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方式(通用12篇)
新闻传播方式 篇1
摘要:本文从体育新闻传播的概念出发, 把体育新闻的传播分为传统媒体传播和网络媒体传播两大类来探讨体育传播不同方式的不同特点, 以期对于体育爱好者们明白自身接受体育新闻的方式并辨别这些信息。
关键词:探析,体育新闻,传播,方式
1、相关概念
众所周知,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要及时、准确的传播发生的事实。对于体育来说, 体育新闻是传播人类体育运动、健身活动及其相关的一些信息, 张扬人类向自身的极限挑战、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追求自身的至善至美的一种人文精神。当然要想有传播就必须有媒体, 也正是有了媒体才有了新闻的传播, 体育新闻也不例外。对于媒体来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 又可以分为传统的媒体和网络的媒体。那么体育新闻在传统的媒体和网络的媒体中分别以什么方式来传播, 各种传播的方式有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这就是本文要探讨和分析的内容。
2、传统媒体的传播
传统媒体媒体又称为平面媒体, 最初起源于广告界, 包括了广播、报纸、电视、三种方式的传播。
2.1、广播
广播对于体育新闻的传播是最早, 也是最为古老的方式, 但是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殊的效果。首先对于实况的转播来说, 没有解说员, 就不能进行有效果转播, 大家可以对实况的体育赛事有个很好的了解;其次, 对于录像或者新闻来说, 通过广播的评论员, 大家可以更好地知道关于体育新闻的一些细节。
2.2、报纸
报纸和广播一样, 都是很传统、古老的传播体育新闻的方式, 虽然近年来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把报纸作为为自己获取体育新闻的方式, 但是作为体育新闻传统的传播媒介, 但广大的受众对这一传统的媒介还满含感情。报纸要对自身进行变革以后好的适应体育新闻的传播。首先在新闻体育题目的标题上, 要力求新颖, 使人耳目一新;其次, 在写作的方式上要尽量采用议论的方式, 改变以往叙事为主的方式;然后, 语言的表达要尽量的贴近大众的生活, 让读者能够接受, 也就是说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再者, 在文章的篇幅上要短小精悍, 用精炼的话语去叙述并评说体育新闻;最后, 在文章板块的设计上, 要把同样的新闻内容不同的观点放在同一大的板块上, 把不同的类型的文章放在不同的板块上, 已达到思维的碰撞的效果。
2.3、电视
电视的出现, 不仅给予体育迷们声音和文字的体育享受, 而且给予体育爱好者视觉上的享受, 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一场比赛通宵看电视, 电视在体育新闻的传播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首先, 电视对大量的体育赛事进行转播, 并对体育新闻给你评论, 在此大力的宣传下,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育, 并投身体育, 使体育更大众化、生活化;其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人们通过电视可以更多地观看到国际赛场上的比赛, 并进一步了解国际赛场上的新闻, 通过电视, 人们与国际体育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进一步促进了体育的国际化、全球化。
3、网络媒体的传播
与传统的音视频设备采用的工作方式不同, 网络媒体依赖IT设备开发商们提供的技术和设备来传输、存储和处理音视频信号。
网络媒体对于体育新闻的传播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有很大的飞跃, 首先, 网络媒体对于体育的传播更加及时, 受众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体育信息, 能够快速的了解一些新闻的始末;其次, 网络媒体能够传播的体育新闻的数量更多, 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各种各样的信息满足不同的爱好者的需求;再次, 网络媒体使体育迷不仅更多的关注本国的体育赛事、体育新闻, 还能更有效的选择观看国际赛场的体育赛事及新闻。
在谈到网络媒体对于体育新闻的传播, 不得不提到在目前用处比较广泛的手机媒体传播、和微博的传播, 它们对于体育新闻的传播又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首先, 微博开创了一种新的传播模式, 开创了体育新闻的短时代, 用最简单的直白的方式告诉大家体育新闻, 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用最简单的方式满足受众, 其不仅能够发布文字, 更能够发布图片、视频、音频等, 它集众多的技术与一身, 对传统的体育媒体的传播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并对体育新闻的传播产生巨大的影响:
3.1、对体育新闻传播者
当微博出现后, 各大传统的媒体的工作者, 纷纷开设微博, 抢占市场, 扩大影响力, 并且在第一时间对于各体育新闻进行报道, 显然在速度上, 传统媒体不能与微博相提并论, 所以, 传统媒体工作者除了开设微博外, 把更多的精力应放在新闻的挖掘上, 深层次的报道赛事的结果并进行分析。
3.2、对于体育受众
体育受众是指体育新闻、体育赛事等体育相关信息的接受者。有了微博, 体育受众可以更快捷的了解到体育信息, 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微博, 和别人进行互动, 进行交流, 使对体育信息的了解程度更深。
3.3、对于体育明星
因为体育新闻的娱乐性受到了很大的批判, 有些时候绯闻成为了热点, 甚至是卖点, 但是当体育明星开设微博后, 能够第一时间以真实的身份对时间进行澄清, 还原新闻的真实性。并且体育明星可以随时更新自己的微博, 使体育迷们能够和自己心仪的明星们进行更近、更真实的交流。
3.4、给体育新闻传播带来的问题
当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的时候, 信息的真实性或者全面性就会受到质疑, 很容易对于体育信息了解不深的人们产生误解, 更加使信息混乱。
新闻传播方式 篇2
1科技新闻定义与分类
定义虽然表述各不相同,但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报道对象是科技,二是时效上要求新,指新近发生或是最新报道。然而,只具备这两点尚不充分。正如科技全方位渗入经济社会,科技新闻与经济、社会等其他新闻也存在诸多交叉,界限并不清晰。如果科技新闻只限于科技领域的新鲜事,则易将部分具有科技内涵的信息排除在科技新闻之外。因此,有学者认为在经济、社会发生的事件中,只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就应算为科技新闻,否则则是经济新闻或是社会新闻。应该说,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科技新闻更加容易亦更为清晰。笔者认为,明确科技新闻的分类比研究科技新闻的定义更具实际意义。但相对于后者,国内对科技新闻分类的研究更为缺乏,仅有的为数不多的研究亦不统一。胡钰将科技新闻分为科技成果类新闻、科技人物类新闻、科技政策类新闻三类。赵炎龙则认为科技新闻包括政策类科技新闻、建设类科技新闻(指科技队伍、科技工作理论方面的建设)、成果类科技新闻、人物类科技新闻、自然事件类科技新闻(指对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气候等自然界发生的事件进行科学解释或观察性的报道)、批评类科技新闻(对科技系统的新闻监督)等六类。赵炎龙的分类完全包含了胡钰的分类,不但政策类科技新闻、成果类科技新闻、人物类科技新闻表述的内涵比科技成果类新闻、科技人物类新闻、科技政策类更宽,而且还区分出了建设类、自然事件类和批评类三类科技新闻,更为全面地反映了科技新闻的全貌。
然而,赵炎龙的分类仍存在明显的瑕疵。一是自然事件类科技新闻过于狭窄。如SARS疫情发生时,在新闻媒体的大量报道中,涉及防治和诊疗技术研究进展的,无疑可以列入成果类科技新闻,但是更多的关于SARS发病原因、发病条件、疫情地区、防治要求等方面具有科技内涵的新闻,因不属自然事件,难以归类。其实,现实中后一类新闻越来越多。二是分类对象重叠。建设类科技新闻和批评类科技新闻的对象均为科技管理或是科技工作,而且我国批评类科技新闻数量很少,单独归类实际意义有限。因此,笔者认为,科技新闻除了包括意义明确的政策类科技新闻、成果类科技新闻、人物类科技新闻外,还应包括事件背景类科技新闻和管理类科技新闻两类。其中,事件背景类科技新闻指事件具有深厚的科技背景,如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在月情况等类的新闻,或是需要通过科技阐释事件发生背景、预测发展趋势,如对印度洋发生海啸的报道等,以及揭示事件背后科技现状的,如《华盛顿邮报》4月在对马来西亚航空公司370航班失联事件报道中指出“全球航空业的数据通信、数据备份技术实在太落伍,今天的航空业仍在使用上世纪70年代的落后技术”等。这类新闻与成果类新闻区别明显,应单成一类。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从科技角度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将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深入。管理类科技新闻指反映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推动科技事业发展中的举措或阶段性成果的新闻,包括科技工作进展、科技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等,如召开重大科技会议、发布科技规划、科技人才选聘等情况。
优化传播方式?升级传播效果 篇3
关键词:优化;传播;效果
一、工作描述
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运用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全社会思想、言论、观点进一步的自由化,公众获得信息的方式呈现出“随时、随地、零时差”的特点。一方面,中国传媒格局已由过去官方主导,演变为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受众对于信息的选择更加个性化、类型化。北碚公司深入研究当前社会媒体传播特征,突破传统宣传藩篱,将“北碚公司中心工作、国网公司宣传重点、社会媒体关注热点”在内涵上进行嫁接,从社会公众的角度讲述具备新闻价值、受众喜闻乐见的“国网故事”,实现传播对象多元化、传播载体多样化、传播内容价值化。
二、主要做法
得益于技术的革新,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已经突破以往以单个媒体作为独立单位发声的传播瓶颈,组、群、圈的概念贯穿新媒体运用全过程,微博,微信更是通过粉丝、朋友圈转发把组群效用发挥至极限。至此,继续采用个体进行点对面的信息发布,已经难以形成声势。为此,北碚公司在深入研究新媒体运行模式基础上,拓展思路,成立多维联盟,形成统一,集群式信息联动发布矩阵,向变革要红利,向新思路要利益。
三、特色亮点
合力媒体联盟,传播新闻热点。利用媒体联盟平台优势,保持信息对称,实现资源共享。针对常态性工作,编写“北碚公司每月新闻线索参考”,将具备新闻性、话题性、阅读性的重点新闻线索反馈与各类媒体,实现信息传递的双向互通。针对突发性工作,与新华网、人民网、北碚报编辑组建“我要报新闻”突发新闻线索“微信”采集平台,及时,高效传递新闻信息,实现TODAY NEWS TODAY SHOW(今日新闻今日发布)。
合力共建联盟,诠释核心价值。充分发挥共建联盟,互相监督、真诚交流、共同进步作用,开展“发现最美国家电网人”迎峰度夏电力体验日活动,诚邀共建联盟行风监督员、北碚区人大代表、亲身体验公司员工在营销、调度、故障抢修一线战高温、保供电的工作情况,从不同侧面展现出国网人“不辞辛劳,只争朝夕”的日常工作“全景图”同时,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客观对公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为改进工作质量提供有效指导。
合力话语联盟,拓展传播途径。巧借辖区内分布在不同行业的网络意见领袖之口,发“国网之声”。邀请微博意见领袖参与日常巡线工作,形成长微博“烈日下的电黄牛”共计转发56次,实现与微博粉丝的情感共振;援川抗震救灾期间,通过多名辖区内微博意见领袖以“一个电网人的救灾日记”的形式转发微博,图文并茂,生动鲜活的塑造出有血有肉,敢于担当的电网人形象。
四、具体案例
走进国家电网主题传播: 强化体验 传播价值。
案例背景
为充分发挥“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后资源集中、专业集成的优势,北碚公司统筹全局,通盘把握,策划开展“走进国家电网主题传播”。在选材上,横向贯通公司生产、营销、服务重点工作,提供多层次,全方位背景材料,形成新闻选题库供不同性质媒体筛选适合自身定位的素材,实现题材选择的量体裁衣、订身制作;在策划上,根据各部门制定的工作排期计划表,积极与媒体对接沟通,确定最优采访切入时间点。对重点项目采取系列报道的方式,在工作的初期、中期、后期分期报道,实现闭环式宣传;在队伍建设上,提前培训相关体裁写作要点,借助媒体现场采访机会,开展实战练兵,向专业记者现场取经,提高自身宣传能力。
内容成果
邀请媒体”走进国家电网”,走进生产、营销、服务第一现场,亲身感受电力员工在保障用电,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1)走进救灾现场,4月,四川发生地震灾害,公司抢险队伍立即奔赴前线。同时,立即组织北碚当地媒体随队前往,现场采访。
(2)走进生产一线,8月8日,组织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社、重庆日报等6家媒体,以及重庆市散文家协会2名作家和2名摄影师,跟随服务队深入棚户区开展低电压治理和用电安全检查,拍摄棚户区安置房建设进度,以及各项配套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展情况,采访北碚天府煤矿棚户区居民对现有用电情况的满意程度,以及对于今年年底搬入安置房的憧憬。
(3)走进营业窗口,邀请媒体参加营业厅“集体找茬”活动。
(4)走进工业园区,在服务中国西部最大国际药品输送基地——北大国际医院重庆基地过程中,邀请媒体全过程介入,跟踪报道北碚公司通过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简化审验手续,倒排工期的方式,实现该项目最终投运时间比计划时间提前了45天。
(5)走进最美员工,大年三十邀请重庆电视台记者实地采访变电运维站值班员杨历秀,形成报道《北碚公司杨历秀:大年三十站好最后一班岗》。
(6)走进“国家电网春苗之家”,邀请重庆主流媒体随同公司团委青年志愿者团队,一同走进“国家电网春苗之家”北碚区文星场小学,开展“安全理念进校园”、“大手牵小手”活动,为小学生传递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常识。
五、实践效果
新闻传播方式 篇4
一、电视新闻释义
所谓的电视新闻, 指的是从电子科技的角度来向观众传递社会信息的一种方式。人们从电视屏幕中来观看电视新闻, 并了解电视新闻对于新闻信息的解读。电视新闻采用图像、声音等方式来表现出需要传达的新闻信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将收集到的镜头进行剪辑和设计, 并配以精彩的新闻解说来吸引观众的目光 (1) 。正是由于电视新闻对于新闻信息的生动报道才能够使人们愿意接受新闻, 并分辨出新闻的真实性。
二、新闻传播方式
人们所熟知的新闻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传统媒体所引导的采用电视以及广播等形式传播的新闻。传统媒体时代, 很多人为了能够接触更多的社会信息, 就会定时聆听广播节目或者是订阅报纸。不少媒体在发布新闻时也会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很多时候, 其在发布新闻的过程中都会经过系统的营销和策划, 以便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加快速度。另一种新闻传播的方式是依托着新媒体而诞生的 (2)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 很多新的媒体形式随之出现。人们从网站或者是社交平台中了解到新闻信息, 并在微博或者是微信中发布新闻信息。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就是传播速度上的差异。新的媒体依靠着互联网传播, 人们经常会从网页中浏览信息, 而新闻信息就在该种环境下传播出去。新媒体的出现转变了新闻传播的形式。传统的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更为被动, 其需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需求来发布信息。而新的媒体则是在发布了信息以后, 由受众群体来主动选择自身所需要的新闻信息。
三、新媒介环境下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转变
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 出现了媒介融合的现象。人们在接受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也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通常时间, 新闻节目都会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来吸引受众群体的关注, 从贴近生活的角度来拉近新闻事件与受众群体之间的关系 (3) 。人们既能够了解新闻信息的具体事件, 又能够参与到新闻信息的讨论当中, 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于新闻信息的观点。电视新闻一直秉承着传统的新闻传播思想, 认为新闻报道应该遵从事件的真实情况, 并在节目中杜绝虚假信息的传播。电视新闻的该项原则获得了国家以及受众群体的肯定, 电视新闻在该种坚持下为社会营造了更加和谐的气氛。在新媒介的融合背景下, 电视新闻也需要获得发展的空间, 并顶住新媒体的压力, 其在传播方式上做出改变。但电视新闻在其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却依然没有改变原则, 保持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并积极对新闻信息作出最为客观的评价。电视新闻也应该转变自身的传播方式, 积极借鉴媒介融合过程中其他媒体的传播方式, 从而加快自身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 促使电视新闻的影响力扩大。电视新闻还需要扩充自身的传播内容, 根据受众群体的需求转变新闻信息的内容。目前, 人类社会在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鲜事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电视新闻只要能够抓住新闻的关键点, 就能够找出向人们分享的新闻信息。电视新闻在新媒介融合的影响下也开通与观众的互动平台, 并在与观众的沟通和交流中了解到更多的新鲜趣闻以及观众所关注的新闻热点问题。
四、电视新闻传播变革趋势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电视新闻要想保持不落后的态势, 需要借鉴媒介融合的各项优势。首先, 电视新闻需要加强信息的组合。对于电视新闻来讲, 其之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关注新闻事件, 主要的原因在于电视新闻所收集的新闻素材对观众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值得受到大量的传播 (4) 。在该种环境下, 电视新闻应该抓住该项优势, 在对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格外的严格。信息组合是媒介融合形势下一种新的筛选信息的方式, 有效的信息组合能够使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电视新闻顺应信息的发展和变化, 积极管理新闻信息的筛选, 并考虑其传播的速度和应用的背景。在将零散的信息组合起来以后, 就能够形成新的具有一定影响能力的新闻信息。
新闻信息还应该创新自身的表达形式。传统的电视新闻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都会采用图像等单一的画面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 反而忽略了文字对于新闻信息传播的作用。在新媒介的影响下, 电视新闻应该意识到文字的重要性, 对需要传播的新闻信息进行细致的文字编排, 从排版的方式上让观众感受到新闻的重要性。电视新闻在对新闻信息进行排版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具有联系的新闻都放置到一起, 并对该类信息进行组合。该种形式的排版不仅给观众以干净整洁的印象, 还能够激发观众对于新闻信息的联想性和求知欲, 从而使观众对新闻信息更加关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 电视新闻已经不能墨守成规, 需要做出改变和创新。在未来的发展当中, 电视新闻应该更加客观、公正, 并从科学的角度来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
结论
如今, 科学技术已经为电视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技术。在媒体的发展阶段, 电视新闻需要在媒介融合的压力下改变自身的发展状态。总而言之, 电视新闻需要重新了解媒体环境的转变, 并对其他的媒介传播方式进行细致的评估, 从而使自身更加了解新媒介的各项信息与综合实力。电视新闻通过转变自身传播方式来优化自身的传播效果, 从而使自身对于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加自由化和人性化。电视新闻也将在对传播方式的管理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实力, 从而发挥出传播信息的最佳效果。
注释
1 张业华.新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趋势[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05 (03) :4-5
2 颜秉伟.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09 (11) :104
3 何志武, 张兰.2009-2012年我国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发展研究综述[J].东南传播, 2013, 05 (03) :51-54
新闻传播方式 篇5
618新闻与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精确新闻学
2.棱镜门事件
3.拟态环境
4.二级传播理论
5.尼尔波兹曼
6.观点的自由市场
7.蒙太奇
8.美国便士报运动
9.史量才
二、简答
1.当前中国媒介融合的内涵与意义
2.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3.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
三、论述
1.分析微博等社交媒体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影响
2.经典传播理论在当下互联网时代还适用吗?举两个例子
企业新闻传播回归本质 篇6
2011年12月底,美通社把全年发布的新闻稿进行了梳理和排序,评选出两个榜单,一个是美通2011十大最受微博关注中文新闻稿,另一个是美通2011十大中文新闻稿。前者以在美通社微博上被转发和评论的次数为依据,后者以微博转发、平面剪报和网络转载的总和为依据.这两份榜单或许不及某些社会时政新闻评选那么火爆热门.但其中体现的意义,却对企业的新闻传播有着不一般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为什么这些新闻稿更加受媒体关注呢?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一些共性。而这些共性也再次印证了美通社对客户一直秉承的观点:企业新闻传播,终究要回归到新闻的本质中去.即及时性和内容为王。
来看看几个例子;
“沃尔玛亚洲首席执行官贝思哲兼任沃尔玛中国临时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利华关于暂缓调价的声明”,这两篇新闻居十大中文新闻稿榜单的靠前位置。前者的新闻背景是沃尔玛分店被罚的负面消息,而后者的新闻背景则是联合利华向媒体表示有涨价打算后被发改委调查二者都引发了危机公关的迫切需要。这两个新闻稿基本上是两家企业在第一时间发给美通社,然后经由美通社的网络发布给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记者和编辑。
借助美通社在微博拥有的数万粉丝,美通社也第一时间把联合利华和沃尔玛的声音传递到微博上,在短短半小时内,引发多家媒体引用和记者的关注与转发,对其品牌形象的挽回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度及时性是这两篇新闻被媒体关注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企业需要应对危机的时候,企业需要在第一时间把需要传递的信息和态度告知于媒体和公众.而不是让媒体和大众对出现信任危机的品牌进行“缺席审判”。
媒体最希望看到的是和行业贴合紧密、言之有物的新闻稿。“网易2012校园招聘正式启动欲觅800”易“中人”这篇新闻高居十大中文新闻稿榜单的榜首,在微博十大新闻稿中也名列第二。这篇稿子最大的看点在于它有新闻点、有“料”。新闻稿中,丁磊的“我们的食堂一天供应5顿饭,顿顿不要钱”引发了微博上的热捧.转载次数高达4000次。另一篇新闻“明星潮牌风生水起.Yoho!有货电商助力”在美通社微博上被转发评论超过17000次。这篇有关周笔畅自有品牌的新闻,除了本身足够吸引眼球外,新闻稿的内容写得也是很有分量,不光报道了这个品牌,还顺带说了其他几个明星品牌的故事,有新的信息,有看头,又不脱离主题。
当然,不是每个企业每天都有那么多新闻点等待发掘,更多的还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动态、产品和服务做常规传播,回归到内容层面,制造可以传播的话题。话题一定不能凭空硬造,而是要尊重新闻规律,企业可紧抓时机适当放大那些有意思、有共鸣、有价值的事件,吸引媒体关注,或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互动.让受众主动去谈论你。另一则网易的新闻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网易杭州中心成立.引导出食堂一天供应五顿饭.引导出丁磊养猪把员工“当猪养”(善意的).从而引导出“网易员工很幸福”。这条新闻稿被@美通社资讯以140字的微博发出后,立刻引发微博受众的极大关注,短短数个小时转发评论就高达4000次,网易是在刻意利用这些话题或者说是“新闻卖点”去做有节奏的引导。并且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一家专业的好媒体,是不会把企业新闻通稿全文照搬使用的,但是新闻稿提到的事件、引用的数搬、企业高管说出的有价值的甚至“有争议”的言论.在日后都可能成为记者引用的来源.写稿的线索、做选题的灵感。保持长期的、高质量的、有节奏的发稿频率是关键。
新闻传播方式 篇7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化、便捷化。同时也因为科学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原有的传播方式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和创新, 带给观众更加全新的新闻信息获取感受。探究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 并促进电视新闻传播更好地应用科学技术, 显得非常重要。
二、在现代科技背景下电视新闻进行创新的主要表现
(一) 现代科技推动了新闻采集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电视新闻由于没有资源传输技术的支撑, 不能像报纸等媒介一样传输新闻信息, 也无法保证新闻的时效性。近几年, 随着网络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 配合视频和图像压缩技术, 电视新闻的传播有了新的方式、方法, 当电视新闻需要跨区域进行传输时, 网络技术等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使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了保证, 无论在任何地方, 电视新闻都可以进行实时直播。
(二) 现代科技对以往新闻制作方式进行了完善
先进的声音、图像和视频处理技术是电视新闻获得表现力的基础。现阶段, 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断完善, 丰富了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加大了创新力度, 并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水平。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方式是一种完善和补充, 让传统传播方式得到了更好的应用的同时, 更加促进了电视新闻表现手法的创新, 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水平。
(三) 现代科技改变了以往观众的收视习惯
传统的新闻传播中, 电视新闻是不可重复的, 一旦错过, 很少能再重新观看。但是, 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利用实现了新闻的重复观看, 甚至, 观众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完整的节目。现阶段, 电视台本身就在做新闻资源的上传和共享工作, 还有一些网络网站和网络自媒体进行了电视资源的保存, 这种方式丰富了网络中的新闻资源, 让观众观看电视新闻不再受时间、地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正是现代科技的完善和进步, 使观众收看电视新闻像阅读报纸一样便捷和灵活, 不仅可以跳跃观看, 还能进行有效的挑选。
三、电视新闻创新巧用现代科技
(一) 注意成本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 更多的高科技被引入电视新闻工作中, 尤其是近几年卫星、数字微波技术的兴起, 对电视新闻的影响非常大。现代科技的运用会带来较高的投入, 这对地方电视台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 因为地方电视台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 而且收视群体以当地观众为主, 因此成本问题是其最主要的问题所在。如一次外地的采访会调动高昂的卫星车, 或者采用互联网“电视传真”技术传输, 这两种工作方式的新闻质量不相上下, 但是在成本上, 卫星车却高出互联网传输技术很多倍;因此, 选择低成本、高质量的传输手段是地方电视台控制经济成本的主要方法。如果在特别重要的新闻采访过程中, 需要调动卫星车进行采访、现场直播时, 也要将卫星车的效果最大化, 充分利用卫星车的功能, 做到充分利用其功能, 减少浪费。同时在设计节目时, 也要考虑直播对象、题材是否重大、如何设计兴奋点、是否有足够引人入胜的悬念、观众是否有兴趣关注事件的进展等许多因素。
(二) 注意消极影响
新闻报道要注意消极影响, 电视新闻内容一旦错误报道, 就会直接对观众造成困扰, 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且这种影响在很多时候没有挽回的余地。如在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中, 电视台为了向观众呈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情况而选择直播, 如果现场人员或者新闻报道记者出现不合适的言语和行为, 那么观众就会通过屏幕看到, 最终直接影响观众对相关行业、相关人员以及新闻事件的看法。因此, 提高记者的现场把握能力和综合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此外, 要设计严格的现场流程, 建立从现场采访到播出的应急反应机制, 从而将消极因素减到最少。FLASH是一门新技术, 通过FLASH动画可以更为生动地向观众展示所发生的事件, 让新闻的传播更加“接地气”。观众希望看到的是现场的真实情况, 可以通过模拟现场的方式带给观众更加通俗易懂的信息。但是一篇新闻报道或采访不能过多地应用FLASH动画, 否则容易使新闻失去真实性。因此, 在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FLASH动画以及模拟现场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 也可以应用其他技术手段, 最大化地消除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
(三) 善于借力整合
社会资源和科技资源是电视新闻借助的主要对象, 对这些资源进行使用可以丰富节目的内容, 增加网页点击量。影响电视新闻质量的因素之一就是新闻的技术含量, 新闻技术含量取决于是否能够有效借助各种资源和力量。电视新闻应当联合网络加大宣传与推广, 使多样化的电视新闻收看方式获得更多观众的肯定, 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了解电视新闻内容, 获取相关新闻信息。比如电视新闻可以与城市交通部门联合建立一档节目, 通过城市中的成千上万的摄像头, 捕捉城市的动态, 对交通路况进行报道和直播;第一时间进行车祸现场报道, 借助交通网络的便捷性, 发布寻人启事、寻物启事等便民信息, 促使电视新闻发展找到新的方向。通过借力的方式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 增加新闻的技术含量, 这样电视新闻才会更加好看。向社会借力, 借助社会上的高科技手段来创新电视新闻, 这是城市台最讨巧、经济、可行的整合办法。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科技已经逐渐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 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带给人们全新的新闻信息获取感受。基于此, 本文对现代科技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科学技术,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准.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J].经营管理者, 2013 (20) :329-330.
[2]肖铮.电视新闻传播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传播, 2016 (11) :43+45.
[3]张琨悦.网络媒体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媒体研究, 2016 (16) :121-122.
新闻传播方式 篇8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新闻传播,创新与改革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 传统的报纸新闻传播方式已难以满足人们阅读的要求。因此, 结合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丰富并创新报社新闻传播方式成为了报社管理者关注的重点。通过互联网能够更好地开展新闻信息的传播工作, 极大地便捷人们的阅读和对信息及时获取。
一、报纸新闻传播的诞生和传播特点
人类在从熟人社会 (乡村) 走向生人社会 (城市) 后, 对于外部社会了解和认知的欲望就变得非常强烈, 而新闻传播正是因为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的这种需求应运而生的。新闻传播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人们精神层面的教化和抚慰作用也很显著。
在造纸和印刷术成熟, 尤其是当现代城市基本成型后, 报纸就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报纸是最早和最富有成效的新闻传播方式之一。靠阅读报纸获取新闻或信息曾经是文明和时尚的标志, 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报纸在其较长的发展历程中, 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报纸这种传统媒体历经了较长的发展历程, 在新闻传播上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辉煌的时期, 报纸是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最重要方式。
一直以来, 依靠着曾经先进的印刷技术, 报纸的运作方式就是, 新闻采集、编辑、印刷、发行、读者阅读。绝大多数报纸都有严苛的运作管理程序, 但在收获严谨、公正的美誉度和信任感之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在伴随新技术出现的同时, 广播、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等新媒体不断挑战着报纸作为新闻传媒老大的位置。在与广播、电视分享新闻传播舞台的时候, 报纸新闻还是占据着相当的“市场份额”。然而在互联网和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报纸一下子暴露出了不适应社会发展和读者需求的诸多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纸媒新闻传播显现的劣势
2.1报纸新闻传播的严重滞后性
新闻采写、编辑完成后, 报纸从印刷到读者的手中, 现在较短的也要五六个小时的时间。而同样的一条新闻, 借助电子技术的广播、电视都已经远远走到了报纸的前头, 就更不用说借助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的诸多多媒体平台了。时效性是当今社会诸多新闻媒体争夺读者和观众的第一阵地。而靠印刷技术的报纸, 就成为了这场竞争最弱势的一位, 这也是报纸新闻最致命的一大弱点。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 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以秒记, 新媒体能够达到实时传播的水平。尤其是当遇到重大新闻或者是突发性新闻时, 互联网新媒体因其具有第一时间的优势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传统纸媒的劣势显而易见。
2.2报纸新闻传播形式单一
报纸新闻表现形式主要就是文字和图片。这种单一的表现形式, 已经显得非常落伍, 离读者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以及对新闻的需求越来越远。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三分天下的时代, 与广播相比, 报纸有图片新闻, 具有现场感较强的优势;与电视相比, 报纸有深度报道, 能够满足观众深度探究的欲望。
新媒体打破了这些传统媒体的诸多壁垒和限制, 大大地增多和丰富了新闻的传播方式。不但有文字、图片、语音, 甚至还有视频图像。不但有快讯, 还有持续不断的后续跟踪报道, 甚至是方方面面的深度报道, 全面满足了读者观众好奇和探究欲望。这也是报纸无法望其项背的一个重要方面。
2.3报纸缺乏与读者交流沟通的渠道
传统时代的报纸与读者的沟通交流是微乎其微的, 读者与报社的交流往往是通过信件和电话联系。尽管各家报社都声称注重反映来自读者的心声和愿望, 要开门办报, 但是大部分情况下, 报社是高高在上的, 完全处于舆论的垄断地位, 大都是抱着我刊登什么, 你看什么的态度, 基本无视读者的观感和要求, 这就造就了报纸与读者严重的疏离感。
各种新媒体非常注重与读者的交流和互动, 在读者阅读新闻的同时, 专门给读者留出通道, 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对新闻进行评价, 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参与感。并且通过大数据, 及时分析、统计、整理读者的观点和诉求, 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向。与此同时, 许多新媒体还与读者一起, 共同关注、参与、引导和影响着新闻事件的发展和走向。
三、互联网时代创新与改革报纸新闻传播方式的思考
3.1充分了解新技术传播特点, 积极变革新闻传播的观念意识
互联网时代, 在新媒体爆炸式扩张的情况下, 报纸的发展遇到了强大的竞争者, 甚至涉及到了我们的生存问题,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 不夸张地说, 第一次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做出应有的思考和行动, 在新闻内容以及传播方式等多个层面都需要积极做出变革来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由此可见, 互联网时代, 我们需要对纸媒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 否则我们将逐步被读者所抛弃。
是坐以待毙还是浴火重生, 道理显而易见。互联网是新兴技术, 不只为谁而生, 只要掌握其特性, 谁都可以借而用之。
3.2上网、触电, 构造新型新闻传播平台
由于报社的创建时间大多比较悠久, 因此具有其自身的特定的品牌效益和影响力。这些都来自于各家报纸多年新闻传播所积累的信誉, 还有长期发布权威、真实新闻所积聚的正面形象。加之作为地方党委机关报, 报纸往往都有自己忠实的读者群。而现今许多读者都习惯于借助手机、电脑等设备来获取新闻资讯。报社必须顺应时代发展, 认清现实, 彻底改变观念, 放下架子, 虚心向新媒体学习, 在有效地适应大众阅读的习惯上, 动脑筋、下功夫。通过和互联网的联姻, 借助现代通讯手段, 就能较好地满足现代人们的新闻阅读需求。例如;我们可以把报纸搬到网上, 建立报社网站;可以通过注册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 开办手机报, 推出自己的手机客户端, 把报纸新闻推送到读者身边, 让我们和读者一直保持零距离地接触。
3.3积极培养适应新技术的新闻传播专业队伍
新的技术, 新的形势, 就要有新的观念, 新的方法。报纸以前那一套运用娴熟的新闻采集、编辑、发行、推广、经营等等传统手法大都需要进行改变。这都需要报社管理者深入地思考, 对读者和市场需求进行精准地把握。尤其重要的是, 我们需要打造一支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的新闻专业团队。充分发挥年轻人的聪明才智, 在充分利用报社所具备的品牌效益和长期积累的良好信誉情况下, 在扬长避短的基础上, 积极创建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 让传统的纸媒焕发青春, 使传统报纸新闻产业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展。
3.4放眼长远, 认真思考线上线下孰轻孰重
可喜的是, 现在有许多报社为了适应新形势, 积极推出了自己的网站、手机报等新技术媒体。纵观这些媒体的日常工作重点, 仍然是把线下, 就是传统的运作模式作为了工作的重点, 线上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有益补充, 投入的人员、资金、精力都远远不够。分析其原因, 大概是目前各家报社靠传统的运作模式, 仍然游刃有余。
但是, 笔者认为,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智能手机绑架消费者的能力更加强大, 会不断地强行改变读者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和阅读习惯。传统媒体必将逐渐地式微, 这是我们无法否认的现实。所以笔者认为, 我们真的不能非要置之死地而后生, 而是当下就要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 早作打算, 未雨绸缪, 切实改变我们固有的观念和方式, 让报纸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显然无法与新技术相抗衡。只有通过创新与改革, 才能使得报纸跟上时代的要求, 满足读者的需求。本文通过对现今报纸新闻传播现状的简要分析, 进一步探讨了传统报媒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的创新与改革的措施和方案, 希望以此对报社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1]梅珂.基于互联网时代探讨如何创新与改革报社新闻传播[J].新闻研究导刊, 2015-10-10.
[2]杨延岭.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 2015-10-15.
新闻传播方式 篇9
一、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的相同之处
(一) 均是对新闻事件的详细分析
无论是什么媒体, 在新闻传播中均会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舆论监督及引导作用。[1]在报纸的一些专栏新闻中, 会对一些新闻事件发表一些看法, 对舆论导向会起到一定的引导式作用。而在网络新闻传播中, 一些社会公知对于某些新闻热点事件的看法也会对网民的新闻意识及行为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由此方面看, 两种新闻传播均会对新闻事件进行较为详细分析解答。
(二) 新闻娱乐化较为常见
在网络及报纸新闻传播中, 均存在着新闻传播娱乐化的特点, 也正是因为此特点, 对于新闻传播的改革工作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 曾在对两会进行报道时, 无论是网络平台还是报纸媒介均在对基本的会议议程内容报道的同时, 对于一些热点话题人物的提案也进行了采访。对于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会议提案, 广大网民也进行了评论, 且评论大多带有调侃色彩。新闻传播的娱乐化色彩使得在新闻传播中多样化热点得以突显。
二、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的不同之处
(一) 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内容性更强
在互联网刚开始兴起时, 网络媒体传播的时效性便极为突显。在1999年的5月8日凌晨, 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坠落了3枚来自北约的导弹, 最终造成3人死亡、20人受伤。在42分钟后, 网络媒体便将这些消息传播至互联网之上, 我国人民也迅速得知此事。而当时大部分报纸对于此新闻消息的传播在次日, 比网络传播晚了24小时。另外, 与报纸媒体相比, 网络传播新闻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化。例如, 在对克林顿绯闻消息进行传播时, 报纸无法将长达78页的反驳报告完全刊登出来, 445页的调查报告自然也无法出现在报纸上。但是在互联网上便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容纳此事件的内容。
网络与传统新闻传播之间存在此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在报纸新闻传播时会受到其版面大小的限制。而在网络传播中, 新闻发布者中有较大部分为网民个人, 无需经过道道关卡, 只需点击鼠标便可完成新闻的发布。
(二) 传统新闻更加注重专业性
与报纸新闻传播相比, 网络新闻的专业性较低。由于在网络新闻发布者中, 有较大一部分比例为网民, 其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具有丰富的内涵修养, 而有些是尚未成熟的学生。有些正直的网民乐于传播社会中的一些正能量新闻及揭发丑陋事件。而一些素质较低的网民, 可能会为了提升自身微博的阅读量而去编写一些假新闻, 欺骗民众。还有一些网民, 在网络上肆意谩骂, 污染了网络环境。
与网络媒体相比, 报纸在进行新闻传播时, 虽然其时效性相对较弱。但是大部分的报纸编辑、记者作为新闻工作人员, 其专业素养是不容置疑的。所以, 民众在获取到网络上的一些新闻信息后, 只有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上得到认证后才会相信。就此点而言, 报纸等传统新闻的专业性、权威性还是较强的。
也正是因为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专业性使得一些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新闻问题得到解决。[2]例如, 在2003年发生的“孙志刚”案件, 最开始是在网络上传播, 随着其转发量的迅速增加, 人民网进行了相关报道的转发, 从而使得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关注此事, 并将其妥善解决。
(三) 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特点存在不同
网络新闻在传播时的互动延伸性较强。在2011年底, 方舟子对韩寒的作品原创性提出了质疑, 在网络上掀起了热议的浪潮。广大网民在网络平台上运用微博、论坛等渠道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且由此进一步延伸开始对韩寒其他作品进行挑错及韩寒反击行为的探讨。虽然事件的最终发展、结果尚且等待证实, 但不可否认的是, 广大网民在此事件上的互动及延伸化讨论对推动事件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形式以满足受众需求为目的。现今对于重大新闻的传播报道, 只有充分展示出真实的场景, 满足民众的信息获取需求, 才能够真正得到其关注及青睐。在现今这个网络、传统新闻传播并存的时代, 报纸新闻传播还是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的。在2011年的3月, 日本突发9.0级地震, 地震发生后对当地民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均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损伤。日本当地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均参与至新闻传播工作中。无论是海啸已蔓延至日本东部还是震后当地民众的自救, 均是当时报纸、电视等媒介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三、结语
在现今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 在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新闻传播工作时, 大部分的新闻工作者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并开始注意灵活运用网络优势去弥补报纸传播的缺陷。在现今互联网之上, 也有一些报纸媒体开始打造网络上的阵地, 建立、维护相关网站的运行。读者也可在网络平台上阅读电子版的报纸信息, 并在信息下发表自身的看法。不仅仅是报纸媒体, 电视台媒体也开始开展官方网站的建立、维护工作。可以预见的是, 现今不仅仅是我国还有全球范围内的传统、网络媒体均会聚在一起弥补自身不足, 充分发挥优势, 以此为广大读者带去更为优质的服务。
摘要:近些年来, 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 网络新闻传播应运而生。文章主要是对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方式 (报纸) 之间存在的异同进行了分析研究, 以此帮助增强人们对于这两者的认识度, 促进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的双重发展。
关键词:网络新闻,报纸,异同
参考文献
[1]舒世良.论网络新闻传播和传统新闻传播的异同[J].戏剧之家, 2014 (12) :145-147.
新闻传播方式 篇10
1 自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特点
1.1 信息碎片化
自媒体大多是个人用户, 因此其拥有的功能繁多, 例如信息传播、沟通、交流等都是用户常见的功能, 因此通过自媒体传播的信息通常是呈现碎片化的特点。很多新闻事件通过个人用户对外发布时, 会夹杂着自身的思维定式或写作能力, 传播新闻事件的侧重点也不同, 大多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表明态度。另外, 微博或微信等信息平台会受到字数的限制, 而博客或论坛等形式尽管不受限制, 却考验了读者的耐心。特别是在Web2.0时代, 网民登上了互联网舞台, 在公共领域的话语权力得到了强化, 成为舆论的制造者和主导者。因此通过自媒体发布的信息大多呈现碎片化的特点。
1.2 时效性更强
随着自媒体的普及, 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更强, 很多事件在发生后不久便通过自媒体的平台被广泛传播。特别是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 在事件的发送及传播过程中, 时间差被大幅度缩短, 有时甚至随着新闻事件的发送, 微博、微信等平台就已经开始采取直播的形式, 能够达到新闻与传播同步的效果这也与自媒体发布不需审核有直接的关系。例如, 2011年的温州动车事件的发生, 第一条求助信息便是乘客通过手机发布的微博。
1.3 裂变式传播
所谓裂变式传播是一种形象的比喻, 信息传播的速度及波及面如同核裂变一般, 非常迅速, 且覆盖面很大。新闻传播是呈现多对多的传播模式, 一条信息被发布后, 便在网络上被全网铺开, 呈现几何上升式的增长。这形成了一种“传播噪音”, 包括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 涵盖了信息从传播者完整、准确地传递给接收者过程中造成的一切干扰因素。因为传播噪音增加了被传信息的不确定性, 因而造成了信息误差的产生, 影响传播终端——受众对所传信息的的正确理解及接收, 最终造成难以理想化地实现预期传播效果的局面。
1.4 个性化的信息
个性化的特征随着自媒体的传播方式普通日趋明显, 信息发布的形式不再受到限制, 用户可以根据信息的特点及自己的主观感觉发表信息, 自媒体信息传播的个性化成为自身的优势之一, 会吸引更多用户去关注自己喜好的内容, 形成一种个性化定制的态势。我们的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无不为这种个性化信息的传递提供了用武之地, 传播生态和传播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变和转移。
1.5 传播内容立体化
在网络平台上传播的信息不再局限于文字, 而是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 受众的感官被多种传播方式刺激。这样的自媒体传播平台给新闻资讯以更加立体化的传播方式, 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认可。它真正的着眼于“受众有何需求?”而不单单是“我能生产什么?”, 因为当今的受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个信息形态, 浅阅读习惯使他们更愿意接受这种“立体化信息”, 同时新闻信息的复杂性在增强, 文字、图片、视频的有机结合能最大程度上呈现整个新闻事件的面貌。
2 自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统存在的异同
2.1 相同点
首先,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具有深度剖析的功能, 无论是新旧媒体, 在各类新闻事件发生后, 都会及时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引导公众观点, 但是面对媒体平台越来越多的今天, 仅仅停留在对事件表明分析显然已经不够, 媒体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对新闻事件的内在信息进行深度剖析, 做出独家新闻看店。特别是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出现。媒体应当及时对事件进行深度解析, 引导受众, 将新闻报道的自身价值体现出来。
其次, 新旧媒体都具有新闻娱乐化的特点。在新闻传播中, 娱乐化已成为受众越来越青睐的形式, 轻松愉悦的传播更符合受众的内心需求, 过去传统刻板的新闻事件播报形式已经没有市场。很多新闻采访中, 无论是哪种媒体, 都在为迎合受众的需求而努力。
2.2 不同点
自媒体更具有独家报道性, 在新闻事件产生后, 很多自媒体平台以高速传播的方式吸引广大受众, 这一特点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受众不仅能够快速掌握新闻事件的信息, 还可以对这些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事件的关注和监督力度大, 时效性是传统媒体无法超越的。
但是与自媒体相比, 传播媒体更具有权威性, 舆论引导的职能是传统媒体首先需要具备的。与自媒体的传播相比, 公众更看好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很多人云亦云的事件没公众传播, 有时难免会出现与事件本身的客观性存在偏颇的现象, 此时传统媒体信息的发布才是代表官方更具权威的信息, 所给出的信息内容一定是客观公正的。
3 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
3.1 对传播理念的影响
自媒体平台的普及使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受到重大的冲击, 无论是过去的报纸、电视还是电台, 他们都受到网络优势的冲击, 纷纷开创网络版, 试图通过网络扩大影响力, 提升自身的新闻传播效率。与此同时, 不少主播、记者等也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 以此来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
3.2 对新闻内容的影响
开放性是自媒体呈现的显著特点, 受到这一点的影响, 传统媒体也纷纷实行开放, 从新闻选题到采访、编辑加工等环节, 传统媒体都会参考自媒体, 寻求与大众需求相一致的做法。很多新闻事件的发生都是一瞬间的, 很多场景无法重现, 此时传统媒体需要与自媒体相结合, 将新闻事件还原最真实的状态。
3.3 传播状态的影响
传统媒体在制作时, 会通过编辑对主题的确认后方可开始采访, 再依据采访的主体寻找和搜集新闻资料, 最终形成新闻报道的内容公之于众。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 与编辑部相关的人员才能着手进行参与新闻制作的过程。而自媒体是任何一个公众都可以进行新闻传播的, 实现了全民记者的传播状态, 这提升了传播的速度, 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新闻事件的发生, 打破了过去只有传统媒体才有话语权的壁垒, 很多传播状态被改变, 任何人都可以拿起手机或电脑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发布消息。面对这种冲击, 传统媒体应当适度改变, 将自媒体的优点适时在传统媒体中有所体现, 或与自媒体合作, 实现自身传播状态的优化。
4 结论
传播速度快、效率高, 这是自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 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的挑战。与此同时, 也给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带来启示。在进行新闻传播时, 传统媒体要利用自身的特点结合自媒体的优势, 将两者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这要求我们的传统媒体必须树立和坚持受众至上的观念, 理解受众需求, 贴近受众生活, 并且要不断地研究受众, 持续发展和强化与受众的关系, 这样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 将自媒体对自身的威胁真正转化为机遇。
参考文献
[1]计冬梅, 高丽凤.论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J].才智, 2014 (26) :261.
[2]杨洁.自媒体新闻和传统新闻的融合发展新策略[J].新闻知识, 2014 (12) :57-59.
[3]叶宇楠.微信对传统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的影响——基于自媒体传播的研究视角[J].东南传播, 2015 (1) :92-93.
新闻传播方式 篇11
从2014年到2015年,利欧一直在探索一种全产业链的整合营销模式,即打造数字营销闭环,整合优质上下游资源以使协同效应最大化,从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数字驱动的整合营销”服务。利欧针对中国市场状况,将客户分为实体经济客户和互联网品牌客户,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定制的数字化整合营销服务。
2016年1月,利欧启动“+A”创意热店平台,旨在为广告营销领域的创意人搭建一个能更好发挥他们创意实力的平台。他们可以自组团队、自主决策、自营业务,“+A”创意热店平台还将成为他们的创业孵化平台。“+A”模式的优势在于:“+自主”,创业者拥有充分的创造自由度和决策权;“+平等”,团队成员实行无职级差异的平行沟通,并能有效获得其他团队的支持和协助;“+分配”,充分落实互联网时代的分配机制,各创意热店将依据每年的营收额获得相应的提成,让创业者既能最大化地保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又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目前,“+A”创意热店平台引入的第一位创业者是创意人林俊明,首家创意热店“Jimmy+Amber”已正式启动。2016年,利欧计划启动最多不超过3家创意热店,2017年计划达到8家,每家创意热店都将控制在30~50人左右这种健康和具有灵动性的规模。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营销格局,利欧将在两个方面进行强化:一是加强对消费者需求和行为习惯的洞察。利欧将与知名第三方调研公司进行合作,对消费者趋势和关键人群开展长期调研,从而实时了解消费者习惯的转变趋势,依据洞察精准投放;二是对未来媒体趋势的关注。利欧已着手布局互动娱乐板块,并将持续在内容营销和娱乐营销领域进行布局,涵盖影视剧植入、网生内容、影视剧制作以及其他的互动娱乐产业,期望打造出专业的“利欧互娱”品牌业务,成为国内首个集内容制作、内容营销、互动娱乐传播于一体的完整的“互动娱乐营销整合平台”。
2016年,利欧数字业务将继续正常地向前推进;另外一条线,是向互联网业学习,把整个公司与互联网大环境相结合,把创业孵化机制和平台机制做得更完善,吸引行业内顶尖的人才加入我们,一起做出能够给行业带去积极启示的模式,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
2016营销关键词
多元化
在资本力量的作用下,营销行业处在一个野蛮生长的蓬勃状态,在这种大格局下就会出现分化。IT、技术类公司进入这个行业,不断学习最新的模式,传统的行业领袖会面临挑战,同时,这也是年轻人最有机会的阶段,他们有机会与行业的巨人进行较量。2016年,在资本力量之下,整个市场将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阶段。对营销人来说,这一年应该会有意想不到的机会,也会失去一些自己认为不会失去的东西。
2015营销感悟
2015年,资本的力量对营销圈的影响十分显著。2014年,我们看到资本力量开始介入营销行业,到2015年,会看到很多数字营销公司借助资本的力量,把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发挥得更好。另一方面,资本的力量带动的不仅是行业内的竞争,而且还带来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竞争。互联网公司凭借它们的资本优势,吸引了很多创意人从营销界进入互联网行业。如何利用资本去推动行业的发展,是营销人2016年要思考的问题。
案例工具书
John Lewis的圣诞广告。我觉得不在于你的东西有多炫,是否用了比别人更新的技术,而是在于,在消费者的环境里,你总有机会在某个地方打动他们,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做到这点就是好的。
新闻传播方式 篇12
1 自媒体的概述
1.1 自媒体定义
自媒体(we media)的概念是在2002年由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提出的。自媒体通过利用数学技术的综合操作,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分享经验、经历和新闻的平台。自媒体利用自身便捷、共享、及时的特点,改变和丰富了网络信息发布的途径,改善和娱乐了大众的社会生活。自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方式十分的丰富,其中包括微博、微信、博客、社交网站等,以这些方式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方便的参加网络的机会和平台。
1.2 自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微博
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其中,微博的用户被称为“围脖”,发表微博的行径称为“织围脖”,是目前最火热也是最为常见的自媒体表现形式。微博是以Web2.0技术为基本特征,对其用户在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发布、获取、共享和再次传播的自媒体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因为其更加简洁、开放以及更具有大众化,相对于博客等信息传播方式更加令人喜爱。也正是因为微博是广受欢迎的新闻传播方式,所以它的存在,对政府的决策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1.3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主要特征
因为网络的用户是面向广大群众,所以每一个用户都是主角。即在每天的微博更新的时候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即使是针对同一个小小的社会现象,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所以,自媒体新闻传播的第一个特征是信息碎片化。
因为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网络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到网络上。又因为用户多、方便、快速等特性,网络上的信息从发生到传播的时间差越来越小,让观众能够及时知道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和过程。真正实现了“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这是自媒体新闻传播的第二个特征一时效性强。
因为网络的用户是多对多的,所以一个人发布了一个消息,不但他的朋友圈知道了,也会导致他朋友的朋友得到这样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人会得到这个消息。这就是自媒体新闻传播的第三个特征----传播方式裂变式。
一是因为自媒体信息定制的个性化,所以用户可以利用软件根据自己的爱好把自己的状态、信息定制得具有个性化。二是因为每个用户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特点,进而也会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见解。所以,自媒体新闻传播的第四个特征就是信息个性化。
因为自媒体新闻发布的形式可以是视频、音频、图片等,向用户展现了一个个立体化的信息,所以自媒体新闻传播的第五个特征是内容立体化。
2 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的解构2.1“解构”的概念
准确地说,解构属于哲学的范畴,全名是“解构主义”。是由法国的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简言之,解构就是找出原来不合理的秩序,进行攻击,打破单元化秩序,建立更为合理的多元化的秩序的一种主义原理。为的是迎合世界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进步。
2.2 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的解构
首先是对于传播者,将专业新闻机构过渡到每个人。这对于专业新闻机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发布新闻信息不再是专业新闻机构的特权,这巧妙地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者和受众的二元对立的局面。
其次是讯息一—从“过滤一发布”到“发布一过滤”。以前新闻在发布之前会受到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对其进行筛选、整理、改编。这就加入了主观的思想和观点;然后再进行发布。现在由受众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直接拍摄、记录,然后直接发布到网络上,再由用户自行进行筛选和提取。
再次是传播路径——从单一线性到网状扩散。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是由传播者媒介进行单一方式的传播将信息传递到收信息者的手上。而自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从单一模式变成了网状模式。
最后,议程设置——一从引导到聚合。传统新闻传播利用议程设置对将要发布的新闻信息进行筛选和排序,并通过它达到引起轰动的效果。所以,用户每天接收到的新闻都是专业新闻机构进行精心安排的内容,将受众对新闻的理解引领到某一个区域。然而,自媒体将这一现象彻底打破,用户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对信息进行筛选,然后利用电脑等各种工具,进行评论、转发、分享等,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聚合,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影响力。
3 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重塑
3.1 信息冗杂与去粗取精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两轮传播。在第一次传播中,自媒体新闻的发布到过滤,自媒体的舆论形成。例如,在日本发生核泄漏时,网上传播缺盐的信息,一时间在国内引发了抢盐的行为,在那一段时间内,新闻媒体的平台上全是关于食盐的话题,引起了用户的广泛关注,进而自媒体的舆论目的也达到了。
第二次传播中,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体进一步跟进,对舆论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例如,还是在抢盐事件中,面对一时间兴起的抢盐行为,所有的传统媒介对谣言进行辟谣。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等都在纷纷对该事件进行强有力的劝说和警告。此时,公安部门也开展强有力的引导活动,对于那些造谣的破坏分子进行查处,由此对舆论等进行有力的引导。
3.2 真假难辨与去伪存真
首先,传统的传播媒介对自媒体发布的信息具有修正的功能。当传统的传播媒介对自媒体发出的不良信息有所质疑的时候,就会立即做出回应。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的传统传播媒介对谣言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解释,发布具有可信度和权威性的信息,对不良的信息进行强有力的打击。
其次,自媒体具有自我修正机制。在面对网络谣言的时候,网络上一时间会分不清真伪,但面对众多用户,事件的真相总会浮出水面,总会还时间和世间一个清白,谣言也就会在一时间不攻自破。
3.3 把关缺失和意见领袖
首先,观点的自由市场把关人作用被弱化。因为自媒体是一个自由、民主、畅所欲言的地方,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里就形成了一个观点自由、语言自由、意见自由等的民主平台。与传统传播媒介不同,在发表意见或建议之前,没有人或机构对其进行筛选,缺少对其管理的人。
其次,把关人到意见领袖。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把关人在自媒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弱化。但是,在自媒体中又出现了引导用户思想的新人物——意见领袖。他们是在某一领域中具有权威性的人物,无论是娱乐界,还是学术界,都是出类拔萃、令人仰慕的人物。而这些人物就起到了意见领袖的作用。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容易带动其他用户的关注和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舆论引导的作用。
4 结语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出现极大地带动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而且也对传统的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是,这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希望传统新闻传播在自媒体新闻传播的领域找到自身可以借鉴的地方,进行合理、大胆的改善。希望传统新闻传播和自媒体新闻传播能够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将新闻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何翔.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9(6).
[2]郭利伟.自媒体传播的表达自由与规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