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外实验

2024-06-11

高中生物课外实验(共6篇)

高中生物课外实验 篇1

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 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 如七年级生物 (上) 中就编入课外实验10多个, 在整个实验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 由于多种原因, 不少教师未能充分重视课外实验的教学, 所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笔者认为, 应该重视中学生物课外实验的教学, 理由如下:

一、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由于课外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 所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对象管理、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及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 所以与课堂实验相比, 课外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堂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 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为减少。课外实验分散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 或者空间较为广阔, 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 且实验延续时间较长, 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 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许多课外实验均为探究性实验, 学生在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 亲自观察、记录, 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 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 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 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生物学知识和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此许多课外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 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 掌握一定的技能培养其实际工作能力。

五、课外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 许多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 单靠课内讲授又不够具体、直观, 所以学生较难掌握。对于这样的内容, 如果课后再辅之以课外实验, 既可克服时间限制, 学生的观察也会更具体、更直观, 从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综上所述, 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巩固、深化课内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应予以重视。

高中生物课外实验 篇2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绿色(甲基绿),RNA红色(吡罗红)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高倍显微镜下看不到DNA、RNA分子)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橘黄色

脂肪+苏丹IV~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斐林试剂现配现用,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双缩脲试剂A液、B液分开加。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知识概要: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

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

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min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实验五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二氧化硅(为了使研磨充分),

碳酸钙(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实验六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七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2、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实验八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实验九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实验十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2,4-D,IPA(苯乙酸).IBA(吲哚丁酸)等

2、方法:

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沾蘸法: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3、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实验十一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什么是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2)为了便于调查工作的进行,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一般应选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为什么?

一般应选双子叶植物,因为双子叶植物的数量便于统计。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线上,应如何统计?

只计算该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植物的数目。

(4)在某地域中,第一次捕获某种动物M只,标志后放回原处。第二次捕获N只,其中含标志个体Y只,求该地域中该种动物的总数。MN/Y

(5)应用上述标志重捕法的条件有哪些?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②调查期中,没有迁入或迁出。③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植物:样方法

高中生物课外实验 篇3

一、基于教材,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拓展实验

教师结合所选用教材版本,根据本校实验室实际情况、学期教学进度和学生兴趣,设计生物课外拓展实验,包括调查、探究、模拟、制作、设计、观察等。

比如,人教版七上安排课外拓展实验有:高倍镜的使用、数码显微镜的使用、观察与制作系列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花卉植物、常见蔬菜、常见水果)、不同果汁的提取以及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的比较、培养草履虫以及探究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实验、厦门常见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采集和标本的制作、各种植物种子结构的解剖与观察、区别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探究各种植物种子萌发自身和环境条件、测定各种植物种子萌发率、厦门常见被子植物采集、标本制作以及花的解剖与观察、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脸谱趣味实验、白斑叶和绿色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实验等。

设计的课外拓展实验要源于教材、服务于生物学教学目标。

二、创造条件,落实所设计的课外拓展实验

设计课外拓展实验,撰写课外拓展实验方案,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校园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网络资源等),充分准备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落实开展课外拓展实验,积累实验经验,避免从理论到理论,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生物学原理,在反思分析中总结生物学规律。

课外拓展实验方案包括:背景资料、实验目的、实验材料(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课后思考。以人教版七下课外实践“再生纸的制作”为例,撰写课外拓展实验方案。

1.背景资料

纸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生产纸张大部分以木材为原料,而木材的来源——森林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地球之肺”,节约纸张就等于保护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公斤好纸,减少35%的水污染,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但我国的废纸回收率很低。你知道再生纸和原生纸的区别吗?

2.实验目的

(1)让学生学会再生纸的制作。(2)体验自制再生纸的快乐。(3)学会同伴合作。

3.实验材料

教师准备:细筛网(或者双层纱布网)、大塑料脸盆、木棒、水桶、试管、淀粉、旧布、毛巾、剪刀、煮锅、棒锤。学生准备:废纸、擀面杖、洗衣粉、植物叶、胡萝卜、七里香、菩提树叶。

4.实验步骤

(1)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①把废纸撕碎或剪碎放入大塑料脸盆中。②碎纸浸泡变软后,倒掉多余的水,用木棒将纸片捣碎,制成糊状纸浆。③在纸浆中加入少许淀粉或面粉(为使纸面比较光滑,易于写字),搅匀。④用细筛网(或者双层纱布网)将纸浆捞出。在清洁的实验台面上放一块毛巾,使扁平的纸浆倒在干布上,再在纸浆上放一块干布,用试管或擀面杖轻轻地在上面擀压以挤去纸浆中的水分。⑤约五分钟后,将纸轻轻撕下,放在光滑的平面上。⑥将纸浆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即成再生纸,用剪刀把纸的四边剪齐。

(2)用我们身边的植物造纸:①取实验前搜集植物的叶子,剪切成2厘米左右的小块。②将相当于叶子碎片重量l/5的洗衣粉溶于水中,再将植物叶子放入,煮1小时左右。③用布包好煮好的植物叶子,用水冲洗干净。④把水拧干,用木棒敲打,将叶子捣碎。⑤把捣碎的叶子与水搅匀,用细筛网(或者双层纱布网)抄纸。⑥将抄好的纸放在阳光下晒干,纸就做成了。

5.实验结果(作品展示)

(1)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2)植物造纸。(3)制天然颜色的再生纸:在纸浆中加入不同的天然物质,如叶片(茶叶)、果实(黄桅花)、胡萝卜、菠菜等,能改变再生纸的颜色,具有天然,且不易褪色的特性。(4)制天然香味的再生纸:在纸浆中加入不同香味的天然物质,如果实(七里香)、干燥花(薰衣草)等,再生纸改变颜色,散发出不同的天然香气。(5)制花纹的再生纸:在纸浆中加入其他植物纤维,如丝瓜络、芹菜茎、星辰花花萼或是在抄好的湿纸浆上嵌入物品,如甘薯叶、菩提树叶等,待再生纸干后,就能产生特别的纹路。(6)制再生纸书签:在捞纸浆时可加入压平的树叶,枫叶、菩提树叶效果不错,也可用一些小草,干后,稍微裁减便可做成有创意的书签。

6.课后思考

(1)本实验成功和失败之处分析。(2)预测一张纸可以循环利用几次?纸张是可循环利用资源吗?(3)为什么要节约用纸?保护森林?(4)制定节约用纸的方案。

课外拓展实验开展的落实难点还在于实验器材的准备,可与学校总务处、生物实验员提前申请实验材料和用具。只要备好实验材料,教师定时间和定地点,精心指导学生,就能顺利开展和完成生物课外拓展实验,就能为一些热爱生物学知识、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且不满足于课内做实验的学生们,提供展示自由探索的舞台,发挥他们的特长,展示他们的个性,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地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三、关注细节,力求课外拓展实验实效

1.关注课外拓展实验的趣味性,促进自主实验和乐学

乐学就是把实验学习当作一件乐事,心情愉快地完成实验。学生进入初中,首先接触的实验就是生物实验,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的仪器、药品、材料、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的现象都感到新奇。在课外拓展实验活动中,充分利用中学生好动、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实验前教师除了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唤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机。“模拟验证血型和自测血型实验”中,血型与健康、血型与性格具有关系,同学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一些平时上课不专心的同学在课外拓展实验中觉得好玩,也会主动实验,教师借此契机,逐渐提高学生的生物课堂学习兴趣。

2.关注课外拓展实验过程中基本实验规范的训练,扎实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前教师讲清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办法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如何规范操作,使学生有所遵循。基本实验规范的训练是进行实验的基础,理解、掌握、规范操作实验,实验才能成功。教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贯穿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比如“观察与制作系列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花卉植物、常见蔬菜、常见水果)”实验中,将显微镜“对光”步骤用“上、中、下、转”三个字归纳,“上”:镜筒向上升2CM;“中”:转显微镜中间的转换器,先低倍物镜对着通光孔;“下”:转显微镜下面的反光镜,让视野变亮白。“制作临时装片”实验步骤用“擦、滴、取、盖、染、吸”六个字归纳,便于学生巩固操作的要领。实验操作是实验教学中最基本的环节,也是学生做好课外实验的重要手段。课外拓展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观察,随时掌握实验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

3.重视课外拓展实验后的评价、反思和总结,提高实验实效性

课外拓展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及时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包括自我判断实验的目的有没有达到,根据观察结果对比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指导学生写实验报告,深化与活化已掌握的生物知识。教师甚至可就课外实验内容,大大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并参加评选活动,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笔者实践证明,教师要重视课外拓展实验,提前预实验,掌握实验成功的条件和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准确指导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善于在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实验的每一个过程中,进行点拨与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课外拓展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方法、学会研究。积极创新设计和开展课外拓展实验,教学相长,教师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提高教师专业基本功。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生物课外实验 篇4

关键词:课外实验,实验现状,开展建议

1. 生物实验现状

从我所任教的学校以及周边乡镇中学的调查情况来看,农村中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设备落后、标本陈旧、实验课时设置不合理、药品严重匮乏、教学资金难以满足基本教学需求等。在我校,实验室可用显微镜仅剩十余台,永久性玻片标本少量,动植物模型几种、挂图也是屈指可数。这些设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并且大部分已损坏,不能达到新教材的要求。

生物课外实验也是生物教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课堂实验的有效延伸,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课外实验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然而,由于上述种种问题,许多学校对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堪忧,对生物课外实验的态度更是可有可无,直接影响了学生能力及素质的提高,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原因分析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为何农村中学会出现如此现象呢?我认为原因如下:

(1)农村中学生物老师一般课时较重,无法腾出时间来设计和准备此类探究性实验。再加上部分老师的畏难情绪,使得生物课外实验没有得到有效开展。

(2)生物实验材料的不可再利用性以及高成本性也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农村中学大多经济紧张,无法承担。

(3)许多生物课外实验的探究周期较长,难以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

(4)教材的编排顺序与某些生物的生长顺序有偏差,造成了课外实验难开展。

(5)应试教育蒙住了部分人的眼睛,在许多老师和家长、同学的眼里,开展这样的课外实验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这也直接增加了开展课外实验的难度。

3. 对开展生物课外实验的建议

(1)认真分析研究做好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首先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生物学仪器,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教师要做好实验前的指导、讲解、分析实验原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设计好各种记录表格等。

(2)精心制订活动计划,合理设计活动方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活动方案,如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按照课本实验课要求,我设计过如下实验活动:1组织学生在野外采集和制作各种动植物标本。凡七、八年级的有关实验课,都需组织学生制作标本,有时还给予评分与指导。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制作制作标本的能力。2组织学生开展培育花卉和繁殖花术的活动,学习对学校校园的茶花、杜鹃花、月季花等花卉的插播繁殖,对校园内已有的花卉进行培土、除草、剪枝等。3组织学生在自家自养植物并且带到学校进行评比奖励,通过活动、繁殖出一批花卉,也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学到一些花卉繁殖的技术。4组织学生对校园周围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走访和参观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热爱母校的感情,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3)认真指导实验活动的进行。放手让学生操作,但不能包办代替,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

(4)认真检查活动的效果。有些可进行评分登分,有时还要进行奖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安全问题的解决。在每一节实验课开始之前,让学生们充分了解该节课的实验原理、主要内容、基本步骤、可能出现的现象以及有无意外危险发生的可能等。

4. 开展生物课外实验的意义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2能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感受到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力量,从而立下掌握科学技术的志向;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开展课外实验益处多多,既能促进自身业务水平、思想素质的提高,更好地指导学生;又能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动手能力等。然而,要良好地组织开展生物课外实验,领导的支持至关重要。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努力争取领导的支持,这样课外实验才得以顺利开展。从教二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农村中学任教生物,为了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实验,我经常参考和学习有关的业务书籍,还请教有关经验的农民朋友,虚心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学教研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高中生物实验创新初探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    创新策略    教师    学生

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基础,生物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它是生物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要求生物实验教学要面向所有学生,全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由此一来,创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略谈几点创新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重视实验教学过程,转变学习理念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语点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要对生物实验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意识到生物教学并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为了应对生物考试,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长久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此,教师要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检验、消化理论知识,杜绝发生“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不良现象。

另一方面,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学习观念。进行生物实验不能仅凭兴趣,要意识到实验操作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也不能完全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因循守旧地进行实验,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要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开启智慧,对实验结果大胆质疑,培养自己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完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实验创新

毫无疑问,不同的实验教学模式会产生不同的实验效果。例如由教师实施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教师的实验过程,有利于帮助他们巩固和吸收生物理论知识,然而学生却没有亲自动手的机会。由学生进行的验证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步骤亲手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然而,验证实验的结论是人所共知的,会导致学生产生“实验就是重复”的错觉。如果长期进行验证实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无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有鉴于此,教师不能只让学生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而是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过程,大力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技能和协作精神。只有将生物实验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三、优化实验评价机制,重视实验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探索实验现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不少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的评价仍然只是停留在笔试方面,认为在试卷上得到高分就算是好学生。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陷入背诵实验结果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其实,笔试根本无法检测出学生的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和实验态度等因素,只依靠笔试来检验学生的实验水平显然是不现实的。教师应该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操作情况实施量化考核,要重点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步骤正确与否,态度端正与否。教师不能只看重实验结果,只有实施分项评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兴趣。

四、培养创新型教师,为学生发挥榜样作用

毋庸置疑,教育具有双向性,不仅有培养创新精神的力量,同时也有抑制创新精神的力量。作为生物实验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具备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只有教师具备了实验创新能力,才能为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创新。试想一下,一个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的教师,怎么可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课堂教学气氛又怎么能活跃?

一方面,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现象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进而进行实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自己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进行创新,在遵守安全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实现实验创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进而自觉主动地发挥创造潜能,不一定要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为学生进行演示。

【参考文献】

[1]郝荣军.浅谈高中生物教学创新[J]. 现代阅读,2012,9:144.

[2]陈卫红.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6:21.

[3]李勇.开放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李武南,张国良.课堂创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2.

[5]黄宝强.创新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2.

[6]汪艳玲.高中生物实验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7]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47-48.

高中生物实验试题解析浅析 篇6

关键词:知识储备;实验设计思路;设计原则

历年来,生物高考中实验题几乎是必考项,与其他题型比较,实验题能更好地检测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也体现了我们生物学科的基本特点。它以实验为基础,来验证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

要想做好实验题,我觉得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基础知识的储备

首先,要从课本上的实验教学说起,课本上的实验大致可以分为观察类、鉴别类、探究性、验证性四大类型,通过学习实验内容,获得实验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能,比如怎样使用显微镜、如何处理材料、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等等。

其次,还有课本其他知识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都是生物学家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得来的,所以很多理论都可以以实验的形式来进行考查。

当然试题不会仅限于教材,有的素材来自生活、生产和高新科技,平时也要注意课外知识的积累。

二、实验的构成要素

课本上的每一个实验都是经过严密设计而成的,我们学习这些实验不仅是为了获得现成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而进一步研究生物科学。

对教材中一些经典实验要进行着重分析,一般来说,实验包括目的、要求、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预期结果、结论这几个部分,从历年考题来看,实验题考查的不外乎就是这几项内容,其中方法步骤、预期结果、结论最常考。

三、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设计思路可以说是实验题解题的关键,是在脑海中形成的简略的方法步骤,它是实验的灵魂,直接决定能否设计好实验。

把握实验设计思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平时做实验题时要多思考,多注意总结。题干给出的信息很重要,一定要抓住关键信息,也就是题眼。审题要仔细,重点、关键点或难点多读几遍,把有用的信息总结为简洁的文字或着重标注出来。对材料用具进行研究,从中能够发现实验的原理和如何进行对照,那么,思路就有了。

在全国卷有一个试题: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挑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分离脂肪酶。问题如下:

(1)用来测定脂肪酶的活性,应选择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底物中应加入_____溶液以维持其pH稳定。

(2)了解细菌的生活环境后,可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步骤,得出该细菌的最适宜温度。

本题属于理解水平的试题,考查酶的特性,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立足教材来设计问题,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问题的分析及理论知识的把握能力。

问题1:选材测定脂肪酶活性应选择什么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加入缓冲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2:分析题干该细菌生活的环境温度为55~65℃,该实验自变量为温度的变化,因变量为脂肪分解的速率。因此可以总结思路如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设置温度进行对照,分别测量酶活性,观察脂肪分解速度,若所测数据出现峰值在中间某组,得出酶最适宜的温度是多少。

四、实验设计原则

(一)对照原则

科学地设置对照,能够有效排除其他因素干扰结果的可能性。设置对照有三种方法:

1.空白对照实验,空白组不做处理。比如在达尔文的胚芽鞘向光性实验中第一组胚芽鞘不做任何处理就是一个空白对照。

2.条件对照,即给对照组施以部分条件改变,作为实验处理因素。条件对照可以使说服力大大增强。如,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不同温度下的对照就是条件对照。

3.相互对照,几个实验互为对照。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实验中,四组实验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

(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中通常把研究的条件作为单一变量,也就是自变量,其他条件无关变量保持一致,比如材料要相同,实验用具和试剂相同,处理方法环境条件要一致等。

(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包括实验原理、材料选择、实验方法都要有科学性。

仍以上述题目为例,如果实验要求写步骤,那么我们可以用三部曲搞定,一部曲:分组对照,根据自变量安排分几组,无关变量都一致。二部曲:把握自变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控制单一变量。三部曲:观察实验结果,因变量。

五、实验设计的语言策略

把设计的思路、步骤完整地表达出来,对所有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评卷老师看的是要点,尤其要看是否有关键词语,所以表述力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语言要求科学、准确、简洁。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语言的规范性,让学生形成用生物学术语表达的习惯,用专业术语来回答能够提高准确度。比如,同样一个意思,有的学生可能越写越多,导致脱离重点,再有就是前后词语不搭配等等,阅卷老师很容易理解为回答不准确而扣分。

最后要说的就是要做到卷面整洁,要给予阅卷老师好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刘彩云.如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J].科学教育,2006(2).

上一篇:作文教学中的灵感激发下一篇:PLC电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