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传播(共12篇)
体育新闻传播 篇1
我国体育事业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好成绩,尤其是我国在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事业又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形势下,我国体育新闻传媒事业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近年来,体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而且大众传媒的发展势头也很好,在杂志、移动端、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媒体中,各种体育新闻报道量越来越多,体育新闻已经成为现代大众传媒的重要板块之一。大众体育传媒具有广泛性、 大众性、传播性等优势,这对于全民体育教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体育教育和大众体育传媒二者之间属于相互影响、相互进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一种关系,我们应该充分、全面了解、掌握大众体育传媒的优势特点,尽可能扬长避短,全面促进体育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1全民体育教育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必要性
1 . 1体育教育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体育具有竞争性、激励性、艺术性等特点,也是一种社会文化, 具有很多其他文化没有的独特魅力,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大众媒体必然也非常关注全民体育教育,各种大众媒体渠道的应用可以很好地传播体育新闻,传播力度越大,传播的体育信息量也就越多,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体育教育方面的了解也就会越详细。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其他国家的体育教育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各种媒体的宣传下,青奥会、亚运会、冬季奥运会、夏季奥运会、亚锦赛、世界杯、单项世锦赛等各种体育赛事的相关信息广为人知,在社会上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通过回忆过去,科学合理地预测将来我国体育事业的主要发展态势,分析我国大众体育传播的具体情况,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深入了解体育教育,明确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方向,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尽可能少走弯路,打造极具“中国特色”的大众体育。
1 . 2全民体育教育是我国走向“体育强国”的一条必经之路
1983年,原国家体委最早在《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中提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战略思想的概念—体育强国,2008年,胡锦涛同志于《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中再次正式强调了“体育强国”这一战略思想,在这次讲话中,胡锦涛强调应该坚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质,增强全民族人民的身体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将体育在增强人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能够和谐发展。“体育强国”的本质以及内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提高全民体育发展质量。分析、 总结目前世界上的一些体育强国的特点,不难发现这些体育强国的全民体育素质普遍较高,而且体育竞技水平也比较高。我国以往都是以体育大国著称,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成功举办后,我国正式提出了“体育强国”的伟大奋斗目标,通过大众媒体强大的传播力量,可以进一步加快全民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2)发展适应时代精神的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育理念并不是简单的代表能够在体育竞技中胜出,这个理念更加注重的是其可持续发展性、科学性、合理性。比如,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中国CBA)以及国甲等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完美的结合体育赛事以及市场经济。
2大众体育新闻传播的现状
2 . 1体育事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现阶段,体育运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体育运动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事业,也成功的博得了大众媒体的青睐。大众体育传媒不仅需要将中国的体育内容传播到其他的外国国家,同时也需要将其他国家的体育内容引进国内, 拓宽我国的国际视野。因为体育面向的受众群体的文化背景以及国家都有所不同,因此对媒体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媒体的影响力一定要够大,才可以成功的引起国际舆论以及关注,快速建立良好的社会公信力,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转播、报道一些国际顶尖赛事, 如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世界杯等,可以使国内受众更直观、 真实的了解国际体育水平。当然,通过媒体向外报道我国的武术、 赛龙舟等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使外国人更好的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并且传播我国特色体育文化。 因此,对体育事业的关注度提高后,有利于体育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不断提高全民体育教育素质。在我国现阶段执行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体育教育事业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我国成为世界强国有很大的帮助。
2 . 2进一步完善体育新闻信息内容以及全民体育传播媒体
新闻内容和大众媒体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大众体育新闻而言,大众媒体是最合适的传播载体,因此不断完善体育新闻内容和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媒体,对于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体育可以分为三大板块, 包括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以及竞技体育等,体育传播方式通常都采用体育专题报道、体育娱乐节目、体育新闻栏目、体育赛事直播等。 其次,自从我国发展体育教育事业后,不断出现了很多体育新闻媒介,然而并未明确定位受众群体,实际的受众面相对单一,相对于其他的新闻节目而言,其传播内容信息量以及传播时间明显不足。 正是因为定位模糊,加上信息量少,导致很少人关注,对于体育教育事业发展非常不利,传播覆盖面相对较小,也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力,无法实现引导、教育、传播等作用。
2 . 3大众体育新闻传播的缺陷
目前我国体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和发展,大众体育传媒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离“体育强国”的目标仍然有很长的距离。 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味强调竞技体育,限制了观众的体育参与度,体育教育目标出现有所偏离。理想的全民体育教育应该具有娱乐休闲及健身等多种作用,而竞技体育更加重视金牌数、名次,如果一味强调竞技体育,很难达到大众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2)缺乏良好的体育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为了引导民众可以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客观、科学地判断真善美,提高自身的修养,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通过大众体育媒体可以很好的传播人文精神,从而促进体育教育思想的健康发展。(3)体育新闻传播和体育教育途径缺乏相对平衡。关于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过于娱乐化、商业化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背景下,商业操作过度的话可能会打乱正常的体育赛事秩序,如果娱乐化过度会偏离体育精神内涵和本质,大大削弱了体育文化价值传播。想要全民体育教育的正常、有序、健康发展,体育传播者以及参与者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
3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对于全民体育教育的主要影响
3 . 1提高体育教育的关注度增加大众体育新闻传播途径
应该尽可能增加大众体育新闻传播渠道,丰富体育新闻传播的信息量,提高对体育教育的关注度,以此拉近体育节目和广大受众的距离。为此,在采编体育新闻的过程中,有必要构建一个完善、 系统的报告网络,充分利用报纸、杂志、互联网、电视以及广播等多种渠道向受众传播尽可能多的体育新闻信息,尽量满足广大受众对于体育新闻内容的多样化需求。建立系统的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媒体网络后,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有关的新闻线索,这样可以丰富新闻报道内容,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大众媒体的传播效力,提高传播效果,使广大受众能够更好的了解体育新闻,传播体育精神, 推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3 . 2充分展现各媒体的特色, 尽可能满足不同受众的服务需求
体育新闻信息相当有限,特别是竞技性比赛的独家信息非常有限,为了获得更多的体育新闻信息,应该根据各媒体的特点及优势,在迎合受众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精心的策划,这样才可以做到出奇制胜。比如,目前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影响力最大,其主要特点是移动化、本地化、社交化,为此,可以通过建立社交媒体的关系圈、 兴趣圈、朋友圈等的人,以受众间相互评论、相互点赞等互动方式传播信息。本地化,也就是指移动互联媒体受众建立属于自己的关系圈、兴趣圈以及朋友圈后,再实现本地化,可有效提高移动互联媒体传播的效果和实际效率。其次,移动互联媒体可以为广大受众提供不同应用场景、不同时间的信息传播服务,广大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自己想要查询的信息。
综上所述,通过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可以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传播服务,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可以促进全民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满足受众对于体育教育的实际需求,使广大受众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进而增强全民族身体素质,尽快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
摘要:自从我国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体育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该文主要分析了大众体育新闻传播的现状,阐述了全民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对于全民体育教育的主要影响也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促进全民体育教育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以及大众体育新闻传播行业的进步。
关键词:大众体育新闻传播,全民体育教育,必要性,影响
体育新闻传播 篇2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
士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新闻与传播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招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MJC)研究生。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计划招生40名(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15名),学习年限为两年。
一、接收推荐免试生
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者请按照《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的要求,申请攻读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报名考试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只能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不限学科专业。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二)报名
1、考生报名前须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3、报名考试费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的规定收取。
(三)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初试科目如下: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四)复试安排
复试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参加复试的同学一般应达到北京大学复试分数线。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到北大研究生院网页下载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可以证明自身研究潜能的各种材料。复试形式为面试。
参加复试考生需缴纳复试费,复试费标准按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执行。
(五)录取
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及格者能否录取,以考生的总成绩名次为准。总成绩包括两部分,即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复试成绩占总成绩权重的40%。
三、培养方式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采用模块教学方法。
四、学历与学位
学生在规定年限之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学位论文答辩,经校长批准,颁发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五、学费
学费总额为8万元。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学费,即在新生入学报到及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论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 篇3
从体育新闻的活动范围上来说,体育新闻既属于新闻事业,又与体育事业密切,体育新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必然在这两种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体育新闻传播在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当代社会发展和时代精神的影响。正是在这两种影响作用下,我国了体育新闻传播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特征:体育新闻传播的网络、全球化、体育新闻内容娱乐化、体育新闻语言军事化等。当今社会的体育新闻传播是在新形势下形成的,有其自身的独特传播价值。体育新闻的人才建构是我国体育新闻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保证。
当代体育新闻的报道内容已经由传统的体育赛事与体育运动报道演变为体育运动报道以及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人或事的报道,这样的体育新闻具有后现代的特征。体育报道的内容、范围日益边缘化,除了本身应该报道的赛事活动外,凡是与体育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娱乐、商务等社会事件都被纳入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范围之内,体育新闻实际上成了为一个内涵丰富、影响广泛的复杂新闻媒体。社会科学的进步和体育新闻媒体自身的变化导致了体育新闻出现了很多新的时代特点。
体育新闻传播的网络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在体育与大众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它扩展了体育新闻及其传播的范围,并改变和丰富了大众接收和认识体育的方式。当今网络技术无论在体育新闻传播方面,还是在体育新闻的接受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这其中也包括体育新闻的传播深度、力度和广度。
体育新闻与网络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了它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当代体育新闻在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表现出许多新的时代特点:一是体育新闻信息的丰富性与多元化。网络技术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巨大的储存功能和显示功能,超链接的使用让快速汇总信息和整合信息变得更加方便。网络信息既能横向收集最广泛的信息资源,又能纵向保存和发展历史新闻信息和当今发生的重要信息。在重大体育赛事发生之后,很多观众往往主动利用媒体来获得体育新闻信息,最快捷的还是从网络上来获取,这也是体育新闻网络化的重要原因。二是网络体育新闻信息的动态性与时效性。网络媒体可以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以滚动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也可以以现场直播的方式让观众第一时间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三是网络信息的自由性与互动性。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交流方式不但有接受者和传播者的互动,还有接受者之间的互动,这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通过激烈的讨论,交流,观众的意见可能快速形成一个社会舆论,这会对新闻事件的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在网络的背景下观众是可以影响到体育新闻事件的发展以及体育新闻的报道形态的。
网络体育新闻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就必须有自己的品牌,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打造有特色的新闻品牌栏目,在为读者提供丰富、详尽的体育新闻信息的同时,还要给观众提供有一定深度、品味高的新闻作品,满足大众精神上的需求。
体育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表現为体育运动的国际性特征,即当代竞技运动赛事活动的国际化、竞赛组织的国际化和竞赛运动员的国际化,这让体育新闻成了不折不扣的全球化新闻。如《体坛周报》在欧洲和美洲的十余个世界体育强国设有常驻记者站,与法国的《队报》、西班牙的《马卡》报以及意大利的《米兰体育报》都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体育新闻的全球化丰富了体育新闻的内容、满足了大众的需要,也促进了我国体育新闻事业的发展。
体育新闻的娱乐化
体育新闻的娱乐化,是指体育新闻在报道形式上,强调新闻的故事性和情节性,倾向于新闻的故事化和新闻的文学化;在报道内容上,注重提取新闻内容所蕴含的娱乐元素,强化体育运动的事件性和喜剧性,多偏重软新闻的报道,其重点不再局限于体育赛事本身,而是转移到运动员和跟赛事有关的人、事、物的边缘性新闻上。据美国的新闻工作者协会调查,1977年传统的体育新闻与娱乐体育新闻的比例是32%比15%,而到了1997年,传统体育新闻和娱乐体育新闻的比例为25%比40%。
目前我国体育新闻的娱乐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娱乐新闻栏目的多样化。以网站为例,体育新闻页面都具有娱乐十足的页面风格、震撼人心的体育比赛瞬间、闪烁耀眼的动漫设计、精美的视频短片、方便快捷的超级链接,整个网页生动直观、色彩鲜艳,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绪感染,符合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
2.体育新闻语言风格的娱乐化。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决定了新闻的语言严肃、稳重的风格,然而当前的体育新闻则更多的倾向于轻松和活泼,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娱乐因素,使激烈严肃的体育比赛和无趣的战术分析都变得易于接受。体育新闻利用现代时髦口语、网络流行语言以及日常白话口语来进行报道,使得新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读者感到眼前一亮,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吸引读者继续关注这则体育新闻的注意力,令读者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3.体育新闻叙事方式的娱乐化。2006年世界杯中,搜狐体育频道中有一则新闻《七大高手联袂闪耀亮剑绝招频出谁是杀手之王》,这则新闻中用江湖是非的语言来表现比赛的情景,文中的“倚天剑”、“屠龙刀”、“江湖”等词汇将体育比赛的娱乐性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种江湖式的描写能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比赛现场对决激烈的紧张氛围,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发展首先是因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促进生产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消费就有什么样的生产与之相适应。体育新闻作为一种文化生产首先要符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够有好的发展前景,正是有了观众的娱乐需求,才使得体育新闻的娱乐化一发而不可收拾。人们处在多元化的社会,其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他们需求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各个领域的信息,人们在获得这些信息之余,更希望体育新闻媒体能够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那些轻松活泼的体育娱乐方式能满足他们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能减轻现实生活的沉闷和单调。
新闻媒体的商业性促使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发展。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促使新闻媒体让自己的产品最大限度的大众化、娱乐化,要想有利润,就得生产观众喜欢的产品,观众在娱乐文化方面的兴趣引导着体育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向。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意味着市场的经济效益,这驱使着新闻媒体有意识的进行着针对受众需要的娱乐新闻信息进行大量的传播,这一点也坚定了新闻媒体的娱乐化方向。
体育新闻语言的军事化特点
在现代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大量的运用与战争相关的语言表达,不仅能让观众感到一种赛场即是战场的思维错觉,还能让观众体会到赛场上的你争我夺和生死追逐,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战场上的你死我活。
在体育新闻中,体育比赛变成了战争,往往是被称为“谁谁大战”、“谁谁之战”,关系重大的比赛叫做“决战”,艰苦激烈的比赛叫做“鏖战”、“苦战”、“激战”等。与此相应,参加某项比赛叫做“出征”或者“讨伐”;比赛的开始则是战争的开始,有“备战”、“开战”、“应战”等;进行比赛又称作“交火”、“交锋”,参加比赛的人员安排叫做“比赛阵容”,比赛战术安排叫做“调兵遣将”、“排兵布阵”,“诱敌深入”和“杀回马枪”是赛场上经常用到的战略战术,运动员情绪不好、不在比赛状态或不专心比赛叫做“士气低落”或者“军心不稳”从而会导致“无心恋战”甚至是“临阵脱逃”。比赛胜利除了常用的“战胜”、“击败”之外还经常用“旗开得胜”、“告捷”、“歼灭”等,战胜了曾经打败自己的对手时称“报了一箭之仇”,轻松取得胜利叫做“兵不血刃”,比赛失败常说“饮恨”、“全军覆没”等,平局的说法是“握手言和”。
军事用语往往有明确、简短、有力的特点,这种表达和它所指的人、事或者动作行为有极大地相似性,体育比赛所用的手段并非是暴力,但是却与战争有着同样的目的,那就是迫使对方服从我方的意志,因此这些用语最容易被传播者用来丰富自己的表达和形容体育比赛的节奏和气氛。例如,为了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而发起进攻,与体育比赛中为了达到击败对手的目的而主动出击、做出很大努力和奋斗这一情形有很大相似,所以用“进攻”来表达体育比赛的情景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正因为体育比赛和战争有很多的相通之处,用战争语言来描述体育比赛就有一定的合理性了。
体育新闻事业的发展需要新的人才
体育新闻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发展……影响力和普及程度过去和现在都往往取决于新闻媒介的作用。”(《中國体育报》“帕里昂蒂一席谈”)体育新闻的发展对推动我国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丰富了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体育新闻的宣传报道可以振奋民族精神,鼓舞广大观众的爱国热情,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了积极作用。
体育新闻事业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协助作用,体育新闻事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立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体育新闻人才,这就要依靠教育机构来培养,他们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复合型,即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知识学科知识的广博、新闻专业知识、体育学科知识以及专项体育知识的精神,加上体育技能的熟练掌握,才是体育新闻人才培养趋向完美的培养目标。体育新闻在展示体育运动过程与成果的同时,也在向人们展示着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倾向。
体育新闻报道必须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人文意识,这要求体育新闻记者编辑首先具有广博的人文学科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基本理论、中外文学、中外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体育新闻记者编辑还必须具有现代科学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这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理工学科的基础知识。总之,作为体育新闻记者编辑要善于学习、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这些是做好一个体育新闻记者最基本的条件。
作为体育新闻记者,更重要的是新闻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当今体育比赛的国际性以及体育新闻的后现代性特点要求体育新闻在采访写作上的特殊性、创新性和娱乐性,要满足社会各界人士的接受需求,这些决定了体育新闻记者素质和知识技能方面的特殊要求。尤其是要非常熟悉各项体育运动,包括体育运动的世界发展领先水平、发展动态、著名运动员,此外还有比赛规则、战略战术以及此项体育运动的发展历史等。对所报道的领域要体现出专业的观点评论和独到的见解,既能赢得观众的好评还要取得专家的认可,这就要求体育新闻记者首先是一个体育迷。最后体育新闻记者编辑还要熟练使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掌握体育新闻报道的规律和方法。
体育新闻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体现出一系列新的时代特征,这是新世纪给体育新闻事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体育新闻媒体要从改革自身开始,针对这些新特征来具体部署体育新闻的具体工作,提高体育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保证体育新闻事业的长足发展。
网络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 篇4
网络对体育新闻传播的积极影响
无可比拟的时效性。时效性是体育新闻, 也是所有新闻所必须具备的。及时反映赛事实况, 传播最新的体育信息, 新闻才具有价值。要提高传播的时效性, 传播途径是关键, 在这方面网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就现有的网络科技而言, 体育新闻在网络传播的时效性上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电视。所谓赶上, 是指网络体育新闻、视频网站的体育赛事新闻和在线直播, 已经使人们能像看电视一样方便地了解实时资讯, 如搜狐体育、新浪体育、优酷等播放平台上的体育赛事直播;所谓超过, 是指在许多网站的体育板块以文字或视频消息的形式, 传播最新的体育赛事结果和赛事集锦, 其时效性已远远超过电视体育新闻。如网络体育新闻在凌晨的比赛刚一结束就播出了比分、最佳运动员、比赛精彩集锦等相关新闻, 而电视体育新闻则需等到早时段的体育晨报播报。
想看就看的便捷性。这里所说的想看就看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一场你所关注的重要赛事正在进行, 苦于身边没有电视, 无法关注比赛进程, 而无线登录网络给人们提供了这种可能, 利用手机、笔记本等随身设备能够轻易地了解体育新闻, 观看赛事直播;另一方面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网络观看体育新闻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来自各种渠道的新闻汇聚于网络, 我们只需打开接收器 (电脑、手机等接收设备) 便可随心所欲地查看自己想要了解的最新体育新闻, 这就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更多容量的全面性。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 人们对体育新闻的关注程度逐步加深, 对体育新闻的关注点日益广泛, 传统新闻媒介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对资讯了解的需求。作为传统主流媒介的电视、广播、报刊等会受到时段、时长、版面、文字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传播更海量、更全面的新闻, 而拥有数字化技术支持的网络体育新闻平台, 只需拥有足够的服务器, 就可将海量的资讯收纳其中, 不再受时间、版面等因素的限制。有人夸张地将网络比做“黑洞”, 不管有多少信息内容, 它都能迅速地将其吸收和保存。现在看来, 这个比喻也不为过。拥有更多容量的网络, 完全能够满足人们对即时发生的体育事件全方位了解和关注的“好奇心”。
动态报道的多样性。当前, 体育新闻在网络上的传播形式呈现多样性。立体滚动的动态文字随处可见, 滚动起到了引导读者的作用, 它按照新闻的主次、媒体重视程度引导读者阅读, 较之报刊更能突出重点, 读者可按兴趣依次阅读。循环显示的高清晰图片生动醒目, 文字的叙述缺乏直观性, 阅读时配以相应的高清晰图片, 能使读者一目了然, 这种比报刊清晰生动的图片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鼠标点击即可播放的运动视频再现巅峰时刻, 经过精心剪辑处理的视频片段, 更能表现运动的精彩程度, 满足人们的审美标准, 并且能反复播放, 令人回味。多样的动态传播形式, 将特定新闻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及背景资料链接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整体信息, 比起传统媒体更加吸引人、更有优势。
增进世界体育文化交流的综合性。体育新闻是一个国家体育文化的一部分, 不同国家对同一体育事件的解读, 反映出各国体育文化的特点。各国的体育新闻汇集于网络, 在人们的解读过程中进行了不同体育文化的交流, 使人们增进了了解。体育作为一种伟大的文化现象, 正因为网络体育新闻的全球性, 最大范围地将世界各个角落连接起来, 这对于人们了解世界体育文化, 丰富体育知识起到了重要的综合作用。
网络对体育新闻传播的消极影响
过分的娱乐性。新闻娱乐化早已有之, 并不使人陌生, 而这一现象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较为突出, 网络体育新闻尤甚。部分网络传播体育新闻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 提高点击率。在某些体育报道中, 不偏重体育赛事本身, 而是将重点放在与运动员有关的花边新闻、隐私等方面。另外, 在传播新闻信息时偏重娱乐性的装饰手段, 使新闻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呈现出“重娱乐, 轻信息”的态势, 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将娱乐和新闻混为一谈。如一些报道中不谈赛事, 尽是对运动员恋爱生活的评价, 扭曲甚至编造运动员的个人生活, 不但没有播报公众关注的赛事新闻, 还将运动员恶意炒作一番。这些消极的价值倾向, 过于追求轰动性和刺激性, 严重地影响了网络体育新闻在人们心中的公信力。
虚假信息的危害性。真实性对于新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新闻价值的体现, 是新闻的价值所在, 体育新闻自然也不例外。不论通过何种媒介传播, 真实性都是不可违背的准绳, 而网络媒介自身的特点使其在传播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为虚假信息提供了可能的存在空间。“网络世界”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世界”, 是信息发布者传播、发表个人观点不受限制的平台, 任何一个网站都能自主编辑和发布信息。既然是自由的, 就会有双面性。没有约束的自由使虚假新闻的制造者在网络中没有畏惧地随意发表不着边际的言论甚至谣言, 产生消极的影响, 造成体育价值观的缺失。
过激言语的负面性。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任何人都可以匿名或使用网名登录。一些体育新闻的发布者为迎合部分受众对体育比赛和运动员不满的情绪, 将网络传播新闻当做宣泄的途径, 恶意攻击、人格侮辱和污言秽语时有出现, 明显带有浓厚的个人情绪, 加之网络传播的速度极快, 使不明真相的人, 产生错误的判断随声附和, 造成极其不良的负面影响, 对体育新闻的整体造成了污染。如战绩不佳的国家男子足球队, 每每受挫之后, 随之而来的总是骂声一片, 使球员遭受侮辱。
改善网络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建议
网络媒体应对新闻传播负起责任。事实是新闻的源泉,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网络传播体育新闻必须保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 一些网站为了提高其知名度和点击率, 在不经证实的情况下, 竟赫然在网络上报道假新闻。《新闻记者》2008年评出的80条假新闻中, 体育新闻就占了11条, 占总数的13.75%。一些知名媒体居然也名列其中。2008年, 环球网赫然刊出“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这样的雷人假新闻。记者在不加证实的情况下, 肆意报道道听途说或自己制造的关于体育明星的不实言论。这既损害了网络媒体自身的形象, 也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此种虚假新闻也许在短时间内可以带来效益, 就长期而言终会自食其果, 所以只追求时效性、轰动性而忽略真实性是不可取的。网络媒体本身要抱着对新闻负责任、对读者负责任、对当事人负责任的态度, 求实求真, 避免以讹传讹的现象发生。
提高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像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一样专业, 最重要的是拥有信息判断能力。这和传统媒体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在于从业者首先要判断信息的真伪, 然后看需要不需要在网上发布, 最后决定能不能发布。这样一来从业者的判断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主要是因为网络媒体具有一定的虚拟性, 网民在上传信息时用的是自己的网名或匿名, 信息源基本无法查实。而传统媒体则是从业人员亲自去采访的、亲临现场, 相比而言判断信息的准确性较为容易。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 才能在传播时将体育新闻的娱乐性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 才能把过激言语的无效新闻与有效新闻区分开来。所以, 网络传播新闻的特点, 要求网络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李红、王静、张珍:《试析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6 (6) 。
[3].周悦:《浅析网络体育新闻报道》, 人民网, 2007-05-10。
[4].朱云龙:《网民对信息的把关》, 《网络传播》, 2006 (5) 。
体育新闻传播 篇5
它不仅是一个优选的过程,还是一个劣汰的过程,是新闻工作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标准对新闻材料进行主动筛选的过程。让什么新闻进入传播渠道,把什么新闻舍弃不报,不仅反映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同时也决定了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品位。
一、新闻取舍的三个层面
在新闻传播的全部过程中,新闻取舍活动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采访、写作阶段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取舍;二是编辑阶段各种编辑角色对新闻稿件的取舍;三是受众对已发布新闻作品的取舍。
1.对新闻事实的取舍包括三层基本内容:其—,从一般事实中选取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其二,从新闻事实中选取新闻价值大的典型事实;其三,从新闻事实的整体中选取那些新闻价值大的部分或片断事实。这部分工作主要由作者完成。
2.对新闻稿件的取舍大致有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新闻稿件中选取可以进入传播渠道的稿件并舍弃不能进入传播渠道的稿件;第二,选择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传播已经选取的稿件。这部分工作由编辑完成。
3.对新闻作品的取舍,主要是指受众对新闻作品、新闻信息的解读接受过程,是受众根据个人需要有选择地视听新闻的过程。受众是这部分活动的主体。
不难看出,决定新闻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稿件,能否进入传播渠道并能否被受众进行取舍的是新闻记者和编辑的取舍活动。在这里,记者的写作活动和编辑的取舍活动是受众取舍活动的前提。尤其是编辑,在整个取舍活动中担任着重要的“把关人”角色。本文主要讨论新闻工作主体对新闻材料取舍活动中的价值取向与判断。
二、新闻取舍的“三维价值观”
新闻具有多元功能,当这些功能能满足社会和人民的多种需要时,新闻就具有了多元的价值。当新闻工作主体对新闻材料进行取舍活动时,实质上是在对新闻材料进行价值判断,新闻的价值在这种意义上也就构成了新闻取舍的标准。尽管新闻取舍的标准众说纷纭,如“双重评价说”、“八看说”、“真、新、善、利、美”说等等,但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从国家、社会和受众的利益出发,从现实的、历史的和新闻自身的角度多方位审视新闻的价值,我们可以归纳出新闻的三维价值,即导向、文化和新闻价值。这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所提出的:“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是一种满足国家政治要求和人民群众需要,注重先进文化的创造和积淀,尊重新闻自身特点和规律的三维价值观。
张如法先生曾认为,影响和约束编辑取舍活动的因素有社会环境、工作群体、内容公众性形成的压力、媒介压力及编辑个性结构等。但笔者认为,在诸多影响取舍活动的因素中,编辑的价值观应该是最主要的核心因素。科学认识新闻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应是新闻取舍活动主体首要的和基本的素质要求。
1.导向价值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新闻应当有利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传播与贯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即新闻应当具有导向价值。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引导新闻媒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新闻应当具有政治、思想和大局上的导向价值,这是新闻取舍的首要和重要标准,也是时代赋予我国新闻事业的重任。
2.文化价值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新闻应当有利于先进文化的创造与积淀,有利于文明的传播与传承。即新闻应当具有文化价值。“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新闻应当为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做出努力和贡献,应当为先进文化的积淀增砖添瓦,这是新闻工作者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和加强的一个方面。
3.新闻价值
从新闻自身的角度出发,新闻应当有利于受众对新闻的广泛接受,有利于提高新闻信息的有效到达率,即新闻应当具有新闻价值。“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进一步改进报纸、广播、电视的宣传,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新闻价值在实现新闻的价值最大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强的新闻才能引起受众的主意,才能使新闻的导向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以充分显现。
新闻取舍的三维价值观告诉我们,新闻取舍的过程是一种导向的抉择,一种文化的过滤,一种艺术的筛选。这种抉择、过滤和筛选的结果决定了新闻的价值大小。三维价值不是独立的、分割的和零碎的,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要取得新闻的价值最大化效果,必须努力追求新闻的导向、文化和新闻价值有机和谐的统一。
三、新闻取舍的价值取向与判断
1.以追求导向价值为着眼点
以追求导向价值为着眼点。就是说在取舍新闻事实时首先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发展,是否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从深层意义上分析,新闻是国家、党派和某些利益团体选择的结果,不论社会制度有何不同,新闻选择标准本身即是一种主观的设定,从这一角度看,应该说导向决定着取舍,取舍遵从于导向,导向的基本要求决定取舍的标准。
新闻应当着眼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一般来说,含有重要或重大政治意义的新闻事件有两类:一是关于党和国家信息的传播,如中央和地方党委最新出台的方针政策。2004年9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消息《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新办法出台》,就传递了国家不让一个中榜生因贫困而失学的政策与决心。另一类是可以被纳入党和国家政策轨道的最新事件。2004年9月4日的人民日报消息《珠海紧急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就是一例可以被纳入国家政策轨道,反映国家政策实施情况的事件报道。
新闻事实应当符合国家的现行法律法规而不能与之抵触。如这样一则新闻要素:一个十三岁男孩人小志坚,辛劳打工,挣钱养活有病的父母。事情虽然感人,但却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悖,如加以报道,等于鼓励童工现象。因此,这样的新闻就必须舍弃。
新闻报道的“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闻的导向价值。2003年我国非典流行初期,媒体采取控制信息的态度,结果造成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后来,各媒体对非典的报道又纷纷扬扬,铺天盖地,虽然这对全民动员,预防非典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过度的宣扬所产生的社会恐慌和人人自危的负面效果,也是不能低估的。因此,如何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度,使其产生最优化的导向价值,避免因回避或过度报道而造成的反效果,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以拓展文化价值为着力点
以拓展文化价值为着力点。就是说取舍新闻时要着力于先进文化的创造和积淀,着力于文明精神和行为的传播与传承,在促进文化交流和拓展新闻的文化价值上下气力。新闻报道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闻应当着力于宣传代表先进文化的典型形象,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着力弘扬和传承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民族精神,着力营造和培育一种健康有益、轻松活泼的文化氛围,以陶冶大众情操,提升文化品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闻映射着现实,也记录和积累着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雷锋,张海迪、中国女排等典型形象通过媒体的传播,曾感染了无数受众,经过时间的洗礼,这些先进典型形象仍然经久不衰,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奋发向上,1966年穆青的一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塑造了一位受人民爱戴的干部形象,至今仍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成为一种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这些新闻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在文明的传承和文化积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读者形容眼下一些媒体的文化娱乐新闻是“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这些现象对新闻事业的正常健康发展会构成潜在的危害,步入新闻报道的误区。新闻工作者绝不能为了“抓人眼球”而成为“狗仔队”,娱乐报道不能为了“轰动效应”而制造精神鸦片、文化垃圾。媒体有制造语境的权利和功能,但不能利用含糊的媒体语境制造虚设信息。由逐利、猎奇、寻求刺激等不当动机造成的新闻污染现象,可能对社会良心造成不可估量的戕害。这些现象值得新闻界认真反思。新闻积淀下来的应当是优秀的文化,应当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洗礼,那些反文化,劣质文化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犹如过眼云烟,很快就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但如果这些文化垃圾在编辑的手中就及早被舍弃了,我们的媒体岂不更加洁净。
3. 以提高新闻价值为着手点
以提高新闻价值为着手点。就是说应该从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可视性上入手,努力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新闻信息的有效到达率。按照传播学的理论,大众传播并不是单向的传播,而是双向的传播;受众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有选择和反馈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众的好恶和选择,往往直接决定传媒的生死存亡。正如马克思在《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所指出的:“民众的承认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所以稿件仅仅只有宣传价值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新闻价值。依据《新闻学小辞典》中的定义,新闻价值是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新闻工作者通常把它作为选择事实进行报道的标准。以下因素构成选择新闻的标准:
一、时新性。
二、重要性。
三、接近性。
四、显著性。
五、趣味性。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这实际上正是对提高新闻价值的一种要求。选取新闻价值高的新闻进行报道,这是任何编辑都知道的常识,媒体的生存压力,已成为新闻工作者努力提高新闻价值的强大动力。但如何在提高新闻可读性的同时避免产生单纯或过分追求新、奇、快的误区,则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追求新闻价值和导向价值、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从而提升新闻自身的价值,这才是所有新闻工作者应当为之努力的方向。
新闻价值要与导向价值统一。如过分强调新闻的接近性,会导致全局观的忽视而造成不良影响。媒体对河南上蔡县文楼村的艾滋病情况报道以后。随着文楼村艾滋病患者多的消息传播开来,文楼村几乎所有的在外打工的村民,都被雇佣者赶出了门。艾滋病报道给上蔡县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来自人们对艾滋病的无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记者在报道中就事论事,没有在整体上把握和引导,形成人们对文楼村人的恐惧心理。
新闻价值要与文化价值统一。过分强调新闻的趣味性,会导致低俗文化泛滥。一些媒体盲目的追求新闻的新奇和刺激,如《爱犬“吻死”8岁小主人》,《××抢了××男友?》,《××酥胸半露泄春光》等等。这些耸人听闻或没有意义、粗俗低下的消息,对于引导读者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是没有益处的。而过分追求新闻的时新性,则会造成新闻的浅薄化和表面化倾向。刘翔夺得奥运会金牌后,许多媒体抢发消息,关于刘翔的娱乐性报道频频亮相,而内容却相差无几,空洞无物。真正有内涵的报道却是许多天之后中央电视台关于刘翔的新闻调查,这个调查才使得刘翔的新闻有了深刻的内含和文化的价值,新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得以增强。
体育新闻传播 篇6
关键词:新旧媒体;融合;体育新闻传播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快捷传播为特点的新媒体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并成为了大众追捧的对象。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能够借助网络平台让信息传播具有交互性,普通大众也能参与到新闻传播与评论中。这就改变了传统媒体只能单向传播新闻的模式,让新闻传播更加快捷便利。新媒体这一优势在体育新闻传播中运用的更加广泛,观众在观看比赛时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能自己生产“新闻”,使体育新闻的趣味性大大提升,改变了原来呆板枯燥的新闻传播模式。
一、体育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区别
(一)旧媒体、新媒体的概念
任何新与旧的概念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进行互换,新旧媒体也不例外。例如报纸刚出来的时候,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来说报纸就是新媒体。但是广播出现之后,报纸就成为了旧媒体。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旧媒体。
(二)新旧媒体的区别
新旧媒体组成不同:就当下时代来看,旧媒体是指以报纸(第一大媒体)、广播(第二大媒体)、电视(第三大媒体)为突出代表的三大媒体。当然,它也有所外延,比如书籍、户外广告牌、杂志等都属于旧媒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演变产生,既继承了旧媒体的优势与特点,也更加具有时效性和交互性。新媒体在美国连线杂志中被这样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充分说明了新媒体传播的主体不在仅仅是新闻媒体工作者,普通大众也能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
新旧媒体优劣势不同:首先,新媒体将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融合于一体,它自然继承了这些技术的优势。新媒体的新闻传播更具有时效性,能够让受众参与到新闻传播中去,普通大众也能够制造新闻,成为新闻的传播者。但是由于网络的交互性,新媒体的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与此相对应的传统媒体就不存在这一问题,传统媒体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以南非世界杯为例,仅仅派出的一线记者就高达400多名,这就为世界杯的转播与记录创造了良好条件,严格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也让新闻信息较为真实,可信度较高。
二、新旧媒体融合对体育新闻传播的意义
(一)大众参与到体育新闻传播
借助微博、博客、空间等互联网平台,观众可以发布自己对新闻的看法和感受,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给观众造成一种双向交流的感觉。同时,随着新媒体的推广,更多的体育明星和体育教练也开始在新媒体上分享自己比赛的感受,把最为直接的、最为真实的感受传达给观众,而观众进行评论和转发,让观众感觉到自己身临在这场体育赛事中。最为重要的是,新媒体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观众能够对赛场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报道,这也被社会戏称为“草根记者”,正是由于草根记者的出现,观众能够更全面的了解赛事情况。
(二)提高体育新闻传播娱乐化
新媒体出现后,体育新闻变得更具娱乐性。娱乐化是体育新闻传播的趋势所在,娱乐化的赛事新闻不仅增强了大众对体育新闻的兴趣,也会让一些原本不关注体育新闻的人喜欢上体育新闻。传统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大多集中于赛事情况的分析,赛况结果的反思,严肃的报道形式使报道缺乏趣味性。但是新媒体对体育新闻的报道已经远远不满足与此,在报道赛事的同时也会关注体育明星的花边新闻、绯闻女友等,这大大增强了体育新闻的可读性,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
(三)有助于媒体体育产业的发展
21世纪的体育产业被称之为朝阳产业,体育产业与十几个产业密切相关,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传媒产业。传媒产业的发展推动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同理,体育产业的发展又增加了体育新闻的可读性,这将大大提升媒体行业的发展。在新媒体出现后,体育新闻的传播渠道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体育,这也带给了媒体体育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传媒巨头都纷纷引进多媒体进行新闻传播,这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单一视听传播新闻模式,让多媒体的网络传播被大范围的推广开来。
三、新旧媒体融合下,体育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闻传播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
体育新闻传播要实现时效性、便捷性、交互性就需要与现代化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数字化技术为体育新闻传播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存储库,可以使海量的体育新闻能够被实时传播。现代通讯技术提升了体育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可以使各类体育新闻能够被迅速发布。网络技术可以使新闻真正实现一个人对其他人的传播,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的制造者,能够评论和发布新闻。
(二)观众成为主体,转变了单向传播模式
要想让体育新闻有更多的观众,促进体育新闻的发展,就要积极转变原来传统的单一传播新闻模式,让大众也能够参与到新闻讨论中来,利用多种平台,让大众能够对体育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让大众也有权利发表新闻,关注受众的精神需求。让消费者满意,这是任何一个商业社会都不能违背的真理,体育事业也如此,要满足大众的需要,让观众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转变单向传播模式。
(三)体育新闻传播渠道多元化
新媒体蓬勃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亡。相反地,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传统媒体吸收新媒体的先进经验,不断进行相互融合,拓宽体育新闻的传播渠道,观众能够通过电视、笔记本、报纸、网络、微博等多种途径观看赛事报道,各媒体之间能够共享资源,能够进行跨媒体联动,共同服务于体育新闻传播。
结束语
新旧媒体在报道体育新闻时都有着自身特有的优势和特点,但是也存在着各自的弊端,只有两者相互借鉴补充,才能更好的传播新闻。在新旧媒体相互融合的今天,体育新闻的传播渠道、传播模式、传播手段都有了极大的改变,新旧媒体的融合将极大的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未来的体育新闻传播将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利用新旧媒体,充分实现其传播的时效性和交互性。(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郭晴. 中西方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比较——2011体育新闻传播国际论坛述评[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01:13-17.
[2]谷鹏,王晨润. 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犯罪新闻的传播辨析——以中国足球反赌打假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2014,11:108+110.
新浪网体育新闻传播研究 篇7
关键词:新浪体育,体育新闻,网络新闻
目前,新浪体育已经发展为全球互联网上最全面的中文体育信息平台之一,点击量日平均PV高达7 499万次,日均UV高达569万IP,拥有大量具有专业水平的、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的体育记者,其媒体信息多次被国内外重要媒体行业转载。
1 传播策略
1.1 报道全面
新浪认为,网络新闻应通过网络报道新闻事件和对该事件的来自不同方面的看法,而不应有意展示自身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新浪体育对网络新闻传播不仅包括大众化的体育赛事,还包括小事件的报道追踪,使每个体育项目的爱好者都可以通过新浪体育得到满足。
1.2 以视频为主打,利用多种媒体手段
新浪网对新闻展示的通过文字描述、现场图片、赛事视频应所有能通过网络报道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应有尽有。据不完全统计,新浪网在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新闻转播时,一共大约发布了36 000多条文字内容的新闻、1 600多个高清图片集包含20 000多张高清图片、5 000多条视频。新浪把那些海量的不同表现类型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发布,让观众有如临现场的感觉。
1.3 引入名人博客、微博
博客作为新浪网的品牌阵地,目前在众多的博客阵营中已经稳居首要地位。名人博客为新浪博客的发展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自从新浪博客创建开始,就有很多体育方面的公众人物通过新浪网认证开通了个人实名认证的博客。因此,那些体育名人拥有博客份额自然成为新浪体育展开体育新闻传播的一个有效平台[1][2]。
2 存在的问题
2.1 新浪体标题概括性差,信息重复
新浪体育在对一些没有采访权的体育比赛尤其是在一些国际比赛的事件报道中,往往只能通过传统媒体获得一些现场信息或者通过国外的一些网络媒体刊载的新闻进行翻译加工处理,然后在新浪体育发布,导致与其他体育类网站上报道体育新闻雷同,造成了一些信息的重复。
2.2 低俗内容偏高
一些所谓花边新闻、名人八卦在新浪体育新闻所占的分量偏大,特别是那些关于体育明星八卦新闻报道比重偏大。这些东西从本质上来讲不属于新闻范围。低俗图片、八卦文字,赤裸的标题,只是为了赢得关注,吸引大众带来一时的点击量。
2.3 管理力度不到位
尽管新浪体育在新闻传播方面成就卓越,但是网络视频在相同的分辨率下的缓冲速度与其他如腾讯、土豆等视频网站显得慢许多。虽然新浪声称的所谓高清视频,但事实上只能达到普请级别。这说明新浪的视频机制还有待完善,应对高清视频的软硬件设备上还需要升级[1][2]。
3 优化传播策略
3.1 重视大众球迷的参与
体育新闻的点击大都来自大众,给此类人群创建一个好的互动交流的平台,能够促使此类人群互动,进而锁定一些潜在用户。此外,把当前体育论坛创建成成大众化的体育社区,对新浪体育新闻潜在点击客户流量意义重大。利用体育社区使关注体育新闻广大球迷在此有密切联系,能让球迷有种归属感。
3.2 发挥好微博作用
微博是用来传递体育新闻信息比较快捷的方式,人人都能通过手机终端随时随地发布体育赛事信息;微博的信息量小,有利于人们随时查询,及时浏览,还有利于增加新闻传播速率,互动效果比较好。新浪微博可利用电脑、手机不同的客户端随时进行操作,所以说人们通过微博浏览新闻更加方便快捷,并且还能够随时参与新闻的互动评论。
3.3 应用网络新技术
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运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装备手段就能够屏蔽网络上不良的垃圾信息,并能有效阻止负面新闻以及色情新闻的传播。因此,需要提高增加网速方面的资金投入[1][3]。
4 结语
网络媒体的发展为体育新闻通过网络方式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新浪体育在进行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时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特点,发挥网络优势,使体育新闻快速、及时、有效地传播。另外,新浪体育还应增加大众体育及博客的传播力度,使我国体育事业通过网络能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刚.新浪网体育新闻传播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2]雷海平.新浪微博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体育新闻传播 篇8
关键词:体育新闻,新闻传播,“向恶”倾向
大众传媒作为服务的工具, 它既可以为善服务, 也能够为“恶”服务。通常情况下, 如果没有很好地对其控制, 大众传媒为恶服务的可能性会更大。大众传媒的“恶”服务, 从狭义的层面来讲, 就是被恶势力所控制。从广义方面来讲, 就算是揭露或者是表达恶, 也有可能是使用“恶”语言, 或者是传播不真实的新闻等, 这些都属于传媒中“恶”倾向。目前这种恶传播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恶倾向的力度也有上升趋势。
一、“恶”的内涵
根据《汉语词典》对“恶”的解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 很坏的行为, 违法犯罪的事情, 与“善”相对立;第二, 凶狠;第三, 恶劣。
(一) 道德方面的“恶”。
对于道德方面的“恶”涉及到人性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就对人性的善恶进行了探讨,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 而我国古代又一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却提出了与孟子恰好相反的学说, 它认为“人性本恶”, 孟子与荀子分别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他们各有各的观点, 这也充分地体现了在道德方面对于人性的认识。不只我国对人性有较早的认识, 西方对恶的认识也有悠久的历史, 由于西方信仰宗教, 在人与神的比较中, 人的恶就更容易显出来, 因此, 更多的人都认为人性是恶的。但是恶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总而言之, 就是人性方面不符合当时的时代价值取向。
(二) 在大众传播方面的道德。
可以说, 我们现在生活在大众传媒的世界里。在大众传媒中存在恶的一面, 就是人们所说的负面影响。对于负面新闻就是用虚假的语言或者是虚假的新闻内容来诱导观众, 大众传媒散播恶新闻或者是它本身就制造不真实的新闻来蒙骗观众。因此, 就要对大众传媒的恶传播及时给予一定的纠正。
二、在体育新闻中存在的“向恶”倾向
(一) 在体育新闻中存在的新闻语言的“向恶”倾向。
在大众媒体传播中, 传播体育新闻用语具有“向恶”的趋势, 是指体育新闻本身传播的内容是积极的、向上的, 然而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语言具有“向恶”的趋势, 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1.体育新闻中存在暴力的语言。语言暴力与暴力语言是不一样的, 暴力语言是指在体育新闻传播过程中, 体育新闻语言多是具有挑衅的或者是具有霸道性质的体育新闻用语。不用怀疑, 人性中的“恶”就具有暴力的一面, 暴力是对强硬者的屈服以及对软弱者的侵害, 即欺软怕硬。在体育新闻传播中, 使用体育暴力语言的现象越来越多。在体育新闻赛事的传播中, 经常出现“风火对决”、“屠杀”等一些具有硝烟性质的体育新闻用语。在体育新闻赛事传播中也存在诸如此类的语言“死拼”、“毁灭”、“发怒”、“死磕”等, 用来形容比赛双方的比赛状态, 这些体育用语等突显了体育新闻传播中存在“向恶”的倾向。此外还存在一种暴力语言即把教练看成是“掌门人”, 把队员看成是“杀手”等。但是暴力语言的“恶”不是显性的, 在体育新闻传播中, 传播的内容不一定就是反面的, 但是在语言的表达上就提倡了好战的倾向, 把这种好战的倾向与体育比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即使体育新闻本身传播的内容不一定有负面的影响, 但是经常使用这种暴力语言, 就会给人们造成一种“体育就是暴力”的错觉, 也会逐渐地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体育中使用的暴力语言就可能转变为现实的暴力行为等。2.在体育新闻传播中有色语言增多。有色语言是指具有语言色彩的的语言描述。在体育新闻传播中, 利用有色语言进行赛事传播是新闻传播的另一个主流。就拿《新周刊》曾经播报过的一个体育新闻来讲, 就存在有色语言的现象。对于这些采用有色语言传播的体育赛事也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对于这种体育传播中存在的有色语言, 只是沧海一粟, 它的“向恶”倾向主要是经过语言或者是影音视频等对人体感官欲望的刺激, 也有可能出现不受理性控制, 从而致使感性的酒池肉林等, 从而导致出现体育新闻传播的负面效应。
(二) 在体育新闻传播内容中存在的“向恶”倾向。
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向恶”, 通常是指对体育新闻中负面消息的关注。体育新闻内容的“向恶”比体育新闻语言的“向恶”的影响还要大, 它主要体现在本质方面。对于体育新闻中存在的不好的体育新闻事件是真实存在的,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 传播的内容本身并没有好与坏的区别, 例如揭露体育赛中运动员打兴奋剂、裁判做出的裁决不公平等诸如此类事件的报道。内容的“向恶”通常是以反面的形式出现。例如《南方体育》播报的有关奥运会中存在的反面事件等。通过对体育中存在的反面事件的报道, 引起人们的对于体育的热议。就是诸如以上类似事件的报道, 促使了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向恶”, 在某种程度上, 能够对个人的行为起到监督的作用, 但是过多地宣扬体育新闻中负面事件会造成消极的影响, 弊还是大于利的。
(三) 体育新闻传播中存在行为的“向恶”倾向。
对于体育新闻中向恶的传播涉及到新闻传播的道德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播报不真实的体育新闻。即使在内容上是积极的、向上的, 但是其本质上是向恶的。对于这种体育新闻的报道会混淆人们的视听, 是具有“向恶”的倾向, 轻的蛊惑人心, 严重的就会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通过报道不真实的新闻事件就是人性的恶的体现, 也是需要大众传媒行业需要治理并杜绝的倾向。
三、体育新闻传播中“向恶”倾向的利和弊
(一) 揭露恶, 激起人们对善的追求。
丑陋是人性的反面体现, 是与善相对立而存在的, 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扭曲, 体育新闻通过揭露丑恶的一面, 激起人们对于美好、向善的追求。也就是通过播报体育新闻中负面的事件或者是现象, 引起人们对它们的借鉴, 达到对“恶”的排斥与鄙夷的目的。这种“恶”的播报, 不管是在语言方面还是内容方面都是通对“恶”的揭露达到扬善的目的, 是值得鼓励和宣扬的价值取向。
(二) 致使“恶”的传播。
就如拉扎斯菲尔德所说:“传媒行业既可以为善服务, 也能够为恶服务, 总而言之, 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它, 传媒行业为恶服务的可能性会更大。”在体育新闻传播中存在语言的“恶”, 如果过于宣扬就会出现真实的暴力等人类“原罪”现象, 也有可能迎合一些人心中的某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也不利于个人良好道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对于体育新闻中内容的“恶”, 过分地宣传了反面的、不真实的事件, 如果不控制好宣传的力度, 就会造成社会范围内的负面影响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不可控制的局面;要严厉地打击体育新闻中存在的行为的“恶”, 因为体育新闻中行为的“恶”的负面影响非常地大, 如果不给予严厉地打击就会直接造成恶的散播。
总结:
“恶”存在于人性之中, 是人躲避不了的倾向, 人性是真实与虚假、善良与丑恶的统一体, 也是人之所以复杂与有魅力的原因所在。然而, 大众传媒作为为人类服务的工具, 就要承担起除恶扬善的重任。对于恶的摒除可以通过对恶的适当传播, 激起人们对于善良与美好的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恶传播的力度一定要适度, 不然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对于体育新闻恶的控制还要注意, 在体育传播过程中语言的使用, 要选择恰当的、合适的语言;对于体育新闻传播内容上的恶, 新闻传播时一定要控制好它的宣传力度;在体育新闻传播行为上的“恶”, 就一定要避免播报不真实的、虚假的新闻。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做得好, 才能不辜负传媒行业所承担的责任, 也有利于现代体育的作用在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好上兵.竞技运动异化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 (05) .[1]好上兵.竞技运动异化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 (05) .
[2]郭讲用.我国体育大众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及其异化性[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1 (06) .[2]郭讲用.我国体育大众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及其异化性[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1 (06) .
[3]郭超, 汪永胜.重大体育赛事侵犯行为的政治经济学模型[J].天机体育学院学报, 2009 (08) .[3]郭超, 汪永胜.重大体育赛事侵犯行为的政治经济学模型[J].天机体育学院学报, 2009 (08) .
体育新闻传播 篇9
21世纪是互联网迅速上升的阶段, 与此同时, 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处于上升趋势, 同时并进的两者在各自的上升中得到完美的结合。这种结合促进了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1998年12月1日新浪网的成立, 是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发展的契机。随着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 网络体育新闻传播自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2000年悉尼奥运会, 网络媒体对体育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报道, 将体育信息第一时间传入国内。在之后的世界杯、NBA以及中国足球联赛等各大体育赛事中, 网络体育媒体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2008北京奥运会, 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发挥巨大的作用, 而今的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播体, 如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在新闻传播方面产生的强大影响力。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新闻传播发展的如火如荼, 给现代人们的运动生活增添了无限光彩。
2、网络体育新闻的特点
2.1、快捷性
实时性是新闻报道的基础特点, 而快捷性则是网络新闻的突出特点。体育新闻由于自身的运动速度特性, 对网络体育新闻的速度要求也有严格的把关。运动比赛中每一分钟都是变化的, 都属于速度的竞争, 一分钟可成王亦可成寇。热爱体育运动的人们对于体育报道的迅速性更有其敏锐而强烈要求, 对于他们而言每一分的热情都不能错过。现代媒体借助网络很好的实现了空间信息的高速传播。
2.2、海量性
“海量”顾名思义容量大 , 储存量多。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 , 人们对体育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 网络体育新闻不仅仅涵盖了常见的足球、篮球、排球等还有包含了许多国际上倍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如高尔夫、网球等。应时代的需求, 体育新闻传播已经全面开发各类体育信息, 并通过网络将这些信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从理论上讲, 相比传统体育传播, 网络体育传播拥有足够的信息储存空间, 这个空间是无限大的, 因此, 才能在网络中不断储存体育信息, 这也是网络体育新闻丰富多彩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下图所示:
2.3、娱乐性
体育新闻的娱乐性是现代网络体育新闻又一特色。体育新闻不在只是严肃直接的报道体育新闻, 而是采取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俏皮的图片来更加形象的讲解体育新闻。这样的体育新闻添加了许多新闻工作者的新意, 不仅吸引了观众, 同时更为深刻的将体育的力度美和生活的娱乐性结合在一起, 使得体育运动变得和它本身一样阳光, 让原本枯燥的数据分析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2.4、个性化
相比传统的媒介传播, 网络传播的个性化尤其突出。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无拘无束看新闻。原本静态新闻报道变得灵动起来, 抽象性体育报道变得生动起来, 加上滚动的字幕宣传和“上情下达”互动性的交流, 网络体育新闻的报道的流行趋势势不可挡。以此同时, 网络上还提供类似体育论坛的交流平台, 对于衷心于体育的人来说, 这种个性化的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使得体育运动的信息得到赛场内外的沟通和交流, 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支持。
3、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人文精神
伟大的教育教马约翰先生曾说:“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工具”, 这句话道出了人文精神是体育传播的核心。在网络背景下的体育新闻传播更是人文精神传播的典范, 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新闻报道。现代社会体育已经褪去了政治的外衣, 由强制性的扩张向群众自由选择的方向发展。随着网络体育新闻的传播, 人们开始了解、接受体育, 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和享受。依靠网络传播出的丰富多彩、趣味无限的体育新闻, 传递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场场视觉盛宴, 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詹涓.让体育好看起来[J].中国记者, 2002 (6) .
[2]李凌凌.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M].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4.
浅谈网络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 篇10
1、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优点
1.1、时效性强
体育新闻之所以充满魅力, 主要是因为体育新闻总是充满悬念和变数, 这也是体育比赛的主要特点。人们一旦关注体育新闻, 特别是针对一些大型的体育比赛, 人们会一直持续保持着对体育比赛的关注度和期待。而网络体育传播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体育比赛的时效性, , 网络能够利用直播室等对大型体育比赛进行实时播报, 并对其进行一些评价, 使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比赛的赛况。而且, 对于办公室等没有电视等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到第一手的体育新闻, 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2、多样化的信息表现形式
相比于其他形式的新闻播报, 网络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纸质报纸的文字播报、广播的声频播报以及电视的音频、视频播报新闻, 网络则集其优势于一身, 能够通过文字、图品、音频、视频等对体育新闻进行实时的播报, 具有多媒体性。这种集多种形式于一身的体育新闻播报方式, 不仅满足了不同人群对新闻播报形式的不同要求, 还保证了人们能同时享受到不同形式的浏览新闻的乐趣。而且, 在网络技术下, 即使是最传统的文字表达, 也可以对其进行滚动、闪变等变换, 能够快速吸引注意力, 而且多变的形式还能够防止审美疲劳等现象的出现。
1.3、便利受众参与互动
体育新闻网络传播的另一大优势就是互动性强。网络传播呈现的是一种双向互动交流模式, 不仅满足了受众与传着之间的纵向互动, 同时还保证了受众之间的横向互动, 此时的网络提供给受众交流沟通及发表意见的平台, 让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分享给每一个使用网络观看体育新闻的人。特别是对一下具有重大意义的大型比赛, 如奥运会等, 需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这时网络就可以满足人们针对不同的意见进行交流和互动。一些受众的意见经过整合会形成社会舆论, 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
1.4、信息的海量性
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又一大优势就是信息的海量性。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体育新闻传播, 通过网络人们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任何相关信息。网络就像个无底洞, 它能够容纳大量的信息, 而且它的信息储存功能还能够进行再现。而且, 通过网络的超链接, 能够快速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 迅速筛选出需要的信息, 满足人们的需求。网络媒体储存的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超越了传统的媒介的局限, 极大地扩展了信息的储存空间, 也保证了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不同时期体育新闻的查阅要求。
2、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21世纪已经成为互联网信息时代。同时,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上升期。这两者之间进行了紧密的结合, 促进了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 网络体育新闻传播自身也在不断完善发展。今天, 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 著名的诸如新浪、网易等网站在体育新闻传播方面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发展的如火如荼, 但是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如报道的深度比较浅, 或是对一些实时的体育新闻缺乏深刻的评论。而且, 也缺乏个性化的体育栏目, 我国除了新浪、搜狐等网站外, 缺乏能与ESPN等相媲美的互联网平台。网络直播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也是网络体育新闻传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而且, 网络的匿名性会给一些人提供机会发表一些不利的言论, 再加上缺少有效的监督会对舆论产生误导。
3、推进网络体育传播的积极措施
3.1、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
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 为体育新闻的网络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 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可以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发布一些信息, 用户也可以通过微博进行实时的信息接收, 传播速度是报纸和广播等不可媲美的。记者可以将体育信息或图片有机整理后发布到微博上, 而且可以免除排版校对等问题, 可以极大地节约时间。用户在浏览新闻时, 还可以及时对新闻事件等进行评论、转发等, 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进行更大范围的讨论和交流。
3.2、提高网络新闻报道深度
新闻报道的深度浅显是网络体育新闻传播面临的一大问题, 为了推动体育新闻的更大范围内的传播, 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深度。为此我们不得不提起新闻标题, 不同于传统的报纸, 网络新闻传播首先需要抢眼的标题来吸引人们;再加上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体育信息, 所以体育新闻标题的优劣对人们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应该通过使用规范、合理的标题而不是缺乏事实依据的、经过夸张渲染的言辞浮夸的标题, 这不仅损害了体育新闻的真实性, 还降低了网站的形象, 是极不可取的一种方式。
3.3、打造精品栏目、塑造特色品牌
在众多的网站中, 要想脱颖而出获得发展机遇, 必须加强改革模式, 对网站门户进行积极创新, 努力打造与众不同的精品栏目, 形成自己的特色, 让其他同类网站无法超越。在这一方面, 我们确实没有国外的ESPN做的好, 因此我们更需要像他们学习, 借鉴他们的优秀之处, 并根据自身特色进行融合创新, 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了支持各大网站打造自己的精品栏目, 从而为体育新闻传播提供条件, 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网站的改革创新。积极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 坚持自身特色品牌的塑造, 走个性化发展之路。但是, 在体育新闻传播中, 各大网站也要坚持基本的发展方向, 切不可背离正确的发展方向。
3.4、做好相应监督工作, 规范网络传播
体育新闻网络传播还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不良信息, 这不仅会对受众产生不良影响, 还会影响网站的形象, 为此必须切实加强监督, 杜绝不良信息出现的可能性。而且,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 网络上还会形成不良的舆论, 影响社会安定。基于以上种种情况, 网络媒体应该把好关、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并做好相应监督工作, 规范网络传播, 从而为体育新闻的网络传播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4、结论
网络体育传播势必会成为未来体育新闻传播的主流形式, 这是信息网络发展的必然,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其提供一个健康纯洁的网络环境。而且, 要根据网络的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体育新闻传播策略, 及时为社会大众奉送上实时的体育新闻, 同时也推动我国的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剑锋, 雷海平.新媒体语境下的体育新闻传播新格局[J].中国体育科技, 2012, 01.
[2]谭秀湖.新媒体时代体育新闻传播分析与对策[J].编辑学刊, 2013, 04.
体育新闻传播 篇11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传播;冲击与影响
自媒体的来临,对传统的新闻传播造成的一定的影响[1]。因为传统的新闻传播与自媒体新闻传播是存在很大的差距。随着现在网络的普遍化,自媒体主要是利用高端的网络技术,为人们创造了“新闻发布”的空间,其具有“快速、时效”等相关特点,吸引了大量的群众关注。但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部分用户可以24小时在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并且这些信息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者是所看到的第一手材料,也极力地展现了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即时性”。自媒体作为一种当下的新兴媒体,其的多功能使得新闻内容更丰厚,加强了观众对新闻全方面的感知度。在这样的形式下,更需要去促进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与传统的新闻传统的有机结合。
一、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的影响
(一)内容方面
传统的新闻传播是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观众能够得到的信息来源都是经过挑选的,并且是在某种约束下的新闻才可以呈现出来[2]。自媒体时代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新闻内容更是“随性”,所牵涉到的内容也更宽,所谓的“开放”是体现在新闻制作的每一个方面。无论是在新闻媒体的“新闻媒体的选材、采访”还是在“撰写”等相关流程中,自媒体时代的特点都对传统媒体的制作有影响,囊括内容。自媒体是因为依靠在社会群众的加入才会有极强的影响力,而新闻的传播与自媒体环境相互融合,其后面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所以其的发展与内容方面,更符合大众的胃口,更能引起更多的共鸣,且也与社会的舆论导向相适宜。对于民众来书,具有更多的机会,也给新闻传播更多的发展平台。而传统新闻媒体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在很多的情况下重要新闻得不到立即采访,而自媒体时代的民众会及时拥有一些丰厚的现场素材,倘若传统媒体可以利用自媒体的时代素材,那么毋庸置疑,会增强新闻的内容价值性及可读性。不管是从新闻的真实度还是从“时效性”来讲,新闻内容的“新颖性”、“宽泛性”都是在自媒体的时代喜爱的新闻传播创新,这必然会对传统媒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传播对象
随着现在互联网的普及度,使得让传统媒体遭到了一定的“打击”与“挑战”,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传播对象及传播者的所扮演的角色。众所周知,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都是需要经过很多层次的审核新闻事件通过传统的,比如有“电视”等方式才能够传播出去,但是现在的新闻传播者与以前所谓传统的新闻传播者是不同的,他们既可以是受众充当用户,也可以是新闻传播人。当然,新闻传播者也可以作为用户出现在同一个新闻事件中。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是“传播人”与“受众”进行结合,打破了原有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堂新闻传播的范畴也越为广泛,将整个新闻媒体传播的影响区域都扩宽了,与此同时提升了新闻的影响力度与冲击力度。不管是作为一名传播者还是属于一位受众,都可去监查整个新闻的真实性及传播进度,进而还能加深对新闻的理解度。
(三)社会舆论
相比较而言,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是“封闭”的环境中去进行的,新闻的传播仅此只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而受众也只能一味地接受信息,即使是对于所看见的新闻有意见或者是感受也只能自己消化,没有空间来进行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正规的新闻传播是为了能够坚定社会的安全与和谐,接受大局的思想引导,因此会存在受众只能看到一种关于社会主流的思想,而对于其他方面却毫无所知,倘若是重大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事件,一般传统新闻会选择“不播报”的形式,那么这样一来,受众也只能了解到正面的消息,而对负面新闻一无所知。因此,有人将传统新闻传播方式被称为“垄断式”的传播方式,一旦是传播的主体没有考虑将新闻播报出来,那么就没有办法得到信息来源。其实这对广大民众在接接受消息的时候限制了其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也引发了受众的厌恶心理。而随着当下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这种传统的新闻方式也就自然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的距离也就不清晰化,更有可能会出现角色互相变换的可能,社会的舆论方面也更有自由性,受众可以接受到更多的新闻类型来源,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事实上,这在丰厚新闻内容的基础上,还加大了新闻的涵盖范围,并且给予了每一个受众平等的参与权。作为新闻受众,可以对新闻内容进行丰富化,还可以对新闻质量进行监管,对不真实的新闻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及批评。人们通过多元化的新闻进行评析,让新闻参与人都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另外,因为社会各种人氏的关注,很多小事情可以被扩大,也相当于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监查效果。
二、自媒体与传统新闻传播结合的策略
(一)将新的技能与方法植入到新闻传播中
自媒体的到来并不只是冲击与影响,还有“机遇”。作为新闻传播更需要当下时代的发展将更多更时新的技术和途径运用到新闻传播中。第一,革新传统的新闻传播方法,利用新的技能进行大规模的传播。 比如有“网络”或“无线传播”。且选择一些适宜的网络传播方式,对新闻进行多元化的传播。在我们当下的社交网站中,“微博”与“微信”是一些比较时新的软件,用户越来越多,影响力也随之越强,那么在新的新闻传播方式中,可以利用这些新的形式,比如申请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微博账号等相关方式进行新闻传播。当然还可以考虑与微博大V进行合作,通过它们来对新闻进行大量的传播,这样一来,传播方式多样化,更容易走进人们的心里,影响范畴也随之越宽。
(二)培养符合新媒体素养的专业新闻传播人才
无论是对于传统的新闻传播还是作为一名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者,都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团队后备军,而强大的团队是来自于每一位成员的高职高专。而当下的自媒体时代,紧缺的更是人才。特别是技术在被广泛地使用进程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多变。第一,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传播者,一定要学会并且把控先进的技能;其次,要清晰大众及用户的喜好,运用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名新闻传播工作者,一定要有时代的“敏感度”及市场的“敏感度”。新闻传播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与自我提升,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满足当代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尽管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也使得其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善及创新。另外,网络的普及造成新闻传播的改变是有一定必然性的,但倘若新闻的发展能够将“冲击”作为改变的机遇,借使网络的推进及社会媒体的昌盛,将自媒体更好地植入到新闻媒体传播中,那会对将来得新闻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薇薇.剖析自媒体的新闻传播模式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J].戏剧之家, 2015(10):278-279.
体育新闻传播 篇12
关键词:体育新闻传播,微博,特征
微博作为互联网社交服务的工具,其具有开放性,用户能够通过API和IM软件、手机短信、WAP页面以及网页等多种途径,将信息发布在个人的微博页面中。其中,信息内容的形式可以包括视频、音频、图片以及文字等,其文本长度必须要控制在140字内,用户不仅能够利用其将个人的实际情况加以传播,还能够有效获得外界的信息[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极大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信息生活方式,同样的,也对体育新闻传播领域有着重大的影响。 就目前来看,学术界多研究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而较少研究其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特征。体育新闻传播作为传播领域的重要领域,和其它新闻传播领域相比,对微博的生存、发展更有好处。
1体育新闻传播方式演变中微博的主要表现分析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播学理论的构建以及整个世界的信息传播,当然也对体育新闻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微博在体育新闻传播方式演变中的主要表现包括三点:一是促进了互联网与体育新闻传播主流媒体的融合;二是促进了体育新闻传播主体的大众化;三是有效拓展了体育新闻传播新媒体的应用。
1.1促进了互联网与体育新闻传播主流媒体的有机融合
一般而言,主流媒体主要指的是“议程设定媒体”或“精英媒体”,其以边缘文化的生产机制以及媒介文化生产的核心为依据, 并能够起到议程设置的作用。一般主流媒体往往强调其社会舆论的主导作用,扮演着社会舆论领袖的角色,创造并宣传维护着主流价值观[2]。流媒体的传播形式由于受到了信息传播的技术发展进程的影响,一直主要是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比,其包括广播、电视以及报刊这三种传播形式。目前,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影响较大的舆论热点事件中,微博曝光的比例较大。微博具有全新的互动方式以及传播理念,能够有效创新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其创新的形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传统报刊媒体开创自己的门户网站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传统报刊已开始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门户网站,并且开通了微博,用微博来传播体育新闻。此外,许多专业媒体都拥有自己的媒体微博以及网站主页,如山东卫视、《青年时报》等多家媒体与新浪微博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1.1.2广播电视媒体开创微博频道
广播电视媒体与新闻门户网站相联合,并创建了微博频道,全方位报道体育赛事。例如广州亚运会召开时,新浪微博有效联合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一起将访谈节目“冠军访谈”推出。这个访谈节目能够在运动员刚夺冠的第一时间内与其进行访谈,这样能够使受众深入了解夺冠运动员,更有力地宣传体育赛事信息。
1.1.3资深媒体人士开通个人微博
资深的媒体人士个人微博的开通,可以有效地加强体育新闻传播,创建体育传播新的阵地。例如在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中,新浪微博在线开设了“围观世界杯”专题,其中,由知名人士李承鹏以及韩乔生开设了“黄加李泡世界杯”栏目,其栏目采用体育媒体与微博平台相结合的模式,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度。
1.2促进了体育新闻传播主体的大众化
一般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信息生产流程较为严格,受众不能与信息的编码后台实现有效接触,因此媒体通常只能自己对信息进行编辑、审核和采访等比较复杂的步骤进行信息解码,将信息传播给受众[3]。微博的发展和应用,有效打破了传统媒体控制议程设置的模式,使普通受众能随时随地、简便快捷地把信息传播出去,大大推动了体育新闻传播主体的大众化。
1.2.1体育赛事参与者变成传播的主体
体育赛事是体育新闻传播当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微博的发展, 体育赛事参与者在赛事新闻传播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体育赛事参与者指的是在体育赛事进行运作管理时,其涉及到的比赛参与者以及主办组织,包括工作职员、政府官员、志愿者、裁判员、 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等[4]。如在伦敦奥运会的体育赛事报道微博当中,赛事主题的转变在三个方面得以体现。首先,在微博传播当中, 体育赛事的参与者变成传播的主题,因此,奥运冠军对大众来说变得更为亲切,两者之间的距离也更加亲近。例如在比赛结束后,冠军叶诗文发布的新浪微博,其评论数和转发数高达十几万次。其次,媒体资深人士也在同时引领着舆论潮流,提升体育赛事传播的影响力。例如腾讯网站邀请崔永元、刘建宏以及白岩松等组成评论阵容,并利用腾讯微频道,将赛事信息在第一时间内发布出去。同时由体育明星组成的明星播报团,利用腾讯微博平台,将赛事的相关资讯加以发送,并和观众互动,进而使微博互动播报的新模式形成。最后,政治人员在微博的喝彩,让网友对其进行无数转发。如在推特上,菲尔普斯与奥巴马总统的互动,在菲尔普斯获得金牌后, 奥巴马总统还对其表示了祝贺。
1.2.2舆论受众成为了意见领袖
微博具有终端化以及简洁化的操作模式,其体现出较高的活跃性以及参与性。在微博空间中,体育爱好者能够对个人微博进行设置,并能够搜索相同兴趣的人,进而形成有着相似兴趣的微博群体。另外,体育爱好者可以关注明星和媒体人士,转发自己感兴趣的微博内容,让自己变得受人关注,成为微博的意见领袖。新浪微博在线开设的“围观世界杯”的专题当中,只有两位球迷领袖是专业人士,其余的领袖则是足球的业余爱好者。他们发布的体育信息,成为有较高关注度的话题的可能性很大,进而,可以成为媒体的新闻素材信息源的提供者,对用户的需求加以满足,并对体育新闻的传播广度进行扩大,促使受众的体育生活得以丰富。
1.3有效拓展了体育新闻传播新媒体的应用
在对新媒体进行定义时,匡文波认为互动性是新媒体传播的本质特征,现在只有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
3G手机媒体把网络终端化技术充分地利用起来,有效地开创了体育传播五分市场的新格局。作为第五媒体,手机微博在进行体育新闻传播时,可以借助自身所拥有的市场优势,将电视、计算机、 报刊和广播形成的四分市场局面打破,分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5]。 伴随着3G手机媒体的影响力逐步增强,微博在实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伦敦奥运会召开的过程中,腾讯网手机终端开展了相关的专题,如赛事专题以及触屏版奥运频道,并有效地划分了报道和页面,保证手机网络页面与受众的接受习惯相符合。
一般来说,互联网是社会生存方式变革中的重要标志,其能够有效打破传统的传播方式,将单向的传播转变为多向的传播,使众多的信息源能够相互反馈和交叉传递。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能够将传统的“多对多”模式打破,把“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人际信息链条创建出来,并且,还建构出以个人为主体的人际网络世界。另外,微博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日渐重要。门户网站可以将微博体育的专题有效开展,并对赛事的信息加以全程报道,从而有效扩大受众的参与度。
2体育新闻传播中微博具备的特征分析
2.1自媒体化与互动性
微博在时间、知识以及技术上具有较低的门槛,并有自媒体化的特点。在微博的网络环境当中,微博用户可以自主创造和生产信息,是创造价值者以及生产信息者。微博是一种网络社交平台,其能够使微博用户加入到体育赛事的信息传播中,实现信息共享。此外,用户能够通过相互关注和私信,进行信息的交换和沟通,分享观点、经验以及见解等。而微博网络实名制使原本虚拟的网络人际关系链条变成真实的线下人际关系。如南非世界杯,新浪微博开设了“同城看球”栏目,用户每天组织看球活动,线上线下的双重互动,使球迷的现场感得到满足,展现了现实生活与体育赛事的交互性和融合性。自然,运动员和球迷用微博实现互动,能够强化体育的休闲传播,使体育新闻传播的娱乐效果得以增强,使体育信息得到有效传播。
2.2去中心化与生动性
新闻信息受众在关注体育赛事和体育现象时,不仅仅注重对赛事的过程和结果,对赛场上的娱乐性因素也很关注。微博去中心化和生动性的特征,能够和受众这一要求相符合,最大化体育新闻传播的模式和主题,从而全方位地报道体育信息[6]。在伦敦奥运报道期间,腾讯网社交平台主要利用微博和手机,构建“Wap+Wep” 的实时社区,从而进行多平台、跨终端和实时社区的立体传播,使立体化、全方位的无线播报矩阵形成,有效彰显出微博去中心化和生动化的特征。此外,微博去中心化的特点能够将新闻传播权威机构的话语权利加以弱化,使大众能够掌握体育信息传播的议程设置。微博用户完成信息的传播和编码时,主要是通过终端化科技产品将文字进行简短输入,这样能够有效实现微博大众化的传播,确保体育新闻能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促使传播主体的社会化。
2.3终端化与便易性
微博的传播环境具有开放性,对文字的完整性和标准性的要求较低,语言模式碎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专业化的信息处理方式。当然语言形式的精简化,能够有效凸显出体育赛事结果的
和移动媒体的有机结合,将体育新闻传播的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化。 传统意义的体育新闻传播,通常集中在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传播上,而微博利用其网络设备之外,还利用自身的跨平台优势,对信息进行发布。此外,手机以及掌上电脑等科技产品,能够随时随地提供给用户体育信息。例如3G手机媒体,手机微博将移动终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创造出全新的体育新闻传播模式,便于用户获取相关的体育信息。
2.4精简化与即时性
微博在体育新闻传播过程中具有精简化和即时性的特征。微博传播信息的精简化,主要在于新闻形式的碎片化,文字简短,用户必须要剔除和过滤信息,确保信息内容的精悍短小。这样的精简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体育新闻传播的即时性。而微博的即时性主要就是其与手机终端的连接,利用移动手机,使传统媒体的网络设备与信息传播主体相脱离,有效融合简明化和科技化特点,确保用户能够及时发布相关的体育信息。在传播体育新闻信息时,充分利用微博,能够有效实现体育新闻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实现传播效率和速度的统一。
3结语
【体育新闻传播】推荐阅读:
网络体育新闻08-11
体育新闻标题09-22
电视体育新闻评论05-10
体育新闻语篇06-23
体育新闻报道10-02
体育新闻的范文07-06
体育新闻的主要特征10-13
英语体育新闻修辞特色05-17
体育新闻学课程07-06
体育新闻异化现象分析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