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闻记者

2024-08-09

媒体新闻记者(精选12篇)

媒体新闻记者 篇1

现阶段,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更加具有速度快和内容丰富的特点。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传统新闻媒体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所以将网络新闻媒体和传统新闻媒体进行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十分重要的举措。为此, 文章提出了三点将两者进行整合的手段, 通过整合, 可以更加有效的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 也可以使新闻媒体的发展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网络新闻媒体呈现的特点与缺点

(一) 网络新闻媒体呈现的特点

第一, 传播速度快, 能够打破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新闻媒体, 工作人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新闻报道, 而受众也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到阅读和浏览新闻。第二, 节省人力和物力资源, 新闻内容更加多样。工作人员利用网络可以轻松的采集和编辑一篇报道, 使用时间较短, 所以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 而新闻内容的多样性也满足了更多受众的不同需求。第三, 新闻信息的整理和存储更加方便, 而且也便于信息的查阅。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节选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并存储起来, 在自己空闲的时间进行浏览,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快速的通过互联网查询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报道。所以, 网络新闻媒体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而且这种新闻媒体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二) 网络新闻媒体存在的缺点

第一, 新闻报道不一定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许多媒体企业为了单纯的追求利益, 不惜炒作和故意夸大事实, 而新闻媒体的报道令许多受众都深信不疑, 所以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 令众多受众不能明辨新闻报道是否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第二, 网络新闻媒体的快速传播使媒体工作人员逐渐丧失了创造能力和独立能力, 更加依赖于网络, 对新闻报道的编写往往不是深入挖掘, 寻找未知的内幕, 而是对原新闻的深加工, 这种依赖不利于新闻媒体的发展 (1) 。

二、传统新闻媒体呈现的特点与缺点

(一) 传统新闻媒体呈现的特点

第一, 具有收藏价值和浏览价值。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通过真实有效的文字叙述, 传达给视觉神经, 并且使视觉神经得到有效的触动, 从而带动受众对新闻报道的思考。此外, 报纸更加具有收藏价值, 其影响是深远的, 在现阶段, 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报纸的魅力。第二, 广播这种传统新闻媒体, 其传播方式较为单一, 但是却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深得受众的喜爱。听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听广播新闻, 并且充分调动了听觉神经。而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 则集听觉和视觉于一体, 充分调动受众对新闻的兴趣。第三, 传统新闻媒体拥有较多的受众, 因为这种方式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尤其是对于年纪较大的老一辈来说, 传统新闻媒体更是他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 他们接受网络新闻媒体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 传统新闻媒体存在的缺点

第一, 传统新闻媒体不能更好的保证时效性。传统新闻媒体在一定程度上, 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不能实现随时随地进行新闻报道的传播, 因此通过报纸等传统媒介播报的报道可能已经发生几天时间了。第二, 传统新闻媒介缺乏新意, 不能更好地将媒体综合化实现多媒体传播,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更多人会选择网络媒介, 所以传统新闻媒体已经不能满足多数受众的需求。第三, 利用传统新闻媒体, 受众了解新闻信息的时间比较固定, 而人们不同的时间都可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 这更加不能符合随性生活的人群的需求 (2) 。

三、网络和传统的新闻媒体进行整合的手段

第一, 加快报纸和网络的一体化进程。目前, 许多媒体的报纸媒介已经实现了借助网络平台传播新闻信息, 使受众更好地了解到新闻资讯, 这不仅能够防止传统媒介受众的流失, 而且丰富了新闻信息的内容和提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第二, 实现信息共享。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需要相互沟通和合作, 在竞争与合作中求双赢。传统新闻媒体实现的基础条件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而网络新闻媒体则反而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因此, 将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 既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又可以使两者在发展中互补不足。第三, 合理利用新媒体将传统与网络的新闻媒体进行整合, 例如:3G、4G时代的来临, 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所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两者进行整合, 通过新媒体技术对新闻信息进行传播, 能够增加更多的受众, 并且促进新闻媒体的更好发展。

摘要:本文分别论述了网络新闻媒体和传统新闻媒体的特点与缺点, 并且提出了将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进行整合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网络新闻媒体,传统新闻媒体,对比探究

注释

11 史南.网络新闻媒体的局限及与传统新闻媒体整合之探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5 (28) :357-358

22 熊雯婷.探析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J].科技传播, 2011, 5 (8) :192-193

媒体新闻记者 篇2

新闻稿发布百度搜“汇橙营销”,可找到网站,联系在线客服即可快速帮你发布。汇橙营销可操作国内各大门户网站、行业权威网站,新闻发布后永久有效。

我们惊奇的发现,软文的发布渠道其实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果选择10个左右优质的网站发布软文,也许比你在100个一般的网站发布的效果更好。

新闻稿写作及发布流程:

一、写多赢软文

“多赢软文”,即老板、自己、网站、读者都喜欢的软文。我们不要为了发布软文而应付式的随随便便找几篇文章改下标题就到处乱发了。互联网是一个大熔炉,你得先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不然的话很容易被小编删掉,万一对你永久封号你就得不偿失了。

二、原创很重要

软文写作首先就是要保证原创,当然不说百分之百出自自己之手,但是也不能抄袭太多,仅仅改标题和链接地址很不好,我们可以适当借鉴一点别人好的 观点,然后柔进自己的观点。我的个人经验是原创新的东西最好要超过30%。原创内容对于读者和搜索引擎来说,都是有帮助的,要是你经常发表自己原创的文 章,可以增加爬行蜘蛛的喜好度,说不定还能每天光顾你的网站几次,增加网站内容被收录的速度。还能增加你的忠实用户群。文章被其他网站转载的机会就更多。也就变相的为作者本人和你所要推广的产品做了无偿的推广。所以,多花一点时间再软文原创方面,价值也是事半功倍的。

三、找行业相关渠道网站

媒体新闻记者 篇3

摘要: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与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有其自身的特点,面对新媒体我们新闻记者应该如何让应对,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是所有记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讨论了新媒体的概念,其次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记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职业素养

前言:新闻记者是一种以及时、客观、准确、公正的态度向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职业。他们是社会信息的搜集者和传播者。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新媒体开始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传统的媒体受到严重冲击,对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手段支持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具体来说就是在网络和手机的支持下,进行的一系列信息传播活动,比如:手机报、微博、数字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等。是与传统的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媒体相对而言的,被称为“第五媒体”。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以中国的互联网为例,中国的互联网起步于1994年,到2009年中国的网民数量高达3.16亿人,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截止2013年年底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二)新媒体的特点

1、速度快

过去,大多数信息都通过书籍、报刊、DVD的形式进行传播,不但制作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传播速度也比较慢,有时还会因为天灾人祸导致信息丢失。但是新媒体完全克服了上述问题,互联网被形象的誉为“信息高速公路”,只要有一台能接入互联网的电脑或者手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在短短的几秒钟时间里将信息传播到千里之外[1]。

2、互动性较强

传统的媒体,观众只是一个信息的接收者,信息接收者与发布者或者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之间难以交流。而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变得很容易,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分享信息,与信息发布者进行交流。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创造者和传播者。

3、传播者多样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和编辑是信息的决定者,发布什么信息主要由他们决定,社会公众难以参与其中。而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都可以发布信息、传播信息。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编辑”。除了以上特点外,新媒体还有攜带方便、容量大、传播方式新鲜多样等特点。

二、面对新媒体新闻记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一)具备在新媒体中传播信息的能力

1、熟悉网络信息传播的途径,并掌握相关技术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技能。一名记者对电脑的理解不应该停留在会打字、会发电子邮件、能够浏览网页、能看视频的阶段,而应当有更高的追求。要不断尝试并学会使用新鲜事物,能够熟练使用“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具有时代气息的网络交流软件,并熟悉近期网络流行语和网络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

2、要做新媒体新闻的积极传播者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大多数人都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上了解新闻时事。因此,新闻记者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其中[2]。

(二)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

著名媒体人约瑟夫·普利策曾经说过:“做新闻媒体最难的地方就是既要保证新闻报道的新鲜生命力,又要使其受到良心和道德的约束。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报道就怎么报道”。沃尔特·李普曼也认为,新闻出版行业中最大的检查者是新闻记者内心的敬畏之情。新闻行业与其他行业有着极大的不同,它的职业性质要求它必须担负起社会使命,每一位新闻记者应当有崇高的社会使命感,尤其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缺乏道德的现象,这更要求每一个新闻媒体人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防止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经受得住金钱的考验。不能为了吸引观众的目光而进行虚假的新闻报道,坚持做认真负责的新闻报道[3]。

(三)学习法律知识

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公民,是新时代的要求。作为新闻记者更应当懂法、守法。新闻媒体作为一项产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为了扩大发行量,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甚至不合法的手段,使新闻报道失去了真实性、可靠性、正义性时,就会导致新闻媒体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下降,从而影响新闻媒体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新闻媒体人也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为了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出现,促进新闻媒体又好又快发展,要求我们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新闻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相关活动,绝不越法律的红线。

(四)正确引导舆论

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体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当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社会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的信息量十分有限,新闻编辑人员可以把一些消极的、反动的言论过滤掉。但是到了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在网上发布消息,一些不法分子也在网上散布一些谣言,发布一些消极的、反动的、不健康的内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每一个新闻记者都应当以身作则,坚持引导社会舆论向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发展,号召社会公众与不法分子做斗争,净化网络环境[4]。

结论:新媒体时代对每一个新闻记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只有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新媒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才能在工作过程中得心应手,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霍煊.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探析[J].大舞台,2011,05(11):20-24

[2]杨雄信.网络环境下新闻记者角色定位研究[D].广西大学,2013,11(02):10-21

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素养研究 篇4

1 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

1.1 全媒体的概念界定

所谓的全媒体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化环境的形成以及对当前已有的媒体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利用,即借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互联网、电视以及手机移动通信的三网合一,并且将新闻信息的载体:视频、音频和文字进行整合,让民众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收到新闻信息。

全媒体时代对于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来讲极为关键。因为它意味着新的新闻发生、发现方式以及新的新闻传播渠道的开拓。当然,在分析全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的素养和养成方式之前,有必要对当前新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2 当前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逐渐成熟和优化,在大型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发挥了群众公知和民众喉舌的作用与价值,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享受巨大的威信力和公信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新闻传播行业在发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新闻在内容上缺乏深挖。内容肤浅是当前新闻行业中存在的弊病和痼疾。这种新闻内容的粗浅必然与新闻记者的采访深度和新闻视角息息相关。二是一些新闻报道在价值取向上过度娱乐化。这种娱乐化倾向既是新闻传播行业新闻内容肤浅的伴生问题,也是当前网络信息发达和市场经济繁荣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三是定位存在问题。新闻传播行业的存在和发展应该坚持一种“服务”的角色定位,坚持人本观念,用一种平等的、理解的眼光去看待新闻事件,去面对新闻受众。而不是依仗自身的媒体影响力去充当代言人,用一种高姿态面对自己的新闻受众。这一点对新闻记者来说尤为关键。

2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提出的关键性要求

从全媒体时代的具体含义以及当前新闻传播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记者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素养。首先是具备敏锐观察力,善于采用新颖的新闻视角去发现新闻事件。全媒体时代信息混杂,泥沙俱下,如何从繁多的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并发现新闻点是对新闻记者的极大考验,也是克服新闻内容肤浅这一弊病的关键措施。其次是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全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在接受各类信息的同时需要进行初步的筛选和辨认,进而找到新闻点,并迅速切入,防止新闻事件变成明日黄花。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充足、多样的知识储备。最后是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叙述是最重要的报道姿态,新闻的功能是服务,是传达,而不是评论。尤其是在全媒体环境下,各类信息同时涌来,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如果不能坚持中立客观的立场,带有倾向性的新闻节目一旦被大范围传开,很容易受到一些特定群体的反感甚至回击,导致自身十分被动。

3 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新闻记者的相关素养

从全媒体时代提出的对新闻记者的更高的素质技能要求,新闻记者在全媒体时代下的工作方式和模式的制定和选择必须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项目管理的思维,在发现新闻事件之后,用一种宏观的思维进行整体考量,借用系列节目的方式深挖有内涵、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做出精品新闻。二是积极主动,丰富自身。全媒体时代带来了信息浏览和接受的巨大便利。新闻记者应该保持行业激情,大量浏览各类、各领域信息,不仅能够锤炼自己的新闻观察力,同时也是丰富自己知识储备的重要方式。三是坚持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全媒体时代意味着更加严酷的行业竞争,在此背景下,新闻记者不应该为了新闻而去制作和炒作新闻,新闻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不应被舍弃。

4 结语

全媒体时代的风云而来带来了新闻制作方式、新闻内容以及新闻传播渠道等的变化。新闻记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自身素养的同步提高的重要性。从当前新闻传播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和局限来看,新闻记者对精品新闻的制作能力、丰富多元的知识储备以及坚定的新闻职业道德和操守是其自身新闻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邱戈.媒介身份研究的基本理论架构[J].浙江大学学报,2012,(37):12-13.

[2]邱戈.比较语境中的媒介身份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12,(8):78-79.

媒体新闻记者 篇5

大家好!

律动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在这充满盎然生机的美好季节,我们隆重举行“科技传媒走进”新闻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和县委宣传部对媒体记者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县史称“,“。这是一块积淀着千古文

明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厚土,在这里秀丽而雄浑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把山川秀美的装点的婀娜多姿。县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地下乌金遍布,是全国煤炭生产的主要产区之一。雄厚的矿产资源,使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团结奋进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努力开拓创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荣获“先进县”、“工作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建设先进县”、“全国教育先进县”、“全省红旗县”、“全省小康建设十强县”等荣誉,成为全省首家“实验区”。

今天我们迎来了科技传媒新闻采风活动,这是一件展示、宣传、推介的大好事情,是一次重大意义的实践,必将共同为县深化改革、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进一步推进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举办采风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做好活动的宣传与开展。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进步的、正在转型跨越发展轨道上疾步前行的,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推介和持续宣传。这是一次充分展示宣传县各行各业新风貌的大好时机,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要合力搞好本次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诗书言志,影像传情。科技传媒新闻采风活动走进了,旨在总结经验、传播文明,利在当前,功在千秋,作用重大,意义深远。我们热诚的希望各位新闻媒体记者充分利用这次采风的机会,走进,走进基层,感悟生活,反映民生,多走走多看看,亲身领略和感受儿女在转型跨越发展热潮中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感受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感受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社会风貌,通过手中的笔和镜头,集中展示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新。为县做好宣传,做好推介,扬县新风采,传县之美名。我们深信,通过本次采风活动,各位媒体朋友一定会与热情、豪爽、质朴的人民建立更深厚的感情,结下更真挚的友谊,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创美好未来!

最后,预祝本次采风活动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虚假新闻与媒体自律 篇6

假新闻损害国家形象和利益

一石激起千层浪。“纸馅包子”这篇假新闻出笼刚刚4天,日本的《读卖新闻》就发表评论说:“从食品到玩具汽车,中国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在全球受到严峻的挑战。”法新社在8月7日的一篇文章中评论:“许多媒体报道了中国生产的食品和其他产品的不安全性,这些报道可能对中国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惩罚是毫不含糊的:美国成立了部长级工作组阻止劣质产品进口;日本顾客回避中国鳗鱼;欧盟威胁禁售部分中国产品;拉美国家要给中国鞋设置壁垒……甚至连新西兰、菲律宾等国家也要禁止中国部分食品进口,如大白兔奶糖。他们抵制的不仅仅是中国的部分食品,也不仅仅是“中国制造”,矛头所指是我们国家的形象、声誉和利益,是我国的对外开放带动战略,希望借机阻挡中国的和平发展。我们的媒体理应维护国家的声誉和利益,怎么能为那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媒体推波助澜,编造谎言给自己的国家抹黑?

造假者害人害己

“纸馅包子”在国内引起社会舆论的普遍关注,给消费者带来极大恐慌。人们原本对一些食品安全缺乏信任感,而北京电视台播出了制作“纸馅包子”的全过程,不由得人们不相信。这种做法,加深了消费者与生产商之间的互不信任,干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对人民群众的欺骗和愚弄,是对餐饮行业的诬蔑与诋毁。更何况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首都北京,其影响之广、危害之深都是不可小觑的。2008年奥运会将至,面对这样的假新闻,海外运动员和来宾会怎么看待北京、看待中国?“纸馅包子”的假新闻,不仅丢了北京人的脸,更丢了全中国人民的脸。

事发后,訾北佳的上级、同事也深受其害。北京电视台台长、总编、主管副总编和其他相关人员分别受到通报批评、行政警告、记过、撤职和解除劳务关系等处理。作为把关人,虽然他们负有审查不严的责任,但最主要的还是訾北佳采用了欺骗的手法,对电视台领导和编辑等人隐瞒了事实真相,从而使虚假新闻得以播出。

假新闻使媒体蒙羞,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沟通的桥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但是假新闻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使人们感到困惑:原来新闻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而是个别人导演出来的。长此以往,谁还会相信新闻呢?谁还会信任媒体呢?其实,“纸馅包子”并不是唯一的假新闻,近年来假新闻屡见不鲜,去年评选的十大假新闻就是很好的例證。去年3月,重庆市一家日报报道了“78岁老奶奶怀孕”的消息,其实是该老人吃补药而发胖;去年6月,吉林省一家报纸报道了“五胞胎”的消息,其实是该孕妇用七八公斤破垫子等杂物裹在肚子上造成的假象。这些离奇的报道令人眼花缭乱。但更严重的是,有些报道像“纸馅包子”一样,已经触犯了刑律。今年3月,一篇报道“香蕉树患上了诱发癌症的病”,使我国南部地区尤其是海南省的香蕉农户遭受了巨大损失,导致我国许多地方香蕉卖不动甚至烂掉;去年8月,一篇“瓜农为了增强西瓜果肉色泽,向西瓜里注入红色素”的消息致使西瓜价格暴跌。这些虚假报道干扰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也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这种假新闻多了,媒体离人民群众就远了,最终新闻媒体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国人形容某些蠢人的一句俗语。制造假新闻者为了名利,不惜以身试法,最终只会自食恶果,逃不出法律的制裁。訾北佳于今年8月12日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28岁,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在北京电视台当一名记者,也是一份很好的职业,然而訾北佳却放着正路不走,偏要走上邪路,真是令人叹息。

监督者需加强自律

媒体负有舆论监督的责任和权力,这个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但这决不是“特权”,更重要的是责任,是向党和人民负责。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律,慎用监督权,用好监督权,决不能滥用监督权去危害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为此,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假新闻屡屡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根本的还是贪图一己私利。私是万恶之源,为名利而不择手段、不顾廉耻,这是假新闻炮制者的共同特点。我们提倡大公无私,只有做到公而忘私,才会心底无私天地宽。摒弃了名利思想,每位新闻工作者都一身正气,假新闻就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其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两为”方针,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法开展舆论监督。在舆论监督方面,一定要实事求是,决不能为了追求所谓轰动效应随意夸大、捏造事实,更不能制造丑闻,以此刺激受众的眼球。对于社会上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善意的批评,像医生一样,动手术是为了把病人治好,而不是把病人治死。同时,我们要大力宣传有利于国家形象的正面新闻。一段时间以来,国外猛炒所谓“中国制造玩具不合格”,而美泰公司已就此向中国道歉,并承担了全部责任,西方媒体也进行了大量报道。我们的媒体应当对这种新闻广泛传播,这样才有利于我国的形象,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

再次,新闻工作者应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摆正位置,当好人民的公仆,不要把自己当成所谓“无冕之王”,想批评谁就批评谁,想揭露谁就揭露谁,更不能利用职业便利为自己谋取私利。新闻从业人员要时刻提醒自己,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我们要切实负起责任,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者要以诚信为本,要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办实事,决不容许夸大事实,弄虚作假;决不隐瞒实情,知情不报;决不只说不做,违约失信,要用行动取信于受众。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应当恪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我们要从一系列假新闻事件中吸取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增强责任感,切实履行好媒体职责,坚决捍卫新闻真实性原则,杜绝虚假新闻;要不断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和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服务。

(作者单位:平顶山日报社)

媒体新闻记者 篇7

1融媒体时代新闻发展的趋势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且信息的密集度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此外,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融媒体的概念与内容都更能适应当下新闻发展的趋势,且从写作风格、 写作方式、内容与媒介等方面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其使媒体与新闻能够自主回归于日常的生活中,并顺应当下发展的趋势,真正展现了时代的特质。

2浅析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融媒体时代的出现,使新闻记者与新闻生产的方式被深刻地改变,这种改变也给传统电视新闻记者带来一定的压力,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媒介生态出现了颠覆性变化,因此若想顺应当下新闻媒体发展的趋势,新闻记者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尤其是在素养方面。

2.1新闻记者需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

对新闻记者来说,思想政治素质是对其基本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电视、 报纸等传统形式的媒体均优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使网络时代受众对新闻便捷性与新鲜性的要求得到满足,在众多新闻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一些记者、媒体等甚至忽略了新闻求真的本质,不顾政治大局使新闻的事实被扭曲,并在新闻传播低俗化,因此新闻记者要提高党性修养。作为新闻报道的记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先应提高党性修养,始终保持政治思想与党中央一致, 牢固并树立起于变化多端的舆论中去伪存真、保持权威,并弘扬主旋律的意识;此外,还要对党中央各个时期的文件实质有深刻的领会,对大政方针进行把握,关心国内外各种实事形势,对社会的最新动态有足够的了解,以此来提高新闻记者自身的政治水平与觉悟。其二,需要具备极高的信息甄别能力。随着微信、微博等为典型的社交媒体形式的出现,其“低门槛”的特点使负面新闻、虚假信息泛滥, 加上媒体对舆论控制管理功能的减弱,使“媒体把关人”的监督管理作用被严重弱化。因此,在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记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政治敏感与新闻敏感,在对相关信息进行引用时需注意区分信息的来源,严格明确其可信度,从而做到思考独立、 真伪辨明、核实筛选。培养极强的信息辨别能力, 在对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进行选取时,需对新闻的线索特别是网络上的爆料冷静判断,并仔细核实。

2.2具备过硬的新闻采编与策划等专业的素质

当下新闻学界普遍认为媒体的融合有三种主要形式:1)同业融合,即电视与电视、广播与广播、 报纸与报纸的融合;2)跨媒体融合,主要指手机、 互联网、杂志、报纸、电视与广播等多媒体之间的融合;3)信息传播终端的融合,主要指多媒体信息的集成。这些媒体融合的形式对当下新闻记者的新闻采写、内容编辑、新闻摄影以及新闻播报等专业的素质有极高的要求。其一,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新闻专业功底。记者首先需要具备过硬的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还需不断对大数据、媒介融合、 社交媒体、自媒体以及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兴理念进行学习,并对新媒体的规律与传播的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新闻的实效性与真实性;此外,新闻记者还需具备扎实的文字采写功底, 拍摄出适应媒体融合时代下生动且短小的视频,在互联网快节奏的时代,凸显出新闻工作者“求精”“求真”的可贵精神。其二,对本土节目策划能力不断进行提升。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新闻记者,需要更明确“取长补短”的作用,充分发挥电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使群众具有较高的认同度; 除此之外,由于中国区县化进程的加快,区县等新闻媒体在当地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均占绝对的优势, 因而在当地群众心里,区县电视台的支持感无法被取代,对此,新闻记者需立足实际,尽可能多得策划更贴近民生且亲近本土的新闻电视节目,并与互联网的传播特性相互结合,为广大受众及时提供丰富化与个性化的服务。

2.3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

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全面的全媒体素质外,还需有效运用新媒体优势,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水平。可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 其一,充分利用媒体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形式,传播技术的进步发展使电视媒体人的报道形式得以不断丰富,由先前的“有图有真相”到App、视频与音频等多种方式的报道,使其能从视音频、图片和文字全方位对新闻信息进行展示。因此对新闻记者来说,文字采写的水平既要过关,还要使其不仅能为报纸编写文字稿、为网站提供图片以及为电视拍摄节目,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新闻记者掌握熟练的图片使用能力、数据图表处理的能力以及视频的编辑能力等。其二,利用新媒体塑造媒体与自身形象。在融媒体时代下,除了通过新媒体开展相关的新闻工作,媒体本身对塑造媒体与自身形象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以央视新闻中心开通微博“央视新闻”[2]为例,其以新闻首发、独家报道以及图像优势等特色,和诸多网友进行观点评论、新闻资讯与实时信息等优质分享,还可将网络舆情反馈至节目中去, 使央视新闻传播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最终拉近和网民之间的距离。对此,新闻记者也可先通过所在电视、新闻媒体开通相关的微信和微博等社交的应用,再通过应用主页的设计、主题风格的打造、 话题的优先选择以及线上线下互动参与的方式,来营销媒体的品牌,使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电视媒体可扬长避短,与新媒体之间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2.4丰富的学识素养与优秀的职业精神

作为新闻记者,除了具备诚实的品质、丰富的社会经验、人文关怀、渊博的知识等,在其职业素养方面还需包括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求实精神与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社会适应能力、工作经验以及知识的结构不断积累获取的。除此之外,在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中还需具备优秀的职业精神。具备优秀的职业精神就是要严格遵循专业主义的思想理念, 不仅有坚守真理的高尚品质与敬业精神。此种职业精神主要以新闻专业的理念为支撑,包括新闻记者对其使命意识、社会理想精神。健康的社会得益于健康的媒体,对健康的新闻来说,新闻记者高尚的心灵、清新的文风、健康的人格、良好的教养、高雅的情趣极其重要,关乎社会的文明程度与道德水准。新闻记者需对社会的公正、良知以及正义有强烈的追求。当下社会的新闻记者是公众人物与公众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是其共同的指向,而其人格力量亦是促进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此外,记者也可通过这一职业获取社会大众的尊重。在当下融媒体时代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新闻记者只有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自觉加强自身全面的修养,才能在媒体发展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摘要: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新闻记者,需要更明确“取长补短”的作用,充分发挥电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使群众具有较高的认同度。

关键词:新闻,融媒体,记者,趋势

参考文献

[1]雷雅.浅谈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J].新闻研究导刊,2015,24(22):204-205.

传统媒体新闻应对网络媒体之策 篇8

1. 以原创性应对网络媒体转载的随意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 网媒在传播速度、广度、强度上有较大的优势。不过, 无论网媒的新闻阵势多么强大, 其信息基本上都是来自以纸媒为主的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具有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原创优势。在现有政策条件下, 传统媒体仍然掌握原创新闻的采访权和发布权, 拥有专业化的记者队伍、职业化的编辑经验, 而网络媒体的采访和发布则受到严格的限制。

不过传统媒体所赖以赢得竞争、赢得对手的主要因素, 不能只靠具有原创性的独家新闻, 还要靠独家的、具有原创性的信息加工标准、加工方式、处理手段、表现方式。这里所指的原创性, 是具有突出个性特征的新闻风格。传统媒体新闻除了彰显宏观指导性、时效性、可读性和实用性, 还应突出个性特征。

2. 以深度应对网络媒体的时效性

新媒体在输出的渠道上占有优势, 而传统媒体在内容上更具竞争力。网络新闻短、平、快, 但也简单、零碎、浅显。网络媒体的信息大多为动态新闻, 背景性报道、分析性报道、预测性报道十分有限, 而这正是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核心内容。

面对网络媒体在时效、视听方面的优势, 传统媒体应更加重视深度报道。许多报纸相继开辟出深度报道栏目, 并创立出自己的品牌, 比较知名的有《北京青年报》国内版组、《南方都市报》深度报道组、《新京报》核心报道、《广州日报》新闻蓝页等。各媒体对深度报道的定位和认识不尽相同, 如“深入成就深度” (《南方周末》) , “深度、深刻是鱼肉海鲜, 是锦上添花, 本地硬新闻是主食, 是生活必需品” (《南方都市报》) , “像大海一样深邃, 像天空一样湛蓝” (《广州日报》) 。信息时代, 广播媒体的时效优势正在不断被减弱甚至赶超。通过新闻评论挖掘新闻的深度并不是广播的强项, 可以深入浅出, 将深度通过精彩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化解为听众喜闻乐听的广播节目。如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新闻观潮》作为一档融合了直播节目优势与评论节目特点的广播新闻谈话节目, 以点评新闻为核心特征, 围绕选题、形式、风格进行模式构建与创新, 有效实现了主持人、选题、策划、嘉宾和听众等各要素之间的高度平衡, 获得了成功。

3. 以权威性应对网络媒体的虚拟性

网络的虚拟性、免责性及网民的集体无意识和从众心理, 使得网络热点事件真假难辨。网络出现的“阎德利艾滋门事件”、“兰州城市学院学生因自习室抢座位引发血案7人伤亡”、“教师8年内诱奸900名学生”、“西安被直辖”等虚假信息, 说明网络这一巨大的公共舆论平台存在的缺陷。现在, 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往往从网络中寻找新闻线索。网络热议事件经传统媒体的报道, 会增加事件的可信性, 但如果未经核实或核实不到位, 再次进入网络传播, 会造成不良影响。传统媒体要有所选择, 谨慎采访取证, 充分发挥把关人角色, 发挥解释功能和舆论引导功能。网络时代, 传统媒体从业者更要提高媒介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坚持“三贴近”原则, 用有限的版面、时间和资源报道最有价值的新闻。切不可为发行量、视听率所驱动, 一味追求新鲜、刺激、轰动, 跟风或配合网络炒作, 损害传媒的公信力和品质。

媒体新闻记者 篇9

1 全媒体记者的概述

在我国,对全媒体记者还没有一个具体概念的界定。但是在一些西方国家,全媒体记者被生动地称为“移动记者”,从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全媒体记者的移动灵活性极高,并且能够随时进入工作状态。结合本人自身经验,全媒体记者不仅要有灵活性,还要具备优秀的全面的新闻方面的技能,并且全媒体记者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以及现场应变能力

2 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策略

第一,传统的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及时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背景下记者的业务范围大大增加。传统的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掌握的技术并不是太多,但是在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要熟练地掌握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的专业化的处理技能。另外,数字静态摄影技术的掌握对于一个全媒体记者来说也十分重要。这项技术的培养需要记者有足够的耐心。此外,对记者的整理制作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挑选出优秀合理的照片,并对挑选出来的照片进行相应的图像处理。另一方面,还要搞明白照片的格式以及照片编辑处理的手段。在视频的制作方面,要学会运用相关的编辑软件,并要选择出与制作主题相符的照片,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合理的排列。必要时还可以适当地增加动画,并为动画添加一定的播放效果。此外,还要提高这些技术综合应用的能力。这样一来,在新闻的制作上才能游刃有余。另外,伴随着当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相继出现,新闻媒体记者应该加强相应技术的学习,以保证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快新闻行业的发展。

第二,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现阶段,各行各业之间都存在着严酷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新闻记者也不例外。对于新闻的采访与创作来说,需要多个工作人员的配合,他们分别负责新闻的采访、摄像与后期的视频制作。这样一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影响新闻的质量。而这些工作一个人根本不能完成,因此,对于新媒体背景下的电视新闻记者来说,一定要加强合作的意识,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高品质的新闻。

3 电视新闻记者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第一,电视闻记者担负着我国舆论导向的责任,并肩负着解决广大群众疑难问题,鼓舞群众的责任。正确的舆论导向,关系到我国政府部门的工作水平以及工作的透明度,因此,有必要加强电视新闻记者的舆论导向作用。

第二,电视新闻记者担负着密切联系群众,宣导我党大政方针的责任。由于我国的电视新闻记者是最贴近于人民群众的记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新闻记者要密切联系实际,积极担负起传播党的思想,汇总大众意见的责任。一方面,要向人民群众及时宣导党的声音,以便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国家动态。另一方面,新闻记者要及时地将人民的需求反映给相关领导及部门,以便于大众问题的解决。

第三,电视闻记者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于社会上存在的违法违纪现象以及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要进行实时的监督。新闻记者还肩负着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责任。作为一个新闻记者,要时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置。

第四,现阶段人们手上大多拥有智能化的手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大众多会利用手上的手机进行拍照或录像,并传到微博的朋友圈以及各种社交媒体上,这些信息看上去很真实,但是这些视频或照片只揭示了表面现象,没有对问题的实质进行探索。这就要求记者认真地进行取证工作,保证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新闻记者要对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原因等问题进行现场取证,杜绝微博微信信息泛滥以及信息不真实问题的发生。

4 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要积极转型,保证新闻的质量,另外,新闻记者应该贴近群众,提高新闻的真实度与时效性,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感。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的时效性增强,互动性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的可读性。电视等传统的主流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挑战。本文就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问题进行讨论,并进一步探讨民生新闻记者所担负的责任。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电视新闻记者,转型,责任

参考文献

[1]张乃文.论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困境和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5,(3):36.

[2]韩冰.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发展困境及出路分析[J].新闻传播,2014,(16):146.

媒体新闻记者 篇10

1 转型是电视新闻记者的必然选择

对于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笔者认为需要从传统媒体的势态来谈。首先,我们从一组数据来看,据《中国网络新媒体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2013-2014)》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人,较2012年增加用户8009万人,同期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45.8%,较2012年上升3.7%。从这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媒体发展呈快速上升趋势,且用户增幅尤为明显,这无疑对传统媒体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在这种媒体格局发展的新势态下,传统媒体只有通过转型才能谋求发展,才能重新找回流失的用户。同理,电视新闻记者作为传统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求转型自然成为必然趋势[2]。

笔者认为,电视新闻记者迫切需要寻求转型还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媒体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对电视新闻记者而言,媒体形式的丰富已成为促进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动力所在;另一方面是随着web3.0的到来,受众的话语权开始不断被增强,用户不再局限于单向地接受灌输式的信息,更多的是注重自身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电视新闻记者传统式的采编理念,需通过转型来找寻与新时代受众特性的契合点[3]。

2 电视新闻记者转型所面临的困境

电视新闻记者转型是不可避免的时代趋势,但需要知道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要想切身完成好转型,就必须认清转型所面临的困境。笔者在县级电视台工作多年,对于大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转型所面临的困境宏观把控不够,进而不予深究,但笔者通过结合自身经验和认知,认为电视新闻记者转型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2.1 模式化新闻多,内容报道同质化

“会议成灾”是多数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局限的诟病,在电视新闻节目的报道中,多以县领导班子主题会议、演讲等新闻为主,在新闻节目时长的范围内,以县政府领导的工作新闻会占据新闻的2/3,电视新闻记者俨然成为县政府领导工作的专职摄影师[4]。同时,县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常常套用一些特定的语言习惯及模式,在新闻会议的报道中总离不开县领导人发表讲话,以及县领导人指出等,这类新闻报道同质化现象严重,并无任何特色与亮点,激不起受众任何新鲜感和兴趣。

2.2 报道深度不够,缺乏舆论监督类报道

多年来,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新闻生产模式,诚然该出发点是好的,但受电视台结构体制及采编惯性影响,多数记者在采编报道时过于呈现官方化,即表现为采写报道时官味太重,将县领导及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视为新闻,在新闻报道中选择报喜不报忧,选择为领导争光添彩的新闻进行报道,而对受众所关注的人和事或不正之风的相关报道却选择了避而远之[5]。并不能很好地深入受众基层,将“重民生,亲民生”的价值观念深入到新闻采编中,进而导致民生新闻、服务性新闻及舆论监督类新闻的报道比重相对较小,笼统官方的报道显然并不能与受众内心的实际需求相契合。

2.3 专业水平偏低,缺乏全媒体记者意识

目前,多数县级电视台的人员配置,主要是由行政上级统一决定,电视台缺乏独立的人事任免权,这一现状不仅会导致人员安排得过于“人性化”,同时也会导致一些专业人才出现“入台无门”的尴尬现状。此外,多数在职电视新闻记者并非新闻专业毕业,多以半路出家为主,持新闻记者证的在职人员也寥寥无几,专业知识及专业水准偏低,并不能很好地完成对新闻节目的良好驾驭。正是由于综合素质不高,多数新闻记者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转型趋势的前提条件下,并没有树立“全媒体”记者思维,在主观上认定为只需为电视台服务,并没有考虑随着后续媒介的不断融合,还可能为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多元的媒体结构服务,亟待转换解决。

3 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对策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新闻记者通过转型来谋求发展已是必然趋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境况。笔者认为,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转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以“内容为王”为新闻采编的核心价值观

电视新闻一直秉持高权威、高水准的出发理念,无疑是其具有的独特优势,但要想迈向更高的台阶,“内容为王”应是电视新闻记者未来转型应注重的方向。以地方电视新闻记者采编为例,从多角度诠释社情民意,将民意放置为表达的第一线,减轻“官味”浮于表面,要深入受众基层,不仅能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社会凝聚力。找准切入的角度,打破传统的线性、乏味的播报模式,进而强化突出新闻报道的本质意义;强化新闻采编深度,避免新闻报道的面面俱到,应多从新闻的深度着手,以新闻报道的核心要素为突破点,以此来彰显电视新闻的价值、权威及品质[6]。

3.2 转换思维,提高“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认知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媒体业界人士的共知与共鸣而赋予的新名词。对电视新闻记者而言,要想契合全媒体时代的高要求、高标准,就必须充分发挥电视新闻记者独有的优势,积极进行思想转换,对全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冲击进行理性且客观地分析及参与,而不是抱着一味的抵触和消磨的心理,要认清未来媒介融合的态势,认清未来自身工作的方向及瓶颈,从而从思想上去迎合全媒体时代的基本要求,更好地为自身成为“全媒体”记者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以契合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被赋予的特性。

4 结语

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只有通过转型才能实现自身最大化的发展。但笔者认为,不管转型的策略或方法如何,转型始终都不能离开受众这一核心要素,转型更多的应从受众的角度进行考量,以为受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服务为基准点,才是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郝靖.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探究[J].今传媒(学术版),2015(7).

[2]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发布[J].青年记者,2014(21).

[3]刘志强.县级电视台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40).

[4]赵毅.浅谈县级电视台面临的危机以及发展出路[J].活力,2014(3).

[5]张玉河.基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1).

流媒体:全能记者时代 篇11

从“形态”到“业态”

“形态”到“业态”的转型是新华社重要的发展战略。培训能够掌握多形态的媒体产品采集编辑和发布功能器材的新媒体从业人员,是当下比较迫切的事情。

针对近期新华社举行了第一期流媒体技能培训班,黄文介绍到,在这个时候开设这样一个培训班,是因为整个媒体的采集编辑和发布多媒体化是新华社今年一个特别重要的发展策略。李从军社长对于全球的媒体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目前中国媒体的挑战机遇有深刻把握,所以去年新华社就提出从新闻采集、编辑发布(形态)向多媒体化(业态)转型。

在过去一年多,新华社视频方面取得较大的发展,虽然它还在“幼年”,但发展速度比较快。新华社的成品、素材、包括英语视频新闻三条线都已经进入运营。黄文说:“让通讯社有视频,实际是向多媒体化迈出的基础一步,而此前很长时间里新华社绝大多数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是以文字和图片采集、编辑和发布为主要工作形态,流媒体这边是弱势”。但敏感的器材生产商已经在业界的发展变化中发现了商机,生产出具有多形态的媒体产品采集编辑和发布功能的新器材。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有这样的能力,流媒体培训可谓正当其时。

当提到让记者去做mobile journalist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因为全能记者是大家的一个梦想,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挑战又很大。因为行业中都是专才,能否做好一个全才?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一个人是否有可能掌握那么多的技能?这些都是大家在初期的一些疑虑。但是,经过了这个培训,记者们发现掌握这些技术也不是那么难。

从“纸媒体”到“新媒体”

技术的发展极大拓展了媒体的容纳能力,网络的壮大催生了多样化的媒体需求,综合性媒体平台使受众有了更宽泛的选择,流媒体的普及改变了新闻的传播与接收方式,纸媒的衰落与综合性媒体的崛起将迎来新传媒时代的革新。

当问及“如果新华社做多媒体,是否会被电视媒体冲击”的时候,黄文淡淡一笑,“我觉得新华社做多媒体,可能会冲击电视媒体。通讯社的作用是服务,只要我们的用户有需求,我们就会去做”。过去视频或者音频只是电视台需要,而现在很多纸质媒体也在网络化,有了网络平台,未来就会有多媒体需求。“增加了视频功能,其实是在强化我们的服务。”

黄文很肯定地谈到,技术的发展势必对媒体的发展起着直接的刺激作用,因为有了技术保障,才使得各种各样的传输成为可能。特别是3G时代的到来,就是给了大数据量的流媒体产品更大的机会。由于这个平台的存在,媒体对内容的容纳能力空前得大。黄文认为,正是这种技术的发展和广阔的平台,使得客户的需求也被极大扩张,流媒体产品的生产也更具有意义。“视频现在已经很普及,我们在国外的驻站记者相当一批都配备了摄像机。国内就更是这样了,每一个分社都有摄像机,做视频采访报道。总编室现在已经把视频的发稿量纳入考核,使之成为一个硬任务。”

流媒体培训班的作业是“文字+图片+声音”做成一个类似于PPT的“图片长廊”式的展示,但这也不会只需要用图片后期编辑制成的流动的影像就可以。“后期再编辑肯定特别重要。尤其当你没有进行活动影像采集的时候,用图片加声音来制作有声幻灯产品。但我个人认为,正因为你需要在后期的平台上展示这么多形态的产品,所以在前期做采集的时候要求就更高了。”光有图片显然不够,还需要采集同期声,现场录音。从这些声音、影像当中,添入自己的思想,整合成新闻,后端平台展示的可能性就为前端的采集提出了要求。“假如你只依赖后期,那就是‘补救’了。这是工作顺序的问题。”

从“工业”到“后工业”

未来媒体潜在的发展方向就是更加强调互动性。过去可能是文字只能在报纸上看,广播在收音机上听,视频在电视上看,而现在都可以打包,在一个平台上就可以找到你的需要。实际上,这就是网络最大的优势。

“我们之所以把综合媒体平台展现出来,就是为了让受众有更宽泛的选择,而受众也会参与到新闻的二度创作中,他的欣赏和评论有可能成为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黄文自豪地说,新华社在这方面应该是国内比较领先的新闻机构,它们同时也在做关于新介质推出的研究。基于网络和无线通讯技术,结合目前中国现有的技术水平考量,黄文认为具有网络功能的电子信息接收设备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时候。“我个人觉得终端介质在中国发展的速度会快过美国。”

但是,当我们谈到纸媒是否会最终被取代时,黄文也指出,纸质媒体是在工业革命的作用下出现的,在后工业化时代,有IT技术,有对传播速度的期待,有对环保的需求,有对参与和反馈的主张,这些都被网络满足并重塑了。纸媒作为代表工业时代的一个表征正逐渐落伍。“目前看西方纸媒颓相明显,且正在努力通过电子化自救。比如《纽约时报》宣布纸质版涨价,电子版降价,就是通过价格杠杆将客户向电子读物方向分流。中国纸媒还有需求。衰落的速度相对于西方慢一些。但它的慢,抵挡不了电子媒体的发展。”通过市场的力量,将会促使一批媒体电子化。

从“全面”到“细分”

全新的新闻技能培训与新闻职业道德是新媒体职业人的重要考量。专业方向的技术性全面人才将适应未来的媒体格局。

新的媒体形式下,全能记者的诞生是否会影响其他的媒体从业人员?以纸媒记者的身份,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黄文则说,人员的减少只能是对于那些不符合新媒体技术需求的传统从业人员的冲击,而掌握新媒体技术的从业人员可能还很抢手。从媒体格局来说,由于受众需求多了,内容的面向会分得更细更专业。越宽泛、越综合、越大而化之的媒体可能生存越困难,反之,目标受众更准确的专业媒体生存得会更健康。

黄文也为希望未来从事新闻媒体的朋友提出了一些建议,她认为在学习期内就应该接受全新的新闻技能培训。“尤其是未来新闻职业道德将会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过去,不同行业的记者、编辑,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是有些差别的。当这些技能都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由于不同形态新闻采集对综合能力考验特别大,可能会顾此失彼。因此在进行技术培训的同时,要进行极其严格的职业道德培训。“不能由于个人力所不能及而采用非常规手段进行新闻采集。在多媒体时代,新技术可能会让造假变得更容易。新闻行业本身应当对造假行为‘零容忍’。这个是人心的问题,要靠从业人员自己来严格要求。”

广电媒体新闻全媒体化建言 篇12

20世纪90年代末, 随着互联网[1,2]逐渐兴起并在中国迅速发展, 新闻界形成了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为主的三大媒介, 各种新闻内容、节目、传播技巧日新月异, 新闻传播繁荣发展。

在新闻传播的发展过程中, 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对新闻的业务形态产生了深刻影响, 新闻与民众的关系日益深入, 舆论内容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1. 移动互联网新闻传播现状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媒体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 继承了移动媒体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 当前, 各种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如网页、微博、微信、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手机支付等迅猛发展, 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 深刻改变着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

互联网新闻时效性强, 支持定制新闻, 即根据个人的喜好、职业特点定制内容, 终端也不限于PC, 还包括App等多种形式;用户在阅读新闻时可以随时发表意见和评论, 或在论坛、微博、微信等应用中发起话题, 与他人进行交流, 通过这种非正式的讨论, 人们一方面了解到其他人的意见, 对社会的舆论环境做出判断, 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自身的社交需求。

目前的移动互联网新闻传播现状可以说是由新型社交媒体的发展引起的。社交媒体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 是人们分享意见、见解、经验的工具和平台, 现阶段主要包括博客、论坛、微博、微信等, 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 不仅制造了社交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 更吸引传统广电媒体争相跟进, 无数的信息被网络中的节点 (人) 过滤并传播着, 有价值的消息迅速传遍全球。

从热门新闻的产生、跟进、交互、传播的过程看, 资讯线索是“被发现”的, 资讯背景是“被挖掘”的。

以微博为例, 微博对新闻和舆论传播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微博用户数量庞大, 其发展模式从用户最初“晒”心情, 到披露社会事件从而引发各界关注, 进而通过多屏 (手机、PAD、PC、电视) 信息交互, 形成多方观点碰撞, 传统媒体介入进行采访、实地探访、核实, 再由微博来关注、转发, 使事件又上升一个高度。在微博的传播过程中, 事件报道和评论不再被媒体组织垄断, 用户的参与度极强, 相关调研机构就不同媒体对新闻事件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进行考察, 结果发现, 重大事件中多种媒体共同作用的占43%, 但传统广电媒体在报道中仍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使得新闻一步步接近真相, 这种结合方式避免了微博本身的瓶颈:深度表达和交流上的不足。

2. 传统新闻生产模式VS新型新闻生产模式

传统广电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有3个特点:1) 管道式节目生产流程, 线索、稿件、编片、审核、播出, 基本采用线性流程;2) 惯性焦点, 发起焦点的场景单一, 跟进手段单薄;3) 平行发布, 对于电视、户外媒体、网络电视发布需平行处理, 生产环节重复。

新型广电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有2个特点:1) 矩阵式节目生产流程, 信息来源广泛, 与生产流程各环节可以随时交互;2) 发布手段多样, 花絮、成片等随时发布, 生产环节高度复用, 效率高。

3.广电新闻业务面临的挑战与核心优势

传统广电媒体新闻业务受到的挑战, 主要集中在新闻资讯的产生及快速发布环节, 在这两个环节上, 传统媒体需要与互联网媒体整合, 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

但广电媒体也有自身的优势, 凸显在新闻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主要包括3个方面:1) 广电媒体可提供第一现场实时报道, 具有全面的、高清晰度的影像资料及素材;2) 广电媒体能够组织相关权威专家, 进行深度、体系化的专题报道, 对资讯进行深度挖掘分析;3) 广电媒体有丰富的媒资库, 能够提供有地方特色及历史背景的资讯素材。

从热门话题新闻的产生、跟进、交互、传播的过程看, 广电媒体与互联网媒体应深度融合, 才能发挥出各自优势, 做大做强。

广电媒体新闻全媒体化建言

1.融汇全媒体

在互联网时代, 融汇全媒体[3]、快速获得价值资讯依然是新闻的第一要务, 媒体需要获取海量资讯、线索和信息, 并分类整理、去重、聚合展现。在新闻制播生产过程中, 传统媒体需要与各媒体进行开放性互动, 并实时监测舆论焦点、掌控观点发展方向, 通过各媒体进行预告、预热和调查, 对新闻进行多渠道发布, 提高覆盖率。

在上述的环境背景下, 全媒体多渠道泛网络资源汇聚分析平台 (见图1) 应运而生, 该平台主要用于满足广电媒体对各种渠道信息的获取、浏览、分析的需求, 支持的信息来源包括:外电、热电、邮件、短信、彩信、3G/4G及通联回传、主流网站、微博、微信等, 相关数据可以通过全媒体汇聚分析平台自动获取、聚合、展现和分析, 并且能够方便地导入制作系统。

全媒体多渠道泛网络资源汇聚分析平台采用典型的三层架构 (见图2)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操作交互界面;中间层为系统提供服务, 基于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架构, 完成系统内部流程的数据传递;数据层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储功能。

2. 挖掘大数据

互联网“大数据”[4,5]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 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形成的智力资源。各互联网媒体的泛网络资源符合“大数据”的定位, 从海量的大数据中“提纯”出有用的新闻热点信息, 这对系统网络架构和数据处理能力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

全媒体多渠道泛网络资源平台挖掘“大数据”信息、发起新闻热点报道, 主要包括以下两点:1) 价值资讯辨析, 通过系统进行新闻热点的自动识别、跟踪进展, 记者选择热点开展报道, 系统提供相关事件背景挖掘、相关性分析功能供记者参考;2) 新闻事件深度分析、聚合和主动服务, 这是发现和挖掘价值新闻的利器, 是新闻专题和特别策划的“内参”和“军师”, 记者通过表象分析发现深层次原因、各元素脉络, 推动报道的深入, 使广大受众接近事件真相, 触发深层次的共鸣。

以始自2014年5月的“中越南海撞船冲突”事件为例, 该事件的报首先会产生一个时间线上的进展, 同会产生“越南”、“南海”、“冲突争端”关联话题, 再深层次还会关联到“亚”、“安全”等话题, 这样的新闻报道层分明, 更便于受众完整地了解事实真及其深层次背景, 如图3所示。

3. 谋划新平台

全媒体多渠道泛网络资源平台的后台服务充分进行了资源整合, 提供大数据引擎及全文检索引擎, 将各渠道汇聚来的互联网大数据及业务生产系统的数据聚合, 同时进行数据查重、语义分析、分类聚合、统计分析, 为新闻生产业务提供分析统计结果、灵活的资源检索及资源发布功能, 可与生产流程的各环节随时交互, 如图4所示。

全媒体多渠道泛网络资源平台与新闻生产系统的交互主要体现:1) 在新闻线索、选题及讨论审核阶, 提供新闻热点及背景, 供线索挑选和选首会关”、分及生产系统提供全媒体编排工具, 实现微博、微信、网站的多屏联合编排, 具备自动关联、图文混编、预览、一键发布等功能, 实现统一的发布审核、合成转码和传输发布。如图6所示。对于新闻全媒体化建设, 笔者建议分期实现、水到渠成:1) 全媒体线索

台的供大道汇系统语义及资源融合先行, 部署全媒体多渠道泛网络资源平台, 提供聚合、主动服务, 提供价值线索和内容;2) 拓展全媒体渠道互动, 打通新闻生产过程与社交媒体的高效互动通道;3) 打造全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产检新的全媒体新闻架构 (见图7)

:, 主要由应用层、中间层、基础层组成, 应用层为全媒体融合生产门户, 提供策划管理、上传工具、手机App、云加工、拆云打包、云存储、云平台多租户管理及资源交付等模块, 传统媒体制作模块、播出模块、新媒体制作模块、多媒体发布模块通过资源交换总线进行数据交互。

新的全媒新闻架构 (见图主要由应用层、间层、基础层成, 应用层为全体融合生产门户提供策划管理、传工具、手App、云加工、云打包、云存储、云平台多租户管理及资源交付等模块, 传统媒体制作模块、播出模块、新媒体制作模块、多媒体发布模块通过资源交换总线进行数据交互。

综上所述, 广电媒体新闻生产全媒体建设工作需要与时俱进, 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 真正形成全媒体融合生产的态势, 让民众参与到广播电视节目中来, 新闻制作更加专业化, 传播更加多元化, 使广电媒体真正成为全媒体新闻的核心生产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凌.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思考[J].电视技术, 2014, 38 (6) :37-39.

[2]黄志强, 莫晓山, 徐声林, 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广播电视多媒体增值业务开发和应用[J].电视技术, 2013, 37 (2) :35-40.

[3]史鹏程.全媒体融合生产业务和技术应用探讨[J].电视技术, 2014, 38 (2) :72-76.

[4]周毅.大数据时代下广电人的思考与对策[J].电视技术, 2014, 38 (2) :10-12.

上一篇: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下一篇:现场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