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区(精选12篇)
贵州山区 篇1
1 茶农入股合作社
合作社以流转, 租赁和股份等形式对茶园进行综合管理, 茶园的日常管理工作, 合作社进行安排。茶青采摘后, 茶叶能手指导统一的加工和制作, 制定品牌的统一销售。“统一管理后的茶园, 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茶叶质量。”一辈子种茶制茶的三都县大河镇凉山村茶农谭忠亮, 怎么也没想到, 自家的0.33hm2老茶园, 如今却能像银行存钱那样有红利。“0.067hm2茶园每年至少有1 万元的收入, 增收4 成。 “茶园统一管理后, 生产成本下降, 茶叶质量提高。”凉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永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农资统一配送, 成本下降11%; 统一时间施药, 降低农药成本38%, 而毛茶价格持续保持在200 ~ 600 元之间, 比组建合作社前提升10 倍以上。而且, 合作社还提出了规定: 茶农入股户合作社, 在合作社工作可以拿到每年近3 万元人民币, 按三七开每年10 万元的分红;比这个村子没有加入合作之前茶农收入提高了3 倍以上。茶农入股合作社之后由原来的从事生产到现在的有了固定的资产, 劳动力得到了应用, 茶园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出现了农村有茶园, 每个人都有工作, 每家每户都有收入, 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茶园入股合作社之后, 原先的茶园经过改造, 到了年底每家还可以拿到自己的分红。
2 合作社对茶园实行统一化管理
合作社对茶园的统一管理使得茶叶的种植有条不紊。及时对茶园的杂草进行清理, 完善茶园的水利灌溉设施, 为避免茶苗被冻坏, 种植初期的铺草保暖措施很有必要。农户们要根据园区的地形地貌、地表坡度、陡峭程度以及土壤厚度等因素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 只有通过这种做法才能保持茶园水分和肥力的充足。确保生态肥料的供应, 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的使用。对缺少的芽苗合作社派人员进行相关的补苗工作。在病虫害到来期间, 统一组织人员进行生态农药的喷洒。加强对合作社人员种植的培训工作, 合作社茶农的种植技术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提高种植人员的种植技术, 对合作社的种植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形成一个有效的联动过程。依靠科技的力量, 大力提高合作社茶叶新品种的推广和种植工作, 大力发展无公害的茶叶, 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此外合作社在结合当地茶叶种植的基础上投入新的科研力量研发新的茶叶品种。新研制的茶叶品种在茶农种植中大量推广, 增强了茶叶抗病虫害的能力, 也提高了茶叶的经济效益。在合作社的茶园种植过程中对种植的密度要管控好, 确保合理的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更好地减低农药的使用, 提高茶叶的抗病虫能力。在茶叶收割过程中实现机械化收割。
3 茶叶公司在茶叶管理中的采购、销售一条龙服务
茶叶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科研力量、生产加工设备。茶叶公司在茶叶的收购、加工、销售、售后的一条龙服务上具有有着茶商所没有的茶叶生产管理模式。茶叶的生产过程中茶叶公司采用先进的茶叶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生产工序上运用先进的茶叶生产设备;在加工过程中, 实现自动化操作, 集规模化、一体化、特色化的生产加工工艺, 大大提高了茶叶的生产效率。在茶叶的销售渠道中, 树立茶叶新品牌, 为优质茶叶申请相关专利和商标。在立足市场的环境下, 大力发展适合大众口感的不同种类茶叶, 优先发展无公害、绿色茶叶。茶叶的研发明细化, 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投入, 建立健全科学的茶叶研发数据库。在新品种茶叶的研发过程中, 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 建设新的茶叶研发试验室和种苗培育基地。
4 结束语
茶叶素有丝绸之路上的美玉之称。新世纪以来, 我国茶产业在面积和产量都是出于高速发展阶段, 各类茶类的增长情况随着市场的需要而进行调整[3]。随着茶叶需求的日益增长, 个体户种植已不能快速满足市场对茶叶的需求, 一种有效的茶叶种植管理模式有待出现。山区茶叶的种植管理只有改革传统的个体式茶园种植管理模式, 才能实现茶农和茶农、茶农和公司的合作共赢。如何让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茶园种植管理模式得以实施, 政府相关的政策调控很重要, 改变茶农种植管理观念也很重要。真心希望这种先进的共赢式模式得到推广。
摘要:一项先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 对农业增产很重要。而茶叶种植管理模式的革新对茶叶的丰收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开头引言部分引出了贵州山区茶叶种植的现状及由此现状引发的对茶叶种植管理模式的思考, 中间内容分别从茶农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对茶园实行统一化管理, 茶叶公司在茶叶采购、销售一条龙服务3个方面详细叙述, 最后表达了公司+农户或合作+农户这种合作共赢模式的最大效益化。
关键词:茶叶种植,管理,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郑旭欢缓.中国茶叶供应链组织模式优化探讨[J].茶叶, 2014 (1) :30-35.
[2]雷琦.试如何搞好山区茶叶种植管理[J].农技服务, 2014 (8) :191-191.
贵州山区 篇2
贵州喀斯特山区肉牛育肥技术的研究
本文结合喀斯特山区气候特征,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农村经济条件下个体肉牛养殖农户通过人工种草、防止水土流失、降低育肥牛成本的`育肥技术.
作 者:王金才 杨千鹏 杨厚祥 作者单位: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畜牧兽医局,贵州,镇宁,561200 刊 名:四川畜牧兽医 英文刊名:SICHUAN ANIMAL & VETERINARY SCIENCES 年,卷(期):2009 36(2) 分类号:S823.5 关键词:肉牛 饲养 育肥 人工种草贵州山区林下饲养土鸡的技术关键 篇3
一、选好饲养场地
饲养场地的选择,应与居民住地保持一定距离,避开受污染地方;地势高燥,排水性能良好;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距离公路500米以上;附近有电源。
二、选好鸡苗
应从正规厂家引进鸡苗,以确保鸡苗质量。市场上销售商出售的鸡苗,来自多家孵化场,质量不稳定,并且销售商到各乡镇售卖鸡苗,卖不完的鸡苗拉回育雏室后又再次出售,给疫病传播带来很大风险。因此,建议农户独自或几户联合从正规厂家批量购进鸡苗,并与厂家签订合同。
三、加强饲养管理
1. 育雏期的管理
①温度和湿度。温度是育雏的关键,供温要适当、平稳,降温要逐渐进行,每周下降2~3℃,降到20~22℃为止。育雏期参考温度见表1,饲养过程中还需“看鸡施温”。湿度调控在育雏过程中也非常重要,在贵州省一般室内湿度足够,不需另外增加湿度,相反要保持舍内干燥,要防止饮水器中水外洒或育雏室门窗关闭空气不流通等造成室内湿度过高,导致鸡生长不良和发生疾病。
②养殖密度。育雏期养殖密度过大,不仅不利于雏鸡的采食和活动,造成生长发育不一致,而且易引起啄斗。养殖密度可根据日龄、季节、饲养方式(地面养殖、网上养殖)进行调整。育雏室最好分成2~4个小区,以防雏鸡打堆压死,同时也利于防疫和管理。育雏阶段养殖密度太小,不但浪费热源和饲养场地,而且增加育雏的工作量。育雏期养殖密度参考表2。
③通风换气和光照。通风换气的目的是排出室内污浊空气,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育雏阶段既要保持室内温度达到育雏要求,又要注意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因此,夏季育雏可打开部分门、窗。补充光照可增加雏鸡活动量,便于其采食饲料。补光时间一般为:0~3日龄,23小时光照;3日龄至2周龄,15小时光照。灯泡装在距地面2~2.5米处,保证鸡得到相同的光照强度。
④正确的初饮、开食。远距离运输等原因易使雏鸡脱水,故入舍雏鸡稍加休息后,即进行初饮,先用0.01%~0.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肠道,再在饮水中添加5%~8%葡萄糖和0.1%维生素C。注意备足饮水器,一般每50只雏鸡设1个饮水器和1个料桶。开食一般在出壳24~36小时后进行(实际饲养中有1/3鸡有觅食行为即可开食)。开食用玉米糁、小米粒等,1~3天后逐步过渡到使用雏鸡配合饲料,饲料要少喂勤添。
2. 育成期管理
雏鸡脱温后便可放养,可选择在舍内育雏8周后再放养。头几天放养2~4个小时,以后逐渐延长时间,放养范围也逐步扩大。一般放养第一周每亩场地放养1500只左右,第二周每亩场地放养1000只左右,成年鸡每亩场地放养300只左右。每天早上将土鸡放出鸡舍,训练在外面觅食,可通过口哨或敲盆等方法,使鸡形成条件反射,养成早牧晚收习惯。根据放牧情况适当补饲,补饲时间最好在晚上鸡回圈舍后,饲料主要为玉米、小麦、稻谷、豆粕等。
四、做好疫病防治
农户在土鸡饲养过程中,往往不重视疫病预防工作。在市场购买鸡苗时,轻信销售商“已经给鸡打过针”的承诺;在饲养过程中不注意进行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和普通病的预防工作;少数鸡只死亡时不重视,往往在鸡大批死亡时才请技术人员到现场查看和购买药物,这是很多农户饲养土鸡死亡率高的原因。为使农户在养鸡生产中能合理用药,树立“防重于治”的疾病防治意识,笔者根据当地情况,拟订了土鸡饲养管理程序,推荐给当地农户使用,见表3。
五、做好鸡舍及环境消毒
1. 每批鸡饲养前及饲养后,对鸡舍进行彻底消毒,并对鸡群活动过的场地进行深翻或用生石灰等消毒。进鸡前一周,对育雏室进行打扫、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并用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密闭24小时。对育雏室进行熏蒸消毒时将饲喂器具一并进行消毒。
2. 鸡场及鸡舍门前设消毒池或用盆盛放消毒液,对过往车、人等进行消毒。
3. 在鸡饲养过程中,对鸡舍内及周边环境定期进行消毒。
六、注意事项
1. 实施“全进全出”制。林下养鸡要实行“全进全出”制,即上批鸡饲养完成后再进行下批饲养。如果为增加年饲养量,计划每月饲养1批,则每批饲养地应有一定距离,最好同时存栏不超过3批,以便于管理、防疫及销售。
2. 隔离。在饲养过程中,要做好病鸡的隔离饲养和治疗。
3. 注意与其他饲养家禽农户保持一定距离。注意村寨农户饲养家禽情况,饲养家禽农户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疫病的传播。
4. 土鸡出栏时,不能让经销商到饲养场地拉鸡,应将鸡运出一定距离再过称,并对污染的场地进行消毒;农户自己到市场上销售时,未售完的鸡应隔离存放,再次进入生产区前要换衣并消毒。
贵州山区 篇4
1 试验示范点概况
示范点设在毕节试验区纳雍县沙包乡双山村、天星村。面积为33.3 hm2。该地区海拔1 500 m, 年均温12.8℃, 年降雨量1 100 mm, 无霜期260 d, 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
2 提高定植成活率的抗旱技术
2.1 苗木栽前根系处理
大多数果园建园时, 苗木均从外地运入, 经过长距离运输, 根系裸露, 易丧失发芽力。为了使苗木根系伤口早愈合, 多长、快长新根, 定植前先用清水泡根12~24 h, 补足水分后栽植, 以满足树上发芽展叶的水分需要。同时, 栽前再进行生根粉溶液蘸根处理, 具体方法:将ABT三号生根粉1 g溶于少量酒精中, 再加10 kg清水, 把果树苗木根系蘸10 s后立即定植。经过处理后定植的苗木, 成活率大大提高。
2.2 定植方法
2.2.1 保水剂定植法。
按常规开挖果树定植坑, 并回填, 回填1/2时, 把20 g保水剂 (东莞市安信保水有限公司生产的安信农林保水剂) 与土壤充分混合搅拌均匀, 撒于坑内均匀铺开, 并倒少量水。在其上填表土5~10 cm, 放入苗木、覆土、提苗、踩实、再覆土, 使苗木根颈部略高于地面5 cm。坑沿堆土稍高于树干处, 以利于集雨渗入树盘, 苗木定植好, 浇足定根水。保水剂定植苗木比对照成活率提高5%~10%。
2.2.2 根际埋罐贮水定植法。
利用容积200~300 m L的废玻璃瓶、塑料瓶、竹筒等容器, 定植时将1~2根系插入盛满清水的容器中, 一起植入定植穴内, 罐口向上, 覆一小石片, 填土固定苗与容器, 浇足定根水, 覆地膜。容器中的水一般可供树苗利用15~20 d, 通过试验示范, 2011年遇冬春特大干旱, 2月苗木定植成活率达98%。该方法建议采用竹筒, 既环保又能就地取材。
2.2.3 栽后覆盖地膜。
按常规定植好苗木后即覆盖地膜。树盘覆盖地膜, 早春可以减少树盘水分蒸发, 提高土壤温度, 既可提高苗木成活率, 又能促进幼树新梢生长。具体做法:定植好树苗后, 浇足定根水, 整理树盘, 将树盘整成外高内低的盆状形, 在树盘四周用镐刨出小沟, 再把约1 m2的塑料薄膜铺在树盘上, 树干在膜的正中, 然后用土将膜四边盖严。在离树干较近的地方打1~2个孔, 以便浇水和接收雨水。贵州省所盖地膜一般在4月上、中旬气温回升后及时揭去, 以免树干基部周围温度过高烧苗。进入雨季后, 揭去地膜, 有利于蓄积雨水, 便于中耕除草, 保持树盘内土松草净。据长期试验统计, 贵州果园建设中, 通过栽后树盘覆盖地膜, 桃、李、梨、苹果、樱桃、核桃等栽植成活率一般均达90%以上。坚持推广该技术, 是提高栽植成活率的基本抗旱措施。2.2.4提倡秋季定植苗木。贵州省果园苗木定植一般习惯在12月至翌年3月进行, 而这段时间贵州省各地降雨量最少, 遇特殊年份, 几乎无降雨, 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 示范点纳雍县沙包乡均无降雨, 对当年定植的果苗造成极大影响, 春季定植的苗木成活率仅达50%。2011年6月对沙包乡双山村示范果园定植成活率进行统计, 常规定植、树盘覆膜桃苗, 2010年10月20日定植成活率89%, 2011年1月20日定植成活率仅50%, 新根系数量前者比后者平均多2.1条。因为贵州秋季降雨量丰富, 此时定植, 定植坑内土壤处于湿润状态, 且地温较高, 促进根系活动, 伤口愈合快, 有利于缓苗。试验表明, 随着近年来贵州冬春干旱越来越严重, 建议果园定植时间应适当提早到秋末。
3 果园节水抗旱综合管理技术
3.1 果园覆盖
3.1.1 地膜覆盖。
树下覆膜能有效减少地表无效蒸发, 提高根际土壤含水量, 提高水分利用率;覆膜提高土壤温度, 有利于早春根系生理活性的提高, 促进微生物活动, 加速有机质分解, 增加土壤肥力, 合理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平衡。对促进果实成熟和抑制杂草生长也有作用。贵州省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结合果园冬季管理进行, 完成树干涂白、施肥后, 整理树盘, 将树盘整成外高内低的盘子状, 有利于蓄集雨水, 有条件的果园浇水10~20 kg/株 (约1小桶) , 之后覆盖薄膜 (1.5~2.0 m2 2块) , 膜接缝处和四周用土压实, 膜上打几个小孔, 并用土块盖住, 便于水分渗入树盘。
3.1.2 LS地布覆盖。
LS GROUNC0VER地布是一种新型覆盖材料, 由优异的聚丙烯窄条编织而成, 使用年限可达5年以上, 年使用成本低, 是发展省工、节水复合型现代农业的典范, 具有重大推广价值。将地布顺行覆盖, 一方面能有效抑制各种杂草的生长, 另一方面可保持树盘土壤水分, 减少水分蒸发。试验表明, 无降水条件下, 在5、20、40 cm土层, 地膜、地布覆盖都能使土壤相对含水量提高13%~15%, 保墒效果相当。在果实生长发育期, 各土层地布覆盖土壤含水量比地膜提高25%~30%, 比对照提高l5%~20%[1]。具体做法:在树行间, 距离树干80 cm处挖沟线, 将沟线到树干部分整成箱状, 近树干处略低沟面5~10 cm, 将1 m宽的LS地布顺行覆盖, 树两面的地布用鱼线缝合, 树干周围留出约10 cm的空隙, 并将地布在此处压入土中, 避免高温季节对树体造成灼份, 树干另一面 (沟面) 的地布用土完全压实。据试验, 覆盖地布, 每年可节约人工除草费200~300元, 在旱季不灌水也能够满足果树生长需要。因为地布有良好的渗透性, 降水能大部分渗人树盘;同时又有像地膜一样的防蒸发性, 能有效保持土壤水分, 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3.2 幼龄果园合理间作
幼龄果园合理套作蔬菜, 可改善果树微域气候, 有利于果树生长, 并可增加收入, 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通过合理间作蔬菜, 利用间作物覆盖地面, 改善果树生态条件, 果树生长状况比未间作蔬菜的树体好。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对树盘进行地膜覆盖, 行间合理间作蔬菜, 采用辣椒—白菜 (萝卜) 间作模式, 一年种植一季辣椒和一季白菜 (萝卜) , 增加经济收入3 000~5 000元, 达到了果园种植以短养长的效果;同时果园通过合理间作蔬菜覆盖, 可抑制杂草生长, 减少蒸发和水土流失, 缩小果园地面温变幅度, 提高果园水、肥供应, 起到抗旱保水作用, 树体比对照生长更好[2]。幼龄果树合理间作蔬菜 (辣椒) 高效实用栽培模式, 是贵州山区果园抗旱、增加农民收入的技术措施。
3.3 穴储肥水法
根据树冠大小, 在树冠投影的内侧根群集中分布区, 分散挖4~6个直径30 cm左右、深30~40 cm的穴, 再把稻草 (玉米秸秆、杂草) 捆成直径15~25 cm的紧实草把, 用清水浸泡12~24 h, 之后将草把垂直放入穴中央, 每穴用5 kg鸡、猪肥, 混加100 g复合肥混合后拌成混合土, 填到草把周围, 施入10 kg沼液或水。再在草把顶部覆盖薄土约5 cm, 最后用膜覆盖储水穴, 每穴覆盖地膜1.0~1.5 m2, 地膜边缘用土压严, 中央正对草把上端穿一小孔, 用来追肥浇水或承接雨水, 并在小孔上压一小石块, 以防水分蒸发。在果树生长关键时期, 可通过储水穴浇水追肥, 每穴追施尿素或复合肥50~100 g, 将肥料放于草把顶端, 随即浇水5 kg左右。浇水直接将水管对准小孔淋施。雨季即可将地膜撤除, 使穴内贮存雨水[3,4]。该技术简单易行, 节肥、节水, 适宜贵州山区果园推广应用。
3.4 蓄水池集雨灌溉
贵州大部分地区如不遇特殊年份, 都时有降雨, 干旱时间不会太久, 在果园修建简易蓄水池集雨, 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抗旱措施。具体方法:在果园适当地方, 挖长宽各2 m、深1 m的土坑, 土坑沿四周留30 cm的埂, 在坑内直接铺垫0.8mm厚的塑料膜, 将膜在坑底铺平, 沿四周拉到坑埂外, 并用石块压好即可。蓄水池可在雨季蓄水, 干旱时浇树。一般1 333.34~2 000.01 m2果园建蓄水池1个 (容积3~4 m3) , 雨后或抽水蓄满水后, 用薄地膜盖住, 之上覆盖一薄层 (约5 cm厚) 杂草, 以避免蓄水池的水分蒸发, 在果树生长时期, 如遇干旱, 及时喷施和浇灌, 可缓解果园旱情, 促进果树正常生长[5]。
总之, 在果树生产中, 生产者可根据实际, 综合使用以上简单易行的果树节水抗旱技术, 一般可节水30%~50%, 而且在干旱季节, 基本可满足果树生产对水分的需求, 节本增效, 有利于促进果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总结贵州山区果树节水抗旱综合技术措施, 以为提高果树成活率, 促进农业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果树,节水抗旱,措施,贵州山区
参考文献
[1]邓家林, 张全军, 李文贵.新型覆盖材料——LS地布在果树节水抗旱上的应用效果[J].四川农业科技, 2010 (5) :37.
[2]万明长, 乔荣, 胡明文, 等.幼龄桃园合理套作蔬菜高效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9) :108-110.
[3]王玉堂.果树抗旱保水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 2011 (10) :23.
[4]陈天晖, 鄢新中, 许庆胜, 等.果树抗旱综合技术措施[J].现代园艺, 2011 (8) :21.
写给贵州贫困山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篇5
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等这封信寄到你们那时,你们就会认识我。我生活在山西省一个美丽而繁华的县城里。我叫王焕新,是个活泼,可爱,热情,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11岁女孩。
我的家乡风景如画,天空湛蓝深远,河水清澈见底,树木郁郁葱葱。山美,水秀,人更俊。如果你们能来到我的家乡,我会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荀子公园,带你们到一片金黄的黄花岭,红如火焰的红叶岭去参观游玩。我会随时欢迎你们的到来。
我曾经去过你们的家乡,十分贫穷。你们因交不起书费,只好背着沉重的箩筐去卖菜。而作为同龄人的我呢?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在生活上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更不要说自己去背筐买菜赚钱了。看到你们生活艰苦,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
刚开学不久,我们班就举行了和远方小朋友手拉手的活动,同学们都准备捐铅笔,橡皮,书本,铅笔刀虽然这些物品对你们来说是杯水车薪,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祝你们开心每一天。
贵州山区 篇6
关键词 贵州山区 种植业 区域经济 发展
贵州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山区面积广大。地无三里平,是描述贵州地形比较崎岖的地表特征。其土地资源有沟谷、河川、平坝地、岗台地、丘陵地、低山地、中山地等多种类型。这种复杂的土地类型和比较湿润的气候,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借助土地资源,以种植业为导向,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
一、茶叶种植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独特的生态环境使“黔茶”具有内含物质丰富、香高馥郁、鲜爽醇厚、汤色明亮等独特品质。全省广大地区茶园受工业污染少,加上农药和化肥施用量低,十分有利于有机茶的栽培。目前,湄潭、晴隆、余庆三个茶叶主产县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茶叶)基地县,凤冈县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有机富锌富硒茶之乡”。贵州茶叶品种资源丰富,各种类型茶树品种资源600余种,既有都匀毛尖、湄潭翠片、羊艾毛峰、遵义毛峰、贵定雪芽、雷山银球茶、安顺竹叶青等一批知名品牌和地方名茶,如纳雍著名的姑箐茶(古时的“贡茶”)。所以,充分利用贵州得天独厚的“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环境条件,通过加快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是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茶树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四季常绿,种茶对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环境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山区发展茶产业,既符合生态建设的需要,又符合农民增收的要求,不仅可以美化山川,而且可以防治水土流失,是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必然选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贵州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的山区气候条件及微酸性的土壤条件,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做大做强茶产业,助推区域经济向绿色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的品位和质量。
二、药材种植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黔中大地适宜草药生长与中药材种植。贵州是中药资源大省,特定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而且质量好;复杂的地质条件,地下矿藏丰富,蕴藏着许多矿物药,种植药材,条件得天独厚。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现有中药材品种资源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种类总数的40%,居全国第2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94.64万亩,居全国第3位。
据报道,贵州的杜仲、黄柏、厚朴等29个品种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超万亩。何首乌、太子参、头花蓼、淫羊藿4个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有剑河钩藤、大方天麻、德江天麻、赤水金钗石斛、连环砂仁、顶坛花椒、威宁党参、正安野木瓜和织金竹荪9个品种获得地理标志认证。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贵州可不断加大中药材种植资金投入,中药材种植面积及规模增长迅速,中药材种植及野生保护抚育面积大幅增长,仅2014年扶贫资金投入2亿元,共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35.8万亩,全省中药材面积达494.64万亩。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上,可尝试利用25%以上退耕的土地发展,进一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科学决策,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优势、市场需求、社会经济状况等条件,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和特点。同时在发展中坚持高起点的建设标准,按国家GAP、GMP、GSP的标准规范实施,逐步建立和扩大生产基地、开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可利用优质的中药材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产后加工业,增加中药材的附加值。通过扶持制药企业建设加工、提取厂,实施大集团战略经营,使中药农业产业走向集生产、加工、提取为一体的产业链发展道路。
三、林果种植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1.6℃~18.6℃,平均降雨量1100~ 1400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繁衍生息。适合种植的水果种类很多。
1、适宜种植的水果。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可以种不太耐寒的水果,如柑橘、西瓜、樱桃。榕江西瓜、刺梨、猕猴桃和橙子等,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地块,可以种植比较耐寒的林果,如板栗、核桃、杨梅、李子、苹果等经济林果。
2、适宜种植的经济林木。如上文已经提到的茶树,就是贵州的一大经济林,属于园艺生产型。除此以外,在中药材方面,像杜仲也是贵州大面积种植的经济林木,一次种植可永久受益。再如漆树,也是贵州的特色经济林木,以黔西北的大方县种植较多,大方的漆制品也闻名海外。
3、利用野生资源,发展园艺业。贵州独特的气候和山区的地势特征,有许多野生的植物资源,如侧柏、杜鹃、万年青、兰草等,可以通过培育种子、嫁接、扦插等方式,进行大规模种植,发展绿化、花卉园艺业。
另外,可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山水风光等优势,以种植为导向,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
像在我们纳雍,已经形成特色的有“沙包布朗李农家乐”、扯瓜河“小桥流水人家”、路尾坝度假村等。可见,以种植为导向,发展“绿色”产业,是贵州山区发展地域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皮发娟.贵州山区茶园种植坡向布局规划浅析[J].贵州茶叶,2005(2).
贵州山区 篇7
1.1 亲鱼的培养
1.1.1 鳜鱼亲本选择:
亲鱼以体色鲜艳、花纹大且明显、鳍条完整、个体大、体重1.5 kg以上, 最好是2冬龄的鱼, 无寄生虫、无病、无伤、无瘦肚, 体形健壮, 游动活泼, 雌雄性状明显的鳜鱼为好。
1.1.2 培育池塘条件:
培育池以正方形为主, 底质以沙或沙泥为宜, 积淤厚度不超过20 cm, 池水深2~2.5 m, 面积2 668~3 335 m2为宜。
1.1.3 放养密度:
每667 m2放养鳜鱼350~450 kg为宜。
1.1.4 水质要求:
鳜鱼对水质要求较高, 水需有一定的肥度, 以淡褐色为佳, p H值7.8~8.0, 溶氧量不低于5 mg/L, 氨氮不超过1.2 mg/L, 亚硝酸盐不超过0.3 mg/L。
1.1.5 饵料鱼:
鳜鱼对饵料鱼要求也比较高, 一生都吃活饵料, 最好的饵料鱼首先是土鲮, 其次是麦鲮、泰鲮、鲫鱼、白鲢。如果是本场培养的饵料鱼, 要经过消毒、杀虫后才可放入鳜鱼塘;若是从外面购入的饵料鱼, 应先暂养一段时间, 消毒、杀虫后再进行投喂。在非繁殖期, 鳜鱼日食量为自身体重的5%~6%, 饵料鱼大小是自身长度的50%~60%, 一般3~5天投饵1次, 在繁殖期投饲量需减少。
1.1.6 日常管理:
鳜鱼亲鱼塘对水质要求比较高, 所以对亲鱼塘加水比较严格, 水应先在蓄水池中杀虫、消毒、曝气3天再放入鳜鱼塘, 一般放水50%, 加水50%。开春之后鳜鱼卵巢生长发育迅速, 而性腺发育好坏是提高亲鱼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以及鱼苗质量的关键, 要每天冲水1次, 可以提高池水的溶解氧和鳜鱼的摄食率, 还能刺激鳜鱼的性腺发育。此时鳜鱼性腺发育加快, 对饵料鱼的需求明显增加, 故要经常补充活的适口饵料鱼, 以满足其性腺发育的需求。在亲鱼培育期间每天要坚持早、中、晚巡塘, 观察水质, 保持水体清新, 溶解氧充足;观察鳜鱼摄食, 随时补充或减少饵料鱼;如果发现鳜鱼活动异常, 要及时采取措施, 以防止鱼病的发生。
1.2 人工繁殖技术
1.2.1 催产亲鱼的选择:
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成熟度好的亲鱼, 雄性要求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雌性要求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 生殖孔红肿且有开口, 亲鱼雌雄比一般为1∶1, 最好是1∶1.5。为了防止亲鱼自产, 需将雌雄亲鱼分塘饲养, 有利于亲鱼性腺的发育, 很好地培育亲鱼, 但此法占用的鱼塘面积较大。也可以将雌雄分别放入网箱进行培育, 为了防止亲鱼缺氧, 可在网箱的底部安装增氧设备, 此法能提高鱼塘的利用率, 催产后可以重新放入塘中培育, 但由于空间狭小, 不利于亲鱼性腺发育。
1.2.2 催产:
催产剂用LRH-A2、DOM, 注射方法采用胸鳍基部注射法。在注射催产剂前, 将发育较好的亲鱼配对后放入产池或环道, 再进行配药催产。根据催产季节和成熟度的不同, 可分1次注射或2次注射法。水温较高或成熟度好的亲鱼采用1次注射法, 每千克体重催产剂量为:雌鱼:LRH-A23.5μg+DOM 3.5 mg, 雄鱼剂量为雌鱼的1/3~1/5。催产早期或成熟度差的亲鱼采用2次注射法, 期间相隔8~10小时。按每千克体重第1针雌鱼注射LRH-A2 (0.5μg/kg, 雄鱼不注射。第2针注射LRH-A2 (3.0~5.0μg/kg+DOM 3.0~5.0 mg/kg, 雄鱼剂量为雌鱼的50%。针对成熟度较差的亲鱼可进行3次注射, 提前7~10天注射第1针 (LRH-A2剂量是总剂量的2%~5%) , 第2针与第3针与上第2次注射剂量、方法相同, 这样能起到良好的催熟作用, 提高催产率, 效果稳定。
1.2.3 自然产卵受精:
将注射催产激素的亲鱼按1∶1雌雄配对放入产卵池冲水刺激产卵排精, 按2~2.5对/m3放亲鱼为宜。产卵时尾部翻起水花, 产完1次卵后亲鱼下沉, 产卵要经过多次进行, 时间延续3~6小时。产卵时要加大产卵池或环道的水流速度观察亲鱼动态, 加大刺激力度, 避免产出的鱼卵沉入水底。亲鱼发情产卵时间最好控制在凌晨0:00左右, 最好在凌晨6:00之前产完, 避免外界因素影响亲鱼产卵, 造成受精率下降。
1.2.4 产后亲鱼护理:
亲鱼产卵结束后, 将亲鱼用聚维酮碘、食盐等进行消毒后下塘。刚催产的亲鱼体质比较差, 要进行精心培育, 下塘后要再进行消毒处理。
2 鱼苗培育技术
2.1 孵化
待受精卵原肠期后, 将卵过数放到孵化环道中孵化。孵化用水要清新、溶氧充足、清洁无污染、无敌害, 一般采用70目筛绢过滤后再使用, 水温一般保持在23~28℃, 25~28℃为最好。环道池放鳜鱼卵50万~80万粒/m3, 水流速度一般在0.3 m/s以上。鳜鱼卵具有油球, 卵的比重大于水, 在流水中呈漂浮状态, 在静水中往往沉于水底, 所以在孵化期间要注意水压, 将环道池水流速控制在最大, 防止受精卵下沉而缺氧。由于鳜鱼苗卵膜厚, 孵化期长, 易受水霉菌的侵袭, 要做好鱼卵的水霉病防治工作。
2.2 出膜
鳜鱼受精卵出膜时间随水温上升而缩短 (见表1) 。鳜鱼苗出膜后, 卵膜以及死卵会污染水体, 粘死鱼苗、堵住纱布, 要经常检查和洗刷滤水纱布, 清理卵膜和杂物, 防止阻塞, 可用3.5~4朝鱼筛筛出死卵和卵膜, 也可用转环道的方法来清除杂物, 清除时注意鱼苗很娇嫩, 易死亡, 操作要细心。
2.3 鳜鱼开口苗的培育
2.3.1 开口时间:
鳜鱼苗的开口时间与水温成反比, 水温越高, 开口时间越短, 一般鳜鱼苗从破膜到开口需3~5天, 水温21~24℃开口时龄为96~110小时, 24~27℃为72~96小时, 27~30℃为60~72小时。当卵黄囊吸收完, 要注意检查鳜鱼苗的活动情况, 发现有互相咬或开始平游浮到水面现象时表示鳜鱼苗开始开口。鳜鱼开口后可转入育苗池培育, 开口3天内可用静水或微流水培育, 用气泵充气以防缺氧。刚开口3天内的鱼苗放养密度可达15 000~20 000尾/m2, 体长1.2~1.5 cm鱼苗可放4 000尾/m2, 具体密度要视情况调整。
2.3.2 开口饵料鱼:
刚破膜的团头鲂苗是鳜鱼的最佳开口饵料鱼, 其次是麦鲮、白鲢, 开口饵料鱼的催产时间应根据鳜鱼苗预计开口时间相对应。鳜鱼卵孵化出膜4天内, 应每天催产1~3批白鲢或鲮等, 使其受精卵孵化出膜与鳜鱼苗开口摄食同步, 为鳜鱼苗提供足量的适口饵料。鳜鱼开口头3天内, 饵料鱼要分批催产2~3次, 以保证鳜鱼苗有最嫩的鱼苗开口。鳜鱼苗开口时间有先后, 可稍推迟投喂先开口的少部分鳜鱼苗, 等多些鱼苗开口时才投喂, 有利于后续的鱼苗培育。鳜鱼苗开口摄食后的3~4天投喂稍老的适口鱼苗, 当鳜鱼苗全长达9 mm后投喂饵料鱼的全长应控制在鳜鱼全长的60%以下。
饵料鱼的投喂要掌握好时间和数量, 防止铒料不够鳜苗自相残杀, 或投喂过多造成肠炎拖尾。孵化环道培苗和水泥池培苗每天投喂2~3次, 每次投喂量为鳜苗数量的4~5倍。实际投喂时应视池中饵料鱼剩余数量而调整。
2.4 日常管理
2.4.1 日常观察:
每天应有专人负责管理, 观察鱼塘水色变化及鳜鱼种活动情况, 及时冲水、增氧, 发现鱼苗有打滚、拖尾、浮面、白尾、散游等现象, 说明鱼苗不正常, 要采取消毒、杀虫、过池等措施。傍晚、凌晨观察鳜鱼摄食及饵料鱼剩余情况, 当饵料鱼缺少时应及时补充饵料鱼, 每天对苗种进行镜检1~2次, 发现病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每2天对鳜鱼进行1次杀虫消毒预防。2天过池1次, 以清除残饵粪便, 保证水质清新。每天上、下午各清洗培育池滤水纱罩1次, 清洗时要细心、轻快, 防止擦破纱网逃鱼。培育过程中应及时分苗, 使鱼苗规格整齐, 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发育。水泥池培苗应全天24小时连续充气增氧。
2.4.2 疾病防治:
鳜鱼苗孵化及鱼苗培育过程中, 很容易发生鱼病, 常见有水霉病、寄生虫病 (车轮虫、斜管虫) 。感染水霉病的鱼苗背鳍及尾鳍常附有丝状泥物, 用2%食盐溶液对鱼体进行浸浴消毒15~20分钟, 连续3天。患寄生虫病的鱼苗常在水中翻滚打转, 游泳时失去平衡, 全身发黑, 停止进食, 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 采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混合剂溶液全池泼洒进行治疗。
3 小结
3.1 鳜鱼的亲鱼应选择体重在1.5 kg以上、2冬龄、个体大、健康活泼、性成熟发育良好的鱼。
3.2 培育池以底质为沙或沙泥的正方形池, 水深2~2.5 m, 面积为2 668~3 335 m2。每667 m2放养鳜鱼350~450 kg。
3.3 亲鱼配对一般按1∶1, 最好是1∶1.5, 公比母多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3.4 催产剂用LRH-A2、DOM, 注射方法采用胸鳍基部注射法, 根据催产季节和成熟度的不同, 可分1次注射或2次注射法。
3.5 亲鱼产卵结束后, 将亲鱼用聚维酮碘、食盐等进行消毒后下塘, 刚催产的亲鱼体质比较差, 尤其要进行精心培育, 下塘后要再进行消毒处理。
贵州山区 篇8
1 生长习性
(1) 树:为小乔木, 树高及冠幅3~4m。树形多为半园形, 干性较弱。植苗后2~3年初花结果, 5~6年进人盛果期。寿命一般20~30年。
(2) 根:主根性不强, 须根发达, 主要分布在地表以下20~40cm。
(3) 枝:枝条长、中枝结果较少, 结实力较低, 主要以短果枝及束状花枝结果。但幼龄树以中长枝结果为主。
(4) 芽:芽有花芽和叶芽两种。多数品种当年生枝条下部为叶芽、中部形成复合芽, 上部又为叶芽, 各种枝条的顶芽均为叶芽。花芽为纯花芽, 每个花芽包含2~4朵花。
2 物候期
在贵州高原山区生长开花季节较早, 2月中旬现蕾, 3月上旬开花, 4月中下旬生理落果, 6~8月果实成熟, 果实发育期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 早熟品种60天左右, 晚熟品种可长达130天。叶芽于4月上旬萌发, 4月中下旬抽梢生长, 5月上旬缓慢生长, 5月下旬停止生长, 6月上旬花芽分化;7月上中旬开始二次梢萌芽, 下旬抽梢生长, 8月上中旬生长减慢, 8月下旬至9月上旬停止生长,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落叶。从11月下旬进入休眠期, 次年1月下旬结束。
3 育苗
苗木繁殖可用分株、根插和嫁接等方法。零星栽培可用分株、根插育苗, 大面积生产要用嫁接繁殖培育, 砧木主要用毛桃种子培育, 嫁接成活率高。嫁接方法有劈接、补片芽接和切接, 大批量育苗采用切接, 操作简单, 嫁接速度快, 在每年立春前后进行, 嫁接成活率可高达90%以上。
3.1 分株法
挖取成年树树根上萌生的根蘖作栽植用苗, 先将这些根蘖排栽于育苗床上, 培育成生产用苗后再建园定植。分株法繁育苗木简单易行, 苗木成本低。但繁殖数量有限, 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 只能供零星栽培。
3.2 根插法
用每年耕翻园土时挖段的直经1~2cm细根, 剪成长10~15cm的根段, 插于育苗床上让其萌芽生根培育成苗木, 但获得的根量有限, 繁殖数量少, 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
3.3 嫁接法
在毛桃果实成熟季节, 采收成熟果实, 摊放于室内让其自然后熟, 待果肉变软后取种子, 播种分秋播和春播, 秋播:取种后就将种子播入苗床, 春播:种子贮藏, 先在地面上铺一层厚10cm的河沙, 再放种子, 种子厚度3~5cm, 种子上面盖5cm厚的河沙, 沙上再放种子, 最上面盖沙厚度不能少于10cm, 到翌年2月中下旬取出, 进行播种。苗床面宽100~12cm, 床高15~20cm, 沟宽40~50cm。先在床面上按沟 (行) 距20cm, 开深、宽各5cm的播种沟, 沟向与床向垂直, 再将种子播于沟内, 种 (株) 距10cm, 播后盖土4~5cm, 并经常保持床土湿润, 秋播下年2月下旬出苗, 播后30天左右幼苗出土 (春播) , 以后进行除草施肥及预防病虫害, 次年2月选取李子中长枝作接穗进行切接, 嫁接当年秋季苗木即可出圃上山定植。嫁接法不受砧木及接穗数量所限, 繁殖系数高, 适用于大规模育苗生产。
4 建园
4.1 品种选择
目前贵州良种主要有冰脆李、麦熟李、牛心李、玉黄李等地方优良品种, 引进品种有大石早生、芙蓉李、红心李、油柰李、秋姬李、安哥诺、黑宝石等可供选用。
4.2 园地选择及规划
李子适应范围广, 对光照、温度、土壤要求不严, 对水分要求较高, 选地应选山腰以下台地或山脚坝地建园, 用坡地建园必须坡改梯建成梯地果园, 栽培上适当密植。坝地果园株行距采用3×4m, 台地建园株行距2.5×4m, 梯地果园株行距2.5×3.5m, 并采用等高带状开垦, 穴式定植法, 进行规划打点。对自花不结实的品种要配置授粉树, 比例可采用4:1或5:1配栽。
4.3 打坑施肥复土
定植穴0.8×0.8×0.6m。挖穴时把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 回填土时, 先回表土, 并每穴施猪、牛粪10~15㎏与表土拌匀后再回底土, 回填土高出地平线20~30㎝, 行成园锥形土堆。
4.4 植苗方法
定植时间一般在落叶后至次年萌芽前, 先在园锥形土堆中央挖一小穴, 穴深30cm, 宽25cm, 解开苗木包装袋, 把苗木放进定植穴内, 扶正校齐, 使横行直行成行, 回土压实露出苗木嫁接口3~5cm, 压土时不能将苗木压歪, 最后将定植穴四周的泥土收围在树干周围制成内低外高的碟形树盘, 浇足定根水, 浇水时不可将碟形集水盘冲坏。
5 肥水管理
5.1 施肥
李子不适宜粗放管理, 在粗放管理条件下, 产量低、果实小、品种差, 因此必须加强水肥管理, 提高产量品质。
5.1.1 基肥。
每年11~12月施入基肥。初果期株施农家肥10~15㎏, 盛果期株施30~40㎏, 同时配0.5~1.0㎏尿素或1.5~2㎏复合肥。采用环状沟施, 在树冠滴水线处开挖深30~40cm, 宽40cm左右的沟, 将混合好的肥料撒入沟内, 然后回土填平。
5.1.2 追肥。
在基肥施足的条件下, 早熟品种果实膨大期 (4月中旬) 施1次, 中熟品种或高产园于5月中下旬施, 晚熟品种6月上旬施, 追肥以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 对果实生长和花芽分化均有促进作用。施肥量因树而定, 按强树少施、弱树多施, 小树少施、大树多施的原则进行。
5.1.3 采果肥。
果实采收后20天内施入, 作用是提高叶片同化功能, 增加树体营养贮藏, 提高花芽质量和越冬能力, 采果肥主施氮肥, 施肥量为结果多的树多施、结果少的树少施、不结果的树不施。
5.1.4 微量元素。李子常易缺硼和锌。缺硼在萌芽、开花前或盛花期喷0.1%~0.5%的硼砂。缺锌喷0.4%~0.5%的硫酸锌。
5.2 灌水与排水
有水源条件的可在萌芽前, 开花后和果实膨大期各浇水一次, 果实膨大期干旱缺水或水分过多都会加重落果。李子不耐涝, 在雨季必须排除园内积水。
5.3 耕作
在每年10月上旬进行园土翻耕, 耕深20~30cm, 有利于根系的更新, 提高吸收能力, 同时将杂草落叶翻耕入土增加土壤有机质, 另外翻耕还可破坏地下病虫的越冬场所, 减轻病虫害。间作:夏、秋季一般在幼树行间进行, 可间种黄豆、花生、蔬菜、中药材等夏秋作物;冬、春季李子落叶后果园光照充足, 幼树、成年树园均可间种碗豆、蚕豆、油菜、蔬菜、药材及绿肥等冬春经济作物, 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经济收益。间作物收获后, 秸秆翻埋土中腐烂, 增加土壤有机质, 培肥园土。间作物覆盖园土, 冬春干旱季节减少水分蒸发, 提高土壤含水量;夏秋高温多雨, 可降低土温, 减少水土流失, 为李子丰产稳产优质提供园土环境。
6 整形修剪
6.1 树形结构
要求树干高30~40㎝, 树高2.5~3.0m, 冠径3m左右, 一级 (主) 枝3个, 分枝角度45°~60°, 二级枝3~4个, 第一侧枝距主干45~5O㎝, 第二侧枝与第一侧枝、第三侧枝与第二侧枝、第四侧枝与第三侧枝各侧枝之间的距离20~30cm。三级枝 (副侧枝) 从主枝基部开始相距30~40cm左右留一个, 从下至上间距依次减小。四级枝 (结果枝) 每5~8cm左右留一个。
6.2 整形过程
定植后距地面4O~50cm剪截, 萌芽后保留4~6个错落着生的健壮新梢, 每节留一个枝, 多余的一律抹除。修剪时选出三个, 分布均匀, 方位立体, 分枝角度40°~60°长势均匀的做主枝。主枝留好后再进行剪截, 留枝长度40~5Ocm。在主枝上选留侧枝, 第一侧枝距离主枝基部35~40cm, 基角50°~60°, 在第一侧枝再留第二侧枝, 以此类推选留各级侧枝。主、侧枝及结果枝都要适当进行短截或回缩, 以确保形成丰产树势。
6.2.1 初果期修剪。
定植后4~6年初果树, 营养生长逐渐暖和, 生殖生长逐渐增强, 结果逐年成倍上升。修剪主要是继续扩大树冠, 完成树体结构, 培养结果枝组, 为盛果期打好丰产、稳产基础。
6.2.2 盛果期修剪。
定植后7~25年盛果树, 树体已达到应有高度和宽度, 树型已定, 产量达上限, 生长和结果矛盾趋于平衡。修剪主要是维护稳产树形, 采用截、缩、疏、放手段进行调控, 达到合理结果, 克服大小年结果, 保持中强树势, 防止树势返旺或早衰。
6.2.3 衰老期修剪。
定植25年已后的衰老树, 下部和内膛枝逐渐枯死, 新枝少而短, 大枝老化, 结果部位严重外移, 果形逐年变小, 产量下降。修剪主要是疏除枯枝、衰弱枝, 用强健枝培养新枝组, 代替衰老枝组, 以延长结果年限。
6.2.4 化学调控。
初结果树7月中下旬喷施15%多效唑300倍液, 每隔7天1次连续3次, 可控制树体营养生长, 促进花芽分化;在花期和幼果期各喷1次200mg/kg赤霉素, 对保花保果, 提高座果率效果较好。
7 主要病虫害防治
李子主要病害有红点病、细菌性穿孔病;虫害有食心虫、红蜘蛛、蚜虫。现将其特征、危害部位、危害程度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7.1 红点病
红点病又叫叶肿病, 危害叶片和果实。先在叶面或果皮上产生红黄色圆形隆起病斑, 病斑逐渐扩大, 叶、果失绿变黄提早脱落。谢花后至果实膨大期前、雨水多的年份发病较重;干旱年份发病较轻。一般6月中旬初发病, 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期, 密植园发病较重。防治方法:秋季落叶后, 将病叶、病果集中烧毁, 结合冬耕将落叶翻埋入土, 减少下年侵染病源。药剂防治:冬季清园后喷1~2次0.5度的石硫合剂, 施药时树体和地面都要均匀喷雾;在开花期、发芽期抽梢期及幼果期各喷1次0.5:1:100倍波尔多液, 进行防控保护。同时, 雨季排除果园积水, 清除杂草, 降低园土湿度, 提高树体抗病力。
7.2 细菌性穿孔病
细菌性穿孔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及果实。果园排水不良和雨水多的年份发病较重, 造成早期落叶, 树体衰弱。叶片受害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 病斑脱落成孔洞, 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果实受害, 在果皮上产生水渍状小点, 病斑逐步扩大, 中心变褐, 最后形成圆形、暗紫色、边缘有水渍状晕环、中间凹陷、表面硬化粗糙的不规则裂斑, 直径3.5mm左右。高湿条件下, 病部流出黄色溢脓, 病果易脱落, 加重落果, 影响产量和品质。萌芽开花后病菌开始传播, 在5~6月份发病。防治方法:增施有机肥, 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土壤粘重和地下水位高的果园, 要改良土壤和开沟排水;合理修剪, 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彻底清除病枝, 病叶、病果, 减少侵染菌源。药剂防治:在冬季清园后至下年发芽前园内树体地面喷0.5度石硫合剂或1:2:120倍波尔多液。谢花后每隔15~20天喷1次65%代森锌5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
7.3 食心虫
食心虫为害果实, 在虫孔处流出泪珠状果胶, 受害果不能继续正常生长发育, 逐渐变成紫红色而脱落, 虫道内积满红色粪便。成虫为灰褐色小蛾, 幼虫淡黄或粉红色。食心虫在贵州高源山区一年发生2~3代, 以第2、3代老熟幼虫做茧在土下越冬。防治方法:果实成熟季节及时清除受害落果, 进行集中处理, 处理方法可采用深埋、药液浸泡、焚烧、水烫等杀死果内幼虫;冬季翻耕园土, 经低温干旱杀死虫蛹;同时以昆虫为食的鸡鸟之类捡食幼虫和蛹;果园养鸡, 食心虫多在地表下3~5cm的土层中化蛹, 鸡不仅琢食落地烂果和幼虫, 而且还刨食土中的虫蛹, 能有效防控食心虫种群密度;果园尽量不使用或少施用剧毒农药, 避免毒死以昆虫为食的鸟类, 鸟可琢食果实蝇成虫、幼虫和虫蛹, 降低虫口密度, 减轻虫害损失;果实套袋是较安全的物理防治措施, 对有条件的果园采用套袋, 既可以减轻各种病虫为害, 又可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性;成虫发生量大的果园使用低毒农药进行全园喷雾, 杀灭产卵成虫。可供选用剂有4.5%氯氰菊酯、2.5%溴氰菊酯等低毒高效农药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切忌使用杀虫双、甲胺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
7.4 蚜虫
蚜虫主要为害新梢叶片, 被害严重时, 生长不良, 叶片受害呈卷曲状影响光合作用, 严重时则造成大量落叶, 影响产量及花芽形成。防治方法:危害盛期可喷50%敌敌畏乳剂1000~1500溶液、2.5%敌杀死2000倍液;树干涂药, 将40%乐果乳剂, 以2份水稀释, 在蚜虫发生期, 用毛刷将药液直接涂在主干周围, 如树皮粗糙, 可先将翘皮刮去, 但不能伤及嫩皮, 涂药部位用废报纸包扎密封, 树干吸收药剂后药液随水分输送到枝叶, 蚜虫吸取树液后被毒死, 一般3~5天见效, 幼树切忌药剂浓度过大, 避免产生药害。
7.5 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以成虫、若虫吸食叶片及嫩芽的汁液, 致使新芽不能继续萌发, 叶片严重受害后, 全叶变为焦黄而脱落, 猖獗年份也可危害幼果。受害严重的7~8月树叶大部分脱落, 严重影响花芽形成和第2年产量。红蜘蛛以成虫、在树皮、树丫或土里越冬, 第2年春季萌芽开始危害, 一年发生5~9代。防治方法:在休眠期喷施0.5度石硫合剂, 同时刮除老翘皮, 集中烧掉;花前、花后及生长期, 喷施0.3度石硫合剂或螨虫清2000倍液及50%辛硫磷乳剂2500倍, 每隔10天喷1次, 连喷2~3次。
8 采收
李子不耐贮存, 应在8~9成熟时采收, 远距离销售8成熟时采果, 就地出售9成熟时采摘, 采摘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果实品质。采收要轻摘轻放, 不能损伤果皮及果面蜡粉, 影响外观和商品性。当天采果, 当天买完, 保持新鲜度。远销果采后按大小、色泽、病残等经济性状分级装箱, 用塑料网套或包装纸包果分层装箱, 层与层之间用纸板隔开。
参考文献
[1]李品荣, 陈强, 等.李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1) 124-126.
[2]LiPinRong.such as ChenJiang plum productive cultivation technology[J].Journal of 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2003, (1) :124-126
[3]罗启正.李子栽培[J].云南农业, 2000, (1) :10.
[4]李会云, 周树星.日光温室李子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 2002, (6) :43-44.
[5]LiHuiYun.ZhouShuXing solar greenhouse plum cultivation technology[J].hebei fruit trees, 2002, (6) :43-44.
[6]刘清国, 欧珍贵, 龚德勇, 等.贵州番石榴果实蝇防治技术研究初[J].江西农业学报, 2011, (5) :100-102.
[7]LiuQingGuo.the precious, Gong Deyong etc.Guizhou guava fruit flyearl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research[J].journal of jiangxiagricultural, 2011, (5) :100-102.
贵州山区 篇9
本桥是贵州省某在建高速公路中心里程为K40+140的小桥。桥址位于贵州山区, 因山区洪水具有暴涨暴落、流速快、洪峰历时短、冲刷严重等特点, 对桥梁结构的破坏性较大[1], 因此需对本桥进行水文计算, 确保洪峰发生时, 设计流量能顺利、安全的通过桥下, 桥梁不发生水毁, 桥墩不发生不利冲刷和涌水现象。本文结合现场调查及理论分析得出桥位处的设计流量、设计水位, 为桥底的水文控制标高提供依据。
2 设计计算资料
2.1 汇水面积与河流主流域长度
桥位处无水文观测站, 没有可靠的水文观测资料, 因此在比例为1∶2 000的地形图上圈画其桥址处的汇水面积, 得出汇水面积F=25 km2。在1∶2 000的地形图上沿着河中心, 量测河流主流域长度L=17 km。
2.2 设计频率
本桥为高速公路桥梁, 按跨度属小桥, 查《《公公路路工工程程水水文文勘勘测测设计规范》表5.1.2, 得其设计洪水频率为百年一遇洪水, 即P为1/100[2]。
2.3 河底比降
在桥址处, 沿着河流中心, 往上游每隔10 m测一点的高程, 共测5个点;往下游每隔10 m测一点的高程, 共测3个点。分别算出每两个点间的比降, 最终取各段比降的加权平均值, 得其河床比降IZ=0.028 5。
3 设计流量计算
3.1 暴雨洪峰流量推理公式计算
汇水面积F=25 km2<100 km2, 属于小流域, 可用暴雨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流量[2]。
3.1.1 24 h雨力SP
依据桥梁所处的地理位置, 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则》附录图B-1, 得其频率P=1%的雨力SP=110 mm/h。
3.1.2 汇流时间
项目位于贵州省浅山区Ⅱ区, 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则》附表B-1, 得系数K3=0.193, α1=0.713。汇流时间τ=K3 (L/IZ1/2) α1=0.193× (17/0.028 51/2) 0.713=5.173 h。
汇流时间1 h<τ=5.173 h<6 h, 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则》附表B-2, 暴雨递减指数n=0.69。
3.1.3 损失参数
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则》附表B-2得系数:K2=0.51, β2=1.099, λ1=0.437;
损失参数μ=K2SPβ2F-λ1=0.51×1101.099×25-0.437=21.866 mm/h。
3.1.4 流量计算
按暴雨推理公式得, 设计流量为:
3.2 暴雨径流简化公式计算
因汇水面积F=25 km2<30 km2, 属于小流域, 可用径流成因简化公式计算其设计流量[2]。
3.2.1 各参数选取
桥址处为山地地形, 河沟比降IZ=0.028 5, 汇流面积F=25 km2, 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则》附表B-5, 得地貌系数Ψ=0.07;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则》附表B-8, 汇流时间τ=80 min;桥梁位于贵州, 暴雨分区为第10区, 土层较薄、植被中等、风化中等, 土壤类别为Ⅲ类, 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则》附表B-9, 径流厚度h=57 mm。
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则》附表B-10, 被植物或坑洼滞留的径流厚度z=15 mm。
在地形图上测量, 汇水面积重心至桥址处距离大约为6 km, 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则》附表B-11, 洪峰传播的流量折减系数β=0.85;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则》附表B-12, 汇水区降雨量不均匀的折减系数γ=1.0。
桥址方圆无水库, 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则》附表B-13, 小水库调节作用影响洪峰流量的折减系数δ=1.0。
3.2.2 流量计算
按径流成因简化公式计算其设计流量:
3.3 经验公式计算流量
对于小流域的设计流量, 还可用经验公式估算[1,4], Q=CFn。项目位于山区, 设计频率为1%时, C可取22, n可取0.621[1]。算出:Q=CFn=22×250.621=162.4 m3/s。
最终偏安全选择, 设计流量取QP=237.7 m3/s。
4 桥底最低高程
4.1 形态断面
在河段顺直、岸坡稳定处选择某规则的河床断面为形态断面, 且与流向垂直[2]。因与桥址位置相隔很近, 可近似的把桥址处的设计流量看作形态断面处的设计流量。
根据测绘, 绘出形态断面如图1所示。
4.2 设计水位推算
形态断面处, 河道顺直, 断面规则, 可看作均匀流河段, 故可按谢才公式推算。
当设计水位H=714.50 m时, 总流量QP=259.92 m3/s>237.7 m3/s, 偏安全, 推算结果满足要求。
4.3 桥底所需最低高程
对于山区峡谷地段河流, 建桥后河床断面基本无压缩, 因此无需计算波浪高度[5]。考虑涌水、浪高、河弯超高、水拱、床面淤高、漂浮物高度等因素, 取Δh=0.5 m。桥下无通航要求, 山区桥梁, 查设计规范表6.4.1, 得桥下净空安全值Δhj=0.75 m。
5 结语
1) 桥位处设计洪峰流量分别采用了规范上的推理公式、径流简化公式和经验公式计算。因资料缺少, 推理公式推算的洪峰流量精度有偏差。采用的经验公式具有较大的地区局限性。从计算的结果上看, 采用暴雨径流简化公式算出的设计流量远大于采用暴雨洪峰推理公式和经验公式计算出的流量, 因此在本桥梁水文计算中, 最终选取设计流量为以径流简化公式计算值。
2) 山区桥梁, 洪峰发生时, 河流中常带有漂浮物, 因此桥下净空安全值的取值要比平原桥梁大些。具体取值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
3) 山区水流流速比较快, 常带有块石, 因此需对桥墩和桥台设置防护措施。且应合理布置跨径, 桥墩尽量不布置在河槽。
4) 因流速偏大, 在桥型方案确定后还应计算墩台的冲刷, 以确定墩台防冲刷的最小埋置深度。
摘要:以贵州省某山区在建的小流域公路桥梁为工程背景, 对其进行了桥涵水文计算分析, 计算出设计流量与设计水位, 进而为桥梁的水文控制标高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流域,山区公路,桥梁水文,设计流量,设计水位
参考文献
[1]叶镇国, 彭文波.水力学与桥涵水文[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2:270-275.
[2]JTG#space2;#C30—2002,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S].
[3]JTG/T#space2;#D65—04—2007,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S].
[4]陈想军, 李雄.小桥涵水文分析计算[J].交通科技, 2013 (2) :100-101.
贵州山区 篇10
贵州省山高坡陡, 农用土地地块破碎, 大型农业机械受自然因素制约而难以推广运用。稻麦机械化收获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以背负式收割机代替人工解决稻麦收获问题, 第二阶段以小型割晒机为主, 第三阶段以中、大型稻麦联合收割机为主解决大田块和示范基地收获问题。2012年开始, 国内生产厂家在贵州示范推广小型稻麦联合收割机, 机型采用全喂入或半喂入方式, 行走方式采用履带式或轮式, 可自动持续完成行走、收割、脱粒及清选等过程, 主机动力7~10k W、两行、作业效率1~1.5亩/h (1亩=1/15 hm 2) , 整机质量150 kg左右, 具有操作简单、用途广泛、转运维修方便和使用成本低等特点, 无论大、小田块均可使用, 收割的水稻、小麦籽粒干净。目前部分机型已进入贵州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2013年已在部分地区推广使用。
2 发展趋势
水稻是贵州省的主要粮食作物, 种植面积约73.3万hm2 (1 100万亩) , 水稻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贵州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长期目标, 是省委、省政府的长期工作。与小麦、玉米相比, 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 耕作栽培制度最细, 生产环节最多, 季节性最强, 劳动强度最大, 用工量最多, 综合经济效益较低。2005年开始, 贵州从江苏引进插秧机进行机械化种植示范, 到目前为止, 贵州省水稻机械化已积累了多年的实践经验, 在解决了水稻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问题后, 下一步将向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发展, 必须要解决机械化收割问题。
纵观我国收获机械30年的发展历程, 先后经历了1991—1992年、1995—1998年和2006年3次发展高潮, 每次高潮都将我国收获机械产业推向前进。特别是2006年后,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扶持农民, 使我国大中型联合收获机械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外稻麦收割机发展趋势以大型和超大型为主, 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向多功能联合型机械发展, 技术成熟, 大大提高了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国内北方平原地区以大型联合收获机械为主, “十二五”期间, 农业部将南方丘陵山区列为农业机械化重点发展区域, 贵州省农机总动力要达到2 500 k W, 机械化收获水平要在31%以上, 就必须要解决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收割问题。目前适宜贵州丘陵山区收割作业的农机品种较少, 主要是背负式收割机和小型割晒机, 由于不能一次完成收割、脱粒, 自动化程度较低, 农民劳动强度较大, 使用积极性不高。近年来, 国内部分企业已开始研发小型联合收割机, 通过技术集成不断试验改进, 结构日趋完善, 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具有体积小、质量小、效率高、转运方便和田间通过性较好等显著特点, 是山区、丘陵及平坝地区水稻、小麦收获的理想产品。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 小型联合收割机必将成为微耕机后下一阶段丘陵山区农机发展的热点, 有自己独特的适用性和市场发展潜力。
3 应用前景
3.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收割机发展
2013年, 贵州省农委农机办开始加快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通过对外合作和引进技术,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建设粮食高产示范工程等, 探索建立适合贵州的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体系, 小型稻麦联合收割机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中市场需求最迫切的一种机具。
3.2 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促进机收发展
随着国家不断增加农业基建投入, 贵州省各县已经注重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特别是2013年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实施, 为农机装备在园区作业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在解决了耕整地机械化后, 下一阶段机械化收割必将是贵州丘陵山地农机发展最好的板块之一。
3.3 农机合作社建设促进机收发展
2013年, 贵州省投入6 000万元资金, 实施《2013年度省级农民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资金项目》, 为加快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项目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 对农机操作手进行技术培训, 强化维修网络建设和服务模式、机制创新, 实施机收跨区作业等, 为农户提供服务, 提高机具利用率和综合作业效益, 机收发展前景广阔。
3.4 经济效益好促进机收发展
贵州山区 篇11
关键词:熵权灰色关联法;岩溶山区;农村贫困脆弱性;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376-06
岩溶山区环境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物质、能量、结构和功能的人地生态系统[1]。在碳酸盐岩基岩集中连片分布、二元空间水文结构、破碎地表、陡峭地形、水土贫瘠、生物多样性受限制的环境胁迫下,在高密度人口、贫困与低生产效率的压力下,构成脆弱的人地耦合系统。杨明德等对岩溶山区农业脆弱性及岩溶生态系统脆弱进行了研究[2-3],何才华等对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进行了划分[4],李军等对岩溶山区的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5]。贵州省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岩溶山区,在脆弱生态环境的制约与胁迫下,贫困问题非常突出,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问题之一,并引起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如任晓等对岩溶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与贫困关系进行了研究[6-8]。随着对脆弱生态环境的贫困问题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农村贫困脆弱性进行了研究。韩峥等对环境脆弱性与农村贫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9],黄承伟等对农村贫困脆弱性的概念框架及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与研究[10],张国培等对民族地区农村贫困脆弱性的度量、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11-12]。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贫困脆弱性概念、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其与脆弱性生态环境的关系、贫困脆弱性的评价及影响测量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研究中以定性分析为主,对农村贫困脆弱性的定量分析方法等亟待深入研究。同时,在对贵州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环境的石漠化生态治理过程中,也非常迫切要求对贫困脆弱性机理等展开深入研究。本研究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以贵州省各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岩溶山区贫困脆弱度的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对其贫困脆弱度进行定量研究,并分析贫困脆弱性的特征。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完善岩溶山区贫困脆弱性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还有助于对岩溶山区贫困问题及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也为岩溶山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措施与模式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位于103°36′~109°35′E、24°37′~29°13′N之间,总面积为17.61 万km2,人口 4 189万,共辖9个地州市。属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年降雨量约 1 100 mm,水热充足。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地形崎岖,山体陡峭,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3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碳酸盐岩广布,是我国西南岩溶强烈发育典型地区。目前,贵州省岩溶面积 10.91万km2,约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92%,其中发生轻度及以上石漠化面积达37 597.36 km2,占全省国土面积2134%。至2011年底,少数民族1 254.8万人,占总人口3611%。生产总值5 701.8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26.22亿元,占2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145.4元,贫困人口共1 14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达33.4%。
1.2 研究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水资源、生态环境与区域竞争力评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部分学者也认为灰色评价法的评价权精度较低[13],而熵值法能很好弥补其弱点。目前,熵权灰色关联法在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1.2.1 熵值法确定权重系数 在信息论中,熵值反映了信息的无序化程度,可以用来度量信息量的大小,某项指标携带的信息越多,表示该指标对决策的作用越大[14]。自从数学家Shanon将熵引入信息论后,信息熵成为一种可靠的权重确定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方案优选、权重确定等方面,熵值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5]:
(1)构建m个方案n个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R=(xij)m×n (i=1,2…m;j=1,2…n)。
(2)数据的无量纲处理,对原始数据需要消除量纲,转换为可比较的数据序列,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于“正向型”和“负向型”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公式:
2 贫困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2.1 贫困与贫困脆弱性概念
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17]。郭熙保等把贫困概括为2种形式的剥夺,一种是生理形式的剥夺,包括营养、健康、教育、住所等物质或生理上的基本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另一种是社会形式的剥夺,包括脆弱性、无话语权、无权无势、无尊严和无自主权利等[18]。罗伯特·坎勃等人认为,贫困不仅仅是收入和支出水平低下,也是人的发展能力低下,包括教育、健康和营养等,而且贫困还包括脆弱性、无话语权和无权无势等[19]。
世界银行在《2000—2001世界发展报告》里提出,贫困脆弱性即贫困指个人或家庭面临某些风险的可能,并且由于遭遇风险而导致财富损失或生活质量下降到某一社会公认的水平之下的可能。Mansuri则将它定义为一个家庭在未来的若干年内至少有一年会陷入贫困的概率[20]。韩铮等认为贫困脆弱性包含即将遭受冲击的可能和抵御冲击的能力[9]。
nlc202309032003
2.2 贫困脆弱性的指标体系
脆弱性评价目的是预测和评估面对某种或者多种暴露和胁迫时系统的变化响应以及其自身维持稳定所需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并探求能动的干预策略,防止其进一步退化或脆弱化[21]。多数学者认为农村贫困脆弱性的原因包括自然条件、人文素质、社会经济、政策制度因素等方面。贫困脆弱性是农村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显著问题之一,综合考虑贫困脆弱性内涵及其与自然、社会的相关性,认为贫困脆弱性系统应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能力和生态承载力等3个系统结构要素。其中,经济发展可增加区域农村社会的财富,提高村民的收入与福利水平;社会保障能力是农村社会发展结果,可满足村民的生存、医疗、通信和公平发展等基本要求的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低是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重要制约因素。这三方面的系统结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着农村的贫困脆弱性问题。
依据黄承伟等人对贫困脆弱性的内涵及评价指标的分析[10-12,18],遵循科学性、主导因素、可操作性、应用性等原则,结合贵州岩溶山区独特的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严重石漠化生态环境问题及贫困落后现实,对其农村贫困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选择与构建(表1),并通过查阅《2012年贵州省统计年鉴》等资料获得贵州省各地市评价指标数据(表2)。
2.2.1 经济发展指标 主要考虑岩溶山区农村在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反映的是岩溶山区农村社会贫困的程度。具体从农村农业资源、生活水平、消费能力等方面的构成要素选择村民人均常用耕地面积、村民人均年纯收入、村民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生产总值、农村贫困率、村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占现金收入比等6项指标。指标数据均可从《2012年贵州省统计年鉴》直接获取。
2.2.2 社会保障指标 主要考虑岩溶山区社会对农村贫困的响应与应对能力,以及缓解贫困农村问题的能力。具体从教育、医疗条件、养老保障、通信、交通等方面选择当地高校人数占人口比重、文盲率、受教育年限、农村居民千人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乡镇卫生院医疗人次比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合率、互联网上网比重、公路网密度等8项指标。所有指标数据均可从《2012年贵州省统计年鉴》中得到。
2.2.3 生态承载能力指标 主要考虑岩溶山区自然生态环境对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影响,体现对村民生产、生活遭受自然环境制约的程度。主要从地貌、植被、土壤和水文、水资源质量等方面选择山地面积比重、坡度大于25°土地面积比重、森林覆盖率、石漠化面积比重、多年平均径流量、劣Ⅴ类水质的比重等6项指标。其中,石漠化面积经过遥感影
3.1 指标权重系数计算与分析
利用公式(1)或公式(2)对表2的指标原始数据经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指标的标准化数据。采用熵值赋权法,利用公式(3)、公式(4)、公式(5)计算得出各维度层及指标参数的权重Wi(表3)。对权重值分析可知,社会保障能力对岩溶山区农村贫困影响最大,其次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标准化处理之后的数据均为正向指标,其各评价指标值越大,正向效益越好,反之亦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值越大,其为岩溶山区农村增加的社会财富越多,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与福利水平,减弱农村贫困度;社会保障力指标的指数值越大,为满足村民的生存、医疗和公平发展等基本要求的能力越高,对农村贫困的响应与应对能力越强;生态承载力指数值越大,自然生态环境质量越高,环境维持生态稳定能力强,对岩溶山区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能力的制约、胁迫越弱,越有利于区域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
3.3 关联系数和关联度结果分析
对表5分析可知,贵州省岩溶山区农村贫困脆弱性的各维度层指标评价结果: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评价等级仅有贵阳市与遵义市分别属于轻度、中度脆弱,黔南州属是次强度脆弱,其他地市均属强度脆弱。社会保障力的指标评价仅贵阳市属轻度脆弱等级,铜仁地区与黔东南州属于次强度脆弱,其他各地市属强度脆弱等级。生态承载力的指标评价中仅黔东南州属于中度脆弱等级,六盘水市属强度脆弱等级,其余地市属次强度脆弱等级。贵州岩溶山区农村贫困脆弱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贵阳市属轻度脆弱级,遵义市与黔东南州属次强度脆弱级,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铜仁地区、安顺市、黔西南州与黔南州等地属强度脆弱级。依据贵州省农村贫困脆弱度评价等级,在空间上按严重程度划分为3个区域:中部为贫困轻度脆弱区,与中部贵阳相连的东部及北部贫困次强度脆弱区,东北部、西北部、西部、中西部、南部等为贫困强度脆弱区。
对以上6个地区的岩溶山区农村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能力等综合分析可知,在岩溶生态环境脆弱性强、生态环境承载力低的背景下,对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能力起严重制约作用,加剧了农村贫困问题,在遭受自然灾害时会导致村民陷入严重贫困,表现出贫困脆弱性强烈;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层次低,限制了村民收入和福利水平,也导致了村民的满足生存、医疗、通信和公平发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难以实现,表现出贫困脆弱度强。因此,生态环境脆弱性强、承载力低,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限制因素,而区域社会经济落后也进一步阻碍了教育、交通、医疗、通信等方面发展,导致村民难以满足生活需求与公平发展的要求,最终在岩溶山区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形成区域农村社会贫困的强度脆弱性。
3.3.2 贫困次强度脆弱区 主要包括遵义市及黔东南州,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生态环境、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能力的特点:(1)遵义市:碳酸盐岩分布并不十分广泛,地形起伏也较为和缓,大于25°的坡地面积比重仅14.71%,森林覆盖率高,为48.6%,石漠化面积比重低,为15.19%,石漠化程度较轻。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贫困率较高,为218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较低,为5 216元;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低,社会保障力弱,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文盲率高,为762%,千人拥有医疗卫生人员少,仅有0.96人,区内乡村公路密度低,通信等基础设施也较落后。(2)黔东南州:碳酸盐岩分布较少,地形起伏较大,山地面积比重为全省最高,为7280%,大于25°的坡地面积比重高,为31.29%,山地森林面积大,森林覆盖率为全省最高,为63%,石漠化面积比重仅588%,石漠化程度较轻;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以农业种植和林业为主,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较低,为3 949元,农村贫困率为全省最高,为42.11%;区域内农村发展落后,社会保障能力弱,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文盲率高,为8.79%,千人拥有医疗卫生人员少,仅有1.07人,乡村公路密度低,通信等基础设施也较落后。
nlc202309032003
对以上两个地市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能力、生态环境状况等综合分析可知,遵义市地形较为和缓,石漠化生态环境问题并不突出,山地面积与大于25°的坡地面积比重也相对低,表明自然生态环境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但由于交通、通信等基础条件差,村民人文素质较低,农村经济发展仍然缓慢,农村贫困问题仍然突出,农村贫困脆弱性为次强度级;黔东南州,地形崎岖、山地面积广大,岩溶石漠化程度轻,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较其他地区好,但林业加工业落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弱,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众多、文化素质低,村民贫困问题也很突出,最终形成贫困次强度脆弱。
3.3.3 贫困轻度脆弱性区 主要分布贵阳市,其岩溶地貌典型,石漠化程度高、面积比重大,为23.36%,地形起伏相对和缓,森林覆盖率高;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工业等发展较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全省最高,为7 381元,农村贫困率全省最低,为16.80%;农村社会发展也较好,教育、交通、通信、医疗卫生等发展较好,高校人数比重全省最高,为631%,文盲率全省最低,为3.88%,农村千人拥有乡村医护人员为1.07人。贵阳市拥有全省交通枢纽、政治经济中心等优越条件,经济水平远高于省内其他地区,乡村各项基础设施也相对更完善,社会保障能力更加突出,能为村民提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更多村民的基本生存和公平发展要求,农村贫困脆弱度也更轻。
4 结论
本研究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法,考虑贵州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落后现实,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保障能力、生态环境承载等三方面结构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贫困脆弱性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贵州省农村贫困脆弱性的状况。贵阳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与社会保障力指数远大于全省其他地区,生态承载力指数与其他地区相当,为全省经济、政治中心,经济发展水平高,教育、交通、通信及医疗发展水平高相吻合,贫困问题较其他地市弱。贵州省其他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力及生态承载力等指数值均较低,表明经济发展为区域农村增加的社会财富少,村民收入与福利水平低,农村贫困度高,交通、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弱,难以满足村民的生存、医疗、康乐和公平发展等基本要求;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力小,对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能力的制约、胁迫强,不利于区域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加剧了农村贫困问题的严重性。
贵州岩溶山区农村贫困脆弱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贵阳市属轻度脆弱级,遵义市与黔东南州属次强度脆弱级,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铜仁地区、安顺市、黔西南州与黔南州属于强度脆弱级。在空间上按严重程度划分为3个区域:贵州省中部为贫困轻度脆弱区,贵州省东部及北部为贫困次强度脆弱区,其余地区为贫困强度脆弱区。
对贵州省各地州市人地系统中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能力、生态环境状况与农村贫困脆弱度作对应综合分析:(1)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铜仁地区、安顺市、黔西南州与黔南州的岩溶地貌发育强烈,石漠化生态问题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性强,生态环境基质系统稳定性均较脆弱,严重制约和胁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阻碍了教育、交通、医疗、通信等方面发展,导致村民难以满足生活需求与公平发展的要求,表现出贫困强度脆弱性。(2)遵义市与黔东南州的岩溶石漠化生态问题较轻,生态环境相对较好,对区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制约度较轻,但由于资源相对匮乏,村民文化素质较低,工业及林产品加工业水平低下,农村经济发展仍然缓慢,农村贫困问题仍然突出,表现为贫困次强度脆弱。(3)贵阳市石漠化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较脆弱,但由于良好的社会政治地位及区位地理条件,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水平较高,乡村基础设施较完善,社会保障能力突出,可满足更多村民的基本生存和公平发展要求,农村贫困为轻度脆弱。
参考文献:
[1]袁道先. 中国岩溶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21-58.
[2]杨明德. 论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0,2(1):21-29.
[3]苏维词,朱文孝.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构想[J]. 经济地理,2000,20(5):75-79.
[4]何才华,熊康宁. 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区及其开发治理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4(1):1-9.
[5]李 军,蔡运龙. 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124-127.
[6]任晓冬,高新才 .喀斯特环境与贫困类型划分[J]. 农村经济,2012,(2):55-58.
[7]李阳兵,王世杰,容 丽. 西南岩溶山区生态危机与反贫困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反思[J]. 地理科学,2004,(2):157-162.
[8]屠玉麟. 黔桂滇岩溶山区脱贫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4(3):14-19.
[9]韩 峥. 脆弱性与农村贫困[J]. 农业经济问题,2004(10):8-13.
[10]黄承伟,王小林,徐丽萍. 贫困脆弱性:概念框架和测量方法[J]. 农业技术经济,2010(8):4-11.
[11]张国培. 和谐视角下的民族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1:15-30.
[12]赵培红. 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脆弱性分析及其治理[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8-33.
[13]李 济,李 岩,李德峰,等. 基于改进AHP法定权的模糊优选模型在地下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2,23(2):4-6.
[14]宋 平. 小排放量印花废水处理工程实例分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94-96.
[15]宋喜民,周书敬. 建设项目投资方案优选的熵权系数法[J]. 建筑技术开发,2004,31(7):113-115.
[16]邓聚龙. 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52-70.
[17]阿马蒂亚·森. 以自由看待发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40.
[18]郭熙保,罗 知. 论贫困概念的演进[J]. 江西社会科学,2005(11):38-43.
[19]Chamber R. Poverity and livelihood:whode Reality Counts?[J]. Economic Review,1995,11(2):357-82.
[20]Mansuri G,Healy A. Vulnerability Prediction in Rural Pakistan[R]. 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01.
[21]刘燕华,李秀彬. 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78-99.
[22]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贵州省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 贵州省地表自然形态信息数据量测研究[M]. 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2-128.
贵州山区 篇12
关键词: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高海拔地区,贵州省
糯玉米也叫粘玉米, 是普通玉米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变异后经选育而成的, 其籽粒胚乳全部由支链淀粉组成, 角质与粉质胚乳层次不分, 籽粒内部呈不明蜂蜡状。糯玉米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果蔬型食品, 以采鲜嫩玉米穗为主, 蒸食口感柔软细腻, 皮薄无渣, 甜粘清香;收获干玉米制作的糯玉米食品风味独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及加工业的发展, 种植糯玉米已成为一种新兴产业, 前景广阔。
毕节地处贵州高海拔山区, 是贵州省糯玉米主产区, 为了加快该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拉动农业经济增长, 近年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 成功选育出高产优质糯玉米新品种毕糯1号, 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利用研究, 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于一体的糯玉米产业化开发模式, 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供大面积生产上应用。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毕节地区生产上种植的糯玉米品种大多数是地方种, 植株不整齐, 产量低, 口感较差, 适应种植的范围较狭窄。将本地种改为杂交种, 是提高糯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目前适应毕节地区栽培的糯玉米杂交品种主要有毕糯1号、筑糯2号、筑糯5号、筑糯7号、筑糯10号、筑黄糯1号、遵糯1号等, 可根据其生育期加以选择。糯玉米粒色有白、黄、红、黑和杂色等, 但目前多数为白色品种。播种前应先对种子进行精选, 用一开一凉的温水浸种10 h左右后, 捞起置于25℃处进行催芽, 待种子露白时播种。
2 隔离种植
糯玉米基因属于胚乳性状的隐性突变体, 在栽培糯玉米时要与其他玉米隔离种植, 以免接受其他玉米花粉而影响品质。隔离方法有时间隔离、空间隔离、高秆作物隔离和自然屏障隔离等。毕节地区以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种植为好。空间隔离, 即在没有障碍物的平坝地区需在种植区外围300~400 m范围内不栽种其他类型玉米品种, 如有林木、高山等天然屏障, 可适当缩短隔离间距[1]。毕节地区较多的高山和森林资源为糯玉米生产提供了独特的天然隔离条件。若不能进行空间隔离, 则应采取时间隔离 (错开播种期) 的方法来避免与其他品种的花期相遇, 2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播种期间隔时间一般为20~30 d。如大面积成片种植糯玉米, 可适当降低隔离标准。总之, 以不使2类品种的玉米花粉相遇为原则。毕节地区目前种植的糯玉米生育期比普通玉米短, 在普通玉米播种前20 d左右采用塑料拱棚育苗和移栽, 既可达到隔离要求, 又能提早上市, 同时还能提高经济效益。
3 精细整地
玉米植株高大, 根系发达, 分布范围广, 创造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精细整地, 可使根层的死土变活土, 生土变熟土, 逐渐加厚活土层, 扩大玉米的根系活动范围, 有利于地上部分的生长;可以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和转化, 为玉米生长提供必需的土壤养分;可以减少田间杂草和病虫危害, 把杂草种子和害虫的卵、蛹、幼虫深埋地下, 使之不能复生和发芽。因此, 要抓住有利时机, 进行深耕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20~30 cm, 耙碎整平, 同时开好环田边沟及中间沟, 以便灌水和排涝。结合耕翻施足基肥, 一般施有机肥15.0~22.5 t/hm2、复合肥450~600 kg/hm2或玉米专用肥450 kg/hm2作基肥。潮湿易涝地区应起垄种植以利排水。
4 苗床准备
床土用细肥土、细圈肥按1∶1的比例加入适量清粪水, 加入磷肥300 kg/hm2以及锌肥 (或钾肥) 30 kg/hm2混拌均匀堆沤3~5 d后使用。要求土块细碎, 磷肥过筛, 混拌均匀, 不干不稀, 在营养土中加入适量清粪水, 使之能揉捏成团, 在1m左右的高度落地能散, 将营养土与清粪水混拌均匀后用手工捏制成拳头大小的营养坨, 用筷子头大的木棍从球顶往下打一个约3 cm深的播种孔, 并整齐错位排列在苗床里, 大田准备营养坨6.75万~7.50万个/hm2, 等待播种。整理好苗床, 一般按宽80~100 cm、深8~10 cm开厢做床, 厢面要平整, 苗床底用塑料薄膜铺垫, 防根系扎入床土中移苗时伤根。营养坨摆放好后, 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 以便保持水分、防止营养坨干燥及防止苗床或播种孔积水[2]。
5 分期播种, 合理密植
毕节地区3月初至6月上旬 (3月1日至6月10日) 均可播种。具体播种日期应根据生产加工安排, 大面积种植应错期播种。最早播期为地表5 cm的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采取薄膜育苗移栽技术, 可提早10~15 d播种;最迟播期为保证鲜穗采收期气温在18℃以上的日期。以毕节地区为例, 大田春播宜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 早春保温育苗可根据条件提早到3月上旬, 大田夏播可在6月初, 最迟不得迟于6月10日, 以防开花期冷害不实。要足墒播种, 墒情不足要造墒播种。每穴2~3粒, 下种后及时覆土并精细平整畦面, 播种深度4 cm左右。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期播种, 每隔7~10 d播种1期, 并且早、中、晚熟品种搭配[3], 以提高经济效益。宽窄行种植, 宽行80 cm, 窄行40 cm;或60 cm等行距种植, 株距20~25 cm。3~4叶间苗, 5~6叶定苗, 间定苗的原则是除杂、除小、留壮苗, 保证全田幼苗均匀一致, 留苗6万株/hm2左右。早熟品种可密些, 晚熟品种可稀些。播完后, 先撒细水, 使营养坨表面湿润和播种孔内略有水渍, 待收水后, 表面撒盖3~4 cm厚的细肥土。并在苗床四周开一浅沟, 再用2 m长的竹块每间隔80 cm搭1条拱架, 在拱架上覆盖塑料薄膜, 四周用细土压边, 实行全封闭。播种后5~7 d出苗, 每3 d检查1次, 如苗床表土发白, 就揭膜浇水, 浇后盖严;苗床内气温超过30℃时, 揭开两端通风, 1叶1心时, 浇清粪水1次。2叶时开始炼苗, 第1天揭膜1/3, 第2天揭开2/3, 第3天全部揭开。移栽的前一天下午浇足清粪水, 确保幼苗生长健壮。
6 单株定向移植
在幼苗生长到2叶1心时移栽最好, 此时移栽容易定向、成活, 返青时间短, 生长健壮。要克服小苗定向率低、大苗返青时间长、老苗易形成僵苗而造成减产的问题。先将苗床里的玉米苗按大小、强弱分类, 选生长健壮、整齐一致的苗集中移植, 按规定的株行距定向摆放到移栽沟里, 第2片叶垂直指向大行, 以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优势;将农家肥、化肥施在2株玉米苗之间, 用清粪水浇施在营养坨上帮助定根提苗, 然后再覆土掩盖, 使厢面略呈“瓦背”形, 适合盖地膜的地块一定要当天覆盖地膜, 防止水分散失[4]。海拔1 600 m以上的山区, 气候冷凉, 热量条件较差, 春、秋低温是制约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根据生产实践, 玉米要实现高产, 应采用地膜栽培, 利用地膜覆盖增温保温和保水保肥的作用, 促进玉米健壮生长, 提早成熟夺取高产。覆膜要平, 紧贴地面, 用细土封压膜边, 压膜宽度4~5 cm;根据玉米种植密度定点破膜, 打窝播种或移栽, 窝深7~8 cm, 膜孔宽6~7cm, 用细土封严破膜孔口。
7 田间管理
在玉米苗移栽1周后, 结合施肥进行第1次中耕松土, 用清粪水9 000 kg/hm2以上加尿素75 kg/hm2或用尿素150~225 kg/hm2追施提苗肥, 并注意偏施弱株。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尿素225~300 kg/hm2追施攻穗肥。其追肥方法是在2株玉米相距中心处打孔追施, 施后及时用细土覆盖洞孔, 肥料离玉米茎秆基部10~13 cm。抽雄吐丝期, 视玉米长势巧施粒肥, 若植株秆青叶绿, 下部叶片枯黄不严重则少施;长势不旺、下部叶片枯黄多则多施。一般施纯氮34.5~69.0 kg/hm2。也可根据玉米长势长相追施1~2次叶面肥, 用磷酸二氢钾3.0~7.5 kg/hm2、尿素7.5 kg/hm2, 对水750~1 050 kg喷施, 以延长叶片功能期。糯玉米品种的分蘖较多, 应在拔节期及时打杈拔除。开花期如遇高温、阴雨等不利气候时, 要人工辅助授粉, 保证其结实饱满。
8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是保证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鲜食糯玉米一般在授粉后23~26 d (乳熟末期) 采收, 以手掐有浓浆为最佳采收期。采收过早则太嫩, 糯性差;过晚则偏老, 风味不佳。采收时鲜玉米穗带苞叶采下, 及时上市, 不宜在常温下存放, 否则品质和风味下降。加工用糯玉米要待籽粒完全熟后收获。
参考文献
[1]包其龙.甜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8 (7) :52-53.
[2]马晓梅, 苗翠香.甜糯玉米套种白萝卜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4) :144-145.
[3]郭立双.糯玉米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8 (1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