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广州大学

2024-12-04

私立广州大学(精选12篇)

私立广州大学 篇1

日本是一个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 早在1963年毛入学率就已经达到了15.4%, 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2004年毛入学率达到了51.1%, 已是普及化阶段”。[1]20世纪60年代, 日本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 高等学校的数量急剧增加, 其中, 主要增加的是私立大学, 国立大学的数量几乎没有增加。“截至到2009年, 日本私立大学占日本大学总数的77%。”[2]那么, 私立大学究竟具有哪些特点?又是如何运作的呢?本文在考察日本私立大学发展现状和兴起原因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私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及其特点, 旨在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

在日本, 由国家创办并管理经营的大学被称为国立大学, 2004年, 国立大学法人化以来, 被称为国立大学法人, 如“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今天, 学界仍通常称国立大学。类似我国中央部委所属大学。由地方公共团体 (包括公立大学法人, 一般也称地方独立行政法人) 设立的大学被称为公立大学, 主要有四类:第一, 公立大学法人创办的大学;第二, 都道府县立大学;第三类是市立大学;第四类是合办的公立大学, 如“釧路公立大学”, 类似我国的地方大学。私立的大学称为私立大学, 类似我国的民办大学。

日本大学从1955年的228所发展到2009年的773所, 增加了545所。其中国立大学增加了14所, 公立大学增加了58所, 私立大学增加了473所, 私立大学占大学总数的77%。短期大学从1955年的264所发展到2009年的406所, 增加了142所, 其中国立短期大学减少了15所, 公立短期大学减少了17所, 私立短期大学增加了174所, 私立短期大学占短期大学总数的93.1% (表1-1) 。

从表1-1可以看出, 日本的大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扩张, 大学总数变化趋势与私立大学数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也就是说日本大学的发展, 在数量上主要依靠私立大学数量的增加, 可以说, 私立大学的发展促使日本高等教育先后实现了大众化和普及化。所以, 私立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大学的学生数从1955年的52万余人发展到2009年的285万余人, 是1955年的约5.4倍。其中国立大学增加了44万余人, 公立大学增加了12万余人, 私立大学增加了117万余人, 私立大学在校生数占大学在校生总数的73.3%。短期大学从1955年的7万余人发展到2009年的16万余人, 大约是1955年的2倍, 其中国立短期大学减少了3634人, 公立短期大学减少了1107人, 私立短期大学增加了9万余人, 私立短期大学在校生数占短期大学在校生总数的93.8% (表1-2) 。

单位:所

单位:人

从表1-2可以看出, 日本大学在校学生数从20世纪60年代起急速增加, 大学在校生的发展变化与私立大学在校生的发展变化基本一致, 也就是说在校生规模的增长也同样依靠私立大学学生的增加, 私立大学的学生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所以, 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日本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展。

二、日本私立大学兴起的原因

日本私立大学的制度框架是在19世纪末模仿美国私立大学的制度建立起来的, 在那之后, 日本的私立大学得到了迅速发展。日本私立大学的兴起有其独特的原因, 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 有志于举办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个人和集团者较多

明治初期, 城市里的资本家或者基督教系的团体得到了政府的特别支持, 创办了教育机构, 此外一些背景各异的急公好义者也纷纷举办了教育机构。众所周知, 日本是一个资本主义后发型国家, 由企业家们捐赠财产创办的教育机构很少, 而由那些急公好义者以及他们的集团创办的教育机构则相对较多, 这些教育机构主要是靠学费和其他的资金来维持运营。

(二) 明治初年到2000年间日本国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扩大

在日本经济二元化结构的社会里, 学历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同时, 家庭收入的增加也使人们有能力支付高等教育的费用, 这些都导致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扩大, 而那时国立和公立教育机构数量相对较少, 不能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就给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与空间, 这种状况在二战后尤其明显。

(三) 教育机构自身有升格和扩大规模的意愿

许多私立教育机构, 如学前教育、初中等教育以及实业教育等小规模的学校, 为了稳定和巩固他们的经营, 开始设想创办高等学校 (指学前教育、初中等教育以及实业教育等小规模学校的上一个层次的学校) 。特别是随着战后“学校法人”制度的确立, 日本涌现出一大批短期大学和四年制大学。此外, 由于同一个学校法人可以设置几所大学, 因此日本大学还出现了像联合大企业一样的联合化现象。

三、日本私立大学的内部治理

日本《私立学校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私立学校的创办者是“学校法人”, 其捐赠行为决定着法人设置学校的目的及经营组织, 学校法人的实体是“理事会”。理事会担负着学校的财政责任, 如要负责创办学校所需的必要的设施、资金和财产。理事会下设“评议员会”, 参与预算、财产处理等事务。“评议员中必须包括学校职员, ”从职员中选出的评议员也可是教授会的代表, 需要指出的是, 法律上并没有明确大学教授会与评议员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 大学职员通常被认为是学校法人的雇佣者, 教授会的意见也不是必须要反映在学校法人的经营中。日本私立大学的理事会、教授会、评议员会和监事会有各自的分工。

(一) 理事会负责经营管理与决策

日本私立大学的理事会拥有学校财产, 为了实现其固有的目的, 在经允许的范围内经营大学, 这意味着理事会并不是完全自由的, 日本《教育基本法》第十条规定:“教育不从事非法经营。”从私立大学的组织结构上看, 日本与美国差别不大, 可是, 在理事会的机能上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美国大学的理事会是大学的创办者, 不直接控制大学, 不从事具体的经营事务, 大学的管理由校长负责, 理事会通过校长的业务来评价大学的运行情况。而在日本, 大学通常是通过常务理事制度, 由理事会负责从事大学的经营管理活动, 理事会的管理权力比较大。

美国大学理事会能够维护大学的正当的公益性, 但是日本私立大学的理事会却不具备这方面的机能, 日本大学的公益性或公共性是靠国家的法律来维护的。近年来,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 大学获得更大的办学自主权, 使部分日本学者担心大学公益性的发挥, 如有的学者提出:“日本私立大学理事会的机能应该仿效美国进行改革, 使大学校长成为大学的经营者, 而理事会作为出资者发挥监督、评价等功能。”[5]

(二) 教授会负责教务管理与审议

日本《学校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 教授会审议大学的重要事项。实践中, 教授会主要负责审议与教育、教学、研究等有关的事务, 如学生的入学、转学、留学、休学、退学、升学, 以及课程履修和毕业等。教授会是学校法人治理决策机构的辅助机构, 在决定大学重要事项时, 理事会应该参考教授会的意见。但是, 当教授会的决议与理事会的决议发生矛盾时, 教授会要服从理事会的决议。

理事会与教师个人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理事会掌握着教师的任免权。教授会的审议权与理事会的任免权, 在专任教师的任用上也常发生冲突。例如, 教授会决定聘用某名教师, 但却被理事会否决的事例很多, 这说明教授会的审议事项是有一定限制的。虽然理事会不直接介入教学内部事务, 但是它所拥有的人事任免权却被认为严重阻碍了教授会的自治和学术自由。

(三) 评议员会负责咨询或决议

日本的《私立学校法》规定, 评议员会是学校法人的合议制咨询机关, 根据学校法人的规章也可成为学校法人的决议机构。为了提高学校法人的公共性, 评议员会的人数必须超过理事会人数的2倍。评议员会是学校法人的咨询机构, 对其组成成员的选任并没有严格规定, 也没有亲族的限制, 主要由学校法人的职员、该校毕业生 (年龄在25岁以上) 、其他人员 (多为理事会成员) 等组成。

评议员会主要负责以下事项:学校的预算、收支和资产处理;学校规章制度的变更;与其他学校法人的业务关系;听取理事长的年度决算报告, 并提出意见;接受监事提出的报告;对法人的业务、财产等状况, 包括执行情况提出咨询意见等。在法律上, 评议员会作为咨询机构, 一般不受理事会的约束, 但如果在学校法人的规章制度中授予了评议员会以决议职能时, 评议员会就不仅是咨询机构, 还是代表学校法人进行决议的机关。

(四) 监事会负责监督

日本《私立学校法》第三十五条第一项规定, 学校法人必须设置2人以上的监事。监事同理事一样属于学校法人的成员, 负责私立大学的监督工作。对于监事的人选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 学校法人的理事或者学校法人的职员不能成为监事, 在学校法人的成员中, 三辈以内的亲属不得超过1人。监事有5大职务:“ (1) 监查学校法人的财产状况; (2) 监查理事的业务执行状况; (3) 在上述监查过程中, 发现不当问题的时候向主管部门 (文部科学省) 或评议员会提出报告; (4) 为做上述报告而需要召集评议员会时向理事长提出请求; (5) 对于学校法人的财产状况和理事的业务执行状况, 向理事阐述自己的意见。”[6]

四、日本私立大学的管理模式

虽然日本的私立大学制度是模仿美国的私立大学制度建立起来的, 但是在日本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私立大学, 与美国的私立大学有很大的差别, 这主要体现在学校的财政结构上。作为后发型资本主义国家, 从学校的基本财产上看, 日本并没有体现出极端的资本主义经济特点。不但学校的运营要依靠学费, 甚至学校的设施设备的建设与完善也要靠学费的收入。日本私立大学在经营管理上也各具特色,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 参与式经营管理

日本私立大学的理事一般是从教职员中选拔出来的, 作为大学的经营管理者, 其工资由大学支付, 这种“专务理事”是理事会的一员, 对学校的决策影响力并不大, 但发挥着监督和执行的功能。这与日本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很相近。

(二) 社团式经营管理

在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的私立大学里, 一部分教职员是由本校毕业生留校担任的, 他们参与理事会的管理, 此外, 还有一些已经进入社会的毕业生, 也有参与学校决策的权力, 他们和学校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形成一种凝聚力。这就使本来作为决策机构的理事会在治理结构上发生了变化。这种由教职员以及毕业生的代表组成的“评议员会”在决策上具有很大的权力。

(三) 创业者支配式经营管理

在那些由特定的热心公益的人创办的、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学中, 创办者个人对大学的影响力很大。虽然《私立学校法》对理事会的成员作了明确的规定, 并对创办者亲属的参与数也有一定的限制, 但由于理事们对创办者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 创办者还是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 在一些私立大学, 创办者任命直系亲属作理事的现象就很常见。这与一般企业的业主式经营很相似。

五、结语

日本的私立大学由于创办经历、发展历史的不同, 在其管理经营上形成自身的特点, 如参与式、社团式、创业者支配式等。不管是以哪一种经营管理形式为主导, 日本私立大学都有几个共同点:在创办之初都不具有雄厚的资产;都是在过剩的高等教育需求中发展起来的;学费几乎是它们全部的财政基础;为了大学的稳定经营, 需要扩大规模, 形成自己的特色, 提高社会声誉。

日本私立大学不但满足了日本国民日益高涨的高等教育需求, 同时为社会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 为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日本私立大学的公益性特征。然而, 从私立大学的财政和管理结构来看, 私立大学在某种程度上仍属于私人或集团所有, 特别是在创业者主导型的大学, 对大学的贡献大的创业者被认为对大学拥有所有权, 其家族对大学也具有继承权。虽然私立大学允许教职员和毕业生参与管理, 但其私立的性质依然存在。

摘要:文章在考察日本私立大学55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探讨了日本私立大学的兴起原因及组织管理特点。文章指出, 日本私立大学规模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经营, 私立大学机能的公益性和治理结构的私有性是日本私立大学的本质特征。

注释

1[1]文部科学省.文部科学统计要览[M].平成18年版:81.

2[2]文部科学省.学校调查[EB/OL].http://www.e-stat.go.jp/SG1/estat/List.do?bid=000001027484&cycode=0, 2010-08-26.

3[3][4]文部科学省.文部科学统计要览[M].平成18年版:81.82-83;文部科学省.学校调查[EB/OL].http://www.e-stat.go.jp/SG1/estat/List.do?bid=000001027484&cycode=0, 2010-08-26.

4[5] (日) 絹川正吉.私立大学の組織·経営再考[A].大学の組織·経営再考 (高等教育研究第5集) [C].東京:玉川大学出版部, 2002:27-51.

5[6]王彦风.日本私立大学管理机构及决策方式[J].北京城市学院报, 2005, (3) :9.

私立广州大学 篇2

相信大家都知道,美国大学和学院一共就有4800多所,在世界上被称为高度重视设施、资源以及教师的一个国家。美国的大学与大多数国家一样,分为公立与私立两大类。私立大学与公立大学各有优缺点,不能够一概而论,多说无谓,请看以下导航留学小编为大家总结的内容。

公立大学

1.学费低廉。对于赴美国留学的同学来说,有一大部分童鞋都会考虑这个问题。在美国留学费用方面,因为美国的公立大学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资助,获得的美国联邦政府及州政府的拨款远远高于私立大学,同时获得巨额捐赠,所以学费要比私立大学便宜。

2.注重科研。美国著名公立大学包括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华盛顿大学、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等等,除了教育学生之外,它们还是政府赞助的研究机构。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学校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崇高的学术声誉,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研究水平非常坚厚。这里是发现维他命E的地方,是鉴定出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地方,也是全国首个无过失离婚法案起草的地方。

3.学生人数多,文化背景多元。加州大学伯克利以多元文化著称。1990年2月15日,加州大学董事会任命华裔教授田长霖为伯克利加州大学校长--这是全美著名公立大学的第一位华裔校长。他治校的第一个方向就是“致力维持伯克利加大在师资和学术上的杰出地位”,坚持“多元而卓越”的治校理念。在其任内,伯克利加大吸引了全国最有才华也最多样的学生。

私立大学

1.师生比例低。一般来说,私立大学采用小班授课的形式,有时候一个班不到10人,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言的几率大大增加,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

2.私立大学在成本控制、运作效率、吸引学生及响应社会需求方面,都比较灵活和有效。私立学校的资金来自基金会,资金运作很灵活。它们能够以更大幅度的高薪来挖研究大师,提供研究启动经费,它们可以创设新的学科,这种灵活运作的方式正是市场经济的独到之处,因此私立大学可以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3.历史悠久。美国私立大学的历史比公立大学远为悠久,美国传统名牌大学如东部常春藤联合会的8所院校,都是私立的。

私立广州大学 篇3

关键词:京都产业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日本私立综合大学本土化;产学合作

采访整理:杨云,世界教育信息杂志特约记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流动站博士后(通讯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邮政编码:200062;电子邮件:yunyang571@hotmail.com)

一、注重本土化需要,与地域联合服务于社会

《世界教育信息》:您好,欢迎您来到上海,感谢您给我们一个深入了解贵校的机会。我们知道,贵校的办学方针和教育理念都强调大学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点,首先请您谈谈贵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藤冈一郎:的确,我们学校从办学之初就十分注重与社会的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解决诸如地球环境污染等问题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学校充分发挥作为一站式综合大学的优势,平衡各二级学院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充实研究生院对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立足以京都府为首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大学所拥有的综合性力量和作用,与OECD等组织紧密联系,致力于培养全球本土化人才。

目前在京都府,包括京都产业大学在内的9所大学和地域利益关系者联合,为解决地方发展问题而努力,并力图形成大学与地域间的新的互动。例如,2013年12月12日,我校与OECD联合发起了地域经济雇佣开发项目(LEED),并召开了主题为“激活地域发展的技能训练环境——在高龄化社会中以促进雇佣为目的的职业教育训练(VET)与高等教育”的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吸引了OECD各成员国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了关于大学在刺激地域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起到的作用问题。例如,地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了培养所需人才应该如何改革高等教育,以及促进地域发展所需的职业教育和为活用这种教育所应制定的制度和政策等课题。

京都的政府、大学、文化产业、企业以及媒体代表等于2013年5月提出了关于京都30年后(2040年)的发展前景,即建设“世界交流的首都——京都”的提案,旨在将京都建设成为日本的文化中枢,使之成为知识与精神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文化和产业的大交流并洋溢着活力和创造性的城市。京都府明确指出,要达成此远景规划必须围绕着“世界交流的首都——京都”“大学城市——京都”“创造价值的都市——京都”这三个支柱进行。我校与龙谷大学等6所大学,以及京都府、福知山市等自治体,及北部地域的其它4个非营利组织(NPO)于2012年4月成立了京都府北部地域大学联合机构,致力于北部地域的可持续发展。京都产业大学依靠本学校的教育特色和优势等,作为主办大学于2012年成功申请到文部科学省的“关于对应产业界要求的教育改革以及充实体制整备项目”。该项目包括京都产业大学、滋贺大学﹑奈良大学等16所大学,共同探讨关于“以滋京奈为中心的地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问题”。这16所大学与公益社团法人以及产业界组成“滋京奈地区产学协作协议会”,听取雇佣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意愿,设置跨学科教育等课程,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教育基地。近年来,我校作为主办大学与地域联合申请到很多诸如此类的项目,积极为地域发展贡献大学教育应有的知识力量。

二、大力推进产学合作,

培养合格的国际型创新人才

《世界教育信息》: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贵校近年来出台了哪些发展规划或战略,其进展和前景如何?

藤冈一郎:京都产业大学最近几年在产官学合作方面狠下功夫,得到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文部科学省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并在产官学联合协作方面成为地域的领头羊。近年来,通过不断创新,我校申请到了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等的很多委托项目经费支持,在成果转换和社会服务方面走在日本私立综合大学的前列。

目前, 京都产业大学与WACE紧密合作。该协会第19次世界大会预定于2015年8月19日至21日在我校召开,这将是首次在日本召开。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京都产业大学领先于日本其它高等教育机构。除了申请到文部科学省支援的委托项目以外,我校还被经济产业省评选为模范大学,其取得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得到了的认可,故而被选定为WACE第19次世界大会会场。WACE第19次世界大会旨在促进工学结合教育在日本国内的普及以及在全球层面上的进一步发展。届时,世界各国致力于通过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大学将汇聚一堂。这对于企业、政府、社会团体来说,是获取国内外全球化人才的机会;同时,对于大学、高专、高中等教育机构来说,还能够推动产学官合作的网络构建。

为了本次大会的召开,2014年8月30日我校召开“WACE世界大会在京都预备大会”,主题为“促进我国合作教育的确立——向产学合作教育的新台阶迈进”。本次预备大会获得了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京都府、京都市、京都府和市的教育委员会、京都工商会议所、京都经营者协会以及学生实习支援机构等的支持。借这次采访机会,我代表京都产业大学向支持和认可我们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团体,为我校发展默默贡献的教师们,以及作为我校主人翁的学生们表示感谢。在此,我呼吁大家为培养对全球化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以及成为创新人才而继续努力。我相信,我校在产官学协作教育方面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WACE第19次世界大会将为我校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也期待我校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型创新人才。

三、不断创新,喜迎50周年校庆

《世界教育信息》:现在,日本很多国立和公立大学为了适应学生要求的多样化趋势以及解决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纷纷推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增设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推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请问,贵校采取了哪些措施?另外,迄今为止的学科设置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亟需跨学科发展,请您谈谈贵校在适应跨学科教育方面的改革。

藤冈一郎: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增设了具有应对国际化和信息化挑战的特色科目,如理学部的数理科学科。同时,我们增设了各种类型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接受教育、进入企业、考公务员、考研等各种需求,并面向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学生开设小班研讨课等。此外,我们的经营学研究科还设有特色学位项目,比如说最短2年的本学校的硕士和美国密苏里大学的MBA双学位,还有最短3年的经营学研究科和法学研究科联合培养双硕士学位,以及可以申请税理式3科免试的税务科目等。

2015年,京都产业大学将迎来50周年校庆。我校的大学创始鼻祖荒木俊马曾把“产业”二字解释为通过新的设想把物、事、人相连接并为社会生产出前所未有的价值。其实,我校的校名就铭刻着“创新”这一概念的。京都产业大学把迎接校庆50周年的口号定为“不断创新”,除了刚才介绍过的与OECD的联合以及召开WACE第19次世界大会以外,我校还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跨学科课程设置方面不断创新。我校的历届毕业生赢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使得我校的教育呈现良性循环。多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很高(不低于96%),2013年达到了96.9%。

京都产业大学以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各种方式对每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支援,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掌握毕业后作为社会人主动地开拓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并使得每个人的个性和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或升华并朝向梦想而迈进。我校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开设职业观等科目。其中,具有特色的是基于产学合作的合作教育。在日本,京都产业大学先行导入正在全世界扩展的基于产学合作的实践型教育,即合作教育。通过在校内的专业学习和企业主导的实习等,与在社会上的就职体验相结合,形成一种培养活用大学所学知识并形成实践能力的教育。学校内的学习与在实际社会中的就职体验在大学4年当中相互交叉进行,这就是我校独具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支援教育。

此外,京都产业大学在教育治理方面也进行了组织机构改革等工作。例如,从2014年4月1日开始,原来的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开发中心改组成现在的合作教育研究开发中心,加强了对合作教育的组织治理。另外,京都产业大学还开设有独具特色的灵活性课程。灵活性课程是我校利用一站式综合大学的特点而开设的,学生可以不局限于自己所属学部的专业领域、灵活学习综合性知识。灵活性课程分为两个项目:一个是学部融合项目,是培养解决现代社会的复杂问题的专业人才项目,该项目横跨并融合在多个学部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应对复杂多变情况的判断能力和实践性技巧;另一个是课题项目,是明确地基于课题的项目,该项目规定学生须分阶段修得资格证书或取得技能进步。关于各个项目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在每年6月实施的项目筹备说明会或在每个学期初实施的不同项目的项目说明会上,会进行专门的说明。

四、吸引优质生员,严格把好人才质量关

《世界教育信息》:在日本少子高龄化背景下,很多私立大学出现了生员不足的现象,请问贵校在生员竞争方面做出了哪些举措?

藤冈一郎:从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私立大学中面临生员不足困境的学校逐渐增多,到2000年上半年,生员不足的日本私立大学达30%,2008年、2009年达50%之多,2012年为46%,2013年为40%。京都产业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特色课程,这是我校保持高就业率的关键,也是吸引优质生员的关键所在。我校在招生方面严格把关,决不因适龄入学人口少而放宽入学条件,保证了优质生源。

另一方面,我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设置多种课程,并在实施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在课程设置方面不断创新,为每个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援助,使之具有开拓职业生涯的根本实力,而不只是教授学生找工作时诸如着装或礼仪方面的技巧。实际上,日本的大学目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职业生涯教育几乎很少涉及具体的职业,即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而京都产业大学则结合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在课堂上或实践实习当中,为每个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课程,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并独当一面。

随着日本以终身雇佣为主的雇佣制度的瓦解,短期非正规雇佣大量增加,劳动市场要求大学教育增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在这方面,京都产业大学积极调整大学教育方向,将职业教育有意识地融入专业教育,并听取企业、产业界、地域社会的需求,明确所要培养的人才特征并实施具有特色的教育,在人才培养当中强调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我校毕业生的特点是自我认同感高,能够迅速适应社会。

五、在上海建立办事处,

与中国开展广泛深入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贵校未来的国际交流合作计划或设想是怎样的?请您谈谈贵校与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与中国其他大学的合作发展前景或规划。

藤冈一郎:京都产业大学从创办伊始就预测到国际化这一必然趋势。为培养“能够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人才”,进一步加深对异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沟通能力,我校积极开展与中国大学以及教育科研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 现在已经与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拟定与中国展开更深层次,更广泛的合作。

目前,我们的经济学院与与华东师范大学有合作关系。今后,我们还准备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与华东师范大学开展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我们计划于2015年在上海设立京都产业大学海外办事处,将上海作为与中国大学交流的据点城市。此外,我校为筹备该上海办事处成立了工作小组,这本身就是我们与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中国其他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更广泛和更深层次交流的写照。谈到未来的合作前景,我内心非常欣喜和激动。

六、发挥大学校长领导力,

创建21世纪日本私立综合大学的典范

《世界教育信息》:大学领导层的领导力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发展,请问,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领导人呢?

藤冈一郎:具有远见是关键。我认为,大学校长个人必须具有先见之明,能够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预测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向,并及时制定相应政策,而不是随波逐流式的简单跟风。京都产业大学从第一任校长荒木俊马创建大学以来,一贯坚持培养具有严格自律精神、富有创造力、对履行社会义务责无旁贷、活跃于国内外的人才。这种理念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永远都不会过时。对于高速发展的国际化和信息化社会,京都产业大学紧跟时代潮流,密切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动向,丝毫不敢放松,时刻保持危机意识。特别是为了应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解决衍生为全球规模的现代社会的问题,京都产业大学拟最大极限地发挥一站式综合大学的优势,致力于开发系统化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取消不同学部之间的课程设置壁垒,并充实具有特色的研究生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我们特别注重培养能够活跃于国际社会,并具有广泛的通识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人才。京都产业大学的座右铭就是“追求自由而能够经受磨练,在磨砺中追求卓越成长”。我们的目标是建设21世纪日本私立综合大学的典范。

美国私立大学董事会的建立 篇4

关键词:美国私立大学,董事会制度,殖民地学院

一、殖民地学院董事会类型

1.双院制董事会的形成

1636年8月23日, 马萨诸塞海湾公司大议会通过一项法案, 决定拨款400英镑开办一所学校或学院, 这一天被公认为是哈佛创建日。1637年11月, 马萨诸塞大议会通过一项法案, 行政官员建立一个委员会, 由12人组成, 成员包括总督、副总督、财政大臣, 3名地方行政长官和6名牧师, 但这个委员会只是一个临时性的组织, 一般认为是“监视会”。1642年, 马萨诸塞殖民地法院重新改组哈佛校监会, 由21人组成, 包括总督、副总督、校长、议会的九名助理和九名邻镇的牧师, 批准哈佛校长作为学院唯一代表纳入了委员会。由于院外人士组成的委员会对学院的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如交通不方便, 校监会很难会面沟通, 不能参加学校日常管理。后来, 大议会颁布特许状, 批准创造一个新的董事会——法人会。以董事会的形式代表哈佛学院, 由校长、司库和五名评议员组成。这样, 就形成了哈佛监事会与院务委员会并存的“两院制” (the Dual Board System) 。

1693年, 威廉·玛丽学院成立, 在管理上实行双董事会制, 由教授自治会和校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成双重委员会模式。

哈佛学院和威廉·玛丽学院的双董事会制开创了美国私立大学董事会制度的先河。

2.单院制董事会的形成

单院制董事会模式开始于18世纪早期的耶鲁学院。当时, 一方面, 一些教育机构已经开始使用董事会制度;另一方面, 双院制董事会存在一些弊端, 哈佛学院法人会与监视会之间存在摩擦, 造成了学院管理上的混乱。1701年, 清教教派的公理会创办耶鲁学院, 采用单一董事会管理制度。

二、殖民地学院董事会人员构成

殖民地时期高校管理人员最主要是牧师。哈佛学院最初成立的第一个委员会包括总督、副总督、司库在内的六名行政官员和六名牧师, 1642年成立的监视会由总督、副总督、校长、议会的9名助理和9名邻镇的牧师组成, 1650年, 哈佛学院第二个董事会——“哈佛法人”由哈佛院长、司库和五名哈佛教师组成;1693年, 威廉·玛丽学院的董事会由十四位世俗人士和四位牧师组成;1701年, 耶鲁学院创办者向英格里斯·马瑟、其子克顿·马瑟、法官塞廖尔·瑟瓦尔和理查德·阿丁顿征求建校意见时, 马瑟父子建议董事会成员全部是牧师, 两位法官建议董事会由牧师和世俗人士组成;紧随着, 耶鲁建立之后的是普林斯顿大学, 董事会由七人组成:三位纽约世俗人士和四位新泽西牧师, 由这七位共同选择其他五位董事, 最终董事会员为12人, 1784年, 董事会由12人扩展为23人, 新增加一名总督、四位议会成员和三位宾西法尼亚世俗人士, 董事会由十一名外部世俗人士和十二名长老会牧师组成。

三、殖民地学院董事会的权利与职责

哈佛学院1642年改组哈佛校监会, 成立监视会 (Board of Overseers) 。马萨诸塞大议会通过一个法案, “其有权利接受并持有礼物、遗赠、税收、土地、捐赠, 在学院管理上享有更大直接的权力, 相当于赋予其准法人的权力”。

1650年, 哈佛学院成立的法人会主要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管理事务, 制定学校方针政策、任命教师、购置校产、接受馈赠、投资等, 拥有惯例上的法人权力。法人会有权提出规章和法案, 拥有学院的财产;作为一个法人社团拥有永久连任权等。法人会代表学院, 拥有法人应有的权力和特权, 如拥有学院的印章, 教职员聘任权、财产权、规章制度权、起诉权和其他特权等。

1693年, 英王室的特许状规定将理事会作为监视者和管理者出现, 规定其有权制定学院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学院监视会还有权制定有关学院组织结构和动作等基本问题的规章制度, 有权选择教授。后期, 监视会通过教职员对法规的控制, 对学术事务合法地拥有广泛的干预权, 这样也导致从1750年代开始的学院管理几乎处于混乱之中。

普林斯顿大学最初成立的12人董事会被赋予了全部的管理权, 包括聘用、解雇校长和全部教职员的权利;1748年, 修订特许状, 成员增加至23人, 规定所有董事必须向英国王室做忠诚宣誓。

四、董事会成立的法律基础——学院特许状

美国私立大学董事会产生的法律基础是宪章或殖民地学院的特许状。学院的管理建立在特许状的基础上, 特许状对学院董事会的规模和人员构成、权利与义务、董事会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方面作出了说明。

1650年, 哈佛校长邓斯特草拟一份特许状, 向马萨诸塞大议会提出建立法人会, 特许状批准成立新董事会, 即法人会, 仍保留监事会, 规定了董事会的人员构成、权利、董事会运行机制等。1693年, 威廉·玛丽学院获得了第一个王室特许状, 在特许状中, 学院的监视会被授予了更大的权力, 包括制定规章和选择教授。

1745年, 耶鲁学院获得康涅狄格殖民地政府的特许状, 它与哈佛特许状和威廉·玛丽学院特许状在授法学院组成法人, 法人应享有的权力等方面是相同的, 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后来成立的6所殖民地学院均有英国王室颁发特许状, 董事会制度精神完全体现在学院特许状中。

到18世纪, 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学院管理模式逐渐发展为由校外人士组成董事会作出决策的体制。这一时期, 董事会成员主要由牧师担任, 美国私立大学董事会制度基本确立下来。殖民地时期的管理模式奠定了美国大学管理模式的基础。克拉克·克尔曾经说:“美国学院和大学的管理是传统和体制的积淀, 与其说它是有意识的思想, 毋宁说它是历史的馈赠。

参考文献

[1]和震.美国大学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论文, 2004.

[2]陈学飞.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5.

[3]张斌贤, 张驰.美国大学与学院董事会成员的职业构成——10所著名大学的“案例”[J].比较教育研究, 2002, (12) .

[4]王学文.中美大学董事会制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 1996.

[5]Morison, Samuel E.Three Centuries of Harvard1636-1936.Ha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6.

国外私立大学的教育经验 篇5

目前,教育的民营化和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成为一种国际趋势。这种趋势归纳为四种类型:一是部分公立学校所有权的转移;二是平衡公立和私立学校部分,即增加私立学校的比例;三是增加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经费投入和支持,如教育券为一种形式;四是增加对公立学校的私人投入,如家长支付学费。

在西方,公立学校主要依靠国家拨款,学费相对较低,有的甚至不收学费。但这样的学校教学条件、设备和质量都相对较差。而私立大学则实力雄厚,教学质量高,办学灵活。在美国的3500多所高校中,私立大学占70%,人们熟知的美国长青藤联盟中的名校,像哈佛、耶鲁、斯坦福等等全部是私立大学。在亚洲,泰国的私立大学就很有特色。泰国现有大学65所,其中国立大学24所,私立大学41所,后者占63%。一是教学质量,二是经费使用效率,三是在多大程度上为所有人提供教育。泰国博仁大学东盟国际学院采用中英双语授课,他们的教师有国际知名华裔学者和中国顶尖大学的知名教授,因此其国际化程度很高。2010年在泰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国家学术会议上,荣获“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最佳奖”此次获奖的泰国大学共有三所,分别为朱拉隆功大学、清迈大学和博仁大学。也是全泰国唯一一所获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大学。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的亚洲最佳大学排名,泰国一共有5所大学跻身前100名,朱拉隆功大学(私立学校)第47名,中国大陆的北京、清华大学分别排在第13、16位。

美国私立中学探秘 篇6

1 优良的教学

美国私立中学师资水准高,老师除了运用有效实用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所面临到的学业与生活上的问题,帮助学生发挥出他们的最佳潜能。

2 小班级制,个别的细心照顾

一般私立学校每个班级的人数,平均皆在20人以下,师生比平均约1:10,故学生所受的个别关照远远超过公立学校,尤其对国际学生的关照更是非常的细心,以减少国际学生刚开始时对陌生环境的冲击。

3 英语能力

大多数语言专家都认为16岁以下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有计划出国留学者可经过6~8周的暑期课程训练,提早适应美国校园生活。完备的ESL课程,搭配正式课程同步进行的教学方式,已被认为是英文的最佳学习方式。

4 五育并重

对于美术、音乐、体育、舞蹈、计算机等艺能科目有兴趣或专长者,在国内受限于应试教育无法发挥者,到美国可更进一步学习。因为美国五育并重,在艺能科方面有优异表现者,对于进入大学有相当大的助益。

5 多元化的社团活动和运动

私立学校都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如戏剧、合唱团、摄影、舞蹈等。同时也有许多不同的运动,如篮球、曲棍球、游泳、足球、骑马、划船、自行车、体操、田径赛等。除此之外,还有各类球队或运动团体参加校内外的竞赛,不但让学生有参赛的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之外,还结交了许多新朋友。

6 暑假游学夏令营留学生涯之试金石

愈来愈多的私立学校在暑假期间提供了一些暑期课程或夏令营,国际学生可借此机会先利用一个暑假体验留学生活,暑期课程通常比一般正式课程稍为轻松,活动也更为多样化、国际化,学生不妨先来一趟游学之旅,以奠定好未来留学之路的基础。

中美两国私立大学学生资助比较 篇7

一、中美两国私立 (民办) 大学体系比较

美国的私立 (民办) 大起源于殖民地时期, 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是1636年由教会创办的哈佛学院 (Harvard College) 也就是今天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的前身。应该说, 美国的私立 (民办) 为促进美国的高等教育大发展, 提高美国国民文化科技素质, 促进美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排名前20名的大学几乎都是私立大学, 比如8所常春藤盟校以及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私立 (民办) 高校的另一特点是盈利性 (for-profit) 私立大学和非盈利性 (nonprofit) 私立大学界限非常清楚, 前面提到的几所全球具有广泛影响的私立大学都是非盈利性的。美国的盈利性私立大学和公立的社区学院一样, 学制为两年制, 所开设的课程多为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的, 可授予副学士学位。

我国的私立高校大致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整顿和持续发展等四个阶段[1]。1982年“中华社会大学”成立, 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所民办大学。在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兴起之前, 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立高等教育体系, 由于资金、政策等一系列原因, 民办高校缺乏足够的与公立高等教育竞争的条件, 因而很难出现美国私立高校独领风骚的局面。中国的民办高校除少数教育部认定的四年制本科高校外, 多数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高职 (高专) 院校。中国的民办高校主要由民间投资, 除在土地使用和税收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外, 几乎没有政府性资金来源。这就从客观上造成中国的民办高校在办学初期必须以盈利为目的。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盈利性和非盈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试点”, 《纲要》出台后各省也相继制定了各省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方案, 开始探索“学校自愿选择, 政府分类管理”的新模式。我国的民办高校多数属于投资而非捐资办学, 是否允许非盈利性民办高校的投资方取得“合理”回报仍是争论的焦点[2]。在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未正式开展以前, 我们暂且认为绝大多数中国民办高校仍以盈利为目的, 为盈利性高校。

鉴于中美两个私立 (民办) 高校的上述特点以及发展水平差异, 本文仅比较美国两年制、盈利性私立大学和中国民办高校的学生资助情况。

二、中美两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

中美两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 以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两国的学生资助都包含“奖、助、贷、减”等四种形式, 但两国的学生资助体系在资金来源、资助范围、资助额度、申请手续、还贷期限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1. 美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

美国的高校学生资助资金来源有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各高等教育机构, 学生资助多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根据维科解密公布的数据[3], 2010年有9种联邦政府资助项目、605种州政府资助项目和大约7000种由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资助项目。以联邦的学生资助计划为例, 其包含联邦助学金、联邦助学贷款和联邦共读计划。除联邦工读计划外, 其余两种资助下都有好几个名目, 但这些名目不是永久性的, 几年过后可能被新的项目所取代, 但资助类型一般比较固定。

美国学生资助网站上公布的联邦助学金有[4]:联邦佩尔助学金 (Federal Pell Grants) 、联邦教育机会补助助学金 (Federal Supplement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Grants) 、联邦教师教育助学金 (Teacher Education Assistance for College and Higher Education Grants) 、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务助学金 (Iraq and Afghanistan Service Grants) 。这些助学金的性质都是免费提供的, 学生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但数额不等, 且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近年来美国的联邦助学金项目一般只占整个联邦资助总额的百分之二十几。

联邦贷学金是联邦政府为大学生提供的另外一种财政援助措施, 与助学金不同, 贷学金是需要偿还的, 利息不等, 有的由联邦政府贴息, 有的要学生自己付息, 但利息都要低于商业贷款。现在, 贷学金已经成为美国大学生资助的主要方式, 占联邦总资助的百分之七八十。

联邦工读项目也是一种助学金项目, 由联邦政府资助, 拨款给学校, 每年基本上都安排超过10亿美元的拨款。学生在上学期间由学校安排兼职工作, 可以是校内的, 也可以是校外的。校外的工作如果是在联邦的、州的或者当地的公共机构或者私营的非盈利性组织, 则必须是公共服务性质的工作。如果是在盈利性机构则必须与专业有关。学校在安排工读项目时要尽可能地使工作与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目标相关, 起到补充和加强的作用。而且也要考虑学生的经济需要、时间安排、工作期限等。报酬不得低于联邦的最低工资标准。

除了联邦资助外, 还有各州政府提供的资助、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资助以及私人贷款等。不过私人贷款机构一般利率都比较高, 且优惠较少。

2. 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

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模式经历了“人民助学金阶段、人民助学金与人民奖学金并存阶段、奖学金与贷学金并存阶段”[5]。特别是1989年开始, 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实行学生收取学费制度, 为了保证每个家庭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 我国开始探索实施一系列的学生资助制度。目前, 我国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已经趋向完善。

2007年,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国发[2007]13号) 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 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 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 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 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 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 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 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 以国家助学金为主, 以勤工助学等为辅。此外, 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三、中美两国盈利性私立 (民办) 高校学生资助范围及方式比较

1. 在整个国家资助体系中所占份额比较

由于美国的私立高校在其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 而且非常强调每个公民享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所以其学生资助体系没有严格区分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 盈利性私立高校的在校学生也能很容易获得各类资助。相反, 盈利性私立高校学生获得联邦资助的比例远远高于同样提供两年制副学士学位的公立社区学院。在盈利性私立高校就读的学生约占美国高校在读学生的9~12%, 但获得的联邦佩尔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却占整个联邦资助的25%, 对盈利性私立高校每个学生的资助额度是公立高校或者非盈利性私立大学学生的2倍[6]。2011年美国盈利性高校的学生共获得90亿美元的联邦佩尔助学金和300亿美元联邦助学贷款[7], 可以说联邦资助在盈利性高校的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高的, 根据美国参议院教育委员会的报告, 全美14所最大的盈利性私立高校87%的经费直接来自于联邦政府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

我国在分配学生资助金额时考虑学校的办学层次、类别、办学质量和在校学生总人数。而我国的民办高校由于发展历史和办学水平等方面的原因, 一直未被纳入国家资助体系, 直到2007年才被正式纳入国家资助体系。相比公办大学, 我国民办高校学生无论是在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还是在国家助学贷款等方面获得的资助的数量和额度都是很少的。陕西作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大省, 2007年共为民办高校提供奖、助学金共计3169.35万元, 其中奖学金57.6万元, 励志奖学金346.75万元, 助学金2765万元, 共惠及38325名家庭困难的学生[8]。这一数额还不及陕西省内一所普通公办高校获得的国家资助。虽然我国民办高校的经费也主要来自学费收入, 但是学生的学费主要来自学生家庭, 国家提供给学生的助学金或助学贷款所占的比重应该非常小。我国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按学校总量控制, 限定贫困生人数不超过在学学生人数20%。事实上,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差距, 进入民办高校学习的学生多来自于经济不发达, 教育比较落后的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 加上民办高校学费比公办高校高, 因此民办高校的贫困生人数比例应该远远高于20%。另外, 我国的助学贷款是通过招标的方式产生的商业银行放贷, 商业银行处于风险考虑, 开展助学贷款业务积极性不高, 高水平公办大学的贫困大学生毕业后预期收入高, 因此会更受银行欢迎。显然, 民办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

2. 资助方式及额度比较

美国的联邦及州政府学生资助实行按需资助 (need-based) 的模式, 以联邦佩尔助学金为基础资助, 将助学金、奖学金和贷学金打包, 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相结合。所以每个美国大学生获得的联邦资助不会是单一的助学金或者贷学金。在决定资助额度时, 会综合考虑学生的学费、生活费、交通费、教材及学习用品等方面的需求, 然后减去家庭贡献率。在计算家庭贡献率时会综合考虑家庭规模, 家庭总收入和总资产, 上大学子女人数等。另外, 美国的联邦资助虽然实行总量控制, 但并未明确规定每个学校所能获得资助的学生比例和总金额, 实行先来先得 (first-come, firstserved) 的原则。由于美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个人信用体系和健全的税制, 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很容易掌握, 因此, 每个学生所能获得的资助额度比较公正和客观。

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并未将“奖、贷、助、减”等资助形式打包, 在确定具体一个学生可以获得的资助额度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准确的方法用于评估学生的家庭收入。政府和其他学生资助提供者可能无法判断大学生家庭收入的相对分布;大学和新生入学前的高中负责评定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对大部分的学生资助进行分配, 然而它们无法获得学生家庭收入的可靠数据, 只能根据学生提供的基本背景信息来评定。这种家庭贫困认定方式具有较大的人为因素, 特别是在评定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等无偿资助时, 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真正需要的贫困学生得不到上述资助。在资助额度方面, 作为困难学生解决上学期间费用的主要渠道的助学贷款 (无论是国家助学贷款还是生源地助学贷款) 所规定的最高额度都是每年每生不超过6000元[9], 但目前民办高校的学费都远远超过了6000元。无疑, 对于家庭接近赤贫的学生来说, 助学贷款远不够解决学费问题。

四、中美两国私立 (民办) 高校学生资助风险控制与效益评价

虽然高等教育是每一个国家为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发展本国科技水平、提升国家实力的战略需要。国家理应加大资金投入, 保证国民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机会。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 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在今后的职业起点、预期收入等方面都将比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要好。因此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时必须坚持“谁受益、谁付出”的原则。之所以盈利性高校的学生资助 (特别是国家出资的学生资助) 广受关注, 主要是因为这些提供高等教育资源的教育机构主观上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 就可能在教学设施建设、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极力压缩成本。因此有必要对投入这些盈利性高校的学生资助资金进行风险控制, 并评估这些资金能够产生的效益。

近几年来, 随着美国经济下滑, 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不同程度的消减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特别是联邦政府资助总额增幅放缓。美国民众 (纳税人) 对投入到盈利性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巨额联邦资助资金是否被合理利用产生怀疑, 要求消减盈利性私立高校联邦资助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民众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毕业生的高负债率

美国盈利性私立高校的学费非常高, 两年制副学士学位课程的学费高达4万美元, 而同样提供两年制副学士学位课程的公立社区学院的学费仅为9千美元。因此, 从这些盈利性私立大学的毕业的学生负债率要远远高于公立的社区学院、非盈利的私立大学和州立大学的毕业生。根据美国联邦全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研究发表的数据[10]:96%从盈利性私立大学毕业的学生负债, 而公立大学和非盈利性私立大学毕业生的负债率分别为62%和72%;平均每个从盈利性私立大学毕业的学生负债31190美元, 非盈利性私立大学为17040美元, 州立大学为7900美元, 而公立社区学院的毕业生则几乎没有负债。

2. 高的辍学率和延迟还贷率

由于高昂的学费, 盈利性私立大学在无法得到资金支持时常常会选择中途退学。统计数据表明, 盈利性私立大学的毕业率仅为25%, 而州立大学的学生毕业率为55%。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 失业率上升以及大学毕业生预期收入下降, 盈利性私立大学学生还贷延迟率远高于公立大学和非盈利性私立大学的学生。12%的学生在盈利性私立大学就读, 但贡献了46%的延迟还贷率[11]。

3. 投资者和管理者回报率高

根据美国参议院的调查报告[12], 所调查的30所盈利性私立高校的利润率为19.4%, 另外还有22.4%的学费收入被投入市场, 首席执行官 (CEO) 2009年的平均报酬为730万美元, 最高达4100万美元。

一方面是学生高额的负债, 一方面是学校和高管的高额回报。因此, 美国民众强烈要求政府对盈利性私立高校的办学进行约束, 要求他们将联邦政府的学生资助经费真正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此, 经过一年的争论, 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针对盈利性私立高校的“有实质报酬工作” (Gainful Employment) 法案。该法案规定盈利性私立高校必须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才能继续获得联邦佩尔助学金和其他联邦资助:

(1) 至少有35%以前在该校就读的学生已经还完或者正在还联邦助学贷款;

(2) 每年偿还助学贷款的金额不能超过他们总收入的12%;

(3) 且不能超过他们可支配收入的30%。

该法案要求盈利性私立高校必须改变办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是情况是有93个盈利性私立大学的190个项目未能满足三个要求中的任何一项[11], 但是该法案还是给了盈利性私立高校一个缓冲期, 在2015年前不会有盈利性私立高校会因此被取消获得联邦学生资助的资格。

尽管美国民众对盈利性私立高校高昂的学费和学生无法负担的债务有诟病。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纳税人投入到这些盈利性私立高校的联邦助学金还是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也是这些盈利性私立大学积极反对上述法案的理由之一。根据研究数据, 从盈利性私立高校毕业的学生会获得一份比仅高中毕业更好的工作,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会比仅高中毕业的公民多缴纳60948美元的个人所得税。即便是从这些盈利性私立学校中途退学的学生也要比仅具有高中学历的人每年多挣8000美金。

尽管对盈利性私立大学的学生资助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资助帮助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美国公民完成了学业, 提高了个人预期收入, 对美国纳税人来说投入并非完全没有产出。因此, 利用经济杠杆规范盈利性私立大学的办学, 促使他们多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美国联邦学生资助正确的方向。

我国的助学贷款由通过招标产生的国有商业银行提供资金, 国家财政补贴利息。处于风险控制考虑, 要求国家和贷款学生所在学校向银行提供“风险补偿金”, 无论是否有学生延迟还款或估计不还款, 这笔钱都归银行。所以, 国家助学贷款的资金风险完全由政府和高校承担。在设置“风险补偿金”方面, 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要求是一样的。民办高校获得学生资助的要求也仅仅是提取全部事业收入的4~6%用于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由于我国的民办高校直到2007年才被纳入国家资助体系中, 而且所获得的资助无论是从学生人数还是金额来看在整个国家资助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因此, 这笔国家投入产生的效益目前还没有十分权威的统计和研究。应该说, 对民办高校学生资助的工作才刚刚起步, 还处于摸索经验的阶段, 相关的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1379481.htm.2013-06-05

[2]徐绪卿.关于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12) :1-5.

[3]http://en.wikipedia.org/wiki/Student_financial_aid_in_the_United_States.2013-06-05.

[4]http://studentaid.ed.gov/types/grants-scholarships.2013-06-05.

[5]范先佐.我国学生资助制度的回顾与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49 (6) :123-132.

[6]Curtis C.Verschoor.Do For-Profit Colleges Deserve Taxpayer Support[J].Strategic Finance, 2011, (4) :16-18/25.

[7]D.Charles.Feds’For-Profit Rule Get Mixed Feedback[J].Diverse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 2011, 28 (11) :9 (2) .

[8]http://edu.ifeng.com/mbyx/detail_2009_06/30/427209_0.shtml.2013-06-10.

[9]http://baike.baidu.com/view/2806898.htm.2013-06-05.

[10]http://www.csmonitor.com/Business/2011/0601/Forprofit-colleges-Great-deal-for-taxpayers.-But-for-students.2013-06-07.

[11]http://www.csmonitor.com/USA/Education/2012/0627/Why-some-for-profit-colleges-could-lose-eligibility-for-federalaid.2013-06-07.

私立广州大学 篇8

我国是一个经济急速发展、社会正在转型的发展中大国, 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背景下, 迫切需要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战略支撑。鉴于此, 近十年来, 国家加大了高等教育领域的资源投入和体制改革力度, 在鼓励社会兴办高等教育的同时, 也适时启动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大专项工程 (“985”工程) 。十年来, 我们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虽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但总体上似乎成效欠佳。对此, 若以国际化的视野观之, 则可发现, 美国一流私立大学的办学实践, 尤其是其“精英化”的办学战略, 对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有着极其重大的启示意义。这些启示或借鉴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 (高等教育举办者) 和高等教育界 (高等教育办学者) 要正确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精英化的关系

由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高等教育界“马丁·特罗”理论的传入, 加之国内学界的一些不良风气, 使我国从政界到学界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崇拜”, 从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到特定高等院校的办学战略, 无不热衷于搞“大众化”运动 (其突出表征就是几近“跃进式”的扩招) , 并从思想到行动上将“精英化”作为“大众化”的对立面来看待和处理。而反观美国顶级私立大学的办学实践, 则可发现, 它们虽然会随着社会发展的演进适时适度调整办学规模和学科布局, 但总体上都坚持了“精英化”的办学路线。大众化是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总的趋势, 但并不排斥精英教育。正如特罗所言,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 不是不要精英教育, 而是要更好地保护精英教育, 政府必须支持、保护、发展精英教育, 这是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2]。而在我国近些年的高等教育实践中, 精英高等教育要么被理解为“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过去时”, 要么被曲解为“本科生与高职高专教育 (甚至是硕士生教育) 是大众化教育, 研究生 (尤其是博士生) 教育才是精英教育”。这种误解或曲解已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刘道玉, 大学的三大危机, 2006) 。因此, 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在本质上的精英化特征, 正确厘清精英化与大众化之间的关系, 确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不仅是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也是包括以冲击世界一流大学为己任的国内顶级大学在内的各个大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作为肩负着冲击“世界一流大学”之重任的我国一流大学, 应该在其办学实践中坚持“精英教育”的办学战略, 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保持自己的高端地位, 并努力创造出一流的绩效

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标志就是其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例如, 在校生仅7000余人规模的普林斯顿大学, 就出了2位总统、1位副总统、12位州长、21位国会议员和39位州议员, 普林斯顿人还得过31个诺贝尔奖[3]。而且, 美国一流私立大学的办学实践表明, 重大创新性成果的诞生与杰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往往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都是围绕人才培养而展开的, 既以人才培养为依归, 又以人才培养为支撑。而反观我国一流大学近期的发展动态, 已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重科学研究、轻人才培养”的不良倾向。显然, 这是一种既不正常亦不科学的“跛足前行”的状态。因为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一旦脱离了人才培养, 将失去其持续发展的支撑基础和统摄灵魂。可见, 无论是从美国大学的办学经验启示来讲, 还是就我国大学发展的客观需求而言, 我国一流大学在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都必须自觉贯彻“精英化“的办学战略, 协调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 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齐头并进”的基础上追求两大领域的卓越表现。而在办学实践中, 这种“精英化”的办学战略又应从办学定位、招生规模、师资配置、学科布局、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科学研究规划、科研力量整合、科研方向提炼、课题设计与立项及办学资源配置等诸多基础性、关键性的管理环节和技术层面予以展开, 并有效执行。

三、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过程中, 国内一流大学除要保证必要的人、财、物等实体性资源的投入外, 还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精神之塑造、大学理念之提炼、大学人文环境之营造、大学管理制度环境之改善等“软环境” (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 的改造

美国一流私立大学的办学实践表明, 一流的师资条件和巨额的资源投入固然重要, 追求卓越的大学思想与精神、鼓励创新与个性化的大学的制度文化与人文传统等因素对于一流大学的成型与发展亦至关重要。这一点从美国私立大学的校训中就可略见一斑。譬如, 哈佛的校训即为“让真理与你为友”, 其简练的陈述却包含着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学术自由及捍卫学术独立等丰富的精神内涵。以“求实崇真”的校训精神为内核, 哈佛在370余年不断革故鼎新的过程中, 树立了其独特的精神体系和制度体系, 并在“精挑学生、严选教师”的基础上, 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铸就了近日这样一个规模宏大、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全美学府“旗舰”。而麻省理工学院创始人罗杰士博士可歌可泣的创校故事及其锲而不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朽精神, 对于日后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而言亦是一份难以估量的珍贵精神遗产[3]。 而反观我国一流大学近十余年的发展, 则不仅在总体上呈现出了“盖大楼”高歌猛进、“育大师”成效欠佳、“养大气”毫无建树的“非和谐、非科学发展”的局面, 而且在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特色、大学信任、大学独立性、教师理想和教授话语权等诸多方面出现了重大缺失 (刘尧, 2007) 。其结果是, 大学发展没有了“灵魂”, 有的仅仅是巨额的资源投入, 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种现状警示我们, 一流大学的建设在重视资源投入的同时, 还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理念的确立、大学精神的塑造、大学制度的创新和大学人文环境的优化等“软环境”的建设。只有大学的“软件”与“硬件”“两手”同时抓, “两手”同时“硬”, 我国一流大学才有可能缩小同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巨大差距。

四、国内一流大学在发展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理性处理“大 (全) ”和“强”的关系, 形成科学合理的办学规模和学科布局

长期以来, 我国大学在发展中习惯于追求“大而全”的格局, 国内一流大学亦不例外 (其具体表现即为“合并”风) 。这说明, 我国一流大学在办学实践中难以摆脱基于政府评估与拨款等现实利益的短期考量, 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国一流大学领导者在战略眼光和人格心态方面的欠成熟性。事实上, 美国一流私立大学中也不乏像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这类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尤其是加州理工学院, 其全部在校学生亦不过区区2000人, 但其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亦能确保其进入全美大学的TOP 5之列。因此, 深化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正确认知, 摒弃陈旧的 (学科布局、办学规模等方面) “大而全”的观念, 领悟“精英化”的丰富内涵, 打造富有特色、突出优势的学科布局和学科结构, 保持适度的办学规模, 是我国一流大学在今后发展中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

摘要:美国一流的私立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坚持精英化的办学战略, 并以卓越的教育质量和学术声誉而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美国一流私立大学的精英化战略对我国的大学建设与发展实践具有十分重大的启示意义与借鉴价值。

关键词:精英化,私立大学,办学战略,一流大学

参考文献

[1]2010年美国大学综合排名-US News[EB/OL].http://www.us-adaxue.cn/web0836/scfx.html, 2009-08-20.

[2]刘志民.教育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249.

私立广州大学 篇9

1 美国私立大学分类管理政策

1.1 美国私立大学的设立

美国私立大学绝大多数是非营利性, 非营利性私立大学注册主要取决于申请者的自我申报。注册为非营利性私立大学则要取得相应证明, 一般非营利性学校的举办者必须是教会、基金会、学校法人等公益慈善组织, 才能被政府认可为非营利性私立大学。“非营利性私立大学可按照税法第501 (C) (3) 项获得免税待遇, 学校的房地产、捐献给学校的财产和基金以及收益、用于学校发展的产业可免税。”营利性私立学大学一般按公司对待, 在工商部门注册, 并在教育部门登记, 而美国的营利性大学以企业的形式注册, 身份为企业法人, 同时受公司法的管辖和教育部门的监管。营利性大学多数为高中阶段后职业培训, 实行非学历教育, 后来少数营利性大学逐渐获得学位授予权, 可以实施从准学士到博士的学历教育。

1.2 美国私立学大学产权配置

在美国, 非营利性私立学大学产权配置与营利性私立大学区别明显, 非营利大学实行学校法人制度, 全部资产都只归学校法人所有。捐资人在捐资后即失去了对所捐赠财产的所有权, 因此, 非营利性大学与包括捐建者和学校成员在内的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存在财产上的关系, 学校的一切资产只属于学校本身。当非营利性大学解散时, 如果还有资产盈余, 也不能将剩余资产分配给组织成员, 由政府负责管理并用于相同的事业。营利性私立大学的产权配置依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投资人将产权交付学校, 资产所有权即归属学校;在学校独立运行期间, 产权归属学校, 投资人可以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分配利润;学校解散后, 投资人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对剩余财产进行分配。

1.3 美国私立大学的资助

世界各国对私立大学普遍采取了资助政策, 以促进私立大学的发展, 但主要针对非营利性私立大学。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对非营利性私立大学的资助主要是提供研究与发展的经费资助和学生学费资助。在美国, 为了体现公平, 符合条件的营利性私立大学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 很多在营利性高校就读的学生获得了申请联邦资助的资格。从州的层面上看, 在营利性高校的争取下, 有许多州对营利性高校提供学生资助项目。

1.4 美国私立大学的管理

私立大学与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不存在隶属关系和直接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各级政府都是在相关法律的授权范围内履行对私立大学的监管职责。美国的私立学校教育法由各州制定, 内容比较全面, 涉及私立学校的办学标准、审批、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等诸方面的问题。美国非营利性私立大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董事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 主要任务是筹措资金, 批准学校预算及物色校长。校长是学校日常事务的负责人, 对董事会负责, 全权管理学校, 拥有学校的财权、人权及业务权。”营利性私立大学以财产权为基础的, 投资人组成的股东会掌握最高权力, 总体上负责学校的事务, 制定学校发展的总体策略。股东会负责选举董事会, 执行股东会的决议, 决定学校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决定学校内部机构设置等职责。董事会下设校长负责实施董事会的决议, 制订和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

2 日本私立大学分类管理政策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非常发达,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01年5月学校基本调查:“日本全国有高等学校1228所, 私立高等学校占80%左右;大学在校生276.6万人, 私立大学在校生占总数的73.4%。”日本私立大学的繁荣, 主要归功于日本政府对私立大学的财政资助和管理制度。

2.1 日本私立大学的设立

日本非常重视私立大学的公益性, 《日本私立学校法》规定:“拟设学校法人者, 须以其旨在设立学校法人的捐款行为”, 日本私立大学的设立和运行要求必须有一定的财产, 在设立学校法人时规定, 财产的行为必须以设立学校法人为目的, 是无偿的, 在日本的民法称之为捐款行为, 并得到所辖厅的许可, 所从事的活动不得超出捐款行为所规定的范围。对民间以赢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一律不做正规学校看待, 只有以公益性为宗旨的学校法人才可以设立学校, 非学校法人设立的教育机构, 不能称之为私立学校, 通常称作学园、塾, 受商法而不受学校教育法的制约, 同公司一样, 须履行纳税义务。

2.2 日本私立大学的产权

日本关于私立大学产权政策比较完善, 日本政府早在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中就规定了只有依法确定的法人才能够开办学校。同时又规定:举办者必须管理所办学校, 并负责学校的资产和经费, 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私立学校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属于学校法人。1949年颁布的《日本私立学校法》明确了学校的法人制度, 当私立学校需要解散时, 剩余财产不得归创立者及理事个人所有, 其归属必须是学校法人或其他教育部门, 当捐资者在捐资于学校所立的规则无明确记载时, 资产将纳入国库。

2.3 日本私立大学的资助

日本政府就把振兴私立教育作为优先考虑的重要发展战略, 在1970年, 《私立学校振兴财团法》获得日本国会的通过, 振兴财团负责分配和发放国家对私立大学的补助金和长期低息贷款等, 补助金制度为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1975年, 日本政府又制定了《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 规定:“政府资助私立学校的目的在于减轻在私立学校就读学生的经济负担, 维持并提高私立学校的教育条件。”此法专门针对政府对私立高校的资助责任做出了的严格规定, 强调国家和地方必须动用公共资源支持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目前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经费除学费 (主要来源) 以外, 还来自学校法人及理事会的集资、各类社团组织的捐赠款以及政府的补助经费等等。”正是日本政府一系列的财政资助政策才使得私立大学走上繁荣发展之路。

2.4 日本私立大学的管理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都具备一套科学而又完整的管理体系。宏观管理方面, 日本私立高等学校, 虽归属文部科学省高等教育局私学部管理, 但政府尊重私立大学的自主性, 不直接干涉私立大学的事务, 日本政府主要通过立法和资助的方式来间接监管私立高校的发展,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两部重要法律是《大学令》和《日本私立学校法》, 对推动日本私立学校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微观管理方面, “日本是法人和学校双组织结构, 按照日本相关法律规定, 日本私立学校的管理制度分为财团法人和学校两个部分, 学校由财团法人设立, 财团法人主要负责制订学校的经营计划、管理财政、配备设施、对外交流, 内设理事会、学校评议员、监事组织进行管理与监督。学校的任务是维持和管理日常教育研究活动, 组织教学, 内设教授会、院 (部) 长、评议会和学 (校) 长等组织具体实施教学活动。”

3 对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美国和日本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私立大学在性质、产权、和治理等各个方面都有清晰的界定和区分, 并对两种类型的大学制定了不同的资助政策。合理的法律制度和大力的财政资助是美国和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反观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 由于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没有清晰的界定和区分, 致使政府对部分民办高校的牟利行为很难监管, 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资助和优惠政策很难实施, 严重制约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对民办高校实施分类管理已成必然趋势。

借鉴美国和日本的经验,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建议把民办高校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在民政部门注册, 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 学校按照非营利组织的要求来治理, 除了经费主要靠自筹外, 其他方面应当享受与公办高校同等的待遇。为了促进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发展, 政府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实行免税和财政资助, 资助的形式可是对其公益性质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基础性科研提供经费, 向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学生提供学费资助和购买服务等。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产权归学校法人所有,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自主办学。政府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监管应当重点放在对其非营利性质、办学质量和财务的监控等方面。

营利性民办高校如职业培训机构、自考辅导班、短训班、短期职业学校等, 这类学校则在工商部门按企业注册, 受《商法》和《企业法》而不受学校教育法的制约, 其性质为企业法人, 其产权、纳税和运营规则均按企业操作。这类学校与企业一样须履行纳税义务, 不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其举办者享有学校的产权, 并且其产权可以进行分割和交易。政府对营利性民办高校监管的重点是对其办学资格和教学质量的监控以及对其学生权益的保护。

摘要:本文从设立、产权、资助、治理等几个方面, 对私立高等教育发达美国和日本分类管理的经验进行探讨, 以期对当前我国正在试点的民办高校分类管理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私立大学,分类管理,政策

参考文献

[1]鞠光宇.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私立学校分类管理的国际比较[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10) .

私立广州大学 篇10

一、美国私立大学的特点

(一)层次多元性

美国私立大学是立体的、多层次的,既有进行精英教育的研究型大学,又有进行本科教育的文理学院,还有进行社区教育的城市学院。

1. 以精英教育为宗旨的私立研究型大学。

注重学术科研、教学及其管理,下设有实力有影响的学院、研究生院、研究院(所)或相应的企业。自治性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其财富使他们可以追求自己所选定的目标,其悠久的优良传统又使每个学校保持其特色和优秀学术继承性。

2. 强调本科教育的私立文理学院。

注重本科教育和职业培训,很少或没有研究生教育,不参与联邦政府的科研资助计划,追求有效的培训和服务,提供形式不同的本科教育。文理学院以宗教性、文化多样性为特色。

3. 私立城市学院。

重视特区服务,为了满足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一些很幸运地积累了足够财富的大学就发展成为了研究型大学,其他就自然成为了为社区服务的大学,开展职业培训计划。对于学生招生录取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

(二)民主自治性

美国私立大学的特征是管理民主性、自治性。通过董事会制度实行自治管理,政府很少或根本没有对私立大学进行管理的权力。私立大学董事会在学校的性质、规章制度、人事任免、财政方面都享有一定的决策权。二战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设法把私立大学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私立大学出现了权力危机。这种情况下,由于董事会充当了大学与政府之间的“缓冲器”,私立大学避免了政府的渗透和直接干预,也避免了社会政治因素对学校的直接影响,保证了学校的相对独立性及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市场需求导向性

美国私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完成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私立大学在投资方式、校内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依据来运作的。美国私立大学形成了完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四)独立自主性

美国私立大学的独立性、自主性较强。美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民族传统、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美国私立大学自主的意识、独立的观念;美国私立大学发展的自主性是原发性的,带有地域特色。美国政府的支持、法律的保障给予了私立大学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开放性和竞争性

美国私立大学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系统,这个系统中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院校有着各自不同的使命和目标,但主要都体现在师资、生源和经费等方面的竞争上。由于私立高校的自治性,私立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完全靠自身的努力和奋斗。

美国私立大学以开放的心态,世界的眼光,学习借鉴欧洲大学的办学模式和经验,建立现代高等教育制度。长期以来,美国私立大学以开放的精神,走出“象牙塔”,多领域、多渠道地为美国社会、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拓展了办学功能,拓宽了发展的天地,大大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为私立大学的资金来源和筹资能力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和发展空间。

二、美国私立大学的筹资渠道

(一)政府拨款

美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资助与拨款包括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联邦政府的资助与拨款由拨款、贷款与合同款、研究与发展中心的资助三部分组成。

联邦高等教育拨款主要通过政府各职能部门和一些专业机构来完成:教育部、国防部、农业部、能源部、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国家宇航局和国家科学基金会。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拨款主要体现在: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和贷学金,对贫困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进行资助。

州政府给私立大学的经费主要是学生的助学金和奖学金。私立大学的学生可以和公立大学的学生一样申请政府奖学金、贷学金,其中研究型私立大学可以与公立研究型大学一样申请政府的科研经费,私立大学希望州政府提供的经费用于学生资助,这样他们可以扩大享用州经费的份额。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互相竞争,州高等教育经费也日趋激烈,一些研究型私立大学的科研经费来自政府,实际上这些私立大学的科研是按照政府的需要进行的。

(二)学生学费

在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经费总收入中,学费是私立大学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也是私立大学最主要、最可靠的经费来源。狭义上说美国大学的学费仅指学校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所收取的款项和作为相关服务、仪器和设备、图书资料等一切物品使用补偿所收取的费用。实际上,除了缴纳学费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费用,如食宿费用、注册费、健康服务费、学生活动费、学校日报费、停车费、学生成绩单费等。

(三)慈善捐赠

捐赠是美国私立大学办学经费的另一个重要渠道,美国私立大学的捐赠制度、捐赠体系比较完善,在世界各国捐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校友捐赠是美国私立大学接受外界捐赠的重要来源。校友对母校的回报是支持私立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私立大学的基本做法是:一是普遍建立校友会,使其活动形成制度规范,且富有人情味。二是重视个别联络,给学生以恒久的人文关怀,系牢感情纽带。

(四)基金会捐赠

基金会根植于美国悠久的慈善传统和文明,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过独特的贡献。基金会捐赠使私立大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政府的不利干预,维护了私立大学的自治与学术自由。

(五)社会服务

美国私立大学依托其优质的人才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势,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实习就业基地,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通过出售专利等形式获得经费。

三、解决多渠道筹资问题是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

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是以公立院校为主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但在穷国办大教育的前提下,如果经费的“瓶颈”不能突破,无论创建世界一流还是走向大众化,都将十分艰难。中国独立学院资金筹措要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还需要观念上的改变、制度上的保证、筹资方法的学习和借鉴等。

(一)政府的政策支持

1. 政府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和个人投资独立学院的建设,对学校法人、学校用地、校舍、场馆等用于教育方面的固定资产实行免征税款,对学校进行捐赠财物的个人或法人应该享受免税优惠。

2. 政府对独立学院也应有相应的财政拨款机制,以鼓励投资方,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国家应该帮助更多的独立学院争取到银行的支持,贷款的年限也有待于进一步放宽,助、免、减、补、奖应该逐步地考虑到更多的贫困生。同时学生也要改变观念,不仅要努力争取学校的各项补助,而且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

(二)加强独立学院的自身转变

1. 成立校友会,加强与校友联系。成立校友会既可以联络校友的感情,加强校友的交流和提高学校的声誉,又是集资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2. 建立专门的筹资机构。独立学院应该设有专门的筹资机构,专门负责学校的筹资活动,以使学校的筹资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地开展。作为学校专门的筹集资金机构,高校的筹资活动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和方式,科学地筹集资金。

3. 独立学院通过科研、社会服务等方式,发挥自己的人才能力,技术特长,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为自己获取收益,从而缓解或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勇, 闵维方.美国研究型大学经费来源与支出结构的特征分析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4, (3) .

[2]陈志琴, 俞光虹, 周玲.影响中美高校募捐的社会因素比较[J].高教探索.2005, (5) .

[3]伍运文.行为与文化:美国高等教育捐赠的动因探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6, (3) .

[4]高磊.美国著名研究型大学经费收支及研究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 (3) .

探秘美国顶尖私立高中 篇11

首先,我们探访了中国第一批官费留美幼童曾就读的两所著名中学: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和菲利普斯安多佛。这两所兄弟学校不仅和哈佛大学在建筑风格、精神气质一脉相承,更是“圆桌教育法”的发源地,并拥有学生数千。

在新英格兰地区,我们还探访了 6 所特色私立高中,譬如:现任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的母校圣保罗中学,她是美国少数几个保留百分百寄宿制传统的学校;格罗顿中学则是美国政治精英的摇篮,四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毕业于此;霍奇基斯曾被誉为耶鲁预备中学,最早开设了环境领域相关 AP 课程;位于瓦尔登湖旁边的米德尔赛克斯中学,以写作闻名,培养出三位普利策奖得主;湖边另外一所中学——康科德学院则以培养百老汇舞者、两届艾美奖得主等诸多艺术名人而自豪;北野山则是一所体育神校,现任哈佛大学篮球队队长毕业于此。

2011 年 11 月,《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难题》的特稿,谈论留美热潮下,中国学生在美的各种困境,甚至冲突。其中,作者讲述了一个细节:某大学教授的中级会计课程有 35 名学生注册,17 名来自中国。开课不久,大部分美国学生逃走了,只剩下 3 个。原因是,美国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多的课堂“太安静了”。

此处细节毫不留情地展现了中美教育风格对孩子的巨大影响,也侧面地揭示了越来越多中国家长和孩子选择去美国读中学、大学的某种深层原因:譬如,美国中学教育更尊重个性,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领导力等等。

接受采访时,一位中国家长道出送子出国的部分原因——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有根的国际公民,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反思中国教育的某些缺失,他说:“中国学生是最优秀的学生,但永远是学生。”

在美国,中学教育划分为公立和私立,其中 20% 的美国孩子就读于私立中学。私立高中(9~12 年级为高中,相当于中国初三到高三)分为走读和寄宿两种,寄宿中学约 300 多所。在美国,87% 的私立中学学生人数约 300 人。这种小型的学校建制,更易形成社区氛围,师生彼此熟悉,人与人之间更容易培养信任感和责任感。

“教育要做的是帮助每位学生去发现自己的‘扳机’和‘开关’,点燃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成为一个终生学习的人。”美国独立学校全国协会主席杰克·克里登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大多数美国私立高中的学术项目设计非常严谨。不局限于学术,我们也会特别关注孩子的社交能力、领导力培养和情绪健康。我们很强调孩子们要待在团队里,因为我们认为未来的城市和整个世界越来越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个性和价值观的塑造是私立中学的核心内容。”

(本期关于美国私立高中的报道,都由《外滩画报》记者周一妍、华琪、刘旭阳、周优游采写。本刊对内容进行了适当删减。)

私立广州大学 篇12

相比而言, 欧美发达国家私立大学的管理模式已非常成熟, 是欧美国家高等教育数百年持续发展和孕育的结晶。“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面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 科学合理地借鉴欧美私立高等教育的管理成果, 无疑是我国民办高校借助后发优势, 实现跳跃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欧美私立大学管理模式概述

(1) 法国。

法国高等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文艺复兴时期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此期间有许多人文学院和多科技术学院相继成立, 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又不断得到了巩固和完善。法国高等教育结构复杂, 与其他欧美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有许多不同之处。法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以公立大学为主, 私立大学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法国私立大学的管理方式很少采用理事会制, 决策部门由校长及行政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和教学与学生事务委员会组成, 院系以执行决策为主。校长由三个委员会全体成员大会选举产生, 任期5年, 不得连任。校长候选人必须为本校教授。三大委员会中除学校代表外, 还必须有来自经济界、大区和省里的代表。法国政府对私立大学的管理参与程度很高, 这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是很少见的, 但与我国在这方面的实际状况较相似。

(2) 德国。

根据德国高等学校教育立法, 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 有权实行自我管理, 但各州主管部门对其又有监督权, 即采取学术事务与非学术事务相分离的政策。在该国绝大多数私立高校中不采用董事会制。

校长是德国私立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代表, 负责学校的行政管理;在副校长中, 有一名财务主管 (也有人称其为常务副校长) , 他同时还是州政府委托的校内财务督察, 在许多州直接对主管高校工作的文化教育部长负责。评议会是学校最主要的管理和协调机构, 除进行学术决策外, 还负责确定校长候选人和批准教授候选人名单, 全校代表大会由教授组, 学生组, 教研人员组及行政人员组组成, 各成员组均有席位和表决权, 主要任务是选举校长, 在学校的各重要联席组织内, 有关学术事务如教学, 科研和教师聘任, 教授的席位和表决权有绝对权威。学校设学院或系负责人, 由选举产生, 为行政领导, 实行任期制。院务会和系务会一般由全体教授组成, 负责学术事务。基层教学和科研组织是具体的学术机构, 教授在其中具有绝对支配地位。

(3) 美国。

董事会是美国私立大学的权力机构, 其组成是资助学校办学的各方代表、政府和部门有关人员、校友代表、学校教师和学生代表。董事会的执行部门为理事会。理事会推选一名理事长, 掌握学校的经营、管理和办学方针, 对教学和研究方面很少涉足。有的私立大学还设评议会, 成员涵盖比理事会广, 校方人员相对多些, 是大学中的"议会", 职责是对理事会提出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审议。理事会与评议会之间有时会产生矛盾和纷争。

美国私立大学最高行政负责人是校长, 是当然的理事, 校长受理事会领导。大学校长向社会公开招聘, 多数是由外校出身的人士出任。一些二、三流大学的校长可到一流大学去物色、招聘, 一流大学更倾向于由出身于本校的校友来担任。

在美国私立高校, 除设立评议会外还设有校一级的教授会, 由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及各学院院长、研究所所长和教授代表若干人组成。教授会主要职能是负责学校的教学和科研。

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 欧美私立高校选用的管理模式是在内外部压力以及高等教育组织目标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校管理本身的复杂性程度、各国高校所具有的战略资源市场、市场化程度以及高校间资源竞争的激烈程度是推动欧美高校管理模式选择的直接动因。

2 欧美模式对我国民办高校管理模式创新的启示

2.1 民办高校组织目标的确立

无论中外, 任何高等教育组织的目标都会有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之分, 在该目标形成的过程中, 又有内在目标和外在目标之分。一般来说, 一个组织的长远目标应当能够体现组织对未来的展望, 反映组织的主导价值取向, 如“为学生服务”就反了民办高校的服务意识, “做一流特色高校”就反映了民办高校的竞争取向, 而这种价值取向亦为我国民办高校选取管理架构的内在动因。

在民办学校的发展初期, 一般都把组织运营的规范性、纪律性、程序性作为组织建设的目标, 把人员的不断优化组合当作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组织结构设计过程中, 应当将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外在目标内在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选择一个有效可行且符合办学实际的管理模式。

合理的结构是组织有效运行的又一要素, 包括部门的设置、层级的选择等。结构应当与目标相适应, 结构服从于目标。结构设置至少应从两个方进行考虑:纵向的设置, 包括管理层次是扁平型的还是垂直型的, 决策放到哪一个层次以及组织重心放到哪一个层级和部门等;横向的设置, 即要考虑组织内各部门间的协调、制衡与监督。

根据我国目前民办高校的管理现状及普遍推行的以“为学生服务”和“办特色高校”的组织目标, 鉴于欧美私立大学的管理经验, 建议民办高校管理模式可采用“董事会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新型管理模式。

2.2 董事会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 民办高校的董事会。

首先要建立民办高校董事会的规范运作机制, 打下走民主决策道路的基础。在民办高校的办学过程中, 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董事会不能真正行使自己的职能而沦落为董事长的董事会。从我国目前民办教育发展的现实来看, 资本进入的程度和深度日益显著。董事会成员及其运作操纵在资方代表手中, 按照出资方意愿来行事的现象较为多见。所以, 董事会这一管理模式即使在部分民办高校中已经得到确立, 但制衡体制亟须完善。

在这个组织框架中, 股东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和权力, 对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董事会是股东会领导下的学校决策和管理的中枢机构。这种管理模式的组织目标为“民营”, 即以高等教育为产业, 目的是获得经济利益。这与我国政府所推行的“民办”方针, 即非盈利的办学目标不相一致。

(2) 校务委员会。

当谈到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模式创新时, 我们应当考虑借鉴欧洲高等教育体系中普遍采用的“评议会”制。当然, 这里不是简单的搬用, 而是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 是具有一定制度创新意义的民主设计。但“评议会”在中国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中的权威性不够, 因此采用“校务委员会”这一称谓, 以明确其行政权力。建立校务委员会, 不是要削弱校长的权力, 而是试图改变学校原有的权力运作形式, 通过建立基层民主决策机制, 使得校长权力与责任对等, 同时发挥集体决策的智慧和优势。这样可将行政与决策分离, 在行政上实行校长负责制, 在决策上则实行校长参与或主持的民主集中制即校务委员会制度。

校务委员会是一种集体决策的领导制度, 我国解放前的私立高校多数实行这种。解放初期, 不少初等和中等学校也实行过这种制度。一般来说, 校务委员会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机构, 通常由少数办学人员组成, 并由这个机构聘任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这类委员会实际上是权力决策机构, 其功能相当于董事会。一种是作为管理层面的民主决策机制, 由校长来主持, 多人协商, 集体决策, 以降低其功利性, 增强公益性。

(3) 校务委员会的功能定位。

从欧美私立大学的管理实践来看, 委员会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制衡机构, 是遵循少数服从多数, 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决定学校重大事务的集体负责的权力机构。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 又同时实行校务委员会制度的组织中, 容易出现两个问题:第一, 是对民主的认识问题。第二, 校长负责制与集体决策、集体负责之间关系的协调。

如果要想使得民主成为一种学校的管理方式, 单靠孤立的制度是无能为力的, 它需要一套制度建设以及以制度为载体的人文氛围的形成。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要将的民主精神渗透进学校管理各方面的工作中, 其载体就是建立健全学校的民主决策的管理结构。

根据我国各民办高校的具体情况, 所设置的校务委员会可以是参议性的, 也可以是监督性的, 更应该是权力性的。

参议性质的校务委员会由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当选主席兼任校务委员会主任, 是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 旨在反映民意, 为学校出谋划策。属咨询机构, 无决策权。在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召开期间, 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它的设置不改变“校长负责制”的实质。

监督性质的校务委员会由教职工代表大会推荐、由学校董事会任命。它虽保持了参议机构的性质, 但主要承担监职能, 如对教职工业务活动进行定期检查;按时向董事会和校长提交各项报告, 如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报告等, 均须经校务委员会审查通过, 方可上报;主持对校长的考评工作, 但无决策权。

作为权力机构的校务委员会由教职工选举产生, 或由学校董事会任命;校长、党支部书记为当然委员。学校重大事务由校务委员会决定, 交由校长及学校相关部门执行。校务委员会发生意见分歧时, 投票表决, 无正当理由, 学校董事会无权否决。

(4) 校务委员会的构成。

设立专门校务委员会是制度化地参与高校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模式。从学校来说, 内部参与可以通过建立教师委员会、学生委员会 (学生会) 的方式, 加强内部参与程度;外部则可通过家长委员会, 通过选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管理, 使学校广泛利用家长资源, 并接受来自家长方面的监督。

教师是高校中的专业技术人员, 对学生最了解, 对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最直接的感受, 听取他们的意见, 维护他们的利益, 尊重他们的专业自主权是现代高校管理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师委员会, 在学校行政与专业工作人员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反映教师意见, 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是现代高校管理的普遍做法。

通过家长委员会, 可以将学生及其家长所关心的问题形成一致意见反映给校方, 并能从校方获得反馈意见。这样, 既尊重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定期将学校的工作计划、经营状况及财务收支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如实地向家长汇报, 又可利用其广泛的社会资源, 获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随着民办高校规模的扩大, 管理问题越来起复杂, 由专家参与校务委员会的决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从国外管理经验来看, 注重中介组织和专家咨询参与学校管理是不少国家采取的措施。对于董事长和校长而言, 应当注意逐渐建立自己的“智囊团”, 吸收有经验的教育界的知名专家、一些退下来的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人员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要充分尊重这些人士的建议, 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智囊的能量, 为决策和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并将各种有价值的建议综合起来形成决策框架, 然后逐步实施。

同时要避免使校务委员会走入误区。我国有些民办高校, 由少数办学人员组成校务委员会作为学校最高管理机构, 并由这个机构任命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这就相当于董事会的职能。由于这类校务委员会委员人数少, 随意性较大, 因此做出的决策多欠全面, 不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

2.3 民办高校的“董事会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公办高校的“行政机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之间的差异

第一, 校长负责的对象不同。行政机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的对象是上级行政部门;董事会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的对象是董事会即出资人组成的办学实体和全体教职员工。前者反映的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 校长只要执行了行政部门的规定, 不违反国家的法规、教育方针, 就是基本称职的, 其规范性比较强;后者则在校长和董事会及校务委员会之间形成了一种契约或合同关系, 尽管这种关系受到有关法律的规范, 行政部门也有不同程度的干预, 但本质上是一种聘用合同的雇用关系, 校长要对董事会和校务委员会负责, 其绩效是由其与董事会和校务委员会签订的合同承诺或契约为准。

第二, 形成了不同的政校关系。公办高校的校长直接面对的是政府或上级行政机构, 政校关系是一种直接的监督和被监督、任免与被任免、命令与被命令的关系, 校长应当履行由行政部门做出的规划、设置的办学要求;而民办高校董事会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则是在原有的政校之间, 多了—层组织关系。实际上, 由于民办高校本质上是自负盈亏, 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 因此, 政府除依法监督民办高校的办学基本标准和行为外, 与公办高校相比, 应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在管理方面相对而言更加自由民主。

一般来说, 光有民主没有集中, 容易缺乏效率, 往往是议而不决, 且容易发生“投票悖论”的现象;光有集中没有民主, 又容易形成独“一长制”。一定的集中也是必要的。所以如何维护校长的权威, 做到民主中有集中, 同时又能避免校长负责制因缺乏民主监督机制而形成的“一长制”,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

在民办学校中, 校长与董事会和校务委员会是雇用关系, 但校长频繁更换不利于学校的长期稳定, 因此要处理好校长与董事会及校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明确责任主体。董事会和校务委员会是权力决策机构, 决策责任当由校务委员会的全体成员来承担。如果是权力决策模式, 那么董事会就不是对校长监督的问题, 而只能是对整个校务委员会的监督问题。这种监督比监督校长一人更难。所以, 如果建立校务委员会的管理体制, 校长在校务委员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予以明确。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第二, 保证利益群体的一致与平衡。民办学校建立校务委员会则主要会受到利益群体的阻力, 两者都会使得校务委员会举步唯艰。如果董事会下设常务或常设管理机构, 那谁的权力更大?在民办学校中, 校务委员会决定了的事情, 董事会是否进行干预?责任和权力如何统一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可见, 在学校营造一个人人关心学校, 视校为家的氛围非常重要。要形成这样的氛围, 培养员工的参与意识, 让更多的人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中来。从决策层面来看, 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代表参加学校的决策机构 — 校务委员会, 使教职工代表在校务委员会和董事会中占有一定比例, 并享有与其他代表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3 结论

“董事会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民办高校管理新模式是在充分考查了东西方各自高等教育体制的特点, 特别是充分考虑到了目前我国民办高校领导阶层所处两难 (或多难) 境况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既是一种创新, 也是一种妥协, 是一种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暂时不能实现与西方先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接轨的折衷策略。可以预见, 这个新模式不可能是一服万灵药, 而是一种渐进式的东西方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融合。如何更好地做到洋为中用, 尽快给我国的民办高校组织带来直接的效果和利益, 还需要民办高校在各自的教育管理的实践中去不断探索, 发现规律, 逐步完善, 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法]雅基.西蒙, 安延译.法国国民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第八版)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徐文.教育产权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

[3]胡卫, 方建锋等.民办教育的运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4]姚云.美国教育法治的制度与精神[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杨德广.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中学生物教学方法研究下一篇:利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