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新课程

2024-10-14

高中体育新课程(精选12篇)

高中体育新课程 篇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发: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并在互联网搜集有关田径训练的资料加以分析, 结合实际为本篇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逻辑分析法:在分析数据、查阅文献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 综合应用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等逻辑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 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状态下学习, 观察力敏锐, 记忆力增强, 想象力丰富, 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学, 常常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育与健康课, 更应该是从兴趣出发。学生中有的喜欢游戏, 有的喜欢球类, 有的喜欢武术, 有的喜欢舞蹈等等。由于个体差异和性格的不同, 喜欢的运动项目也不同, 我们要满足学生的兴趣, 使其通过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我们将体育活动、思想教育与身心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 使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产生自身的体验和兴趣。高中体育课实行以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大单元教学。模块与模块教学内容是根据“目标统领内容”的基本理念来确定的, 模块教学内容一经确定, 就将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线来整合多元的目标进行教学。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思想性原则;增强体质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教材多样性与兴趣性原则;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教材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 穿插小游戏教学, 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中体会运动的欢欣和愉悦, 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真正成为热情的体育者, 聪明的体育者, 有能力的体育者, 终身坚持体育活动的人。

2.2 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增强学生终身体育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健康知识由体育理论知识和保健理论知识组成。新课程对体育健康基础知识有着严格的课时比例, 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身体锻炼, 培养文明行为和形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 进一步学习生理心理健康和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自我锻炼, 树立终身体育观。

在新课程的指引下, 健康教育观念已被广大体育教师所认同, 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课时比重在逐步提高,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理性认识, 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持久的体育动机, 为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创造必要条件。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终身体育目标的要求。把一些可以终身运动的项目作为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如行走、跑步、跳绳、游泳、舞蹈、健美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小场地足球, 以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除了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外, 已经纳入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内容和适应中老年人从事锻炼的内容, 这些内容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3 因人因地置宜, 注重态度与能力培养

我国地广人多, 各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很不平衡, 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 特别是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差别更是不尽相同, 所以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课时计划和教学过程中, 可以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具体情况, 灵活选择和变化。体育课虽然是必修的基础课之一, 但其教学内容却有很大的灵活性。各学校根据具体情况有权规定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对教学内容规定了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两种。在选修内容上又分限制性选修和任意性选修, 选修内容约占60%。 (高中选修内容学时不断增1961年:14%~16%, 1978年:30%, 1987年:38%~50%, 1996年:45%, 2000年:60%) 这就为我们体育教师施展其才华, 拓展其能力, 创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也满足了不同民族, 不同风俗, 不同地域, 不同个性学生对体育的需要, 使不同条件下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和谐发展。

我国对体育教学目标非常强调“态度”与“能力”的培养, 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特别是要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充分体现了“态度”在体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自主运动能力以及体育实践能力, 关键在于其有没有体育健康意识, 取决于其对体育的“态度”。因此, 注重对学生态度与能力的培养与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学认为:认识是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 而必要的教育是形成这一认识的前提。我们只有通过体育教学, 通过对学生的教育, 不断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 才能导致其行为的改变, 才能将参与体育活动变成自觉的活动。学生在自觉的体育实践中来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自身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

我们要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首先培养学生浓厚的锻炼兴趣, 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强烈的欲望, 必须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体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由“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 形成“传授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培养”的教学模式, 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充分满足学生的求奇、求新、求动的心理欲望, 引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课堂效果, 使被动学习变为热爱学习, 我要学习, 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态度”, 在自觉的体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 身体素质, 基本运动能力, 保健能力, 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发挥体育课的德育功能, 体现体育在素质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 向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教育是体育课的基本任务之一。“体者, 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因而, 体育教学是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 不仅育体, 而且育心, 更是育人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不仅要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 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良好的道德修养, 这需要学生在运动实践中去体验、去磨练、去感悟, 以提高现代体育意识,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体育是一种教育行为, 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 养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习惯, 在承受生理和心理压力下, 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斗志, 使之不断调适人与人之间, 人与物之间, 人与时空之间的关系, 这种体育中的文化属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协作意识、守法意识和创新意识, 这种育人功能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通过严密的课堂教学组织, 队列队形的练习,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统一行动的习惯;通过篮球、排球、足球、接力赛等项目的竞赛,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 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集体主义精神, 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器械体操项目的练习, 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胆怯心理, 培养学生顽强拼博、百折不挠、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通过传统武术项目, 使学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通过舞蹈和健美操, 陶冶学生情操, 使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念, 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体育的德育功能和独特魅力, 早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 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要不断地挖掘、拓展、探讨, 使其在体育教学改革中,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5 不断改进体育教学评价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是体育学习和体育发展的主体, 体育教学活动就是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发展服务的。确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对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们应当深刻领会, 积极正确贯彻。因此, 认真探讨评价方法, 是体育与健康教学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一面镜子。

2.5.1 自我评价与师生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时, 首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情况、课上表现以及学习效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小结, 检查一下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在自我评价中满足学生对自己不足的认知和对自己进步的肯定, 能使学生心理上达到平衡, 产生自信。师生互评能达到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的效果, 也能使学生更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从而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2.5.2 个体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全面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基础知识、动作质量、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是教师检验自己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 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 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完善, 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审视自己的运动水平和健康状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评价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先天差别等区别对待, 依据学生的身心身体条件和自身发展、发现其特长和进步的幅度, 切身体会到锻炼的好处和效果。例如, 有的同学身体肥胖, 通过长跑练习, 使体重下降, 长跑的成绩提升明显, 虽不及其他同学成绩优秀, 但与其自身相比, 还是有长足的进步。为其评定成绩时, 要纵向比较, 也给予肯定, 应予以表扬。也有的学生天生素质较好, 即使不参加锻炼, 运动成绩也不错, 这样的情况也不予提倡。

2.5.3 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能充分体现其反馈功能, 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调整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对教学过程中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心得, 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交流,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采用口头表述的方法, 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实现教育学的有效控制。终结性评价在于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等级评定, 每学年进行一次综合性等级评定, 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综合的了解和认识, 能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 把握自己, 以确立今后锻炼锻炼的目的性。

2.5.4 理论考评与实践考评相结合

理论考评包括回答问题、讨论、总结、笔试答题等多种方法, 使学生从中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健康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 以便更有效地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中应注意的问题, 使学生终身受益。实践考核包括健康考核、体能考核、技术考核、运动成绩测验等能准确地体现出教学成绩和学习效果。通过各项指标的认定, 使学生体会到锻炼的乐趣, 体育运动的作用。

我们的评价方法要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和保健习惯, 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 使我们的评价机制更加完善, 更加适合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2.6 教师转换教学角色, 改革教法学法

我们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大纲背景下学习体育的, 因此需要一个认识和改造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反复的思考与实践中才能真正领会新课程的实质, 也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学和过程中, 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并充分跳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服务, 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是课堂内容的构建者, 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是学生的引导者, 所以要从改革教法学法入手深化教学。如变换形式提高练习兴趣, 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拓展创新, 赋予教材新的活力, 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

3 结语

新课程实施以来, 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并不断的改进, 这不仅使中学的体育课堂更富有了地方特点和实际的意义, 更加体现了现代的体育人对自己工作的热情与热爱。奥运会、亚运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 更加激起了全国人民对体育的兴趣与忠爱, 今后在全民健身和社会体育方面将会有更多可喜的变化。我们的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这样的使命:使我们的教育群体在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年华打下良好的体育基础, 为了健康的身体, 为了终身体育的养成, 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 我们会坚持不懈的努力着, 探索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J].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2001 (5) .

[2]北师大, 滕子敬.国内外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J].

[3]李艳群, 王朝平.体育与健康教学参考书[M].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3) .

[4]赖天德.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 2011年国培.

[5]谢正义.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M].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 (5) .

高中体育新课程 篇2

所转变材的课例,清楚了新

课改下对优秀体育课的评价标准

程资源。特别是几位教授和老师对新课程的独到见解让我耳目一新

现将我的学习感受总结如下

强化理论学习

教学模式为版本

活世界和实际需要

上体育课。那么怎样改

变这一局面呢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有助与学生健康发展的

教学方法。因此的教学方法。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向以前教学大纲那样

有统一规定

须求稳

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

几个关系。第一择的关键是要在“健

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识、原理和技术在活

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

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

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

身体素质练习的教材技术和基本战术在实践

中的运用

韵律体操与舞蹈、娱

之后

只有以扎实的理论作为基础

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加强理论学习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于可以做到与时俱进

把最新最科学的教学方法用于实践当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其次开发是课程改革顺

利实施的有效推动力。在当前我国还普遍存在课程资源不足的情况下

地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位体育教师都必然面对 的现实问题。首先

与开发

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他学科教师资源的利

用与开发

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除此之外分利用与开发社会体

育人力资源。其次宜、因陋就简”。由

于我国人口众多

后。遇到这种情况

宜、因陋就简”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我们既不能坐等资源条件充实了再实施课程 改革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

发上要“因材施教”。要注意的是

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所设置的教学目标

规则、简化技战术、修改内容、降低难度、改造场地器材、增强趣味性等办法

3对3篮球

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和新兴类运动项目

趣和积极性。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可以极大地拓展单一传统的

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及自我锻炼、自我监控与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顺利改革。

第三体育教学课时少、内容多、教材重复多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

趣。到头来一无所长了。这是一个迫在眉

睫的现实问题

实施体育专项选修课。体育专项选修课是体育教学的一种课型。是学生根据自己 的体育兴趣选择运动项目

体育专项选修课。众所周知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专项

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战术运动能力、欣赏水平

和裁判方法

体育锻炼奠定基础。因此时地利用有效资源条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新探索 篇3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1.高中体育人才在专业的理论知识方面掌握不牢固

当前对于高中体育人才而言,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师没有考虑到体育教学在思想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只是针对相关的基本体育技巧进行传授,对于体育方面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一些体育相关的精神和品格的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体育方面相关知识的了解层面就不够广泛,同时,由于体育精神和专业理论知识的缺乏,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教学目的认识不清楚,因而对自身综合素質的全面发展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2.高中体育教学的课时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太合理

在很多的高中学校,由于体育课程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在课时安排上不够合理,很多时候,体育课程被取消,而被其他的文化课程所代替,这种现象的产生,在高三年级尤其普遍。此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也没有进行仔细的思考,依然是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训练,对于相关体育文化知识的讲解几乎没有。这样的体育教学现状,无法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教学道路上起着不利的影响。

3.体育教学一贯没有得到重视

教师和学校的教学工作更偏向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众所周知,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高考的问题,所以高中学校将更大的培养力度放在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上,认为体育学习并没多大用处。这样也就出现了很多高中学校在高三,甚至是整个高中阶段都取消了体育课程,或者体育课被其他的文化课程占去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体育知识的了解和自身的体育锻炼方面,就只有更加少的机会,这样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新措施

1.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应该得到更多的培养

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在体育锻炼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得到培养,首先教师的授课方式必须有相应的创新,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进行单一的体育技巧教学,在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方面也应该加入一定的讲解。其次,教师可以尝试一些新鲜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娱乐化。比如说,在课前热身时采用“贴膏药”这种娱乐性的热身活动,既能帮助学生热身,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发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相关的了解来展开相对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轻松做到有的放矢,对学生学习情况能清晰地进行掌握。此外,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当的改进。比如说,在跳高这个项目的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心理原因,对于跳高的基本技巧始终掌握不好,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及时指出他们在技巧方面的缺点,并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关的指导。由此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体育水平的进步。

3.实施体育教学方案的多样化

体育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分析,因此在教学成果上没有重要的突破。而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日趋下降,教学方案的多样化,是对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回应。每个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天赋都不一样,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差异,陈旧的教学方案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实施体育教学方案的多样化,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进程。

三、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必须要不断创新,明确教学目的。高中体育教学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对体育教学的改革给予足够的回应,通过教师和学校的相关努力,进而促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针对高中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同时积极努力,去创新,去突破,去完善,这样对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才有更加积极、更加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理性思考[J].科技资讯,2006(8).

[2]王则刚.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苗治文,秦椿林等.当代中国体育的科学发展观[J].体育文化导刊,2005(9).

高中体育新课程 篇4

一、新课改后高中体育课程有效教学的开展需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

理念, 通常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相对超前的观念。理念能够指引现实教学的开展, 且正确、优良的教学理念能够对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001 年和2011年高中体育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变化便是体现在教学理念的革新方面,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倡导的是身体素质的增强和运动技能的传授, 而这两次课程改革, 在教学理念上与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存在较大分歧。本次高中体育新课改倡导健康第一, 差异评价, 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弱势群体, 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等等。这些教学理念的倡导, 对于现实学校体育的开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为有效地开展高中体育教学, 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新理念来进行教学, 如健康第一理念的实施便需要体育教师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抽取一定的时间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健康行为和健康知识, 以更好地践行新课改的一些教学理念, 更好地开展高中体育教学。

二、新课改后高中体育课程有效教学的开展需要变革评价方式

评价就是价值判断, 在现实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主要表现在给学生打分上。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期末所进行的测评中主要以分数来体现学生的努力程度。这种评价方法虽然非常简便, 但却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于评价对于学生体育课堂上积极练习的欲望激发不是很强烈, 仅仅能起到甄别作用, 而没有促进作用。传统的评价中由于身体测量的痕迹较为严重, 多是考核学生的身体素质, 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 运动能力相对不是很强的学生则没能够更好地进行评价。为更好地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热情, 更好地保障体育教学的开展, 在现实的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 需要体育教师变革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手段, 转而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措施, 注重学生态度、情感、合作意识的测评, 并通过学生课上的现实表现, 基于学生正确的评价,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锻炼与学习热情, 更好地保障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新课改后高中体育课程有效教学的开展需要变革教学方法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游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竞赛类游戏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 可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教材内容, 设计不同形式的游戏。如小学组B教师在进行迎面接力跑教学环节中, 设计了趣味迎面接力游戏练习, 学生不仅在游戏练习中形成了错肩交接意识, 还在游戏中提高了快速奔跑和协调能力, 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耐久跑是一项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的运动, 持续时间长, 运动负荷大, 枯燥无味, 极易让人产生厌倦情绪。C教师在进行耐久跑教学中, 以“各种跑的游戏”为教学主题, 通过三个具有竞赛性的游戏:“沙包追逐”、“海洋捕鱼”、“翻牌接龙跑”来进行练习, 使得整堂课学生兴趣高涨, 练习的积极性高, 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到比赛练习中, 还在游戏过程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四、结语

高中体育教学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等均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更好发展高中体育教学, 保障有效教学的实施, 我们需从上面所讲的三个方面来开展高中体育教学工作,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摘要:本文主要以新课改后高中体育课程有效教学措施为研究重点, 认为为了更好发展高中体育教学, 更好地保障有效教学的实施, 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高中体育教学工作:新课改后高中体育课程有效教学的开展需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改后高中体育课程有效教学的开展需要变革评价方式;新课改后高中体育课程有效教学的开展需要变革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罗士达, 王立冲.如何培养初中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3.

[2]赖学林.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8) .

高中体育新课程 篇5

今年暑假,本人参加了为期十天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训,受益非浅。特别是华东师大的胡教授和几位老师对新课程的独到见解让人耳目一新,现将我的学习感受总结如下:首先,要想实现高中新课改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如果固守旧的观念不放,总是认为新课改将会与高考、学校的利益、学生的利益相冲突,认为过去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考上好的学校,而忽视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全的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纵观我们过去的体育教学,都是以前苏联的教学模式为蓝本,注重竞技体育的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教学,严重脱离

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实际需要,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那么怎样改变这一局面呢?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应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内容,采用有助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其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健康整体观的确立,力图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重视身体练习活动与健康教育的学习相结合。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无需动脑地进行模仿和机械练习。最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改变传统的灌输——接受教学方式的基

础上,提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之间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的体育课程比较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教师主要关心的是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教师都很少关心。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应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跟多的认识和理解。总之,几十年的实践表明,学生样样学,样样都不精,难与形成运动专长和爱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有选择性的学习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打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这一仗。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已经习惯了培养“听话的好孩子”,而当今时代的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在知识经济

时代能够生存并参与竞争的人才的历史重任,要求学校培养出的人会学习、会做事、会共同生活和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传统教育的圈子跳出来,转变观念。

一、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要求教育不仅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方面,而且在发展使人类掌握和利用这些知识的行为方面都应该发挥重大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自觉思考如何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要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并提供充分的条件,促使学生尝试、探索、观察、实践,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自主的。善于“发现的”学习者。

2、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前面和谐的发展。就实现课程的功能而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发展学生的“元知识”能力,使他们成为“策略的学习者”。要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用以分析、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

4、要尊重学生差异,因异施教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它要求课堂不在是学生学习的唯

一场所,学习内容也不在仅仅是教科书,这就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不能平等交流、探讨,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面对新课改,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向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转变。从知识的传递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

(二)树立“教师发展为先”的新理念。

1、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

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学应承认和尊重这种差异,视差异为一种资源和特点,采用适当的“调试”的方法和“差异教学”的策略,因异施教。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就是要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

能好的发展。

2、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局限教科书到关注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教师应懂得一般科研程序和方法,知道去哪里搜集相关资料,怎样做实验并进行统计和整理,并能指导学生有科学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新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教师的角色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教师在备课中的出发点已不再是教材,而是学生和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教师怎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要注重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适应课程综合化的要求,要增强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善于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还要学会寻求和利用各种教学信

息,加强同事之间的协调合作,善于分享别人的经验,二、师应改变教学方式。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是互教互学。传统的教学“教”与“学”脱节,教决定学,我怎么教,你怎么学,我教多少,你学多少,我不教,你不能学,教师对学生是支配、控制和管理,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对立和冲突之中。所以,要改变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要敢于向学生学习,教育改革最大的难点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生共同探究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师生的平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交往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 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增强对学习的重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师要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传统教法只注重教师怎么教,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只满足于学生获得了较高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获取知识的。我们应该明确,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探究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少“讲”,学生多“想”。要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而如果向学生预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乃至结论,将有碍于学生积极的思维,有碍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教育的

对高中体育新课程分层教学的探析 篇6

【关键词】体育;健康;分层教学;终身体育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最初,分层教学的理念主要用于一些文化课程上,随着分层教学模式的成熟,体育等术科类的课程也开始应用起来,并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校高中体育就采取了分层教学的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笔者认为,要有效实施高中体育分层教学,可以参考以下方式推进:

一、了解差异,合理分层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学校体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高中是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阶段,是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阶段。如今的“90后”、“00后”一般鲜明的个性,而且在家中“娇生惯养”的比较多,体育教师如果以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体能素质,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与其他学科一样,要运用分层教学,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体能素质和体育爱好,才能为分层教学的实施做好最充分地准备。

体育老师可以通过平常的热身运动、慢跑和课堂自由活动对学生的体能素质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另外也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好程度。此外还可以经常与班主任或者学生家长、学生本人进行沟通,把握学生的特点,并且查阅学生的档案,了解学生以往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人教版高中体育新课标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其中田径项目是必修的,所有同学都要参加,而选修模块就采取了大学的学分制的方法,一般是几个班一起上课,然后按照学生所报的选修项目进行混合分班活动,这给体育分层教学的推广提供了平台。

二、全员参与,分层实践

教学的本质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多区别化、层次化,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国教育界“跳一跳,摘桃子”的经验、日本“8秒钟跑”的短跑教学都是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借鉴和推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选修模块的分班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分层实践,这种差异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个体差异决定着学生不同的表现特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中教育要面向全体的基本原则。

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让所有的学生经过学习都达到同一水平,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得到提高,要以动态的观点适时调整分层教学层次的划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有时候,学生本身对自己的体能情况也不一定了解得很透彻,教师应帮助学生设定个人进步的目标,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指定的目标努力锻炼,实现目标。

实施教学时,教师能否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恰当的帮助或指导,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如果只是让学生独立自学,肯定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会陷入“放羊式”教学的尴尬境地。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改而扮演起教学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和帮助学生发展。例如在篮球选修课上,对一些运动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就可以要求多练习“跑篮”和运球基本功锻炼;而对一些已掌握一定的篮球技巧的学生,则可以组织他们打半场或者打全场,让他们体验竞技的乐趣,必要时为他们提供辅助练习或纠正方法。

三、课内外相结合,全面推进

体育课程的分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规律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必须同时抓好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锻炼是对繁重的文化课学习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和调剂,劳逸结合,往往能够相得益彰。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认为:在课外活动中玩得最尽兴的人往往有两种,一种是文化课学习成绩特别好的,一种则是成绩较差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可以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教师要抓好课外体育锻炼,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复习课堂上的内容,指导学生加深理解身体锻炼的价值,掌握运动技巧,使他们能根据身体情况掌握适应自身特点的锻炼方法,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除了要加强课外体育运动,体育教师还要加强课堂改革,也许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就应当让学生多在操场活动,但实际上,体育理论课的学习也同样重要。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健康第一的目标,及全面的身体素质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思想上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增强参与意识。

当前高中阶段的分层教学已趋于成熟,实施分层教学的通俗而言就是使每个学生能尝到跳一跳摘到苹果的“最近发展区”,实验表明实施分层教学的学生的身体指标能优于不实施分层教学的班级,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秦旭峰.体育课分组、分层教学的尝试[J]. 吉林教育, 2010,(35) .

[2]朱菊良.体育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 教育科研论坛, 2011,(05).

[3]徐卫平.新课标下体育课任务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 民营科技, 2010,(11).

高中体育新课程 篇7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体育,创新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推行, 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在这一要求下, 给高中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挑战, 高中是一个学习比较紧张的阶段, 学生面临着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很多学校都只顾学生专业课的学习, 理论知识的提升, 往往忽略了体育课的重要性, 再加上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的落后, 体育课渐渐成了高中课程中最无用的一门课, 在新课程标准下, 高中体育必须进行创新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可以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为学习提供一个好的精神面貌和精力以及强壮的身体。

1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1.1教育观念落后

在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推行之下, 我国教育开始改革, 但是教育改革是一个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 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在我国的高中教育中根深蒂固[1]。目前, 我国的体育教学中仍以老师教学体育运动为主, 体育课程还只是停留在体育运动的技巧和技能的学习之中, 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的重点在于老师教和学生的学习, 往往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这种传统教育观念下的教育模式只是看见了眼前的利益, 而没有看见长远的利益, 没有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

1.2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下, 体育教学的方法也非常单一。教学方法是体育老师在体育课教学中所倚助的手段, 是老师传授知识、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的途径。现在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传艺式教学, 老师的主导地位被充分发挥, 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完全被忽略, 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完全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率也不高。

1 . 3忽视学生体育情感教育的培养

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运动技巧的教学,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忽视了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 缺乏浓厚的体育课堂的氛围和兴趣, 学生很难迅速地捕捉老师的教学内容和重点、掌握运动的技巧。高中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 面临着来自家长、学习和学校、老师等等各方面的压力, 再加上错误观念的指导, 使他们都不重视体育课, 这样就逐渐使他们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

2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要求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推行, 我国的教育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 高中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置身于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不再满足于当前教育的要求和需要, 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 从而使高中体育教学更加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在其课程结构中增加了一些供学生选修的内容, 这就直接使体育课程变得多样化, 丰富了教学内容,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内容, 老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打破以往的传统的教育模式, 充分释放学生的个性, 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 在体育课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

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创新教学策略

3 .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要想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体育课不重视的固定观念, 使高中教育不再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 打破注重文化课培养的传统教育理念, 在新的教育标准的推行下, 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 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体育课的重要性, 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 从而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活动中, 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自身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同时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3 . 2创建新型体育课

在传统体育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影响下, 我国高中体育课堂仍处于很呆板落后的状态,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 体育课堂的改革必须与新课程理念以及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改进我国的体育课程体系。体育教师一定要对新课程的要求和理念十分清楚, 然后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新理念对现有的课堂模式进行调整。

在新课程理念下, 体育课堂可以变成多层次的教学, 促进普修与专修相结合, 促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 充分利用网络等新科技手段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 在学习铅球运动之前, 体育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教室里给学生对铅球运动进行初步的讲解, 体育教师通过多媒体资源播放一些比较著名的运动员铅球比赛时的视频、以及图片, 在观看视频和图片的过程中体育老师要不断地给学生进行讲解, 让学生对铅球运动有一个初步地学习和了解, 并对基本动作做了基本的掌握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了学校的网络资源、减轻了自身教学的压力、为自己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便利, 更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的体育课堂, 改变了以往传统体育教学的死板模式, 通过视频的观看与学习极大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使学生更加地积极主动地学习,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之后, 再回归到体育场上, 让学生通过刚才视频的观看进行自我练习, 体育老师在一旁观看时对学生的不规范的动作进行一一指导, 因材施教, 使学生始终保持在一种自我学习的状态之中,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为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可能。

3 . 3培养学生体育情感

高中阶段的高中生, 正处于其情感的成熟期, 在这个阶段中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着好奇, 并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 对生活也是充满着青春期应有的激情和活力[3]。以往陈旧的只注重文化课学习的观念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 必须打破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 重新提起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和情感, 体育老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与激情, 使教育活动融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生活之中, 培养学生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技能, 从而使学生在兴趣中增强自身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体育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老师的引导下, 提供多样的学习内容, 使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 比如铅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等体育活动,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组合成组进行练习,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 喜欢什么就去学习什么, 通过小组学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结语

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下, 体育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远不能满足教育的要求和发展, 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才能使体育教学发挥其作用,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洪.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 (1) :49-50.

[2]徐家明.新课标下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J].才智, 2011 (10) :115.

高中体育新课程 篇8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理念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 体育教学当中新教材、新理念与新评价改革, 是对新型体育教育模式的尝试与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及思路, 总结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 以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一、高中体育教学融入创新理念的必要性

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当中亟需新教学理念的融入, 主要表现在:其一, 我国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忽视了体育教学以锻炼身体为主的目的, 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其二, 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备课簿每学期都是新的, 而内容“依旧如故”, 备课内容“换汤不换药”, 教学方式仍旧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其三, 高中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单一, 体育成绩靠运动成绩核定。最后, 我国高中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只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锻炼, 忽视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愉快和成功及运动的合作精神, 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二、新课改下如何创新体育教学

(一)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课程能力

每一位体育教师不仅是新课改的执行者, 又是新课改的不断完善、提升和实验的创新者。体育教师要加强本专业的学习, 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 教师应重新定位师生关系, 走近学生, 要以平等、民主、关心的态度对待学生, 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其次, 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促进他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最后, 体育教师应成为课程内容设定的开发者和较强的体育科研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向学生教授体育动作要领和体育拼搏的精神, 还应该把新的体育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要摆脱头脑中陈旧的教育观念和狭隘经验, 形成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塑造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

新课改目标背景下, 教师可选择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但教师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教师应考虑地区、学校、学生的现实实况;应考虑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应考虑学校资源的可利用性与课程开发的成本等问题。

(二)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体育教学当中要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如果教师单纯讲解动作如何去做, 或者动作示范, 这样, 站在不同角度的学生或者领悟能力不同的学生获得效果差异性很大。长此以往, 学生会对这门课产生厌倦。教师需要根据高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特点, 组织和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 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情绪,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比如, 学校的晨练中, 一般以陈旧的跑步或传统的体操为主要内容, 这就扼杀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可以采用乐曲或搏击操等多种形式的晨练来丰富学生的体育形式,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进而使学生愿意主动参加到晨练中来。

(三) 扩展课堂设计思路

传统的高中体育课堂多数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学生易于管理, 课堂具有严肃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思路必须得到改变, 体育教师的思路必须与时俱进, 拓展课堂设计的思路, 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比如, 师生角色互换, 让学生上台当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的合作化意识,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例如, 在篮球的学习时,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和身高等特征,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学生先观看NBA赛, 然后再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对NBA球星的经典投篮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 鼓励小组派代表进行示范。在学生示范的基础上, 教师再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进行系统练习, 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帮助和相互监督, 教师对动作进行纠正, 达到熟练掌握篮球此项技能。

(四) 创新课堂组织模式

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大, 主动性与参与性不高, 这除了其自身的身体条件以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现行教育体制当中课堂组织模式的固步自封。其实, 体育是一项全民参与的运动, 主要是对学生意志的坚韧性与健康锻炼养成的一种教育。因此, 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模式。目前, 高中体育在课程内容上仍然是以篮球、田径或者足球为主导, 而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体育运动如游泳、瑜伽及网球等则涉及较少。学校可以开设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选择项目参加学习, 使体育教学成为一种人生享受, 找到乐趣, 找到自己所愿意终身热爱并从事的运动项目。

(五) 学生学习评价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 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 增强自信心, 发展体育潜能。新课改对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评价提出新的挑战, 如何更加完善地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体育评价?评价模式应分为小组成员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测评这三个模块。体育教学学习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心理健康、运动参与性和小组成员合作性以及运动协调性。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 包括在长跑中能坚持下去不气馁、敢于同强手比赛以及对能克服对体育器械的恐惧心理。运动参与性, 不仅指在体育课堂参与体育游戏还应包括一周进行了多长的体育锻炼, 是否和家人朋友在周末进行体育锻炼, 把体育锻炼成为终生运动的理念。小组成员合作性, 在体育游戏或竞赛中, 乐意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项目, 为集体争得荣誉并努力完成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运动协调性是指在体育运动中能充分开发大脑与四肢的协调。

三、小结

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未来体育知识的掌握与体育技能的养成非常重要,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制定方案, 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寓教于乐。最终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目的,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 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的新方法绝不仅仅在于本文中提到的几点, 体育教学如何创新和发展, 需要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继成.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初探.

[2]李凌.球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 .

[3]李相如.关于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 (6) .

高中体育新课程 篇9

关键词:教师形象,体育兴趣,快乐体育课,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培养学生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忽视体育锻炼, 学校轻视体育教学, 家长蔑视体育课, 认为体育课可上可不上, 认为上与不上都不会影响到孩子的考试成绩, 一切课程为中考、高考服务。特别是学生升入高中阶段后, 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文化学习中, 舍不得拿出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个别学生对体育课缺乏热情, 消极对待, 无法集中教学, 在学习中难为情, 害怕丢脸, 不愿意重复体育动作, 诸如种种。作为一个多年从事高中体育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 我深深地感到,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 在体育教学中, 要把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摆在首位。要让体育课成为学生的“兴趣体育”、“快乐体育”,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谈几点体会。

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 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形象, 尤其是体育教师, 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这就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精神饱满, 言于律己, 时时刻刻注意自己言行, 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另外,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师生感情融洽, 相互尊重, 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可亲、可敬、可信、可爱, 学生喜欢你, 也就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反之, 师生关系僵化、抵触、紧张、对立, 即使教师的水平再高, 学生不买你的账, 不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 一切都是枉然。教师只有和蔼可亲、宽容豁达, 学生才有可能生动活泼起来。

二、耐心灌输体育文化知识, 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 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特别重要。由于高中体育的特殊性, 它既不影响学习的高考升学, 也不影响他们今后工作的就业和生活, 许多学生忽视高中体育课, 认为少上一节体育课不影响高考, 然而少做一套试题可能会影响高考。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打造快乐体育课

要想让体育课成为学生的“兴趣体育”、“快乐体育”, 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他们对哪些项目感兴趣, 哪些项目不感兴趣, 如何把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与不感兴趣的项目巧妙地, 合理地、科学地进行搭配。在高二年级选修课上, 我发现女生大部分喜欢选羽毛球、乒乓球, 男生喜欢选篮球、足球, 于是, 我把男生的足球、篮球和女生的羽毛球、乒乓球与田径项目中的“跑”、“跳”、“投”结合起来, 充分培养学生的力、速度、耐力、柔韧素质, 使他们的运动量相差无几。总之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他们感兴趣的项目得到定量的锻炼, 让他们感到体育课不是枯燥无味的, 而是充满“兴趣的”、“快乐的”。

四、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要兴趣化, 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 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高中的学生他们有体育锻炼的基础, 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 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 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推迟疲劳的出现。如立定跳远比较枯燥, 可采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 或用比赛的形式来进行, 那么学生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同样在跳绳、拍皮球、踢毽子等活动中, 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 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去自由发挥各自的才能 (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 。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 就能更好的集中思想和精力学习下一项内容。

五、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一切教学以生为主, 老师为辅, 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体育教学, 不单单是跑几圈, 跳几米的课, 也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自主学习的课, 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相信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在确保体育教学安全的情况下, 放手让学生组织课堂教学, 还“课堂于生”, 让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施展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及创造性。

六、科学设置教学进程, 有效组织体育竞赛

在备课环节, 我充分考虑到教学进程要科学化的问题, 精心设计每堂课———备学生、备场地、备器材。在实施课程环节, 我考虑周全。在课的准备部分, 我采用各种手段激活学生心里的潜能, 为基本部分的学习调整好心理状态。进入基本部分, 我安排学习、掌握各种新动作或较复杂的技术。在结尾部分, 我安排体力负荷较小、易激发情绪的练习, 总之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是一堂体育课成功的保障。

总之, 体育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身心活动的过程, 只有学生对活动感兴趣, 才能积极参加, 那么在今后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还要不断地挖掘体育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再有所提高, 从而适应繁重的学习任务, 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裴海泓.体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6, 41-57.

[2]傅辉沮, 张恩光, 等.体育与健康[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2.

[3]邓树勋.体育与健康 (南方版) [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

高中体育新课程 篇10

一、选项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不足,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建议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打破班级界限。同一年级进行选项教学 (在同一年级可以打破班级界限, 按模块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 ;打破年级界限, 进行选项教学 (对于不同年级可打破年级界限, 按模块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 。这些分班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学习模块的选择。其操作方法是:学校将某个年级不同班级的体育课, 安排在相同的时间, 同一年级全体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模块项目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 于是, 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同学形成临时体育课班级。这种以模块项目设置为中心, 同年级学生根据学习内容选择而自由流动的教学组织形式, 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需要。

“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其价值体现在: (1) 体育新课程的基本宗旨是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 学生对学习有更大的选择性。 (2) 体育新课程是基于学习模块的选择性学习, 虽然规定了基本模块必选, 但总体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模块, “合班制选项”比“单一班级选项”更节省教学资源。 (3) 新课程是以学习目标来统领学习内容的, 每一个模块学校都可以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施加影响。所以, 不同的学习模块, 应该有独特的合班选项方式。 (4) 现代课程理念提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课程, 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个人能力、性别差异、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因此, “选项”将相同学习兴趣的学生进行集中分班学习, 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二、“选项”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 新的“以学生发展为本, 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理念为“选项”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选项”本身就体现了新课程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 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权。只有学生选择自己合适的课程, 课程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程,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次, 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基于学习模块的选择性学习, 这为“选项”提供实践依据。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模块, “选项”实际上打破原有行政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模块, 因此, 它与模块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保持一致。再者, 我国进行基础教育改革, 小班化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志, 这在师资、课时和其他课程资源上保证了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也为“选项”的组织实施提供了可能。

三、“选项”教学的组织

1. 确定“学习模块”。

进行“选项”教学时, 体育教师首先要分析新课程的模块设置, 了解学校的教育资源, 结合学校的传统体育特色,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模块, 并做好各种学习模块的介绍与宣传工作;其次, 教师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能力差异, 并与学校所提供的学习模块进行比较。对于学生比较喜欢, 而学校仍无法开设的学习模块, 教师要分析原因, 通过多种途径, 创造条件, 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模块。

2. 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模块学习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尊重学生按照自己的体育学习兴趣和意愿, 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选择权进行分班, 从而为合班的范围提供依据。

3. 确定合班的范围。

在教学组织上,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模块内容确定“合班”的范围。对有对抗性的学习模块, 如篮球、足球等, 以同一年级按性别进行合班选项为宜, 这样有利于在相对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合作与竞争学习。对于无对抗性的学习模块, 如游泳、民间体育、形体与体育舞蹈, 可以打破年级界限, 进行男女合班选项的组织形式, 这样更有利于合作和互助学习。同时, 在确定合班范围时, 要充分考虑学校整体课程的安排, 主动与学校教务处沟通, 考虑合班的可行性。

四、“选项”教学组织形式的落实

在实施“选项”教学时, 为了解决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问题, 课内体育教学也要重视运用其他多种分组教学方式。

1. 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根据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能力等情况, 有目的地进行分组, 使分组后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各方面的情况大致相同, 也就是比较熟悉的分层教学。例如, 在篮球“三VS三”教学比赛中, 按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不同, 相对分成较高和一般的两组, 每组中的若干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同质分组在技能差异较大的教学组织中运用较多, 也可以在合班制选项的分班中充分运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同质分组的不足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不当或处理不好, 容易造成学生的自卑感, 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在使用同质分组时要向学生说明分组的意义和目的。

2. 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是以运动技能水平、体能水平差异、学习能力差异等作为分组依据, 有目的地把不同特征的学生分在同一组, 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 以利于开展游戏或比赛活动。例如, 在进行接力跑游戏前, 教师将跑得较快和跑得较慢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在各个小组里, 以使小组整体实力均衡。异质分组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行政班级教学中运用较多, 其特点是各小组的学习水平较为平均, 有利于在各小组间开展各竞赛活动, 活跃课堂气氛。

3. 合作型分组。

合作型分组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有的是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也有的是学生自由组合, 旨在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优点, 达到互帮互助, 互相学习、互相勉励, 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游戏活动还是竞赛活动, 合作都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新课程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4. 同伴辅导式分组。

同伴辅导式分组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有目的地把体育学习能力、体能和运动技能等都比较强的学生与较弱的分在同一组, 使体育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帮助和辅导体育学习较弱的学生。例如, 在武术教学中, 会的同学可以辅导不会的同学, 同学之间相互辅导。采用同伴辅导分组的形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要比一个人对众多的学生进行指导效果好, 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骨干作用, 解决教师“照顾不周”的问题。在采用同伴辅导分组时,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互助的学习氛围, 对帮助者和被帮助者提出一定的帮教要求,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 友伴型分组。

友伴分组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同学间友情, 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而形成的学习小组。因此, 在合班选项的分班中要考虑这些因素, 尽可能将这些学生分在一个班里。友伴型分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体验体育学习的乐趣。例如, 一个不会打篮球的学生, 处在一个友伴群体中, 其同伴以友好的态度、热情的鼓励带他一起打球, 并给以指导、帮助, 使他可以很放松地与友伴一起活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 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创新教学实践 篇11

關键词 高中体育 课程创新 教学 新课标

2003年我国教育部门结合我国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这是我国新课标实施的开始,也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步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之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其黄金阶段,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整个社会对教育教学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与关注。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过程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众所周知,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因此存在着对于体育教学的不重视现象,但是,自从新课标颁布并实施之后,整个社会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在逐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之中,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也实现了其发展的突飞猛进。

一、我国高中体育教学过程现状分析

(一)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理念缺乏

我国的教育模式就是应试教育,自始至终就存在对于文化课较为重视,对于非文化课不重视的现象。尤其是针对体育课,很多学校尤其是高中都不开设这门课程,因为根据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体育课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没有实际的价值与意义。经过实践论证与发展,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这种理念是错误的,我们已经逐步的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并在逐步的转变思想,但是,由于时间和阶段的问题,造成我国高中体育教师的理念还没有实现完全的转变。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师还没有真正意识到高中体育对于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并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教学创新,并没有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

(二)高中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进行高中体育教学创新的实际操作者是高中体育教师,但是由于我国对于体育教学的不重视等原因,造成我国高中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并不能很好的完成高中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了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发展缓慢。由此可见,我国高中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推进。

(三)学校硬件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体育教学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持,但是我国现阶段,高中体育硬件设施仍然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也正是这种现状造成我国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之中受到相应的阻碍。由此可见,我国高中在进行体育教学创新之中一定要充分的重视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以此来促进教学活动的创新。

二、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创新教学措施

(一)转变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

体育教师是推进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者与践行者,对于高中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一定要注重不断的转化教师的思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让体育教师积极主动的推经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例如:开展羽毛球比赛,教师先将比赛的规则和违例进行讲解,再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比赛,由教师和其余同学作为裁判,优胜组可以得到奖励。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比赛中对自身进行锻炼,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实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仅仅转变教师理念是不够,我们还应该积极的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有效的推进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不断进行。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之中,具体的方式有很多,其中较为有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其二,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实践体验教学改革方式。

(三)不断的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

体育教学往往需要依赖相应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进行,因此,我们要想促进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就必须充分的重视对于我国高中体育器材的不断完善,只有这样体育改革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否则,我们谈体育教学改革只能是纸上谈兵,根本不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三、结束语

高中体育不仅可以增强高中生的体质,还可以塑造学生坚强的性格,对于促进高中生的综合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我们应该充分的重视对于高中体育教学创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推进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实现学生更好的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建忠.提升高中体育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3(17).

高中体育新课程 篇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新一轮职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方面, 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新观念, 也给教育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在教育理念、 师生关系等方面与传统职高体育教学有着很大差距, 并且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严重制约着目前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 因此必须转变旧思想。

第一, 从技术教学内容方面来看, 传统职业高中体育技能教学主要以田径和三大球为主, 而且性别、年龄、体质条件等方面并不区分, 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特长, 对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积极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第二, 体育教学方法也需要发生转变, 因为传统教育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 而新课程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同时还强调激励教学, 给予学生更多自信心和自尊心, 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从而学有所成和学有所长。

第三, 教师角色理念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更强调教师是监督者和指导者, 属于配角,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所以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体育课程变为学生展示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机会。

2、新课程背景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目标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 高职体育教学的总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详细来说, 高职体育教学培养的学生能力目标主要包括:第一, 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因为高中职业教育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更强调学生的市场中的竞争力, 从而为进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体育项目更强调竞技性, 能够体现出更为直接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而高职体育教学就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提高竞争能力, 正面看待输赢, 并能够从失败中找到原因, 总结经验, 从而以更为坚定的信心参与到下一次体育活动中。另外一方面, 与一般课程相比, 体育课程充满了挫折和失败, 而新课程标准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竞争意识处理体育活动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

第二, 在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中, 人际交往能力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 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事业进步, 因此高职学生更需要在求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形成互相支持和互相尊重的氛围。很多体育项目虽然充满着竞技性, 但是更强调绅士风度, 强调在比赛中与人友善的基本要素, 一方面要与队友保持密切合作, 另一方面要与对手互相尊重。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技巧, 有助于学生形成习惯, 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形成相对稳定和谐的交际圈。促进自身心理健康。

第三, 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高职学生一般理论知识水平相对比较差, 学习自信心不足, 而体育教学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心理机制。一方面, 体育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体育项目, 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从而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中;另外一方面, 体育教师还应该设计一些比较困难的体育动作,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抗击挫折的能力, 最终将这种能力运用于其他学科学习中。

3、目前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了一定改革, 从全国范围来看, 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 采用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综合考虑学生的需求, 以学生为根本, 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看作课程设计的核心,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最终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 很多学校体育教学能够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 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性别和年龄等因素, 设计更多样化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从学生角度来看, 平时一些不爱运动的女生也能够非常积极主动选择一些强度不高的体育项目, 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提升, 学习效果也更为显著。

虽然目前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与改革目标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 详细来说主要包括:首先是一些高职院校教学思想和观念仍然比较落后, 教学安排不合理。一些学校负责人认为体育课程只是单纯的体育课程, 并没有太大的深意, 而这种观点就没有看到高职体育教学在锻炼学生意志、 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不少职业高中在体育课上只教授实践方面的内容, 并不涉及理论方面的教学。体育教学具有持续性的特征, 持续性体现在课程的持续性与体育锻炼的终身性。现在职业高中的体育课开设是以统一开课上课的模式, 学生只能根据体育老师的安排被动的接受上课模式与上课内容。其次是一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没有充分考虑职业高中的自身特点, 与普通高中的体育课教学几乎模式一样。高中职业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更强调学生在职场中需求具备的基本能力, 要求教学内容和手段更为多元化, 满足不同职业、性别学生的需求。最后是一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机制比较落后, 不能公平评价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综合素质, 也不能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 甚至会造成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下降, 久而久之就会厌倦体育课程, 严重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 而考评机制目的在于发挥促进作用, 所以需要更为有效科学的激励评价机制。

4、新课程背景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新课程标准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并且目前职高体育教学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 而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包括:第一, 树立更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先进的教学理念需要先进的思想, 而以人为本教学思想就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思想基础, 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 将学生置于教学中心, 更为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所以本文认为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另外, 还需要确立更为全面的教学质量观念, 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 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竞争意识, 从而能够将这种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应用于其他学科学习中, 达到自我满足和自身发展需求。

第二, 优化教学手段和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职体育教学更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在体育技能, 所以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该设计更为多元的体育项目, 让学生选择合理科学的方法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激发自己的潜能, 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变为感知。另外一方面, 还需要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 在加强体育技能、基础知识培养的前提下, 更应该要求学生掌握社会所需求的健身知识和技能, 从而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三, 建立更为合理的考评机制。传统高职体育教学考评办法比较单一, 往往忽略了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进步程度, 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自信心, 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动态发展, 所以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对学生进行多维动态评价。一方面, 应该关注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幅度, 动态考察学生的体育成绩, 进行前后期比较, 对进步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另外一方面, 应该关注学生在体育各个方面的学习效果, 包括理论知识、体育技能等, 从而能够真正发挥考评在体育教学中的导向、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肖传菊.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新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03.

[2]黄晓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成功 (教育) , 2013, 02.

[3]陈亦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措施研究[J].时代教育, 2015, 10.

上一篇: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谈下一篇:熵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