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研究

2024-08-22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精选12篇)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 篇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从高中体育传统教学理念存在的弊端入手, 对高中体育教学策略探究一二, 以期为广大教师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体育,存在的弊端,教学策略

新时期,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站在学生的位置考虑课堂教学的发展, 满足学生发展要求, 已经成为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 笔者对高中体育教学策略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以期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 学生主体位置很难得到体现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提倡教师退居二线, 做课堂的引导人,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然而, 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始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 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 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方式很难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要, 它是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之一。

(二) “形式化”教学现象较为普遍

体育课程并非基础教育中的重点, 因此没有得到师生的关注和认可, 教师在体育课上也是应付了事, 采用形式化的教学方式, 一般都是采取“上课跑圈、做操, 做完以后自由活动”的教学模式, 而这样无法真正锻炼学生的身体, 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这已经成为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是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之二。

(三) 忽视教学内容, 停留于表面

教学内容较为泛化、教学特点不够明显是当今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之三。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不够透彻, 未能很好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使得教学只能停留在表面, 对于体育的竞技精神并没有做到充分的挖掘和体现。

二、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为了解决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 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

(一) 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中,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 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 受这种传统教育观的影响, 教师习惯了按自己的思维定式, 严格要求学生的意识、习惯和行为“规范化”“格式化”, 从而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育观念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教师应改变以往以自己为中心的教育观, 转变自身角色, 变传授者为“首席促进者”, 变管理者为“首席引导者”, 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实施“人本理念”, 即实施“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这是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与需要做出的重大改革。作为体育教师, 我们应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了解学生内心动态, 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顺应当今的教育发展趋势。比如说, 我们设计的热身运动要新颖、有趣, 要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热身运动中来;在具体的运动项目中, 要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多组织一些竞赛, 让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逐渐树立主人翁的精神, 在体育课堂上发挥主动性, 达到锻炼身体、增强意志的最终目的。

(三) 改变“形式化”教学现象

高中体育教学是学生锻炼身体、提高意志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 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学生私下称体育课为“放松课”“大课间”, 究其原因, 是因为体育课“形式化”的教学现象严重。这大大影响了体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更影响了体育课上学生的参与度。为此, 高中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改变“形式化”的教学现内容, 深入研究教材以及学生身心特点, 并根据学校具体的体育设施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遵循学生的兴趣和意志, 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的体育游戏和体育项目, 真正参与到学生中来, 与他们一起活动、一起锻炼, 从而彻底消除以前“上课跑圈、做操, 做完以后自由活动”的形式化教学内容。只有这样, 体育课才不会成为“放松课”“大课间”, 才能发挥其效用, 才能真正锻炼学生身体, 达到应有的效果。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以它特有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规律和教育效果, 发挥着育人的特殊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我们只有重视高中体育教学,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 才能促进体育教学发展, 开创其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李鹏程.试论提高高中体育课教学效果的方法[J].华章, 2012 (10) .

[2]唐玉玲.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考试:教研版, 2012 (5) .

[3]徐小鸣.浅谈体育课上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 2010 (09) .

[4]韩超.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要性审视[J].科技信息, 2010 (32) .

[5]苏明理, 徐波锋, 仲宇.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技术技能标准的内涵及构建意义[J].体育学刊, 2010 (10) .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 篇2

摘 要:我国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提倡给学生减负,不断的通过各种政策提倡学校坚持素质教育,全方面的发展学生的能力,改变过去死读书的教学模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大。高中阶段是学生功课十分沉重的时期,学校和家长都应当更加重视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体育锻炼情况,因此,本文通过对高中体育田径教学进行研究,旨在针对目前高中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田径教学;体育教师

我国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体育教学主要分为体操教学、球类教学和田径教学三大类别,在大部分的高中学校,田径教学是最普遍的教学模式。虽然我们一直在坚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但是从人口的身体素质来分析,我们并没有看到可观的结果。本文首先对我国高中田径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当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甚至是学生本人都更加重视文化课的教授和学习,学生在学校的一切学习任务都是为了进行最后的考试,应试教育模式在我国根深蒂固。由于初中阶段的中考中有相应的体育加分考试,使得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学习更加重视,到了高中阶段,学生没有了考试的压力,田径运动又没有球类运动的新奇,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得教师丧失了教学的动力。其次,很多的学校将大量的教育资金全部都投入到购买教学仪器行列中,大部分的运动器材年久没有维修,不仅在课程的编排上减少了体育课的课时,还从实质上剥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资格。对大部分的学生而言,上体育课就意味着有其他的功课要做,在某些学校,文化课的教师还会占用体育课进行补课,妨碍了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发展。

1.2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根本上来讲,出现高中体育田径教学问题的原因还是体育教学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在传统的教学评价考核中,体育项目的考试只关注学生最后的考核结果,忽视了不同学生自身的身体差异。在英国的中学教学模式中,体育考核中学生需要突破的永远只有自己,学生不会因为在田径运动中落后于他人而感到难过。众所周知,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身体素质不好,即使再努力的练习都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长期发展,这类学生就会失去田径练习的积极性。最后,通过对现如今我国高中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现在很多的体育教师的学历偏低,教学能力不强,自身的体育技能无法正确的传授给学生。

2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对策研究

上文通过对我国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发展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接下来本文将继续从高中体育田径教学方法的发展中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综合提高高中生的身体素质。

2.1注意加强高中对体育田径教学的重视程度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通过大量的体育锻炼,学生可以增强体魄,实现综合发展。因此,学校应当按照科学的比例,制定相应的体育田径教学课时,增加体育锻炼的机会。高中生进行了更好的体育田径学习,可以很好的减轻文化课带来的压力,确保让学生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中感受到益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面对高考,每一个学生的压力不言而喻,学校应当转变对待体育课程的观念,积极肯定体育田径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优势,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在学校体育设施的方式加大投入的力度,为学生能够在学校进行体育田径学习创造合适的条件。

2.2改革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方法

要想使学生不仅能够爱上体育田径训练,还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需要教师调整田径教学的方法,提高田径教学的趣味性。首先需要激励更多的高中生参与到体育田径教学方法的改革中,促使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上课方式。其次,要制定出真正能够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体育项目,减少学生对于田径体育课的抵触。体育教师要精心安排和设计体育田径运动的教学方案,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使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运用激励的方法,确保师生的融洽关系。

2.3改变传统的体育田径考核方式

传统的体育田径考试方式太过重视学生的最后成绩,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应当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方法,充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在体育田径的考试中,可以综合分析学生的体能状况和学生的平时表现,积极提高学生在课时中的表现,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有效的解决现阶段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收集,应当遵循规则,使学生的付出得到回报,鼓励学生在日常的训练中加强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另外,学校应当在教师授课的同时,加强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监督和管理,增强学生的出勤率,严厉禁止其他文化课教师占有体育课课时。

2.4提高高中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高中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中体育田径的教学发展程度,就要真正提高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需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例如在体育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如何生动形象的使学生记住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讲解化为具体的操作能力。另外,体育田径教学不同于文化课的教学,教师需要使学生充分理解体育田径教学的内容,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看到具体的应用方法。教师应当是以引导为主,分解、放慢比较难的动作要领,纠正和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练习。在高中的体育田径教学中,应当改变应试教育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中学校面对新课标改革的浪潮,应当适时的做出调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本文对我国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力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来应对,争取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体育田径的教学,减轻学习带给学生的压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高中体育教学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71-01

中学体育教学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基础。建国以来,教育部门多次修改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旨在使学校体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在颁布试行不久的新客标中,更是突出了“健康第一、学生为主”的知道思想,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事业,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视和关爱。今年来,学校体育的面貌有所改观,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其一,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长期以来得不到纠正。在高中阶段面临高考的挑战,而体育不在高考升学之列,许多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减少体育课,有的甚至不开体育课,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情感。大多数体育教师因循守旧对一些传统观念还不能突破,这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社会、家庭对大学升学率的过份追求,迫使学校不得不加大对所谓“重点课”的学习程度,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本来就不多的课外活动受到冲击。在“没有一定本科升学率就没有一切”的大环境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并且愈演语烈。其二,一些学校受场地器材、体育设施的限制,很难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及教学。此外,还有学生自身的体育水平等等。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因为功课忙,没有时间参加锻炼。近几年的全国青少年体质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并不理想。这跟学生锻炼时间、机会不足有重要关系。学校体育有另一重要任务是通过体育教学过程给学生传授技术、技能,还要注意学生终身体育项目技能的传授和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令人吃惊的是,每个学生都把顺利通过体育达标作为体育锻炼的目的之一。这种明显带有功利性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加强身体锻炼,但也是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带着这种情绪学习,很难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目前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还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目的“教”而“练”,忽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学”与“炼”。只重视眼前体育短期效益,轻视终身效益;只对学生在校阶段负责,不对学生长远负责;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忽视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但是普通高中的体育课程,与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不同。高中体育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普通性”和基础性?回答应当是肯定的,而且这种普通性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更具有其现实性。因为体育课程既是学科课程之一,又具有普遍性,其目标的内涵具有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直接的、主要的关系。不论学生未来的去向如何,都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通过体育的教育活动所获得的相关素质。即使有少数高中学生,把体育作为未来的一种职业,毕业后希望自己成为一位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或体育的管理人员,但是就学生的学习而论,也必须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前提下。不能把普通的体育课,改成某一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将来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打好思想、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基础。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而且要特别注意对本门课的新科技、新文化的渗透。一定要使高中体育教师认识到,高中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时期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既与基础教育的其它阶段有共性,又应有特殊性。在健康水平上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适应将来的大学教育或走向社会就业工作的需要;在体育保健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要学有所长,形成基本的体育能力,养成体育意识和习惯,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必要的基础。只有克服全面均衡发展的思想,克服片面追求体质发展或运动技能提高的思想,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促进行为习惯的形成,让学生懂得体育的概念、功能及目的、任务、要求,树立学生终身体育观念,运用各种宣传阵地,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基础知识,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关注重大体育赛事,观看体育比赛节目,提高学生对体育比赛评讲与欣赏能力,才能切实提高高中阶段体育教学实效。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 篇4

一、提供独立自主的学习模式, 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独立自主的学习模式, 可以更好更快地帮助高中生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 让高中生对终身体育意识有完整的认识。 体育项目作为其中关键的一步, 是能更好更快地实现教育理念目标的基本途径。 然而很多高中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 在对体育的认识上还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 甚至很多高中生对体育锻炼没有足够的兴趣, 认为上体育课只是走走形式, 并不会好好利用体育锻炼时间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

基于此, 在体育终身意识教育过程中, 必须加强对高中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培养, 以更好更快地发展体育教育。 在体育课上,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爱好和身体情况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划分, 把喜欢同一体育项目的、身体素质差不多的学生, 每次体育课都对不同人群设定一些简单的教学目标, 让他们进行自我学习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简单的体育考核。这样既考虑到每个高中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情况和个人的充分意愿, 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爱好特长, 让学生真正积极地投身自主学习。

二、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浓厚的、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 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还能借此达到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笔者认为, 学校要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就必须努力创造出一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比如, 学校可以多进行一些体育赛事, 如跳绳比赛, 毽球赛等, 利用课余的时间将学生聚集在一起, 又或者在春秋运动会的基础上组织其他一系列的竞赛, 如夏季运动会、冬季运动会等;或者是在发展体育项目的同时, 传授有关体育项目的各类知识, 比如通过一些新媒介给学生播放国内外知名的运动新闻和运动健将、最新的时事体育锦标赛、世界杯、足球杯等, 这对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等都是极有好处的。

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 应当积极投入发展教育中, 提高自身的体育素质和品德修养, 积极鼓励引导学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与此同时, 学生也要全身心地投入体育项目, 积极响应学习的体育口号, 参加各类体育活动, 在优良的环境中寻找发展的高度和广度, 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 若是学校有一定的条件, 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健身器材和活动场地。 因为学生在各式各样的器材的吸引下必然会增加尝试各类体育项目的机会, 从而在尝试的过程中不仅仅达到锻炼的目的, 还找到合适的体育项目。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锻炼环境, 提高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 加强对他们体育素质的培养, 为建设体育教学的终身培养作出贡献。

三、提供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 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在体育课堂当中, 老师必须运用多种的、灵活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浓厚的兴趣。 随着新媒介的发展和渗透, 多媒体教学开始慢慢融入课堂教学中, 其中包括体育课程。 在体育课堂当中, 不仅仅要把握好最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 还应该灵活运用各项体育技能。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健康的体育训练下, 深切地感受终身体育教育。 当然, 老师在教授体育课程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对学生提出动作要求, 一味地对专业知识进行解说, 而应当正确引导学生, 给学生提供积极创新的机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编排一些舞蹈或者健美操之类的体育项目, 让他们投身体育锻炼当, 而不是过多讲解。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开展一些小型的体育竞赛, 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 举办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和游戏, 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终身教学教育。 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方法的领导下, 学生才能积极地正确地加入教育改革, 实现高中终身体育教学的伟大目标。

四、结语

高中体育已经不再是以往的走过场教学,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能力和体育能力是最终目标。

摘要:为了高中生在德、智、体等方面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增强高中生对体育的认识, 满足他们对身体素质的需求, 必须加强高中体育教学中对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培养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赖昆栋.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 2012, (3) :54-55.DOI:10.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5

一、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努力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以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努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多采用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还主动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和素质练习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品质。

二、了解学生自身特点,把握学生学习状态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在重视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也更加关注健康发展,高中体育教学受到的关注也随之增多。体育课早就成为了高中教学的必修课程,在所有学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巨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程度不深,无法树立体育健身的良好思想。为了切实将体育教学落实到实处,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各学校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加大培养力度,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教学,从而真正发挥出体育课的巨大功效,树立学生终身健身的思想。

一、高中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为了切实了解高中生体育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笔者对甘肃的一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高中生的体育意识相当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缺陷。现如今的高中体育课大多流于形式,课堂教学内容只有跑步、立定跳远等传统项目,与语、数、外课程相比缺少周密的计划,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体育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下手;第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在上述数据中,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到,高中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目的不纯,处于玩乐和无所谓态度的学生高达60%,真正具有体育意识的人数比例不足10%;第三,学校体育学习的环境氛围有待加强。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是提升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外在因素,但是许多学校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例如,有些高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仅没有重视体育设施的修建和养护,而且将高三的体育课程全部取消。这样一来,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二、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有效对策

从上述文章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高中体育课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上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现象,高中体育教师和校领导一定要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给予完善,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的正确看法。

1.科学合理的设置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一样是教学的基础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前一定要做好该科目的设置工作,结合新课改理念以及《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设置课程体系,将书中涉及的田径项目、体操项目、球类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水上冰雪项目以及健康教育分别予以教学,并结合学校的场地限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课时和学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多样性,逐步提升体育意识。

2.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基本前提,准确的动因能够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因此,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学生明白体育学习的主要原因,体育教师也要改变以往的灌输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实施教学,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某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知识讲解的时候,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就“体育教学的内在原因”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体育的了解。

3.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够通过有效的渠道提升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对此,各学校要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数量,做好运动场及其相关器械的安装工作,并举办一些与体育有关的活动,定期开展运动会。例如,我校于2006年10月被评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主要原因就在于我校在2008年到来之前就组织全校多次开展“我为奥运健儿加油”的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的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提升他们的体育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中生的体育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全面发展,社会各界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各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不断完善自我,做好课程设置,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并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郑红钢.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陈国明.探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J].成功(教育),2011,06:257-258.

[3]巩科呈.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及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万新建.浅析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0:192.

(作者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endprint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人们在关注语、数、外等专业学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也更加关心体育教学。高中生正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他们的课业负担重,很容易忽略体育的重要意义。在新课改视野下,不断完善高中体育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已经成为了必然之举。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以及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得很多学校忽略了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切实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针对这样的现象,本文就结合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以新课改教育理念为依据,简要提出高中体育教师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才。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在重视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也更加关注健康发展,高中体育教学受到的关注也随之增多。体育课早就成为了高中教学的必修课程,在所有学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巨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程度不深,无法树立体育健身的良好思想。为了切实将体育教学落实到实处,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各学校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加大培养力度,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教学,从而真正发挥出体育课的巨大功效,树立学生终身健身的思想。

一、高中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为了切实了解高中生体育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笔者对甘肃的一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高中生的体育意识相当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缺陷。现如今的高中体育课大多流于形式,课堂教学内容只有跑步、立定跳远等传统项目,与语、数、外课程相比缺少周密的计划,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体育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下手;第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在上述数据中,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到,高中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目的不纯,处于玩乐和无所谓态度的学生高达60%,真正具有体育意识的人数比例不足10%;第三,学校体育学习的环境氛围有待加强。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是提升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外在因素,但是许多学校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例如,有些高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仅没有重视体育设施的修建和养护,而且将高三的体育课程全部取消。这样一来,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二、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有效对策

从上述文章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高中体育课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上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现象,高中体育教师和校领导一定要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给予完善,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的正确看法。

1.科学合理的设置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一样是教学的基础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前一定要做好该科目的设置工作,结合新课改理念以及《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设置课程体系,将书中涉及的田径项目、体操项目、球类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水上冰雪项目以及健康教育分别予以教学,并结合学校的场地限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课时和学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多样性,逐步提升体育意识。

2.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基本前提,准确的动因能够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因此,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学生明白体育学习的主要原因,体育教师也要改变以往的灌输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实施教学,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某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知识讲解的时候,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就“体育教学的内在原因”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体育的了解。

3.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够通过有效的渠道提升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对此,各学校要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数量,做好运动场及其相关器械的安装工作,并举办一些与体育有关的活动,定期开展运动会。例如,我校于2006年10月被评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主要原因就在于我校在2008年到来之前就组织全校多次开展“我为奥运健儿加油”的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的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提升他们的体育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中生的体育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全面发展,社会各界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各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不断完善自我,做好课程设置,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并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郑红钢.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陈国明.探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J].成功(教育),2011,06:257-258.

[3]巩科呈.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及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万新建.浅析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0:192.

(作者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endprint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人们在关注语、数、外等专业学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也更加关心体育教学。高中生正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他们的课业负担重,很容易忽略体育的重要意义。在新课改视野下,不断完善高中体育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已经成为了必然之举。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以及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得很多学校忽略了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切实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针对这样的现象,本文就结合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以新课改教育理念为依据,简要提出高中体育教师应该采取何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才。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在重视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也更加关注健康发展,高中体育教学受到的关注也随之增多。体育课早就成为了高中教学的必修课程,在所有学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巨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程度不深,无法树立体育健身的良好思想。为了切实将体育教学落实到实处,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各学校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加大培养力度,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教学,从而真正发挥出体育课的巨大功效,树立学生终身健身的思想。

一、高中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为了切实了解高中生体育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笔者对甘肃的一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高中生的体育意识相当淡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缺陷。现如今的高中体育课大多流于形式,课堂教学内容只有跑步、立定跳远等传统项目,与语、数、外课程相比缺少周密的计划,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体育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下手;第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在上述数据中,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到,高中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目的不纯,处于玩乐和无所谓态度的学生高达60%,真正具有体育意识的人数比例不足10%;第三,学校体育学习的环境氛围有待加强。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是提升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外在因素,但是许多学校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例如,有些高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仅没有重视体育设施的修建和养护,而且将高三的体育课程全部取消。这样一来,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二、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有效对策

从上述文章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高中体育课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上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现象,高中体育教师和校领导一定要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给予完善,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的正确看法。

1.科学合理的设置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一样是教学的基础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前一定要做好该科目的设置工作,结合新课改理念以及《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设置课程体系,将书中涉及的田径项目、体操项目、球类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水上冰雪项目以及健康教育分别予以教学,并结合学校的场地限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课时和学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多样性,逐步提升体育意识。

2.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基本前提,准确的动因能够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因此,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学生明白体育学习的主要原因,体育教师也要改变以往的灌输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实施教学,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某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知识讲解的时候,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就“体育教学的内在原因”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体育的了解。

3.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够通过有效的渠道提升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对此,各学校要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数量,做好运动场及其相关器械的安装工作,并举办一些与体育有关的活动,定期开展运动会。例如,我校于2006年10月被评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主要原因就在于我校在2008年到来之前就组织全校多次开展“我为奥运健儿加油”的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的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提升他们的体育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中生的体育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全面发展,社会各界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各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不断完善自我,做好课程设置,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并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郑红钢.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陈国明.探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J].成功(教育),2011,06:257-258.

[3]巩科呈.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及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万新建.浅析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0:192.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 篇7

1.1 “生态体育”概念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利用适当的体育教学手段,让学生和自然,社会进行亲密接触,实现对学生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培养, 获得自然和社会的精神的经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存力和适应性。

1.2 “生态体育”特点

“生态体育”的提出不仅丰富了高中体育的模式和手段,还拓宽了体育教学的环境和场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2.1自然性

“生态体育”的主要目的和手段是让学生融入到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感受自然气息,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健康发展。

1.2.2时代性

21世纪后,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加之,奥林匹克体育思想的转变, 使得体育奥林匹克运动更加符合时代的特性,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2 “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依据

2.1新时期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变革的需要

传统高中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进行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培养。新时期教学主要以“三自主”教学模式为主,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2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的提高,体育教育要求“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高中生作为未来国家的栋梁,需要为以后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机能。学生在学校学到知识逐步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体育教育也应该顺应现有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拓展知识层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理念。

2.3缓解教学条件制约的有效手段

随着普通高中的普遍和其大范围扩招,高中的学生逐渐增多, 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都呈现严重不足的状态,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影响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对其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一定的影响,为后续学生体育的学习和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一定的挑战“。生态体育”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进入自然和社会进行锻炼,为缓解当前教学条件不足的现状创造了条件。

3开展“生态体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3.1实践经验方面

相对西方的生态体育模式,我国的生态教学起步较晚。在体育领域,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学者进行研究,但并没有形成整体系统的研究体系和趋势。所以对于高中“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展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3.2教学方面

当前,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国家性的大纲、计划和教材。生态体育课程也缺少系统性有深度的实验, 尚未形成较成熟的课堂模式,实战经验缺乏,大多数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论证和理论方向,缺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生态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阶段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生态体育的评价尚未完善,仍然需要多方的认证和推敲,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为“生态体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4 “生态体育”教学的应用分析

4.1 “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科目设置

传统的体育教育大多在学校内部,利用现有的器材和场地进行训练,根据“生态体育”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的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安排。教师可以对现有的体育项目进行合理的改革,运用技巧丰富教学内容。新颖的科目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其更好的探究和操作。比如在进行短跑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俯卧跑,转身跑,接力跑等模式进行科目的改革, 或者利用不同的光、声、触信号刺激学生的感官,锻炼其反应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参考有关地区的体育教育改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新的科目的设置,比如在周末或者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登山,素质拓展等户外活动,将学生与自然,保健,运动损伤的内容进行结合,帮助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学习,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的同时,缓解了场地器材的压力。

4.2 “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形式

“生态体育”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根据课堂的环境,场所和季节而变换。教师可以结合网络等平台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转换,安排素质拓展和体育游戏等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比如在进行抛铅球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课程,比如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模式,而是应该让学生先进行抛铅球的简单练习,帮助其探索发掘适合自己的抛铅球的最佳方式,最后再进行标准动作的示范和总结。学生通过自己的锻炼和摸索,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并找到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

4.3 “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

“生态体育”高中体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评价过程中都应该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根据每位同学的情况进行培养。教师对待每个学生既应该一视同仁,也应该区别对待,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方案,针对不同学生,从体能、锻炼能力、体育情感进行不同培养,并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充分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评价过程的客观性,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感,在身心方面都得到放松和提高。

5实行“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注意事项

(1)在进行野外实践活动中,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应该充分进行合理的准备,比如在登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防滑,在游泳过程中教师应准备足够的游泳圈,做到防患于未然。

(2)将学生带入大自然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防止学生对自然环境带来影响和伤害。

(3)对于“生态教学”场地的选择而言,对于环境较为偏僻的学校,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校园周边的平原或者高山进行练习,对于城市中央的学校,教师应该利用学校周围的环境和场地进行合理的安排,或者引领学生进入社会环境进行体育课堂的开展,最大程度的挖掘自然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6结语

高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改革对于推动体育教学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高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更好地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在“生态体育”教学模式下的高中体育改革过程中,学校应该以改革为契机,加大投资力度,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逐步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从多角度多方面推动生态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7.

[2]石刚强,葛幸幸,雷辉旭,等.高校“三选”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4):59-61.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 篇8

1. 精选教学内容, 这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基础

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 满足他们现实的体育需要。比如篮球, 技战术内容很多在短短的时间内, 不可能每样都教, 所以教材的选择就很重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 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如篮球的运球技术, 对女生来说重点学习运球急起急停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而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因其动作难度较大, 只作为介绍内容;在熟悉球性的练习中, 方法很多, 就可以经常变化练习内容, 使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更高;一些综合练习, 如行进间上篮、短传快攻, 既能提高技战术水平, 又能提高体能, 更应反复练习。对重点内容, 要反复练习, 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在比赛中能较好发挥。

2. 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 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 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 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 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 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 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 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 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 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 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 因材施教, 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乐到内心, 快乐体育强调要以快乐的情绪贯穿教学过程, 使学生热爱体育。发展其个性, 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 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 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 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 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神情严肃, 不容置疑, 学生唯唯诺诺, 言听是从。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 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 提高和增强体力。快乐体育认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快乐体育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快乐体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存在着辩证关系, 一方面是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充分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快乐体育过程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这两方面相辅相承, 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 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 高中体育教学应培养高中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 丰富精神生活, 促使高中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4. 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应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

高中体育教学就是要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 “为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 学生们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求就会产生运动的乐趣。这种欲求的水平越高, 越明确, 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也就越大。因此体育课不能是带有教师强制性的, 而必须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 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 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5. 变化莫测的战术吸引学生

比如篮球课, 篮球之所以风靡世界, 与它多变的战术不无关系。在比赛中队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位置的变化、相互之间的配合都使比赛瞬息万变。在一场篮球赛中不可能只用一种战术, 如半场区域联防、半场人盯人防守、全场人盯人防守等防守战术的运用, 就要根据进攻队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因此体育课中的篮球课举行比赛, 同样可以使学生们在课堂中得到锻炼, 在锻炼的同时得到快乐。争取篮球比赛的胜利, 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为了获胜, 学生不停地往返奔跑、争夺, 既要和同队的其他四名队员配合, 又要和另外的五名队员进行竞争, 从生理上、心理上都融入比赛中, 有了运动参与的愉悦感。获胜了固然有胜利的喜悦, 失利了也没什么遗憾, 毕竟尽力了, 要继续努力, 争取下次的胜利。

6. 有一定强度的练习, 让学生“痛并快乐着”, 享受高水平高层次的快乐

快乐体育是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 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它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常规, 这样学生既学到一定的锻炼方法, 也会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比如篮球比赛中的强强对抗, 高、快、变等的特点, 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体能, 掌握良好的技战术, 才能更好地、真正地享受高层次的运动乐趣。试想, 低水平低层次的技战术, 比赛肯定不够精彩, 学生得到的快乐也只是表面的。

7. 教师专业强、教学水平高是快乐体育的基础

教师规范、优美大方的示范动作, 无疑能让学生得到一种享受, 通俗易懂的讲解, 课程内容安排合理, 练习手段方法多样, 更能吸引学生学习。作为一个高中体育教师, 要经常锻炼身体, 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运动水平。试想, 一个大腹便便, 跑几步就气喘如牛的教师, 怎能做好示范动作, 怎能成为学生坚持锻炼的榜样呢。高中体育教师还要不断的更新知识, 如规则的演变, 每四年一次大变化, 四年中还有小变化, 作为一个专业教师, 必须及时了解。

教学要授之有趣, 做到“情知交融”,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和运动体验, 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 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胜利的喜悦。比如在投篮教学中, 假使学生第二次成绩没有第一次好, 教师应该告诉他:没关系, 继续努力!同时指出他在练习中的不足之处, 这样就使得他更有兴趣进行下一次的练习。有时候, 教师的一句话, 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此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错误动作的及时发现与纠正, 对学生启发性的教学,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结束语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战术, 有利于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高中体育教学应积极实施快乐体育。

摘要: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 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的, 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某些僵死、被动以及缺少乐趣的反思。快乐体育的产生是对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理性观的变革。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 就要结合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 结合教学原则和方法, 精选教材, 突出项目特点, 合理安排教学, 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让学生真正乐在其中。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 篇9

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不断提高,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而因高中体育教学枯燥、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使得学生提不起兴趣, 教师不愿意教授, 教学质量低下。而教育部门也明确指出, 高中体育教学应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所以进行体育游戏是丰富高中体育教学, 刺激学生兴趣, 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关键。下文就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作用展开分析, 基于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提出具体策略。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作用

(一)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进行任何活动的一种趋向性心理特征, 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动力。只有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的投入教学活动中去, 而如何使学生对高中体育教学产生兴趣就是高中体育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制定和开展体育教学目标、计划等多方面的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而且一些机制的缺乏也导致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再加上体育教学变得千篇一律, 缺乏创新, 使得面对这样的教学体制的学生难以保持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运用体育游戏, 在丰富体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 还能以新奇的活动来吸引学生, 促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二) 增强教学趣味性

就现在的形势来看, 学生注重的是课内教学, 从而对于课外教学有所忽视。众所周知, 体育教学几乎是由课外活动来带动学生积极性的课程, 在课余时间, 学生可以根据学校场地、器械等设施来进行体育学习和活动。而因缺乏适当的引导和机制, 很多学生并不注重体育的课内和开外学习, 再加上缺乏一定的趣味性, 很多学生感受不到参加体育教学的意义。适当的课间体育游戏, 不仅能缓解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 可以通过适当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很快进入状态, 更能刺激学生的兴趣, 而丰富的游戏活动更增加了体育课堂的教学趣味性, 从而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三) 促进教学不断创新

应用游戏教学的目的就是鼓励学生使其积极地投入到高中体育教学中, 从而实现高效体育课堂的目的。而引入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刺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更能为教学提供创新方式。游戏的种类非常多, 进行的方式和针对的人群也有所不同, 因此, 对于教师来说, 丰富的游戏资源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同时, 体育游戏的引入也有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基于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策略

(一) 准备阶段的运用

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通过引进体育游戏使得体育活动变得更适合学生, 更为生动、活泼。而因传统教学的机械化, 使得体育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长期之后就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 我们要注重到适当的体育游戏准备, 在准备阶段, 要保证体育游戏的针对性, 不断更新活动内容和形式,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游戏来替代传统教学准备活动。这样一来, 运用游戏来刺激学生, 使其在短时间内便可进入运动状态。例如, 在课堂开始之前, 采用“雨点变奏曲”的游戏方式, 当教师说“小雨”时, 要求学生手指相互敲击, 而“中雨”则对应两手轮拍大腿, “大雨”对应动作则为大力鼓掌, “暴雨”则示意学生们跺脚。

(二) 基础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程的基础部分主要包括体育项目技能教学、身体素质教学两部分。对于项目仅能教学而言, 关注的不仅是身体素质的锻炼, 更多的是知识与思想品德的教育, 利用体育游戏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 以刺激学生的兴趣, 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在体育课程的基础部分, 穿插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 为了改变枯燥、单调的动作练习, 将这些动作变为游戏的形式。而在泛化的阶段更要让学生在固定的条件下通过游戏掌握相应的技能。例如, 长跑训练是高中体育教学基础部分的关键, 而这项活动比较艰巨, 且方式单一, 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 很容易让学生反感。在长跑训练中, 教师可以选择越野跑的活动, 分组和团体进行比赛, 获胜的团体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三) 综合教学中运用

前面说到, 运用体育游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以及体育技能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身体素质练习中, 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目的, 而在技能的训练过程中, 学生也能通过多样化的内容积极参与进来, 得到多方面技能的提升。体育游戏的综合运用因紧密联系教材内容, 进行游戏创编,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 改进游戏的内容与规则, 增加其全面性、针对性以及系统性, 从而达到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训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将体育游戏运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刺激学生兴趣, 增强教学趣味性, 更能推动教学的不断创新, 而适当的体育游戏准备活动和基础、综合运用, 更是发挥体育游戏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关键, 是推动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的手段。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高中体育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大大提高了高中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上有着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中, 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 是高中体育教学不断创新的重要体现, 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重要影响。本文就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作用进行阐述, 提出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策略, 以推动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育游戏,运用

参考文献

[1]高继新.谈如何利用体育游戏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J].新校园 (中旬刊) , 2014, (12) :171-171.

[2]刘文军.让体育游戏绽放高中体育课堂[J].科技资讯, 2012, (31) :216-216.

[3]赵述东.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 :190.

[4]钱升.试谈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南北桥, 2014, (8) :103-103.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探讨 篇10

一、当前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重视 。

田径主要指 跑 、跳 、投掷等运 动 ,包括短跑 、中长跑 、跳远、跳高、铅球、铁饼、标枪等具体项目。 与高中学生酷爱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相比,田径运动显得枯燥、乏味,不受学生喜欢。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虽然规定了课程的目标,但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只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教学范围,哪些内容是必须在高中阶段完成的,哪些内容是在高一、高二还是高三必须完成的,都没有做出具体说明。 受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往往忽视了田径运动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活动,致使田径教学受到影响。

2.目 标不明确 。

高中体育课中田径项目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身体健康,体质良好,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并具有终身体育思想的中学生。 目前的体育教学,教师却用大量时间进行大量单一的项目教学和训练。 要跳远就是纯粹的跳远,要跳高就是纯粹的跳高,简单的技能传授之后,就是大量的练习,紧接着就是考核, 没有项目延伸。

3.考核方式不科学 。

高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更多的是看重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体育田径教学也是如此,在最后的考核过程中教师主要是看重学生的运动技能, 这样对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但是热爱体育的学生就会造成心理方面的打击,严重影响学生对体育田径的学习兴趣。

二、解决高中体育田径教学问题的对策

1.转 变观念 ,提高对高中田径教学的重视程度 。

面对严重的高考压力,学生更应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使自身精力更充沛,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青少年经常进行田径运动, 对他们身体的发育和成长都有重要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 所以, 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应该积极转变观念,重视发挥田径运动的作用,确定田径教学目标,在课时与硬件配备上都为田径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并通过田径运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高考做好准备。

2.优化组织形式 ,增加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积极性 。

传统枯燥的体育课堂组织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动作要领,导致领悟能力不同的学生取得的效果差异很大。 但事实上,与其他课程相比, 体育是一门非常适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程。 体育课堂可以通过穿插多样的课堂游戏,将技术动作巧妙地融入游戏中, 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他们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此外,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标准规定比较宽松,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增加多样的教学内容。 教师和学生就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及学习目标进行选择。 在内容的设计中,除考虑学生兴趣外, 还应考虑到该项目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及终身体育锻炼, 如在田径教学内容中可以添加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和户外定向运动等,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3.切实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

在很多高中学校中, 学生都认为田径运动是相当枯燥乏味的,相关田径技能在一些学生看来没有了解和掌握的必要, 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内容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缺乏训练兴趣。 鉴于此,高中体育老师需要采取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参与田径教学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积极性。 老师在实施田径教学课程之前,需要对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努力设计趣味十足、较为新奇的综合训练方式,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积极性。

4.建 立全面评价 ,恰当鼓励促进步 。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首要的是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其次要注意采用定量和定性两个方式,当然多种多样也是很好的。 教学评价除了要考虑到学生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外, 还要根据学生进步的大小和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价。 另外,田径知识、田径技能掌握情况和学习感情形成过程等方面都要在评价的范围之内。 不仅如此,体育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之间的不同,采用鼓励、夸奖、表扬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学生爱上田径运动。 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不仅不会因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而灰心丧气,反而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处于积极的认知活动中,而不只是机械练习。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法;必要性;有效措施

一、快乐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快乐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固化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适应性;同时,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情趣,使其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中学体育作为一门偏向实践型的学习科目,使用快乐教学法进行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快乐教学法的现实必要性

纵观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现状,教学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制约着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际教学成果的获得。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思维盛行,教学方式单一

中学教育长期停留在传统教学理念之下,长期的演变过程导致教学思维固化,注重照本宣科式的教育,忽视了教学理念的多元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重理念轻实践的教学思维严重阻碍着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此外,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在理念课程的学习上仅仅学习书本知识,课外的实践活动也仅仅采用应付型的实践手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根本体验不到生动、有趣的实践方式,何来快乐而言!

2.忽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

反观我国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普遍不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教学的主、客体关系不明确,在教学环节中甚至出现颠倒的情况,老师经常充当体育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客体地位。在这种不合理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往往以自己为教学中心进行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在厌恶、烦躁的学习环境中难以接收老师讲解的知识,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兴趣,致使厌学情绪不断增强和蔓延。

三、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快乐教学法的有效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育制度,加强中学体育科学教学的制度建设

首先,学校和老师一定要深刻理解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的重要性,接下来二者就应该着力创造这样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对传统的教学制度和理念进行改革,勇于对固化的教学制度和理念提出挑战,为中学体育教学采用快乐教学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

2.体育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体育课程教学,结合实际寻找产生快乐学习效应的教学方案

在这个环节中,中学体育老师一定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的身体、心理状况,结合体育课程,寻觅出一些适合学生且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案,这样学生才会拥有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学习的快乐感觉。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结合体育课程教学纲要,制定出一些实践性强,富有竞技性的体育学习项目,增强体育课程实践活动自身的参与度和兴趣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加以引导,活跃整个体育课程的学习氛围,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

在训练跑步的科目中,老师在教授了跑步技巧和方案后,如果让某一个人单独跑,学生自然会感觉到不适应,缺乏动力,没有积极性,更谈不上快乐。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把几个学生编为一组,统一发令,开展富有竞技性的跑步训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积极性自然而然会得到迅速提升,也更乐于参与这样的运动,在快乐学习环境中使跑步能力得到提高。

3.中学体育教学不能拘泥于某一种体育训练,要培养学生终身锻炼、快乐学习的思维理念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当好伯乐,要善于发现在某些体育方面拥有天赋的学生,对他们的体育训练及以后的体育发展方向给予合理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强项,快乐学习,进而取得较好的体育教学、训练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柯.浅谈快乐体育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J].安徽体育科技,2003(4).

[2]李新建.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4).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 篇12

一、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 青少年身体素质全面下降, 与身高、体重、胸围的生长情况形成强烈的反差。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力量等素质均全面下降。2003年和1995年相比, 反映柔韧性的立位体前屈指标13~18岁下降1.8厘米、19~22岁下降2.5厘米;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除乡村有所提高外, 其余均有所下降, 最大下降2.3厘米;其中耐力素质下降最明显, 13~18岁男女学生1000米、800米跑平均下降9.6秒、12.6秒;18岁以上男女学生分别下降20秒和15.1秒;同时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指标均有所下降。另外, 青少年的肺活量近年来持续下降, 近视率居高不下。专家指出, 这些数据均指出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发育落后于身体形态的增长。另外, 2003年与1995年相比, 城市男生肥胖率由百分之6.7上升为百分之10.7。而伴随着肥胖而来的是心脏和肾脏的病变。

由此可见, 由于学生毅力、耐力、承受能力等的下降, 导致学生各方面身体状况的总体下降, 形势极其严峻。高中或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 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 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

二、高中生体育意识现状

1.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习惯难以形成

升学的压力, 使得大部分的学生不得不放弃体育锻炼, 挤出时间学习文化课。除了每天的两操和一周两节的体育课, 几乎没有其他的活动时间, 学校规定的课外活动形同虚设。在课外, 学生一早回校到下午放学, 时间排得满满的, 没有一点空隙, 放学回家后由于家庭原因、作业、场地等原因, 更没有条件坚持进行锻炼, 体育锻炼习惯难以形成。

2. 高中生的体育意志薄弱

体育意志是体育意识的能动方面, 是学生自觉地确定参加体育的目的, 并在确定的目的支配下, 克服行动中的障碍、困难, 以实现目的的心理形态。体育锻炼最根本的原则是要持之以恒。

许多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恒心, 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据浙江省兰溪市游埠镇中学陈浩然老师对毕业生参加工作1~4年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每周3次, 每次15分钟以上) 占15.65%;少量参加锻炼 (每周1~2次) 占27.91%;基本上或根本不锻炼占56.44%。可见, 这些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比较被动, 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体育意识尚未形成, 以至走出校门后, 不能长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3. 青年初期生理特点的影响

由于性机能发育基本成熟, 在体态上, 表现出明显的两性差异。在体育活动中有明显的顾虑, 例如:怕做动作失败出丑, 让别人笑话。笔者在与学生交流中, 可以得知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特别是高年级女生更明显。女生由于性征明显变化, 动作变的不太灵巧, 对技巧性强的活动产生顾虑, 在体育活动中的惰性表现更加明显, 怕晒太阳、怕出汗、怕脏、怕苦、怕累或不愿让男老师保护等。

三、对策

1. 加强理论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体育理论教育, 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 身体锻炼应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进行,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尤为重要,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 理论教育能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 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理论课学时、量是完成教材的重要保证, 力争把教材的内容讲深、讲透、讲具体, 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 拓宽体育知识面, 从而终身受益。

2. 实施开放型教学

实施“开放型”教学, “开放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障, 以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主体接受、改进、加工、转换信息的能力为根本任务。实施“开放型”教学, 就是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 让学生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例如, 排球双手下手垫球练习, 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向体育教师汇报并商榷自己制定的目标个数。在组织形式上, 以往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步调一致, 限制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而“开放型”教学的着重点则是取消和放宽某些限制, 能放则放。例如, 准备活动不必每次都整队慢跑, 可以在悠扬的乐曲中让学生分散跑。再如, 在教学中的某些环节上, 如跳远的起跳点是否正确, 跳高横竿放置的高低等均不要过分限制, 应根据能力高低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样既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意愿, 使学生感受到肩负的责任, 又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始终在轻松的环境中身心愉悦地学习, 有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3. 利用竞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青年初期, 生理心理发育较完善, 求知欲旺盛, 求胜心切, 已拥有一定的体育能力。游戏与竞赛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根据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 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竞赛的参与意识往往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 其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比其他方式都更为深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 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多进行各活动项目竞赛, 利用竞争心理的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兴趣。同时, 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以表扬为主, 多用良好语言刺激, 可以增强学生情绪的正面变化,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通过与学生沟通得知, 学生要求“学校经常组织的体育竞赛。”愿望强烈。如趣味体育运动会、障碍跑、拔河比赛、乒乓球赛、跳绳比赛等等。特别是高年级的足、篮、排球对抗赛, 都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锻炼热潮, 学生的锻炼意识深刻。

参考文献

[1].李长勤.新课程背景下的好课[J].教学研究.2006 (1)

上一篇:《现代西方美学史》下一篇:合理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