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创新教学(精选12篇)
高中地理创新教学 篇1
实践表明, 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 广大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 由于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 进一步提升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高中地理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创新意识淡薄
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 地理教师的创新意识淡薄, 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较慢, 并且大多数教师仍然坚持着“多讲, 成绩就越好”的思想。正因如此,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总是以传授知识为重点, 忽略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 教学方式老化
在如今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总是习惯性地采用旧有的教学方法, 这就导致在教学中无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也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甚至一些教师仍一味地采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有甚者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与进步, 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力, 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
二、高中地理创新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更加重视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因此, 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 我们应当充分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高中地理创新教学, 诸如利用创新来揭开高中地理的神秘面纱, 或者利用情境创设的形式来提升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 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新型的教学环境, 更好地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下文将针对现今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几方面的解决措施:
(一) 创新—神秘
长久以来, 高中地理作为主科以外的学科, 大多数教师都是非专业的地理教师, 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地理教学指导。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引入新课的方式方法无非是以下两种: (1)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 (2) 同学们, 今天老师讲授的内容是……这样的开场白, 让课堂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教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模式, 无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枯燥乏味。除此之外, 教师在讲到翻书的问题上也始终一成不变, 始终使用“同学们, 请翻到……”这样的语句, 课堂缺乏新意以及创造力, 学生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积极性。
为改变这一现状,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大胆使用一些相对新颖的方式作为开场白, 如可以采取新闻评论引入法、趣闻引入法以及头脑风暴引入法等。具体而言, 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 给学生一定的课题进行讨论, 或者给学生讲述一个相关的趣事趣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 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课堂讲解充满兴趣。这样的新课引入, 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创新—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 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 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此,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例如, 在进行新课导入时, 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以及各种图片为学生呈现相关的课本内容, 让学生提前感受新课内容中的描述, 从而有效地为后续的教育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这之后, 教师还可以提出几个同新课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创新——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中, 教师一向是高高在上的形象, 而学生则是一味地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 但是, 真正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和谐的。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地化被动为主动, 从而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更好地进行学习。要想做到这一点, 教师应当多多鼓励学生、赞美学生,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为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创新地理教学势在必行。作为教师, 我们应利用各种手段创新教学过程,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以此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无论是知识还是信息都在高速增长着, 正因为此, 社会更加需要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教师, 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 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让学生在全面获取知识的同时, 获得一定的应用能力, 并以此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中笔者将结合高中地理这一学科, 对高中地理创新教学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聂小彤.高中地理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8) .
[2]谢上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0) .
[3]徐怀彬.让创新教育走进高中地理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 (12) .
[4]刘静.谈高中地理课堂如何进行创新教育[J].学周刊, 2011 (20) .
高中地理创新教学 篇2
1.阅读习惯的养成
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阅读习惯对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重大意义。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根据他们的阅读能力,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不能给他们造成压力和负担,进而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在学生阅读地理知识后,先要对他们的阅读作出具体评价,进而结合教材组织学生讲解,归纳总结,通过让学生充分阅读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使他们的地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去学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奠定基础。
(1)语意阅读法。这种方法其实和学习语文时阅读文章差不多,在上地理课时,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发现疑问及时解决。对于浅显易懂的地理内容,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节省了课堂宝贵时间。否则,简单的内容如果教师过多讲解,学生就会感到无聊、枯燥,没有学习的兴趣。
(2)提纲阅读法。有的内容比较抽象,有很强的的理论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以采用提纲阅读法。这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读书提纲,体现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确阅读思路,为学生扫除一定的学习障碍。学生根据教师列好的提纲,有目的地去阅读,并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提出个人想法,一起探讨,最后由教师正确指导、得出结论。在阅读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有效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
(3)地图阅读法。地图是地理的命脉,地图阅读法就是让学生把阅读和读图有机结合在一起,在阅读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认真分析地图、记忆地图、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在地图上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够根据地图发现地理规律、地理特征,理解地图问题等,实现把图转换成文,通过读图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出地理成因和规律等,逐渐提升学生应用地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4)习题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同样需要教师认真阅读大纲,然后把地理知识点以习题的形式让学生阅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做习题。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知识点比较密集的章节。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需要教师具备教高的习题选编能力。选编的题目必须和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体现出主要的`知识点、重点,并且题目具有综合性、启发性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另外选编的习题要难易适度,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学生带着问题去书本上找答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分析、归纳等能力。另外学生根据教材去解决问题,提高了答题的规范性。
2.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材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问题的主要依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课本,做好批注和学习笔记,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创设多样地理情境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多种地理教学情境,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督促者、指导者、组织者,这是合作探究顺利进行的保障。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目标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真正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分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有目标、有计划开展讨论、自主探究。在组建学习小组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者,当然这需要教师提醒学生组建时要注意学习成绩。让学生自主组建小组有利于合作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上课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便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要求每个小组要提出一个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争辩;教师要走得学生中间,进行指导和点拨。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5.培养学生地理探究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 篇3
一、创新意识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
新课程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从教学创新做起,争做创新科研型教师。教学创新源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创新,探讨教学的得失成败,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回顾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寻求最佳方案,积累教学经验。新课程实验初期,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种种困惑。比如,旧教材结构清晰,知识丰富,重点突出,教师只要按照旧课程和教材的要求,照本宣科地讲清知识点,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而现在的教材变了,课本上现成的知识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学生活动,这些活动怎么处理?讲吧,不符合新课程要求,让学生活动,教师又不放心,怕学生乱了,掌握不了知识点,影响教学成绩。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这些困惑,积极进行实验,从教学的创新设计、教学创新活动的组织和调控,到教学效果的检验,让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探索、反思和再创新,坚持撰写教学后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进一步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改变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二、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实效
对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要把握其实质,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教师可直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进行情境导入,或是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创设一个情境,或是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情境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有利因素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地理课堂妙趣横生的前提。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己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再根据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掌握的知识也更深刻。
教学方法创新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看法,即使一些问题尚未接触,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新的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他们以自身经验为背景的合理推导。所以, 在地理教学创新过程中,应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探知,去获取更大的收益。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分组,围绕一个或一系列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见解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认同,就力求切合题意,创新地从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这就促进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归纳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室内授课方式,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宽学习空间,积极开展各种实践式教学——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等,让学生在客观真实的环境中,去学习、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让他们手脑并用,学以致用,去拓宽认知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此,当学完“太阳高度”的知识后,我带领学生到学校新校门前利用“立竿见影法”测量本地在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此外,我还定期布置一些地理课外调查:调查本地土地利用状况和农业生产情况,判断本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条件;调查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情况,探究人口变动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等。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
教学方法创新必须妙用“启发式”。因启发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探究问题,提高能力。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教师应选择好“启发点”,正确的做法有:一是把启发点指向教材的重点,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如在学完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我常用下列问题启发学生:①假如地球只有自转而没有公转,一年会有四季变化吗?为什么?②假设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保持指向北极星方向不变,而是也转了360°,那么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对四季的形成产生什么影响?二是从回答问题的“卡壳处”挖掘启发点。如在讲“大陆漂移学说”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冰天雪地,不毛之地的南极大陆为何有煤的存在?”学生一时很难想到南极大陆会漂移这个关键点上。于是我提出下列小问题: ①煤由什么演变而来的?②有森林的地方肯定不会在冰天雪地的高纬度地区,那么应在什么纬度区?③南极大陆在高纬度地区,肯定没有森林,而现在有煤说明它在地质史上曾有森林,那么它曾在什么纬度? 通过逆向反推,层层点拨,学生最终得出南极大陆漂移的结论。这种启发,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
探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 篇4
一、紧密结合学科特色,促进教学取得更高的实效性
高中地理教学要想取得成效,必须紧密结合地理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突出区域性、空间性、综合性等特征。高中地理属于系统地理,但一定要重视彰显空间性,把握空间规律,重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空间概念,这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高中地理涉及很多具体的案例,这些都应当置于具体的区域背景下展开讨论。把握区域性对于地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前提基础。高中地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所以对综合性予以体现也非常关键。一定要使学生学会综合联系,这样才会切实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保证高地理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质量。就“气候”这部分内容学习来说,应当对洋流、地形这些内容联系综合,学习“水文”部分内容,需要对气候、地形部分进行综合,学习“植被”应当具体联系气候、地形、水文,加以综合,对综合性充分体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结构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所以优化设计地理课堂教学结构非常关键。选择教学内容需要对地理主干知识把握,具体设计要结合知识的发生与发展。首先,要善于突破教材的局限,对教学内容适度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充实感。其次,一定要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确保相关内容具有示范性与基础性。以农业地域类型这部分教学为例,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生产特点、改良措施的介绍,一定要与农业地域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区相结合,如此设计才会保证课堂教学达到目标性、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的有效统一,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对教学结构设计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简入难,循序渐进,保证教师教学的思路与学生学习的思路保持相同的节奏。对教学结构设计,教师还应把握课堂活动主次分明,保证秩序,避免枯燥、单调。还应当对教学内容的难易交替特别注意,如此有利于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教学重难点做到有效的把握,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地理兴趣
地理这门学科实际上非常生动有趣,教师展开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各种直观教具,或投影仪等,将教学内容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献给学生,生动直观的画面非常形象,能够将抽象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了学生的现场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丰富了学生掌握的信息量,调动了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都上升到了新的层次。
四、对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际上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相互沟通、启发,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分享经验与知识,达到情感上的交流,分享彼此的观念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经过探索实现新的发现,最终形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
教师展开地理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改变唱独角戏的状态,不能采取满堂灌教学方式,多途径进行师生互动。对学生做好引导,使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学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议论,详细讲解重难点,做好归纳总结与评价。教师应对途经开辟信息反馈渠道,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对教学进程有效调控。多多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更好地巩固,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提升学生在地理方面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潜能与创造性,提升课堂教学活力,构建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五、对实践教学高度重视,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实践教学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要加强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地理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客观实际是地理教学突出的特点,如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水文观测、考察野外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河流等,这些活动活动均涵盖三个阶段,即明察问题、对知识重现、知识迁移。显然,地理课程与生产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要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加强理论联系实践非常关键,对实践教学环节一定要高度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经验的辅助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学习意义。
六、结语
高中地理创新教学 篇5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 研究实际问题,获取新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条途径。高中生已具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潜能,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应及时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困难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补充知识,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别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应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问题,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可以选择下列问题,让学生展开探究:
(1)黄土高原区和南方陵区的水土保持问题;
(2)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开源”与“节流”问题和土地荒漠化调查及防治问题;
(3)贫困地区农村燃料不足问题;
(4)城市交通问题和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问题;
(5)学校、工厂、城市等用水量调查及节水问题等等。学生通过亲历实践,调查研究,进而提高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养成创造性品质
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他的创造性品质有着密切联系。学生的情绪、动机、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影响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创造性的学生,多表现为兴趣广泛,自信心强,求知欲强,独立性强,富有责任感和想象力,敢于尝试困难,勇于探索。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在于关注学生敢于自主探究、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以及形成尊重事实,独立思考,研究意识和态度倾向, 而并不在于学生获得了多少重大的创新成果。这种创造性品质是学生长大成人后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促使其创造性在学习过程得以中充分发展。
三、贴近生活识“地”析“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高中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在好奇心驱动下的探索可以转化为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贴近生活识“地”析“理”。例如:笔者所在学校今年春天刮了不大的沙尘暴,形成一股较强的旋风,把地上的灰尘、废纸成漩涡状卷起,当时许多学生兴奋地奔走相告:“龙卷风来了!”有的同学却很疑惑:“这不是龙卷风吧?”对于这种现象是不是龙卷风,同学们已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急于知道龙卷风的成因、特征、多发地点。笔者及时利用上课时间,结合地理课本“风的形成”这一节提出这一现象,先学习“风的形成原因”,然后把搜集到的有关龙卷风的图片投影给学生看,并给他们提供相关资料,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探究,找到了以下信息:
①龙卷风是从天空中积雨云里垂伸下来的一根上粗下细的云管,形似漏斗。
②龙卷风风速极大,可达每秒200米,而台风中心最大风速一般为每秒32米。
③龙卷风的极大风速会给人类带来极大伤亡。当笔者提出“今天下午发生在学校操场上的漩涡风是龙卷风吗?”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兴致很高地展开了讨论,有一个同学总结说:“下午发生在学校操场上的漩风不是龙卷风,因为:
①当时天空晴朗,没有云;
②操场边的小树腰都没弯一下,可见风速不大;
③这股风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损失。”这一堂课,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始终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体验到了从生活高中习地理的乐趣。
高中地理漫画艺术与教学创新 篇6
漫画,是一种用简单面是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和时事的图画。它大胆、夸张、比喻、象征,画面诙谐风趣。将漫画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直观化,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产生巨大作用。
一、剖析教材漫画内容涵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漫画,其实质是一种夸大了的教学示意图。教材中的漫画具有紧扣教材的内容,反映环境,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其主题鲜明,寓意深刻,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习兴趣,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剖析漫画,领会含义。首先读懂漫画所表术的地理内容。其次分析理解课文与漫画之间的联系及在教材中的功能。例如:在《世界的自然资源》一章中,课文插入了《钓鱼者的困惑》《熟视无睹》《小鸟的悲哀》三幅漫画。其中,《钓鱼者的困惑》描述了钓鱼者面对从河中钓起的一条条死鱼和腐鱼,困惑不解。漫画以其幽默的画面表现了工厂附近的一条河流,因受到工业废水的严重污染,水质变坏,鱼儿不能在水中生存;《熟视无睹》描述了一位小朋友在用完水后,没有拧紧水龙头,转身就走了。墙上贴着“节约用水”的标语,可他却熟视无睹。通过这两幅漫画的剖析,从而明确水质污染和使用浪费是出现水资源危机的两个重要原因。防止水污染,珍惜每一滴水,已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两大任务。特别是我们青少年一代更应该注意节约用水,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改正一切不良行为,保护好水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一点纯净水;漫画《小鸟的悲哀》表现了由于人类滥伐森林,造成环境的严重恶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小鸟等野生动植物丧失了理想的栖息场所,产生了生存危机。林中小鸟不得不向贪婪的砍伐者发出:“请把我也带走吧!”的绝叹。保护森林资源迫在眉睫。如果人类不由此吸取教训,下一步丧失生存之地真正感到悲哀的必将是人类自己。
二、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动手描绘漫画,揭示环境地破坏与污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有意识地讲完新课做完练习之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动手绘制漫画,引起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新。漫画内容既可画正面的,也可画反面的,可独立创作,也可合作完成。使学生兴趣大发,情绪高涨,积极行动起来,作出了有创意的漫画。
学生在学习《森林资源》之后,作出了创新漫画《新的希望》。内容是在大片被砍伐过后的土地上,有一棵早已干枯了的树桩上又发出了一枝娇嫩的新芽,多么令人欣慰啊!一位胸系红领巾的小朋友正手拿喷壶,小心翼翼地为它浇水。大地上升起了新的希望,出现了生机活力,小鸟在空中为他歌唱,太阳公公展开了紧锁的眉头,露出了满意的笑脸。
在以后各章节的学习中,我稍作点拨,学生就做出了一些满意的漫画。
《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的画面上,一位侧身站着的人,望着由于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资源,使得水源早已枯竭,土地干裂,庄稼死了,无情的沙漠正在吞食着大片的土地。望着这一悲伤的情景,落下了一滴辛酸的泪水。这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竟然是人类的眼泪。
《沉重的负担》漫画上一位46亿高龄的地球老爷爷,背负着能源危机、人口剧增、森林减少、资源枯竭、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环境恶化等沉重的负担,在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下,正艰难地行走着,不知哪一天它会“倒”下。
此外,还有反映污染问题的《一颗老鼠屎》《伤心的地球》《新杞人忧天》;反映环境问题的《珍惜美好的环境》《关爱我们的家园》《无知的人类》《救救大自然》;反映森林资源的《地球爷爷的头发》《你比害虫更可恶》《脆弱的地球》;反映人地协调发展的《同唱一首歌》《渴望》……看着一幅幅动人的漫画,正唤起一代又一代人的良知。看着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转变,怎不让人感到欣慰。为了人类的明天,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保护好“生命之船”——地球。
漫画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全球生态意识。学生树立了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教师提高了地理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今后的教学积累了良好的素材。
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 篇7
一、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它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
1.营造和谐的课堂 气氛。在课堂教学中 , 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 打破以往那种紧张、压抑的氛围, 让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为此, 师生要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说出想法;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 ? ”“你认为呢 ? ”“你的观点呢 ? ”“你的看法呢 ?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再想想? ”等,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观点, 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2.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要使学生在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 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 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 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
3.激发学生的 创造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 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 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 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美好的人生而努力奋斗。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可直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导入情境, 或是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创设情境, 或是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情境导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如何利用有利因素创设情境, 营造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使地理课堂妙趣横生的前提。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 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 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 引发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兴趣, 让其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再根据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措施。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 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 从而掌握了知识。
三、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认识特点。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有效地教学, 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 先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 然后提问:如果 (1) 地球不自转, (2) 太阳直射点不移动, (3) 地球无海陆之分, 那么, 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是怎样的? 有何特点? 如果依次去掉条件 (1) 、条件 (2) 、条件 (3) , 气压带、风带又会怎样改变? 这种改变对亚洲东部的大气环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又如讲到印度农作物的分布时, 课件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 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像, 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像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创设动态图像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而且能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它已经成为课程改革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撑之一。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地理教学,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学模式, 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更快更直观地学习地理知识。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这就要求课堂上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活动, 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不断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学会知识。例如在讲《全球环境问题》时, 我播放了几个视频, 一是《格陵兰冰川融化触目惊心》和《地球03冰川融化》, 二是《氟利昂与臭氧空洞》 (中国气象视频网) 。看完之后让他们分组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我们该怎么办?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 效果非常好, 比常规的三尺讲台教学轻松、直观、生动。
五、应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式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 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 ”在此, 我们提出了以“问题—探究”为教学主线的地理教学方式。“问题—探究”的教学方式是以新课程基本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的。 这一理论实质就是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 而是辅导者、促动者。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情况, 把教学内容进行拆分、细化, 并以多样化的载体形式 (资料、视频、图片、实物等) 展现, 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问题化。从提出问题开始, 到解答问题结束, 中间是生生探究、师生探究的过程。在课型组织方式上, 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发展状况和课程目标等因素, 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型, 如:合作学习式、自主探究式、辩论式、访谈式, 等等。当然, 也可将多种形式综合使用, 关键看能否有利于标准内容的完成。
总之, “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 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 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 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教育呼唤创新, 创新以人为本, 教师只有勇于尝试, 积极主动地吸取新思想、新理念、新信息, 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 地理教师责无旁贷。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 需要高质量的专业化的地理教师,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有所创新。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本文就如何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行创新教育, 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高中地理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8
一、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高中地理学科讲究理论联系实际,书本中含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将是以后创新思维激发的发动机,只有努力学习高中地理丰富的文化内涵,将知识与数据、图片相联系,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除此之外还要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重视实践教学,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要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探索,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有所得,真正运用理论知识去证实自然现象。只有基础打得牢,才能在思维闪光的一瞬间把握住创新点,真正启发学生去探索。
二、激发学生好奇心才是创新的驱动力
激发学生好奇心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特别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好奇心才是学科创新、理论创新的驱动力。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呢?如何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便需要老师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思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传统的地理教学思路已经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无法适应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无法满足当代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教学思路变革势在必行。要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除了要传授理论知识外,不能固步自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学习,要开拓创新,发挥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手脑并用。
除了课本上对高中地理文化知识的学习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例如对地质构造或者自然现象进行解释时,可以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或者高清的照片来还原野外的地理环境,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问题,从而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太过于古板单一,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失去了对问题的探究和创新,而如果在教学阶段充分利用网络工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可以使学习方法更加灵活,创新点更加丰富。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中地理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还要积极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做到学有所用。例如开展地理模型大赛,可以用建模的方法让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习心得应用在地理建模中,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热情,做到师生互动,学生在实践动手的同时也是巩固地理知识的一个过程,而建模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中激发创新思维的过程。因此要调动学生创新意识,课外活动必不可少。
五、结语
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而高中地理学科作为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改变,新的能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创新型道路的教学思路需要被重视。只有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好奇心,同时又能很好地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理论的平台,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创新思维的激发有着重要作用。总之,教师要顺应新时代教育潮流,改变教学观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传授知识,适应高中地理学的需要。总之,21世纪是一个创新型世纪,而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将是顺应时代潮流,促进我国更好更快发展的前提。
摘要: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新课标的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除了要对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外,教师还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才是中国教育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学生的创新能力反映出整个教育系统是否成熟,关乎整个国家未来走创新发展之路是否成功,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便要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培养措施
参考文献
[1]韩广彬.地理教学要着眼提高学生的素质[J].宁夏教育,2005(2):32.
[2]秦彩军.浅谈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8):29-30.
[3]王正确.创新意识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教育,2001(12):37-38.
高中地理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篇9
一、转变实践教学观念
高中地理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室内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是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教育观念、经费不足和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室内演示实验和野外验证性实习是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实践观念和地理科研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建设理念指导下,重视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考核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创新实践教学理论
将研究性实践教学的观念落实到研究性实践教学中,关键是将地理科学观念与地理科学问题有机地融入到设计研究性实践项目系统和仪器配置工作中。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开设研究性课程,构建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方式上,高中地理实践教学除教学计划规定的野外调查实习、室内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外,还应包括在教师引导下的高中地理课程论文撰写、区域资源环境调查等实践活动环节。高中要素研究一般是验证型、演示型的实践教学环节,区域调查多是综合型、研究型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只有合理设计内容和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
目前,各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多是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进研究性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出发,整合传统的简单的验证性、操作性实践教学项目,重新设置研究性实践教学环节,赋予传统实验项目新的内涵。在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活动中去,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强调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学术氛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如搜集整理资料、课外调查、室内实验、讨论分析、撰写报告和论文等。我们要注意科学指导,给学生广阔的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野外实习教学可以采用以实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告之观测点、路线和地理现象→提出问题→学生观测→学生现场讨论→教师典型现象剖析→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编写实习报告的模式。我们应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精细绘制各种图形,对采集的各种样品进行系统化整理和归类;实习结束后进行必要的室内实验分析,并在对实习内容、样品和图形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参照野外记录,撰写实习报告。这是使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实现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增长才干的有效措施。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建立科学的地理思维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准确的课程内容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这正是实践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所在。实践教学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既要具有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具有邻近学科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我们要逐步配备专门的实验指导教师,积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也要注意对青年教师进行帮扶培养,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进而根据学科发展的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和质量上适应实践教学需要的合格的师资队伍。此外,我们还应通过正规教育与在职的短期培训相结合和定期考核等办法,促使教师更新知识;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采取有利措施多途径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不断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强化竞争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五、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 篇10
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是汲取知识的最有力的帮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在地理学习中,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地理新知识时, 学生认真阅读了地理知识, 就会从阅读中获得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认真阅读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收获会促使学生进一步地、认真地阅读, 通过不断地互相促进, 学生很快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体会到了阅读对自己的好处, 就会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认真阅读。在学生自主学习时, 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的重要作用, 还要教给学生高效率的阅读方法, 让学生用有限的时间获得大量的地理知识, 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起到了大的促进作用。
1. 语意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适合运用在比较简单的地理知识中, 通过语意阅读法使学生对这一章节讲述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由于能采用这种阅读法的文章中, 难点不多, 易于理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知识提出几个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通过对问题的解决, 学生又一次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回忆, 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的知识,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运用语意阅读法时, 要求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内容逐字逐句地进行理解, 同时要对关键词和关键句进行深入理解, 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 最终很轻松地掌握全篇文章的内容。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 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其中的内容, 不但节省了教师的讲解时间, 而且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自学时间, 能使他们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2. 提纲阅读法。
有些地理知识的难度很大, 包含的内容很抽象, 不易于学生的理解, 这时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的内容, 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个阅读提纲, 根据提纲列出的问题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 这就是提纲阅读法。在教师给出学生的这个阅读提纲前, 需要教师对文章深入研究, 结合教学目标, 给出学生应该掌握哪些部分的提示, 让学生在学习时难度降低。学生根据提纲完成阅读后, 教师要对学生提一些问题, 以考察学生学习的效果。
3. 地图阅读法。
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 地理课本上有许多插图, 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地图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地理知识的时候, 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 认真读图, 分析地图, 理解、记忆地图, 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 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 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 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 也能把图转换成文, 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 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地理课本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 也是回答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地理课可以通过让学生认真阅读地理课本知识, 做课前学习笔记, 然后教师加以指导, 指出不足, 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以学生阅读为主的教学模式, 把阅读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 并反复坚持, 不断改进, 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进行教学中, 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的内在因素, 只有学生对地理知识感兴趣了, 在教学中学生才能积极活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 在兴趣的指引下, 学生会自主地对地理知识的描述进行探索和分析, 使他们在深入的过程中发掘这些知识的本质。点点滴滴的进步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更大的兴趣, 就有利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开展各种活动, 学生在活动环节中也会积极表现, 通过师生双方积极的双边活动, 就能促进教学课堂的效率, 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在新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下, 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课堂导学, 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指引, 使学生沿着教学目标的要求不断进步。
四、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课堂学习。如何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小组可以是教师进行的小组合作, 也可以是学生自主组成的小组合作。学生自主组成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通过学生进行自主结组, 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同学结组学习, 可以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讨论学习。自主结组使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结为一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同, 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同, 可以使他们在进行探索时能吸收其他人好的想法, 取长补短, 使自己获得提高。
培养自主能力,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自主能力;高中地理;思维能力
新课改不断推进,它要求高中课堂一定要有新颖度。为了提高高中课堂的教学质量,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比较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高中地理中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學习模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悟。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们一起来走进高中地理课堂,探析一下教师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兴趣,促进主动性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讲,是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一种态度,也是学生活动的一个自觉动力。同时,他能很好地鼓舞学生。由此可见,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实例入手,并且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来凸显地理的奥妙,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剖析地理原理,有效指导教学
自主学习与自学完全不同,自学是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只是靠自己的一种学习方法。而自主学习是依赖于教师的教以及自己的学的双方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并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在教师指引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需要把具有时空以及地域因素的复杂事物表示出来。它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概念和想象力。这一方面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升华课堂。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解地理的时候,可以进行绘制地图以及图标的经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组织能力。
总而言之,在教学改革的指引下,在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前提下,我看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以及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中教的主体,也是学生在求学路上的指引者、领导者。所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会使这群即将步入高等学府的高中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林培英.探讨“决策”教学:中学人文地理教学的一种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0(06).
[2]赵玉生.试析新课程改革的人文主义价值趋向[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6(11).
高中地理创新教学 篇12
一、要树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理念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 所以教师的教学要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合作学习,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观念。
二、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只有会学习才会有创新。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 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 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新课改地理教学中, 我们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我们在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 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昼夜更替”入手,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思考、质疑、理解、争论、作出判断。这样, 既避免了教师讲、学生烦的情况又巧妙地解决了难点问题, 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也为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提供了条件。
三、学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 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建立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需要, 相信学生, 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成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发挥主观能力性, 进行发散思维, 发展创新能力。例如, 在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举手发言, 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 用尊重学生的言语和微笑, 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而使学生更好、更积极、更轻松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 鼓励和组织学生开展地理野外观测、考察、调查等实践活动, 积累经验, 使学生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例如, 在学习《城市区位》这一节内容时, 我要求学生设计了我县某地乡镇布局方案, 并简述设计理由。学生通过开展这一活动,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进行实地观察、调查、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 最后设计出图文并茂的方案。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激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 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 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展现地理学科的魅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我注意到课堂讲授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 而是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和能力的传授, 尤其是要用不同途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 而且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成绩。具体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一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自主发现问题不仅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 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品质。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而提出新的问题,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我在讲“热力环流”这一内容中关于地面冷热与等压线的分布状况时作了如下描述:等压线下凹就像我们平时炒菜, 放好锅头了, 生火炒菜, 对应的近地面是热的;上凸意味着我们不炒菜了, 把锅倒过来放, 下面自然也不生火了, 对应的近地面就是冷的。我再引导:同学们, 你们再充分发挥一下想象, 如何来记忆和区别地面冷热所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结果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了起来。实践证明, 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发挥想象, 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是让学生感受过程, 学会进行知识迁移。在地理教学中, 应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是主动地进行探索, 学会进行知识迁移。迁移的结果是解决了新问题, 所以说知识迁移的过程就是促进创新思维发展的过程。
三是让学生作总结, 完善其创新思维。比如在解答潜水与河水补给关系问题时, 我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进行解答:作某潜水位线切线, 比较中间与两边水位高低, 水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或作出等潜水位由高向低的垂线, 潜水流向河流, 则潜水补给河流;潜水流向由河流指向潜水, 则河流补给潜水等。
【高中地理创新教学】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案例07-09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08-14
高中地理创新教育08-22
高中地理兴趣教学08-23
高中地理博客教学08-29
高中地理阅读教学09-06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06-29
高中地理教学漫谈07-16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策略07-20
高中地理教学经验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