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论新管理

2024-09-26

新闻学论新管理(精选3篇)

新闻学论新管理 篇1

一、前言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新闻信息内容的读图式阅读习惯不断改变,从而促使传统纸媒积极探索和提升“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编辑技巧。新闻摄影所采集到图片素材的质量,对于后期编辑工作影响重大。当前,新闻摄影工作者整体上呈现出新闻素养和文化素养不足的现象,探索如何对新闻摄影的内容、形式和思维意识进行创新,成为新闻媒体行业关注的热点,具有现实意义。

二、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而言的。计算机科技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带给数字电视、无线电和智能手机等技术研发蓬勃的动力。传统媒体机构沿用旧的宣传和传播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智能便携式移动终端产品。新媒体时代给社会大众带来了快速而及时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更为丰富的娱乐服务体验。同时,新媒体时代对新闻摄影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对新闻摄影的采集和拍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在全局层面为新闻媒体作品的具体性、丰富性和全面性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媒体机构想要形成更强的社会影响力,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走出创新发展之路。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闻摄影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新闻作品对图片素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大幅提升。然而,新媒介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优势,使新闻摄影工作者更注重图片采集的量,而对质的要求不高,甚至存在虚构照片来滥竽充数的现象。这些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新闻摄影面临的机遇

摄影工器具的技术革新,带给新闻摄影更为丰富的拍摄技巧和高清、优质的拍摄作品,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新闻内容,也能给受众带来更好的视觉感官体验。新媒体时代对新闻摄影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整个媒体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和原动力。

四、新闻摄影的内容创新

(一)抓新鲜事物

新闻摄影工作者需要关注新鲜事物,对各行各业的新变化和新举措要做到及时反映,利用手中的镜头努力记录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各条战线所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追踪社会新风尚,进行深入采访、拍摄和报道。

(二)抓热点新闻

新闻信息内容关系到民生,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新闻摄影工作者要结合新闻报道对象,牢牢把握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对贴近人们生活的热点新闻进行深入报道,吸引人们关注,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三)抓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

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新闻的真实性作为新闻作品的第一生命。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要有敏锐的新闻洞察力,选取正确的视角,对问题的关键细节进行重点采集和拍摄,用客观、真实的视角揭露问题,形成对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

五、新闻摄影的形式创新

(一)拍摄视角创新

新闻拍摄视角的合理选择可以有效提升新闻内容的表现力。在拍摄视角上的创新要注重结合拍摄对象的工作性质和拍摄环境,勇于跳出传统拍摄角度的牢笼,尝试站在读者的角度对新闻人物、事件进行报道,达到给人耳目一新的目的。

(二)拍摄手法创新

新闻摄影在后期编辑时要服务于文字描述,在拍摄手法上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新闻性,适当采用一定的缩放特效以及模糊化处理,有助于读者把握新闻人物或事件重点,可有效提升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

六、新闻摄影的思维意识创新

(一)摄影的思维要打破常规,求新、求变

新闻摄影是一门视觉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读者对新闻作品的审美体验来源于新闻作品表现形式的变化和创新,那么,新闻摄影也要注重在思维模式上的破旧陈新,敢于创新。这需要摄影工作者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运用敞开的、发散的、开放的思维意识来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采集到属于自己的、独有的新闻摄影素材,形成别具特色的新闻作品。

(二)摄影题材的策划千变万化

新闻摄影题材的策划是突出新闻作品独特性的关键环节。摄影题材的策划要充分考虑读者视角,不仅可以使新闻摄影所采集到的图片更受读者喜爱,素材选择面也会更加开阔。对于一些重难点题材的策划,受到新闻主体多方面的限制,容易造成新闻作品内容的同质化问题。通过预测新闻人物或时间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某一细节问题的报道,可以有效规避这一问题,同时,从社会全局的层面上使新闻报道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得到提升。

七、结语

随着信息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纸媒想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需要不断进行自我优化和创新发展。在不断追求新闻信息内容真实性、及时性和新颖性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介技术载体的丰富性,迎合人们的读图习惯,在新闻摄影的内容、形式和思维意识上不断创新,才能抓住时代的机遇,更好地应对来自各种传播媒体的挑战,并提升其社会影响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读图时代中国报纸新闻摄影的发展研究[J].新闻传播,2015(08):26-27.

[2]王庆旺.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传媒科技,2014(04):19.

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 篇2

1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

要对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主体的变迁有一个了解,首先要对新媒体有一个初步了解。所谓的新媒体,就是一种多元化的媒体形态。在这种形态下,充分强调个性化、数字化、互动性以及分众性。传统媒体借助于电视、广播以及书报刊进行新闻的传播。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新闻传播主体有了巨大的变化。

1.1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有了新的特点。第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是新闻的时效性增强了。相比于以往的传统媒体,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可以利用手上各种各样的数据终端进行新闻的获取,甚至人们可以看到新闻的现场直播。第二,新闻的互动性增强了。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只有单向地从媒体人到观众之间的传播,然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得到了改善,这有利于观众及时行使自身的权利。另外,随着新闻互动性的增强,对新闻的真实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新闻的传播实现了全媒体化。传统新闻的传播,传播方式只有图片、音频以及文字,然而,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实现了全媒体化。在传播形式上,不仅有以往传统的传播方式,同时增加了动画以及视频的传播方式。在接受方式上,人们可以通过手头上不同的接收装置进行新闻的获取,极大地方便了新闻的阅读。第四,新闻传播的全时性得到加强。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最新动态的获取。改善了以往新闻发布时间固定,发布时间间隔长等缺点。

1.2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人员与接受主体的变化与现状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相对固定,二者之间的联系也不密切。然而,新媒体时代下这种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现阶段,通过相关电子技术的应用,人们既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又可以是新闻的接受者。原有的新闻单向传播的模式被打破,接受者与传播者之间的关系不再分离。

新闻接受主体与传播主体之间的关系有了较明显的发展,一方面,相比于以往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具有非线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传统的新闻传播会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新闻的选择和新闻的截取,而新媒体时代下,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另外,传统的新闻模式中,传播者有着更高的话语权,传播者占据着更有利的位置,而接受者的选择性不高。然而,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主体多样化,这样一来,人民的自我观念加强,新闻人只有更好地把握接受者的需求,才能加快新闻事业的发展。

2 对于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的启发

随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化,对新闻的传播者与接受者有着较大的影响。现阶段,新闻传播的大致格局并没有变化。然而,每一个人都成为了新闻的传播者,同时也是新闻的接受者。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对新闻传播的管理,一方面,严禁暴力、不真实新闻的传播,对于不良信息的传播者进行相应的法律制裁。大众在进行相关新闻的传播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新闻的真实性,对于危害社会、危害大众的新闻一定不能传播。另一方面,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讲,接受人员要提高辨别新闻真伪的能力,以防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大众作为传播者的同时,又是新闻的接受者,如果不加强相应的辨别能力,极有可能被他人所利用,对自身安全造成影响。对于大众媒介来说,要提高其新闻的质量,不能一味地迎合观众的口味而使新闻的质量下降。长此以往,我国的新闻行业会受到致命的打击。

3结语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新媒体时代到来了。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主体得到了变化。人们不再是单一的新闻接受者,同时成为了新闻的传播者。因此,相应的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新闻传播的管理,保证新闻的质量。同时,大众应该提高自身的辨别能行力,同时保证不传递虚假信息。这样一来,我国的新闻行业才会获得较快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数字科技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我国新媒体时代到来了,同时,新闻传播的主体也发生了变迁。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的实时性、互动性提高了。因此,本文就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探讨这种变迁对人们的影响及启发,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若干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变迁,影响

参考文献

[1]栾鹏.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变迁的讨论[J].才智,2015,(4):308+310.

[2]袁敬舒.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5,(5):57+144.

[3]陈李发.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90.

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 篇3

所谓的新媒体, 就是以数字和网络两种媒体形式为主要代表的传播媒介的出现。之所以将之称为新媒体, 主要是由于此两种传播媒体, 不仅可以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不断地为双方频繁的互动提供有利的条件, 也可以让更多的观众参与到当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去。由于二者具有的此种作用, 使得现阶段大众传媒活动中的接受与新闻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虽然此种变化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 但是从其改变的本质上来看, 其仍旧存在着一定的不完美性。因此, 结合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的主体变迁情况, 从而有效的把握新闻活动的主要发展方向, 已经成为媒体行业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二、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关系的转变

所谓的新闻传播的主体, 指的是同新闻信息相关的新闻信息的构成、传播者与接受者;而所谓的新媒体, 指的则是继承了传统电视、广播与报刊等传统媒体后逐渐地发展起来的以手机、网络等为主要形式的媒体形态。同传统媒体相比, 新媒体具有个性化、多项互动性、数字化与分众化等特点。在新媒体出现之前, 新闻传播中的新闻信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三大因素之间的管理是处于十分独立的状态的。并且, 传统媒体时代, 新闻传播活动属于一种事业, 传播与接受主体处于分立对应的关系, 二者只能够进行简单的角色互换, 且互换的频率较低。但是, 新媒体出现之后, 伴随其传播队伍的不断扩大, 使得传统媒体中新闻的传播方式与效果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新闻传播和接受主体二者之间的界限被打破, 在新媒体时代,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并且, 伴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更替, 使得新闻信息单向的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而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对于传播方式的更新, 使得人们找到了满足自身需要的途径。受网络的影响, 使得新闻信息接受者对于媒体信息的选择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在新媒体时代, 人们可以利用手机和电脑等媒体来自由的接受和传播新闻信息。[1]此种情况的出现, 使得新闻传播中信息的接受与传播者的关系出现了变迁的情况, 二者的关系已经不再像以往那么独立, 其界限已经变得模糊, 并逐渐地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的接受与传播主体之间的关系

(一) 两个主体的本位发生了变化

所谓的本位, 指的就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 即传播者是依照哪方给予的利益或者是要求来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的。在传统媒介为主的大众传媒时代, 新闻的传播者属于新闻传播行业中的主导者, 新闻信息传播的内容、途径以及传播的目的, 都是传播者通过对利益集团要求的总结以及自身的需求决定。[2]由此可以看出, 传统媒体为主的时代, 新闻传播的主体是传播者。然而, 新媒体时代, 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则处于相对平等的关系, 不仅以往的传播者主导地位被打破, 传播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也愈发的频繁起来, 二者的社会地位也愈发的平等起来, 并构成了一个相互尊重的模式, 这也使得二者共同成了新闻传播主体。

(二) 二者在新闻传播中两个端点的位置发生了转移

在新媒介时代, 由于以新媒体为主导的新闻传播活动带有一定的互动交流的特性以及不受时间与空间约束的特性, 这使得其在以多元信息主体与新闻传播方式为主导的新媒体环境的作用下, 新闻传播的方向也发生了改变, 由原来的线性传播变为了当前的非线性、多向性的传播方式。与此同时, 传统媒体中新闻传播的议程与把关的作用被逐渐的弱化, 其传播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在二者之间进行的平等交流与多向互动的方面, 这使得二者间角色的变换与变迁的频率愈发的频繁起来。除此之外, 由于受到了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使得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已经逐渐地成为社会公器, 使得人们对于以新闻传播者主导的传统新闻传播活动已经失去了兴趣, 新闻接受者在新闻活动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3]由此看来, 伴随着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广泛应用, 以及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愈发成熟, 在未来, 新闻接受者将称为新闻活动新的主导者。

(三) 新闻传播主体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媒体时代发展的情况来看, 在新媒体时代中, 以传统传播媒体的大众媒介仍然具有十分强大的新闻传播优势。例如, 近几年, 从事新闻行业工作的人员数量逐渐地增加、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后, 其传播方式已经成熟、传统媒介带有较高的品牌化传播优势等。但是, 伴随新媒体的发展, 以及在新闻活动中的广泛应用, 使得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较大的阻碍。例如, 一些大型的非专业性的组织机构以其自身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基本为依仗, 获得了同多家传媒机构的合作权利, 并且, 还依靠新媒体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 为其获得了许多的受众。[4]

四、结论

在新媒体时代中, 由于其传播媒介和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及巨大的变迁, 所以, 与之对应的新闻的传播者和新闻的接受者也必然会呈现出角色被互换、位置出现变迁的情况, 这就使得新闻传播活动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其传播主体被影响。但是, 新媒体带有的极大的包容力, 使得其也能够被传统的职业化的传播者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静.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功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 2013.

[3]韦路.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四大转型趋势[J].今传媒, 2013, 13 (11) :119-124.

上一篇:提升初中生英语听力下一篇:流通服务业如何促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