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评价体系(精选12篇)
师范生评价体系 篇1
由于教育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极为复杂的活动, 国内外对如何测度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至今没有一个标准的体系。从总体上看, 现行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评价, 忽略了专业素养的评价;二是过分注重结果的评价, 忽略了教育实习过程评价;三是过分注重教师评价, 忽略了其他评价主体对师范实习生的评价。
一、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有效性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1. 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本质内涵。从教师教育的角度看, 教育实习是联结学术课程和教学实践的桥梁, 通过创造性地提供超越传统的和中小学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育学和学科内容的教程, 为师范生提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情境。
2. 现行的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国际上对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研究中, 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这一概念很少提及, 仅有的研究也多数是从影响因素及改进的角度进行, 对教育实习评价没有形成明确的定义。由于教育实习内容丰富, 包括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实习, 决定了师范生教育实习过程的复杂性;另一方面, 正是由于教育实习内容多样, 要求同一实习生便具有多位指导教师, 而各位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评价标准难以均衡统一, 因此, 对如何测度教育实习效果至今仍没有一个标准的体系。从总体上看, 现行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仍存在以下不足: (1) 现行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评价。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 将已获得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各科专业知识、技能运用于中小学教育和教学工作, 以形成和完善知识结构, 培养和锻炼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提高职业素养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1]。也是师范生根据师范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亲自参加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等工作能力的过程[2]。因此, 教育实习是对实习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进行检验的过程, 这就要求实习评价标准不仅要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 而且要关注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 同时要不断挖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3]。当前, 高师院校在进行教育实习评价时, 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评价, 忽视了专业素养的评价, 有关教师的思想道德、职业修养、信息素养、个性品质、创新能力的考察极为有限, 制约了评价指挥棒功能的发挥, 不仅不能很好地反映教育实习成效, 而且会给实习生带来片面的认识和误导。 (2) 现行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过分注重结果评价。现行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中主要关注教育实习结果评价, 而忽略了教育实习过程评价, 导致评价的信度、效度低, 可比性差。教育实习活动是师范生能力的动态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教育实习评价不仅反映师范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评价, 而且也反映了教育实习活动的管理水平, 代表师范生能力在提高。好的教育实习成效必然是由优秀的教育实习管理过程保证的, 客观的教育实习实效性评价还应该对教育实习过程的实效进行评价作为补充, 以反映师范生长期发展潜能和潜在能力提高。赵传江提出中国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括教育实习过程指标与实习成果指标在内, 但他没有进一步设计衡量教育实习过程成效的具体指标[4]。 (3) 现行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过分注重教师评价。现行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过分注重教师评价, 而忽略了实习生、原任课指导教师、原班主任指导老师、实习学校领导、带队老师、毕业学校领导等对学生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 因而评价主体单一。这种评价方式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 很容易受到评价主体的情感因素的影响, 使一部分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 难以实现实习的根本成效。同时, 单一评价具有片面性, 评价反馈不够全面、准确, 很难作出完全客观的评价。阻碍实习目标的实现。
二、师范生教育实习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设计
结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本质内涵、特点、教育实习过程特征和教育实习改革实际, 本着科学性、完备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原则, 本文设计出如下表所示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表中各指标的权重是结合实际调研和访谈结果确定的。
各指标的具体解释如下。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否有详细的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级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学习管理、生活纪律、班团建设等。
组织班会:是否定期招开班会, 形式多样, 关心学生。
班团建设:班风, 学风建设, 学习气氛浓厚, 学习习惯良好, 后进生进步大。
偶发事件处理:对出现的偶然事件要沉着冷静、果断、谨慎、态度公正, 掌握分寸。
备课:分不同类型的课进行备课;与教学计划安排同步分节备课;教案中应包括:授课时间、授课节次、课题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法指导)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部分学科可免)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上课:目标是否明确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重难点取舍是否得当, 能否因材施教;教师行为评价, 包括能否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学生实际恰当选择教学手段;能否准确表达知识点:板书是否合理;学生行为评价, 能否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教学特色评价, 是否有独特的教学方式、方法。
作业批改:涉及批改的目的、批改用时、批改方式等。批改作业的功能有反馈、监督、评价;批改作业应根据不同的内容, 选择相应的批改方式。完成作业批改活动和达到完成作业批改结果的程度。通过作业批改及反馈, 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程度。
课外辅导:通过课外辅导, 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程度。
反思能力:考察、了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以及实习生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状况、教育能力、人际合作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在全面审视自己实习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及不足。
领导能力:组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及个别教育等工作环节的能力;组织教研活动、教职工会议、教师家长协会的活动, 甚至参加在职训练活动。
创新能力: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加工、提炼知识传授给学生;创造性的工作思维。
实习纪律:出勤情况, 守纪情况以及工作表现。
职业道德:具备一个教师的思想素质,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 为人师表。
实习教学日记:有完整的教学日记。
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角色转变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进行教学调查研究, 是提高教师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总结优秀教师对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和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经验, 提出至少一项研究课题, 并形成科研项目、报告与论文。
参考文献
[1]翟宝清.教育实习概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朱永新, 杨树兵.英美师范教育实习的特点及启示[J].常熟高专学报, 1999, (6) :1-3.
[3]云莉.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3) :41-43.
[4]赵传江.中国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5) :101-104.
师范生评价体系 篇2
一、学习方面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作为一名学生,我努力学好各门专业知识,学习成绩优良,大学期间无挂科记录。作为一名师范生,仅仅学好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之余,我努力训练自己的师范生技能基本功,通过普通话测试二级甲等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英语b级证书,历次参加的比赛中,曾获得系第一届教师技能大赛“课件制作”三等奖、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儿童故事演讲”三等奖、第二节教师技能大赛“我心中的师范生”个人演讲大赛三等奖、系首届“面试模拟大赛”优秀奖等。
二、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参加各种比赛以外,我担任了学生干部,帮助老师同学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肯定与支持。大一担任了一年的班级班长,我所在的班级获得学院“优秀班级”。因表现突出,被提为学院学生会劳动部副部长,大二任学院学生会劳动部部长,在职期间,曾帮助学校老师通过“省文明单位”的卫生评比和确保了“国家高等专科学校”省预评环节中校园卫生整洁,所在部门被评为“优秀部门”。
大三担任系学生第二党支部办公室主任,协助支部书记老师组建新的学生党支部。因此曾多次被评为院系“优秀学生干部”、院系“优秀青年志愿者”等。同时,我还在大学三年广泛阅读了许多各个领域的书籍,如哲学方面我阅读了房龙的《宽容》《苏菲的世界》、;文学方面我阅读了《源氏物语》《麦田里的、守望者》《穆斯林的葬礼》、;以及鲁思。本尼迪克特关于日本的研究论述《菊与刀》等。三、思想方面我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保持与党组织在思想上高度的一致。并在20xx年12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20xx年1月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共党员。
构建免费师范生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篇3
1.加强统筹规划,构建以免费师范生培养院校为主体,以毕业生任教学校为支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教师教育系统、卫星电视网与计算机互联网相融通,学校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相结合,覆盖全国的免费师范生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2.创新免费师范生教育培训服务模式。教育行政部门应支持“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其为建立免费师范生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免费师范生培养、攻读教育硕士远程教育以及在职非学历培训提供支持服务。
3.系统建设免费师范生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教育行政部门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建立有效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切实加强免费师范生教育培训资源建设,依托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优质公益性资源。
4.加强统筹指导和协调监控,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依托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方法,完善资源管理和学分管理,为免费师范生以及培养院校和毕业生任教学校提供优质服务。
5.加强政策和经费保障。政府从政策和专项资金上给予实际支持,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为免费师范生乃至全国教师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另外,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学费问题也应尽快明确。
师范生评价体系 篇4
一、教育实习对师范生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教育实习是高等学校教师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 是师范生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1]通过教育实习使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中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升, 使他们熟练地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具有一定的交流与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道德和情感、具有初步的教育管理经验, 最为主要的是, 通过教育实习课程培养其教师专业精神和品质, 即“爱教育、学教育、做教育”。
二、教育实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内容不完善。以宁夏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为例, 对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学科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研究, 缺少对师范生的反思能力、教育智慧等教师个性品质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专业道德和意识等方面的考查, 不能客观、合理地评价物理师范生教师专业的综合素质。
2.评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实习指导教师在工作态度、指导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又缺乏明确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 致使对教育实习评价缺乏可操作性, 评价结果出现主观性、随意性的倾向, 甚至有的指导教师根据在教学技能训练中对师范生的印象进行打分, 使师范生教育实习成绩显得很不合理。
3.评价主体单一。在物理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中, 主要有学科指导教师、班主任指导教师、学院指导教师参与, 实习小组及实习生本人未参与教育实习评价, 评价结果很难反映实习生的真实表现。
4.评价过于注重结果。在评价方式上采用一般终结性评价, 忽视教育实习过程中物理师范生的专业成长过程, 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 这样, 教育实习评价的功能, 即指导和促进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功能未得到真正的发挥。
5.评价方法和手段落后。对物理学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采用纸笔评价方式, 即由师范生填写教育实习手册和教育实习鉴定表, 再由实习学校学科指导教师、班主任指导教师和院校指导教师分别评定教学和班主任实习成绩, 对分散实习的学生, 由学院指导教师根据教学技能训练中掌握的学生教学技能发展情况及实习期间与实习生沟通、交流掌握的信息评定各项成绩, 评价结果具有随意性并可能掺杂人情分, 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技术性和科学性。
三、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建构
(一) 采用发展性评价的教育实习评价模式
发展性评价是在主体参与和自我反思基础上进行的自我判断, 其核心在于“为发展而评价, 以评价促发展”, 其优点在于能够给被评价者提供发展方向和成长建议。在教育实习中实施发展性评价, 能弥补传统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的不足, 及时发现不利于实习生专业成长的因素, 最终实现既提高实习生教育教学技能又促进其专业成长的目的。[2]教育实习中采用发展性评价模式, 有利于师范生教师专业的成长, 如, 师范生在教师角色的扮演、体验、反思等实践活动中, 进一步理解教育教学的内涵和教师的职责, 在反思、改进、提高的基础上促进自我专业发展;采用发展性评价模式, 还可以提高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评价中的地位, 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主动参与评价, 并自愿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采用发展性评价模式, 可以促进参与教育实习各方的共同发展, 比如, 观测师范生教学技能发展情况以及师范生自我认识、自我诊断和自我改进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 还可以促进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间的合作、交流, 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还可以反馈高校教师教育中课程与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其改革提供可资依据。
(二) 构建有效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
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活动调动师范生参与教育实习的积极性, 以有效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 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和职前教师培养的质量, 是目前各高校发展和改革职前教师教育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2]教育实习评价对师范生具有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那么, 如何有效地发挥教育实习的评价功能呢?笔者认为, 必须建立有效的教育实习科学评价体系。首先, 在评价内容方面, 应改变传统教育实习评价以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为主的做法, 将评价内容扩展到教育教学、组织管理、信息技术、职业意识、合作交流、反思和调查研究等多个方面, 这样既可以为高校和中小学全面了解师范生提供参考, 又可以为师范生自我反思, 自我改进提供参照, 为高校检测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依据。[2]其次, 评价标准要有可操作性。既然有评价内容, 就可以将评价内容细化, 制定评价标准, 比如实习内容中的“教育教学”, 可将教学实习分为三个阶段, 即见习阶段 (听课) 、讲课阶段、总结阶段, 听课阶段包括听课次数、听课记录、听课后的反思、实习小组评课记录;讲课阶段包括, 撰写教学设计、小组试讲、讲课及同组听课、课后反思、评课及评课记录、与学科指导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总结阶段包括教学工作总结、教研活动总结等。第三, 教育实习评价要多方参与。以往的物理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中, 主要有学科指导教师、班主任指导教师、学院指导教师参与, 实习小组及实习生本人未参与教育实习评价, 评价结果很难反映实习生的真实表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使教育实习评价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 并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评价主体还应包括实习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三) 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的保障机制
1. 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教育实习是一门综合的实践课程, 要想通过该课程有效培养师范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指导教师必须明熟悉教育实习课程, 具有一定的指导能力和评价能力, 及时与师范生进行沟通、交流, 反馈师范生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优点、不足, 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指导, 并且要收集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全面信息, 做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学校也要做好指导教师的资格认定、聘用、考核与奖惩等工作。
2. 提高师范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要改变师范生作为被动的评价者为主动的评价者, 师范生必须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实习小组的教学设计、试讲、讲课及教研活动中, 主动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同时, 也要对同组实习生进行评价, 要有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意识;同时, 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前的准备阶段, 要熟悉并掌握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知识, 在主动参与评价过程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始终把握评价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考核、评优, 而是为了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通过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
3. 加强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实习基地学校的合作
高校应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学校长进行协商、沟通, 在职前教师教育方面达成共识, 明确教育实习是大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的共同职责, 只有通过三方合作, 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实习的保障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行政命令的形式, 要求中小学配合高师院校做好教育实习工作, 对于实习基地中学, 可根据接纳实习生和指导实习效果, 将中学和指导教师对教育实习的工作业绩纳入年度考核和晋职, 鼓励中学积极参与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实习基地学校可将教育实习作为一项专门工作, 由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 选派优秀学科教师、管理者对实习进行指导, 让师范生全面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实习工作;大学可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积极主动的与基础教育对接;同时, 要为中小学提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等服务与指导工作, 也可以聘请中学优秀校长、学科教师、班主任到大学做有关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经验报告。通过多种途径, 与实习基地学校建立长期广泛的合作关系, 联手共建稳定的实习基地, 真正实现大学与中学的共享、共赢。
参考文献
[1]章跃一.关于我国教师教育实习课程教革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8年11月.
师范生简历自我评价 篇5
2、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3、社会实践方面,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的思想,在暑假,我在河南省辉县市百泉国际大酒店,通过做服务生的工作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一定要投入到社会这所大学校自己才会真正地长大:对世事的人情冷暖不再一味愤愤,而是多了一份接受与面对,用感恩的心来面对周围的世界,其实生活很美好!回顾过去,自己仍然有不少缺点,如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有时候不懂得坚持,但我会尽可能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着重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争取做到各方面都具有新素质的人才。
4、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
5、我叫XXX,是XX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专业是化学教育。做名优秀的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我所崇高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教育、教师、学校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我愿用我毕生精力,精心培育满园桃李!
6、在校期间,我勤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并将之融会贯通,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有较好的 英语 听、说、读、写等能力;能熟练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计算机办公软件。平时,我还十分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综合性 人才 ,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作为师范生,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乐观向上,在基本技能“三字一话”上,我坚持勤练书法,钢笔字、粉笔字较好,普通话通过二级乙等;在能力培养上,校内积极参加了“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普通话大赛”等活动。校外尝试从事家教工作,并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多次进行教学实践,既实践了所学,又锻炼了能力。在这些工作中很好地锻炼了自己,使自己完全具备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能力。
7、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8、本人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诸如: 一是学习成绩还不是十分优秀,三年来,虽然我的成绩一直在进步,但却始终达不到最理想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刚进大学时,学习的环境变宽松了,学习更多需要的是自主性,于是,长期在老师、家长督导下学习的我,一度迷失了方向和动力,幸亏后来在老师、辅导员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从迷失中找回了方向,从而迎头赶上,但因此也落下了一些课程。
9、我深知社会的人只有融入人的社会化元素才能够成就一个作为文化传播者的价值!我认为一个人只有把聪明才智应用到实际上工作中去,服务于社会,有利于社会,让效益和效率来证明自己,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我坚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能发挥出人的全部潜力,做出更出色的成绩,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我不求流光溢彩,但求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不期望有丰富的物质待遇,只希望用我的智慧,热忱和努力来实现我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可能在别人眼中我并不是那么的优秀,但是我有绝对的自信,我相信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而我就是那个时刻准备着的那个良才,希望你们能给我这个机会,请给我一颗种子,让我还你整片森林。
10、时间飞逝,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涯就要告别了,曾几何时,我还是一个见到别人要喊“叔叔”小孩子,而今,我却变成了一个被别人也要叫做“叔叔”的男人,不错,我真的要做一些男人要做的事情,我要对我的人生负责,我要对我的家庭,事业,女人负责!从12月28日我踏出学校的那一刻起,我似乎又长大了一些!
11、本人性格活泼开朗,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待人真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敢于尝试与挑战,有明确目标,并能为其不断努力。爱好阅读,关注时事。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国语,以及较为流利的英语,有一定语言组织以及表达能力。工作勤奋踏实,在担任大学各种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其良好的领导组织能力。
12、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这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处理人际关系时充分展示了出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
13、有八年的办公室文员工作经验,熟悉人员合同备案,终结,解除合同关系,办理统筹保险等办事流程,并能兼顾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年检工作,及组织机构代码年检等事宜。
14、在大学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实现社会的.发展需求,我认真学习了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潜力,加上不懈的努力,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遗迹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15、在大学期间,在学校的指导、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自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具有团体协作精神的青年。
16、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我的最大特点是:勇于拚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了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十年寒窗,求学有所用。相信在贵司的培养和自我的奋斗下,我定会胜任本职工作。
17、有很好的统筹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配合领导完成全面工作并把领导的思想更好地传达给每一位销售经理。在工作中获得过很高的评价及良好的客户满意度。思想严密、逻辑清晰、性格开朗、待人真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具备很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喜欢接受难度较大的工作挑战,精通各种办公软件,英文口语流利。
18、通过这几年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
师范生评价体系 篇6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1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如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而相对稳定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这些不同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的冲突,不同价值观的差异,对我国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
2高校人才结构多样化
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从“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然而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手段不能与时俱进,从而出现了人才质量滑坡、管理松懈等问题,同时人才的骤增也使大学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和就业的困难。这必然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波动。
3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校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通过网络改变甚至迷惑了大学生视野,部分大学生判断是非的鉴别能力和从善弃恶的选择能力较弱,他们极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丧失目标、动摇信念、迷失方向的例子不胜枚举,有的甚至酿成悲剧。
二对大学生心理干预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各有千秋,有的是考试焦虑,有的是人际关系困惑,有的是有不良情绪。因此,进行心理教育切记“一刀切”。要想通过思想教育使一个学生真正转变,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关注个体的特殊性,既不能忽视个别差异的存在,又不能因只注意特殊而忽略了全体。如:刚步入大学校门,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障碍多了,面对未来,学生有较多的困惑,对于这些大众化的问题,不能单靠个别咨询解决,有必要综合各种教育资源、手段,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心理疏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预防为主原则
心理干预教育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予适时的帮助,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想政治素质下降、道德缺失等问题进行早期预防,及时疏导,防微杜渐。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心理问题。达到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目的。如:当前大学生情感荒漠化乃普遍现象,大学校园暴力,自杀事件时常发生,为此,学校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悦纳自我,善待他人。
3疏导性原则
心理干预教育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助人自助的过程。“助人”只是手段,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助”才是目的。教育辅导者是助人者,他们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者、知心人。因此,教育辅导者要做好学生的参谋,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交给他们打开心结的钥匙,使学生真正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从而让学生自立自助。“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便是心里干预的真谛。
4平等性原则
学生渴望得到尊重与理解。这种尊重与理解即关怀、关注。也就是说,对有问题心理的学生不是指责、嘲讽,而是呵护、善待。不是把教育者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通过心理干预使他们真正转变。因此,只有坚持平等的原则,师生间才能用真诚、信任架起一座相互合作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师生才能敞开心扉解决问题。而良好的辅导关系则是心理干预教育获得成效的前提。
5活动性原则
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活动。干涩的说教往往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把心理干预策略有意识地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各项活动中,结合活动过程,切中肯綮进行教育,更容易达到预期效果。活动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选取,在干预过程中,力求让学生身心投入,经历心理历炼,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如: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大学生长跑、大学生手拉手社团活动,使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从中得到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心理干预策略
1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如在音乐课,教师要用美的图片、美的旋律、美的作品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2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师范院校已经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系。目前,为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期间,学校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政治觉悟。如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身心从中得到良好的锻炼。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座谈,跟踪辅导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给予肯定或矫正。活动结束,鼓励学生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的教育抒于笔端,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3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内容健康、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感染着学生思想道德。它也是一个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的集中体现。师范院校通过有目的地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心理干预。如开办校报、校刊,利用校内广播电视、学校宣传栏等舆论阵地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行为的引导作用。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4加快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园网络工作
随着计算机网络建设的普及,网络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大学生,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师范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加强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进行学习、沟通,摆脱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的心里。另外可以通过校园网开展一些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活动,尤其是网站或网页的设置,要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旋律,让学生时刻受到熏陶、感染,逐渐把校园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教师可开通心里问答专栏,可通过在线聊天等方式,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弘扬正义,修正缺陷。
5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心理状况调查显示: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成长心理问题。二是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甚至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为此,学校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准确判断、果断处理、有效干预,认真做好有心理障碍大学生的预防与干预工作。建立以学生骨干、辅导员、咨询教师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避免因处理不及时、不得当而激发或加重学生的困扰,带来被动局面。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6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
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实行全程关爱,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做好特困大学生的解困工作,体现了社会公正、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政府和学校的关怀。学校为解决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应该努力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多方筹集资金,帮助他们办理入学贷款。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勤工俭学,变压力为动力,对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提供奖励资助。减轻学生因经济困难所带来的学习和生活上的负担、压力,资助、鼓励特困生勤奋学习,顺利完成学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7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实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切实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建立以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为核心,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班主任为骨干,以优秀学生会干部为助手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进行及时教育、有效干预。并不断创新教育、管理、疏导方法,不断提高他们接受他助和学会自助的能力。
总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校要从关心学生的生活点滴入手,帮助师范院校大学生树立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远大理想。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始终,将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本着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才能走出一条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旨在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夏翠翠.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咨询教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G].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2009.
[2]许玉芬.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措施[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师范生评价体系 篇7
一、建立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教育是一项立足实际, 以学生为本的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如果失却了教育本身的功能, 那么教育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中, 如果教学过程体现不出体育的健身功能, 那么高校体育课的设置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些高校的教学目标设定的问题, 对于体育课没有进行一定的重视, 造成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形式化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高校学生体质的增强, 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起不到一定好的作用。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虽然造成体育课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教学评价标准的缺失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由于教学评价体系的缺失, 使得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对体育课程的重视性都不能有效提高。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并培养他们的体育健身意识, 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而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将对改善体育课堂质量, 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起到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一)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遵义师范学院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发现, 在没有一个制度约束的体育课堂上, 体育教师对于教学的目的性缺乏一定的认识,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走形式的情况, 没有一定的教学着力点。而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 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师来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那么必然将会影响到公共体育课堂的质量, 不能满足一定的体育教学要求。通过构建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教学部门可以对教师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一定的考核和评价, 才能了解体育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教学水平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得体育教师自觉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实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跨越。
(二) 构建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体育积极性的需要。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遵义师范学院在对体育课学生的上课情况的研究中表明, 在教学评价体系中仅仅注意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是不够的, 因为这种教学评价体系往往会忽视了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的接受情况。以前的观念从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教学评价, 这并不能充分科学地显示教学过程中的完整情况。只有用教学评价体系对老师和学生都作出综合性的评价, 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评价,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体育参与度, 更好地提高他们体育课的学习质量。
(三) 通过体育课堂的教学评价可以有效对课堂教学实施科学管理。在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 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评价体系, 导致无法做到对体育课堂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教师的教学情况只有教学量的要求而对教学质量没有一定的要求, 而使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而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将完善体育课堂的教学管理, 为教师的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提供一定的依据。
三、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
(一) 公共体育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高校的体育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 由于高校的学生在年龄以及经历上有一定的成熟性, 因此必须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参与积极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得当可以使高校体育教学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 反之则不会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针对不同的人群, 采用灵活的体育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堂参与度,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体育课堂的教学方式将决定学生是否喜爱体育课程, 使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引导。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考察将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之一。
(二) 公共体育课堂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丰富。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在内容上需要老师进行一定的丰富, 因为高校的体育教育课程不同于中学的体育课程, 只需要教会学生一定的体育技巧就行了。高校的体育课程需要使学生养成一定的体育习惯, 培养一定的体育爱好, 并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丰富, 使学生掌握一项感兴趣的运动。而且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重点突出教学特点鲜明。因此, 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丰富也是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准。
(三) 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教学效果是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最终要的评价内容, 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效果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最直观的一种反映, 也是作为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学效果不仅反映在学生长期的体育锻炼意识的提高上, 也反映在课堂进行过程中的良好课堂秩序上。不仅反映在对课堂内容的良好把握上, 也反映在学生长期的体质指标的提升上。只有教师在公共体育教学中投入了心力, 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学效果也是对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之一。
(四) 公共体育课堂中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也是影响公共体育教学活动评价的内容之一。教学态度包括高校体育教师对工作的负责任程度以及在课堂上的精神风貌和对学生的耐心引导等方面。高校体育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育人, 关爱学生成长等, 为学生创造更好的体育学习环境。因此, 在公共体育课程中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也是进行体育课程的衡量内容之一。
除此之外, 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还应该注意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情况的反馈。遵义师范学院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者认为, 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 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感受, 让学生参与到公共体育课堂的教学评价中来, 是进行体育教学评价的必要环节。
四、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涉及到现代化教学的很多方面。遵义师范学院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运用了多元化的体育评价指标, 为全面、综合地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体育教学评价作为一项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手段, 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发展与完善。
摘要:目前,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健全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一定的评判, 还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个人素质进行充分的了解。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高校体育教学的良好开展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对于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一些实例的调研分析, 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高等学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钟贞奇.关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J].科教导刊, 2011, 7 (中旬刊)
[2]黄小波, 李一玉.构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长效保障机制的研究[J].高教论坛, 2011, 8
师范生评价体系 篇8
一、自主达标评价体系的主要原则
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自主达标评价体系, 针对学生13 岁以前记忆的黄金时期记忆力强、效果好的特点, 以一至六年级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为重点建立的一套以自我学习评价为主要形式, 通过累积诵读学分, 获得相应达标评价、榜样评价、班级评价等级的测评模式, 使经典诵读活动回归积累之本。 它包括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所规定背诵的经典诗文, 以及相应的测评方式、奖励办法等。 建立自主达标评价体系要把握以下原则。
1. 规范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学生在学校倡导、班级指导下, 开展诵读活动, 并以自愿的方式参加等级测评。评价体系在内容指向上, 一方面对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诵读背记的篇目及其表达效果做了规范, 使学生知道在一定时间段内必须背诵篇目, 但对学生背诵规定篇目的顺序、方式方法等不做统一要求, 都交给学生自己安排;另一方面, 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 自主安排诵读内容与时间, 背诵更多的经典诗文, 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为此, 评价体系还设置了校长推荐篇目和学生自选篇目,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让学生将经典诵读当作自己的事去做, 更有成就感、自主性。
2. 个人评价与班级评价相结合。 个人评价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个人对照评价体系, 看看自己背诵篇目的数量能够达到什么等级, 进行自主评价;二是指由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经典诵读评价表, 并依据评价体系对其在不同年级经典诗文的诵读情况作出评价。 班级评价是指学校对各班级学生达到相应诵读等级的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这两种评价的有机结合, 把学生个人荣誉和班级集体荣誉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参加诵读活动的积极性。
3. 普遍达标与鼓励拔尖相结合。 学生由于自身智力发展所限以及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的不同, 导致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对于相同的任务接受起来也必然存在强弱快慢的差异。 因此, 评价体系要允许差异的存在, 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不搞“ 一刀切”。 设计上, 每个年级相对应一个达标等级, 每个等级划分出甲、乙、丙三个档次, 一般能够达到乙等就为合格, 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同等水平。同时, 为背诵量大的学生提供了提前晋级的机会,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争取提前晋级。
4. 评价结果与评优结果相结合。 学校通过评价体系将开展诵读活动的效果与班级、 学生评优结果结合起来, 将学生参加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测评等级作为班级、 学生参加评优的必要条件。规定班级评优, 集体诵读评价成绩应达到“ 合格”;学生个人评优, 经典诗文诵读测评等级应达到本年级对应等级的“ 乙”级;对达到“ 大学士”荣誉等级的学生给予奖励。
二、自主达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模式
1. 推荐篇目的梯度构建。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小学阶段诵读的中华经典包括 《 弟子规》《 千字文》《 三字经》《 百家姓》《 唐诗三百首》 等启蒙学读物, 也包括《 四书五经》 及诸子学说等, 内容十分庞杂。 因此, 在篇目选择上应去粗取精, 精选精读。 首先, 要选择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的、内容积极向上的经典篇章让学生诵读, 让学生在诵读中接受中华优秀思想道德文化的熏陶; 其次, 选择应适合于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理解与接受能力, 比较简单、易于背诵的经典材料, 对低年级学生以短小的经典诗歌为主, 对高年级学生的经典诵读材料则更为宽泛。 最后, 学校编写了《 诵读经典诗文, 提升人文素养》 校本课程, 其入选篇目为学生在各个年级段必须背记的内容, 并标明相应的诵读学分值, 在各年级之间形成一定的学习梯度。 具体如下:一、二年级《 古诗70 首》 , 每首1 学分, 共70 学分;三年级《 三字经》 , 8 句1学分, 共40 学分;四年级《 弟子规》 , 8句1 学分, 共40 学分;五年级《 论语精选》 ( 一) , 每条1 学分, 共50 学分;六年级《 论语精选》 ( 二) , 每条1 学分, 共50学分。
2. 鼓励自选的拓展方式。 在背诵规定经典诗文篇目的基础上, 评价体系通过校长推荐篇目、学生自选篇目、特色加分等方式, 鼓励学生自选拓展背诵内容, 丰富诵读的表现形式。 其中, 校长推荐篇目根据难易程度给予不同的学分, 如, 《 鸡鸣》《 伐檀》 等, 每篇2 学分;《 滕王阁序》《 大学》 等, 每篇10 学分。 学生自选诗文、表现创意及参加各个级别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获奖, 都确定了相应的诵读学分。 如, 学生自选诗文可从校长推荐篇目中选择, 也可以是其他优秀诗文; 长诗或文言文按字数计算, 40~60字得2 学分, 每增加60 字, 得1 学分, 以此类推; 短诗文 ( 40 字以下) , 每首 ( 篇) 1 学分。 表现创意加分项: 配乐朗诵表演, 1 学分;诗配画作品、古诗文手抄报等, 最高不超过2 学分;制作个人诵读视频短片上传学校网站等3 学分;参加全国、省、市、区、校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根据获得的成绩给予适当的学分, 最高不超过10 学分。
3. 自评为主的引导方式。 首先要建立测评分值表评价体系, 突出以学生自我评价、 达标晋级为主要引导方式, 从熟练背记和吟诵表达两个维度, 让学生对照体系进行自测自评。 具体办法:一是设置达标评价等级, 具体分为“ 1—6”六个等级, 分别对应“ 一”到“ 六”年级, 每个等级分为“ 甲等、乙等、丙等”三个层次, 分别对学生背诵经典诗文的数量、表现力提出相应的要求。 如, 一级甲等必背古诗不少于20 学分, 加自选古诗共35 学分; 一级乙等必背古诗不少于15 学分, 加自选古诗共28 学分, 其他各个等级也有相应的标准。 这样就构成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学习目标心理机制, 激励学生努力做到背得熟、记得牢、诵得美。
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学生自我评定, 即学生对照评分标准, 对自己必背诗文、自选诗文背记情况进行自测自评;学生相互测评, 选拔四、五、六年级达到本级甲等的同学组成测评小组, 对一、二、三年级学生和本年级的同学诵读级别进行测评。 学校为参加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学生建立经典诵读个人评价测评卡, 用来记录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所达到的等级、获得的荣誉, 并将个人评价测评卡编入经典诗文诵读校本教材, 便于对照测评和保管。 经典诗文诵读等级测评卡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各个年级诵读自测成绩、测评小组测评成绩, 学生能够背诵诗文的具体篇目、特色加分情况以及获得的榜样评价称号等。
4. 持久有效的激励方式。 评价体系为学生参加诵读活动设定了榜样评价等级和班级评价等级。 学生由低到高在所在年级可以获得童生、秀才、举人、探花、榜眼、状元、大学士等荣誉, 分别对应相应的诵读学分, 学生只能参加本年级或高一年级榜样评价。 如, 获得必背古诗35 学分, 共计70 学分以上的学生, 可得“ 童生”;获得必背古诗70 学分, 共计100 学分以上的学生, 可得“ 秀才”;《 三字经》 全文背诵得40 学分, 获得共计70 学分以上的学生, 可得“ 举人”;《 弟子规》 全文背诵得40 学分, 获得共计70 学分以上的学生, 可得“ 探花”;背诵《 论语精选》 ( 一) 得50 学分, 获得共计80 学分以上的学生, 可得“ 榜眼”;背诵《 论语精选》 ( 二) 得100 学分, 获得共计130 学分以上的学生, 可得“ 状元”。 “ 大学士” 为校级荣誉, 背诵总学分必须在500 学分以上。 学校还设置了诵读活动“ 示范班、优胜班、合格班”三个集体评价等级。 从学生个人来看, 在校期间诵读经典诗文始终有一个不断晋级目标作为牵引; 对班级而言, 每学期都有整体评价等级为激励。 学校建立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等级测评总表, 记录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在各个年级段开展诵读活动的情况, 每学期在电子屏上公布测评结果, 表扬先进, 鞭策落后, 以此激励班级和学生持续开展诵读活动。
三、自主达标评价体系的实际效果
1. 自主达标评价体系使学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整体安排和阶段要求, 其内在激励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学生家长、班级三方面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和班级开展诵读活动、参与诵读活动、享受诵读活动的内在动力。
2. 自主达标评价体系内容上的渐进性、系统性, 有利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 学生二年级结束时, 有90%的学生能完整准确地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70 首中的所有内容;三、四年级的学生能基本背诵《 三字经》《 弟子规》 ;五、六年级的学生不仅能随口说出《 论语》 中的经典名句, 而且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并成为行为实践中的指导准则。
3. 自主达标评价体系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有机结合起来, 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发自觉的诵读活动, 形成浓厚的氛围。 许多学生在诵读目标引导下, 舍弃了对于卡通漫画、流行读物的兴趣, 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拓展知识、 提升文化素养的书目上来, 丰富了课余生活。
4. 自主达标评价体系的测评方式和量化结果, 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学习能力、背诵经典诗文的难点、诵读活动的效果等做更为准确的分析和更为科学的评估, 更好地探究小学生开展诵读活动的内在规律, 使学校和老师对诵读活动的引导、具体篇章的指导、吟诵能力的辅导更有针对性。
5. 自主达标评价体系贯穿一至六年级, 是对一个学生、一个班级学习经典诗文的整体性要求和分阶段达标的有机结合, 并与小学教育深层融合, 成为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利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长期有效的开展。
师范生评价体系 篇9
广西师范大学田径课程始于1973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和学校的发展,课程也不断变革并逐步成熟。期间经历了初创阶段、发展阶段、成型阶段和不断改革与创新阶段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其中在2008年被列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广西师范大学田径精品课程的确定,是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主干课程以及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必修课。田径精品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广西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而且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训练专业的田径精品课程根据培养目标划分为专修和普修课。在运动训练专业中作为专修课和普修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使学生具备组织田径教学和课余训练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开设的运动训练专业田径精品课程教学进行评价,为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促进广西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课程的发展具有理论上的帮助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教师14人(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校领导及专家共6人,运动训练专业学生20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田径课程的文献资料,包括医学文献、杂志、计算机网络资源等,对文献进行归类,研究分析,为发放调查问卷奠定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的具体情况设计了运动训练专业田径精品课程教学评价指标的调查问卷
(教师和学生卷:同一卷但不同内容选择问答),其调查问卷的具体情况见表1。并且征求了部分专家的建议,其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课程背景、教学管理、政策、制度、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反馈等。
2.2.3 统计处理
根据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归纳和统计,并采用spss 16.0进行特尔菲法和巴特莱特球度(Kaiser-Meyer-Olkin)检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田径精品课程评价的特点
自从2003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要建立一所一流的大学、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就要树立自己的示范性课程即“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既是高等院校的品牌又是教育教学的标志之一。有些学者也提出精品课程的评价应具有科学性、示范性、创新性、综合性、持续性和开放性等特点[1]。此外,精品课程的评价也是建立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方法制度、师资队伍和教学手段基础之上,同时精品课程根据管理部门的不同划分为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自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田径教材被列为自治区精品课程以来。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田径方面的教授、专家和教师们根据当前田径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田径》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地删节、提炼、调整,精简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所选内容能够反映当今一些新的概念、理论、成果;废除某些旧的理论,做到课程教学内容新,积极引进、补充新内容,经典内容也要推陈出新。并且在评价上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比如越南胡志明市、越南岘港市体育中心和越南兴安省体育中心在田径教学上也采用了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内容也参考了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所编写的田径教材。
广西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田径精品课程设置现状由表2可知,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田径课程分为必修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两大类型,其中必修专业方向课总学时为792学时,开课的时间分为4个学年;专业选修课总学时为144学时,开课的时间为1学年。根据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学大纲要求运动训练专业所开设的课程设置合理,符合教学的要求,体现了广西师范大学对运动训练专业田径课程教学较为重视,但其教学效果如何,还要我们进一步评价分析。
3.2 田径精品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现状与分析
由表3可知,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田径精品课程教学效果可以从主管教学的校与院级领导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面体现出来,并且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因此,根据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开展田径精品课程的具体情况,设计了校与院级领导、任课教师和学生自我评价等三个不同类型的调查问卷,并且根据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特尔菲法和巴特莱特球度(Kaiser-Meyer-Olkin)检验统计分析,对校与院级领导、任课教师和学生自我评价的各级指标内容、权重分配及专家访谈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预测、判断和检验,得出具有显著一致性的检验结果。然后将结果作统计处理,得到权重系数(见表3)。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及其子系统是运动训练专业田径精品课程教学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其次为主管教学的校与院级领导及其子系统,最后是学生自我评价及其子系统。也体现了校领导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田径精品课程教学放在教学的第一任务和教师教学责性心较强。
3.3 田径精品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3.3.1 运动训练专业田径精品课程评价指标相关因素的界定
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内容,它由多个系统和子系统构成即由指标项、权重和评价方法等构成。本次调查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田径精品课程三大评价指标主要是指主管教学的校与院级领导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对三大指标及其子系统进行了权重系数的评价,其评价的因素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和抓住主题进行全面评价,比如对教师的评价就从教学的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的总体评价等子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但在教学评价上我们还要进行学习的实用性评价。实用性评价是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比如,教师在讲授知识时根据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情况进行田径项目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大众体育的需要。因此,课程评价因素的界定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3.2 田径精品课程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分配要合理性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分配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各项评价指标的分配不能随意,要体现出各项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我们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怎样合理确定教学评价指标的权重?二是如何评价学生与教师之间权重指标的关系。比如我们为了很好的反映教师对学生的传授知识的情况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进行评价,其分值达到15分,并且对其子系统(①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热心帮助学生,了解学生。②虚心听取各方面反馈的意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权重系数评价。最后才进行教学效果的全面总体评价,这也是评价的重点,其分值系数就达到20分。当然,在评价中有时候也受各种条件限制,再加上基础知识薄弱和知识面的狭窄,在评价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清楚的交待,对评价的内容和各子系统难以深入研究。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中不断的探索全面、科学、合理和具有创新性的评价体系合理分配权重系数指标。
3.3.3 建立评价的多元性和激励性机制
在高等院校中,田径运动是体育院系学生的一门主干课,其田径教材则是各大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使用的重要教材,也是广大体育工作者进行田径教学训练的参考书。在教学中要突出教学的效果就要在教学中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其多元的评价机制主要包括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性评价、过程和终结性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等多种评价机制,这样有利于改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评价中要不断地建立评价的保障机制,由于各学科各部门教学的情况不同,其保障机制也有所不同。如对田径精品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评价,如果评价通过了就给以一定的鼓励或奖励等,没有通过评价的就要求教师反思自己的错误或过失,但不能视为失职行为。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形成田径精品课教学的内部动力机制。
4 结论
4.1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精品课程的评价应具有科学性、示范性、创新性、综合性、持续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4.2 根据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田径精品课程设置状况,对广西师范大学校与院级领导、任课教师和学生自我评价等进行了全面的权重系数和评价。
4.3 田径精品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应注意评价指标相关因素、权重系数分配的合理性、评价的多元性和激励性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志蔚.近年来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6):171-174.
[2]杜吉生,席凯强,张宏伟.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3):89-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孙军.新课标下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发展的途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9(6):89-90.
[5]庄伟.普通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10.
[6]顾季青,邰崇禧.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4):110-115.
[7]鹿徽.构建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田径教学新体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2):105-107.
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体系的构建 篇10
关键词:数学师范生,教师教育,能力结构模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年-2020年) 》明确提出:“加强教师教育,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创新培养模式, 增强实习实践环节, 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 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数学师范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其就业质量及专业发展, 数学师范生能力培养亟需观念和体系的创新。借鉴国内外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经验, 我们在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体系的构建上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体系构建的几个重要关系
(一) 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关系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 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 标准提出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 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强化实践环节, 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 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标准对师范生的能力进行了新的阐释, 提出并强调了一些新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1.强调了师范生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能力;2.强调了师范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创新能力;3.强调了师范生教学研究和反思的能力;4.强调了师范生交往与沟通的能力;5.强调了师范生合作和协作的能力;6.强调了师范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2]
标准从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和教育实践与体验三大目标领域对职前教师能力提出了新的具体目标和基本要求。数学师范生的能力培养应该以标准为参照, 围绕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和要求, 构建数学师范生新的能力结构体系, 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二) 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关系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并要求将《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 要依据《标准》加强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 要依据《标准》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 科学设置课程, 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标准》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 在三个“维度”下, 确立了十四个领域, 在每个“领域”之下, 又提出了若干个“基本要求”。其中专业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 其中“能力为重”强调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专业发展能力。此外还提到了设计、实施和分析教学情境的能力和组织课堂活动和了解学生间差异的能力。《标准》应该成为数学师范生能力培养的方向, 但是又不能等同于数学师范生的能力结构体系。
(三) 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与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的关系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有数学类、公共教育类和数学教育类。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是集数学、教育学与一体的课程体系, 数学教育类课程面向中小学数学教育实践, 是师范性的体现, 课程的总目标是使数学师范生在数学专业课程的基础上, 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素养, 提高专业能力。目前数学教育类课程采取何种体系, 仍未形成共识, 教学技能培养、专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课程较少。因此, 需要通过研究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而采取一定的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 以能力为导向确定教学内容, 从而增强师范生培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模型
我们在参考国内外教师教育标准以及数学师范生能力培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数学师范生三维能力结构模型。三个维度分别是能力构成维度、专业发展维度、教学实践维度, 分别对应主体、客体、活动的三个层面。其中能力构成维度对应于“主体”层面, 是对师范生在教学活动中个性心理特征的概括;专业发展维度则对应于“客体”层面, 划分出数学师范生专业发展中的不同层次, 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层面;教学实践维度对应于“活动”层面, 列出了数学师范生实践中的具体活动形式。
(一) 能力构成维度
参考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 (Richard Boyatzis) 的“素质洋葱模型”, 我们把数学师范生的能力构成要素由内向外分解为三个层面, 即:态度、知识和技能。越向外层, 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层, 越难以评价和习得。态度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情况, 态度主要指专业理念和师德;知识是形成技能的基础, 主要包括通识性知识、数学学科知识、数学教育教学知识和教学实践性知识;教学技能是直接支撑教学活动的能力要素, 主要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结束技能和板书技能。
(二) 专业发展维度
基于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儿童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实践, 专业发展层面分为三个层次:教师、儿童和教材。教师层次主要包括数学教学技能、反思与发展、沟通与合作;儿童层面主要包括了解学生间差异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材层面包括数学课程开发能力。
(三) 教学实践维度
教学实践能力是指数学师范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锻炼而形成的教学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是对数学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根据教学活动的主要过程, 基于相对完整而又容易操作考虑, 我们把教学实践维度分为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数学教学实施能力和数学教学评价能力三个层次。
该模型如图1所示。从主体、客体和活动三个层面把数学师范生能力分成能力构成、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三个维度, 每个维度又分三个层次, 就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而言, 能力构成、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三者之间依次呈递进关系, 从能力构成到专业发展再到教学实践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三种能力维度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三、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要素体系构建
(一) 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要素体系构建原则
在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要素体系的构建上, 综合前文的分析, 应该坚持三个原则:“职业导向”原则、“实践导向”原则和“学科导向”原则。
1.“职业导向”原则。数学师范生将来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 还有通过层层选拔和竞争才能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因此, 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体系的设计要以教师职业能力和教师职业发展为导向, 我们既要重视师范生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又要着培养未来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和数学教育家, 引领和促进数学师范生个体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2.“实践导向”原则。教学实践能力是数学师范生专业成长的核心, 师范生通过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进行实践反思形成实践智慧, 发展实践能力。数学师范生通过见习、课堂观察、试教、说课、评课、微格教学和实习等方式发展教学实践能力。
3.“学科导向”原则。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师范生的特殊能力要求, 如数学解题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试卷及试题的命制、作业批改等。
(二) 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要素体系
我们在构建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深入调研及专家咨询, 遵循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要素体系构建的三个原则, 对模型中的三个维度和三个层次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细化, 构建了数学师范生能力的结构要素体系, 如表1所示。
四、总结
教师教育改革对师范生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师范生培养的独特性, 对数学师范生能力培养首要的是能力结构体系研究构建, 使其科学化、标准化, 易于操作。本文从教育教学的角度, 分析了数学师范生能力体系构建的几个主要关系, 提出了数学师范生能力结构模型, 并对能力结构体系的具体要素进行了细化, 为进行数学师范生能力培养的创新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为高师院校改革课程设置及制定培养方案提供实践参考, 后期还需对要素进行分析, 通过实验研究优化要素体系, 通过数学师范生能力培养实践对能力结构模型进行优化改进。
参考文献
[1]胡惠闵, 崔允漷.《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历程与问题回应[J].全球教育展望, 2012 (6) .
高等师范学校数学教学体系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等师范;数学教学;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70-01
近年来,高师生处以一个尴尬的境地,论学术性,比不上综合大学的学生,论实践性,比不上中学在职教师,这严重地影响了高师的培养要求和目标。各级师范院校不但要积极参与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来,而且还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师职前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力求使师范院校的教学活动适应新师资培养的需要。师范院校作为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基地,对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学改革凸显出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契合现实的教材观、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以及提倡学习方式的自主化和多元化。
1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
1.1师范生对数学教学观念认识不足
如果问一名师范生师范院校数学系开设的专业课究竟对中学数学教学有何作用?这个问题时,估计没有几个学生可以清晰的回答出来,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反映了师范院校一部分大学生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并且还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偏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至上利益第一的思想也侵蚀着许多师范院校的学生,他们或者急功近利,或者只注重对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有用的课程的学习,例如,许多师范生热衷于英语、计算机、法律、财会和金融等实用型课程的学习,而忽略了基本的专业课程一数学教育和理论性较强的纯数学课,如高等数学、点集拓扑、泛函分析和集合论等。他们认为,只要把这些课程学好了,就可以在社会上找到一个薪水较高的工作。
1.2数学教材与教学方法的滞后
高师院校数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大都采用综合性大学的教材,这类教材往往理论性很强,难度偏大,这对基础相对薄弱而培养目标不同的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不适合的。目前所采用的大学数学教材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七八十年代的教材改编而来,其体系仍然保持不变,这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另外,大学数学课的教学方式也一直没有大的变革,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法仍在高师院校数学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在枯燥、呆板的灌输式授课过程中,教师常常整节课讲授和板书,学生则拼命地抄写笔记,课堂上没有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让课堂变得沉闷没有生气,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
2师范院校数学教学改革路径的探讨
2.1优化师资力量配置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学校对于不同起点和学习要求的学生,应该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合理地配备师资。为了提高各层次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教学目标合理配备教师;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数学基本理论扎实、课堂教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教师讲授提高班课程:选派讲授基础理论好、数学发展历程和各个领域认识深刻的优秀教师讲授普通班课程;选派擅长把基础概念讲授得生动活泼的优秀教师讲授基础班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配备师资,既符合教师的教学特点,也符合学生的需求,课堂气氛会很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2.2加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针对部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不足以及一些观念上的偏差,我们在讲授数学分析或高等数学等课程时,要特别注重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也应该多进行激发学生对数学兴趣的教学方法与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既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教师用恰当的图像生动地展开教学内容。
2.3建立多元的评价与考核方式
在评价方式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和施教过程可以采取相应的考试模式:对于提高班,可以采取闭卷、软件实验、小论文等方式进行评价,除了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评价外,还注重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新知识和创新的能力。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可采取开卷、说卷等方式。这样的考试,既注重考核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能考核其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的品质。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增强竞争意识。实行分级教学,打破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教学管理的创新。
2.4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
经过反复思考和教学实践探索,我们应该逐步改革了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力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系统性和严密性,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运用现代技术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用讨论法展开教学,提出问题并引导大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但可以达到释难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结论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第一,了解数学科学,系统掌握高等数学专业知识,养成推理严谨,言必有据,条理化的数学思维习惯,能够适度开展富有个性化的数学思维活动。第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适当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从人才的培养层次上来说主要服务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师资,其所应具备的数学专业知识不应该是本科专业课程的简单删减,而应是在保证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体系完整的前提下科学的整合。从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来考虑,传统的职前终身教育体系不再适合时代和个体发展,应当适当地把职后继续教育纳入职前培养阶段中,突出职业技能养成。而大多数专科数学专业往往忽视了这两方面。因此,专科数学专业的课程改革是必需的,是大势所趋,是适应时代进步的。
参考文献
[1]田长生.试论数学素质[J].高等数学研究,2007,1.
师范生评价体系 篇12
2007年3月5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 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建立相应的制度。按照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新政策, 今后考入这6所大学的师范大学生, 四年在校学习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 领取生活费补助;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 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 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3年。国家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这项政策结束了自1997年以来我国大学实施招生并轨后师范生收费教育, 恢复了改革开放后一度实施过的师范生补助教育的政策。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 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 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二、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效性评价
(一) 谁制定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免费师范教育的最直接利益者是教师群体, 尤其指向农村中小学教师。从提升师范教育地位, 强化教师社会地位,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来说, 政府的初衷都是值得肯定的。教育政策议程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公众议程, 另一种是政府议程。在我国, 由于党组织和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在此情况下, 常常是党组织和政府主动寻求和发现问题, 并把它直接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 从而使这些问题并不经过公众议程而直接形成政策问题。可以说, 党和政府是我国各种重大政策问题的主要提出者, 在政策问题的认定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直接将“师范生免费教育”纳入议程。显然, 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过程。但是, 在政策制定的同时, 并没有设立一个“自下而上”的反馈阶段, 就直接将政策化为“实验性”阶段试点实施。
(二)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帮助有多大
“国家下决心采取这一优惠措施, 主要目的是要让最优秀的人当老师, 就是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教师。”那么, 仅仅依靠免费政策就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吗?事实上, 免费最有可能吸引的是因贫困而上不起大学的学生, 使免费成为上大学的绿色通道。教师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母机”, 担负着培养、培训合格师资的重任。但是, 由于教师工作 (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 的繁重和生活的清贫, 导致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相对于非师范生而言, 师范生的学费一直都很低, 还有国家的生活补助。但是, 面对中小学教师的清贫, 尤其是西部及广大边远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之差, 80后的学生大都会选择“自我淘汰”, 更不用说90后。“家有隔夜粮, 不当孩子王”, 只有那些考大学无门, 或经济条件受限的考生才会被自我淘汰到师范院校。免费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扶贫, 免费不是师范教育的前提和终极目的, 而只是其中的手段。如果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未来发展受到限制或者没有好的发展平台, 即使免费接受教育, 也不会有人愿意投身教育事业。不要让免费成为走上教师岗位的功利性手段。
再者, 在当前, 国家大力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通过创办各种奖学金制, 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虽不完善, 但已经可以使一个勤奋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所以, 仅以免费为条件, 甚至贫困家庭的子女为了改变自己未来的生活, 也会谨慎选择师范专业。面对“三年支教契约”和二次就业的困难, 使原本有志投向教育事业的学生也不敢填报。这样造成的结果只有成绩不算太好, 家庭经济条件又非常困难的学生才会无奈的享受。那么, 原有期望的优质生聚集的场面还会出现吗?
(三) “免费———自费———免费”的意义何在
师范院校由免费到自费, 从表面上看是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 遵循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基本理论, 但是从事实上看, 师范教育收费改变了师范院校本身的结构和未来走向。
第一, 收费导致师范院校“师范性”淡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 国内大学兼并现象严重, 各个大学为了比名气、比排名, 纷纷向研究性、综合性大学转变, 师范院校也不甘落后, 各师范院校增设了许多非师范专业, 而师范专业的办学特色被削弱和忽视, 师范院校师范性也被逐渐淡化。
第二, 收费导致教师职业吸引力低下, 从而影响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 尤其是中小学教师, 他们每天工作量和压力大, 但经济收入却很少, 相比公务员工作的体面, 很多人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十分慎重。师范类院校向来以低分数和低学费来吸引学生。师范院校收费后, 因为在同样要交费又自主择业的条件下, 教师职业越来越不被人看好, 更无法吸引优秀生源报考, 师范教育走上了一个不正常的偏路, 出现了“跳板现象”, 使教师职业成为最无奈的选择。
第三, 收费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教育不公平。高等教育具有个人产品的属性, 处于教育的高端和末端, 是对个体教育的拔高, 但师范教育属于特例, 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往往毕业于师范大学。整体实力较强的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端就业市场, 注重科研而轻视实践, 导致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匮乏, 过多的师范毕业生拥挤在高中阶段。考虑到四年大学的机会成本,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拼命向经济发达地区跑, 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匮乏, 东西师资差距, 城乡师资差距日益凸显。
(四) 免费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吗
首先, 实行免费教育的师范院校只有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 并且是全国最好的师范大学, 培养的学生代表了中国最高师范生水平, 同其他师范院校学生相比, 他们有一种心理优势和优越感。当他们毕业后是否愿意去农村工作呢?是否会选择毁约而选择留在东部发达地区?甚至是否会抛弃档案, 选择“离家出走”, 并不从事教育工作呢?免费即使从事三年支教, 三年后他们的离去使当地的基础教育又回到了以往的平静, 很难说这三年支教从根本上提高了当地的基础教育质量, 也很难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公平。当免费是否只充当了通向大学的阶梯时, 东西部师资分配, 城乡师资差距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缩小呢?
其次, 三年支教结束后, 这些师范生重新获得了择业自由, 他们中的一些人要回到大城市进行第二次就业, 那么谁来保证他们二次就业?他们还有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的机会吗?教育作为改变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形式, 是很多人改变自身命运的一个有效途径。特别是在户籍制度森严的二元社会结构下的我国, 很多农家子弟希望通过升学这个途径改变自身的农民身份和世代在农村生活的命运。简单说, 就是要离开农村。如果按照已有的免费政策, 如果学生选择了免费师范教育, 那他毕业后就要回到农村教书, 免费意味着泯灭了贫穷学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初始想法, 强化了社会分层的存在。
再者, 如果部属的师范院校学生在毕业后都去西部或农村支教了, 那么东部地区以及大城市的中小学校到哪里去招聘教师呢?这些学校如果招聘不到部属师范院校的学生, 只能放低标准, 从省属师范院校招聘毕业生。这对部属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 也是一种教育上的不公平。
三、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有效实施的建议
(一) 提高教师的地位, 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度
教师已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具体到人, 更不是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而是一种职业, 一种生存方式。教师也有七情六欲, 需要柴米油盐。真想让更多的优秀青年致力于教育事业, 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话, 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为什么只有教师去考公务员, 而没有公务员去考教师?就是这个道理。在许多发达国家, 教师都具有公务员身份。近几年, 我国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 但离教师应有的地位还相差很远。教师没有公务员的待遇, 各种保障很少, 却又要求他们从事一种国家的公共事业, 履行一些公共责任, 这是不合理的。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度, 不仅教师的待遇会更有保障, 而且其职业荣誉感也会更加稳定、坚实。
(二) 改变政策上的不公, 拉近城乡教师的薪酬差距
近几年, 国家确实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提高教师待遇, 但是, 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低的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一个本科刚毕业的教师每月的平均收入是1000元左右, 正是这种和进城打工的农民差不多的待遇, 导致了飞出去的大学生不愿飞回来。不高的工资待遇无形中加大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压力, 使他们无力重视自身的发展与提高, 这也是造成农村教育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 实现师范生免费教育, 可能保障师资源头有活水而不枯竭, 但如果不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待遇, 就很难保证优秀教师不流失。
(三)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建立配套的师范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高校扩招, 学生就业压力较大的社会背景下, 免费师范生如果进行第二次再就业, 就会比普通大学毕业生面临更多的困难和压力。因此, 要采取措施来消除支教学生的后顾之忧。政府可委托高校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 确保他们在支教结束后能从高校获得与应届生同等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支持;政府可出台相关的社会保障条例, 确保他们在再就业不成功的情况下能够享有一定的失业救济金和基本生活补贴。
同时, 这种“买一赠一”的免费生, 进了免费的校门就意味着端起了今后的“铁饭碗”, 如果免费的师范毕业生思想品质不合格, 教育水平不过关怎么办?三年契约已在, 不能让他下岗, 不是误人子弟吗?因此, 首先要提高认识, 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师教育与培训的重点, 把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作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要建立考核制度, 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从人为管理向制度管理转变。
参考文献
[1]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3]周济.师范生免费教育意在“让最优秀的人当老师”[EB/OL]. (2007-3-9)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content.
[4]孙锦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设计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6) .
[5]朱爱学.我看师范生免费教育之利弊[J].问题分析, 2007 (10) .
【师范生评价体系】推荐阅读:
师范生个人自我评价12-09
师范生自我评价简短通用07-22
的师范生实习期间自我评价05-24
师范生应聘教师的自我评价09-29
师范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07-03
师范学院毕业生自我评价07-02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文明寝室评比指标体系07-03
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思路5则范文08-01
女师范生10-19
定向师范生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