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新闻传播

2024-06-07

微博新闻传播(精选12篇)

微博新闻传播 篇1

技术的发展总会带来新的传播工具和传播方式。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 打通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的微博, 成为人们及时传播信息和进行沟通的新宠。本文主要就微博的新闻性进行探讨。

微博发展现状

微博, 是建立在Web3.0基础上的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互动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三言两语、现场记录、发发感慨、晒晒心情等。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2006年在美国崛起的Twitter, 2007年3月微博的概念被饭否网 (现已关闭) 引入国内, 2009年8月, 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 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 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从微博客的发送特性上来看, 微博客具备了4A元素 (Any-time, Anywhere, Anyone, Anything) , 成为一种流动的互联网装置。 (1)

最受用户欢迎的、国际上最知名的“微博”网站是Twitter。2010年11月16日, 中国首届微博开发者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截至2010年10月底, 新浪微博用户数已达5000万, 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2500万条微博内容。 (2) 新浪销售策略中心总监艾勇2011年1月7日透露, 新浪微博目前每月用户增长超过1000万, 预计2011年用户数量将达到1.5亿。 (3) 目前, 微博网站还在成长和扩张之中,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 微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微博的新闻性

微博信息具有真实性、及时性、重要性等新闻特性。新闻具有真实性、及时性、重要性等特征, 微博同样具备, 而在及时性方面, 微博可以说是零反应时间。传统媒体和在Webl.0时代, 信息的发布都需要采访、撰写、审查、发布等环节, 虽然Web2.0大大缩短了信息的发布时间, 但依然需要信息传播者撰写标题、内容和编辑发布, 总之不能实现信息发布的零反应时间, 延缓了新闻信息的及时传递。相反, 微博的简短、及时、便捷和多样化、同步化, 使得信息的传递无限接近零反应。

微博信息的真实性可以被及时印证, 特别是具有“舆论领袖”特质的博主, 他们的信息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真实的, 因为他们担负着传播信息的社会责任和影响, 一旦出现虚假信息, 就马上会有人指出, 使得他们不但不能成为“舆论领袖”, 而且还会从圈子里面淡出, 成为边缘人。

微博发布的信息不一定都重要, 但从大家讨论话题的密集度、转载度、热门度等方面我们却可以发现新闻点, 可以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这样聚合多个微博信息之后, 我们就能够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进行新闻报道。比如新快报记者华静言2010年2月4日写的报道《网友微博直播中国7人登山队印尼脱困过程》就是把潘石屹、封新城等人的微博进行汇聚, 从而形成一条牵动人心的新闻报道。2011年两会召开期间, 微博成为信息传播的亮点, 委员们通过微博收集提案、晒提案, 网友通过微博参政议政, 报纸等媒体通过微博报道最新消息等, 都是微博新闻性的重要体现。

微博信息具有信息属性、舆论属性、宣传属性、商品属性等新闻属性。新闻的信息属性是新闻在满足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中最基本的获知与决策需求的过程中, 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及价值。它反映的是新闻传播与人类信息交流之间的关系。 (4)

微博满足了人们在快速转换的社会中沟通的需要, 人们讨论的话题具有特定的意义, 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相互交流等方面的需求, 是客观的、动态的、普遍的、变换的, 具有传递性、系统性和层次性, 而这些特性又恰恰是信息属性的表现, 也是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要求。

舆论属性是微博较为明显的属性。从以潘石屹、任志强所代表的企业家利用微博平台“互相嗔骂”吸引眼球, 到唐骏学历造假事件, 到记者被通缉案, 再到“上海大火头七”当天, 普通民众与精英阶层微博直播等, 微博将舆论引导到所希望的状态, 成为各方 (包括个人和团体) 在短期内施展影响力的主要方式。

微博的宣传性目前主要体现在明星和草根身上, 也有部分企业采用此媒体作为自己的传播平台。微博的商品属性跟网站及博主的知名度和关注度有关, 同时也跟博主的个人消费习惯有一定关系。网站可以通过海量信息进行短信分成和为企业提供广告服务, 也可以提供给个人购买虚拟产品来装扮微博空间;博主如果有足够大的粉丝团体的话, 不仅可以推销自己的产品, 开展电子商务服务, 而且由于知名度的提高, 还可以得到潜在的商业利益, 如著书立说、为商家推销商品等。

报道突发事件的便利性。突发性事件因其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等备受人们关注, 短时间内正常信息渠道容易不畅, 人们会因恐慌而丧失理性, 往往造成大量谣言的滋生和蔓延。结合微博客的特点, 笔者认为其是突发性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绝佳工具。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媒体, 延续了博客自媒体无序、自发、随意的特点,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它140个字的文本内容很难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作深入细致的报道, 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报道。外加微博客的传播主体多为个人, 报道视角多为微观, 报道内容多为个人所见所感, 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较难做到客观、全面、公正。这些都使得突发性事件发生后, 微博客很容易成为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场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微博客也是十分优秀的辟谣平台。突发性事件爆发后, 权威机构、传统媒体、专业人士等可以通过微博客平台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辟除谣言, 如甲型H1N1流感事件发生后,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 就在Twitter上建立了账户, 用来发布和甲型Hl Nl流感相关的权威信息。 (5)

微博新闻性的发展趋势

微博的发展方兴未艾。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规范, 微博的发展前景普遍被人们看好, 但如果作为一种新闻发布媒体的话, 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增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首先, 由于微博只能发140个汉字, 信源的简短也使得大众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容易误导大众。其次, 微博的发布者不一定都具有新闻敏感性, 很容易忽略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再次, 在传统媒体上发布的新闻可以挖掘广度和深度, 但在微博上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新闻很难报道。最后, 信源的倾向性可能导致信息片面或者失真, 从而形成虚假报道, 产生流言或者谣言。所以, 加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真实性, 是微博新闻发布的首要前提。

明确微博的新闻发布要求。首先必须从制度上规范微博新闻发布的要求, 要强化新闻信息发布者的自律行为, 这样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才能从根源上保证信息的真实、公正和公平。其次, 要强化新闻写作能力, 保证在140个字之内能够把意思表达得清晰明了, 并符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再次, 要加强对技术和信息编排的驾驭能力, 能够及时与用户互动, 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 加强与用户的黏性, 保证信息传播的受众面。

解决好与传统媒体报道的共生性。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尽管没有微博这样及时, 但可以作全面的、深入的报道。正是这两者的互补性, 才使得我们务必要处理好它们的共生性。

在现实新闻报道中, 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使它们在报道中互相补充, 相互印证, 让大众能够立体地感受到某一新闻事件对它们的影响或者意义, 使它们乐于接受这种互补, 这样, 我们就可以既能及时报道新闻, 又能全面、深刻地对其进行剖析, 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问题是在发展中出现的, 我们也要在发展中去解决它, 当微博在新闻报道中的问题越来越少的时候, 也就是微博新闻报道大展宏图之时, 这值得我们期待。

注释

1 孙卫华、张庆永:《微博客传播形态解析》, 《传媒观察》, 2008 (10) 。

2 新浪网, 新浪微博用户数超5000万, http://tech.sina.com.cn/i/2010-11-16/10314870771.shtml

3 新浪网, 新浪微博:2011年用户数量将达1.5亿, http://tech.ifeng.com/internet/detail-2011-01/07/4086300_0.shtml

4 郑保卫:《新闻理论新编》,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第47页。

5 蔡晓婷:《突发性事件中的微博客传播》, 《新闻爱好者》, 2010 (6) 。

微博新闻传播 篇2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体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远远无法满足大众对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新媒体应运而生。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信息源、信息量、及时性和广泛性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新闻信息传播中迅速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推动新闻传播行业转型的同时,大大加快和扩展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受众范围。而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性产物,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余,对于新闻传播的推动最为明显。

关键词:微博;新闻传播;大众传媒;交互性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对于信息的广泛性需求和海量信息的庞杂性促使传统新闻媒体发生变革,催生了新媒体。而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性产物在信息的传播方面更是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自微博概念传入中国,各大站积极响应推广,使微博在短时间内以裂变形式迅速蔓延,渗透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微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海量的信息资源、广泛的信息源、操作简单便捷、高度时效性、对突发事件的应激性以及其完美的互动机制等都证明了其在发布和传播信息,发表和分享言论等方面的优越性。然而,由于新媒体技术本身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及其它种种因素,微博在应用于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问题,导致信息质量低下,信息来源庞杂,严重滞后传媒事业的发展。本文将依据传媒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在对微博概念、特征及其发展过程的简单阐述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微博在新闻传播应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重点分析微博应用与新闻传播的优势与意义,以期指明微博传播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引起重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微博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指基于无线或有线网络终端进行编辑和分享信息的网络社交平台。与传统博客相比较,微博的突出特点就是其简洁性,它对于文字的编排没有太大要求,用户可以借助微博将日常生活见闻,情绪变化等零碎的信息梳理记录下来,并基于此实现单向或双向的关注机制。艾文威廉创建了Twitter,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自此,微博这个概念开始在大众的视野出现。Twitter的成功运营与推广很快吸引了国内站的目光,,饭否网将微博理念引入中国,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网站纷纷开始效仿,逐步开启了微博的测试功能,自此开始,微博逐步渗透大众生活娱乐,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新闻的垄断,开启了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新时代。8月,新浪开启了微博内测版,成为中国第一个提供微博功能的站,微博真正正式地进入网民的视野。当然,微博虽然借鉴了Twitter的创意,但对比后者只能分享文字的特点,微博综合了我国网民的上网习惯,增添了图片、视频、音频等功能,大大满足了网民的需求,融合了中国国情、网情。当然,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微博真正融入我国大众生活,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依然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是微博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结合。移动终端的便捷性使得信息的发布、传播与关注变得更为触手可及;其次在于关注转发功能的推广[1]。微博的关注和转发功能使得彼此关注的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对方的信息动态,实现网络信息的辐射式传播;最后则是名人效应的推动。Twitter在创立之初即通过发布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死亡信息而迅速窜红,后来的微博在开始的时候也是通过邀请国内知名人士注册关注微博而大力推广的,名人的效应帮助微博快速立足。

二、微博的特点

要正确分析微博在新闻传播应用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必须先了解微博自身及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特征[2]。

1.时效性。微博素来以其强大的即时通讯功能而知名,公众借助任何一台可以联网的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微博内容的编辑和浏览,关注和转发。对于社会上的重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可以当场发布到微博上,使关注者如置身现场,充分体现了其及时性、现场感,是其他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2.草根性。布置和文笔等技术性要求较高,对于发布信息的工作者来说是不小的任务量,而微博门槛大大降低,它将信息内容限制在140个字内,对文字的简洁度要求增高,对文笔的硬性要求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使得平民与莎士比亚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此外,传统媒体传递信息,单独的个体往往是充当被动阅读者的角色,偶尔借助口述进行小范围的再传播,而微博使得每一个个体在担任阅读者的同时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受众人群更广。

3.高度互动型。借助微博,可以实现单向或双向的关注机制。微博编辑对文字技巧没有硬性要求,更多的是一种心情的梳理和记录,用户通过微博的关注、转发和留言功能可以同博主进行交流,博主也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对其作出回复,这种双向互动使得陷于现代高速度生活的人们更加贴近。

三、微博应用的现状分析

微博毕竟还是新兴事物,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种种问题,限制自身的发展。

1.新闻信息真实性大打折扣。微博的低门槛、草根性、开放性在为其带来广泛受众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真实性的问题,更不要说互联网本身就具有匿名性。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资源加大了信息甄别的难度,此外,快速性和及时性要求也使得微博信息传播不可能像传统媒体那样做到字斟句酌,因而微博也就成为虚假信息新闻传播的重灾区[3]。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和基本特质,离开真实就不能称其为新闻。然而,由于微博信息来源的复杂性和信息甄别的困难性,微博内容难以保证其真实性,特别是有些新闻平台为博取公众眼球、增加关注量,对新闻内容进行扭曲、截取、夸大、断章取义、张冠李戴,凭空增加个人喜好和主观偏见,使得原有的内容失真甚至变得耸人听闻,长此以往,自然会使得公众对新闻媒体权威性和真实性怀疑。

2.缺乏集权的管理机制。其实这一点和上一条是一脉相承的,海量的信息资源和时效性的要求,使得新媒体对于新闻无暇把关,缺乏集权的管理机制,使得把关人角色泛化,新闻信息内容庞杂泛滥,水平参差不齐,让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大打折扣。许多人对微博上发布的信息持观望和怀疑态度,只有等传统纸媒确切消息后才敢确认信息的真实度。另一方面,微博中的信息传播者在转发和关注新闻信息时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个人偏见和倾向性,又受个人的.阅历局限,缺乏必要的信息甄别意识与能力,对信息的转发与传播不加选择,鉴别,使得虚假信息迅速蔓延。

3.复杂信息传播无力。微博的短小精悍是其突出的优势所在,但140字的限制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对复杂信息的传播,例如学术理论的阐述和文艺作品的介绍很难在微博有限的篇幅中得到延伸[4]。微博有限的140个字的容量注定了它在现代新闻传播过程中只能扮演一个配角,而非主要角色,即使是那些看似借助微博而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往往也只是利用微博的广泛性而加大和拓展公众的介入力度,而对于时间的具体分析则缺乏细致深入的报道。

4.言论缺乏深度。低门槛和对于复杂信息传播无力共同导致了许多微博言论的深度缺失,再加之,没有形成一支专业的网络新闻采编队伍,很难形成像焦点访谈等栏目的深刻性和力度。

四、微博在新闻传播应用中的优势与意义

1.推动传统媒体变革发展。微博作为新媒体,当其与传统新闻媒体相结合时,可以形成合力,最大程度的整合优化新闻资源,拓宽新闻信息来源。一方面,微博在转发过程中一定程度地体现了转发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这些碎片化、零散化的信息乍看不起眼,但一旦汇聚成信息流,就有了整体价值的提升,一经提炼和整合即能为传统媒体所利用,大大拓宽了传统新闻媒体的信息来源和信息渠道,比较便捷、经济地获取大众的观点态度。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也可以通过申请官方微博账号的方式积极融入新媒体,在发布消息的同时,与网民进行交流,实现高度互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受众面。

2.创新新闻形式,打破传统纸媒垄断。以20谷歌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的离职为例,其本人在微博上发布“再见,谷歌”短短四个字,即引起了较大的轰动效应,至少在速度方面远胜于传统纸媒。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性产物,是迎合了当前大众对于即时性信息的需求远胜于深度性报道的心理的,因而它自诞生之日起,便呈裂变式蔓延,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纸媒业[5],打破了传统纸媒在新闻报道中的垄断地位,创新了新闻传播的形式。

3.强大的号召力与监督作用。微博碎片化的信息分散开来很难起到什么作用,但一旦这些信息集中整合,就可能形成合力。微博发布者通过微博提供事件的分析、理论支持和事实依据,这些信息一经整理,就有了推动事件事实还原的力量,如果这些信息进一步汇集为信息流、新闻流,便会很快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引起公众对事件的介入,进而能够产生一种话语权,推动官方渠道对整个事件过程调查和研究。

五、小结

微博作为当前非常流行的交流模式,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其在新闻媒体传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模式。其时效性、草根性和高度互动性的特点不但让其可以紧抓实事,也可以在广泛的人群中进行传播。而通过应用微博,可以有效推动传统媒体变革发展,创新新闻形式,打破传统纸媒垄断。同时也能够起到强大的号召力与监督作用。但是其也存在着新闻信息真实性较差、缺乏集权的管理机制、复杂信息传播无力、言论缺乏深度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微博作为新闻传播载体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应该积极发挥微博传播的优势,努力解决不足,从而让微博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促进新闻传播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晓晴.微博应用于新闻传播的优势与意义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研究[EB/OL].豆丁网.

[3]论微博传播能力及其局限[EB/OL].豆丁网.

[4]新媒体给现代新闻传播带来的变化——以微博为例[EB/OL].

微博新闻传播 篇3

【关键词】媒介融合 微博 新闻传播 特点 影响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网络的受众已经遍及全世界,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而各种媒介的融合已经是当今发展的主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微博成了被广泛使用的传播工具,它以其方便性和平民化的特点被大众快速接受,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全新的新闻传播方式。

一、媒介融合环境下微博的特点

微博,全称“微型博客”,英文名为“micro blogging”,以大众为受众群体,操作容易,传播途径简单。人们通过微博可以更轻松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微博是新媒体时代传播新闻、信息等的重要工具。

(一)微博传播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旧的新闻传播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微博作为新时代的产物,能够为新闻的有效传播提供便利。用微博进行新闻传播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没有格式内容字数等的要求,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多种网络工具进行微博登录并发布信息,因此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率,增大了新闻传播量。

(二)微博传播具有即时性和延时性的特点

微博的使用不受设备终端的限制,无论是在电脑还是手机上都可以实现互联,因此可以快速地发布和接收信息,没有时间差,省略了审核过程,不至于延误新闻发布。另外,作为一种网络媒介,微博所发布的信息会在一定时间内自动保留,读者可以随时搜寻某一时期的新闻资讯,保证了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三)微博传播的新闻具有全面性和碎片化的特点

由于微博上的新闻传播速度快,传播主体没有限制,因此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阅读者,所传播的新闻涉及各个方面。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我国单单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已达到5.03亿,全年增长率为73%,这说明了微博的使用量和传播量是巨大的。但是大量的传播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弊病,由于新闻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造成了传播内容零碎、繁杂,大量无用的信息充斥其中,而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容易被淹没。

二、媒介融合环境下微博对新闻传播的有利影响

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新媒介的出现弥补了旧的传播媒介的不足,甚至替代了旧的传播媒介。微博这种新的传播媒介被广泛使用,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很多好处。在未来,微博的影响仍然是深远的。

(一)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

传统的新闻传播途径是记者寻找新闻源并实时采访或者是群众通过写信、打电话等形式为电视台、报纸提供新闻线索,新闻获取途径很少并且效率极低。同传统的传播途径相比,微博的出现拓宽了获取新闻的渠道。因为人人都可以使用微博,可以自由地发布任何信息,所以新闻来源很广泛,并且不同的新闻来源代表了不同的受众群体,从而保证了新闻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人们对新闻的关注度。

(二)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发布平台

微博的使用没有任何限制,通过微博,人们不仅可以及时获知新闻资讯,还可以随时发布新闻,在第一时间发布自己所了解到的新闻。通过微博,一些突发事件或应该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就可以很快地传播,从而有利于相关部门快速地规划解决方案。例如2011年的温州动车事故,通过微博直播,人们快速了解到实况,网友发布这条微博的时间比国内新闻报道早了两个小时,从而做到了在援救工作中争分夺秒。

(三)创新了新闻报道形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微博的使用正符合这种节奏。第一,微博的新闻内容多样化。微博的内容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发布,因此新闻内容更加立体形象。第二,微博上新闻的传播者多样化。传播者大多都是普通民众,这样传播的新闻更能够使人们感同身受。第三,可以实现互动。人们可以在新闻发布后在微博上进行实时沟通,发表观点,使政府了解民众心声,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媒介融合环境下微博对新闻传播的不利影响

微博的出现对新闻传播有好有坏,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新闻内容真实性低

微博上新闻的发布者不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所以所发布的新闻内容多种多样,质量不同,并且重复性强,有的内容浅显甚至低俗。随着人们的表达欲望和传播热情上涨,有的人故意发布虚假信息以博取公众眼球,获取点击量,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微博的管理。

(二)新闻内容深度不够

微博发布者无限制、发布内容无限制以及发布量大等特点都导致了微博上的内容五花八门,无用的信息层出不穷。这类以假乱真的信息不能引发人们深度思考,很难保证新闻传递正能量的效果。快节奏的新闻发布带来的是没有深度的新闻,所以适当降速也是有必要的。

四、小结

总之,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微博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潮流趋势,微博必将成为新闻主要的传播途径。面对微博对新闻传播所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我们要合理评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可能充分发挥其正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于双双.基于媒介融合下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J].科技传播,2015(03):155-156.

[2]李应杰.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6(06):221.

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 篇4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代表, 以自己独特的传播特点刷新了新闻传播的方式, 相对应于传统媒体, 其传播的优越性使其逐渐成为重要的新闻收集与发布的平台, 本文将结合微博自身的特点, 探析其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二、微博的来源

微博最早的出现时在2006年,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美国的Twitter, 这是一个机遇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 通过大约140字左右的文字, 分享自己实时的动态。微博最早进入中国是在2009年, 以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所推出的“新浪微博”为起点。微博最初承担着为大众提供一种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为基础, 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 逐渐表现出在很多方面优于传统媒体的特征, 更是在很多重大事件中成了第一手新闻的发布平台, 微博以其特有的传播优势逐渐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回应。

三、微博的传播特点

(1) 操作的便捷性。国内知名的新媒体学者陈永东给微博下了这样的定义“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五个对微博做出的理解:一是微博的关注机制可以是单向货值相互的。二是微博的内容简短。三是微博传播的是实时信息。四是微博信息是公开的, 人人都可以关注参与的。五是微博是一个网络社交平台。正式基于以上特性,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 不管是博客、微信还是SNS, 都突破了技术方面的限制, 用户可以自己通过简单的设置连接微博, 从而达到和微博同时使用的目的, 同时, 简短内容的限制 (140字内) 也使得微博发布的内容更加简洁。手机、网页、pad等终端设备的支持也为微博提供了更好的移动性, 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 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 也为微博提供了更大的便捷性。

(2) 全民的参与性。微博作为当下最为重要的新闻传播社交网站, 其有着广泛的传播渠道得益于摒弃了传统社交网站双向互动的交往模式, 而是增加了单向跟随关系, 这样, 大大地简化了社交关系, 从而使得微博中的相互关系之间建立了一种非常独特的信息传播模式。虽然这种关系看似是一种不对称的人际交往关系, 但正是这种不对称的人际交往模式造就了微博广播式的信息流动模式。在微博这个平台上, 用户可以关注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人或者话题, 而不需要对方同意自己的好友申请, 每个用户同样也有一定数量的追随者, 从而确保了信息即时高效的传播。同时, 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 微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发布的门槛, 对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是依赖的权威媒体为主导中心的传播模式, 而自微博产生后, 人人都是实时生活的播音员, 在140字数限制内, 人人可以自发表达自己对一个事件的认知, 同时也可以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 这种“去中心化”的草根传播模式极大鼓励的群众的参与性。

四、微博对新闻信息传播影响

前者, 我们分析了微博自身的传播特点, 正是因为其新闻来源范围广泛性、话题开放程度高和人人参与门槛低, 这极大地扩张了信息传播者的数量, 多种新闻传播渠道在微博出现后高度融合, 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度加深, 并且话题的持续时间长。微博目前已经是新闻信息收集与发布的平台, 人们在微博上不仅可以获取时事新闻, 并且可以通过自我表达想法达到人际交往的目的, 交换彼此对于同一事件的看法。对于一些突发新闻来说, 微博更是有着先天的优势, 在很多突发现场, 专业的记者往往不能第一时间赶到, 这个时候, 广大的微博用户就是传递突发事件进展的重要媒介, 通过微博, 人们可以把突发事件现场的第一手资料传递出去, 并可以结合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于一体, 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报道。

科技是把双刃剑, 微博的出现一方面带动了新闻的传播;同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微博进入门槛低导致微博上出现了一些假新闻, 少许不法分子利用传播虚假新闻进行犯罪, 部分记者摒弃职业道德, 没有进行深入调查, 仅仅依靠网络新闻加工成文。例如, 去年轰动一时的马航MH370事件, 在马航失踪几个小时后, 3月8日14时28分, 《成都晚报》的媒体微博竟然连用数个感叹号并名为“降落!!!!!马航总经理现场讲话, 航班已正式在越南南宁 (音) 地区降落……”的假新闻博人眼球, 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 我们很难避免各种虚假的猜测, 但当媒体记者如果也参与其中大肆传播的时候, 往往会制造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此, 我们应该对微博的源头把好关, 对于微博传播的新闻我们应该做到去伪存真, 同时, 对媒体记者加强基本的职业道德培训, 对于不法分子进行严厉打击。

五、结语

微博凭借自身独特的传播优势对新闻传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在不断优化它的基础上充分有效的利用它, 微博已经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应该认清其优势和弊端, 微博在对新闻传播有着独特优势的同时, 也应该避免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防止给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总之,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 微博必将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持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微博作为网络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介, 从微博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凭借其不受自身限制、不受地点限制、不受时间限制、不受事件限制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与流行。微博的出现, 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模式, 在微博中, 新闻信息的产生与传播基本上是在同时进行的, 信息通过碎片式的转发, 以点对面的进行传播, 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承载者, 这大大地激发了公民参与信息传播的热情, 从而提升了传播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另一方面, 传统媒体也加入抢占微博平台的行列, 这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既是挑战, 又是机遇。

关键词:微博,新闻传播,影响,传统媒体

参考文献

[1]杨玉洁.浅析微博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传播, 2013 (09) .

[2]吴文越, 范晶晶, 曹曦冉.浅析媒体人微博的引导力[J].新闻传播, 2014 (11) .

[3]陈媛媛.媒体人微博的“内化型”引导力[J].青年记者, 2014 (13) .

[4]康瑞珍.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内容研究[D].河北大学, 2014.

[5]山溪.主流媒体要把“引导力”紧紧抓在手上[N].南京日报, 2014.

政务微博传播机制初探 篇5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3-02-07 11:22:00 ]作者:梁芷铭编辑:studa1211

【摘要】政务微博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公共治理手段,是现代民主社会对公民知情权的一种网络回应。当前,我国政务微博传播机制存在着诸多缺失,需要我们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政务;微博;传播;机制;

从理论上说,政务微博是随着政府与公众之间对信息公开的博弈而发生、发展的,其功能主要是用于发布政府信息,倾听民声,沟通民意,从而促进政府权力有序运行。从历史发展来看,政务微博是政府机关利用互联网络发展、变革自身的最新工具,是继政府信息上网、政府官方网站、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府、电子政务之后的最新信息传播形态。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民主宪政诉求的进一步增强,政务微博的传播机制已经从原来简单的微博信息发布转变为“微讨论”进而实现了“微施政”。可见,正视微博时代的政府传播现象,对我国民主、宪政和法治建设进程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微博时代的政府传播现象

历史地看,人类传播媒介的更新往往会引起传播观念和思想的嬗变。近年来,微博因其自身所具备的公开、及时和反馈性强等优势,迅速成为政府传播首选的一种新兴媒介,它在政府系统中出现以及被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政府传播机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并开始影响、改变政治上层建筑、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交往方式。当前,微博在中国政府的政务活动中方兴未艾。新兴的微博行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根植于中国庞杂繁复的网络信息系统之中,开始影响、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与交往方式。不仅如此,这波新浪潮“革命”还引发了中国社会生态的突变:微博行为从无到有并渐趋活跃,成为跨越国家上层建筑与大众凡俗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悄然重塑着现代中国政务的形象,不断改进中国传统的官民互动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网络生态。因此,微博舆论场的出现和引起重视,改变了政府的传统政务活动方式和观念的变更,为数众多的政府机构和官员个人纷纷试水网络注册微博,将其作为公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由于政务微博凭借短小精悍、传播速度快、反馈互动性强等优势,扩大了信息传播交流和民意表达的渠道,日渐成为党政部门公布信息、组织动员和调研民意的重要工具,在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党务机关和网络话语释放赋予了社会民众一定程度的话语权,又改变了传统人治型、法理型官僚行政权力运行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模式。目前微博在各个行业都有分布,如公安、旅游、宣传、交通、司法、文教、市政、质检、体育等政府职能部门。有报道指出,截至2011年底,广东省政务微博在腾讯网上认证的有399家,其中党政微博252个,官员微博147个。[1]政务微博的受关注程度也较高,2010年2月,广东省公安系统率先开设我国首批公安微博群,并在开通后的3个月内,评论总数已超过3万条,其粉丝总数逾10万;2011年7月21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成都发布”官方微博粉丝突破100万,成为国内首个粉丝破百万的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传播机制研究的缺失

“政务微博”现象是中国政府转变职能、改革行政体制以及创新社会管理的结果。通过微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政府传播渠道的拓宽。近些年来,信息的传播活动从社会抽象的学理探讨逐步走向以政府为主体的具体信息传播活动分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很明显,政务、官员微博的出现符合各级党政部门设立新闻发言人,建立新闻发布制度以及适应“电子政务”、“信息化政府”的要求。然而对于社会研究者而言,这又造成了一个学科属性方面的棘手难题,他们似乎难以对这种传播现象进行恰到好处的归类和确切无误的定位。因为从传播学上看,政府传播是政府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而政务微博正是这样一种传播行为。但从行政管理学角度,这也是一种政府行为,可将上述传播行为视为行政管理职能的延伸与扩展,而这种行政行为不仅仅触及了新闻传媒领域,更是由此对公众产生了“涟漪”效应,是政府信息传递给公众的最新传媒形式。由此可见,这一现象横跨两个学科领域,既可以将之置于大众传播的范畴里检视,也能以政府管理学的方法打量。但是目前对此研究的现状却由于政府传播处于二者的交叉点上,这个交叉点因学科之间的壁垒,导致这个领域是研究者的“盲点”。因此,尽管以政务、官员微博为主体的政府信息传播活动日益活跃,但这方面的现象认识和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也有少数学者对政务微博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政务微博的运行有赖于法律保障机制、组织协调机制、沟通互动机制以及反馈评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该研究主要是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审视政务微博,而无法站在传媒的角度对政务微博的传播机制进行媒介思考。还有些学者甚至预见到,政务微博的产生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能够促进政府体制改革,运用不当便会对政府改革有负面影响。鉴于此,我们认为,从行政管理与媒介传播两者相结合的层面上特别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辨析探讨,不仅及时,而且必要。

政务微博传播机制的“5W”分析

微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政府传播机制和传播理念,但从整体上看,政府传播仍然具有大众传播的特征,具备拉斯韦尔“5W”模式中的所有要素,即传播的主体、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但也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变异,第一个是“把关人”的那部分权力由先前属于大众媒体位移至政府部门,政府取代大众媒体成为信息的主导者和把关人。第二个是传播过程中的五要素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更。总体说来,对这两个变异的观察和研究对认识微博时代下的政府传播机制都有一定的意义,但第一个变异属于政府传播的外部社

会机理研究,而第二个变异是基于政府传播本身而言的,具有本体的性质,因此对它进行详细研究更能从本质上认识政府传播机制及其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

传播主体。在传统意义上,政府传播的主体是政府。政府是一类特殊的机构,国家权力机关通过法律程序赋予它制定政策、颁布法令、对外宣战等权力。因此,发布信息的量、发布什么样的信息以及通过何种媒介发布信息都是由政府来主导和把关。但是,在微博语境下,信息是一种为大众共享的公共资源,且由于信息传播速度快捷、覆盖面广、反馈性极强,传统意义上的政府传播主体(政府)同时面临来自传播受众方面的巨大影响,如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微博事件。2010年岁末其一则关于“拆迁”话题的微博引起强烈反响,网络上一时板砖纷飞,伍皓无法承受,于2012年初在其微博上宣布:“本博改为只发宣传信息,回避谈个人的任何事情和个人观点„„”[2]该事件反映出政府传播主体在网络微博语境下出现的变异,这是政治权力运行方式由传统人治型统治、近代法理型官僚行政向现代服务型民主行政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说明在这个社会动向趋势之下,任何忽略受众的主体行为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体由一元走向多元,实现了“所有人向所有人”的社会化传播[3],每个人都是传声筒和广播源。

传播内容。微博语境下,政府传播机制过程中的传播内容与传统传播机制无多大区别,主要有“指令性内容”“解释性内容”“宣传性内容”[4]。“指令性内容”如微博及时通告的紧急事件、重大灾情的预警等,“解释性内容”如湖南省衡阳市司法局官方微博针对正副局长互殴的情况解释和通报,“宣传性内容”如公安、气象等与生活服务相关的政务微博发布的警务信息和天气预报,还有就是作为一个集体行为的“微博云南”、“昆宣发布”、“秘境临沧”、“微博曲靖”等云南微博集群,致力于地方政府特色宣传。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中国政治文明和民主建设的加快与不断进步,政府传播的内容开始由行政“指令性内容”向政务公开的“解释性内容”和生活服务的“宣传性内容”转变。更多的政府及其行政机关、官员已经意识到政务微博、官员微博的基本特征是发布有关公共事务信息,而不是一种简单的行政告知行为;是主动的、艺术性的信息表达,而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随心所欲的个人行为。

传播媒介。政府传播媒介,是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手机在内的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在网络尤其是微博等媒介出现以前,传统的政府传播媒介还局限于单一的媒介运用,即报纸、广播、电视媒介还不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视媒、听媒和触媒三者之间的融合,产生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但是网络的出现特别是微博在当前社会的广泛运用,逐渐改变了这一局限,政府传播媒介的综合性明显增强。微博基于互联网Web2.0技术,综合3G和智能手机技术,可以进行图片、音频、视频在电脑或手机上的上传,将纸媒的文字、视媒的图像、听媒的语言等各种符号整合在同一平面,从而实现视听触媒三者的融合。政府媒介使用的渠道已经从单纯依靠某一种传播媒介走向多媒介甚至是全媒体融合,这也促使政府必须更为深入地研究各种媒介之间的共性与特征,研究如何发挥各种媒介之间的优势以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介之间的融通,以便更好地将公众所希望获知的信息以最便捷的形式传递开来。

传播受众。一般而言,受众与传播效果研究的关注点在于“媒介与文化的传播对受众的意识观念有怎样的影响、产生何种认同之类问题”[5]。传统的政府传播受众与微博时代并无二致,主要是与之相关的人民大众,包括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种社会组织、群众团体等。但也要注意到,每个时代政府因社会事务的着力点不同,政府传播所假定的受众对象也有所不同,如中国政府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阶级立场的极力强调,导致国家媒体机构所宣传的重点区域是意识形态,传播的受众大多集中在工农阶级。而在微博时代来临的网络社会里,政府传播的受众又根据拥有资产多寡、知识盈贫、社会关系网的大小等因素,被不断地分层。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2011年两会期间开通的微博,其受众大都是拥有一定政治知识,并关注国家事务的一些知识群体。

传播效果。任何一种传播活动的完成都是以传播效果的达到为终点,政务微博传播也不例外。但与传统政府传播的效果分析通过公众对政府指令的实际执行情况来检验结果不同,微博语境中的传播效果分析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受众与主体的互动之上。也就是说,受众能否通过关注、评论、转发、私信、收藏等微博设置的反馈机制实现与政府的互动,才是政府传播效果分析的关键,而不像传统的政府传播效果分析那样,追求“是”或“否”的单向性、绝对性和权威性。因此,政务微博信息的发布非常讲求艺术性与公共性的结合。试想,如此多的政务信息都必须首先经过精心筛选出政府希望传播的公共信息,然后压缩成140个字符的精练语言,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处理的创造过程。只有那些能够吸引博友眼球的政务微博,才能在公众当中广为流传并产生积极的互动,否则就失去了微博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此外,从从事行政管理事务的政府自身来看,政务微博对政府职能转变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迅速地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政府法制协调与创新”

(201106LX539)、“网络审美生态系统的失衡与重构”(201106LX551)]

参考文献:

地产名人微博信息传播探析 篇6

关键词:微博;传播;信息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102-02

一、地产名人微博信息传播概述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城市化加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住房产生了巨大的供需不平衡,同时计划经济下的住房分配制度退出,使得房地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虽然使我国居民的住房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然而随着房价的暴涨,房价与普通民众工资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我国平均房价比为1︰10,国际上为1︰5),房子逐渐成为百姓消费的奢侈品。房地产业、房地产开放商也逐渐与“暴利”、“无良”等形容词相关联,整体形象较为负面,这种情况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较为不利。如何改善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目前已成为房地产企业建立品牌形象必须解决的头等问题。

微博诞生之后以其传播及时、发布便捷、互动性强、便于分享等特点迅速发展。目前,随着新浪、腾讯、人民网等各大网站微博服务的开展与推广,微博已经覆盖到大部分的互联网用户,影响着网民的方方面面。随着微博用户的增加,各大小企业或团体越来越重视微博这个平台。房地产行业的知名人物(简称地产名人)也逐渐在微博上开通自己的账号,从事相关信息的传播。地产名人的微博信息传播有些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如潘石屹通過微博对旗下房屋“漏水事件”进行危机公关,挽回了SOHO中国和自己的声誉。但是,地产名人微博信息的传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微博信息不易把控、微博信息传播范围有限、微博账号持有者对账号的管理不当等。

二、目前地产名人微博传播信息的种类及影响

(一)人生感悟

大多数地产名人在事业生涯上经历较多,对人生也拥有自己的感想,或喜或悲,或是自我安慰,或是告诫后人。微博因其便捷性成为了地产名人感悟的诉说平台,只要身边有PC、平板、手机微博端口可用,就可以轻松发送。如新浪微博上,以“大炮”著称的任志强,时常发布类似的人生感悟:“记住十个字,1.“忍”能养福;2.“忠”能养禄。这些信息的发布不仅改变了受众对任志强的“大炮”形象,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华远集团地产业务的重新心理定位。

(二)企业信息

SOHO中国的联席总裁张欣女士说“我们将加大网络媒体的投放,微博是首选”。以潘石屹的微博为例,望京SOHO开盘时,潘石屹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在微博上发布望京SOHO的效果图、宣传链接、开盘照片等。潘石屹以平易的心态发布信息,积极回应粉丝们对企业信息的评论。潘石屹利用微博与消费者站在了同一对话平台,以非官方语气与受众交流沟通,使他个人以及望京SOHO的形象深入人心,提升了SOHO中国的品牌美誉度。

(三)危机公关

地产名人在微博上浏览或接收到关于企业的危机信息后,能直接利用自己的微博发布处理危机的信息。企业高层第一时间直接快速处理危机,有利于遏制负面信息的大范围扩散,挽回企业损失。2009年11月建外SOHO断电停暖事件中,潘石屹的危机公关就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案例。建外SOHO因物业纠纷导致停水停暖,业主和媒体集体误解为潘石屹是为了自建物业而在背后操纵,众多的负面传闻导致他本人和公司的形象急剧下降,但他及时通过十余篇微博不断地把处理进程的即时消息传播出去,使他的微博粉丝和业主第一时间知悉事情的进展和真相,终于重获公众信任,成功挽回了多年打拼的品牌[1]。

(四)房地产行业相关信息

房地产调控信息不仅是粉丝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更是地产名人们时刻注视的方向。行业信息的变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经济利益,企业的发展前景。任志强微博对房地产行业调控信息时而转载并抨击,时而转载默不作声,时而对某条表示赞赏。

地产名人也常利用微博发布地产行业的相关营销信息,如冯仑2012年3月16日发布“作为房地产企业,我们逐步在创造有价值的空间上下工夫,逐步让钱对我们表示敬意。我们用创新的方法去获得权利,比如说立体城市……”。有些地产名人直接利用自己的微博作为销售平台,向消费者进行拍卖房屋。

(五)社会热点信息

社会热点信息也是地产名人微博发布、转载常见信息,如潘石屹的微博常发布国家或地区关于PM2.5推行进程,自己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信息等。冯仑、任志强的微博对社会不公现象中发布、转载的比较多,好的现象赠予赞扬,坏的给予抨击。地产名人微博传播社会热点,发表相应评论,与粉丝们进行探讨,加深了受众对地产名人的印象,对地产名人得到了更深了解,使自己成为企业强有力的名片。

(六)其他信息

地产名人们因个人爱好不同,经常发布、转载自己所喜好的信息如:王石喜欢登山,能经常在他的微博上看他登山旅游照片或文字信息;潘石屹喜欢发布自己的生活信;任志强有时会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伙食照片,并以自嘲的文字给发送的照片解析。

三、当前地产名人微博信息传播的困境

(一)地产名人对微博的认识不足

自从2009年8月新浪微博推出“微博内测版”,地产名人们纷纷开通自己的微博账号,然而许多地产名人对微博的运营还停留在传统媒体运营思想上,单方面广播企业信息缺少互动。还有些地产名人开通微博后,大量转载他人信息,不予评论,不发布信息,也不更新微博状态,微博的主要功能成为他们信息传播的媒介链,粉丝量渐渐减少。有些地产名人微博的信息经常发送广告、促销信息,导致微博信内容单调乏味,粉丝逐渐流失。

(二)微博信息传播较难把控

微博信息对于企业公关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传播难以受控制。微博信息传播不像传统媒介那样,只要掐断了源头信息就会逐步停止扩散。公关力量再强大,也无法阻止一条负面信息快速地在微博上扩散[2]。作为信息源的地产名人微博是房地产微博信息传播的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将不可避免的带来负面影响。艺人李念与地产名人任志强的微博口水官司便是如此。李念在微博上抱怨购买的华远集团房屋空气循环系统漏水,开发商以为她是艺人,不想打官司,不想公开私生活,就欺负人。开发商任志强微博则回应:“李某居住房屋户主姓林,非大陆人。不知此演员以何方式何关系入住此房。”随后几天双方微博对垒,骂战越来越激烈,分对双方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华远集团美誉度。

(三)微博信息传播影响力相对有限

微博信息的浏览、发布、转载、评论都必须在PC、移动终端才能得以实现,而目前经常使用这些终端的用户,主要集中在IT、教育从业者、学生等“三高人群”。微博信息难以到达接触网络较少的人群。地产名人微博传播的信息只有关注或主动搜索才能实现。粉丝关注多,转发评论信息泛滥,对地产名人的微博信息干扰也大。一条微博文章常常只有几十个字的信息量,所以其信息僅限于在信息所在平台传播,很难像博客文章那样被大量转载[3]。微博信息简短、直观,保存价值很少,受众周围广告信息杂多,简短的一条或几条微博信息,很难在受众心中构成长期记忆,形成品牌效应。

(四)地产名人微博账号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

微博账号安全管理的不当,也有可能给房地产企业带来较大风险。各大小网站运营微博服务的时间不长,工程师对微博账号管理程序开发还不完善,账号会容易被盗用发布虚假信息。2011年11月16日,甘肃一辆严重超载的幼儿园校车与货车相撞,造成19名儿童死亡。当天晚上有网友发现,潘石屹也转发了一条车祸事件的相关微博承诺“如果微博被转发一万次就捐一辆校车”。由于潘石屹是甘肃人,不少网友信以为真。次日早上潘石屹声称没有在微博上发送这样的微博信息,是被“伪转发了”。经新浪相关人员查询得知,“捐车”微博发送地是深圳,而发送该微博时,潘石屹本人在北京。真相的公布才让潘石屹走出“被捐车”谜团,然而潘石屹不得不思考怎样较好的退出“被捐车”这个话题,化解这次危机。地产名人的微博账号被人盗用,用来发布企业负面信息时,风险就会随之而来,甚至会酿成难以估量的损失。随着微博用户的迅猛增长,网络黑客也嗅到了里面存在的巨大商机,开始把黑手伸向这一新兴网络媒体[2]。

(五)地产名人微博信息传播的信任危机

网络传播难以知道信息发布者、传递者的真实身份。尽管国家开始对微博进行实名制管理,然而微博身份确认不并严格,如目前在新浪微博上关于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的相关账号有八个,这种身份上的不确认就直接导致了用户间的不信任,影响企业的品牌和形象的建立和推广,企业利用微博进行营销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4]。地产名人微博账号管理不善也会带来信任危机,如2010年,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在新浪举办的“微博之夜”发布了一条微博,“今天发微博发疯了!”看似平淡无常的微博后来被任志强证明是好友潘石屹借用自己手机发送的,地产名人微博信息发布者是不是地产名人本人,受众不免会对微博信息产生质疑。

四、结 论

地产名人通过微博传递相关信息,对修正房地产商、房地产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微博使用不当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在利用微博传播促进形象的同时规避微博信息传播的负面影响应成为房地产从业者以及学者的思考命题。

参考文献:

[1]窦化仑.微博营销:给企业织个“围脖”[J].中外管理,2010(9).

[2]胡卫夕,宋逸.微博营销:把企业搬到微博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周合强.微博营销现状与发展态势初探[J].新闻世界,2011(4).

浅析微博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 篇7

微博 (Microblogging) 是一种可以通过手机、IM软件等途径公开发布字符不多于140字的迷你型博客。微博因为它灵活的“发布”、创新的“关注”、简便的“转发”这些功能成为了广大网友传递信息的首选工具, 同时也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新闻来源。尤其是其极具竞争力的传播速度, 使得微博在传播突发新闻方面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可以预见, 微博正在成为新闻传播中的又一新的媒介, 而这种新的媒介势必对新闻事业产生深刻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 微博提高了新闻发布速度, 挑战新闻时效性极限。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传播速度一直以来都是信息传播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追求时效性, 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新闻报道要及时迅速, 任何的拖延都有可能会使新闻丧失新闻价值。在诸多的网络媒体中, 即时性是微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大法宝。

微博实现了任何信息在任何人之间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传播, 我把它们总结为4A, 即Anyone、Anytime、Anywhere、Anything。正是凭借这4A元素, 微博得以以最快的速度传达信息, 实现了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传递出信息。只要有“脖友” (以微博或博客为基础成为朋友的人, 或者通过博客互相访问成为朋友的人都称为脖友) 带着手机出现在事件发生的现场, 有关此事件的消息就会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出现在微博上, 为广大网友所知晓, 其速度之快, 是其它很多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2008年5月12日,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 Twitter上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是在北京时间下午2点35分35秒, 比彭博新闻社快了22秒。几乎在温州动车事故发生的同时, 新浪网友“袁小芫”发出了第一条微博, 令数万网友在第一时间得知了消息。这样的传播速度让一些专业传媒机构以及一些新媒体都自愧不如。

其次, 微博让沉默的大多数发出自己的声音, 让每个网民都成为报道新闻信息的“记者”。

微博的出现使得信息发布的门槛大大降低, 任何人只要在微博网站上注册账号后便可通过手机或其他连网设备随时发布信息。这种低门槛为普通网民提供了一种表达感情的新途径。通过这一途径, 每一个普通网民都可以用明快、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也可以针对某种社会现象和现实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统一性局面, 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微博上, 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能够自主发布和分享信息, 以往被忽视的个体声音重新得到了重视, 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不论是传统微博中的一些意见领袖, 还是那些“草根”阶层中沉默的大多数, 都有了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

第三, 微博正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另一媒介。

随着微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关注, 微博所产生的价值也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发展中的利器。微博自身的便捷、交互和原创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在诸多方面打破传统媒体的樊篱;微博发布信息成本低, 传送与存储所占据的网络空间小, 使短消息即使在网络拥堵的时候也可以发出;微博的原创性充分允许草根记者甚至普通网民参与到新闻的创作中, 打破了传统媒体长期掌控的话语权和传播渠道, 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普通民众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 微博在新闻事实的报道频度、突发性事件的报道速度、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与互动性等方面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独特优势。毋庸置疑, 微博正在成为除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闻传播的另一媒介。

近期的雅安地震, 除了各大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不断播报外, 微博也发挥了更大的效力, 6400万条微博关注雅安, 传递爱心, 时时传递雅安消息, 让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雅安地震的最新情况、救援工作的最新进展等, 起到了及时传递消息, 稳定民心的作用。

结语:

近期, 各大媒体都在纷纷招聘一个新的职位———新媒体编辑, 其实也就是管理这些媒体的微博的这样一个职位。这些传统媒体的这一举动表明:如何利用这些以微博网站为代表的社交网站被提上了主流媒体的正式日程。

网络时代, 微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价值也越来越突出, 影响也越来越大, 无论在提高新闻的时效性、让更多人成为新闻信息的报道者, 还是在转变新闻报道媒介、更新新闻报道方式方面, 微博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力。尽管其目前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但可以预计,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微博将会对新闻传播业产生更大的影响, 而微博作为媒体的一种也正逐步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赵战花、向来武:《微博客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探析——基于Twitter.com》, 《理论导刊》2010年4月。

[2]姜亚岚:《微博对新闻的影响及媒体应对研究》。

微博时代新闻传播的变革与发展 篇8

关于微博时代的简介及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微博, 即微博客的简称, 是基于web3.0平台新进兴起的开放式互联网社交服务, 支持用户利用Web、即时通信工具 (如QQ、MSN) 、手机客户端等多元化平台, 通过个人博客的方式即时发布并分享不超过140个字的信息文本, 它的最大特点是发布信息快, 传播信息迅速。从个人的生活琐事至体育盛事, 再到全球性灾难事件, 微博已经成为全世界网民们表达意愿分享心情的重要渠道, 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止2012年6月, 中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 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过半达50.9%。作为互联网媒介新时代的标志, 微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形态给传统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一场新的变革, 在现代新闻传播中逐渐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传统媒介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 需要采集、排版、印刷、发行等多个流程, 存在新闻时效性低、互动性弱、更新频率慢等短板, 难以及时有效地把新闻反馈给公众, 尤其是在节假日的时候这个弊端就尤为突出。微博在较短时间内的迅速崛起, 以全天候信息滚动方式侵蚀着传统新闻业, 当下的传统新闻传播该何去何从?是墨守成规还是顺应时代潮流, 或者退出市场?怎样在微博时代使各类新闻媒体很好的协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微博时代, 新闻传播速度快,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它取代了传统媒体在传播时更新慢的缺点, 完全是按秒传播的, 但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由于140个字符也限制了它不能很好地把事实经过交代清楚。于此同时, 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 许多消息没有经过证实, 就随意传播开来, 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对当事人不实的报道, 这就需要微博新闻与传统新闻相互融合, 提供官方信息, 形成官方消息为首的意见领袖, 引导公众舆论。

微博在我国的发展

在我国微博的最早发展是在2007年, 但那时没有多大社会影响力, 一直到2009年新浪微博的开通, 及智能手机的普及, 微博才真正的走进千家万户, 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接着各大网站如搜狐, 网易等也都相继开设自己的微博, 自身也拥有了大量用户。在这种背景下, 微博传播新闻已是大势所趋, 怎样很好地利用微博, 并与传统新闻传播很好的协作是微博时代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然方向。

微博时代新闻传播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为微博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让每一个公民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念, 就是要使我们的微博健康、文明、理性、和谐。这样人人努力, 才能使微博真正做到有序发展、健康发展。在这方面, 央视新闻, 党报党刊等传统主流媒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与风气, 弥补了微博时代自由言论, 未经考证, 随意散播的缺陷。

2.主流媒体在微博当中应发挥积极作用。社会需要有正气, 需要有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 这就要求主流媒体主动担负起准确把握舆论导向的责任, 把宣传触角延伸到网络舆论新阵地, 争夺网络舆论的话语权, 对于微博上消极的言论要积极引导, 该驳斥的驳斥, 该批评的批评。青少年大学生等许多年轻人是微博世界的主要群体, 要善于利用社会名人, 精英人士微博所传递出的正能量, 引导年轻群体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

3.提高微博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每个发微博的人都有自己的大量粉丝, 对于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每个公民都有义务进行广泛传播, 它的关注者越多, 受重视程度就越大, 提高了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就自然会引起媒体注意, 这时传统媒体就可以及时跟进报道, 使微博时代新闻传播呈现良性互动的发展趋势。

4.发挥微博时代网民的作用。微博时代, 相当于给每个公众提供了一个“麦克风”。很多网民都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新型媒介载体发布身边所见所闻, 他们与专业的新闻记者同为信息的创造者, 虽然不是专业新闻者, 但在突发事件上第一时间通过微博把消息报道出来, 网民新闻参与意识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共事务的进步。微博的出现, 不仅给新闻媒体提供了新闻线索, 而且为新闻记者迅速而又详尽的报道提供了大量素材, 这也是微博时代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5.微博时代新闻的传播必须要保证真实性。微博时代, 使得很多“微小事件”演变为公众热点焦点, 对于一些微博广为流传的公众焦点事件, 公共媒体和记者等传统媒体要及时跟进调查, 首先确定新闻的真实性, 其次, 一旦确定新闻的真实性, 后续要及时跟进、做深入报道, 让大众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毕竟网民不是专业记者, 所提供的信息也是碎片式的, 报纸、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的专业新闻从业人员, 有责任澄清事实真相, 进行深入系列的报道。

6.加大对微博时代不实新闻报道的打击力度。如今“微博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 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 由于其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和特点, 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时空和地域局限, 随时随地的与他人来分享生活中的各种消息, 可以增加人们发布和接受信息的时效性, 但是一些不实报道也相继增多。对于微博中出现的不实新闻报道, 且造成重大损失的一定要严加处罚, 追究其来源, 对于不明原因就跟风的报道, 也要予以警告。每个人在收到新闻的时候要经过考虑, 不要一味追风。另外, 我感觉微博如果有单独的立法出来, 大家也将会变得更有自我约束。当然管理和约束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前提共识:民众的言论自由是不应该被约束的, 但是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言论责任。

7.加强微博时代网络道德建设, 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加大媒体把关责任。微博作为开放式社交平台, 每个网民都可以在这里发布信息, 每位公民首先要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合理的使用媒介工具, 提高自身素质, 自觉的履行好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网站要肩负好把关的责任。只有这样, 微博的弊端才会越来越少, 微博才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其次, 各网站应建立起网络后台实名制, 加强对网络微博内容的监管, 防止虚假信息横行, 对侵犯隐私, 恶意诽谤, 网络暴力等灰色言论要严肃处理, 微博的法律法规要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相结合, 为大众营造一个友善和谐的微博环境。

结语

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 篇9

传统媒体受条件限制, 提供给受众的信息量和传播范围有限, 微博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一限制。作为信息交流与传播平台, 微博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速度快、内容新的特点。

微博作为庞大的信息集散地, 是记者取之不尽的新闻源泉。如今, 新闻事件发生, 最早赶到事发地的往往不再是传统媒体记者, 而是恰好就在附近、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的人, 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将事件通过微博传递出去, 传播的速度和效率远远高于传统媒体。2012年4月22日, 在常熟境内高速路上, 一辆来自上海的旅游巴士, 司机吸毒后神志不清, 产生幻觉, 冲过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 车辆向右侧翻, 造成14人死亡、19人受伤。车上受伤的游客第一时间发布微博并报警。这条微博信息远远早于任何媒体和记者。而媒体和记者正是从微博上得到信息而赶赴现场。

自媒体时代,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微博信息发布者不需要有多高的学历、多深刻的思想, 他只需要把所见、所闻在微博这样的新媒体上发布, 就会产生强烈的反响。由于微博信息内容对于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及时跟进, 开辟了更广泛的新闻互动渠道和人际传播模式。微博对新闻传播的介入, 成为新闻影响力有效的驱动器。

二、新闻报道提升微博价值

微博具有快捷、开放、互动的优势, 但是, 微博信息发布的随意性和信息量过大, 受众在难以筛选海量信息和甄别信息真伪的前提下, 更愿意相信传统媒体的权威性。

还是以上文的车祸为例, 虽然微博上已经有消息传出, 但是, 更多的市民选择向常熟当地新闻媒体求证:车祸是如何发生的, 大巴上有多少游客, 死伤情况如何, 有没有得到及时医治?这时, 传统媒体的严谨性、专业度和权威性的优势得以显现。常熟电台、电视台和报社三家主要媒体及时反应, 记者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 采访当事人、目击人、肇事者、医务人员, 掌握第一手材料、全面了解事故发生的起因和过程, 对事件进行及时、客观的报道, 还原事件真相并跟踪事件发展。

受众依赖于传统媒体的原因还在于, 微博上短短140个汉字不能让受众信服, 也不能涵盖所有的内容, 不能做深度分析。微博的发布者很容易忽略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而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不仅仅是快捷和便捷, 更需要深度解析, 传统媒体在深度报道领域优势突出。

在以往大多数关于真相的追问中, 微博的首发信息往往只具有线索的功能, 传统媒体在进一步的采访中, 逐步成为深入报道的主导者。很多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如果仅仅依靠微博和网络, 影响力有限, 大量权威媒体的跟进才使事件成为热点。

如今, 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看到了微博信息的价值, 在微博上开设了官方账号, 放下身段, 向网民征集新闻线索, 在无数的信息提供中考证信息的真实度, 从中发现潜在的有价值的新闻, 并开展全方位的采访、核实, 把仅有140个字的微博转化为具有社会意义的新闻报道。

三、防范微博风险

作为强大的传播技术平台, 微博一度向我们展示了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的无限可能, 让传统新闻业及新闻工作者看到了技术赋予他们的强大能力。然而, 微博使人们能随时随地发布和接收信息的同时, 也会导致信息泛滥、谣言滋生。

截至2014年2月28日, 新浪微博用户规模达7.6亿、日均发博量达8千万、用户每天在线时长达64分钟。微博较低的门槛也造成了注册用户的良莠不齐。只需要140个字, 微博上每个人都是信息发布者, 没有传统媒体的把关者, 虚假信息让人真伪难辨。

在假消息造成一定影响之后, 对微博的惩处却并不明确。以金庸之“死”事件为例, 假如出自传统媒体, 接下来官司、索赔就会接踵而来, 但是在微博上, 难以追究责任。

微博时代, 众生喧哗, 要让透明、真实、理性、全面的信息和观点成为微博的主流, 必须依靠公信力建设。新浪等网站推行微博实名制,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虚假信息的发布和传播, 实名微博信息的发布也更能得到受众的信任和响应。

四、微博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微博具有传统媒体难以超越的即时性、广泛性、裂变式、互动深入等传播特性, 而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和主流地位却不可替代, 全媒体时代, 传统媒体与微博融合是明智的选择。传统媒体在积极和微博合作融合的过程中, 在三个方面大有作为:

(一) 借力微博获得信息

微博可以让每个人把自己所处新闻现场的信息发布出去, 传统媒体应搭建更便捷的平台使这些信息成为重要的新闻源。常熟电台在新浪设立多个微博平台, 时刻关注微博刷新频率, 掌握微博信息发布动态, 一旦有新闻爆料, 即可介入, 跟踪事态发展。

(二) 借助微博增强互动

微博不仅仅是信息发布, 更是与受众交流的平台。常熟电台的主持人在新浪都开设了实名微博, 节目中, 主持人和听众通过微博进行交流。常熟电台《常广新闻》节目把每日播出的新闻要点以微博的简短形式出现, 新闻节目主持人将下期要讨论的话题预先在微博中发布, 收集听众对话题的看法和意见。节目中, 主持人围绕话题讨论, 与听众产生互动, 形成观点碰撞, 这些思想的火花往往成为节目的亮点和讨论热点。

(三) 引导微博主流价值观

微博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探析 篇10

微博, 是多种媒介功能融合的产物。2006年, 国外最早推出微博——Twitter;2009年, 国内率先推出新浪微博;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 其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关于微博的定义, 最广泛的是“微博,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 手机短信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

二、微博的信息传播特点

(一) 便捷性、及时性、广泛性

所有微博用户都可以通过手机彩信、短信以及手机上网的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发布到微博, 与广大网民分享。专业记者通过微博发布新闻信息, 也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时的图文报道。这体现了微博传播的便捷性。

微博由于其草根性拥有大量的用户, 其关注、转发、评论功能, 使信息以“裂变”的方式迅速广泛地传播开来。微博传播及时广泛的特点, 使传统媒体开始争先占领微博这一阵地。调查显示, 在新浪微博注册的媒体中, 拥有粉丝数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南方周末》、《新华视点》、《扬子晚报》;所有媒体排行榜中, 居前三的分别是《头条新闻》、《新周刊》、《新浪财经》。, 截止2011年2月27日, 《头条新闻》拥有1815531的粉丝, 这说明其发布的新闻每天被超过百万的用户关注, 体现出微博新闻传播具有的广泛的用户基础。

(二) 个人性、开放性、参与性

每一个微博用户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自由地发表社会见闻、心情感悟以及就某一事件的看法及意见等。用户可以自己找到信息并向其它用户推荐, 于是微博信息传播由过去受众“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找出信息。这体现出微博的个人化特点。

微博的“follow”或称“关注”功能, 使微博用户都能够关注到某一用户发布的信息, 具有开放性。其转发和评论功能又使用户能对某一信息自由地发表意见。微博“病毒式”的传播模式, 使用户的意见在微博上广泛迅速地被大家分享讨论, 因此, 微博的信息传播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参与性。

(三) 信息内容碎片化, 但影响巨大

微博140字的限制造就了微博信息内容碎片化特点。绝大多数人认为140字的的容量很难把一件事情或者一个观点表达深刻。但微博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超链接于一体的媒体特征, 以及它广泛的传播范围和惊人的更新速度, 使其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的用户关注, 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被分秒刷新。用户通过发表、转发、评论等功能迅速传递信息、自由发表言论, 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因此, 一个新闻事件一旦进入微博用户的视线, 便可在瞬间爆发重大影响。由检察日报社发起编制的《2010法治蓝皮书》中选取的119稿典型事例中, 有多达78则人物、事件经由微博传播, 如“李刚门”事件, 紫金矿业“污染门”, 宁德“量身招聘”事件。由此可见微博强大的影响力。

三、微博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

(一) 微博是新闻信息收集与发布的平台

微博的传播及时广泛、内容充实细化以及受众参与程度高等优势, 使其逐渐成为网民获取新闻时事、自我表达、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参与的重要媒介。这为新闻媒体聚集了广泛的受众基础。微博低门槛性、便捷性, 使越来越多的用户热衷于在微博上发表自已的所见所闻, 这促使微博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新闻源, 为记者提供大量的新闻线索。记者通过微博发布新闻, 使重大新闻事件在最短时间内被广大公民所知晓。因此, 微博不仅成为新闻的来源, 同时也是抢先发布新闻的新的平台。

(二) 对于突发新闻, 微博具有先天的优势;也可与多种媒体深度融合, 发挥分级传播优势

微博传播的便捷、广泛性, 使微博可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 通过手机等方式实时传递突发事件发展的最新态势, 使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成为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记者。

微博新闻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于一体, 呈现出多维度、立体式的报道模式。如若一条微博解释不清楚, 则利用其分级传播特点, 通过多条微博予以阐述。它的首次传播主要是第一时间的微博导语式的消息, 再次传播则是更多的实时更新, 链接了电视媒体的声音和图像报道、融合了纸质媒体的深度解读、以及网络媒体的视频直播和网友互动评论等等。

(三) 微博上信息海量、消息混杂, 新闻真实性遭质疑

网络上不可靠的资讯泛滥成灾, 微博这一新兴媒体由于具有强大的信息影响力, 也是不法份子利用其传播虚假新闻的一种途径。有人可能利用微博制造耸人听闻的“新闻”提高微博点击率。更严重的是一些编辑、记者摒弃职业道德, 不下基层, 仅仅依靠网络寻找线索、加工新闻。2010年轰动的“金庸去世”的假新闻, 就首先在微博上发布。

对此, 提出对微博新闻传播真实性的质疑, 要求记者在微博上发掘、发布新闻的同时, 除了拥有基本的职业道德, 更要注意走进现实、深入调查证实新闻的真实性, 以免误导用户, 造成不良影响。

四、结语

微博由于其独特的传播特点和优势成长和发展起来。虽然微博已风靡全球, 但微博生活才刚刚开始, 优势与弊端才初显出来, 我们在看到它对新闻传播的独特优势的同时, 也应该注意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防止给公民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谢尔.以色列:《微博力:140字推爆全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3]江珏:《Twitter的传播形态与比较优势分析》, 《新媒体》, 2009 (9) 。

[4]申诗逸:《论“微博”的传播特点与推广》, 四川大学, 2010年。

微博传播影响力有多大 篇11

微博转发能够达到核裂变的传播效果

微博中最重要的就是粉丝,每一个注册用户都会拥有粉丝,而粉丝的数量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信息的传播范围。微博中最强大的功能就是转发,一条信息如果经过不断转发,这条信息产生核裂变似的传播效果,会在层层转发中,通向全球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Web2.0时代,谁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用户贡献内容,对用户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谁就有可能拥有影响他人的能力。传统的媒体是占有主动地位的,受众只是在被动地接收信息,很少有机会参与到传播活动中,更很少有机会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发表自己的见解,而网络媒体的出现就打破了这种话语集权式体系,受众也能主动传播信息,受众与传者的互动增强了,直到微博的出现使得受众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每一个受众都是一个“自媒体”,可以主动地对外传播信息,而且可以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甚至影响着主流媒体的报道。这种用户创造内容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用户的创造激情,通过内容的贡献与分享,受众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同时也扩大了传播的影响力。

微博给予平等对话的权利,产生舆论,提升传播影响力

微博所构成的虚拟网络社区,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互动场域。在这个虚拟公共空间里,公众可以在完全公开的情况下,对各种看法展开理性讨论,针砭时弊,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在这样一个相对平等的公共领域中,微博的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放大,通过某一个触发点进行大面积的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形成舆论影响力。正是由于微博的话语权的释放,让普通网民有发表言论的权利,才使得公众舆论的兴起,在微博所提供的公共领域中自由发表意见,借助微博传播的迅捷性,使这些意见迅速覆盖用户所在的微博群体,而这种核裂变的传播使接触这些信息的人有讨论的话题,在群体力量的影响下使个体具有群体趋同性,在很大程度上形成舆论,影响普通公众对某些事件的看法。

某一突发事件发生后,微博还会建立话题组,大量互不相识的用户通过这一平台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和讨论,分散的独立的个体意见实现融合并形成合意即公共舆论。由于参与主体和参与范围更加广泛,其影响也更大,以独特的“裂变循环式”传播,迅速形成舆论,波及人群更多,影响范围更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传播的影响力。

微博传播的平台优势助推传播影响力

微博作为开放平台,它的传播范围具有无限延展的可能性,从技术层面上更趋近人类信息传播沟通的Anyone、Anytime、Anywhere、Anyway 的4A理想情境。也就是说,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通过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接入微博,与微博联通发表信息分享心情。

微博作为一个应用程序很好整合进了各种媒体终端,用户不仅仅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登陆微博,还可以更加方便地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使用微博。这就为微博的传播创造了更大的可能性,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贴身媒体连入互联网登陆微博随时随地发表信息、对事件评论,不受条件的限制。而手机媒体的一大特性就是24小时随时接入网络,是一种24小时在线的状态。随着各种平板电脑的兴起,人们登陆微博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就是这种接入的便利性使得微博中的信息传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名人及草根意见领袖的不断涌现增强传播影响力

新浪微博与国外的twitter和其他微博不同,它推出了实名认证,明星和媒体精英等公众人物被加上V字符号。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公开认证了一些明星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的普遍特点是有着相当数量的粉丝。当公开发布信息的时候,会得到大量的转发和评论,经过无限次“关注、转发”之后,关注的人数越来越多,被转发的微博在这种裂变式的传播过程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传播,这些最早发布这条微博的人所要表达的信息和观点,也传达到了无所不及的地方。这一过程就是以“舆论领袖”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既是传播的起点,又是传播的终点,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正是由于微博具有以上的特征才使得它在全球流行并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微博的强大功能赢得了网友们的青睐,成为了个人发出声音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微博将继续发挥传播的优势扩大传播影响力。

微博新闻传播 篇12

关键词:微博,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媒体行业带来了重大变革,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面对多种渠道传播的媒体信息,人们有多种选择,大众身份由“受众”逐渐向“用户”转变,微博就是在这种形式下产生的一种新媒体,它以独特的传播风格迅速占领了媒体市场,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微博的特征

微博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消息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总结起来微博具有以下特征。

1.1 消息碎片化

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微博在篇幅上有明显限制,消息内容必须控制在140字以内,受到篇幅的限制,对事件的描述具有碎片性的特征,导致其分裂式传播。纵观新闻媒介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热点问题最初都是在微博上传播开的,用户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以及图片来了解某些事件,由于内容缺乏整体性,民众对事件的判断往往有失客观[1]。

1.2 具有明显的交互性

微博与传统媒介相比,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人们不仅将其作为了解时事热点的平台,还将其作为一种社交渠道,用微博来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人们在信息传播之前不需要获取一对一的关系,因为微博的运作方式是一对多,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转发消息,同时,可以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评论来实现交流,具有明显的交互性。

1.3 人人都可以作为传播主体

常见的微博有两种,一种是官方微博,一种是个人微博,官方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一些社会热点新闻,只要是微博用户都可以转发该消息,微博之所以具备强大的影响力正是因为人人都可以作为传播主体。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新闻发布到个人平台上,研究微博消息我们不难发现其类型非常丰富,不仅包括社会、国家大事,也包括生活中的奇闻异事,人们既可以作为消息的传播者,也可以作为发布者。

2 微博对传统新闻媒体传播模式的影响

2.1 增强时效性

微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逐渐代替传统媒体,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人们看到新鲜事以后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发布消息,而传统媒体传播新闻则需要一个采编的过程,这就导致消息在时效性方面输于微博,人们对不再新鲜的新闻已经不感觉有趣了。在这种形式下,传统媒体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要寻找全新的渠道,与新媒体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捕捉一手资料,加强新闻的时效性。

2.2 增强与用户之间的沟通

用户之所以如此偏爱微博,除了因为其传播的消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保证了用户的发言权,这是传统新闻媒体的局限所在。传统新闻媒体将民众作为“受众”,消息传播是一个单项过程,忽视沟通环节,无法满足民众的需要,为了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传统新闻媒介必须改变以往的传播模式,增添互动环节,保证用户的发言权,变被动为主动,面对社会中的热点不单单是“听”,而是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扩大新闻的影响力[2]。

2.3 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前面分析到微博消息的传播具有碎片式的特征,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只能通过简短的文字和图片大致描述一些事物,消息的精简性既是其优势也是其劣势,一方面用户无法根据这些简单的描述了解事件始末,另一方面由于人人都有权发布消息,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此时,传统新闻媒体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他们可以将微博消息作为新闻消息的重要来源,在海量消息中搜集到有价值的信息,辨别其真伪,如果该消息不属实,就可以利用官方媒体辟谣,如果消息属实,就可以将其作为新闻资源进行更加细致的描述,完整地还原事件始末,满足民众的知情需求,只有这样,传统媒体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

3 总结

微博是一种新兴媒体,它的出现为传统新闻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它以较强的时效性、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以及交互性受到人们的喜爱,传统新闻媒体要想在这种形势下生存,就必须借鉴微博的运营方式,扩展消息来源,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建立与用户沟通的平台,保证用户的发言权,同时发挥自身权威性的优势,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张臻.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11).

上一篇:文化工作现状下一篇:脑深部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