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数据结构(通用9篇)
广州大学数据结构 篇1
广东专插本考试网http:// 广州大学201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收本科插班生
《数据结构》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考生掌握数据的组织、存储、处理的基本方法,能熟练使用程序语言描述具体的数据结构问题和实现算法,掌握如何组织数据、如何存储数据和如何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理解各种数据结构与算法,了解数据结构的在现实问题中的基本应用。
二、考试内容
1.数据结构的概念、抽象数据类型、算法及描述
2.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与链式存储的实现
3.栈和队列及其应用
4.串与串上的操作
5.数组和稀疏矩阵
6.递归与递归的应用,广义表
7.树与二叉树,树的遍历,树的应用
8.图,图的表示,图搜索、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树等算法
9.线性表,树,哈希表等的查找
10.内排序,各种排序的思想、实现与性能的比较
三、考试时间与题型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应用题、编程题。
四、参考书
李春葆,《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广州大学数据结构 篇2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数据素养
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下, 信息以海量数据的形式爆炸生成, 数据成为构建地球村的重要信息资源,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学生群体的知识结构较为成熟, 不仅是深受新媒体传播影响最为深刻的核心受众, 也是大数据时代接触和利用数据或信息较为频繁的公民群体。但由于大学生群体社会阅历单薄, 且缺少对数据系统的认知和利用, 因此他们容易迷失在数据的汪洋中, 易被媒体左右。大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已经落后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 只有不断提升其数据素养, 才能使他们在数据的熔炉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利用数据和信息促进自身发展, 进而参与到公共领域的构建中去。
一、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
如今, 我们时刻生活在数据的包围中, 不论是各种商业活动或是娱乐活动, 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大量数据。“如果数据被赋予背景意义, 它就成了信息;如果数据能够提炼出规律, 它就成了知识;如果数据能够借助于各种分析工具为我们提供正确的决策, 那它就是资源。”[1]可见, 数据将发展成为影响未来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素养是指人们有效地发现、评估和使用信息与数据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认识到数据价值以及可能引起危害的数据意识;二是利用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处理的数据技能;三是在数据利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总和的数据伦理。[2]这三者相辅相成, 数据意识是数据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数据技能是数据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 数据伦理是数据素养不断发展的保障。我国对数据素养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 它最初作为数据管理服务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 主要是由科研人员和图书馆员着手研究, 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数据素养成为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公民的基本素养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它强调公众应该具备基础的数据素养, 能够发现数据中蕴藏的价值, 这不仅关系到公民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 而且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大学生群体作为新媒体传播的核心受众之一, 是知识社会的重要建构者和推动者, 有着较大的进步性和影响力。但是他们在面对海量数据时的无动于衷或手足无措, 也充分说明了其数据素养的缺失。这意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大学生的数据素养水平, 提高他们对数据和信息的主人翁意识, 使他们成为大数据时代强有力的知识群体和数据人才。
二、数据素养深度访谈结果分析
本文以烟台大学的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烟台大学文、理、工三个学科中选出10个主要专业, 并从这10个专业中各随机抽取5名同学对其数据素养进行深度访谈, 所选样本中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基本上代表了烟台大学大学生的状况, 通过深入访谈分析存在的问题, 据此提出建议, 旨在为我国其他高校大学生的数据素养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深度访谈主要围绕着大学生对数据和数据素养的认识和理解等方面进行, 以此了解烟台大学大学生数据素养的基本现状。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意识、数据技能和数据伦理三个方面, 问题主要涉及大数据、数据安全、数据素养的概念和组成以及大数据时代数据素养的重要性等。通过访谈可以发现, 在数据意识方面, 大学生群体虽然大体上都能够认识到大数据时代数据素养的重要性, 但是他们对数据的认识较为表象, 摄取不到其背后所蕴含的关键信息, 并且主动挖掘数据的意识不足, 忽视数据同现实生活的联系, 同时对数据的保存意识普遍较低, 但是女生要稍强于男生。在数据技能方面, 大部分人缺少对数据分析理论的学习, 对数据素养的内涵及组成了解较少, 并且只能使用一些较为初级的数据分析软件。相对于文科生而言, 理科和工科学生的数据呈现能力稍强一些, 这与他们平时的实践科研活动密不可分, 但从性别来看, 女生在对无效数据的整理方面要稍强于男生。在数据伦理方面, 大多数学生都能意识到网络环境的不安全性, 但他们也容易忽视他人的数据隐私, 此外, 大部分大学生都表示知道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权的存在, 但是对其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则知之甚少。从访谈结果来看, 大学生群体整体上虽然具备了基本的数据素养, 但是他们的数据意识淡薄, 不但认识不到数据中所蕴含的有用信息, 而且将数据独立于现实问题之外, 不擅于整理无效数据, 缺乏备份意识, 同时他们的数据技能不足, 对数据的挖掘力度不够, 处理和利用数据分析工具的能力低下, 数据呈现方式单一, 数据伦理有待提升, 对数据隐私的重视有待强化。
综合深度访谈的结果来看, 我国大学生的数据素养现状并不乐观, 远未达到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这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探求如何提升自身数据素养的有效途径, 而且需要学校和社会多方配合, 有效整合资源, 共同为大学生数据素养的提升作出努力, 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准确地处理各种数据, 并利用这些数据解决现实问题, 不被大数据时代所淘汰。
三、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数据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 个人层面
大学生应对如此复杂的信息环境, 关键在于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注重对自身数据素养的培养。第一, 大学生要提高对数据的重视, 学会辨别有效数据和错误数据,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对数据的敏锐性, 学会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有用信息, 并将之与现实问题紧密联系。第二, 大学生要主动学习关于数据分析的相关理论, 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 学会用多种方式灵活呈现数据, 并注重后期的数据整理和交流。第三, 大学生要提高对数据隐私的重视, 同时也要注重对数据的保存, 主动学习有关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为自身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二) 学校层面
学校作为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领头人, 在培养大学生数据素养的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 在课程设置上, 学校应该注重数据通识教育,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数据素养课程, 以选修或必修的形式, 确保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学习基础的数据分析理论和分析工具。第二, 在师资力量上, 学校应该组建一支专业性较强的教师队伍作为数据素养教育的有力支撑, 为大学生提供精准的数据指导和解答, 提高他们对大数据的认识和重视。第三, 在教学方式上, 学校可借鉴采用3PBL (program、problem、product) 教学方法, 它强调在课程学习中“以体验代替课堂, 以问题代替书本, 以产品代替考试,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与表达意识”, [3]教师可以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大数据应用, 带领大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数据分析,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参与能力。第四, 学校应该组织多种关于数据素养方面的活动, 如数据新闻大赛等, 既能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 也能增强大学生数据新闻的制作能力。
(三) 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的数据素养教育是指社会上的各种媒介组织或机构发挥自身优势, 为大学生数据素养的提升贡献力量。第一, 各种社会媒体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使他们参与到数据新闻的内容制作中, 从而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第二, 情报局的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也可以与学校合作, 开展一些数据素养讲座, 共同探讨大学生数据素养的培养策略。第三, 某些企业的数据管理平台可以组织大学生实习, 进行基础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使他们在实践环境中提升自身的数据素养。
数据素养是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之一, 其数据素养的提升需要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协作, 个人努力是前提, 学校培养是基础, 社会辅助是关键, 只有三者共同努力, 经纬纵横地编织成数据素养培养网络, 我国大学生的数据素养水平才会迅速提升, 这不仅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极大益处, 而且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都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翔飞.新闻传播学 (热点80讲) [M].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5:113.
[2]曲德强, 李陈财.当代大学生数据素养的现状分析及培养方法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 (4) :97.
广州大学数据结构 篇3
这样一条本是每年高考后常规的“消息”,却在今年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无他,对比之前北大公布的录取状元数据一一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文理第一名被北大录取,谁都可以轻易看出,两校数据显然矛盾,即使其他学校如香港大学一个状元也没有录取,两校录取的状元相加,比例已远远大于100%。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明两个高校或存在着统计造假或在统计方法上存在着问题,再或者状元名目繁多,连高校自己也分不清状元是多少个。如有的以实际考分为准的“裸分状元”,有的算上加分后的“加分状元”,还有保送生考得第一的“编外状元”……
公布状元录取率已成为北大、清华这两所国内高校翘楚近些年的惯例。这一举动无比清楚地暴露了两所学校管理者的办学思想:录取状元越多,越能证明自己的老大地位。或因此,为了证明自己在录取状元上全国第一,哪种统计方法对自己有利就选择了哪种统计一一也因此,才出现了数据矛盾,让国民明明白白地看了一出两所最高学府明里暗里较劲的大笑话。
太简单不过的道理,一个高校证明自己的“论据”应该是在学术上,而不是在录取多少高考状元上。哪怕一个高校一个状元都没有录取,但能培养出很多的人才,那么它显然是一所一流高校。相反,如果一个大学虽然录取了很多状元,但学术上却长久没有什么建树,尽管它历史上曾经是一流,这个一流也迟早被“雨打风吹去”。
再说说两所高校拿来说事的所谓的“状元”。首先“状元”情结是一份传承自封建时代的产物,但此“状元”远非彼“状元”可比。一是数量太多,抵不上彼“状元”全国只有一个的货真价实。二是状元之后的情况也大不相同,此“状元”其实不过还是需要继续深造的学子而已,离彼“状元”的经世致用还远得很。三就是一份调查报告所显示的,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i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一一当然,这就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了,证明此“状元”只是善考。如此种种,在21世纪的当下,还总是“状元”长“状元”短的,本身就是相当无聊的一件事,媒体中的不入流的记者拿来做做标题新闻吸引一下眼球倒也罢了,两所自视颇高的高校也拿来说事,真是叫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好在,出丑的笑话不齐心却协力制造出来之后,两所高校先后表示,今后不再公布所谓的“状元”数据。果真能洗去粉面,踏踏实实在底下下工夫,多少年后再来宣布自己的杰出校友录,倒真是民族之幸、国家之幸了。
广州大学数据结构 篇4
学科名称: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083500软件工程(工学)、110505密码学(军
事学)
考试科目:2004-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
类型:专业基础课
试卷分值:100分
参考书目:
1、《数据结构-用C语言描述》唐策善,高等教育出版社
2、《算法设计和分析》舒辉,自编。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线性表、栈和队列、串、树、图等)的逻辑结构、存储结
构及在其上的基本运算的实现算法;10—30%
2、能结合排序、查找、集合运算等实际问题,选择较好的数据结构,给出问题求解算
法的实现思想及算法描述;10----30%
3、能熟练运用算法分析技术(方法),对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进行分
析、给出较准确的分析结果;10----30%
4、能用非形式化(或形式化)的语言,对算法的正确性、最优性给出论证或说明;0----10%
5、对求解问题的不同算法,能洞察其各算法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给出“改进算
法”的实现思想及算法描述;0----10%
6、对一般问题,能综合运用算法设计方法(分治法,回溯法,贪心法,动态规划法等),设计求解问题的算法;10----20%
7、对“算法设计与分析”研究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所了解和思考。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问卷 篇5
[基本情况]
1.性别:().男().女
2.你的家庭所在地:1.城市2.城镇3.农村()
3.你的家庭经济情况:1.富裕2.一般3.比较困难()
4.年级: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
[单项选择]
1.你平均一个月的生活费大约为()
1,500元以下2,500-1000元 3.1000-2000元 4.2000元以上
2.一般情况下,你每月的生活费()
1.有多余2.差不多花完3.不够花
3.就整体情况而言,你如何看待周边同学当前的消费状况
1.过高2.比较高3.比较符合实际4.比较节俭5.偏低
4.你的消费方式为()
1.能省则省2.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3.毫不在乎想花就花4.其他 ______
5.买东西,你比较注重哪一方面(单选)()
1.品牌2.质量3.外形美观4.价格5.其他
6.你上月用于通讯方面的支出为(包括使用话费网费的情况)()
1.30-50元2.50-100元3.100-200元4.200元以上
7.你上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等)大约为__________元
8.你每月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大约为__________元(选填)
9.当你想要买某样东西时,却发现钱不够,那么你会()
1.向父母要钱2.兼职打工3.向同学朋友借了再说4.放弃购买5.其他
10.对于下列社会一般的消费倾向,你比较赞同哪种()
1.以经济实惠为主2.兼顾实惠和高标3.尽量追求高标准4.不清楚
12.你是否有在校内外打工或其他兼职的经历,如果有,或有此打算,目的是()
1.补贴日用2.增长社会经验3.渴望独立4.闲着没事就干了5.没有或没有此打算[多选题]
1.你的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1.父母给予2.勤工助学3.奖学金4.做家教5校外兼职6.其他 _______
2.你每月的生活费主要用在哪些方面()
1.伙食2.交通、通讯3.服装、饰品、化妆品等4.学习费用(书籍文印等)
5.娱乐、交际6.上网消费7.恋爱8.其他
3.下列物品你拥有哪些(请在你拥有的物品前做上记号)()
1.手机2.MP3或MP4 mp53.台式电脑4.笔记本电脑5平板电脑
4.你赞成下列哪些看法()
1.“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
2.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 “勤俭节约”
3.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以前曾经有用,现在已经过时
广州大学数据结构 篇6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第2学年秋、春季学期 学 分:1学分 学 时:16学时(1周)适用专业:软件工程(03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307)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本课程设计是配合《数据结构》课程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多个较为完整的应用需求分析,在完成设计和编程大型作业的过程中,深化对数据结构课程中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念,使学生的程序设计与调试水平有明显提高;经过查找参考资料、技术手册和撰写文档,进一步培养软件工程师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选择与数据结构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综合性的题目,难度应大于课程实验的题目。以下题目仅作为参考,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3个及以上。
(1)一元稀疏多项式计算器;(2)迷宫;(3)哈夫曼编译码器;(4)教学计划编制;(5)成绩分析;(6)二叉排序树与平衡二叉树的实现;(7)图的基本操作与实现;(8)交通咨询模拟系统;(9)内部排序算法的性能分析;(10)背包问题的求解;(11)简单个人书书籍管理;(12)简易电子表格;(13)校园导游系统;(14)农夫过河问题的求解;(15)电话号码查询系统。
三、课程设计的方式
1、数据结构课程结束后开始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尽量在课余时间完成部分源程序和课程设计报告等文档书写工作。
2、课程设计集中上机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功能和文档。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学生应严格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选题。
2、教师应严格按照学生工作计划抽查每天工作进度,加强过程监控。
3、教师应严格考勤,对旷课2次的,取消其考核资格。
4、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
1、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成绩。
2、成绩评定依据:算法思想的正确性,包括是否采用了合适的数据存储结构等30%;程序实现的正确性,包括程序整体结构是否合理、编程风格是否规范等20%;学生的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30%;课程设计报告(含课程设计心得)20%。
广州大学数据结构 篇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这既强调了“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性,同时又反映了中国大学发展阶段的制度缺陷。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一个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现代大学制度基本概念和基本内涵
制度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在特定的社会范围内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道德、习惯等的总和,是社会组织建立、稳定与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制度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规范组织成员的工作秩序和行为规范,促进组织机构的良性发展。制度建立后只有组织成员的严格遵守,才能趋于稳定。然而,制度一旦形成,又有其稳固性的特点。新的制度往往能够促进社会组织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和情况的变化,原有的制度又对组织的发展和运行有一定的制约性。因此,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发展,需要制度改革先行。大学的建立与发展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现代大学制度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前提和基本,是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职能实施的重要保障。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规范大学组织运行和各项行为的规章、规则体系。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受制于党纪、国法和政策法规的约束,三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四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五是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应具有相应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所以说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外部制度安排;二是内部制度设计。外部制度主要是指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等;内部制度主要是指大学内部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资源分配和监督评价体系等。建立现代大学的外部制度,就是要正确界定大学与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明确大学的规范性章程和体制结构;完善大学的内部制度,就是要建立适应的、系统的、完备的、时效的、有目标的大学制度。
2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学主体是政府,政府举办,政府投资、政府管理,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基本上仍然是计划经济模式,教育资源统一分配,对高校统得过多过死,高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和办学灵活性,官办不分、上令下行,千校一面,使高校失去了个性特色和创新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讲制约了高校的发展。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现在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某个学校,某个人的问题,说到底是体制、机制问题,即制度问题。因此,解决中国高校的发展问题关键是吏制。
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来看,基本上沿袭的是政府的组织机构与管理模式,高校的治理主要是靠行政权力,在高校趋官化、趋行政化愈演愈烈,“教授治学”形同虚设,由于诸多因素,教授的地位、学术的神圣,失去了其应有的庄严,导致学风浮躁、学术腐败、教学中心地位弱化、教学质量下降,大学这座神圣的殿堂被世俗化,失去了她所应有的独立品格和批判精神。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大学的健康发展,也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完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加快推进高校体制改革,是中国高等教育良性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希望所在。
3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健全大学创新治理结构体系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在于:一是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二是遵循政府的宏观调控;三是实现依法自主办学,科学化、民主化管理。解决好这些核心问题,关键在于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与完善和改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3.1 现代大学外部制度的建构与完善,关键是处理好“三大关系”
3.1.1 处理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处理好大学与政府关系,关键在于理顺和改革大学与政府关系,重点是解决政府如何支持重点放政策如何支持下大学的依法自我管理。当然改革这种关系必须在我国的法律框架内进行,改革不是要求高校摆脱政府,也不是要大学超越政府,而是改变政府对大学的管理体制,突出体现在政府给高校多放权、尊重大学独特的个性品质,增强高校在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自主管理的独立性。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体现的宏观方面,靠法律约束和规范大学的办学行为,指导大学在我国的法律、法规、条文约束下,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要突显依法自治。大学的依法自治是就是大学作为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独立主体,有权决定学校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规划、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招生规模、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和科研、学术事务的开发等内容。在理顺和改革大学与政府关系中,要想真正实现大学依法自治,第一,要政府转变职能,对大学实行减政放权。大学在政府的宏观掌控下,回归自身的定位———学术机构,担当起追求真知、培育人才、服务社会和引领文化的社会功能。第二,要加强和完善相应法规和章程建设,进一步明确政府对大学的管理职责和政府赋予大学的职责权限,从制度上真正保障大学自主权,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培育出我国大学的法理精神和公共关怀理念。
3.1.2 处理好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大学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源地,是创新人才诞生的摇篮,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建设者的基地。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社会为大学提供丰富的办学资源和资金资助;二是大学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为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成果和人文精神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社会为大学提供发展的动力,大学更需要深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时要充分吸纳社会元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亟需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使大学发展与服务社会有机统一起来。现代大学制度应将大学自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在大学与社会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机制,促使大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1.3 处理好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大学在办学宗旨、教育方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是一致的,有着互相合作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这是我们的优势。在加强大学与地方教育、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的同时,加强大学间的合作是提高国家教育综合实力、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但是各大学作为不同的办学者,又有着自身的特殊利益,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大学之间利益的分争,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对大学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类别上,提供服务的种类上、质量上,科技成果的等级上、转化的范围上等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需要有相应层次的大学分别来承担。社会多样化的要求,促使了大学的分化与分工。这就分化使各个大学在社会发展中充当角色不同、担当的社会重任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由此所获得的特殊利益也不同。由于自身利益的驱使,大学之间的相互纷争与攀比成为必然,争资金、争项目,争师资、争生源,比规范、比求全,每所大学在学科门类上都是大而全、小而全,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在大学之间应建立相应的联系与协作,形成一种合理的结构体系和良性的竞争机制,促使各大学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并能够通过公平竞争向着自身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3.2 现代大学内部制度设计与改革,关键是做好“三个坚持”现代大学内部制度的框架结构是:“党委领导、校长管理、教授治学”。
3.2.1 坚持党委领导,突出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
党委是高校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在高校要突显党委管方向、谋全局、抓大事、用干部、保稳定、促发展的中心地位。坚持党委领导,一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党的基本功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体现在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二是要用现代的、进步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教育全体教职员工,确保教职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必须坚守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三是要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制度设计等方面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领导和建立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等合理的内部结构体系;四是要领导对决策和管理过程的民主监督;五是要积极营建有利于知识创新、培养人才的求真创新的学术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六是要领导建立有利于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的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和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3.2.2 坚持校长管理,突显校长行政中心的地位
校长是学校行政系统的指挥中心、管理中心和执行中心。校长管理是指校长在党委领导下发挥行政领导作用,是让校长充分行使《高等教育法》所赋予的行政权利。在高校,校长是先进教育思想的探索者、承载者、宣传者和贯彻者,是学校行政管理系统的组织者、领导者与决策者。校长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撑控着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行政性权利,肩负着全面学校的教学、科学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坚持校长管理,就是在党委领导下,让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行政管理职权,使校长在拟订学校发展规划、内部组织机构、经费预算方案,制定规章制度、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聘任与解聘教职员工,保护和管理校产,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3.2.3 坚持教授治学,维护学术的权威性
教授治学是指秉承学术传统与标准,以培育健全人格、促进学术发展为主导的高校治理方式,简单的说就是有威望的专家、学者对高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术活动、学习风气、教学水平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支配力。教授治学是要学校用制度保证学术性权力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示的是学术权力对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制衡,也是个性权力与共性权力的分立,是现代大学构建和谐管理机制的客观需要。因此,现代大学制度对内部治理结构的设计,要在体制上为学术性权力参与决策和管理科学定位,并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助于内部决策机制的完善,也是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具体体现,符合国情,符合大学自身运行的基本规律,是建设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也是办好中国大学的重要途径。
摘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是一个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对现代大学制度内涵作了阐述,从外部和内部管理体制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大学制度外部完善和改革要正确处理好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内部完善和改革,健全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要坚持“党委领导、校长管理、教授治学”。
关键词:大学现代制度,内部治理结构,创新思考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教改革和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0(03).
[2]周济.在教育部2008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8-01-05.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N].人民日报,1998-8-29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结构 篇8
[关键词] 消费结构 消费特点 消费行为 消费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人类各种不同的消费需求,依赖于生产和消费不同的物质资料和服务来满足,消费需求的实现过程,也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约束下,对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消费过程。在消费过程中,对不同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消费所形成的比例和组合关系,构成一定的消费结构。也就是说,所谓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和组合关系。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主要由生活、发展、享受、交往四种消费构成。生活消费指维持生存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发展消费指大学生用于自身成才、发展的消费。享受消费指大学生满足享受的娱乐、旅游等的消费。交往消费指大学生用于在校与人交往的联络、请客、送礼、恋爱等方面的消费。
1.生存消费
生活消费是指维持生存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也希望吃得好些、穿得好些、过得舒服些。经过访谈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在校外就餐的不在少数,原因不外乎是食堂伙食不好,没有油水,就餐环境不好,人多又挤,不如到外面炒个小炒,图个方便。在住的方面,有部分学生以宿舍条件差,环境不好,学习不方便,人多不习惯为由(还有些是为了谈恋爱),放弃已经缴过费的学校宿舍不住,外出租房。
2.发展消费
发展消费是指大学生用于自身成才、发展的消费。从数据显示来看,33.3%的同学平均每月在学习资料(包括上辅导班)的花费低于10元,43.8%的同学在10元~20元之间,22.9%的同学在20元以上。对比其他数据来看,在学习资料上的花费明显偏少。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自身成材投入上不够重视。
3.享受消费
享受消费是指大学生满足享受的娱乐、旅游等的消费。也许是学校的活动不够吸引人,或者是“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大多数学生在周末选择的娱乐场所在校外,逛街、上网吧几乎是每周必过的“场”,也有同学利用这个时间出去短期旅游。而对于学校组织的周末电影、社团举办的比赛、表演,很多学生表示虽然知道,但是不想去:电影是露天放的,没有坐的地方,站着看太累了,带凳子又麻烦,社团活动则有限制性,比较单调。
4.交往消费
交往消费是指大学生用于在校与人交往的联络、请客、送礼、恋爱等方面的消费。学校不仅是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让他们社会化的场所。在这里,他们学会交往,学会处世,受社会大环境所影响,而交往消费可以从一个侧面表现其社会化。
二、大学生消费结构的特点
对现代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分析文章很多,大多数都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高消费和浪费严重,表现在除正常的伙食费、书本、文具和日用品外,大学生的其他开支比较大。
但从这次调查的结果看,某高校大学生大部分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0元~500和500元~800元,月均消费在200元~400元,其中饮食支出在150元~250元,除开饮食支出,其它花费最多集中在购买日常用品上。这种数据表明,当前此校大学生的消费基本上是合理的,消费处于理性状态,不存在普遍的高消费或盲目消费现象。当然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有9.4%的学生月总支出不到200元,而3.1%的同学月总支出在600元以上。而这种“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结构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规定是,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结构与社会普通居民是不同的,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我们不妨将大学生的月食品支出与月消费总支出的比例称做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这样看,某院学生或绝大多数学生的恩格尔系数58.8%,仅仅处于勉强度日阶段。但这点和学生的身份是相符。同时笔者纵向地比较了一下学生消费比例的变化,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呈上升的趋势,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降低,这表明了某高校学生的消费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但是如果只是在衣着、娱乐、人情等方面消费比例提高,而不是在自身成材发展的方面有所提高,那么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性消费过多。这一点与我们大学生的群体定位是相违背的。
三、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不合理性
张志祥认为大学生的不健康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笔者通过随机问卷调查,并经过统计整理、分析发现,某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
(1)盲目性消费。这些大学生由于自身自觉意识较差,经验不足,消费目的不明确,造成无计划的盲目性消费。理财能力差,开支缺乏计划性,不知道那些消费是必要的,那些消费是次要的。
(2)从众性消费。看见别人有的,不管自己需不需要,有没有能力,都希望达到和别人一致消费的情况。
(3)超前消费。这种消费也可以称做借款消费。大学生也开始追逐时尚,特别是一些本来就属于高消费的同学也学会借款消费,从而导致大学生的高消费,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也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对于改善消费结构的建议
宫立波在《我国高校开展消费教育的几个问题》中认为,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
(1)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主要为消费观念、消费计划、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消费市场和消费营销等知识。
(2)消费品常识教育,主要为常用的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
(3)消费生态意识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持续的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刻认识生态需要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关注社会消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4)消费文明教育,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消费是两个文明的结合点,它对大学生的消费伦理、消费质量、精神文化消费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5)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利,以及如何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抗逆能力,熟悉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保护组织、消费者保护法规等。
从大学生自身来说,第一克服盲目性消费。在花钱上学会制订计划,合理计划,统筹安排,总的原则是按照需要顺序“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安排合适的消费构成。
第二克服从众性消费。建议大学生多增加消费上的自我意识,阅读一些指导消费的书籍,培养自己在消费上的判断力。看到彼此环境、条件、及家庭情况的不同,消费上要量力而为,不要随大流、讲攀比,优先考虑使用频率最高的用品。
第三克服超前消费。在确定消费对象时,要正确的认识自己,体谅家庭情况,特别是要注意自己是社会群体中大学生的身份,以社会所赋予的角色要求,确定健康的消费心态,不赶时髦,不借钱高消费,也不无条件地追求高档名牌。
参考文献:
[1]伊志宏:消费经济学[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2]廖继标吴云凤:我国恩格尔系数的变动与修正研究[J]. 商业时代,2005,(23):82
[3]张志祥:当代青年消费行为扭曲的原因透视[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3):72
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 篇9
结构学是个内容异常庞杂的科学体系。它包含软科学结构和硬科学结构两种系统。硬科学结构系统又有工程结构学、建筑结构学、地震结构学、生物结构学等诸种学科结构学之分。软科学结构系统也有思维结构学、能力结构学、知识结构学等的区分,但它总的特点是研究人类精神思想领域结构的科学。
从结构学的角度来看,同一个系统、同一种学科结构的优劣、异同,基本决定了该学科的发展生命及效果好坏。如碳原子,由于其排列组合不同,就组成了两种物理性质迥然不同的物质:一是金刚石,其坚硬无比;一种为石墨,其松软如泥。又如写字,虽“提、顿、按、挑、回锋、藏锋”等合乎用笔规范,但结构松散,点画各自为政,互不支持,结果象“乱草堆”一样。人们的知识也是如此,具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其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也不同。有合理知识结构的人,常成果累累,业绩显赫;而知识结构不合理者,则毫无惊人之举,表现平平。大学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一个系、一个专业的学科设置,课程安排也基本要立足这一点。要使大学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肩负起重任,除了德体的教育培养之外,智育实际就是要学生能在大学学习期间,构筑起一架合理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的合理建设,一方面要靠学校合理的设置课程,另一方面还要靠学生自己自觉地完善和构筑本身的知识结构,从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的社会效应看,表现极好和极差的人都是少数,大多数人则表现一般。除了学校教育水平外,一个很本质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同。极好者具有金刚石般合理结实的知识结构,极差的知识结构却象石墨一样松散,中庸者,多是知识结构有缺陷或不尚完善。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自觉建立、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有着特别重要意义。为了对学生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能起引导和启发作用,下面着重谈谈知识结构的几个主要特性及如何构筑自我知识结构和如何准备向科学高峰攀登的问题。
一、知识结构的几个主要特性
知识是人类在社会活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三大实践中认识的科学总结,它既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产物,又是指导人类进行这些活动的指南,因此,它既具有实践性,又具有理论性。正如系统论的创始人L·V·贝塔朗菲提出的“自然界的结构与科学的结构的同型性”知识也具有自身的结构。就知识本身说,它是各种学科的结合体,或简称“结体”。结体内的各学科之间,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相互依赖和继承性。它们间这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就形成整个知识的结构系统。这个结构系统,具有显著的几个特性,如层次性、连续性、渗透性、集聚性等。
层次性:知识结构的层次性是和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历史过程的层次性紧密相关的。我们知道,人类在自然界的活动中,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提高、认识范围的阶段性地扩大和深化,知识随之丰富和多层次地发展。如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役使力的发展,经过了人力—畜力—自然力(风、水、火)—机械力(机器)—化学力(核能源)的过程,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使用工具的进化也是这样,从木、石、土器发展为铁、铜器,再发展为物理机械器物直至到光、电、化学器物的层次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科学知识也必然是依层次性发
展的;自然科学的任何一个学科,都历经了现象描述—定性研究—半定量研究—定量研究几个阶段,由描述科学向数学科学发展。认识各学科的总规律是:宏观—微观—宏观,相应地,知识结体的发展规律是:综合—分支—综合。现代科学发展的特征是,一方面继续高度分化,另一方面则是高度的综合,这与人类的知识是一致的。就大学来说,知识的基本层次应是: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就地质院校来讲,知识结构的层次,随所学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地质构造学专业的知识层次是:数理化和外语为最基础的知识层;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等组成基础知识层;构造地质学、区域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构成专业基础知识层;地球动力学和运动学、宇宙地质学和全球地质构造学等形成专业知识层,基本有四个知识层次。同样,其他专业理所当然应有自己相应的知识层次。
连续性和渗透性: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于纵向,而渗透性主要表现于横向。纵向是科学发展高度综合的表现,反映知识连续的接替历史,即反映一个由浅而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犹如登山的路阶,一阶迭接一阶;又如高耸巍峨的层楼,一层叠覆一层。在科学系统中,如数学:算数—代数—微积分;如几何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一科高似一科,一门深似一门,但又是门门相通,科科相连,组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横向反映知识结体中各类学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发展。在现代知识的海洋里,自然科学及其分支,纵横交错、互相渗透,边缘学科林立,“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各门学科,包括社会科学,都普遍处于数学化的进程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关系中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政治也被科学化,制度也在被科学化,任何一门科学要想发展,都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别的一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了。知识需要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应该一体化,这就是它在横向上趋于高度综合发展的原因。
集聚性:任何类型的知识结构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知识单元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主导学科,即“主心骨”。以这个主导学科为中心,吸引着其他学科,而聚结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其他知识“单元”,被迫改变自己独立的发展方向,向“主心骨”靠拢和趋附,形成“金字塔”型的结构。“塔”的高度不仅决定“骨干”学科理论水平,而且也依赖于其他学科的理论水平以及它们间的水乳交融关单纯的一种学术观点或哲学结论,不能构成一门科学,单纯的一种或几种方法也不能构成一门科学,仅有一些学科的麟毛凤角而没有紧密结合,就不能成其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内部各单元是具有成因联系和共同的发展方向,是统一和谐的整体。
世界科学技术像一株大树,在基础学科的主干上,层层分支,每个最小分枝的顶,就是各学科的各个高峰,那里有大量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光彩夺目的皇冠。然而,它只能由掌握了各种形式不同而效能很高的知识结构的人去攀登、去摘取。因此,构筑自我知识结构就成了成败事业的关键。
二、如何构筑自我知识结构
众所周知,再好的一堆散木,没有设计,就不能构成建筑物的骨架,也便不会有亭、台、楼、阁,塔、桥、车、船,一个人拥有的知识也是这样,绝不能使它成为仓库中堆积起来的物件,而要使其变为按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化合物或结
体,这样,才可以发挥知识的能动作用,创造性地改造客观世界。否则,尽管有许多知识,充其量只能充当一本百科全书。那么,怎样构筑自我知识结构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不同的目标要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只有先明确了奋斗目标,才能确定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大学生来说,专业方向一般应是学生奋斗的目标,相应课程的设置,就是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组成的各个单元。因此,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全取决于校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至于研究生,因为导师已经给指定了更加明确的专攻方向,组建知识结构的任务主要是完善和向更深层次的猎取。对于一般人,要根据自己的天份和志趣确立攻关目标,然后再围绕这个目标,构筑相应的知识结构。这样组建的结构,其中各知识单元在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中,便具有同一的方向性、同步性、和谐性,能充分地发挥知识的效能,可获得事半功倍,成果昭著的成效。
(2)打好坚实的基础,扩展广阔的知识视域。基础层次的坚实与否、层面的宽广与否,基本决定着知识效能的大小。坚实和宽广,坚实是主要的,宽广也不是无涯无际,而是有极限、有制约条件的。知识的广度是围绕同层次的核心单元扩展的。从知识的基础层次说,主要组成是语文、数、理、化和外语诸学科。不过,目标不同,其核心单元也不同。如文科学生,以语文为核心单元,辅以数、理、化和外语诸学科;而理工科学生,一般应以数学为主,辅以其他。对地质院校学生来说,要以数学为主,辅以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扩展基础知识层面,再向上叠砌专业基础知识层,如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等;再在其上堆砌专业知识层,如地史学、区域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这种知识结构,自下至上要用数学和地质学的“合成胶”把它们粘结起来,固结为“金字塔”型地质学知识结构。只要建立起这种地学知识结构,在地质实践中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取得重要成果。
概括地说,语文、数学、外语是基础层次中的三大支柱。围绕这三个支柱,涉猎其外围知识,就必然能合理地拓宽知识视域,构筑严密的横向知识结构。
(3)构筑宝塔型的知识结构。知识无止境,学习却必须有相对的止境;知识如海洋,知识结构却必须为宝塔型。知识体系,一般有三个大层次:基础知识层次、专业基础知识层次、专业知识层次。它们的知识面积,一层小似一层;而其深度,又一层深似一层。这种塔型结构,要求在组建每个层次的知识面时,不能漫无边际苦读。知识世界浩如烟海,每天读24小时,至两鬓飞雪,也不能穷尽。因此,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不用者不学或稍加浏览即可,“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宋朝黄山谷很有见地地说:“大率学者喜博而病不精,泛读百书,不若精于一也。”知识结构的组建,进入高层次后,应向精深发展。这犹如单刀直入,有破竹之势,易见成效。
(4)要建立动态知识结构。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具运动性,知识结构也是如此。事物在发展,认识在深入,知识在丰富、在更新,一切都在运动调节过程中。当原来的知识结构的稳定性超过临界点,即发生突变,产生新的具有新功能的更高一级的结构。反之,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却用非所长,就会破坏这种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向负方向发展,超过临界点,也会发生突变,使原有知识结
构遭到破坏。结构学家波亚瑞认为,任何结构都有三个特点,1.整体性(总体性);
2.变易性;3.自动调节。自动调节建立在预测和反作用上。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及时掌握信息,寻找新知识、新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从有关期刊杂志中,去掌握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新动向、新思想、新成就,以夺取辉煌的胜利。
三、做好向科学高峰攀登的准备
知识结构基本完善之后,就要向科学前缘进军,简单地说,要做以下几点准备:
(1)首先要决定研究题目。主要依据自己的技术能力,选择在本学科内,自己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及容易出成果的课题。要权衡利弊,如果做甲事可能做三分成绩,做乙事可有八、九分成绩,那就应做乙事。
(2)明确该课题领域已经做过那些研究。简便的方法是从教课书、论评及述评性文章中获取这些信息。
(3)尽量搜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科学实验,这是开展研究、轰击课题堡垒的重型炮弹。
(4)分析整理资料,弄清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攻克课题的战略方针。
(5)提出假说。在分析资料中,要注意寻找现有知识上的空档,不同作者报告中的差别,实地观察到的现象和原先报告之间的矛盾、与有关矛盾相似的地方及自己在实际考察中新发现的线索等。充分发挥自己知识结构的功能,展开广阔的活跃的科学思维,提出有见地的假说。再从假说出发,进一步通过实验或通过搜集其他的观察资料,进行科学推理,通常是容易在课题研究中获得成功的。
论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各种知识之间在各种层面上的组合方式。知识只有处于合理的结构中才会实现其价值,才能产生出1+1>2的功效。孤立和零散的知识不可能使人具备应有的能力。
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来自学习的课程结构。大学的课程结构可分成三个层面:
宏观层面――学科类型或课程门类的关系(如工学类、理学类、法学类、文学类、艺术类等);
中观层面――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如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微观层面――学科内部各种知识组合的关系(如机械、电子、计算机、管理等)。
狭义的知识结构就是这些层面内及层面间的课程内容结构,广义的知识结构还包括情感结构、语种结构和实践结构。应当注意到,在现实中,无论是自然现象或是社会事物,它本身并没有分哪一学科、哪一门类。所谓学科门类,是人们在学习和研究时人为地把它分割开的。但要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的不是知识分类而是知识综合,所以我们必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对我们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四个前提或要点:1)知识必须要有一定的量,没有知识量的简单结构缺乏功效;2)知识必须要有一定的质,这样才会在相同结构下产生更大的功效;3)知识要不断更新和重组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实和未来;4)要在学习和实践中自觉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学生在学习中在感知理解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结
构。知识在形成知识结构之初,就是这种个体认知结构的外化。这时,它的主观色彩较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一定真实。但是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知识的广泛交流,个人化的认知结构不断得到充实和修正,越来越接近于客观真实并被普遍承认和接受,最后达到共识而形成知识结构。所以,知识结构的形成与素质的养成有三点是相似的:一是要被普遍认同;二是具有综合性;三是要通过学习中的个人习得和心理内化而成。后两点很重要,正是因为知识结构具有综合性和内化性,才使得它对一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与素质所起的作用相同:不是局部的、一时的,而是全面的、终生的。单一的知识、技能、考分起不到这种作用。正确的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的变化和重组,使之与知识结构相吻合的过程。这种过程能使学习功效扩大,新的知识(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经验)能很快地找到“登陆点”,并被有效地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既记得住、理解得透,又用得好。
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形成复合型的思维结构。它的特征是:思维状态上是意识与潜意识、精确与模糊的辩证统一;思维形式上是推理与想象、分析与综合、理性与感性的有机整合。单一思维状态和思维形式不能产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中我们常常重视抽象思维而忽视知觉(即感知),实际上,知觉是“人的发现的前提之一”,人的符号知觉是“人有创造力的原觉”。我们还常常以为一切知识创新都是在意识层次上理性地进行的,是逻辑推理的结果,实际上,大多数“伟大的、以及不是伟大的发现,都不是按逻辑法则得来的”,“创造过程是无意识进行的,„ 真理不是通过有目的的推理,而是凭着直觉得到的”。直觉应是这样的思维机制:在某种场合、情景、氛围下受知觉触发,由潜意识层次的模糊形象思维完成逻辑跳跃,并把想象表象唤起于意识层次中。文艺创作中的直觉即灵感,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而产生。
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正确认识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从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来看,本科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单一地传授知识,它是要为学生获得未来发展之所需提供最佳组配的智能环境、物质环境和素质环境,它包括教师、图书馆、计算机、互联网、实验设备、宿舍、校园文化等等;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学生要从被动主体转变为主动主体。也就是说,上大学是为了培养自己取得未来事业成功的素质和能力,学习是自己主动的行为,教师只是学校提供的条件之一。树立这种学习观,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和适应社会的变化,并明确自己的在这种变化中的地位和所承担的责任。任何一个学生,一旦跨进了高校的大门,无论他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事实上他已经承担了一份责任,这份责任既是对社会的,也是对父母的,更是对自己的。在跨出校门后,这份责任将会变得更重,而且会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而变得非常现实。有责任感,是自觉构建合理知识结构的动力源。
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相比存在“先天不足”,这主要是由于高中实行文、理分科造成的(当然,也与大学课程结构的引导“后天不足”有关)。它使不少学人文的缺乏必要的理工知识,而学理工的人文知识相当有限。试想,一个学经济的不了解复杂经济系统的数学模型,一个学机械的不关心先进制造技术的哲学内涵,那么,他怎么能站在本学科更高层次上去更好地扩展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呢?面对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如果要想在毕业后有更大的就业(及再就业)空间,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始终保持业务精通,那么,进了大学一定要努力地去弥补高中文、理分科所造成的知识结构上的缺损,即便是从零开始,也要克服各种困难,要像为了高考
能上线一样地去拼搏。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而多样化,新思想、新理论、新事物层出不穷,信息海量、形式斑斓、媒体宣传引人入胜。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要注意多样化给青年发展可能带来的某些陷阱和认识误区。常常可以发现有这样的同学,他们以轻薄基础、甚至荒废学业为代价,片面地去增长社会经验、发展某种专长、热衷某种爱好,盲目追随新潮,而且急功近利。这样做不会真正成才,因为它只会形成一种被扭曲了的、不合理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一个人在任何领域的发展都很重要,就连与自然科学似乎完全不相关的文学创作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去考察”五四“新文学中自然科学的影响以及”五四“作家的知识结构,可以发现,那些堪称大师乃至宗师的”五四“文学先驱们,大多数在青年时期都学习过或选学过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比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均学医), 周作人(先学政法后学土木),田汉(先学海军后学教育),成仿吾(先学理科后学枪炮制造)等。现在,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比起”五四"时期来说,知识结构的作用已更加突出。在各层面内及层面间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在本学科向纵深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向相邻学科发展,甚至跨学科发展。从这一角度看,少数同学实在没有必要为专业不“理想”而困惑和消极。专业像是一张对号入座的“船票”,当你乘船已踏上科学的彼岸,并经历过相当一段路程之后,面对着复杂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你再回过头去看你的大学时代,也许让你感到有价值的东西,除了当年的歌声、校园和师友以外,那就是坚实的基础、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的知识结构。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学习,而学习是一种永远充满了艰辛的劳动!
【广州大学数据结构】推荐阅读:
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09-27
私立广州大学12-04
广州大学城大学生09-23
广州医科大学11-16
广州大学暂缓就业07-16
广州市大学城07-28
广州地区大学生09-05
广州中医药大学论文11-04
广州中医药大学考研难05-27
广州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院校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