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学课程(共10篇)
体育新闻学课程 篇1
全民健身政策上升为国家战略, “体育”一词与日常的生活及工作的结合亦变得更加紧密, 而与体育相关联的新闻报道也逐渐的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加之我国在竞技体育层面上的不断突破———2008 年北京奥运会夺得金牌榜首位、2012 年伦敦奥运会获得境外奥运会最好成绩, 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性发展的空间。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无所不在, 也不断催生并推动着体育新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手段带来了我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新体验, 如果无视传媒集团全媒体发展这个大背景, 仍然按照过去的思路培养人才, 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也会加重媒体对毕业生的培训负担。因而对于高等教育来说, 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和媒体实践所提出的要求, 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全媒体记者”, 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 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教育的专业特色
用大众媒介的方式传播体育信息, 这是体育新闻学专业最突出的特征。必须了解和掌握两个规律: 一是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二是大众媒介进行体育传播的特殊手段和规律[1]。体育新闻学不是简单的“体育和新闻的机械叠加”或“拼盘”。怎样“结合”, 恰恰是体育新闻学教育需要体现出的鲜明的专业特色, 这是要在体育新闻学教育中体现出的与一般新闻教育所不同的个性特征[2]。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是体育新闻学和一般新闻人才的重要区别所在。我国体育新闻学从业人员多数来自新闻、外语等院校和行业, 缺乏专门的体育知识, 一般靠工作中的自学来增进对体育的了解, 不了解这些体育的特质, 对一些体育规则的误解和术语的错误运用, 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赛场新闻报道。而这正是具有专业体验的体育专业学生转型当体育记者的一大优势。
目前, 各类体育类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网络等新闻传媒, 凡体育新闻学报道, 无不以竞技体育报道为主, 但随着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 它势必会成为大众健身以及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将丰富体育新闻学事业的内涵, 成为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培养民族精神, 服务社会, 已成为地方民族院校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 创新型、复合型、实践型等新型人才的培养, 是国家“全人”教育的新导向[3]。媒体的现实需求、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恰恰是民族类院校体育专业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办学的突破口, 为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2 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 随着社会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 现代教育正逐渐朝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培养既懂得专业技术又有人文思想这种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已成为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发展的内在精神品格, 这种精神品格在既汇聚于作为民族文化之中, 更体现在大学生的气质和价值观之中, 是大学生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4]。可见在整个素质中, 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十分重要. 体育新闻学学属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 地方民族院校开设这门课程对于提升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纷纷将体育新闻学学课程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使得体育新闻学学课程的地位日益提高,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阅读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近几年, 我国体育高等教育结构正逐步完善。我国的体育高等教育按其行政归属和建制无论是专业体育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中的体育院 ( 系) , 许多高等院校利用自己在体育资源方面的优势, 创办了体育新闻学专业, 体育新闻学教育逐渐兴起和发展。可见, 国内体育新闻学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分为3 大板块: 1、是新闻学理论与业务知识板块。2、是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体育运动各个领域和项目的基本知识, 尤其是那些与新闻报道相关的理论知识。3、是文学类、语言类文史知识。这种体系可以概括为“新闻+ 体育+ 文史”的模式。地方民族院校因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 还将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学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中。
3 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实践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3. 1 民族文化认同缺失
民族院校从其自身属性来看, 应该是维系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渠道, 因此, 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更应该彰显其自身的融合性, 而作为民族院校的体育院系, 在学生的培养中更应该注重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 但是, 现阶段民族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 对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认识力度不够, 使得民族院校的体育专业相关教学与非民族类院校的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大同小异, 逐渐地自我黯淡了自身民族特殊性。体现在体育新闻学课程中, 只是笼统的学习了体育新闻学课程的相关知识, 并没有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入手, 探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新闻学之间的关系, 形成了学习特色不突出、学习效果不显著等问题。
3. 2 课程视野狭隘
体育新闻学其自身具有前沿性和交叉性, 其前沿性体现在现阶段数字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速度使得新闻发展的速度大大提升, 因此体育新闻学的发展亦必须日日新时时新; 其交叉性则是体现在新闻自身范围的广泛性, 需要不同类型知识的积累和交互, 因此, 体育新闻学的交叉性即体现在其各个体育项目及各项目不同类型竞赛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不同的信息交互。而在现阶段的体育新闻学课程的教学中, 多是采用体育的视角来审视体育新闻学课程, 没有从相关的专业角度多层次多视角的审看体育新闻学课程, 造成了学生在体育新闻学课程自身的学习中, 即不能使学生忽视了知识的交叉性、无法主动的涉猎相关的知识, 只是单纯的学习了新闻写作的方式方法, 而没有从整体视角下审视体育新闻学发展。作为民族类院校, 其在体育新闻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从民族视角的维度中更多的审视体育新闻学课程, 而现阶段在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中恰恰是忽视了自身所具有的最重要的民族属性, 造成了课程视野的狭隘。
3. 3 专业教师稀缺
现阶段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从事体育新闻学教学的教师层次和水平不一, 个别从事体育新闻学教学的教师其自身与新闻专业并没有任何关系, 亦没有在相关的新闻机构有任何的工作或实习经历, 其在教学中仅仅是凭借自身的一己之愿来讲授, 既缺乏专业感受也缺乏教学中的专业思考, 使得学生的学受制于教师的教, 因此, 专业师资力量的制约亦是制约相关课程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教师专业水平的缺乏无法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 如此形成了相对的低层次守恒, 制约了课程自身的发展空间。
3. 4 缺乏实践机会
体育新闻学课程在现阶段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 隶属于理论课层面, 在教学中, 教师亦是注重的是理论课程的讲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考核中, 都没有系统的考虑过其实践环节, 而作为体育专业学生, 其动手能力本身应强于其理论的学习, 因此, 如何有效的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来进行有效的学习, 既成为了体育新闻学课程自我突破的瓶颈。在民族院校体育专业的体育新闻学课程建设中, 更应注重动手环节, 而现阶段, 体育院系在课程的学习中更多的是一种“以我为主”的状态, 很少结合民族院校其他相关院系的优势资源来培养相关的人才, 不仅使得体育新闻学课程学习范畴狭隘, 亦无法使学生享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3. 5 学生的学习倦怠
体育专业学生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文化基础薄弱等特点, 而且体育专业学生的训练和比赛任务较多, 需要花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在专业学习和训练当中, 使得他们在文化课课堂上常常感到疲倦困乏,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就难以消化, 影响了对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疲劳、嗜睡, 对学习也越来越缺乏兴趣。
4 改革对策
4. 1 提升民族文化认同
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 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提升学生自身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突出民族院校体育专业自身的民族特色, 以期实现民族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在民族体育文化层面上的认同, 促进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中民族文化特色的突出, 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4. 2 拓宽课程视野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积极努力的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阅读新闻的兴趣, 提升体育新闻学课程自身的前沿性; 拓宽学生不同领域的涉猎范围, 以期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新闻学的综合能力, 拓宽其知识的交叉性。在教学中突出体育新闻学领域的民族特色, 间接的提升了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对接。
4. 3 提升教师水平
打破教师授课的瓶颈, 可以采用不同专业的教师来教授相关的不同节点, 以学生的学为重点,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以期形成学生学习的新常态。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应积极主动接触新闻工作第一线。另外, 可聘请媒体从业人员担任专职、兼职教师或开展专题讲座, 既有利于拉近学生同体育新闻学工作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体育新闻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4. 4 增加实践环节
突出体育新闻学学教学的实践意识, 应从增加实践课时数入手, 使之达到合适的比例。授课周期内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利用校运动会或其他相关的体育竞赛的机会, 增加学生实习实训的次数。
4. 5 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是推进有志从事体育新闻工作的学生的基础工程和保障, 将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来实施, 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 使得实习实训基地在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校外实习方面, 将实习与社会实践作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来落实, 与报社、电视台、网站、杂志社等媒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平台, 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研究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问题, 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新闻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探讨体育新闻学实践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探讨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即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拓宽课程视野、提升教师水平、增加实践环节、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对教学的实施予以保障。
关键词: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谭敏.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体育新闻学报道的特点[D].南京大学, 2002.
[2]王俊璞.体育新闻学的“六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3]慧宇暄.体育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于立东.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5) :158-160.
体育新闻学课程 篇2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体育新闻 采访与写作 实践指导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125-02
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名体育新闻工作者最必要的一项基本功。学习这门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采访与写作两大基本技能,使学生成为训练有素的体育新闻采写“能手”。
当前,一方面实践指导性很强的体育新闻类精品教材稀缺;另一方面,教师普遍缺少行业一线经验,在组织实践环节时存在随意性,甚至流于形式等问题。因此,设计和编制课程实践指导书,使实践课程有据可循,势必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实践指导书编写的目标与要求
(一)学生掌握职业知识是编写实践指导书的目标
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如何改进和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的着力点都是之于“抽象”的理论知识。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提出,要使学生成为胜任新闻岗位的技能型人才,仅靠理论知识这样的“感知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通过安排合理的实践课程,使学生从感知认识发展到体验认识,进而上升到经验认识,最终实现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知识,是编写实践指导书的目标。
(二)学生具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编写实践指导书的要求
实践教学是体会、掌握、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渠道。经过教学改革,我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独立设置了一定学时的专项技能实践课。究其原因,就是为了使学生具备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针对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具体来说,就是使学生除了具有发现新闻、策划新闻、独立采写、编辑稿件等职业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意识等职业素养。这些都必须在编写实践指导书中得到满足和体现。
二、实践指导书的设计
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共80学时,分跨第二、第三学期。经过教学团队和企业行业兼职教师的研讨,根据新闻采编人才的岗位需求,我们结合教学目标,将整门课程的实践部分分解为两大项目。即办一份体育新闻类报纸(月刊制)和办一份体育新闻类期刊(季刊制)。实践学时达到42学时,见表1。
我们还在独立的专项技能实训课中辅助增加了两个项目任务:完成一篇体育赛事新闻和完成一次新闻发布会活动。使整个实践教学内容既与理论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又与新闻实际岗位工作紧密结合,并且循序渐进,由易入难。在评分上,我们也充分借鉴了媒体的量化评分标准,采取媒体的评稿会形式,以教师评、组长评、企业专家评、自我评等多种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使用实践指导书的体会
(一)实践教学逐步规范
根据学校教学改革要求,目前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均突出实践教学,各门课程均实现实践课学时占总学时的一半及以上。因此,规范实践教学环节十分重要。按照教学任务和教学步骤,在满足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实践教学内容编制成“说明书”,配有重要知识点说明和直观的图片、表格,不但能够减轻教师教学负担,还能使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任务之时轻松掌握实训的内容与要求,有效推进项目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贯穿。笔者学校新闻专业通过实施《实践指导书》,实践教学环节得到极大的改观,展现了较好的计划性和规范性,为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打下了基础。
(二)实践教学取得更好效果
根据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需要,实践教学环节就是建立生产新闻的“作坊”,实践项目既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又是一个真实的新闻业务工作。同时,整个项目实施流程也要尽量追求与媒体业务流程一致。为了达到设想效果,在编制实践指导书时,专业教学团队与专家、企业领导、一线兼职教师反复讨论,力求使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媒体工作模式,体现媒体工作环境,学生在实训中就是真实的记者和编辑。在实践中,开展与理论教学环节相对应的实践教学项目时,学生积极性高,对课程知识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领悟,还能提前感受媒体的工作规范和流程,积累实操能力和职业经验,为后期的顶岗实习及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高专应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一方面,理论知识传授要不断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编制和实施实践指导书是实践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实现“边做边学”这个最为理想的教育模式的基础。分阶段、统合优化、要点明确的实践教学项目,能够全面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并让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指导书,以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莫少红.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实践教学指导书的设计[J].大学教育,2014(6)
[2]王晓乐.回归与升华: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现实困境与路径变革[J].中国出版,2014(9)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3年一般B类项目(2013JGB294)
体育新闻学课程 篇3
一、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现状分析
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视台、电视制作公司对电视传媒人才, 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 对于广播电视体育节目领域的专业人才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学方向伴随着这一发展趋势在不断更新, 在人才培养上力求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以适应媒体需求。目前, 大多数综合性院校以及部分传媒类专业院校已经开始以行业要求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 但是体育类院校的新闻专业对此项课程的改革措施还处在比较模糊的阶段。但就目前的教学环节来说, 实际效果却与预期存在脱节, 究其根本, 就是忽视了该课程的体育专业性。此外, 我国现有的相关教材中, 体育播音与主持专业教材实际上处于空白状态, 致使教师在教学中无章可循、无规可依, 导致教学变得随心所欲、五花八门。学生真正理解运用有限, 亦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这些都催生了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教学要点的改革必然。
二、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要点研究
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一课, 应当是在“播音与主持艺术”和“体育新闻”两者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介绍当今电视体育播音与主持的发展趋势、现实案例、背景资料等, 以及作为一名广播电视体育播音员与主持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与工作技巧。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认识广播电视体育播音员与主持人操作技能的一般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广播电视体育新闻播音与主持的实务操作能力。
1. 教学目标的要点改革。
针对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对从业人员的技能与素质要求, 该课程应围绕此确立教学要点, 尤其要强化体育知识与播音主持技能相结合的特点。体育播报与解说是一门综合艺术, 它是对播音员政策水平、文化修养、专业知识、业务水平的全面考核。一名优秀的体育节目主持人, 应具备以下几点基本技能, 这也正是教学要点所在,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与深化: (1) 熟知播音学的基本规律, 掌握规范普通话与张弛有度、语气得体的说话方法。作为一名体育解说、播报、评论人员, 良好的普通话和得体的说话风格是首要条件。体育新闻有极强的实效性和特殊性, 这也正是作为一名体育新闻主持人的基本功。 (2) 熟悉大众体育运动项目知识。对大众化体育运动项目知识有基本了解, 才能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 应对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新闻播报与评说, 提高观众的体育知识水平。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 应始终着眼于“体育”这个主导方向, 以此作为开设该课程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而这往往正是该课程教学要点设置中比较匮乏的环节。 (3) 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知识结构应能满足社会和职业需求, 反映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特征。其能力主要体现在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协调组织能力三个方面;其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创新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五个方面;其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语言运用能力、体育知识水平、体育新闻的策划与写作能力、采编采访能力等几个方面。作为一项专业课, 通过一个学期的讲授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些技能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但该课程的教学要点应锁定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这些技能的实践上, 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学到最后仍然不知所云。 (4) 凸显“采、编、播”综合能力。播音员、主持人是通过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向大众传递信息的, 要想圆满地完成话筒、镜头前的语言传播工作, 就必须掌握并且运用好自己的“武器”, 也就是要掌握并运用好广播、电视等电子传媒的相关设备。当前, 随着节目制作理念和媒体经营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 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许多节目都是由播音员、主持人策划和制作完成的, 播音员、主持人往往“一专多能”, 这就对体育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 增强学生“采、编、播”综合能力的提高, 是一个棘手问题。
2. 教学方法改革。
(1) 硬件设施应满足学生需求。一期成功的电视体育新闻节目离不开硬件设施的优化配合。录音室、摄影棚、导播间、非线性编辑室等专业制作地点为节目的完整和规范提供了绝佳场所;摄影机、摄像机、话筒、耳麦、导播车、编辑机等专业设备也能够使节目效果更加精良。配套齐全的硬件设施将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提高课程效率。特别是多媒体实验室的应用, 注重电视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合作, 是当今媒介融合潮的必然要求。这也从另一层面要求各院校相关专业应当建立学生实习基地,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专业设备的添置和更新, 改善办学条件, 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2) 案例式授课激发学生思考。案例式授课一大好处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 分析、研究当前案例, 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同时, 对案例中出现的材料和关键点进行分析研究, 给出见解, 做出评判, 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这种方法被普遍注入教学过程中, 但也存在着案例过于简单枯燥、教师分析不够透彻、学生缺乏主动跟进, 从而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等现象。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在案例教学的准备和实施上下功夫。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案例教学最佳的效果, 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案例式授课另一方面也引导着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有别于传统的被动灌输, 鼓励学生发言和分析, 不乏是一种增强他们鉴赏力和逻辑力的良方。如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 加入学生自主策划、编排的五分钟体育评论环节, 以刚刚发生的体育新闻事件为故事点, 鼓励学生课堂发言, 模拟镜头前的体育新闻解说与评论, 会使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感, 增强前提策划、撰写稿件以及组织语言的综合能力。媒体圈更新速度极快, 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 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尤其注重列举一些当下社会热门的人事物或话题, 更能够引起学生共鸣, 拓宽学生视野, 掌握当前业界的最新动态, 从而加深对某一概念或专业名词的具体化和感性认识。 (3) 实践化活动强化学生能力。对于体育新闻专业的《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来说, 学生不仅仅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更应该学会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看节目”、“写节目”到“做节目”的实践化过程, 想要尽可能了解电视体育新闻节目制作各个环节和运作情况, 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建议学生参加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其中“看节目”与“写节目”直接关系策划与写作的进程。“看节目”是写与做的基础, 它影响着后面两道程序的优劣好坏, 学生学会“看节目”, 不仅仅是以一名普通观众那样欣赏电视节目的内容, 而更应该站在体育节目解说员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去鉴赏节目的创意手段和制作方法, 从而萌生新的节目想法及策划。“写节目”重点在于节目的策划写作, 强调的是文字的创意和文学性。要使专业学生成为优秀的“电视写手”, 必须要保持与社会的“亲密接触”及对体育新闻事件的敏感程度, 通过持续不断的积累, 增强自己的洞察力和分辨能力, 这样才会有扎实的纸上功夫。在实践中, 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发扬个性, 主动接受新观念、新思想, 要求学生具备统筹分析的能力与创新开拓的视野, 并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和问题。这也是电视人理应具备的特质。定期布置策划实践作业, 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培养学生策划意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探索与媒体操作实践结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有助于勾画出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综上, 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一课, 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入手, 以寻找实践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结合点。
电视艺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逐渐起步, 20世纪60至90年代开始成熟, 进入21世纪以来, 电视艺术蓬勃发展, 具体表现为全球化和数字化两大特征。电视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电视体育新闻的拍摄方法、节目类型、运作模式等, 这就要求专业学生通过深入调查、搜集和学习, 充分占有材料和足够的知识储量, 进而成为具备新闻敏感性的创新型“杂家”。其中, 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角色, 随时可能成为电视关注的焦点, 在体育新闻的发展中越来越举重若轻, 体育新闻专业开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一课凸显出极为积极的意义。本文结合体育学院实际, 注重个性化的引导, 力求通过课程的不断改革来探索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为学生未来就业或深造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对相关专业的学科体系构建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对于国内其他院校的体育新闻专业相关课程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晓迎.对体育栏目播音与主持者修养及实践的探讨[J].实践与探讨, 2012, (05) .
[2]高越男.体育节目主持人的特定把握[J].湖北体育科技, 2007, (05) .
[3]张江南、龚超.体育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科发展理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02) .
[4]井冬梅、任广耀.试论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质[J].体育文化导刊, 2003, (11) .
[5]黄丹.讲方法重实践——《电视节目策划》课程的教学模式[J].新闻爱好者, 2010, (01) .
浅析体育新闻娱乐化 篇4
摘 要 在当代传媒报道中,日益明显的新闻和娱乐合作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同时体育新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当前体育新闻和娱乐相结合的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的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体育新闻与娱乐的关心。
关键词 体育新闻 娱乐化
一、前言
在当代新闻和娱乐“过热”现象似乎愈演愈烈,理论界对此众说纷坛,有人举双手欢迎,也有人深表担忧。这股潮流到底从何而来?何以在我国新闻媒体成遍地开花之势?其表象的背后必然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市场、文化、道德、受众等复杂因素。追根溯源,本文试从体育新闻和娱乐产业结合的现象,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二、体育新闻和娱乐产业结合的表现
(一)在内容方面,中国体育新闻报道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赛事报道、花边消息和深度报道。
(二)在表现形式上,强调独家报道、周边新闻。
(三)从新闻的传播功能来看,体育新闻和娱乐产业的结合是对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即:它扩张了娱乐性在整个媒介新闻中的地位,放大了新闻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因而偏离了新闻反应现象,严谨报道的初衷。
三、体育新闻和娱乐产业结合的成因
(一)社会转型期的躁动
我国目前处在转轨与转型的特殊时期,体育娱乐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能帮助人们的压抑情绪得以转移,精神压力得到了缓解,于是和娱乐产业相结合媒体便成为受众获得心理松弛和压力缓解的好去处,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这是体育新闻和娱乐产业相结合的社会成因。
(二)激烈的市场竞争
由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电视、电台、报纸、期刊、互联网等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并存的媒体激增。同时新闻媒体的竞争一夜之间从千遍一律的通稿飞速进入各自大显神通的时代,而如何迎合受众,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抢夺市场份额,成为和娱乐产业相结合道路的市场成因。
(三)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从新闻生产者即媒介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双重属性的新闻媒介,利润成为一个衡量新闻的重要手段;当市场逻辑成为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标志着受众群的数量指标已成为媒体的生命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转化为对受众群的追逐,而媒介产品生产和销售也不可避免地执行市场经济商品的通用原则,即什么商品最好销,消费群最大,就生产什么。效益为王,是新闻娱乐化的经济成因。
(四)媒体职业道德的缺失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上走向极端的媒体,放弃了作为社会公器的职责,在市场的利诱下,已从“守门人”变成市场口味的追逐者,这是在新闻娱乐化成为一种时尚时,新闻媒体及从业者社会角色的错位。
(五)受众的心理需求
对于广大受众而言,媒体的使用权及参与仅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能够亲身体验到媒体的运作,不仅仅是生理距离上的接近,也是心里空间上的接近。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受众还没有或很少利用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受众的媒介使用权,但这已经足以让受众聚集在媒体周围,对这些主动向他们招手的媒体趋之若鹜,新闻娱乐化也因而愈演愈烈。这是体育新闻和娱乐产业结合的受众基础。
(六)跨文化传播的冲击
处在文化传播全球化时代的中國,跨文化传播迅速地改变着固有的社会文化构成,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新闻界所追求的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新闻价值要素以及编辑方针、运营模式、操作方法的商业化取向不可能不会对我们的新闻媒介发生影响。所以,跨文化传播也是我国体育新闻和娱乐产业的结合潮流的一个重要成因。
四、防止体育新闻过度异化的对策
(一)体育媒体要加强自律
在很多时候在利益的驱动下媒体对体育新闻娱乐化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进而导致出现偏差的根源是个别媒体从业者的素质不高和对新闻产品的把关不够严谨。
1.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全面素质
专业素质则是指体育新闻从业者特别是编辑记者应具备的职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其中包括对体育本质、体育赛事正确理解和对各种运动项目、比赛知识及运动员、教练员特点的深入掌握,同时还要具备新闻从业者应有的新闻业务水平。
2.记者、编辑、主编或部门负责人严格把好“三道关”
体育记者要遵守职业道德,自觉坚守采访报道底线。体育编辑把好第二关,体育编辑特别是每日都有任务的编辑,不要把所有的稿件都与“任务”挂钩,都与自己的薪水挂钩,要对体育对自身媒体的长远着想,为读者负责,为社会负责。媒体主编或部门负责人等负责人严格把好第三关。媒体主编或部门负责人不但要成为这类稿件的第三个把关者,还要做一些“真正的新闻人”等的奖励活动,同时将“不法”记者编辑给予及时的“曝光”或批评。
(二)加强相关方面的监管监督
1.政府或体育组织要加强对体育媒介的引导与监督
在体育新闻娱乐化的过程中,政府或体育组织应对加强体育媒介的引导与监督,市场是体育媒介生存的基础,但却不是生存的根本目的。由政府或体育组织出面,用强制性的手段来限制体育媒介过度商业化的行为。
2.公众和记者协会对体育媒介的监督
中国记者协会要提高记者在社会上的受尊重程度,首先是要保证记者是正义的化身,其次是事实的传递着。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目的就是力图通过精彩的文章内容、版面等,吸引更多的观众或读者,扩大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从而得到更多的经济收入,一旦体育新闻娱乐化过度异化,失去了媒体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那么这无疑将是自掘坟墓。
五、小结
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真实性、新鲜性、时效性、公开性,体育新闻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在体育这块蛋糕前,体育新闻更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真实、迅速、准确、生动、健康向上、鲜明亮丽,才是体育媒体竞争的焦点,我们热烈欢迎体育新闻的娱乐化,但却不希望体育新闻娱乐化异化进一步泛滥。
故只有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与基本的新闻道德伦理,坚持让体育新闻为体育服务,为大众服务,体育才会好看,体育新闻才会被看好,体育新闻娱乐化才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飞,沈荟,现代传媒、后现在生活与新闻娱乐化[J].浙江大学学报.2002(5):65—66.
[2] 黄耀华.中国新闻传播业最新统计统计数据[N].中华新闻报.2004.11.18.
[3] 汪辉,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1998.105.
体育新闻学的专业特征与学科建设 篇5
一、体育新闻的特质与体育新闻学的专业特征
首先, 体育新闻是现代新闻事业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相对独立的门类分支。体育新闻作为一类媒介行为, 通过新闻工作者的采编工作与特定的媒体技术手段将体育运动与广大受众连接在一起。体育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通过新闻报道, 将诸如赛事直播、体育消息、体育评论等特定的“体育事实”及时、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给广大受众, 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体育信息的需要。
其次, 体育新闻又是现代体育的重要特征和基本结构之一。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 以信息革命时代或后工业时代为背景的现代体育运动, 正由“为了个人的健康而锻炼身体”这一传统理念向规模巨大的体育产业演变。换言之, 体育正由传统的教育事业和健康事业的基础上, 演变成为一个以观赏性职业竞技和参与性大众健身为中心的, 包括金融证券、产业经营、产品销售、媒体传播等在内的巨大产业体系。在这一演变过程中, 新闻媒体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宣传和报道角色, 而是通过广告、赞助乃至控股等形式进入体育事业的内在结构, 直接成为现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对一般新闻学而言, 体育新闻学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是由体育运动及体育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及特殊性决定的。尤其是当今体育新闻报道以现代高水平竞技为主要报道对象, 因而围绕高水平赛事报道, 体育新闻表现出了很多不同于其他新闻的操作特点。如围绕一场高水平赛事, 像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NBA职业篮球赛等, 其报道方式就包括了赛前动态消息报道、赛前形势分析、比赛结果预测、著名球星或体育明星介绍, 等等。
二、体育新闻学的学科性质
综上所述, 体育新闻的兴盛及其独特个性必然导致新闻界与学术界对这一新闻品种的特点和操作规律进行探讨和研究, 于是, 一个新的新闻学方向产生并发展起来, 这就是体育新闻学。那么, 体育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和新闻学的研究方向, 它的特质与价值功能是什么呢?
体育新闻学是研究体育新闻传播现象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其任务和宗旨在于研究和探索体育新闻在实践中的特殊规律和理论问题, 从而为体育新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体育新闻学来源于大众传媒长期的体育新闻报道与传播实践, 是体育新闻实践的理论抽象与升华, 它是体育新闻与传播本质规律的高度概括和反映, 是指导体育新闻实践的专业性基本理论, 同时, 又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体系。
体育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在内的纸业新闻与包括电视、广播、电脑网络新闻等在内的电子新闻中的体育新闻活动与现象。其主要研究方向分为纵向与横向。从纵向来看, 是通过对体育新闻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与现象的研究, 来揭示和阐述体育新闻作为一种新闻现象以及体育文化衍生品的本质与规律。从横向而言, 则以当代体育新闻实践为基础, 探讨与研究其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规律与特点, 为体育新闻实践提供理论的支撑与指导。
体育新闻学的研究目的, 在于发现和探讨体育新闻报道和传播的特殊规律, 探究现代传媒与体育运动的特殊关系, 研究和总结体育新闻采编业务, 从而为体育新闻事业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从学科本身来看, 体育新闻学具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 体育新闻学是一门边缘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新闻种类相比较, 体育新闻既表现出一般新闻所具有的共性, 又表现出专业新闻的鲜明个性。因此, 体育新闻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必然表现出这一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具体而言, 体育新闻学既是新闻学在体育运动这一特殊领域中的渗透与拓展, 又是体育学在新闻传播业中的体现与延伸。因此, 体育新闻学是体育学与新闻学相互渗透和参与的学科。
其次, 体育新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体育竞技成为大众传媒最受欢迎的报道内容和新闻品种的今天, 如何办好体育报纸、体育杂志、体育频道以及体育版、体育专栏、体育栏目等, 使之满足广大受众的需要, 促进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 同时给媒体自身带来良好效益, 已成为当今大众媒体的重要课题。因此, 体育新闻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就是要研究和探讨在体育新闻的实践中迫切需要理论性指导和加以解决的应用性问题, 而这正是体育新闻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闻学科方向的价值所在。可以说, 体育新闻学的鲜明应用性特征, 既是该学科的基本性质与功能所决定的, 更是体育新闻实践的需要所决定的。
由于体育新闻报道的专业性与独特性, 当代大众传媒迫切需要体育新闻的理论指导与专业培训。而这既不是新闻学也不是体育学所能单独承担的。因此, 作为一类专业性与边缘性很强的学科, 体育新闻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是由以下三大板块知识构成, 其一, 是新闻学的有关基本理论与一般新闻业务知识与技能。其二, 是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及体育事业各个领域的基本知识, 尤其是那些与新闻报道相关的理论与知识技能。其三, 是体育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与专业知识。其中, 新闻学与体育学的一般知识原理及技能是体育新闻学的基础, 而体育新闻学则是建立在新闻学和体育学一般原理与知识技能基础之上的专业知识及理论体系。
(作者为郑州大学体育系讲师)
体育新闻传播对民众体育影响研究 篇6
1全民体育教育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必要性
1 . 1体育教育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体育具有竞争性、激励性、艺术性等特点,也是一种社会文化, 具有很多其他文化没有的独特魅力,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大众媒体必然也非常关注全民体育教育,各种大众媒体渠道的应用可以很好地传播体育新闻,传播力度越大,传播的体育信息量也就越多,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体育教育方面的了解也就会越详细。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其他国家的体育教育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各种媒体的宣传下,青奥会、亚运会、冬季奥运会、夏季奥运会、亚锦赛、世界杯、单项世锦赛等各种体育赛事的相关信息广为人知,在社会上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通过回忆过去,科学合理地预测将来我国体育事业的主要发展态势,分析我国大众体育传播的具体情况,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深入了解体育教育,明确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方向,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尽可能少走弯路,打造极具“中国特色”的大众体育。
1 . 2全民体育教育是我国走向“体育强国”的一条必经之路
1983年,原国家体委最早在《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中提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战略思想的概念—体育强国,2008年,胡锦涛同志于《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中再次正式强调了“体育强国”这一战略思想,在这次讲话中,胡锦涛强调应该坚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质,增强全民族人民的身体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将体育在增强人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能够和谐发展。“体育强国”的本质以及内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提高全民体育发展质量。分析、 总结目前世界上的一些体育强国的特点,不难发现这些体育强国的全民体育素质普遍较高,而且体育竞技水平也比较高。我国以往都是以体育大国著称,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成功举办后,我国正式提出了“体育强国”的伟大奋斗目标,通过大众媒体强大的传播力量,可以进一步加快全民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2)发展适应时代精神的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育理念并不是简单的代表能够在体育竞技中胜出,这个理念更加注重的是其可持续发展性、科学性、合理性。比如,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中国CBA)以及国甲等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完美的结合体育赛事以及市场经济。
2大众体育新闻传播的现状
2 . 1体育事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现阶段,体育运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体育运动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事业,也成功的博得了大众媒体的青睐。大众体育传媒不仅需要将中国的体育内容传播到其他的外国国家,同时也需要将其他国家的体育内容引进国内, 拓宽我国的国际视野。因为体育面向的受众群体的文化背景以及国家都有所不同,因此对媒体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媒体的影响力一定要够大,才可以成功的引起国际舆论以及关注,快速建立良好的社会公信力,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转播、报道一些国际顶尖赛事, 如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世界杯等,可以使国内受众更直观、 真实的了解国际体育水平。当然,通过媒体向外报道我国的武术、 赛龙舟等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使外国人更好的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并且传播我国特色体育文化。 因此,对体育事业的关注度提高后,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不断提高全民体育教育素质。在我国现阶段执行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体育教育事业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我国成为世界强国有很大的帮助。
2 . 2进一步完善体育新闻信息内容以及全民体育传播媒体
新闻内容和大众媒体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大众体育新闻而言,大众媒体是最合适的传播载体,因此不断完善体育新闻内容和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媒体,对于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体育可以分为三大板块, 包括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以及竞技体育等,体育传播方式通常都采用体育专题报道、体育娱乐节目、体育新闻栏目、体育赛事直播等。 其次,自从我国发展体育教育事业后,不断出现了很多体育新闻媒介,然而并未明确定位受众群体,实际的受众面相对单一,相对于其他的新闻节目而言,其传播内容信息量以及传播时间明显不足。 正是因为定位模糊,加上信息量少,导致很少人关注,对于体育教育事业发展非常不利,传播覆盖面相对较小,也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力,无法实现引导、教育、传播等作用。
2 . 3大众体育新闻传播的缺陷
目前我国体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和发展,大众体育传媒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离“体育强国”的目标仍然有很长的距离。 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味强调竞技体育,限制了观众的体育参与度,体育教育目标出现有所偏离。理想的全民体育教育应该具有娱乐休闲及健身等多种作用,而竞技体育更加重视金牌数、名次,如果一味强调竞技体育,很难达到大众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2)缺乏良好的体育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为了引导民众可以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客观、科学地判断真善美,提高自身的修养,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通过大众体育媒体可以很好的传播人文精神,从而促进体育教育思想的健康发展。(3)体育新闻传播和体育教育途径缺乏相对平衡。关于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过于娱乐化、商业化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背景下,商业操作过度的话可能会打乱正常的体育赛事秩序,如果娱乐化过度会偏离体育精神内涵和本质,大大削弱了体育文化价值传播。想要全民体育教育的正常、有序、健康发展,体育传播者以及参与者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
3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对于全民体育教育的主要影响
3 . 1提高体育教育的关注度增加大众体育新闻传播途径
应该尽可能增加大众体育新闻传播渠道,丰富体育新闻传播的信息量,提高对体育教育的关注度,以此拉近体育节目和广大受众的距离。为此,在采编体育新闻的过程中,有必要构建一个完善、 系统的报告网络,充分利用报纸、杂志、互联网、电视以及广播等多种渠道向受众传播尽可能多的体育新闻信息,尽量满足广大受众对于体育新闻内容的多样化需求。建立系统的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媒体网络后,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有关的新闻线索,这样可以丰富新闻报道内容,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大众媒体的传播效力,提高传播效果,使广大受众能够更好的了解体育新闻,传播体育精神, 推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3 . 2充分展现各媒体的特色, 尽可能满足不同受众的服务需求
体育新闻信息相当有限,特别是竞技性比赛的独家信息非常有限,为了获得更多的体育新闻信息,应该根据各媒体的特点及优势,在迎合受众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精心的策划,这样才可以做到出奇制胜。比如,目前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影响力最大,其主要特点是移动化、本地化、社交化,为此,可以通过建立社交媒体的关系圈、 兴趣圈、朋友圈等的人,以受众间相互评论、相互点赞等互动方式传播信息。本地化,也就是指移动互联媒体受众建立属于自己的关系圈、兴趣圈以及朋友圈后,再实现本地化,可有效提高移动互联媒体传播的效果和实际效率。其次,移动互联媒体可以为广大受众提供不同应用场景、不同时间的信息传播服务,广大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自己想要查询的信息。
综上所述,通过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可以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传播服务,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可以促进全民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满足受众对于体育教育的实际需求,使广大受众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进而增强全民族身体素质,尽快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
摘要:自从我国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体育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该文主要分析了大众体育新闻传播的现状,阐述了全民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对于全民体育教育的主要影响也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促进全民体育教育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以及大众体育新闻传播行业的进步。
英语体育新闻修辞特色 篇7
关键词:英语,体育新闻,修辞,功能
引言
在信息社会,信息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新闻报道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最熟悉的文体之一。在众多的新闻报道中,体育新闻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体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组成部分,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国际体育交流的日益增强,体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很多学者对英语新闻做了深入的研究,但仅有少数涉及英语体育新闻。英语体育新闻是新闻中的一种特殊文体,除具有一般新闻所有的特点外,自身还有许多特色,如大量使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体育专业术语、习语、省略等。因此读者阅读会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那些英语不是母语的读者。本文在广泛收集语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修辞手法在英语体育新闻中的应用及其表达效果,旨在帮助读者鉴赏英语体育新闻的风格,准确理解新闻的含义。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英语体育新闻为研究对象,就英语体育新闻中使用的各类修辞手法进行具体的探讨。研究的语料来自《中国日报海外版》、《华盛顿邮报》、雅虎体育3家比较有代表性的英文媒体上所刊登的体育报道。从3家媒体分别随机选取最近5年内的体育报道100篇,组成一个英语体育新闻报道的观察语料库,并且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语料库中运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了此类文体的修辞特征。
研究结果与分析
基于对语料库语篇的具体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一)音韵修辞
从该语料库中可以看出,音韵修辞使用得最多,所选的300篇文章中有174篇使用了音韵修辞,总计达211次。
运用音韵修辞手法,可以凸显英语体育新闻的韵律感与音乐美。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存在的外部形式。英文体育报刊为了产生醒目入耳的效果,通常会追求词语之间音的押韵、形的一致和节奏的对称。正如英国现代作家毛姆(Maugham)在总结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词有其力、其音、其形,唯考虑这些方能写出醒目入耳之句。”音韵修辞又有头韵、辅音韵等不同形式,在笔者收集的语料中都有所运用。
1. 头韵(alliteration)
头韵是英语语音修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指由于相邻的一组词起着辅音的重复而产生的音韵。
Very Fancy,Very Fast.
(Washington Post,June 21,2003)
这是对美国短跑明星Florence Griffith的报道,运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形容其跑步是既俏又快,使得整个句子简明生动且富有节奏感。
2. 辅音韵(consonance)
辅音韵指的是辅音或辅音模式的重复,尤指位于词尾的音节,如:
Bowling masters to fight it out.
(China Daily,May 17,2003)
这里3个“t”押辅音韵。这句话的意思是保龄球大师们进行激烈的比赛竞争。对于辅音韵的重复使用,生动地描述了竞争的激烈,同时也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3. 同音异义(homophone)
同音异义词是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异的词语。在特定情况下使用同音异义词,把两个读音相同意思不同的词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使体育新闻中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体育新闻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Soul to Seoul.
(The Scotsman,May 2,2002)
Soul和Seoul为同音异义词,从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对仗感,在语音上又体现出了音韵美。
(二)比喻修辞
从该语料库中可以看出,比喻修辞运用非常普遍,所选的300篇文章中有165篇使用了比喻修辞,总计达205次。
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方式,在英语体育新闻中恰当地运用比喻不仅会使新闻更加生动、形象、贴切、逼真,而且也会使语言表达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回味无穷,在人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体育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英语体育新闻中常见的有以下四类比喻。
1. 明喻(simile)
明喻是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加以比较,用另一种事物作比方来表达所要说明的事物。明喻的使用能够增强对事物刻画的鲜明性与形象性。明喻包括“本体”(subject或tenor)、“喻体”(reference或vehicle)和“比喻词”(indicator of resemblance或simile marker)。本体指被比喻的对象,喻体指用来做比喻的对象,比喻词用在本体和喻体之间起连接介绍作用。在这里,常用的比喻词有as、like、as like、as though等。
the World Cup,as a gemon the crown.
(China Daily,March 4,2006)
这里的比喻生动地刻画出大力神杯的权威与珍贵,使得语言更加形象与生动,使本来平淡的内容增添了很多趣味和悬念。
2. 隐喻(metaphor)
隐喻也叫暗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它的基本用法是:表述某一事物的词或词组被用来比喻另外的一种事物。正如束定芳所说:“只要在一定的语境中,某一类事物用来谈论另一类不同的事物就构成了隐喻。”英语体育新闻中,恰当使用隐喻更是能带来独特的效果。如:
It will mean another European disappointment for the Red Devil.
(China Daily,November 23,2006)
“Red Devil”意为“红魔”,指的是曼彻斯特联队。因为曼彻斯特联队通常被记者和球迷们称为“红魔”,而在这句话中,直接使用曼彻斯特联队的喻体“Red Devil”,形象地体现了曼联队给对手带来的威慑力。
隐喻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使语言文字新鲜活泼、意蕴优美,极大地发挥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明力,给读者以智慧的启迪与美的享受。
3. 转喻(metonymy)
转喻也叫作换喻,即借用另一个与本事物有着附属或者是伴随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在转喻中,用于替代的事物的名称可以是被替代事物的属性或与被替代的事物密切相关。例如:
The samba star,billed as the next big thing to come out of samba football,is an established star back in Brazil.
(China Daily,February 14,2005)
这里用samba(桑巴舞)代替巴西或巴西足球。因为桑巴舞是一种源出非洲的巴西交谊舞,在巴西非常普及,具有深刻的民族内涵,因此与巴西有着一定的附属关系,可以起到指代的作用。
4. 提喻(synecdoche)
提喻法又叫作举隅法。主要的特点是以局部来代替整体,或者是用整体来代表局部。如:
China won in the football match.
中国赢了这场足球赛。“China”在这里是指中国足球队,用“China”来指代中国足球队,是一种用整体来代表局部的表现手法。
(三)拟人修辞
从该资料库中可以看出,拟人修辞是体育英语中重要的修辞手段,所选的300篇文章中有149篇使用了拟人修辞,总计达192次。
拟人(personification)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做有生命的事物来描写,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感情和动作或是把动物人格化。在英语体育新闻中适当地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可以传播情感,增强感染力,展示竞技体育的魅力,使新闻更富有人情味。例如:
Brazil,no cry to go home.
(Washington Post,November 29,2006)
把巴西队赋予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巴西队失败之后的悲痛与无奈。
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体育新闻的语言不再是枯燥的词语堆砌与平铺直叙,而是赋予语言以人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体育新闻的时候倍感亲切。
(四)对偶修辞
从该资料库中可以看出,对偶修辞也是体育英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所选的300篇文章中有126篇使用了对偶修辞,总计达152次。
对偶(complete antithesis)具有整齐和谐、抑扬顿挫的美感,对偶在体育新闻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体育新闻的标题中。运用对偶修辞,可以强化新闻的形式美,增强体育新闻的对比特性。看下面几个新闻标题的实例:
Chelsea lose but progress
(China Daily,November 24,2006)Newyear,old ranking:Mavericks still No.1
(Sports.Yahoo.com,January 1,2007)
以上两则新闻标题整齐、简洁、对称。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题意鲜明,使人读来流畅自然,有身临其境之感。英语体育新闻中运用对偶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凸现新闻的“对比性”因素,给读者带来一种差异美和节奏美。
(五)夸张修辞
从该资料库中可以看出,夸张修辞也是体育英语中主要的修辞手法之一,所选的300篇文章中有95篇使用了夸张修辞,总计达122次。
运用夸张修辞,可以表达体育赛事的对抗性和激烈氛围。夸张(hyperbole)是从主观感觉出发,是用丰富的想象有意识地将人或事的形象、特征、作用加以扩大或缩小、渲染,形象地突出人或事的特点,以达到突出事物本质,并且表达强烈的感情需要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英语体育新闻中,夸张修辞的运用可以把简单的赛事进程表述得生动有趣,把纷繁复杂的现象表述得简洁明了,能够给读者或观众强烈的感觉冲击力。例如:
Red card rain disgraces Real’s 3-2hard win.
(China Daily,March 26,2005)
Italian 3-point shoots bombed Chinese big guys.
(China Daily,August 20,2006)
上述两个例子中,适当地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运动员全力拼杀的情景,而且表现出运动员战胜对手、争取获胜的强烈渴望。
除了上述5种主要的修辞手法外,英语体育新闻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还包括双关、排比、反语、暗指、委婉语等,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都不同程度地增强了体育新闻的生动性、吸引性,这里就不一一详细说明。
结语
英语体育新闻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从内容上看,适当地运用各种形式的修辞手法,有利于展示体育新闻报道中富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有利于渲染体育中的激烈对抗与竞争,有利于展示体育新闻的音乐性、形象性、情感性、刺激性等特征;从形式上看,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平铺直叙,代之以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使体育新闻标题的表现形式异彩纷呈,给读者以愉悦感和阅读的享受,实现了体育新闻娱乐受众的目的和功能。了解英语体育新闻中修辞特征,不仅能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阅读英文体育新闻报道,而且也能提高我们的语言修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辉松:《论英语语音的强调手段》,《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体育新闻“特征”再审视 篇8
目前,体育新闻报道在各大媒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有关体育新闻的特征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体育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分支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法律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和科技文教新闻一样,有着新闻所共有的特征,但是也有着各自与众不同的地方,其中最本质的地方也是新闻类别划分的一道分水岭,那就是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不同这一点。所以,无论是体育新闻还是其它类别的新闻,其特征也是基于这一点的。如“政治新闻所具有的强烈的政治色彩、没有等级界限的特征;法制新闻的严肃性、客观性特征等”。 [1]由此可以看出,每一类新闻的特征都是与其它类别的新闻相区分的不同之处。因此,对体育新闻特征的再审视也应该基于此种认识。
2 关于“体育新闻特征”的内涵
“特征”一词,《辞海》中的解释是:“出自《后汉书?郎顗传》‘〈李固〉卓冠古人,当世莫及……宜蒙特征,以示四方。’其意思是特别征召”。[2]另一种意思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标志”。 [3]《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而对“特点”的解释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4]由此不难看出,特征是事物区分的标志。而体育新闻的特征则可以界定为:“体育新闻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类别新闻的征象和标志。”
3 对两种体育新闻特征界定的重新审视
值得提出的是,以下的分析、探讨是从“特征”一词的含义出发的,所要分析的几种说法可能是体育新闻所具有的,但是作为特征却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3.1 国际性之说
体育新闻的国际性特征的理论依据,吴斌海归纳为三个缘由[5]:第一、各媒体对国际体育赛事的报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第二、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第三、体育比赛容易被各国人民所理解和观赏。而黎沙则指出[6]:体育新闻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竞技运动的竞赛、组织和参与的国际化上。由此不难看出,国际性一说的主要理论根源是体育运动或体育竞赛的国际化上。
假如国际性一说成立,则不难得出体现新闻的价值的要素中体育新闻的重要性要比其它类别的新闻明显,因为重要性是决定新闻能否广泛传播的重要因素。而在笔者对《头条新闻——2001全球关注的100件大事》、《头条新闻——2002全球关注的100件大事》的分析中发现:2001年的100件大事中体育新闻所占的比例为3%,政治新闻、社会新闻、军事新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9%、29%和21%;2002年的100件大事中体育新闻的比例同样为3%,政治新闻、社会新闻、军事新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45%和17%。[7]在2001年新华社所评出的国际十大新闻中没有体育新闻。而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对体育新闻和政治、社会、军事新闻都是按照反映社会生活内容这一标准划分的。虽然体育新闻与政治新闻存在着“软”“硬”之分,但是与同属“软新闻”的社会新闻的比较中也不难发现在国际性方面存在的差距。
再者,体育运动或体育竞赛与体育新闻的关系也应当明确。近年来,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运动迅速发展,各种国际性的大赛广泛开展,这一系列的比赛、活动可以归结为是一种事实。体育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大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可以说是为了迎合受众的某种口味而作的相关事实的报道,在一些专业性的体育报纸、频道、网站中的报道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而对于那些综合性的新闻媒介中的体育新闻报道来说,报道内容和范围也就只能以受众的“口味”为报道的中心了。可见,体育新闻报道与体育运动和竞赛的事实在质和量上都不能等同。所以,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的国际性不能等同于体育新闻的国际性。
3.2 规定性之说
首先,体育新闻具有“规定性”的特征一说对体育新闻事实发生的领域——体育,界定在竞技体育比赛方面。众所周知,就体育运动的性质划分,目前较为普遍的划分是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三种。虽然也有学者提出体育新闻的竞技运动报道为主的说法,但并不是说竞技运动就仅仅指竞技比赛。另外,“按体育活动的形态分,体育报道的对象可以划分为动态体育活动和静态体育活动”。 [8]其中,动态体育活动主要指各类体育竞技与竞赛,如省市运动会、全国运动会、亚运会、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等。此外还包括运动员的训练活动、体育新闻人物的公务活动、群众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运动及爵士体育运动众的比赛和训练活动。静态体育活动是指除体育活动本身之外的有关活动,它视为动态体育服务的,而不是体育运动本身。主要包括体育运动大政方针的研究与制订、体育比赛规则的增删与修订、体育机构的人事变动、有关体委的会议活动、体育场馆和服务设施的建设等等。而如今,在“读者对体育新闻全面求知的欲望使得现如今的体育新闻已由单一的新闻报道形式向以新闻为中心,涵知识、历史、人物、趣闻等多样为一体的综合性报道发展,呈现出‘立体’特征、有了‘异化’的趋势的情况下,单纯的竞赛报道已渐渐被综合性的报道所取代”。 [9]因此,单单以竞技比赛报道为主为出发点来讨论体育新闻的特征难免有失偏颇。
其次,“规定性”一说大体包括时间、环境、技术和规则的规定性。第一,时间的规定性方面。时间是构成新闻的六要素中首要的因素,因为它是体现新闻的价值的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新闻之所以“新”的决定因素。所谓“规定性”特征的来由是奥运会、亚运会及世界锦标赛等都是事先规定好的,甚至每一场(局)的比赛都有时间上的规定。众所周知,这种时间上的规定性是竞赛的竞技性和公平性的一个标准或者保障。从横向来看,除了某些突发性事件以外,一些政治新闻中的会议、军事新闻中的某些军事演习等都有时间方面的硬性规定,而且其重要性远非一场普通的体育赛事所能比。所以,由以上两点得出体育新闻具有“规定性”的特征有牵强附会之嫌。第二,环境的规定性方面。环境是指周围的情况和条件,任何新闻的产生都是在一定的条件的基础上的。这一说法是基于体育竞赛的发生、发展环境都是人为规定的这一点的。比赛的环境,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体现为六要素中的“Where”,同其它类别的新闻对这一要素的要求和标准是一样。就体育新闻而言,“Where”这一因素并无规定性可言,其它的如政治新闻中的某些会议的召开地点也是人为规定的,也并无规定性的特征,只不过是新闻的一个基本要素而已。第三,技术和规则的规定性方面。体育竞赛指在一定的规则的限制下,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合理运用战术已达到取得优胜为目的的活动。良好的技术不仅是取得优胜的重要条件,也是展现体育之美的一个重要方面。规则是竞赛者比赛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一定程度上保证运动员的健康和增强比赛的竞技性,技术和规则都是体育竞赛所包含的内容,应当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得以体现,但这种体现只能是在对事实的描述方面。而对体育新闻来讲,其语言特色就不是技术和规则的规定性所体现的了。所以,把这一点作为特征会让很多人产生体育新闻报道有技术和规则之感。
4 体现体育新闻特征的两个层面
对体育新闻的特征的探讨,笔者以为要从构成报道的各方面分别论述,不能泛泛而论、也不宜从报道的某个方面去探讨体育新闻的整体特征。对以下两种说法也存在着不同意见,但就目前来看,褒贬尚且不论,却是体育新闻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类别新闻的几点体现。
4.1 语言特色
在各类新闻报道中,为了避免因想象和情感因素而导致新闻失真,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运用文学语言描述新闻事件。但是为了适应受众对体育新闻消遣娱乐的需求,体育新闻工作者运用形象的文学语言创造了独特的语体风格,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语言特色,具体表现在:
4.1.1 赛事报道中的表现
所谓的赛事报道是指对某一赛事比赛过程的报道。这也是体育新闻报道中涉及最多的部分。首先,体育比赛是一种充满竞争、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的活动,为了表现这种激烈的竞争气氛,军事术语的借用大大渲染了这种气氛,增强了体育新闻的可读性。如“三军统率、军心不稳、临阵脱逃、再披战袍、挑落马下、鸣金收兵”等等。其次,多种指称的运用。为了使体育新闻更具吸引力,对同一事物或同一行为往往采用多种说法,以新奇多变的语言抓住读者。比如对夺冠的说发有:“摘取桂冠、称雄、卫冕、拔头筹等;对战胜战败的说法:战胜别人是常用:“力克、拉下马、斩落、轻取”等;输给别人则说:“败北、饮恨、不敌等”;打平时用:“握手言和、逼平等”;比赛开始用“拉开战幕、开战、烽烟再起、再决雌雄、拉杆”等来形容;描述比赛结束则用“鸣金收兵、收拍、收杆”等。另外,还有足球比赛中一人在一场比赛中独进三球称为:“上演帽子戏法”、同一城市的两支队伍之间的比赛称为“德比之战”等等。
4.1.2 场外报道中的表现
体育新闻的可读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比赛场外的报道中。其中,语言的风趣幽默是体育新闻的可读性大为增色。第一,给名人起绰号。“飞人乔丹、女飞人孙彩云、外星人罗纳尔多、独狼罗马里奥等”;第二,熟语和社会流行语的运用。“坐冷板凳、招兵买马、撂挑子、换血、出风头、拳头项目等”;第三,词句、语法和语义的借用。如:“克里斯蒂‘隐居’避开飞行药检、阵容‘豪华’中国女足‘闭营鹤山’等”。另外,“遂、鲜有、迄今、翌日”等文言文此语的运用也为体育新闻的可读性增色不少。[10]
4.2 独特的叙述方式
“江湖故事式”叙述方式的采用使得体育新闻更加具有特色。“即一部分体育新闻在新闻文本的处理上,通过有意识地采用江湖故事的塑造人物、结构故事的方法,在人为营造的江湖故事语境中传达新闻时间以达到江湖故事化的词类效果”。 [11]此类体育新闻出现的范围相对集中,但是却也在叙述方式方面具有区别于其它类别新闻的特征之一。
4.2.1 争霸或复仇式的新闻主题
体育新闻是一个博弈过程,加之竞技过程的激烈性、多变性和结果的不可知性,具备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性。因此,比赛的过程就理所当然地被描述成一场场引人入胜的江湖争霸故事。如:“某某人在比赛中称雄、称王、成就霸业”等,再如:“灭了、毙了、干掉、祭刀、狂剁”等词语对比赛结果的描述。这种语言风格合适与否尚待别论,但的确是其它类别新闻所没有采用也不能采用的叙述方式。复仇式的主题则常出现于对曾是对手的两支队伍再度相遇时的报道中。
4.2.2 比赛过程的“江湖化”处理
在江湖故事式的体育新闻中,对比赛过程的描述借鉴了中国武侠小说中对武功的神化、玄化的处理方式,借助文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例如,对2002年世界杯韩国对意大利的比赛的描述:“太极狂飙从天而落,从韩国人愤斩人高马大的波兰人开始,从他们追平美利坚的那一刻,从他们凶残劫杀黄金一代的刀法中,就能预感蓝衫剑客要在刚烈的韩国面前遭受重击……”。这种描述以武侠小说的打斗场面为摹本,来虚化比赛过程的描写,是比赛的激烈程度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受众面前。
4.2.3 江湖故事语境的营造
在江湖故事式的体育新闻报道中,体坛被置换为“江湖”,某些人物的称谓也具有了江湖的味道,如:“玉面书生张玉宁、影子杀手祁宏、灵幻杀手弗兰、战神巴蒂斯图塔”等;时间命名上也有江湖化的表述:2002年上半年足坛反黑期间出现了“闫掌门(闫世铎)‘清理门户’”的说法,在报道足协打黑决心时采用“斩立决、杀无赦”等江湖化的表述。另外,运动员的转会也被称作“选秀、猎艳”等等。[12]
5 小结
批判是真理的生命,人类精神和文化如果要有未来的话,就不能没有批判[13]。因此,应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对作为大众文化的体育新闻逐渐被受众接受和认同的形势下进行。同时,应该跳出单纯地从报道的内容或构成报道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得出体育新闻特征的圈子,避免以偏概全。而要从既成报道的整体上探究体育新闻不同于其它类别新闻的地方,从而更准确、更科学地从“特征”的角度对体育新闻的特征加以界定。
摘要:本文从“特征”的角度对体育新闻特征进行界定,并对当前存在的关于体育新闻特征的几种说法提出质疑。在此基础上得出:所谓体育新闻的特征是指体育新闻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类别新闻的标志这一结论。同时,提出了关于体育新闻的特征的探讨应该从构成体育新闻报道的各个方面分别论述的观点。
关键词:体育新闻,特征,标志
参考文献
[1]蓝鸿文.专业采访报道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2]辞海编写组.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吴斌海.浅议体育新闻的特征[J].新闻业务研究,2002,(1).
[5]黎莎.对体育新闻特征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4).
[6]世界新闻报.头条新闻2001、2002全球关注的100件大事[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7]邹娟.论体育新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J].周口师范学报,2002,(6).
[8]肖奚强.略论体育新闻的语言特色[J].世界汉语教学,1998,(1).
[9]倪沫.体育新闻的江湖故事式叙述[J].新闻大学,2003,(1).
体育博客:新闻传播新势力 篇9
体育博客成新兴的体育新闻传播方式
打开几大大型的门户网站,博客已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目前全球博客点击率最高的是徐静蕾与韩寒,他们的博客点击率超过1亿次。如果算上他们所在新浪博客点击率排名前100位的名人,其访问总量则高达7.628亿次。与此同时,一些体育名人也纷纷加入到开写博客的大军中来,比如台球冠军丁俊晖、 乒乓球冠军刘国正、体操冠军刘璇等纷纷在新浪博客“安家落户”,他们博客的点击率也扶摇直上。体育博客里不但聚集了众多的体育爱好者,还汇集了体育明星、教练、体育记者、赛事评论员、摄影师等众多体育界名人。这些名人的体育博客在为网站撑起品牌光晕的时候,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比如,篮球运动员易建联刚刚在博客更新在美国的赛前准备情况;张琳每天都和网友分享训练、生活的点点滴滴;篮球评论员杨毅随时在博客中分析NBA比赛情况等等。
在各种体育媒介中,由资深媒体人、体育明星、草根阶层所组成的体育博客群的崛起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体育博客像其他类型的博客一样构建于互联网这一崛起的新技术平台之上,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了互联网发布速度快和多媒体整合等潜在和显在的优势。在电视媒体着重现场感,纸质媒体着重分析和解读现场之外的信息的情况下,包括体育博客在内的博客将字、声、影、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人的感官的同时也能刺激受众形成对这一信息的强化认识。尤其是在体育竞技这样强调速度、力量和永恒瞬间的比拼中,文字、图像、声音、视频所形成的立体效果远非单一的传统媒体所能媲美,体育的独特性质决定了体育博客在诞生之初就具有了和传统体育媒体相抗衡的资本。相对于传统媒体动辄几百万、几千万资金的投入,卫星设备、传输系统、摄录影机等高度专业化的技术装备,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是上百人的团队运作模式,体育博客只需要一台电脑、一条网线,任何一个普通网民,动手注册一个自己的Blog网页,整个过程只需要五分钟,无需自己申请域名,无需寻找托管空间,无需自己建设网站,更无需自己维护,其方式和产量可以不亚于职业的专栏作家。相对低廉的创作成本和传媒准入门槛使得更多的所谓“草根”可以加入到体育博客之中,构筑自己的个性话语领域并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博客已经成为体育报道中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纯依赖传统媒体发布消息、表达看法的旧有观念模式,将受众由被动的接收者转变成为观点、信息的积极发布者,比如北京国安夺取中超冠军一条信息仅以新浪博客为例,共有以“国安夺冠”为题目的体育博客就达到257826条,而问中内容涉及到国安夺冠的博文就达到9269029条。
体育博客的“蝴蝶效应”
将气象学上的一个概念“蝴蝶效应”放在当今的博客传播中更是恰如其分。博客新闻传播,往往是以小点为基准,慢慢通过其自有的传播特点,被更多的人发掘,炒作,关注,从而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如果体育博客仅仅是个人阅读,那么它只是“小众传播”,但是当博客面对的几百万的点击率,它就将转变为“大众传播”。经过影响的加深,使得小事件牵引出大事件,那么这个影响力就足以称为“蝴蝶效应”了。
就体育明星为例,他们的博客能让人们更直接、更准确的把握真实的信息。诸如著名的短道速滑女子选手王蒙结束世界锦标赛后报出和国家队教练矛盾的问题。以前这些信息通常都在内部被消化了,但当博客成为了一种私人传播的载体,一个内部纠纷就扩大的影响力,也推动了事情解决的效力。博客传播已经由小众走入了大众。
热捧下的体育博客大力培养受众基础
正因为博主是个人媒体的中心,博客的去中心化,去掉了传统媒体的“把关意识”和“筛选意识”,最真实的事实更能有效的呈现给受众。因此,体育博客的新闻传播力度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而更让其受到热捧的重要原因是体育博客更强的互动性,通过链接及博客自带的评论平台让更多的关注者参与到某个话题和新闻事件的讨论之中。博客中的交互性不同于其他网络论坛和社区的交互性,博客让在它处访问的博友建立一种隐形的亲密关系,让人们会不自觉的倾向于在固定的博客和与固定的朋友分享彼此对于某个事件的感受。
体育博客还可连续性、多层次性的对某一体育赛事或体育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博客主要是以日记形式更新不同的赛事评论和详细的报道,在博客中,语言尺度更大,自由度更高,这样创新的新闻报道模式更具阅读性和观赏性。
体育新闻学课程 篇10
1中文新闻标题分析
通过对国内主流媒体奥运报道的分析, 可以看出, 中文标题多用修辞手法, 其中以比喻、对偶、双关、押韵、引用和化用诗词及成语居多, 多具有概括性, 呈现出中文精炼传神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 比喻
在对本届伦敦奥运会的报道中, 比喻修辞多有运用, 其最大特点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将高深的事理叙述地浅显易懂, 使抽象的事物生动具体 (贾中鑫, 2006) , 下面举例说明。
e.g.“陈若琳十米跳台如花绽放” (《人民日报》2012-08-11)
2012年是年仅20岁的陈若琳第二次参加奥运会, 在本届奥运会的跳台比赛中, 她的表现依然非常出色。新闻标题中以“花”为喻体, 在突出陈若琳妙龄的同时, 更借助“绽放”一词,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她空中动作的娴熟优雅, 这一比喻使得标题充满生机, 文采斐然。
(2) 对偶
对偶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修辞, 其句式整齐, 用词简练, 朗朗上口, 特别适用于新闻标题, 在体育新闻报道中使用频率极高, 以下为具体实例:
e.g.“泪洒伦敦收获洗礼” (《人民日报》, 2012-08-10)
奥运会是竞技比赛, 奥运场上有欢笑也有泪水。女排姑娘们不敌对手, 在1/4决赛后流下了遗憾的泪水;游泳名将孙杨在1500米自由泳决赛夺冠后, 情不自已, 失声痛哭。但无论是何种泪水, 对运动员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而奥运会也因为有了他们的眼泪, 变得更加富有内涵。该新闻标题使用对偶句式, 将泪水与收获并举, 从宏观上总结了奥运精神, 并使之升华和深化。
此外, “相连的五环共享的奥运” (《人民日报》, 2012-08-12) , “女排日本战胜韩国男足韩国击败日本” (《人民日报》, 2012-08-12) 等文章也同样是对偶修辞运用的典型代表。
(3) 引用和化用
体育新闻标题里的引用和化用通常是指直接使用或巧妙地改用现有成语、诗句、典故等文学形式来表达思想和观点的修辞手法。以下为具体实例:
e.g.“‘泼赖’如何才‘费厄’” (《人民日报》, 2012-07-29)
“费厄泼赖”是英语fair play的音译, 意思是要光明正大的比赛, 不能使用不正当的手段, 胜利者对失败者要宽大。在中国最早出自林语堂在1925年12月14日《语丝》第五十七期发表的《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 其中说“‘费厄泼赖’精神在中国最不易得, 我们也只好努力鼓励, 中国‘泼赖’的精神就很少, 更谈不到‘费厄’, 惟有时所谓不肯‘下井投石’即带有此义。”该文章标题化用“费厄泼赖”一词, 具有历史感, 强调“费厄泼赖”精神由来已久, 在当今的体育竞技中万万不可被忘却。
e.g.“箭手戴小祥风动心不动” (《人民日报》, 2012-08-03)
“风动心不动”一句化用禅宗六祖慧能和尚的一首偈, 原文是“既非风动, 亦非幡动, 仁者心动耳”, 其中包含的哲理是:如果内心的定力足够, 便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该标题巧妙化用典故, 将射箭项目的特点与之完美结合, 既描绘出当时不利的天气状况, 又体现出选手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 精炼传神, 底蕴丰厚。
2英文新闻标题分析
通过对英美主流媒体关于伦敦奥运会报道的分析, 可以看出, 英文新闻标题用词简练, 多使用小词, 即简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使标题生动传神。
美联社资深记者怀特黑德在他的《简朴, 但不简单》一文中指出, 成功的新闻报道, 尤其是动态新闻, 文字要简明, 用语应大众化, 通俗自然。美国新闻学者麦克道格尔在他的《解释性报道》一书中也主张:在新闻写作中要避免‘雅词’ (elegant words) 而多用简单 (simple) 的常用词。英语中最短的词往往就是人们最熟悉的词, 也就是读者最易理解的词”初步对比中英文新闻标题的主要特点, 可以看出, 相比于善用修辞、表意隐晦的中文标题, 英文标题的表达更为简洁明了、表意清晰。现对英文标题具体分析如下。
(1) 动词
英语新闻标题中动词的使用十分巧妙, 独具匠心。迫于英美新闻版面的限制与及时性的要求,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中多使用简短的动词, 但这些动词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极强的表现力。有些来自日常口语, 自然亲切;有些使用常用词的引申义, 生动形象;有些利用词语的发音, 音义兼备。举例如下:
E.g.Burned-out Phelps Fizzles in the Water against Lochte (The Washington Post, 07/28/2012)
Fizzle一词在口语中意为“ (开始认为很有希望成功的计划等) 终于失败, 结果不妙”, 比起常见的be defeated、suffer a great failure等更加简短明快, 表意清晰。另外, fizzle一词原意为“发出 (微弱的) 嘶嘶声”, 在这里简单巧妙地创造出比喻效果, 又有拟声作用, 描绘出菲尔普斯失败时犹如嘶嘶熄灭的火苗般的场景。
Italy Sweeps Women's Individual Foil Medals (The Washington Post, 07/29/2012)
U.S.Grabs Silver in Team Competition (The Washington Post, 07/29/2012)
Americans Crush Olympic Newcomer Angola (The Washington Post, 07/31/2012)
以上标题中“sweep”、“grab”、“crush”这三个词均表示“取得比赛胜利”之意, 但“sweep”的原意为“清扫”, “grab”的原意为“抓取”, “crush”的原意为“压碎”, 新闻作者选择使用这些词代替“win”、“get”、“beat”等常用词, 一方面避免落入俗套, 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带有爆破音和摩擦音的动词将强烈的画面感与听觉感受相结合, 使读者身临其境。
(2) 名词
名词是标题的主干, 是标题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省略动词、介词等其他成分的情况下, 名词依旧可以表达出丰厚的信息量。由几个名词组成的标题, 视觉上避免冗长, 内容上表述清晰, 具有精炼、明了的表达效果。举例如下:
E.g.At Paralympic Games, a Lesson in a Loss (The New York Times, 09/04/2012)
在本篇文章中, 残奥会男子400米竞速轮椅选手约书亚·乔治 (Joshua George) 描述了自己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经历。标题的完整意思为“At Paralympic Games, Athletes Can Learn a Lesson in a Loss”, 省略了主语和谓语, 仅留下关键的两个名词:lesson、loss, 起强调作用, 强调了“在失败中汲取教训”, 一目了然, 通俗易懂, 便于传播。
E.g.Michael Phelps and Ye Shiwen in Medal Hunt-as it Happened (The Guardian, 07/31/2012)
在本篇文章中, 作者纵览两位游泳冠军的辉煌战绩, 仅用“hunt”一词就表达出“Michael Phelps and Ye Shiwen Won with Several Medals”的含义。另外, “hunt”原意为“打猎”,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两位运动员实力超群, 势在必得的非凡气魄。
此类例子在本次奥运会报道中还有很多, 列举如下:
U.S.Wi t h s t a n d s L a t e P u s h f r o m M o n t e n e g r o (The Washington Post, 07/30/2012)
For Chinese Swimmer, Same Result (The New York Times, 07/31/2012)
(3) 其他
在伦敦奥运会的报道中, 标题直接使用形容词、副词、介词表意的情况也有很多, 现各举一例说明。
1) 形容词
U.S.Boxers off to Strong Starts (The Washington Post, 07/29/2012)
“off”常做副词, 而在标题中则作为形容词, 构成“be off to…” (离开, 出发) 结构。此处省略be动词, 用短小的“off”来表示“U.S.boxers have a good beginning with strong moves”, 表现出拳击选手的速度与力量。
2) 副词
Ye Shiwen Shrugs off Suspicions to Set Olympic Record (The Guardian, 07/30/2012)
标题中“shrug off”意为“满不在乎, 对……不屑一顾”, “off”一词常表示“移开, 去除”之意, 此处直译为“叶诗文抖落质疑, 创造记录”, 只用简短的三个字母生动地表现出她面对质疑的冷静与大度。
3) 介词
Farewell Michael Phelps, the Olympian beyond Comparison (The Guardian, 08/04/2012)
“beyond”意为“超出, 超越”, 在标题中构成“beyond comparison”这一词组。
“the Olympian that no one can compare with”, 仅用简短的一个词就显示菲尔普斯的能力无人能及。
3结论与应用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中英文体育新闻标题因文化背景的不同, 各有各的特色。中文标题善用修辞, 以比喻、对偶等见长, 这种表现手法意象丰富, 底蕴深厚, 多具概括性。而英文标题擅长使用小词, 通常简明扼要地点出主题。考虑到新闻传播在传达思想, 提升国家形象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新闻尤其是新闻标题的翻译不容忽视。以本届奥运会为例, 西方媒体凭借其强大的话语权及广泛的受众面, 在对叶诗文等选手成绩的报道上以某些不当言论在国际范围内造成了不良影响, 抹杀了他们的正当成绩, 有损中国体育的国际形象。如能通过准确恰当的翻译将我国客观真实的报道传递出去, 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中国与西方社会的相互交流与理解。
综上所述, 英汉体育新闻标题各有特点, 互不相同, 要想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不仅需要理解文章的内容, 更要在掌握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技巧, 抓住内容的本质, 摆脱形式的束缚。
摘要:中文和英文分属不同的语系, 差别巨大。本文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育新闻报道为例, 探讨了中文和英文在传达新闻信息时, 在选词、修辞手法方面存在的差异, 从而为更好地进行中英互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闻标题,体育报道,伦敦奥运会
参考文献
[1]贾中鑫.浅谈比喻的作用[M].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6 (11) .
【体育新闻学课程】推荐阅读:
体育新闻传播07-23
网络体育新闻08-11
体育新闻标题09-22
电视体育新闻评论05-10
体育新闻语篇06-23
体育新闻报道10-02
体育新闻的范文07-06
体育新闻的主要特征10-13
英语体育新闻修辞特色05-17
体育新闻异化现象分析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