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稻田(共3篇)
山区稻田 篇1
稻田养蟹是在一块稻田, 同一个生长季节里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是一项风险小、见效快、效益高的种植业与养殖业巧妙结合的立体种养新模式[1]。一方面, 河蟹的各种生理活动对水稻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蟹类掘洞的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可以刺激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2], 加之其排泄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可间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同时, 水稻也为河蟹提供了庇荫场所, 稻田中的各种动物及浮游生物又可作为河蟹的食物来源[3]。因此, 稻田养蟹既可使水稻增产, 又可收获河蟹[4], 达到了一水两用, 稻蟹双丰收的效果, 增加农民收入。稻田养鱼不仅在黔东南等传统养殖地区迅速发展, 铜仁、遵义等新区也得到迅速推广[5]。本文从稻田的选择与改造、蟹种的选择及放养、饲养管理、回捕、常见敌病害的防治介绍了山区稻田养蟹技术。
1稻田的选择与改造
1.1田块的选择养蟹的稻田要选择水源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保水性能好、较为安静又便于管理的田块。面积以666.67~3 333.33 m2为宜[6], 最好为冬闲一熟稻田。
1.2蟹溜、蟹沟在稻田四周, 离田埂1 m左右挖一圈宽0.5~1.0 m, 深0.6~1.0 m的蟹沟, 根据田块的大小, 在稻田中间开挖“一”字形、“十”字形或“#”字形的蟹沟, 蟹沟交叉处开挖1.5~2.0 m见方的蟹溜。蟹沟、蟹溜的面积一般占稻田的15%~20%。
1.3防逃设施用砖块、钙塑板、石棉瓦、塑料薄膜等材料沿蟹田四周建设防逃墙。防逃墙与池面垂直或稍向内倾斜, 内壁光滑, 高度0.6~0.7 m, 用木桩或竹桩固定, 四角建成圆形;或将田埂的坡度加陡, 坡比1.0∶0.5以内, 坡面上用1 mm左右厚度的硬质塑料布贴面[7], 既可防逃又可防止河蟹打洞。稻田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8]。
2蟹种的选择及放养
2.1蟹种的选择选择规格整齐、爬行活跃的蟹种。可采取“一查、二看、三称重”[9]的办法选择。“一查”是查清蟹种的来源和产地;“二看”是看蟹种规格是否整齐, 附肢是否齐全, 爬行是否活跃, 性成熟蟹的比例是否过大, 不能用性成熟蟹和小蟹做蟹种;“三称重”是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称重过数。
2.2清野、消毒在稻田放水前3~5 d进行清野、消毒。彻底消除稻田及沟、溜中的水蛇、老鼠、野杂鱼等敌害生物。每667 m2稻田用生石灰30~40kg, 兑水化成浆后均匀地泼洒在田内进行消毒。
2.3苗种放养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后, 秧苗已经栽插成活时进行。放养密度450~750只/hm2。投放前用田水喷淋蟹种3~4遍, 使其逐渐适应田水。用高锰酸钾10~20 mg/kg或3%~5%食盐水消毒5 min, 之后让蟹种自行爬入田中。
3饲养管理
3.1日常检查每天早、中、晚3次巡查, 观察河蟹的摄食、活动、蜕壳、水质情况及蟹、稻有无发病;检查防逃设施安全情况以及田埂、沟溜有无破洞、漏水情况。
3.2适量施肥河蟹不耐肥水, 养殖河蟹的稻田不宜大量追肥, 一般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基肥可施粪肥7 500 kg/hm2, 磷肥450 kg/hm2, 钾肥150 kg/hm2[9]。追肥以尿素为主, 每次4~6 kg/667 m2[9], 一般2~3次。
3.3合理投饵河蟹是杂食性偏动物性的甲壳动物, 在稻田养蟹中, 应适当添加动物性饵料, 以弥补天然水域中动物性饲料的不足。日投喂1~2次, 如果投喂2次, 傍晚投喂量为全天投喂量的2/3。日投喂量为蟹种体重的3%~8%, 投喂的品种应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结合, 保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
3.4水质管理一方面要勤注水, 最好每天注水或隔天注水, 保持10 cm左右的水深, 7~10 d换水1次, 每次换水1/3。夏季高温, 应使稻田达到最深水位;秋季是摄食高峰, 应由7~10 d换水1次改为2~3 d换水1次。另一方面, 坚持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 以调节水质和预防病害。
4回捕
一般在水稻收割前后进行。为防止稻谷收割时对蟹的伤害, 可对养蟹稻田进行多次灌水和排水, 使蟹集中到蟹沟、蟹溜中。回捕时, 在水流动方向下游的沟渠中设置陷阱和袖网, 白天加水, 夜晚放水, 河蟹顺排水方向爬进陷阱和袖网。余下部分可用灯光诱捕或人工捕捉。
5常见敌害、病害的防治
稻田养蟹病害采取“预防为主”的科学防病措施。及时消除敌害生物;勤换水, 保持水质清新;多种水草, 模拟天然环境;科学投喂, 增强河蟹体质。一旦发病, 及时治疗, 对症下药, 科学用药。
5.1敌害的防治主要包括水鸟、蛇、老鼠等, 可在修建蟹沟、蟹溜时加强驱捕, 封死鼠洞、蛇洞, 做好进、排水的防护措施。养殖过程中, 可用人工或捕鼠器捕捉。
5.2病害的防治
5.2.1烂鳃病:表现为病蟹行动迟缓、鳃腐烂。发病原因是水质败坏, 饵料中缺乏维生素。主要防治措施: (1) 换水; (2) 用生石灰连续消毒水体3 d; (3) 每100 kg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 100 g, 恩诺沙星50 g。
5.2.2烂肢病:表现为蟹肢节间充水腐烂, 步足易断落, 群体残蟹较多。主要由于运输和捕捞过程中蟹体受创伤被细菌侵入引起。主要防治措施: (1) 在蟹种放养前, 彻底清理消毒, 消灭病原; (2) 在蟹种运输过程中, 避免对蟹体造成损伤; (3) 强化饲养管理, 促进伤口愈合, 增强河蟹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5.2.3脱壳不遂症:表现为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接处出现裂口, 但不能蜕去旧壳, 进而导致死亡。主要防治措施: (1) 加大换水量; (2) 投放少量石灰; (3) 饵料中添加钙质丰富的物质, 如:每次蜕壳前2~3 d, 用“免疫多糖+虾蟹多维+离子钙”拌料, 连用3~5 d[10]。
参考文献
[1]陈淑芬.山区稻蟹共生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3) :280.
[2]Wang J Q, Zhang X D, Jiang L F, et al.Bioturbation of burrowing crabs promotes sediment turnover and carbon and nitrogen movements in an estuarine salt marsh[J].Ecosystems, 2010, 13 (4) :586-599.
[3]程保政, 刘义霞.稻田蟹鱼生态养殖技术试验[J].北京水产, 2001 (3) :18.
[4]姜维, 陈彬.稻田养蟹的技术要点[J].西江农业科技, 1995 (3) :34.
[5]李正友, 王艳艳, 李世华, 等.贵州山区稻田养鱼现状与发展对策[J].贵州畜牧兽医, 2014, 38 (6) :62-64.
[6]薛有桂, 杨海鑫.稻蟹共生配套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 1991 (6) :33.
[7]胡以朝.稻田养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3) :330-331.
[8]陈淑燕.稻田养蟹关键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 2008 (9) :48-50.
[9]孙雅君.稻田生态养蟹技术[J].生态农业科学, 2004, 20 (3) :242-243, 254.
[10]刘福林, 何贤明.稻田生态养蟹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 2013, 54 (9) :77-78, 80.
山区稻田养鱼经验谈 篇2
一、养鱼稻田的选择和改造
1.稻田的选择。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田块。
2.稻田改造。要对养鱼田块进行一定的工程改造, 改造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具体步骤如下:
(1) 加高、加固田埂。将田埂加高至0.5~0.8米, 加宽至0.4~0.5米。
(2) 挖建鱼凼、鱼沟。稻田栽秧后水位较低, 不利于鱼类生活, 因此, 需要在田中开挖鱼凼、鱼沟, 以满足鱼类生长、摄食、活动需要。鱼凼有田角凼、中央凼、壁凼等, 即在田中挖长方形的深坑, 每667平方米挖鱼凼15米×3米×1.2米。鱼凼与田埂间应留2米的生态带, 鱼凼壁底须用水泥、石、砖砌成。鱼沟是鱼凼通向田间的通道, 一般宽0.5米、深0.6米。鱼沟的类型和布局有“十”、“艹”、“丰”“井”字形。
(3) 修筑进排水口和拦鱼设施。进排水口最好用砖石修造, 缺口一般宽0.6~1.0米, 并装置拦鱼设备。
(4) 修建遮阴、降温设施。距离鱼凼边留2~3米宽的生态带, 可种植葡萄、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 让葡萄、瓜果爬上架遮阴, 以利夏季调节鱼凼中水的温度。
二、水稻栽培
在养鱼稻田, 无论是采用常规栽插法, 还是宽窄行栽插法, 都应选用优质水稻品种和保证水稻蔸数, 确保水稻获得丰收。杂交水稻一般每667平方米栽插1.1万~1.2万株。
三、放养的鱼苗
适合稻田养殖的鱼类有鲤鱼 (杂交鲤、建鲤) 、鲫鱼 (白鲫、银鲫) 、草鱼、鲢鱼、鳙鱼、团头鲂、鳊鱼和一些特种水产养殖品种。鱼苗放入稻田前, 应用4%~5%的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10分钟, 同时作好放种时间和数量的记录。山区稻田生态养鱼要因地制宜, 根据自身条件确定放养密度及品种搭配。1.
1. 自然养殖主养鲤鱼模式。
放养鲤鱼 (杂交鲤、河鲤、建鲤等优良品种) 70%, 鲫鱼10%, 草鱼10%, 鲢鱼6%, 鳙鱼4%, 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200尾左右, 鱼苗规格为体长10厘米以上。
2. 粗养模式。
稻田工程改造完成后, 用经过发酵的猪粪、牛粪肥水, 定期投喂少量饲料。鱼苗放养比例为鲤鱼60%, 草鱼30%, 鲢鱼6%, 鳙鱼4%, 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350尾, 鱼苗规格为体长10~15厘米。
3. 半精养模式。
稻田工程改造完成后, 注满水一个月, 用经过发酵的猪粪、牛粪肥水, 以米糠、麦麸为精料, 坚持定时、定点投喂。该饲养模式以培养大规格鱼种为主、食用鱼为辅, 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350~2050尾, 其中体长10厘米的鲤鱼苗300~450尾, 体长6.5厘米的鲤鱼苗500~800尾, 草鱼夏花200尾, 体长9厘米的团头鲂300~500尾, 体长9厘米的鲫鱼苗50~100尾。
四、管理
稻田生态养鱼的管理工作是取得稻、鱼双丰收的关键, 应采取“三管、四注意”、勤检查、勤巡田的工作方法。“三管”即管好水、肥、饵, 这是减少稻田生态养鱼病害发生的关键。“四注意”即注意打农药、注意烤田、注意灭虫害、注意防盗。
1. 管水。
由于山区水源不能保障, 因此, 在以后的管理中应根据条件适当减少烤田。稻田栽秧期田水水深以3~5厘米为宜, 以后田间水深变化以6~15厘米为宜。
2. 管肥。
追肥以农家肥为主, 化肥为辅。农家肥以经过发酵的猪粪、牛粪、鸡粪为主, 施用量为每667平方米450千克。施化肥时, 每667平方米的碳酸氢铵施用量不宜超过5千克, 尿素不宜超过10千克, 硫酸氢铵不超过15千克, 钙镁磷肥不过15千克。同时, 每隔5~7天施用沼液40~50千克肥水。
3. 管饵。
每天投喂精料 (玉米面、米糠、麦麸) 1次, 投喂量为每667平方米1.5~3.0千克。
稻田养鱼时, 应尽量少施或不施农药, 以提高鱼肉和水稻品质。不得不使用农药时, 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的药剂为佳, 应多用水剂而少用油剂和粉剂。
4. 勤巡田。
山区稻田 篇3
1 选好养鱼稻田
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清新不受污染、沟渠配套、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不漏水的田块。
1.1 加高、加固田埂
养鱼稻田四周田埂在春耕前用开挖鱼沟的下层硬土进行加高、加宽、加固, 并拍打结实。
1.2 开好鱼沟、鱼坑
在养鱼稻田四周田埂80~100cm的地方开挖环田鱼沟, 并根据田块大小再开挖“十”字、“井”字形中心鱼沟, 鱼沟深30cm, 宽40cm, 同时在靠近进水口的田角或田中心挖一个深1m, 面积约3~5m2大的鱼坑, 以备鱼栖息。
1.3 鱼种类的选择
稻花鱼放养时间一般在插秧后7~10天为宜, 每亩可养殖鱼种1 000尾左右。南平市养殖鱼类以鲤鱼为主, 主要品种是瓯江彩鲤、福瑞鲤、本地鲤鱼品种、中科3号鲫鱼等。
2 选用合适的水稻品种
宜选用耐肥、茎杆粗壮、不易倒伏、抗逆性强的品种, 如天优3301、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Y两优302、闽丰优3301、特优73等组合。
3 浸种消毒
播种前选晴天翻晒种子, 每亩大田用种量0.75~1kg。将谷种浸泡于25%咪鲜胺 (使百克) 乳油2 500~3 000倍稀释液+3%甲霜·噁霉灵 (广枯灵) 水剂1 500倍药液浸种消毒6~8小时, 洗净沥干后保温、保湿、催芽, 到露白即可播种。
4 适时早播, 培育壮秧
根据放养鱼苗时间, 一般于5月上旬播种, 秧龄30天为宜。另选择一肥力中上、向阳、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秧田 (不用养鱼) 。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5kg, 稀播均播。播种前秧田应施足基肥, 每亩施进口复合肥50kg作基肥, 秧苗1叶1心时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50kg喷施, 促矮壮分蘖;2叶1心时施尿素5kg、氯化钾5kg作断奶肥;3叶1心时施尿素5kg作壮苗肥;移栽前4~5天施尿素5kg作送嫁肥, 并喷药1次做到带药下田。争取秧苗移栽时带蘖2~3个。
5 合理密植, 插足基本苗
采用宽行窄株, 东西向种植, 增加通透性, 有利于稻花鱼生长。大田插植规格为16.7cm×30~33.3cm, 同时, 应适当增加鱼沟两边的栽插密度, 发挥边际优势, 每亩插1.3万蔸左右, 每蔸两粒谷秧, 保证每穴4~6苗, 每亩6~8万基本苗, 搭建好高产苗架。
6 合理施肥
稻田施肥不仅可促进水稻增产, 也有利于鱼的增产。但需要在兼顾稻、鱼两者安全的基础上, 进行科学施用。养鱼稻田施肥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 无机肥为辅, 重施基肥, 轻施追肥的原则。
6.1 施足基肥
基肥应在放鱼种之前5~7天施用, 基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70%左右, 一般以厩肥、绿肥、粪肥为主, 也可掺一定量化肥, 在耕田时施下。基肥量根据稻田土质肥瘦程度而定, 通常每亩施有机肥400~500kg。
6.2 科学追肥
追肥宜采取量少次多, 少施勤施的方法, 避免一次性重施猛施, 否则既对鱼有害, 对水稻也不利。追肥一般用粪肥, 也可用少量化肥, 严格控制用量, 通常每亩每次尿素7.5~10kg或钙、镁、磷肥15~20kg。不宜施用氨水、氯化铵和碳酸氢铵。农家粪作追肥每亩300~400kg。追肥时水位不低于5~7㎝, 先施半边田, 次日再施另半边田。每批追肥分2~3次施放, 还应避免多种化肥同时一次性施用及避免放入鱼沟和鱼溜。同时, 雨天和闷热天不要施肥, 否则, 影响鱼的食味或造成鱼中毒。
7 科学管水
一是经常疏通鱼沟、鱼坑;二是保持稻田养鱼水位;三是灌深水控蘖;四是加注新水改善水质。具体: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 适时调节水位。插秧后到分蘖后期水深6~8cm, 以利秧苗扎根、还青、发根和分蘖。这时鱼体小, 可以浅灌。中期正值水稻孕穗需要大量水分, 田水逐渐加深到15~16cm, 这时鱼渐渐长大, 游动强度加大, 食量增加, 加深水位有利鱼生长。晚期水稻抽穗灌浆成熟, 要经常调整水位, 一般应保持10cm左右。
8 安全防治病虫害
遵循“以防为主, 综合防治”方针,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注意结合当地农技服务信息重点抓好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稻田病虫害防治提倡使用诱虫灯, 若按稻田面积配足一定数量的诱虫灯, 一般不需要用药防治。如确需用药, 也要注意选用对鱼无害的低毒农药, 控制用药量, 喷药前要加深田水, 喷药方式以微雾为好, 尽量不使药喷到田。具体施农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8.1 农药品种选择
危害水稻的病害虫很多, 主要有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和稻纹枯病等。为了消灭这些病害虫保证水稻丰收, 又保证稻鱼不被农药毒死, 必须选择那些高效、低毒、低残留、消解快的农药。如选用康宽或垄歌防治稻飞虱、稻叶蝉;杀虫双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三环唑预防稻瘟病;井冈霉素预防纹枯病等。农药剂型方面, 应多选用水剂或油剂, 少用或不用粉剂。养鱼稻田草食性鱼类有除草作用, 因此养鱼稻田一般不使用除草剂。
8.2 把握农药的正常使用量和安全浓度
把握农药的正常使用量和对鱼类的安全浓度, 这样才能在使用农药时保证鱼类的安全。
8.3 施药方法要得当
把鱼集中在鱼坑后再施农药。施农药时把大田进出水口打开, 让水流动, 先从出水口一头施起, 施到中间停一下, 使被污染田水流出去, 再施下一半田, 从中间施到进水口处结束。还可以采取分段、隔天及注水三结合的施药法, 就是把一丘田分成两段, 一段靠近进水口, 一段靠近出水口。第一天先施进水口一段, 把鱼赶到出水口一段;第二天再施, 进水口灌水, 把鱼赶到进水口去溯水, 再施出水口一段, 并且打开出水口放水, 进水口继续灌水, 估计稻田水中带药的水放完为止。打农药时还应做到:
1) 选择在晴天进行, 施用农药前要将田水加深至7~10cm。使用液体农药应选择晴天下午四时后禾苗晒干了的时候, 对准禾叶喷洒, 不能朝着田面喷洒, 以免药液入水伤鱼。
2) 提倡细喷雾、弥雾, 增加药液在稻株上的粘着力, 减少农药淋到田水中。
3) 粉剂农药要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施用, 以减少农药落入水中。
4) 天气突变或闷热时不能施药。因天气突变或闷热等气候的突然变化, 鱼类也会出现一时的不适应, 容易中毒。
5) 下雨或雷雨前不要喷洒农药, 否则农药会被水冲刷进入田水中, 容易导致鱼中毒。
6) 施农药后应在远离养鱼稻田水源洗涤喷药工具。
8.4 重视秧田病虫害防治
要重视秧田病虫害防治, 使秧苗健康下田, 减少大田防治次数, 创造鱼类安全生存环境。
9 水稻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