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精选12篇)
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 篇1
偏远山区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落后, 对外界认识不多,可阅读的书籍少,作文水平 较低。如何紧密结合农村实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多年从事山区语文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农村学生从小接触到大自然,对农村的自然风光有着真切的认识和真挚的情感。上山放牛赶羊、砍柴割草,下河摸鱼捉虾,到山箐翻螃蟹等都能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这些经历详细地记录下来。农村学生或多或少都能做些家务、农活,把这些记录下来,也是不错的素材。这样从身边的小事着手,从身边的人与物入手,就有话可说,对自己了解的人、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有了这些素材,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虚假空洞了。
二、重视阅读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入。古人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 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读写训练结合点,将读写训练落到实处。
1.摘抄好词好句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阅读量的多少、知识面的宽窄,与他的写作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读书破万卷”,对山区农村学生来说很难做到,山区有部分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为零。农村教学条件这几年有所改善,学校图书室有了一部分图书供学生阅读,但很多学生多年来养成不读书的习惯和意识,他们不愿意借书来读,在这种情 况下要提 高作文水 平就成了 一种奢谈。我要求学生每周必须读一篇文章,然后摘抄好词二十个,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十句,上交给教师检查。刚开始,学生很不情愿,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自己也能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好词好句。
如写父爱、母爱时学生能用上下面这些好词好句:
父爱是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父亲是一件棉衣,为我抵御严寒。然而面对失败和挫折,父爱是一 瓶良药, 治好我失落的心;面对赞扬和奉承,父爱是一个锥子,刺破我那虚无的梦;面对烦恼和忧愁,父爱是一阵清风,吹去我那杂乱的思绪。
母爱是船,载着我们少年走向成熟;母爱是月亮,我们是一颗颗星星,用她的光照亮了我们。
2.课堂读作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为了让 学生有源源不断的写作活水,我要求学生在课外每人准备一篇文章,语文课时抽2-3分钟轮流上讲台朗读,每节课安排一个学生,对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表现很积极,准备非常认真。一段时间后,我又根据 课文内容来安排,如学习朱德的《我的母亲》、林莉的《小巷深处》后,安排学生找关于父爱、母爱的文章来读;学习《苏州园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后,则安排学生找一些说明文来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也使学生的文体知识得到巩固,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3.仿写
茅盾先生说过:“模仿又是学习 的最初形 式。”高尔基也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可见仿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学完课文后,我常常让学生根据这一单元的 结构形式、写 作手法进 行仿写训 练。比如,在学完《苏州园林》一课后,让学生根据课文总分总的结构仿写说明文,学会写中心句,先总说后分说的写法。再如,在学完《提醒幸福》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对 课文的理解进行仿写训练,可以大胆想象。我给出以下例句让学生仿写:“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有的学生仿写:“幸福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幸福是‘人 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的气 节。”还有的仿写:“幸福是远出家门时母亲手中那根细细的棉线,幸福是比赛获胜后额上滚烫的汗水,幸福是得到夸奖后脸 上的欢笑,幸福是依 偎在父亲 怀里的温 暖。”
这样做既体现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学生通过仿写训练进一步复习和巩固了 所学知识,并把这些 知识运用 到实践中 去,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摘要:偏远山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重视阅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偏远山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生活素材
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 篇2
摘要:在我们山区中学,学生在小学阶段没学到多少英语,到了中学,学生用汉语和民族语思维的这种客观现实成了学习英语的一种障碍,教师用英语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对于英语语言初学者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体态语言对他们理解语言意义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过去死板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正确使用体态语言来帮助我们教学,它有助于我们教师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对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保持长时间记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键词:英语教学、体态语言、课堂气氛
体态语言,也称为身体语言,即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外表修饰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体态语不仅能代替语言交际功能,而且能扩大交范围,表现或掩饰内心情感,丰富语言,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形象,简洁明了,提供大量信息,深化表达内容。体态语言不但是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每一节课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教师的举止行为都在伴随着我们的言谈话语,尤其在我们山区中学,学生在小学阶段没学到多少英语,到了中学,学生用汉语和民族语思维的这种客观现实成了学习英语的一种障碍,教师用英语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对于英语语言初学者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体态语言对他们理解语言意义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过去死板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正确使用体态语言来帮助我们教学,它有助于我们教师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对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保持长时间记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应该尽量少用汉语,这样,体态语言便成了促进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流、理解的必要手段。并且体态语言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因为体态语言具有以下特点及作用:
1、直观性
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姿势、行为或举止向学生提供信息或发出指令,有助于吸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比其它的直观教学手段更形象、更具魅力,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并且体态语言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能使学生的困惑一扫而光。因为相对运动的物体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兴趣,尤其是我们山区七年级的学生。如:在教授动物兔子以及与此有关的内容时,为了创设语言环境,教师可以两手分别装成英文字母“V”的形状,放置在大脑的两侧作为兔子的耳朵,身体学着兔子半蹲下来,然后蹦一蹦,这时问对你的举动已经很感兴趣的学生:“What can you see?”,不用任何讲解,学生已完全知道这是汉语中称之为兔子的动物。再如,讲cat 时,可以做个动作,这样,学生会很快地记住这个词,只要一做这个动作,学生就会想到cat。
2、解释性
对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使用的英语,学生不可能完全都懂,那么教师可以借助体态语言加以解释,增强有声语言的表到效果,使得体态语言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五指并拢、手心向上、伸出手臂,示意某个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用手指自己的嘴表示say ;将手作环形状置于耳背表示让学生listen(听);手臂的上下挥动表示语句的升降调,还有人们常说的“点头yes,摇头no”等等,体态语言的使用更重要的还是根据教学内容即兴发挥,尤其是一些解释性的体态语言,这时手势语言也会容在他们之中,共同当担着辅助语言活动的角色。例如:要表达to play football(踢足球)的意思时,教师先将两手的拇指和食指伸开,正在自己的前下方展示足球的形状,然后用脚模仿“踢”的动作,“踢足球”这个意思就表达清楚了。教师使用这方面的体态语言时更有创造性,不拘一格,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取一些夸张的方法。
3、交际性
除了有声语言,体态语言也有沟通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作用。语言课堂教学以交际活动为主,呆板、毫无生气的交际会使学生逐渐产生厌倦情绪,而生动、活泼、甚至夸张一些的表情、行为、举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交际活动顺利地进行。因此,体态语言的使用是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在教授身体部位名称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动作感触自己的身体部位,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甩一甩,大腿扭一扭,嘴动一动,头甩一甩,眼睛眨一眨,师生都会感到其乐无穷。愉快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提高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教师丰富的表情与动作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的淋漓尽致。教室就像一个舞台,一堂课犹如一出戏,学生身置其中时时不时开怀大笑,教师表情丰富、教学精彩。学生不是被动的观众,而是积极地参与,教师不是孤单的导游,而是多才多艺的演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使对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学生听不懂猜也能猜个透。这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期待,不知不觉中一堂课就上完了。
4、提示性
学生对英语语言新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的,而是通过对教师的表情或动作的观察而得到的。例如:在学习一个动词时,教师常常只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给予学生一点儿提示就可以了,而且这样做可能会比教师用英语反复解释更加准确。再比如,演示渐进语(progressive words)教师一边说“Every morning I get up at six.Then I brush my teeth, and then I wash my face…”一边演示这些动作,然后过渡到师生齐说、分别演示,最后达到学生自说自演。教、学、演三者密切配合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
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及非语言(主要是体态语言)来传递的,根据人体的这种特有功能,结合我们现在所用的七年级英语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使用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进行了一些尝试,觉得体态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很重要:
1、控制课堂方面:英语课堂上,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可以控制课堂,及时发现或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做听写练习时,教师一边念一边适宜的走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
2、词汇教学方面:学习英语的关键在于对词汇的掌握,这对七年级新生来说恰恰是最伤脑筋的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新单词更多地用动作表达出来,以便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它们。如:教open ,close两个单词,一边说open, 一边打开教室门,一边读close, 一边关教室门。在如,教师教授英语单词时,可以用动作把各个单词所包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必要时我们甚至可以把动作做得夸张一些。如:教学run, walk, wave shake, nod这几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夸张一点用动作表演出来,然后带动学生有序的边说边做,学生会很乐意接受,因此把握好体态语,巧妙地将有声语言与体态语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会有预想不到的收获。
3、句型教学方面:体态语言也可以用于句型教学中。在教学句型时,除了做出必要的动作外,还可做出一定的表情、神态,使句型对话形成一定的意境,这样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当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的含义。如:
A: Hi, Mike!(友好的表情)Can I borrow your ruler?(指着一个学生的文具盒并带有恳求的神态)B: Sorry.(抱歉的表情)I don’t have one.(用手摆一摆)Ask Tom,(用手指着汤姆)I think he has one.(做出希望他有的表情)A:OK.(高兴的样子)Thanks a lot.(致谢的表情)
在教一些语言句型时,随机地设计一些动作。比如:指着自己的衣服或带有的教具,来教“This is a box(map, bag, etc.)”或者在教“He is not….”时就摇摇手,教“He is tall.”就用手指高些,教“She is five.”时就伸个手掌。另外,简单的手势还可以表示如“Come here”(前伸一只手,掌心向内,指着自己摇动)、“It’s OK”(向上竖起拇指)。“What’s this?”(指近物)、“What’s that?”(指远物)。
4、复习课教学方面:比如在复习现在进行时态时,每次请三位同学上台,一个同学按我交给他的纸条上要求做的动作表演(打篮球),另一个同学根据他做的动作,指着他说He is playing basketball.第三位学生把听到的句子写在黑板上,这些虽然只是一些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但是这样有了动作表演,尤其是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动作表演,学语法时学生就不会感觉厌烦没意思,更不会“喜新厌旧”了。
5、课堂日常用语方面:七年级新生的第一堂课,在使用课堂日常用语时,为了遵循英语教学的规则,刻意加强了体态语言的使用,尽量不用汉语说明这些用语的含义。刚开始学习是可能不太明白,但熟必然能生巧,过不了几天他们就会悟出它们的含义。比如用手指着黑板说:Look at the blackboard, please.两手同时手心向上抬起,说:Stand up, please.反之则说:Sit down, please.等等。并且在使用手势、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教学时,也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使他们能够真正地融入到英语学习当中去,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真正地用英语交际。总之,英语课堂中的体态语言是英语教师必备的技能和素质,每位英语教师都必须认真研究、深刻体会,配合课堂恰当使用,使英语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特别是在山区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言,不仅能帮助组织教学,激活学生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语言和动作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英语教学》
2、英语辅导报
3、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山区;中学;中长跑
中图分类号:[G40-013.9]
长期以来,中长跑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难题之一。由于中长跑内容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同时,由于学生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付出相较于球类、健美操等项目更多的体力,因此对中学生尚未塑造成型的意志品质构成了挑战。特别在我国广袤的山区,地形复杂,坡路多,气压低,天气多变,体育场馆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也较薄弱。因此,教学中一提到中长跑,很多学生就没有耐心,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在传统上枯燥无味的中长跑教学中,我们应以创新的精神贯彻“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结合山区学校实际,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精神和提高体能、增强体质的目的出发,可以采用了以下种方法。
一、应地制宜地创新训练形式
(一)团体越野跑
巧妙利用学校周边的地理环境,结合学生人数、男女生比例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距离和路线。例如,从田径场内出发,先绕场一圈,原地做拉伸练习后快速踏过体育场看台台阶,穿过树林或草地,跑上校园外的村道路段,再轻松地跑过沙土地,最后回到田径场进行整理活动和柔韧性训练。要求:老师事先要了解场地情况,做好标记,排除安全隐患,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路线行进,速度可快可慢,但应坚持跟上队伍。
(二)长途协作搬运
一般采用分组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l0人左右的小组。可因地制宜地搬运山区学校常见的物品,如体操垫、旧轮胎、麻袋、原木等。在跑的过程中每小组要负责搬运一个物体。由各组学生事先自行设计搬运形式,使用双、单手皆可。但在过程中物品不得触及地面,至少两名同学共同搬运,以每小组到达时间先后排序,先到者为胜。失败的小组接受象征性的加练“惩罚”,以提高活动的激烈程度和趣味性。
(三)变速跑
可以采用分组或不分组进行。在跑的过程中,听从老师的口令或哨声。例如,用短促哨声表示要快速跑,拖长的哨声表示要慢跑,使快慢跑不规则地交替进行。限定时间或限定距离。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听到口令后反应敏捷,并明显体现出快跑和慢跑的速度差异。
(四)定时越野
定时越野综合了定时跑和团体越野两种模式的特点,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利用校园周边地形选择不规则路线。限定总时间,但不限定跑动距离。教师不对速度提出强制要求,但要学生分清走和跑的区别。即在跑的过程中,不论速度再慢,都不得偷懒“以走代跑”。
(五)定向越野
定向越野既是一种趣味的中长跑训练手段,又是一项国际流行的专门竞赛项目。在山区中学开展定向越野训练,积极促进学生的有氧耐力、及识图用图和指北针使用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生存技能。鼓励学生熟悉山区地形地物、植被分布和道路交通特点,体验上坡、下坡、通过草地和不平整地表的动作技巧,在克服阻碍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和意志力。
定向越野对学生的判断力和体能有较高要求。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校园附近较安全和熟悉的地域,适当缩小范围、缩短距离来降低难度,确保安全。
(六)法特莱克训练(自由变速越野跑)
一般认为,法特莱克跑方法的采用对防止伤病和由于训练单调引起的过度疲劳起着重要作用。在发展耐力的训练课中,允许学生自主安排跑动的速度和路线,可快可慢,在人数上以三五成群为宜。通过自由变速慢跑,缓解对长跑的精神倦怠和恐惧感。
二、以终身体育的理念改善中长跑考核指标
体育“新课标”的评价理念强调的是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重视以“分秒”来计算的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同时,也对落后学生的进步幅度给予关注,体现人文关怀和有效激励。提高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后天锻炼不足的学生的积极性。以肯定的成绩为主加强学生的闪光点,以长远的目光看待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全体学生共享进步,培養他们“终生体育”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恢复技巧
目前,国内外先进的体育队伍已经在训练恢复中广泛使用了电子理疗、针灸、营养素等科技手段。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多数山区学校应坚持应地制宜,巧用“土办法”。
(一)温水浴。肌肉的疲劳是中长跑训练中自身感觉最明显的疲劳。而温水浴是学校便于常用的恢复手段。温水可使肌肉放松、也可安神,使神经系统的疲劳更好得恢复,使身心都得到休息从而达到恢复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以42℃左右为宜,过高则加速心脏负荷。淋浴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每天不要超过两次。山区学校应当关心学生的沐浴条件,鼓励学生在中长跑训练后科学地进行温水浴。
(二)膳食。营养与学生训练水平、机能状态、恢复过程有直接联系。从能量系统来看,山区学校中长跑训练有两个特点:一是山地越野训练的体能消耗比平地大,二是摄取的能量不但要保证机能的正常恢复和超量恢复,还要满足青春期学生身体发育的需求。因此,主够的热能和丰富的微量元素是学生发育和运动能力的保证。中长跑训练的膳食安排必须要有含糖丰富的淀粉类主食、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大,其对各种氨基酸的需要量按体重计算均比成人更高。为了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建议在学校食堂膳食中可尽量多提供鱼、蛋和豆制品。
(三)睡眠恢复。研究表明,人在睡眠状态时,各器官的运动下降到最低水平,能量的消耗仅维持人体代谢的基础水平。这时的合成代谢有所增强,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得以恢复。因此,睡眠可以消除疲劳,促进学生恢复精力和成长发育。
(四)心理恢复。心理恢复训练主要是运用心理意念来消除疲劳,使运动员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恢复。心理恢复主要是意念活动,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进行导引,使肌肉放松、心理平静,从而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然后再运用带有一定愿望的套语进行自我动员。
(五)按摩。山区通常气压偏低,温度较低,部分地方多雨潮湿,使学生在中长跑训练后产生肌肉僵硬、酸疼乏力的现象,且不易缓解。同时,绝大多数山区中学不可能为体育训练配备专业的理疗设备和医师。因此,山区学校在中长跑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按摩方法。按摩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高度放松,有利于肌肉中消除乳酸和其他代谢产物,消除运动员肌肉僵硬和酸痛的反应。采用人工方式,对肌肉反应部位进行由轻至重,由浅到深地灵活按摩。
【参考文献】
[1]蒋镜明.新课标下中学中长跑教学初探.体育师友[J].2007.1
[2]杨桦毛晓峰.浅析中长跑训练后的恢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8.7
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 篇4
高中作文审题往往需要对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概念的界定, 分类判分的主要依据是是否切题, 立意是否深刻, 材料是否新颖、典型, 是否对生活有独到的观察与思考, 情感是否真实感人, 论证是否严密有层次等。要指导学生学会虚题实写, 实题虚写。要指导学生从题目本身出发, 把思维的触角伸向生活, 寻找题目与生活的连接点, 做到以小见大。
作文题一:寻找一盏灯
命题属动宾短语。题眼在“寻找”上, 宾语“灯”是“寻找”的对象, “一盏”则表明“灯”的具体化和实在性。
要充分体现“寻找”之意, 就要有一个具体的行为状态, 或者有一个具体的行为印迹:“寻找”的起因、过程、结果等方面。这种行为印迹, 可以是全方位的, 也可以就某一方面 (阶段) 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看, “寻找”印迹在文中体现的力度, 将决定着文章体现题旨的力度, 当然也影响到得分的高低。
可供思考的领域自然是多元的。可以呈现因为某种心理需求, 抑或因为现实生活中所缺, 或者还有其他因素的刺激与影响;也可以呈现追寻中的过程感受:或许一帆风顺, 或许好事多磨, 或许险象环生……经历本身就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还可以呈现追寻的种种结局:或许如愿以偿, 或许踌躇满志, 或许劳而无功……无论何种结局, 都是追寻的回报, 亦即无法逃避的客观存在, 只要给这个“存在”一个合理的落脚点即可。
“灯”, 其本义众所周知, 照明用具、发光器具之类。若以此入题, 自然不悖题旨。然而用此“实义”“俗义”入题, 想使文章出彩, 似大有难度。
若将“灯”的本义引申、虚化, 可以呈现的状态又似乎难以穷尽:信念、信仰、理论、思想、观念……或者干脆就是带给人光明、温暖、希望、亲情、友情……之物。关键在于其象征、比喻之物要具有“灯”的特质, 并尽可能恰当合理, 合乎生活逻辑与思维逻辑。
“一盏”一词, 在题目中看似无关紧要, 其实不然。它的存在, 即是指令所写之“灯”, 必须“坐实”, 切不可空泛, 如天马行空般不着边际, 或如天女散花般漫天开花, 而要落在“一处”, 定“点”开掘。唯此, 才能写深、写高。
倘若写记叙文, 自然可以是“我”, 也可以是“他 (她) ”, 小至一人一家, 大到一个单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整个人类。
考场作文历来强调“遵命而作”, 写作时须牢记:题在心中, 文在题中。要严格区分与之相近的命题, 如“拥有一盏灯”“点亮一盏灯”“擦亮一盏灯”“灯”“一盏灯”……辨清了命题之间的差异, 才能找准“这一个”, 然后才能“量身定做”。
作文题二:学会从容
“从容”在词典里有两个解释: (1) 不慌不忙, 镇静, 沉着; (2) (时间或经济) 宽裕。
由之, 放在本命题中, 当做第一义项使用。“从容”可以指一种自持的内心、处事的态度和策略, 也可体现在应对外界事务的处惊不乱、处乱不惊、心灵坚守、无所畏惧的豪气, 更可归属为一种心境, 一种情怀, 一种人生的价值取向、境界及人生追求。
“从容”是一种积极的应事、应世态度, 完全有别于消极避世、无为的状态, 有别于将一切人生世事“看淡”“看透”, 于“滚滚红尘”之中, 我一无所求, 放弃原则立场、人生理想与追求, 置人生于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之状。
这样的状态具备“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的自信, “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冷静,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胆略。作为平常人, 则能“胜不骄, 败不馁”;无论顺境, 还是逆境, 都能“沉得住气”, “静得下心”;不急、不躁、不惊、不乍, 心中有“主”, 方寸不乱。
“学会”作动词解, 是一种带有鲜明主观色彩的行为动词。它可表现为:通过接受外来的信息, 经由自身的揣摩、模仿、实践等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 或提高素养。
“学会从容”为动宾短语。此短语的题眼在动词“学会”上。体现的途径甚多:对观念的认同, 对状态、过程的呈现, 并由此获得的结果, 还可以理解为对过程结果的体悟、反思等等。它是一种“自主”的行为, 最终的归属必须是“自觉”的认知及行动。
说明: (1) 切题:所写内容, 能体现“动宾短语”题旨意向;能呈现对“从容”的认同及行动的状态。基本切题:有认同, 但主体行为呈现不足。不切题:所写内容, 仅止于“从容”的内涵外延的解说与演绎。 (2) “行为状态”的呈现形态:一是认识到“ (原先) 不会”、“不具备”或认识到“十分重要、不可或缺”, 而产生学习行为的动力及行动;二是付诸具体的实施行为;三是由具体实践而获一种或几种体悟、反思等。
作文题三:“停与行”
“停”, 即止住、不动, 停留、止息。可以是暂时的行为, 也可以是永久性的状态;可以是某个空间的“点”, 也可以是某个时间的“点”;可以是事物本身的客观状态, 也可以是人为的主观意愿所致。
“行”, 即走动, 去做, 去从事。常常呈现的是事物的动态行状, 除了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能之外, 绝大多数是来自人为地主观意愿的驱使行状。
“停与行”构成一组对立统一的关系, 两者既相互对立, 又共存于一个统一的辩证体中, 所谓“不塞不流, 不止不行”便是这个道理。换言之, 无“停”便无所谓“行”, 有“行”也必然会有“停”。“停”, 有时是为了更好的“行”, 更好的“行”, 有时需要暂时的“停”。能站在这辩证统一的观念之上, 立论或演绎, 自然是上上之见。当然要从高考作文的特点出发, 要从一个较小的切入口来入题, 以避免不着边际的空谈与玄虚。
提示语中有个暗示:“停与行”的选择必须遵守“规则”, 过马路如此, 人生道路何尝不应如此?人生路上的“停” (不做) 与“行” (做) , 不可违背了这规则。细细分解, 这规则可以是道德的、法律的, 也可以是行为选择者自身的意志、能力等诸多要素。
自然, 选择了“停或行”, 还有一个如何“行驶”的问题, 它包含方法、技巧、程序以及“行驶”时“度”的把握, 火候的掌控等等。
题目构成的关联是并列状态的。按常态, “停”与“行”当并重, 不偏废, 体现两者之间的辩证逻辑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某阶段, 往往会出现偏重于或“停”或“行”的某一方的状态, 行文时自然要体现一重一轻、一主一次的情景, 且主次组合要有度, 并合乎客观事物的逻辑事理。
浅谈山区中学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篇5
浅谈山区中学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一、信息素养及定义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即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时利用信息的技术与技能”。后来信息 素养的内涵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其1989年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现在的具体含义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它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未来信息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所以加强信息加强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问题。
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备的信息素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方面
具有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
2、技能方面
具有基本的信息处理技能,能根据需要寻找和搜索相关信息,分析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具有推理技能,能对选择和行为做出推理,得出不同点和推论,关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思想,通过推理和使用证据做出判断和决定;
具有调查技能,能发现相关问题,提出和定义问题,准备所做内容和怎样调查,预测效果,检测结论,发展思维;
具有创造性思维技能,能够检测假设,应用想象,寻找变革性效果;
具有评价技能,能够评价获取的各类信息,判断读、听和做的内容价值,提高自身和他人工作或思想的价值判断标准。
3、思想意识方面
具有思维能力和求知意识,知道如何学习。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知识经济的崛起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成为国力竞争的关键。这就对教育这区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为跟上时代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在我国蓬勃发展。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陈至立部长指出: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信息技术与应用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具有一定程度智能化、高效率的电子手段与设备。它包括计算机、数据库、联机网络、电子印刷、电子商务以及卫星通讯等。它们的兴起成万倍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生产、存贮与传递能力,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对技能的教育,而是一种对信息技能(技术层面)的教育,不断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与信息意识(意识层面)的水平,即通过对信息技能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对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山中学区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山区教育有了质的飞越。山区中学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目前,信息技术课已作为必修课列入中小学课程安排,但在部分地区的部分学校仍未得到充分重视,尤其是在较贫困的山区学校。要使信息技术真正走入课堂,还需要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到这门技术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教育主要由设施、教师、学生三个要素构成,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实现的。如下从我区山区学校、家庭、学生三个方面的现状做以分析。
具我区信息技术调查表明山区学校大多有计算机设施。但用于教学的计算机设施学生人均约30人一台计算机。学生家庭拥有计算机的占约在0.5% 。大多学校没有专职、专业的计算机教师队伍。由普遍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只是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计算机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普遍在小学没有受到计算机知识教育。信息素对于山区学生只是有其名,并无其实。现状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追其原因有三,一是信息化观念落后,二是经济制约,三是师资缺乏。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一要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这需要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的认识充分、到位;二要努力创设信息化的环境,这需要行政部门、社会力量、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要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三方协同。就家庭而言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争取家庭购买微机,让学生课余在家里也能上机实践,拓宽上机实践渠道。此外,还要向学生家长宣传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
三、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前已论及信息素养的定义,信息技术教育内容清晰可见。那麽如何实现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创设一个信息技术的环境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素养的主渠道;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搞好信息素养教育的保证。
(一) 信息技术环境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离不开信息技术环境,信息素养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创设一个信息技术的环境,没有一个信息技术环境就没有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可能。让学生置身于信息技术的环境学习信息技术,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就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就是培养信息素养的过程,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无所不在。从而使他们受到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为此,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和信息技术化的教学环境,乃至信息技术的生活环境。
1、硬件设施:*计算机教室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阵地,学生获取计算机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或图书馆,此学习环境中,每个学生可按照需求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校园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播放或选播系统,是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最直接、快速的手段。* 校园网是采用用网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网上交流的能力。* 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网站:目前阶段,作为辅助形式,提倡并鼓励学生采用此方式获取信息。
2、管理运用:(1)开放管理,一是指对学生开放,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二是学校为学生创造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信息技术的机会和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竞赛,给学生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三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通过他们的电子信箱传递信息,沟通联络。对此我们进行了有意的尝试,运用北京智响公司的家校通系统,实现家庭、学校、学生的沟通。在抗击非典的假期中实现了家长和学校的联络,实现了教学的指导答疑。在非常时期信息技术显示了无比的.优势。(2)教学运用,教学中运用浏览器开展网络教学、网上邻居开展网络课堂教学。
(二)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素养教育主渠道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其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课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能力,使之为其它课程的学习以至将来工作服务,形成终生受益的技能,是我一直在尝试、探索的问题。山区中学相对而言,较城市地区条件差,主要是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较差,他们除了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之外,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在这种环境下,如何上好这节课,抓住这45分钟,发挥主渠道的作用,使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此我有如下认识和体会。
(1)、激发兴趣是基础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0世纪初,某一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这样的话“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增进了个人潜力的发挥。兴趣是学生活动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它能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使人产生积极探求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营造生动、活泼、轻松、主动、和谐学习气氛,千方百计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
无论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发展的今天还是未来,计算机都将起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这门课也以他独有的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兴趣,深山里的孩子更是如此,我刚刚来到学校的时候觉得学生好喜欢上信息课,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比较闭塞,很少有机会接触大山以外的事物,所以他们对电脑,对信息、对网络充满了无限的幻想与向往,有时因为停电或其他原因,没有上上信息课,他们会很失望、很沮丧,哪怕是利用课外时间也要把这节课补回来。但是,后来我发现,他们的这种兴趣只是简单地喜欢而已,觉得信息课不像其他学科那样累,在信息课上可以很放松,并非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计算机操作知识及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获得--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以正确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的兴趣为学习知识、掌握本领服务。举个例子来说吧,当学生问我:“这节课我们‘玩’什么的时候”,我并没有严厉地加以批评,那样会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和其他学科一样的压力和畏惧,反而会是得其反。针对这种情况,我顺水推舟,让他们玩纸牌游戏,同学们玩得很高兴,如果不加限制地一直玩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让他们玩儿半小时之后,立即停止,问:大家玩得高兴不高兴呀?都谁会玩了?同学们都很积极,纷纷兴起了手,似乎有了成就感。这时,我继续说:“那王老师可要和你们请教一下了,我怎么样才能把牌放到我想放的位置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把那个箭头放到牌上,按住鼠标不松手挪到要放的地方就行了!”听到学生这样的回答,我知道他们已经掌握了鼠标拖动这个操作,这时,我对他的表述加以引纠正,使他们开始就养成使用计算机术语的习惯,“那个箭头叫鼠标指针,当鼠标指针指向你要移动的对象时,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在桌面上拖动鼠标,到达目的地后释放鼠标左键,就完成了移动纸牌的操作,这个操作我们叫它鼠标的拖动。”这样,一个个的问题解决了,同学们在游戏中,掌握了鼠标的几种操作,认识了程序窗口,并学会了使用计算机术语,何乐而不为呢!可见,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有着不忽视的作用。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
教育部将原来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程正式更名为《信息技术》课程,并强调《信息技术》应成为中小学阶段“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现代的、灵活的,操作性和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如果采用传统的课本、板书的教学方式,会使信息技术课堂显得枯燥、呆板,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进而会影响学生各方面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门课,是摆在我们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任务。“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教师而言,“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使我们的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一个既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现
[1] [2] 下一页
在我们采用的教材就是以“任务驱动”模式编写的,每一课都以完成一个任务为主线,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稍加调理,因为山区经济条件的限制,我教的180多名学生之中,只有2名家里有电脑,所以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实践的机会,因此,基础比较差,如果按照教材走的话,学生很难完成任务,那样很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大任务又细分为一个个的小任务,这样通过学生的努力,自己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更强烈的动力。这样,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任务中体验成功,成功之后再渴望更大的成功,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学习成为自身的一种需求,而不是负担。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更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操作、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表明,探究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去建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更能发掘其创造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后,不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对于同样的问题也能找出相关的解决办法,而且他们不再把知识的学习当作目的,而是将其作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3)实践练习是重点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离不开实践,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措施。首先,教学可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可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留出动手实践的时间,避免由人灌→机灌,加强巡视指导,不能让学生在某个小问题上卡壳,浪费宝贵的操作时间。因此多动手多实践多练习是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讲“练就灵巧的双手??了解键盘,练习指法”一节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认识了键盘之后,不愿意认真地练习,而这节又是一节基础课,必须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为以后的学生打好基础,根据学生的好玩特点的好胜心理,我找到一些练习指法的小游戏,又开展了激烈的小比赛,学生产生了兴趣,积极性自然也就升高了。这样,学生在“玩”中得到的练习,在快乐中发展了能力。又如,在讲Word时,学生觉得就是打打字,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在课前布置了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作品,题目可以自定,内容可以自选,我要给也分数,最后请分数高的学生上前展示他的作品。上课以后,同学们积极动手作起来,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下课时,很多同学都做出了不错的作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是有用的,但这些特定的技能并不能为学生提供不同情形下的技能应用迁移。因为特定技能的课程只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计算机,却很少提及何时使用计算机,为什么要使用计算机。学生学习了各种孤立的计算机技能和工具,仍可能对如何将各种技能整合在一起用来解决难题和完成任务不知所措。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需将各种孤立的计算机技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与学科教学和学生的作业联系起来。比如,元旦的时候,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计算机做一张贺卡将它打印出来或用电子邮件的方式送给同学或老师。学生利用学过的技能,从信息源获取素材,加上自己的创意形成图文并茂的贺卡,用E-mail发送给教师或同学。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有效地将所掌握的各种孤立的计算机技能融合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应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实现课程整合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保证
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只限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加强与其它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工具课,信息技术就是一种崭新的、先进的、方便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使教师传授知识从单纯利用语言和板书形式,提高到集声、光、色、图、动画于一体,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应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学科的学习当中去,真正做到“让信息技术走进每一间教室、走进每一堂课”。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它课程的学习,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例如使用多媒体,使用因特网学习其它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它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既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又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具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具就能准确地确定信息源、合理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从而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浅议山区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 篇6
一、在课堂教学中互动学习英语口语
我们知道,学习英语口语,首先要过心理这一关,敢说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少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差,自己的语音语调不标准,讲不好外语,怕开口,缺乏自信心。对于山区中学生来说,由于学习和生活接触面窄,胆子小,思想较为保守,更是不敢或不愿意尝试。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消除英语口语学习的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张开他们的口,大胆去说,并对学生进行鼓励:“Just believe youself.”“You are the best.”鼓励学生多上台作自我介绍或者以课本为范本进行口语对话。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如“谈论天气(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做家务(Do housework)”等情景,让学生自由谈论(Free talk)。鼓励优胜者,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将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与热情。
二、课余开展第二课堂强化学生口语水平
在课余时间里,教师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口语水平。
首先,要组建英语角,开展英语沙龙或英语讨论会等活动,并由学生自己主持;其次,举办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如举办英语诗歌或美文朗诵晚会、英语小短剧舞台表演比赛、演讲比赛,每周定时放英文电影,让学生们领略地道英语的风采。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发掘自己的潜力,自然地运用于各种活动中。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开发他们的智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小组练习的情景教学
实践证明,学生乐于在情景中学习和交流。采用小组练习的教学形式,符合中学生好表现自己的心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做小组练习的时候能获得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这时的他们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意识,他们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活动中,使内在的语言潜力得到挖掘与发展。
四、用愉快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锻炼听力来强化说的能力
我们知道,兴趣是人们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向导。在英语教学中,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好英语口语的决定因素,培养兴趣是学好英语口语的重要基础。
听和说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学习英语口语,也可以从锻炼听力出发。在英语早读时,放课文录音磁带,让学生首先模仿磁带,注意发音,学习准确的语音、语调。其次,鼓励学生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听,不停地听所有的有用材料,直到完全理解。
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卸下心理包袱,更好地体会轻松有效的学习氛围,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口语学习。通过开展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山区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探讨 篇7
一、当前山区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1. 多数教师过于看重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不厌其烦地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却很少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至于学生只是明白该怎么写的道理,而真正拿起笔来写作时往往力不从心。写法指导不可或缺,问题在于当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基本写法之后,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仅仅老调重弹是不够的。
2. 反复重复一种劳动,那就是拿一道又一道的作文题目让学生一篇又一篇地写,企图通过反复的写作训练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应该说,多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办法之一,但如果不从解决学生在写作思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入手,那么其收效必然甚微,甚至会导致学生望作文而生畏的不良后果。
3. 作文时往往重视审题,轻视怎样去写的方法传授;忽略了根据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授之以有效的思维方法。没有告诉学生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如何使论据为论点服务,议论文要分析说理之类的道理。这样当然也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二)学生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材料奇缺,积累的素材少得可怜。在写议论文时,列举的动不动就是周恩来、张海迪、司马迁、爱因斯坦等名人,以及长征等事例。如果说到说理,就往往无话可说,甚至离题万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写作议论文必需的素材,事实或理论。这无形之中陷入了提取信息捉襟见肘的窘境,因此,能用旧例就已经难能可贵了,严重的是为了凑足篇幅,知其不可用而用之,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说不出道理,只好写些不着边际的话。
其二,观点是观点,材料是材料,观点和材料脱节。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当论点和论据按照一定关系组合成文时,则必须有一定的文字揭示其内在联系。换句话说,就是要用文字阐述论据蕴含的意义,使之跟论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仅仅是两者简单地相加,而没有用分析的文字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尽管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会给人缺乏逻辑力量,缺少说服力的感觉。
其三,转移话题,不具备正确判断的能力。我们从议论文写作的程序可以看出,当学生完成一篇议论文的时候,实际上意味着他已经确认自己对信息的组合加工是合理的,否则便会继续不断进行信息组合加工。而实际上,有时明明是材料不能很好地为观点服务,分析说理与所要谈论的话题相背离等,学生还自认为已经成篇,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正确判断的能力。所以当他们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评价、取舍的时候,而误把无效思路当做正确的设想加以肯定。这样,势必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
二、提高山区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找症下药,事半功倍。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是迅速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手上掌握的材料太少,作文时只好胡编乱造,生拉硬扯,或者重复别人多次用过的材料,这势必造成文章缺乏创新,少有新意,显得干瘪枯燥,说服力不强。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积累素材对写作显得至关重要。素材积累方法有两种,即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所谓直接材料就是教育学生把生活作为语文的天地,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做有心人,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积少成多。所谓间接材料,一是教师应当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信息,多看书看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观察和读书所得还应当随时随地记录下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如何把课内的材料运用于写作之中,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达到丰富文章内涵,增强文章表现力的目的。实际上我校六年来使用的十二本语文课本,其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其中不少就是经典名篇,堪称素材的海洋。如果加以整理,教之恰当使用,那么我们又何愁山区学生阅读太少,无材可用呢?如论证对真理、理想的执著追求,可用《屈原列传》中的句子“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还可用鲁迅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三易其志,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如以“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为话题,可以用信陵君卑身迎侯赢。又如以闻过则喜,知错必改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为话题,《廉颇蔺相如列》中负荆请罪的故事,《崤之战》中秦穆公坦诚自责的故事,等等。另外,语文教师不能认为把课上完就完事了,而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材料信息,尽可能发挥最大的信息效应。
当然最终要尽量在大脑里储存一定的素材,以应高考之类当场作文之需。为了激发学生建设素材库的兴趣,可以把收集信息跟议论文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尝到甜头,从而更自觉地收集信息。这样,有了素材,写文章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了。
(二)论据分析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山区语文教师经常的做法是在考前给几篇优秀范文让学生来背,学生是记下来了,但在实际写作中却收效甚微,因此,必须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学生写议论文时往往只是简单逻列一大堆事例,而不懂对例子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文写作必须揭示论据和论点的内在联系。教师除了从理论上教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之外,还要能够从现实操作上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分析说理的方法,使论点和论据之间有一根“红线”连接着。
当然论据分析的方法很多,但常用的,对山区学生来说易于掌握的,我想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假设分析。
所谓假设分析就是说用假设性语言说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完整的引述事例论据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如以观点“勤能补拙”为例,可以举华罗庚的事例。华罗庚在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的学生,通过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进行假设分析:如果他没有顽强拼搏、勤奋刻苦的精神,又怎么会有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分析)可见,勤奋是能够补拙的。(观点)
2. 因果分析。
所谓因果分析就是从因果的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运用因果分析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事实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而这原因就是我们所要证明的观点。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找准事例的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如以“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观点,在论证时可以这样举例:三国时的马谡是蜀军的一员大将。周瑜让他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但马谡仍然固执己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说理分析:街亭为什么会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3. 归纳分析。
所谓归纳分析就是在列举多个典型事例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来揭示观点。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论点,可举事例: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很难喝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凡·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靠着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然后我们可这样进行分析:这些历史名人都饱受贫苦的困扰,也正是幼时的贫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他们更积极地去改变现状,最终成就了别样人生。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4. 条件分析法。
所谓条件分析法就是在引述一个事实论据后,对其成功的条件作出分析的一种方法。例如以“勤能补拙”为观点,举例后可这样进行分析:由此可见,一个天资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恳恳,持之以恒,就能变得聪明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 教给学生科学的行文思路, 力求文从字顺、条理清晰。
1.把握好行文思路的出发点, 无论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 在确立论点时, 都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握好思路的出发点。这就好像是一团线的头, 首先把线头找准, 只有找准了线头, 才能做到思路不断。怎样拉好这个头?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 还需要敢于质疑、深思, 善于联想、想象和类比。
2.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打开思路。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则材料, 往往不只有一个角度, 可以从不同角度, 不同侧面, 不同层次观察、思考、分析, 从而提炼出鲜明、有见地、有价值的观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进行发散思维, 开阔思路。
3.一则材料虽有多种角度可以立意, 但总有一个最佳角度, 因此, 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选准最佳角度立论。对几个论点进行取舍, 选筛出有新意、最切题的、学生最有感触的观点。交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思路和方法, 如透过现象看到实质;透过物质性的材料看到精神性的内容;从个别特殊现象推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事理;通过形象具体的事物抽象概括出某种生活道理;从局部推及整体;从历史推及现实;从自然现象推及社会现象;从故事推及生活等, 这么一来, 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就会大大提高。
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 篇8
一、存在问题
1. 课改理念未能更新。
课改理念决定教学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我们知道,教师是课改理念的落实者,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如果教师的知识不更新,理念不革新,语文课改的进程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苏立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说:“语文教改问题,首先是教师问题。”笔者在调研听课中发现,课改虽然在德庆县(属于山区县)实施多年时间,但课改理念还没有完全走进课堂,许多老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尚未认识到位,更不要说执行到位。课堂上,老师仍然自始至终牵着学生走,整个教学过程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没有主动性、缺少参与性,教师但求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包办代替依然故我。
2. 校本教研形同虚设。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是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自我研究能力、解决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途径。但当前山区中学的校本教研至少存在着“四多四少”,即:表面措施多,真正落实少;个人备课多,集体备课少;评课赞歌多,指出问题少;知道问题多,解决问题少。这样的校本教研实际上是形同虚设。
3. 教学穿旧鞋走老路。
从听课中笔者发现,目前不少老师教学还是用不变的流程进行:导入新课→作者简介→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写作提升。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还是传统的教法,还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堂课下来,即使学生看似解决了老师预设的许多问题,但学生往往对文本的语言知之甚少,在阅读的方法和规律的积累上毫无收获,阅读的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对策
1. 老师要牢固树立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按照湖南师范大学阳利平博士所说,老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其次要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就是说要提高老师课堂的讲授能力,文本的解读能力。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学习、探究。作为教育的主管部门,除了邀请专家进行统一的新课标培训之外,还要不断地举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学校本身也要经常组织老师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务必使新课标精神、新课标理念牢固地确立在每个老师的脑海里,并深入贯彻到每个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去。切实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方法,践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规定老师讲课的基本时间,学生思考、练习、探究的基本时间,师生互动的基本时间等等,以彻底改变“满堂灌”的现象。此外,还要多组织教学的观摩课、研讨课、经验交流课。
2. 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面对课改的新形势和考试改革的新要求,必须建立和加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学校领导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使学校教育活动的各方主体认清基层教育科研的意义,带领学校走“抓常规保质量、靠科研上水平”之路,要使所有的教师认识到,只有自己成为研究者,才能实现从“经验型”向“科研型”、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完成现代教育赋予的光荣使命。所以,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教研组建设,把教学管理的重心放到教研组,实行学科教学教研组负责制,促使教师进入“以研带教”的状态。另一方面要把握有效的研究方法,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校本教研要建立在教学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把教师个体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把学校里发生的真实问题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意义的校本教研。同时,要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指导思想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活动的形式也要多样化,除了集体备课、说课、评课和公开课等,还可以采用课例引领、反思教学、案例教学、定向研讨、沙龙会谈,等等。务求教师的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3.“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基于此,新课标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以,我们的教学就要创新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行为。湖南师范大学张良田教授认为课文解读要创新、阅读教学设计要创新、阅读教学课堂组织要创新。因此,我们必须要大胆创新教学常规,努力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学常规。如课堂教学的创新,老师在教学中要实行“三放”: (1) 放“权”,把“读”“思”“练”“做”“评”“改”等权力下放给学生; (2) 放“时”,把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思考,变“课堂”为“学堂”,使之成为学生完成学习的自由天地; (3) 放任务,将学习任务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共同研究,合作完成。如作文批改的改革创新,就要像湖南师范大学张良田教授所提倡的那样,要做到当面批改,或者小组批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和能力。又如,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的改革创新,就要变作业布置千篇一律、整齐划一为层次性、适量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降低数量、提高质量。而教案的改革创新,就是要使教案真正成为解放教师、指导教学的有效方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案是备课结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提倡教案多样化,鼓励教师写个性教案、实用教案。再者,就是课堂教学一定要狠抓基础,“落实好语言文字的教学。”(湖南科技大学李山林教授语)落实好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实施培优帮困策略,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培优帮困、因类施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措施。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对学情了如指掌,从起始年级就建立学生发展和成长档案。在转困方面,要明确目标责任。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定不同知识和能力的阶段性目标,通过设置选做训练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培优方面,要在班主任统一协调下,科任教师共同选定对象,发挥集体培育优势。
当然,要更好地实施有效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我们还要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教学。例如,在学生中要扩大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感知能力,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讲课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备课,突出重点,处理好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力争每一堂课学生都学有所得。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体验,关注学生精神领域的成长,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S].
[2]徐建敏, 管锡基主编.教师科研有问必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 篇9
良好的开端, 就已经成功可一半。在山区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总是带着一种好奇心、浓厚的求知欲上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让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语的设计非常重要。第一节课教学过程中, 应当对学生开门见山地说明物理这门学科的启蒙性非常的强, 但是与我们的学习基础差异性关系不大, 正如百米赛跑那样, 大家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作为你们的物理老师, 我会对大家负责、会一视同仁, 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树立信心。在课前导入语中, 应当多采取一些鼓励性的言语, 使学生们产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先给学生来个“魔术”表演, 比如拿出一张硬质和一个杯子, 让全班学生检查道具没有问题;然后将水杯装满水, 将纸放在上面, 向学生提问:杯子倒过来以后, 纸处于什么状态, 水会怎样?先让学生讨论一下, 再做纸托水杯实验, 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实践中可以看到, 虽然该种实验, 在城市中学教学过程中不算什么新颖的操作, 但该种直观性的演示, 对于山区的学生而言, 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有效调动他们的情绪。
二、“名人”激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应当以课本为基础, 向学生介绍书本上出现的科学家、名人们的生平、学习经历, 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 爱迪生曾经被教师和学生们认为是一无是处的笨蛋, 他的智商非常低, 因此无法读书, 而且在不到三个月的在校时间, 就被老师要求退学。然而, 爱迪生没有就此放弃自己, 失学后他依然继续自学, 终于成为发明专家;再如, 爱因斯坦在上小学的时候, 除物理学科外, 其他学科的成绩都非常的差, 常被同学们戏称憨直农夫, 然而他没有气馁, 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 最终取得了成功!通过这些名人例子,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遇到挫折时, 一定要像名人那样, 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只要你们付出艰苦努力。如2003年毕业的巫炜同学, 中专毕业的他在电子开发中申请了专利, 他写信告诉我, 就是因为我的正确引导, 当初没有骂他是“神经病”, 才有他的今天。
三、“实用”激趣
从本质上来讲, 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和实践, 由于山区中学学生来自于农村、大山深处, 他们将来要成为山区的建设者, 因此应当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物理是有用处的, 将来可以服务山区、服务建设, 而不是虚的、没有用处的知识。比如, 如在讲长度测量知识时, 长度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工具是什么;身高多少;等于多少厘米、毫米等。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8L、10L、15L的含意, 若要兑农药千分之几应怎样计算放药量。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 可引入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 如果采用熏杀类农药, 建议选用在中午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如果选择触杀类农药, 建议傍晚喷洒, 这样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 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 什么时候适合盖膜, 在地膜应用过程中, 应当注意, 雨水过量的情况下, 应当适时揭膜。学习“浮力”后, 可去码头看看船舶上标着的“吃水线”搞清轮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学习了“简单机械”后, 到我们学校正在施工的工地去看看大吊车, 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 哪部分是轮轴, 哪部分是滑轮组, 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作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 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 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学好物理。
四、“实验”激趣
对于物理这门学科而言, 其主要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很多的物理知识通常需要观察、多次实验, 才能总结出结论。因此, 在山区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 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 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需要说明的是, 很多山区学校的条件有限, 因此也就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 我们依然要结合实际条件和教学内容, 为实验教学创造条件。比如, 在“光学”一节教学过程中, 可让学生对“插入水中的筷子”进行观察;对于插入水中筷子而言, 看上去似乎已经变形、弯曲, 拿出水面以后, 又变成了直的;同时, 将水滴放在透明的塑料纸上, 对小字进行观察, 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了。当学生们看到上述“奇异”现象以后, 通常会怀着非常好奇的心理去刨根问底、去找原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钻研教材, 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也正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五、结语
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 篇10
在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 人们的社会竞争意识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越来越激烈, 个人实力决定了人的生存质量的好坏, 面对21世纪教育趋势和现代社会人才的要求, 学校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 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评价转变、从“阶段性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 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听一个重要内容。与此同时, 新课程改革后的体育课在教学观念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课程标准》只设学习目标, 不是具体内容, 这给教师上课提供了很大空间, 谈化了以往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新课程标准所带来的教学改革的基础上, 结合萧山区学生对篮球选修授课教师在篮球教学中的角色期望, 围绕着何种更适合萧山区篮球选修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角色扮演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 以供萧山区体育教师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加以参与和指正。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萧山区8所中学各随机抽取800名学生及部分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 统计学生对篮球课的评价、学生对篮球选修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期望, 并对其进行分析。共发放800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698份, 有效回收率87.3%。
1.2.2 观察分析法
在上篮球课时对学生和授课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观察, 做记录, 并进行总结分析。
1.2.3 文献法
查阅国内关于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和篮球选修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之类的文献, 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1.2.4 数据统计法
通过对问卷调查表进行数据统计、分类、对比, 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 并引入率的对数据当检验。
1.2.5 访问调查法
对篮球选修授课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走访、谈话, 从中了解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萧山区学生对篮球课的评价
从表1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萧山区学生在对篮球课进行评价时, 选择学到挺多, 但不愿花更多时间练习比重最多 (43.8%) ;选择学到挺多, 能结合比赛、娱乐为一体的次之, 为28.4%。由此可见, 萧山区学生要学完篮球课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学到较多的新内容, 但技术学得不够精, 课余锻炼的人数不多。笔者通过走访部分学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 有相当部分学生的篮球功底不是很好, 学起来不能得心应手;第二, 学校课程安排紧凑, 课余练习篮球的时间较少;第三, 教师上课时不能很好地涉及篮球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的。另外, 选择能应付篮球考试即可的占20.98%, 笔者通过了解得知出现这种情况, 选择不知道学什么的占6.79%。笔者通过了解得知, 出现这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有部分学生篮球功底不错, 出现了自傲现象, 认为篮球课的上课内容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只要能应付考试即可, 有时甚至不知道在学什么。也有相当部分学生认为篮球教学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想要有突出的进步较难。
2.2 萧山区对篮球选修授课教师的角色的期望
所谓的角色期望是指社会或个人对于某种角色应表现出哪些特定行为的期望。在对篮球选修授课教师角色期望 (包括基本素质、教育能力、教学能力) 进行问卷调查所统计的结果 (如表2表3表4) 可以看出, 萧山区学生对篮球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 这主要是由于篮球教师担任着培养中学生篮球兴趣及运动能力的重任, 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个人品质、职业品质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由表5我们可以看出, 萧山区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表现出较高的期望主要有: (1) 个人素质:责任心、事业心强 (78.79%) ;能尊重学生, 与学生关系融洽 (80.95%) ; (2) 教育能力:能公正无偏见地对待每个学生 (76.8%) ;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79.23%) ; (3) 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教法灵活多样 (82.67%) ;善于吸收信息, 总结教学经验, 改进教学方法,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75.36%) 。结果表明, 萧山区学生对篮球选修授课教师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品质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接收新信息方面有较高的期望。而且, 笔者进一步了解, 大部分学生建议教师要进行分组教学时, 能更好地处理人数多的问题, 进一步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人指导的关系, 在上课时多采用分组练习, 由于学生自己找出比赛中所出现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解决;并且希望篮球教师能就目前萧山区中学优秀篮球后卫缺乏的情况下侧重后卫人员的培养, 更好地加强中投技术教学和组织进攻能力教学以及防守能力的培养。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萧山区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既广又高, 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选修授课教师的角色品质, 都希望他有较高师德和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
2.3 新课程改革对篮球选修授课教师的要求
2.3.1 篮球选修授课教师教学思想的重构
篮球选修授课教师要建立新型的教学思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笔者从网上查阅了数篇关于新课改对教师的挑战之类的文章。经过整理总结得出:第一, 篮球选修授课教师要有师生平等的思想。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关系, 教师应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第二, 篮球选修授课教师要有教与学的思想。新课程强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提倡学生参与确定教学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 在学习中积极主动的思考,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第三, 篮球选修授课教师要有育心和育体的思想。教师要结合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体育实践,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使学生有快乐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体验;而且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习惯, 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2.3.2 新课程改革下优秀篮球选修授课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新课程强调, 优秀的篮球选修授课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篮球选修授课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行为表现以及对工作的兴趣, 要有乐观的情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新课程还强调, 优秀的篮球选修授课教师同样要具备全面的业务素质和优良的身体素质。素质教育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学习之上的, 教师作为篮球技术、技能和知识的传播者, 要精通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并能熟练运用, 举一反三, 还要掌握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科研、训练、运动、裁判等能力。而且教师要有良好的体魄, 必须具有自然环境很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强的运动能力以及较高的身体素质。
2.4 萧山区学生对篮球选修授课教师能力新突破的期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不仅对理论课教师有很大的冲击, 篮球选修授课教师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师如何扮好所承担的角色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极为重要的。与此同时, 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要求教师在一些方面有所新的突破。如表6, 萧山区学生希望篮球选修授课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方面所占的比例最高 (76.24%) , 在指导学生运用比赛战术方面、比赛能力方面和技术教学的进一步提高方面均有很高的要求, 分别占71.55%、69.89%和68.51%。可见萧山区大部分学生考虑较多的是关于身体锻炼和体育娱乐方面。笔者通过走访部分学生得知, 大部分人希望在原有篮球功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更加追求突破, 而且能结合篮球的技术、比赛二方面为一体, 在提高自身篮球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自身今后体育锻炼能力培养, 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 选择篮球理论和教师个人素养方面的学生人数较少, 仅占27.62%和25.41%。可见, 萧山区篮球选修教师教师理论所掌握的程度上表现出了很大的自信。
3 结论
3.1 萧山区学生所掌握的篮球内容的程度方面不容乐观, 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而且课余进行篮球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强烈要求教师要进一步提高篮球技术、比赛战术方面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而且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今后的体育锻炼能力。
3.2 有相当部分学生提出篮球选修授课教师的教学不是很精湛有力, 教师自己的独道见解不多,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针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
3.3 在新课程背景下, 篮球选修授课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应转变思想观念, 进行教学思想重构, 而且要修正教学目标, 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方法,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4 萧山区学生对篮球选修授课教师有较高的要求, 期望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尊重学生, 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能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 善于吸收新信息,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和良好的专业素质。
4 建议
4.1 要提高萧山区篮球的教学质量, 主要是提高篮球选修授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进一步引导学生兴趣学习、综合高效学习。因此, 教师可以经常参与学生的课余篮球比赛, 在比赛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篮球技能, 而且也可以就打比赛时出现的问题给学生及时的现场指导。
4.2 篮球选修授课教师可把教学的重点由学生“学会”变为“会学”, “变知其然”为“知其所以然”, 指导学生总结动作原理, 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
4.3 可积极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善于动脑思考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提倡学生对各项运动发表不同创新的见解,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的关系。同时, 在教学中也可运用富有幽默感的言语, 采用教态亲切的方法等等。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体育教师素质的重构已成为广大体育老师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为了深入了解萧山区中学教师的篮球选修教学状况以及学生希望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篮球选修教学中所应承担何种角色的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分析法、访问调查法对萧山区部分中学生进行调查, 并对698份问卷进行相关数据统计。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萧山区篮球教学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改革, 学生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且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体育教师面临着新课程改革下篮球教学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评价,新课程改革,篮球教师综合能力,角色期望
参考文献
[1]董翠香, 蒋建森.体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J].中国学校体育, 2005.5.67—69.
[2]韦有产.关于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课堂教学意识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 1, 96-97
[3]李涤非, 刘雪勇, 马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体育教师素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 2, 46-48.
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偏远山区 中学体育 现状 对策
一直以来,偏远山区的中学体育课程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但就偏远山区中学而言,受传统观念、软硬件设施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偏远山区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依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山区中学生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偏远山区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结合现状而思考相应对策,提高体育教学效率,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推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也有积极意义。
一、偏远山区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究也越来越深入,但反观偏远山区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不难发现,教学中教师们容易忽视现状而直接跳跃到新的模式上去,因缺乏对偏远山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体育教学改革效果不佳。因此,在推进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分析现状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首先,偏远山区中学体育体育教学观念较为传统。偏远山区经济发展滞后,信息较为闭塞,“分数第一”依然是主导观念,而传统应试模式中,体育虽然被纳入到中考项目中,而其所占比例不大,故而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教师,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对体育课够不够重视。甚至一些教师也认为,体育课就是活动课、放松课,就是带着学生们动动跳跳的课程,没有站在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体育课程的价值。这些观念的存在必然影响体育课程的实施,影响学生的发展。
其次,师资、场地、器材等严重不足。就师资而言,偏远山区的中学体育教师在数量上不足,年龄上趋向于老龄化,且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甚至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只能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担任,加之区域因素影响,一些中学体育教师过剩,而一些中学体育教师则严重不足,这自然让体育教学效率大受影响;从场地上看,受学校地理环境和建设经费所限,运动场地生均面积不足。大多数偏远山区中学只有一块篮球场而没有标准的田径场,这自然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在体育器材上,除上级主管部分所配发的各种运动器材外,依靠学校自身的财力是无法补充教学所需的各种器材的,尤其是价格较高的体育器材,体育器材生均量也不足。
二、影响偏远山区体育教学的原因
结合对偏远山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教学观念是影响山区体育教学效率提升的最重要因素,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则是核心,而体育器材、场地等则是外部因素。下面就对这些原因具体分析。
首先,就观念而言。在偏远山区中学体育教学中,文化课程依然是重头戏,而体育课程依然没有被纳入到“正科”,由此而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挤”、“占”、“挪”等现象,这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对体育课程价值的忽视。从家长角度来看,很多山区学生家长依然认为体育是劳力活动,不能等同于文化学习,甚至认为学不学都不重要。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也更多的把体育课作为指令性任务来完成,毕竟体育课程对学校的考核不是核心因素。
其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偏远山区的体育教学还是没有能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统治者,教学中示范后就让全体学生自己练习。在基本部分,也多是交由科代表带领学生慢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在练习环节,教师没有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多是让学生自己练习,缺少了反馈和评价,练习没有达到巩固的目的,不利于学生形成体育运动技能。
三、提升偏远山区体育教学效率的对策
要优化山区中学体育教学,推动山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让体育课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转变观念是基础。教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保证。同时,要结合山区学校的特点,合理开发生活资源,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首先,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能正确看待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在体育教学中真正树立学生发展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变“以我为主”为“以生为主”,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教学中,定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立足学生的实际,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性,结合教学而不断渗透新课程理念,这样才能为体育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其次,要加强对课堂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革新山区中学体育教学原有的模式。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应用多样化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导入部分提供跳绳、短跑、运球跑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运动;在基本部分,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如三步上篮的教学中,对于如何运球、如何上篮等动作要领,不是直接由教师讲授,而是让学生在尝试中思考,然后交流,最后教师再总结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主动参与。在练习环节,要注重引导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参与其中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反馈。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的育人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就偏远山区而言,虽然在体育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但教学中只要能正确看待体育的育人价值,树立学生发展意识,充分挖掘山区中学的体育资源,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学模式的改革,把体育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山区中学体育课程依然会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獻】
[1].杨光:农村中学体育现状及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第6期8-8页。
[2].石冰雪:浅谈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09年第7期57-57页。
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 篇12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思考
一、提高农村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性
当今很多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对体育设施、体育教学活动不很重视, 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从家长到学生, 从学校到教师均认为体育课没什么用, 就是让孩子玩。没有认识到体育课对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农村初中没有正规体育场地, 缺少体育器材, 师资力量不足, 这些问题尤为突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想完成教材中所规定教学任务, 是一个值得思索的大问题, 那么怎样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资源上好体育课, 显然已成为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二、农村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师资配备不足
越是优秀的教师主观上越想往城里跑, 同时城里也用各种优厚条件稳定这些优秀的师资。萧山区中小学体育学科师资配备总体缺口较大, 特别是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后,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体育课时大幅增加, 对体育教师需求激增。原因是中小学编制太紧, 尤其是农村学校。
2. 场地设施不完善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 这样就导致能使用的场地和体育器材严重缺乏, 义务教育受到阻碍就很难顺利实施, 虽然有一部分农村中学新添置了一些体育器材和规划了运动场地, 可以满足学校体育的教学和社会课外的体育活动, 但往往是为了表面的应付, 但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能真正用到教学中的确是不多。经费严重的不足会使损坏的体育器材不能得到维修和平时的维护, 这样的体育器材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给老师和学生上课带来很多的课堂隐患, 严重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性。
3. 对体育教学观念比较滞后
许多农村学校的体育教研工作还很不发达, 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观念还很陈旧, 教学手段落后。没有依托农村实际的条件利用好先天的优势开展有特色的教学活动,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育教学评估和管理方面缺少有效的目标, 导致一部分地区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代替教学, 后者用比赛的成绩来看学校体育的发展, 这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 就会使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重心发生严重的偏离。
4. 家庭支持上城乡差异显著
城市人口从小即进行多样化培养, 一旦有某方面特出, 父母即加大投入, 所以苗子容易发现和得到培养。兴趣培养是以孩子为主体, 以体验为形式展开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过程符合孩子通过自身感知器官在具体经验中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规律, 使孩子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激活创造力, 陶冶情操, 锻炼意志, 培养整体素质, 以促进孩子自主、和谐、全面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1. 加强对农村体育教师的配备
多年以来, 中学体育教师多数都是由体育院校学生来担任, 但是由于条件原因, 很多学生都只是带短短的一段时间就离开了学校。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 改变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 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到农村体育教学队伍中来, 进而提高教师的配备。建议政府建立和完善对农村体育教师的政策, 开展定向培养中学体育教师。多招收这样的生源作为储备, 以备不时之需。同时, 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体育院校和师范类体育专业的学生的思想工作, 使他们充分地了解农村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充分鼓励他们深入基层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来完善自己。
2. 加强农村地区体育场地的建设
有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农村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并且要成立体育专项资金, 必须要做到专款专用, 有相关部门全权负责, 这样就可以充分解决农村体育经费不足、体育设施陈旧、缺乏场地补助等一系列的问题发生。与此同时, 还可以依靠社会力量多方面筹集资金用于体育教学中去。此外, 学校还应该依托当地有利地形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结合学校资源自己动过手制作和利用报废器材改装体育器材, 这样可以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设施, 同时有利于当地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
3. 改变农村地区的体育教育观念
充分理解体育教学的含义, 促使农村传统体育感念的改变, 将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竖立在农村体育教学之中。进而使学校体育价值观得到改变, 开始由不重视逐步走向娱乐、健身中去,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学内容上, 可以改变传统的运动竞技教学, 可以将本地区的地方特色运动加入体育教学之中, 达到教学内容丰富, 培养多种特色人才, 并在此基础之上得到上基本的逐步重视。
4. 对学生体育兴趣进行培养
目前, 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已成为一种风气, 课余时间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各类特长班、兴趣班去学习。而在农村, 教师也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 不要因为是在农村没有什么发展, 就不用培养这些,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是不常有的, 只有家长了解学生才能知道他们喜欢什么, 为他们以后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习和发展是每个学生的权利, 体育教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希望所有的农村地区的家长、教师和社会都来关新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 为我们的孩子的进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建强, 柴国荣.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 (1) .
【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推荐阅读:
山区的中学英语教学05-19
山区农村中学06-21
浅谈山区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12-17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校歌歌词 文档12-11
偏远山区教师口中的关键词-以云南省墨江县坝溜乡初级中学为例07-20
山区小学作文教学07-12
到贫困山区去的作文07-03
山区教学08-02
山区小学英语教学09-11
山区小学语文教学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