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共12篇)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篇1
高中生物课堂互动策略优化谈
高中生物课堂互动策略优化谈
文/胡宗会
摘 要:课堂是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知识生成与发展的互动交流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有针对性地设置对应的教学方案和流程,引导学生追本溯源,互动生成。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互动;探究实验;课堂反思
新课改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不是照本宣科的理论宣讲,也不是昏天暗地的题海战术,而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求证的动态生成过程。这就要求一线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并能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流程和方案,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互动,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鉴于此,笔者特借片语之地联系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完善高中生物课堂互动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课堂伊始,激情导入
良好的学习互动得益于科学的课堂导入,生动有趣的导入才能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紧跟老师步伐进行探索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一上台就一节课滔滔不绝地宣讲抽象理论,而要事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设置大家喜闻乐见的情境,来牵引大家进入探索和学习的状态。
例如,笔者在引导大家学习“遗传规律”内容时,就联系学生都熟悉的生活问题,来牵引大家的注意力:咱们身边有的人是天生卷发有的人是直发,有的人会卷舌尖,有的人则不会,这是咋回事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是怎样的生物学道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和常见的现象,追问其原理,却一时色难,心中的疑窦被打开,激活了探索欲望。这时教师再适时诱导,就能产生出最大效能的学习动力,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二、以史为鉴,学习方法
每一项自然科学的发展进步,都有刻苦的治学精神和科学的探索方法在里面。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先人的探索方法,我们可以借用生物科学家的科学方法来进行启发,并引导大家运用到实际的知识探索中。
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我们可以借鉴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来探究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克里克和沃森通过分析DNAX射线的衍射图谱成功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斯塔尔和梅塞尔森共同用等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证实了DNA传递信息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又如,在教学遗传的基本规律时,可以给学生渗透孟德尔能成功发现遗传的两大规律的重要原因,一是精心选材,二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观察方法。在信息繁芜的杂交实验数据中,只选取其中的一对性状,对其他性状先行搁置,这样就简化了研究对象,然后再用数学统计法进行科学探索,取得了成功。知识探索史是趣味的,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知识探索精神是严谨的,可以启发学生一丝不苟治学精神。
三、学生为主,实验探究
生物教学中,学生对许多概念都比较陌生,许多生物规律也比较抽象,为了完善学生的形象认知,提高课堂效率,高中一线生物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创建自由讨论和自主实践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动脑思考和积极动手实践创造机会。笔者建议,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或探索实验来将抽象理论知识形象化,达到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验证试验时,先让学生从细节问题开始探索,指导学生对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实验方案等进行讨论和探索:(1)在遴选实验材料时,为何选择紫色的洋葱,选择其他植物的外表皮细胞可以不可以?(2)试剂选用蔗糖溶液有什么优势和劣势?需要如何来调配试剂浓度范围,如果用其他试剂可以吗?(3)最后再反思,实验操作过程还能优化和改进吗?
在这些有针对性的问题的启发下,学生经过分析和实验探索来思考答案:(1)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一下其他植物表皮细胞来完成实验,从而证实也是可以用的,这时再总结用紫色洋葱的`原因是:其紫色部分细胞液泡和细胞壁以及原生质层对比观察起来相对方便,用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情况更为清晰。(2)蔗糖试剂的缺点是容易黏染实验器材。在笔者的启发下大家经过理论推理得出选用其他试剂也可以,比如有的学生就提出NaCl溶液。实验中,一定要注意调控实验浓度,太浓会杀死细胞;太淡,实验效果不明显。(3)实验过后,学生通过反思和讨论,得出实验操作时如果直接把盖玻片打开滴入外液,可以避免操作不当而污染显微镜,这就是大家切实体味知识生成后得出的创新性结论。
这样设置在实验探索中让学生感悟知识生成、发展的过程,不仅帮学生夯实知识基础,还让他们掌握了积极探索、大胆分析的治学精神。
四、教学反思,完善课堂
反思是对课堂的回顾,反思可以发扬优势,弥补不足。每堂课我们都不能忽视教学反思过程,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寻找自己的教学漏洞,从而弥补不足,提升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反思完善自我认知,提升探索能力,让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反思中得到矫正和强化,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总会给学生留白,给他们时间回顾知识,并用新学的知识来解释有关生物的热点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诱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应用技巧,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内化,最终生成技能。如,教学“生长素发现”相关内容时,笔者就先通过阳台上的植物向光源弯着生长,指导大家透过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设计探索方案,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还原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但利于大家及时巩固知识,激发探索兴趣,还能帮大家树立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由知识生成技能,这样的课堂才是流畅的、高效的。
诚实地说,限于课时关系,一线生物教师务必摒弃以往的照本宣科的抽象流水账式理论说教,要从课堂伊始就注意趣味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有效问题牵引大家探索认知,最后在反思阶段渗透应用提升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产生良性的学习互动,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青为。高中生物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学习:综合,(12)。
[2]李辉。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文公高级中学)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篇2
一、当前实施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生物作为一门应用性、教育性很强 的学科, 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足够的生物基础知识, 还需要提高对生物知识的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但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 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往往以高考为导向来进行教学活动, 而没有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而实施高 中生物探 究式教学, 要求教师 开展“图文并茂”式的教学活动, 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对学生的生物情感进行有效激发,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 应用生物知识, 形成对学生生物情感素质的良性促进。
目前, 高中生物教学主要还是以灌 输式、填鸭式 的教学方式为主, 教学内容过分依赖教材, 很多生物教师都不注意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 从而导致了生物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施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 要求生物教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做生物课堂的主人, 丰富高中生物教学的文化内涵,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1.创设生物情境引发探究。在生物教学中,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热情, 生物教师可以积极创设带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首先, 生物教师可以将生物教学内容形 象化, 把学生带入生物情境, 尤其是在遇到带有描述性生物教学内容时, 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有声有色的生动描述, 将生物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将生物教学情境进行有效的展示,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进而让学生在特定的生物情境中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 在教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就植物向光性的实例进行展示,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然后引导他们自己设计实验, 对相关理论进行探究和验证, 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巧妙设疑引发探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由于兴趣缺失、教师授课方式落后等方面的原因, 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从而影响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对此, 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借助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 抓住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新奇感和探究欲,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设置一些富有层次的问题, 并对问题的提问方式进行巧妙设计, 诱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以更加积极、活跃的心态参与到生物教学活动中。例如, 在“遗传与进化”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黑色豚鼠交配”的实验结果进行设疑:两只黑色豚鼠为什么能生下一只白色豚鼠?如此一来, 可以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一定的冲突, 进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
3.借助故事对学生进行启发。与纯 粹理论知 识的教学不同, 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 需要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积极投入个人情感, 进行体验式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对此, 生物教师要准确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生物课堂上营造相对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借助对学生生物学习心理的把握, 在课外积累丰富的生物教学素材。例如, 在讲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 不妨先讲一个有关达 尔文的故 事, 或者讲一 个人与猩 猩之间的 趣事,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 让学生带着兴趣开展生物知识的探究式学习, 这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引导学生自我反省与评价。高中 生物教学 目标的实现, 最终是要落实到学生个体的持续学习、训练与不断的提高之上, 学生生物探究式学习能力的提高, 更有赖于学生的自我反省与持续进步。因此, 在生物教学实践中, 生物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多的自我反省、自我实践、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例如, 在生物实验教学环节, 学生某个 操作上的失误很容易造成实验结果上的错误, 有些学生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这时教师通过关键性的点拨, 可以引发学生的自我反省, 重新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 并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自我评价, 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篇3
[关键词]:高中 生物实验教学 有效策略
一直以来,实验教学均是从属于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也就降低了教学质量与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最薄弱的环节,一定要进行重点考虑。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
一、加强教育观念的转变,培养创造性人才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实验室就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卡迪文实验室曾经培养出二十多位诺贝尔得主,所以,一名合格的生物老师,一定要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设置相应的实验,加强教学活动的设计,确保实验教学的全面开展,加强理论与实验的结合,让学生对其进行广泛的学习,进而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转变“抱着走、灌输式”教学方法,运用“点、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实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
“点”指的就是抓住教学重点与要点。在实验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要点,如变量控制、“单一变量”原则、实验对照等。比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自变量与应变量,并且用什么方法对自变量进行控制,怎样对因变量進行检测,pH值与其它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等。同时,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步骤设计、操作过程、结果分析,之后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反思,让学生明确实验现象,并且利用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
“拨”指的就是排除障碍、疑难。在学生实验遇到难题的时候,可能一开始非常困惑,不知如何进行,此时,一定不要紧张,老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但是不要完全取代,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学习生物知识。比如,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时候,需要学生进行根尖临时装片制作,在进行压片的时候,一般都会因为用力太大或者太小,导致根尖细胞出现压烂或不分散的情况,无法有效完成装片制作。此时,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压片,实现操作的有效性,其一,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进行压片;其二,不用镊子碾碎根尖,也不需要加盖载玻片,而是直接用镊子轻按盖玻片几下,这样可以很好的完成工作,实现工作的有效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通过“点、拨”的合理运用,从问题分析到解决,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基本问题解决之后,老师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强实验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正确查阅,鼓励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明确知识本质,进而对复杂问题进行解决,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验能力,实现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三、由“结论验证”转向“过程探究”
现阶段,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均是开展验证性实验,其具有实验目的明确、操作规范标准、可控性强、安全性高、教师管理便利等优势。同时,在验证性实验中,非常容易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实验知识与生物知识,老师在进行指导的时候,也非常便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全部开展验证性实验,也是不可取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创新思维,并且在事先知道结果的情况下,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导致学生缺少一定的求知欲。针对老师来说,也比较容易出现僵化思想,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缺乏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假如在实验教学中,加入一些过程探究实验,或者是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与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实验的时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比如,高中生物教学中,教材内容为探究性实验的主要包括:三价铁离子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率比较、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究等。在进行以上实验设计与观察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设计方案,之后提出相应的假设与问题,开展实验,予以相应的验证。在实验中,学生一定要结合观察情况,进行相应的记录,并且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收集与整理相应的实验数据,得到相应的实验结论,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实验之后的反思与总结
在完成实验之后,一定要加强反思与总结,为以后实验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比如,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时候,会看到细胞重叠的情况,无法看清每一个细胞的形态,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对实验步骤进行分析,找出出错的环节,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可能出错的环节有两个:其一,解离时间太短;其二,制片压片不合理。通过对实验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可以认识到实验中,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而对实验过程与步骤进行一定的改进与完善,同时对得到的实验数据与结论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且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提出一些创新观点,进而不断完善实验,促进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科学素质,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进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加强实验教学开展的重视,在实验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水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同时,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适当的加入一些过程探究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邦兴.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05).
[2]倪忠春.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15).
[3]刘明海.创设整体性情境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07).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篇4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探讨
文/于庆君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作为高中教育最突出的一部分,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立足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综合能力,对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作为高中的一门实验教学课程,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当前该学科教师关注的重点。下面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探讨。
一、高中生物教学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如果学生一旦对生物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将会对这门课程的发展进行自我探索,并产生浓厚的创新欲望,对于该门课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帮助。(1)生物科学和现实生活中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进去。例如,在讲解渗透作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引入,比如萝卜放入盐水中就会变软等等,采用这些真实而生动的例子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应该多注重生物学科与当前社会关注问题的联系。比如,近几年日本的核泄漏事件对当前社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热点问题逐一引出,引发学生关注的积极性,使他们可以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解决办法。教师利用好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应该重视生物实验教学部分
高中生物是一门主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课程。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验教学中,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整个实验过程,认真观察老师做实验的步骤,并且仔细体会自己做实验的每个步骤。通过整个实验,老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制订观察方案,明确自己的目的,树立正确的自我思考方法。作为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用具,并且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学生要通过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相关发现,然后将自己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然而,当前课本中的大部分实验都只是相对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方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所以,为了着重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生物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验的`性质,适当地将实验条件以及实验形式进行变化,让学生自己去开动脑筋设计实验。生物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实验,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的实验。这种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将知识牢牢地记住,并且发展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引入“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前,“学案导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案导学”是指通过学案的形式,利用导学的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辅导,并非为学生提供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引,使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学案导学”的施行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得到提高。此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验课上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寻找答案,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案导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广泛施行,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
成,正确自学方法的摸索等,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以及运用
高中生物教师在讲课时,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避免总是出现教师在单方面讲的情况,这种情况会使课堂的教学氛围枯燥。只有将教与学互相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将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得到知识,并且便于理解书面知识。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变化,让学生能够听懂,生物教师要把经常用的且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对自己有效的、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总之,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实验教学,提高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姚艳立。浅谈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科学,(1):17.
[2]张清华。浅谈高中生物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10):146-147.
[3]何兰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学周刊,2013(2):154.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篇5
[摘要]课堂教学设计是落实整个教学计划的起点。而巧妙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课堂效益极大化的有效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课程理念探究性学习双主模式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尤其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已经包含了许多具体的学生活动,甚至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都设计好了。部分教师因此认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负担大大减轻了;也有一些教师觉得,新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与旧教材相比变化太大,教学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设计不知如何下手。本文拟就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谈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课程理念的确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如果理念没有更新,那么一切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设计势必将走老路。对于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理念,不少教师并没有从内心深处给与充分的认可和完全的接受,对它们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概念表面,所谓的新课程教学设计自然会深深地留下旧课程教学的烙印。譬如,某些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存在种种误区,不是将它神秘化,就是将它成果化,似乎探究性学习就是“课题”和“论文”,甚至将它与接受性学习对立起来。于是,在教学设计中,一味地强调讨论、研究、撰写论文,抛弃有序的指导,将探究性学习这一手段与教学的目的本末倒置,忘记了教学真正目的所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懈地探索,才能在教学设计中真正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设计就是按照当前给定的某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式设计,使设计出的教学模式能满足当前具体学科内容和教学环境的需要,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考试制度的改革,虽然教师不能左右考试制度,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起码可以做到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一味地去灌,从而颠倒了学习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结合目前的学校、教师、学生、教材等各方面因素,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即“双主模式”为主比较适宜。以“双主模式”进行教学,在整个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以便起主导作用,但并非自始至终;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既有“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这种教学模式既适合新课标要求的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也符合目前学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要求。
三、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关系的正确处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是指导生物学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的依据。新教材是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只是教学的辅助资料,但对于教师、学生而言,教材内容仍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靠,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重点。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以创新的精神依据课标,正确处理教材,使教学设计能更好地达到新课标的目标。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较,除了知识的更新、内容的编排、版面的设计形式等不同以外,特别在全篇教材中增加了问题探讨、本节聚焦、与生活的联系、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等,对于这类内容和问题,看似简单,但在教学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切实组织学生参与完成,不能图省事省时而由教师讲解代替,也不能轻易地放任学生自行处理,可设计讨论、写小论文等形式,利用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新教材还十分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进行了适当的增减,删掉了一部分繁杂的、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甚远的、学起来困难的内容,增加了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问题和开放性、实践性的内容。作为教师,就要了解删去了什么,增加了什么,尤其是对增加的内容要认真钻研,真正领会其目的、要求,从而在教学中能正确合理地加以运用,以保证新课标的落实到位。例如,生物必修
(三)第一章中提到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这是新的概念,教师就有必要进行再学习,研究分析,从而选择合理的教学设计。
四、创造性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设计讲求创造,教学设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巧妙的教学设计一定有一个好的课题的导入。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创造性的应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一些事例,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设计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作为设问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大头娃娃”,不仅学生印象深刻,课堂气氛活跃,更体现新课程“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设计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探究兴趣,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探究技能。又如 “酶的作用与本质”的课堂设计,可根据“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资料分析栏目巴斯德与李比希之争,充分挖掘拓展,设计实验探究模式、发现史模式等不同探究过程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唤起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中的教学设计,教师根据科学史上科学家对细胞膜的研究事例、材料,通过设计真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采用问题结构进行编排,设疑、激疑,制造悬念和矛盾,层层递进,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向正确思维方向迈进,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领悟了科学研究的精神。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篇6
摘要:针对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当前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将生命科学最新进展与现有理论体系有机融合、围绕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设计实验、由单一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等,以期促进该学科教学工作的发展和学生创新思维、实验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方法
21世纪是生物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生命科学新突破、新进展引发人们对生命现象的持续关注,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给社会生产带来了重大革新,这所有的变化都与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对其他课程的接受情况,生物化学被列为很多专业如生物类、农业类、医学类等的考研或其他专业考试的科目,所以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考研和就业。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该课程在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网站建设、实验教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生物化学被立项为临沂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被立项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对级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生物化学学习情况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存在讲授内容不能完全掌握、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发现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拟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分析如下。
一、目前本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1.生物化学教材存在更新速度慢和部分重复的问题。目前生物化学课程所用教材门类繁多,但多数只重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局限于以传统的静态生化、动态生化、机能生化为主的内容,而对生物化学的重大进展的重视不够。生物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很强,新概念、新成就、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些都没有体现在教材中,大大落后于学科的发展。生物化学还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如糖、脂和维生素化学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课程中已经涉及其中大部分内容,而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基因表达调控等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有部分重复。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所占比例偏低,且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大。据统计,国外知名院校多单独开设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且实验学时数与理论时数的比例在1.0以上,本校生物化学实验学时较少,学时比为0.5左右。由于实验学时少,且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大,如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酵母RNA分离及组分鉴定等,而综合性、开放性实验所占比例小,学生普遍欠缺创新、设计能力,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束缚其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不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
3.实验教学方法单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长期依附于理论教学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方法以传统讲授形式为主,很少进行问题引导,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在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从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甚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进行详细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照搬照做、步步模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多以单一板书的形式进行,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手段没有或很少应用,且没有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色。
二、生物化学理论教学的优化―――将生命科学最新进展与现有理论体系有机融合
为了解决生物化学教学内容陈旧、与其他学科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刘堰和肖训焰提出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具体指出在绪论中增加生物化学研究工作的现状与未来、在核酸化学中增加核酸的序列测定等内容。删除蛋白质化学中蛋白质的分类,维生素和辅酶中维生素的概念。胡晓倩等提出,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要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与高新技术。谢珍玉和郭伟良具体提出讲授内容的重点部分,部分章节分配到其他学科中进行重点讲解。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修改不是简单的增删或将部分章节分配到其他学科中讲述,在增删内容的同时需要解决该课程与其他课程内容的自然衔接问题,待添加的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内容要与生物化学现有知识体系有机融合。如在讲述基因调控的章节中向学生介绍该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微RNA(microRNAs)。让学生了解microRNAs是由非蛋白编码基因转录物形成的茎环结构前体,由核酶剪切,成熟后形成长度为20~25nt的小RNA分子;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都可以编码mi-croRNAs;与教学内容中出现的小分子干扰RNA进行对应比较;通过讲述microRNAs的调控机制、功能、研究技术与方法、应用和前景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中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围绕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设计实验
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综合性、开放性实验的比例,由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为“指挥棒”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模式中来。赵云涛等提出实验项目分为基础性、综合性、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韩寒冰和刘杰凤提出加强自主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的观点。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下,开展综合性、开放性实验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开设这类实验的目的是拉近理论和实际应用的距离,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综合起来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在考虑到理论与实验课程一致性和对应性的基础上,围绕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设计综合性、开放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可用以解决教学中课堂与实验室、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并能实现各基础实验项目的有机结合。如3月份报道临沂部分地区冬小麦出现严重病害,表现为受害小麦叶片发黄、枯萎、矮化,严重地块小麦完全枯死,导致这种病害的原因是小麦黄花叶病毒的侵染。据此设计小麦总RNA的提取及小麦黄花叶病毒检测的实验。提取小麦总RNA方法为实验室常规TRIzol法,通过植物总RNA提取实验使学生掌握核酸的基本组成、熟悉移液枪、离心机、研磨器的使用,让学生理解RNA提取对实验条件要求很高,原因是RNA酶无处不在,RNA易被RNA酶降解。随后进行反转录及RT-PCR,以小麦黄花叶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获得目的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在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反转录、RT-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一系列生物化学基本操作。通过这类实践性强的实验将原有各自独立的实验统一到同一实验材料和同一题目下,实现各基础实验项目的有机结合,体现出知识的系统性和实验的研究性,同时同一题目下的各个小实验一步紧连一步,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由单一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近五年来,我校实验中心引进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人才作为实验员,这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实验员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可缓解紧张的教师资源,并且他们知识丰富、思路开阔、创造能力强、创新欲望高,能大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员与本科生的年龄差别不大,兴趣爱好相近,他们之间交流较容易和顺畅,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学生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能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交流实验心得,讨论问题。对有独特想法的学生,在实验员及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入研究,获得更多的锻炼。在进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孔繁华等提出实验课“3+1”的教学方法;舒乐新等以启发式、归纳式、问题式、讨论式等教学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进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以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手段,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实验内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采用启发式等的常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完成实验准备、实施与总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五、结语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改革优化,调整理论课程内容,使学习内容具有基础性、现实性和现代性。在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对应的前提下,以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设计实验,将理论学习中的各种基础问题连贯起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兴趣。在精心调整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以新颖的实验教学方法实现实验教学效果的优化。生物化学内容复杂繁多,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在学习中得心应手,会促进其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对未来都会充满信心,这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人生发展,而这样的前景激励着我们在生物化学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沈光涛,常灏,黄耀江.我国的生物产业状况与前景[J].生物学通报,,41(10):15-17.
[2]刘堰,肖训焰.高师生物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路[J].教学研究,,26(4):354-356.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篇7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生物,效果,团队
为了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推广素质教育, 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内容主要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这两种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合作学习的策略在中小学的教学运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合作学习的目标不仅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 有利于提高学生人际交流和团结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因此,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应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得到重视并推广运用, 让合作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不错的新成果。
一、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运用
1.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的策略需要学生在上课的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 老师不能再继续用传统上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 应该在学生掌握的生物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差异化的小组配对, 或者学生自行配对,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各学习小组就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探讨研究, 老师充当引导者, 对各小组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进行解答, 时刻跟进各小组的学习动态。所以,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设计, 在课前需要认真把控好上课时候的每个环节。
2.明确教学目的, 合理安排课程
执行一个活动和任务都有执行者的一个目的性。教师的教学活动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并且让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所以, 合作学习在教学上的运用, 一定是为了教学效果取得更好, 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多。合作学习的策略中, 教师要制定好两个目标。一个是学生在课堂上能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另一个是教学中学生技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任课教师要根据目标科学、合理、高效地制定每一节课的内容架构安排。
3.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学生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在三个方面上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首先, 教师要对各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 安排好学习的步骤, 让学生能充分利用时间进行研究探讨。其次, 生物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讨论的时间, 引导学生思维发散进行讨论, 形成融洽的合作关系。最后, 教师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得乐趣。
4.人性化的小组配对
每个学生生理、心理及学习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合作学习讲求的是一种和谐高效的团对合作, 所以分组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地分配。如果分组不合理, 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 可能还导致学生之间关系出现紧张的情况。教师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 差异化的分组可以让学生学习上有效的互补, 同时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 尽量最大程度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在课堂发挥合作学习的相互促进的作用。
5.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有自己的个人分工, 教师给各小组分配学习任务的时候要明确每个人的具体任务, 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 小组成员要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 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例如, 小组分工可以分为发言、记录、执行、总结等。让每个同学执行不同的任务, 在合作中互利共赢, 利用好这个机会去展示自己。
6.制定合理的评定机制
评定机制是对合作学习成果鉴定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之一。评定机制可以让各小组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评定机制可以从教师评定、小组评定和小组间互评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个人成绩和小组的分数挂钩在一起。例如, 在制作DNA分子模型中, 各小组展示本组制作的DNA模型, 然后各小组间讨论评定分数, 对各小组学习成果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点评。
二、对合作学习策略的效果分析
1.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合作学习的策略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由于存在着竞争关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 积极思考, 全班考试成绩比之前的考试的平均分高出了5分。这也说明了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2.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
虽然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容易发生思维上的碰撞, 但是学生可以在交流中求同存异, 在探讨中学到的东西比课堂上还多。适当的交流碰撞可以产生知识的火花, 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所以, 合作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动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开拓思维, 不再依赖教师课堂上给的结果。此外, 小组可以发挥团队的智慧来解决难题, 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这样也直接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论
合作学习策略在教学实践取得不错的效果, 说明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教学方式之一。目前新课改也积极倡导并推广合作学习策略, 强调为学生在课堂中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 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表现机会。高中生物教学中要重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学以致用, 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夏永芙.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 2007:12-56
[2]陈兰.高中生物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8:36-45
初中生物教学中优化策略探讨 篇8
【关键词】 初中 生物教学 优化 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8-063-01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更加全面的素质,在学会生物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联系实际、应用实际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将生物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发现社会实践中蕴藏的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这才能发挥生物知识的本质作用,接下来就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教学分析和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一、实行情景教学,营造学习氛围
在实际教学中要学会结合当下生物的关注热点,在合适的时候插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给学生灌输理论联系实际的潜在思维方式,这种联系当下生物发展前沿的教学方式还会让学生更清楚了解到生物的发展现状和展望,以便学生更好地开展生物科学的研究。例如在学习细胞结构这一部分时,可以要学生头戴内部组成成分的名称,然后站在细胞对应的位置进行相应的活动,活灵活现的视觉感受会让学生更加清楚细胞内部的构造,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演示细胞内部构造组成,这种视觉上的动画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情高涨的学习气氛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更好融入到学习氛围中。
二、完善生物实验模式,带动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
生物知识的累积都是通过一些刻苦钻研、耐心追踪的生物学家观察、分析、总结出来的无价之宝,这正是哲学中知识来源于实践这一理论的验证,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鉴于学校资源有限、实验设备匮乏、实验安排不当等造成生物实验的不确定性以及不科学性,这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严重教学欠缺。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动手、亲身体验生物知识的奥妙所在,让他们了解知识不是凭空出现的,是有根有据的,这也是对于知识的负责、对生物学家的负责,这其中就需要教师付出精力认真对待教学方案的设计,留出时间在学生的实验安排上,教学实验的安排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还能获取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接下来我们以生物课本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来进行说明:1首先将封闭透明的容器抽空氧气、放满二氧化碳。2将以绿色植物放进去。3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将一带火星的纸条放入容器中,若纸条复燃则说明植物在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实验结论就是对于课本中硬性知识的充分验证,在实验过程中还会解决学生的各种实验疑惑,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去观察实验中遇到的困惑,要求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之后再向教师提出疑问,这是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束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提出完善实验过程的更加方案,从而改进实验,更完美地反应实验结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完善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学生拥有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在实际中的发现更好理解课本上的生物知识。因此,教师首先要多为学生讲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在户外探索中发现更多新奇的东西,增加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在实际的学习中还会无意中应用到自己曾经接触到的事物。这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真实应用。
四、完善评价方式
新课改背景下还需要教师完善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不能仅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优良,平时的实验操作成绩、课堂问答记录也应该作为评分的标准,这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一名生物老师要学会体会学生的学习心理,多增加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机会,把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都纳入加分项,这是对于学生能力的极大肯定,学生在积极向上教师鼓励中一定会放开心扉去探索、去奋斗。学生其实一个相当敏感的生物群体,教师的态度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不要试图去挑战学生的承受底线,因为那是极其危险的行为,教师要采用温和亲近的方式去接触学生,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友人方式去亲近学生,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和沟通,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后才能对学生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也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具体情况,这也是身为生物教师对学生的负责表现。
[ 参 考 文 献 ]
[1] 贺艺.浅议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J]. 黑龙江科技信
息,2013,10.
[2]张清兰.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研讨[J]. 中国校
外教育,2016,06.
[3] 刘杰.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措施,打造高效课堂[J].才智,2016,05.
[4] 吴佳平.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生活实例的策略探讨[J]. 生物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篇9
一、加强科学方法训练,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提高每一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追求生物学教学的全方位效益,不仅要重视生物科学知识的教育,而且还要重视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习惯(含思维的态度、思维的技巧和思维的方法)、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蕴涵的价值规范等内容。因此,在生物学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利用课程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对必修、选修、综合实践、研究性课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强化科学方法教育,普及生命科学知识,渗透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德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大胆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走进互联网,了解世界,扩大视野:把探究引入课堂,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加强对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建各种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和参与精神培养的课堂及课外教学模式。如教学中可灵活采用:探究式教学、问题情景式教学、过程探索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教学、白纸设疑式教学、启发鼓励式教学、谈话式教学、研究性学习、STS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及手段。又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并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在信息化教育的今天,多媒体的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进化等方面知识的学科。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基础知识及知识结构的教学,在过程中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生命活动的连续变化,把知识串连起来,形成网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脱离知识而凭空产生,只有将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才能形成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复习过程中,要将在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串联起来,按照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情况,形成知识网络,并对其进行扩展,联系有关实际,综合运用,解决相关问题。特别要重视知识的发现过程。
四、注重课堂问题及情景的设计
问题是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阀门”,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可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设计问题情境,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重视、提高能力。教师要注意多设计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点间的联系。同时,要积极设计有关探究性课题,让学生在从事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能力。例如:利用生物新“热点”知识产生问题情景。“非典”期间,我让学生调查非典型肺炎(SARS)的发病情况、症状、病原体、传染媒介、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现在有没有疫苗等,并进行讨论交流等。
五、积极引导,提供思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是目的,而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意在改变学生只知“做答”的习惯,以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问题提出后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查资料,亲自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培养顽强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形成灵活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达培养创新型人才之目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提出思考性的问题。
六、重视实验、实践和开放性的教学与研究
实验实践与开放性密不可分的。在教学和复习中,要着重介绍有关实验设计的方法、原理、结果分析,有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动手实验、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近两年来的实验和探索实践证明:实践和开放性的教学对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及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实践和开放性的教学也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克服知识割裂、理论与实际脱节和学生负担过重等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
七、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篇10
一、精心设置课堂导入,实现教学过渡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做好工作,精心设置课堂的导入环节,以精彩有效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一章节中关于DNA的知识时,教师在课堂导入上可以以“奇”为主方向,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课堂教学语境。比如教师可以以“天才和疯子到底有多远?”为主题,作为导入的内容,在此内容之上,融入DNA的相关知识。举例来说,有着音乐、数学天赋的人,他们的天赋其实是遗传物质给予的,而主要的遗传物质就是DNA,DNA上染色体的失序可以导致特殊天赋的产生,也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大多数一出生就患有“威廉斯综合征”的孩子,他们体内的7号染色体错排了20个基因。在全球每两万人当中,就有一人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这样的材料导入,学生会更深刻的理解DNA的重要性。而且提高这样的问题和材料导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大大的激发,会对DNA的相关知识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主题,就更容易与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与生活接轨,实现教学知识化与生活化的有效结合
有经验的高中生物教师都明白,教学没有效率,取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知识结构不“融洽”,学生面对于生活相差甚远的知识,一是无法产生学习兴趣,二是不能深刻的了解生物知识的本质。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必然是要加强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如在“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这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立足课本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对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现象进行思考。 如以日常生活中的大量的宣称可以力保青春永驻的化妆品和保健品广告位切入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细胞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永葆青春”的可能性。而按照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规律,人体细胞也是不断地在衰亡,这是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还无法改变这一现实。这样学生可以学会运用生物科学,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理性的判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这正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标准之一。
三、发挥学生想像力,组织进行探究式教学
生物科学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对人类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生物科学的出现使得人类对自身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而取得这些成果的关键就在于人类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可以说就是这种精神引导和推动了整个生物科学的发展,而高中生物作为生物教育的重要阶段,负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神圣使命。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也就必须要强调对学生生物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举例来说,在教学《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时,可以让学生发挥现象,讨论在太空失重中是否会造成染色体的转变和变异,如果会那是否代表着人类走向太空,走向宇宙的梦想会成为一把双刃剑?走向太空,生活在太空之外的某个星球,就可能造成染色体变异,进而造成人类的变异。在这样的问题讨论下,学生既可以对当前生物科技前沿,太空生物研究进行思考,加强学生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避开教材相对滞后性的弱点,也可以让学生对染色体变异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索,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四、与时俱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科学观
生物科学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不言而喻,高中生物教育必须要立足生物发展的趋势,在教学中融入当前的生物科学研究前沿知识。当然对高中学生而言,其知识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尚待提高,如果在课堂上灌输太多的生物科技信息,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毕竟,高中生物还是属于基础性的生物科学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具体的、基础的知识掌握,而不是抽象性超前的知识掌握。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可以从思想意识层面进行生科技术的教育,如以“,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20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等这些著名科学家在有关生物科学方面取得的成果为教学材料,既让学生了解当前生物科学的发展状况,也让学生从中增强危机意识,毕竟我国在生物科学研究方面还与世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五、结束语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实现高中生物教学质量飞跃性提高的前提和基础,高中生物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采取各种措施,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努力。在这过程中应该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在符合一定的教学规律下,制定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杨玉宝.认知弹性理论对网络环境下专题教学的启示[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期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活化教学 实践
高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了解生命,探索生命有着很大的帮助,生物课程是一门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课程,在生物教学中引进生活化教学方式对于生物课程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本文分析了当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提出了方法。
一、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单方面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没有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没有与生活进行良好衔接
生物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但是高中的生活课程也有很大一部分抽象的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将之与生活相结合,因此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会有比较大的难度,不能进行深入的理解。这也导致学生不能对将学习到的内容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让教学的意义大打折扣,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利用生活的例子来解释,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因此教师要将生活元素带入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
(三)缺乏实验教学
高中的生物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课程来辅助理论教学,许多知识点没有实验的开展,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但是许多学校并不重视实验课程的开展,将大部分课程都安排成了理论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很难带入到生活中进行应用。
二、生活化教学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
生物学属于自然学科,生物学是研究自然中的生命,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认识自然中各种生命,从而对生活中遇到的生命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因此生活化教学首先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不能脱离科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要依托生物的科学性,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现象。
(二)主体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处于指导地位,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就忽略了这一点,因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进行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引入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现象,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进行癌细胞的讲解时,就可以引入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实例,介绍癌细胞带来的总总危害,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活动性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参加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在的生物教材中已经在添加了实践模块,教师要进行良好的利用,让学生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运用生活中的案例去更好的理解生物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促进自身生物知识的增长。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一)从日常生活着手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这些进行运用,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材中的知识相结合,然后让学生去发现规律,进行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进行遗传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实现让学生准备一张自己与父母的照片,带到课堂上来,在讲到遗传特点时,让学生拿照片进行比对,观察自己与父母哪些方面比较相似,哪些地方的长相又有很大的不同,然后去猜测哪些是显性遗传,哪些性状性遗传,以及自身的哪些性状来自母亲,哪些又来自父亲。这样学生就会十分有兴趣,并且同学之间互相进行讨论还能发现更多的问题,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效果也得到提升。
(二)进行实地教学
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生物知识带入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实地教学,训练学生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运用。例如在进行胚胎工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授完理论知识之后,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参观医院的标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请医院的医师向学生进行详细的理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观察B超图片,教学生如何判断胚胎处于哪个发育阶段,是否健康等等,学生在实地教学中不仅能够学习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还可以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学会对知识良好的利用。
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良好的运用,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提升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从日常中入手,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良好的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和阅历,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长胜.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12).
[2]龚彩霞.生物教学生活化——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有效性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4).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篇12
一、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 理论性
教学设计必须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对教学过程的诸要素的组合进行优化, 体现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 以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 系统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媒体、方法、评价等诸多要素的系统。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 从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出发, 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以促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 差异性
教学设计以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来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提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四) 层次性
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如一门课程、一个学年、一个单元、一个课时, 都应该有相应的教学设计。对教师而言, 单元、课时的教学设计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五) 预期性
教学设计对教学活动来说, 具有预期性。没有预设目标和过程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生物课程教学上, 教师比较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过程, 而忽视了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果单单只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是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到有用的知识的, 因此, 要正确设置生物课程内容, 学生要积极地在有限的课程设置的情况下, 多加强课外的学习, 才能保障学习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二) 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 采取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枯燥无味, 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 缺乏互动式教学
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因素, 使得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较少, 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 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生物学习和接受能力。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显示出不够积极的态度。
在为期一年的实践中,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积极配合教师, 提高了生物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 同时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良好学习习惯、科学思维方法、探究的兴趣、较强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反过来也推动了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呈现师生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良好态势。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和训练优化的策略
课堂教学不是教学设计的终点, 教学后的反思能够使教师发现教学设计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 创设学习情境
所谓学习情境, 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背景环境或活动, 其中蕴含着与实际问题和当前学习内容相联系的学习材料。其特点和功能是能够激发和推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情感活动。
研究表明, 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 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境会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 从而干扰认知过程, 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所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非常重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生物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生物现象,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能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同时参与, 提高学生大脑皮质的兴奋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精心设计的实验, 能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 促进学生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 设计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徒劳的问题, 另一类是重要的问题, 而区别二者的标志就是看问题是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应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间, 在“似懂与非懂”之间, 在学生的思维卡壳之处。教师要设计启发式的提问, 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价值, 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
(三) 组织探究与交流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生物知识和认识、解决生物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也是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要素概括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八个方面。教师可将探究与交流的组织划分为五个阶段:让学生接触问题情境, 帮助学生认识情境材料中的某个概念或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形成结论, 反思与评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并且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实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生物探究性教学过程中, 第一, 要让学生了解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预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实验数据。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 被教学设计束缚了手脚, 而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在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综合把握的基础上, 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摘要:优化的教学设计必须通过优化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才能发挥其效能。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展开过程, 无论多么完善的教学设计, 当其进入真实的课堂教学实施环节时, 都会遇到和生成许多新问题。本文将主要针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和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优化设计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王小龙.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学周刊, 2014 (15) :43.
[2]胡桂芳.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 2014 (20) :208.
[3]胡兰存.浅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J].学周刊, 2014 (20) :121.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复习教学策略07-29
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策略08-18
高中生物教学策略10-01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10-07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策略07-07
学好高中生物课策略09-07
高中生物课的兴趣教学06-08
高中生物的创新教学06-06
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09-17
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