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

2024-10-25

高中体育与健康(精选12篇)

高中体育与健康 篇1

一、综述

要想实现高中新课改必须转变观念。纵观我们过去的体育教学, 都是以前苏联的教学模式为蓝本, 注重竞技体育中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教学, 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实际需要, 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那么怎样改变这一局面呢?那就需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 应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内容, 采用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还要重视健康整体观的确立, 力图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而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在改变传统的灌输———接受教学方式的基础上, 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的体育课程比较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教师主要关心的是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 学生学得是否愉快, 教师都很少关心。在新形势下, 教师不应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 应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 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更新教学观念

(一) 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要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 并提供充分的条件, 促使学生尝试、探索、观察、实践, 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 成为善于“发现”的学习者。

2.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 形成技能, 而且要使学生在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就实现课程的功能而言, 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 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就必须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 发展学生的“元知识”能力, 使他们成为“策略的学习者”。要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引导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 用以分析、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

4. 要尊重学生差异, 因异施教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 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 师生之间不能平等交流、探讨。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 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知识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平等参与者转变, 从知识的传递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

(二) 树立“教师发展为先”的新理念

1. 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

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差异, 教学应承认和尊重这种差异, 视差异为一种资源和特点, 采用适当的“调试”方法和“差异教学”的策略, 因异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就是要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 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

2. 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面对新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教师要注重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拓宽知识面, 适应课程综合化的要求, 要增强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要善于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还要学会寻求和利用各种教学信息, 加强同事之间的协调合作, 善于分享别人的经验。

三、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

1.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知识,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 只有这样, 才能通过交往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增强对学习的重视,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 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 是否学会与同伴交往, 合作探究问题,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 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少“讲”、学生多“想”。要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如果向学生预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乃至结论, 将有碍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增强, 有碍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

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 往往要求十分细碎, 偏重速度和熟练程度, 很少鼓励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学生的评价要鼓励专长、鼓励拔尖、鼓励创新。

高中体育与健康 篇2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性质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成部分。也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定性展开。

(三)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教学必须紧扣这一特点展开。

1、基础性:相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相对于终身锻炼和保持健康。

2、实践性: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全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过程中实现课程多元价值。

3、综合性: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多种价值整合;以体育为主,融合健康教育内容。(区别于义务教育的手段与目的,强调健康知识的习得)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理论背景

(一)教学指导文件

1、原教学大纲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水平

五、水平六)

3、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二)课程改革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6、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三)课改基本理念

1、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为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

6、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7、能力培养与学以致用

(四)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五)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1、体质教育指导思想

2、技能教学指导思想

3、快乐体育指导思想

4、真义体育指导思想

5、成功体育指导思想

6、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三、高中体育教学的现实背景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一代的体质

(二)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

(三)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四)体育课时保证(教学计划编制)

(五)体育课程改革(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教材制定与编写)

(六)体育教师配备要求及其权利保障

(七)教学对象特点(独生子女)

(八)升学及社会、家长、学校的升学追求

(九)学生体质严重下降

(十)学生承受挫折、意志力、竞争意识、探究创新意识等心理品质不佳

(十一)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意识淡薄

四、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

1、教师的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 ① 关注体育教学的多元价值

②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主观能动性、探究与创新----)

③ 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

④ 注重教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2、学生的学习有了明显的变化 ①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增强 ② 学习个性有一定程度的发挥

3、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兴趣而淡化国家体育教学目标的严肃性,重教学形式而不重教学效果,运动负荷普遍偏低,器械体操、耐久跑等项目基本取消,口令、队列、规则等形同虚设,如此,体育教学有步入负面教育的危险。

五、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二)实行“学分制”管理制度

(三)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四)课程管理基本架构

1、两级学习水平(水平

五、水平六)

水平五是对所有高中学生的体育目标要求;水平六是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2、七个内容系列

田径、球类、体操、水上运动或冰雪运动、民族民间体育类、新兴运动类、健康教育专题系列

3、内容系列内的若干内容模块

如球类系列里的篮球模块;田径系列里的中长跑模块等。

4、学业基本要求

一个学习模块一般为18学时。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获得一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方能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毕业要求。(其中,田径必修一个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一个学分。)

5、选修具有两层意义:一是11个必修学分中系列与模块的选修;二是完成11个必修学分基础上的发展性选修。

6、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我国现有高中的普遍情况,11个必修学分的选修权力事实上只能在学校层面。给学校、体育教师为学生精选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学习模块为18学时,按照一个学时两个内容的一般性安排,即一个学习模块要出现在36个1/2课时内。给体育教师对36个1/2课时在三年中的合理分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每一个学习模块的评价都应该从五个领域目标展开。一个模块的五个领域目标展开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高中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

(四)身体运动和运动技能的练习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载体 ;

(五)公平竞争、规则意识、意志品质、胜负观念、挑战自我、青春阳钢等是体育教学追求的教育价值 ;

(六)在完成体育教育基础性任务的前提下让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及其相关知识是高中体育教学区别于义务教育体育教学的一个特点 ;

(七)要进一步研究器械体操教学与运动安全问题;

(八)要进一步研究教学计划的制定问题;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探讨 篇3

一、 “运动技术”的教与学问题

2003年7月,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当时专家们明确提出要“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因而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淡化”逐渐演变成了“放弃”,错误地将运动技术学习与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对立起来,只“重过程”而忽视了“结果”。教师不敢再提“运动技术”学习,认为体育教学中只要学生高兴就行,把体育课变成了纯粹的游戏课。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等也都贯彻这一“原则”,课堂教学以游戏为主,虽然“热热闹闹”,但是课后的效果如何呢?过于简单的内容还是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当然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能起到指导作用吗?

通过本次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某些常见的、可行的、学生喜欢的、教师能教的、场地允许的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等项目,教师必须精选其中的一项或数项,对学生进行讲授,目的使他们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未来健康的生活服务。

二、体育课应该完成什么“任务”的问题

毛振民教授在讲座中反复提到一个问题,即“体育课到底应该完成什么任务?”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总认为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规定得不够具体、任务不够明确,从而不知道该怎么上课。其实这是对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内容这一概念,没有理解或没有完全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身体力行就不可能增强体能和掌握运动技能,强身健体更无从谈起。可见,让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是体育课应该完成的任务,也是最低的要求。

在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中,体育课是跟语、数、外、理、化、生等并列的学科,虽然说没有“应试教育”的问题,也没有“创新”的任务,但是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的体育学习,总应该有所收获吧?比如,某校是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虽然没有系统地掌握乒乓球技术、战术,但是他们完全可以进行对抗练习,甚至可以跟他人比赛。因此,本人认为“教会基本的运动技术,锻炼学生的身体”应该是最基本的任务。另外,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其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也是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三、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

我是八十年代末参加工作的,当时中小学生都要体育“达标”。为了使学生达到体育锻炼标准,我们每节课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需要“达标”的五个项目,简称“课课练”。 毛振民教授在学习班的讲座中也提到,为了提高学生体质,能否重搞“课课练”。当然学生“体质下降”并非是没有搞“课课练”,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根据课程目标设置恰当的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掌握技术,又能提高体质。

众所周知,全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连续20年体能下降,耐力、柔韧性在下降的基础上又再下降,肥胖率和近视眼患病率还在上升,等等。虽然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体育课上的不系统、不规范、学生参与运动少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只有对现行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才能使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对现有教学内容 “选择与改造”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是具有选择性和个性化,也就是要求通过教师的选择或改造过的运动项目,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个性特征;要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要能为学生提供获得运动兴趣的环境,并使其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受益。如在球类项目上,我们既可以简化技、战术,也可以简化规则,还可以降低篮板的高度,让学生尽情灌篮;降低排球网的高度,让学生尽情扣杀。

对内容的选择与改造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年龄特点,要依据学生相应水平阶段的身心特征,为其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平台。如在模块的设置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除设置田径、健康教育两个必选的模块外,还应设置可供选择的篮球模块、排球模块、足球模块甚至武术、体操、乒乓球等模块。在练习方法上,既可分组练习又可小组对抗。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影响、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不尽相同,学生的个性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多样化的,有区域特点的;对现有运动项目的选择与改造既要重视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提高的幅度,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激励作用。

高中体育与健康 篇4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发: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并在互联网搜集有关田径训练的资料加以分析, 结合实际为本篇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逻辑分析法:在分析数据、查阅文献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 综合应用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等逻辑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 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状态下学习, 观察力敏锐, 记忆力增强, 想象力丰富, 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学, 常常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育与健康课, 更应该是从兴趣出发。学生中有的喜欢游戏, 有的喜欢球类, 有的喜欢武术, 有的喜欢舞蹈等等。由于个体差异和性格的不同, 喜欢的运动项目也不同, 我们要满足学生的兴趣, 使其通过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我们将体育活动、思想教育与身心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 使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产生自身的体验和兴趣。高中体育课实行以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大单元教学。模块与模块教学内容是根据“目标统领内容”的基本理念来确定的, 模块教学内容一经确定, 就将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线来整合多元的目标进行教学。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思想性原则;增强体质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教材多样性与兴趣性原则;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教材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 穿插小游戏教学, 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中体会运动的欢欣和愉悦, 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真正成为热情的体育者, 聪明的体育者, 有能力的体育者, 终身坚持体育活动的人。

2.2 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增强学生终身体育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健康知识由体育理论知识和保健理论知识组成。新课程对体育健康基础知识有着严格的课时比例, 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身体锻炼, 培养文明行为和形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 进一步学习生理心理健康和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自我锻炼, 树立终身体育观。

在新课程的指引下, 健康教育观念已被广大体育教师所认同, 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课时比重在逐步提高,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理性认识, 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持久的体育动机, 为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创造必要条件。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终身体育目标的要求。把一些可以终身运动的项目作为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如行走、跑步、跳绳、游泳、舞蹈、健美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小场地足球, 以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除了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外, 已经纳入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内容和适应中老年人从事锻炼的内容, 这些内容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3 因人因地置宜, 注重态度与能力培养

我国地广人多, 各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很不平衡, 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 特别是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差别更是不尽相同, 所以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课时计划和教学过程中, 可以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具体情况, 灵活选择和变化。体育课虽然是必修的基础课之一, 但其教学内容却有很大的灵活性。各学校根据具体情况有权规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对教学内容规定了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两种。在选修内容上又分限制性选修和任意性选修, 选修内容约占60%。 (高中选修内容学时不断增1961年:14%~16%, 1978年:30%, 1987年:38%~50%, 1996年:45%, 2000年:60%) 这就为我们体育教师施展其才华, 拓展其能力, 创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也满足了不同民族, 不同风俗, 不同地域, 不同个性学生对体育的需要, 使不同条件下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和谐发展。

我国对体育教学目标非常强调“态度”与“能力”的培养, 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特别是要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充分体现了“态度”在体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自主运动能力以及体育实践能力, 关键在于其有没有体育健康意识, 取决于其对体育的“态度”。因此, 注重对学生态度与能力的培养与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学认为:认识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 而必要的教育是形成这一认识的前提。我们只有通过体育教学, 通过对学生的教育, 不断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 才能导致其行为的改变, 才能将参与体育活动变成自觉的活动。学生在自觉的体育实践中来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自身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

我们要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首先培养学生浓厚的锻炼兴趣, 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强烈的欲望, 必须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体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 形成“传授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培养”的教学模式, 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充分满足学生的求奇、求新、求动的心理欲望, 引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课堂效果, 使被动学习变为热爱学习, 我要学习, 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态度”, 在自觉的体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基本运动能力, 保健能力, 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发挥体育课的德育功能, 体现体育在素质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 向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教育是体育课的基本任务之一。“体者, 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因而, 体育教学是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 不仅育体, 而且育心, 更是育人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不仅要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 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良好的道德修养, 这需要学生在运动实践中去体验、去磨练、去感悟, 以提高现代体育意识,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体育是一种教育行为, 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 养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习惯, 在承受生理和心理压力下, 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斗志, 使之不断调适人与人之间, 人与物之间, 人与时空之间的关系, 这种体育中的文化属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协作意识、守法意识和创新意识, 这种育人功能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通过严密的课堂教学组织, 队列队形的练习,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统一行动的习惯;通过篮球、排球、足球、接力赛等项目的竞赛,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 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集体主义精神, 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器械体操项目的练习, 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胆怯心理, 培养学生顽强拼博、百折不挠、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通过传统武术项目, 使学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通过舞蹈和健美操, 陶冶学生情操, 使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念, 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体育的德育功能和独特魅力, 早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 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要不断地挖掘、拓展、探讨, 使其在体育教学改革中,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5 不断改进体育教学评价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是体育学习和体育发展的主体, 体育教学活动就是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发展服务的。确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对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们应当深刻领会, 积极正确贯彻。因此, 认真探讨评价方法, 是体育与健康教学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一面镜子。

2.5.1 自我评价与师生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时, 首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情况、课上表现以及学习效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小结, 检查一下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在自我评价中满足学生对自己不足的认知和对自己进步的肯定, 能使学生心理上达到平衡, 产生自信。师生互评能达到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的效果, 也能使学生更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从而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2.5.2 个体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全面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基础知识、动作质量、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是教师检验自己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 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 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完善, 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审视自己的运动水平和健康状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评价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先天差别等区别对待, 依据学生的身心身体条件和自身发展、发现其特长和进步的幅度, 切身体会到锻炼的好处和效果。例如, 有的同学身体肥胖, 通过长跑练习, 使体重下降, 长跑的成绩提升明显, 虽不及其他同学成绩优秀, 但与其自身相比, 还是有长足的进步。为其评定成绩时, 要纵向比较, 也给予肯定, 应予以表扬。也有的学生天生素质较好, 即使不参加锻炼, 运动成绩也不错, 这样的情况也不予提倡。

2.5.3 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能充分体现其反馈功能, 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调整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对教学过程中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心得, 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交流,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采用口头表述的方法, 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实现教育学的有效控制。终结性评价在于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等级评定, 每学年进行一次综合性等级评定, 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综合的了解和认识, 能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 把握自己, 以确立今后锻炼锻炼的目的性。

2.5.4 理论考评与实践考评相结合

理论考评包括回答问题、讨论、总结、笔试答题等多种方法, 使学生从中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健康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 以便更有效地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中应注意的问题, 使学生终身受益。实践考核包括健康考核、体能考核、技术考核、运动成绩测验等能准确地体现出教学成绩和学习效果。通过各项指标的认定, 使学生体会到锻炼的乐趣, 体育运动的作用。

我们的评价方法要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和保健习惯, 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 使我们的评价机制更加完善, 更加适合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2.6 教师转换教学角色, 改革教法学法

我们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大纲背景下学习体育的, 因此需要一个认识和改造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反复的思考与实践中才能真正领会新课程的实质, 也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学和过程中, 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并充分跳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服务, 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是课堂内容的构建者, 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是学生的引导者, 所以要从改革教法学法入手深化教学。如变换形式提高练习兴趣, 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拓展创新, 赋予教材新的活力, 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

3 结语

新课程实施以来, 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并不断的改进, 这不仅使中学的体育课堂更富有了地方特点和实际的意义, 更加体现了现代的体育人对自己工作的热情与热爱。奥运会、亚运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 更加激起了全国人民对体育的兴趣与忠爱, 今后在全民健身和社会体育方面将会有更多可喜的变化。我们的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这样的使命:使我们的教育群体在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年华打下良好的体育基础, 为了健康的身体, 为了终身体育的养成, 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 我们会坚持不懈的努力着, 探索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J].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2001 (5) .

[2]北师大, 滕子敬.国内外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J].

[3]李艳群, 王朝平.体育与健康教学参考书[M].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3) .

[4]赖天德.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 2011年国培.

体育与健康》高中排球教学设计 篇5

——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排球运动是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中选项学习的组成部分,是高中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通过学习排球项目的基本技术和了解排球文化。懂得排球运动的特点与锻炼价值,掌握简单的技术原理,逐步提高基本技术的动作质量和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基本技术的能力,体验到排球运动的乐趣与价值。对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对生活和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排球传球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乐于参与、体验排球运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行为。

2、使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文化,掌握传球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使85%以上学生学会排球传球技术的基本动作。提高学生的协调合作,自主练习的能力。

3、利用游戏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合作、遵守规则、尊重对方的优良品质和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集体的荣誉感。

“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正确的传球手型。

2、全身协调发力完成技术动作,提高传球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难点:

1、体会正确的“传球手型”接触球体。

2、通过高密度的训练,熟练技术动作,形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部分

10’

1、课堂常规

2、说明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与要求

3、准备活动

为了使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充分达到热身的效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利用《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放飞理想指导吸引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学习与体验20’

1、徒手练习:

原地散点散开,徒手学练传球动作姿势。

为了使学生把理性认识转化为动作。学生散点站开,跟着老师的示范动作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传球的姿势,手型的正确。

2、自由组合、自主练习(1)、传固定球:

一人持球固定于对方额前约一球的距离,另一人做传球动作。重难点:进一步让学生对传球技术的理解。(2)、一抛一传:

两人一组,相距4米。一人抛出带有弧度的球,另一人传球给抛球人,然后互换。重难点:着重体会全身协调用力,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3)、原地自传:

每人一球,连续向上方传球,传出球的高度由低到高。

重难点:让学生充分体会传球动作、击球点、手型,提高控制球能力。(4)、两人对传:

两人一组,相距4米对立传球。要求提高每人控制球能力,能连续传球。(5)、自我展示:

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我展示练习成果,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参与和自主练习的要义,提高学习兴趣。

(三)、合作发挥5’ 游戏:接力比赛

规则:分为四组进行比赛,每组一球。一位学生按照以上图片动作至额前持球,连续向上方走动传球,传出球的高度要有3--4M,然后快速跑到指定地后原地向上自传三次后再跑回队伍把球交给下一位同学。最先完成的为胜。

目的:是根据本课的内容安排这个游戏,再次巩固传球技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协作配合能力。

(四)、放松身心

5’ 配乐放松:

1、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音乐来放松,使学生身心得到充分放松。

2、对本课进行小结,师生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综合评价。

高中体育与健康 篇6

一、从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

在以往,分数是学生学习评价的唯一标准和最终成绩,而现在,我们在进行学习评价时,既要评价学生的最终成绩,还要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学生的学习过程。

有学者认为:“不应把学生看成不变的人,而应看成一个发展的人,学生的评价必须有利于学生的成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应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帮助学生学会用教学目标与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自己,从而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譬如,在短距离跑教学——50米短跑练习中,我给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是只要你这一次成绩比前一次有所提高就行。学生在练习时,教师以前催着学生练习的声音没有了,但相反,他们练习的劲头比以前更足,跑下来以后,向老师询问的内容也变了,以前是“老师,我过了没有”?而现在是“老师,我有没有提高?”从这小小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程度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从“一刀切”评价转为差异性评价

这主要是指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到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和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评价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个体,要充分注意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现在的学生实际告诉我们,有些同学上课非常努力,但由于身体原因,考试时一些动作完成较困难,考试分数不理想,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学习评定方法给学生进行学习评定,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注意选择一些适合这些学生特点的内容,对他们进行评价,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增强了这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也享受到了公正、民主和人性化的教育。

譬如,在技能项目(如单杠、双杠等)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的身体过于肥胖,学习起来就非常吃力,可以说他们根本完成不了那些技术动作。但是作为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他们的缺陷而歧视或不管。为了让这些同学也融入课堂学习中来,发挥这些同学力量好的独特条件,教师可以安排他们保护帮助其他同学练习,并在全班学生面前说明,这些同学的技巧学习评价考核就以他们参与保护帮助的行为表现和态度来进行评价,他们的评价有可能比其他同学的评价还高。

三、 体能、技能评价+情意评价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如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和对与模块教学中运动技术密切相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如篮球教学中的弹跳力、羽毛球教学中的灵敏性、田径短跑教学中的速度等)。同时,也强调对学生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它包括规定动作的展示、在教学比赛中学生所学专项技术的运用、学生擅长技能的展示等等。

体能评价和技能评价是体育评价中最基本的两项内容,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人文因素,素质教育尤其需要高素质的复合人才,而我们往往忽视了情意评价的内容。情意评价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投入、创造性发挥、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的表现等。如果忽视这些指标的教育评价,那是不全面的,缺乏科学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多注重情意评价,因为它最能体现体育学习评价的多元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研究 篇7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本地10所普通高中的学生和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和文件检索查询等方法, 结合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统计处理调查数据, 以研究本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实施现状。

二、结果与分析

1. 教师对模块教学的认识较高, 但选项教学执行程度较差

在受调查的30位老师中, 85%参加了校级以上的新课程培训并对模块教学有一定了解。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对模块教学有较独到深入的见解。但一是由于教学器材、场地等原因致使模块教学难以推行;二是由于高中注重升学质量, 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度不够高;三是领导对体育与健康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这三点原因造成选项教学举步维艰, 而选项教学是模块教学的前提, 没有选项教学就不可能有模块教学。调查的10所高中皆按照新课标开设了田径项目、健康教育等教学模块, 时长为18个学时, 但实际教学施行过程中, 依照课程设置上满18个学时的学校只有1所。究其原因:一是文化课安排课时数多, 侵占了体育课的时间, 尤其是高三的体育课几乎被文化课占用或者放羊式安排学生自习;二是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度不够。

2. 学校对模块的设置和选择不甚合理

在参与调查的实施选项教学的10所学校中, 模块设置数量最多为8个, 最少仅为2个, 平均设置模块数为4个, 从而导致学生的选择范围小, 学生兴趣度不高, 参与性不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学校规模和经费有限, 体育设施场地不足, 体育器械购买经费欠缺;二是因为师资水平不高, 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只对跑步、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研究比较深入, 对健美操、射击、武术等学生兴趣比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研究较少;三是因为传统项目对健康保健的优点和作用宣传力度不够, 学生对田径、健康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 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此外, 通过和100名学生的交谈中发现, 学生对新兴的体育项目抱有较大的兴趣和热情, 比如滑板运动、花样自行车等, 但由于专业教师较少, 学生在校求学无门。

3. 模块组合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模式设置不合理

经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发现:在组合教学上, 85%的教师一是选择难度较小的田径运动, 如跑步、跳远等;二是对健美操等缺少游戏性和教学难度较高的教学项目安排较少;三是对竞技球类的理论、技巧、战术讲解太少。此外, 在四种授课模式的安排中, 其选择情况为:全校选项排课模式 (占0%) 、年级选项排课模式 (47.2%) 、年级大班选项排课模式 (占33.1%) 、班内选项排课制模式 (占19.7%) , 可见, 年级大班选项排课或年级选项排课的授课模式采纳程度较高。同时, 在四种授课模式的排课效果调查中:有48.9%和31%的学生认同年级大班或年级选项排课, 有19.8%的学生认同班内排课, 仅0.3%的学生认同学校排课。

4.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有待加强

通过对3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体育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整体上不均衡, 特别是教学创新能力较弱, 无法满足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此外, 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不合理, 学生得不到激励和纠正指导。

三、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块教学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调查现状, 笔者认为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块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 为学生践行终身体育打下基础。除了优化学校体育器械之外, 提升模块教学的有效措施还需要努力做到:一是要明确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施行“模块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自愿、自觉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二是要做到开展丰富多彩、符合学生爱好的体育课程, 真正体现出模块教学调动学生兴趣的能力, 让学生成为体育运动的参与者, 实施者;三是体育授课教师应以身作则, 完善自身体育素养;四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 大胆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五是根据季节、气候的发展变化, 结合学生的兴趣, 科学、合理地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六是提高体育授课教师备课的意识, 增强其科研能力, 多组织开展集体研讨活动, 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的水平和能力, 促进授课教师专业成长。

高中体育与健康 篇8

(一) 环境因素

尽管省教育厅下发了与体育教学相关的文件, 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有效开展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但是在具体实施、检查以及评估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多数学校的学生、教师以及家长仍停留在以应试教育、高考为本的旧观念中, 所以对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有一定的干扰。具体表现为: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 体育成绩得不到重视, 甚至体育课时间被其他“正课”所代替等等, 这都给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此外, 受到环境因素制约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设施的配备问题, 体育器材、设施的配备与教材内容严重不相符, 很多课程都受到一定的制约。最后就是教材的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的教材大多地区和学校都只是理论教材, 其他配套的实践教材却没有, 因此很多体育教师只能抱着一本理论教材自己编实践课。这个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稳定性, 很多教师对于教材的编写也表出了很大的随意性, 因此很多时候虽然表面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是对于学生体质的发展、终身体育意识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则凸显出一定的不足。

(二) 人为因素

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最主要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学生、学校领导、辅导人员以及教师, 对于这些人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新课程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特别是学校的领导以及教师, 他们才是落实新课程、新精神的主体核心。虽然他们都受过专业的教学技能训练, 但是却没有受过针对新课程的系统性训练, 因此在适应新课程改革中还需要一定程度的完善和提高。其具体表现如下:

1. 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大都在一个套路上走: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指导、学生改正, 整个过程只是教师的单向传递过程, 不仅枯燥无味, 而且行之无效。学生消极被动就无法体现出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 无法激发学习自主性, 并且对于相应的体育技术、技能只知道在课堂上怎样学, 却不知道在课下怎样用。这种做法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没有效用。

2. 教学理论与实践缺乏指导

新课程改革对于很多体育教师来说, 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尽管现在新课程的改革已经开始由初级阶段向全面强化阶段过渡, 但很多教师对其研究仍然局限于初步的认识, 无论是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方法都与传统的体育教学并无两样, 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仍然采取一贯的忽视态度。更有些教师本身对体育学科不自信, 认为自己教的就是“辅课”, 体育课程得不到体育教师的认可, 其他人就更无从谈起了。此外, 虽然有些学校从观念上开始转变将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改革纳入到议程中来, 但是却缺少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二、新课程背景下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策略

(一) 健康第一为根本

这是新课程与传统体育教学本质上的区别, 传统的体育教学侧重于技能的传授, 而新课程则是一切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根本, 体育课程是围绕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终身体育的精神来展开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身体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而运动技能只是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手段之一。所以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要摒弃重技能、轻体质的观念, 无论从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实施, 都要以“健康第一”为主要指导思想。

(二) 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灵活多样

要改变以往教师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模式, 尽可能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教授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现在很多教学方法都值得体育教师借鉴、学习, 比如分层教学法, 就是指站在学生个体差异的角度上把学生按照体质、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分层, 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等均进行分层, 不仅可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发展, 也提高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再如, 游戏教学法, 就是指将体育课死板的教学知识融入到一个个有趣的小游戏中, 学生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体育知识, 也锻炼了身体, 并且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也大大提高。此外, 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将高中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街舞、瑜珈等引入体育课堂中来, 不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尽管现在我国采取的仍然是高考制, 但全新的健康理念必然带动社会性的体育改革, 而学校体育教学就要走在这场改革的最前端。固然上文中也提到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种种不利因素, 但是体育教师要有克服万难的勇气和自信, 努力提高体育与健康这门学科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质锻炼的重要性, 这不仅关系到处于青春期高中生的身体发育, 而且对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有着重要的、积极的影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只有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才可以从事任何自己想从事的工作。因此, 教师应利用一切积极、主动的手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从观念上改变学生和社会对体育的认识。

当然, 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策略决不仅限于上述几种, 这就要求我们体育工作者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从而为体育教学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

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就从制约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开始分析, 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同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与健康

参考文献

[1]赖天德, 《中国学校体育改革评述》[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周建波, 《新课程下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再思考》[J], 《新课程.中学》, 2010 (4)

[3]魏晓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面推行不利的原因分析》[J], 《中国学校体育》, 2007 (4)

高中体育与健康 篇9

一、制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因素

1.1人的因素

“事在人为”。人为因素在高中体育教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里的“人”包括参加体育课程教学的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课教师、学校相关的教务管理人员等。为了确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必须提高参加课改相关人员的素质, 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新课改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为了确保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 我们应该根据各个实体的分工不同进行分类的、针对性的培训, 以确保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1.2政策因素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相关教育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政策的扶持。随着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的不断提高, 相关教育部门也针对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下发了相关的政府文件为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有了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的保驾护航,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才能够顺利的进行, 才能够没有后顾之忧。

1.3环境因素

此处所说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相关的现实社会的整个大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是学校中新课改教学环境。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走的是应试教育的老路子, 人们对新课改的教学工作的认识不够, 不能够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性, 认为只有文化课成绩好就可以, 片面的认为高考才是每一个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所以不论是学生还是学生家长, 都把体育与健康课程当作是浪费时间, 无法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课改工作的进行。

1.4相关基础设施因素

“巧妇难于无米之炊”中小城市很多学校的教学教育基础设施匮乏, 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课程中不可或缺, 但是任课老师这个“巧妇”在教学过程中也无法做出“无米之炊”。相关教育部门应该提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视度, 为贫困地区的高中补充相应的体育教育设施。

二、当前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缺乏指导。在我国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改过程中, 相关任课教师对课改的新理念认识不够充分, 不够全面, 对新课改工作的研究不够深入, 同时相关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能够与时俱进, 无法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 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除此之外,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 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缺乏强有力的实践经验作为支撑, 无法灵活的进行新课改工作, 不能够及时解决课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第二, 教材单一, 教学方向性不强。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并且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无法真正的将学生的体育课程落实, 所以导致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只能够根据相关的理论教材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 所以相关任课教师不得不自己根据相关教材来决定如何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从而导致在此过程中的教学工作不能够系统的进行, 因为每一个任课教师对理论教材的理解各不相同, 造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方面不太明确, 表面上看起来完成了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但是实际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并不能够切实的、全面的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第三, 教法学法陈旧, 缺乏创新性。传统的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 缺乏新意, 所以导致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并且任课教师对课程的教学还停留在完全依赖传统的教材上面, 不能够从纸面的教材是解放出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 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而是照搬照抄课本知识, 被教材所束缚。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老师所教授的内容, 无法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对这种灌输知识的方式也习以为常, 无法灵活的运行所学知识, 也不擅于思考和探索新事物。

第四, 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有待培养与提高。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课教师综合素质较低, 很多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等都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而导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这些都给体育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确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必须提高参加课改相关人员的素质, 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新课改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

三、对策

第一, 加大政策研究力度, 提供强有力的课改政策支持, 同时, 各校要重视体育教学, 加大体育投资, 丰富体育教育资源, 为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条件保障。

第二, 提高认识, 增强健康观念, 强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检查与指导, 深入体育教学一线, 了解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 从而有效地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督导。

第三, 进一步加强都体育任课教师的培训, 根据各个教师自身素质的不同进行相关的培训。只有对任课教师进行全面的理论素质的培养, 才能够极大的提供任课教师的整体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够慢慢适应新课改的步伐, 提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第四, 增大教材投入, 完善教材配备, 明确教学方向, 规范教学行为,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以此来有步骤、有目标、有计划的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

第五, 在新课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相关人员应该积极的研究新颖的教学方式, 要勇于去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能力, 鼓励学生去创新。

摘要: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进行, 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 课程的整个结构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 在新课改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影响了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的效率。本文针对高中体育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助力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秀香, 谢恩秋, 李爽, 王玉刚, 梁树森.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业评价实施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05) .

[2]孟文砚.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模块”的探究[J].中国学校体育, 2006 (03) .

[3]郭舰洋, 宁姝.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发挥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J].体育世界 (学术版) 2010 (04) .

[4]朱勇杰.新课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文理导航 (中) , 2010 (03) .

高中体育与健康 篇10

通过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的研究, 模块教学计划应成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体系与结构的基本部分。然而, 在实施模块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对模块教学目标的构建, 当前有不少教师只是从所教项目本身出发来构建的, 我们认为这样的思想与操作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样实施, 可能有两种结果, 一种结果是能够达成《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所要求的课程目标, 即“ (模块1教学目标+模块2教学目标……+模块11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但另一种结果是达不成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即:“ (模块1教学目标+模块2教学目标……+模块11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而上面的以学生所学项目本身为出发点的操作思想和方法, 是不能排除后一种情况的可能。即使部分教师在制订模块教学目标时, 能以整个水平五目标为导向, 但那样的各模块目标之间仍然是杂乱而无序的, 还是不能保证学生3年的学习而达成课程目标。因此, 对于如何构建并达成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各模块的教学目标, 是每位一线教师不可回避的教学工作。

二、体育各模块教学目标的构建

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过程。只有这样, 学生通过接受一定时间的教育后, 才有可能达成课程预设的目标。因此, 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所有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进行研究, 并根据教学实际, 系统制订一份水平五教学计划, 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体育各模块目标的统筹

所谓水平五教学计划, 是通过对《课程标准》中若干条水平五的具体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研究, 并依据一定的原则、方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等来制订的, 也就是说系统地将水平五的具体目标及其内容标准较科学、合理地分配到高中3年5个学期11个模块当中去。这样就构建了课程不同时段的模块统筹教学目标, 也保证了每一模块目标的构建是从课程所要达成的水平目标角度去考虑, 并且根据水平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较合理的安排。如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所制订的水平五教学计划中第2模块教学统筹目标为:

运动参与方面:知道科学锻炼的基本原理 (知识课) 。

运动技能方面: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关注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

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

身体健康方面:增强体能。

心理健康方面:运用所学方法调控自己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的情绪;

发展学习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努力获得成功感。

社会适应方面: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这样整个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才能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与要求下较科学、有序地实施, 学生通过3年的模块学习, 才能保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即“ (模块1教学目标+模块2教学目标……+模块11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2. 体育各模块具体目标的构建

从上面情况可以看出, 课程各模块统筹教学目标是不具体的, 或者说每一模块的教学目标, 应在各自统筹目标的指引与框定下再作出明确描述。如我们根据水平五教学计划第2模块的统筹目标, 经过选项后, 部分学生选择篮球作为自己的学习项目, 此时我们就应当根据当前学生的知识与运动技能水平以及篮球运动自身学习的逻辑关系等, 再综合考虑一些季节因素、器材场地因素、教师自身因素等, 构建出该模块的具体教学目标, 如第2模块 (篮球模块) 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运动参与方面:知道科学锻炼的基本原理 (知识课) 。

运动技能方面:掌握传球、运球、投篮、防守与突破等基本技战术, 增强运用能力和提高技战术水平;

掌握篮球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关注国内外篮球的重大赛事。

身体健康方面:通过对传球、运球、投篮、持球突破与防守等篮球技战术和相关素质的练习, 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 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提高速度和反应。

心理健康方面:运用所学方法调控自己在篮球活动和比赛中的情绪;

培养篮球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篮球活动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篮球活动中努力获得成功感。

社会适应方面:在篮球活动中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体育道德;

在篮球活动中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这样模块2 (篮球模块) 具体教学目标就可以构建下来。同样的方法, 第二模块的统筹目标也可以与足球、排球、健美操等选项内容相结合, 构建相对适合的、具体的模块教学目标来。因此从纵向来看, 不同时段的模块统筹目标是相对固定的, 每一模块目标之间是有机联系的;从横向来看, 每一时段的模块统筹目标, 只要与那一时段的学生具体选项相结合, 就可以构建出当时教学的具体模块教学目标来。只有这样, 各模块教学目标才能既具有系统性, 又能使不同时段的模块教学目标之间具有侧重性和兼顾性。

这样, 从《课程标准》到各模块具体教学目标的构建可以用图1表示:

三、体育各模块教学目标的达成

1. 体育课时内容的选定及其教学目标的构建

在模块目标构建以后, 教师应根据模块目标、学生情况、教学经验、场地器材等选定课时教学内容, 再以所选的教学内容, 构建自己所教学生群体所能达成的运动技能方面的目标, 再以运动技能目标的达成为主线, 结合具体的组织形式等配置一定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目标。在具体的操作上, 目前发现有两种途径可走:一是以模块目标为背景, 直接依次选定相应的18课时教学内容, 再以所选内容在模块目标的指引下, 根据事先了解的学生情况等构建运动技能方面的目标和“配置”一些其他方面的目标, 最后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相关信息, 构建相应对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如图2) 。二是将模块所选项目按照教材内部结构和学生情况等, 先分成几个“教学单元”, 再将模块目标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单元内容, 科学、合理地“配置”到单元目标中去, 最后再以各自的单元目标为背景构建课时目标 (方法同上) 。如在实现模块2 (篮球模块) 教学目标时, 先采用“运球、传接球、投篮、持球突破与防守、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五个教学单元来共同构建模块教学内容, 再将模块目标根据不同的单元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配置”到单元目标中去, 然后再将单元目标“配置”到课时教学目标中去, 最后再结合教学实际构建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如图3) 。

这两种模块目标配置的方法各有利弊, 前一种方法则更有利于模块教学内容构建的灵活性、开放性, 其系统性要稍差一些;后一种方法则更有利于模块教学内容构建的系统性, 其灵活性、开放性要稍差一些。

以上只是从操作方法层次上, 来论述课时教学内容的选定与教学目标的构建情况, 在具体实践中由于不同的教师对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是不一样的, 因此, 他们在实际课时教学目标配置和贯彻执行过程中, 在不影响模块教学目标一般意义上的全面达成的情况下, 可以根据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 在模块教学中更注重发展模块目标中的某一两个有关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如“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目标, 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其目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他们除了会达成模块规定目标中所提到的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外, 还会在大部分课堂教学中, 重视对学生意志品质方面目标的培养。再如, 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是很重要的, 于是他在达成模块规定的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目标以外,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就会处处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样有的教师会认为“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于是在他的课堂中会经常看到促进学生合作方面的教学场景等等。这样, 模块教学目标一方面可以较科学合理地配置到课时教学目标中去, 另一方面又能体现不同教者的不同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风格。

2. 体育各模块教学目标的达成

以途径二的操作方法为例来说明, 各课时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实际操作化的表现, 课时教学目标是在以单元计划为依据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实际, 又从新构建起来的有着本课堂特色的教学目标, 即在课时目标中除了达成单元目标的要求外, 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组织方法、场地器材、教师自身因素等生成的有着本课堂特色的教学目标。因此, 课时教学目标是远远丰富于单元目标所“配置”的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要求的, 而单元教学目标又是远远丰富于模块教学目标所“配置”的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要求的。这样几课时的教学组合就能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几单元的教学组合就能达成模块教学目标。同理, 途径一的操作方法也是可以充分达成模块教学目标的, 即“ (课时1教学目标+课时2教学目标……+课时18教学目标) ≥模块教学目标”。

需要强调的是, 在达成模块教学目标时, 有一些目标是可以通过一节课就可以达成, 如:“掌握篮球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这一目标, 我们就通过一个课时就能达成, 而有一些目标则需要一个单元、一个模块, 甚至整个高中学段不断反复的渗透去达成的, 如:“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一目标等。我们在“运球”、“传接球”、“投篮”、“持球突破与防守”、“进攻基本战术配合”五个单元多个课时中都来体现这一教学目标。类似上面这样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还有很多, 它们有的不仅仅在模块2中出现, 有的还在其他的10个模块中反复出现。因此, 我们在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 就应根据各自学校不同的情况充分考虑这些情况。

四、健康教育模块教学目标的构建与达成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安排1个学分的健康教育专题内容 (18学时) , 各校可相对集中安排, 也可以有计划地分散安排, 或用集中安排与分散安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所制订的水平五教学计划中健康教育模块统筹教学目标为:

1. 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与能力。

2. 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 具有预防心理健康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4. 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依据以上统筹目标, 再依据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和标准等制定相应的模块教学目标和教材进行教学, 从而最终达成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目标。

五、结论与建议

1. 这样的操作, 能体现体育学科的课程性质, 能较全面系统地达成模块教学目标, 乃至整个水平五学段的教学目标, 使课程的实施既有科学性, 又能体现人文性。

2. 模块教学目标的构建有了课程意识, 并能使《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3. 除运动技能目标以外, 其他方面目标的达成是以运动技能的学习为载体进行传授、体验和实现的。

4. 在达成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些目标时有些琐碎之感, 需要加强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延峰, 曹军, 谭雅媛.制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计划初探[J].中国学校体育, 2008 (2) :25.

[2]顾渊彦, 史曙生.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J].体育教学, 2006 (2) :13.

[3]顾渊彦等.如何把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和目标体系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方案[J].体育教学, 2005 (2) :18.

高中体育与健康 篇11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课程;评价现状;对策研究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大部分高中开始重视体育教学,体育健康课程模块教学,也受到了较多学校的重视,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教学与评价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发展性评价的一些不足,寻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下面笔者就对这一教学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实施现状概述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的评价,应当由注重评价的结果转变为注重评价的过程,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是新课程对高中体育教学的新要求。与此同时,体育课程也不再像过去一样束缚教师的教学发展,对于教学的内容也不再做硬性规定,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当地的特色发展体育教学,使得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学取得了较大进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的评价,却还是存在着诸多不足。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中的不足

1.评价目的不能真实体现体育教育目标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的目标一直以来都是教师进行体育评价的重要依据,体育评价是对目标实现情况的检查、鉴定和总结。新课程的深入发展,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提出了新目标,即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教学主要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为教学的核心所在,改变过去注重技术评价的做法,而是以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性为评价重点。这种体育评价的方式,是体育教学的一大进步。

但在体育实际教学中,这种体育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依然坚守着传统的体育教学法,进行体育评价时,也不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准则,而是为了图省事,图方便,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只是简单以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为评定标准,忽视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这种考核的方式虽然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是它很容易造成体育学习的形式化,难以发挥体育评价多方面的作用。

2.评价内容的重点与全面把握存在问题

新课程改革对于体育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有些学校的教师对于这些新规定和要求,并没有完全理解透彻。在具体的教学中,虽然有不少教师都是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但是这些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常常不能做到全面而准确的

把握。

例如,新课程改革提到一点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获得,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就只看到这一点要求,教学评价的时候,只注重学生这一方面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学习其他内容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显然是不科学的,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把握教师教学的重点,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极大影响。

三、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评价的对策研究

1.落实体育教育的目标,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

高中体育教学与初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相比,已经有了较大差异,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明确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落实体育教育的目标时,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争取发展好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只注重形式上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体育项目测评是否达标。因为这样的一种评价方式,锻炼的只是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无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有效评价。

2.有效把握评价内容的重点,把握好评价的整体关系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评价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育评价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也就是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想落实这些要求,首先就必须吃透新课程所提出的体育要求,而不是只以新课程体育发展要求中的一点或是两点为标准,去要求想、班上的学生该怎么做。这样的教学评价方法,非但不能发挥出评价的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发展高中体育教学。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体育评价一定要学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争取做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逐步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总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的教学评价,一直以来都是高中生检验自己学习体育,是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从多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尽早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不论是在体育课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积极锻炼自己的身体,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皮迪康.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评价方案的设计[J].体育科学研究,2003(3).

高中体育与健康 篇12

一、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疑, 即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是把教学的内容变成问题。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 且亲身体验并解决问题,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开拓学生的思路, 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 如“悬念是设疑”, 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是让学生带着问题上, 并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智力的飞跃。如在上短跑课时, 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跑步时的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一系列教师有目的的提问, 引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地进行练习, 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要更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让学生感兴趣

俗话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新颖、独特、富有个性的体育教法, 将会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应该不断给学生新的、有趣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 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 从而提高兴趣。因此, 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 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 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

三、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 多利用游戏练习,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 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 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 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在投沙包练习中, 先让学生练习投自己折的“纸飞机”游戏, 学生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 并在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 体验蹬腿、收腹、挥臂, 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在上短跑教学中, 多利用“迎面接力赛”、“50米往返接力”、“障碍跑”等。虽然这是一个奔跑游戏, 有一定强度, 但在游戏中, 学生的表情却是兴奋、快乐的 , 练习形式活了, 气氛也活了, 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收获甚多。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自学性, 发展了创造能力, 从而达到“我想学”、“我会学”、“我爱学”。

四、激励方式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闪光点, 气可鼓不可泄。鼓气, 就是激励, 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 发现他们一点进步, 就及时表扬和鼓励, 以增强其荣誉感, 自信心。如教师布置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 跳不过去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 带着顾虑练习, 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 跳不过去没关系, 我再继续教你们。”在体育教学中, 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 就实事求是地给与表扬, 并提出新的期望, 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 批评要适度,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练习, 认真练习, 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就有所提高。

五、课的选择要注重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 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 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 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 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 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 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上一篇:大学城空间下一篇:音乐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