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2024-07-26

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共12篇)

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篇1

高中体育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能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为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 促进教学开展, 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一、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在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中, 为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教师需要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能够实现学生肢体的协调。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能够使其自身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从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高中教学中体育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发展与学生需求, 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 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学生在高中阶段具有较大的压力, 通过体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得到放松, 缓解压力, 并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还能够促进教学的深入改革。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传授基本的运动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体育动作与知识,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各项技能。而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还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因此,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时, 必须对体育教学创新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解。

二、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步骤

1. 体育教学中课堂设计思路与教学理念的创新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模式探索时, 教师需要对课堂的设计思路进行创新。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进行体育动作的模仿与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体育课堂的氛围进行把握,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设计思路的创新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 并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自由发展。创新模式的体育教学应该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并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使学生能够在自由学习和发挥中提高体育技能与知识。此外, 体育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理念的创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该对学生集体与个体的协调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彼此尊重, 从而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促进教学的发展。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体育教学设计, 使教学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体育教师还应该进行教学环境的创设, 使得教学环境更加活跃,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2. 体育教学中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

课堂组织形式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为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模式, 需要对课堂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课堂组织形式创新的主要内容, 只有帮助学生激发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才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 开展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 便于教师进行组织形式的创新。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 教师可利用一些简单的游戏进行组织形式创新, 如在游戏活动中以某个体育动作为基础, 有效地将体育动作与体育游戏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游戏中进行学习, 掌握体育的基本动作要领与知识。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体育知识与动作, 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主动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

三、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措施

1. 创新教学方案, 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模式的探索, 就需要对体育教学方案进行创新。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的基础是教材方案的创新, 在体育教学方案创新的过程中, 应结合高中体育课程的要求进行探索, 并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 并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精心设计和创新。想要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模式, 还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体育教学的进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的口头讲述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语言与动作等为学生解释体育知识,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体育动作练习。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乏味, 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较大影响。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则能够借助先进的技术为学生生动形象地演示体育动作, 让学生通过视频讲解等进行仔细的学习与观察, 从而掌握体育知识的要领, 实现体育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2.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开发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探索创新模式时, 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体育教学是综合了学生思维能力锻炼与体质素质锻炼的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为学生讲解了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却没有讲解为什么进行体育锻炼。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就需要让学生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 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如在进行跳高、跑步运动教学时, 教师应该将人体运动与人体组织结构等基本规律告知给学生, 使学生掌握运动的正确姿势与发力方式。体育教师还应该对学生间的互动给予高度重视, 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 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提高思维能力, 实现知识与运动的协调。

3. 开展多样课堂教学, 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开展多样课堂教学形式来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与运动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多样教学模式的开展, 采用多种手段进行体育教学。如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活动时, 教师可采用灵活的培养形式与多样化的层次结构对学生进行教学, 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所以,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 教师还可以采用构建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体育教学。所谓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基于班级教学开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以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基础,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手段, 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目的。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开展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交互式学习, 从而使得学生的信息素养、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创新型思维等得到有效提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从而快速完成教师给出的教学任务。在任务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下, 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体育技能都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对教学创新模式进行不断探索。体育教师应深入了解体育教学创新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掌握创新模式的运用方式, 并采用合理的对策及措施进行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创新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教学的开展与学生体育知识与基本动作的掌握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 为促进教学发展,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勇.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成功 (教育) , 2015, (11) :68.

[2]王小明.关于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之探索[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4, (12) :95-96.

[3]关耀明.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J].吉林教育, 2016, (2) :63.

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篇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时,正确地运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自觉性增强、学习兴趣浓厚,使数学教学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一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依照分层教学所遵循的原则和实现的目标,一般将一个班的学生按2:5:3的比例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基础以下的学生,第二层为中下层的学生,第三层为中上层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商讨、动态分层的原则。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维护了自尊心。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出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调整一次),最终达到第一层逐步解体,第二、第三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层

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何实施分层教学便是一个问题。教师应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第一层学生达到①~③;第二层学生达到①~④;第三层学生达到①~⑤。

三、课堂教学分层

教师务必使第一层的学生都切实掌握教材的解题思路,然后当堂出相似的题型让学生练习巩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不降低数学教学要求。凡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运用的,一定当堂练习、当堂检测,这样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凡是当堂教的数学定理、公式要当堂记忆,当堂运用知识正确解答有关的习题,当堂掌握。对于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学生,教师还应该要求其掌握更多的解法,以扩充他们的知识面。

例如,在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①什么叫映射?函数?

②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x的取值范围称什么?

③函数值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y的取值范围称什么?

④x,y的取值范围有什么关系?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⑤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⑥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自变量x、函数值y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然后让第一层学生回答①②③题,第二层学生回答④题,第三层学生回答⑤⑥题。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突破这一难点。

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学习了《函数概念》后,又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①函数由哪三个要素组成?与映射有何关系?

②如何求自变量x取a时的函数值(fa)?并说明(fa)与f(x)的异同。

③自变量是否一定用x表示?两个函数相同的条件是什么?

④说出二次函数f(x)=2x2+2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并求f(0),f(1),f(a),f(x+1)。

⑤下列各式能表示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

⑥下列各组中是否表示同一函数?为什么?

先让第一层学生解决①②题后,请第二层学生解决③④题,再由第三层学生解决⑤⑥题。从而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分,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综合以上教学实践分析,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严格控制教学内容。凡大纲和教材删去的,坚决不教,以保证学生集中精力不折不扣地学好课本基础知识及做好练习卷中的习题,让学生得到适当的减负。此外,教师还应该力求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

四、作业布置分层

一刀切地布置作业,往往使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为此,各层学生的作业练习量基本一致,但内容有所不同。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分别设置与三个层次学生水平相适应的练习题和作业题,题量与难度均在学生承受范围内,使每位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得心应手的状态,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是复合函数的导数一节的各组练习:

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测验考核分层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教师采用分层教学以后,对学生的测验采用同一套试卷不同的要求,如可为避免出现学生将时间消耗在超越他们能力的试题上,试题设置可从易到难排列进行难度分层,要求学生做多少算多少,同时教师积极鼓励他们继续往下做;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第一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第三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每次考核后,各层次的人员应作适当的变动。例如,第一、第二层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为第二、第三层,而第二、第三层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第一、第二层。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在班级中就会出现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 篇3

一、创新意识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

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创新做起,争做创新科研型教师。教学创新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创新,探讨教学的得失成败,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回顾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寻求最佳方案,积累教学经验。新课程实验初期,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种种困惑。比如,旧教材结构清晰,知识丰富,重点突出,教师只要按照旧课程和教材的要求,照本宣科地讲清知识点,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而现在的教材变了,课本上现成的知识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怎么处理?讲吧,不符合新课程要求,让学生活动,教师又不放心,怕学生乱了,掌握不了知识点,影响教学成绩。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这些困惑,积极进行实验,从教学的创新设计、教学创新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到教学效果的检验,让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探索、反思和再创新,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进一步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改变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二、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实效

对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要把握其实质,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教师可直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进行情境导入,或是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创设一个情境,或是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情境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有利因素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地理课堂妙趣横生的前提。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己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再根据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掌握的知识也更深刻。

教学方法创新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即使一些问题尚未接触,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新的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他们以自身经验为背景的合理推导。所以, 在地理教学创新过程中,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探知,去获取更大的收益。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分组,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就力求切合题意,创新地从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这就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归纳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室内授课方式,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宽学习空间,积极开展各种实践式教学——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等,让学生在客观真实的环境中,去学习、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让他们手脑并用,学以致用,去拓宽认知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此,当学完“太阳高度”的知识后,我带领学生到学校新校门前利用“立竿见影法”测量本地在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此外,我还定期布置一些地理课外调查:调查本地土地利用状况和农业生产情况,判断本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条件;调查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情况,探究人口变动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等。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

教学方法创新必须妙用“启发式”。因启发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探究问题,提高能力。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教师应选择好“启发点”,正确的做法有:一是把启发点指向教材的重点,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如在学完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我常用下列问题启发学生:①假如地球只有自转而没有公转,一年会有四季变化吗?为什么?②假设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保持指向北极星方向不变,而是也转了360°,那么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对四季的形成产生什么影响?二是从回答问题的“卡壳处”挖掘启发点。如在讲“大陆漂移学说”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冰天雪地,不毛之地的南极大陆为何有煤的存在?”学生一时很难想到南极大陆会漂移这个关键点上。于是我提出下列小问题: ①煤由什么演变而来的?②有森林的地方肯定不会在冰天雪地的高纬度地区,那么应在什么纬度区?③南极大陆在高纬度地区,肯定没有森林,而现在有煤说明它在地质史上曾有森林,那么它曾在什么纬度? 通过逆向反推,层层点拨,学生最终得出南极大陆漂移的结论。这种启发,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

谈高中语文的创新教学 篇4

一、注意自主和创新的结合

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自主和创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自主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是自主的发展和提高。只有自主和创新做到完整统一, 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自立、自强、自信、自创的精神。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创造性。教师则加以正确的引导, 及时纠正, 调整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的思路回到积极、正确的轨道上来, 同时, 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性, 对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给予更多的鼓励、赞扬, 并善于发掘, 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二、确立教学思路, 改善传统语文教学理论

中国的教育思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 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似乎都太过重视那一张试卷上的累计分数, 最终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 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能掌握的、真正领悟到的实属不多, 学生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 思维被强加上枷锁, 长期的束缚最终也只能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泯灭。在当前的教育新时期, 我们要转变“应试升学”为“终极目标”的死板思想, 把目光从分数转移到培养人、塑造人上。而非把教学看成是灌输知识、理解知识并识记知识的过程, 确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目标体系。语文学科的特点, 决定了语言文字的灵活性、模糊性和多义性。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多元性, 容许学生中存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发现, 有效地将课上教学与课外熏陶进行有机的结合, 是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结合课外学习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通常都是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进行思考。吕叔湘先生说过: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什么作用呢? 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 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 无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因而, 若想实现教育改革, 实现教学教法的创新, 那么教师就要打开思路,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打破封闭式课堂的僵局, 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下给学生设定有一定创新价值的教学情境。

三、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在课堂上不断地提问题, 或者让学生讨论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 结果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是以简单的活动次数为尺度, 也不是以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为标准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 高效高质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比如, 在学习郁达夫的散文《古都的秋》时, 我问学生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悲秋还是颂秋, 学生兴趣大增, 通读全文, 了解作者后, 形成了两派意见, 支持悲秋的学生提出了以下论据: (1) 全文的景物是衰落悲催的, 情感自然是悲伤的; (2) 文章整体的风格是悲凉忧伤的。持颂秋观点的同学认为, 作者不远千里, 辗转回到故乡, 其目的也在品尝故乡的秋, 再从结尾看, 作者甚至愿用生命的三分之一去挽留北国之秋, 其对秋的眷恋、热爱、颂扬可见一斑。学生见仁见智,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寻找文章主旨的方法。我适时引导, 对作品的分析一定要和作者的家庭背景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 这种观点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思维视角, 联系到郁达夫幼年丧父, 从小就体验到了世态的炎凉和生活的艰辛。所以, 形成了忧郁的性格, 再加上当时社会腐朽黑暗, 作为一个正直善良、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自然是苦闷而消沉, 找不到生活的出路, 因而郁达夫的悲是发自内心的悲, 即便是笑, 那也是一种苦闷、恼人、悲到极点的无奈的笑。经过这样的引导、思考, 学生终于达成共识, 文章是悲秋的颂歌。

四、积累素材丰富语言知识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 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 而语文学科的积累又大致可分为积累字词、积累素材、积累常识、积累方法、积累思想等方面。其中字词的积累是基础中的基础, 却又是容易被师生忽略的地方。想想我们的各种优质课、公开课, 师生互动, 高潮迭起, 热闹非凡, 但一节课学完了, 却少见有关字词的教学或练习; 日常学习尤其是复习阶段, 一些学生完成所谓的任务后无所事事, 可稍加检查就会发现, 学生可能连文中的字词都掌握不准确, 也许在很多师生看来, 字词的学习、积累太“小儿科”。字词教学固然不是高中阶段的重点, 但字词积累却是不可忽视或轻视的。没有字词积累的扎实根基, 就无法建起语文能力的摩天大厦。

总之, 在教学中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措施, 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激活, 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以创新精神为指导, 转变教学观念, 不断探索创新, 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21 世纪新人, 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优秀的民族, 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而努力奋斗吧!

摘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 但是, 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结合教学实践, 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希望能对高中语文课堂的创新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杨岩.让高中语文课堂在简约中实现高效[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3) .

高中化学创新教学的建议论文 篇5

二.发挥创新实验教学的价值

实验是化学知识和规律形成的基础,而当前由于高考采用笔试这一唯一笔试的考查方式,导致高中化学对实验教学的关注度不够,更谈不上创新,其实这个认识是不长远的,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化学学科的进步都是有抑制的,“价值”一词看似存在于政治经济学之中,其实在化学教学中也存在,教学必须思考其价值性。实验创新应注意如下几点:

1.求新。“新”是创新的前提,当前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如果我们课堂上总是给学生呈现教材中的实验,对学生兴趣度的刺激是不够的,笔者认为要适当地创新,借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学生因为好奇而主动地探究其中的规律。2.求简。科学是简单的,创新求简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说的:其一,装置和操作更简单、便捷,缩短实验的时间;其二,学生对现象的理解变得更直观、简单;其三,实验更贴近于生活,情感过渡的简单。

3.求巧。巧妙的设计或操作让整个化学实验更具科学味和化学味,有的时候创新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或很巧妙地改变实验装置,或很细微地改变实验操作,但是最能让人切实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创新趣味性和妙处所在。

4.求省。我们都知道,化学实验都是在消耗化学药品和化学器材,如果设计能够节约,则价值性凸显。笔者这里说的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省钱,化学器材、药品、试剂都是教育经费的投入,从一个学习小组的实验浪费,看似不多,但是放到全校、全区、全市、全省、全国呢?每组节约一点点,则可以节约不少的实验经验投入;其二是减排,实验有很多是有气体排出的,对空气质量是有微小影响的,同样从大环境来看,应该尽可能地思考设计出更为绿色的实验。

三.鼓励合作学习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灌输的多,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当前课改新背景下,南通提出来“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教育方针,笔者认为其核心在与合作学习,应该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1.创造合作条件,培养合作意识。当代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笔者不仅仅教化学,还做班主任,观察学生后发现他们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甚至有些学生还缺乏集体观念。为了扭转这一现状,也是为了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教师就要有的放矢,想办法为学生创造合作的环境和氛围。

2.传授学生合作的方法,激发交流欲望。上课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形:老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但有的学生却无从入手,一点看不到合作的迹象。所以,在合作学习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具体要求怎样,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准备一定要充分,讲得详细一些。还应通过学生示范来增加感性认识。

3.跟据实际内容,采取合适的合作形式。在合作学习中,一般采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合作、自愿结合合作三种方式。

浅析高中体育课的创新教学 篇6

关键字:体育课;创新;关系;语言;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35-02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中,力求营造一种愉快的、活跃的气氛,使学生学习感到轻松、愉快。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摆老师架子,不要随意去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言行,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真正学习的主人,从而创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是师生多边、复杂的双重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潜移默化”来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输出与接受、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严肃认真,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针对学生学习体育的现状,体育教师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合作、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接纳老师、亲近老师、喜爱老师、尊重老师。人都有爱与自尊的需要,有与人和睦相处的需要。然而体育强调的是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相互存在着信息双象交流,建立在和谐平等的师生、生生关系的平台上。学生就会敞开心扉,主动地来和老师交流。

二、生动趣味的语言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所运用的语言则是一种专门的交际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途径。体育教学如同一个大舞台,作为体育教师应集编、导、演、评、教于一体。那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就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用语,它既适应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遵循语言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体育教学中的特殊需要和规律。我们要上好体育课,除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脉搏及熟悉教材外,还必须掌握好语言这门艺术。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期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以为教师声调的抑扬顿挫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音与声的美感,讲解的美感,实质上就是语言艺术的美感作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时期,涉及不同的语言。如在篮球训练课时,用“行走自如”来形容篮球运动员的过人熟练的穿插跑动,使学生尽快掌握过人技术及跑位战术的运用,并在比赛时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以求取得胜利。生动活泼的语言能带给同学们的无限遐想,又如,长期参加形体锻炼能带给你健美的体态,我们就常用“婀娜多姿”来形容。学生就会联想到“沉渔落雁、闭月休花”之美的西施。再如:上乒乓课的时候,对学生讲“乒乓球是球类项目中最小的球了。可是周恩来总理曾评价它‘小球震动地球’,这样的外交佳话,不仅展示了体育无穷的外交魅力,而且奠定了乒乓球作为我国国球的基础。乒乓球是我国国际赛场上一颗最灿烂的明珠。这些成就,说明了我们中国人最善于打乒乓球。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讲解法、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但随着教学现代化的发展,多媒体也走进体育教学的课堂,这样体育课堂就可以恰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我最近几年体育教学中,多媒体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教学应用中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让一些枯燥无味的东西生动活泼起来。更好的提高了体育课的上课质量,让学生真正得到了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起到了增强体质的同时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如: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国际名将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运用,呈现出多样性。又如: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更直观搬上讲台。如申奥、奥运知识、我国足球出线等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兴趣,使学生由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技能,使他们喜欢体育,乐于进行体育活动。

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讲解一些有关我们国家优秀的运动员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如许海峰打吊瓶上奥运赛场,为了祖国和人们的荣誉,而不惜带病之躯的高尚精神。结合体育知识的学习,利用国家优秀运动队、运动员取得的巨大成绩,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如我国女排、女足的优秀战绩,乒乓球队团结拼搏,奥运会、世锦赛的骄人战绩,激励我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斗志和努力做好工作的信念。在讲中国体育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不要忘了还要给同学们讲到中国的体育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激励我们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如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但是某些项目却处于落后的状态,以足球为例,以前连参加正式国际比赛的资格都没有,直到2001年才闯入世界杯,那个时候全国人民高呼:“中国足球出线了!”虽然第一次闯入世界杯,但是最终一颗球都没有进。这个与我们的民族精神相距太远,所以,我们作为体育老师,要多鼓励学生们练好身体、学好技术、将来报效祖国,将中国的体育精神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贾林杰.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中学课程资源,2011,(9).

[2]敬彦.如何将快乐融如体育课[J].中学课程资源,2011,(10).

高中政治课程的创新教学 篇7

一、依托教材载体, 设法捕捉学生创新思维契机

教材是课程实施标准与学生接受能力的载体, 是教程和学程的统一。因此, 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因素, 并融入教学过程的始终。无论是一段文字的叙述、一幅图画的展示, 还是一张图表的分析, 或一个多媒体动画的播放, 都要让学生觉得是他们探索世界的舞台。这样的教学, 不仅能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也体现出由教程式向学转化, 真正实现教程和学程、教法和学法的完美统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哲学, 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有许多热点问题很能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例如, 在学完了《经济生活》教材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后, 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课题作业:家庭投资和理财的合理化选择, 要求学生从自己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出发, 通过与父母、老师、同学共同探讨或上网、进图书馆等方式积累写作素材, 力求使论文观点新颖, 并具有可操作性。作业一布置, 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一个月后, 我让学生带着他们的“大作”进行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 气氛相当热烈。这次活动既使学生活学活用了所学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民主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传统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隐性权威影响较大, 学生往往倾向于揣摸教师的心思, 回答问题总是小心翼翼, 长期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在这种教师权威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压抑状态下, 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意识的。作为政治教师, 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角”。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做到师生平等,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 针对教材, 精心设计, 紧扣环节, 把知识和趣味融为一体, 创造读书思考、动手操作、独立探求新知的时间和空间,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存在的思想误区, 教师要细心、耐心地说服, 给予辩证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提供良好的氛围和人际关系环境。学生才能放松心情, 积极思考问题, 激发创新欲望, 发展创造性思维。

三、对作业进行创新, 增加开放性作业比重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和高考的影响, 传统的政治书面作业存在着很大问题, 教师一味地用教材上或是练习册上的题目考查学生, 按照标准答案判定对错, 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因此, 进行创新教育, 还必须进行作业的创新, 在书面作业基础之上增加开放性问题的比重, 以学生普遍较熟悉的事物为基础, 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完成, 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事例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开放性的作业, 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想法, 进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 有的放矢, 制定教学计划, 安排教学重难点。比如, 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教师可布置这样一份作业:“请你评价一下自己的消费观, 并说说你评价的依据是什么?”由于这种作业形式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与传统作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没有标准答案, 能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回答, 有话可说, 甚至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样的作业改变了传统作业的封闭性、答案单一性, 很受学生欢迎。因此, 学生能积极主动热情地完成作业。

四、消除应试影响, 积极营造学生创新思维环境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学生往往在考试“指挥棒”的束缚之下, 片面追求考试分数, 注重学习任务的完成, 一等二靠三要, 更为严重的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是金科玉律, 因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从而死读书、读死书。这种机械单调的学习方式只会加重学生左脑的负担, 严重抑制潜能的开发, 束缚学生创新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解放。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消除应试影响, 不断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挥的和谐氛围。譬如若淡化分数的考评, 学生则可能成为“多料”的全才。其实, 考试作为检查教与学的一种手段, 并不背离素质教育本身, 也并不排除考试, 只不过素质教育把考试作为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而不是唯一的方法。我们应该看到, 考试本身就具有两重属性, 它既可激发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可把另一部分学生推向厌学、辍学的边缘。所以,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要把学生的德育、智育、审美、实践等要素都纳入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体系, 让学生的左脑和右脑全都“行动”起来, 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发挥高中政治学科优势, 进行创新教育, 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 选准切入点, 走自己的路,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从强调知识内容向获得知识、探究知识的过程转变, 惟有这样, 才能不断发展, 才能与时俱进。

摘要:发挥高中政治学科优势, 进行创新教育, 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 选准切入点, 走自己的路,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从强调知识内容向获得知识、探究知识的过程转变, 惟有这样, 才能不断发展, 才能与时俱进。

高中作文教学的创新方法初探 篇8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注重结果忽略过程。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新的教学标准,然而由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封闭,传统教学模式地位坚固,高中作文教学课堂呈现着沉闷、压抑的氛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另外,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结果忽略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课程体验,导致作文教学失去了自身的活力,学生不能体会到写作过程中的乐趣。因此,高中作文呈现出了只为得分的写作目的,教师无法从深层次挖掘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潜移默化中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了一道屏障,无法打动读者,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作文教学的发展。

(二) 注重文体忽略风格。从大量的语文作文教学实例中可以看出,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注重文体忽略风格的问题。目前,记叙文和散文是高中语文作文中的主要作文形式,忽略了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导致作文教学表现出一定的单调性,且现在是以分数评判学生能力的时代,学生占用作文时间学习其他课程,教师自身也忽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文教学的发展动力。

二、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创新举措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而兴趣的培养以基础为出发点,只有通过切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中,才能转变学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变成发自内心的主动式学习,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着手。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自身的生活为背景,从中发现对美的感知。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并记录这些事物。通过大量的观察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这是创作过程中的最真实的情感来源,也是对生活的独特领悟。

2.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阅读范围。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或者课余时间阅读一些高质量的、具有一定寓意的文章,通过这种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且增加和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为今后的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鼓励学生阅读不同风格的文章,丰富创作文体。

(二) 满足个性化需求,优化课堂结构。优化作文教学课堂结构是新课改中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初衷是为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完美诠释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收集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并进行归类探讨,让学生学习从深层次挖掘、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创办班级杂志,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文章,成立班级文学团等形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新作文教学的活力。求异思维是指作者在现有的信息中通过自己的加工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它要求作者在审查题目、确定立意的过程中,应突破常规思维的约束,使自己的思维呈现多样化,从而得到多个答案。求异思维通常包括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1.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出发,能够得到不同的解决办法。这种思维主要体现在作文的构思阶段,在这一时期,只有充分调动自己所有的信息,将写作融于生活,才能激发思维的多样性。例如,以水为话题,从多角度出发,写出主旨不同的文章。如果我们从水的小和大出发,即滴水汇集成江河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和集体间的问题;从此与彼的角度出发,即水盛装在什么样的器皿中就呈现出相应的形状,联系到人若想生存应善于适应环境这个现实问题。

2.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背离常规思维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是创新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例如,采用逆向思维解说“见风使舵”,即把握时代变化趋势,及时改变或者调整方向,才能获得成功。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而这种两面性是教师创新作文教学的重要举措。应该注意的是,逆向思维不是天马行空,在其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应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

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篇9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 “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可见, 在新课程教学中, 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显得尤为重要, 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高中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转变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首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 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 需要活跃的思维。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可以让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 这样就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 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和迅速, 主动、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 努力创设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自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热烈讨论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了教学理念, 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积极发言的激情和意识, 如果没有更多的表现机会, 一切也会收效甚微。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空间,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提高自我发挥和创新的能力, 让学生更多地自主支配练习的空间和时间, 充分展现自己,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游戏教学中,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给每组一个篮球, 划出一定的活动范围, 要求每组学生自己讨论, 创编自己喜欢的、利于锻炼身体的游戏。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 既可以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效提高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根据教学内容 ,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体育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有很多内容极具挑战性, 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要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 教师需要精选教材内容。高中体育教材是完成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 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和删改, 适当降低难度, 增加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信心。精选一些适合学生自身条件和地方特色的内容, 减少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脱离学生实际的运动项目, 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体育课和从事体育活动是一种快乐, 在愉悦身心、增强体魄的同时,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其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增加更多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力, 是对学生体力和智力的融合, 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1], 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规则, 不同于组织松散的一般性游戏, 也不同于控制严格的体育训练和教学。通过体育游戏既可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和纪律的习惯, 又可以让学生通过努力和创新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游戏过程中, 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索战胜对手的策略和方法, 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又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如“搬篮球”游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各个小组同时进行比赛。每个小组都是两个学生背靠背, 把篮球夹在他们身体中间, 互挽胳膊往前跑, 跑到一定的位置, 再跑回来, 把球交给另外两位同学, 最后哪一队学生先跑完就获胜。在这样的体育游戏中, 既要讲究方法, 又要善于利用策略才能最终获胜, 学生只有通过讨论、思考、交流, 相互合作, 才能获得成功。而在这些过程中, 既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改变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接受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 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采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

(1) 运用自主学习法

所谓自主学习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地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有很多体育项目的动作, 有的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有的比较简单, 学生多通过自己的练习和揣摩, 便能自己掌握。对于这些内容, 教师只需要讲解一些知识要领和技巧之类的, 其他的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帮助就能完成的动作, 教师则不需过多参与, 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2) 运用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把教学内容编入各种活动情景之中, 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 让学生身处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 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2],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展现生活情景, 以录像、多媒体等再现情景, 以语言描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等。需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以及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各不相同, 在相同的环境中做同一件事, 他们的情感体验也各不相同, 因而所产生的想法、意见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或方法肯定也有较大的差异。在情景教学中, 教师应该多引导和鼓励, 对学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尽量避免讽刺和打击或扼杀其积极性,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培养其创新思维。

(3) 运用探究合作法

探究合作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遇到的问题, 让学生自主探究和相互讨论、合作, 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高中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思维活跃、兴趣爱好广泛, 认知能力强, 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许多体育运动项目完全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共同合作的方法, 做到领会要点, 掌握知识。如在进行篮球投篮教学中, 提供动作图像或录像片段演示, 让学生带着相关问题自行探究学习, 通过相互讨论与交流, 学生便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动作技巧和要领。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第二,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要作出相应的转变, 才能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彦林.试论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5) .

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篇10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信任的课堂气氛, 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 减少对学生思维和行为的无谓限制, 不对学生独特的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 形成一种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氛围。只要我们给学生民主、平等、和谐的空间, 学生就会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里,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激情, 微笑, 情趣带入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热情地关心, 爱护每一位学生, 尤其要厚爱身体素质差, 协调性, 接受能力低下的学生, 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热忱与温暖。对每为学生都抱以尊重与信任的态度。体育课愉快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定的内涵。“愉快教学”不仅仅关注教育的要求, 而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愿望, 从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去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使必需的学习任务变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而情感是学生对教育信息是否满足本人需要的一种反应。当我们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时, 学生会发出积极愉悦的反应, 并引起他们的共鸣, 产生正面强化效应。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尊重他人, 民主、平等、和谐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才能更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促进培养创新能力

体育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 富有挑战性的魅力, 能满足学生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 体育内容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 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学生是有差异的, 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是一分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 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帮助每个学生树立信心投入学习, 形成激励机制, 在每一个人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因此, 分层教学也是愉快教育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层教学是因为在学习目标上有分层的要求, 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使他们的学习水平都有提高。根据“因材施教”原则,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教材进行加工, 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 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使学生感受到上体育课以及从事体育活动的快乐。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出新、奇、特的特点,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 经过确定的过程, 得出确定的结论, 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尽量少讲, 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 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掌握创新的方法。

三、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 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的“干中学”和学生的“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创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 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定性和量化研究。在创造性的活动中, 技能越高, 就会产生更多新设想、新活动。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发现法用于体育教学, 其突出特点是, 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 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 发挥主观能动性, 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 问题教学法, 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 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如体育锻炼的方法, 提高成绩途径, 各体育项目的技术、战术、规则、练习方式、场地器材等, 老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并可以解释性地回答问题。情景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 以生活展现情境, 以实物演示情景, 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 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 以语言描述情境。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体育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要我练”到“我要练”进行转变, 学生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 这时, 教师要抓住大好时机, 及时引导学生向“我要怎么练”的更高层次发展, 真正把权利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才华, 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提出古怪离奇问题的学生不能采取训斥、嘲笑或不屑一顾的态度, 要积极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 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 捕捉学生的智慧的火花与灵感, 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 以此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 探索新知识, 使学生勇于质疑, 善于质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让他们自行组合编排成套动作, 并让编排有特色的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进行分析、交 (下转第32页) (上接第35页) 流、评价, 教师则充分鼓励, 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 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由于体育教学具有规范性和技术性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可能一次性达到规定标准, 因此, 教师应借助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 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便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 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 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 都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要不断的总结经验, 大胆尝试, 积极探索和创新, 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从而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如何在体育新课改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者:陈鹏远

[2]《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作者:望下雨

[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来源:互联网

[4]《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者:洪明忠

高中化学创新教学的探究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53-02

高中化学对于学生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在化学教学之路上取得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现今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学好化学,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而想要学生们把化学学好,教学方法是关键。因此,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是必要的,下面我就这方面谈谈本人在创新教学方法中的一些观点和经验。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一般是“师讲生听”的模式,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的讲,不顾下面的学生听不听或听得懂听不懂,老师完全把自己定位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这种填鸭式教育应该被摒弃。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者自身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为了应付这个工作,是为了学生们的学习成长,这也是一种基本的师德。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在这方面,老师要从自身找原因。课堂上一定要尊重与重视学生的地位,与学生多多互动,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即使回答的不算太好也要多加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拥有自信,拥有学习的动力,把课堂变为一个和谐的课堂。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科技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多媒体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能够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它将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的单一感官教学转变为融视觉、听觉等为一体的多感官教学。而且研究也表明,学生在多感官接受知识时更为容易,且记忆时间更为持久。把一些化学式、化学试管、实验步骤及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图像、影像技术展现出来,能够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體技术也方便了老师们课前准备,让老师的教学框架清晰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方面学生们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三、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如今许多学校都采用分组教学,我对这种教方法十分赞同。化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的学科,分组讨论的模式即可以提升课堂氛围,又能够使学生们通过自我探索获得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可谓“一举三得”。但在实施分组教学时,一定要着重把握各方面的环节。首先,老师一定要起到引领作用,做好小组指导工作,因为单单靠学生来进行探讨可能造成课堂的无序。其次,一定要合理分组,不能把学习好的学生放到一块,学习不好的放到一块,要着重把握好小组间的公正合理。最后,要建立合理的小组评价机制,从多方面对小组进行评价。分组讨论模式,不仅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小组中得以体现,更是对他们各方面能力的一种培养。

四、引入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多数老师都忽略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每个学期只带学生做一两次的象征性实验,这完全违背了教学的本质。我们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引入实验教学,一味的理论性知识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做化学实验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幷使他们对化学有极大的探索欲。另外,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优化并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相结合起来。同时在实验中严格监督学生,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充分运用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动手能力得以提高,更能是他们的科学思维得到训练,在今后养成科学的方法和精神,对实验充满探究与创造兴趣。

五、转变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研究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发现学生一般只习惯于思考老师或书本中的问题,而不会去主动思考。另外,当老师布置一些作业或化学实验时,学生往往从教材中去寻找答案,实验步骤大都沿用已有的老式方案,严重缺乏自我创新意识。所以说,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时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某一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并解决,布置下去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思考,根据学生自己的想法去实施方案。另外,要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化学竞赛。只有通过诸如此类的方法,他们的学习思维才能慢慢转变,创新与思考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升,才能让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

六、结束语

我们有理由相信,化学教学会紧跟时代步伐,因时而变,进行调整与创新。通过教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摸索,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一定会有质的突破,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得到更好的提高,我们也将为国家输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耿风洋.高中化学创新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3(25).

[2] 尹涛.高中化学要重视教学互动及实验的重要作用[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20).

[3] 刁晓娟.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创新教学探究 [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8(3).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 篇12

一、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实际情况

( 一) 体育与文化课之间矛盾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中体育课程普遍被一些主要文化课占用,学生为了能够在高考中获得优异成绩,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文化课中,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两大重要主体,从思想观念上就忽视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导致体育教学难以达到要求,体育与文化课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学生长期处于教室内,缺乏体育锻炼,因而缺少良好的心理素质。

( 二) 教学内容落后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从高中体育发展之初到现在,已经形成固定模式,而统一的体育教学项目并没有针对性,体育教学内容落后,学生难以对体育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即便是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也并不乐观。因此,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成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

( 三) 忽视学生心理锻炼

体育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共同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过度强调学生身体素质,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体育精神并没有渗透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也认为体育只是单纯的运动,失去了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二、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对策

针对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现状,高中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生难以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与新课改要求相违背,学生身心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此,高中体育教学创新主要从思路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创新。

( 一) 创新体育教学思路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改革主要是思想、观念的改革。面对教育发展新时期,我国教育部为高中体育教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战略性指导理念,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的前提下,养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并将强身健体与锻炼心态有机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实现拓展体育教学事业的目标。因此,现代高中体育教学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学习和掌握新课改内涵,树立正确体育教学思想观念,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体育精神,利用竞技等体育项目优势,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还能够促使学生身心得到锻炼,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 二)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贯穿于高中体育教学的始末,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主要是提高学生进行体育劳动的主动性与持续性。因此,体育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发挥能动性,积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转变学习动机,逐渐将体育锻炼纳入到实际生活中。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教师将体育道德观与体育精神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缓解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先进的设备。现代教育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信息、多媒体等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发挥激励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体育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篮球运球技巧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视频,分解动作,并对重要动作进行讲解,强化学生记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动作要领,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学生在实际运动中出现的错误动作,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能够接收到更加专业的体育教学内容。

传统高中体育活动仅限于校园内,学生难以将体育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为了能够推动体育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建立一个体育综合平台,例如,在每个学期初,结合实际情况,举行体育项目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观看体育赛事,丰富学生体育知识,通过对职业体育明星的喜爱而喜欢体育活动,将体育精神融入到生活中。

三、结论

上一篇:扑克游戏下一篇:冷链物流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