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社会责任论

2024-10-25

新闻社会责任论(精选12篇)

新闻社会责任论 篇1

一、引言

上个世纪90年代, 美国学者提出“公民新闻”这一新闻理念, 激发了美国新闻传媒的一系列探索性新闻实践, 继而引起世界新闻理念颠覆性的改革, 斯坦利·巴兰等人认为:公民新闻的定义是———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公民新闻始于网络, 韩国第一家公民新闻网Oh My News和美国与欧洲的“维基新闻”是其代表, 它旨在通过媒体的介入和引导, 为民众发表自我意见和观点提供一个交流的中介平台, 培养公民的自我意识, 提高公民应对社会问题的行为和能力, 提升公民对于公共事务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有助于公共领域的建构和促进媒体之间的合作。

美国新闻学者斯蒂芬·奥汀提出, 公民新闻报道可以分为11个层次:1) 开放公共评论:读者对网络文章做评论或补充性质的内容;2) 号召群众对记者的文章补充一些记者本身难以得到的内容和信息, 为其提供丰富的新闻素材;3) 平民从各个层面协助专业新闻记者完成新闻报道;4) 平民建立自己的博客;5) 建立编辑部透明的公民博客;6) 建立独立于主流新闻网站之外的公民新闻网站;7) 建立未经编辑的独立的公民新闻网站;8) 增加印刷版本;9) 建立一个公民记者与专业新闻人员相融合的新闻机构;10) 将专业新闻与公民新闻整合为一体;11) 维基新闻:读者就是编辑, 维基新闻允许任何人撰写和张贴新闻报道, 也允许任何人对所张贴的报道进行编辑和修改。

在中国, 由于网络上的新闻报道受到一些限制,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民新闻在网络上的传播, 从另一方面来说, 公民新闻在传统媒介中就体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

二、公民新闻兴起的原因

1) 先进传播科技的普及对传统传播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随着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网络博客、移动电话等先进传播科技进入大多数家庭, 为公民提供和发布新闻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 使任何一个想成为记者的人可以将自己在突发事件现场所获取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出去。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 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北川县组织部的电教中心资料员王发明正在为北川县组织部举行的“五四”青年节颁奖大会现场摄像, 地震发生后, 他用手里的数码摄像机将北川武警官兵和政府干部的现场救援一一摄入, 留下珍贵的瞬间新闻资料, 为大众提供了难得的资料画面, 从而提供给观众一个比通过大众新闻所能得到的更深度, 详尽的新闻事件的报道。

2) 公民主动参与新闻传播的社会需求和欲望空前高涨。新闻同质化, 信息表象化, 知识匮乏化, 宣传虚假化, 迫使受众从被动接受他们所“讨厌的内容”, 变为主动地去寻求信息, 积极地参与到新闻交流中去。一方面公民不再那么信任和满足传统媒体告诉他们的事实, 另一方面先进传播技术的普及为公民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提供了机会, 这使得公民自己来发布新闻成为一种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3) 网络媒体的经营入场门槛低。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格局中, 经营大众媒体越来越成为金钱与权利的游戏, 没有雄厚的资金或者官方特许者, 往往只能被拒之门外。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促进了媒体民主化的新趋势, 于是有了博客、维客、播客和公民网。这类网站的运营成本大大低于一般传统大众媒体。

三、公民新闻对社会责任论的新发展

根据社会责任论的原则, 媒介内容的控制权掌握在媒介从业人员手中, 大众期望他们服务于公众的利益, 站在公众的角度看问题, 但是, 社会责任理论对媒介履行责任的积极性过于乐观, 因为新闻从业者并没有受到任何强迫, 他们可以自由决定什么服务是必须的, 并且监控这些服务的有效性。虽然大部分从业者都能在社会责任理论观念的基础上解释自己的工作, 并且在社会实践中努力贯彻社会责任论的观念。但仍有很多媒介从业者在日渐商业化的社会环境中, 在社会责任与赢利日益冲突升级时, 似乎并不积极关心公众利益和对重大事件进行广泛报道。

社会责任论的实行并不如其倡导者设想的那么理想, 它对媒介履行责任的积极性和对个体的责任心过于乐观, 低估了利益驱动和竞争的力量, 但是公民新闻的出现却为社会责任论的实现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一) 以人为本, 提高媒介监测能力

社会责任论中的责任是指大众媒介自发地负责, 包括对自身所传播内容的准确性和传播行为的正确性负责, 它规定了媒介“应该做什么”。这种“责任”首先体现在媒介的社会守望功能上, 即媒介对社会环境的检测能力。公民新闻是一种公众参与的新闻, 是以“人”为本的新闻报道形式, 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 始终把公众的利益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它所诉求的是对普通受众的生活状况、生态状态和人生命运的关怀, 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对发生在周围甚至是自己身上需知、未知而又欲知的新闻信息。而在这个过程中, 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不仅仅是停留在“监督”和“报道”的层面, 而是应该致力于提高公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能力, 帮助公众积极地自我寻求解决社会问题方法和途径, 建构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

(二) 民主参与, 培养受众责任意识

公共新闻的“公共性”不仅是体现在对公众周围生活状况的关注和报道, 它更强调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意识, 在相互协同之中激起观众的共鸣, 从而取得有效、积极的传播效果, 这是媒体和公众对“自由和责任”的共同推动。媒体不仅要及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 还要向受众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 前因后果, 并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媒介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公众去解决公共问题及培养公众思考公共问题的能力, 在相互交流中树立公众的自我意识, 引起公众对周围公共事件的关注, 培养公众个体的责任感。

(三) 差异化多元化媒介责任

公民新闻的目的在于籍由邀请公民大众从事新闻报道的协同生产, 共同针对公共议题或社区问题进行研议协商, 以此重建受众与社会、受众与媒体、媒体与社会三者的互动联系, 从而唤醒居民对于自身公民身分的觉醒及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怀, 促其成为公共生活的主体, 对生活中的共同问题进行思辨审议以谋求解决之道。

公民新闻时代的到来, 对社会责任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使媒介的报道内容深入到普通大众的层面, 感受到大众的疾苦, 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 同时作为受者的大众也开始参与新闻的制作和传播, 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话语权和传播权, 是对自由主义所提倡的传者的绝对自由的补充和修正。

参考文献

[1]代林静.论增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J].攀登, 2008.

[2]陈敏直.社会责任论——资产阶级对新闻自由的终结[J].新闻知识, 2005.

[3]尤雅.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文化品位[J].学术交流, 2005.

新闻社会责任论 篇2

摘 要:随着网络的兴起与发展,传统媒体渐渐被依靠互联网的新媒体所取代。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其舆论性对社会的影响也尤为突出。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如何全方位的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闻报道,营造出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我国新闻媒体未来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新闻媒体;和谐社会;舆论;影响

一、新闻媒体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新闻媒体又称大众媒体,其概念起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闻媒体随时代可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的代表为纸质媒体(报刊)和电子媒体(电视、广播),而新媒体的代表则是网络媒体。相对于电视、广播、报刊、户外四大传统媒体,以网络为媒介的新媒体被人们称之为“第五媒体”。

然而伴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影响日益深远和扩大化,新闻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使得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和激烈的碰撞,其必然极大的影响了人民大众的思想。实现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目前必须施行和落实的发展方针。构建和谐社会,是需要政治上、经济上、人文上的全面发展。而新闻媒体对于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新闻媒体作为社会风向标,应该正确的影响社会舆论导向,引导良好的舆论环境,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还应该通过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帮助实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二、新闻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当前,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已然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信息传播平台,其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任何一个事物都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两个方面,新闻媒体同样也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作用。

1、积极作用

1.1加强和谐社会舆论监督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身事务所行驶得民主权利。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舆论监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治建设;有利于反应人民群众的意见,联系党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党风党纪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有利于弘扬正能量,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1.2满足和谐社会中大众的知情权

新闻媒体可以满足人民的知情权,让人民群众了解事实的真相。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度,作为我国国民应当享有完全的民主权利,知情权就是人民民主权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新闻媒体,可以使得人民群众获得有关公共领域信息的权利,即为知情权。其中包括了公民有权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国家当前的政策方针,通过新闻媒体获取有关形势、决策、文化知识等方面的信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1.3积极的舆论引导

主流媒体对重大事件的`解读将在群众中起到范围较广的舆论引导作用,即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新闻媒体人员应该努力的开展新闻宣传工作中的舆论引导工作,对于不实的,影响政府形象的,和危害国家安全稳定的传言,应当及时纠正其传言在人民大众中的舆论导向。并应当通过举证和查实,将事实的真相公布于众,将人民群众的舆论导向引导至良好的一面。

1.4营造和谐的传受关系

要构建和谐社会,新闻媒体所营造的和谐的传受关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关系是任何大众传播都必须包含的关系,传授关系影响着新闻传播效果的水平质量优劣。以往传统媒体存在着“官本位”的思想,对于和新闻受众的互动关系不重视,极少考虑到受众的需要,形式呆板、枯燥无味,这样的新闻传播方法既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也不能产生受众思想的共鸣,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时代,其良好的互动性,可以使得新闻受众能够最大限度的参与新闻互动,进行讨论、分析问题、提出建议。这就使得新新闻媒体应当时刻站在受众的立场上,想大众所想,急大众所急,帮大众所需,才能使得大众产生共鸣的互动。新媒体新闻,应当把受众真正当成新闻报道的主体,要做到时刻为人民群众所呼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营造和谐的传授关系。

2、消极作用

2.1报道的片面性和滞后性可能会引起错误的舆论导向。

新闻报道所存在的新闻失实现象不可避免,同时还会存在着片面性报道的现象,和滞后性现象,其可以致使新闻事件或者国家政策不能通过媒体使得受众清楚全面的获知。滞后报道现象则会影响到新闻的时效性,使得被报道的事件本事和社会舆论发生错位,严重的可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2.2部分报道的细节化可能教唆犯罪

部分新闻节目,特别是法制节目,其为了达到良好的报道效果,往往会将诸多犯罪经过和细节描述得非常彻底,而且对于犯罪过程的侦查细节也进行了播出。其可能会使得原本不清楚侦破过程的人了解到侦破流程,并丛中总结获得出反侦察手段,给下一起犯罪事件埋下了隐患,严重危害着社会安全和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顾理平.新闻法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2:237.

[2]张新宝.言论表述和新闻出版自由与隐私权的保护[J].法学研究,1996(6):20.

[3]刘永春.论隐私权和新闻自由权的冲突[J].洛阳大学学报,2002(1):176.

[4]夏敬华.新闻媒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责[J].2010(5).

论城市新闻摄影的社会责任感 篇3

关键词:摄影;新闻摄影;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随着数码高科技的不断更新换代,单反、微单相机以及高像数素手机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深入普通百姓家庭。摄影越来越平民化、大众化,大有全民摄影之势,很多摄影组织和摄影讲座也应运而生。公民摄影者的大量加入,整个传媒发展受大环境影响,影像传播也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以报纸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人们的阅读习惯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不愿意再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文字,而更青睐于图片,于是,传统媒体的读图时代不可避免地到来了。摄影图片作为一种世界语言,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都能从画面中直观感受到它所要传递的信息,而新闻摄影就是传递信息的最佳途径和手段,它以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形式触动读者的每一根神经,震撼你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图胜千言。然而,在大众摄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虚假、造假作品,新闻侵权作品、低俗作品、偷拍、侵犯隐私权等等,一些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社会心态。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摄影者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只有正确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才能促进社会机体的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新闻摄影工作者,应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当下摄影记者的摄影理念、影像创新要更快,要拍出更吸引人眼球的作品,而不是去复制模仿原来的获奖作品。站在哪个立足点上进行摄影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能否发现新闻题材和如何发现画面形象的问题。摄影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来自于人的政治素质,来自于人的事业心,来自于摄影人对摄影艺术的热爱,三者结合形成新闻摄影工作的动力。人在对崇高事业自愿追求探索的时侯会产生人生乐趣和神圣感,大脑会处于高昂的兴奋与激情状态,此时融景便会生情——产生灵感,从而敏锐地感应新事物,发现新事物,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发现通过照相机生动的展示出来。

一、社会责任感的定义

在社会这个大千世界里,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每天都在考验着自己的良知和社会道德,同时反映在行动上。在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心里的感受和对事物的伦理不同,对发生事件的关心和处理方式不同。我们的祖先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而如今很多人却“躲进小巷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在很多情况下,新闻摄影本身的技巧并不是很重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的职业道德感,在面对新闻现场,如何摆脱狭隘眼界的束缚,站在纵观社会全局和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拍出客观,真实,具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该具备三点品质:一、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和真理;二、坚持实践正义的原则;三、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二、新闻摄影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一)情感与倾向性

纵观当前我国的新闻摄影作品,真正具有震撼力和穿透力的作品并不多见,这就表现为我们摄影者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新闻摄影与社会责任感的紧密关系,新闻摄影是为社会发展而存在的,而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围绕物质会引发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观念、不同的道德、不同的表现,摄影记者是社会的瞭望哨,是社会动态的记录者和传递者,任何有益于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幸福而受到大众赞颂,任何破坏他人生活和社会安定而引起公愤的社会新闻都应引起新闻摄影记者的重视。社会上每天都有不同的事件发生,从搀扶老太太过马路到公交车上给抱小孩的人让座;从维护社会治安、勇斗歹徒到数九寒天、大江里救人的动人场面;从南方暴雪,人们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到5.12汶川大地震的万众一心、多难兴邦,无处不倾注着摄影者的情感。

著名摄影师解海龙曾是一度狂热追逐各种摄影奖的“获奖专业户”,生活中的大事就是参加各种摄影比赛并获得奖项,那段时间的解海龙志得意满,家里显眼的地方的摆满了耀眼的奖杯,“每天喝着小酒喜滋滋过日子”,但终究题材杂乱,没有个人风格。后来有位老师点拨说,“令人喜不如令人思”。于是,他把情感注入摄影作品中,摄影目标开始有了倾向性。他深切的体会到,只有透过表象,投入更多的情感去挖掘激励人心的东西,才能超越自我。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大山,投向了那里因贫困而无法上学的孩子。这一情感变化整整坚持了10年,他行程数万公里,足迹遍布26个省的120多个县,拍摄了数千张具有视觉感染的照片。尽管生活艰辛,身体疲惫还不时充满危险,但他的内心却有着从未有过的充实,他常常流着泪采访,流着泪拍摄,用相机记录和讲述许多闻所未闻的故事,并在这样的采访拍摄中去理解一个摄影家的真正使命,心灵一次次得到净化。

(二)道德与正义感

“伦理道德”这个概念,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具体到新闻摄影领域,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迈克·雷兹说:“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考虑即摄影记者和新闻媒介拥有宪法予以的权利去拍摄和发表照片,但我们会这样吗?”更具体地说,这种考虑包括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拍与不拍;用什么方法拍,拍得的照片是否是新闻事件最真实的表述,照片以什么样的形式发表,当照片以某种形式发表后会对读者和被摄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必定会出于对社会的独到理解和深刻认识,这些作品倾注了摄影者的正义和道德,敢于直面人生,正视现实,揭露丑恶。

让人记忆极为深刻的南非优秀摄影师凯文.卡特拍摄的一张照片《饥饿的苏丹》。(如图1)凯文·卡特拍下了这张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经典作品后,却因没有救女孩而是选择拍照片而遭到世人谴责,最终由于良心的谴责,选择了自杀。对于这个结果,我感到既遗憾,又震动,更惋惜。遗憾的是这么优秀的摄影家因为自责而离去,世界又少了无数优秀摄影作品,震动的是为什么这么优秀的摄影家在这种突发事件中潜意识里的道德与正义感如此麻木。惋惜的是凯文·卡特还是一个非常有良知的人,他能为良心受到遣责选择自杀,不过我更希望他勇敢的面对错误拍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新闻摄影记者履行专业职责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社会系统的有效运行和人类生命的健康延续,所以,新闻摄影记者在履行专业职务时,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必须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社会公共道德,在很多突发事件中,新闻摄影记者都是第一个赶到现场,那么他首先做的事应该是抢险救人,国家财产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当两者处于对立冲突状态时,应宁愿牺牲专业职责而首先履行社会职责,而不是相反,这可以看作是新闻摄影记者的“道德底线”。 在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几名摄影记者前往北川灾区拍摄新闻图片,路遇一重伤老人,几名记者首先想到的是救人,他们冒着不断的余震和大量跨塌的山石,用双手将老人从山上抬到山下安全区,整整六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虽然没来得及拍摄他们需要的照片,却用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绘就了一幅最真实的摄影图片。

(三)奉献与牺牲精神

在每一幅优秀作品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它记录着摄影者无私的奉献与牺牲,这是一种基于爱心与责任感驱使下,表现出的无私无畏、自我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特别是在战争、饥荒、灾难面前,新闻摄影记者更是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曾经见过这样一张照片,画面上是一套带血的相机和长焦镜头,落在沾上鲜血的地毯上,相机持有者是英国路透社摄影师塔拉斯·普洛兹乌斯,已在美军炮击巴勒斯坦饭店的袭击中死亡,这张照片虽然没有特定的人物在上面,却隐含着无数新闻摄影记者高大的形象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是具备了这种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我们的新闻摄影记者才总是出现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场面,用手中的武器——镜头,凝聚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场面和战天斗地的不屈精神。

毋庸置疑,新闻摄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摄影工作者们,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准则,以无比的毅力甚至是献身精神、深入人类的生存实际、真正的了解并尊重被摄对象,不虚构、不粉饰、不夸张,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现的真实的情景。新闻摄影记者的责任就是通过照片引起读者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把读者带到新闻现场,让读者感受到新闻发生过程的精彩瞬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在现代社会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摄影记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美丑交织的生活海洋里捕捉到能够充分揭示生活本质意义的人和事,非常考验摄影者的综合素质,抓住了新闻摄影的典型瞬间,新闻图片就具有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深刻含义,同时更具有了丰富的社会意义,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新闻摄影工作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

新闻社会责任论 篇4

1 体育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1 . 1 有助于遏制虚假新闻信息的传播

体育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对于体育新闻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因为近些年来,在体育新闻的报道中经常出现一些虚假信息的流传,容易误导社会大众对体育新闻的判断。如今一些体育新闻工作者已经偏离了其正确的工作方向,体育新闻的报道出现了偏颇,逐渐向娱乐化、八卦化发展,缺乏对体育新闻实质性的报道,使得一些体育新闻的爱好者大失所望。例如:在足球联赛中,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小组的抽签中,中国对所在的报道是被公认为实力最强的一个参赛小组,然而体育新闻工作者却将报道的标题替换成“中国队身陷死亡之组”这就完全的偏移了体育新闻报道的实质,而且“死亡之组”的说话意味着中国队即便怎么也还是无法获得成功。这不仅会严重的打击中国足球队的信心,而且这样宿命式的言论不仅仅是阻碍了体育新闻真实性、准确性的流传,而且还影响观众的正确判断。这样的体育新闻虽然会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但是这样的宣传“噱头”和不实报道,同样会给社会带来一些恶劣的影响[2]。

针对于此,体育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的承担就显得格外重要。它能遏制住社会上一些不实言论的传播,还能减少因为错误报道给社会大众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体育新闻工作者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对社会群众的负责也是对自身工作的一种负责。

1 . 2 有利于正确体育新闻方向的引导

由于当下的体育新闻报道已经陷入“娱乐化”和“八卦化”,造成社会群众的新闻关注焦点也发生了偏移。人们对体育新闻的关注不是在与某个体育赛事的报道,而更多的把关注焦点放在了体育运动员个人身上,甚至一些体育新闻工作者,还逐渐的向八卦记者靠近,严重的侵犯了体育运动员的个人权益,然而这些体育新闻工作者却对此浑然不觉。因此,加强体育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3]。

体育新闻工作者树立一个正确的责任意识,可以帮助其判断正确的体育新闻工作导向,从实际出发报道一些实事求是的体育新闻,并在此基础上宣传一些正能量的体育精神,将体育新闻的发展逐渐的导入正途。

2 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自由

2 . 1 体育新闻采访报道的自由

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自由是指体育新闻工作者在体育新闻报道目的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的还原体育新闻的真实场景,访问体育事件的知情人士,收集和了解有关该体育事件的相关信息所形成的一系列权利自由。在体育新闻传播的时间获得中,体育新闻工作者因享有新闻自由,因此也具有报道真实性体育新闻的自由权利,也有让社会群众了解体育新闻真相的义务。

体育新闻的传播是社会群众获得体育赛事信息的重要途径。体育新闻工作者有着采访的新闻自由和权利,这是体育新闻传播的基础前提条件。因为在实际的体育新闻报道中,若是没有对当事人进行深入的采访,就无法对整件体育赛事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正因如此,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新闻采访自由是整个新闻自由权利中的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个人或是团体组织都无法对其进行干涉。

2 . 2 体育新闻表达批评的自由

体育新闻工作者表达批评的自由是指体育新闻工作者在体育赛事的采访过程中,对所采访的新闻事件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从一个客观角度对此类新闻事件所折射的社会现象进行抨击和批评,这也是体育新闻工作者的发扬自己舆论监督的一个很重要环节[4]。

体育新闻工作者有合法实施新闻表达和抨击的自由,可以揭露体育赛事中的不良现象,有助于抑制一些社会公权私用,从而促进体育赛事的公平化、公正化和公开化,但是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抨击自由并不是毫无限制的抨击。首先,它必须立足于体育事实的基础,在体育事件真实的基础上,从一个客观者的角度,对这种不良现象进行抨击,但是要把握适度、适宜和适时的原则,否则会造成该体育事件的恶劣化发展。

2 . 3 体育新闻发布传播的自由

体育新闻发布和传播的自由是指体育新闻工作者通过报刊、广播、网络等形式,传递新闻信息的自由。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发布传播自由是实现当下社会群众对体育新闻事件“知情权”的一个环节。因为体育新闻本身就是社会大众共享的一个体育事件,而体育新闻工作者只是起到一个新闻传播的作用。试想一下若是没有体育新闻工作者发布传播的自由,那么体育新闻工作者采集和访问到的各种信息,只是加深了体育新闻工作者对该体育事件的全面了解,对社会大众而言并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而且只有将体育新闻进行发布,社会大众才能发挥其应具有的舆论监督作用,否则体育新闻只剩下自说自话。

3 体育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困境和解决措施

3 . 1 体育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困境

3.1.1 体育新闻的报道频频出现挖人隐私现象

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为了提升自身报道的关注度,完全抛开了体育赛事的真相,使得体育新闻的报道偏离事件主体。如今的体育新闻报道存在过度的吹捧和过度的贬低现象,而且一些体育新闻工作者更多的将焦点集中于“体育明星”身上。例如:刘翔“退役事件”,虽然一些体育新闻工作者将焦点集中在刘翔所参与的体育赛事的报道,赞扬和褒奖“飞人”所带给我们的荣耀和骄傲[5]。然而,一些体育新闻工作者却将焦点集中在刘翔的个人事件上,借助于体育新闻工作采访的名义,去窥探他人隐私,进而完全的抛弃了一个体育新闻工作者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3.1.2 体育新闻的报道出现作假现象

体育新闻工作者应该将自己收集或是采访的真实信息公布于众,让社会群众了解体育赛事的真实情况。然而,一些体育新闻工作者为了提升其报道新闻的关注度,不惜将一些子虚乌有的虚假报道写入新闻当中,未知真相的观众会以该篇报答所讲述的“事实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造成社会群众对体育事件的误解。

3 . 2 体育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困境的解决措施

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体育新闻工作者的监督和管理以及体育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的缺失,使得体育新闻工作者过于“自由化”,因此出现了大量的不实报道。基于此,加强对体育新闻工作者的监督和管理,对其报道的体育新闻的真实性进行核实。此外,加强体育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宣传,让体育新闻工作者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在此基础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样一来,社会群众才能关注到更多真实的体育新闻报道,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改善当下体育新闻的错误倾向,减少虚假新闻对社会大众对体育工作人员造成的伤害[6]。

4 结语

浅析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 篇5

……

1…

1摘 要

[摘要]在当今物质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不同程度的显现出来。这样持续下去的话不仅会危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安定和谐的精神文明世界。最快捷、影响最大、最淋漓尽致的监督方式就是—新闻舆论监督。

在我看来,新闻舆论监督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性:一是针对性强;二是态度明确;三是说服力强。除此外还具有较明显的客观性,又有着正确的导向性。

[关键词] 新闻;新闻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监督方式;责任;利益

1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Abstract In today’s material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all kinds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social problem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apparent.Not only that continues will do harm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but also affect the country’s exhibition.In order to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to create a stable and harmonious spiritual word.Supervision in the fastest way,the impact is the biggest,the most incisive is the news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In my opinion,the news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 has its unique way of supervision:obviousrelevance,clear and convincing.The news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 is objective,and guide the correct.Keywords: News;The news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News media;Monior mode;duty;benefit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引 言

社会舆论监督的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新闻舆论监督。所谓新闻舆论监督是针对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新闻媒体在我国历来被称为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民众舆论的传声筒,在群众中广有威信,一旦当某个社会问题受到新闻舆论的监督后,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力的督促有关部门及时依法进行处置和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和完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过,新闻舆论虽然有社会监督的权利,但在其担当其社会监督职责的同时,也要防止超越自身权利范围,干涉有关部门的依法行政或代为包办,实际上,新闻媒体的监督一旦越位变成包打天下后,并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和完善,不利于多层次社会监督体系的建立,反而会造成对社会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因此在履行监督职责时,新闻媒体要坚持的原则就是:不缺位、不越位。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1、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的一部分。在我看来,舆论就是大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同时监督具有监察,督促的含义;新闻舆论的监察职能是指其发现问题的作用,而其督促职能主要是通过舆论促使有关机关或部门依法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新闻舆论的监督主要针对那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透明的事情,在发现后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解决。具体解决并非新闻媒体,而是新闻媒体通过新闻媒介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上发表看法,传达民众的心声,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最终形成对国家以及各种职位的公职人员、社会团体的公务行为进行制约,使其能正确的对待自己的职务,不做有悖法律道德的事情。

新闻媒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它代表了所有的阶层、阶级、组织和公民,关注与公共利益有关的所有事件。而它的所有客体,涉及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涉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各类企业人员和社会成员,遍及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介来实施的,而新闻媒介是面向全社会的,监督的内容、指向、对象都会摆在公众的面前,往往具有人人知晓、人人关注的效果。人民群众也多倾向于借助新闻舆论监督来行使其民主权利,让新闻媒体针对社会问题进行曝光报道或评论,或引起社会讨论和批评,这其中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是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集中体现。一般来说,新闻舆论监督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舆论信息要充分,只有充分信息才能让民众对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事实和情况有较为清楚的了解;

二、舆论评论要及时、理性、坦率,只有通过及时、理性、坦率的新闻评论,引起社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会广泛关注、辩驳和争论,不同的个体意见最终会达成具有普遍社会认同和心理共鸣的一致意见,推动社会的进步。从新闻监督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实质上社会问题在新闻媒体的作用下从发现到分析,再到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社会民主不断进步的过程,因此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必然离不开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

2、新闻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2.1社会发展要求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首先,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发达,各个媒体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可以提供人们所需的新闻信息,网络、短信微信等许多新媒体也日渐兴起,抢占传统媒体的受众,因此只有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群众的信息需求,帮助其解决的问题,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同和关注,才能获得更多的受众。其次,新闻传播在进入网络时代后呈现出超越国界的特点。过去的新闻主要是在小范围内的,大多数也是围绕着国内发生的新闻事件,但是如今,互联网的发达,让发生在地球另一边的新闻事件仅仅只需经过数秒,就可能出现在地球这一边网络的头条,甚至可以同时直播,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世界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对旧有格局的冲击和利益调整必然会造成一些社会矛盾和对立,由此而产生许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既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增加了新闻的内容,呈现出无国界化。再次,接受对象日益分化。受限于媒体技术的不发达,过去人民群众对媒体的选择有限,很少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但随着媒体技术的发达,同时不同社会群体在年龄、知识、职业等方面的存在差异日渐明显,不同的群体逐渐表现出对媒体选择的倾向性,如出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租车司机多喜欢广播,青年人则喜欢网络、微博等新兴媒体,喜爱的节目也主要以娱乐、游戏、益智型的为主。

2.2更好地传达民声和反映问题的现实生活需要要求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在反映社会生活时还存在一些弊端:一是报道重事不重人。这特别体现在一部分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播报时,充斥的都是哪开了个工程,哪开了个大会,天天播报的都是事,完全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二是重记录不重挖掘。这主要是指某些新闻播报基本上属于新闻事件展示,画面多,解读少,只停留在对新闻现象的报道上,缺少对其深入的思考和挖掘,导致新闻内容没有深度。三是重领导轻群众。这主要表现很多新闻在报道时给领导很多镜头,但给群众镜头很少,跟群众有关的新闻的报道更是少之又少,没有贴近百姓的生活。四是重感悟轻诉求。这主要体现为一些新闻报道往往写的记者本身的感悟,记者的考虑,很少有社会本身对这件事的认识,有什么样的态度和看法。其实记者在报道的时候更应该多角度的来进行分析和思考这件事,不能一家之言代替民众意见。五是表扬多批评少,报喜不报忧。作为民众心声的传声筒,媒体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硬碰,敢于反映事情真相;不仅仅是以表扬为主要目的的,要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举措,从而让社会各方关注问题的发生,并积极支持和督促问题的解决。

3、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

3.1新闻舆论监督要公开公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让人民当家作主。其有效形式之一就是新闻舆论监督,借助这种监督方式,人民可以监督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管理者,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表达自己的看法,使之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要求。同时新闻舆论监督要站在一个平衡点上,要不惧怕恶势力,敢于向恶势力挑战,公开公正的进行新闻监督,要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要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伤害。尤其现在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一定要公开透明,保护好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3.2新闻媒体人要以群众的利益为主

明确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是新闻报道的特色,不仅新闻报道重视报道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新闻舆论监督也是如此,应该能准确预见监督事件的发展和结局,但要注意的是,应该根据事件的不同性质和发展程度,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对于严重触犯法律和危及公众安全的事件,新闻媒体应该尽量摒弃自己的立场,对客观事实进行充分报道,然后让观众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判断,让政府根据相关法律对事件性质作出判断。又如对于暂时没有相关立法的社会问题,或是已经由政府依法处理的事情,新闻媒体在监督时可以有自己的立场,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当然无论是对于什么样的事件的监督,新闻媒体都应该以尊重事实为前提,不能过于主观臆想或妄下断语,滥用手中的话语权传播错误信息,混淆视听,颠倒黑白。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始终要从整个社会利益出发,从新闻事实出发,在准确预见事件的发展和结局的基础上,通过等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推动政府和社会各方更好地解决所出现的社会问题。同时因为现在的法律法规并不是特别的完善,一定不要让恶势力钻了空子,危害群众的利益。新闻媒体人一定要一群众的利益为主,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多做实事,做好事。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3.3 党和政府要全面支持新闻舆论监督的工作

如果把监督分为硬监督和软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属于后者,它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成为硬监督的有机补充,弥补其不足。新闻舆论监督不同于硬监督,它和民众的信息传播和互动紧密相连,它可以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每个地方,将其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法制盲区等暴露出来并进行剖析,引起社会的关注。而这是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法制监督等难以做到的。因此,加强包括行政监督在内的硬监督固然是必要的,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新闻舆论的监督,反而是要予以充分重视和大力支持,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才能和其他监督方式形成合力,共同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4、中国媒体的权责 4.1完善制度 改善作风

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牢记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虽然从表面看,媒体工作者对其报道的内容可以有完全的决定权,可以选择直面社会黑暗,也可以选择只报道社会好人好事,既可以对社会现象不做评论,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批评,但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媒体工作者某种程度上是民众的代言人,因此就必须坚持一定的社会正义、良心和责任,如果无视民众疾苦,不能倾听和传达民声,那么最终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会被民众所抛弃,其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总之,民众才是新闻工作者监督社会问题的内在动力。同时作为媒体人也要加强培养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遵守廉洁准则;一定要严格遵守新闻宣传纪律的规定和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防范,不要人情新闻,不搞有偿新闻,不作虚假报道。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4.2谏言献策 履职为民

新闻媒体人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应该积极传递民情民意,为社会的发展箴言献策。新闻媒体是公众的代言人和社会良知的守护者,舆论的引导者,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所以,我们要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反映公众的心声,代表公众的良知,引领社会风尚,维护社会秩序,滋润社会关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进步和发展。长成一棵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遮荫、乘凉的参天大树,为群众谋利益。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结 论

正确对待新闻舆论监督,正确使用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利,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且作为新闻媒体的传播人,我们更应该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多关注新闻舆论监督的相关事宜,并且把其它展现在我们的工作当中。作为新一期新闻媒体的继承人首先要学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充分展现出新闻媒体人的高文化水平、高素质。而且在当今这个社会新闻舆论监督是监督社会净化社会风气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为了群众的利益,为了我们的社会更加的和谐、清澈,一定要更好的拥护新闻舆论监督的,发挥出它无限的潜能为广大的群众谋利益。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致 谢

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在这最后的时期,毕业论文无疑不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给自己最后的一份答卷。所以,为了使大学生活能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毕业论文倾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血。从最开始的准备、查找资料、和老师进行沟通、排版,到现在的初步完成形式。在这里我尤其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闫晓琳,因为从在开始的选题闫晓琳老师就给了我们很多建议,之后开始写论文更是每一关的仔细认真的审查。同时给了我们每个人很多宝贵的意见,使大家的论文能够更加细致、完整。其实从最开始准备选题,我就是特别的忙叨,换了好几个论文题目,一直不知道该选哪个最为合适。但是也是因为这种毕业之前的压力也使得我能够重新的审视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把毕业论文写好。

论文写完了,也就代表着我们离毕业更进一步了。大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自己的心里反而有些许的空虚,因为大学生活带给我了我很多的乐趣,很喜欢那些和老师还有同学们在一起上课的时光。虽然即将毕业,但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是我希望我们的同学情、师生情还能继续。我也会努力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同时好好享受大学的最后时光。

参考文献

[1] 林旭东.影视纪录片创作[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1-1 [2]许新芝、罗明、李青霞:《舆论监督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70

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浅析 篇6

【关键词】新闻自由;社会责任浅析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118-01

1 新闻自由的产生与发展

新闻自由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一种,是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领域内的体现。它是指“收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包括报刊的出版自由、电台与电视的播放自由、新闻采访与报道的自由,以及发表新闻评论的自由等。

新闻自由的口号最早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17世纪40年代,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国会取代皇家掌握了政权,但原有的对出版的管制与特许出版制度仍未废除。1644年11月,英国诗人、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向议会发表了《出版自由请愿书》的长篇演讲,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之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约翰•利尔伯恩于1645年提出《天赋人权辩护书》,主张出版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1649年,以利尔伯恩为首的平民党发表了新人民公约,明确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信仰和出版自由应有保障。1868年国会正式承认记者有报道及批评国会的自由,不构成煽动诽谤罪,报业是独立于僧侣、贵族和平民之外的“第四等级”。至此,言论自由的原则得以确立。

除英国之外,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国民议会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该宣言在1791年别列入法国宪法的序言。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托马斯•潘恩、托马斯•杰弗逊通过反对殖民统治及与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右翼势力进行激烈的斗争,把自由主义的理论写进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确立了包括言论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及集会、结社、请愿等自由主义的权利内容。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巩固和逐步完善,多党政治斗争及政权更迭频仍也促使各国统治当局开始改变管理新闻媒介的方式,政府一般不再直接硬性干预新闻媒介的活动,而是以立法方式和法院裁决的方法加以管理。在二战期间,政府竭力扩大“保密范围”,限制新闻的报道与传送,消极对待政务公开化;与此同时,此期间媒介逐步走向商业化、垄断化,新闻自由逐渐为少数人所控制,公众通过新闻媒介获得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舆论的权利受到损害。于是,“知晓权”逐渐盛行起来,那种视新闻出版自由仅为新闻媒介之权利的观点逐渐发生变化,新闻自由被看作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在西方各国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自由主义新闻理论。

2 新闻自由的意义

新闻自由为一些国家的以不同方式规定与保护,在联合国人权保护公约和各种区域性人权保护公约中也有类似的规定。新闻自由不同于那些在中明确规定为基本权利并受到所调整与保护的权利。由于它不受的調整与保护,其内涵和外延也就不象民事权利那样明确。正是因为新闻自由的概念缺乏精确的界定,所以人们在享受和行使这些基本自由时会自觉不自觉的遇到麻烦,与其它的合法权利产生冲突,包括与公民名誉权的冲突、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等等。

新闻自由的意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新闻自由在社会公共领域的意义? 尽管新闻自由不象民事权利那样具明确的确定性和在侵权行为法上的可补救性,但是它作为被确认与保护的自由,无疑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以及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只有有了这一自由,才有可能造就一个真正的民主与法治社会,人民才有可能发表自己的各种主张,政府及其官员才有可能受到舆论监督,同时人们的知情权也才有可能得到满足。

(2) 新闻自由在政治生活领域的意义? 新闻媒介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担负着向社会提供重要信息、协助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任务。因此,新闻媒介客观准确的报道有关党和国家机关的行政、立法、司法等共公事务,符合社会公共利益,有必要予以特别保护。

3 新时期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我国的新闻媒介也逐步的走向了市场。各个媒介想尽办法在报道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段的创新,这与过去相比,新闻媒介的报道面大大的拓宽了,报道的自由度也大大的加大了。但是物极则反,过分的自由也是有害的。在自由度不断加大的同时我们的舆论传播存在着的很大的隐患。近些年来,在市场竞争中,一些新闻媒介的社会效益下降,这就是它们忽略了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表现,其认识的误区就在于认为满足受众的需求就必然会造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由此导致某些大众传媒在追求经济利益动机的驱使下,背弃自己的职业逍德与准则,刊载和散布不利于国家稳定与发展、民族团结与进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一些大众传媒所散布的精神鸦片可能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损害,破坏社会的健康机体和发展的内在活力。在市场竞争中,传媒为招来广告和其它经济利益,总是想尽办法提高收听率、收视率、扩大报纸发行量。一些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便向通俗化,甚至庸俗化的方向发展,出现煽情主义的倾向,甚至出现了凶杀、猎奇、媚俗的新闻。

新闻媒体时刻不要忘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大众传媒不但是党和政府重要信息的发布者,也应该及时传播社会公众所需信息,特别是一些有关公众利益及公共安全的信息。在市场经济机制下的企业肯定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主要的目标。但是新闻媒介作为一个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营利性质的单位,既要完成它的经济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介有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新闻媒介要在其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那么,这种统一的形式是什么呢?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媒介的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在四项基本原则下的新闻自由;第二,是和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新闻自由;第三,是人民内部的自由;第四,结合实践弄清我国的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新闻媒介的自由是在一定的限制下的自由,本人认为这种限制就是新闻媒介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希望媒介能正确的理解新闻自由的正确含义,积极的去传播真善美的

东西,营造一个好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简明世界新闻史》, 张昆 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94年6月第一版.

[2]《新闻理论纲要》,李卓均 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一版.

浅论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篇7

一、客观、真实地传播新闻信息

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是其生命线, 所有的新闻信息都必须客观地记录新闻事件, 反映出新闻事件的真实面目。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前提条件, 没有真实性, 新闻也就不能称之为新闻。它也是作为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作为媒体的直接执行者, 新闻记者报道的真实性, 不仅直接关系着其自身的荣誉, 更严重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新闻记者作为社会生活的记录者、观察者, 是社会良知的代表。对新闻事件进行真实、客观的报道, 对社会生活进行如实的反映, 坚决杜绝报道虚假新闻是其神圣职责。新闻记者只有深入基层, 身处生活第一现场, 才能了解大众的真实生活, 反映人们身边的事, 贴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只有真实记录、客观反映社会生活的新闻信息才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二、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媒体是人民大众与政府和党的联系纽带, 它传达了政府和党的相关决策信息, 并反映了人民大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 所以其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逐渐拉大了社会各人群的收入差距, 我国的社会矛盾也逐渐增多, 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差异性明显变大, 多种观念相互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 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成为了新闻媒体的任务之一。

正确的新闻舆论, 是要引导人们对愚昧与文明、错误与正确做出清晰的判断, 鞭挞假、丑、恶, 弘扬真、善、美。公开、及时、迅速、广泛是新闻报道的主要特点, 因此它能将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群众中去, 并能真实、广泛地反映大众的问题和呼声。

新闻记者必须牢记社会责任, 以维护人民和党的利益、社会稳定的角度为出发点, 充分利用镜头和笔做出各种健康积极的、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 来对大众的思想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具有引导正确舆论导向, 化解社会矛盾, 纾解社会情绪,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的社会责任。

三、新闻记者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一) 对职业负责任

敬业精神是从事任何职业都离不开的一种职业道德。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 需要的是高度的敬业精神。作为新闻记者, 在工作中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来往, 具有一定的风险, 所以说一个真正合格的新闻记者, 就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各种不良的工作动机, 如出风头、图虚名, 不仅无法做好分内的工作, 在危机时刻甚至会弃自身的职责于不顾, 从而让新闻媒体遭受损失。

(二) 对新闻信息负责任

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 新闻记者既是参与者, 也是旁观者。其参与者身份要求记者要注意信息的社会效应, 透过新闻报道, 要引导事物向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其旁观者身份则要求记者应当与新闻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从而客观地、冷静地、真实地传播新闻信息。在《应用新闻学》中, 明确指出了“诚实坦荡、不说假话”是新闻工作者在开展新闻工作中应有的工作态度, 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 对社会负责任

遵纪守法是新闻记者对社会负责任的首要要求。新闻记者可以对各种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但是却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或超越道德规范肆意而为。因为一个不能遵纪守法的人, 是很难肩负起社会责任的。新闻记者的遵纪守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新闻信息的获取必须使用正当手段;另一方面是新闻内容不能有悖于法律。要做到对社会负责任, 新闻记者应当做到坚持原则、作风正派。

(四) 对新闻受众负责任

社会大众是新闻报道的接受者, 要做到对新闻受众负责任, 首先要做到对接受者的尊重, 把握新闻的传播效果也是尊重新闻受众的重要体现。

1. 尊重新闻接受者

尊重是新闻记者做好新闻工作的基础。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言谈举止要体现出平等, 在文字信息中要体现出公正。切忌将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态度带入到新闻工作中。对新闻受众的尊重, 也是对新闻工作者自己的尊重, 对自身工作的尊重, 只有被尊重, 新闻接受者才会信任记者, 从而信任所报道的新闻, 进而领会并思考其中的思想和问题, 反之, 再有价值的新闻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2. 把握新闻效果

人们对新闻的需求, 是建立在新闻于己有益的基础上的。若新闻不能做到“有益”, 就是对新闻受众的不负责, 也就失去了新闻的基本价值。就新闻受众的需求来说, 也有健康、非健康, 正当、不正当之分, 新闻记者应当对其加以区别, 注重产生积极正面的社会效益。

四、履行社会责任时面临的问题

(一) 社会责任论的问题

在社会责任论中, 一方面强调自律理性是社会责任理论的基础, 而另一方面又批评自由理论的完全理性学说。也就是说, 社会责任论一方面倡导消除政府干涉、保障传媒自由及其批评监督权, 另一方面则主张引入政府监管, 无疑这是社会责任理论的矛盾点。随着新型传媒形式的不断出现, 让社会责任论的实践面临很多的问题。

1. 确认社会责任主体十分复杂。

例如, 不正当图片的散播, 责任主体包括不正当图片的刊载媒体、提供者, 接触图片的孩子的父母等, 对于责任主体的界定, 以及责任大小的确定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2. 传媒界的传媒巨鳄让社会责任的落实变得更加困难。

这些传媒巨鳄的出现, 造成了垄断局面, 其对社会产生影响更为简易, 让社会责任论无法对其进行约束;

3. 新媒体增加了落实社会责任论的障碍。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 更增加了传媒主体行为的隐蔽性, 在社会责任追责和认定方面变得非常困难, 从而弱化了社会责任论的指导作用。

总而言之, 上述问题与矛盾的产生, 主要是由新闻传媒的现实客观限制, 以及社会责任论本身的缺陷所带来的, 这也对社会责任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 履行社会责任的困境

在传媒社会责任框架中, 指出了:负责而自由的大众传媒必须是可以问责的。也就是说, 一名自由的新闻记者, 它是可以完全按照责任感来工作的, 他既可以选择为新闻受众和自己负责, 也可以选择为传媒机构负责, 这两种选择都是具有充分的理由的。但是在社会责任理论的实践中, 就会让新闻记者陷入困境。例如, 一名新闻记者仅报道符合政府意愿或者出版商意愿的新闻, 从承担义务的角度来说, 他已尽到了责任。但如果该新闻记者发现该消息有违社会道德, 不愿对其进行报道, 在忠于个人意志方面, 他也算尽到了责任。由此看来,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似乎无所依托, 其报道与否都算履行了责任, 所以也就无法以责任来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

确切说来, 责任是没有明确的界定的。不同的社会和意识形态, 会让新闻工作者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具有较大差异。即使在相同的社会形态之下, 也难以确定出新闻记者该负责的对象。

参考文献

[1]田敏.论新时期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J].科技与企业, 2012, (1) :144-144

[2]张蕊.浅谈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23)

[3]吕萌.简析记者的社会责任[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0 (2) :46-47

[4]施疑.谈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J].采·写·编, 2012, (2) :6-7

浅论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篇8

社会责任感, 是广大新闻记者的生命力所在。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就不可能担当好公众代言人的“角色”。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是指新闻记者的采访报道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 要对经济社会发展负责, 要对人民群众负责, 要对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党负责。总体而言,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就是当面对一切与社会和公众有关的问题上, 要给予公正、客观和准确的报道和评论, 满足受众需求, 促使大众受益。具体来说,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报道事实和意见, 为社会公众服务。报道事实是指采写新闻, 报道意见是指发表评论, 这是新闻记者最为重要的社会责任;提供知识, 教育群众。大众传播媒介在提供各种信息的同时, 还要提供各种知识, 为大众教育分担责任;开展批评报道, 弘扬社会正气, 介绍典型人物、树立道德风尚等等, 也是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1、对社会负责

所谓对社会负责, 是要求新闻记者要遵守法纪。新闻记者有权对社会上的各种不法行为开展监督, 但不能凌驾或超越社会法律、道德规范之上。作为新闻记者, 需要遵守的法纪方方面面, 但最为最重的是要通过正当、合法渠道获取新闻, 以保证报道内容的真实, 不与法律相违悖。另外, 新闻记者必须为人正派, 心存公道, 讲求原则, 这也是对社会负责的一个重要方面。

2、对受众负责

尊重是社会道德的基础, 也是完成新闻传播的前提。因此, 新闻记者要对受众负责, 就要充分尊重受众, 不仅要避免盛气凌人、趾高气扬的工作作风, 而且要在言谈行为中体现平等, 在措字用句上力求公正, 全力维护新闻职业道德和声誉。其实, 尊重受众就是尊重记者自己, 就是尊重新闻工作。究其原因, 只有在受众得到相应尊重的基础上, 才会对新闻记者产生信任, 才会关注新闻节目和报道, 从中领会思想, 思考问题。否则, 对受众负责只是一句空谈, 毫无意义而言。更为重要的是, 注重传播的效果是对受众最大的尊重。受众需要和接受新闻节目和报道, 最终目的是对自己有益。离开受众有益, 就是对受众的不尊重, 不负责。当然, 要分清楚受众的需求和有益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 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 不能一概而论, 一律满足。

3、对工作负责

任何工作都需要具有敬业的精神, 只有具有了敬业精神, 才会对工作认真负责, 新闻传播工作也不例外。同时, 新闻传播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敬业精神的要求也不同于其他工作。作为新闻传播工作的承担者, 新闻记者对自身职业所担负的责任, 最为重要的是具有奉献精神。究其原因, 新闻传播职业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不仅要与人频繁交往, 而且具有一定风险, 所以, 要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新闻记者, 必定要有心系新闻事业的奉献精神和无所畏惧牺牲精神。如果是抱着混饭吃的态度, 或者为图虚名、出风头, 是不可能做好新闻传播工作的, 必定给新闻传图虚名、出风头, 是不可能做好新闻传播工作的, 必定给新闻传播工作造成损失。

二、社会责任感推动新闻记者尽职责

1、社会责任感贯穿新闻传播的始终

在新闻产生和传播的过程中, 肩负传播使命的新闻记者在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新闻记者作用发挥得当, 有效信息和现场事实就能顺利、迅速地转化成为新闻;如果新闻记者作用发挥不当, 再好的信息、再真的事实也难以转化成为新闻。归根结底,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起到了衡量好与坏、辨别真与假的重要作用。社会责任感, 犹如丛林中的指南针, 能让新闻记者认清前进的方向;社会责任感, 就像矗立远方的地平线, 能让新闻记者看到胜利的曙光;社会责任感, 更像一把无往不利的宝剑, 能让新闻记者勇敢地面对现实困难、揭露阴险邪恶、弘扬社会正气……在新闻产生和传播的过程中, 新闻记者作用的发挥是持续的、不间断的, 对其社会责任感的衡量也要贯穿新闻产生和传播的全过程。任何主观的、人为的不负责任, 都会对新闻造成不利影响, 并在新闻节目和报道中暴露无遗。

社会责任感是具有连续性的, 体现在新闻传播中就是新闻记者个体到新闻媒体的连续。新闻记者的采访和写作, 只是完成了新闻工作的一部分, 要呈现在受众面前, 还需后期的编辑和处理。如果缺乏社会责任感, 后期的编辑处理难免要出现问题。由此可见,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绝不是简单的口号, 也不是暂时的冲动, 更不是脑中的臆想, 而是要提升到理性的思考、人格的评价高度, 在具体的实践行动中得到体现和历练。

2、社会责任感要求新闻记者讲政治

“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 是党和人民之祸。”新闻报道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于一体, 而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新闻记者起到的是承上启下、连接社会的关键作用。作为新时期的新闻记者,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充分担当好“喉舌”角色。同时, 从新闻媒体讲政治的原则出发, 新闻记者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努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有悖讲政治这一原则。一旦违悖了讲政治这一原则, 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从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来看来, 新闻记者是新闻媒体的中介, 是连技传播媒体与社会受众之间的桥梁。为此, 新闻记者有自身特殊的行业要求和规律, 例如业务素质等,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从讲政治的角度出发,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能力, 肩负起应有社会责任, 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为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新闻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喉舌”, 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 而参与传播活动的新闻记者起到的是承上启下、连接社会的关键作用。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记者, 要牢记自己为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做一名称职的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公众代言人, 为新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记者,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程世寿.论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J].新闻界, 1995 (10) .

[2]李芳菲.论新时期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J].新闻传播, 2014 (06) .

论社会新闻编辑工作者的新闻意识 篇9

一、社会新闻编辑在抓新闻内容时需要具备的新闻意识

1.社会新闻编辑要善于抓新生事物

在新事物刚一出现时, 新闻编辑要敏锐地抓准新问题, 准确地做出判断, 敢开第一腔。这就需要社会新闻编辑把握党的有关方针政策, 了解新情况, 研究新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在新事物刚一露头的时候, 就敏锐地做出判断, 给以恰当的估量, 不失时机地组织评论。

新华日报2009年12月3日A1版刊登了刘庆传写的社会新闻评论《权力“烫手”才正常》就是敢开第一腔的好评论。请欣赏原文摘要:

在北大今年首次试行的“校长推荐”中, 全国有39名中学校长有幸获得了众人艳羡的“推荐权”。但是, 当推荐结束后, 校长们纷纷感叹, 推荐权看起来很美, 实际上很“烫手”,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舆论漩涡, “压力非常大”。

其实, 权力, 本来就应该“烫手”。“烫手”, 应该是权力的正常“体温”。

权者, 秤砣也。这就是说, 权很“重”, 四两足以压千斤。而这很重的权力, 不是领导干部的私产, 是人民赋予的公权, 自然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 一举一动都能牵动公众敏感的神经, 稍有不慎, 就可能“引火烧身”。因此, 权力之所以“烫手”, 缘于“聚光灯效应”带来的高强度监督, 缘于权力一旦行之不慎, 就有可能被质询、被问责, 乃至被制裁。作为高校招生改革的一项新鲜举措, “校长推荐”有着极高“眼球效应”, 任何“闪失”、“猫腻”都可能引来舆论如潮的批评, 甚至因此身败名裂。可以说, 推荐权之所以“烫”, “烫”就“烫”在它受瞩目、受制约、受监督。而这种制约力勃兴的背后, 则是公民社会的成长、网络问政的兴起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大力发展。

权力是“烫手”的, 但少数手握重权的干部却感知不到, 或者把权力当“儿戏”, 随意把弄, 胡乱决策;或者把权力当“筹码”, 中饱私囊;或者把权力当成“私物”, 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根本原因在于监督和制约的阳光还不够强、公民社会的成长还不到位、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还不健全。要让权力“烫手”, 关键要给权力上好“笼套”, 把“聚光灯效应”带来的高强度监督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 通过人大、政协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有效途径, 保证所有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 为民造福……

……如果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感到权力“烫手”时, 正说明, 干部的“权力观”越来越科学, 我们的改革越来越成功,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进步。

此篇社会新闻抓准“校长推荐”这一新生事物, 在它出台后热议如潮, 并抓住校长觉得推荐权“烫手”这一耐人寻味的新问题, 开了第一腔, 是够敏感的。新华日报编辑们据此撰写评论, 几经提炼、修改, 并在报纸头版重要位置加框刊出作者刘庆传写下的一曲赞歌《权力“烫手”才正常》。成了第一个对“校长推荐”这一新生事物明确表态的社会新闻文章。评论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围绕社会热点新闻话题, 敏锐地发现“校长觉得推荐权烫手”的新闻价值, 独辟蹊径, 深入开掘, 提出了“权力‘烫手’才正常”这个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抓住了这个具有高度关注度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话题, 敢开第一腔, 开到了点子上。而编辑组织的评论视角新, 立意高, 开掘深。这一评论由“校长推荐权烫手”入手, 明确论述随着公民社会的成长、“网络问政”的勃兴以及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权力将越来越烫手, 领导干部认识不到这点, 就可能被权力烫伤, 有现实意义。逻辑清晰, 说理透彻。“‘校长推荐’缘何烫手”、“监督缺失让部分干部错误认为权力不烫最终却被烫伤”、“随着社会进步权力将越来越烫, 正确用权才是明智之举”, 层层递进, 层层深入, 赋予新意, 有新的高度, 做到你无我有, 你有我好, 你好我精, 力求高一筹, 才使评论的新道理讲到要害处。这一社会新闻评论发表后各大网站纷纷转载, 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当然, “敢开第一腔”, 不是随心所欲, 更不是去盲动冒险, 胡吹乱说一通。而应是准确、超前、主动地为新生事物鸣锣开道。

2.社会新闻编辑要善于从新视角对老问题老现象提炼出新道理

社会新闻编辑应对社会上的一些认识误区、一些并非新鲜的话题提出创新性的新见解和新道理。比如以下例子,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从务实的立场出发, 纠正部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出现的认识误区, 帮助其解除“就低就业”的心理障碍, 作者尚德琪反其道而行之, 唱了反调, 写了评论《养活自己是就业第一义》 (刊于甘肃日报2009年10月30日第三版“兰山论语”栏目) , 请看原文摘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 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了。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应届毕业生谢绍东很了解这一点, 所以, 他把找工作的过程叫做“进攻”。

谢绍东是学教育专业的, 但他的“进攻”是全方位的。上大学期间, 他在校外英语辅导班做过兼职教师, 在一家杂志社当过临时编辑,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当过志愿者……因为一次次的主动出击, 快毕业时, 很多同伴还在到处送求职书, 他就已经与北京一家公司签约, 实现了自己“进500强, 进北京”的愿望。虽然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但他找工作的态度却非常现实:“如果找不到一份理想的职业, 就先找一份挣钱的工作。”他的意思是:无论你要做什么, 首先要做的, 就是自己养活自己。或许正因为这种“现实”的就业态度, 才使他比较顺利地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不可否认, 上大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但是, 当就业越来越难的时候,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就应该自觉修正找工作的心态。现在, 很多大学生就业时, 思想深处仍然钟情于“一步到位”……结果是, 越卖力地“推销”自己, 越觉得自己是“滞销商品”。

“后果”似乎很严重, 但“前提”其实很简单。那就是, 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就业的含义, 也没有真正理解工作的含义。

就业, 首先是生存需要。所谓生存需要, 首先是养活自己。可以说, 养活自己, 才是就业的第一义。有了这样的认识, 才可能有“退而求其次”的就业观念。省城不行, 转而向县城;白领不行, 转而向灰领;大单位不行, 转而向小单位;高工资不行, 转而向低工资。只要愿意一次次地自己给自己降低门槛, 也就不难找到一只“饭碗”——铁饭碗不行, 转而向一次性饭盒。

作出这个判断的背景是:一些人没事做, 一些事没人做;一些人到处找事做, 一些人到处找人做事。

工作的过程, 是显示自己能力和水平的过程, 也是显示自己增值潜力和增值空间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除非无可奈何, 任何一个岗位, 都不太愿意使用未经“检验”的人才;任何一家企业, 也不太愿意给未经“检验”的人才出高价。从低处就业, 就是让自己尽快进入检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你的能量、你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才能被市场发现, 甚至才能被自己发现。到了那个时候, 事情就会从另外的方向上向前发展:以前是你向别人“低价营销”, 以后就可能是别人对你“高价采购”;以前是你到别人那里找工作, 以后就可能是别人到你那里找工作。……

只有先养活了自己, 而后才能谈得上回报别人;只有先解决了自我生存问题, 而后才能谈得上自我发展问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已不是新鲜话题, 但此篇社会新闻针对社会上“现在很多大学生就业时, 思想深处仍然钟情于‘一步到位’”的认识误区从新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从大学生个人就业案例入手, 分析用人方和求职方之间的博弈心理, 解剖社会期盼和个人志向之间的微妙关系, 为“就低就业”观点的提出和维护建立思想根基, 写出新闻评论的新道理。评论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从务实的立场出发, 以恳切的态度, 避开“降低就业门槛”、“广开就业门路”等老话题, 从大学生就业心态、求职思路入手, 强调就业最基本的意义和最基础的价值, 纠正部分大学生的在就业问题上出现的认识误区, 帮助其解除“就低就业”的心理障碍。评论用陌生的眼光去研究熟悉的事物, 对认识误区提出疑问, 再联系现实生活, 去思索、推究, 吸收也好, 摒弃也好, 改造也好, 只要以分析作基础, 就会说出“新意”来。评论思路明晰, 思维辩证,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 语言流畅, 文字干净,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评论刊发后, 受到了当地大学生就业管理和指导部门的认可, 也引起了部分大学生家长的共鸣。他们认为, 提醒大学毕业生树立“就低就业”的理念和要求用人单位“降低就业门槛”同样重要。

3.社会新闻编辑要善于抓反映时代新精神的社会热点

社会新闻编辑要抓住社会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热点, 新闻评论要讲出反映时代精神的道理。《大众日报》2009年4月13日四版发表了孙秀岭写的社会新闻评论《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正是这样的好评论, 请读原文:

最近, 有个“弯道超越”词汇很时新, 诸如“正是弯道超越时”、“超越常在弯道处”等等, 常见诸媒体。

“弯道超越” , 原本是赛车上的一个术语, 指参赛车手在拐弯处比直线跑道上更易超越对手。有人认为, 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处在了“弯道”上, 此时正是跨越发展、超越对手的良机。应当说, 经济发展上的每一次危机, 都是产业重新布局、企业重新洗牌, 新机遇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 以“弯道超越”比喻危中之机, 有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功效。但算算如下几笔账我们能够看到, 这种说法也只能算是一种比喻。

成本消耗账。一般情况下, 有经验的驾驶员不会弯道超越, 他们知道弯道超越更加耗油, 更易磨损发动机和轮胎, 损耗车辆寿命。赛车选手敢于弯道超越, 很大程度因为这本是“ 烧钱运动”, 可以不计后果地“透支”。不过, 经济发展是一项长远事业, 毕竟不是短暂的赛车。在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市场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背景下, 经济运行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 在正常发展都遇到巨大挑战时, 超常规发展就得付出更大成本、更多代价。那些以超越的名义乱砸钱、乱铺摊子的作为, 那种为一时超越让资源能源难以承受的急功近利做法, 是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歪道超越”。

安全风险账。赛车比赛中, 人们不仅能看到精彩的弯道超越, 也常目睹弯道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换言之, 超越常在弯道处, 事故也常在弯道处。“弯道处要敢于踩油门”, 被一些人喻为超越发展之宝典。其实, 赛车手进入弯道的第一个动作是踩刹车而非踩油门。好的赛车手, 在进入弯道前必须正确判断形势, 若遇到了弯道就急着去超车, 不翻车才怪。经济发展的弯道, 比赛车场上的弯道更为复杂, 充满着变数。弯道之处, 最需要实事求是, 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讲方法、重技巧, 量力而行, 否则一旦用力过猛, 很有可能事与愿违, “半路抛锚甚至翻车”。

实力功力账。在弯道能否实现超越, 赛车状况和选手技术功力是比拼的核心。一般来说, 赛车上的“ 弯道超越”, 以“直道上黏住对手”为前提;若直道上已被对手落下较远, 超越纯属妄谈。危机之中, “赶超机遇”的确存在, 但能拿到“好牌”的, 往往是具有技术领先等优势的企业和地方, 而那些落后生产力, 受到危机的冲击更为严重。“你开的是拖拉机, 别人开的是小汽车, 你最该做的是转型换代、积蓄能量”——有经济学家为热火朝天的“弯道超越”泼“冷水”、提建议, 不无道理。

细细想来, 不是所有的弯道都是超越的好时机, 也不是所有的“车手”都可以做到安全超越。金融危机制造的“经济弯道” , 有机遇也有险情, 能“成”也能“败”, 绝不是按照主观意愿想超越就能超越的, 要实现“弯道超越”, 需要拿出大智慧、大勇气, 保持冷静头脑, 尊重科学、遵循规律, 把一些该算清楚的账算明白、算到位。

这篇社会新闻评论有一个好主题。好主题来自作者的敏锐思维和深度开掘。“弯道超越”, 是一些地方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一种比喻说法, 十分流行。评论既看到“超越”的积极功效, 也看到了其负面政策效应, 认为“弯道”之中有机遇也有险情, 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 提醒决策者把应对危机的过程转化为强筋健骨的过程, 以更大精力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评论体现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对有效应对金融危机, 把握后危机时期发展主动权, 具有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作者用一个强烈警告式的标题《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 给评论讲的新道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 作者在一些企业和主管部门调研中看到, 不少地方在金融危机中不惜一切代价大上项目, 试图以简单的投资增长去“超越”, 这其中充满着风险。作者借由“弯道超越”的说法为切入点, 以小见大, 形象对比, 通过算成本消耗账、安全风险账、实力功力账的方法, 充分论证了增长不等于超越, 只有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前行, 才能在金融危机制造的“经济弯道”中有所作为。全篇评论的话题、材料都来自实际生活, 人们觉得亲切动听, 说出了读者的心里话。作品见报后, 被国内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这样的评论, 好比一条刚出水的鲜鱼, 活蹦乱跳惹人爱。正如清代叶燮所说:“人未尝言之, 而自我始言之, 故言者与闻言者诚可悦而永也。”①所以, 评论一定要尽量“挤掉一些陈腐的劳什子”②, 动一动脑筋, 花一点力气, 讲出反映时代精神的道理, 使评论新鲜些, 生动些。

二、社会新闻编辑的新闻意识在版面设计方面的体现

新闻编辑除了在新闻报道的内容方面需要强烈的新闻意识外, 在版面的调整上也要有新闻意识。以使自己所编辑的稿件让人耳目一新, 产生阅读的兴趣, 起到它应起的社会效益。

首先, 社会新闻编辑应审时度势, 对版面结构的调整要有动态意识, 及时在第一时间把记者抢到的最新的有价值的社会热点报道在版面上浓墨重彩地推出, 引起读者的视觉冲击, 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以引起并满足社会公众对社会热点和社会事件的极度兴趣和关注, 形成具有极大冲击力的新闻舆论导向, 让读者全面准确的了解事件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状况。

在版面设计中要有创造性, 使版面设计既具有视觉冲击力又简洁易读, 便于读者阅读。这就要求在版面设计中应做到两点:一是要突出宣传中心。在零售市场上, 报纸是对折放在柜台上的, 读者能直接看到的只能是报纸的上半部分, 因此, 在版面设计时, 应将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或者标题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并通过加大头条社会新闻所占面积、加大头条新闻的排栏宽度、拉长头条标题、加大头条字号以及使头条标题反白等方式, 使中心稿件成为视觉中心, 加强头条新闻稿件的受注意度。同时还要注意不能把版面设计得过于复杂和花哨, 以免削弱了中心稿件的视觉冲击。二是巧妙运用图片, 数字化时代是个图片爆炸的时代, 图片的作用越来越大, 其地位越来越突出, 图片所占用的版面也越来越大, 它的好处在于视觉冲击力强, 可有效吸引读者视线, 而且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读者了解到最直观的最丰富的信息。但是图片排版应与文字新闻在风格上协调一致, 既不能先宾夺主, 也不能过于淡化。

总之, 新闻意识对于社会新闻编辑来时是非常重要的。强烈的新闻意识是社会新闻版面发挥其舆论导向吸引读者注意的必备法宝。每一个社会新闻编辑都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 加强同行交流和学习, 多看多编, 培养自己的新闻意识。

摘要:新闻意识是优秀社会新闻编辑的必备基本素质。社会新闻编辑的新闻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社会新闻内容方面的新闻意识和版面设计方面的新闻意识。

关键词:社会新闻,编辑,新闻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心梅.浅谈社会新闻编辑的新闻意识[J].琼州大学学报, 2006, (4) :83-84.

[2]朱文军.社会新闻编辑要有强烈的新闻意识[J].传媒研究, 2001, (7) :40.

论新闻播音主持的社会责任感 篇10

由于各类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 负面新闻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 新闻播音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受到社会大众的密切关注, 提高新闻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对主持人本身、社会大众以及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

二、新闻播音主持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感是人发自内心地去关心社会公众, 尽自己对社会公众的义务, 向社会奉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坚持社会正义和正确的主张、维持真理, 帮助社会公众的一种道德责任。无论是谁, 无论做什么工作, 身为社会公民, 我们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新闻播音主持人作为社会各类新闻消息的直接发布者, 每天将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新闻、娱乐趣事等传播给社会上的广大群众, 并在不知不觉中对社会的风气、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新闻播音主持人就更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这也是当今社会新闻媒体行业以及观众对新闻主持人从业必须具备的条件和主持人自身素质的要求。

新闻播音主持人的工作性质使得具有社会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及领导干部通过新闻媒体与人民群众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通道, 尤其是现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达, 使新闻媒体和群众之间建立了多种互动的平台。例如, 微信、微薄等。通过这些平台, 新闻主持人可以很好地了解到群众对自己主持的节目是如何看待的, 对自己又有哪些评价和意见,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发布给新闻媒体, 领导干部也能较好地了解到群众的生活, 以及他们对国家改革与发布各类政策方针的反映和想法。新闻主持人的工作性质使其必须明确自己所应该具有的政治立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价值观念和道德思想意识, 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 履行新闻主持人对社会公众应尽的义务, 对新闻发布工作性质本身的职责。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作为新闻播音主持人的岗位要求和工作性质, 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以及深深的社会责任感, 能够承担得起对社会公众进行文化传播和思想教育的职责, 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新闻播音主持人。

新闻播音主持人每天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进行各种时事热点新闻的播报, 对社会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其实新闻主持人在主持新闻的过程中, 他是作为一个示范者, 其表现出的职业素质、自身的道德素养, 会对电视机前的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公众通过天天收看新闻, 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对新闻播音主持人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 通过自身的语言特点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示范带动效应做出回应。这种示范带动效应会使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导致社会公众做出一定反应的压力或动力, 并产生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

因为新闻媒体还具有政治导向的作用, 这就使得新闻播音主持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舆论的重要工具, 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是新闻传播的一个主要功能。从这方面来看, 作为新闻播音主持人的影响力, 突出表现在政治导向上。具体的政治导向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包括政策导向、人生观价值观导向、舆论导向等。新闻播音主持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体现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能够发挥政治导向的积极作用。这既是新闻播音主持人必须严格遵守的一项政治纪律, 也是作为新闻主持人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如果在政治导向方面出现了问题, 便会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所以不断增强新闻播音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意识, 才能将弘扬正义、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和正确引导舆论的工作使命很好地完成。[2]

三、增强社会责任感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前阶段, 由于社会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各大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新闻媒体的商业性变得越来越强, 其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很多媒体不考虑负面消息的传播对大众造成的影响, 一味地追求观众的眼球效应。这些新闻媒体为了盈利而做出的不负责任的、违背人文道义的行为, 对社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作为各种新闻消息的直接传播者, 新闻播音主持人就更应该拥有社会责任感, 这对社会今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新闻主持人, 要时刻注意舆论对大众的影响问题, 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把正确的、真实的、实时的消息传播给大众, 着重报道生活中那些积极的人物和事件, 让这些积极的因素引导社会群众走向正确的、正义的、文明的道路, 以在社会上取得良好的效果。社会舆论的正确传播, 对团结国家各个民族, 培养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 以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职业道德问题也是增强社会责任感应该给予关注和重视的。新闻播音主持人如果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 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社会健康思想、社会文明的引领者。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能够帮助新闻播音主持人树立自己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提高自己作为一名主持人的知名度, 以及所主持节目的收视率。很多新闻主持人无法承担这份社会责任, 在利益的驱使下, 对捏造的事情、以讹传讹的消息进行播报, 以提高节目收视率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这些不真实的消息不但会误导观众, 破坏自己在观众心中的形象, 对主持人自身事业的发展也不利。所以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主持人自身的职业道德问题。

四、培养新闻主持人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一) 提高自身素质, 丰富自身学识

新闻播音主持人自身的素质主要表现在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等方面, 所以想要提高新闻播音主持人自身的素质就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

首先, 播音主持应该加强自己对各种文化的学习, 了解各种文化, 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因为新闻媒体本来就是对各种消息、各种知识文化进行播报和传播。只有主持人对播报的文化有所了解, 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讲解, 并且通过对各种文化的不断学习和在工作实践中的讲解, 也能帮助主持人本身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其次, 要通过不断地积累工作中的经验来提高自身执行业务的能力。如果一个播音主持人具有很高的业务能力, 那么他就会对自己、对工作充满信心。而有了信心的支撑, 在新闻播音主持的工作中就会表现得更出色, 自身素质取得明显的提高, 也就会更容易建立社会责任感。

另外, 学无止境, 尤其是像从事新闻播音主持这样工作的, 因为这样的工作会涉及政治、军事、生活、体育、娱乐、医学等各个领域, 几乎涵盖了知识和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所以, 新闻播音主持要丰富自身的学识, 提高自身修养, 尽可能满足新闻主持的工作需要。同时作为新闻播音主持, 如果具备丰富的学识, 可以帮助自己在新闻主持行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在新闻播报工作中能够脱颖而出, 为自己的事业发展赢得一片广阔的天地。学识的丰富、工作的顺利会促进新闻播音主持逐渐养成社会责任感。

(二) 增强政治意识, 提高政治觉悟

既然新闻播音主持在新闻传播的活动中具有政治导向的作用, 那么想要这种政治导向作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就需要培养新闻播音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增强播音主持的政治意识, 提高其政治觉悟, 才能有效地发挥播音主持在政治导向中的积极作用, 才能较好地培养主持人高尚的社会责任感。

新闻播音主持要不断加强对政治知识理论的学习, 时刻关注国家发生的一切事件、制定的一切新政策,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生活, 通过亲身实践加深自己对政府出台政策的理解。新闻媒体是政府和群众之间联系的纽带, 而使纽带发挥作用的是新闻播音主持, 所以播音主持必须让自己在政治上、行为上和思想上都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并把宣传工作做好。

社会公众对国家政治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就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方式, 所以新闻媒体传播的政治信息会直接影响社会公众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与理解。新闻播音主持人要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 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 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把握好自己的态度和表达的语气, 因为主持人传达出的他本人所坚定的政治立场, 能够确保整个新闻报道的基调正确有序地进行, 最终实现正确引导舆论的目的。

(三) 锻炼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新闻播音主持的工作对口语的表达能力要求非常高, 不但要会普通话, 而且普通话必须说得非常标准;不但要口齿伶俐, 吐字清晰, 表达节奏恰当, 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极强, 让所有的听众都能够听懂新闻的内容。新闻播音主持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不但表现在口语的表达能力上, 而且还表现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 能用合适的语气对新闻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 确保内容与语气搭配的合情合理, 恰如其分。新闻播音主持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语气灵活恰当地使用, 不但能使播报的新闻内容能被听众完全听懂和理解, 而且还会在观众的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形象。社会公众对新闻播音主持人的喜爱与爱戴, 可以促进主持人在工作上对社会公众很好地履行职责和义务, 也能培养新闻播音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

(四) 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从事一份行业就要做到敬业、爱业, 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某些行业当中, 职业道德素养的有与无、好与坏, 将会直接使工作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影响, 或消极或积极。对于新闻媒体行业来说, 职业道德素养对新闻播报工作的影响, 以及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一个新闻播音主持人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既不对自己的职业负责, 也不履行这份职业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更不对新闻内容给社会公众造成的影响负责。那么将对新闻传播带来负面的效果, 新闻播音主持人应该意识到职业道德素养对新闻工作的重要性, 并逐渐培养自己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拥有高尚职业道德素养的新闻主持人, 会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将这种职业道德素养体现出来, 并促使主持人将有益于人们的、真实可靠的消息传达给人们, 将捏造的信息从新闻的内容中清除。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会使新闻播音主持人对新闻播报工作更加认真负责, 对公众、对社会都负责。

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树立社会责任感的基础, 帮助新闻播音主持人在职业道德素养的熏陶下, 逐渐养成社会责任感, 进而使新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所产生的影响大都是正面的、积极的。而新闻对国家政策的传达也将在新闻播音主持人的正确指引下, 实现最理想的效果。

(五) 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新闻播音主持人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其外在的形象是给观众的第一视觉感受, 包括主持人的发型、穿着、妆容打扮、配饰、肢体动作和整体仪态等很多方面。这些因素构成了新闻播音主持人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主持风格。在电视机前把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呈现给社会公众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举止大方、清新活泼、性格平易近人的外在形象自然会使观众对主持人印象深刻, 喜欢听他的新闻, 喜欢他的主持风格。受到观众的喜爱, 新闻播音主持人会变得热爱这份工作, 对工作认真积极, 也会督促自己在工作中要做出更好的表现。

主持人不同的外在形象会给观众不同的主持风格的感受, 可见主持人的形象对新闻播报工作的重要性。良好的个人形象会给主持人自己增加信心, 并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有了社会责任感, 新闻播音主持人会对新闻内容给观众的影响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 把新闻内容所产生的积极有益的东西传播给人们。好的形象不但会给人美的视觉享受, 还会使人们对其特别关注, 作为新闻播音主持人, 形象的好坏会影响到人们对其新闻内容的理解和关注度, 如果喜欢这个主持人的形象, 就会仔细听主持人播报新闻, 从而对新闻内容掌握更多, 理解更透彻, 使新闻达到传播时事消息的目的。

五、总结

新闻是组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新闻播音主持人,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本文对培养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相信会对新闻播音主持人树立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摘要:新闻播音主持人作为大众关心的国家政治等各种时事要闻的发布者, 起到各种舆论的导向作用。新闻媒体是人们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媒体, 其宣传的内容对人民大众的思想具有教育功能。本文就新闻播音主持的社会责任感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播音主持,新闻

参考文献

[1]舒文萍.论新闻播音主持的社会责任感[J].科学咨询 (决策管理) , 2008 (08) :39.

新闻社会责任论 篇11

坚持新闻的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原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准绳,它不仅关乎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更是新闻工作者诚信度的检验标准。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新闻媒体的日益发展、传播方式的科学化、新闻队伍的复杂化,在新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虚假新闻时有发生,屡禁不止,而且逐渐从小报小刊向主流媒体蔓延,日趋上升态势,直接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权威性,成为新时期新闻工作的大敌,是阻碍新闻事业发展的“毒瘤”,害人害己,扰乱社会,影响稳定,贻害无穷。譬如,“西安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深圳中级法院日常工作由纪委代管”、“山西21日凌晨将有大震”、“网贴曝女党委书记拒绝潜规则遭打,警方介入”等虚假新闻和前几年的“纸馅儿包子”事件,均为一些置新闻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于不顾、利益熏心的新闻队伍“害群之马”,为追求轰动效应,吸引受众眼球,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断章取义,炮制虚假新闻,引起轩然大波,损害了媒体声誉,干扰了公众情绪,扰乱了社会秩序,为广大新闻工作者脸上抹黑。

追究虚假新闻抬头的深层原因:一、某些媒体管理不严,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责任不落实,把关不严格,缺乏对虚假新闻有效的制约机制,对编辑记者的培养教育不力,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彻底,从而客观上放纵了素质低下的编辑记者“转空”捏造、炒作虚假新闻。二、有些新闻工作人员放松了自身的学习,没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即使知道一些,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而且目无法度,为所欲为,认为真实性不如轰动性、金钱高于一切,社会责任置于经济利益之后,职业操守屈从于名利追求,在坚持新闻真实性问题上大打折扣;少数新闻从业人员,工作作风浮躁,采访不深入,道听途说,专业知识欠缺,缺乏判断力和鉴别力,对新闻事实拿捏不准,对问题抱有“八九不离十”的侥幸心理,导致事实失真,这是虚假新闻产生的关键因素。三、社会不正之风渗透到新闻行业,某些媒体存在严重的商业化倾向,“媒商”勾结,给虚假新闻提供了生存土壤和发展空间。

虚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极大,不能低估,更不能漠视、听之任之。一是误导舆论,危害社会。新闻报道具有舆论导向的社会功能,虚假新闻轻则对社会公众形成误导,引发公众思想混乱,重则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二是损坏名声,丧失威信。媒体,尤其是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传播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渠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传达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媒体如果虚假新闻屡见不断,不仅对社会和受众造成严重的伤害,并且对于新闻界自身的损害更是不言而喻。虚假新闻在损坏了人们对媒体信任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因此,虚假新闻是把“三刃剑”,害人害己又害社会。

当前,为维护新闻真实性,还新闻本来面貌,坚决治理虚假报道,一场以“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为主题的专项教育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这是新闻战线加强自律、不断推进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内蒙日报(蒙文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自学、集中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认真系统地学习了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杜绝虚假新闻的有关文件,制定了《内蒙古日报社蒙文编辑部〈关于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下发各个部门和盟市、旗县记者站,进一步提高了蒙编全体编采人员的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并把“处罚采写编辑虚假新闻”的内容写入《蒙文报编采人员管理办法》,将新闻采访是否扎实、新闻来源是否真实、新闻内容是否严谨与采编人员的量化考核挂钩,激励采编好稿者,处罚虚假新闻采编者,严格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了杜绝虚假报道的长效机制。为了坚决杜绝虚假新闻,蒙文报加强了自由来稿和网络信息的管理工作,规范了采编工作流程,审发稿件实行记者编辑责任制、主任把关审签制和副总编辑终审制,完善了虚假报道责任追究制度。还制定了《中国蒙古语新闻网稿件翻译管理办法》、《网络工作守则》,在一版上公布了虚假新闻举报电话,进一步加强了杜绝虚假报道的管理和监督。

那么,如何将杜绝虚假新闻真正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不停留在口头和纸上、变“上热下冷”为“两头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予以根治。

一是树立正确的新闻真实观,加强新闻从业者的道德修养。新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新闻“三贴近”原则,加强调查研究,以事实说话,不弄虚作假,不为追求轰動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力求全面看问题,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努力做到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新闻真实性。采写和发表新闻要客观公正,不偏不离,不得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利用自己掌握的舆论工具发泄私愤。要从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立场出发,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提高坚持真实性原则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从而为广大受众提供最真实客观的新闻内容,满足大众需求。

二是进一步加强制度管理。除了新闻媒介内部要加强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构筑牢固坚实的虚假新闻“防火墙”外,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力度,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新闻监管工作的新路子,对虚假新闻、虚假新闻记者严肃查处。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对新闻界、新闻从业人员的监督,及时揭露虚假新闻的骗局,及时揭穿虚假新闻记者的嘴脸,形成虚假新闻人人喊打的合力,营造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是完善媒体的用人机制。目前,大多数媒体都实行聘用制,为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也存在着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在招聘环节上忽略了人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的考察。媒体人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业务技能,还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所以,媒体在用人上必须严格把关,择优聘用,人品差、道德坏的人一旦混入新闻行列,又是编造虚假新闻的祸根,后患无穷。

四是牢固树立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是企业运转的核心追求,媒体的“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双重角色使得它不可能超脱经济效益的追求之外。但是,媒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社会效益永远高于经济效益,决不能牺牲社会效益谋求经济效益,否则无异于本末倒置,终会受到受众的“谴责”。

论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 篇12

新闻自由包括新闻获取的自由和发布与传播的自由, 可将其简单理解为言论自由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法律意义上讲, 新闻自由是一种权利, 是法律所赋予的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自由的权利, 这个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充分的自由权。新闻自由是现代民主的产物, 在过去的专制社会是不存在新闻自由的, 即便到了社会高度发展、人民自我意识高度觉醒的今天, 完全意义上的新闻自由也是不存在的。当然, 一定的制约是有必要性的, 而过多的制约也会限制媒体作用的发挥。

媒体之所以需要新闻自由, 其实更多的是为了保障媒体责任的实现。从媒体诞生之日起, 就具有社会监督的属性。一直以来, 媒体都是作为民众最信任的消息传递者形象出现的, 及时发布政府公告、社会动态、揭露黑暗、披露信息等等, 作为社会舆论的发布平台, 媒体对社会的影响之大非同一般。如前所述, 媒体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直起着良性的促进作用, 不仅监督着政府、企业的行为, 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在这里, 我们将媒体的责任分为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两个方面来谈。政治责任是指媒体所体现的政治背景, 即媒体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必须体现政府的政策导向, 与政府意志保持高度一致性, 并且通过新闻信息向民众不断传递政府意志, 将政府的政策广泛传递给读者。社会责任是媒体最本质的责任, 主要体现在媒体在社会发展中对社会的监督和舆论导向作用。这两个责任虽有分别却又紧密相连, 在现实中几乎是融为一体的。

二、新闻自由和媒体责任的重要性

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密不可分, 二者体现着媒体的两个方面, 新闻自由可以说是媒体责任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很难想象, 在一个没有新闻自由的国度里, 新闻媒体如何去发挥其社会职能, 恐怕只能作为政府专制统治的工具了。而媒体责任又是新闻自由的目的所在, 没有媒体最本源的宗旨而去追求新闻的自由是毫无意义的。另一方面, 新闻的自由为媒体责任的实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丰富了媒体责任的内涵, 媒体责任的扩展又反过来对媒体自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两者相互刺激相互促进。

三、新闻自由视角下媒体肩负的责任

当前, 媒体乱象随处可见, 部分媒体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今天的民主给了媒体更多的发言自由, 另一方面是金钱至上观念在作祟。同时, 媒体界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下降, 新闻工作者的个人素质低下, 为了赚取眼球、吸引大众的目光, 在进行新闻报道时, 某些媒体和媒体工作者往往会断章取义甚至歪曲现实, 更多地注重其新奇性和娱乐性而忽略了其社会导向性及影响。

(一) 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

媒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三方机构, 虽受政府管理, 却有着诸多的言论发表自由, 同时拥有宽阔的信息交流平台, 实现社会监管具有很大的便利性。作为近代民主制度下的产物, 媒体的出现具有天然的民主性, 个体在社会中的话语权相对是比较微弱的, 而媒体则是集大众声音于一体的一种组织体, 通过组织的力量来放大民众的话语权, 从而进一步维护公民权利。

现代媒体往往有自己独特而庞大的信息获取、整理、发布渠道, 不仅可以快速地获取来自各地的大量信息, 同时还能快速地把各方信息传播到角角落落, 对增加社会透明度、加强对企业和政府的监管都非常有利, 加上现代科技的助推, 媒体在新闻发布上具有更大的便利性和隐蔽性, 不仅能够更加有效地及时将获取的有效信息传播出去, 还能较好地保护新闻发布者的隐私安全, 让民众更好、更安全地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 真正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

(二) 媒体要发挥其正能量传递作用, 给公众传递正确积极的信息

媒体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是信息传递的平台, 参与人数众多、人员种类繁杂, 包罗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人员, 其传递的信息具有包容性, 除了具有反动性质的和危害人类健康的信息之外, 几乎任何信息都可通过媒体进行传播, 这就对媒体的运作提出了挑战和要求———作为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信息平台, 媒体到底应该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媒体在筛选信息上, 首先要考虑社会影响问题, 即能不能给读者传递有用的信息, 是发布文字垃圾还是文化瑰宝?在此, 媒体应该做出正确的抉择, 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媒体传递的消息, 内容丰富、种类齐全, 是民众获取信息和知识最直接、最便利的平台, 借助媒体的力量, 知识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借助媒体, 民众可以接收到种类更多的知识, 在这样便利的条件下, 媒体应该继续将这种作用发挥下去, 传递更多正面的、真实的、对人类有用的知识, 减少文字垃圾的发布。

结语

媒体是信息发布和传播的平台, 社会的发展和民主的进步为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空间, 社会民众对媒体也寄予厚望, 希望通过媒体获得更多有效信息, 在这样的形势下, 我们的政府有必要进一步的规范媒体行业的发展, 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力度, 对那些误导民众、传播虚假信息的媒体予以坚决打击, 同时鼓励和引导媒体发挥社会效益。另一方面, 还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为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良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元海: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J];新闻天地 (下半月刊) ;2011年06期

上一篇:物理性污染控制下一篇:大学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