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新闻

2024-10-12

社会民生新闻(共12篇)

社会民生新闻 篇1

地方党委、政府机关报的社会民生版的记者常常会遇到找新闻线索难的问题。其实, 社会民生涵盖的内容广泛, 可写的事很多, 只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用心去找, 就能得到惊喜。

选取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是做好社会民生新闻的关键。当然, 要从众多的事件, 尤其是看似平常的事件中发现报道价值, 首先要有扎实的新闻理论基础, 要有新闻敏感, 因为很多的社会新闻常常被普通事件所掩盖, 但一个具有高度新闻敏感的记者就能从中发现“乾坤”, 找到新闻点, 而这个新闻点, 就是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趣味性和时效性等。也就是说, 这个事件之所以能成为社会民生新闻, 它至少具有新闻基本特点中的一到两个特点, 只要具备这个条件, 就是一条新闻线索。

本文着重谈找社会民生新闻线索的几种方法。笔者总结了两年来社会民生新闻写作的经验, 认为要获取社会民生新闻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从当地传统媒体找线索;二是从网络、朋友圈等新媒体获得线索;三是通过积累形成的新闻敏感获得线索;四是通过熟人、他人报料等方式获得线索。

一、从当地传统媒体上找新闻线索

笔者所在的报纸是当地市委、政府机关报, 也就是党报。党报的时政版面经常要刊登一些会议、活动等报道, 这类报道大多数很简短, 而这些简短的报道就是社会民生版面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首要来源。笔者的经验是从会议、活动报道中获得线索后再进行深度报道, 往往会是一条不错的社会民生新闻。

2015年7月, 笔者所在市的团市委举办了一期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培训, 而2015年, 正式运用“互联网+”创业热潮。笔者感觉到, 可从本市青年在利用“互联网+”创业中存在哪些困难, 政府相关部门又有哪些帮扶措施的角度做篇文章。果不其然, 这一选题得到报社领导的肯定, 也得到团市委的支持, 《青年电子商务创业难在哪里》一稿见报后, 各方面都很满意, 认为稿件出得及时, 写出了本市青年电子商务创业面临的困难和应对措施, 同时也宣传了市委、市政府对青年电子商务创业系列帮扶政策。

除了从当地报纸上寻找新闻线索, 本地电视新闻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源。例如, 今年3月, 笔者看到本地电视台报道了本地一大学师生创造出一种新的工艺——金绣, 但电视报道得很简单。笔者想, 在这个倡导“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 值得详细地报道这种创新工艺, 于是笔者采访了这群师生, 了解了这种新工艺的起源、特点以及金绣工艺品特点和它的发展前景, 《用金绣工艺“绣”出好前景》一稿见报后, 效果也不错, 不少市民打电话来问这种工艺品如何卖。

二、从网络、朋友圈等新媒体处找

经常可以在朋友圈或是一些单位的公众号里看到一些简短的事件, 记者也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新闻线索。2015年9月, 笔者在市妇联的公众号里看到一条短消息, 说市妇联举办了帮助妇女朋友创业的培训班。笔者觉得这中间有一些典型人物可以报道, 于是联系上市妇联相关负责人, 经过沟通, 该负责人建议笔者去报道一位30岁刚出头的年轻母亲, 这位母亲3年多来, 每天坚持带脑瘫的女儿到医院治疗, 还坚持做点小生意, 贴补家用。

这样一位了不起的母亲是社会新闻版面所需要的典型人物。因此, 笔者在医院采访了这位母亲, 她当时正带着女儿在住院治疗, 她向笔者述说了三年治疗的艰苦历程和永不放弃女儿的决心, 她告诉笔者, 目前已改做微商, 这样带女儿治病和做生意都不会耽误。年轻母亲的故事令人动容, 笔者写了《守护女儿的坚强母亲》一稿, 并把她做生意的微信号写在导语里, 文章刊发之后, 立即有许多人加了她的微信号, 当即和她做生意, 还没发货, 买家就全款打钱给她;还有人从微信里直接发红包给她, 而她婉拒了好心人的红包。这一切都令她高兴, 笔者也很高兴, 因为这也是笔者个人和笔者所在报社所能帮到她的最好方式, 这也是社会新闻的作用所在——“弘扬正能量, 帮助应该帮的人”。

2015年, 全国两会期间, 笔者在网上看到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提交了有关《将报刊亭升级为城市报刊文化亭》的提案, 他认为, 报刊亭不该消失, 反而应该升级发展。笔者立即想到本市邮政报刊亭的现状:萧条、萎缩, 而它如此窘迫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出路又在哪?于是笔者走访了邮政部门、街头多家邮政报刊亭, 然后以《邮政报刊亭:亟待焕发新活力的文化之窗》为题写了一篇调查稿, 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书刊的冲击, 同时也提出了焕发报刊亭新活力的几点思路。该稿被报社评为当月好稿。

三、通过积累形成的新闻敏感获得线索

人们常说,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然而, 不是没有, 只是缺少敏感、缺少发现而已。笔者所在城市的一个临湖村庄, 原本是文人雅士很少光顾的城乡结合部, 这几年悄然发生了变化, 从脏、乱、差变成文人雅士聚集创业的好地方。笔者敏感到这一变化后, 以《昔日隐在深山人难知, 今天变身文化休闲街》一文, 写出它从一“村姑”华丽转身变成今日优雅“时髦女”背后原因, 以及它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这个稿, 一个背山面水的小村庄, 仙子一样的形象已深入人心, 也成为一篇宣传本市城市旅游的好文。

四、通过熟人、他人报料等方式获得线索

2015年2月, 有人给笔者报料称, 某村有一家四口在美国持绿卡定居已4年。然而, 当得知政府征收村里的土地时, 这户人家立即回乡讨要征地款, 因为要征地款, 这家人与村民闹上法庭。华侨回乡讨要征地款的事, 还真不多见, 这绝对是一个好新闻线索, 笔者立即着手经营这个稿。同年4月份, 笔者以《华侨回乡讨要征地款, 给不给?》一稿见报, 获得好评。

总之, 笔者以为, 只要有了正确的思路和方式方法, 社会民生新闻线索不难找, 一旦找到一个好线索, 就能出好稿。

参考文献

[1]蒋贻杰.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35-36.

[2]季宗绍.新闻采访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2-13.

[3]许籍尹.民生新闻发展浅谈[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36 (1) :162-164

[4]原红玉.浅谈新闻报道中的民生新闻[J].科技传播, 2011 (12) :6+3.

[5]向湘龙.民生新闻的线索捕捉初探[J].中国传媒科技, 2014 (12) :111-112.

社会民生新闻 篇2

【演播室】欢迎大家如约而至,收看我们《直播临汾》节目。我是主持人„„。一起来看看今天节目,都有哪些精彩内容。

1、临汾到底有多美

农民画展看精彩

2、猴年春节书香浓

各地都有啥活动

3、车辆为啥突然失火 节日安全注意什么

【演播室】咱们临汾现在到底有多美?恐怕我们用语言很难描述清楚。几位农民朋友,用他们手中的画笔,为我们进行了精彩的展示,一起去看看。《“画”说美丽临汾》贾志楠 郜金龙

【出镜】记者 贾志楠:我现在是在临汾市群众文化艺术馆的一楼展厅内,那现在在我的身边,大家看到的这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并不是出自名家、大家之手,而是由我们的地地道道的农民画家创作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画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内容可以说丰富多彩,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吸引了很多的书画爱好者们前来观看。

【解说】王改莲、梁建光、丁铁中、徐怀记四位画家,长期生活在农村,家乡的变化,让他们情不自禁挥动画笔。这次联袂举办“美丽临汾”画展,也是他们在新春时节,送给家乡的一份祝福。

【采访】农民画家 王改莲: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喜欢艺术、热爱艺术,告诉大家农民也可以画画。

【解说】这次画展,共展出四位农民画家42幅作品。

【采访】临汾尧都画会会长 吕思明:现在的农民呢更多地重视文化了,尤其在书画方面。

【采访】学生 闫芋君:让人感觉到很亲切。

【演播室】猴年春节,咱们临汾还有一大特色,就是书香浓郁,全市各地,开展了各种读书活动。

《过文化大年

建书香临汾》

《市区新华书店 读者云集》(崔洁 春升)【同期】新华书店里一群孩子看书的镜头。

【出镜】记者 崔洁:我现在是在新华书店的四层,在这一楼层呢,分布的都是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工具书。来到这里,我们看到有很多的学生在这里挑选着自己喜欢看的书籍,在书的海洋里遨游。

【解说】李佳乐是临汾市第四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在新华书店看书学习是他假期里最喜欢的事情。

【采访】李佳乐:来到新华书店里,我可以知道很多我不知道的知识,可以看到很多我喜欢的课外读物,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解说】书店给了孩子们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那么我们来听听新华书店的负责人陈伟丽是怎样看待孩子们在书店度过寒假的?

【采访】新华书店负责人 陈伟丽:人多的时候都坐在楼道里看,学习的氛围特别的浓。

《读书过节“充电”忙》韩胜 通讯员 究柱 令慧

【解说】在洪洞县一家儿童图书馆,记者看到,地垫上、台阶上、桌椅上到处都坐满了学习和看书的人。

【同期声】洪洞台记者 令慧:小朋友,你现在正在看的是什么书呢? 小学生(张一诺):《谁动了我的奶酪》。记者:你平时喜欢看那些类型的书呢?

小学生(张一诺):可以告诉我们人生哲理或者是有寓意的书。

【解说】像张一诺小朋友一样,很多小学生趁着寒假来图书馆里“充充电”,一些家长也忙里偷闲,陪孩子一起来看书。

【同期声】学生家长 田瑞(两个人一起培养阅读习惯,慢慢地孩子能够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

【解说】据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寒假期间,为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图书馆还开展了DIY手工作品、剪纸、阅读电子读物以及观看儿童电影等丰富多彩的少儿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为激励孩子们读好书,用好书,春节期间,襄汾县还举办了少儿书画展。共展出200多名少儿的500多幅作品。

《少儿书画庆新春》通讯员 蒋永波 柴孟孟 【采访】参观者 程子萌

“我觉得这些画儿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想法独特,还有的画儿不仅是服装设计,还融入其他的艺术精髓。”

【采访】家长 郑秀丽

“看到孩子这点点滴滴的成长和进步,做为家长来说,我特别开心。” 【解说】这次书画展,分为素描,板画、水粉,花艺,创意等多个展区,每件作品都透露着小作者们对生活的热爱。【采访】襄汾小学生 秦嘉璟

“我对它挺满意的,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创造更好的画儿。”

【演播室】文化过大年,春节期间,一场精彩的小提琴音乐会,也在临汾上演。《小提琴音乐会 新年演出新风尚》记者:刘帅 郜金龙 【同期】小提琴齐奏《新春月》

【解说】这场音乐会由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葛巧换和他的40多位学生为大家联袂演奏。

【采访】997GN00演奏者 王文宇:就是来带给大家欢乐,让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的。

【采访】983XH00葛巧换:我和我的学生用这种音乐会这种形式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在2016年里边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同期】958CG00师生四重奏《茉莉花》

【演播室】元宵节就要到了,一些文艺爱好者和爱心人士,把市区夕阳红公寓里的老人们接出来,一起过了一个团圆快乐的春节。《爱心走进夕阳红》李春升 【同期声】唱歌

【解说】文艺爱好者和爱心人士,特意为老人们在餐馆定了可口的饭菜,还送给老人们一人一条取暖的围巾。

【同期】(送围巾镜头)微笑 行啦,谢谢你。

【采访】敬老院老人 梁桐轩:开心,今天更开心。我自己是个离休干部,我觉得活到这个时间、时代,无比的幸福。

【采访】爱心人士 张立洁:我们也希望敬老院的老人们可以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健康康的,心情快快乐乐的。

【演播室】春节过后,很多商铺开始开门营业,位于东关大十字的一家商户,却正为没法开门营业而闹心,他遇到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了解。

《管道漏水门前结冰 商铺闹心没法经营》记者:崔洁 李春升

【解说】接到商户的求助电话后,《直播临汾》记者迅速赶到了现场。(路面结冰镜头)

【出镜】记者 崔洁:来到了这里我们发现,在这个商户的门口一直到这个马路上面将近20米的距离,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商户告诉记者,这种情形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采访】网吧老板 贾吉锁:从2月2日这个开始漏了以后,首先我先自个儿先闹,看看如果我觉得很简单的话我就收拾了,就不需要找任何人了。

【解说】商户告诉记者,他清理了路面后,第二天又是一层冰,担心是门前化粪池往出溢水,他把化粪池也清理了。清理了以后还在漏。【采访】网吧老板 贾吉锁:

没有办法我就又找物业,又给他打电话,他一听说是下水道掏了以后还漏,这下再没人管了。

(指引记者看漏水的地方)

【采访】网吧老板贾吉锁:闹得我就没办法营业了,门都上不去,到处都是水,到处都是冰。

【解说】既然商户已经找到漏水的原因,那物业为何不管呢,记者和商户一起找到了门房师傅。

【采访】门房师傅 侯福忠:我是初五才上的班,初五以前的事儿我不知道。(你来这儿是负责什么的?)负责看门房的(那么来了以后,那儿的事儿发生了以后你们头儿怎么委托的你?)让我给找人修那个,(那你找了没有)他找了好几伙子,都看一下就走了,(为啥)干不了,它在钢筋混凝土里面打着哩,都看一下就跑了。(看了一下走了你们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先把那个水先不要漏了么)我打了电话联系人,过来临时把那个水先不让往门口流了么。(那不让往门口流,他门口结的冰那些水啊怎么处理啊?)我肯定要给人家要弄就要全处理了。那门口哩,那人出来进去害怕把人家人滑的摔了。(那你们预计多长时间能把这个事情解决了呢?)哟,好家伙,我都不敢保证。

【解说】门房师傅的回答,令商户十分无奈,只好又给物业打了个电话。【同期】网吧老板贾吉锁:乔师傅吧?这漏水的事儿你计划咋办啊?怎么没有动静呢,我这门口的冰一大堆,你好不容易今天还接了个电话,这一大堆这滑倒人怎么办啊。(咱共同问题必须要解决,但是呢咱共同找工人,咱是要共同解决问题。咱不说那些套话,咱解决了问题就完了,有啥呢?)

【演播室】物业答应解决问题,但由于工程难度较大,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工人,商户还得等等,在这里,我们也希望这个问题早日得到解决。好,一起来关注《直播临汾》直通119节目。【《直通119》片头】

【演播室】节日安全不可忽视,春节期间,在襄汾县车站街康祥苑门口,一辆轿车就突然失火,大火还引燃了附近另一辆车,让车主受惊不小。《车辆着火 殃及无辜》记者 徐振华 通讯员 张文杰 【同期】轿车燃烧

【解说】轿车着火后,路人迅速报警。接警后,襄汾公安消防大队官兵迅速出动。【同期】消防官兵:喷水了哦„„注意

【解说】现场,消防官兵利用水枪对着火车辆进行紧急扑救,但由于火势过猛,车体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消防官兵将现场移交后返回中队。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演播室】过节期间,车辆使用频繁,司机朋友在驾车外出时,应注意对车辆进行检查,确保安全。为确保消防安全,节日期间,临汾市公安消防支队一刻也没敢放松,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全力做好消防安全保卫工作。《排查整治消防隐患

百姓开心过大年》 记者 徐振华

【同期】临汾市公安消防支队 政委 张美峰:(你们平常多长时间演练一次?演练过么?)演练过,基本上每个月两三次吧(原来有没有记录下这个)有,都有,这个啊,不是看的,这都是要用的,不会用,人员不培训,都成摆设了,起不了作用。

【解说】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过程中,临汾市公安消防支队工作人员不仅对节日期间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器材设施进行了抽查,还重点检查了微型消防站队员处理灾害事故的程序和组织人员疏散的过程,并督促各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强化日常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采访】临汾市公安消防支队 政委 张美峰:这次行动我们将重点对电影院、KTV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进行突击检查,重拳出击,对于发现的火灾隐患,坚决予以查处,绝不姑息。

【演播室】关注消防安全,春节期间,临汾市解放路小学还组织少先队员们来到消防部队,开展“微行动、正能量”实践活动,通过与消防官兵互动、学习交流,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长了见识,也让自己的假期充满了正能量。《做个小小消防员》记者 徐振华贾志楠(稿件另附)《一周警情》

【字幕+配音】2016年2月7日至13日,全市共接警出动29起,出动车辆60辆,出动警力383人,抢救被困人员10人,疏散被困人员96人,抢救财产价值30.2万元

做好民生新闻 重视新闻线索 篇3

一. 新闻线索——民生新闻与其它类新闻的不同点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其内容涉及广泛,主要包括时政、经济、科技、体育、教育、卫生、文化等诸多领域。然而,民生新闻又与一般的时政、经济、科技、体育、教育、卫生、文化等新闻不同。因为民生新闻的着眼点是普通民众的生存、生活和生存状态等内容,所以仅仅走访这些领域的领导机关或主管部门是很难获得民生新闻线索的。

(一)民生新闻线索的获取途径

1. 蹲点守候民生新闻中,最吸引观众眼球的应该是突发类新闻事件。例如火灾、车祸、燃气泄露等等。蹲点守候是一种很好的获得新闻线索的方法。记者可以在一些高发地带即民生新闻的集散地蹲点守候。如医院急诊室、派出所、车站、公安110、火警119等部门或地点。记者常常在这些地方蹲点或与相关的职能部门保持联系,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十分有新闻价值的民生新闻线索。

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天天看》在开播之初就选用了这种方式获取新闻线索。当时,《新闻天天看》栏目分别选择了在120急救中心和火警119进行蹲守,还与110巡逻车一直保持联系。在这期间,栏目获得了很多有关车祸、火灾、救援等突发事件的新闻线索,丰富了节目的内容。

2. 特约记者一些民生新闻媒体为了发掘贴近百姓身边的新闻线索,有时候会寻找社会上的热心人士提供新闻线索。他们中间包括社区居委会、办事处、学校师生、出租车司机以及退休老人等。他们与民生新闻媒体建立并保持联系,尽可能多的将发现的新闻线索提供给新闻媒体。

内蒙古电视台的两档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天天看》和《都市全接触》都采用过这样的方式。他们通过与社区居委会、爱心车队等社会力量建立联系,获取新闻线索。因为这些新闻线索都是从百姓身边发现的,所以它们更加贴近老百姓。

3.时刻关注所谓时刻关注获取新闻线索,是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值得报道的新闻事件,有一些是突发事件,有一些是普通事件。它要求记者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灵敏的鼻子——也就是新闻眼和新闻嗅觉,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善于发现新闻。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这也是一个必备的条件。

二.新闻热线——最行之有效的新闻线索获取方式

上述的几种方法都可以获得新闻线索,但是在实践当中,最节省人力,最快速,最行之有效的获取方式还是通过新闻热线。

(一)节省人力在新闻线索的获取方面,虽然“蹲点守候、特约记者、时刻关注”都可以获取到新闻线索,但是其局限性都小于新闻热线。新闻热线最大优点是,只要有人关注新闻,就会拨打新闻热线提供线索,与前三种方法相比较,获取几率更高,占用采访的人员也最少,省力又省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速度快在新闻发生现场,观众可以通过新闻热线,在第一时间通知记者,记者在获得新闻线索后,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采访,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

(三)受众广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话成为了当今社会最普遍、最快速、最方便的通讯工具。作为新闻热线,正是因为它秉承了这一方面的优势,所以才会被多数人所接受,并且能够更加及时有效的收集新闻线索。

针对这一点,内蒙古电视台成立了新闻热线平台,并由专人进行24小时无障碍接听。既保证了新闻线索的时效性、有效性,又确保了新闻线索不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为民生新闻提供了生存的保障。

以上围绕新闻线索在民生新闻中的重要性,笔者略作了一些粗浅的论述。在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新闻线索是不可或缺的,如何获得更多,更有效的新闻线索直接影响到民生新闻的未来,所以想要做好的民生新闻,绝不能忽视搜集新闻线索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视台)

社会民生新闻在节日中如何突围 篇4

春节期间, 面对各台异彩纷呈的晚会, 综艺节目和精品电视剧, 观众还会忠实地把遥控器停留在社会民生新闻的画面上吗?腹背受敌的新闻如何在节日期间实现“突围”, 这是新闻人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晚会、综艺节目与精品电视剧的包围和夹击下, 社会民生新闻仍然有市场, 前提是要更进一步按照三贴近的原则, 把新闻做生动, 做鲜活, 做成对观众有用, 好看的新闻, 给杂乱喧嚣的节日荧屏引进一阵社会民生新闻的春风。

节目板块化

春节期间, 各地企事业单位全部放假, 经济报道、调查类新闻不容易采访, 社会民生新闻只能做节日新闻。节日前后, 中国人首先开始的是地球上人类最大的迁徙—春运, 短途高峰客运, 然后是回家团圆, 春节要包饺子放炮, 走亲访友, 元宵节要聚会出游闹元宵, 这些新闻作为新闻的四季歌必不可少, 但是社会民生新闻栏目也亦步亦趋去追逐这些传统套路吗?追是肯定要追, 但是必须精心策划, 另辟蹊径。对此, 陕西广播电视台社会民生新闻栏目《第一新闻》连续两年做出了有益的创新和尝试。去年春节前, 《第一新闻》编委会多次讨论, 大家集思广益, 最后决定将节目设定为八大板块, 以卫星直播、3G连线、微博晒幸福、美女主播体验等多种报道形式, 反映全国、全省各地过年期间真实的社会民生内容。同时辅以各地动态的民俗活动以及各类服务信息, 插花编排, 有机串联, 突出欢乐, 祥和的主题。

编辑视野扩大化

节日期间, 我们没有一味沉浸在年味里, 通过新闻第一眼、最新消息等形式, 我们在各类节庆新闻里, 穿插编排了各地的消息, 例如2月9日, 美国航天局发布消息称, “好奇”号火星车已利用机械臂末端的钻头钻取了火星表面一块基岩的样品, 这是探测机器人首次通过钻探获取火星岩石样本。包括2月1日连霍高速河南三门峡段义昌大桥上烟花爆竹车爆炸造成大桥垮塌、2月4日神木“房姐”龚爱爱被刑拘等消息的持续追踪, 这些具有含金量的硬消息在春节的电视荧屏上, 会吸引不少观众。同时, 我们要求编辑部从一片喜庆中跳出来编辑新闻, 并且在新闻编排上, 我们做到了有外埠新闻, 有本土消息, 本地新闻突出贴近性, 外埠新闻突出新鲜感。

主播街头记者化

节日期间, 让平时坐在演播室里的美女主播走向街头, 走向村镇, 走向田野, 去探访、去揭秘、去体验老百姓火热的春节生活, 一定会吸引大量观众的眼球, 也能提高目在观众中的影响力, 这就是美女主播看年俗板块。我们给每一位主播配上记者, 让她们在镜头中展示最独特的节日文化, 既有秦汉古城里擂鼓村千百年来过年吃方皮饺子的春节风俗, 也展示了礼泉县袁家村过年不吃饺子, 吃臊子汤浇面的习俗, 这都是以往媒体触角没有触及的节日习俗和文化, 让观众看后耳目一新。

节目角度独特化

在信息高速传播, 新闻资源共享的时代, 只有在报道上抢占先机, 在内容上出奇制胜, 在深度上无限延展才能胜出。例如宝鸡报道组在报道春运消息时打破常规, 选择了宝鸡铁路乘警在火车上为回家过年的打工者准备了保险袋和保险柜帮助大家存放现金的切入点, 使得这条报道真实感人。对电视新闻来说, 不仅在于告诉观众事实和结果, 更重要的是用独特的角度展示细节, 获得观众情感共鸣。

节目内容生活化

春节是举家团圆的日子, 既要突出节日气氛, 更要放下架子, 报道百姓身边的新闻, 我们对记者提出要求, 报道要生活化, 细节要原生态化, 以此来打动观众, 记者在报道200名建筑工人春节坚守汉江2号大桥工地, 集体吃年夜饭的新闻时, 没有赞颂工人的辛苦, 而是让项目经理自豪地讲他们的年夜饭。记者小马在新年纪事中, 她展现了回山西大同老家过年, 一进门就吃到了盼望已久的刀削面, 吃饱饭又跟着叔叔去下矿井挖煤, 新闻不仅有矿工朴实的话语, 还有井下矿工饭盒里的饺子, 这些新闻因为极具原生态的同期声和细节, 无疑是成功的。

传播方式前沿化

民生新闻稿 篇5

当我们还在抱怨秋天的脚步太姗姗时,她已经快速滑落至深秋时节。

雨湿黄叶,露沉晨曦,渐成了常态。

明天就是白露节气,而这几天的零星降雨,也暂告结束,开启7天“工作日”大幕。

但到了下周,我省将陆续迎来两次短时阵雨或小雨天气,气温也将持续走低,最低气温将跌至10度以下。

根据预报,明天,我省东部、南部阴天转多云;其它地区多云到晴天。

全省大部分地区仍将伴有4级左右东北风。

周日,我省西部、北部多云转阴天,部分地区有小雨或零星小雨;其它地区多云到阴天。

下周一,全省阴天,大部分地区有小雨或零星小雨。

根据河南省气象台预报,下周我省有两次短时阵雨或小雨天气过程,时间分别在周三(12日)和周六(15日)前后。

预计周降水量西部较常年同期略偏多、其它地区接近常年同期。

气象变化方面,下周影响我省的冷空气势力较弱,周内气温变幅不大。

预计全省周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

周平均气温西部山区14℃——15℃,其它地区15℃——17℃。

周内极端最低气温北部、西部山区8℃——10℃,其它地区11℃——13℃。

具体来说,周一到周二(10到11日),西部、西南部阴天间多云,部分地区有短时阵雨;其它地区多云间阴天。

周三(12日),黄河以南地区阴天大部分地区有阵雨或小雨;其他地区阴天间多云,局部有阵雨。

民生新闻与农民话语 篇6

布迪厄的语言观认为:“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一种手段,还是权力关系的一种工具或媒介,因此必须在生产和流通语言的互动情景和结构环境中研究它。”

在话语分析理论视野中,话语是符号权力关系,变相地表现了言说者和他们分别所属的群体之间的力量关系,民生新闻的农民失语现象正是目前我国转型期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农民作为弱势群体的体现,是我国长期以来社会资源和利益分配不平等以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权力博弈积累的结果。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在原来的博弈格局中添加了“资本”的因素,使商业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话语权力的再分配,进一步加剧了原本就不平等的分配格局。具体来讲,民生新闻冷落农民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非理想受众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居住区域分散,没有稳定的媒体消费习惯和消费支出;居住环境比较封闭,信息变动较少,媒体资源稀缺;文化素质较低,小农意识浓厚,缺乏参与意识。

媒体力量受阻相别于城市的“法理社会”,农村是建立在血缘、地缘、人缘关系纽带之上的“民俗社会”,由于户籍制度和交通不便的限制,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活动不是那么频繁与复杂,且交往双方相互知情、关系稳定,因此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不如城市居民那么强烈。农村信息传播更趋向于一些约定俗成,如示范、口传、集会等渠道进行,大众媒体的威力没有城市那么明显。

广告商否决中国的媒体正处在政治权力控制与资本拉拢的时代,媒体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把眼睛紧盯在社会资本的控制者——广告商身上,尽量报道能引起具有消费能力的群体注意的新闻。农村地区商品经济落后,居民收入少,支付能力低,消费观念保守,这些地区的集贸市场多被假冒伪劣商品,或者被不需要做广告的小生产者以及个体和手工作坊的生产者控制,广告商的产品不能像占领城市市场一样随媒体的广告席卷农村市场。

媒体成本否决农村居民分散、传播人才匮乏、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新闻的采集、制作、传播成本远远高于城市,对新闻的时新性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民生新闻栏目都瞄准城市、强调本地特色。

缺少精英的沉默多数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精英出现合谋的趋势,弱势群体的话语空间越来越小,农民缺少代表本群体说话的精英,没有声音引起民生新闻的注意。

媒体隔离——民生新闻农民失语的恶果

城市化过程是农民特质向市民特质、民俗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化的过程,由于双方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两种不同性质文明的冲突与交锋。然而大众传媒却像一堵看不见的墙,通过屏蔽农民话语将农民和市民两个群体隔离开来,农民常常被置于传媒注意力的边缘,他们很少有机会成为民生新闻的叙事主体。市民对农民的印象是平面的、单一的,甚至是歪曲的、被妖魔化的。一些媒体在处理关于农民的负面事件时,例如河南驻马店艾滋病村,天津艾滋病人扎针事件,农民工抢劫、盗窃事件等等,不是冷静客观全面地进行报道,而是不假思索地拒绝考虑事件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将个别事件进行集中报道,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形象。

媒体隔离还进一步造成了社会资本的受损。美国社会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将群体成员所共有的一套非正式的、允许他们之间进行合作的价值观或准则称之为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大小或多少决定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半径”。城市居民接受的是经过媒体屏蔽的关于农民的不完整图式,两个群体之间缺乏必要的认识和认同,双方在必须进行的交往活动时“信任半径”较小,常常怀着戒备心理,甚至有时还会相互敌视,这无疑会增加双方交往的成本。

媒体隔离拉大了农村和城市的知识沟差距。信息流动是不平衡的,信息水平总是随着与城市距离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大城市比农村地区更容易得到信息,这种差距在发达国家要小一些,在不发达国家则非常明显。大众传媒还承担着传授知识、教育大众、促进社会融合的功能,媒体隔离造成民生新闻信息资源和媒体注意力分配不平等,农民不能从民生新闻中得到自己有用的新闻信息,大众传媒此部分功能受到了限制,原本就存在的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知识沟被加深了。

媒体隔离使议程设置出现断裂和偏颇。民生新闻之所以在普通百姓中取得了很高的视听率,原因在于它能够反映民意、创造舆论,进而引起政府关注,影响政府决策,然后在行政力量的主导下对问题给予解决,这是一个从公众议程向媒体议程、政府议程转变的过程,也是普通大众参与民主决策管理的必要途径。农民在民生新闻中的失语使他们的生活、生存、生计、生命状况不能被很好地表达出来,自然无法影响到政府议程的内容。代表市民利益的城市化的大众传媒所推进的议程转换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民生新闻的话语重建

话语关系始终体现着一种权力/资本关系,大众媒体的使用从来就不是免费的,期待话语关系的自我优化是不现实的。民生新闻中农民话语的重建必须经过大规模的授权运动才能实现,即必须赋予农民相等的“市民权”。这个授权过程不仅包括政府通过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赋予农民参与国家经济、政治事务的管理权力,还应该包括大众传媒给予农民平等的媒体使用权,媒体资源的分配必须平等地对待包括农民在内的弱势群体。

媒体经营者、管理者以及从业人员应该认识到“民”作为民生新闻的主体是所有具有“市民资格”的公众,而非仅限于居住于城市的市民。哈贝马斯认为:“(公众)是一个更具有包容性的公众,它的成员是所有私人身份的人们,他们只要拥有财产、受过教育,就作为读者、听众和观众而通过市场享用那些可以进行讨论的对象。所讨论的问题之为‘普遍性’……它们必须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

媒体资源不能无限制趋于城市化和市场化。在我国新闻媒体作为政府的“喉舌”这一性质,允许政府从经济、政治的角度对传媒发展给予有力的规范和引导,从政策上对面向农民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媒体提供一定的倾斜,这种做法即便是在极端市场化和自由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广泛存在的,相反在我们国家这种扶持却是十分微弱的;此外,通过政府议程来影响媒体议程,将媒体的注意力引向农民和弱势群体也是体现人文关怀的途径。

重视农民的媒体素养教育。当今世界大众传媒已经织成一个无孔不入的巨大网络覆盖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公众必须学会如何正确理解并享用媒体资源,必须具备健康的媒体批评能力。对于农民来说,新闻媒体的运作机制和过程几乎是完全陌生的,因此十分有必要对他们开展适当的媒体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在新闻信息基础上的行动能力、解决问题与应付社会问题的能力是必需的。

注释:

①刘文瑾.一个话语的语言——市场逻辑与90年代中国大众传媒话语空间的构造〔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2)

②黄辉.对农村电视能否“多予、少取、放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6)

③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M〕.P18—P1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④樊葵.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J〕.新闻与传播,2004(1)

⑤哈贝马斯.公域的结构性变化〔M〕.P163—P164.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浅析民生新闻的社会价值和作用 篇7

一、民生新闻的社会价值

新闻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具有形成舆论、引导舆论和传播信息的作用。新闻事实本身具有引起人们共同关注的特点, 包括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可读性和准确性。民生新闻报道的是普通民众身边发生的事, 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能够对民生问题产生深远影响。

1. 民生新闻体现了一种新的新闻理念。

关注民生问题是民生新闻的特质, 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的生活, 并对百姓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 民生新闻也可以报道重大事件、重要会议, 只是报道的角度和内容要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比如, 会议新闻, 一般的消息可能概括报道会议内容, 而民生新闻则选择会议内容对百姓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部分信息进行报道。民生新闻以更为快捷的传播方式将更为鲜活的内容传递给普通民众, 满足了大众了解民生问题的欲望, 保证了大众的知情权, 能受到更多的普通大众的关注, 提高了公众参与度。

2. 民生新闻体现了新闻价值观的变化。

民生新闻报道的主要对象不再是形形色色的政府官员、知名人士、业界精英, 而是普通大众。民生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会议消息、成就展示, 而是普通百姓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新闻的取舍不再以是否重大、普遍、典型为标准, 而是以有没有现实意义为标准。民生新闻一改传统媒体的主流声音, 摒弃了空洞的说教、生硬的指令, 代之以温馨提示、真诚帮助, 关注的是普通百姓的心声。民生新闻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也更容易为普通大众所接受, 体现了新闻价值观的变化。

3. 民生新闻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

民生新闻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 能使普通民众深切地感受到媒体对自身的关注和自身对媒体的话语权。当他们有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新闻媒体, 有知心话想要倾诉时, 也能想到新闻媒体。民生新闻使群众对新闻媒体更加信赖和关注, 大大提高了媒体的公信力。

4. 民生新闻在传播方法上更加通俗化。

著名学者哈贝马斯曾有著名的公共领域和媒介关系的论述, 这一论述指出, 为了使公共事务深入到个人家庭当中去, 同时使社会个体、市民阶级投入到公共事务中去, 媒介在传播方法上要讲究家常化、口语化, 要架起媒介和公众沟通的桥梁。为了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媒体一直强调新闻要通俗化。这一点在民生新闻中更容易实现, 老百姓看民生新闻不再像看“天书”。民生新闻的标题都是通俗易懂的, 内容也比较简练通俗, 语言也多用百姓用语, 这种通俗的语言老百姓易懂又感亲切。

二、民生新闻的社会作用

1. 舆论引导和监督职能。

首先, 舆论引导职能。在我国当代社会的政治语境中, 对舆论引导 (或称舆论导向) 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当这一概念作为偏正词时, 它的意思是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当它作为主谓词组时, 意思则是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人。同理, 新闻舆论引导也就有了两层含义:一是对新闻舆论的正确引导, 一是用正确的新闻舆论去引导社会舆论特别是作为社会舆论主体的公众。在这里所说的舆论引导, 更侧重于后者。“舆论引导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控制行为, 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社会群体意识和个体心理的调节, 达到社会意识形态整体的动态平衡。舆论引导首先是在观念形态的层次上进行的, 但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对社会个性行为的制约。这正是我们把舆论引导看作是社会控制行为的根本依据。”民生新闻具有舆论引导功能。新闻点评是民生新闻的独特魅力之一。新闻点评可以明确地表明态度和立场, 尤其是对于事关国家利益、民族荣辱的重大事件, 能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准确到位、切合实际的新闻评论能成为新闻的点睛之笔, 给人以启迪, 使受众心悦诚服地接受作者的观点。民生新闻的新闻点评以新闻事实为基础, 紧扣主题, 不搞“空、虚、浅”, 能够做到“实、真、深”, 结合当前形势, 揭示新闻本身的深层意义, 能够形成社会舆论、引导社会舆论。特别是揭示那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琐事”的真正涵义, 能够避免浅表化和同质化。民生新闻的新闻点评不再执著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意义, 并对观众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而是力求以幽默、调侃的形式进行一家之言式的评论, 点到为止, 寓庄于谐, 努力让群众感觉到亲切、通俗。其次, 舆论监督职能。民生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体现主流利益集团的意志, 而是已经成了人们了解和监督自己的利益是如何被公开反映的主要渠道, 成为人们了解和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交流平台。舆论监督是民生新闻的重要职能,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媒体公信力, 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也只有正确对待并接受舆论监督, 根据舆论监督的要求推动和改进各项工作, 才能树立政府威信。

2. 民生新闻反映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 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 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 随之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此外, 社会的变革转型,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人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情感也会发生变化。这样, 许多生活问题就摆在了民众的面前, 如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等问题, 民众的诉求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民生新闻发挥着沟通舆情、反映民声、为百姓牵线搭桥排忧解难的重要作用。社会的转型变革已把民生新闻推入了主流传播的范畴, 民生新闻关注民众的住房、医疗、就业、教育等诸多问题, 从人民群众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报道素材。这样, 民生新闻就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个相对平等的话语平台, 普通百姓有能力和社会对话了。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 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民生新闻取之于民, 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取材, 听老百姓说话, 又用之于民, 替老百姓说话, 帮老百姓办事。民生新闻坚持以人为本, 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 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 承载了媒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任务。民生新闻的主要特点是平民精神, 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 民众把民生新闻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 当作倾诉对象, 这是新闻本质的回归。

摘要:新闻报道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具有导向作用。民生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当代大众传播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活, 以平民视角反映民生问题, 体现了地域文化, 打破了传统新闻灌输说教的传播模式, 通过平民化诠释和本色化点评与民众进行平等交流, 凸显社会人文关怀, 引导主流价值观念。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民生新闻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民生新闻又作为百姓的代言人, 从平民化的角度报道新闻、进行舆论监督, 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作用。

民生新闻要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篇8

关键词:民生新闻,主角,正能量,广泛性,贴近性

我们国家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 即坚持以人为本, 要从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 加大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 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 民生新闻应运而生, 呈现出发达之势, 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着人心。民生新闻为公众搭建了一个言论平台, 使他们多了一个发言的场所, 客观上也多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渠道。

一、民生新闻将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主角

当前,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正如火如荼, 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成为主流媒体报道的主打产品, 面对这股民生新闻热, 我们的记者要深入实际, 从工作大局出发, 了解民众疾苦, 反映民众呼声, 挖掘新闻背后的细节, 解决民众一个个实际问题, 化解社会矛盾, 弘扬社会正气, 这既是媒体的社会责任, 也是媒体人提升新闻价值的有效方法, 还是引导百姓传递正能量的有效舆论平台。

通俗一点说, 民生新闻就是以关注民生为宗旨, 关心百姓的生存和生活状态, 与民众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柴米油盐、求医购药、工作就业、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等问题。通过不起眼的小细节来表现你想表达的问题, 这些都是其关注的内容。可以说, 从它诞生的那天起, 便以平民的视角, 讲述发生在普通百姓身边的事, 它之所以受欢迎, 是通过对身边典型小事、典型细节的报道, 反映人民心声、反映真实生活。

二、选择题材的广泛性与角度的人文性

从报道内容上看, 民生新闻传播的是社会的小圈子、老百姓的琐碎事, 而实际上相对完整的社会结构体系正是由这些小圈子构成,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民生新闻是这个小圈子的真实写照和反映, 像大众关心的热门话题、生活信息、娱乐新闻、预警发布等等, 这些都是领导和群众关注的共同点, 既宣传政策又为民服务, 这就决定了其题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媒体打着民生新闻的旗号, 以反映社会真实状态为借口, 将社会上的抢劫盗窃、聚众斗殴等一些现象过分地夸大和渲染。对于这一层面的新闻, 关键是要恰如其分地把握好度, 尽管这些民生新闻报道也许是事实, 但却不是我们社会的真实状态, 更不是民生新闻的全部和主流, 要有目的性、有选择性地进行报道, 要有大局意识, 把维护稳定、安定人心放在第一位, 要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 使群众正确看待这些问题, 通过不同的报道视角坚持人文关怀,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民生新闻讲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 讲述的是来自街头巷尾的风土人情与人物故事, 以对事实的真实报道, 用情感打动受众, 使百姓内心不感到孤独, 再加上以说新闻的方式让人更加感到贴心, 其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弘扬高尚的社会道德风尚,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传播社会正能量。

三、报道内容的贴近性与语言的大众化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电视媒体时刻把“三贴近”的重要思想作为新闻工作的准则, 最大限度地真实地报道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情感上走近百姓心理, 及时反映老百姓的喜与悲、家长里短、街头巷议的内容。比如我台的《岭城365》专栏, 报道的是岭城365天每天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事, 房屋漏雨如何解决、暖气不热问题出在哪里、逢年过节节日市场供应怎样、每条街路交通状况等, 侧重反映老百姓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些都是大众关心的热门话题, 这些新闻创造了一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较好形式。

再就有语言上贴近百姓口味, 平等真诚地与百姓交流, 使其更加大众化。老舍说:“世上最好的文字, 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 是用最朴素的话语、最直白的表述方式, 使新闻语言更能让百姓所理解、所接受, 进而产生共鸣, 才能使传收双方真正得以沟通。比如, 记者采访农民时问“大娘, 我看咱家玉米棒子这么大个儿, 就知道咱家今年的粮食收成好啊!”几句家常式的问话, 无形中把记者与农民的距离拉近了, 能够让采访对象尽情吐露心声, 达到心灵的沟通, 使得采访主题不断深入, 谈话内容以点带面, 新闻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正面效应。

总之, 民生新闻应不断地提高品位, 民生新闻的报道既要全面兼顾又要有所重点, 这样的民生新闻才会有生命力, 才能真正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卿志军, 民生新闻评论对弱势群体话语空间的构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9, 7

[2]人民网, 2007, 12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篇9

关键词:民生记者,舆论导向,社会责任,工作作风

笔者工作十三年来, 一直从事的是一档民生新闻栏目《今晚关注》的记者工作, 从最初的栏目创立, 到逐渐稳步发展, 现在这档“省名牌栏目”已经深深的扎根受众的心中。一名民生新闻记者, 他们素质的高低和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决定着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成功与否。记者的社会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无论是对记者的新闻生命、对所在媒体良好形象的塑造, 还是对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 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电视民生记者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国家领导人曾明确指出:舆论引导正确, 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 误党误国误民。可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占的分量有多重。记者首先在政治上要保持同党中央一致, 新闻宣传切记不可机械、盲目、敷衍, 而要采取恰当的报道形式对新闻事件加以解读。民生记者要肯“往下走”, 这里所说的“往下走”, 就是要深入现场, 深入生活, 深入群众, 用镜头记录下最真实的画面, 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新闻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 反之, 新闻舆论导向错误, 就会使人心涣散, 造成不良的社会效果。例如:当前, 未来房价是涨是落的话题非常热门, 国内有不少媒体也正在对这个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和点评, 并且请所谓的专业人士进行预测。预测比较流行的观点就是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紧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需求大于供给, 房价上涨是必然的。这就是一种错误的舆论导向!这样的民生话题一经播出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这个问题在全国两会上也曾经有政协委员提出来, 并且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对错误的舆论观点进行了纠正, 结果正确的观点引起了全场政协委员的共鸣, 可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二、电视民生新闻记者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民生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中要深入下去, 善于体验生活发现生活, 用记者的眼睛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透过现象看本质, 以独到的新闻视角挖掘新闻背后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在现实生活中, 有很多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 只要经过媒体聚焦, 新闻关注, 总能够运用舆论监督的力量, 疏导并化解一些社会矛盾焦点。并且通过揭露一些社会丑陋现象, 弘扬正气, 可以说记者的社会责任重于泰山。2013年2月, 我接到观众打来的举报电话, 了解到朝阳县七道岭乡大马场村村民韩淑舫老人, 本应该是一位低保待遇的享受者, 可像她这样的困难户却没能拿到低保, 低保金却发到了不符合条件的村民手中。为了调查韩淑舫老人的低保待遇问题, 笔者前前后后到朝阳县七道岭乡大马场村一共是去了四次, 了解情况, 证实当事人以及所涉及到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口述是否属实。经过记者追踪, 事情越来越明晰, 这其中记者遭遇了恐吓, 经受住了金钱的诱惑, 顶着重重的压力, 节目终于得以顺利播出, 之后马上引起了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 联合调查组随即展开调查, 对当地的所有低保户全部重新审核了一遍, 符合条件的享受, 不符合条件的就都拿下来了。之所以这样做, 正是因为在我的心里总是有一种很强烈的责任感, 促使我凡事要刨根问底儿, 要给当事人给观众一个答案。我觉得既然观众信任我们, 我们就要为他们伸张正义, 多关注他们的疾苦, 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 叫铁肩担道义。

三、电视民生新闻记者应具备优良的工作作风

作为一名电视民生新闻记者, 除了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之外, 还应该具备优良的工作作风。记者良好的工作作风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保持与党和政府高度一致, 业务上具有新闻记者特有的新闻敏感, 用独到的视角, 如实反映事件的真实情况。而不能为了达到某种收视目的, 歪曲事实, 偏离方向。再有就是要保证做到清正廉洁。近几年, 央视及各大媒体曾曝光记者伺机敛财的新闻。尤其是舆论监督类报道, 有人想请记者帮忙, 就找机会给记者好处。也有的为了阻止播出某条批评报道, 不惜花重金来“买断”新闻, 这样的事情早已经屡见不鲜。如果记者做不到清正廉洁, 那么新闻的严肃性、严谨性又从何谈起, 所以, 优良的工作作风是做好新闻好记者的前提。

社会民生新闻 篇10

“民生”, 顾名思义就是民众的生活。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工十二年》中, 所谓“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 《辞海》中也对“民生”一词进行了解释, 即“人民的生计”。孙中山先生对民生也曾有过精辟的理解, “民生就是人们的生活, 社会的生活, 国民的生计, 群众的生命”, 指的是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养老医疗、教育卫生等基本的生存社会福利状况。在现代社会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民生也被赋予了更广泛、更深层面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 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 而民生之本, 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 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因此, 民生新闻也随之诞生, 以关注老百姓日常生活生计问题为基本出发点, 以民众为传播对象, 充分采用先进的传播技术, 将民众日常生活、生存所遇到的各类问题、矛盾, 用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表现出来。总的说来, 民生新闻主要涉及教育、就业、收入、医疗、养老、安全生产、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生活保障、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社会救济等几大方面。

二、民生新闻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取向

所谓价值取向, 指的是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对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民生新闻作为关注、报道百姓生计的传播主体, 首先应该认清自身的价值取向, 作为民生新闻的从业人员, 应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分辨出应以什么角度、什么标准来报道。只有价值取向正确了, 才能报道出更具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民生新闻。

(一) 以民为本

民本思想是民生新闻的基础, “民生、民情、民意”是民生新闻的主要关注点。关注百姓民生动态, 以“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为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 报道民生、反映民生, 保证民生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平民性。

(二) 注重和谐

注重和谐是民生新闻的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民生新闻反映平民生活, 在报道中, 多倾向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对民众不满呼声的反映, 帮助百姓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民生问题, 争取自身权利, 协调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成为民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 把握和谐这一价值取向, 也是民生新闻在报道中的重要方向。

三、民生新闻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 “以人为本”, 有利于社会稳定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就是把人民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 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现代社会发展中, 政府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政策, 坚持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而民生新闻, 始终以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为首要目的, 这与“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相契合。2002年, 江苏电视台推出了《南京零距离》, 开了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民生新闻也发展得越来越快,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新闻报道形式。民生新闻不仅关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更通过民生视角对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政策进行剖析, 引发民众关注。当前, 我国社会稳定繁荣发展, 各种关系基本协调, 但是不代表民众与政府、民众与民众之间就完全不存在任何矛盾。民生新闻的存在, 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 协调各类关系, 将事实报道与意见展示和最终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 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二) 引导主流舆论, 监督社会百态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现代化的网络时代, 民生新闻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是反映民众生计的各种问题的新闻报道。而人民生活的问题, 会折射出很多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各种现象纷繁复杂, 民生新闻媒体通过报道民生现象, 将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公之于众, 在舆论监督中具有揭露性、问题性和启发性, 通过第一时间、在第一现场揭露基本民生问题, 为民请愿, 还原真相, 为公众生活服务。其反映的问题, 有的成为日后政府制定决策的参考, 有了民生新闻作为反映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这个平台之后, 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就会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与态度, 自我监督, 让民众更加放心, 矛盾冲突越来越少。因此, 民生新闻起到了监督社会的作用。

(三) 提高媒体公信度, 增强百姓依赖度

民生新闻与现代社会中众多新闻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 民生新闻是最直接反映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 直面弱势群体的愿望和呼声的新闻媒介。在民生新闻中, 政府和领导不再是遥不可触, 而是同样作为普通民众, 解答百姓的生计问题。新闻注重的也不再是本身是否包含教育意义、现实意义, 而是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 为民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样的出发点, 更能引发民众共鸣, 通过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来获得民众信任, 在民众心中树立公信, 让百姓依赖, 成为百姓倾诉的舞台, 从而更利于引导民众,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四、结语

民生新闻作为现代化社会中众多新闻媒介的一种, 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民生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真实地展现民众生活, 准确地剖析社会问题, 赢得民众信任, 就一定能为引导社会舆论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繁荣、健康发展。

摘要:民生, 即“人民的生计”, 民生新闻, 就是反映人民生活问题的新闻。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民众对“民生”有了更广泛、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因此, 随着关注民生问题成为现代社会的大趋势, 民生新闻在媒体报道中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 关注民生新闻也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浅析民生新闻的由来, 以及民生新闻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取向及意义。

关键词:民生新闻,现代化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倩倩.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J].商业故事, 2016 (22) :120-121.

电视民生新闻如何突围 篇11

【关键词】服务意识策划民生

民生新闻发展到今天,一些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新闻的琐碎化、低俗化、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大多数的民生新闻选题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给观众留下鸡零狗碎和鸡毛蒜皮的感觉,小车祸、小监控和小案件题材特别多,相同题材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屏幕上。节目的同质化倾向也比较严重,同一地区,新闻题材和报道内容每天都重复出现,省台和省会城市台开办类似的民生新闻栏目,甚至一家电视台出现多档类似的新闻栏目。为了抢收视率,连播出的时间段都一样,相同的题材,雷同的节目,有的观众根本区分不出是哪个频道的节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重复,时间一长,观众也产生了厌倦和反感。对这类新闻漫漫的失去了兴趣,不仅浪费了新闻资源,也流失了观众。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从1997年10月 20日开播,主打新闻栏目《都市报道》是全国开播最早的民生新闻栏目之一。为了加快民生新闻提升和改造,提高新闻品质,我们对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也一直在用心思考和琢磨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如何实现民生新闻的突围和突破。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对龙头新闻栏目《都市报道》在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大幅度的创新调整,着力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加大评论力度,提升舆论引导力。民

生新闻大多是就事说事,就事论事,很少对新闻事件发表评论,新闻缺少声音,稿子没有力度。观众在看节目时,往往有一种新闻没说完,节目没说透,看了不过瘾的感觉,这就需要主持人对新闻事件进行点评挖掘,说开说透,让观众有一吐为快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增强评论的深度和广度,让更多的观众参与评论,更主要的是让大家真正的参与进来,通过对新闻事件的点评,增加评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让新闻更加有力量。组建自己的评论员队伍,邀请著名评论员,每天针对热点事件和重要新闻写出短评,让主持人在节目中点评,可以就事论事,也可以是借题发挥,但是要用平实直白的语言表达,力争做到观点独到,语言犀利,表达直接。也可以邀请观众到演播室参与新闻的评论,和主持人一起互动交流,发表对某一新闻事件的看法和观点,代表观众发声,替观众出气,让观众看了解气、解恨,让观众感到新闻有力量,频道有声音。我们还通过热线电话和微信、微博,让观众发表评论,表达对《都市报道》中播出的每一条新闻的看法,在新闻直播中以游走字幕和副播的形式播出,既丰富了评论的内容,也加强了节目的互动,让观众对新闻有参与感。

为了加大评论力度,我们还在演播室设置评论区,引进著名评论员到演播室点评。在每天的编前会上,确定一个当天的重点节目,提前和评论员沟通,确定评论内容。把评论员请进演播室,让评论员在演播室点评,还可以让主持人和评论员就评论节目交流互动,既增加评论的权威性,又增强节目的直播感。和腾讯公司合作,利用腾讯的评论平台。每天设置一个话题,引进全国的著名学者和各行各业专家在腾讯演播室录播,这些专家学者站在全国的高度看河南,对设置的话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点评和剖析,把评论的视野拉大拉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评论得更透彻。

在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在新闻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新闻的竞争再也不仅仅是第一时间抢时效和先机的竞争,同时也是提供第一时间的解读、第一时间评论的竞争。媒体要有自己的声音,新闻要有力量,就要进一步拓展新闻时效性的内涵,加强评论,力争做到观点独到、力透纸背,把评论作为自己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服务功能的拓展和深化,进一步强化民生新闻栏目的社会服务意识。把观众当做用户,把节目当产品,产品好不好,用户最有发言权,节目做得好不好,由观众说了算。每一个人都要有用户思维,一切为用户着想,注重用户体验。也就是寻找我们的目标观众和收视群体,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把他们作为自己的用户,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为我们的收视群体着想,让每一个编辑和记者都有真心为观众帮忙、替观众跑腿的意识,从心底为用户真帮忙。在民生新闻中,求助和帮忙节目占了很大比重,都市频道的新闻热线每天都接到大量的求助电话,很多普通百姓遇到困难,无论大小,只要无法解决,就想到给媒体打电话。虽然很多时候,媒体也无力和无奈,但是,对于那些我们能够帮忙解决,又能做成节目的求助,我们都会义无反顾的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前一段时间,一名年轻女子给《都市报道》的新闻热线打电话求助,自己给家人看病借的十万块钱丢在出租车上了。接到这个热线后,我们当即派出两路记者分头采访,一路记者和出租车客运管理处联系,另一路记者和交警支队联系,帮助失主调看监控,查找那辆出租车。同时和省交通广播电台联系,利用新媒体微博、微信发布消息,全城帮助失主找钱,经过连续两天报道,一名当天乘坐同一辆出租车的乘客主动到派出所,交还了十万块钱。记者做节目要给观众提供有效的服务,为做节目而做节目,对当事人毫无帮助的选题,坚决不做。在帮忙线索中,有很多患者无钱救治的求助,对于这一类选题,我们只要认定求助对象有故事,能感人,可以触动观众内心最柔软的情感,我们就全力以赴提供帮助。因为对人的关注,对生命的关注,对疾病和生死的关注,是普通人最基本的关注,尤其是对弱势群体,对妇女儿童的关注,更是节目报道的主要内容。像去年十月份,我们接到开封一位观众打来的热线,他七岁的女儿意外掉到了油锅里,全身重度烫伤,在郑州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急需医疗费。我们立即组织记者分头采访,在开封和郑州第一人民医院以及省红十字会之间牵线搭桥,为烫伤的小女孩开设捐款热线,经过连续多期跟进报道,最后为烫伤的小女孩募捐了八十多万爱心捐款,除了解决治疗费用外,还剩余了20多万的捐款。最后,小女孩的家长把剩余的这笔钱又捐给红十字会,成立了救助基金,让爱心继续延续。另外,对大量的不能做成节目的求助线索,像失物招领和寻人启事之类的线索,我们用游走字幕和口播的形式,给观众提供帮助。对记者来说,帮得再多一点,做得更细一点,效果就会得更好一点,观众对我们的节目就更喜欢一点,我们的收视也更高一点。

做好主题性策划,选题上抓大放小。

社会民生新闻 篇12

作为地方媒体, 尤其是民生新闻栏目, 在传递基层声音、促进问题解决、提升政府效能方面, 毋庸置疑, 起到了非常好的桥梁作用, 这样的舆论监督节目有创新、有实效。但是, 我们也要看到这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如舆论监督报道的适度原则问题、负面新闻如何正确引导的问题等等, 这里面任何一个细节的处理有失偏颇, 都可能引发舆论引导不当的负面效应。

“明者因时而变, 知者随事而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语境下, 做好民生新闻, 比任何时候更需要传播正能量。

一、节目编排“润物细无声”

很多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栏目, 其节目编排注重强化舆论监督, 有时负面新闻在整期节目中占到三分之二强, 甚至不惜用“打砸抢杀烧”之类的事件编排在节目的重要位置, 以迎合少数人猎奇心理, 起到放大负面现象的聚合效应。因此, 栏目在挑选稿件时, 要在“控负”、“控俗”上下功夫, 多选用贴近民生、积极向上的素材, 将正面的扬起来, 将负面的管控好。

1. 做好头条

民生新闻的头条应该放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舆论导向问题。作为地方台的一档主打民生新闻栏目《第一现场》, 在编排头条的思路方面非常清晰准确, 每一天民生新闻的头条都无一例外地锁定在民生新政、凡人善举。例如2014年11月4日的新闻, 头条关注的是“中央正式批准成立新的反贪总局”, 报道盘点了新反贪局在领导班子、职能配置、办案力量、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变化, 向人们昭示了新反贪局已成为具有强大战斗力、威慑力、公信力、灵敏高效的中国特色反腐败专门机构。2014年是中央反腐反贪的重要一年, 又恰逢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 《第一现场》头条播报相关新闻, 及时传递有效信息, 宣传政策稳定民心, 展现媒体正确的宣传导向, 弘扬了“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11月7日, 《第一现场》第一时间报道了公交好司机唐迪生的感人事迹。株洲市T2路公交车司机唐迪生突发心肌梗塞, 却把车辆稳稳地停靠在新华西路华地宾馆门口, 60余名乘客无一受伤, 但他因抢救无效死亡。唐迪生感动了株洲, 也感动了全国人民, 它的事迹随后被中央媒体跟进报道。这样的新闻编排在头条, 对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极为重要的正面导向作用。

2. 延伸解读

央视新闻频道的《东方时空》, 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对新闻事件的解读, 它把一个单体的新闻事件, 通过解读的方式将它扩大化:还原新闻全貌, 然后针对背景, 历史, 其中牵涉的复杂人物关系, 法律政策, 进行直观具体的解读, 并且呈现多方观点。满足了观众对新闻深度和广度的收视需求,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新闻的详细解读, 阻断不实谣言的传播, 稳定人心, 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递正能量。作为地方台民生新闻在编排上借鉴解读的方式, 将单条新闻编排成组合报道, 延伸单体新闻报道的解读。2014年1月16日《第一现场》持续关注株洲正紧锣密鼓挖掘中的田心东汉古墓, 节目不仅多方面阐述该古墓的历史价值, 而且生动深入地讲解文物保护的方法和重要性。记者多次抵达古墓挖掘现场, 通过镜头记录和现场采访, 展示古墓的挖掘过程, 让市民同步了解最新信息。同时, 报道之后紧接着编排一组专家采访、配发图文, 解释“文物”的定义, 讲述文物的代表意义及对文物进行保护的意义, 介绍了冻结保存、整旧如故、慎重重建、保护特色建筑风格等文物保护方法。节目超越了陈述报道新闻事件的基础层面, 对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知识和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3. 服务资讯

在节目的不同段位, 加一些城市生活资讯服务, 既能调节新闻编排, 同时更是本地新闻不可或缺的民生内容, 例如城市道路桥梁遇到修缮, 市民出行应该选择哪些路径;城市供水供电信息等等, 这些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及时的资讯服务推送, 既是民生新闻的内容要素, 也体现了对观众的友善、关怀。

二、投诉报道讲公正、法治

投诉类报道在民生新闻节目所占比重较大, 这些投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虽然事情算不上重大, 但放在每个人身上足以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 再有这样的投诉事件带有普遍性, 他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这样的共性也吸引着其他人的广泛关注。此类投诉报道一旦处理不好, 会造成较坏的负面效应, 因此处理投诉报道一定要讲公正、法治, 一定要讲调解, 这也是做好新闻贴近性的一个重要前提。1.投诉报道讲公正法治。对于投诉事件的双方, 给予平等的话语权,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力求报道公平公正;同时, 以“法”为中心, 对投诉事件进行梳理、调解。2.投诉报道注重调解。选择现实生活中各种琐碎问题进行协调, 例如商品退赔, 邻里纠纷等, 媒体记者就双方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调解, 为其奔走说合, 最后达成一致, 以求矛盾的解决, 其实质就是利用媒体的公信力, 充当了“记者调解员”的角色。只有做到以上几点, 民生新闻节目才真正接了地气, 有了人情味, 弘扬了“公正、法治”, “文明、和谐”, “诚信、友善”的正能量。

三、负面新闻讲正面引导

负面新闻如何引导, 最重要的是在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公正严谨的基础上, 坚持建设性监督:1.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维护稳定、服务大局出发。2.注重整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不追求所谓“轰动效应”及片面追求收视率, 不猎奇、不炒作、不渲染。3.批评性或揭露性报道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重在引导和教育, 要化解矛盾, 不要激化矛盾, 对现阶段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不宜公开批评报道。4.做好舆论监督反馈工作, 追踪所反映的改进措施和落实情况, 及时了解舆论监督的进展, 通过后续报道把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和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避免有始无终, 只报道问题, 不报道处理结果。再以《第一现场》为例, 2014年11月8日《第一现场》报道醴陵市某九岁男孩豪豪在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惨遭杀害的消息。这则消息以一组系列报道的方式呈现。节目不仅报道孩子遇害的过程、缘由, 更重要的是由此单一事件联想到安全教育的问题。节目以国庆长假期间株洲市孩子走失、离家出走的报警数量为切入点, 聚焦未成年人走失的安全问题;同时, 《第一现场》还提供诸多防止儿童走失的方法, 如教育孩子识别穿制服的人群, 有意识地记住父母的手机号和姓名, 出门佩戴有家庭信息的物品等, 也告诫家长带小孩出门绝不能三心二意, 时刻查看孩子是否在自己身边等。《第一现场》由点及面, 以个别案例普及知识, 结合时下热点问题, 较为全面地阐释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法, 传递了正能量, 体现了媒体的新闻责任感。

结语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境下, 民生新闻节目要弘扬正能量, 必须在节目编排上保持清晰的编排思路;必须重视投诉类报道, 以公正法治为原则, 注重调解;必须强化负面新闻的正面引导, 重视建设性监督。这样的民生新闻节目才能真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才能真正符合大众对社会正气、社会和谐的审美心理。

参考文献

[1]程章芳.地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转型策略探析[J].东南传播, 2011 (11) .

上一篇:资产营运论文下一篇:网络问政与网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