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竞争管理

2024-05-19

新闻媒体竞争管理(共8篇)

新闻媒体竞争管理 篇1

摘要:知识管理是对各种知识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识别、合理评价和综合利用的动态管理过程, 它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因而被提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借助知识管理, 媒体可以提高自身的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为此, 需要在充分了解知识管理内涵、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媒体经营管理现状, 构建知识管理策略体系。

关键词:媒体,竞争力,知识管理

一、媒体知识管理的内涵特征及其竞争力意蕴

从媒体企业角度看, 知识管理是媒体企业对所拥有的或所能触及到的各种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研究评价和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与一般企业相比, 媒体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具有多方面特征:

1. 以媒体知识信息为内容。

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普及应用, 使得媒体企业面临的各种知识信息以几何级数增加, 对这些知识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是媒体企业充分利用知识信息的前提, 也是媒体企业有效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媒体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就是对各种媒体知识信息的处理, 从中识别、挑拣出媒体企业生存发展所需的知识信息。

2. 以高素质媒体专业人才为前提。

虽然媒体企业知识管理是以媒体知识信息为管理的对象, 但人是媒体知识生产、创造、应用的主体, 是媒体知识管理中最活跃、主动的因素。有效的媒体知识管理需要一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员工和管理队伍, 集中表现为对媒体知识信息的敏锐捕捉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准确把握能力、合理应用能力和高效创新能力等。

3. 以多变复杂的外部环境为核心。

市场经济条件下, 媒体知识和商品流动性较大, 变化性较强, 要营造媒体知识创新的良好环境, 形成媒体知识创新和共享的激励机制, 就必须突破传统管理的环境范围和思维模式, 在保持媒体企业内部有效管理的基础上, 将管理重点投向动态多变的外部环境, 对组织适应能力进行战略性投资, 同时围绕市场来组织知识资源, 整合知识资源, 优化知识资源。

4. 以人本管理为重点。

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主要是以机器为中心, 对工人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刚性”管理, 其主要目的是使工人成为标准化的人, 工人被视为机器系统中的“配件”, 人被异化为“物”。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注重人与人内心世界的沟通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 是一种能够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智力潜能的柔性管理方式。同样, 媒体企业知识管理也注重人本管理, 突出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地位。

5. 以管理和谐化为指归。

和谐是一个媒体企业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管理和谐化对于媒体企业内部结构、功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内部层面的知识管理, 可根据管理绩效最大化原则, 科学制定管理目标, 准确设置内部结构, 合理划分各管理层次的权责利范围, 积极营造生动活泼、和谐愉悦的管理氛围, 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外部层面的知识管理, 可树立理性竞争、合作双赢的经营理念, 正确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 在保证媒体企业与合作伙伴正当利益的前提下, 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化地开展联系, 构建易于生存、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媒体竞争力提升的知识管理措施

1. 设置职责明确的知识主管, 及时梳理知识信息资源的动变态势, 提高媒体竞争力的价值性。

知识管理和媒体竞争力之间的催化互动, 需要双方目标的耦合点, 这个耦合点就是目标愿景的一致性。媒体竞争力之所以能够提高媒体企业竞争优势, 推动媒体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各种知识之间的互馈弥补, 具体表现为知识间价值性的有机统一。事实上, 处于动变态势下的知识信息之间存在知识属性、知识级别、知识种类的异质性, 构成了媒体企业适应内外环境多元化变化的基础, 但这又恰恰是媒体竞争力价值性提高首要面对的问题。解决知识信息之间异质性的有效途径就是设置职责明确的知识主管, 通过知识主管, 在媒体企业内部明确知识信息之间的交流联系、融合方式和流通渠道, 为媒体企业竞争优势的提高提供基础;找准竞争力结构模型中不同层级之间知识信息关系的断裂, 发现同一层级存在的知识信息的缺口。由于媒体竞争力每一层级都会与外部环境发生知识信息流转, 相互交叉的多个层级与外部环境的知识信息流转的态势愈加复杂, 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也有赖于知识主管职能的充分发挥, 其所解决的问题是通过知识主管的协调、整合来细化媒体竞争力结构模型各层级之间的复杂关联态势, 将其转化为相对单一的关系形态, 为媒体企业催化新知识产生, 缩短知识集成时间, 促进知识共享, 提高媒体竞争力价值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 构建内容完备的知识库存, 充分挖掘知识信息资源的内在潜质, 提高媒体竞争力的独特性。

媒体企业知识库的建立是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方法, 也是实现知识积累的有效手段。媒体企业知识库的内容可包括开发战略、发展战略、竞争战略、营销战略以及人才战略等各种有效信息。知识库可以将原有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转变成可以共享的知识资源, 一方面扩展了媒体企业内部知识资源的转移和传递, 促进媒体企业各层级间的知识协同学习和进化;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媒体企业内部运作的知识控制和规则, 加快了媒体企业知识链、知识链网络、知识发酵的生成演化。在知识库中, 各种知识性质有别、类型各异,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通过彼此间集结、互补和协同, 不断实现着知识创新, 为媒体竞争力独特性的保持构筑了知识共享、知识互嵌空间。这些位于同一知识库中的知识信息不断进行着相互交叉、联系和交换, 当媒体企业遇到某一竞争战略愿景或战略选择时, 经过选择、抽取、调整、重组的动态过程而形成的知识指向空间, 常常表现为一种内控自制的历史惯性运动, 深深地作用和影响着竞争优势的诸多方面, 造成各种程度不同的知识效应。

3. 搭建层次鲜明的顾客管理网络平台, 有效获取知识信息资源的发展走势, 提高媒体竞争力的持久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媒体企业越来越注重与顾客群体发展良好的销售、服务和沟通关系, 通过与顾客群体构建全方位、多层面和立体化的交互联系可以获得巨大的、无形的市场资源, 这些资源对于提高媒体竞争力的持久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更好地回应或满足顾客群体的商品需求和服务需求。为了营造多元有序、和谐稳定的顾客关系, 扩大媒体企业影响力, 搭建层次鲜明的顾客管理网络平台来获取与整理顾客群体的消费结构、消费层次、消费倾向和消费心理等是媒体企业面临的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现实中, 一些媒体企业不注重与顾客群体关系的有效建立及系统管理, 即便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资源, 但由于缺乏整体化、系统化、精心化的管理, 致使媒体企业与顾客群体之间的关系出现松散、不规范, 甚至是冲突的情况。此时, 媒体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是一种不规范、不信任的状态, 会降低顾客对媒体企业的信任度、忠诚度和认可度, 导致顾客由于怀疑而出现逆反心理、排斥行为, 从而弱化媒体竞争力影响的持久性。从顾客管理网络平台的角度看, 由于涉及顾客的各种信息资源整理得较为完善和全面, 媒体企业可以及时地获取有价值的顾客信息, 有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顾客群体关系, 降低媒体企业市场营销成本。此外, 当媒体企业面临复杂的、突发的市场变化时, 可以及时做出战略调整, 节约策略调整的成本, 保护媒体竞争力的持久性不受损害。

4. 创设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不断优化知识信息资源的人本标示, 提高媒体竞争力的创新性。

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 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媒体企业创新活动对媒体竞争力增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对人力资源相关知识信息的有效管理, 激发员工的创造潜能, 成为了媒体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提高媒体竞争力创新性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有效实现途径, 已成为国内外多数媒体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注重员工能力开发、个性特质发展、创新潜能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等, 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再现与延伸, 是媒体企业人力资本保值与增值的实现手段, 因而对媒体竞争力创新有着深刻影响。营造内容特定、结构合理、程序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健全媒体企业人力资源相关知识、信息的内容和体系, 使其成为媒体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及激励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 从而影响媒体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过程等目标的实现, 降低管理过程的人力资源配置成本, 继而增加媒体企业人力资源知识信息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 不断强化媒体企业人力资本的管理行为, 进而推动媒体竞争力的持续创新。由此可见, 人力资源管理不再仅是一个媒体企业战略分析、竞争优势提升时的背景条件, 而是决定媒体企业战略绩效与媒体竞争力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种作用将随着媒体企业竞争环境的日渐激烈愈加突出和明显。

5. 建立系统全面的激励机制, 切实增强知识信息资源的生态活度, 提高媒体竞争力的延展性。

对于媒体企业发展而言, 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个巨大的能动效应场, 具有强大的辐射力, 会深深地作用媒体企业生存发展的诸多方面, 产生各种程度不同的影响效应。媒体企业生产管理的每一个阶段和过程都涉及到员工主动能动性的发挥。通过激烈机制的有效建立可以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媒体企业创新的实质, 鼓励员工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活动, 推进媒体企业竞争优势的优化提高, 实现媒体竞争力从母代向子代的遗传, 加快媒体企业技术族群和产业链条的生成演化。在构建激励机制时, 要强调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特别注重对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潜质员工的差异性需求, 同时, 也要营造“提倡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改变过去薪酬只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奖赏方式, 增强对员工的工作观念创新、方式创新给予积极评价和优厚物质奖励的相应力度, 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 培养工人对媒体企业的归属感、使命感和认同感。从人本倾向角度看, 系统全面的激励机制能够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 让员工感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重要, 从而实现员工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从媒体企业生存演化角度看, 激励机制则有助于增强媒体企业内部不同知识的碰撞、信息的交流, 增加媒体企业创新机会发现和认知的可能, 降低媒体企业因激励不到位而造成创新能力的弱化与创新机会的丧失。

新闻媒体竞争管理 篇2

(二)发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谢耘耕 周红丰

单位: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研究生

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651号

邮编:2000

412.省级卫视的跨区域经营

面对央视的强势和凤凰的崛起,省级卫视开始在夹缝中寻求生存和发展之路。首先是提高其覆盖率,据《全国卫星频道覆盖率普查2003》显示:卫视频道的覆盖排名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三年来地方卫视首次跻身全国覆盖率的前三名,打破了中央台一统天下的全国覆盖优势;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省级卫视开始突破地域限制,跨区域出击,扩展发展空间,寻找未被央视服务覆盖的市场需要,不断向央视的弱点或盲点发动侧翼进攻,蚕食央视的收视份额。

过去,省级卫视更多的是作为本地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受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省级卫视基本上是以本地市场为主,其节目也基本上是关起门自己办,视野不够开阔。这样光靠本地资源和市场是很难支撑起一个大台的,这也是当时省级卫视做不大的一个主要原因。省级卫视发展至今,开始冲出了地方视野,而是将区域、全国甚至全球作为了自己拓展市场的目标地,其传播范围迅速跨越本省范围,拓展至全国。相当一部分省级卫视在区域市场甚至在全国市场已经拥有与央视频道竞争的实力,其在本地区甚至全国的覆盖人口以及观众规模均已经超过了央视的多个频道。根据美兰德媒体(CMR)2004年中国电视频道覆盖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31个省级卫视的全国累计可接收人口已经超过100亿,约为全国电视人口的8倍。一批省级卫视频道的可接收人口也已远远超过本省和本地区人口。例如浙江、山东、广东、安徽、四川、福建东南、贵州、云南、等省级卫视。其全国可接收人口均突破4亿人,是本省总人口的4.3—31.8倍,是本地区总人口的1.2-2.6倍。其传播价值已经完全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省级卫视,其影响力已经铺向全国。

湖南卫视是最早冲出地方局限的省级卫视,用“娱乐”定位创造全国性媒介的“跨地域”野心,2003年更名为“中国湖南卫视”的举动更是彰显了其打造全国性频道的决心;紧接着海南卫视通过旅游主题频道开辟了跨区域电视频道的道路。

上海卫视的步子是迈得最大的,2003年10月23日晚6点,原来的上海卫视得到批准,开始改变呼号,以上海东方卫视全新开播。东方卫视每天17档新闻,7个小时新闻播出量,种类较全,份量较重。从每天早上七点开始,东方卫视就是长达两小时的晨间资讯节目《看东方》,然后每逢整点都推出《东方快报》和气象、生活、资讯节目《东方新气象》,从傍晚到深夜依次是娱乐资讯节目《娱乐星天地》、各地城市新闻联播节目《城际连线》、国际新闻节目《环球新闻站》、上海新闻节目《直播上海》、梳理全天新闻的《东方夜新闻》。既有反映上海的节目,也有服务全国的节目。密集的新闻节目编排,大大改变了原上海卫视新闻节目偏少的格局,这在省级卫视频道中属于首创,与其他卫视频道很好地进行了错位竞争。去年开播

以来,一些重大的国际新闻,卫视都做了连线,有的还派出了记者。温家宝总理出访的系列直播报道和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被捕等的直播报道,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重大事件报道的较量往往被认为是央视和凤凰两者的游戏,其他台都无力或无心插手,伊拉克战争央视和凤凰卫视之间如火如荼的新闻大战进行的同时,其他省级卫视则袖手旁观,据不完全统计,只有湖南卫视转播了CCTV-1 的节目,天津卫视请了一个军事评论员,其他卫视依旧按原定节目单进行。这种省级卫视对大事件报道无能为力的局面直到2003年10月23日开播的东方卫视得以改写。

从开播之初发展至今,东方卫视力求在各个大事件中都做到“我在场”,就是这样一次次的大事件的直播报道才使得东方卫视能在短时间里名声大震。为全面深入地追踪报道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升空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上海东方卫视自10月10日至16日连续六次直播《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特別节目》,总时长约5小时。这是东方卫视在开播阶段首次大规模全方位制作新闻直播特别节目,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紧接着12月7日至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东方卫视全程跟踪报道,推出多次现场直播,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卫视国际新闻报道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节目播出后,全国许多业内人士和观众反应热烈,称赞“这是东方卫视新闻实力的体现”,“表明东方卫视正在成长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12月25日至29日,东方卫视与新华社和武警总部政治部电视宣传中心合作,对发生在重庆市开县境内的中石油集团川东北天然气矿16号井特大井喷事故进行了联合报道。在东方卫视各档新闻节目中以直播、电话连线等各种形式发稿近三十条,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发了消息。在与新华社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后,东方卫视开始与武警电视宣传中心商谈建立合作关系,在全国范围内对重大事件进行联合报道。2004年东方卫视更是将重大新闻做得有声有色,新年伊始胡锦涛主席访法,东方卫视派出记者赴法采访,整个特别报道既全面翔实,又有独家的内容,充分显示了东方卫视“新闻立台”的理念和新闻制作实力,是继去年年底成功报道温家宝总理访美之后,体现实力的尝试,再次提升了东方卫视在全国观众和媒体同行心目中的形象。

2004年下半年国际大事不断,“美国大选”、“巴基斯坦人质事件”、“阿拉法特病危”等这样全球关注的热点,几家实力大台肯定不会放过大显身手的机会,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在大事件中突出自己,确立自己的领袖地位。电视荧屏上的新闻之战大有看头,央视、凤凰卫视、东方卫视的重大直播报道是一轮接着一轮,让观众看到了新闻之战的火热场面。可喜的是东方卫视在国际新闻充分体现它与新华社合作的强大资源优势,其重大事件的报道日渐成熟,美国大选开票当天,东方卫视推出了两档“直击美国大选”特别节目,直播时间长达六个多小时,整个直播过程既充满悬念又流畅生动,信息量大而无沉闷之感,下午五个多小时内尼尔森收视率稳定在2以上,最高达2.7,气势直逼以国际新闻见长的凤凰卫视。

三、地面频道(省级非卫星频道和城市台)新闻竞争—“民生”大战

省级非卫星频道上有央视和省级卫视的挤压,下面临着地方城市台的威胁,多年来就在这种两头受迫的境地中寻求生存空间。要突破这种尴尬境地,省级台的竞争策略大概可以归纳为两个主要的重点:其一,有实力的省级非卫星频道力求争夺最大的覆盖率,做强做大,争夺本省市场,占领卫星频道向外拓展而忽视的本地市场。如湖南经视、都市、娱乐生活等其他几个频道在湖南的影响力不亚于湖南卫视;其二是争夺最佳的有价值的受众群体资源,这也是省级台着力城市频道的动机。目前来看,大多数省级非卫星频道走的是第二种竞争路线,走“强势城市台”的再版,争夺省会城市以及本省经济重点城市。

而相对于省级非卫星频道不大不小的尴尬地位,城市台作为中国电视网中覆盖面积最小的一级电视媒体,其优势在于拥有本土化资源优势,以地缘上、心理上的接近性赢得本土观众,瓜分全国性电视媒体的地方市场。城市是各类商品的集散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品只要占领了这个省的主要城市市场也就基本上占领了这个省的市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单个城市的市场容量都很大,所以企业一般都针对单个城市进行精耕细作,所以这些地方的城市台反而成为广告商投放广告的首选媒体,赢得了大量的广告预算。从2002年国内电视台广告创收排行榜就可以看出城市台完全可以成为地方上的强势媒体,深圳电视台以4.5亿名列第八,大连,南京等城市台的广告收入甚至远远超过一些西部省台的广告。随着全国城市台电视播出协作体的成立,全国城市台新闻网的建立,一些强势的城市台已经开始向本省甚至区域性发展,小打小闹的城市台也能成大气候,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台的崛起,正预示着城市台的潜力正一步步被发掘,城市台灵活、创新的优势正在发挥。作为中国电视第三股重要的力量,作为代表全国最具消费力市场的地产品牌,城市电视群体正在形成和壮大,或许未来几年内会出现城市台收入超过省级台,兼并省级台的现象。

长期以来,体制造成的省、市频道先天不足的资源实力和地域局限,在新闻竞争中一直扮演着沉默的角色,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上他们无法也无力与央视、凤凰和其他省级卫星频道争抢“话语权”,唯一的竞争策略就是要聪明避开硬新闻的竞争和拼抢,在“软”字上“小”字上大做文章,大打贴近牌。本土特色的“民生新闻”就是省级非卫星频道在这种策略思想下的一种巧思突变,这种策略更符合中国省级台的处境。“对于电视媒介而言,什么是它的核心经营资源?也就是说,什么是它所拥有的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资源呢?对于中央台,“全国惟一”和“绝对垄断”就是其核心资源;就城市台而言,所处的地域就是它的不可替代的资源;而省级台,虽然处于中央台和城市台的两面夹击,但是它所处的省域,当然就是最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经营资源,这是省级台给自己经营定位的一个重要依据。” 目前本地化的“民生新闻”已成为中国电视业的一种节目现象,在国际新闻全国新闻都不优势的情况下,本地的“民生新闻”也成为省级台在新闻节目市场的突破口。如: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每晚18:50至19:50之间开播的《南京零距离》,在播出三个月后,央视索福瑞平均收视率达7.0%左右,AC尼尔森收视率达4.0%左右。

江苏是民生新闻的发源地,2002年元旦,江苏城市频道推出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以直播60分钟的超大容量,主持人孟非以平民化、个性化的姿态出现,极其亲和力。该节目定位于“民生的内容、民生的习尚、平民的视角”,与传统新闻“我说你听”不同的是,该节目的不少新闻线索都是由观众提供的,还有观众自己用DV拍摄的,因而始终保持着与观众的双向互动。城市频道前4年同时段的平均收视率为1.5%左右,推出《南京零距离》后,收视率一路彪升,2003年1月至4月中旬,《南京零距离》的平均收视率为9.2%,占有了开机率的30.59%,成为南京地区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栏目,2004年广告以1.088亿元的价格被买断而成为国内身价最高的电视新

闻栏目。《南京零距离》所倡导的“民生新闻”的理念,也逐渐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一时间,《南京零距离》成为了各个地方频道相继模仿的新闻模式,民生新闻的概念从而也得到了推广。《南京零距离》的开播以及突如其来的红火收视情况给困惑已久的城市频道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由《南京零距离》提出的“民生新闻”的理念迅速得到了许多地方城市频道的认同,紧接着就是各地城市频道纷纷扯起了“民生新闻”这面旗帜,民生新闻栏目在各省市频道中遍地开花。

从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合肥电视台《直播合肥》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从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的扩版到海南电视台《直播海南》的筹办,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省级非卫星频道和城市台不约而同都采取了打造本土特色的品牌民生新闻栏目,最大化抢占本市市场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城市份额的竞争策略。同质化的竞争思路同时也为省级非卫星频道和城市台市台之间的激烈的“民生大战”埋下了伏笔。

“民生大战”在江苏电视荧屏上可谓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南京市晚间18:00-20:30这个时段,南京电视媒体出现7档自制新闻栏目。江苏电视台有《星网传播》、《南京零距离》、《江苏新时空》;南京电视台有《直播60分》、《南京新闻》、《社会大广角》;本省的上星频道也不甘寂寞掺和到这场本地新闻之争中来,江苏卫视民生新闻品牌栏目《1860新闻眼》墙里墙外都开花,引起了巨大反响。这几档新闻栏目都是针对本地观众的本土新闻,其中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和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60分》都是贴进百姓、服务民众的1小时的大型新闻杂志直播节目,出现这种新闻混战的现象在全国其他城市尚不多。民生新闻在地方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省、市台之间的新闻大战以及背后隐藏的两者的经营利益纠葛,这种矛盾在江苏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2004年3月8日,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地有线网络统一停播江苏省收视率最高的江苏城市频道和江苏综艺频道,而把两个频道纳入数字电视信号,取而代之的是央视的9、10、11收视率不高的三个频道。这次“停播”并不是一次简单的闹剧,而是市台面临省台强大的威胁而采取极端抵抗行为。据央视索福瑞公司的调查显示,江苏城市频道的王牌节目《南京零距离》收视率高达20%,高收视率保证了城市频道在广告收益上的强劲优势,据悉,《南京零距离》在2003年的广告收入高达1.1亿元,占到城市频道广告总量的60%。浙江的民生大战的局面与江苏完全不同,在浙江省会城市杭州,有影响力的并不是浙江台的新闻栏目,而是杭州台的两档民生新闻栏目《阿六头说新闻》(西湖明珠频道)和《我和你说》(生活频道)开播不久就在杭城观众中赢得了好评,据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的调查这两档节目的平均收视率分别突破了7.0和6.0,创下了电视新闻近年来的收视新高,(目前杭州有线网内收看的各档新闻节目平均收视率在2.5左右),远远高于浙江省台的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这是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2004年元旦开办的本地新闻栏目,该栏目不仅在形式上,用杭州话方言播报新闻,得到本地观众青睐,而且新闻内容的选择上尽量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贴近他们的情感,贴近他们的审美情趣。开播不久就创出了11%-12%的高收视率,引起了全国同行的惊讶。

省级台与市级台这种你死我活的利益纠葛是体制造就的无奈局面,省台要生存下去

必须抢夺市台尤其是本省经济重点城市的观众。与省级行政区划相对应省级电视台在新闻传播上面临着尴尬的处境:于上承受着着央视和各省级卫视的挤压,对下尤其要面对本地市台对本土领地的死守。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企业一般都针对单个城市进行精耕细作,所以这些地方的城市台与不上不下的省台相比,更能赢得广告商的青睐,一些强势的城市台极大地吞噬了省台的生存空间。民生新闻在省台和市台中的竞争格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市台尤其是省会所在地及本省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市台实力雄厚,他们的民生新闻作为地产品牌以其本土化更能吸引本地观众收视,但是出现杭州这种局面还是不多见的,毕竟强势的城市台为数比较少,真正在这场“民生运动”中得益的还是首批倡导者——省级台,成为他们突破自身困境与央视、城市台竞争的一个新的法宝。

省台在资源实力、政策体制方面普遍优于城市台。目前城市台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办得好的城市台还是少数,大部分城市台资金、技术、人才都比较匮乏,节目质量不高。尤其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城市,省级台较强基本上占领了本地的广告市场,尤其是,有线无线合并后,一些省级台专门设置了针对省会城市市场的频道,直接争夺城市广告资源,使城市台雪上加霜。此外,城市台经营意识、营销和服务意识都还比较淡薄,经营观念的落后,依旧是城市台是城市台与省台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政策体制上来说,省台做地方新闻更具优势,所受的政策限制小。省台属于省委宣传部领导,不受制于地方领导,这样更容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监督的力度更大。而监督报道这一块正是民生新闻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重头戏,省台只要能充分发挥政策体制上的优势,敢于监督,打好监督报道这张牌定能在民生新闻上做强做大。

注释:

张云 方世彤:《中国电视新竞局》来源:新浪传媒 2004/02/16

论地方媒体的新闻竞争 篇3

做深做透本地的重要新闻

根据新闻学原理, 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则, 即一个新闻事件越接近于受众, 则其新闻价值就越大。中央媒体选择新闻事件作报道, 必须具有全国性的视角, 一个事件如果不具备全局意义, 就不会受到重视。因此, 一些发生在区域范围内的事件, 就难以进入其报道对象之中, 即使报道也只能是语焉不详。但这些事件对于本地受众来说却可能意义重大, 地方媒体如将其做深做透, 自然影响巨大。例如, 2001年, 绵阳城遭受百年不遇的局部强暴雨袭击, 城内地势低洼处积水最深达2米, 主要街道积水1米多深, 城内交通瘫痪;数家地下商场进水, 地下通道被淹, 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这对于绵阳受众来说是重大的突发新闻!绵阳晚报记者全体出动, 次日用一、二版两个整版报道该事件。这次洪灾, 涪江上游并没有涨大水, 水位也在警戒线下, 绵阳人对此议论纷纷。记者经过调查, 最终获悉是强暴雨引起内涝。这说明城内排水系统还有问题!而后连续刊登了有关专家对绵阳城内下水道管网的介绍, 对内涝原因的分析、预防和对策等多篇报道, 让有关职能部门认清了工作中的失误, 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为市民解释了心中的疑团, 并促进了城内排水管网的大改造。此组报道前后达一个月, 图文稿件约30篇。做得深、做得透, 在绵阳影响较大, 并赢得了一批新的订户。

开辟本地新闻的“蓝海”空间

蓝海本是市场营销学中用来描述企业产品竞争的一个词语, 它是与“红海”相对的一个概念。所谓“红海”, 指产品竞争异常激烈的领域, 而“蓝海”则指企业尚未进入或进入不多的领域。中央媒体着眼于全国, 不可能面面俱到, 会形成一些报道空白, 地方媒体在这些领域下工夫, 开辟出自己的“蓝海”来。例如, 电视市场收视率竞争的压力, 让省级一些地面频道一度处于夹缝中生存。在新闻竞争方面, 省级地面频道面临着央视和地方卫视的竞争压力, 在报道全国性新闻和省内新闻方面, 省级地面频道没有太多优势。但省级地面频道通过发现民生新闻的空白市场, 开创了新的“蓝海”空间。制作这样的地方性新闻节目, 省级地面频道要比央视和地方卫视有着极强的优势。因为央视的新闻面向全国, 省级卫视的新闻面向全省, 并且像央视的新闻联播、省级卫视的新闻联播都有极强的宣传性, 与地方民众的生活往往不相关。因此, 民生新闻一出现, 便取得了极好的收视率, 如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 在省内同一时段的收视率达到第一名。

放大人物与事件的新闻价值

有的新闻人物与事件, 如果从不同的范围来衡量, 其新闻价值是有大小之分的。中央媒体采取的是全国性视角, 因此新闻人物与事件如果不具有全局性意义, 就难以获得重大的新闻价值。但新闻人物与事件又往往发生在某个区域, 因此从地方媒体的视角来看, 其新闻价值就有可能大大提升。例如《连云港日报》报道“十运会”时, 注意选取关键人物、关键时间, 放大稿件的新闻价值。该市青年作曲家王咏梅, 是十运会会歌《让时代为我们喝彩》的作曲者, 可以说率先为连云港市和江苏省赢得了一块“金牌”。此事对于中央媒体来说, 很难引起关注。但《连云港日报》在当年的9月17日, 十运会开幕前专门采访了王咏梅, 用半个版的篇幅, 图文并茂地推出长篇通讯《让时代为我们喝彩》, 浓墨重彩地报道了王咏梅谱写十运会会歌的前前后后, 并在十运会开幕当天赶赴南京主会场采写《一份激情、一份自豪》, 重点报道了王咏梅的现场感受, 放大了王咏梅这位新闻人物的新闻价值, 增强了报道的显著性。

与本地读者形成互动效应

媒体的竞争是对受众注意力的竞争。媒体所刊发的报道, 受到的关注越多, 其影响力便越大, 也越能吸引广告商的广告投放, 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此方面, 培养受众对媒体的忠诚度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因为这种忠诚一旦形成, 受众就会产生固定消费行为, 而不为别的媒体所动。地方媒体因与受众具有地域上的接近性, 与受众互动比较方便, 从而使受众产生忠诚度。例如《苍梧晚报》, 打造了“港城·服务”版, 内容有“每期提醒”、“生活小贴士”、“天气评说”、“帮你办”, 特别是“帮你办”栏目, 读者在生活中有什么为难问题, 打个电话或在网站上发个帖子, 立即派记者帮助咨询、解答, 该栏目得到了读者的好评, 每天电话和帖子不断, 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密切了与受众的关系, 培养了更多的忠实读者。它还吸引读者的积极参与, 形成媒介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读者参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热线电话让市民参与办报, 提供新闻线索, 反馈办报意见;一种是读者通过《苍梧晚报》网站里面的“评报”“论坛”窗口反映问题, 评论报纸。这种媒介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有利于在二者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通道, 从而拉近二者的距离, 密切二者的关系, 成为报纸激发读者热情、吸引读者眼球的有效手段。

抢滩全国性与国际性报道

对于全国性与国际性报道而言, 中央媒体显然有着先天优势, 它们的采编力量雄厚, 反应迅速, 足迹遍及全国和全世界, 在此方面地方媒体处于劣势之中。但新闻无疆界, 每当重大事件发生, 全国和全世界都极为关注, 这可是媒体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最好时机!这些事件虽然不是发生在自己所在的区域, 但地方媒体亦可积极介入, 做出有特色的报道来。例如, 2004年12月26日, 印度洋海啸狂飙而来, 生灵遭劫, 举世哀恸。直面海啸挑战, 国内多家传媒的记者奔赴灾难现场, 及时推出了大量催人泪下的报道。其中作为地方媒体的《羊城晚报》也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但是中国的地方媒体, 还没有过走出国门大规模报道国际灾难的先例, 确实还存在着诸多走出去的困难。比如, 能否在最快时间内办好护照和签证, 能否在目的地顺利采访和沟通, 能否在大通讯社之外有所收获, 能否规避外事风险, 能否确保人身安全等。在进与退之间, 《羊城晚报》领导层作出了果断的决策———立即到海啸现场去!重大的国际灾难, 《羊城晚报》记者应该到现场报道!于是, 记者王普登上了广州飞往泰国曼谷的航班。次日晨, 他从曼谷发回我国地方媒体海啸报道的第一篇。这样, 《羊城晚报》迈出了地方媒体采访国际灾难的第一步。稍后, 《羊城晚报》又派出8名记者增援泰国及分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等国采访, 形成了强大的报道声势和影响力。

与中央媒体展开差异化竞争

一般而言, 对于与全国有关的新闻事件的报道, 中央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采写优势。地方媒体如果与中央媒体作“同题”竞争, 自然处于劣势之中。中央媒体所能利用的许多资源, 地方媒体是无法取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 凡中央媒体采写的报道, 地方媒体就不能与之竞争。对同题新闻报道, 地方媒体在差异化方面是大可做文章的。例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新闻大战, 中央级媒体无论是在竞争实力和新闻资源优先权上, 都是地方媒体可望而不可即的。但《北京晚报》的记者却在卡塔尔多哈成为最大的赢家。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多哈会议结束后, 《北京晚报》的记者在会场凌乱的座椅上找到了印有中国席位标志的椅套, 遂向会议工作人员提出能否将其带回, 工作人员回答:“没问题。”记者又提出可否把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大会主席敲的木槌也带回去, 同样又是肯定的回答。就这样, 两件见证一个重要历史时刻的物证, 成就了一条举国轰动而又与众不同的策划性新闻, 请看《北京晚报》这条消息的标题:《 (肩题) 多哈会议闭幕WTO工作人员赠给标志历史瞬间的珍贵礼物 (主题) 本报记者将加入世贸组织槌带回国 (副题) 本报向读者征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槌、中国WTO席位椅套如何保存》。就这样, 《北京晚报》后发制人, 成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续报道差异化竞争中最大的赢家。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文化产业化背景下新闻有序竞争问题研究”〈05A049〉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军:《新闻快速采写论》, 远方出版社, 2003年版。

[2].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3年版。

[3].潘堂林:《怎样发现新闻》,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4].陈作平:《新闻报道新思路》,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年版。

预测新闻:媒体竞争的新利器 篇4

预测新闻不同于预报新闻。预报是对未来数日、数月、数年已经安排或必将发生的一种重大事件的提前报道, 比如, 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何时举行, 如何举行等等。预测新闻是一种对现有新闻事实整合、分析后, 形成的观点和结论, 使新闻事实由潜性可能变成显性可能, 进而推进事物发展, 具有媒体主动作为的意味, 是媒体引领功能的重要表现。预测新闻正成为诸多报道中的一道亮点, 是媒体竞争的新“利器”。

预测新闻属新闻策划范畴, 这就需要对围绕核心事件的各种要素熟练掌握, 需要有高超的手法和过人的胆识。它的核心手段是“整合”, 基本技巧是“联想”, 指导思想是“政策”。因此, 预测新闻需要整合包括政策、经济、文化、法律、社会、心理、情感、道德等各方面资源和要素, 并需要动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 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需要把主观和客观合理地融合在一起, 对事物的新动向、新走向、新趋势进行预测。

预测新闻大致可分为几类:

一是联想性预测:“看似极不相干的事情, 其实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是凤凰卫视著名时事评论员阮次山的名言。记者要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功夫, 要善于联想、合理联想、大胆联想。这就要求记者具备高超的基本功, 有丰富的生活工作阅历和娴熟的新闻业务技能。

大庆晚报曾经做过一次大胆的尝试, 获得了极大的成功。2007年, 大庆市在全省率先、全国较早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这项政策的主要适用对象是老人、孩子以及无业人员, 是职工医疗保险、城市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之后, 医保政策的一次全覆盖。新政同时规定, 年底前办理医保的可以优先享受回报。

新政出台后, 笔者先请医保局局长来报社接听“新政热线”, 一对一现场解答读者问题, 对共性问题、个性问题一一解答。当时热线电话一直响个不停, 笔者意识到这项惠民政策的社会热度, 就联想到大庆人是全省率先享受到这种政策的, 那么只要落户大庆就可以了;再联想到大庆是移民城市, 外来的年轻人多, 如果他们能把父母户口转过来, 不就能像大庆人一样享受这项政策了吗?

这样一联想, 预测新闻就出来了———《医保惠民新政将拉动我市人口增长, 大庆将掀起新移民潮》。一时间, 市区公安局户籍窗口人满为患。户籍人员纳闷地说:“父母投靠子女政策以前就有, 你们都不办, 怎么现在都想起来办了呢?”可见, 这么一报道, 政策的潜性优势就变成了显性优势。那一年年底, 我们又做了跟踪调查, 大庆新增外来人口3000多人———预测新闻预测成功。

二是分析性预测:这种形式的预测新闻, 体育大赛开始之前是最常见的, 各类经济新闻上也广泛使用。大庆晚报财经新闻就发表过《俄罗斯有多少发财机会》、《土家饼能火多久》、《大庆西餐厅正是投资时》, 某大项目能给百姓带来哪些机会等一系列报道。

今年4月, 全国出台房地产新政, 限制购买三套房, 提高二套首付比例政策。政策一出, “秒杀”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高房价, 大庆房价何去何从, 一时成为人所瞩目的焦点话题。在春季给人们一个预测, 能给全年房价走势定调。记者走访了多家房产中介机构后, 得出的结论是, 楼市新政的影响在大庆会“迟到”两个月显现, 并且全年房价西城将下降, 东城基本平稳, 让市民心里有了数。

三是讨论性预测:这种报道与分析性预测新闻较相近, 只不过把一个结论变成多方观点。在观点碰撞中, 让读者取舍, 或者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 得出自己的观点。

比如, 关于住房、轿车、旅游这三项家庭最大的消费热点, 可以就某一小话题进行讨论, 采访正反两方或者三方, 每一方的观点都要有理有据, 进行大胆预测。这可以给执政者提供参考, 让经商者看到机会, 使普通百姓看清真相。

四是猜想性预测:就是先假想有某种观点、现象, 或者外埠有某种现象, 然后在本地进行采访调查, 看是否能在本地出现。或者可以让读者提供好的点子, 然后记者负责调查论证, 等等。

大庆晚报曾做过一组关于职业猜想的报道, 记者对酒后代驾、指路向导、家庭顾问等职业进行调查性猜想, 预测这种职业能否在大庆出现。这组报道在社会上反响很大, 能引起人们对这些新职业的关注, 甚至可能催生某种职业在大庆出现。

五是引导性预测:常见于主题活动策划, 是对某种事物发展有自己的观点, 然后策划主题活动, 用活动进行引导。

比如, 看到南方农家乐旅游非常火, 笔者预测近郊旅游必将在大庆出现, 就结合大庆农村特点, 策划了田园采摘节, 一连搞了四届。如今, 采摘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新方式、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现代旅游业的新资源, 采摘游带火了大同区八井子乡、萨尔图春雷农场等一批大庆旅游名镇。

雪雕节, 也是大庆晚报策划的一项活动, 点亮了大庆人冬季的创意激情, 亲近冰雪, 热爱北国风光, 社会反响非常之火。读者顺着媒体推荐的这些活动, 预测社会发展方向、行业动态, 顺藤摸瓜也能提前预感到一些新的商机。

六是逆向性预测:反弹琵琶, 逆向思考, 也是产生预测新闻的好办法。比如, 去年金融危机弥漫全球, 人们处在情绪低潮的时候, 本报就策划了一组报道《大庆救市新政能否拨云见日》, 一套组合拳及时打出, 让人们看到了冬日暖阳, 危中有机, 启发鼓励企业家在逆境中看到希望, 抓住机会;启发百姓如何逆势消费, 合理投资。

自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竞争策略 篇5

(一) 自媒体的定义

关于自媒体, 学术界说法不一, 普遍认同的是2003年由波曼和威利斯在美国新闻协会媒体中心所下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公众将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相连接, 提供和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和自身新闻的平台。[1]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 自媒体是普通民众利用互联网技术共享或者传播新闻的平台。近年来, 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 自媒体借助微博、博客、论坛等载体飞速发展, 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 自媒体的特点

自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全民传播”。自媒体依托于先进的数字科学平台, 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结合为一体,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既呈现了人际传播的互动性, 又融入了互联网传播的速度性, 相比于传统的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自媒体强势兴起, 其影响力仍在不断扩大。

二、自媒体新闻存在的缺陷

自媒体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加入人为的因素, 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缺陷。

(一) 新闻真实性存疑

自媒体最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了发言平台, 具有包容性、平等性、参与性等特点, 每一个普通用户都能够通过自媒体来发布自己掌握的信息。然而这种方式也改变了以往的传播话语的分配, 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报道主体。人们之间素质的差异造成了新闻质量的参差不齐, 自媒体新闻中往往会存在报道不客观、信息不完整等现象, 有时甚至会出现误报、错报的状况。个人传播者往往会在传播信息时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 缺乏专业的处理, 使自媒体新闻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二) 公信力较低

自媒体新闻的另一个缺陷就是公信力较低。导致这一缺陷的重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新闻本身的真实性;二是缺乏判断标准, 即使是真实的新闻, 人们也难以辨别。自媒体上的信息多来源于个人传播者, 发布者为了追求时效性而忽略信息本身的真实性, 会导致自媒体的公信力较低。同时, 也有一些自媒体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 迎合某些低级趣味, 甚至在信息中加入色情、恶搞等内容, 降低了自媒体的公信度。

(三) 观众存在选择性疑惑

自媒体信息内容丰富却又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 在选材上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 在丰富的信息面前, 观众就很难根据自身的喜好和价值观来选择所需要的信息, 选择时难免陷入困惑。自媒体缺乏相应的准入门槛, 丰富的信息使其成为虚假信息的收容站。受众难以在短时间内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容易陷入复杂的信息, 产生无助感。

三、自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竞争策略

自媒体虽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但其自身的优势也加剧了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自媒体所特有的全民参与的特点使其更具竞争力, 但其自身的缺陷也给以电视新闻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应对激烈的竞争提供了可能。在下文中, 笔者针对电视新闻在自媒体时代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 强化直播现场, 增强即时传真作用

新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和真实性, 二者缺一不可。自媒体平台中, 信息传播的速度虽大大加快, 但其真实性也大打折扣。在应对自媒体的冲击时, 电视新闻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电视新闻传播速度较快, 现场感较强, 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现场的情况。例如, 电视新闻可以通过现场直播, 使观众在事件发生的瞬间便了解到现场的情况,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只有发挥自身的优势, 满足受众的心理要求, 电视新闻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 提升电视新闻的公信力

相比于自媒体的海量信息, 电视新闻在信息筛选、整理、判断上更具有优势, 能够给读者提供更加客观、真实的新闻。因此, 在今后的发展中, 电视新闻应该凸显自身整理信息的能力, 提升自身的公信力。电视新闻在信息处理上应该做到去伪存真, 并加强整理归类, 使读者能够更加便捷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同时, 电视新闻也可以将自媒体作为信息的来源渠道, 将来源于自媒体的信息进行整理、甄别, 凸显电视新闻的公信力。例如, 对于自媒体上传播的虚假信息, 电视新闻可以在甄别其真假后进行发布, 对虚假信息进行辟谣。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新闻的质量, 更能够提升电视新闻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公信力。

(三) 转变语态, 强化故事化叙事

自媒体的信息往往不够完整, 呈现碎片化的状态, 有时候甚至会为了追求效果而指重视结果, 这种新闻仅仅局限在事件的本身, 而无法引导读者通过对过程的分析更加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发展。[2]例如, 在2003年机场遭遇“炸弹威胁”的事件中, 自媒体仅仅报道了这一结果, 而电视新闻可以整合各种资源, 进行现场采访以及走访相关当事人, 最大限度地还原整个事件的过程。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叙事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 而且电视新闻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呼吁人们关注事件背后的内容。这对于民众价值观的引导也有积极影响。因此, 电视新闻今后应该注重改变以往的传播语态, 强化新闻在发布过程中的故事化叙事。

四、结语

互联网以及自媒体的发展使得媒体的进入门槛大大降低,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的相关平台发布信息。然而这也对传统电视新闻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电视新闻在应对挑战时, 应当抓住自媒体的缺陷, 并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 通过提升公信度、转变叙事语态等, 给受众提供更加客观、真实的新闻内容。

摘要:当前,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以博客、微博、论坛等为载体的自媒体大量涌现。自媒体因自身独特的特点, 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对以电视新闻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产生了冲击。然而, 自媒体新闻信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笔者通过分析自媒体新闻的缺陷, 提出了自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发展的竞争策略:电视新闻可以发挥即时传真的特点, 强化信息的整合, 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竞争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本国.自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独家”与“独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5 (03) :62-64.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争与融合 篇6

一、传统媒体的构成及特点

传统媒体指的是传统的媒介和传统的互动方式的媒体, 包括电视、广播、唱片 (各类碟片, 磁带等) 、图书、报刊和其它印刷类出版物。

其中, 报纸媒体传播速度较快, 信息传递及时;信息量大, 说明性强;容易保存, 可重复阅读;读者在阅读上可以自选喜欢的部分先阅读, 不喜欢的忽略;一般情况下大多报纸历史长久, 且由党政机关部门主办, 在群众中素有影响和威信, 消息准确可靠度较高, 刊载的广告也使消费者更有信任感。但是, 由于报纸的信息量大, 在一个版面中, 只有标题醒目的新闻才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 由于印刷表现形式单一, 是印刷成本最低的媒体。

杂志媒体的读者不如报纸多, 但分类较细, 专业性较强;由于用纸比较好, 一般杂志版面安排灵活, 颜色多样, 印刷精美保存期较长。但是由于杂志是定期刊物, 发行周期较长, 周刊、月刊、季刊甚至年刊, 因此时效性较差。

相比之下, 广播媒体可迅速将讯息传递给受众, 由于广播用电波传递, 发射简单, 不受天气、交通、自然等空间限制, 即使自然条件复杂的地方也可以收到。受众收听也比较方便, 可随身携带, 且各个层次的受众都容易接受, 波及面更广。但是, 广播内容瞬间消失, 传播方式单一也是其自身缺点。

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强, 视听结合, 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但受众受个人环境影响大, 传播效果难以掌握。电视机不能随身携带, 需要特定环境才能观看。电视节目由电视台编排, 受众被动接受, 不能像报纸杂志一样自选顺序和详略, 只能通过换台选择。

二、网络媒体的特点

作为新媒体, 网络媒体迅速占据了传播界的半壁江山, 自然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是时间上的自由, 报纸杂志等都有固定的发行周期, 且节目板块安排有一定规律, 不能随时发布。电视虽然可用滚动字幕传递信息, 但一般是短消息, 不能声形并茂。相比之下, 网络消息可以随时更新, 完全没有截稿时间的概念。一天更新多次, 可以满足受众要求。其次是空间上的广阔性。传统媒体受到地域限制, 一个地区只能阅读本地的报刊, 收听本地广播节目, 即便是电视也只能看国内各省台。但是, 通过网络, 则可以看到全世界的任何开放网站, 也让网络受众有了全球化特征。同时, 在新闻传递方式上, 网络不仅有文字, 还有图片和视频, 基本囊括了传统媒体的各类表现形式。此外, 网络信息传递具备双向性, 网站在刊载一则新闻后, 都有评论栏供网友评论, 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受众对本事件的看法, 受众既可以成为接收者又可以成为传播者。这是网络媒体带来的变革, 改变了只有媒介组织才能够制造大众舆论的传统局面。

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

在采访手段上, 报纸杂志记者用记录, 回到报社成稿, 再排版印刷出版;电视记者摄像回到电视台制片、配音;与此同时, 网络记者在采访现场便可通过电脑完成采编, 抢先发布。一般情况下, 传统媒体的记者有着明确分工, 记者们按照所负责的领域捕捉新闻, 记者必须掌握该行业的专业知识, 才有可能成为“专家记者”, 但是也造成了偏科的局面。相比之下, 一般的网站都是综合信息, 各类信息都要有, 这也要求记者各领域都要涉及, 相对全能。在传播方式上, 传统媒体需要依靠信件和电话与受众沟通, 本质上仍是新闻的单向传播。而网络媒体可以通过开通评论, 即时地让受众参与对新闻事件的评论, 还可通过受众之口传播。

传统媒体仍未灭亡是因为其传统优势。报刊杂志有近200年的历史, 广播有过百年的历史, 即使电视媒体产生也有九十年的历史, 这些年人们形成的接收新闻的方式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传统媒体具备着信息和人才资源优势, 拥有成型的采写摄影编辑队伍, 电视台的名牌主持人对公众的影响极大, 这些都是网络媒体短时无法达到的。

四、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为使各自更好地发展, 传统媒体需要利用网络新环境找到生长点, 网络媒体也需要吸纳传统媒体多年发展的经验。

作为传统媒体的老大哥, 很多纸媒借助网络推出了电子报, 得到了很多受众的认可。逐渐, 网站依托报纸建立了公信力后, 可利用网络无限的空间, 发布更多的新闻, 随时更新消息, 不必再等到次日, 以此与广播、电视竞争。

网络广播, 这一词汇的诞生, 打破了广播受地域局限性的缺点, 开辟了网上信息传播的新形式。很多广播节目都在节目进行中同时关注广播网络平台, 网友可以通过网络发表对节目主题的看法, 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主题性谈话, 分享自己的故事, 而不是单纯依靠广播热线, 通过网络省时省钱的做法, 无疑大大增加了听众参与的热情。

电视上网后, 可弥补受众自主选择节目的缺点, 网络电视不仅可以回放还可以点播, 受众可随时通过网络收看电视台已经播过的节目, 电视台不再只受电视剧的约束, 人们外出时带着电脑本, 即可随时随地观看, 是网络媒体帮助电视走出了家门。网络电视开通后, 因为有了自由选择的主动性, 得到了大批网友的认可。

网络媒体也通过转载传统媒体更为准确、深度的报道, 增强了网站信息的公信力, 很多通过传统媒体衍生出的新的网络媒体也具备了先天发展优势。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争与融合 篇7

1.1 广告市场的挑战

传统媒体一般指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等媒介,它们长期占据着国内主要广告份额,到2004年中国网络广告规模才不足20亿,仅占国内广告份额的2%,然而随着外资的投入及国内网络终端的迅速增长,网络媒体迅猛发展起来,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也上演了一起广告界的蛇吞象的商业大战。在2004年到2013年不足10年的时间,国内网络终端数量超过了5亿,而这个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也很快吸引了广告商的眼球,各个行业纷纷在网络投入巨额广告资金,而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则急剧下降。截止到2013年,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增长幅度已经连续9年下滑,传统媒体在广告份额上所占的比例已经不足50%。以传统媒体报刊为例,2013年全国报刊广告额只增长了0.75%,广告收入总量减少了3.1亿元。网络媒体对广告市场的抢占让传统媒体措手不及,传统媒体不得不开源节流,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1.2 受众市场的挑战

根据一项舆论论研究调查显示,在2003年,网络对报纸读者的影响只有5%左右,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受众市场影响微乎其微。但是截止到2013年,中国的网民,包括手机网民在内数量已经超过了5亿,年轻一代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网络媒体来获取各种资讯和信息,而报纸读者的群体已经越来越小。传统媒体的用户群体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根据北京一项数据调查显示,在300名随机抽取的受访者中,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依旧保持着阅读报纸的习惯,而这部分有阅读报纸习惯的受访者平均年龄达到了40岁以上;而35岁以下的受访者中,超过五分之一的人表示几乎不看报纸,他们主要依靠手机、电脑和移动电视等新兴网络媒体来获取资讯和信息。由此看出,传统媒体面临着网络媒体的严峻挑战,传统媒体的生存市场将越来越小。

1.3 人才市场的挑战

传统媒体的资金在广告收入锐减的情况下开始短缺,无法给予媒体人才提供优厚工作报酬。而拥有丰厚的广告收入的网络媒体则通过提供优厚的工作待遇的手段不断挖角传统媒体的人才,传统媒体的人才纷纷向新媒体分流,如搜狐网挖角南方周末主编王子恢和新京报副总编王跃春。传统媒体的人才的加入进一步强化了网络媒体信息内容的加工和处理,提高了网络和信息的深度和可读性。网络媒体通过人才和资金迅速成长并壮大,不断挤压着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甚至已经进入尴尬的微盈利甚至负盈利时代,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如此强势的冲击下也不断缩减规模。然而最终会出现网络媒体最后取代传统媒体的情况吗?我们将进一步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发展未来。

2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2.1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可能性

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传播的信息量具有大数据性,信息传播范围具有全球性,它能集成传统媒体上的所有信息,能逐渐消除传统媒体的边界,能通过网络有效实现国家间、社群间、产业间的实时互动。网络媒体深刻变革了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传统媒体开始积极探索与网络媒体相互结合的道路,纷纷降低对实体刊物的投入,转而推动传统媒体网络化的发展,如报纸纷纷发行电子版报纸,建立新闻门户网站,而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终端及时对新闻进行浏览、点评和互动,甚至可以作为新闻发布终端自己发布新闻。但是传统媒体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从近十年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关系的演变历程来看,他们仍然可以建立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的双赢关系。网络媒体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它能够融合传统媒体,实现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结合,例如平面媒体与网站的结合,有线电视与网络的结合,传媒机构与网络公司的联合等,在传统媒体面临生存危机时,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成了大势所趋,未来二者之间的融合更倾向于以网络媒体为传播工具而以传统媒体信息为内涵的融合模式。

2.2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内部因素分析

第一,网络媒体具有的优势。网络媒体的传播主要有传播信息数据化、传播途径多线性、传播媒介多融合、传播信息海量和传播范围全球化的特点。网络传播将传统的广播窄播发展为到如今的点播,实现了大众传播的单向传播向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的转变,建构出现代信息社会的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这种及时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模式,如微博监督,又充分发挥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客观上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然而人们过多地夸大了网络媒体的传播信息的优势,而忽略了传播内容本质上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没有为经济的增长提供可靠的现实基础,很容易诱发投资泡沫。第二,传统媒体的优势。虽然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相对于网络媒体稍显不足,然而传统媒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具有强大新闻资源优势,如新闻人力物力资源、传媒新闻经验、社会信用资源、媒体品牌资源、信息渠道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网络媒体在短短时间内无法形成传统媒体成熟的产业链。

2.3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整合。

第一,传统媒体的整合。传统媒体可以在同网络媒体的竞争中发挥自己的特长。随着网络媒体的深入影响,网络用户的构成也越来越多元化,他们对网络信息的选择也逐渐表现出层次化的特征,传统媒体可以充分利用这点,发展网络的分众受众市场,为不同层次的网络用户群体提供定制的服务,打造传统媒体的网络服务品牌,提供人性化内容服务。其次,传统媒体可以发挥信息深度优势,进行深度化的新闻报道。虽然网络媒体在信息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然而网络媒体的信息缺乏深度内涵,传统媒体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信息深度加工的优势,在跟进新闻报道时选择独特的角度进行深入系统分析,为普通受众提供更理性全面的传媒信息,提升传统媒体的信息可信度,重塑传统媒体的信息品牌。第二,网络媒体的整合。网络媒体具有独一无二的受众优势,因此网络媒体可以进一步挖掘受众资源,发展以受众为主体的网络文化,让广大普通受众成为信息的创造者,赋予网络信息多元、多样和全面的特点。其次网络媒体应该注意打造网络内容的产品价值链,将一个文化品牌打造成一系列文化元素集合而成的品牌集合,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同时,网络信息要注意对信息的选择,借鉴传统媒体对信息的深加工,提升网络信息的公信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形式与内涵上相互借鉴,在竞争中相互融合,在合作中共赢,是目前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

3 结束语

网络媒体是新时代发展的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方式、传播范围和传播信息量上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对传统媒体在广告市场上、受众市场上和人才市场上形成巨大冲击,然而传统媒体依旧有存在的必要性,传统媒体应与网络媒体相互借鉴,网络媒体借鉴传统媒体的内涵,传统媒体借鉴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在竞争中融合,最终推动媒体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波.冲突,互补与融合[D].四川大学2006

[2]王娟.新媒体冲击下我国报业应对策略探析[D].西北大学2007

电视新闻市场竞争格局 篇8

关键词:电视新闻,竞争格局,文化传播

电视新闻是公众了解社会各方面信息的平台以及媒体传播社会道德观、价值观的载体。并且, 鉴于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电视新闻承担的不仅仅是报道社会资讯动态、传播信息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电视新闻的发展除了依靠于其自身的努力, 还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 整个电视新闻市场的竞争格局对于其健康稳定长期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1 全国电视新闻市场格局纵览

纵观全国电视新闻市场格局, 不难发现, 不同于国外电视新闻市场百花齐放的状态, 我国的市场结构较为单一。中央电视台在电视新闻方面的垄断优势较为突出。这使得我国电视新闻的市场竞争结构接近完全垄断, 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 混合竞争”。完全垄断并不是说整个市场的供给全部由一个厂商提供, 而是说在某一个市场上, 该厂商具有绝对的控制力, 领导整个市场的价格制定和数量决定。CSM的统计数据显示, 央视新闻节目的收视份额在全国电视新闻节目中独揽风骚, 其市场份额在最近的几年中一直稳居全国第一, 保持在70%以上, 而43个省级卫视只能够占到25.2%左右的份额。

具体地来看, 央视的垄断地位得益于其强大的垄断资源。无论是中央的时政要闻, 还是国内外重大的新闻事件报道、跨区域的舆论监督报道等等, 由于获得了国家单一的行政许可, 央视具备了其他新闻电视台无法获得的新闻资源。可见, 我国电视新闻市场的垄断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的特许权利, 即属于行政性的垄断。这不仅仅保证了政府权威信息高效直达的传达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也引导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成立及传播。

有鉴于此, 尽管垄断可能带来整个市场的低效率, 但新闻不同于其他的商品, 其社会意义决定了它的传播更多地需要依仗更具权威性以及公信力的机构。而央视正是凭借这些由体制所享有的特许权利具有地方台无法获得的资源、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但地方台也具有其自身可以积极拓展的优势。比如, 地方台可以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以及与当地群众生活上的贴近, 立足地方, 开拓属于自己的优势资源, 培养核心观众。

2 现有电视新闻市场绩效分析

电视新闻市场的市场绩效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 通过媒介的市场行为所达成的运行效率。理想的市场效率即是要整个市场以及社会从中收获最大的利益。以下从市场盈利、生产效率、发展动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从市场盈利来看

尽管电视新闻节目并不是电视台盈利的主要来源, 但从长期来看, 新闻节目能极大地提升公众对其的信赖度并成为其长远盈利的基础。一般而言, 广告收入是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命线, 是其市场价值的最关键的体现。因此, 简化地以广告收入分析经济效率。某机构的2008年的电视新闻广告投放额的研究显示, 在排名前十的频道中, 央视占据四席。尽管部分地方台的全年广告收入呈现高速递升的状态, 但其广告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视剧, 而电视剧往往不是电视台的自制产品而是从市场上购买而得, 因此对于该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较弱。可见, 新闻节目的弱势影响了除央视外其他电台的长期发展, 央视的“一个中心”的地位对于整个市场的经济效率而言, 并非是最优化的结构。

2.2 从生产效率来看

生产效率即是说厂商尽可能地以最小的生产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回报。电视新闻行业也是如此。但是, 由于中国的电视新闻业一直缺乏长期的规范的成本预算以及发展规划。成本意识乃至效率意识的缺乏导致我国电视新闻业长期的市场的低效率。仅以伊拉克战争期间央视与凤凰卫视比较为例。在伊拉克战争期间, 央视的投入人数达到2000人, 其中包括30几位的专家评论员以及15位同声传译员, 而反观凤凰卫视, 只有700多人参与了全部的报道活动, 其评论员多由主持人或者记者直接兼任。但是, 投入上的优势并未给央视带来真正的产出的高效。光就节目时间而言, 央视的总节目时间量只有275个小时 (包括央视一套和央视四套两个频道) , 而凤凰卫视仅一个台的播出时间就达到357个小时。而这还并未计算电视节目质量水平的差异。

2.3 从长期的发展动力来看

从媒介经济学的角度而言, 电视节目的长期发展有赖于其不断地创新。创新并不仅仅是内容或者形式上的, 还包括理念、形态、包装等各个方面。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的需求。但是, 纵观我国的电视新闻市场, 明显缺乏创新的动力与成效。报道点缺乏新意, 程序模式化等问题一直是牵绊电视新闻市场不断进步发展的最主要阻力。央视处于政治的需要改革创新较为谨慎, 而地方台又安于循规蹈矩, 而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的到其他节目的创新, 以至于电视新闻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3 改善我国电视新闻市场竞争格局的建议

诚如上文所述, 我国电视新闻市场“一个中心, 混合竞争”的竞争格局并没有为社会带来最大化的效应。其体现在各个方面的低效率都敦促我们调整现有的市场竞争结构, 以使得整个市场实现效率的最优化。

3.1 降低行业准入门槛

从媒体经济学的角度说, 电视新闻业的垄断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准入门槛。这里所称的准入门槛主要是针对全国性的新闻议题的准入设置。在保证我国新闻发布准确及时的前提下, 除了部分政策性极其敏感如时政要闻的新闻等, 其他新闻资源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各家媒体共享。只有降低行业的准入门槛, 使得更多的新闻机构有机会参与其中, 才能鼓励市场竞争的形成, 并在形成市场竞争的过程中, 促进整个市场的效率。

3.2 放松管制

放眼世界的电视新闻市场的发展历程, 无不经历了弱化管制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 在公众对开放电视新闻业的呼唤声中, 西欧的大部分国家开始了放松管制的历程。具体的做法是积极地引进竞争机制, 建立公营电台和私营电台并行的模式, 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使整个市场更为完善。

对于我国而言, 尤其是在电视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放松管制以使得各个电视机构无论是在新闻的选材还是播放方式上都具有更大的选择权将是我国电视新闻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总之, 我国的电视新闻市场的竞争格局尚不成熟, 各个电视机构的竞争意识不强, 且缺乏突出的竞争特色以至于无法形成长期的发展战略, 这些都需要整个市场内的参与者反思调整。电视新闻承担着传承社会文明、推动人文发展的责任, 有鉴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一直处于不断摸索进步的过程, 其市场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其自身的努力, 也需要外界的扶持, 需要政府机构等为其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川潘听.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下降了<深度的魅力>聚焦“深度报道[”N].新闻午报, 2007.

[2]龚维敬.垄断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3]朱羽君, 高传智.进退之间——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安全信息工程系统结构下一篇:短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