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空间

2024-10-25

大学城空间(共12篇)

大学城空间 篇1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支粉笔走天下”, 而世界大学城的教学空间为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信息综合平台, 它汇集了众多院校教师丰富的教学资源。它是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 以素材资源为补充, 以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共享型学习、教学资源库。国家“十二五”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 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教育。世界大学城空间是一个教育资源共享、学习沟通交流的实名制平台, 是教师的教学窗口, 学生的学习天地。空间教学模式集公平、优质、创新、开放于一身, 是教学工作发展与变革的方向。

一、大学城空间的教学建设

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建设是一场教育的革命, 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的尝试和改革, 更是对教师的要求和挑战。对教师而言, 教师空间建设要围绕为教学服务这个中心。传统的教学过程大部分都是在课堂内完成的, 而在空间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 可以利用空间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来组织教学, 学生也可以在课后通过教师的教学空间进行巩固复习。空间教学的建设, 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窗口, 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也从传统的单向信息传递教学转变到双向的互动式教学。教师的角色从讲授、传递知识向指导、辅助学生学习转化。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选择学习项目、组织教学资源以及运用各种技术来指导促进学生学习, 并鼓励学生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也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 在学习时能与他人互相讨论, 相互合作, 共同进步。教师之间同样不受地域的限制, 可自由地进行学术论讨与教学研究、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教法的创新和思想的碰撞, 促进学术交流、实现百家争鸣。

二、大学城空间教学互动的模式

在大学城空间教学互动模式中, 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 课堂互动学习。

主要指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学习, 包括:小组互动学习、小组项目模拟学习等等。先通过大学城空间进行课堂知识传授;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和任务模块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可以师生一对一的学习探讨, 也可以由小组展开学习讨论;再次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探讨解决;最后在教师的指导和互动下完成学习任务, 并进行归纳总结。

2. 教师指导学习。

主要指教师在整个空间互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教学。在空间互动学习中, 教师要组织安排、指导监控、归纳总结学生的学习过程。依照教学情况和学习模块, 发布适当的教学资源, 布置合理的互动式学习任务。对于学生的提问和疑惑进行及时的解答, 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学习指导。

3. 考核互动学习。

在空间考核中, 主要有作业和主题发言考核。教师公布考核的主题, 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传自己的作业。或者在学习群组中进行主题发言, 要求学生留言跟帖。教师根据已定的考核比例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4. 自我互动学习。

是指在大学城空间中学生的自我学习, 在遇到疑难问题时与教师进行的互动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除了咨询教师, 学生自己还可以成立了多个自我学习群组, 可以直接在群组中发出问题, 由其他学生成员予以回答解决问题。

三、大学城空间教与学的互动意义

有效互动是指在大学城空间教学互动过程中, 在学习层面上教师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相互交流与探讨, 从而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提升了大学城空间的教学质量。空间教学的有效互动对于提升空间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有助于提升大学城空间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大学城空间发展的关键, 而教学互动又是空间教学的中心环节, 学习者的“学”与空间教育所提供的“教”之间存在着多方面、多层次的互动作用。而有效的互动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从而促进大学城空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进而提升空间教育的整体效果。

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灵丹妙药。空间中图文并茂的展示丰富多彩, 使缄默不言的知识变成活跃表述的图符, 激发了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空间教学中的电子邮件、讨论区和群组聊天代替了传统课堂的人际互动, 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可以在此畅所欲言。灵活自由的人机互动, 生动民主的在线交流使学生自然放松、真实流畅地表达自己, 思维变得开阔活跃, 学习也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3. 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学习者的最终目的是获取一定的知识, 在空间教学中互动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对知识的获取情况, 因此有效互动可以帮助学习者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空间教学较传统教学有更为有利的教学因素刺激, 因而能起到促使学习者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的作用。

四、如何实现大学城空间教与学的有效互动

空间教与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在空间学习中有效互动的发生, 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从而提高大学城空间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 设计有效课程资源。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大卫?西沃认为, 在教学中不可能存在完美的“教学资源包”, 在教学过程中,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之间的媒介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而, 在课程资源的设计过程中, 应该充分发挥教师这一媒介作用, 在课程资源和学习者之间指导实施有效互动, 提供多种互动方式。在大学城空间中有效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不是简单地将学习课程、学习资源放在教学平台上。而是首先, 构建网络平台并发布课程资源, 以此进行课程教学, 并且给出自我学习的步骤,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然后, 根据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 把握好教学主题的导向, 设置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 提出与学习相关并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主题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 在网络上设置讨论区。

2. 培养主动互动能力。

主动互动及自控是学生学习动力得以有效维持, 自觉进行学习的保证。只有主动互动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空间学习中, 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 因此应培养学生主动的互动能力。首先对学生要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然后是对学习任务进行时间和质量管理, 促使学生有效安排学习时间;最后在模拟课堂讨论和留言板中,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表达自己的见解, 展现独特的思维。在主动选择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主动的互动能力。

3. 支持鼓励学生学习。

在空间教学中,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也会影响空间教学的效果。由于空间学习的特殊性, 有的学生在开始时由于不适应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而产生迷惘、焦虑、困惑的心理。教师需要努力深入学生的思想世界, 帮助他们获得情感的支持。通过空间平等的交流,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动态, 更好更快地解决学生的学习、思想问题。通过真诚的对话, 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大学城空间教学, 进而树立起空间学习的自信心。

4. 反馈指导有效教学。

在大学城空间教学互动中, 教学反馈属于强化教学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 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学反馈, 必然会降低教学互动的效果, 打击参与者的积极性。大学城空间教学构建了双向互动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回来, 由教师进行答疑。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全方位交流的网络虚拟课堂, 增加了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更重要的是, 通过反馈可以有效指导空间的教学, 及时调整空间教学的思路和策略, 从而实现有效的互动指导教学。

大学城空间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空间学习中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空间教学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 并获得有效的学习结果。在空间教学中, 教与学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一方面, 学习需要以教育指导为基础, 没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的学习, 其效率是很低的。另一方面, 教育需要学生的自我学习来体现效果。我们只有在实践中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发挥网络空间教学互动的优势, 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 努力构建与之适应的有效互动的空间教学, 才能有效提高大学城空间教学的质量。

摘要:世界大学城空间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在空间中的教学互动的有效性是空间教学彰显成效的关键因素。如何提升空间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如何提高大学城空间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性, 是当前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城空间,教学,互动

参考文献

[1]李振华.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空间建设, 推进教育教学发展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 (06) .

[2]罗文, 肖天庆.基于有效交互的远程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06) .

[3]丁兴富.论远程学习的理论和模式[J].开发教育研究, 2006, (03) .

大学城空间 篇2

朱平1

(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长沙,410014)

摘要: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流行的一种重要教学活动,以其先进性、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手段,推动了传统教学方式向开放、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转变。空间教学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是其肩负的历史使命、解决自身问题实现突破、贴近学生实际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高职思政《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进行空间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世界大学城;思政;空间教学

Abstract: World university city space i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activi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 present popular, spatial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close to the actual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In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introduction” course teaching space research and practice.Keyword: World University C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Teaching space

一、背景

21世纪的人类社会,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的方式逐渐向教育信息化进化,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和泛在学习体现其重要特征。当社会学界和各大媒体还在持续着对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公开课程津津乐道的品评中时,正在运行的目前国内外最大的开放课程平台——“世界大学城”气势磅礴,气场十足,在全国高校广泛铺开,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中,湖南以“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为引领,建设覆盖全省高校职业院校的以个人空间为基础,基于实名制、开放的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以推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空间平台所开展的管理、教学、学习、通讯、社交,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管理、随时随地教学、随时随地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正在形成,自主学习机制得以建立。世界大学城,借助web2.0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优质职教资源 1 朱平(1973-),女,湖南长沙,讲师,经济师,硕士

共建共享为核心,以教育实际应用为带动,为“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两个教育核心问题的解决寻找到了新突破口。有学者形象描述:空间是教与学的档案库、资源库和导师库;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展示自我的平台;是瞭望世界、开阔眼界、提升境界的窗口;是信息时代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增进感情的又一纽带;是信息时代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的一场“革命性改变”。

[1]

二、空间教学对传统教学的突破

(一)育人理念的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意识形态层面的教育,是讲“大道理”,它表现得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一本教材,三尺讲台,老师讲,学生听,以老师为主导将知识、概念、要点灌输给学生,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无动于衷,课堂缺乏生气、枯燥无味,往往成了学生的“催眠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空间思政教学,一改粉笔+黑板的传统工具、扬弃PPT图片式简单翻转、发展到资源“超链接”的艺术式唯美空间教学,教师把每次上课的教学内容打碎后上传到自己装扮的教学空间,重构、超链接课程资源来进行课堂教学;通过设置群组讨论,动员学生在空间上就教学内容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广泛交流;学生在空间上提问、咨询、提交作业或考试;教师在空间上就学生的作业、考试批改和答疑指导。实施空间教学,教育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回归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本位,较好地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生动体现。面对海啸般“空间教学”的来袭,从起初无所适从——黑板变白板,粉笔变鼠标、教师的电子教案、课件等学生往常看来神秘无比教学资源在空间里“全透明”,以长沙民政学院为代表的湖南高校职业院校掀起一场“职教革命”,连惯例中墨守成规的老教师“尝鲜”之后也感叹“被青春撞了下腰,但站直了感觉很美丽”。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空间教学颠覆了传统“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一方面,空间教学通过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建立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视频和实践指导等资源库上传到空间,同时提供辅导答疑系统,学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专业和今后职业生涯取向,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学习、下载教学资源库资源、与教师空间探讨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另一方面,空间教学

[3][2]

通过留言评论、群组交流、发送私信等方式为师生提供一个灵活方便的互动平台,这个互动平台适应当今大学生个性鲜明、思想开放、自我意识强烈、善于自我表现等特征,打破传统教师单向灌输式为师生平等交互式教学方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变一个大脑向另一个大脑生硬地传授为相互心灵的交流感应,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通过空间教学的实践指导和实操情境展播将身处校园的学生与社会相联系,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教有果,学有获,思政教学不再流于形式。

(三)学习路径的开辟

“空间平台”,通过“人人建设”,实现“人人受益”,一方面,强大、便捷的交互功能大大激发了师生积极学习和寻找资源的热情。师生可通过远程课程、讲坛视频、名师名校课堂等突破时空限制的传播,大大拓展和延伸知识面,促进教学相长。另一面,学生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个人空间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任意收藏、定制、组合、探究学习资源,发挥特长、张扬个性、自我展示,透过空间平台榜样和模范力量,开展个人空间个性化的建设,丰富课余生活,记载学习过程,实现自主学习。

[4]

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空间课程教学的实践

(一)设计清晰的空间课程导航,建立便捷的空间课程栏目。首先,利用flash等工具设计美观实用、简单便捷、逻辑清晰,能准确捕捉到求知者心理、符合学习者认知习惯、满足学习者分析需求的导航界面,力求功能性、技术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学习者可以在学习内容之间通过点击导航菜单条目实现链接快速跳转。其次,建立简单便捷、清晰明确课程栏目,体现在导航界面上进行归类汇总,使师生可以宏观上把握整个课程资源结构脉络,把握每个章节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科学地构建学习计划。

(二)准备丰富的教学学习资源,制定资源库。《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空间课程中,按课程介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资源、课程视频、拓展资源等一级科目、每个一级科目下设二级科目即子科目的层级展示。其中在“课程资源”一级科目中建立了教案库、课件库、案例库、概念库、方法库、原理库和习题库等课程理论知识讲授的必备资源,“拓展资源”一级科目中建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史料与时政、思政实践、拓展论文、拓展阅读和专题学习等帮助课堂理论概念和知识消化吸收、指导实践的辅助资源。所

有资源库的资源按照章节上传、调整、补充和更新等,点击链接,搜索查阅简洁明了。在“课程视频”一级科目里建立有“实录视频”、“网络讲坛”和“网络视频”等子科目,集录中既有教师个人的实录课堂、展现真实授课情境,如“改革开放理论”实录课堂,也可观摩到时下世界高校开放课程中名人大师的精彩演讲,如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公平与正义》等。通过观看集图、文、声、像多重刺激于一体“视频”,激发起学习者大脑中对原有或已学过知识的回顾和再现,对知识比较、加工、归纳,创造性地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好奇和情感,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渴望,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网页制作技术,创建精美的网络链接板块,开发人文素质资源。

从教书育人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空间育人功能,组织上传思政教育资源,拓展和延伸阅读范围,弘扬真善美、传播社会正能量,利用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导向。如利用Dreamweaver软件,结合课程实际,制作“世界大思想家”、“世界大领袖”、“世界文明大事件”、“当前国内外思潮”等精美板块,甄选、集成并链接“百度百科”、“360百科”和“豆瓣读书”等信誉好的网络资源辐射和深入课堂讲授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此外,结合课程需要,设计建立“在线好书推荐”,如张维为教授的《中国震撼》、基辛格博士的《论中国》等、“在线精品阅读”,如《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等板块,学生通过鼠标,在即时点击、切换、流转中,突破理论学习带来的枯燥乏味而逍遥在精品书籍、精美报刊文章中实现营养补充式的个性“冲浪”。

(四)设计合理的空间教学方案

1、设计空间教学过程。针对教学需要进行空间教学过程设计,按“课前知识解构重构,课中任务展示讲解,课后效果评价拓展”环环相扣设计教学思路过程,通过“课程导航”的索引,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任务及学习方法。利用“课堂魔方”、“教研苑”、“教学案例”等穿插讲解,活跃课堂氛围,实行理论知识巩固、思政思维拓展;通过空间平台创建的“留言板”、“教研苑”、“圈子”和“私信”等在课内课外共同解疑,共同进步;通过“课堂作业”递交任务或作业,教师利用空间讲评、考核任务,完成课程学习。此外,通过发挥“人文素质资源” 板块,如“世界大思想家”、“世界大领袖”、“世界文明大事件”、“当前国内外思潮”等进行课前导入和提示、课后消化和发人深思等特殊作用,开阔知识视野和境界。

2、空间互动课程教学。其一,教师利用空间进行教学、考勤、布置作业并批改作业,借助学生空间的文章、话题讨论、留言、浏览次数等信息来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并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调整教学内容,补充教学资源,设计典型的学习情境。如为加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为主导,针对社会对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素养,确定典型任务来设计学习和实践情境,制定相应的电子教案、教学视频、案例资源和教学实践等教学资源,通过开设“就业创业七彩桥”的教研苑供学生交流、咨询,加以辅导。其二,课程教学团队、师师之间借助空间交流群组,采取讨论、协商、对话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集中指导,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和教学经验,探讨疑难问题,检查考核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其三,通过班级学生空间链接,经常性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做到胸中有数,适时恰当地调整教学形式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人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

四、展望

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显现出“平台开放化、内容延展化、学习主动化、互动多元化、研究深入化、资料长效化”的优势,开创了教育信息化的全新局面。空间学习正引起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变化,而空间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与空间平台同发展,共俱进。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落实空间思政教学新模式,在实际的空间教学中结合传统的教学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焕发教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促推高职思政教学教研与实践。

[5]参考文献:

大学城空间 篇3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英语;网络学习;空间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高职英语移动微学习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XJK013CZY009)

一、设计理念与思路

信息化只有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才有活力和生命力。学校办学定位决定着专业和课程的定位,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要素,是为培养切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及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服务的。高职英语课程是我院三年制大专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总体目标,为学生进行后续专业英语学习以及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英语技能和相关职业技能,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用英语完成常规职场环境下基本的涉外沟通任务。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本空间建设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注重素质教育,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强调学习过程,关注就业需求。

本空间将通过栏目板块的设置完成角色定义,重新整合资源,嵌入英语实用信息系统,实现单词查询、视听学习、互动交流于一体,多元、自主、泛在的学习空间为师生搭起无限创新的舞台,实践了教学形态的蜕变。

二、资源整合

本空间坚持引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创建了涵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课件等13类252个资源的高职英语课程资源库,供学生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英语学习使用。基于空间互动实现了资源师生共享、即建即用,视听练习跨越时空,即時指导,作业提交、个性批改,群组交流、答疑解惑。

空间资源共分三大模块:课程基本资源、课程拓展资源、学习情趣资源。(1)课程基本资源:涵盖不同职业日常生活及涉外工作中共性的典型英语交际任务,以日常生活为主线,以典型生活活动中需要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基本英语应用能力,并为其进一步学习行业英语打好语言基础。(2)课程拓展资源:立足于我院各大非英语专业学生所面向的各个行业,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英语有关的典型工作环节或场景设计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具备运用英语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基本交流的能力。(3)学习情趣资源:旨在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等良好品德,从而实现其全面发展。

三、空间应用

本空间应用于英语课程教学,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自主学习三个部分。

课前准备有以下步骤:(1)制定教学目标。(2)分析学习主体。(3)设计任务活动。(4)准备教学资源。

下面将以行业模块中学习情境“熟悉公司环境”中的学习任务“介绍公司”为例,来谈谈如何利用英语网络学习空间优化英语教学,促进学生英语的创造性、自主性学习。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对学生现有英语水平的调查,我们的学生大多英语词汇量小,句子、语法结构不清,学习方法欠缺,参与意识不强。但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爱表现,动手能力强。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英语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长处,本任务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1)教师指导。教师打开世界大学城英语网络学习空间,展示公司组织结构图和办公室布局图,供学生复习旧知,巩固前面所学办公词汇。然后播放预先准备的带人参观公司的对话范例,学生跟读并模仿。(2)真实交际。学生在教室里按任务小组建立各自的“房间”,讨论办公室常见布局和其理由,并进行“参观公司”的角色扮演,教师扮演“路人”角色,可进入各个房间监督和促进语言对话。本任务的考核与评价分为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选出几个最佳:最佳公司、最佳陈述员(公司负责人)和最佳PPT制作小组。

课后,学生可通过英语网络学习空间点击回放该学习任务的课件、教学视频、对话练习文本等资源复习所学,同时,也可以查看相关图片类、视频类、网址类和图书类资源,随时与教师、同学交流学习心得,让知识得以拓展和内化。

结束语:依托世界大学城建设以学生为中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英语网络学习空间,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改革与创新。运用该空间进行教与学,使英语课程变活、课堂变大、时空延伸,使教学立体化、全景化,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和跨时空互动,教学评价多元、动态,学生学习自主探究,实现信息技术个别应用向融合创新转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大学城空间 篇4

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大学的校园建设在21 世纪开始的十年里再次经历了一个高峰期。浙江大学紫金港东校区 (后简称为紫金港东区) 的建设便是这一时期的经典实例之一。作为全校大部分院系所在地, 紫金港东区现已成为浙江大学的主校区, 它代表了新时期典型的综合型大学的校园建设模式, 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 “交往”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交往活动作为校园活力的一个重要表征, 是高校实现现代化、培养新型人才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现实中许多高校校园在规划伊始就对交往空间特别是户外交往空间缺乏理性和逻辑的分析, 校园建设也往往沦为个人经验或构图原理的展示。鉴于此, 对于现代大学校园来说, 能否采取一种独立于个人经验或狭义功能之外的理论方法, 对校园交往空间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 显得尤为重要。

1. 基于空间句法的大学校园空间研究之可行性

1.1 空间句法理论概况

空间句法自20 世纪70 年代由英国伦敦大学的Bill Hillier教授首先提出以来, 在将近半个世纪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中, 被运用到了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的广泛的空间研究领域。它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 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现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成熟的方法以及专门用于空间分析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说, 空间句法既是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空间的理论工具, 也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空间的分析工具。

1.2 空间句法之于城市空间

空间句法承认城市是一个依靠空间自组织和他组织的复合作用形成并发展的空间系统, 其中自组织作为发展的内在规律, 始终起着更为根本的作用。这种自组织可以看作是微观上众多个体行为通过集体无意识所表现出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宏观有序。相对地, 规划设计行为则是一种他组织力量, 阶段性地作用于城市的发展, 且不能改变城市内在的自组织规律和进化机制。因此, 对于空间句法而言, 好的规划设计并不是强制性实施, 而是在充分认识自组织规律后与之可耦合。这其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是:人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城市空间的布局, 并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城市空间的组织构成。城市形态和特点即是在这一空间与集体行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并发展。基于此, 空间句法对空间的结构形态与使用者的自然运动之间的客观联系进行探索, 并尝试对此进行量化描述和分析。

1.3 空间句法之于大学校园空间

大学校园对其使用者来说, 就如同一个小型的社会系统。学生在不离开这个环境区域的情况下, 便已经可以基本完成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所有必要活动。因此,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城市的特性, 城市规划中的许多思想和方法也可以在其中得以延伸和应用。不过从尺度上看, 大学校园规划仍具有其独特性, 它既类似城市空间的结构组织, 又具有建筑群体设计的空间特点, 是宏观与微观的密切结合, 是介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之间的一种空间设计行为。而空间句法的研究对象同样不限于宏观或微观。这种适用性可以很好地应对校园空间在尺度界定上的模糊性。

相比于城市空间, 当代中国大学校园一般还具有规划周期较短, 且一次性成型, 缺乏生长弹性等特点。因此, 为了使建设出来的校园空间能够更准确地与校园中人的行为模式相吻合, 并实现空间的规划意愿, 设计者必须重视空间组织与使用者行为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但是, 我们以往对校园空间的研究一般都停留在策略层面, 或是从工程学和生态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其他学科来借鉴想法和概念, 甚至仅仅停留在图形符号和抽象文化的空间表达上。空间句法的引入, 就是要客观地认识空间本身是如何影响人的活动以及人的活动又是如何对空间流线做出选择的, 从而验证和推测方案与使用之间的契合度, 并帮助设计者去完善和实现所要表达的内容。

1.4 空间句法之于交往空间

《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提到, 通过设计创造出来的适宜的空间物质条件, 能够鼓励交往。交往活动的发生首先需要满足的即是空间使用者之间的“共同在场”。正是人们在同一空间中停留、相互照面、擦肩而过甚至不经意地对视, 从而引发了各种社会性活动。同时, 人在户外空间中的生活是一种潜在的自我强化的过程, 即人的活动无形中会吸引更多人的参与以及更多事的发生。因此, 要想促进交往, 必须先确保空间具有吸引人流的能力, 而空间句法通过对空间系统中一系列变量的分析可以获知系统中的各部分吸引交通的潜力。

2. 紫金港东区户外交往空间分析

2.1基于现场调研的分析

(1) 步行空间不健全

步行系统是校园户外交往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自发性的交往活动而言, 其空间环境相比车行路的城市尺度具有更好的催化作用。从紫金港东区的整体规划来看, 规划者有意创造一个人车有机融合的交通系统。然而实际的使用情况所呈现出来的却是一个交通重心严重偏向车行的系统。我们可以观察到校园中步行的主要道路是围绕中央湖泊而建, 从功能上讲, 虽然这个步行系统与东西两大教学区都相邻, 但它更像是一系列景观步道。节假日, 步行轴由于四周优美的环境会吸引较多的人流, 不过在普通的通勤时间, 人流还是基本都集中在外环的车行路上。

(2) 交往空间系统缺乏层次感

由于较大的空间尺度以及较为明确的功能划分, 紫金港东区中各组团之间的间距很大, 步行距离也相对较远。而校区中的交往空间节点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托中央湖泊景观或者重要校园节点设立的校级公共空间, 另一类则是设置在组团内部的公共空间 (图2) 。组团间交往空间节点的相对不足, 更加削弱了校园空间亲切的尺度感, 也使得组团间的室外空间变得死气沉沉。

(3) 部分交往空间使用率低

从紫金港东区中公共空间的位置和建设我们不难看出, 它们是为师生的户外交往活动而精心规划的。但是很多空间的实际情况却与设计意愿背道而驰, 它们似乎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相当一部分交往空间的使用率比较低, 很多甚至几乎无人问津, 即使它们位于校园的核心区域。

(4) 部分交往空间功能混乱

因功能过分集中、使用率过高而时常造成混乱甚至失序的空间同样存在。例如食堂南侧的文化广场区域, 这里不仅要承担人流通行、自行车停车等交通任务, 还是各类社团活动、节庆活动以及商业宣传活动选择的主要场所。每当遇到大型活动, 这里必将出现拥堵现象, 严重时需要采取交通管制。

通过上述对紫金港东区户外交往空间体验的直观分析, 可以发现校园空间规划中明显存在的一些问题。然而, 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到底是因为规划根本无从把控, 还是早已潜藏在紫金港东区的空间结构之中?对校园空间进行空间句法分析不失为一种探究问题寻求答案的理性方法。

2.2 基于空间句法的分析

(1) 空间组构 (Configuration) 和整合度 (Integration)

组构即为一组关系, 其中任意一关系都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其他所有关系。相比于结构, 它能够更加整体且准确地描述系统在宏观及微观上的特点。组构概念的引入是空间句法分析的基础和关键。整合度是空间句法用来定量描述空间组构的重要变量之一, 它表示的是空间单元与系统内其他空间单元联系的紧密程度。整合度的计算是一个关于系统全局深度倒数的函数, 它说明了空间整合度越高, 其全局深度则越低, 可达性也就越高。因此, 整合度衡量了空间吸引交通到达内部的潜力。图4- 图7 是基于以上两个概念, 对紫金港东区人行系统建立线段角度的组构模型 (包含建筑群中开敞的连廊、过道、院落等对校园户外交往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的中性空间) 并进行一系列整合度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其中图4 为整体整合度分析, 描述的是各空间单元在整个系统中的整合度;图4- 图6 为局部整合度分析, 描述的是各空间单元分别在300m、800m、1500m范围内的整合度。图中颜色从红 (暖) 到蓝 (冷) 代表了整合度值从高至低。

(2) 整体空间组构

我们可以看到校园里整合度最高的一部分道路, 包括正对校门的宜山路以及迪臣路、遵义路、藕舫路、食堂北侧道路形成的环路 (图7) , 这与紫金港东区规划的“日”字形主道路结构基本相符 (图3) 。而整合度从高到低的整体分布情况也与规划的道路等级有很高的契合度。

(3) 户外交往空间结构

人在校园中活动的尺度是多样的, 基本可以概括为三类:穿行于整个校园的流动、组团之间的流动以及组团内部的流动。图4- 图6 中局部不同层次高整合度区域的相继显现, 便是源于这些不同的出行尺度。然而, 通过与校园内户外交往空间节点 (图2) 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空间节点与图4和图7 中开始显现的整合度相对较高的区域都能建立联系, 但是与中等尺度的局部整合度图却相对缺乏。这说明, 不论是校园核心还是组团内部, 交往空间都尝试与密集的人流活动相关联, 但是在这两种尺度之间却缺少这样的空间。因此, 也就造成了户外交往空间组织结构的局部脱节, 使得交往空间系统缺乏层次感。

(4) 空间使用率

校园活动中心附近的几处校级户外交往空间虽然位于校园核心区域, 但其毗邻的道路整合度却不是很高, 可以说是核心区内的相对盲区。这说明, 人们在穿行于这个区域的时候更可能选择区域内的其他道路, 从而失去进入这些空间发生交往活动的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作为南北穿行通道的月牙楼底层大厅会频繁出现大量交往活动, 而相距不远的这些公共空间却无人问津。与之相对的例子同样存在, 通过笔者的观察, 校园中一些空间虽然没有被明确地设置为交往空间, 但却十分受到学生的青睐。例如图7 中A处, 此处是一小片灌木丛旁的空地, 没有经过任何刻意的设计修饰, 但却经常会有学生在这里进行才艺的展示与交流活动, 引起大量人群的聚集。这些空间很明显是位于整合度很高的道路附近。图2 中学生节活动点的选择进一步说明高整合度与交往空间使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 文化广场同样与校园中整合度最高的道路接壤, 但其同时也紧邻校区中唯一的大型集中食堂, 无论是对于自发性活动还是必然性活动, 对人们都具有相当高的吸引力。与此同时, 广场本身还作为主要的人行通道, 因此, 可以预见在某些时段的使用情况很可能超出现有设计的空间承载能力。

(5) 步行系统

迪臣路和临湖的步行路 (图7 中B、C) 是校园西侧范围内学生从生活区进入教研区可选择的主要道路。通过笔者长期观察, 在上下课期间, 前者的人流往往远大于后者。它们的整合度很明显也存在同样的关系。在设计了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的校园中, 主要步行路的整合度却大大低于附近的车行路, 笔者认为这是步行系统无法较理想地分担环路上交通压力从而造成潮汐人车拥堵的重要原因。如果将步行路单独标记出来, 会发现它们只是局部的, 似乎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无论是在生活区与教研区之间, 还是在东西两大教学区之间, 步行联系都受到局限。但反观车行系统却有完整的“日”字形结构, 所有组团内部道路都能与其获得联系。这便是主要步行路的整合度大大低于主要车行路的重要原因。相对较低的整合度使得具有更佳交往尺度的步行系统失去了对人群应有的吸引力, 这对于校园空间中的交往活动来说是一种重大的损失。

2.3 对交往活动产生的影响

(1) 整体数量变少。虽然校园中许多交往活动是有组织的必要性活动, 但自发性活动同样占有相当重的分量。而后者只有在外部条件适宜并且场所具有吸引力的时候才会发生。徒步出行环境在尺度和结构上的吸引力较弱大大减少了学生平日自发性的户外交往活动。

(2) 整体质量降低。户外交往空间的设置不能充分考虑整体空间组构和人流规律, 使得交往空间的位置也缺乏吸引力。空间的感受无法让学生流连其中, 便造成了户外活动整体质量的降低。

(3) 整体分布不均。公共活动空间结构在层次和位置上的非平衡状态使得学生的户外活动过于集中在局部的一些特定空间, 且很多活动往往是有组织的, 自发的交往活动却不易在其中产生。另外, 相当一部分公共活动空间又无法获得充分的使用。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户外活动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3. 大学户外交往空间规划策略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 作为21 世纪新时期校园建设典型案例的浙江大学紫金港东校区, 在户外交往空间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且与其自身的空间组构密不可分。以此为鉴, 大学校园户外交往空间规划需要更为理性的分析, 更为系统的认知, 更为积极的态度以及更为务实的策略。

(1) 丰富交往空间层次

对于组团式布局的大型校园空间, 不同的出行等级要求公共空间也要拥有富有层次的网状结构, 才能真正满足各层级的户外活动。因此, 我们需要首先厘清校园整体的空间组构, 根据校园空间规划的布局特点来合理安排多层次的户外交往空间, 为丰富的交往活动创造条件。

(2) 系统分析空间位置

人流规律对于交往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交往空间的使用率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对空间位置与人流的关系获得清楚的认识。要想更好地实现规划设想, 改善交往空间的使用情况, 就很有必要对校园空间组构中各部分的人流吸引能力做系统的分析, 并结合理性的分析结果按照具体的空间功能来进行布置。

(3) 充分利用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比车行系统拥有更利于激发户外交往活动的空间条件。对步行系统的合理布置以及充分利用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校园主要车行路的交通压力, 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交往空间, 促进交往活动。因此, 只有对校园步行空间吸引人流的能力进行预判, 并发掘出步行系统的交通潜力, 才能实现充分利用。

4. 结语

针对空间问题的分析研究方法有许多种。空间句法是近年广为接受的一种, 它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方法多依赖于经验和观察, 而是一种可以适度量化的理性方法。借助空间句法这一工具对浙江大学紫金港东校区户外交往空间进行研究, 目的不仅仅在于个案分析和方法示范, 也不仅仅在于指出问题和给出建议, 更为重要的是, 第一, 通过逻辑分析准确揭示更深层次的内在动因, 只有当内在逻辑被清晰和完整地揭示出来的时候, 才有可能“对症下药”, 而此“药”才有可能称其为“良方”;第二, 通过理性方法明显提升空间认知水准, 认知水准决定了行为水准, 也决定了实践效果。

摘要:以空间句法的原理与方法为研究工具, 以空间句法在大学校园空间研究中应用可行性论证为研究基础, 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浙江大学紫金港东校区为例, 对大学校园的户外交往空间进行分析和研究, 同时与实际状况进行实效比对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和梳理校园户外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 并探讨其在空间系统层面的内在机理。研究的价值在于针对存在问题的消极影响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空间句法,大学校园户外交往空间,空间组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比尔·希利尔.空间是机器——建筑组构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段进, 比尔·希利尔.空间研究3: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25-27.

[3].段进编著.空间研究14:空间句法在中国[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5, 6.

[4].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张愚, 王建国.再论“空间句法”[J].建筑学报, 2006 (105) :33-44.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大学排名 篇5

排 名高校名称开此专业学校数
1中国科学院大学50
2四川大学50
3东南大学50
4电子科技大学50
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50
6厦门大学50
7北京邮电大学50
8天津大学50
9国防科技大学50
10武汉大学50
11山东师范大学50
12广州大学50
13山东大学50
14中山大学50
15吉林大学50
17北京电子科技学院50
18暨南大学50
19上海大学50
20东莞理工学院50
2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0

主干课程

包括信息科学基础类课程、信息安全基础类课程、密码学类课程、系统安全类课程、网络安全类课程、内容安全类,人文社科类课程。主要专业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学、操作系统原理及安全、网络安全、通信原理、可信计算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安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安全、网络舆情分析、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等。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学》、《操作系统原理及安全》、《网络安全》、《通信原理》、《可信计算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安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安全》、《网络舆情分析》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突出实践动手与创新能力的网络空间安全专门人才。培养的毕业生能够从事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安全技术开发与运维、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以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理论和技术为主,还借助新闻学、法学、情报学等学科的优势,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又具有一定网络信息传播知识,且懂法律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由来

6月,为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0839”,授予“工学”学位。

专业特点

1、课程内容进一步充实,包括社会安全,如网络舆情的监管;网络空间的犯罪防范、法律取证;网络空间边界的确立和监管。

2、加强实战和对抗,以理论学习为主过渡到理论和实践对抗平衡的教学理念.。

3、强化安全观和安全思维,从信息思维和计算思维过渡到安全思维。

开设院校

8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的《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管理办法》,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同组织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和代表,对申办高校进行了评审打分。严格按照专家评分结果,确定7所高校作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分别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这7所院校都是中国IT方面的顶尖高校,在网络安全有很强的实力,而且都获得中国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

就业方向

大学城空间 篇6

关键词: 政治理论课    空间教学    泛在性学习

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伴随社会各个领域信息化的发展,高校信息化教学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在高校信息化教学中,离不开一个大的平台——世界大学城空间。它是一个虚实结合的平台,以虚拟的空间城市为载体,依靠教师和学生个人空间的实名制为基础进行的网络教学活动。传统教学是面对面进行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空间教学使“教”与“学”更灵活,脱离同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空间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上的思想性与政治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顾名思义集思想性与政治性于一体。它的思想性说明了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明白要关爱他人、关心国家、关注社会的道理。政治性指向學生传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因此,在思政课空间教学建设中,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教学目标,不能追求新颖的形式而与传统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一门成功的大学城空间的思政课教学必须充满正能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教学内容上的严肃性。

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思想性与政治性决定了其内容是严肃的。对高职学生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采用的是国家统编教材,具有权威性。因此,教师不得随意否定书本上的观点。在空间教学中,空间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教材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性。

3.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教学过程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教学过程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另一方面包括学生的活动(学)。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彼此不可分割地联系着。从程序上讲,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馈等环节。

在我的大学城空间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有完整的教学过程。我在空间首页的课程导航中设置了课程资源区、视频展示区、成果展示区、拓展学习区。空间教学过程区有在线交流、测试、成绩评定等栏目。课程资源区有授课计划、教学素材库、教学课件库、电子教案库、试题库等。视频展示区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录像,上传了多个教学视频和说课视频,这样可以方便因请假等原因没到课的学生在空间学习,有助于自我教学改进。成果展示区既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又是充满竞争的擂台。此栏目下有学生的微课视频、学生说时事、学生作品展、研究性学习成果等内容。只有表现较好的团队才能在此舞台,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评价做决定。拓展学习区体现了思政课的特殊性,这也是我的第二讲台。有学生的主题学习网站,如事实政治网上学习、德馨园、爱课程网等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还有环球视点,上传社会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原著导读上传了毛泽东等伟人的著作,这一栏目是为感兴趣的同学设置的,体现了因材施教。创建了对话机制,师生互动区体现了师生交流对话,创建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交流群组”也就是教研苑,空间作业和平时成绩公布,还通过私信和留言进行交流,这样使空间变“活”了。这些栏目的设置体现了完整的教学环节,将传统教学课堂以信息化手段展示于大学城空间中。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空间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泛在性学习,开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阵地。

“泛在学习指的是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泛在学习环境,可以获得所需的任何信息的学习样态、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突出了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可以让学习者按需学习、即时高效率地学习,从而实现对传统学习模式的超越,成为新的技术条件下全新的学习模式”。“泛在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蕴含丰富的学习理念与教育意义。不管地点和时间的变化,学习者都可以运用一定技术获取需要的知识信息。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无处不在,重视人与学习环境的交互。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空间教学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为学生的泛在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大学城空间中,我设置了“教”与“学”和“师生互动”与“教学反馈”的栏目,无不体现学生的泛在学习,学习无处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无处不在。学生只要手机或电脑联网,通过账号登录就可以进入空间学习相关内容,有课程内容学习的视频库,有巩固学习的习题库,有和老师或同学进行学习交流的教研苑等。这一学习平台的利用推动学生的泛在学习,开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阵地。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

“实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实际的效果”,一般指好的方面的效果。我在大学城空间教学近三年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各种教学资源的碎片化展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社会中的热点和课本上的疑点进行交流与探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大大增强,展示自我能力增强,进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我在空间教学中的实效性表现如下:

(1)自主学习增强。学生自主组建了研究性学习团队,作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研究》、《中国梦之国家梦与个人梦的关系》;研究与探讨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

(2)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了。在课程教学中,以学习团队为单位完成的作业,团队作品上传空间进行评分与排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团队间相互竞争。

(3)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增强了。在关于《公平与效率》的辩论中,唇枪舌剑;在课件制作比赛中,一些优秀的作品脱颖而出;在学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讲课比赛中,伶牙俐齿,娓娓道来。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空间教学面临的挑战

思政课的空间教学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1.对教师素质的挑战。

空间教学除了具备传统传统教学的素质要求之外,对教师素质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大学城空间思政课的功能淋漓尽致发挥出来,需要精心进行空间建设。空间首页导航的版块设置,内容的选择,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实践经验。空间教学视频的制作需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在互联网空间教学中,如何纠正个别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引导他们利用网络回到正常学习状态上,这也是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迎接空间教学革命的到来。

2.对学生的挑战。

这一挑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挑战。空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作业如PPT、视频的拍摄与处理,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技术知识才能完成。二是网络行为失范的挑战。网络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空间学习离不开大学城空间,离不开网络。但可能给自制力差的学生带来不好的结果即网络行为失范,借学习之名进行过多的网络游戏等行为。若学生离开教室,是在网络世界沉迷网络游戏还是学习,教师无法实时监控。

3.教学硬件资源的挑战。

现代信息化教学条件日趋完善,如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普及网络。但是学生的计算机和网络等空间教学的依托条件还需完善。一部分学生缺少电脑,他们在空间的学习有时去网吧完成,有时利用手机学习,这两个方面有可能导致一定的负面影响。

空间教学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我们相信这些挑战随着空间教学的深入必将解决。思政课的空间教学是一场伟大的适应时代要求的革命,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授课群体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紧密结合。使教学变得更富有内涵,师生关系更融洽,使学生学习更加自由和学习形式多元化。

参考文献:

[1]王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新平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2]王春柳.以“世界大学城”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4(5).

[3]陆克俭,竺兴妹,王国平.“空间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与实践[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4(7).

[4]刘晓.基于云计算的空间教学助推职业教育跨越与腾飞——以湖南省职业院校空间教学与管理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1).

[5]汪琼.网络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及战略规划研究专题结题报告[D].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05,7.

[6]张桂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以世界大学城空间为例[J].企业家天地,2014(6).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课题《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约束及思想引导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HNHY2014006;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名师空间课堂建设与研究项目成果之一,湘教工委通〔2014〕56号。

大学城空间 篇7

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认为,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 表现为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

二、我院网络空间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产生的背景

2007年以来我院实行的学分制和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等成功的改革对后续进一步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10年下学期我院又进行了网络空间“世界大学城”教学改革“试点”, 效果良好。于是我院就有了今年的全面网络空间“世界大学城”教学。那么如何在网络空间上好大学英语课程就成了我们大学英语老师亟待研究的课题。

三、网络空间“世界大学城”简介

网络空间“世界大学城”是2010年5月24日, 由国家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以用户空间为基础的资源共享型网络服务平台——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平台”。

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和理论依据

笔者构建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是“三化”教学模式, 即“教学层次化+网络空间与课堂教学一体化+互动多维化”。

1.教学层次化

孔子提出, 教育要“因材施教”, 也就是说, 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其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国际著名语言学家Rod Ellis在《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中提出个体差异是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

2007年我院实行学分制以来, 大学英语全面实施分层次教学, 即根据我国当年高考英语成绩的高低, 将全院学生分成ABC层次班, 前30%编入A班, 中间40%编入B班, 后30%编入C班。班级层次一旦编定, 第一、二学期不再变动, 但教学班级是变动的, 因为我院每学期选课一次。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我院分层次教学是成功的, 无论是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过级考试, 还是全省、全国的英语口语比赛, 成绩都名列前茅。所以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大学英语继续采用分层次教学, 即“教学层次化”。

2.网络空间与课堂教学一体化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 大学英语教学不受时空限制, 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可以把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客观形象地呈现在师生面前, 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

我院从2010年下学期开始实行网络空间教学“试点”, 2011年上学期全院实行“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教师先建立个人空间, 然后把教学资源传到个人空间, 或做好资源链接, 上课时只需进入“世界大学城”, 打开个人空间, 点开相关资料就可以上课了。这种利用网络空间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快课堂教学节奏, 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教师可以精讲多练, 提高教学效果。

3.互动多维化

王磊老师在《论远距离教学中的互动理论》中这样描述:互动 (Interaction) 即交互, 指人与人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西方教学互动理论认为, 学习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互动是教育工程的基本特征, 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

真正的互动其信息走向应该是多维的, 即表现为师生、生生和人机/网之间的互动。这种多维互动既可以在课堂上体现, 即课堂互动, 也可以在课堂外体现, 即课外互动。

(1)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互动, 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教师来说, 他们可以贯彻《基本要求》的“教一点, 学一点, 会一点” 精神;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等。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可以及时积累知识, 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和信息技术, 培养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课外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由于课堂内时间有限,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 使课堂内外活动有机结合。在“世界大学城”, 学生可以进入教师个人空间, 阅读或下载老师的教学资料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可以与老师、同学互动, 解决课堂上没有弄懂的问题, 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课外互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师生互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 教师适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建议和启发, 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2) 生生互动。学生之间通过在线交流、讨论、互助等合作形式来互促学习、共同进步。

(3) 人网互动。通过个人空间留言板、群组讨论区、好友私信等工具, 来支持和保证空间教学的一些基本环节, 如教学内容的发布、作业的提交和批阅、答疑、考试、讨论、做笔记等。同时学生有合理的又不想当面说的教学建议可以及时给老师发私信。

五、注意点

1.克服依赖心理, 明确定位

网络空间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其功能再强大, 也只是一种技术手段, 教师不能对它过分地依赖。学生的主体、教师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老师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反复钻研教材, 加强教学设计,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只有这样,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能得到真正成功。

2.克服懒惰心理, 参与活动

学生一定要克服懒惰, 上课不能只听不动、不做笔记, 只等课后到老师空间区阅读或下载资料是不够的。学知识要趁热打铁, 课堂理解和即时记忆都很重要, 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得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六、结束语

网络空间教学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笔者坚信, 只要我们大学英语教师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认真分析对象, 仔细研究教材, 合理使用手段, 采用新型模式——“三化”教学模式, 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会更上一层楼。

摘要: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2007年以来我院进行了学分制、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等一系列成功的改革对现在的网络空间教学改革, 这起了推动作用。本文将从实践中探索出网络空间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新模式, 为我院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关键词:概念,背景,世界大学城,新模式,理论依据,注意点

参考文献

[1]李炯英, 戴秀珍·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 2001 (1) :54—58.

[2]骆红亚·多媒体运用在英语教学中的利弊[J]·山东科技信息, 2006 (11) ·

[3]王磊·论远距离教学中的互动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 2000 (4) ·

[4]晓茗·在“信息互动”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策略研究[BD/OL]·http://morningtea.yculblog.com·

[5]吴汉德, 尤佳春·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 2005 (5) ·

论大学校园空间的研究 篇8

关键词:庭院,校园,建筑色彩,设计法则

庭院历来都是城市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庭院空间形式组织的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庭院空间所具有的内向、安静的气质正好与学习气氛相契合,中国古老的“书院”、西方的“学院”往往选择庭院作为大学校园空间重要的组织方式和构成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强调自由交流的学术氛围,强调开放性,大学的空间模式也适应了这种变化,庭院空间也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并形成了不同的层次,有的封闭、有的开敞。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庭院空间是由建筑和墙或其他的实体(植物、小品等)围合的,有明确边界的易于形成中心的“场所”,是具有某种特征的集合区域。可以是建筑群围合的广场庭院、单体建筑中的小庭院和天井等。

一、大学校园庭院空间的功能与作用

1)满足师生对自然的需要。对大自然的追求是人的天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在日常繁重的学习中需要适当的放松,而融入自然则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如孝感学院教一栋前的花园,亭台计科系左边的“三声亭”,池塘等等。课间可以在最近的自然场所—庭院中得到放松和安抚,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融入自然的怀抱。因此,学生的很多知识、创作灵感甚至是从室外的场所中获得的。

2)满足学生对交往的需要。交往空间是大学校园空间环境设计的一个特有的需要,这是由大学生心理需要决定的。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表现在:社会化的需要与自我确定的需要,即依靠社会为自己提供信息和感情交流,同时通过社会为他人所了解并得到承认,反映在对环境的需求上表现为对公共交往空间的向往。交往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从属于集体的归属感。庭院空间作为交往空间中的一部分,它可以提供小规模的交往活动,交谈、休憩、思索等,满足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3)具有教育作用。庭院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庭院中常点缀一些具有隐含意义的雕塑或小品,如历史名人的雕塑、铭文等,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得某种感染。此外,大自然本身就具有精神的感召力,人们常常赋予植物某种寓意,使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这种潜移默化的精神作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前不久,学院在南2门的广场上设置孔子雕塑,并重新命名该广场为孔子文化广场。既是在思想上对师生的鞭策。

二、大学校园庭院空间的类型及其设计原则、方法

(一)大学校园庭院空间的类型

大学庭院空间的分类有很多,可按位置分为:前院型、内院型、后院型;按空间属性分为公共型、半公共型、半私密型;按围合的程度为封闭型、半封闭型、开敞型等;按是否可进入,分为游赏型、静赏型等等。

(二)大学校园庭院空间的设计原则

结合大学校园的主体建筑,考虑学生的活动规律,我们提出下列的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环境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才被赋予存在的意义。我们在进行庭院空间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具体的人,大学庭院空间的使用者是教师和大学生,其中学生是主要的使用者,因而在设计时,主要考虑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让它成为人性化的场所。2)统一性原则。庭院依附于特定的建筑群体,它们和外部空间构成了一个整体。设计的时候可以在建筑形式与风格、造园材料、色彩、线条等方面考虑,从整体到局部有内在的统一。过分统一则显呆板,因此,在建筑主体的统一之上,可以追求铺地、景观等方面的多样化,在变化中求统一。3)可达性原则。庭院要有一定的可达性,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人们投入适当的交往活动中,人们应该能够看见它,并能够很容易就到达庭院。对于静赏性庭院,可达性是指人们可以从较多角度观赏到,不光考虑到平视的效果,还要考虑俯视效果。4)表达特定文化气息的原则。大学是接受高等教育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场所,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这种文化对校园庭院的建造、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无形的影响,是校园的灵魂。大学庭院空间环境设计在考虑时代特色的同时,也要结合特定的场所,延续大学的历史环境和传统文化,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教育和影响我们的学生。5)生态的原则。大学校园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尊重自然是设计的重要原则。不仅要采用生态的设计理念,如自然状态的驳岸设计,本土化的植被物种选择,甚至包括植物材料的使用,节水、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等等。

(三)大学校园庭院空间的设计方法

校园空间的设计方法可以借鉴城市设计的方法,如尺度、比例、材质、对称等等。在大学校园里,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是学生活动频繁的场所。因此,我们这里以这两个场所进行研究。

1)教学区庭院空间的设计。教学楼是日常教学的场所,是活动最频繁的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中渡过的。教学楼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庭院是学生课间、课后休息、学习、交往的最近的去处。因此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a.软质环境的设计,尤其是绿化设计。绿色可以舒缓神经,放松压力,可以消除视疲劳,有利于身心健康。b.座椅、桌子的设置。有许多学生从教室中出来会直接到庭院中看书,游玩,聊天,有椅子会吸引他们停留。而桌子最好也适当布置,因为不少学生喜欢在桌上写东西。c.灵活、巧妙地多布置些庭荫树、凉廊、花架,使气氛亲切,可以为学生提供阴凉和交往空间。d.空间划分。当庭院位于教学楼的主要入口时,形成广场型庭院,一般面积较大,人流量大,此时要考虑人流的干扰,适当的设置花池、小品等,来划分空间,引导人流。另外,考虑庭院中人的活动对教室安静气氛的影响,人们在庭院中可以自由交谈,对教室会有一定的干扰,可以利用植物等对其加强围合,减少对教室教学和学习的干扰。2)学生生活区庭院空间环境的设计。学生生活区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是学生暂时的“家”。因此,这些庭院空间中要表达出家的亲切感。在空间的安排上,注意将大块的空间进行分割,形成活泼生动的小空间,并注意一定程度的私密性。在材料的选择上,多使用植物和砖石等自然材料。座椅、凉亭、花架的设计很重要,为等待、交谈、休憩、看书等提供了方便。此外,还要考虑到学生年轻好动的特点,避免行为分割,适当布置小型运动设施。

三、结语

大学城空间 篇9

1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和职业素质教育状况

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的学生,因其生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使其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都相对复杂,使“90后”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个人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如学生组织纪律性差,个人主义强,集体荣誉感差。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中表现怕苦怕累,做事责任心不强现象。因高职学生文化水平比较低,反映在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同时,由于大学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比较迷茫,对社会职业以及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不了解。而通过对企业调研,企业反映现在90后的员工是越来越难管理,因此,在高职教育阶段,让高职学生尽快了解职业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就成为了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内在品质和能力。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体验内化等活动而逐步养成的[1]。

现阶段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主要形式是第一:开设“两课”必修课,第二:利用第二课堂进行了各种素质教育活动,第三:由学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以及开展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社会实践等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教育形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起到了很好作用。但由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一个学习、实践、内化的过程,必须长流水、不间断,因此,除了上述的教育形式外,更重要是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活动之中[2]。通过专业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而大学城空间的出现为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拓展职业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由此,提出运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的方案,并在专业教学中进行探索实践。

2 运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方案

通过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的方案,第一:是确定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资源库包括:励志教育、职场礼仪、职业心态、职业素质、求职指南、学习技巧、教学资源等。

第二: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专业教学中,并做为专业课程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到大学城空间去阅读与职业素质教育有关的文章,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根据学生表现,将其纳入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平时成绩考核部分。

第三: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通过职场礼仪引导学生按照职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时,通过励志教育和职业心态教育鼓励学生。当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与训练时,要从职业素质的角度,在专业素质方面严格要求学生。

3 运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

3.1 确定职业素质教育内容

职业素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根据高职学生存在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不强现象,开展对学生励志教育。通过收集名家名言、推荐励志电影和用本校校友成长经历事迹等方法,激励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

2)根据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良生活和学习习惯,不注重自身仪表仪态,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尊重他人的现象,开展对学生职场礼仪教育。让学生通过阅读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中职场礼仪栏目中的文章了解礼仪十要点,以及在各种职业场合下的职业礼仪,举止、谈吐、服饰和仪容等礼节,并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举止和仪表仪态,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3)根据学生中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中表现怕苦怕累,做事责任心不强,个别学生还有偏执和对抗情绪的现象,开展对学生职业心态教育,首先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让思维控制情绪,明白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蕴藏着新的机会,并给学生提出处理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平常的心态、感恩的心态、付出的心态和自律的心态,明白首先要求自我的改变,才能感染别人去改变。

4)为了让学生能更好了解职业情况,培养职业兴趣,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的职业素质栏目中为学生介绍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和职场沟通宝典。并结合IT专业特点开展职业素质教育,让学生了解IT从业人员最关键的职业素质是要喜创新、会沟通、服务意识强、肯吃苦、耐得住寂寞、学习能力强。

5)为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结合本人所教授课程分别开设置学习技巧和教学资源栏目。

6)根据学生求职需要,在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中开设置了求职指南栏目,告诉学生如何制作简历,如何面试,以及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之路。

3.2 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

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首先为了方便学生能迅速查询到所需的职业素质方面资料,在大学城空间本人首页中间部分设置职业素质教育导航栏。通过导航栏,学生可直接点击导航栏上的按钮,进入相应的学习栏目,查看相应的资源。

第二,在大学城空间一级栏目下构建传道、授业、解惑栏目,并设置了三个子栏目,分别为:与同行交流、与学生交流和学习技巧栏目。在与学生交流子栏目下分别设置了职业素质、职业礼仪、职业心态和求职指南等栏目,并共享相应职业素质资源。

在职业素质栏目中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化的几个要素、职场沟通宝典、职业技能、职业习惯等文章。

在职场礼仪栏目中介绍了礼仪十要点、举止礼仪、谈吐礼仪、服饰礼仪、仪容礼仪等。并根据具体职业提出接待细节礼节、办公室礼仪、政务礼仪、公务人员举止要求等。

在职业心态栏目中有什么是职业心态,如何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学会带着欣赏心态去观察事物,以及一系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文章等。

在求职指南目中有介绍了简历制作细节,面试需要注意的得分细节,面试过程中,HR更看重什么?并针对具体岗位提出面试销售职位的四大技巧,HR讲述网络编辑求职面试的注意事项,以及网络工程师应如何走自己的职业规划之路等。

还有根据本人所教授的课程分别开设置学习技巧和教学资源栏目。教学资源栏目中包括课件、教学项目、教学视频和教学参考资料等。

4 运用大学城空间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实践

为了将职业素质教育开展起来,在构建好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栏目和上传共享文件后,于2012年上学期分别在计算机应用1101班、高汽制1103班和办公软件高级操作员选修班,以及高网络1001班、高计算机1001班中开展了大学城空间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的实施,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对本人所授课班级学生如计算机应用1101班、高汽制1103班和办公软件高级操作员选修班要求必须到大学城空间完成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栏目中的文章阅读,并回复老师,谈自己的感觉。同时,本人给曾经授过课的班级学生发出邀请,欢迎他们阅读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中的共享文章,并发表他们意见。

2)制定空间职业素质教育考核要求,并将学生课后学习情况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范围,占平时考核成绩的10%。

3)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课后学习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有时讲授一些有关职业素质教育素材,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下转第3584页)(上接第3581页)

通过一个多学期期实践和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很多学生通阅读文章,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文章回复有几千条,还有许多学生给我留言表示感谢。

5 结束语

通过大学城空间这平台实现了将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课外拓展,通过这个平台加强师生之间互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课外学习平台,起到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宏.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块化的探索[J].继续教育,2006(12):28-29.

大学城空间 篇10

1 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湘南学院使用世界大学城空间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在校大学生。研究采用纸质问卷与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到50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97.12%,数据统计采用SPSS18.0。

2 调查结果

2.1 使用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获取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调查发现,临床医学学生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学习的时间、频次严重不足,只有教师在空间布置了需要完成的作业时,才会被动的利用空间完成任务。80.01%的学生每次登陆空间进行学习的时间不到1小时。如图1所示,利用世界大学城空间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网络资源的学习居于份量较轻的地位。影响学生利用空间进行学习的因素有多方面,如表1所示,这些因素揭示了空间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值得关注。

图1 使用空间进行学习的时间分布

表1 影响学生利用空间进行学习的因素

2.2 使用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建设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网络资源建设在支持教学改革中需经历3个阶段[1,2,3,4,5]:①是信息和资源共享阶段;②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阶段,真正促进“教”,又支持“不教”;③是特色构建阶段,充分发挥学生在网络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随着世界大学城空间建设的深入,每个学校对于网络空间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有个基本的体系,如: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周历表、表格化教案、教学课件、资源库、教学视频、课程作业、师生互动等。

调查发现,70.96%的学生认为,空间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栏目设置“较好”,但有29.81%的学生认为这些栏目不能很好的指导自己的学习。说明空间建设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框架设计,但是在支持学习的细节功能开发上还比较欠缺。表2的数据表明空间建设的有效性不足,表现在栏目内容、网络更新、在线学习和学习反馈等方面,这些方面与教师信息素养、课程建设、技术支持和不重应用等有关。

表2 空间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2.3 使用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教学的有效性

如图2显示,学生对空间资源的应用还处于较低水平,学生使用最多的是“资源下载”,而交互性、自主性的深度学习没有得到有效应用,这也反映出空间资源在实现真正的深度整合与深层学习方面还要继续突破。最受学生欢迎的网络学习活动有:知识扩展、案例学习、在线学习、留言互动、反思评价、讲稿下载等[5],这些活动应该作为网络空间建设中的基本思路。

图2 学生使用空间进行学习的表现

2.4 使用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教学影响的有效性

如表3所示,空间教学在“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深层思考”等方面一般,在“培养学习兴趣”、“拓展思维能力”等方面较差。

表3 空间教学影响的有效性

3 讨论

通过纸质问卷与网络调查方法,从获取有效性、建设有效性、应用有效性和影响有效性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空间教学有效性,现有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的有效性处于较低水平,尚需通过建设使用与推广提升教学应用水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在获取有效性方面,需加大建设项目和资源的宣传力度,关注学生的空间学习动机;在建设有效性方面,需强化空间的应用;在应用有效性方面,积极促进空间与常规教学的整合,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推进教师和学生采用空间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真正使空间教学适应学习的需求和教学的发展;在影响有效性方面,积极推广基于空间的混合教学研究与实践,突破时空局限,强化自主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参考文献

[1]丁兴富,王龙,冯立国,等.北京市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运行情况专题调研及主要结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6(5):22-25.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49.

[3]王佑镁.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可及性评估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118-120.

[4]夏洪文,郑哲,李巧丹.国家精品课程的可用性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103-107.

大学城空间 篇11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公共选修课;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8-0052-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并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出具体的要求。教育云平台的建立是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信息化中重要的步骤。2012年3月颁布实施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了建设“三通两平台工程”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与“教育资源云平台、教育管理服务云平台”),简称“三通工程”。“三通工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世界大学城提出的“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资源建设、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空间教学推陈出新”的数字化智慧型校园建设理念全面践行了“三通工程”提出的要求。世界大学城的空间分机构空间、教职工个人空间和学生个人空间等几类,机构空间为院系、职能部门、协会组织等机构设置,具有对下属的居民(教职工、学生空间)动态进行跟踪管理、监测的功能。云平台既是学习的基地,也是自我展示、提升的舞台。借助这个平台实施高职课程教学,既能创新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呈现、教学实施和考核评价的方式,又能拓展教学时空,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1]

我校是从2012年底开始云空间的动员及建设工作,通过实名制注册,目前实现了“院部个个有平台,师生人人有空间、课课用空间”。2013年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入崭新阶段,学校全面启动应用云空间教学,教师将个人的信息(如自我简介、照片等)、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日志、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实训、习题、作业、师生交流互动及其他课程教学资源)、所承担的工作(如教研与科研、班主任工作、顶岗实习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等相关资源上传至个人空间,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个人空间。

教师个人空间至少具备资源储备、开放式教学、开放式学习、交流展示、学术研究及文化传播等六大功能。[2]作为校内兼课教师,笔者在2013年担任了全校公共选修课《创新思维》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些基于云空间的教学创新应用探索工作,现分享如下:

一、通过云空间的作业布置系统开展“公共选修课的选课确认”工作

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是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由学生自主选择修读的课程,具有跨专业、跨年级、跨学科的特点。高质量的选修课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开阔学生视野、强化学生的个性优势、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打下坚实的基础。[3][4]当前,公选课已成为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分制教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要求,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为目标,具有专业课不可替代的作用。[5]经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我校已开设了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创业共四大类别的72门公选课程,这些课程凝聚了教师们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目前,我校的学生是通过网上选课系统进行选课,学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网进行选、改、退课。选课结束后,任课教师可以下载选课学生名单用于日常教学,课程结束时教师在网上进行成绩的录入与提交工作,基本实现了公选课的信息化管理。但是,很多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不足,选课较为盲目和从众。选课时,很多学生只看课程名称,不注意授课时间等信息,造成所选课程间的时间冲突;还有的为完成任务而匆匆选课,忽略了有关操作说明或提示,选课后没有点击确认,造成实际上并没有成功选课或退选某课;甚至有的未及时修改初始密码,被他人盗用后将选课信息进行了删除或修改。上述情况经常会导致任课教师的选课名单上没有某生的名字或有某生的名字而他认为自己已经退选了,若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及时发现这两类问题,到学期末录入成绩时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笔者开设的公选课《创新思维》是我校2007年秋季学期新增的,自2012年起纳入学校“创新创业课程”公共选修课类别。由于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所以该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据有的学生反映,当选课系统开通后,若没有在第一时间选择该课,稍一犹豫,选课名额很快就没有了。但是在历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仍发现存在极少数的两种情况:选课名单上没有的学生来上课、选课名单上有的学生却没来上课。通过师生交流了解到前者是不知道自己没选上该课,后者是不知自己没有成功退选该课。本轮上课充分发挥了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功能,笔者将选课学生名单下载,并按学院进行分类汇总,重新排号整理出本课程的上课名单并通过云空间的作业布置系统让学生进行“选课确认”,以便学生随时知道自己的选课情况。通过此种形式,学生不仅能查到自己的选课信息(学生通过自己的教学管理系统账号也能查询到),还能知道本院及其他学院选课学生的情况,便于学生们在课堂及课后的交流。

二、课程信息放在空间上,便于听课的师生及时查询了解

笔者在个人空间上专门设置了课程的“公告栏”,将最新的上课时间、地点进行公告。还将课程的全部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日志、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案例、作业、学生专利等课程教学资源放在空间上,便于听课的师生及时查询了解。尤其是教学课件的上网,很受没有成功选上该门课程的学生的欢迎,对于请假或进行整周实训的学生,也是自我补课的很好材料。

三、将一些课堂问题的继续回答延展至通过云空间来进行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课堂氛围既需要老师的调动与管控,又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回答课堂提问则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最佳途径,师生就感兴趣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以此实现教学相长,这对学校整体的“学风建设”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传统的课堂里,受时间和授课计划的限制,能参与课堂问题回答的学生人数有限。笔者尝试将一些答案不唯一的课堂问题的继续回答转移到云空间上进行,由于时间的延长和空间的扩展,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经实验发现这种作法很适合选课人数众多的公选课。现将该作法的好处总结如下:

1.节约课堂的交流时间,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问题的讨论

在传统的课堂里,一个学生从思考问题—举手— 老师邀请起立—简单自我介绍—回答问题—坐下,这样一个简单的流程至少需要1分钟左右的时间,因此某个课堂提问能有30多位学生回答是不可想象的。但是通过空间却实现了。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创新思维》课程讲到“发明技法”一讲时,给学生介绍了发明技法之一的“打孔法”,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应用“打孔法”的物品,由于是公选课,同学是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每次课堂提问时仅有2-3位学生会踊跃参与回答,而多数学生是有答案也“不敢”或“不愿意”在众多不熟悉的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通过空间继续回答课堂问题的尝试,这个问题,在课后的几小时之内就有30多位同学通过留言板或私信提交了自己的答案。

2.使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情况便于查询、记录,更好地实施考试改革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开展课程的考试改革,鼓励多种考核形式。加强日常课堂考勤和管理,加大平时考核在成绩认定中的比重是一种趋势。[6]在笔者课程的考试改革方案中,积极参与回答课堂活动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平时成绩,但是在人数接近200人的公选课上,老师很难确认每一位主动回答问题学生的姓名而导致成绩无法给出(虽然笔者在请学生答问题前自我介绍一下或下课时找老师去记录加分成绩,但有的学生很腼腆,不愿说出自己的名字或下课时不主动找老师记录加分),但自从有了实名制的学习空间后,回答问题学生的信息、答案等都一目了然,既便于老师记录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情况,更好地实施考试改革,又无意中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轨迹做了一个全景式的记录。

3.培养学生的自信,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有人总结过一个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回答课堂提问学生的数量与积极性呈下降趋势,即小学的课堂是全班回答问题、中学的课堂是多数人回答、大学的课堂是几乎没人回答问题。

经笔者了解,很多大学生不参与课堂提问的回答并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因为“害羞”、腼腆或缺乏自信(很多学生愿意用私信来回答问题也是很好的证明)。但是,由于空间具有灵活的时空特点,对于某个问题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没有别人注视的情况下通过电脑提交;甚至有很多次的回答机会,如有的学生很活跃,先提交一些答案,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又提交一些答案,这些在传统的课堂里都不易实现。

四、通过云空间实现师生高频率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全员育人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当代教育也要求“立德树人”。但是公选课有学生多、学生来源复杂、课时少等特点,因此师生之间的见面频率不高,不像专业课的师生能在很多的本院活动见面。由于云空间是实名制的,还有个人的照片与简历等信息,通过空间交流,增加了师生“见面的机会”,故云空间既为师生搭建了彼此了解的平台,又为师生架起了交流沟通的桥梁。

公选课教师可与来自不同的院部的选课学生通过空间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不仅是所学的课程,更有学生关心的其他问题的交流,如入党(有的学生感觉入党是班长与团支书的专利,别人没有机会,向老师咨询自己是获得励志奖学金的学生是否有机会入党)、实习单位的选择(尤其在校园招聘会后,好几位学生通过空间向老师咨询如何选实习单位,其实很多学生是录用的单位较多,自己如何选择的问题)、升学(专升本、考研等问题)、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如交友、宿舍关系的相处等)。

还有个别平时与班里同学很不合群(可能是来自外省、住混合宿舍没有自己班的学生),若喜欢上选修课的内容,在与老师交流课程问题的同时,还会通过空间对老师进行全面的了解后,更加信任老师,从老师的经历中,找到咨询的方向,交流的内容会慢慢扩大,从而能够打开心扉,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之中。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云空间与很多学院的学生交流,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实现全员育人的理念。

五、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授课效果

与专业课不同,公选课很难有合适的教材,基本都是教师根据情况自编讲义。俗话说“教学相长”,在公选课中学生通过云空间参与课题问题的回答,对教师的帮助充分体现在“丰富了教学资源”。因为高校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较广阔,而且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且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学生们通过云空间参与课题问题的众多答案,经整理后可以不断丰富课程的教学资源。

此外,因为云空间既能为师生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又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自然要比传统的“一言堂”式的课题灌输更具效率,自然也更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提高授课效果。

六、为今后的学生选择公选课提供资源

由于在公选课学习空间的建设过程中,老师的信息、课程的所有资源及选课学生对课程的(隐性)评价都在空间上,这就无形中为今后的学生选择公选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避免了盲目选课。通过查阅云空间上的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来选课,应充分利用公选课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而不是把公选课当成凑足学分的一种途径而胡乱选。

参考文献:

[1]隆平,舒均杰,夏丰,田伟军.论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高职课程教学创新[J].职业时空,2013,9(5):5-8.

[2]陈鸿俊.谈世界大学城教师个人空间的六大功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3):87-88.

[3]靳娟,司杨.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北京邮电大学公共选修课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99-103.

[4]胡海燕,郭振华.提高选修课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4):79-80.

[5]殷旻昊.关于高校信息化工作人员参与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教学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5):27-28.

[6]徐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提高公共选修课质量[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95-96.

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探析 篇12

1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香港科技大学建立于1991 年,近年来,一直被列为世界排名前300的大学,2015年入围全球最好的100所大学(英国排名机构QS公布)。随着四年学术制的建立及财政资源的增加,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为香港科大)的建筑面积显著扩大了,图书馆也进行了扩建。

1.1 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

香港科大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完成了图书馆建筑的扩建和学习共享空间的建立。图书馆提供了总计3 200个座位与62个可预订的房间。学习共享空间提供了600个座位,该空间由五个区域组成:小组学习空间、开放学习空间、茶点区、教学空间和创意媒体区。小组学习空间有17 个小组学习房间,房间里有交互式投影仪、液晶电脑。开放学习空间有各种不同设计的、可移动的家具供给个人和群体使用。茶点区有沙发、咖啡桌、有线电视、自动售货机、饮水机并能看到漂亮的海景。教学空间有三个用于咨询、教学或组织研讨会的分区空间。两个电子教室配有33台苹果电脑和43台Windows电脑,可以组合成一个教学场所。创意媒体区由出版技术中心管理,它有一个用于印刷、海报策划、装订、影音和媒体设备贷款的数字媒体工作室。该工作室设备齐全,有数码摄影、视听(AV)生产和3 d视频筛选。工作室附近还有1 个AV控制室、4 个AV编辑室和1 个更衣室。学习共享空间还包括一个具有开放格局的多功能房间,能够容纳100 个参与者。

学习共享空间汇集了图书馆、教室、实验室、休息室、研讨会区域等多种功能,并因其地处学校中心、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和尖端的技术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图书馆扩建和学习共享空间先于新的商业学校和研究机构,成为校园扩建项目完成以来的第一个受益者,因此获得了那些还未改造的校园的其他部分更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1.2 图书馆的学习活动

自2012 年2 月开放以来,在学习共享空间举办了图书馆和科大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电教室已经成为举办众多活动的场所,包括制作电脑音乐、舞蹈视频和进行工业培训。它们甚至还被作为数学辅导、物理和语言课程,还有像人格评估这样的学术课程和研究项目的场所。数字媒体工作室为师生拍摄了大量的网络公开课程的视频。教学空间和小组学习空间通常被新教师培训、人力资源培训、学生社团会议、就业咨询、面试实习和教师学术建议、社会实践计划等活动所预定。茶点区是校领导每月与学生会面喝茶征求反馈的地方。(表1显示了自学习共享空间开放以来每学期超过3 000个小时的学习活动。)

图书馆另外的一些空间的改造也改变了图书馆的用途。多功能房间及其户外露台为不同的活动提供了场所,如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部门的研讨会、书友会、艺术课程、艺术演示、新书发布会、校友招待会。用户发现这个空间作为餐饮接待和休息的地方是非常方便的。

特殊集合画廊提供了除了图书馆的主要入口的大画廊外的第二个展览空间。当“中国陶瓷辉煌的过去、古老的精神和形式”在2014 年举行了两个月的展览的时候,艺术品收藏家为对中国古代陶瓷感兴趣的师生进行了20场展览和演讲。这个画廊也是遵循设计的灵活性和多用途的原则,它也被也用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的会议。

1.3 影响和反馈

2013 年春天,香港科大图书馆对学习共享空间的使用情况展开了调查。886 名学生调查对象中,大多数(90%)认为学习共享空间非常重要。学生喜欢学习共享空间是因为它有好的学习空间、研究空间、轻松的氛围和开放时间长。

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共享空间使图书馆增值了。因为学习共享空间,他们在图书馆的时间更长,到图书馆更频繁,对图书馆印象更好。关于“学习共享空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下面有569个有意义的答案:

它是我大学生活的源泉,没有它很多事情我都完成不了。

我认为它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像我的第二个家。

它成为我大学生活的一部分。

我每天09:30-23:00这段时间都待在这儿,我喜欢这儿。

学习共享空间是一个新的地方,如果你在那儿,你就是最酷而且最聪明的学生。

这是我成绩好的一个原因。

我没课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共享空间。我的生活啊!

从学生评价关键词的频率产生的“标签云”使得学生对学习共享空间的积极情绪可视化了。注意关键词是“空间”。这表明学生找到了一个集设计舒适和技术于一体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有效学习的氛围。信息共享空间需要好好管理,灵活的和不断地重塑以满足各种需求。一个设计良好的、受欢迎的空间可以使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学术部门、学生服务、咨询师、游客、管理者,甚至捐赠者和领导人都参与进来。

学习共享空间已经非常成功,因此学校的其他一些部门将它的物理的和功能的元素融入到他们自己的空间改造中。这些空间供小组讨论、建议、小组分工合作和练习。这种氛围鼓励了社交互动和协作。

图书馆空间使学校里的人们聚在一起。学习共享空间开放20 个月后,校报刊登了一篇以“向我亲爱的图书馆致敬”为标题的文章,这篇充满爱意的文章这样写道:“我为她感到骄傲…我爱上了她…谁能和我有这样超越生死的亲密关系。我希望我可以适应图书馆。”

2 未来图书馆

基于香港科大图书馆空间改造的经验,我们设想未来图书馆的空间布局。

2.1 学习空间

图书馆的功能日益多样化,但是自学仍然是香港科大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最常见的活动。有63%学术型研究生、64%的本科生和75%的教学型研究生都在图书馆进行自学。他们喜欢在那儿学习,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看到其他人也在阅读、写作和参与其他的智力活动。“被看到在学习”或“看到别人在学习”似乎非常有价值,因为可以刺激他们的学习行为。未来的学习空间的战略应该关注如何设计和改造有效的空间以鼓舞人去学习。

2.2 协作学习的社交空间

学习是一个显著的社会化过程。当然,有时学生们需要集中精神独立研究。还有的时候学生们需要互动、讨论、辩论、与其他学生切磋。在社会维度,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开放性对话、协同研究和其他人互动。图书馆可以通过提供非正式学习空间,鼓励协作学习,满足这种需要。布朗建议“社会学习环境提供了接触多社区的学者和实践,让学生为深入研究接触广泛的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3]。学习共享空间为社会学习提供了一些这种非正式的空间。

传统上学习空间是与社交空间分开的。然而,现在这两个空间往往是密不可分,甚至是交叉的。今天的网络一代对背景噪音的承受力很强,甚至有些人不听音乐就没法学习。 事实上,“学生经常建议个人或安静的空间附近有小组讨论空间,或者至少在同一层”[4]。这与流行的为了控制噪音和其他因素而使学习空间与其他区域隔离的做法背道而驰。这种分区在香港科大图书馆非常成功,无论是学习共享空间的分区设计,还是它下面的安静的楼层。那些最喜欢学习共享空间的风格的人经常评论该空间社会方面的优势,认为这是一个他们可以找到朋友也可以学习的地方。

2.3 文化空间

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人的全面和完整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的图书馆也应该作为一个迷你画廊、博物馆和艺术中心。通过与收藏家和艺术家的合作,图书馆将继续安排展览、艺术对话等活动在不同的维度激发和培养学生。它有助于鼓励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在学习共享空间的评估研究中,41.4%的学生被调查者期望有更多的文化活动、会谈和小规模演出。虽然科大图书馆每年分阶段地进行20次展览、艺术作品展示、书友会和艺术展示,但是除了这些艺术中心组织的活动,学生还期望有更多的活动。未来的文化空间应该为学习环境提供视觉的和感官的刺激,促进创造性、想象力和知识关联。

2.4 创意空间

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信息集散中心,在这儿可以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产生新的想法、开阔视野和获得新的技能。教育者希望学生产生创意的想法。伴随着现在图书馆提供3 d打印和创客空间的新兴趋势,一个未来图书馆应该是一个概念和想法可以转化为产品或者经历的地方。昆士兰州立图书馆建立了The Edge (http://edgeqld.org.au/),一个下一代图书馆用户的实验室,用于探索创造性艺术、技术、科学和企业。这三个媒体实验室使得这个空间的许多活动成为创造性的活动。

图书馆应该促进创造,无论是一本书、一个模型、一份海报、一个研究项目,还是一项发明或多媒体制作。为了庆祝和展示成功,在图书馆空间进行产品展示对于培养创造力和孵化创新是非常受鼓舞的。未来的创意空间应该为创新者提供场所和工具来创建、构建、改造、创新和发明。

2.5 开放平台

借用技术创新的见解,未来图书馆应采取一个空间开放平台的方式拥抱开放性和模块化的配置。图书馆空间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使用空间和组织学习活动来适应不同的需求。合作单位可以共同创造和增加图书馆提供的价值。学术和支持单位引进自己的用户组,导致用户数量的非线性增加。香港科大的学习共享空间的开放导致了每个学期的学习活动指数增加(现在大约3 000 小时)。对食物、噪音和手机在某些地区的图书馆的放松控制,促进社会组建更多的功能。此外,不同的单位引进金融资源与图书馆合作组织茶点休闲、展览、学生作品展示和其他活动。这个开放的平台培养图书馆和这些用户组之间的协作关系。图书馆的创新学习共享空间的改造和7 × 24 小时的开放增加了用户数量。开放的平台进一步提高用户数量。

3 结论

对于未来图书馆,图书馆员需要做好准备迎接挑战。调查、观察和直接聊天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使用模式变化的有效手段。图书馆员在技术、技能、沟通、联络和推广方面武装自己是必不可少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创新、实验、冒险、积极主动、思想开放、灵活、适应力强、准备好承担不明确的责任。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必须设计未来的图书馆空间,以迎合用户新的学习需要,管理空间来保持其活力、灵感和舒适的环境。他们需要从办公室、从柜台后面出来,显示他们的存在,并参与大学社区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

摘要:空间再造是数字化时代图书馆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实践为案例,探讨大学图书馆是如何进行空间再造以满足读者需求的,并设想未来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为各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

参考文献

[1]郭海明.资源共享理念下的图书馆空间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7):1.

[2]林肖锦.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7):101.

[3]Brown,J.S.published as a joint project of the Forum for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DUCAUSE[C].“Learning in the digital age”,in Devlin,M.(Ed),The Internet and the University:Forum 2001,2002:65-91.

上一篇:新闻社会责任论下一篇:高中体育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