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养羊

2024-06-05

山区养羊(精选5篇)

山区养羊 篇1

近年来,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 不少地方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植被恢复良好, 为发展草食家畜提供了充足的饲草条件, 以传统放牧为主的养羊业随之迅猛发展。但是, 养羊业发展的同时, 由于放牧管理不科学, 以及农户对羊的寄生虫病认识不足、防治方法不得当, 以羊螨病、吸血蜱、线虫病 (肺丝虫) 和肝片吸虫病等为主的寄生虫病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了农户的养羊效益。

多年来, 在羊的寄生虫病防控中, 彬县畜牧技术人员, 通过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控手段和治疗方案, 羊的寄生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产羔率提高13%、羔羊成活率提高21%、育肥日增重明显提高。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1 做好羊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避免驱虫的盲目性

通过连续多年的走访调查和临床实践, 基本摸清了对本县养羊业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种类, 主要为羊疥螨病、吸血蜱、羊肺线虫病、肝片吸虫病;掌握了其分布区域和发病流行病学状况, 为能够程序化防控羊的寄生虫病提供了基本依据。

2 定期适时驱虫

根据本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 合理制定了相应驱虫程序。在该类寄生虫病的发病季节到来之前, 准确把握时机、确定用药方案以及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

2.1 羊体内寄生虫

发生的体内寄生虫病主要有肺丝虫病和肝片吸虫病。

2.1.1 根据临床表现, 针对临床症状不明显、感染率低、体内虫数量少的亚健康羊群, 采取每年坚持驱虫2次。在春季3~4月份和秋季10~11月份, 两次全群集中驱虫, 即可达到保健的目的。

2.1.2 临床症状明显、感染率高的发病羊群, 采取每年坚持驱虫3次。在春季3~4月份、夏季8~9月份做驱虫保健, 以防止成虫秋季高潮出现和减少冬季幼虫生长高潮, 达到保健增膘的效果。在12月份成虫高潮来临前, 再次采用广谱高效的驱虫药品驱除体内感染的幼虫, 达到全面阻断3~5月份形成成虫高潮的目的, 才可有效控制羊的春乏死亡, 减少因寄生虫引起的母羊流产, 从而提高母羊繁殖成活率、控制寄生虫对羊只的危害。

2.1.3 幼畜驱虫, 选择在当年8~9月份首次驱虫;寄生虫污染严重地区的母羊在接近分娩时对母畜进行1次产前驱虫, 产后4~5周再进行1次驱虫, 以防止寄生虫从母畜感染到幼畜。

2.2 羊体外寄生虫

螨、蜱是主要的羊体外寄生虫, 能引起患畜发生剧痒及各种类型的皮肤炎症。羊体外寄生虫防治采取以下方案。

2.2.1 定期药浴:每年在3~4月份和10~11月份进行2次药浴。对个别患病较重羊只, 用高于全群药浴浓度的药液及时处理;患病较重羊群, 间隔5~7 d重复用药1次。药浴一般采用喷淋法, 选择晴朗无风天气进行。药物要求高效低毒, 药液温度不低于25℃。浴前停食8 h, 保持充足饮水。药浴当天要对羊舍进行彻底消毒。

2.2.2 外寄生虫隐匿在暗处 (耳壳、股内侧、领下等) 的, 这种带螨病畜要彻底认真处理。

3 合理有效地使用驱虫药

在选择药物时, 应考虑安全有效、成本低廉和使用方便。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驱虫羊只要认真观察, 对患有其它病的病羊要在治愈后再进行驱虫。

3.2 驱虫前先做小群试验, 无不良反应后方可大群实施。

3.3 驱虫后要密切观察羊只是否有不良反应, 出现毒性反应时, 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

3.4 严禁长期单一使用一种驱虫药。

3.5 用药要严格控制药品剂量, 做到准确无误, 严防随意加大剂量。

3.6 程序化防控寄生虫病, 要严格执行同一地域畜群整体防控, 坚决禁止选择性畜群驱虫。

4 常用驱虫药的选择及驱虫方法

4.1 伊维菌素

用于驱除羊多种线虫和体外寄生虫, 对成虫、幼虫均有高效, 毒副作用小, 预防和治疗量为0.2 mg/ (kg体重) , 可以内服或皮下注射。

4.2 丙硫咪唑

对羊常见胃肠道线虫、肺线虫、肝片吸虫均有效。常用量10~20 mg/ (kg体重) , 采用1次口服。

4.3 左旋咪唑

主要用于消化道线虫, 内服用量8~10 mg/ (kg体重) , 可溶于水中灌服或拌入饲料中喂服, 也可配成5%的溶液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4.4 敌百虫

内服可配成2%~3%的水溶液灌服, 绵羊每次0.07~0.1 g/ (kg体重) 。用1%~2%水溶液局部涂搽或喷洒可杀灭体外寄生虫, 也可用于环境灭虫。

4.5 杀虫脒

通常外用, 配成0.1%~0.2%水溶液, 喷淋药浴或圈内消毒。

4.6 速灭菊酯

常用杀灭体外寄生虫或圈舍环境消毒, 配成每千克水含量80~200 mg水溶液。

5 加强对患病羊只的治疗

对患病羊应及时进行治疗, 尽早抑制寄生虫的繁殖, 将虫体驱出体外, 杀死病原体, 可使病羊尽快恢复健康, 同时防止病源扩散, 预防动物感染。

5.1 病羊诊断

患寄生虫病的病羊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黄疸、水肿、营养不良、发育受阻和消化障碍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症状, 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和尸体剖检病变, 一般可做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通过实验室诊断的方法, 检查粪便中的虫卵和幼虫进一步确诊。

5.2 治疗

根据羊的体质、病情和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等进行合理用药。采取不同的方法及早进行驱虫和杀虫。要在加强护理、提高病羊抵抗力的基础上, 应用各种驱虫、杀虫药物对症治疗。另外, 对于某些直接接触感染的寄生虫病, 还应将病畜进行隔离治疗, 以免疾病扩散。

6 加强对羊群的饲养管理

6.1 注意饮水卫生

寄生虫的感染常因水源污染引起, 有些中间宿主就生存于水中。因此, 不良的饮水往往是寄生虫病发生的感染源。要禁止饮用不流动的池塘、沼泽地等处的水。最好是自来水和井水, 其次是干净无污染的河水。

6.2 保证羊只日粮的足量供给和饲料营养成分的全价平衡, 及时补充精料, 以保证发挥机体抗病能力, 要防止饲料污染。

6.3 搞好圈舍建设、卫生、消毒。对土坯墙圈舍要搞好墙面粉刷和硬化处理, 达到无缝、平整。墙高1.5~1.8 m处最好用瓷片砌墙一圈, 防止螨蜱扩散污染羊舍。圈舍要经常打扫, 保持干燥、通风良好, 光照充足、密度合理。定期应对羊舍进行消毒 (至少2周1次) 。

6.4 在寄生虫易感期应避开污染牧场放牧。

6.5 从外地引种的, 在引种后要详细观察羊只, 无病后方可混群。

7 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患寄生虫病的羊只粪便中, 常伴有很多寄生虫卵、幼虫和卵囊, 如果处理不好, 就会污染草料及饮水, 使寄生虫病扩大传播。因此, 驱虫应在专门的场所进行。患寄生虫病的羊只及羊群投驱虫药后, 所排粪便要及时清理、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堆积, 集中收集发酵。放牧羊群投药驱虫后7 d内应禁止放牧, 粪便同样也要集中发酵。发酵的目的是, 利用产生的生物热, 杀死寄生虫的虫卵、幼虫和虫囊。集中发酵的具体方法是:把粪便集中成堆, 外用10 cm泥土糊好, 再用塑料膜封死, 发酵灭害30 d后方可开封使用。

8 小结

羊的寄生虫病可导致成年羊繁殖力下降, 羊毛、羊乳和羊肉产量降低、品质受损, 幼龄及育成羊生长发育受阻, 严重影响生产效益。防控工作面广、量大、周期长, 防控不当复发率高, 影响防控效果。笔者在羊的寄生虫病防控中, 总结出了程序化适时驱虫、合理用药及推广羊圈舍改造等经验, 这些实验要长期坚持、严格执行, 才能够有效达到控制羊寄生虫病发生的目的。

如何提高山区养羊经济效益 篇2

关键词:提高,山区养羊,经济效益

1 山区羊场选址

一是要远离村庄500 m以上, 并尽量处于村庄下风和低于农舍, 要考虑家畜粪便排放不会造成社会公用水源污染;二是地势高燥, 避风向阳, 比较平坦, 既有利于防洪排涝而又不发生断层, 陷落, 滑坡, 透水性好;三是水, 电, 交通道路比较易解决;四是周围山势平缓及附近的饲草要丰富。

2 羊舍的建设

一般有公羊舍, 母羊舍, 羔羊舍。舍内要求光线充足, 通风良好, 清洁卫生, 温度在10~20℃, 相对湿度70%~80%, 氨气含量不超过20 g/m3。

2.1 公羊舍一般为敞开式

屋顶为双坡式, 要求能排除高温高湿、暴雨和强风的干扰与袭击, 冬暖夏凉。为了防潮, 易于清洁, 节省人力和控制寄生虫的传播, 可设木条漏缝地板, 其下方45度坡, 便于羊粪从木条漏缝掉下滚出, 易于清扫。木条厚为3cm, 宽为4 cm, 木条上面为弧形, 缝隙为2.5 cm。羊舍南面可半敞开, 北面开窗户。饲槽设在南面。小间适宜饲养公羊, 大间适宜饲养青年羊。运动场设在南面, 场内应建假山。公羊占舍面积为2 m2/只, 单舍饲养为4~6 m2, 运动场面积为羊舍面积的2~3倍。

2.2 母羊舍屋顶可建成双坡式

舍内圈为双列式。南面设大窗户, 北面设小窗户, 舍中为通道, 夏季羊舍两端开门, 冬季一端开门。舍内水泥地面有排水沟, 饲槽和栏杆。整个羊舍人工通风, 羊床厚垫蓐草。运动场设有凉棚和饲槽。母羊占舍面积为1.5 m2/只。

2.3 羔羊舍为保暖式

屋顶为双坡式。屋顶和墙壁要用隔热保温材料, 舍内为水泥地面, 羊床厚垫蓐草, 注意保暖, 排水良好。屋顶和正面两侧墙壁下部设通风孔, 房的两侧墙壁上部设通风扇。室内设饲槽和喂奶间。运动场以土地面为宜, 场内建运动台或假山。羔羊占舍面积为0.3 m2/只。

2.4 饲槽的制作

饲槽可用砖和水泥砌成, 也可用木料制成。成年羊饲槽高40 cm, 内槽深15 cm, 上部宽45 cm, 下部宽30 cm。羔羊饲槽一般高30 cm, 内槽深15 cm, 上部宽40 cm, 下部宽25 cm。为了防止饲料的污染, 也可采用精料自动饲槽。

2.5 栏杆和颈夹

羊舍内的栏杆可用木条也可用钢筋, 公羊栏杆高1.3 m, 母羊栏杆高1.2 m, 羔羊栏杆高1 m。靠饲草槽部的栏杆每各30~50 cm的距离, 要留一个羊头伸出去的空隙, 该空隙上宽下窄, 母羊上宽为15 cm, 下宽为10 cm、公羊上宽19 cm, 下宽为14 cm;羔羊上宽12 cm, 下宽为7 cm。每10~30只羊可安装一个颈夹, 有利于检查羊只时保定, 颈夹可上下左右移动。

3 羊的品种选择

众多实验证明, 饲养优良的杂种羊, 使母羊每窝断奶羔羊增加1~2只, 增重提高10%~30%, 饲料利用率提高10%~15%以上。山区山大沟深的地理条件及气候的变化更要考虑是好的品种问题。山区羊场一般都是引进白山羊或布尔山羊。但实践证明布尔山羊与关中地区的奶山羊杂交优势明显。奶山羊体型高大, 布尔山羊是世界著名的生产高品质廋肉的山羊。用布尔山羊与地方白山羊杂交也可以。

4 羊的疫病防治

羊的疫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一是饲养管理好, 羊的体质强壮, 抗病力强。二是有计划的进行免疫接种:羔羊7~10日龄时, 应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20~30日龄和7月龄的各注射一次羊快疫、羊猝狙;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的四联疫苗。羊口蹄疫苗每年春、秋各注射1次。其它如羊口疮苗等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免疫注射。三是要定期驱虫和药浴:驱虫每年在5月和10月, 选常用的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药浴一般在夏季, 是治疗羊疥螨等寄生虫病有较好的驱杀效果。药浴可选用敌百虫、除癞灵、敌杀死等药物。四是搞好消毒:羊舍和运动场及经常进出的道路都要定期消毒, 可选用百毒杀、新洁尔灭等专用圈舍消毒药。

5 饲养管理

山区养羊一般为半舍半牧, 但多数还是以放牧为主。放牧应以轮牧最好, 不但有利于放牧管理, 而且能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提高山羊的生产能力。放牧要合理组群, 一般50~100只为一群, 需要一名饲养员。放牧时, 即将产羔的羊、哺乳的母羊、走路困难的羊、发现有异常的羊都要在家饲喂或就近放牧。防止羊吃霉烂及沾染农药的饲草饲料和有毒植物。不饮被粪尿污染的脏水或臭水坑污水。妊娠后期的羊防止拥挤顶撞。

5.1 羊的四季放牧

春季是母羊孕育的关键时期, 一般羊很瘦弱, 体力差, 尤其是妊娠羊哺乳母羊, 要适当补精料。早春放牧, 毒草发芽较早防止啃食。夏季天暖地绿, 草质好, 放牧要早出晚归, 中午休息, 避开炎热高温, 尽量延长放牧时间, 抓好伏膘。秋季放牧重点是抓好秋膘, 是安全越冬的根本保障。秋天不冷不热, 羊食欲旺盛, 因此要延长放牧时间, 多吃精料。冬季牧草干枯, 营养含量少, 粗纤维含量较多, 消化率低, 放牧时间短, 天冷, 羊消耗热能多, 特别是体弱羊、妊娠羊、哺乳羊、羔羊等必须补草补料。重点是保膘、保胎、防流产。其次, 平时放牧要注意, 由于饲料不足, 营养不良, 缺乏微量元素, 易造成羊只异食行为。

5.2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要求常年保持中上等膘情, 但也要防止过肥, 体质健壮, 精力充沛, 性欲旺盛, 精液品质好。在饲喂时需经常补充精饲料, 以保证较高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 必须有足够的放牧和运动时间。配种用种公羊应每年定期更换, 及时阉割不作种用的子代公羔羊。

5.3 母羊的饲养管理

母羊分为空怀母羊和哺乳期母羊。空怀母羊体质在中上等膘情时, 有利配种。母羊产羔后在舍内饲喂3~5 d, 一般哺乳期为3个月左右, 20 d以内的羔羊完全靠母乳喂养, 根据乳汁量的情况可适当增加补料, 保持母羊的良好体况, 才能保证羔羊的生长发育。舍内要干燥清洁, 饮水充足.寒冷季节要增加保温设施, 夏季要保持空气清新通风。

5.4 羔羊的饲养管理

羔羊出生后一定要吃好初乳 (即产后5 d以内的乳) , 初乳营养丰富, 对羔羊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 还有助于排出胎粪, 要早吃多吃, 就体质强, 发病少, 成活率高。6 d以后为常乳期, 奶是羔羊的主要食物, 也是羔羊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从10日龄开始就让羔羊自由采食幼嫩的青草 (优质干草) 或在饲槽里放上用开水烫过的料, 引导小羊去啃。羔羊2个月前饮温开水, 2月龄到断奶期间饮凉开水, 3月龄后可饮新鲜的自来水。

参考文献

[1]韩素芹.冬季山羊的饲养管理.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2 (12) :24.

[2]王士哲, 姜海涛.山羊养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0 (02) :95.

[3]黄勇.山羊的饲养管理技术.农技服务, 2010 (01) :78.

山区养羊 篇3

1 项目区自然条件

1.1 地貌与海拔

务川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大娄山山脉东南麓, 位于东经107°3l′~107°56′, 北纬28°11′~29°05′, 属黔中山峡谷区, 地势由西向东倾斜降低, 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产区最高海拔为1743m, 最低海拔为325m, 平均海拔为700~800m之间。

1.2 气候

产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具有季风气候明显特点, 无霜期长, 雨量充沛, 水热同季,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年平均气温15.5℃, 最高气温39.5℃, 最低气温-6.5℃, 最热月份7月份平均气温26℃, 最冷月份元月份平均气温4.5℃。无霜期287d, 年平均日照1014h, 年平均降雨量为1282mm, 全年干燥指数82.71, 相对湿度为80%。

1.3 水源和土质

主产区水源属乌江上游水系, 水资源丰富, 流经石灰岩峰丛区, 多渗漏或潜入地下伏流。由于河溪纵横, 谷地幽深, 峰峦迭嶂的复杂地形, 因而泉眼遍布。土质属中亚热黄壤土带, 主要是黄壤, 其次是黄棕壤, 土质pH6.2~6.7, 土壤有机物含量2.12。

1.4 耕地

项目区耕地多集中在海拔600~1000m地带, 草山草坡多分布于1000m以上中高山地带。产区总耕地面积3.03×104hm2, 森林面积2.95×104hm2, 森林覆盖率28.3%, 牧地面积9.14×104hm2, 其中20hm2以上成片草地2.59×104hm2。

1.5 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

产区春暖较早, 秋寒较晚, 土壤肥沃, 雨量充沛, 农业较发达, 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 复种指数158.38%。农作物种类较多, 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为主, 常年平均粮食总产量l55×105t, 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达1.5×105t以上, 经氨化、微贮处理可饲养牲畜8万个牛单位, 是产区羊的主要饲草资源, 也是发展养羊的物质基础。

2 羊的采食量

采食量是指一只山羊在理想的环境 (圈养, 温度适宜, 没有任何身体或精神上的应激) 下, 一天中采食的饲料干物质的总量。对于优质饲草 (粗蛋白质含量>11%, 总可消化养分>55%) , 羊的随意采食量一般为体重的3~5%。以贵州白山羊为例, 其成年母羊体重在30㎏左右, 那么每天干物质采食量为1.2㎏。一般紫花苜蓿、黑麦草的鲜草含水量在80%左右, 因此, 一只成年母羊在整个饲养期每天需要青贮料5㎏或青草5㎏, 每年需要1825㎏。一个养羊大户一年以饲养50只成年母羊计算, 一年需要的饲草量则为92500㎏。

3 项目区牧草种植计划

3.1 备选牧草品种

3.1.1 青贮玉米

青贮玉米品种是制作青贮饲料的专用品种。其特点是植株高大, 茎叶繁茂, 营养成分含量较。一般青贮玉米的干物质含量在30~40%, 粗蛋白含量要大于7.0%, 淀粉含量大于28%, 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大于45%, 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22%[1]。

3.1.2 一年生黑麦草

黑麦草属禾本科植物, 为寒性草, 适宜冬天生长, 且生长速度较快, 分蘖多, 繁殖力强, 茎叶柔嫩光滑, 品质极好, 各种家畜均喜食。早期收获的黑麦草叶多茎少, 质地柔嫩。初穗期茎与叶的比例为1:0.5~0.66, 粗蛋白质达到15~18%;开花期时, 粗蛋白质含量为13~14%;结实期粗蛋白质含量为9%左右[2]。

3.1.3 牛鞭草

牛鞭草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为热性草, 适宜夏天生长。具有产量高、草质好、管理粗放、利用期长等特点。据有关资料介绍, 牛鞭草拔节期干草含粗蛋白质9.4%, 粗脂肪1.76%, 无氮浸出物42.8%, 粗纤维27.4%[3]。

3.1.4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 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 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紫花苜蓿再生性强, 耐刈割, 一般一年可刈割8~11次。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2~24%, 比玉米高1~2倍, 适口性好, 可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管理得好利用年限多达5~8年[4]。

3.1.5 大力士甜高粱

大力士甜高粱是一年生禾本科饲用植物, 具有产量高, 抗旱能力强, 抗病性好等特点。一般株高达3~4m, 叶片大, 茎秆柔软, 分蘖能力强, 刈割后再生速度快, 且营养价值高, 适口性非常好, 既可青饲, 也可青贮或调制成干草。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高达16.8%, 含糖量达12~22%, 茎秆多汁, 汁液含量50~70%, 钙、磷含量也高于玉米, 易吸收, 适口性非常好, 牛和羊均喜食[5]。

3.2 项目区内牧草产量

在项目区的气候条件下, 不同海拔的产草量有较大差别, 附表为几种备选牧草在项目区不同海拔的产草量及利用月份。

3.3 一户50只能繁母羊种草方案

以青草为主要饲料来源, 50只成年母羊一年需要的饲草量为92500kg。

(1) 海拔700m以下地区种草方案:3亩牛鞭草:年鲜草产量45000kg;2亩紫花苜蓿:年鲜草产量9000kg;2亩青贮玉米:年鲜草产量10000kg;1亩大力士甜高粱:年鲜草产量10000kg;3亩黑麦草:年鲜草产量20000kg。

以上方案需良田10亩 (种植多年生牧草和一年生牧草各5亩) , 且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冷季型与暖季型牧草搭配种植, 这样既可以有效减少劳动力投入又能够实现对50只能繁母羊一年所需牧草的均衡合理供应。

(2) 海拔700~1000m及1000m以上地区, 由于气温较低, 各种牧草的产量相对较低, 但是海拔高的地方人少地广, 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种植面积来满足羊群需要。

进行全舍饲养, 选择高产、优质的饲草品种是前提, 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种植是关键, 实现羊只饲草在质和量方面的平衡供应是目的。只有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 以羊种草, 以草定羊, 草畜配套, 做到牧草均衡供应, 才能确保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养羊项目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振荣, 史翠侠.青贮玉米利用价值及发展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 (1) :4-5.

[2]陈韬, 姚洪炎.优良牧草黑麦草的栽培与利用[J].草业与畜牧, 2010, 176 (7) :61-62.

[3]蒋海媚, 李仲佰.牛鞭草在盘县地区的产草量测定[J].贵州畜牧兽医, 2010, 34 (2) :44-45.

[4]王文庶.种植紫花苜蓿效益好[J].科学种养, 2011 (3) :42.

山区养羊 篇4

1 黔西南州山区养羊特点

黔西南大多属石山半石山地区, 以石灰岩为主, 共有草山草坡37万hm2, 草地多在30°以上坡度, 沟壑纵横, 切割较强, 高底落差大, 夏季雨水集中, 易形成石漠化;牧草品种以茅类、白花绒、荆棘灌丛较多, 夏秋繁茂, 冬春枯黄, 植被恢复较慢;羊品种主要以黑山羊为主, 饲养以放牧加舍养结合的方法, 由于白天放牧时间长 (7~8小时) , 对植被损害严重, 造成养羊与生态相互矛盾。

2 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草地开发与利用难度较大, 秸秆利用率低, 羊的圈养水平差, 养羊大多以放牧为主, 造成山地石漠化, 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矛盾。

2.1 草地利用不平衡

由于山区多属天然草地, 利用均采取自然放牧, 距村寨近的草地放牧过重, 距村寨远的草地放牧过少或未放牧利用, 一方面对草地造成损坏, 另一方面又造成资源浪费。重利用轻保护, 草畜配套失调, 管理利用不科学, 形成过牧、轻牧、未牧三者不平衡状况。

2.2 秸秆利用率低

黔西南州农作物秸秆 (玉米秸、小麦秸、水稻草、黄豆秸等) 年产量1 000万t左右, 处理利用仅26.3万t, 利用率为2.63%, 绝大部分在田间地头被焚烧腐烂, 造成资源浪费, 且污染环境。

2.3 羊的冬季饲养管理水平低

由于冬季草料储备不足, 冬闲田地利用率低, 2012年全州冬季种草0.55万hm2, 仅占冬闲田土的2.6%, 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大多数养羊冬季只储备精料, 青粗料储备极少, 平均每只羊约50 kg, 不能满足过冬需要;羊的放牧时间长, 圈养补料跟不上, 冬季水冷草枯, 羊群缺乏营养, 防寒保暖工作差, 影响羊的生长和繁育, 疾病增加, 死亡率15%, 制约产业发展。羊日增重在0.1 kg左右, 年繁殖率135%, 个体生产性能低, 经测定成年羊屠宰率40.5%。

2.4 羊的品种改良体系不规范

羊的主体品种是贵州黑山羊, 其个体小, 生长速度慢, 属放牧型山羊, 虽引进外来品种进行杂交, 年配种5.7万只, 杂交改良面仅达11.4%, 大多属本品种繁育, 且种公羊更换跟不上, 造成近亲繁殖;在繁育过程中, 本地母羊选育不严, 未进行合理分群, 公羊血统不明, 种源不清, 其杂交改良效果不是很好。

2.5 羊的生产量占有比例小

2012年羊肉产量4 630 t, 占肉类总产量的2.96%;牛肉产量16 118.54 t, 占肉类产量的8.74%;猪肉产量140 773.56 t, 占78.08%;禽肉产量16 665.49 t, 占9.04%。四大类肉产量中, 羊肉比例最小, 与产业市场发展不相适应。

3 对策

3.1 强化政府执政能力, 引导产业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的远景目标, 各级政府充分认识种草养羊的重要性, 把种草养羊产业发展纳入政府工作日程, 一是用好用活中央及省州各级的政策;二是结合实际, 制定养羊产业发展规划, 落实优惠政策, 扶持农民、企业、合作社发展产业, 大力推行“晴隆模式”培育规模养殖场。引导产业向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3.2 培养技术队伍, 增强科技应用能力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有目的、有方向组织技术干部进行养羊技术专职培训和学习, 建立自己的技术团队, 加强技术培训工作, 根据调查现状, 针对存在的问题, 拟定种草养羊技术培训方案, 采取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请专家授课, 重点培训草地建植技术, 秸秆青贮、氨化处理利用技术, 羊的冬季饲养管理技术, 羊的品种改良技术、疫病防控技术, 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技术, 建立健全草地建设体系, 良种繁育体系, 疫病防治体系, 饲料调配体系, 以提高种草养羊的管理能力和科技水平。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合作, 开展产、学、研活动, 交流技术, 总结经验, 整合技术资源, 形成强大的社会技术队伍, 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增强技术实力。

3.3 加大投入力度, 扶持产业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草地养羊业的发展, 应从扶贫、财政、农委等部门争取项目, 多渠道、多层次组织资金, 加大种草养羊投资力度, 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3.4 加强人工草地建设与秸秆处理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西北部高海拔温凉山区推行优良豆科灌丛饲草品种的保护与利用, 同时选择黑麦草、三叶草、高羊茅等品种开展人工草地建设, 提高草山草坡产草量。全州共完成人工草地3.07万hm2, 改良草山2.87万hm2, 配套养羊80.1万只, 经测定, 人工草地平均每667 m2年产草量达3 456 kg, 改良草山平均每667 m2年产草量达1 856 kg。在地热河谷区推广种植皇竹草, 扩大草山改良面积, 提高山区草地的饲料生产能力;推广应用秸秆青贮、氨化利用, 高产饲用玉米种植, 冬闲田土种草等技术, 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秸秆利用率。

3.5 加强羊的冬季饲养管理技术

充分应用农作物秸秆和冬季田土种草, 增强冬季草料的储备能力, 推广冬季羊的圈养技术, 采取“圈养为主, 放牧为辅, 合理补料”的方法, 做好羊的安全越冬工作, 提高羊的综合饲养管理技术水平。

3.6 加强羊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制度, 执行繁育操作规程, 以本地黑山羊为核心组建母羊繁殖群, 引进波尔山羊、努比亚羊、大耳羊与本地羊进行杂交改良, 提高个体生产性能, 提高出栏率。2013年全州共出栏肉羊53.78万只, 经测定:波本杂平均屠宰率达46.3%, 比本地羊提高5.8个百分点;努本杂屠宰率达46.65%, 比本地羊提高6.15个百分点。

3.7 加强羊的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基层疫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卫生防疫制度, 严格执行疫病防控操作规程, 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 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坚持“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 综合防治”的方针, 保障养羊产业的健康发展。

3.8推广羊的圈养技术, 扩大产业规模

将羊的放养方式逐步转为圈养方式, 减轻草山草坡的放牧压力, 推行饲用玉米种植青贮养羊技术。2013年在兴仁县实施盘江7号饲用玉米种植青贮养羊示范项目, 种植玉米66.67 hm2, 配套养羊5 000只, 采用圈养方式, 使山区放牧养羊与农区圈舍养羊有机结合, 同时推行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处理利用技术、冬闲田土种草技术, 圈养精料补饲技术, 饲用添加剂“舔剂”投喂技术, 羊的饲养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羊的饲养规模扩大, 促进了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3.9 推行产加销结合, 增强综合运行能力

山区养羊 篇5

1加强对羊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羊场工作人员特别是饲养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防疫疾病的基本知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才能做好饲养和防治工作, 认真落实预防疾病的各个环节, 减少疾病的发生。目前, 大多数羊场的技术力量较薄弱, 因此全场上下都应加强培训, 定期举办培训班和经验交流会, 以提高专业技术及生产管理水平, 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笔者建议, 在山区这种培训尽量要到管理规范的羊场或者实习基地, 讲解应通俗易懂,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以便真正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2搞好绿化

大部分绿色植物可以吸收羊群排出的二氧化碳, 有些还可以吸收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部分植物对铅、镉、汞等重金属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研究证明, 植物除了吸收上述气体外, 还可以吸附空气中灰尘和粉尘, 甚至有些植物还有杀菌作用。绿化好的羊场可以使羊舍内空气中的细菌减少22%~79%。另外, 羊场的绿化还可以减轻噪音污染、调节常年温湿度、改善区内小气候、减少太阳直射、维持羊舍气温恒定和冬天减少冷风渗透等诸多作用。

3净化和保护水源

场内的水源应该清洁安全无污染, 井水水源周围30m、江河取水点周围20m、湖泊等水源周围30~50m内不得建厕所、粪池、污水坑和垃圾堆等污染源, 羊舍与井水源也应保持30m以上距离。

4羊舍的清洁卫生

羊喜干、惧湿, 从建场开始就应考虑场地的卫生防疫设施。 羊舍应建在地势干燥、通风向阳、光线充足、水源水质条件好的地方。为了净化周围环境, 对羊舍、活动场地及用具等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应将舍内的粪便、污物及周围环境的垃圾清理干净并堆积发酵;羊舍应勤换垫土或垫料, 以防蹄病、寄生虫病或其他疾病发生。

5加强羊场的消毒

羊场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 切断传染途径, 防止疾病蔓延。羊场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 定期对羊舍 (包括用具) 、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

6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科学健康养羊

俗话说“羊以瘦为病”, “病由膘瘦起, 体弱百病生”。饲养管理主要包括饲料营养、饮水质量, 饲养密度、通风换气、防暑和保温、粪便和污染物处理、环境和卫生消毒等。在生产实际中, 应根据羊的生理阶段、饲养方式等严格进行饲养管理。第一, 坚持自繁自养, 杜绝引进羊群过程中引进病原体;第二, 提供合理的养殖环境, 避免过冷、过热、通风不良、噪音、密度过大拥挤;第三, 杜绝饲喂霉变、冰冻、有毒的饲草料, 应以草为主, 合理补饲精料, 而以精代草的做法有损羊的健康, 饲料应多样化;第四, 禁止羊饮用死水和污水;第五,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羊的新陈代谢, 增强体质和提高抗病能力;第六, 修蹄, 舍饲羊每2~3个月就要修蹄1次。

7认真落实免疫计划,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预防是综合防治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因此必须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以每年春、秋两季对羊群进行集中防疫、免疫, 常年补针为主, 药物防治为辅的防治技术。一要根据本地区羊病流行的规律和情况,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做到有的放矢;二要根据羊只的数量和疫苗的免疫期限制定疫苗用量计划, 并到畜牧兽医部门指定的疫苗供应站选购疫苗;第三要正确使用疫苗, 严格按说明要求的剂量、注射方法, 严格消毒后注射。

8常见寄生虫病的程序化防治

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以及在当地进行寄生虫区系调查的基础上, 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采取综合防治, 开展程序化防治。每年春、秋两季 (1~2月和6~7月) 选用广谱驱虫药各驱虫一次, 视情况可适当增加驱虫的次数。驱虫后10天内的粪便应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杀死虫卵和幼虫。每年的春秋两季将羊集中统一进行药浴, 药浴过程中温度要适宜 (36~39℃) , 并随时补充新药液, 以保证药液的有效浓度。

9发生传染病时的措施

羊群发生传染病时应严格遵循“早、快、严、小”的原则, 立即采取外堵内防等一系列紧急措施。第一, 及时发现、诊断国家规定的一、二、三类羊的传染病, 同时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第二, 迅速将病羊和健康羊隔离, 不让它们有任何接触, 以防健康家畜受到感染;第三, 对健康羊和可疑感染羊, 要进行疫苗紧急接种或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第四, 死亡和淘汰的羊只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不得随意丢弃、剥皮或食用。

参考文献

[1]徐建国.规模化舍饲养羊的常见疫病及其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8) :261-262.

上一篇: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创新下一篇:性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