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24-10-13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共13篇)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1、“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各方面完美的状态, 而不仅仅是指人没有疾病。由此可见, 一个人只有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状态, 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真正健康。然而, 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 生物体育观曾是多数体育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它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为目标, 追求对人体生物学的改造, 忽视对学生心理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生活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构建了包括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的课程结构, 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的养成, 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面对社会的需求与发展趋势,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程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未来教育需要培养既有专业知识, 又有良好体力与心理素质的人才。由此, 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 对学生进行感化、影响和引导,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让学生掌握科学身体的方法, 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以增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正是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2、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 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才能使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师教学中要采用发现学习的方法, 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 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在体育教学中, 发现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 自己提出完成动作的方法和要领。比如篮球教学中, 可先让学生自由练习一段时间, 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让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不要正面回答, 而是旁敲侧击地反问学生许多相关问题, 一旦学生想通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原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交互式的“答疑”是充满乐趣和挑战性的, 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思索的乐趣, 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有效保证。

3、学习领域目标更加完善、具体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学习内容和教学时数的模式,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的本身特点以及国外体育课程与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辩证地指出了过去注重学生技能技巧,增强体质等竞技体育的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纠正了许多教师把体育课上成训练课,一味追求个别学生的运动成绩,而忽视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几年体育课下来也不知自己体育课上究竟学到了什么。现在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领域目标,改变传统体育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准确把握学生的身体需求和情感需求,使体育学习更体现社会实践意义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一、全面把握培训学习内容, 保证培训学习质量

为了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课标的深刻内涵, 在开展课标培训中, 教研员要对照课标实验稿逐条进行分析比较, 通过对比准确把握新版课标内容的精髓。新版课标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基本理念、设计思路、领域划分、内容体例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些新的变化, 能让一线教师知其所以然, 做到心中有数。因此, 笔者认为在培训学习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 导向性原则:

新版课标发出了一个强劲的信号, 就是要坚持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提升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如既往地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三维健康观, 重视体育课程的健身育人本质特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2. 针对性原则:

由于地域差异和文化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实, 在培训学习中, 教研员要充分考虑成年人教育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能力特点, 实现同一要求、分类指导、分别达标的合而不同的目标。譬如, 就城市学校的教师而言, “头脑风暴”式的培训已成为过去, 更多的是采用主体参与方式, 对新版课标的理性思考和对问题的剖析;而就农村学校的教师而言, 除了教育观念转变, 更多的希望得到一些实实在在“吹糠见米”的东西, 可以研究编印一本新版课标学习手册供教师参考使用。

3. 实用性原则:

新版课标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 强调为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健康发展, 突出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关注, 同时提供了相应的评价案例, 增强了评价的可操作性, 为教师科学评价学生学习开阔了思路。在培训时, 各级教研员应该更多地把诸如学习评价这类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传授给受训教师, 切忌一味从理论到理论, 从概念到概念, 搞得云里雾里, 结果一线教师回到学校, 走进课堂, 仍然无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二、努力拓宽培训学习渠道, 提高培训学习效果

反思过去的培训活动, 一是国家级培训的次数不多、培训对象范围偏窄, 培训舆论宣传力度不大, 各省市、县区各级各类培训层次要求的执行力不够强;二是各种培训学习形式相对单一, 方式方法摆脱不了“一言堂”的束缚, 影响培训学习活动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条条大道通罗马, 各级教研员应从实际出发, 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拓宽培训渠道, 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 搭建更多更宽阔的交流与探讨的学习平台, 激发广大体育教师的学习欲望, 提高培训学习效果。

1. 抓好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 能身临其境聆听和领悟专家学者的“真经”, 当面鼓对面锣, 抛出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 得到专家及时有效的指点, 受益当然非同一般。但由于集中培训的时间短、内容多、成本大, 限于培训专家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在培训时要做到“精、准、严、实”, 即内容应精选, 讲解要准确, 管理必严格, 培训见实效。此外, 在集中培训前, 应事先提出培训学习要求, 让学员带着实际中的问题来学习, 这样学习的成效和收获会更大一些。集中培训班额不宜过大, 一般控制在80人以内为好, 以便教学互动。

2. 开发网络培训: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各类培训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网络培训学习形式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利用各级各类网站, 或是设立QQ群、博客等, 充分发挥网络快速敏捷、信息容量大、跨时空的优势, 开展网络主题研讨、学术沙龙、热点追踪、答疑解惑等活动, 形成网络平台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的网络学习环境, 使不同地区的教师在同一层面全面了解新版课标, 时时处处都能学习课标, 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开展网络培训, 要合理规划和科学安排, 加强监督与指导, 采取有效措施规避网络学习偏离主题“闲聊”的现象。

3. 做好校本研修:

自新一轮课改以来,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方兴未艾, 学校体育教研工作始终朝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成效显而易见。实践证明, 教师专业化发展有赖于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实践反思, 校本研修是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 各级教研员要坚守校本教研这个重要阵地, 结合常规教研活动, 把新版课标学习纳入校本研修的议事日程, 作为体育教师业务学习的“必修课”, 一边学习, 一边实践, 在实践中探索和成长。

三、不断创新培训学习机制, 提升培训学习效益

教师培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 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据此, 各级教研员在新版课标培训中, 要从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出发, 坚持“教师跟进、专业促进、行政推进”的工作思路, 不断探索“行政为主导、业务为支撑、教师为主体”的培训机制, 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育行政、教科研和体育教师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 形成合力, 实现培训学习的新突破。

1. 鼓励教师主动参与:

教师是执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素。倘若体育教师对课标一知半解, 又未能把它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再好的课程理念和课标设计, 不过囿于理论研究, 抑或一纸空文, 因而对一线教师的培训举足轻重。首先, 要为体育教师提供新版课标及相关学习资料, 做到人手一册, 不能再出现实施新课程多年了, 却发现一些教师从没见过课标的令人啼笑皆非现象。其次, 要用政策和制度来规范培训行为, 将课标学习纳入本地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范畴。第三, 组织一些易于开展的教研活动, 激发教师的学习热忱。譬如开展“我与课标同成长”征文活动, 组织课堂教学设计评优活动, 开展基于新版课标下的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

2. 加强学科专业引领:

过去对教师培训, 大多采用融入教材培训的方式进行, 即由使用该版本教材的出版社组成专家团队开展培训。尽管出版单位聘请的专家学者, 对课标进行了学习研究并参与教材编写工作, 但由于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的差异, 有的专家讲课甚至出现游离新课程和新课标的现象。因此, 一方面要加大对国家级专家队伍建设的力度, 对培训内容作统一部署、统一要求;另一方面要发挥地方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和各级教研业务部门的支撑作用, 吸纳骨干力量进入培训团队, 培育一批本土专家, 共同完成教师培训任务。

3. 依托行政适时推进:

国家教育部提出, 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 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是编写教材、实施课程和达成课程目标的前提条件, 只有对课标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和研究, 才能科学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新版课标培训学习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教研员要争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 加大对培训学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加强培训工作的评估和督导, 切实把新版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体育 内容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009-01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乘着这改革的浪潮发挥高中体育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新时期广大体育教师的使命。但体育课进行的好坏,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学生对于所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喜爱程度,体育教学内容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强调教学内容不等于教科书,同时教师也不只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会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选择、组织好高中体育的教学内容,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作者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中体育课程内容匮乏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希望对其他同行有所帮助。

1 注意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现在有人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只要活动起来,身体受到锻炼,精神得到满足,就达到了体育的目的。但是学生不掌握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不具备基础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力不从心,对体育课失去信心,失去兴趣,今后走向社会就不可能在体育锻炼中挑战新的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必须以一定的基础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的。

2 对传统教材优化、整合,对竞技性内容进行改造

当前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否定过去的一切,传统教材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经过几代人实践总结的结晶,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传统的田径教学是学生最怕,也是教学效果最不理想的,那么是不是就此将田径项目统统删除?基本的跑、跳、投可以不练?

前面我们已谈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田径项目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其内容的开设是必须的。对于铅球、背越式跳高、跨栏跑等趣味性较差,技术要求高,难以掌握,又无益于终身体育的项目可只作介绍,对有些项目,在体育教学中不一定学习过于繁杂的竞技技术和追求运动技术,但可以对这些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新的课程内容;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讲解一些动作要点,提出教学要求,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最基本的动作方法,又能达到预期目的。球类和体操及其它项目,部分学生往往是因为学某个技术动作的掌握难度大、进度慢而失去信心,产生自卑,从而厌学。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同类项目中难度小、易掌握的技术动作,进行分组教学,不同组别练习不同难度的内容,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本动作,又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兴趣。

3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主体是学生,制定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需求、爱好,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的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专长,并能加以运用。根据高中学生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应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学生终身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

4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应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确保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在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前,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實践能力等,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喜悦,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一定苛求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课程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应针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特点开出运动处方,让学生自我练习,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受益。

5 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继承、改造、发展传统教材外,民族、民间的一些体育类项目也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资源,它们在民间或当地已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根据地区、本民族的特点开发和利用这些项目(武术、射箭、街舞、民间舞等),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体育文化,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时代文化注入民族、时代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例如,定向运动、三门球、健美操、现代舞等。通过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运动兴趣。当然引进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进入课堂教学不能盲目,不能为了追求新鲜,赶时髦,一哄而上,要根据学校的条件,体育教师的自身能力,学生的爱好,适量选择。

6 结语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为完成课程目标服务的。选择课程内容要更多地研究它的功能和价值,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同时又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我相信,未来的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会更加多样,学生和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权限将更加宽泛,教学内容的总体将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落实在每个学生身上也相对集中。新的体育教学内容随着体育学科的发展会不断被吸收,旧的体育教学内容会不断得到更替,体育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和文化性同它的健身性一样将得到重视。体育教学的改革和《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的施行,必将使体育教学内容摆脱“达标课”的困扰,使体育教学内容将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对学生未来的娱乐生活和身心发展真正有用的东西。

参考文献

[1]詹忠人.新课程条件下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23~24.

[2]项发东,胡金香,娄道舰.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趋势[J].中国西部科技,2006(17):45~46.

[3]宋会君.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发展趋势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77~78.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4

一、为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力,必须按一定方式在学生中进行分层教学。

体育教学中“吃不饱”“吃不了”是通病。按其能力素质不同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分层教学,这其实也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之必然趋势。有一项大学学生身体素质测验调查结果,达到及格标准人数仅占总人数的35.06%,不及格的却达64.94%,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长期积弊之所在。而分层教学的意义所在也正是为更好地达到教师教学的终期目标: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与培养学生自身在体育学习中得到创新思维与能力。

二、必须借助于体育的人格教育力量,培养学生创新之品格。

教师可以结合讲解教材中的集体项目内容如球类项目、接力赛等,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同时,让学生在战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在耐久跑、障碍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坚韧之毅力,不畏艰难之勇气,勇于拼搏之精神。继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都需要具备这些意志与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领会到这一些,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为自己、为集体,智慧的火种从此埋下。

三、必须改革现有体育教学模式,释放学生,还他们以自由的空间,培养其创新精神。

传统体育教学的“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终结评价”的模式已是昨日黄花。那种以教材为中心,力求把学生加工成“标准件”的教学,必然在组织教法中忽视学法、学生个性差异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与当今所倡导之“素质创新教育”大相径庭。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后果时”“就最大程度上”“表明这类参与学习比消积听从教师学习有效得多。”这样,以创新教学为目标的教学,释放学生,还其以自由的空间与时间,必然地带动了他们对创新精神的理解与执著追求。

四、要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必须先有具有创造能力型的教师,师资是关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全面推行,作为培养体育创新能力学生的教师也应面临着重新学习进修的必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目前的体育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等),学会学习方法为主;要求体育教学要和健身教育结合起来,和学科联系起来,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与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学生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大环境下,没有创新能力型的教师怎么能行。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教海无边,教师也绝对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寻不见一条适合于任何学生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走创新教育之路,让他们在创新思维中体会成功,这样的教学势在必行。一点呼吁:让天下所有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父母,让天下所有着力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老师,都来关心孩子的教育,关注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让他们在自我的学习中不断求新、求进、求发展!

小学低段的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主。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取乐’,达到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要作好体育游戏的教学,首先应懂得如何创编游戏。娱乐性是检验体育游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体育游戏只有具备了娱乐性、趣味性,才得以使其存在与发展,更具有诱人的魅力。如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游戏(母鸡爱小鸡、丢手绢、猫抓老鼠),源远流长。所以体育游戏的创编,应从提高其娱乐性、趣味性出发。

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5

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所以在教学中始终参考体育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爱玩好动的自然天性,是每个学生所具有的,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从年龄角度而言,没有老教师有经验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我觉得首先要学生喜欢你,和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是上好课堂的第一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做将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观摩公开课以及视频,让我懂得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一味的教师教,应该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能力来上好课堂,吸收学生的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师生间应多互动,学生可以上来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公开课上有经验的教师点评以及自己上的课在教师的点评上,应该提升自己的教学评价,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个微笑,掌声的鼓励,翘起大拇指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管是好是差都要进行鼓励,反之这样会使差的学生产生失落感,从而障失对体育课的兴趣,所以评价是一把双刃剑。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时的一系列表现及取得的成绩进行综合的评判,是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评价也不断得到完善,本文对新老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认识、选择并对新评价体系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作 者:范志达 李慧楠 作者单位:范志达(宜兴市东坡中学,江苏,宜兴,214221)

李慧楠(吴江同里中学,江苏,吴江,215217)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7

1 实施新课标以来高中体育课程取得的成效

1.1 各地各校体育课程内容安排呈多元化趋势

在高中体育新课标中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 给学校和体育教师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即不同类型的学校可根据校情特点和优势选择项目、确立方向, 以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学校体育课程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一部分学校在高一第一学期阶段采用必修课的体育模式, 外加基础性较强的选学项目, 在高一第二学期或高二逐步开设选项教学的方法。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是考虑与初中体育课程学习的衔接, 目的是巩固基础, 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学生进入高中后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总之, 基本上各个高中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1.2 课程内容重复现象减少

长期以来以来, 我国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重复, 最终导致学生没有积极主动性, 其教学效果自然也不好。实行选项的教学可以使这种现象有所缓解, 因为选项课程内容的安排是根据学生接收的层次来进行的, 并且都是以模块进行授课的, 在这个模块的特点就是由一个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构成。即便是三年都是学习同一个教学内容, 但这种内容也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即使是对于接收层次、学习层次不一样的同年级学生, 体育教师也会尊重个体差别性进行分组和管理。

1.3 课程内容的设计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目前, 很多学校的选项项目基本上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本校的场地设施和师资配备来进行设置的, 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既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彻底改变了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的状况。

1.4 专项内容的传授也给教师创造机会

过去, 体育教师基本上是按照大纲中的内容进行教学, 很多教学内容都停留于基本层面, 更谈不上研究了。随着新课标的推出, 每个教师只要负责各自的专项课, 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进行深入地专向学习和研究。

2 目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在看到积积极向上变化的同时, 我们也发现高中体育与课程内容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2.1 绝大多数课程内容仍以竞技体系为主, 地方特色内容和新兴时尚内容不足

由于受竞技运动根深蒂固的影响, 人们容易把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混为一谈, 从实际来看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仍以田径、球类、体操为主, 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普及比例不大, 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运动项目的权利。究其源头主要是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有关。对于目前比较休闲的运动, 如网球、贻拳道、轮滑、街舞等项目高校体育系学生没接触过, 更谈不上如何毕业后去教学生了, 最终造成相应运动运动项目师资的严重缺乏, 使得很多学生喜爱的项目无法开展。

2.2 健康教育内容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新课标体系中虽然规定了要开展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主动授课的很少, 即使授课也一般会选择在阴天、雨雪天进行, 导致健康教育内容无法得到落实。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体育教师本身理论知识不够;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学生对这块的知识不感兴趣;还有一方面就是上级领导不够重视, 即在高考压力下, 许多学校都会牺牲体育课时, 使健康教育专题内容无法进行, 学生也更不用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了。

2.3 课程内容标准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目前很多教师都愿意实行选项课教学, 但不少教师也反映课程改革会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选项班人数增多, 难以组织, 再者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会导致体育教师在进行专项课教学时感到无所适从, 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组织教学内容。还有就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我国高中体育教师安于现状, 缺乏积极的课程意识, 难以独立的进行课程设计和选择组合教材;再者, 新课标中关于心理健康领域和社会适应领域的内容比较抽象, 在具体实施中体育教师不知道如何选择设计教学内容以此达到水平或领域目标, 造成操作层面的困惑。

2.4 体育教师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内容标准实施的要求

在新课标推出以后, 广大体育教师都对新课标进行了肯定。但笔者在观摩了一些体育教师的体育课后, 发现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把握还非常肤浅, 自身能力与业务素质与新课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对教材内容还不是十分清楚, 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因此, 体育教师的观念要进一步加强, 知识能力结构要进一步改善。

3 对策

3.1 更新高中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师资力量是教学有效进行的基本保证, 一方面上级领导学校应积极开展体育教师的进修和培训, 让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思路, 以尽快适应新课程, 给体育教师创造定期学术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让教师的思想与时俱进地跟上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既要对本专业的理论和技能进行巩固和提高, 还要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一些新兴项目, 如轮滑、街舞等内容的学习和培训, 从本质上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3.2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从一些文献中得知, 无论是选项区还是非选项区, 目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还是比较单一, 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 学校不重视、教师不安排。因此, 建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从设计到选择和安排上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出发, 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对体育的需要进行改善, 加大休闲体育、娱乐体育运动项目的比例, 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3.3 重视健康教育, 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

健康是目前全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 体育是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建议学校体育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在健康专题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安排, 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和预防创伤知识, 还要增加运动营养、心理健康知识, 注重高中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 在进行健康教育专题授课时, 不能将健康知识和体育活动内容进行简单的拼凑, 最好能在体育实践活动中系统地穿插进行, 要注意渗透式教学, 从而保证健康教育专题的有效实施。

3.4 在确定选项内容时要解决好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

在文献资料和调查中发现, 目前很多有条件的学校在进行选项课之前会对学生比较有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统计, 但具体进行选择运动项目时, 学校开设的选项运动项目会和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倾向存在很大的差异, 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像球类、田径、体操等等项目, 而学生比较喜欢的休闲运动项目和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 学校和教师安排的比例不高, 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因此要解决这对矛盾, 高中体育教师在高一第一学期时进行基本技能的学习, 在高一第二学期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选项, 在整个高一阶段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因为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在体育内容的授课中, 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直接兴趣;另一方面在授课的过程要时不时地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间接兴趣, 从而缓和学生选项时因为学校实际和地区差异带来的限制性。

3.5 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学习新课标并不是摒弃传统的运动项目, 对现有的传统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也是对新课标要求的补充, 可以淡化竞技要求, 突破竞技项目的限制, 以发展人的体能, 设计各种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游戏化, 对枯燥的竞技内容进行改革, 采用小组对抗或竞赛的形式增加课程内容的娱乐性和竞争性。

3.6 新兴体育内容的引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大众体育如火如荼地发展, 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也不断涌现, 高中生更倾向于一些时尚、娱乐性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 建议学校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 尤其是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投入, 高中体育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前提是要完善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 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开展, 特别是选项项目的设置, 比如说攀岩、轮滑、网球等。当然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学校应因地制宜利用本身有限的体育设施进行深加工, 以产生最大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 上级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层层落实相应对策, 加大高中体育经费的划拨;再者选项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备球拍和球, 既减少学校的经费负担, 又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器械要求, 为开设更多的选项项目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1) :152.

[2]潘绍伟, 季浏, 谭华.我国体育课程为什么要进行重大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 2002 (4) :9.

[3]陶涛.浅析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J].福建体育科技, 2003 (5) :52~53.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8

一、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

(一)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标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新课标的领域目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领域目标相吻合。长期以来,我国体育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下,为实现体育课目的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项任务,即: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与道德意志教育。为完成这三项教学任务,教师备教材,备器械,写方案,吃力地去教,学生费劲地去学;心血与汗水付出多多,回报与收益却少之又少,以至于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仍不知体育课上学了些啥?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学模式上的遗憾。而新课标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这五项领域目标较之于三项任务,更加完善、具体。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更适应于现代社会教育,适应于社会未来。

二、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思考

(一)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向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

第二,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1)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教材;(2)游戏类教材;(3)各项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4)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5)韵律体操与舞蹈、娱乐体育和医疗保健体操等项目上,可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大胆创新。

(二)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结构的变化

首先,从师生关系上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而是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计划目标,自身的兴趣、爱好,来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教,身体练习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其次,从组织教学方法上讲,技术、技能的学习不只是精讲多练,而应该是多姿多样,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的聚集;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向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表演、指导、辅导及总结。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运用并有所创新,采取诸如教学分层式、自主选择式、自主结合式、俱乐部式等。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主动积极、创新求趣。通过创新求趣,张扬学生个性,进而缩短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三)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了身体差异与体能大小,因而教师与学生大多追求分数,致使客观上的分数与实际能力脱钩,因此不利于发现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其数字式的分值往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又专门提出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的统一,即客观求实,承认差异,又注重能力发展,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反映出学生情况,评断更趋于合理。这种较为客观体现“健康三维观”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不失为教学改革上的一次飞跃。

总之,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无论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框架结构,它将更有利于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

(作者单位:西藏昌都地区第一高级中学)

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篇9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根据课改的要求,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教师和学生逐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对新课程有了一些具体的感性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近几年来在课改实践中的少许心得体会。

(一)、“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课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课堂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课堂才能生动,有活力。

(二)、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

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以往在小学或高中教材内容,现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安排在初中进行教学。例如:小学的一些技巧、游戏、高中的球类。

(三)、评价方法的改革。

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反馈调整。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我校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学科性评价,也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个亮点,这样不但老师关注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也得到了家长的重视。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都明显提高。

(四)、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表现出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五)、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学生讨论、评价、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鼓励性语言,学习内容宽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更高。

(六)、加强引导。

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防止这种情况:教师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同学间的言行伤害另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七)、教师要多尝试各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同时体育教师应由教练型向陪练型转变。

二、课改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仍然滞后,亟待更新

当前部分老师对新课改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有的认为,课程改革无非是换换教材、摆点花架子,评价学校的好坏和教师水平的高低还是要看分数,看学习成绩,看升学率;还有对新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错误地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

家长缺乏对体育的认识,往往是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认为体育只是“玩”,会影响文化学习,因此不支持,不同意子女参加体育锻炼。这些对新课标的在农村小学的实施都带来了阻力。体育在农村一些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小课”,或是装门面的“花瓶”,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而有些学生缺少动机,缺乏兴趣,对体育满不在乎。家长缺乏对体育的认识,往往是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认为体育只是“玩”,会影响文化学习,因此不支持,不同意子女参加体育锻炼。这些给新课标在学校的实施过程中都带来了阻力。(二)教师专业水平不高,面临挑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篇10

1.上好体育课应具备的新观念。

一、课前准备: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

2、制订计划

3、调查研究

4、认真备课

5、课前要布置、检查好场地器材。

二、课堂教学

1、合理安排分组教学。

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3、灵活运用各种教法。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6、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

7、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8、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课后教学活动

1、收拾好器材

2、写好课后小结。

四、评价与测试2.简述评价体育实践课的标准。.对教师的专项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同时又要一专多能。2.新课程的体育实践课比以往要好上多了。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近来。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3.试述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兴趣的方法。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这是一种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4.试述《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体育老师要求的新变化。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的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和新一轮的体育课改应运而生。体育教师既是新课标的执行者,又是不断实践、完善和丰富新课标的创造者。现代生活方式要求体育教育的最终归宿是实现体育的生活化,体育教师应成为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终身体育的引路人。体育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拥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精深的业务素养,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标的要求。5.制订实践课学时体育教学计划的方法与步骤。1指导思想2教材选择3教法和组织安排4教学步骤:开始,准备,基本,结束。

6.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简介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模块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4)06-088-01

在高中的教学的模式中,模块学习是高中教学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下,新课程提出的学习目标是当代教育应该注重的问题,新课程模式的出现是对传统体育教学一个全新的挑战,要注重对体育模块学习的评价,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制度,要在传统的教学中继承和发展对体育学习的评价,不仅能够从中提高学生们的体育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以达到模块教学评价的目的。

一、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学习评价的论述

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模块的学习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模块学习的目的不仅使学生们更系统地进行学习,而且还能够从模块学习中激发学生们对体育的热爱,才能达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标准。

1.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学习中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们在体育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中,要有着一定的评价标准,老师们要时刻关注着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进度,要通过对他们的体育学习的了解,针对个人进行体育学习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在收集和整理之后,还要根据一定的评价方式进行有价值的评价,在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模块学习评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可以实现体育教学的意义。

2.在进行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中,要注重相关的理论,在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对闪光点继续发扬,对不足要加以改正,改变对体育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们在体育学习中的潜力,并且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在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们主动的去接受体育学习,通过学生们对自身的评价,从中认识到对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性。

二、在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的方法

(一)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明确目标和内容。在评价中首先要做到的是对评价的目标和评价的内容进行明确,明确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的基础。

1.在对模块学习评价之前,首先要根据学生们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并且还要对内容进行明确,学生们在对体育学习中,要熟练的掌握体育活动中的步骤,根据学生们学习的进度不同,要对体育活动进行分解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们更能容易地去掌握。

2.在体育学习中,要把重要的学习内容和非重要的学习内容划分开,根据不同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掌握程度,进行合理的教学,对重要的学习内容进行模块式的学习,也作为模块学习的评价的内容,在对模块学习结束之后,对体育学习中的各个动作掌握的情况和掌握的技巧进行评价,所以说要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学习评价中明确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评价的主体和任务

1.在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中,要明确评价的主体,在新的教育制度的改革下,学生们不再是一味的被动学习,在模块学习的评价中学生作为评价的对象,必须让学生们主动的去接受体育学习,以自己为主体进行体育学习,根据自己学习的进度进行客观的评价。

2.在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中,首先要根据模块学习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再对学习任务和特点进行评价,根据不同的体育活动,由老师分配学习任务,并且能够根据学生们完成体育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所以说要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学习评价中明确评价的主体和任务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评价的标准

1.在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中要制定一定的对模块学习评价的标准,根据评价的标准对学生们或者老师们进行客观性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明确分析评价的任务,根据在评价的任务中注重评价的内容。

2.在评价的标准中,要通过学生们对体育的学习程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根据学习的目标,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成绩进行评价,要先制定对学习成绩评价的标准,根据学生们具体学习的内容进行评价,要做到针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的标准对学生评价,能够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发挥优点,改正不足,所以说要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学习评价中明确评价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学习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想顺畅地进行模块学习的评价,首先必须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方向,然后再进行对学生们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模块学习的评价不仅对学生们的学习有着提高,而且还能够达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效果。

[ 参考文献 ]

[1] 陈亚群.略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模块学习评价[J].才智,

2012(07).

[2] 陈文斌,林明好,颜能志,贺勇胜.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模块教

学问题与对策研究——模块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对策[J].新

课程上旬,2013(08).

[3] 秦红敏.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习评价设计的基本思路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误区一:实施学分制=百分制转换为学分

实施学分制是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 并以修满规定的下限学分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的课程管理制度[2]。学分制是为了给学生更大选择空间, 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 发展自己的个性。但在调查中发现, 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制度还没有真正被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理解和接受。许多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学分制的真正意义, 错误地认为学分制就是把以往的百分制换算成学分就可以了, 即学生只要达到60分要求就给1个学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百分制还能体现出学生的优劣, 而学分制很难体现出学生能力。另一方面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 这就要求学校提供更多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积极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 开设更多项目, 因此学分制的实施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广大教师对学分制内涵理解的不够深入, 这显然不利于推广学分制和课程改革的实施。

误区二:选项教学=运动训练

《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提出“高中学生在水平五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从而减少运动技能学习的项目内容, 以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可打破班级界限, 同一年级进行选项教学;还可以打破年级界限进行选项教学或班内选项教学”。从中可以看出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议实施选项教学。但由于选项教学使学生用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学习所选的运动项目, 所以给很多教师和学生造成一种错觉, 认为体育选项课的任务仅是为了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在实践中,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忘记了三维健康观, 忽视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往往陷入只注重技术的精雕细刻和提高运动技术的误区。选项教学是为了使学生选择一些项目作为运动技能学习的重点内容, 以形成深刻影响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的运动专长。但是选项教学并不意味着要将竞技运动的内容和训练手段完全照搬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 也并不意味着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唯一目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完全可以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教学, 完全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 使其适合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 完全可以采用有助于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训练运动员的方式训练普通的学生, 仍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兼顾五个学习领域目标, 否则既无助于学生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也有碍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误区三:模块=单元

此次高中课程改革进行了一次极具创造性的探索, 即在科目之下设模块。但是模块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出现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 有些人认为模块就是原来的单元, 只不过在中小学称为单元, 而在高中改为模块罢了;也有人从范围上认为模块大于单元, 单元是模块的一个下位概念。这种观点具体描述为“在基于模块的教学设计中, 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当把一个模块分解成若干个单元时, 每个单元就是这个模块主题下分解的具体问题, 通过解决每一个分解的问题, 从而得到解决整个模块[3]。”从这个意义上确实可以把单元看做是模块的一个下位概念。但是单元仅仅是或者说一定是模块的一个下位概念吗?不一定, 因为《课程标准》建议部分指出“高中阶段每学期可结合运动项目和季节特征安排1~2个单元进行教学”。1个模块为18个学时, 一学期有效学时按36个计算, 即2个模块。按照《课程标准》建议如果一学期按照2个单元进行教学, 那么1个单元就等同于1个模块;如果一学期按照1个单元进行教学, 那么这个单元就包含2个模块。从这个角度来谈, 单元这个概念大于模块。就《课程标准》建议“高中阶段每学期可结合运动项目和季节特征安排1~2个单元进行教学”, 也有学者认为“一个学期以一个项目为主也不能称一个学期为一个单元, 仅仅是同一教材时间上的延长。可以把这一学期18周36节课时划分为若干个小单元, 并分别为若干个小单元制定目标与计划。”如果按照这种观点,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表述应该作相应的修改。

模块这个概念在《课程方案》中是这样解释的:“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 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 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模块”作了如下描述:“每个系列包括若干模块, 一个模块由某一运动项目 (如篮球、有氧操、短距离跑、中长跑、太极拳、轮滑等) 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 一般为18学时, 以便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从以上两个文件对模块定义共同的内容是“具有独立性, 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特定的内容, 时间是18个学时”。

关于单元的概念学术界也有不同看法。毛振明教授认为“单元的本意是指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内容集合或板块。单元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基本上是以各项运动技术来划分单元的, 单元的名称一般为跳远、单杠等。”对此顾渊彦教授有不同的观点“构建单元的教材不一定只是一项教材, 两项教材也可以构成一个单元。例如高中阶段的选项教学, 在安排主项选修的同时, 也不排除安排一些副项作为搭配教材, 严格地说, 一个单元也可由几项教材组合而成。”顾渊彦教授归纳“单元是以课为基础自成体系, 具有独立性;单元是一个有机教学过程, 是完整的基本单位, 即整体性;单元中所授主教材应该是连续的, 不应该跨学期和跨学年, 即连续性。”孟文砚认为“模块就是特定意义下的完整的学习单元, 但学习单元不一定就是模块, 这正如“中国人是人, 而人不一定就是中国人”是同一个道理。因为模块是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 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资源, 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相应要求与建议的内含18学时且被赋予1学分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4]。”虽然对于“模块”和“单元”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 但在理论研究和一线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许多困惑, 产生模块等于单元、模块大于单元和模块小于单元三种不同观点也不足为奇了。“词无固义, 约定俗成是谓义”, 这是说一个词语, 原来没有固定的涵义, 一旦被人们公认了它的意义也就确定了。在课程改革试验和探索初期, 人们对“模块”和“单元”认识还没有达到约定俗成的阶段, 因此提出的有关“模块”和“单元”的不同解释就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 而是存在着哪一种解释更为妥当的问题。也许通过讨论, 互补长短, 最终得到人们公认的结论, 这样更有利于大家的交流, 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

本文在这里探讨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认识问题, 并不是对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给予否定, 而是希望引起学校体育界从多角度对课程改革进行审视, 从而把握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峰.试论学校体育新理念中的“度”[J].中国学校体育.2004, (6) :1.

[2]钟启泉, 崔允漷, 沈兰.高中学分制国际经验及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14.

[3]刘刚.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计划初探[J].体育教学.2005, (5) :24-25.

2012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 篇13

1、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2、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更加符合实际与时代要求

修订稿在课程性质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

三、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上一篇:精益求精下一篇:让礼仪之花开遍大地 初一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