置及解决问题,需要实现以下几点,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益。

1.问题的提出应有充分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课前,教师要做好提问的准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千万不可信口开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甚至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到莫名其妙。教师要事先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及其处理办法,唯有准备充分,有备而来方能处乱不惊,稳操胜券。

2.问题指向要明确,表达要清楚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追求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同时也暗示教师在设计问题目标时,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给学生明确解决问题方向。如果问题目标没有针对性,就容易造成课堂教学偏离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的重点出现偏差,影响预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说,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提问是相对应的,问题的指向是否清晰与学生是否应答情况对应,如果问题指向不明确,导致学生无法合理回答,从而出现“无应答”的现象。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时,为了让学生明确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为什么同一种原始生殖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且有两种不同的产生方式”。

3.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中心

⑴应从学生的思维差异和思维发展出发

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积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使学生从心理产生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有一种自豪、满足、成就的感受。这样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体验学习生物学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为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也应考虑因人而异设置不同的问题。教师提问尤其不能只针对少数成绩较好的同学,否则将会打击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按照布鲁姆目标分类说,提问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的问题,其中有关知识、理解、运用的提问属于低层次思考水平;而有关分析、综合、评价的提问属于高层次水平。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问题要搭配合理,教师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思维水平设计不同的问题。减少学生“无应答”、“集体应答”和学生反应时间“短”的现象,通过对学生的了解,这种现象是由问题的难度、思维层次不合理造成的。

例如在复习渗透吸水原理时,设计一组问题:1渗透装置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成熟的植物细胞哪些地方具有渗透装置的条件?2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若把洋葱表皮细胞先用盐酸处理,再做实验,能否出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3在做上述实验时,若用KNO3溶液代替30%蔗糖溶液,则镜检时,能观察到质壁分离,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这是为什么?4具有在液泡的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人体细胞没有液泡,所以人体细胞不会发生渗透作用,这句话对不对?

实践证明:问题逐个深入,步步提高,体现出与学生认知规律的一致性,有效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现。这种阶梯式的提问,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还能培养学生思维和逻辑性的进一步发展。

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生物学。

例如在学习了《细胞呼吸》这一课,教师可以设计这样问题:“清晨人们都喜欢到树林中去锻炼,认为那里空气清新,对身体非常有益。请你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这种锻炼方法是否合理?并请试着分析其原因”。像这类问题,因为是以生活为背景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解答问题的热情,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分析后发现,平时人们所习以为常认为正确的生活习惯其实并不合理,实际情况并非如平常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树木虽然能制造氧气,但必须以光照为前提条件。在黑暗中,植物就不能制造氧气,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还要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这样,经过一夜的呼吸消耗,使得树林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如果这时到树林中去锻炼,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因此,晨练适宜在旷野中进行。像这样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指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科学性错误,学生们会切身体会到生物学知识对实际生活的重要价值,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生活的品质。

4.问题的角度和类型要多样化

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截然不同。在设置问题时,应从不同角度力求新颖,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学生听后跃跃欲答。例如复习《细胞的增殖》时,如果提出:“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有什么变化?”。除设问域过大外, 问句概念还有歧义,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分歧。如果将问题联系实验观察加以改进,使其新颖些:“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各期中核膜、核仁、染色体、纺锤体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的变化典型图像,你能用语言把它们勾画出来吗?”。这样换一种问法就能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提问去开动脑筋,也容易用自己的语言朝着已规定了的提问的目标去进行归纳、总结。

5.问题的提出应有足够的等候时间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较不完善,对生物学的知识尚不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程度。因此,教师除了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组织语言外,在学生交流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学生回答时,教师最好不要打断学生的连贯表达,除非回答离题太远。教师要容许学生说出教师预想以外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对学生表述观点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帮助。适当点拨不但是可以的,有时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生对问题本身理解不透,教师可以适当重述问题、换个角度提出问题或解释不懂之处;学生在答问时遇到的语言困难,教师可以提示关键词语,学生的思路中断时教师的“旁敲侧击”以保证学生的思路畅通。

6.问题的提出应有恰当评价

为了使提问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答问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恰当地对其答案有所反馈,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答问究竟是值得称赞还是有待改进,甚至应当纠正,因此,教师的评价用语不能一般化、公式化,要把对学生活动的真实感受传达给学生,使评价用语形成一个等级系列,正确的回答应得到肯定,学生不完整的回答后应该加以鼓励,并对答案作进一步说明、进一步探询或转向另一个问题。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教师已经听到并权衡了他的答案。使教师的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真实交际的一部分。

教师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问答过程中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指责、少批评,要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获得学习生物学科的成功体验。

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互动 篇9

一、随堂测验,学生相互批改

众所周知,在学习知识后进行测验,在测验后再进行学习,可以把知识掌握得更透彻,随堂测验可以说是最快、最直接且有效性最高的一种测试,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专门挑出一部分时间,根据最近的讲课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测验。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随堂测验都有一点抵触,觉得这种测验很枯燥很无聊,自己的水平自己很清楚,这种测验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测验只是针对于学生和老师,大家都厌烦了这种互动,只要稍微做一点改变就能让这种互动变得有趣,增强它的有效性。在随堂测验完成了以后,让学生互相批改试题,批改人最后要写上自己的名字,相互认真负责,在这个互相批改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试题发回自己手中的时候认真改正错误,如果有疑问可以去找批改的同学商量,形成一个良好有效的互动,把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透彻。

生物课本必修一有一节专门讲细胞的化学组成,这些知识比较容易混淆,尤其是生物大分子: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的种类构成以及功能,首先是各自的元素组成,有相同的又不是完全一样,其次是包括哪些种类以及功能,最重要的是核酸和蛋白质有其特殊的结构,在随堂测验的时候就让学生互相批改,有的学生会说:“它们的元素用列表记忆就不会出错了”、“你看,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其实差别很明显的”,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更避免了一些错误,互相吸取了经验,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增强。

二、利用多媒体,学生参与讲课

生物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大部分是微小的东西,不是肉眼可以直接观察的,而书上的图片文字又过于死板,很多变化过程不能表达清楚,如果运用一些视频就可以更直观地感受这个过程,就能更快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在利用多媒体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暂停,让学生去分析接下来的变化,如果有错误可以进行引导更正,让学生说出正确的思路,然后再继续观看视频,学生看到结果和自己分析的是吻合的,不但自信心会得到提高,这个知识点更是不会忘记。利用课件讲课的时候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采取他们正确的意见,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不再是单一的老师主导学生,而是相互配合相互分析,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

在必修二中有一节关于减数分裂的内容,书上有很详细的图释,可是毕竟它只是截取了开始和结束的主要时间点,缺少了逐渐转变的过程,利用多媒体播放减数分裂的详细过程,从一开始的联会到最后的分裂可以表达得很清楚,在细胞分裂一次后暂停播放,问学生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的会说就结束了,有的就会说再进行一次分裂,这个时候引出减数分裂的定义:“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学生就能明白接下来细胞还会再分裂一次,然后再继续播放分裂过程视频,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制作教学模型,课上共同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学生反映:“生物的知识不像其他科目那样有规律,知识体系不明显”。可见,如何表现出生物的规律并且全面地传授知识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而模型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模型可以包括一节的知识点,它可以表现原型的形态、特征以及本质,更加形象地来解释对象。在教学中,遇到可以制作模型的内容,不但教师要动手去做,更要鼓励学生去做,在制作过程中就运用了相关知识。重要的是上课的时候让同学讲解自己的模型,用到的材料、每一块的意义、用到的知识,这样就相当于每个学生都讲解了一遍知识点,第一个同学讲解的不全面,后边的同学不断补充修正,就能逐渐接近完整的教学内容,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展示。既丰富了生物课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潜移默化中增强记忆,形成了一个有效且有趣的互动。

生物必修二中D N A是最重要的一节内容,它的结构也是非常复杂:特殊的反向螺旋结构、脱氧核苷酸长链两端不一样、碱基互补配对,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D N A模型,可以明确4种脱氧核糖的根本区别在于含氮碱基的不同以及D N A分子的结构特点。在展示时,发现有的同学会忽略碱基配对的原则,把长链两端弄成一样的方块,或者是各分子的比例严重失调。这些模型由同学们相互帮助修改,教师适时地插入相关的知识点,动手的同时运用课本内容,最后展示一下比较完整的模型,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就让学生成为了主体,更容易进入学习的状态中来,迅速跟上老师的节奏,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

总之,生物其实是很有趣很有探究性的学科,只要有一个良好的互动,一个好的气氛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管是互相批改作业和提出修改意见,还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都是相辅相成的,三种方式多加运用,就能使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更强,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冯莉.浅谈生物课教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1994年01期

[2]孔艳秋,包研新.生物学OES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生物学教学1994年01期

[3]高曲虎,欧阳晓德.对高中生物水分代谢的教材分析和教学体会[J].生物学教学1994年01期

[4]李玉明.谈高考试题中的生物学实验题[J].生物学教学1994年01期

[5]窦昌义.实验教学评价[J].生物学教学1994年01期

如何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篇10

一、课前准备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些都说明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多么的重要。具体到高中生物教学而言, 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现高效教学, 提前进行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首先, 对于教师而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应多收集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 然后再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具体来讲, 在进行课前准备时, 教师应先了解每堂课的课时及所讲内容,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将学生的预习作业考虑在课前准备之内, 给学生发放预习导学案, 安排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其次, 对于学生而言, 在课前应结合教材、教辅及教师课前发放的教案等现有资料进行自主预习。需要注意的是, 自主预习并不是盲目地、简单地看过课本资料即可, 而应该在预习的过程中将自己不理解或者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 然后在课堂上重点学习, 或者在课下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只要做好了这些课前准备工作, 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高效课堂的实现。

二、课堂教学

如果把教学比作建一所高楼, 课前准备是为建设准备物资, 那么课堂教学就是真正的建设。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第一, 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导入。良好的课堂导入无疑会让整节课有一个好的开端, 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然而, 由于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不能一一论述, 因此在此仅对其中的趣味导入、材料导入、直接导入三种方式进行简单介绍。所谓趣味导入即是用一些手段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如在介绍“植物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时, 教师可将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情况展示给学生看, 条件允许的话,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并辨别;在学习“DNA结构”时, 教师可以将DNA双螺旋模型、RNA模型展示给学生看, 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材料导入的材料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等, 这些材料既可以是教师准备,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 如运用“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等耳熟能详的谚语材料导入即将学习的遗传与变异知识, 这样可以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 如“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这种不做任何铺垫的导入方式, 可以更加直接地开始教学, 也比较适应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模式。

第二, 优化教学模式, 改善教学方法。首先,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播放视频、幻灯片, 或者利用生物教学模型进行模拟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求知欲。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时时刻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 每个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水平等, 同时教师还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多提问、敢提问, 不要怕出错, 不要怕嘲笑, 并在适当的时候加大课堂传授的信息量, 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不同量、不同深度的知识传授。再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倡导学生合作学习, 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几个人一组, 共同对学习内容进行探讨, 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去向教师请教。同时, 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对一些生物现象 (可以是生活中的, 也可以是学习中遇到的) 进行观察、实践、探讨、研究,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后,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进一步改良考核机制。传统的评判标准仅限于学生的考试分数, 这样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新时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 对学生的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 如课堂表现等。这种科学的评价方式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进一步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课后巩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教师在抓好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的同时, 绝不能忽视课后的巩固环节。具体而言, 首先, 教师可以合理地降低作业的难度, 让学生对学习高中生物有充足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其次, 教师可以有效地控制作业数量, 避免过于繁重的作业磨灭学生学习热情, 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应让生物作业少而精,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 教师还应多布置一些和学生生活环境有关的生物课后作业, 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状况”时, 教师可将作业布置为让学生种植并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 充分将课后作业与生活相结合, 提高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此外, 学生自己在课后也应根据个人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 自主进行各种课后知识的巩固与拓展训练, 如自己去图书馆借书学习, 看与生物知识有关的视频, 听一些有益的生物讲座等。通过这样的课后巩固, 一定可以更好地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育是门科学, 也是门艺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高中生物教学的路仍然很长。作为生物教师, 我们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 抓好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 让高中生物教学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朱丽红.高中生物教学呼唤创新思维[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3 (7) .

[2].覃正茂.如何更好地学习高中生物[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3 (7) .

创设情境,激活高中生物课堂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境;课堂;创设;教学

课堂的原动力来自于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课堂产生了兴趣,才能将身心投入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成功者往往能将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鼓舞学生的热情。老师的知识底蕴自然不低,那么在此基礎上,如何提升课堂效率,就要注重学生的听课效率了。而利用情境教学,便能达到鼓舞学生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情境的模式有很多种,然而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走神,就是因为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他们的地方,便开始思考其他的事情,一不留神就会错过很多知识点。因此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脑思考,才能将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思考相关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对问题不了解,更会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蛋白质”时,老师可以问问学生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蛋白质,最近生活热点有哪些关于蛋白质的新闻?有些学生便会想到“大头娃娃”,教师以此为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此事件中能看出蛋白质有什么功能?如果缺少了一些蛋白质又会怎样呢?利用源源不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中的许多方面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利用生活素材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到生物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生活素材很多,教师选择时可以选择生活热点事件、生活中的食品等。学生平常在生活中往往会接触很多关于生物方面的事物,但是学生都不会去思考与生物的联系,因此老师在课堂中将这些事物作为例子举出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生活中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讲解生活中的事例,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生活经验。例如,在教学“乳酸菌”时,教师就可以以生活中的酸奶为例,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生活中你们常常喝酸奶,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酸奶中都有些什么成分呢?对于人体有什么好处呢?优酸乳中有没有乳酸菌呢?”“正常酸奶的包装盒是不会‘鼓起来的,为什么?”有些学生经常喝酸奶,但是对于这方面的了解却并不多,经过老师的讲解能够更加明白酸奶的作用,课堂学习兴趣也显著增加。

三、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老师通过故事而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与枯燥平淡的课堂氛围相比,学生学习效率明显不同,老师的知识储备固然深厚,但是一味地讲解这些知识点,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变得越来越平淡无味,学生学习效率会越来越低,于是老师又再次讲解以前的知识点,多次讲解后,学生才能将知识点记住。如果教师从根源出发,活跃课堂气氛,就能明显提升效率。故事情境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是因为故事是生动有趣的,起伏的情节让学生的思想跟着变化,尤其是结合生物知识,更能提升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伴性遗传”时,老师就可以利用故事来引出知识点,比如“道尔顿买袜子的故事”,为什么道尔顿买的袜子和别人眼中看到的不一样呢?为什么只有他和他弟弟看到的是一样的,别人眼中却不同呢?这是由于色盲引起的,根据故事内容大家能推理出这种遗传病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从故事中看到生物知识,接着利用问题引出色盲的特点,让故事与问题成为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创新

理论之后需要实践才能将理论基础进一步打扎实,因此老师在情境教学中还需要有一个实验情境。生物上有许多实验课程,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很高,因此实践教学中效率要高很多。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实验课,将知识与实验更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动手实验能够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调查能力、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利用学生的热情,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实验:首先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大致讲解,说出实验中所需要的知识点,接着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查阅书本去了解知识点。比如“质壁分离和复原”,学生在观察后发现细胞无法复原了,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只有自己去查阅书本,等学生仔细思考之后才会发现原因,那么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记忆便会更加牢固,思维也能得以提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这样,学生就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情境类型很多,老师要利用不同的情境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虞文利.创设简单的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4(12).

[2]杨万坤.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4(7).

高中生物翻转课堂应用价值探析 篇12

一、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分析

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课前可以利用教师所发布的网络视频、音频材料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互动, 通过一些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答疑解惑等环节,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翻转课堂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基础上的学习模式, 充分诠释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则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者成为知识的主动研究者。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 翻转课堂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是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手段。对于生物这类具有研究性的学科而言, 翻转课堂的实施与运用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高中生物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研究价值的学科而言, 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方面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时代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 对促进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教师所发布的视频或者电子课件进行自主学习, 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这样的教学模式, 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不谋而合, 是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手段。生物是一门实践性、研究性极强的学科, 翻转课堂的实施与运用, 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的研究性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是通过自主的学习和研究, 通过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获取。这样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研究和解决的能力, 同时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 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探索和学习的热情, 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提高学生的广泛参与性

相比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言, 在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 从课前的视频学习到后来的合作学习和讨论, 都能够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师在课前就将教学的视频发给学生, 这样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消化;对于教学中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和教师进行探讨, 以强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对个别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可以帮助他们全面广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翻转课堂中,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 而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 思维模式不再受到教师的束缚, 而是有更加自由和广泛的空间。在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团队合作的优势, 给学生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在这种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中, 更加广泛地参与, 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最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高中生物翻转课堂的运用策略

(一) 制作优质的视频

在高中生物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 视频的制作至关重要。教师在制作视频材料时,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基础知识, 要考虑知识的启发性和综合性, 避免传统单向灌输知识的现象出现。此外, 教师还要不断创新, 不断丰富视频的教学内容, 提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奠定基础。

(二) 不断完善师生互动的平台

为了让翻转课堂的实施更加有序,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完善师生互动的平台。例如, 微信群、电子邮件或者QQ群等集体交流互动的工具必不可少。在这些网络信息平台的保证下, 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在课外进行沟通和交流, 为课堂教学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撑。

总之, 在素质教育时代,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不断改革和创新。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与运用翻转课堂, 可以彻底颠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实现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与进步。在高中生物翻转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优质视频的制作、师生互动平台的构建, 实现翻转课堂的有序进行, 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 2013 (04) :65-68.

[2]王爱君.翻转课堂中的新课程理念[J].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参考) , 2014 (12) :3-5.

上一篇:CAE分析和优化下一篇:机器人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