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贫困山区去的作文

2024-07-03

到贫困山区去的作文(精选11篇)

到贫困山区去的作文 篇1

到远方去的作文

命运的船只航行在大海上,驶向梦想的彼岸。但远航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不时的狂风会阻碍船只的前进,甚至让船只偏离梦想的航道,只有不畏惧海上的风浪,顶风而起,不断前进,我们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

孤独的风清冷萧瑟,却能赋予人独特的灵感。诗人大多是孤独的,在他们人生的航船上,他们多与寂寞为伴,而正是这孤独,使得他们多愁善感,洞察万物,拥有驰骋万里的笔力。李白浪迹天涯路,抒发“风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陶潜独耕南野际,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海子沉浸在诗歌乐园,渴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温馨幸福。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孤独与他们擦出美丽的火花,点燃他们创出的激情。

孤独之风虽寒冷,但却能赋予我们别样的才气。不要畏惧孤独之风,顶风而起,施展自己独特的才华!

磨难之风呼啸而过,却能唤起人心中的斗志,大文豪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多次被贬、下狱,晚年更是被流放到荒芜的海南岛,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然而,逆境的狂风并没有将他人生的航船击垮,他驶着命运之船顶风而上,吟出了无数豪放热情的诗句。试想,若是苏轼的人生没有经过磨难之风的洗礼,若是苏轼没有顶着磨难之风而奋起,又怎能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激昂豪迈、响彻山河的千古名句?

磨难之风猛烈,却能唤起我们心中的激昂斗志。不要畏惧磨难的狂风,顶风而起,磨练自己,成就自己!

失败如一场飓风,带来灾难却能铸就辉煌。经历一次失败,对人生的醒悟就会增添一分;经历一次失败,对生活的理解就会加深一层;经历一次失败,对成功的内涵就会透彻一遍。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八次选举八次落败,两次经商也都失败。他经历了数次人生的飓风,却依然没有选择放弃,最终,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面对失败的飓风,林肯选择顶风而起,正是如此,他的人生熠熠生辉。

失败之风强烈,或许会让命运之船搁浅,但不要畏惧失败的飓风,顶风再起航,我们最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人生的航行不会一帆风顺,狂风会阻碍我们前进,但不要畏惧狂风,顶风而起,坚持前进,我们会到达梦想的彼岸。

到贫困山区去的作文 篇2

1 营造环境鼓励学生口语表达

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环境,良好的环境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给学生多创造一个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有开口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逐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口头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清晰了,在设定的语言话题中他们知道该说些什么,应该怎样说。一开始不要求学生动笔写,只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讲故事。开始是同桌的学生互相讲故事,然后是小组竞赛,每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在班上讲。讲话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家庭琐事,也可以是对某一件事的看法等。看哪个学生讲得好,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学生写作文时才有话说。

教师应多给学生学习和尝试的机会。笔者经常利用每天的早读课时间,请几名学生口头叙述自己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讲什么内容都行。但要求用普通话,清楚完整地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现在,基本家家都有电视,而且好多家庭都有了电脑,学生通过看电视和上网,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增强了。最近几年当地学校调来很多外地的年轻教师,他们大多是支教老师或者是特岗教师,他们年轻乐观,富有朝气,给学校增添了青春的活力,校园气氛也活跃了起来。他们和学生能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许多。这些都说明只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语言学习的环境,贫困山区的学生同样能够学好,而且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2 通过仿写培养写作兴趣

小学生写作时畏惧心理的产生是因为平时缺乏积累。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之后,他们手中也有了丰富的素材,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因此,教师要趁机着力培养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愿望。“仿写”是引导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这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写话的重要途径和训练方式。如学了《月亮的心愿》一课后,笔者及时布置作业,指导学生仿写:月亮阿姨来到谁家?她看到了什么?她每天都去什么地方?她白天都在干什么?为什么到晚上才出来?……学生就会思考,就会全身心投入。

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让学生感兴趣,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创设的各种情境,鼓励学生有话要说。因此,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把他们心里想说的东西全部写出来。其次,要对学生习作中的长处、比较精彩的话语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多写点,再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自己的作文扩写一遍,并给予积极鼓励,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给予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凡有价值的地方就给予肯定,让他们再增加几句话,多写几行,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每位学生都对写作有了自信心。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各年级作文竞赛,笔者就抓住这个机会,让每位学生都参加,对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进行大力宣传和表扬,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热情。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整体参与性,学生的写作进步是非常大的。

3 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激发兴趣后,教师就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后才能获得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才能比较真实生动。笔者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通过观察让学生主动获取生活中的素材。如大家都见过猫头鹰,那么猫头鹰是不是很神气?你从哪里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学生只有去认真地观察了,才有可能说出来;没有进行仔细的观察,他们就不知道,再让学生写作他们不熟悉的动物,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学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积累关于猫头鹰的体貌、神态等特点,这就是积累的素材,写作时素材便会在头脑里闪现出来,写起作文来就不会觉得很难了。

4 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到贫困山区去的作文 篇3

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当我从电视上看到你们的家园被洪水冲了时,当我看到你们失去双亲时,当我看到你们大哭时,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特别的难受。

从你们口中,我得知你们对一支铅笔,甚至是一块橡皮的渴望,你们那破旧的教室,残破的桌椅,都让我感到自己是多么幸福,我们有宽阔的教室和崭新的书包。可是,虽然我们的东西比你们好许多,但是却有一样不比我们差,甚至比我们好,那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渴望上进的精神。

我知道,你们是想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双手,长大后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给贫困山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作文 篇4

你们好!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我是广东省廉江市第五小学五(1)班的学生,名叫温展鹏。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们瘦弱的身影,无助的眼神,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你们家境困难,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可你们非常想上学,渴望学到知识。用茅草做的房顶,四面的墙壁是用泥土堆积而成的一间间破旧的房子——这就是你们的教室。我想如果外面下大雨,教室里肯定会下小雨;如果外面下大雪,教室里也会下小雪吧!一张张用泥土垒起来的课桌,和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一的破板凳,没有电灯、没有书本、甚至没有粉笔……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们却表现得那么的积极,对知识抱有渴求的愿望。而我们却有高大漂亮的教学楼,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的桌椅,漂亮的课本,崭新的笔,多功能的笔盒。但是我却生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抓紧时间学习,我太贪玩了,以后我要以你们为榜样,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了帮助你们,我和我的全班同学开展了“手拉手”活动。这个活动首先是写一封信给你们,告诉你们,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你们,你们要将你们的学习热情继续发扬下去。然后就是尽我们所能:有钱捐钱、有物捐物,我们送给你们的虽然是一个书、一支笔、一本书、还有一些衣服,这些东西微不足道,但希望这些东西能对你们的学习、生活有帮助,并希望你们喜欢这小小的礼物。另外我们还要把你们的故事宣传开来,让人们知道在遥远的边疆地区还有如此贫困的山区,还有一群渴望学习的孩子们。这样就会有

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的一封信作文 篇5

你们好!

我是金沙路小学的一名学生叫欧阳锟,

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的一封信作文

。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们瘦弱的身影,还看到了你们无助的眼神。你们大都家境非常困难,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可你们却非常想上学,渴望学到一些你们梦寐以求的知识。

语文书上有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的习作,于是就想到给你们写信了。

可看看你们的学校吧!一间间破旧的房子,一张张用泥土堆起来的桌子,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一的破板凳,没有电灯,没有书本,甚至没有粉笔!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

 

到大自然去的阅读答案 篇6

①城市的物象大同小异,唯自然风光独特、真实、多彩、宽广。

②古人将自然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道家认为自然是超越物质生活的灵性意识;理学家觉得可借自然悟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禅宗强调人只有接近大自然才能恢复本源状态。以上审美观虽有差异,却均是由物象升华为形而上意识,使人在超功利的层面上获得灵性感悟。

③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忙忙碌碌没有时间接近大自然,只有饱暖富足的时候,才想到外出游玩,选择的对象多为名城名景,少有人将平凡的自然风景放在心里。我也不例外.少年时期的故乡,山、海、小河、原野、丘陵、花、鸟、树等样样有,却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意识,视接触自然为生命的本然,视之为玩耍、生存需求、消磨时光的物象。直到移居欧洲后,才发觉邻居或友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是源于屋前屋后的平凡小景――路旁的树木、花卉、草地、禽鸟、河畔,荆棘里的野果,鸡鹤共处的泥潭。他们无论在外散步还是健身,都能与马、狗同欢同乐。或是于阳台、小花园内一面日光浴一面看书,脸上满是平静、安详、满足、喜乐的神态。于是我问自己,为什么?我又是怎样看待自然的呢?

④我曾醉心文学追寻人生的真谛,也曾将灵魂送进教堂耕耘精神的家园,却很少关注身旁的野花小草、青枝枯叶,或散落在视野里的虫鸟兽禽;偶尔接近,也是从生物学的视角来看待,不过是一时的好奇进而产生感官的愉悦,却少有追寻的情思。

⑤久而久之,在品尝世间的生存滋味后,我自然会想到古时文人墨士为缓解生存苦痛投身山水的意愿。那么,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在哪里?

⑥为求答案,我决心用心灵和时间去感受、寻找“桃花源”。站在山水前,面对峡谷、黑森林、悬崖,或是小河流水、百花簇簇、青草碧树,灵魂内似乎多了几双眼睛。我有时视它们为一幅画,有时觉得它们如同一座剧院,还有时将它们看成一所疗养院…一离开喧闹的人群,不看人的脸色,在简单轻松的时空里展露自我本性,忘却平日想不通的人与事。我在尘世和大自然间不断往返,生命和自然日益和谐相融,互为依存。更有趣的是,原先梵高自画像里那双无神的眼睛,在我眼中竟然郁消闷散,炯炯有神。

⑦真是奇迹!

⑧随后我在观察自然的陶醉与忘我中,学习思考和叩问,由最初的愉悦渐渐进入想象.进而对其产生敬畏之心。在云朵的形状、色彩、虚实、动静、集散中,我体悟到人在宇宙里岂止是沙尘,简直是虚无,而人类却大言不惭地发出“人是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我又在试图解读感觉和虚幻、有限和无限,以及自然界中肉眼看不到的“大秘密”。记得那日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无意间看到玻璃窗外经严冬寒风磨砺的玉兰秃枝上,萌发出点点绿意,在温柔的霞光中安然仰立,我顿然无比欢欣。

⑨我又久久地凝望那路旁的花树或是小草,再看看小河边的孵禽、枝头上啁啾的小鸟以及绕着花朵飞翔的蝴蝶和蜜蜂,它们无人看管,竟然如此和谐、宁静和安逸,一如王维笔下“无心,无目的,无意识’’的境界。从前对自然之美之所以无动于哀,原来是因为还带着情绪,心不静、神不宁。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大发现,―次精神的洗礼。

⑩自然不仅是我的挚友、师长。如今更是我的恋人了。我时时怀念之并时常对它倾诉,它给予的恩典和慈爱不但让我回到身心愉快、知足常采的日子,还令我再识生命的价值与真谛。我渐渐体悟并拥有了洋邻居那份简约、单纯的愉悦,哪怕是路旁的一朵小花,房顶缝隙里的一株小草,均让我慷慨有思,怦然心动。

(选自《光明日报》05月10日,有删改)

阅读理解:

18.从全文看,作者的“自然之思”经历了四个阶段,请简要概括。(4分)

19.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4分)

①真是奇迹!

②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大发现,一次精神的洗礼。

20.第⑤段画线句中“文人墨士’’让你联想到哪些故事?请写出两个相关的事例。(2分)

21.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选一处并分析其作用。(4分)

22.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自然的认识和思考。(4分)

《自然之思》阅读答案:

18.漠视自然――追寻自然――敬畏自然――爱恋自然(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①本句在结构上单独成段,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在内容上,写出了我发现梵高自画像的奥秘后受到的心灵震撼,发出由衷的感慨。

②心静神宁;就会发现和谐、宁静、安逸的自然之美,心灵得到启迪,精神得到升华。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20.示例:柳宗元被贬永州寄情山水,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寄情山水。(答出一个事例1分。意思对即可)

21.示例一:通过古人与现代人的对比,强调了现代人对自然的漠视,缺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示例二:通过“我”与洋邻居的对比,突出了“我”对自然的漠视。示例三:通过“我”对自然前后态度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给予“我”的教益和启示。

(找出对比2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22.要点:其实,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密不可分;对自然要怀有一颗热爱和敬畏的心;要用宁静、简约、单纯的态度去亲近、观察和享受自然;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回归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答出一点,并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贫困山区课题 篇7

实 验 方 案

巴中市南江县中小学教研室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十七大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说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当前农民的素质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据农业部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7%,其中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贫困偏远山区的情况则更严重,这些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大障碍,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正如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所说,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已经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风气的形成,也制约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所以说,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才能够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目标。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快的农村地区的经验来看,只有掌握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开阔了视野的农民,才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农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自己的纯收入,极大地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生态环境。因此,农业要发展,农村要发展,只有依靠这样的新型农民。而在贫困山区,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三农”以极大的政策倾斜和项目扶持,但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解决了民生问题,只是“授人以鱼”,农民始终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必须对农民实施智力扶贫,要“授人以渔”,传授给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同时,据县科技局、农业局的调查资料显示,85%的农民渴望通过科技培训,成为一名懂科技、有专长的新型农民。培育和造就这样的新型农民,是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农村职业教育首先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 为办学宗旨,主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始终坚持以农民需要为办学目标,围绕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调整办学结构,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是片面地追求学历教育,而是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联系、协调与沟通,充分发挥其实用性、技能性、实践性、灵活性和地域性的优势,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只有农村职业教育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通过教育或培训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不但让他们掌握一项专业技能,而且还让他们达到“道德高尚、自主学习、善于经营、正确决断”的效果,这样才更好地彰显其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

作为县教研室,是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科研工作服务、指导的机构,如何让职业教育充分体现“贴近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的办学理念,如何使职业教育真正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新时期赋予教研室的新任务。为此我们提出了《贫困山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旨在以小河职中等县域内职业中学为研究实践平台,通过

1本课题的探究,探索出贫困山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策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完成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二、课题的界定

关于“贫困山区”。一是生产生活环境恶劣,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土壤贫瘠,产出效益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文化生活匮乏,导致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三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对贫困山区的扶贫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贫困山区自然经济成份较重等原因,农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

关于“新型农民”。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型农民给出了三个界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从本质上说,新型农民的“新”应体现在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上,体现在由以前的单纯体力致富转变为脑力致富。新型农民的素质要求体现在四个层面:一是文化素质,即通过接受义务教育,提高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二是劳动技能,即通过接受技能培训,提高自身吸收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就业本领;三是经营管理能力,即通过参与市场,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四是维权能力,即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知法、懂法、守法,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于对贫困山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策略的研究,就是指针对我国在农民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新形势下培训工作高要求,根据农村具体情况,组织力量开展调研,改变过去培训体系固化、培训模式僵化、培训方式刻板、培训内容陈旧、与新时期农民培训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寻找突破口,探索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理念与原则、课程与方法、管理与考核,为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的目标而服务。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农业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6部门联合制定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部署和决策,充分体现了在新阶段农村教育、农民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终身学习、能力本位、因材施教等理念又都对农民职业教育的培训策略起着深远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的研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宏观统筹、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强化服务的原则,紧紧围绕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的目标,加快更新教育理念、改革办学模式、营造互动环境,切实构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新型教育体系,努力实现教育发展新跨越。

四、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贫困山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策略

(二)、研究目标

1、探索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原则、课程体系、方法、管理与考核评价的策略。

2、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的目标。

(三)、研究内容

1、贫困山区农民基本素质调查研究;

2、贫困山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基本原则研究;

3、贫困山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研究;

4、贫困山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方法研究;

5、贫困山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管理与考核评价策略研究。

五、研究方法、研究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对农民基本素质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弄清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对研究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采取措施进行调控;对研究过程出现的典型经验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调查方式开展系列调查:综合性调查、专题调查、典型调查等。

2、文献研究

本课题研究需要对国内外与本课题有关研究成果的掌握和有关理论、政策的学习,使我们对课题研究的起点、方向及自身研究的水平有较清楚的认识,以保证课题研究成果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3、实验研究

将课题实验方案投入实践,在全市选四个培训单位作为重点研究试验对象,通过试验研究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由于本课题具有参与面大的特点,对实验的变量采取弱控制的办法,在培训的过程中进行研究,以增强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和可行性。

4、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是指对教育实践中所提供的先进经验进行科学地总结,它包括对经验的搜集、筛选、核实和理论概括等基本环节。通过科学性总结,深入、全面、系统地揭示试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丰富、完善和发展现有的教育理论。

5、行动研究

本课题在培训机构的培训实践中进行研究,由第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学实践的目的,并通过研究,锻炼提高实践工作者的研究能力。

(二)、研究实施步骤

课题被批准后,进一步将研究设计具体化,并进行开题论证。同时组建研究队伍,明确分工。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7年9至2007年12月)

(1)任务:选好课题,建立课题组,形成方案,立项申报。

(2)措施:①建立课题领导小组;②组织研究人员培训,不定期请专家讲课;③组织学习、讨论、形成方案;④分解课题,确定子课题;立项申报。

2、课题实施阶段(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

(1)任务:本阶段按照课题方案的目标、内容、方法全面实施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构建和验证的研究。

(2)措施:①建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制度和研究方案;②组织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理论、课程论等,通过学习宣传,进一步提高认识。③以学员和社会需求为主要线索进行新型农民培训策略的构建和验证。④通过科学性总结,深入、全面、系统地揭示试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得出结论。重复实验与行动研究。

3、总结阶段(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

对研究的资料、实验的数据等进行分析、提炼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研究成果,即: ①课题研究报告。②《贫困山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策略》。③研究论文、案例集。

六、研究的有利条件

1、专家引领。有省市县专家指导研究。

2、领导保证。该课题具鲜明时代气息,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县教研室领导和参研单位的领导直接参与研究,并能保证充足的科研时间。

3、科研队伍保证。主研人员7人,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具中级以上职称。研究小组负责人科学管理能力强,经验丰富。其余研究人员皆为一线教师,观念新,勇于探索,富于创新,善于合作,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丰富。

4、信息畅通。主研单位互联网畅通。参研单位建有校园网,信息传递快捷;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20余间和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方便实训;图书室藏书3万余册,订有近200种教学科研杂志,资料齐备。

5、环境良好。主研单位和参研单位均为巴中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在教育科研信息方面具有先导优势,深受当地领导、老师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极具课题研究的群众基础。

6、经费保障。主研单位和参研单位足额提供教育科研经费,保证实验研究的必须费用,力求为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七、课题研究力量构成为使课题研究能系统、深入地开展,特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

1、专家指导小组:周 林曾令兵林燕何柏才曾旭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李典副组长:何斌成员:廖良国郑云凌马平恩

3、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廖良国副组长:何斌成员:彭宦谋、王界福、马平恩、赵日月 从研人员若干。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1、形成研究论文、案例集

2、编写出《贫困山区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策略》书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策略,既注意对农民生产技能的培养,又要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文化、健康、卫生、环境保护、民主参与等知识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形成农民自身健康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贫困山区倡议书 篇8

时值炎炎夏日,在这令人汗如雨下的日子里,浙工大赴台州平桥支教队愿与您分享一个美好的善愿,愿它像一缕凉爽的清风,一袭宜人的花香,给您,也给许许多多远在他方、需要我们资助的人,带来一份欣喜,一份温馨。

7月初,浙工大理学院的志愿者们来到了我省的台州市平桥镇,其中的溪头王村的贫困深深地震撼了每小我私家的心灵。

溪头王村地处山坳,交通未便,自然情况贫瘠。

走进贫困家庭,只见用泥土和石头垒成的屋子,破旧不堪,屋里除了灶台、土炕和炕桌,可谓贫无立锥。

在这里,多数青年都以在外打工谋生,小孩们在没有正常的学习场所,田地里疯跑;在这里,八旬老人依然要下地耕作,养活自己。

为了更好的为平桥镇上的老人小孩服务,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富厚他们的娱乐生活,我们真诚邀请充满爱心的您,与各人一同携手,为溪头王村制作一个“乡村图书室”,如果您愿意捐献小小的一元硬币;抑或是您有闲置的旧书,如果您有即将弃用的运动器材,都可以通过我们捐献给溪头王村。

那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贫困家庭,那一个个生活重压下之下的孤苦身影,那一双双渴求资助的期盼眼神,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给予贫困山区的人们一份关注,一份真情。

虽然您捐出的一元硬币,一本书,不足以让一户贫困人家,挣脱贫困的艰辛与无奈,但您弥足珍贵的爱心,一定能令那遥远大山之中、身陷困境的一家人,感受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带来的温暖与祝福;一定能感召身边的人,也像您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

谢谢您的支持与奉献!

签名:

贫困山区募捐倡议书 篇9

城市里的你,每年都在为怎么处理旧衣物而烦恼,留着占地方,扔了又可惜,送亲戚朋友又送不出手。

山里的他们,每年都在为生计而苦恼,年均收入少,孩子上不起学,老人看不起病,身上穿的衣服残旧不堪。

那一个个令人 x 的贫困家庭,那一个个生活重压下之下的孤苦身影,那一双双渴求帮助的.期盼眼神,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真诚邀请充满爱心的您,与大家一同携手,给予贫困山区的人们一份关注,一份真情。

浅析贫困山区畜牧业发展 篇10

专业:农学姓名:龙慧

贫困山区一般具有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居住分散、经济落后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草山草坡面积大、农副产品丰富,剩余劳力充足的状况,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况且,畜牧业投资小、周期短、销路好、见效快,符合千家万户的生产利益要求。因而,它对于增加贫困山区农民收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贫困山区如何发展畜牧业,使其成为一个支柱产业,这是一个值得实践与探讨的问题。这里,笔者试从分析大悟县畜牧业现状入手,来谈谈贫困山区畜牧业的发展。

黎平县地处湖南、贵州、广西三省交界处,是云贵高原的一个贫困山区县。55万人口,195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山多田少。,农村人平纯收入600元左右。建国以来,特别是“七·五”以来,黎平县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受到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落后的生产方式、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现仍未摆脱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束缚。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

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依赖着种植业生产的发展。黎平县历来对猪禽的生产较为重视,可从两个方面数字说明这一点。一是把猪牛羊禽的饲养量按牛单位折算,猪禽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三位。二是在畜牧业产值结构中,猪禽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而猪禽的发展快慢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种植业提供农副产品的多少。四九年,粮食生产水平低,年产4.4万吨,牲猪年末存栏只有2.5万头。五七年,粮食产量达到五十年代最高水平,产量11.22万吨,牲猪年末存栏达到该年代最高水平,为9.6万头。五八年至六一年,三年自然灾害使粮食由10.33万吨下降到七万吨,牲猪年末存栏也从7.8万头降到2.6万头。七o年至七二年,粮食产量过15万吨大关,牲猪年末存栏也过10万头大关。八o年至二00一年,粮食产量连年上升,由14.9万吨上升到20.4万吨,牲猪存栏也由13.2万头上升到24.8万头,为历史最高水平。因而畜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种植业的制约。

二、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偏小,宏观控制难以实现。大悟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人平只有七分耕地,单纯靠粮食就是绣出一朵花来,也只能解决温饱,但发展畜牧业的潜力却很大。一是草山草坡面积大,有天然草场124万亩,据测算可载畜8万个黄牛单位,而目前只利用了60%。二是饲料来源广,大悟县是全省三大花生生产县之一,年产农副产品等饲料5亿公斤,但实际用于养畜的只占47%,在农业结构中,种植业产值通常占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畜牧产值只占30%左右,所占比重太小。而在畜牧业内部,只重视粮食畜禽的发展,忽视食草畜禽的发展。按牛单位计算四九年食粮畜禽与食草畜禽之比0.44:1,八五年为2.57:1,九0年为1.26:1,与当前耕地面积与草场可利用面积之比0.51:1不相称。

对于农业结构,大悟县采取了一些措施予以调整,但由于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综合素质差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达到目的。

三、千家万户饲养、小群分散经营、传统的饲养观念和方式未摆脱,出栏率、商品率低。大悟县畜牧业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这种千家万户饲养,能利用各自的有利环境、剩余劳力、农副产品、残剩食物、简便畜舍等生产出小量的畜禽产品。但是,传统的饲养观念和方式未摆脱,大多数农民还是“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下蛋换点油盐钱”的生产观念。饲养方式多采用,喂猪“一瓢水,一把糠,一篮菜”,耕牛全靠稻草养命,养鸡“白

天自找食,进笼一把谷”。因而,长期以来,牲猪出栏率未超过75%,商品率未超过80%,耕牛出栏率、商品率均未超过10%,山羊出栏率、商品率未超过50%,家禽出栏率、商品率未超过20%。

四、畜禽品种杂乱差。大悟县畜禽品种主要来源于江汉平原一带,由于农民的科学养畜水平低,畜禽乱交乱配、近亲繁殖,使畜禽品种普遍存在“杂、乱、差”的现象。品种低劣,导致饲养时间长,生产性能低。出栏一头250斤左右的肥猪需要一年多的时间饲养,耕牛个体象驴子,山羊长得象狗子,鸡蛋象麻雀蛋。

五、草山草坡面积大,自然牧草丰富,但利用少,浪费大。大悟县山场宽阔,各类草场毛面积124万亩,可利用面积109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连片草场有37处。草场年亩产鲜草695公斤,平均14亩载一个黄牛单位,可载畜8万个黄牛单位,而实际只利用了60%。其原因主要是成片草场多分布在高山、远山区,而牲畜又多集中在村庄周围放牧,放牧半径小,群众又不懂制作青干草喂畜的技术,而在十月份后,牧草已老化,被砍回家当柴火烧掉了。

六、畜牧产品销售半径小,流通渠道狭窄。大悟县畜禽产品主要是内销,外销很少,而且是个体商贩占了大头,商业、外贸部门的主渠道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以外销量最大的牲猪为例,八三年外调量为32897头,八五年下降到转自:http://9693头,九二年后一直徘徊在2万头左右,只占牲猪出栏数的10%左右。从牲猪内销看,个体屠夫垄断了牲猪收购市场,压价压秤赚黑钱,农民养猪一年,不如屠夫杀猪一天。

七、畜牧部门基础差,服务功能低。八0年以后,大悟县畜牧业防、繁、管、治机构相继建立起来了,基层技术人员为千家万户服务,对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由于县财政投入低,政策性收费又难以收起,导致正常工作难以运转,技术人员外流严重,诊疗设备一直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服务功能较低。

二、大悟县畜牧业的现状,是贫困山区畜牧业的缩影。因此,在发展山区畜牧业上要针对山区的现状特点,确定发展方向和方针。在制定措施上,要充分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在发展要求上,必须逐步实行四个转变。一是农民的养畜观念要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意识转变到现代商品生产的意识中来。二是从小农经济的封闭式生产方式转移到科学性、商品性生产方式上来。三是从一家一户的个体效益转变到千家万户的规模效益上来,并逐渐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四是从当前的生产初级畜产品转变到深度加工上来。

〈一〉根据资源特点合理区划、布局,重点放在潜在优势上。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划分若干自然经济小区,发展不同项目和品种。

1、城镇郊区:交通、能源、信息等都比较发达,人才、技术、资金条件都较好,市场对肉蛋奶需求量大,应重点发展生猪、奶牛、禽的饲养及畜禽产品加工业等。

2、低山丘陵区:农业较发达,人平耕地面积较大,农副产品多,应重点发展猪、水牛、禽等畜牧业。

3、中山、高山区:山高人稀,居住分散,交通闭塞,农业落后,但草山草坡面积大,牧草丰富。重点发展牛、羊、兔、鹅食草动物,可建立肉牛、奶牛、肉羊、草禽等基地。

〈二〉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重点放在发展草食动物,走种草养畜的道路上。过去,一讲到发展种植业就单一抓粮,发展畜牧业就单一抓猪。而牲猪发展的好坏与粮食的丰欠有密切的依赖关系。因此,要保持畜牧业的稳步发展,就必须重点放在发展食草动物上。这是因为,一方面食草动物对粗饲料的转化率是食粮动物的五倍以上,成本低、饲料报酬高。另一方面,山区有广阔的山场,有充足的饲草资源。发展食草动物的数量多少,要以草场载畜量的多少来定。在荒山荒坡水源好,土层厚的地方可人工种植品种优质,产量高的豆科牧草,种草养畜既可提高养畜饲养水平,又可提高载畜量。http://

〈三〉在发展千家万户饲养的同时,重点放在建设资源相对集中的规模畜牧业上。畜牧业具有投资小、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适合农民目前的生产要求。如果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以发展较快的养畜专业户和专业村典型引路,一定能调动千家万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应发展规模畜牧业。如在连片草场的地方建立食草畜禽场,在城郊区和低山丘陵区建立食粮畜禽场。适度规模地集约式经营有利于提高科学化和商品化生产程度。

〈四〉改良畜禽品种,重点放在提高畜禽产品率上。畜牧业与种植业一样,品种问题至关重要。要改变长期形成的畜禽品种“杂、乱、差”现象,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繁殖率、出栏率、产肉率、产蛋率。就必须引进优良品种,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推广经济杂交。

〈五〉处理好畜牧业与它业的关系,重点放在发展生态农业上。在山区,发展畜牧业往往与种植业发生矛盾,如与种植业争夺面积,人畜争粮的矛盾等等。处理好这些矛盾,必须在合理区划,统一制订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走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增值的道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首先是处理好牧林关系。在山区,往往会出现放牧与兴林,种草与栽树之间的矛盾。可在树间种草,分区轮牧解决这一矛盾。这样既可保持水土流失,又可以“以短养长”,还可以用畜粪肥林,以牧养林。

其次是处理好牧粮关系。主要是表现在种草与种粮、人畜争粮的矛盾上。解决这个矛盾主要是在满足人们食粮的基础上采用种草养畜和种粮养畜。种草养畜可以超出种粮两倍以上的效益;种粮养畜,如种玉米作鸡饲料、种大麦作猪饲料等等。在紧张的地方可套种间作。

〈五〉优化外部环境,重点放在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上。发展山区畜牧业必须把投资、技术、物质、品种、饲料、防治、加工、销售、税收等方面配套起来进行,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基础上,从产前、产中、产后上搞好服务,使畜牧业生产有一个优化的外部环境。

给贫困山区的一封信 篇11

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分享着这个世界。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贫穷,也没有真正的富。请相信我,只要努力地学习,以后才能富有。如果你们想认识我就,就请接着往下看。

我叫田晨曦,住在安徽省蚌埠市的一个11岁的小女孩。我在蚌山小学上学。我在学校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希望可以和你交朋友。

说到学校,我就要很自豪地告诉你们:学校里组织过少年警校,可惜我没被选上,因为名额实在有有线,我又报名地太晚,所以没被选上。我听外人说这个活动只有我们学校举行过呢!

我的爷爷是这个学校的数学老师,现在退休了。每天都在我有空闲时,就给我做几张试卷。

如果你们可以到这里,我会当你们的导游,给你们介绍有很多名声的地方,还可以带你们到那里玩。再和你们玩上大半天,让你们找到梦寐以求的快乐,而且这种快乐,不一定会遇到很多次,这是属于小朋友之间天真无邪的快乐。只要你们记住: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贫穷。让我们一起携手度过难关吧!请你加足马力,闯出你们人生的这片雨季,因为等待你的将是一片晴朗的天空。虽然你们的人生落后了,但一颗好胜的心还未落后!

我希望你们以后可以给我打电话给我,与我聊聊天、谈谈心,我是非常乐意的。我希望这封信可以化作一种小小的动力,在你们灰心丧气时,可以帮你们一把。

祝你们身体健康、学习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第周团课教案下一篇:写在学校活动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