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培训资料(共8篇)
高中体育培训资料 篇1
高中体育培训资料: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动机
人的各种学习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在校的各种学习活动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么样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呢?我的体会是:必须遵循学生学习动机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逐步培养。
一、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规律
学生学习动机的发生、发展一般要经历“学习需要——学习愿望——直接学习动机——间接学习动机”这样一个过程。
1、学习需要——学习动机的源泉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机体自身或外部条件的要求在大脑中的反映。学习需要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习动机的源泉。
2、学习愿望——学习动机的萌发
愿望是人们追求满足需要的一种有目的的心理状态,它由需要发展而来。学生学习需要的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有一定学习目的的愿望。只有这种学习愿望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直接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产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开始往往以学习知识的直接兴趣为动力,产生近景性学习动机。它 是学生学习动机发展过程的初级阶段。
4、间接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升华
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它有实际效能,但其作用较为短暂;它只有向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发展和升华,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稳定和持久。这种学习动机的基础来自学生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是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要直正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由直接的近景性动机逐步转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必须利用学生的“四好”心理特征(即“好奇”“好动”“好胜”“好学”)
1、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习需要
青少年对新异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被新奇的现象和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并对它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好奇的心理,在体育课堂前布置好场地器材,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转移到体育课上来。在课堂上应做到教学内容每节课都有新的东西,使学生有新的认识。组织教学法应灵活多变,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不断地产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引起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强烈的需要。
2、合理利用学生的好动天性产生学习愿望
青少年生长发育旺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体育课的各种练习最容易和学生好动的天性产生共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合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和特点,充分运用体育教材的不同运动方式,因势利导地进行多种不同的练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运动能力,把他们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之对体育产生一定的学习愿望。
3、正确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形成直接学习动机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常有强烈的好胜心理,他们一听说要比赛,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利用学生这一好胜心理,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教学比赛,设计一些趣味较浓,竟争较强的游戏,以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使其在乐趣中巩固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
4、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培养间接学习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一方面加深体育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对运动本身的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正确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其明确体育学习的意义,把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促进他们把对体育的兴趣由乐趣向志趣升华。
高中分项教学对体育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影响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的启动,新的教学理念在为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为高中的教师带来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高中体育新课程的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在于分项教学在高中体育课堂的实施。分项教学的实施
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化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如果在分项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师专业技能;的管理和引导不得当时则会对教师的健康成长和教改热情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为此,如何更好的面对高中课改,如何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让教师在课改中真正得到健康的成长,是目前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中体育教师技能水平现状体育专业技能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技能,是保证课堂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随着高中新课程的逐步实施,要求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必须要有适合新课程事实所具备的专业教学技能。然而,在对体育教师技能进行调查及技能考核结果分析时可以看到,大部分中学教师存在着严重偏项,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各项技能的动作不熟练,相关体育技能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对新课程的理念没有很好的消化吃透等现象,这就为高中新课改在我区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困难。作为衡量一个体育教师的基本功作重要的一项-动作示范,教师的基本体育技能在不断退化,甚至有些动作不会做。对其他专项技能的理论知识也在逐渐遗忘,如果教师还不就此醒悟的话,如果学校还没有一个管理的制度出台的话,那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所特有的教学魅力将很难在课堂得以体现。也将失去体育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和在学校的地位。为此,对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培训势在必行。
二、原因分析:通过技能考核对教师进行跑、跳、投和体操、武术等内容的测试,及学校领导、教师进行座谈,通过认真的梳理和归纳,初步认为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高中新课程分项教学的要求给教师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高中新课程实施要求对教师对所承担专项教学项目的掌握要有一定的深度,要精益求精,这样势必会造成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去学习所学的专项技术,而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其它基本教学技能项目的巩固和学习。
2、各专项之间教师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减少。由于分项教学的原因,教师活动范围在缩小,交流的话题逐渐在减少,仅仅只限于同专业的教师,而与其他专项教师在技能和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也就相对减少,在思维的拓展和借鉴等方面在不同程度束缚了自己。
3、大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师放任自流,没有一个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大部分体育教师在学校给人的印象是自由散漫,不受约束,所以从上到下都不愿意去碰这颗钉子,再加上平时对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领导也没底气去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管理,只要课堂不出事就行。反正体育不是考试的科目。于是体育教师也就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课都不好好上,他们还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技能,去进行相关理论的知识学习?对学习此项技术的学生掌握其他方面的技能基础知识也会相应的减少。
4、学校领导在体育教师的引进上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长远的考虑由于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分项教学,对专项的要求较高,于是学校领导把目光瞄准了退役的运动员,引进了一批退役的运动员充当体育教师,但是这些运动员只对所学专项训练有一定的经验,而对体育教学,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及理念却是一知半解,有的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把普通的学生当运动员来进行训练,但是体育课不是训练课,学生毕竟不是运动员。学生除了掌握一定专项技能,更重要的是身体的全面发展。所以这些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于达到新课标所制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5、所分配教师的技能素质上普遍较差:
(1)部分教师在大学对所学的技能并不是很扎实,参加工作后利用新课改的理由为自己找一个不学习的借口。对体育教师应掌握的基本技能束之高阁,很少甚至不去练习。只是为了分项教学或专业兴趣而进行自己专业方面的技能的练习或比赛。
(2)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大学或学院对学生的管理不严,加上有些专业(如社会体育系)对学生的技能方面要求不高,从而造成了学生的体育技能不全面及较差的局面。从近两年两次体育技能比赛结果就可以看出,新分配的大学生的质量并不是很好,有不少是通过关系后门进来的,而没通过公平的竞争和选拔。因此,对新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很重要的教研工作。近两年新教师参加区技能考核情况分析
三、解决的措施和方法:课改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如果不加强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管理和正确的引导,那么高中新课程将会流于形式,走入误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将是一个畸形的发展,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为此,针对目前出现的现象和即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应在教师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上下功夫。
1、组织全区的体育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以此来促进教师对体育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2、加强对教师们的技能培训与辅导,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体育教学技能水平。
3、进行教师技能展示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教师的思维。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4、在专项教学过程中渗透其他相关技能的传授。
5、加大对教师的教学管理,采取辅导与检查相结合的策略。
6、将教师的技能考核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及教师业务的综合评估。在每年的暑假都要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大考核,基本上都是从理论的角度对教师们进行考核,但是为了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在考核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体育技能的考核,并把这一考核的成绩纳入对教师的综合评估中,以此来对教师进行聘任。通过这一举措,教师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都会高度重视的。从而达到教师练习体育基本技能的目的。
论新体育课程教学中运动技能的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一.弄清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由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三个部分组成。前两个部分面向全体学生,主要培养大众体育的人群,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后一个部分面向少数具有运动天赋和才能的学生,主要为国家竞技运动培养高水平的后辈人才。就体育教学而言,主要目标是促进所有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增强体能、促进健康,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就运动训练而言,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使他们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由于两者的主要目标差异,所选择的内容和方法也就应该存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学应该有别于面向少数“运动精英”的训练方式,不能在运动技能教学中牺牲绝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追求适应少数运动尖子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根据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去思考和研究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1.教什么样的运动技能
在新体育课程的教学中,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技能进行教学?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选择得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运动技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运用运动技能坚持体育锻炼;选择得不好,学生也会去学,但可能被动地学、消极地学、无心地学,自然也就不可能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效果,更难于课外运用这样的运动技能进行锻炼。勿庸置疑,每个运动技能都有它的锻炼价值,只有学生乐于和坚持使用某一或某些运动技能进行锻炼,就会发挥其锻炼的价值。
2.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
运动技能很多,而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非常有限,教所有的运动技能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因此,选择运动技能就显得非常重要。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技能进行教学,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第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同年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对运动技能的生理适应程度和兴趣爱好具有明显的差异。选择的运动技能越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学生参与运动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越高,运动技能也会掌握得越好,例如,小学生生性好动、兴趣广泛,运动技能应多样化,并简便易行,充满乐趣,如花样跳绳、滚铁环、踢毽子、“骑马打仗”、翻跟头、轮滑、小篮球、小足球、小乒乓等,而且这样的运动技能学习对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愉悦身心具有重要作用。如果选择单双杠、跑长跑、掷铅球、100米跑等项目的运动技能,学生的身体难以承受这样的运动技能练习,同时也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具有一定的体能基础,兴趣仍较为广泛,可以学习一些运动项目(如短跑、长跑、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中的技能,但应以学习每一运动项目中的主要的、关键运动技能为主,不用过分追求运动技术的细节,选择这些运动技能进行学习,一是让学生尽可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体育文化,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运动更适合自己,更为自己喜爱,为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学生是接受基础教育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发育成熟,并具备较强的体能基础,兴趣爱好相对集中,同时从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出发,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模块教学的要求,应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1~几项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并较好掌握,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学生掌握了一~几项运动技能,就可能乐此不疲,坚持锻炼。退一步讲,哪怕一名学生只掌握了一项运动技能,但只要坚持练习,就能取得良好的健康效应。比如,如果一个学生喜爱并掌握了乒乓球的运动技能,只要他坚持利用这一手段和方法进行锻炼,他的身心就会受益。这可以避免那种样样都学、样样都不精的现象,因为这样的现象无助于学生加深运动体验和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由此可见,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选择的运动技能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第二,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相联系。在学生的生活中,会存在一些体育的经验,如城市的学生可能对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等有一定感受和体验,农村的学生可能对跑、跳、攀爬等运动技能有一定的感受和体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则可能对一些民族民间的运动项目有一定的感受和体验,如跳竹竿、荡秋千、踩高跷、舞龙舞狮或踢毽球等。在体育教学中,重视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相联系的运动技能进行教学,学
生有一定的基础,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很高,学习效果也会突出。当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选择运动技能,并不是说只教这些内容,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运动技能进行教学,这有助于学生较为广泛地了解体育文化,但应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相联系的运动技能作为本校的主要教学内容,并在教学时数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运动技能有助于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劲、学得有效,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更加有利。
第三,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来选择运动技能进行教学,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做法。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各校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体育场馆设施条件、师资水平等差异较大,要求全国所有的学校教学统一的运动技能做法是不切实际的,城市学校能教的许多运动技能,农村学校难于做到,而农村学校完全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选择运动技能作为教学内容。例如,许多的农村学校篮球场都没有,有的学校只有一个破破烂烂的篮球场和几个破旧的篮球,一个班级的学生又很多,教篮球运动技能就显得困难重重。也许,我们可以也应该呼吁当地政府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的体育条件等,但在许多农村学校整个教学经费都不足的情况下,短期内要根本改善体育条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应鼓励农村的学校,根据体育场馆设施条件、师资水平等,积极开发符合本校实际条件的运动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体育教材。从促进学生健康和终身体育的角度考虑,学习何种或哪些运动技能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学会某种或某些运动技能并能运用其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就能起到促进身心健康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课程标准》提出了目标引领内容这一思想的重要原因,因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可以有多种内容和方法,换言之,不管学习和掌握什么样的运动技能,都可能去实现教学目标。
3.如何教运动技能
教运动技能的问题不是一个新课题,但根据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来说,则需要重新思考和研究这一问题。
(1)面向全体学生
教全体学生学习运动技能主要目的不是将学生培养成运动员,而是促进所有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进行体育锻炼。为此,在教运动技能时,侧重教学生掌握基本的、关键的运动技术,不要过分追求运动技术的细节,更不能照搬训练运动员的方法进行教学。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时数有限,一节课的教学对象少则几十人,多至上百人,过分地追求运动技术的细节,一是不切实际,二是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难以提高学习效果,此外,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考虑,重要的不是运动技术掌握到什么程度,而是学生能否通过运动技能积极参与运动。从这个角度来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比过分追求运动技术的细节更重要,但不能因此理解成不要运动技术的细节。此外,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学时对运动技能的要求要适度,即不宜太难,也不宜太容易,要求太难,多数学生做不到,则会影响学习的信心;要求太低,则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教学时,应该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对运动技能好的学生应该提出高要求,这也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如个别或少数具有良好运动技能的学生可以将下一个水平目标作为自己的发展性目标,或鼓励他们课外加强练习,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对他们提出通过他们的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的运动技能水平在一步步提高的同时,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服务学生健康
《课程标准》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理念,这意味着运动技能的教学要为增进学生的健康服务。因此,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
首先,必须改变竞技体育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色彩,完全照搬竞技运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对学生的健康弊大于利,因为运动员需要高强度、大密度、超负荷地进行运动技能练习,这有利于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但无助于增进健康。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和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教学方法,学生在练习运动技能时的运动量应该是适宜的,过大或过小均无助于增进学生的健康。
其次,必须改变仅仅强调运动技术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教师单纯地为运动技术而教、学生单纯为运动技术而学的做法;防止技术越教越细、内容越教越多。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了解体育锻炼的原则,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将体育锻炼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
第三,必须改变狭隘的健康观念,必须改变运动技能的教学仅重视学生身体健康的传统做法;树立整体健康观,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不仅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运动,更是为了教育。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有的课程都应围绕这一最高目标开展教学,体育课程也不例外。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应该摒弃“学科中心主义”思想和“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从国际体育课程与教学发展趋势来看,现代学校体育早已走出了“以
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藩篱,重新回归儿童的兴趣经验和生活。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过分地将目光投射到了“运动技术”上,以至于它的关注超过甚至掩盖了其他方面,结果使得学校体育的技术性、生物性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体育课程应有的人文性、社会性,更严重的是使得少数体育教师往往自我满足与运动技术的简单示范和与演练,而失去了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反思、求新的能力。当然,摒弃“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并不是说不要运动技术,《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新体育课程的性质,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并专门设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在这一学习领域中,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新体育课程并没有忽视运动技术的教学,但强调不能单纯地为教技术而教技术,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将运动技能的教学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是为了充分挖掘运动技能的教育功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要将运动技能的教学与培养学生正确体育态度、积极情感、道德规范、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运动技能教学才更有意义和价值,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4)如何教运动技能的问题上
还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运动兴趣培养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运动兴趣培养与运动技能教学不是一种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关系,不能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有了运动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体育学习和练习,也才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提高了,会进一步激发运动兴趣。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以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角度考虑,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显得特别的重要和必要。可以这样理解,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最好是运动技术学得好一些,但如果他对某一运动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即使运动技术相对差一些,只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既会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也会增进健康;反之,一个运动技术相对好的学生,如果对运动兴趣不高,他就可能不积极、自觉地参与锻炼,他的运动技能水平不会提高,健康也会受到影响。从这一意义上讲,在教运动技能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何等地重要。但是,将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理解成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观点是对这一理念的误解或亵渎。
第二,处理好游戏教学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游戏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理应充分运用,尤其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更是如此。游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游戏不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且本身也是一种教学内容。游戏教学与运动技能教学完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不能将充分运用游戏教学的课贬成游戏课、休闲课、娱乐课,更不能将充分运用游戏教学的课说成是没有学习内容的体育课。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老鹰抓小鸡”是一种游戏活动,但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也融进了一些运动技能,如各种跑、躲闪、合作等技能。再如,“移动篮筐”是将学生的投准技能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的学习内容。当然,体育教学不提倡将一些非身体练习的游戏活动(如拼图等)搬进体育课中。
第三,处理好体能练习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仅仅教运动技能是不够的,尤其是在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开始阶段,因为真正在教运动技能时,学生尚处于观察、思考、模仿练习阶段,达不到一定的运动量,因此,需要进行一些体能练习,即使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运动技能进行练习,也应该在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中穿插一些体能的练习,这是因为体能练习既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同时对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增进学生的健康也有直接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每堂体育课的教学中,应将运动技能学习与体能练习有机结合起来。
(5)新课程对高中体育教师的要求
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过分重视通过不厌其烦的示范和讲解将运动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基本处于一种无需动脑筋的被动接受的状态,只是进行机械模仿和练习。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突出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和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为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无论是从教育观念上,还是从教育的内容和具体的方法、途径等实施上来说,任何课程改革都必须以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为起点,并借助于每一位教师的具体实践。这就意味着,新课程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推行对高中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提出的新要求是: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开放、灵活”的课程观。传统的课程体系比较僵化、呆板,教师只能依纲实施,照本宣科,而新课程不再是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而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互动、有效”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新课程则要求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帮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对人的需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师徒关系,而是一种平等与民主、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的新型关系。
4、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参与”的教师观。传统的课程讲求一致性:内容一致、进度一致、考核评价标准一致,忽视个体的差异,忽视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教师往往只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关注、重视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越来越多地思考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让不同水平层次、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在学习中领略成功,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教学内容分层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综合化,应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追求。
5、需要“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以前的高中教师有精田径的、精篮球的、精排球的等等,教师呈现片面专业化的结构。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专业知识要全面;二是科学文化知识要深厚;三是教育学、心理学要懂;四是现代教育技术要精,体现“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要求。这就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体育教师积极应对。
6、多种能力共同发展的要求。新课程中除了传统的课堂设计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以外,还需要教师有开发“三级资源”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主动合作与研究的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多元评价学生的能力、推动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使自身不断发展的能力等。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当前新课程条件下高中体育教师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职责与角色不明。由于旧的教育思想影响根深蒂固,许多高中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缺乏了解和研究,平时教学中过分强调社会责任而忽视个体的生存价值和需要;强调教师的权力角色,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共生关系;强调教师个人的业务能力,忽视为了人培养人的职业责任;强调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
2、对新课程持观望怀疑态度。这部分教师片面认为新课程就是改一下上课内容、丰富一下教学方法、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新课程是换汤不换药”。这部分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的理念与价值,忽视了与他人的协作沟通,忽视了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甚至对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专家的讲座、辅导抱一种漠视轻忽的态度,当然更谈不上主动的学习钻研和深入思考。
3、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些高中教师认为理论是专家们的事情,自己只要上上课就行了,以自身的实践水平、技能水平为满足,缺乏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不能很好体会“课程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的教育指向,教学实践中不能回归生活,不能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反而盲目地自诩“一个漂亮的示范就能搞定学生”。
4、自卑心理仍占优势。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体育学科在全面追求升学率的高中学校是“小三门”,反正学校不重视,自己也没必要“瞎折腾”。在他们的心目中,学校体育教师处在一种无足轻重的地位上,他们把自己的工作责任仅定位于高三结束时“给所有学生一个合格”就行了。
三.如何解决地策略与建议
1、明确职责与角色。实施新课程其目的就是还教师本色定位,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局限于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转向引导激励。教师的职责、角色转换将越来越从知识的传授者向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角色转换。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
2、树立“健康第一”的新课程理念。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服从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的大目标。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以使他们将来能够精力旺盛地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应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在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上,都应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育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3、加强科研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石,是“自我更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基本。长期以来,高中体育教师大多忙于教学,倦于读书;偏重经验,疏于理论;强调业务,忽略反思。这使我们的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新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由教学的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形成个性化教学。为了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反思能力,在教学中勤于反思、质疑、批判、创新,善于观察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科学研究的途径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4、注重学习与提高。常言道:“要给人一杯水,必须有一桶水、长流水”。体育基础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使其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体育心理、生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做到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要走出传统体育课程的窠臼,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就要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掌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用最新、最准的科学知识去教育学生,用真才实学去吸引学生。
5、加强教研组建设。高中体育与健康将课程设置为选修和必修两大部分。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是满足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体育锻炼,增进健康,保证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情绪投入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还为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终身体育、终身保持与增进健康奠定认知、态度、技能、能力基础。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光靠体育教师一人的单打独斗是很难全面完成的,必须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利用教研组的整合力量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教研组在新课程实施中所起的作用不能仅停留在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层面上,还要开展课程理念、教学模式、选修课的开掘,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青年教师的培养、组内各教师的协调配合等方面的研究。体育教研组必须建立“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策,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科研潜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制度。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升理论;坚持教学、科研、学习三位一体化,指导学习、实践、创新的教研新模式;坚持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努力达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五维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与积极性,走协调、持续发展的教研之路。
6、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育教师培养教育机制。首先作为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要改变传统的人才观,改革与新课程不相适应的课程结构,调整培养方向。增设体育课程论、体育教学论、教育技术与体育等课程,加大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实习等课程课时,改变以竞技运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职后培训,创新职后培训模式,开展以新体育课程为核心内容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改变传统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课程结构,建立由学科知识为主的本体性课程、教育基础理论为主的条件性课程和教育经验的升华为基础的实践性课程等构成的主体性发展的三维课程结构;用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性课程整合本体性、条件性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体现教师教育以实践为基点的特性,加速有经验的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过程。
高中体育培训资料 篇2
一、按需设课,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
自2012年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来,丽水市各校体育教师在落实和实施课程改革方案过程中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积累了不少的问题和困惑。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丽水市各校加快特色示范高中建设的步伐,体育教师因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迟迟没有出台,以及缺少专家的指导和引领,在学校课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困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一些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实施感到迷茫和困惑;并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和技能特点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所要求开发和开设课程的任务;同时,还因为学校对教师评价机制不完善的原因, 限制了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失去信心,继而产生了职业懈怠。本次培训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举行,因此,培训方案设计团队在对各校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后,根据参训教师的实际需要和需求,安排了《高中体育教师思想和行动修炼》、《学校课程方案实施》、 《教学技能提升》等三个专题的学习。
1.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
三个专题的学习内容是针对目前丽水市普通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其中,《高中体育教师思想和行动修炼》专题是针对教师们在思想、理念上的困惑和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以提升教师的职业理想,牢固职业思想为重点;培训内容包括三个环节:特级教师董玉泉老师作了题为 “因为喜欢,所以快乐”的讲座;丽水市体育教研员饶伟锋老师以“因为坚持,所以成功”为题介绍了自己的体会;特级教师叶海辉组织了游戏实践体验。三方面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思维方式的改变、如何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操守等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校课程方案实施》专题主要针对学校课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师重实践、 轻科研的实际,提升他们的课程意识、科研意识,以解决国家课程校本化、拓展课程、特色课程建设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其内容安排了《青田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设计思路》、《缙云中学体育与健康选项课教学实践》、《体育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三个案例的学习。《教学技能提升》专题针对体育教师专项技能突出但不够全面的特点,选择了田径、体操、球类三个项目的技能学习和《游戏的创编和运用》的实践操作,以培养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教师,进而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
2.注重培训的实效
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中将学习内容与体育教师学习的特点相结合,注重教师们学习的实际效果。《高中体育教师思想和行动修炼》专题主要以专家引领为主,注重榜样精神的传承和专家人格魅力对参训教师的影响。其中,董玉泉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剖析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思想、思维的改变,并告诉参训教师“要跳出学科范畴, 以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来进行课程改革”; 同时,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五十余载体育教育教学经历的感悟,有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教育的理解,有对体育教学的酷爱和执着、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有对教学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对课堂教学方法和艺术的不断追求等方面的教育思想。在讲座结束时,他还引用“人不要在乎从事的是什么工作,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做。你把事情做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固定的规范中精益求精,从技术提升到艺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以至于别人看起来,觉得很美妙,很值得欣赏,你就不妨享受‘踌躇满志’的快乐。”的哲言与参训教师共勉道:做教师也好,做其他工作也罢,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工作本身所蕴含的美感,并进而去享受其中的快乐!董玉泉老师的讲座,让大家感受到体育教师职业的重要与崇高,真正理解了“因为喜欢,所以快乐”。此外,饶伟锋老师也通过对自己三十多年教研员工作的回顾,用鲜活的例子让参训教师们认识到 “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为”的道理,明白了只有坚持才有收获,只有坚守才能成功。 在专家的身上,参训教师们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事业、因为喜欢所以快乐、因为坚持所以成功的职业操守和人格魅力。
《学校课程方案实施》专题环节,三位市名师以实践总结为案例,注重实际的操作,以指导和帮助教师们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其中,王福林老师以“技术、体能、运用”构建模块计划,教学中突出篮球项目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作用,总结了缙云中学篮球必修选项教学的经验。他指出,对于技术教学,由于基本技术学习比较枯燥,要让学生理解所学技术在比赛中作用的基础上掌握要领和方法,要通过适当的竞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能教学中,应以组合技术的练习为主,从组合结构和运用的角度确定学习内容,通过常见组合的练习, 让学生探索组合的规律,并运用组合的规律以及实战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大胆地设计和创编组合,教学中还要注意提高学习方法的针对性;在运用环节,要以实战技术学习为主,要提供一定数量的技术组合供不同的学生选用,并创设有利于学生运用实战技术的环境和条件(如特殊规则的限定性练习等),促使学生在实战技术练习与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动作方式,教学中注意加强练习方法的系统性。此外,项亮宏老师以青田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选修+专修的方案设计为例,详细说明各类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实施方法,与参训教师分享了学校课程方案设计和实施的思路;何健老师以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就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程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突出教师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建设,或许因为每位教师和各校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三位名师的总结以及他们学校的经验不可照搬和复制, 但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科研上是有一定共性的,因此,三位名师的案例和总结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教师们解决疑惑和困难提供方法和启示,具有较好的引领和借鉴作用。
《教学技能提升》专题,力求以实践的形式,通过体验和学习,掌握所学的基本技能。其中,《游戏体验》环节在内容安排、 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上根据参训教师的教学实际,结合高中体育教师的特点,突出实效,让他们切实掌握了所学游戏的方法和技巧;田径、体操、球类项目的学习环节,由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帮助参训教师进行练习,培训中由3~5人组成的团队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由于培训讲师来自一线,与参训教师的关系非常亲密和融洽,大家不仅在一起探讨动作要领, 沟通练习方法,分享练习体会,达到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效果;更因为培训讲师也是一线教师,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参训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3.体现培训内容的先进性
培训教师具有代表性:例如,董玉泉老师是浙江省著名的特级教师,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是“浙派体育教育思想”的代表;饶伟锋老师有着三十多年市体育教研员的经历,在指导和培养教师成长方面有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经验。技能授课团队的讲师, 都是丽水市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自身的发展经历和经验都具有很好的学习价值。
学习内容具有先进性:三位专家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具有较好的引领作用;三位名师对实践案例的总结,更具有直接的借鉴价值。例如,项亮宏老师介绍了《青田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设计思路》,该方案设计思路是从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和改革历程、学校对学生发展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优秀人才学习的体验等方面分析并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现状和学校实际而设计、选择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构建“基础课程(必修)+拓展课程(选修)+特色课程(专修)”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框架。其中,基础课程是为完成国家规定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基础知识、 技能的学习,通过校本化处理形成“必修必学+必修选项+必修活动”的基础课程体系;拓展课程是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对校本课程进一步拓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校内、校外选修课程体系;特色课程是通过对校本课程的特色建设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由于国家、省、市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的构建还没有具体的要求,该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培训方理念具有先进性:本次培训突出学科特性、体育教师的特点,有专家教育教学思想的学习,也有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 有与专家的游戏互动,也有技能的实践和体验,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
二、高效、开放、优质的组织管理
1.高效的组织管理
为了让学员们高效地学习,考虑到体育教师的学习特点,本次培训的课程设计半天理论学习,半天技能练习,做到张弛有度。 理论学习要求固定学员位置,技能练习以学校为单位分组展开,并实行定时签到、不定时抽查,有效地防止了学员们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另外,由于技能练习项目较多、场地分散的原因,在分组轮换的组织中为减少时间和场地的浪费,在田径、体操、球类三大组轮换的前提下,在某一项目上再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轮换(如球类有足球、篮球、排球三项,需要再分成三组)。
2.开放的学习管理
开放的学习管理主要表现在授课教师与学员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与探讨;营造了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参训教师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创造了条件;同时,考核与评价以开放的过程管理为主,授课教师根据学员学习的表现给予评价,最后以每位授课教师的评价为依据,结合考勤的情况, 对每位学员给出本次培训的总评。
三、思考与建议
1.教师的培训也要因材施教
虽然本次培训的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也基本了解到参训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困难,但是本次培训没有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进行区别对待, 所以培训中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建议今后的培训按照教师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
2.以本次培训为契机,组建丽水市普通高中教研共同体
高中体育培训资料 篇3
15—16日,调研组在佛山、恒大足球学校考察。17日,课标修订组组长、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教授作了题为《试论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与切入点》的报告;课标修订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季浏教授介绍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介绍了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划分、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设计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结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并以体能模块为例,介绍了必修模块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还给出了教学建议。
郑庆顺在讲话中强调: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过去北大校长蔡元培所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学校教育必须对体育给予足够重视。郑庆顺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体育教研员、教师首先要抓好体育课程的落实,对没有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足体育课的学校给予问责。要创造性地把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全省学校体育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随后,调研组专家与到会的教研员、教师座谈。专家与教研员、教师就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展开了热烈讨论。同时,进行问卷调查。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2015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市、县(市、区)的体育与健康测试培训,那佳、许舒翔分别就质量监测工作作了动员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来自全省的18个监测样本市、县(市、区)的教研员、监测学校的领导及老师参加了培训。
18日上午,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与人类生态学院的Phillip Word教授作了题为《运动教育(Sport Education)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国际先进的运动教育课程模式;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汪晓赞教授作了题为《体育课程模式和教学风格及其应用》的报告,介绍了11种不同教学风格的特点及优劣,并介绍了体育慕课等新兴事物。
调研组对广东省在此次调研活动中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广东省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及课标理念推广、师资培训、教材编写等方面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社区体育培训资料 篇4
社区羽毛球培训活动信息
为提高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在5月份举办了社区居民的羽毛球比赛,通过比赛,加强了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的联系和沟通,也为居民之间和谐相处搭建了平台,同时也达到了全民健身的目的,虽然我们在组织这次活动中付出了一些,前期需要我们跑相关单位借场地,比赛时中午顾不上休息,我们要进行组织做记录,但这个活动的开展不仅受到了本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我们计划在2011年继续开展这方面的活动。
体育培训总结 篇5
通过几个月的集中培训学习,我接触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与班内的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收获颇多。可以说这次培训学习的内容很深刻,其效果将影响深远。作为一个中学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我个人感觉在这次学习中收获很多,盘点收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其次,教师要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第三、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在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时予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们对难题就有了挑战性,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帮助学生发展自学技能。课堂上我有意识对学生的进行合作训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小组角色,承担小组任务,同时有目的地在小组活动中示范合作技巧和协调教学活动,确保小组专注于学习目标,使小组成员在教师言传身教带领下逐步学会合作的技能。
2014暑期培训体育 篇6
今天是培训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26日。
由教育局教研室周主任进行专题讲座,周主任是区级骨干教师,她今天讲的专题是“做好一名站好讲台的教师”。
首先,周老师引出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多么谦逊的一句话,而且对于有名的教师来说,从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作为教师的谦虚、负责以及努力。
于是引出教师的三种状态——站上讲台的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和站稳讲台的教师。站上讲台的教师是有资格证的教师,这个状态是教师最初级的状态,我也就处在这一阶段。站稳讲台的教师是合格的教师,周老师说她处于这个阶段,当然是她谦逊的说法,这也表现了老师的一种很高的素养。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这是作为教师最高级的一个阶段,这也是作为年轻特岗教师的我的一个远大宏伟的人生目标。
通过“微时代”这个现状,提示我们老师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潮流,站在时代的前言与学生共同学习。
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作为年轻教师,我们更要努力成为一名站好讲台的优秀教师。而我个人觉得,想要站好讲台,除了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外,师爱、师德、师风缺一不可!
优秀的教师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做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不同的学生,有听话的、有沉默寡言的、有个性张扬的、有腼腆害羞不善言辞的、更有脾气秉性怪异的........这样的差异,就会铸成各种矛盾的出现。而我们教师,在与学生发生矛盾时该如何处理呢?难道说“我讨厌这个学生”、“这孩子太坏了,都不想看到他” ?我想,不是的。学生,毕竟还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想法还是很单纯的,冲动、易怒、调皮、好动,这些很正常。作为教师,何必要去和他们计较?反之,如若怀着一颗关爱的心去对待他们,去真心的爱学生,那么、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也会尊重你。我曾经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上自习的时候,因为作业,我和一名学生发生了矛盾,这名学生当场与我顶撞起来。当时,非常生气。为了避其锋芒,我选择了课下解决。经过耐心的交谈后,我发现其实这是挺好的一孩子,只是脾气倔强点而已,耐心说开以后,很快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诚恳的道歉。这突然间让我觉得,其实只要用心,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可以很好的建立起来的。我始终相信,人与人的相处久像照镜子,你善意的对它,它同样对你善意。师生关系亦是如此,虽然我们本着“宁给学生好心,不给学生好脸”的原则。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只要有爱,学生迟早会懂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首先是传道,其次才是授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想要站好讲台,自身要有良好的师德师范!用自身的德行,去感化学生。用实际行动去纠正学生的言行,我想这样要远远的好过照本宣科。
高中体育学校阳光体育活动 篇7
关键词:高中,体育学校,阳光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活动主要是指让更多的高中生主动积极地去室外、操场等地参加体育活动, 在学校营造一种良好的运动氛围, 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但是家长的过分期待与繁重的学业压力使高中生的身心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 进而导致很多高中生出现抑郁、近视、肥胖等问题。由此可见, 在高中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有待提高
在高中体育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 而且还是高中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之一。但是,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学校和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够, 以致于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学生的文化课中, 而忽视了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学校和教师缺乏“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目前来看, 很多高中学校依然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升学率, 从而出现了教师随意占用体育时间、减少体育课时的现象, 进一步减少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长期以往, 学生自主锻炼的时间被剥夺, 进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 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有待开发
高中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具有活泼性和好动性的特点, 如果在这个时期能有效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从目前来看, 虽然有许多高中生希望能掌握一些健身知识和体育技能, 很多高中学校也设置了每周两节课时的体育课程, 但是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 学生没有时间去锻炼, 仍然满足不了学生锻炼的需求。同时在现行的体育课堂中, 很多教师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以片面地将追求运动负荷强度作为教学目标来实现学生的体质增长, 从而在体育课堂上出现了“控制性”“填鸭式”“传习式”“施予式”“灌输式”以及“执行式”等传统教学模式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而且严重阻碍了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 教学目标有待明确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且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需要与课外体育有效地结合起来, 但是很多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出现了误解的现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 自由发挥。同时, 阳光体育活动还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兴趣爱好, 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并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团结等集体精神。但是在实际中, 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明确教学目标或是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使得体育教师放弃了体育课堂中某些知识、技能的教学, 从而降低了阳光体育活动重要性的充分体现。
二、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途径
(一) 改变教学观念, 提高对阳光体育的认识
阳光体育想要得到顺利开展, 离不开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提倡和宣传。许多学校由于对阳光体育的认识不够, 并且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 因此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对于那些不需要高考的科目, 关注力不够, 从而在学校和教师的心中自然而然地被当成了“副科”, 这些观念的形成使得教师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都产生了随意的态度。对此,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大力推广阳光体育的锻炼, 坚持将“阳光体育”的理念灌输到全体师生的思想中, 使得教师和学校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阳光体育的重要性, 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运动的好习惯。因此, 各个高中学校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 例如定期举办班级篮球比赛、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同时学校还需要完善体育管理制度, 加强对体育运动的组织管理水平。通过组织管理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锻炼,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运动理念, 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为其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
(三) 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体育教学设施
体育教学设施的完善配套是顺利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 不仅有助于教师开展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 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因此, 学校可以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和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同时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地配置体育资源设置, 从而保证资金的高效使用。除此之外, 学校还可以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 不仅可以依靠政府的支持, 还可以借助企业、社会、校友以及家长等各方面的赞助, 从而保障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锻炼需求。
三、结束语
高中生正处于智力提升、身体发育、能力增强以及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并为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虽然在高中体育的发展过程中, 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但只要在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的共同努力下, 提高对阳光体育的重视, 并在实践中不断对体育教学手段进行探索和创新, 那么阳光体育将会在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得到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华.探析高中开展“阳光体育”教学的措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 (8) .
[2]张再萍.反馈教学法在高中阳光体育长跑活动中的应用实验研究——以四川省江油实验高中阳光体育长跑开展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 2010.
[3]沈翠凤.新时代下高中阳光体育的实施策略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8) .
高中体育培训资料 篇8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精神;阳光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2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152
在我国现代教育中,最早提出“体育”并将之贯彻落实到教学中去的是南开中学的张伯苓先生,他大力倡导和推崇体育意在用体能训练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人格修养,这是体育的本有之意,体能训练是手段和过程,自然也是结果,然而却不是最终的,也不是唯一的结果。
一、“阳光体育”理念提出的背景
首先,传统体育课的真实存在状态。笔者多次走访方圆县域内的各中小学,观察和询问体育课的上课情况。从走访调查的结果看,体育课险些沦落到名存实亡的地步。总体上来说,呈现不均衡,甚至是有些怪异的发展形势。在那些偏远的乡村,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里,虽然体育器材不充足,但也会有好的体育发展氛围。究其原因,不外有二,其一是因为天高皇帝远,偏远的学校不争名利,没有升学压力,没有排名压力,那些学校的校长反而可以放手任体育教师去尽兴发挥;其二是因为这样的学校往往残留一些热爱体育,热爱教学的教师,他们把体育的精神执着地传承下去。
在另一方面,在县域,或县域周边学校,情况却大大相反。这些学校因为在政府的宠爱下,往往会配备足够专业的体育教师和达到验收标准的各种体育器械,在课程表上也按照课程标准编排体育课时。然而,体育课成了鸡肋,体育教师教得心不在焉,学生们学得若即若离。主要原因在于,上级部门对于体育课的考察停留在文件和器械配备上,锻炼的器械有,课程表课时充足,这就足够了。而高考科目和压力则让体育课的存在成了摆设,学生们不在乎,或者说他们在乎的是能有时间打篮球,或者散散步放松一下,至于严格的体育学习和训练,他们则不屑一顾,认为自己并不是体育特长生,根本就不需要严格的,甚至是规范的体育训练。
在这二者的中间地带,情况更不容乐观,一方面学校难以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另一方面,体育器械的配备也是稀里糊涂,毫不在意。很多时候,体育课由一些老教师担任,顶多就是领着学生们跑几圈,有的教一套体操,有的干脆就解散,抛出几个球来让学生自己去玩。这些大概就是体育课比较真实的存在状态。
其次,体育理解的偏颇。在很多学校领导的眼中,体育课成了占用正课的累赘,虽然不能提高整个学校的成绩和水平,却又不得不在考核中占有相当的权重,只是在课程表上做出安排,很多学校校长对体育并没有太深的感情和理解,所以难以从情感上重视。这样背景下,许多体育教师也难以做到思想上的重视,学生也以为体育课就是跑跑步,放松一下,在这种背景下,“阳光体育”的提出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阳光体育”理念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落实
“阳光体育”的理念就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材,科学安排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致爱好和身体发展特征,鼓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能自主地选择活动的项目,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学生释放出青春活力来。
首先,把“阳光体育”的理念贯彻到教学方式中。“阳光”体现的是普照每个生命的尊重,表现的首先是公平,所以“阳光体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惠及每个学生的民主教育,因此不管是成绩优秀、表现较好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地对待,采用分层教学法,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确定不一样的重点和训练目的。分层教学是对不同体能发展学生的尊重,既能够给发展较优、需要提高和加强的学生以足够的训练,又能照顾基础平庸、尚待发展的学生,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表现自己的才能,从而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享受到阳光体育带来的福利。
“阳光体育”在教学方式上的转变还表现在对循序渐进原则的坚持。这一原则体现了对体育教学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每个运动者体能训练和发展的尊重。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就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先原地示范体前传球的技能,让学生站在原地,反复练习和熟悉这一动作之后让他们尝试使用左手,然后再练习使用右手,直到学生基本掌握这一动作。基本掌握的标准是学生在紧急情况下也能做出比较规范的动作反映,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学生熟练掌握后,再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练习在防守时运球的技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最后是教师进行动作的正确和错误的示范,通过小组的讨论,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指出错误,而且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并作为日后教学内容和方式改进的参考。
三、“阳光体育”理念在完善综合能力方面的贯彻
“阳光体育”不仅是简单的体能训练,还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中着意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当学生在单调反复的训练中感到辛苦和乏味的时候,就要鼓励他们学会坚持,让他们相信自己,挑战自己,战胜自己。当学生在坚持中获得成功时,他们会体验到一种荣誉感,这种战胜困难的经历会在不断的训练和坚持中强化,并最终养成他们的精神品质,迁移到其它学习和整个人生中,让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变得坚强,并且乐观。
“阳光体育”倡导健康阳光的竞赛精神,没有竞争意识并不值得提倡,毕竟竞争是现实存在的,谁都不可能躲到桃花源中去过日子。但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观念也不可取。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我们并不缺少成功的英雄,而缺少失败的英雄,缺少那种虽然落后,却仍然坚持跑完全场的体育竞技者。尊重体育比赛的规则,尊重社会运行的规则,虽然落后,却不停止前进的脚步,这才是我们要的阳光体育精神,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积极的健康的人格。
“阳光体育”理念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训练思维,从动作灵敏过渡到思维的灵敏上,所谓的眼疾手快并不是简单的肢体反映,也是思维的反映,因此,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多问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多进行启发式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启彪.阳光体育理念下中学体育教学师生关系的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2] 宁晨曦,王佳琦.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