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2024-09-17

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精选12篇)

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篇1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 教师满堂讲、满堂问, 学生机械记忆, 被动接受学习, 这不仅禁锢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消解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自主性, 而且造成了教学效果低迷, 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新课程理念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发展性, 强调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这就需要我们对构建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索。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

一个和谐的课堂是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从而创造一种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氛围,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 教师要大胆地引进学生参与, 多听取学生的意见, 在教学中树立服务意识, 创造和谐的课堂。

1. 观念的更新

传统的生物教学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这种教学观念很难满足学生对生物知识的需求, 这就需要我们要更新观念、创新课堂, 通过实践教学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工具吸引学生的兴趣, 并灵活运用教育科学知识, 以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我们要通过“创造性的教学”, 为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环境与条件。

2. 多媒体的运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 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出现, 可以丰富生物课堂教学, 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兴趣,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用好多媒体, 通过影像或者图片给学生展示生物的多样性, 从而吸引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课程。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教学, 能改变学生的认识, 使简单的知识充实化。

二、新颖的教学策略

1. 教学模式采用动手操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能动性。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 积极主动地利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法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还能有效地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生物教学中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一课中, 同学生探讨“肺的容积有多大”这一问题时, 教师采用动手实践的方法来教学,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肺的容积, 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回答出各种方法, 教师再从中选择一种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来测量。在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所需要的工具时,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所需的材料绳子、尺子、气球等工具,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动手实践:学生先深吸气, 用嘴尽力吹气球直至一口气吹完, 再用软尺或细绳直尺测量出气球一圈的长度, 最后根据球体积公式计算出自己的肺容量。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全班同学的肺容量, 找出那些计算错误的肺容量, 再将正确的计算结果统计出来算出平均值。通过动手实践, 学生对自己的肺容量有了初步的认识, 找到了计算时的失误这一意外成果, 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主动学习方法,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发掘了他们的潜能。

生物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一定的区别, 这主要体现在生物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认识。同时, 生物课堂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这短短的时间, 它需要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及实验的学习, 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并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一些自然现象, 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物知识的趣味性, 真正锻炼他们的能力, 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

2. 加强自主学习模式

生物的学习应该是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来学习课堂知识, 这样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到课堂知识, 构建学生发现问题、完成认识、探索创新的一个学习意识。这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同时也需要任课教师深入了解探索性学习的流程,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通过自主探索来获得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 加强交流互动性学习模式

互动性教学是高中生物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 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差异性。通过交流, 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学生内心的想法,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习得生物经验, 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态度的发展。同时, 通过合作, 学生认识到了自身知识的局限性, 实现了对自我的认识与反思, 在进行自我纠正后, 能促进学生做到协同进步、共同进步、共享知识经验, 达到互补的效果。在平等民主的交流中, 学生能够感受到交流中的快乐, 实现思维的创新。

4. 加强归纳反思学习模式

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不仅仅需要学生进行全面的探索, 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全面的归纳反思, 这样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把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运用。这种归纳反思还体现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考核, 通过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简单考核, 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在每次的考试检测后, 教师要积极地针对学生在试卷上的反映进行知识总结归纳、巩固知识, 促进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自主反思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总之, 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策略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和探索, 逐渐找到适合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而作为教师, 我们要努力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理论, 在高中生物有效教学上做到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备课充分、课堂上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课下做好反思, 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篇2

枝江一中 许晓佳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高中生物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从课堂教学结构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评价等设计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以学定教

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 自主合作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不利影响,在当前的生物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自主学习和科学方法的教学方式还相当普遍,结果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以致“学生负担过重”和“学生厌学情绪”这两大难题长期难以解决。诚然,形成这两大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使我们教师聚焦课堂教学、关注、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正确理解、选择和应用有效教学行为,抛弃无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以学定教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例如有些学生对生物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对生物与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喜欢带着问题去做社会调查;有些学生对生物的概念和基本规律感兴趣、喜欢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解决问题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认识方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开展,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生物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参与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趋向成熟时,我尝试了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参与提出相关问题。如:复习“生长素发现”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①长时间放在窗台上的植物为什么向室外倾斜生长? ②将植物用不透光的纸盒罩住会怎样? ③去掉尖端后植物还生长吗?

④用什么方法证实尖端能产生某种物质并与现象①有关? ⑤你还能举几个与现象①相同原理的例子?

这一系列问题的创设及提出顿时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表现出少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不仅能够根据考点,扩展思路,加深学生对考查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大大增加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容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一个新途径。几次实践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大大减少了基础较差学生的“低头率”之外,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我的思路,将问题扩展、对比、归纳,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高课堂教学结构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常常取决于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课堂结构愈合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愈协调,课堂教学就会进入最优境界。因此,优化教学结构要求:一是优化智能结构,即具体、明晰、可测的课堂教学目标(它包括认知的容量、思想教育的要点和技能训练的重点)。二是优化时间结构,即在明确教学的主攻方向,摆正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一般等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时间。三是优化认知结构,即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并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条件。四是优化信息结构,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信息传递迅速,反馈及时,师生活动积极,配合默契。五是优化训练结构,即规定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步骤,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内容时,我设计以下的表格:要求学生按照表格的内容与老师的课堂讲述同步来进行学习。

三、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当教学的目标确定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

生物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编教材的使用上,教学方法应多采取启发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挥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教学地位,变教给学生知识为指导学生学知识,变教会学生知识为学生会学知识,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思考习惯和终身学习意识。课堂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主体性保证自己能动起来,有自觉性、积极性和预期性;参与性保证自主性不是任意而为的,而是与社会、集体和谐统一的。在学生自学开始之前,根据教材所要解决的重点知识,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使学生思考具有方向性。在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只需适当分析总结,就可能收到良好效果。

如:“光合作用的过程”的教学可改为学生自学的形式,老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中“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并思考和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光合作用过程”自学提纲

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思考和归纳,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最后教师总结。老师只作了指导、引导的作用,整节课的主角是学生。学生经历主动建构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也轻松。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自主合作

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将一章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以某一线索为主组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呈现给学生。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得到的是“鱼”,缺少了知识结构如何形成这一思维过程的体验即“渔”,学生要将其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还需要进行转化和整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知识整理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提示,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或是小组协作完成,使他们逐步养成知识整理归纳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方的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发挥作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面面俱到,应尽量缩短讲课时间,教材中凡是学生能看得懂的内容一律不讲,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如《细胞的癌变》一节内容我采取了自学讨论法,首先是课前准备: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把他们分成4个学习小组,给出4个题目:

1、什么叫癌细胞?请举例说明。

2、癌细胞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目前癌细胞研究的进展有哪些?

4、癌细胞研究有哪些应用价值?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分工,分别负责查找资料,或收集图片,或写文稿等;课堂上学习小组讨论、汇报自己的工作,交流、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或图片,学习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向全体同学汇报本小组的讨论情况,其他组员做补充。

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请部分学生代表就有关问题作答,其不足与错误之处可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订正,教师结合巡视时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启发、点拨、补充与修正,将讨论所得向广度和深度进行引导,并根据实际需要归纳总结,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这种让他们自己读书充分思考,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大胆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相互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注重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评价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近亲结婚危害大的相关内容。在高中阶段,学生的遗传学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对近亲结婚的危害应该有更深的认识。为此,老师安排了主题为“近亲结婚与后代患遗传病的风险”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时间为两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A小组设计了调查表,在一个社区对若干个家庭进行了调查;B小组直接拿到了当地医疗机构的调查报告;C小组通过网络、图书馆等信息途径获得了相关的资料;D小组从遗传学理论的角度用数学方法推导出相关的结论等。各小组分别完成学习报告,并进行全班交流。

首先,这4个小组获得资料的方式都有助于概念构建,都是值得提倡的。其次,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主动学习。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包括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和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两部分。对小组整体评价的信息主要来自对小组活动过程的观察和小组的学习报告,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小组活动目标、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互动情况和学习报告质量等。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是观察其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沟通协作技能和任务完成情况等。

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的环境,应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别人评价。例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回答他人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作为评价结果,而应注重其思考问题的思路正确与否,对“错”的回答,要指出错在哪个环节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想一想自己的思路与该学生是否一致;当他人提出比自己更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反省自己的思路在哪里出了问题?以后应该如何避免?

以上,仅是个人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为增强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的一些尝试和体会。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会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而学习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和主动认知,建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与学习的有效性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把提高教学效率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拓展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91

生物是一门认识世界、探索生命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不管是作为理科综合的一部分参加高考,还是今后的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门类,生物学都应当是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学科,但是目前一些学校的高中生物教学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只有解决这些困境才能使高中生物教学得到有效拓展。

一、目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生物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他是实验性和理论性的统一,所以从这点出发教学方法就应该多元化,但是目前一些學校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不利于整个理科综合的平衡发展,损害的不仅仅是学生目前的高中生物成绩,更是今后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教学方法单一主要表现在教师讲得多、实验的少,而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味自己讲课,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良性的互动。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在实验室的时间应该超过在教室的时间,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学生很少在实验室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很少通过实验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2、教学内容陈旧

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教学内容陈旧导致了教师一直延续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学内容陈旧导致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都不高,限制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教学陈旧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学内容陈旧主要是高中生物教材没有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而进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几乎不同步、教学辅助材料也起不到应用的效果。教师很难在新的教学要求和旧的教学内容中寻找平衡,而且教学内容的陈旧也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偏见,认为生物学科就是那些不变的内容,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对生命的探索和对自然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教学内容的陈旧不能反映最新的生物科学的成果,这也是生物教学的一种悲哀。

3、评价体系滞后

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的评价体系是比较滞后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中生物只剩下高考这一项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这实际上背离了设置生物学科的初衷了,不利于学生真正的认识生物学科和掌握生物学科,更不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目前高中生物评价体系滞后主要表现注重理论性的成绩,忽略实践性的操作;注重生物考试的结果,忽略生物学习的过程。虽然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但是生物毕竟是一门实验性较高的学科,一味的通过理论来考察学生生物的学习程度,这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生物学科,这也导致了生物学科没能发挥出真正的能量。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拓展

1、利用多媒体、拓展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难点就是教学方法,因此要发展多元的教学方法,而且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利用多媒体,拓展教学方法。由于以前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不多,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让教师和学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两种对话加强互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教材内容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立体认识和综合掌握。比如在学习必修1的第一章《走近细胞》的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呈现生物圈到细胞的过程,也可以通过细胞的进化了解整个生物圈,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细胞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之要掌握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当然多媒体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生物教学的方法应该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创新,让多元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遍地开花。

2、紧跟时代、更新教学内容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生物学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因此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生物科学成果,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生物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更新教学内容首先要从教材入手,可以说现在的高中生物教材太呆板,因此更新教材就要从两个方面去做,也就是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版可能更新的比较慢,但是电子版的相应的就比较快。当然我们的更新要一定的原则性,也就是我们只更新一些科技成果,对于那些纲领性的东西还是要矢志不渝的坚持。而且教学内容的更新也要贴近生活,让教学内容更加的生活化,可以说生物是最接近生活现实,只有和生活现实联系起来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真正的有学习兴趣,才能带着问题学习生物,才能以好奇心和巨大的热情掌握生物原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日常的生活知识和最新的科学成果巧妙的融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和最新的科学成果中了解生物的真谛。

3、加强创新、改革评价体系

高中生物教学要不断加强创新,改革评价体系、要真正的贯彻“以人为本”的课程评价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革评价体系就要改革评价标准,要从评价标准的单一化逐步过渡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上来,也就是不但评价学生的学,还有注重教师的教。不仅评价学习结果,也要评价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评价起到激励作用。要改革评价的方法和形式,要让生物教学的评价方法既富有特色也要遵循各科共同的原则。生物学科毕竟是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在评价方法和评价形式上要侧重于生物实验和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要把多种评价方法和形式结合起来,建立多元、全面、辩证的生物学科的评价体系。

结束语:

随着高中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在高中教学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因此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评价体系,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拓展。

参考文献:

[1] 陈欣. 浅谈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2]李玉梅.研究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09)

[3]梁欢.高中生物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几点新思路[J].科技信息.2012(28)

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4

一、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决定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和教学活动的功能,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科学、全面、符合实际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对细胞膜的发现过程进行详细讨论和总结思考,让学生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建立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模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会再觉得学习是种负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让学生了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什么样的。接着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事例,把课本的知识和教学目标与这些事例很好地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与社会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或者当今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给学生营造出引人入胜、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去学习新知识。例如,在讲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当前热门的“克隆”技术。介绍“多利”的诞生和各种转基因技术、太空育种、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干细胞的移植技术等,为学生遗传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了解到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上讲解DNA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时,学生必然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只有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

要想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除了改变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起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组织和利用好教材中的实验及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内容时,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了解酶易受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改变。通过直观的实验,让学生理解教材上给出的影响酶活性的2个曲线图。同时让学生去处理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不同温度段是如何去设置和调节(如水浴控温)?不同pH值如何去调配和控制?底物可以随意地处理或添加吗?”等很多问题,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去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同时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必然十分深刻,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可能忘记具体内容,但对自己做过实验的以及相应环节会有深刻的印象。在进行探究学习前,教师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好相关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合理处理好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进行探究性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有效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卫志芳.无效教学——课改主旋律中的不和谐音符[J].中学生物教学,2009,25(5).

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篇5

阿荣旗第一中学 喻俊强

一、选题背景

东京大学佐藤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说:“现在一所学校要有发展,要有改进,教师要敞开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环跟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中国教育报》也载文说:“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关键所在”。从上面这两种评论就可以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课堂教学都事关重大。课堂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它是达成教育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呢?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1.课程改革的需要。

近几年来国家课程改革始终贯穿着一个非常清晰地教学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跨过去的一个坎。否则,再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都只是纸上谈兵,不能化为现实。因此,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2.事业的需要。

在第20个教师节,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著名生物教 育家,原北师大附中校长朱正威曾这样讲过:“高中生物学科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多学科中,虽只占一席之地,然而,它所承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却是全面的、艰巨的。”教育是有目的地有效地促进人发展的事业,所以说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是我们事业的需要。3.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当今的中国,“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问题。”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知识经济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主要依靠四大技术:即(1)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3)纳米技术(4)认知科学。其中有两大技术都和生物有关。大家知道,技术的突破,必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血友病。全世界治疗血友病,传统用献血,那么就需要500万人提供血浆。而如果用转基因奶山羊来生产,那就只需1头这种转基因羊就可满足需要。一头转基因动物就是一座天然基因药物制造厂。因此世界上把生物制药产业称为钻石产业。如果没有我们今天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就不可能有明天经济的腾飞。为此,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4.现实的需要。

医生的成果在手术台上,袁隆平的成果在大地上,教师的成果就应在课堂上。基于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教学”是我 们每一个教师不懈追求的东西,我们每一天的辛苦工作,就是要追求最“理想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力求高效的最大限度的收获(实施有效教学)。而作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讲,一生的辛勤劳作,就是要追求当最“理想的教师”。就是要做到付出有回报,不做无效劳动,避免微效劳动(做能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师)。然后通过我们有效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学校赢得更好的声誉。

我想,在一所学校里,如果教师人人争当有效教师,个个实施有效教学,这所学校必定焕发出勃勃生机。所以说研究高中生物学课堂有效教学也是现实的需要。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的主动创造者。”兴趣是最后的内部驱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优化教学结构,注重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基于以上观点所产生的一种教学理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把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换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和促进学生们主动学习,主动建构学习知识的意义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彻底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我们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有效教学的理论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和“全人”的概念,不能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效益的观点。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它强调教学策略。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教学最优化的第一步,也就是第一个方法,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任务。最优化教学的基本标准是尽可能大的成效和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以获取这些成效。本课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和主体性作用,选取单位时间效率最高的途径和方 法,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课题界定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师生互动交往的活动。

从教学行为来看,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教与学的方式。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就意味着教学过程就是平等对话、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不能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所谓“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有成效,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发展,能达成教学目标,保证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它至少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有效率,二是有效益。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追求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该是:

第一,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能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的教学(全面发展)。第二,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的教学(学会学习)。

第三,能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教学(教学相长)。能有机地实现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这样的生物教学就是有效的生物教学。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要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获取事实,发现规律,丰富理论,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和策略,形成典型的课例及教案,不断总结反思,积累一批学科教学结构模式。

(2)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成为课堂结构模式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提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结构的水平,并通过课题实验使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带动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2.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究性。具体分解为:

(1)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2)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策略的研究(3)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策略的研究(4)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5)高中生物模型建构策略的研究

(6)高中生物概念图建构和应用策略的研究(7)高中生物多媒体有效应用策略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与国内有效教学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和目的都相同,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其特色在于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对低效无效的教学进行诊断研究,力求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有效课堂教学理论校本化、个性化,给每位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不仅在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更在于形成独立的思考,主动学习、尝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1.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建构 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学生心理学理论以及新课程理念,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使我们的研究建立在坚实先进的理论基础之上。

2.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班级及教师作跟踪研究,凸显个性特色,形成个案研究报告。

3.行动研究法:根据问题——设计——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对一些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行动与目标的关系,再通过课题组集体研讨、观摩,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策略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是群众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研究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同时又在研究中深化教学。

4.问卷调查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与需求,以便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合理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

5.经验总结法: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按研究内容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2月)(1)选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申报课题,成立学校课题组。(2)制定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3)修改实验方案,开题论证,召开学校课题开题会。2.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1)培训实验教师,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和本课题的认识。通过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工作促进的实际案例,让教师认识到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培训教师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如研究方案的撰写、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如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等。

(2)细化管理流程,制定课题管理规定。每学期在学校制定研究计划的同时,要求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个人研究计划,并及时总结。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课题讲座或课题研讨。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课题汇报课,展示自己的研究进展。课题组成员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档案管理要科学、规范。

(3)探索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构建高效课堂有效途径。

(4)组织教师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3.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归类整理研究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撰写论文、外出比赛讲课、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和教学案例,申请结题,参加验收答辩。

七、研究成果

(一)形成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即“五环”教学模式(1)课前先学环节(预学案)

预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和预习(自学)提纲(题目)、自主检测等。要把学习目标、教材内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要让多数学生在预学时能够找到切入点,然后层层递进,预学案的内容不宜过难过多,要根据具体的学情制定,不同层次的班级可以有所区别,课前先学必须做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预学案》要求,在课前完成预学。并限时独立完成预学案中自测题和探究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先学自行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预学案要在课前发放,由学科长督促本组成员按时完成预学案,并负责统计出预习后所呈现出的问题。

(2)反馈、梳理环节(15分钟)

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严查学生的预学案的完成情况。学科长通过组内学生互查、互批互改、错误率统计等手段总结出暴露的问题,并在课前将本小组在预学中所呈现出的疑问统计出来,交给课代表,课代表再把问题进行梳理,在上课之前及时报送到任课教师处。然后,教师要通过反馈(批改反馈、检查反馈、汇报反馈、演示反馈等),获取学生存在问题的有效信息,掌握学情。以提问的方式把所反映出的问题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知识梳理重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建构知识树(结构),做到条理清晰,思维层次分明,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而不是根据老师自身的 经验和预设面面俱到。必要时,依据高考要求和学段学情做适当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条件下,课堂讲授应该首先考虑多数学生的利益,对于个别或少数学生的问题应该留在课后辅导解决)。

(3)训练巩固环节(10分钟)

当堂训练题要严格控制题量,保证质量,不得提前布置学生完成,要当堂发放,不得超过最高限量。

当堂训练一是评价。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巩固。引导学生强化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三是实践。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堂训练时学生要限时、独立完成,不看书、不讨论。教师必须巡视教室,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纠正学生的违规行为。

(4)互动研讨环节(15分钟)

解决问题,即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教师讲解归纳,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暴露和提出的问题。包括合作学习(兵教兵)、教师点拨指导。教师把当堂训练题的答案公布给学生,各小组核对完答案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求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通过互帮互教(好生教差生)兼顾各个层面的学生,防止两极分化,而且要节约时间集中精力,教师重点讲授学生生成的问题,即:解决学生小组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生成的问 题,做到三不讲,即学生自己看书能学会的、学生自己不会但通过合作学习能学会的、基于现学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特点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超出最近发展区),老师不讲。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讲该讲的内容,把该讲的内容讲好、讲透。坚持做到先学后教,学生先学、先思,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以学定教,以提高课堂效率。

(5)拓展提升环节(作业)

严格控制题量,内容可以是课后习题(可在试卷上直接显示页码题号),因班而异,分层次完成,保证质量,及时批改反馈。根据高中的特点,必须布置适量的课后拓展练习,既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潜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广泛采用了合理、有效的“五环”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通过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课堂教学观念,使得教师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先进的课堂教学思想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们普遍认识到: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认知活动,又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获得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认识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在构建课堂教 学结构的实践中,要潜心研究教法、学法,使教与学有机结合,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共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使课堂教学呈现生命的张力。

(四)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听、互教、互学、观摩研究等活动,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课题研究期间喻俊强老师被评为2012旗级“优秀教师”,丁长丽老师被授予市级高中生物学科“骨干教师”称号。同时多名教师在市级优质课和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孙福山老师在市级基本功比赛中获二等奖。于丙臣老师在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喻俊强老师获市级基本功比赛中获二等奖。张 丽老师获市级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近三年就有7篇论文在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分别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各级奖励。

喻俊强老师的论文《高中生物学法指导》在中国外语学习研究会主办的《课程教育研究》中发表。发表日期2013年10月,杂志刊号ISSN2095-3089,CN15-1362/G4,获一等奖。

张丽老师的论文《关于高中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在《新课程》杂志中发表。发表日期2013年11月,ISSN1673-2162,CN14-1324/G4,获一等奖。于丙臣老师的论文《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分组教学法的应用》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华章》中发表。发表日期2014年8月,杂志刊号ISSN1009-5489,CN22-1282/I,获一等奖。

刘杰老师的论文《在生物教学中对比法的应用》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主办的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丁长丽老师的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青年教师教案设计大赛中,获生物科一等奖。

丁长丽老师的论文《生物课教学中的素质培养》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主办的论文大赛中,获叁等奖。

于丙臣老师的论文《浅谈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若干认识》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主办的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八、研究的结论及思考 1.基本结论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是可行的,其效果是明显的,其教学流程和评价是较科学合理的,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和新课程理念。

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性教学中,创设了多元、动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通过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提升了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 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进而实现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2.问题思考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6

关键词:生物;有效;趣味;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59-1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大讲特讲,知识无限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填鸭式的教学弊端百出,使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创造性渐渐消失。国家进行了新课程改革,颁发了新课标,指引我们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探究性教学,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有效体现。

一、激发兴趣,形成习惯

首先,我们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参加到学习中来。在这样的民主自由的课堂里,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不是单向的学习进程,而是师生双边畅谈的过程,学生可以随时谈谈自己的见解,可以和老师同学争辩说理,坚持有理走遍天下的原则,没有身份礼教的顾虑,学生可以合作交流,相互讨论。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加课堂学习的兴趣,从敢说到会说,到抢着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质疑的习惯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情境,讲究课堂语言的技巧,力求生动、形象、幽默,吸引学生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让他们明白课堂这个舞台的主角是自己,不是老师和几名优秀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考、探索。

二、活跃思维,追寻效果

在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合适的情境,钻研教学问题的设计,采用活跃学生思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乐于参加学习,并逐步进行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从而追寻教学的最佳效果。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源自质疑,学贵有疑,所以课堂创设的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课堂上的问题还要注意难易适中,有些较难的问题就进行处理化解,先思考适当的辅助性问题,从易到难,大题化小,分步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的障碍,让他们从一次次成功中获得体验。比如,在学习“植物激素”的知识时,设计问题:许多研究表明,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在自然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麦、玉米在快要成熟时,如果出现一段时间的干热天气,后来又遇上大雨的天气,种子就会在枝干上发芽。请你联系生物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通过交流讨论,大家认识到脱落酸存在于植物的叶、休眠芽、成熟种子中,是一种生长抑制剂,抑制茎和侧芽生长,如果其中的脱落酸含量减少就会出现新芽萌发,脱落酸也与叶片气孔的开闭有关,小麦叶片干旱时,保卫细胞内脱落酸含量增加,气孔就关闭,从而可减少蒸腾失水。由于高温条件下脱落酸降解,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解除,遇到大雨天气后,细胞分裂素上升,所以就发芽了。

三、调控教学,促成探究

教学中进行调控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保持探究的氛围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动力。唯有在自由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让探究成为有效活动,但是要注意的是,自由民主不是随心所欲、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地漫谈,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必须及时调控,确保能放能收。如果学生的交流讨论偏离课堂教学目标太远,不需立刻进行否定,可以引导学生把不重要的问题留待课后讨论;如果学生解决问题遇到阻难,教师要进行恰当启发,适时提示,助其一臂之力,引导学生探究之路继续进行。

四、变换形式,增强能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还体现在布置的练习作业中,留给学生的练习作业形式要丰富多样,巧于变化,不要千题一律老面孔,使学生更有兴趣地运用课堂学习到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实际问题,学习后续知识,达成从认识——实践——内化的两个提升。高中生物教材的作业结构主要由实验、课堂交流、课后练习、课外活动等几部分组成,教材的课后练习主要是填空、判断、选择、问答等题型,这一类形式的练习只能体现出学生能力培养结构的第一层次,而第二、第三层次的能力培养还需要通过论述、分析、讨论等题型来训练。比如在学习《生态平衡》时可以设计提问:“我国人口过多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学习《生物的变异》时可以设计提出:“你认为生物科学发展方向有哪些可能?”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另外作业训练的内容还要注意思维性与层次性,作业内容中需要兼顾概念问答,设计实验过程或方法,解释生物现象,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验中,表达自己对不同生物问题的见解和价值观。

五、走进网络,拓展视野

信息技术、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把教师和学生带到一个全新的教与学的世界,地球是一个村,也是一所大学,围墙国界都不是范围的限制,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普及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活跃,走进网络,学生学习的世界扩大了,有机会亲近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数据,他们可以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习者成为学习伙伴,共同交流,一起讨论,获得帮助。在信息共享的同时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习意识和能力,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领域。

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由于课时少、内容量大等原因,使教师很难在课时规定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这就容易使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低等问题。为此,学校及教师应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实施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以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打造高效的课堂。

一、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含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效教学被广泛推广。传统的生物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从而判断教师教学的效果,这样直接导致教师注重结果而忽略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策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通过实现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让学生的能力与知识、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都可以得到优化发展,并且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有效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要求

(1)需要创设问题情境。高中生物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因此,高中生物问题的创设对于高效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高中生物的高效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是有效率的,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也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向学生进行有效提问,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到生物知识。例如,生物教师在教授“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时,在设置问题时可以从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基因突变的原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抓住生物学科的特点。当前有的高中生物教师进行教学时,只是单纯地在黑板上进行讲解,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讲解,不能够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特点,脱离了生物教学的规律,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高中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己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生物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生物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学科的直观性特点,使用真实的生物材料或者教学工具辅助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师在讲解“生物的生长素的作用”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集两根黄杨的枝条,将其中一个的顶芽去除,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生物材料完成生物知识的学习。

(3)充分挖掘生物教材。新课程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从教材本身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要注意挖掘教材的内容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生物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述书本内容,就会让学生丧失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这样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设计中尽量多地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实验, 或者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举措

(1)优化教学方法。实现生物的有效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手段有助于有效教学的完美实施。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高中生物教师应不断对课堂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多使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实现生物教学的高质量完成。

(2)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音、文、图”的三体合一的特点,将生物的细微性、多样性等进行充分展现,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动物细胞的分裂”这个知识点时,学生仅凭教师的口述以及教材的图片会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进行播放,让学生边看边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还离不开问题的使用, 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在问题的选择上就要格外注意,问题既要有针对性,又不要太难或者太简单。提出的问题最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3)积极的课堂气氛。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完成与生物教师的积极互动,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格外注意对课堂气氛的调动。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充分的尊重,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实际的学习能力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生物教师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生物知识学习。

四、结束语

薄弱高中的生物有效性教学策略 篇8

一、端正心态, 尊重学生和实际学情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全力以赴的教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是教师的天职所在。”因此, 教师应用心去思索:怎样在学生整体基础水平较低、教学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提升教学效率?高中生物的学习不仅需要记忆, 还需要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如果教师没有耐心和方法, 学生很容易迷失学习的方向。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 可能从初中时起就对生物的学习缺乏兴趣, 导致生物学习基础差, 但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学生的情感是敏感的, 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尊重, 才能从心里认可生物这门课程。教师不能因为学生一时背诵不出所学内容或实验步骤记忆不清就予以责备, 这样会让学生更加不知所措, 最后得不偿失。教师应在了解学情的情况下因材施教, 目标制定和各项考试题目要顾及全体学生, 难易适中, 为实现有效教学做好铺垫。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改变传统的注入式, 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把精力投入到如何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有效化上来, 如尝试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法、练习法、演示法、发现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 教师在教学中可合理运用。例如, 教师在课堂中可引导学生自我提问: (1) 夏季的中午为什么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弱? (2) 对照此类实验如何进行设计?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况下, 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动手和思维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 强化能力训练

学生整体基础不佳, 根源还是学习方法、习惯不佳。因此,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而且要让他们学会运用好的方法主动求知, 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在学法指导方面一定要多下工夫, 如重点如何把握、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如何注意实验事项等。

教学成效的提高需要在学生各种能力提升的前提下实现, 所以在学法指导的同时, 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是自学能力, 教师要在预习环节和各个能动环节上下工夫。其次是探究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尝试放手, 让学生自我探究, 学会合作交流。如在教学“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一课中, 教师可先设计几个探究性的问题: (1) 实验材料使用鸡血细胞液的原因和好处是什么? (2) 实验的最终原理是什么? (3) 实验中加了两次蒸馏水, 又经过三次过滤, 其目的是什么? (4) 探究总结鉴定DNA的方法。教师可适时给予学生点拨、启发, 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做到收放自如。第三是归纳总结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教师在各个环节中都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知, 从而增加学习的成就感与兴趣。

四、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薄弱高中的教学情况存在很多弊端, 再加上学校对生物课程不重视, 导致教师本身情绪不佳, 上课激情不够。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初就板着脸, 动不动就大发脾气, 令学生心惊肉跳、思维停顿。实验表明, 如果教师以饱满的精神、愉悦的情绪上课, 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一实验课时, 教师可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或根据各自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这样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且印象深刻。

五、课内外结合, 注重学习实践

1. 课内外学习实践的实施

生物课程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需要实践的支持, 才能不脱离实际应用。尤其是薄弱高中的生物教学, 可以尝试打破空间界限, 利用各种资源,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 可让学生到自然中去;或带学生去植物园、养殖场等场所进行实践活动;或在校内设立实验点、观察点, 让学生可以对一些自然现象随时进行观测。这样课内外有效结合, 能保持学生对生物实践的兴趣,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 生态变化中的生物课堂

教师应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生态变化, 让一切跟生物有关的静态、动态事物都成为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并由此开展一些有效的、相应的活动, 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如生态失衡、各种自然灾害逐年增多等, 都可以使学生观察、研究、讨论并分析, 使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进一步结合, 有效地深化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重视。

由于高中生物并不受到教师、学生和社会的重视, 因而作为薄弱高中的生物教师面临的困难更多。因此, 教师只有努力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 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才能真正摘掉“薄弱”的帽子。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9

1. 利用多媒体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并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1 把复杂抽象的生物学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案例1: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重要证据就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我通过电脑动画,把噬菌体如何从外界吸附到细菌表面,如何把DNA注入细菌内部而把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如何使细菌本身的DNA解体,如何利用细菌的营养物质合成噬菌体本身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外壳并把它们组装成子代噬菌体,最后如何使细菌解体而使子代噬菌体释放出去等主要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之成为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学生观看之后就可以很明确地指出:在整个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始终留在细菌外部,因而对子代噬菌体的合成不起作用,所以蛋白质不可能是遗传物质;只有进入了细菌内部并控制了子代噬菌体合成的DNA才是遗传物质。

1.2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扩大了学生想象、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案例2:分析兴奋的传导,在播放Flash时,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发散思维。这样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解决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力开发,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

2.1 教师要深刻研读《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能面面俱到。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下,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生物文献、视频、影视剧、图片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感官,并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和课堂导入方法,为高效互动打下基础。

2.2 备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现状,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起来,够苹果”。教师应对每位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研究,然后仔细分析,记录下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普遍问题要集中指导,个别问题要个别辅导。有时,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状况。

(2)了解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心理特征。由于学生的情感受学生的经历、经验、思想和生活状况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情感的和心理上的。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疏导,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

(3)把握教学的起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设计课时计划时,要分析学生对哪些新知识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确定哪些知识应该进行重点辅导,哪些可以忽略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 备学法指导。

教师在备课中要牢记“教是为了不教”,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针对初中生“缺乏抽象性、概括性,注意力往往和兴趣在一起”,“喜欢怀疑、争论、不肯轻信和满足教师、书本上的意见、结论”的特点,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改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生物知识学习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展,积极与学生老师交流。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轻松进行课堂教学

老师的辛苦只有老师自己能体会,其实老师辛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过度地关心后进生,过多的课后补差,老师累,学生也累。老师得到的仅是心理上的安慰,而学生却更加厌学。教师不要夸大自己的教育功能,要保持平常心,唯一的出路还是课堂,即打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轻松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因素有:不冷落学生,即把课堂交给学生,关注学生的活动,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及竞争意识,这是课堂气氛的基石;注重自己肢体语言的表达,课堂肢体语言带给学生的信息是我很激情,我很投入,学生的反映是你真神气,你真有趣,上你的课是一种享受。

4. 学会反馈与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接收、传递、处理、反馈的过程,因而及时反馈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既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发展学生的智力,又能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整合强化的效果。对于信息反馈,可采用练习、问题研讨,师生、生生互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评价和错误纠正;通过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多提供肯定的、正面的反馈信息,并适时表扬、激励,激发学生上进心,强化学习动机;通过反馈对教材内容作适当拓展、补充,帮助指导学生进一步构建知识、技能体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反思课堂教学的细节,反思不成功处,有争议的地方,尤其要反思学生接纳不好、问题较多之处,由此改进教法,改善教法,提高效率。长此以往,就成为所谓的“经验”,能应付自如,自由地即兴发挥。经验丰富,教学智慧便可随时体现、表露。

5. 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10

一、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成功的导入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能较好地突显知识的重难点。因此, 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密切联系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 以此引发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如教学必修二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中的“基因突变”时, 某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基因突变的具体事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导入新课。他虽力求新异, 却没有从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出发, 而是大谈特谈有关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具体症状。这样的导入没有抓住教学的中心, 学生依旧徘徊在新知学习大门之外。听了这节课后, 笔者对自己的教学预设做了反思和改进。笔者在讲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具体症状后, 组织学生先讨论:为什么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和正常人的红细胞的形态不一样?再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步步设问:蛋白质不一样则细胞的形态不一样, 那为什么蛋白质会不同呢?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信使RNA上的密码子不同, 为什么?为什么转录形成RNA的基因会不一样呢?进而导出本节课的重点:基因上碱基对的改变引起生物体性状的改变。从而顺利地与教学中心实现“对接”, 并促进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与自主探究去获取新知。

二、知识点讲解要抓“主干”

不管是哪门学科, 它的课堂教学都是由若干个知识点衔接在一起的, 它们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也许会因为一处脱节而全盘崩溃。但对于高中生来讲, 这就多虑了, 因为他们有一定的自学和弥补能力。所以, 我们在教学时不能面面俱到, “眉毛胡子一把抓”, 否则学生会看不到知识的重点、掌握不住知识的核心。就此, 我们在讲解知识点时, 应抓住其“主干”, 在“主干”上下工夫、做文章、搞拓展, 设法使学生透彻理解, 同时促进学生自己由主及枝, 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三、问题设计要合理

“提问”是教师检测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有效措施, 也是学生学情的反馈途径之一。因此, 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具有合理性、层次性、指向性,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从中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 某教师上“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复习课时, 上来就直接提问:“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有何区别?”结果课堂上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冷场。课后, 笔者进行了反思发现:这个问题提得太大, 学生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没有思考的重点方向, 导致他们无法参与教学活动。与此同时, 笔者也对自己的教学预案进行了修正, 把问题改成:“你能够从染色体的数目以及细胞分裂的次数等方面来简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吗?”结果笔者发现, 学生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有了思维的指向, 逐步得出了答案。

四、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笔者曾经听过某位教师的《生态系统的稳态》复习课。课上, 他直接布置学生带着以下问题看书: (1) 数一下某陆地生态系统共有几条食物链? (2) 其中初级消费者有哪些?占有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有哪些? (3) 其中的鼠占有几个营养级?数分钟后,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再集体回答。

就上述的问题, 笔者在课后做了仔细的研析:第一问, 要想让学生数清、数明食物链需大量的学习时间, 得不偿失。数对的学生, 也只能说明其态度是认真的;数不对, 也并非其真的不会。第二问, 教材中有明确的答案, 学生的回答也只是复述性的, 没有思维的价值。第三问, 表面上看问题不错, 但也是一个数数问题, 没有多大的思维提升空间和价值。这种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是“貌合神离”的, 学生几乎没有思维、没有探究。教师的设计没能较好地反映出“食物网”中常考、易错的问题。据此, 笔者在给学生复习这课时, 重新设计了用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 (1) 在某陆地生态系统当中, 能够体现的种间关系有哪些? (2) 在该食物网中具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 (3) 食物链交错成食物网的原因是什么? (4) 一条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应该怎样判别?

这样一来, 一方面有益于促进并活跃学生的思维, 便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并建构“食物网”的知识, 同时也能将过去学习的“种间关系”在此得以温故;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在导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出新问题, 思考新问题, 最终解决新问题, 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不可忽视课堂总结

俗说:做事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课堂教学也一样。因此, 我们必须做好课尾总结、归纳工作, 这样才能“画龙点睛”, 才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 从而让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将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现如今,文化已经成为了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学校教育也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的知识,明确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还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能力。另外,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喜爱之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标准,生物教师一定要不断完善自我,增强教学的乐趣和互动性,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优化课堂设计,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明确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

高中生物的学习有别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对于高中生来说,生物知识的概念性极强,需要记住的内容多且复杂,而且相对容易遗忘。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大多重视知识的单一传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知道将知识抛给学生,没有明确教学的最终目的。其实教育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地,保证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要的就是要明确教育目标,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不再是培养单一的知识型学生,而是要培养能够自主读书、自主钻研、具有良好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只有明确了这个目标,才能保证生物教学为学生服务的功能,才能实现优化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加强师生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学生。因此,只有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转变教师的角色,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改下的生物教材注重以学生为本,重视学习与实际相连,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学习者,教师也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两者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是全新的合作者。要达到这种良性的互动和沟通,教师就要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不仅要清楚他们的学习情况,对生物课堂的建议,还要了解其家庭背景,甚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优化课堂生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要营造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首先,生物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外部环境来改变学生对生物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动物器官的时候,拿活着的小鱼做样本。其次,也可以在班级放置花草树木,让学生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又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还可以在班级悬挂生物学家的图像或名言警句,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从而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生物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优化教学方法,做到与实际结合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也在逐渐进行完善。现如今的高中生物课堂不再只是一块黑板、一个讲台和一名教师,其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有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显示器、模型等。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学道具,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到“DNA分解”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大屏幕,使其呈现出一个分解的全过程,也可以借助图片和模型,让学生观察到其内部结构,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另外,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实验与授课相结合、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生物学一直以来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它的发展离不开生动可感的实验。因此,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生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飞鸟鱼虫都是生物学习的载体。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显微镜”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他们自己动手调试显微镜并观察其结构,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热情,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时候还应该重视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改进教育方法,尽量使讲授的内容既丰富又幽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把抽象的问题给予层层剖析,把难点变得简单易懂,也可以借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生物活动,例如,建立生物学习小组、举办生物知识竞赛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够促进交流和沟通。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高中课程教学的重点。由于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以往的单一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社会进步的新形势,与学生的实际诉求不符。针对这样的现象,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峦峦.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苏迎迎.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营养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李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一中生物组)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篇12

那么, 教师可以采用哪些具体措施来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合理有效实用的导学案编写

以填空、问题、表格、概念图和例题等形式使学生通过自学、相互讨论、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完成, 分步设问, 层层引导、结合讲解完成。中间可适当插入一些例题, 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堂导学内容不但有利于指导学生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还可以减少学生做笔记的时间。可联系生活, 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完成,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也可以是与本节学习内容联系紧密的旧知识的复习, 为新课的学习作准备。这样, 可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分组合作

探究学习是使学生直接参与质疑问难, 探索释疑,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学习过程便是研究的过程、创新的过程, 也是收获的过程。打破对知识纯粹客观性的盲目迷信, 将教学作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动态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谋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整合, 建立互助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高中生物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由注重学习系统化知识向注重学习生活化、整合化的知识转变;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的探究学习能够适应这一要求, 应该成为高中生物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多样化

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 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 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 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 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就一堂课而言,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纵向上是多样化的, 即在一堂课上, 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例如, 讲授、探究、讨论、操作等。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机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例如:在《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课堂教学中, 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 通过对实验条件下酶活性探究分析, 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动物的个体发育》的教学中, 则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法, 讲解动物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点、规律等。

四、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 教师应做到表情丰富、态度真诚, 真心真意对学生的爱和对学生暗含期待的信息, 通过声音、笑貌、动作、眼神等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后, 会使学生因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关怀和信任而受到明显的鼓舞, 激发起他们努力学习的动机。要信任、尊重学生, 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全体学生相处, 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 陶冶情操。对于学生做的好的地方, 教师要及时地表扬学生引起学生内心的愉悦和深深的满足;对于学生做的差的地方教师也要适时地指点和纠正, 一定要让这些同学感觉到老师对全班同学是一视同仁的, 不是有意刁难, 让他们体会到就算有时候老师对他们进行的是批评教育, 也是一种善意的帮助和忠告。教师积极的情感会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活动, 从而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速度和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关键。高中生物教师需尽快转变教学观念, 努力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使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

摘要: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将学生素质的提高上升到课程标准的核心位置。随着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多了,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 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减少无用功, 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 谈谈对这一课题的看法。

关键词:导学案,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林德全.有效教学研究透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S2期

上一篇:ICU病房感染下一篇:挤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