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

2024-09-27

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精选10篇)

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 篇1

关于广州亚运会一年来对广州大学城影响的调查问卷

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比赛可谓是精彩纷呈,它也于11月27日晚圆满落下帷幕。虽然比赛结束了,但是在这一年多来,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是绵延 不绝的,特别是对主办城市广州本身来说更是影响深重。作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广州大学城自然也是受到了很大影响。

1.根据您的了解,您认为亚运会对大学城的建设影响大吗?

()A很大()B比较大()C一般()D几乎没什么影响

2.您认为亚运会对大学城的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交通()B运动设施()C文娱设施()D治安()E其他_

3.您认为亚运会对大学城的商业经济影响大吗?

()A很大()比较大()一般()几乎没什么影响

4.您认为亚运会对大学城商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旅游业()B餐饮业()C房地产()D其他__

5.您认为亚运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大吗?

()A很大()B比较大()C一般()D几乎没什么影响

6.您认为亚运会对你日常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交通()B饮食()C住宿()D娱乐活动()E其他__

7.您认为亚运会对大学城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A交通()B商业经济()C人们日常生活()D其他__

8.您认为亚运会的举办是否提高了大学生们的运动热情?

()A是()B否()C不清楚

9.您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因为亚运会而得到改善吗?

()A有切身感受()B有改善但不明显()C没改善

10.您认为亚运会后的公共设施有没有给您带来积极的影响?

()A有()B没有什么感觉()C没有()D不清楚

11.请您对这些影响进行评价。

()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谢谢您的合作!

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 篇2

关键词:广州大学城,公共交通,建议与对策

广州大学城位于番禺新造小谷围岛,岛内面积18km2,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与琶洲岛举目相望。

随着大学城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人进入大学城求学、工作或经商,另外,高校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大大增加了高校校园的交通压力,同时给高校校园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安全隐患。交通问题成了影响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 广州大学城交通现状

大学城的公共交通构成有3种,分别是公共汽车、地铁和渡轮。大学城现与外连通的路径只有4条,分别是南沙快速、小洲便桥、长洲轮渡和地铁。

通过广州大学06GIS班的同学对大学城交通设施的实地调查可知,广州大学城目前有交通灯268盏、公交站点135个、路口110个;公共路53条,总长度为71.84km,校内路127条,全长61.68km;公交线路22条,斑马线472条;停车场119个,共计5718个停车位;地铁站2个,共有8个出口;渡口3个。总的特点表现为:

1.1 道路网密集,主要机动车交通路口集中在中环路

大学城共有公共道路53条,总长度为71.84km;校内路127条,总长度为61.68km。从图1可以看出,岛内道路网密集,形成众多的交通路口,它在提供行人便捷的交通联系的同时,也给机动车辆的顺畅行走造成障碍。

岛内机动车的交通灯主要分布在中环路上(图1)。而大学城内各高校的格局都是教学区和生活区分布在中环路的两侧,学生每天在教学区与生活区往返都需要横穿中环路,尤其是在上下课时的人流集中期,交通安全问题常常引以为忧。

1.2 停车场数量不少,但一些地方存在明显的供求矛盾

广州大学城共有停车场119个,停车位总数量为5718个(图2)。由于外来人员增多,且越来越多的老师,甚至是一些学生也开始开车上学,造成了车流量远远超出估计的数量,使许多地方的停车位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如,分布于生活区的广大商业中心停车场实际车位数为200个,周末及中午就餐时段,车位需求明显增加,常常出现供应不足状态,但分布于广大教学区的停车位却处于闲置状态。

1.3 公共交通形式多样,陆路交通是主要的交通方式

广州大学城是一个岛城,三面环水,而与外连通的路径只有4条一南沙快速、小洲便桥、长洲轮渡和地铁。因此,陆路交通是主要的交通方式,私家车及公交车等进出大学城必经小洲便桥或南沙快速。小洲便桥曾因超负荷工作而不得不进行维护与限量通行。

整个大学城的道路网是“环形+放射”形式,拥有多条线路进出大学城。目前开通的岛内公交线有7条,出岛公交线路15条,还有地铁四号线把大学城和广州市区联系起来。

根据大学城规划,大学城出行由学生以及教工组成,其生活特点和规律性决定大学城交通出行方式形成独特的时空特点。大学生一般的出行是以校区内的学习与生活为主,因此,各校区内部的出行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约占30%-45%[1];较远的校内出行或校区间的活动会选择使用公共交通。而进出大学城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常规公交和地铁及私家车。

2 广州大学城师生的出行特征

根据苏丽仪所做的调查[2]结果显示:

2.1 学生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主,而教职工偏向于私人交通出行

由于大学城内各高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住宿生,因此学生群体类型相对单一,加上经济条件和日常生活学习等因素的制约,主要活动范围是岛内,所以出行交通工具倾向于经济实惠的公交车。公共交通是岛内广大学生出行的主要方式,目前占出行比例90%以上(图3)。

教职工群体因普遍存在工作与居住分离的特征,因此交通工具的选择因人而异,较倾向于时效性较强的私家车,达到70%(图4)。

2.2 出行耗时长,候车环境亟待改善

根据调查分析,出行者每次所花费的时间(包括等车时间和到达目的地时间之和)高于60分钟以上的比重占61%(图5),显然大多数师生的通勤出行时间已经达到并超过了城市最佳半径的1小时时间距离[3]。

公共交通符合乘客的利益,主要体现在时间节省和舒适程度上,如候车时间少和拥挤程度低等。但从调查结果中看出,出行者每次进出大学城所用的平均候车时间过长,有60%需候车30分钟以上,其他的也需要在5-30分钟不等的候车时间(图6)。

2.3 客流高峰期流量大,超载现象时有发生

从各高校上下课的时间安排来看,大学城出入客流高峰发生在工作日的7:30~8:30、11:30~12:30、13:30~14:30、16:30~18:30及休息日全天。虽然公交按时按点发车及有时也适当增加了车辆班次,仍不能满足明显增加的客流需求,往往出现严重超载。此外,岛内发车频率最高的公交线路381路和382路也远远不能满足乘客需求。

2.4 票价较高,换乘不便

由图7可知,乘客每次单程出行需花费3元以上,这个价钱相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而言显得偏高。尤其是地铁出行的票价更是偏高,仅约15%的乘客出行考虑地铁[4]。此外,大学城南站和大学城北站地铁出口没有自行车停车场,而且可选择换乘的岛内公交线路太少,目前只有环岛公交线381路和382路。

3 广州大学城交通存在的问题

大学城公共交通至今一直存在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广大乘客对目前公交现状的满意程度不高(图8),达76%,普遍反映出行难,换乘不方便,公交候车时间长且拥挤,地铁的票价偏高等问题。

3.1 公交班次设计不尽合理,超载现象时有发生

根据不同区段客流的实际需求,地铁4号线的服务时间为6:00-22:30,万胜围往新造的尾班车开出时间为22:25,运行时间间隔是9分钟[4],然而市区其他站点于21:30开始,就停止“万胜围往新造”的售票。而拥有将近20万师生的大学城仅设有广州大学城5线这一趟夜班车,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另外,由于一些线路的取消,如取消203、76路进入大学城后,大学城3线[大学城(体育中心)总站到广东药学院总站]更是常处于超载现象。

此外,发车班次最多的岛内公交381路和382路也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岛内交通需求;而且有些公交线运行线路过长,停靠站点过多,导致乘客候车时间过长。公交公司基本上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发车,尽管在客流高峰时段增加了班次,但是相比增加的客流却无济于事。

3.2 校内路路口设置拒马,车辆行进路线不明

为更好进行校园管理,保障师生及教职工车辆的安全,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在主要路口设置拒马(可移动的木制或铁制的障碍物)。因此,对于不熟悉大学城道路的外来车辆及本校车辆来说,进出校园及停车等都存在一定问题。由于没有引导图指示这些车辆如何进出,往往会反复穿行在校内和校区道路之间,既不安全,又耗费时间。

3.3 公交线路频繁更改,部分站场布设不合理

2007-2008年,大学城相继取消公交线路203、76和298等线路,但并没有增加其他线路。

2008年9月以前,252路是由天河客运站总站到大学城(广大)总站的,这样,岛内各高校师生均可以乘坐环岛公交381和382路进行换乘,十分方便。但自从252路将大学城总站的站点设在外环西路(北亭广场)总站后,岛内只有382路才能到达外环西路(北亭广场)总站。382路因停靠站点较多,往往不能按时到站,等待时间在5-30分钟不等。此外,还存在缓解紧急出行换乘的需求。大学城里的摩托车载客虽禁不绝,也形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4 建议与对策

4.1 根据客流情况,适当增加公交班次

在广州大学城岛内,可根据客流情况,适当增加岛内外公交运行班次。

例如,周一至周四,周五和节假日出行者的数量截然不同。周五和节假日公交车时常出现超载现象,原因是班次少、时间间隔长和人流量集中。但这种现象是可以避免的,在节假日的繁忙时段适当调整班次,尤其是大学城专线,10分钟一趟班车最为合理。另外,在节假日里,可以考虑制定一些快线班次。

同时,建议大学城岛内外公交线路末班车收发时间做适当调整,22:30末班车对于出行者来说过早,可以适时将时间推迟或者设置几条夜班车的线路,方便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需要夜归的出行者。

4.2 在主要路口,设置进入校园的路标指示牌

因车流量主要集中于中环路上,因此建议在进入各高校的主要路口,设置行车路线指示。如,在南沙快速路的收费站出口与中环路交叉的路口,设置进入广州大学教学区的行车指示牌。另外,对于设于外环路的各高校出入口,在进入高校范围内的路段,也应设置路标指示牌。

4.3 根据特殊的客运需求,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

根据大学城这个特殊区域的客运需求,需要考虑优化线路和增加客流高峰时的运行班次。取消203、76、298路车,给出行者带来诸多不便,不能直接到达广州市的商业区。在此建议,公交企业重新增设这两条公交线路,但站点可以减少,变为上快速的76快线和298快线,缩短行程的时间。而对于部分站场设置不合理的公交线,应在变换站点前,进行必要的民意调查,使大学城的公交线网优化,并方便师生出行。

另外,考虑到交通安全的需要,建议在上下课高峰11:30~12:30,16:30~18:30等时段,在中环路上对私家车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如高速路出口及进入大学城的入口,在高峰时段只能行走外环路,不要在各高校的校园内部横穿。

4.4 制定适应票价,增加公交换乘方式

基于经济等方面的考虑,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公共交通作为出行工具。毕竟,价格最为便宜的仍然是公交车。而地铁的票价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仍比较高,因此,地铁公司可考虑对大学城一卡通进行适当打折。同时,在大学城南和大学城北地铁出口,设置自行车停车场,方便各高校学生使用自行车进行换乘。

此外,建议部分出岛公交车,只要进入大学城后,票价均改为1元,以接送需要乘坐381或者382路的乘客,缓解交通压力。

5 结语

公共交通作为大学城的基础设施之一,需要进行系统优化,使大学城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大学城规模的逐渐扩大,轨道交通的发展并没有掩盖公共交通的作用,反而突显公共交通具有运量大、运送效率高、能源消耗低、有利于安全出行和适应性强等优点。

因此,概括大学城交通现状,分析大学城师生出行特征,揭示大学城交通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对策与建议,均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大学城的交通,从而优化大学城的公共交通网。

参考文献

[1] 熊晓冬,罗广寨,张润朋.基于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广州大学城交通规划[J].城市规划学刊.2005(04) :88-92

[2] 苏丽仪.大学城公共交通网络优化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09

[3] 王宝森.社会空间视角下的广州大学城和谐发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 篇3

关键词:广州;大学城;广州美术学院;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7-0094-03

1引言

大学城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在国外是自然形成的。它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并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需求的增长而不断扩大和发展。它区别于一般高校的重要特征在于其规模较大,学校与所在地形成规模较大的社区,人口常常达到数万,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成员,在校学生人数占城市人口的一定比例以上:一般位于大城市的周围,目前大都已发展成为所居城市专门设置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种“卫星城”,是各大学师生与当地居民、企业混合的城镇,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城建设加快了城市化、城镇化的步伐。整个城镇以大学为主体,以教育活动和相关科技开发活动为主要内容,许多人在大学城内就业,为大学城服务,社区的服务业基本上为大学生服务,其他一些产业也依托大学产生,大学城的发展直接带动了整个城镇的服务业、商业、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

大学城的显著特征表现为:①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②对人才和科技具有强烈的社会需求;③具有合理的空间产业布局条件;④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⑤有一所在一个地区具有核心影响力的大学支撑;⑥“城市病”轻;⑦开放与共享。由此可见,大学城绝不是传统高校的翻版,而是一种新型的校园聚集形式,具备与众不同的品质特征,即设施、资源的共享性,文化、思想的交融性,景观、环境的生态性。

2广州大学城建设的意义

2.1广州大学城建设的必要性

广东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发达省、区、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与广东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不相适应。办学规模不足,是近期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①缺乏具有广泛影响的一流大学;②高校整体实力不强;③教育观念较为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大学城是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现象, 其形成主要是为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和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现实。建设大学城一方面可以满足学校拓展办学空间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集中建设、整合资源、联合发展。

建设广州大学城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依照全新的教育理念规划,广州大学城不仅在建设规模、速度以及智能化程度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成为各高校调整专业结构、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创新管理模式、建设一流高校的重大机遇。广州大学城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领先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广州的文化胜地,广州大学城还可以极大地推动广州市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2.2广州大学城建设的意义

广州大学城的发展定位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 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化新区。它的重要使命不仅在于解决由于“扩招”带来的高等学校用地困难问题, 还要通过大学城的建设及它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来实质推进广州市“北优南拓、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广州大学城的建设和管理机制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针对国内某大学城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共享所有资源而丧失大学赖以生存的独特性的缺陷,广州大学城强调“资源分级共享”,进一步明确界定后勤社会化的范围,即由政府投资建设大型的基础设施,作为各所大学的共享资源,而进入大学城各个大学之间的资源共享则以自愿为原则,由学校自主决定是否共享、和谁共享以及如何共享。

2.2.1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它拓展了高等教育发展空间,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等教育是其主要功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增长主要集中在大学城内,这是大学城建设的直接成效。由于硬件结构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共享和互补,传统的教学体制、管理体制、培养方式等都需要调整和改进,因而,它能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效能,使学校环境优化。

2.2.2提升了城市的学术和文化品位

大学城是相对独立的文化社区。大学城本质上属大学联合体,因而其文化属于大学文化,也就是学术文化,而且还是高品位的学术文化。这给城市(或城镇)带来了积极的作用,其图书馆、文化中心、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愉悦身心,丰富人们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而且通过环境陶冶,舆论引导,榜样示范,有助于形成某种风气和氛围,对社区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总是倡导积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并排斥所否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使人们趋同存异,最终形成共同的社区精神,如参与意识、互助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等,从总体上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2.2.3推动经济发展

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推动了所在社区乃至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从而带动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大学科技园区,促进高技术成果的孵化。

2.2.4做到了城区开放和资源共享,杜绝了资源浪费

城镇本身就是一座大学校园,各个学校在全城的街道中,社区服务、公共交通等可以说是学校的,也是社区的,其开放性不仅仅体现在没有围墙和大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其人才的培养,学术研究和思想观念上的开放;大学各种各样的设施、场所、书店、医院等都向社区开放共享,各大学之间软硬件资源也是可以共享的,如一张图书馆的读者卡可在城区内所有图书馆中通用。

3广州美术学院入住大学城的原因及其好处

面对近几年学生的急速扩招,广州美术学院可谓是大显身手,战绩如火如荼。在办学水平、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大有成效。但是入住大学城对于广州美术学院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大学城是一个高校的聚居地,会面临着各高校文化的冲突和交融,而且大学城的各方面氛围是否有利于广州美术学院这样的艺术类学校的发展及壮大呢?上述已想到了广州大学城建设的重大意义,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入住大学城对广州美术学院的利与弊。

3.1广州美术学院入住大学城的必要性

大学城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大学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几所大学聚集在一起,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每间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及人文特色,而且每间学校都应该保持并延展特色以区别于其他院校,突出优势增强竞争力,提高自身的质量及知名度。广州美术学院就是一间具备自身特色的艺术院校。它是广东省所属的一所美术系科设置齐全的高等美术学府,始建于1953年秋,其前身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始终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力和应变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美术人才、设计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

广州美术学院进入大学城可以扩大原有学校的规模,提高办学的水平,建造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空间,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为学校及广大师生服务,吸引更优秀的莘莘学子前来深造,增强学校的竞争力。这对于广州美术学院来说是巨大的契机。广州美术学院将继续大力实现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以鲜明的艺术特色把“一校两区”建设为开放式、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高等美术院校;建设为充满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华南艺术重镇与殿堂。

3.2广州美术学院入住大学城的好处

3.2.1提供了优美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有影响的,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加专注,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及想象。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新校区占地面积27.738 hm2,约为老校区的2.8倍(老校区10.05 hm2);建筑面积240 000 m2(老校区80 000 m2),是老校区建筑面积的3倍。新老校区内均拥有符合各系专业特色的教室和工作室、制作间;均建有美术馆、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均是绿树成荫,翠竹环绕,充满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殿堂,优雅的校园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院新落成的16层教学大楼内,拥有符合各系专业特色的教室和设备完善的工作室、制作间。学院还建有美术馆、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岭南画派纪念馆、艺术交流馆等,为学院教学、科研创作、成果展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2.2学术上方便交流

学院现已建成设计与美术两大学科体系。现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其中有著名美术家、设计家、美术史论家及美术教育家教授60多名,副教授140多名,讲师170多名。学术交流是一类学科得以发展的基本,否则就会像一滩死水,完全缺乏创造力、新颖性。学术交流是思想的交流、文化的交流,流动的思想才有利于创新,吸纳新元素用于自身的发展,所以学术交流至关重要。广州美术学院进入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城是一次飞跃性举措。大学城其他高校也都有设置一些艺术类的课程,广州美术学院的广大师生可以与其他高校的师生进行研讨性交流,而且广州美术学院的学生也可以向其他学校的建设学院学习更加专深的知识。比如广州美术学院的学生与工大的学生可以进行建筑设计课程的研究,做到设计与美术的完美结合。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及文化也可以给广州美术学院领导建校提供价值参考及给学生带来创作上的灵感。我院党委书记杨珍妮曾表示,广州美术学院将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推进学分制,在新生中打破专业界限,实施大教育,让各专业学生修完基础学分后再转入各院系进行培训;同时,大学城校区已增设动画、摄影等新专业。

3.2.3有利于推销广州美术学院文化,传播广州美术学院人文和艺术精神

广州美术学院文化以艺术美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及创造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在共性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两种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会互相影响并且互相冲突,更何况是10种不同的高校文化的传播。如何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保持学校自身的特色是广州美术学院面对的一大难题。所以广州美术学院广大师生要在竞争中突出自己的特色,大力改革创新,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传播广州美术学院人文和艺术精神。

4广州美术学院入住大学城的不足之处

利与弊是相伴而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建筑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大学城在短短几个月就落成,其速度之快着实惊人。所以刚竣工的建筑物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大学城在建成后仅4年多,一些建筑物的缺陷已经显露出来了,比如宿舍的墙壁灰浆脱落,架空层钢筋不牢固,水管爆裂,路面坑洼不平等,虽然没有严重事故出现,但是这些现象已经困扰到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大学城管理机构应该予以警惕并做修补措施。

4.2软件资源共享实施较为困难

大学城中的实际情况是高校各自为政、封闭办校,对于硬件资源共享较容易,而对于如名师共享、名牌学科、公共课程等软件资源共享则较为困难。因此,建设大学城必须解决好软件资源共享这一难题,从而缓解师资队伍短缺的状况,更好地培育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与本部相比,大学城的硬件更为雄厚,但软件设施实力(艺术氛围)缺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事业的发展。

4.3大学城社区文化环境单一

大学城作为一个独立的社区,是从学生的角度设置的,所形成的氛围主要是学术氛围,而且是高品位的学术氛围,故而形成的社区文化也是学术文化。环境多是按照校园特色所布置;城中的商业活动也是以学生为主要消费对象,产品难免有些单一,虽然是城镇化模式,但毕竟难以把大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复制进来,与正常社会结构相比仍不够丰富、不够饱满。

4.4从安全角度来讲,大学城会带来安全保障问题

众多的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汇集于大学城,将给大学城的秩序稳定、治安带来挑战。由于大学城的开放性,专业设置的不平衡性,还由于社会发展带来就业的不确定性,同时大学城作为学校、居民、企业之间的混合,容易导致公共安全问题。

4.5地处郊区,缺乏与外界联系,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交通不便利是大学城建设到目前比较严重的问题。大学城地处郊区,信息较为闭塞,缺乏与外界联系。教师上完课就离开学校,这样往返老师非常疲惫,也影响到师生间的学术交流;另外学生的课外调研、休闲娱乐等方面也都不能顺利进行,比如学生家庭困难想要勤工俭学,但是时间与金钱都花费在路途上,这很不划算。交通问题尤其对毕业生找工作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从而影响了学校的就业率,降低学校的竞争力。

5结束语

从上述广州美术学院进驻大学城的利与弊分析来看,我们用长远的目光看这一问题。随着大学城的发展与逐渐成熟,几种弊端都在逐渐消除。比如建筑物的安全隐患可以在大学城的逐步完善中消除,发展文化的多元化,公交线路的增多,地铁加长车厢增加客流量,提高运转速度等,逐步完善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进行学术交流、激发创造力。以期广州美术学院成为华南高校中的一座璀璨的艺术殿堂。

参考文献

1 王庆勋、闫 军.大学城建设促进城郊经济发展探究.经济问题探索,2005.10

2 王 云.大学城建设的利弊分析.唯实热点

3 张金兰.我国大学城建设的喜忧及其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党史文苑,2006.9

4 陈万鹏、扬勇俊.关于“广州大学城”建设若干问题的再思考.广州大学学报,2001.12.12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Construction to Guangzhou

Fine Arts Academy’s Advantage and Insufficient

Liu Ruifen

Abstract: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s construction regarding the Guangdong University’s development inestimable function, has been leading the economic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But Guangzhou Fine arts academy takes the first batch to enter and be stationed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the university, how has it moved in the university city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s? This article will enter the university city to Guangzhou Fine arts academy the advantage and the shortcoming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gives Guangzhou aspects and so on Fine arts academy lat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to have the function which offers a few ordinary introductory remarks so that others may offer their valuable ideas.

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 篇4

整个作品设计以喜庆、活泼的红色为主色调,在作者看来,金榜题名不也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吗?作品封面除了印有广州大学的名称和标志,还印有大气的金色行书“录取通知书”;底部则采用素描的表现形式,用边缘勾勒的手法呈现了广州大学的特色景致。红色花纹扣在最左边,与背面的红色底纹带相连。

在内页里,作者运用了简约的古风边框花纹作为装饰,竖向红色底纹边上印着最具广州特色的木棉花和五羊雕像。作品背面的竖向红色底纹边上印着广州大学的校训——“博学笃行,与时俱进”,最中间则是横向与封面花纹扣相连的红色底纹带,里面是镂空的广州城市群剪影。精致简约的暗红色花纹扣和云纹底纹从通知书正面一直延伸到背面,体现出设计的主题思想之一——连结,诠释了广州大学在广州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从带有古韵气息的正面花纹一直到体现现代风采的背面剪影,也能让人体会到一种“粤”文化古今相联、相通之意。录取通知书封面的花纹扣使用烫银的手法;背面的城市群印象,则用UV技术印刷,使用特殊的印刷技巧,使设计中的细节得以进一步凸显。

广州大学,其环境文化底蕴与发展目标,都正通过新生录取通知书娓娓道来。希望收到这份录取通知书的新生们,都会喜欢这特别的礼物和祝福。恭喜你,被广州大学录取了!

广州大学的优势专业有哪些

广州大学是以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在校全日制学生34241人,其中本科生30024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217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6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本科招生专业63个。

广州有哪些大学 篇5

序号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所在地

办学层次

备注

1

中山大学

教育部

广州市

本科

2

暨南大学

国务院侨办

广州市

本科

3

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部

广州市

本科

4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5

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6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7

广东药科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8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9

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10

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11

星海音乐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12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13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本科

14

广东白云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

广州市

本科

民办

广州大学新生拔河比赛 篇6

广州大学新生拔河比赛

一年一度的广州大学新生拔河比赛是广州大学学生会联合组织来自22个学院的新生开展的全校性大型活动。活动旨在增强新生们体育锻炼的意识,丰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向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倡导时尚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同学们运动水平的提高。通过新生拔河比赛,发扬团队精神,增强新生凝聚力,展示出新时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和竞技热情,丰富各学院新生们的课余生活,给每一位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增加了校学生会与学院学生会之间、各学院学生会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新生之间的友谊,为广州大学新生搭建起了一个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 篇7

由于大多大学体育场馆是由学校单方面出资建成的, 因而场馆的利用大多也是由校方所决定的。但是由于财政不足等方面的原因, 高校场馆存在功能单一, 整体布局不大合理等问题, 无法根本上满足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和达不到进行高规格体育赛事的条件, 不利于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育场馆的合理开放势在必行。近几年来, 许多方面的人开始逐渐意识到“合理进行场馆运营”的重要性, 对此问题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而如何将各方的调查研究, 运用到实际的运营管理中去, 就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实际问题, 对症下药。广州体育学院是华南地区中较早对体育场馆进行系统运营的一所高校, 其发展模式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对其与广州大学的体育场馆运营现状的研究能够更有效地为实现高校体育场馆合理运营提供依据。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分别从两所高校的场馆资源配置, 场馆收费标准, 场馆收支, 管理人员配置以及场馆运营模式及主体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中发现它们二者的共性与特性, 优点与缺点, 发现问题与可行之处, 借鉴出现实意义与科学的管理经验, 从而提高高校场馆的运用效率, 推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更好, 更科学, 更现代化, 实现经济效益与人文效益的相和谐。

2、结果与分析

2.1、两所高校体育场馆分析对比

2.1.1、场馆数量

从表1可看出, 大体上, 两所高校所拥有的场馆类型大致相同, 场地类型都比较多样化, 涵盖各种不同类型的运动, 而且室内外场馆分布都算平均, 能满足不同情况, 不同人群的运动需要。但是, 两所高校的场馆分布类型各有轻重, 所以可能会导致场馆人员配置的不同, 或是某些运动的需求无法真正地满足, 造成场馆“塞车”的情况。

广州大学有大约90多个不同的体育场馆场地, 广大拥有丰富的场地资源, 相比广体, 有较多的羽毛球场地, 可以看出广大对羽毛球场的运营比较重视。广州体育学院则有60个不同的体育场馆, 相对而言, 拥有更多的网球场。网球作为近年逐渐热门的体育运动, 很多人都开始接触网球并投入其中。在网球场资源方面, 广州体育学院有着明显优势, 不仅因为室外的网球场数量较多, 而且还配备了室内的网球场, 为不同需要的人群提供了很好的场地。在实际当中, 广州大学总的场馆资源十分丰富, 大部分都是免费开放, 这样就大大保证学生能有足够场地进行日常教学训练, 也不会与出租场地造成影响。

备注:标准田径场:室内篮球, 排球场有时也可作为羽毛球场使用;足球场以七人制场地计算

2.1.2、收费价格

很多高校场馆是由国家拨款, 高校自主兴建, 维护运营的形式, 由于学校资金有限, 对外开放需要更多地成本维护场地, 更换场地装备, 因而场馆选择性对外开放, 并对外收费, 已成为场馆维护和运营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 由于各自场馆运营成本不同, 因而它们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

周一到周五的时候, 两所高校对外开放时间大多都是集中在下午和晚上, 在保证了学校师生的正常的教学和课外运动的前提下, 面向社会经营。通过表2可以看出, 广州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场馆对外开放程度算高, 与天河体育中心等公众体育场馆相比, 价格算是更加惠民。除此以外, 它们对外开放时间适宜, 有固定的开放时间, 方便了不同人群, 不同人士。

而两者之间相比较, 广州大学的场馆价格, 有划分对校内学生, 在校职工, 和校外人士, 而且更加便宜, 场地面积会更加大。在场馆资源管理方面, 广大对场馆开放的收费项目并不多, 只有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 这对于场馆运营的收入大大制约, 因为收费的项目不多, 所以收入也自然受到限制。但是因为开放的场地是学生和校外人员参与较多的运动项目,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场馆的运营, 在维持基本场馆运营支出的同时, 逐渐转负盈亏。

广州体育学院位于天河, 处于市中心位置, 交通更加便利, 附近有众多的上班族, 对于体育锻炼, 放松身体的需求较大, 而且广州体育学院对外开放的场地类型更多, 有室内有室外, 能够更好地避免天气问题。同样地, 根据调查, 单是以足球场为例子, 广州体育学院拥有8个七人场足球场, 有一半是可以在夜间出租, 单以月为单位, 每月能够经营有20多天, 平均下来, 每月就出租了200多场次 (星期一-星期五平均4场/天, 周末平均20场/天) , 收入就达到了10万元。

2.1.3 收支情况

广州大学在广州大学城里面是拥有较多的体育场馆资源的高校, 拥有中心体育馆等资源, 更是亚运主要比赛场地之一, 经常举行各类比赛活动, 所以在后亚运时期维护资金也会较高。而据广州体育学院2005的校刊刊载, 其年均支出为100万元以上。在看表4数据, 其收支情况分布清晰, 各项项目支出比例鲜明, 收入款项主要都上交学校, 由学校管理层统一筹划, 专款专用。再结合数据可得, 扣除场馆工作人员工资, 场馆设备更换, 场地维修维护等必要开支, 两所高校的体育场馆运营是收入大于支出, 是有较可观的盈利。有充足的资金发展场馆资源。

总体而言, 若能充分利用拥有的场馆资源, 两所高校的场馆运营都能够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2.1.4、收入方式

根据表3可知, 两所高校场馆运营过程中, 获得收入的方式大体相同。可是我们可以仔细看到, 在包场这一环节上, 广大的体育场馆只会外包给群众进行体育运动。而广体方面, 则可以外包给除了体育运动以外, 例如举办演唱会、大型讲座、体育赛事的联赛等方面的活动。访谈所知, 广体收入最高的就包场形式, 因为广体位于天河中心, 地理位置优越, 很多公司、单位等都会在广体进行包场, 而单单广体的体育馆要价就要3-5万。这就大大提高场馆的收入。正因为其收入方式更多元化, 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更高, 很好地实现了“一馆多用”。

2.1.5 两所高校体育场馆工作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情况

通过表4可以看出:两所高校的场地管理都是属于学校场地管理中心, 由学校部门统一管理。都安排了人手分别管理场馆的运营, 管理, 维护等工作。可是, 由于场馆规模等因素, 两者在临工人数或是救生员来源方面等差异较大。广州大学在编管理人员较少, 临工人数比在职人员要多, 但是数量也是不多, 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可能会比较大。救生员大多来自于兼职学生, 人员流动性会比较大, 工作质量可能无法很好地得到保证。不过管理结构比较简单直接。广体则相对而言, 拥有更多的在编管理人员, 临工人数也更多, 虽然临工人数也是比在编管理人员要多, 但是两者数量相衡, 也许在管理方面能够更加全面, 或是专业化, 能够更好地“各司其职”, 更好地适应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场馆工作。其救生员是聘请专职人员, 泳客安全相对而言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降低发生意外的几率。

2.1.6、两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及运营情况

据表5我们可以看出两所高校的运营模式大致相同, 只是在管理主体上, 广州体育学院是设置了专门的机构部门来管理, 而广州大学则是交由体育学院负责管理。广州体育学院经营目的是为了灵活运用国家资产, 发展体育场馆资源, 而广州大学则是主要针对学校师生教育活动, 为学校建设发展募集资金为辅。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通过广州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体育场馆运营现状的对比, 发现到场馆人员数量不够完善、场馆工作人员工作标准不明确不完善, 工作人员专业化素质较低、场地利用率不高, 场馆设备更新速度落后, 教学训练与对外开放冲突, 场地相关配套服务业务不足、场馆广告宣传力度弱等问题。因而提出了完善场馆人员配置, 提高场馆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平衡场馆在教学训练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科学提高场馆运营的市场性、合理利用场馆资源和加强广告宣传力度, 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等建议。逐步推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的完善、发展、创新和改革。

3.2、建议

3.2.1、完善场馆人员配置, 提高场馆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3.2.2、平衡场馆在教学训练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科学提高场馆运营的市场性

3.2.3、合理利用场馆资源

3.2.4、完善场馆相关配套设施

3.2.5、开拓更多场馆服务业务

3.2.6、加强广告宣传力度, 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分别从两所高校的场馆资源配置, 场馆收费标准, 场馆收支, 管理人员配置以及场馆运营模式及主体等方面进行分析, 详尽阐述了两所高校的运营现状, 结果显示, 与广州体育学院相比, 广州大学体育场馆存在人员数量不够完善、场馆工作人员工作标准不够明确, 工作人员专业化素质较低、场地利用率不高, 场馆设备更新速度落后, 教学训练与对外开放冲突, 场地相关配套服务业务不足、场馆广告宣传力度弱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场馆人员配置, 提高场馆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平衡场馆在教学训练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科学提高场馆运营的市场性、合理利用场馆资源和加强广告宣传力度, 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等建议, 逐步推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的完善、发展、创新和改革。

关键词:体育场馆运营,广州大学,广州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许玲, 王岩, 刘文董.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运营效能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 6 (12) :40-44.

[2]何胜男, 李国通.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使用体育场馆设施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 2007, (19) :131-132.

[3]汪俊.广东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121-124.

[4]冉艳恩, 陈长江.对广州体育学院体育场馆资源管理和利用现状的调查[J].广东:体育世界.学术, 2009, 5 (3) :13-15.

深信服AC护卫广州广播电视大学 篇8

对广州电大来讲,庞大的内网用户规模给其带来的信息管理压力逐渐显现:

网络带宽吃紧

首先,对于动辄成千上万的用户规模而言,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每个用户的网络实时流量,100M的Internet出口带宽也是微不足道的。再则,网络包月收费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在宿舍上网,并造成了学生用户普遍的过度下载现象。学生大量使用BT、电驴、迅雷等软件下载电影、音乐或文字材料,或在线看电影、使用QQ直播等,造成了带宽大量被抢占,学校网络速度受到极大影响。如何有效封堵此类P2P应用或限制此类应用的流量,也成为广州电大网络建设的一个明确的需求点。

网络行为待规范

广州电大对网络行为的安全主要有两方面要求:一是URL库过滤。即做到对色情、钓鱼网站、恶意代码网站、反动论坛等URL的屏蔽阻拦。二是当前各种论坛、博客、BBS及FTP等使用非常广泛,为防止内网用户通过此类途径上传或下载一些非法内容,需对相关言论上传做关键字过滤或对此类行为做详细记录,以便追查。这也是高校响应公安部颁布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即82号文件要求,有效防范、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和治理有害垃圾信息的重要保障。对于出现此类违规行为能对终端用户做出相应的警告,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也是减少违规行为发生的手段之一。

身份绑定待解决

另一方面,很多高校都存在缴费用户通过代理服务器以逃避和降低网络使用费用的现象。广州电大希望能识别采用HTTP、HTTPS、SOCKS等代理服务器绕过防火墙检查的行为,从而进行阻断。而在身份绑定方面,采用IP/Mac地址绑定来做用户认证和上网权限的控制是当前最常见的方法,但随着IP、Mac篡改现象的增多,IP/Mac绑定已无法做到有效的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

前不久,广州电大通过部署深信服AC上网行为管理设备,一一解决了上述问题。

目前,加密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甚至局域网访问的一个趋势。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P2P软件开始采用加密传输,对于普通的P2P应用,大多数的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可以实现封堵和流量控制,而对于经过加密的P2P软件,深信服AC依然可以实现精准的管理。同时,由于加入了基于统计学的行为识别技术,即使是一些刚刚出现的P2P类应用,AC同样可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阻断,很好地解决了广州电大内网的P2P管理问题,让学校一度紧张的广域网带宽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而对于广州电大的网络行为规范方面,AC不仅提供了数据库优良的URL库,可以对普通的HTTP类网址进行有效管理。对于一些经过SSL加密的HTTPS类网页,AC同样可以做到控制。这是因为HTTPS类网址的被封堵难度很大,被越来越多含有不良信息的网站所利用,一旦学校对这类网址疏忽,就难免引起一些安全事故发生。

深信服AC强大的数据中心,可以对广州电大校园网内的所有Internet访问记录进行查询和存储。同时,深信服AC的日志中心具备良好的移植性,对于那些日志量较大的用户,可以将深信服AC的日志中心平滑地转移到内网的任何一台服务器上,并通过Web方式随时查询和导出数据。这种可移植的日志中心有两大优势:(1)独立部署的日志中心将不受设备的硬盘容量限制,更方便用户的记录和扩展,对于一些需要记录大量互联网访问信息的用户,此功能特别实用;(2)由于AC可将日志和设备分离,大大减轻上网行为管理设备的工作量,避免大量的数据存取操作成为影响网关性能的瓶颈。

而广州电大非常关心的IP绑定问题,AC也为其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通过其特有的Web认证功能跟已有的认证服务器相结合,灵活方便,易于管理,并可跟IP、Mac绑定结合,较好地限制了私自更改MAC地址、共享上网的问题。

关于广州大学城大安全问题的思辨 篇9

关于大学城的大安全问题,笔者早就有写一些体会的想法。值此“广州大学城首届安全文化月”活动来临之际,笔者提起笔写下一些感想。文字拙劣之处,还望多多包涵。

广州大学城坐拥10所大学,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单位,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然而它又是一个开放的区域,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安全问题也显得复杂化。以下笔者会分别论述。

民以食为天。谈到安全问题,首先要讲食品安全问题。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这一领域却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近期受到热议的“染色紫菜”、“毒豆芽”、“牛肉膏”等事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笔者不禁要问:从食品生产到销售这一环节中,是什么使厂家和商家敢于违法生产伪劣甚至有害的食品呢?究其原因,皆为利益所动。那么他们受处罚怎么办?进一步分析就明白了,原来是违法成本太低了。另一方面,监督部门的后知后觉也让人们有些失望。监督的时效性落后于媒体。也许有人会辩驳说,媒体要有时效性才行,这是他们的特色。好吧,就算你说得对,那么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么?因此,笔者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提高科学监督水平,完善监督制度,让投机分子无隙可钻。同时加大打击生产伪劣食品的力度,让有这种违规行为的厂家和商家没有翻身的机会,以达到震慑的作用。让大学城的师生和居民能够放心地选购食品。

提到大学城社会治安问题,首先我们意识到大学城作为一个开放的区域,外来人口流动频繁,这也增加了治安的不稳定因素。笔者认为大学城总体治安状况还算良好。然而有一个问题却比较严重。这就是很多人都提到的偷盗问题,特别是偷车现象。笔者周边有十几个同学刚买了新车就被偷了,因此造成了一些同学的防范心理。有一些同学几乎是车不离身,上下宿舍楼都不遗余力地扛上扛下。而且,寻找被偷的车往往是无果的。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大学城存在一个巨大的二手车消费市场。笔者很难不认为这个市场为窃贼销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因此,笔者还是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黑市的打击力度,尽快制定自行车市场的整治条例,规范秩序,让交易市场透明化。同时应大力打击盗窃团伙,防止盗窃组织扩大化。让在大学城学习生活的人出行放心,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关于大学城的交通安全,笔者是有较深的体会的。由于大学城的布局特殊,教学区和生活区大多分开。在教学区和生活区来回需要过马路。马路的红绿灯在大学城里似乎被赋予了一个特权。绿灯时行人可过,红灯时行人照过。前提是没有车辆的时候。什么原因?这跟大学城的特殊情况是分不开的。大学城的学生很多,上课和下课又大都集中在一个时段,因此不尽快疏通很容易造成堵塞。而且,大学城里公车等车辆较少,红灯时马路都少有车行。这时再僵硬遵守交通规则就有些迂腐了。然而,这对大学生的交通意识培养会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呢?笔者认为会有一定的影响。那么,要怎么权衡?笔者一位同学向我提出说,为什么不改变红绿灯的时间分配,这样同学们既可以不耽误时间,又遵守了交通规则,何乐而不为?笔者当时这么回答,因为中国人的逻辑不行,国际标准是这样,我们必须同步,才能与国际接轨。这似乎有调侃意味。然而笔者却也是衷心希望有关行政部门能够打破常规。毕竟目前这种现状很容易演变成人车争道的局面,也加大了交警指挥的难度。

至于消防安全,笔者很欣喜地看到大学城各高校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新生入学会对他们进行消防知识普及和消防演练,提高他们的防火意识和消防技能。同时,规范宿舍用电,限制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切断可能产生的火灾隐患。大力配备消防器材,一旦发生火情,确保及时扑灭。当然,工厂和民居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厂房,民居失火较为严峻。因此,居民应采取安全措施确保用火安全,厂商应通过规范工厂生产,消除安全隐患,强化工人的防火观念,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等措施来规避火灾隐患。不仅如此,在安全生产这方面,厂家应采取措施来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特别是在建筑领域。十几层楼的高度,建筑工人可真是命悬一线。从这方面来说,承办大型建设的公司或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施工,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强化监督,依法取缔违法生产企业,勒令不合格生产企业整改,减少意外事故发生。

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 篇10

摘 要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以广州大学公共体育课目标、内容、场地器材的现状为主要线索。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时代背景下,对广州大学公共体育课目标、教学内容、场地器材的现状进行梳理,旨在为大学公共体育课的开展和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阳光体育活动 公共体育课 改革

大学体育[1]是大学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特指高校面对本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体育课。公共体育课是是高校课程中一部分,它与体育专业所开设的体育课存在很大的差异,也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程,“公共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以‘技艺性’为主,‘科学性’、‘人文性’与‘情意性’兼备的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2]。经过这些年努力高校体育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然而在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中却没有能很好的转变大学生以“健康第一”的观念,还未能让大部分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自1995年起,我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体质健康调查,尽管青少年生活水平在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形态也在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据近来的调查数据显示,近20年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不断在下滑,青少年的肺活量自1985-2005年下降幅度加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肥胖率已经接近了多数西欧国家、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青少年体质的连续下滑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为此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类学校中深入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即阳光体育运动)[3]。

一、公共体育课程目标的改革

公共体育课程目标一直指引着公共体育课程思想前进,同时也是课程评价、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更多是以传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总是停留在“穿旧鞋,走老路”的传统思想观念上,这使得大部分学生都体育产生了负面影响。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走出课室参与体育活动,在阳光体育的背景下,务必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摆脱陈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的发展,树立以“健康第一”的理念。旨在共同引领广州大学公共体育课向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达标争优、健强体魄”目标看齐。

二、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从2006年开始,各项目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由公共体育教学部指定负责老师撰写并发给任课老师。任课老师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以武术课为例,一般第一学期安排武术基本技术、初级三路长拳和短器械(选学),第二学期为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和长器械(选学)[4]。”广州大学在课程改革中重点推进课内外一体化,把课外体育活动和课内的体育教学结合在一起,转变原来比较单一的课堂教学,合理利用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结合,促使我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健康教育、运动训练与一些学校体育相关的内容有机融为一体,进一步而言这更有效的完成了我校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教学模式。体育课内一体化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要将课内的体育教学和课外的体育活动化作成一个共同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服务的整体,所以我们更应将体育课堂教学向课外体育活动延伸,重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体化、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的结合。

三、公共体育选项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是实施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的具体体现,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更应该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更能贴近和符合学生的需求,并能大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力。我校目前公共体育开始的是选项课程,其形式是,学校对大一、大二年级分别开设公共体育选项课,学生不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还可以充分的结合学校各教师的教学特色和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综合考虑。从2005年-2011年度我校为积极响应《纲要》的改革,主要开设了以下三大类课程: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两小球(乒乓球、网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跆拳道、散打、舞龙舞狮、摔跤与柔道)、形体项目(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瑜伽)等其它项目。我校的课程开设基本上可以满足现有学生的需求,但也有部分项目因为师资和场地器材的限制无法开展,如羽毛球、游泳课。从近几年我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质监测数据来看是每况愈下,为试图改善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质在公选课内容中稍作调整,从2012年下半学年开始在选项课程期末考试中加入了800米和1500米考试。并把游泳大扫盲作为我校的特设课程,为此学校还计划每年举行游泳运动会和体育艺术节,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四、我校体育场地开发和利用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是指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体育竞赛以及课外体育活动时所使用的场所与器材。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最有效的保障。从2012年9月份我校应市体育局号召实施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我校的体育实施不再是只供体育专业学生教学使用或者闲置,这不仅基本解决了我校以馆养馆的问题,而且也让校内更多的同学参与体育锻炼,尤其是体育馆室内羽毛球场对校内全校师生以及校外人员开放,改善了我校羽毛球体育氛围。体育场馆的开发可谓是忧喜兼并,虽说给我校带来了好处,但是这种有偿的对外开放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我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

从表1可以看出,广州大学的体育场地资源总体来说还是很丰富很齐全。但根据调查发现我校的体育需求与体育硬件软件存在很大的矛盾,如我校的位于体育馆后面的游泳池一直处于报废的状态,学校基本不会开放,而另一个游泳池每天除上课时间外都有偿向本校学生进行开放,每年开放的时间都只是从五月份到十月份。由于游泳池设施和面积的限制也导致长期游泳的人太多池中水很脏等情况。像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我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室内的篮球馆是兼并很多“职务”,可以作为羽毛球场也可以是排球场,从我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情况可以看出我校的体育场馆管理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且有待于改进。

参考文献:

[1] 吴忠义,高彩云.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3):48-50.

[2] 邵玉玲,史曙生,顾渊彦.体育课程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87.

[3] 李常有.阳光体育背景下太原市中学体育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论文).2012.

[4] 郭观池,商执娜.广州大学公共体育选项课现状及问题思考[J].考试周刊.2009.30:142.

[5] 邢碧霞,樊临虎.我国学校体育现状研究述评[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26).

[6] 潘波,崔凤海.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0).

[7] 毕玉广.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意见[J].新华教育研究.2009(3).

上一篇:关于劳动节的诗歌:《劳动之歌》下一篇:蒜苗生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