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漫谈

2024-07-16

高中地理教学漫谈(共12篇)

高中地理教学漫谈 篇1

1.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一) 的认知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 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 图文并茂, 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 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 结论性的叙述少了, “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 图幅数量增多, 甚至许多地方以图代文, 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 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尽量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凸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 刻意模拟良好的学习情景,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 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 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 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 倡导学生积极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 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昼夜更替, 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 等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2.正确理解和处理教材的各个部分

“正文”是课文的主体和骨架 , 行文规范 , 内容科学严谨 , 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阅读材料”是对正文的解释、延伸及案例说明, 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正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处理教材时, 要注意充分发挥阅读材料的辅助作用, 但不要挖掘得太深, 以免过多花费课堂时间, 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

“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 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湘教版地理教材的“亮点”之一。但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却成为教师的一大“心病”。尤其是“探究活动”的 有效开展, 可以说问题多多。很多教师反映, 活动起来太浪费时间, 导致很多教材内容来不及处理, 课堂还“乱哄哄”的。所以, 在处理教材时, 我们一定要精心设计“活动”, 提高活动有效性。特别是不能照搬教材上的活动, 要有选择地使用;要注意“活动”类型及不同要求, 将过难、过繁、难以开展的活动适当简化或者放弃;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及时予以点拨引导, 不要走极端, 一味地让学生盲目探索。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读图与判图能力是中学生必备的地理技能。湘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了许多地理图像, 它们是对正文文字的说明与补充, 或是对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的直观表现, 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 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在教材处理和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注意发挥图像的作用, 充分挖掘教材中地理图像的内在吸引力, 以图代讲, 以图代练, 以图定学, 培养学生读图、判图、作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和从中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让地图真正成为学习的工具和助手。

3.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3.1建立民主平等 的师生关 系 , 使学生敢 问。教师要树立新型学生观, 充分尊重学生, 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 和学生平等相处, 坦诚相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对喜欢质疑、提出不同意见或超过老师认识水平的学生持鼓励、赏识态度;又要看到学生思想单纯、认识能力不足, 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或这样那样的错误; 更要能宽容、理性对待学生“突发奇想”、“异想天开”的问题, 往往就在这些“奇谈怪论”中孕育着创造性思维的“嫩芽”。

3.2创设启发学生 思维的问 题情境 , 让学生想问 。教师应精心创设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 学习只有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 才是有效的, 只有在问题情境中, 才能促使新旧知识发生冲突, 产生困惑、疑问, 有了疑问就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勤思好问。

3.3注重思维过程 与方法 , 教学生会问。 教师要重视思维的推导过程, 站在学生角度创设问题情境, 清晰地向学生展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过程, 以便学生模仿、领悟和习得。

3.4将课堂教学向校外 延伸 , 强化学生的“问题 ”意识。课 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但不是唯一渠道。教师要确立“大教育”思想, 树立“开放性”课堂教学观念, 建立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基地, 为学生营造更加广阔、真实的探究、学习空间。允许并激励学生将课堂中解决不了的疑问带出课堂, 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

4.要转变墨守成规的念经者角色, 努力成为课堂的设计者

4.1引导学生对意义类的知识进行探讨、梳理和归类。在 中学系统地理中有关环境污染、陆地资源开发中的生态问题、工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城市化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以及交通运输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区域地理中有关区域经济与区域生态存在的问题, 有关重大工程和决策的知识, 如西气东送、西电东输、南水北调、铁路修建、石油战略、粮食安全、旅游开发、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 都涉及如何认识其所包含的地理意义的内容。

4.2让学生举出意义类的典型案例 , 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剖析, 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

4.3教师引导学生对意义类问题进行思维建模与养成。通过以上教学流程的设计, 可以让学生明确, 在遇到意义类问题时, 思维的切入点应该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的意义进行宏观把握。在这种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能够很好地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维展开的过程与方式, 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进而可以达到课堂“三维目标”的渗透和落实的目的。

高中地理教学漫谈 篇2

【摘 要】“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别开生面、趣味盎然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无疑需要教师倾注较多的心血和智慧。只有善于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教训、勤于反思创新的思想政治教师,才能真正具备较强的教学实力。在实现教学理想的道路上,教师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本文即尝试分享我的教学心得,与各位同样身处一线教学工作的政治教师共勉。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心得 创设问题 合理板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078

“思想政治课真没有意思”“哎,我在政治课上经常打瞌睡”“哎,上完一节政治课就意味着又要背好多知识点了啊”。学生发出的诸如此类的抱怨无疑是教师最不愿意听到的。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确实有很多学生都对所教的内容缺乏兴趣。面对这样的教学困境,教师一方面要试图扭转学生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不全面的学习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自己必须总结教学上的经验教训、勤于进行教学反思,探索和反思有益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效教学策略。本文即从创设问题、合理板书、使用例证和重难点清晰几个方面与各位同样身处一线教学的思想政治教师分享我的教学心得。

一、创设问题的教学心得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是我在这里首先要阐述的一个教学心得。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整体注意力还是比较集中的,但是伴随着教学的推进和深入,如果学生感觉到知识索然无味,就容易出现跑神、瞌睡等现象。因此,教师应该把握住刚开始上课的一段时间,争取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导课的时候,不仅要陈述一些有趣味性的信息内容,还应该创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一开始就被教师设置的问题吸引住,就会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在整节课中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设置具体的问题的时候,应该把握三个原则:1.这个问题必须是与当堂的教学重点紧密相关的。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话,那么创设的这个问题是缺乏实际思考价值的。2.创设的这个问题应该具有较强的探究意义和实用价值。单纯的理论性的问题很难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题的内容应该实现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3.问题的难度系数不易太低。如果创设的问题难度太低的话,学生一下子就可以找出正确的答案,这个时候不但容易滋生学生的骄傲情绪,也不利于接下来课程的推进。因此,教师应该恰当把握问题的难度系数。

二、合理板书的教学心得

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主要形式中,板书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合理高效的板书内容和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还能够带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美的感受。有关合理板书的教学心得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1.板书的布局应该讲求对称和谐。上课的时候哪些内容需要板书其实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设计好了的。但是,不排除教师临场有一些教学上的灵感,并且将这些灵感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不论是计划好了的,还是现场发挥,教师在书写板书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布局的有关艺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求对称和谐。这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更多视觉上的享受,也是为了顾及身处不同座位的学生观看板书的方便。教师尤其需要规避的一点就是在黑板的某一个部分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内容,这样学生看起来会有一种非常累的感受。

2.内容要清晰,详略要得当。个别思想政治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不注意拣选关键信息,造成的结果就是写了几乎整整一黑板的板书,不仅教师自己非常辛苦,学生在记录和摘抄的时候也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受。因此,教师在板书的时候势必把握住内容清晰、详略得当的基本原则。

3.形式要多样。教师设计板书形式的时候有很多的选择,比如说书写提纲式的板书、表格式的板书或者是设问式的板书。这些不同的形式就决定了教师授课线索的不同。板书的形式越多,学生的新鲜感就越强。并且,教师在板书的时候经常轮流使用不同的板书形式无疑有益于锻炼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不同方面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使用例证的教学心得

1.例证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理解知识。

很多学生之所以在思想政治的学习上难以建立持久的学习兴趣,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有相当一部分的高中政治知识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时候屡屡受挫,自然不愿意深入学习这门功课。因此,教师踏踏实实想办法减轻学生压力的要求呼之欲出。其中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使用例证。例证,顾名思义,就是采取举例的方式证明论点或者是理论。教师举例论证课本原理,不仅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的能力。总之,教学实践证明,例证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很多难度较高的思想政治知识,是教师实现高效教学的好办法。

2.正面例证和反面例证。

在使用例证教学的时候,我们教师不仅要善于搜集和论述正面的例子,也应该以逆向思维的方法多找寻一些反面的例子。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打开理解知识的逆向思维,也能够更加充分、丰满地论证课本中的观点。

四、重难点清晰的教学心得

1.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教学语言无疑是影响教师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在教学语言上比较简洁和准确的政治教师,往往可以实现教学的事半功倍。教师用最简单、最直接的话语将知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就不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进行信息的筛选了。

2.课尾要进行一定的总结。

很多学生在跟我交流学习感受的时候提到:下课的时候学生常常会有一种疑惑,那就是直到课程结束都不清楚这一节课的重点究竟是哪些。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标注的重点太多了,有的时候是因为自己中间没有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学生不清楚知识的重难点,就很难在温习功课的时候实现较高的学习效率。因此,即使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已经告知了学生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还是有必要在下课之前的课尾阶段再次提醒学生需要格外注意的知识点是哪些。总之,教师课尾的当堂总结是非常关键的,教师总结与否以及总结得好坏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

高中生物趣味教学漫谈 篇3

【关键词】教学语言 新闻内容 趣闻轶事

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这不仅给教师教学工作带来难度,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于出现厌学思想,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课题。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介绍多种类型的趣味教学实例,并进行进一步分析。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4331672.htm

1.使用幽默、夸张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教学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的学生憎恶情绪,而是在笑声中引发学生意味深长的思索或茅塞顿开后的愉悦。

案例:当同学们昏昏欲睡时,我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便像是注射了过量胰岛素后的症状。也有点类似缺少甲状腺激素后的症状,慵懒而无活力。那么,同学们是被注射了过量胰岛素,还是甲状腺被切除了呢?"学生一听乐了,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有时,学生上课过于活跃,常常漫无边际地插嘴。对此,我对学生讲:"同学们是不是把酶加多了,反应如此激烈。若再不降温,老师可要加水稀释了。"学生们一听笑了,态度一改从前。

2.运用报刊上的新闻内容穿插讲课或介绍最新生物成果,能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一):从2003年的SARS到AIDS,再追溯到天花、鼠疫,以及西班牙大流感,还可以联想到二十一世纪杀伤力最大的生物武器及各个国家对生物武器的研究。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力图构建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创设一种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情境。

案例(二):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是长江中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听说过"多利羊"吗?还有最新的一些生物科技产品,等等。

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教师有必要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结合新教材内容相关知识,如克隆人事件、转基因生物与生物效应器等生物高新技术知识等,让学生也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也成了同学们爱谈论的话题之一。

3.适当介绍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趣闻轶事,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寓故事于生物教学之中,在教学设计时,能用故事导入的尽量用故事导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案例(一):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病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以《屎壳郎出国记》的趣味小故事引入《生态系统》的教学。在讲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可引入:"英国近代有一大文豪萧伯纳和漂亮女演员的故事。另外,还可以尝试在生物课堂上还安排了课前5分钟轮流讲故事的活动,故事的内容可以是与生物学有关的,也可以是报告生物研究的前沿问题。

案例(二):在讲"白化病"时,先穿插讲了一段"月亮女儿"的故事:大西洋中有个小岛,岛上住着300多位居民。他们的皮肤极白,头发几乎透明,眼睛怕光,视力极差,所以白天深居简出以避光,只有皓月当空时,才走出家门,在海滩上高歌狂舞,故被称为"月亮女儿"(白化病)。但为什么岛上的人都患这个病呢?在长时间内一直是个不解之谜,直到1927年这个迷才被解开--原来这是由于该岛长期与世隔绝,岛上居民近亲婚配,结果白化病得以蔓延。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伴随着一系列的人闻轶事,而这些人闻轶事往往闪耀着科学思想的光辉,只要我们注意挖掘,无疑会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添辉。因此,老师不能仅仅熟知某个理论,还应该了解相关故事、生物学史及相关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不仅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修养,而且能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巧用实例和数据,促进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追求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教学中,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激发学生的热情至关重要,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听,而且学得轻松。

案例(一):在讲无氧呼吸时,可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引入。对于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如"赤潮"、"水华"、"入侵物种"等,还有食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等是指的什么,这些现象因何而引起,又该如何防治,等等。

案例(二):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渴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如,模拟细胞膜结构研制成的"生物导弹"将会广泛应用于众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利用该DNA的特异性可以做亲子鉴定,还可以给罪犯定罪。目前,正在研究注射DNA攻克癌症的途径。研究人员从病人身上取出DNA,在试验室进行改造后,再在实验室内培养,然后根据需要注射到病人的癌肿中去,以治疗癌症。

漫谈高中物理教学 篇4

由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启蒙性, 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 教师更应该注重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 如何把教学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 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要做到这些, 则应做好以下几点。

1.重视兴趣的激发

由于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处于启蒙阶段, 他们对学习物理具有浓厚的兴趣, 抱有很大的信心。而高中更应该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努力创设物理情境, 结合物理新课程图文并茂的特点, 多做实验, 比如演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三棱镜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等等, 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有极大的兴趣。

2.注重实验教学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 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创设出活生生的物理情境, 使学生感受备深。教师要尽可能演示各种实验,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重信息反馈, 开展探究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 要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 学生对知识是否理解和掌握。同时, 要开展探究教学,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二、课堂设计

如何设计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门课的关键,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着重注意按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同时要广泛阅读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 弄清本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确定重点、难点以及必须要渗透的物理思想。然后微观设计课堂教学, 微观设计是指对一个物理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例题、实验等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这个设计既要突出预设性, 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又要富有灵活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不断进行调整, 形成生发性课堂。

三、课堂互动

建立师生互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今天, 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建立师生互动关系呢?

1.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

教师要根据物理学科与实际相联系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实验创设情境并结合实际生活来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引导并启发学生参与问题的全过程, 达到掌握、巩固、检查、深化知识和发展智能的目的。

2.鼓励学生参与, 最终实现师生角色互换

教师不是支配课堂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 学生不应该成为教师活动的附庸, 而应当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在创设人人参与的教学环境时,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 阐明自己的观点, 使自己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实现师生角色互换。

四、教学实验

物理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全面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要提升教学的效果,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重视各种演示实验

教师要尽一切可能, 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 进行演示。

2.注重课堂实验的吸收

首先, 教师在课前要反复演示在课堂所要做的实验, 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 提高成功率;其次, 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要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展现给学生。例如, 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和恢复形变的时间非常短, 学生不易观察, 通过课件就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观察这一过程。

五、课后反思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物理教学活动一般性地回顾或重复, 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物理教学情境中, 从更宽广的科学、社会生活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1.内容的反思

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 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 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 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2.人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好与差,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 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 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检验的标准。

3.方式的反思

漫谈七夕高中作文 篇5

在亘古的岁月长河里,有一个凄美的传说一直流淌至今。据说,在七月初七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如果你栖息在葡萄架或者瓜果架下,你就能听到牛郎织女倾诉衷肠的那些情话。拉开唯美的夜幕,就在星光密布的银河上,他们将搭上百鸟筑的鹊桥,深情完美地为世人演绎一场久别千年的重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无数文人墨客的吟诵下,七夕,不仅仅延续着天长地久的不老传说,更陶醉着古往今来每个眷恋爱情的世俗凡人。

提起这个不老传说,对于王母娘娘的无情至今我都迷惑,弄不明白她为什么要拆散人间的一段真情。是为了爱,还是为了恨?是思女心切想承欢膝下,还是私心嫉妒看不惯恩爱痴缠?是被天庭天规压抑了良知,还是封建化的价值已然根深蒂固?总之对她做出的种种恶劣行径,我既有满满的愤恨,同时又觉得思想被奴化的她甚是可悲!

眼看着牛郎织女的长相厮守近在咫尺之遥,王母娘娘随即无情地金簪一挥,天上就是一条长长的银河。银河迢迢宽,泪眼长相望。前生今世中,终为相思苦。所幸百鸟结红缘,鹊桥相会重铸了这段真情。王母娘娘虽然千方百计地破坏这段真情,却让牛郎织女的爱变的更为坚韧。有道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历经时间考核的真情,天庭天规自然落于不败之地。

上苍总是在关上门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会为你留下一扇窗。一场金风玉露的鹊桥相会,既圆了牛郎织女渴望长相厮守的.那份真情,更圆了世俗里每个人关于爱的追求梦想。乞巧节因此镀上一层浪漫,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了世人有情人的理想誓言,无形里陶醉着我那颗二十岁的青春芳心。

那时的我曾日日夜夜地把爱迷恋,总喜欢把梦里的玫瑰清香填满。甚至还幻想着,七夕来的那天,我的白马王子会挽着我的手把那誓言兑现。可当七夕不经意间走过我的身旁时,我才知道,七夕,原本就是被玫瑰花瓣簇拥下的一份浪漫,而我的爱情只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在情路异常坎坷时,伤心的我把自己泡在清冷月光洒下的那些孤独里,久久地望着七夕来的方向。这时,七夕抚着我的伤痛飘然而来,它拿它爱怜的眼光不住望着我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爱是强求不来的,于是我学会了站在你脚下,缘来缘去,顺其自然。

此去流年,七夕,如今你又款款地向我走来。如今的你,披着浪漫的袈裟,妆点着玫瑰花的容颜,月光下美的依旧动人心魄。我知道,红线的一端你牵的依旧那般痴缠,只是我的心再荡不起丝毫爱的涟漪。在你清一色的月光里,我早习惯了沉浸在皎洁里沐浴孤独。脑海里经过的那些个似水流年啊,不经意间浮了上来。曾经年少时日日夜夜地翘首企盼,也曾在情路坎坷里不断把你刻进那一篇青春誓言,可流年似水,似水流年,再美好的情怀,终究会被时光的河流冲刷殆尽。

如今,我已是婚姻围城里的一员。关于你再没有玫瑰花巧克力那份痴迷的眷恋,现在的我更喜欢端起这杯如水的平淡。婚姻岁月河畔堆放着的磕磕碰碰啊,不仅把稚嫩的心磨练出老茧,更把那份平淡是真深入到我的骨髓。七夕,不再是梦想的浪漫,更成了一份对爱的纪念。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漫谈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学生 主体 广度 深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15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顺应这种趋势,学校教育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素质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追求教育教学的综合效应和实际效果,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必修课程,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和实践人文性特点的课程,更是应该顺应趋势加快改革,在更好的发挥基础作用的同时,发挥更综合的作用。就语文教育教学而言,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既能体现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也能体现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水平,可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语文学习中一项重要的综合能力。所以,阅读教学也是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

随着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作为中国人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水平更显重要。加之,信息时代带来的纷繁复杂的信息铺面而来,阅读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解读更客观、全面的认识世界、思考人生,更准确、更生动、更艺术、更深刻的表达观点。所以,高中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迫切,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不断提高教学实效。下面,作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思考和论述。

一、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给予了明确的强调,既给我们的教学提了要求,也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阅读作为一项实践性和主观性都比较强的活动,不仅不应该脱离这个要求,反而更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其实践性,就要求必须有主体的充分参与,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实施者,作为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者,在阅读教学中更应该去充分的参与。因其主观性,同样的阅读文本,同样的客体,主体不同,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就曾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建构主义也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被动听什么的过程,而是一个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已有的资源对所学内容进行加工、重组和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选择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教师就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学习兴趣、学习需求,不断的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思维和方式方法,从一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角色转变为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采用多媒体等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并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科学指引,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学习地位,从而进行主动阅读。

二、必须引导学生注重阅读的广度

注重阅读的广度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容量大、更新快,同时知识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融合、跨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要成为“高精尖”的人才,比如,一个生物学家除了要研究生物,起码要把研究的成果用专家们或者大众所能认可的语言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而这也不可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能做到了,当然了要想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更要有“博闻广识”。从教育改革的方面来说,对学生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对学生的考核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学生进行广泛的涉猎。同样,广泛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生活不仅有柴米油烟,还有诗与远方,阅读与后者有关。”

注重阅读的广度还是实现学生阅读积累的迫切需要。所谓“厚积薄发”,没有厚实的积累,就没有“一鸣惊人”。为了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鼓励和引导学生在高中这个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比较好的黄金阶段进行大量的阅读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的阅读资源比较丰富,为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提供了很好的前提,但是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运用好,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的去广泛选择、去灵活运用。当今社会,会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必要的技能,而会阅读不仅仅是教师教给方法不去实践就能实现的。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状态,到突然某一天深刻的了解、感悟、共鸣,难道不是一种奇妙的旅程?我们的学生应该充分享受这样的过程。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读的次数多了,就会有一个质变,同样,书读的量多了也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三、必须引导学生注重阅读的深度

高中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实践人文性的课程,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阅读的工具性,还要注重阅读的人文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参与,提高阅读的深度,进一步提升阅读的质量。要想让学生能够更会读,在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并进行必要的阅读训练的基础上,就要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读,能够“沉下去读,深下去想”,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穿越文字表面的东西看到更为实质、更为精彩、更为灵魂的东西,并形成自己的思想,最好还能落实到文字,与作者、与社会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深度阅读是过程与结果的结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发现世界之美,培养学生更为健全和完善的人格,不仅仅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高层次要求,也是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一个必要的过程,而且也是当今社会学生抵御碎片化冲击的一个必备武器,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漫谈 篇7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成因分析

1. 课程标准的断层

当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2012年颁发了第二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第二版也正在紧张地修订中,很快就要颁发了.然而,从课程视野的角度看,二者的设计并未实现一体化,从而导致初高中数学教学在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联系不够自然和紧密.这也就造成了初高中数学教学在知识层面和目标要求上的衔接断层.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随意增加高中数学学习中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方法,因为这会增加初中生的学业负担,与义务教育的目标要求相悖.因此,只能在高中教学中查缺补漏地进行衔接.另外,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其课程标准是整体设计的,而这种中小学课程一体化设计的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2. 初高中数学教与学的方式差异较大

与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内容少,课时较充足,学生往往依赖于教师的反复讲解,习惯于通过机械训练,记忆解题方法,而没有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中考备考期间,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反复演练各种中考题型,直至熟练掌握,因此,对于大多数题目,学生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这样的数学教学,并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目标,以致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会觉得难以胜任数学科目的学习任务.比如,从解题角度而言,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学生都会用求根公式法解答,但若问求根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很多学生就答不上了.

到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多,抽象程度高,教学进度快.再加上迫于高考的压力,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仍然停留在知识教学的层面上.一个定义八项注意,之后就是大量的习题,这种知识教学的模式还很普遍.比如,初中数学中的第一个公式“平方差公式”,其计划课时是1课时,但如果仅仅是知识教学,连带基本应用10分钟足矣.这样的知识教学,表面上看效率很高,实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有限,是低效的.知识教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真正的教学,它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折磨,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模仿和死记硬背的层面上,长此以往,学生必将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1. 上好开学第一节课,将第一周的课时用于教学衔接

由于教学任务紧,开学的第一节课,很多教师往往就忙于上新课,从而错过了一个最好的教育教学时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实上,精心设计并上好第一节课、第一周的课非常重要.第一节课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和美;结合案例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思考初高中数学学习的差异(比如,解关于x的不等式ax>b等).

因此,笔者建议,开学第一周的数学课,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上,与此同时,适当地进行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衔接.值得注意的是,所选用的题目必须是最典型、最简单的,载体只能是初中学过的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方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这些简约而不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深刻体会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在知识水平和数学思想方法上的差异.

2. 适当放慢必修一的教学进度

必修一的主要内容为集合和基本初等函数,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而且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不仅重点多,而且难点多.学生刚进入高中就学习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放慢必修一的教学进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大多数学校而言,按照课标要求用两个月的时间上完必修一,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3. 关爱学生

高一新生刚刚入学,一切都还不熟悉,甚至很陌生.此时,如果教师能够雪中送炭,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生活,同时,悉心指导他们的学业,那么,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师爱一定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比如,作为数学教师,如果在第一周之内,就能在课堂上,直呼每一个学生的姓名,学生一定会惊喜,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师者的重视和尊重.再比如,有的高中数学教师认为自己只要上好课就可以了,于是课前匆匆来到教室,课后匆匆离开教室,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很少.教师的上述行为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走进学生,关爱学生,对学生负责,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拥戴,同时,作为他的学生,也一定会努力学习数学.

4. 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知识高度抽象,逻辑思维极其严密,这无疑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可以使数学学习变得不那么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时常设置一些有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

(1)有趣的图形———无字证明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体会相应的数学方法,感受数学之美.

例1倒序相加法.

例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动态数学进课堂,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帮助学习

从初中进入高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从常量数学进入变量数学,从静态进入动态.在动态中弄清数学对象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变的规律,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同时,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借助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轻松地演示图象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可以直观地认识参数对图象形状和位置的影响,从而深刻理解函数图象变与不变的规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以二次函数y=ax2+bx+c(a≠0)为例,它既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又是难点.虽然进了高中,但很多学生对参数a,b,c的联动作用依然不清楚.比如,对于给定的a值,无论b,c取何值,其图象的大小和形状都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图象的位置.同时,在抛物线C1:y=ax2+bx+c=a(x-h)2+k上任取一点M,通过研究点M的平移,用推理的方法说明C1与抛物线C2:y=ax2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弄清平移变换的实质.

又如,在反比例函数y=k/x(k≠0)中,k的作用是什么?随着|k|增大,图象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能否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示k的作用?能否通过在图象上取点说明(推理)k的作用?

5. 教法改进与学法指导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摒弃“满堂灌”的教法,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舍得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并进行合作交流.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能收获知识,而且还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只有经过长期培养和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水平,也才能带领学生走出简单模仿、听得懂却不会做的困境.

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反思和总结.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在概念教学和定理、公式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概念和定理产生的必要性、合理性,弄懂过程,体验和感悟思想方法.在解题教学中,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反思知识的形成过程,勤于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

6. 知识衔接

在初中数学中,有不少内容课标明确降低了要求,甚至被删除,但这些知识往往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而且高中数学教材一般都“默认”学生已经掌握,并没有进行单独的补充和强化.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衔接.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如下知识点: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三个“二次”的关系;恒等变形;根式的化简,分子(分母)有理化;方程的解法(包括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无理方程,双二次方程等);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三角形的四心;内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在教学中,教师不宜花过长的时间系统地进行知识方面的衔接,可以利用开学的第一周进行代数知识的衔接,其余知识待需要用的时候再适当补充即可.第一周需要补充的知识如下:

(1)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高中阶段,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两数和立方公式、两数差立方公式,以及三数和平方公式.而且还要求学生对这些公式既能正用、逆用,又能变形用.

因式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十字相乘法和简单的分组分解法.

(2)三个“二次”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要牢固掌握.教师应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和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在高一开学第一周提前讲述必修五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般思路是根据配方法推出求根公式,进而由求根公式得出根与系数的关系.实际上,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5次及5次以上的方程就没有求根公式了,但n(n≥2)次方程都有根与系数的关系,那么它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事实上,令ax2+bx+c=a(x-x1)(x-x2),展开后即可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是推导根与系数关系的通法,具有普适性.

(1)求证:函数图象与x轴有2个交点A,B;

(2)求点A和点B间的距离.

(1)若方程没有实数根,求a的值;

(2)若方程有两个正实数根,求a的值;

(3)若方程有一正一负两个实数根,求a的值;

(4)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均大于1,求a的值.

提示:(1)可用判别式解决;(2)(3)(4)均可使用两种方法求解.法1:根与系数的关系;法2:数形结合.

(3)代数中的恒等变形

恒等变形就是把一个复杂的式子变成简单的式子,或者变形为特定的形式,以便研究和解决问题.恒等变形是数学的基础,很多时候学生没能完成任务,就是因为缺乏应变能力.为此,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变形也是生产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让学生重视恒等变形问题,并提高恒等变形的能力.

①分式的拆分与裂项相消

②换元法———整体思想

例4解方程(x+2)(x+3)(x-4)(x-5)=144.

若把方程左边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四次方程,不容易求解.但如果从整体入手,则可得到如下解答:

所以,原方程有三个实数根1,-4和6.

7. 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数学思想方法反映了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知识所共有的本质.它是数学的精髓,属于数学知识的核心内容,既揭示了数学事实和数学理论的本质,又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分类讨论思想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有些数学概念本身是分类定义的,例如,绝对值的定义,直线的斜率等;有些问题所涉及的定理、公式、法则有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分q=1和q≠1两种情况;有时,某些不确定的数量(比如,参数)、不确定的图形的形状或位置、不确定的结论等,都要通过分类讨论,以保证结果的完整性.

分类讨论是高考数学重点考查的思想方法,涉及分类讨论思想的试题通常都是难题.在高考中,通常要考查一个层级或两个层级的分类讨论,有时甚至要进行三个层级的分类讨论.每一层级的分类,都要根据某个确定的标准,力求不重不漏.这对学生思维的敏锐性、逻辑性和条理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例1解关于x的不等式ax>1.

解含有参数的题目时,通常需要根据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分类讨论.本题是一个很简单的分类讨论题,学生常犯的错误是忽略了讨论a=0的情形.事实上,求解本题时,需要分a>0,a=0和a<0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例2解关于x的不等式ax>b.

这道题大多数同学都会出错,学生的易错点往往就是教学中一个最好的例子.教师可以借助本题,在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意识.类似的涉及两个层级的分类讨论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比比皆是.

上述解法是错误的.事实上,②当a=0时,若b≥0,则不等式无解;若b<0,则不等式的解集为R.

(2)数形结合思想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与“形”是一对矛盾,宇宙间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矛盾统一.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

例已知函数y=x2-4x+3.

①画出函数的图象,指出当_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_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_____时,函数取得最小值______.

②如果x的取值范围为-1≤x≤1,①中各问题的解答有哪些变化?

③如果x的取值范围为-1≤x≤7,①中各问题的解答有哪些变化?

④如果x的取值范围为-1≤x≤a,且函数的最大值为8,求a的取值范围;

⑤如果x的取值范围为a≤x≤7,且函数的最小值为-1,求a的取值范围;

⑥请同学们自己命制一个题,由同桌解答,并交流.

(3)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了整个初中和高中的数学学习,直到大学,我们依然在研究函数的各种性质.所以,函数是整个中学数学的主线.

方程的思想,是动中求静,研究运动中的等量关系.也即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

例1解不等式x2-3x+2>0.

方法1:借助二次函数y=x2-3x+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解方程x2-3x+2=0,探究并领悟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学生从函数与方程的角度,认识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求解本题时,学生往往会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x,导致出错.教师可以先不急于指出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尝试一题多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大都能发现错误的原因.

(4)减元思想

例已知x2+y2=1,求y2-4x的最大值.

对于高一新生,此题较为陌生.经过一番尝试,学生不难发现,可以用消元法解题,即y2-4x=1-x2-4x=-(x+2)2+5.所以,y2-4x的最大值为5.

但上述解法是错误的!继续让学生思考、探究,学生不难发现,在求解的过程中,自己在潜意识中,总是默认x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细读题目,就会发现x的取值范围应为[-1,1].从而,可得到如下解法:

∵y2=1-x2≥0,∴-1≤x≤1.所以,y2-4x在x=-1时取得最大值4.

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漫谈 篇8

一、在语文课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知道高中语文课本中大多数文章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有的蕴藏着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具有反对剥削、反对压迫、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共产主义思想,有的表达无私忘我献身人民的高尚情操,有的则为读者提供认识世界的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等,都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有的课文还富有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的力量,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起到积极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特殊的有利条件。语文教师如能根据各篇课文的特点,钻研教材,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使德育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渗透、交融、同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则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项链》一课时,我在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时,让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评价路瓦栽夫人?”通过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路瓦栽夫人有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为“借项链出风头”,一时的欢乐换来了“失项链赔项链”的十年的辛酸,其悲剧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她既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体现者,也是受害者。她有错误,我们既要批评她爱虚荣的庸俗的作风,也要同情她的不幸遭遇,让学生懂得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与真正的爱美之心的区别,从而受到教育。

我们知道在诗词当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教材中的诗词大都是文质兼优、形神俱佳、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作品,每一首诗词都为我们展现了一片美妙的天地,都是闪光的人伦、理想、信念、情操的寄托者,它为我们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引导学生赏析精品或名句,不仅会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潜移默化中孕育一种内在美的气质,而且也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净化。如品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能激发起学生勇于开拓未来、建功立业的满怀豪情;品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认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此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总之,教学中如能善于引导学生赏析诗词,能使学生在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上受到细雨滋润、春风沐浴的教育,收到良好的陶冶效果。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综合体现;再者,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直是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立意,即要求做到思想健康、立意深刻。高考改卷的老师一般都是将作品的立意、思想作为打分高低的重要的标准,可见作品思想健康、立意深刻的重要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自然应当重视德育。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发展。

文为心声,学生作文是学生世界观、道德情操、理想追求、思想方法的一面镜子,要求学生写出观点正确、格调高尚、看法全面的文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渗透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特殊功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忽视或淡化作文的德育功能,是与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相悖的。

我曾设计过一些作文题,如有次我看到杂志上有篇报道,说某记者去采访一个山区放羊娃,问他放羊干什么?放羊娃说为了赚钱,赚了钱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小孩,小孩长大再放羊。对此我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放羊娃的人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人生怎样才有意义?人活着为了什么?于是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成文字上交,这样的作文课学生喜欢上,也喜欢写,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议可发。但教师要善于点拨,这样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无形之中引导他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生应该要活得有意义。同时作文批改与讲评也相当重要,需要语文教师好好探究,这也是对学生德育渗透的一个广阔天地。

三、在言教身教以身作则中渗透德育

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自己首先要接受课文思想内容的教育,并内化为思想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这样,学生才觉得老师的话真实可信。作为老师,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就会失信,这样的老师,即使能说出大道理也不能说服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就是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我从教以来,认真教学,从未旷课,从未说谎,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敬业爱生的精神教育学生,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漫谈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篇9

一、“以审美为核心”的价值探究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 大部分音乐教师的理念与“以审美为核心”是有一定距离的, 或者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更关心学生学习音乐的“技”, 而与“艺”相关的审美可能只是一种附属物。课程改革从提高高中学生艺术素养的角度, 确定了高中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这是必要且及时的。这是因为这一基本理念存在着这样的价值:

第一, 音乐教学本质上是为了满足高中学生的审美需求。高中学生是注重审美的, 这种美既包括外在的表象美, 也包括内在的内涵美。显然, 审美中的“美”是指内涵美, 而音乐是可以表现这种内涵美的。

第二, 音乐教育可以满足高中学生的精神需求。从实际来看,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辛苦且枯燥的, 在这样的生活中, 学生的精神世界需要充实;从高中学生的成长来看,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精神需求较高的阶段。而音乐教学既能在学生枯燥的高中生活中插入艺术的点缀, 更能在高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为其精神世界注入艺术的活力。因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本着“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可以让音乐教学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 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实施现状

对照高中音乐教学的现实, 我们可以发现“以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落实得还不够。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 音乐教师本身并没有很好地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对自己所从事的音乐教学工作还停留在机械地完成课程目标或教学任务的水平上。这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只是一种放松, 得不到艺术的熏陶, 自然也就谈不上审美。

第二, 高中音乐课堂上更多的是进行艺术的分解活动, 譬如一些以器乐、声乐、音乐鉴赏为主题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分解实施很有必要, 但要注意实施的策略, 机械地教授器乐或声乐, 机械地进行音乐鉴赏, 往往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的片面理解, 从而让更为丰富且更为重要的音乐情感、音乐联想和音乐创造的营养产生流失现象。这就使得音乐教学离审美越来越远。

第三, 音乐教学有时成为一种“过度教学”, 即通过与专业水平相近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去追求专业音乐的水准, 结果使得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这种过犹不及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离音乐审美越来越远。

三、“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解

那么,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来理解“以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 准确理解音乐教学。这里强调的基本理念首先与音乐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音乐教学事业的理解是密切相关的, 甚至可以说, 有什么样的教学理解, 就有什么样的音乐教学。强调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 意味着在音乐教学的设计中, 一切环节都要围绕审美来进行———核心的含义意味着在音乐教学中的任何行为都是从“审美”这一概念出发的, 反过来一切教学行为的结果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服务的。凡与此理念相背离的, 均不能称之为对音乐教学有了准确的理解。

第二, 重点强调情感体验。审美归根结底是一种情感的体验过程, 审美不同于文化学科知识学习中的输入与输出, 审美更多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 语言与文字均不足以描述人们所感知的美的全部。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音调来表现美的, 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得到了音乐信息之后, 会在内心产生热情、伤感、豪迈、婉约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对于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第三, 夯实音乐知识技能。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并不是说要淡化对基本音乐知识技能的培养, 相反, 审美是需要基础的, 这个基础就是对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尽管可以直接体验音乐与美, 比如说不懂五线谱的演奏者或歌手可以准确地弹奏出或演唱出曲子所需要表达的美, 但有了五线谱可以更好地理解、表达和演绎曲子。

第四, 注意审美价值的引导。美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很多时候美就是一种价值观。什么是美?价值观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回答, 对于当下的高中学生而言, 更需要引导他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 而这与音乐教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四、“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写真

教学实践表明, 高中学生常常表现出不喜欢审美的态度, 这一态度背后的真实情形是学生不喜欢标签式的审美教学, 而对于以审美为核心的贴近学生实际的音乐教学, 学生恰恰是喜欢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体会———当某种蕴含美的音乐呈现在学生面前时, 让学生去自主感悟, 然后教师再适当地解读与延伸, 学生会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喜欢。在这样的过程中, 虽然没有挂出审美的招牌, 但却是一个真实的审美过程。因而, 对于高中音乐教学而言, 我们要记住学生需要的是内心与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美接触, 而不是给枯燥的音乐课堂挂上审美的标签。正如笔者曾在课堂上将《春节序曲》和《蓝色多瑙河》同时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感觉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之美。

总的来说, 以审美为核心, 意味着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 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 而最终的教学方案与课堂教学的实施, 应当是这一理念的产物。如同果实一样, 教学理念是内心的核, 而课堂教学本身则是外面的果肉。教学理念不是学生直接需要的, 但学生需要的却是由教学理念生成的。

摘要:只有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去实施高效教学,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那么什么样的理念才是先进的理念呢?这其实还要从高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审美为核心——出发, 去理解并实施音乐教学。

漫谈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引领有效教学。

要上好一堂课, 教师一定要先明确自己这堂课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因为这决定着课前预习、课堂教学, 以及课后作业的方向与路线。因此, 教师一定要根据单元目标、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等因素确定好教学目标。

我们常看到, 有些课教学目标罗列一大堆, 教师唯恐有遗漏, 而真正到课堂教学却往往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这样的课, 教学的有效性就谈不上了。因此, 教学目标宜少不宜多, 少则精, 多则泛。与其面面俱到又处处不到, 不如一节课寻找一两个点重点突破。但求一课一得, 得得相连, 既落实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与训练, 又形成知识系统, 保证语文素养的全面养成。

简单地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课堂环节的落实, 而课堂环节的落实则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二单元自主赏析部分的教材。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对诗歌意境进行更深层次的品析和欣赏。李白的这首诗以其想象的瑰丽奇特、夸张的大胆离奇, 特别是其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深受高中生的喜爱。诗歌主要由梦由、梦境、梦醒三部分组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自主赏析, 在诵读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 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深刻把握诗歌的主旨。

于是, 在教授这课时,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置身诗境,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 深入鉴赏诗的意境。

2.缘景明情, 引导学生结合诗境, 体味诗人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吟咏, 整体感知诗歌, 品味诗歌蕴含的情感。

2.自主赏析, 引导学生再现、鉴赏诗中意境。

3.探究思考, 理解梦境对于诗歌主题的表达作用。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历史的眼光正确评价诗人, 学习诗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灵魂, 引领、掌控着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并成为语文课堂激励和评价的标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把握与确定。也就是说, 教学目标的合理与科学将最大限度地减少语文教学过程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一) 前引后连, 自然过渡。

由初中升入高中, 对于学生来讲上了一个新台阶, 教师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应针对入学新生, 注意适时调整教法, 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教师、新教材。在教学中前引后连, 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如教《记念刘和珍君》, 不妨复习一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七篇作品, 借此对鲁迅有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又如教朱自清的《散文两篇》, 可先复习《春》, 以使学生更充分领会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下“景”和“情”的关系。这样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 在知识衔接的同时, 知识的深度广度也得到增加。

(二) 及时总结, 调整学法。

教无定法, 学也无定法。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 其学习语文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及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也可让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一周介绍一种学法, 大家讨论, 取长补短, 从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 要教会学生分析考卷。“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从考卷中分析出自己的弱项, 弥补不足, 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一条重要捷径。

三、教师关注社会, 了解社会。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老师要时刻关心社会, 因为我们的认识很容易影响学生, 首先我们要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从阅读中提高自我的审美品位, 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阅读社会这本书, 观察生活的丰富多变, 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不断地接触社会, 不断地阅读生活, 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 优化知识结构,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至于成为时代的文盲。如果教师自觉接受当代学生对其知识的挑战, 学习生活中鲜活的语言, 语文课堂就能活起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除了要关注社会外, 还要关注生活。因为学生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融入社会, 关心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关心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以及多数人瞩目的带倾向性的问题。有了这样一腔热血, 他们自然就会关注时代的发展, 留心社会的走向, 注视世界的变化, 也就会自然地主动地浏览报刊, 注意新闻, 关注时局, 议论时事, 抨击时弊。关注社会, 就能开阔视野, 陶冶性情, 改变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陋习, 将语言文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 就能使作文教学活起来, 在作文考场上就有了正确的思想观点、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积极健康的情感宣泄。

四、准确把握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新的课程结构, 语文课程的每一个教学模块都有固定的时间限制。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就应当准确把握文本的文义与内涵, 抓住难点, 突破难点, 再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 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单元, 在教学时, 可以精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让学生了解中国新诗的基本特点, 学习鉴赏新诗的基本方法;之后, 引导学生自读戴望舒的《雨巷》, 自行体会新诗的特点, 尝试鉴赏新诗。对于这一组诗歌, 还可以采用单元教学的方法, 先向学生介绍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的基本特点, 以及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之后, 以课文为例子, 组织学生学习重点的诗篇和诗段, 再配合学生的自读, 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庄丽蓁.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王玉辉.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初探.

漫谈高中数学的创新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99

创新教学是新世纪素质教育模式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它并不是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是在科技和知识多元交流的前提下,注重拓展学生的个人思维,以期引导高中生们开动脑筋,实现对数学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学习。一般来说,高中数学教师的创新教学主要可以从创新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内容两个层面加以实现,学生们一方面接受和学习最新的数学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先进的教学方式中创新思维,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笔者认为,对高中生进行数学课堂的创新教学,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更新课堂教学内容

针对高中数学学科的内容创新,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需要注重对教学内容全面性和重点性特点的整理,另外数学教师还应该注意对高中数学内容的选择,从而做到重点教学中的精选效果,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视野。

首先,教师应该在全面解读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了解当前数学教学的趋势和重难点,继而以专业的教学经验,整理出适合本班级学生水平的创新教学内容。所以,针对高中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会侧重对全面和重点数学知识的教学,这是创新教学的基础教学内容,也是保证学生在习得全面重点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授高中生们空间几何体类知识点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们完成课本教材上的基础问题,另一方面还应该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习和探究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让学生分清空间几何体学习的重难点,继而提高数学课堂创新学习的辨识度和思考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成绩。高中生在学习此类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在数学教师的有意引导下,不仅能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全面学习,还能进一步在主动学习中了解自身的学习盲点,从而有目的的击破,加强对数学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高中数学教师在创新教学内容时,还应该重视对课堂数学教学内容的精选度考察,继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专业视角和专业能力,在调动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一般来说,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择优选取难度适宜的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选择最佳的课堂教学内容,继而完成创新教学的第二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概率章节的内容时,在择优选取课本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时,还可以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选取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类题型,引导高中生们主动探究两种概率之间的区别和特点,这样既完成了概率类知识点的教授,同时也锻炼和调动了高中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创新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除了创新教学内容以外,还涉及到对教学形式的创新,注重对课堂教学氛围的调动以及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继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相长和教学互动,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探究的能力。由于侧重对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能力的开发和拓展,数学教师一方面可以运用先进的现代媒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自我学习成果的展示和分享,从而实现创新教学的多维视角教学成果和教学资源的共享。

首先,数学教师要紧跟新时代教学的步伐,学会运用现代教学媒介,在完善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创新型的教学媒介,为学生们展示出多样的数学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高效率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这是创新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共同革新完善的突出特征,也是新时代课堂教学中需要着力改善和引进的地方。

其次,数学教师还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数学探究成果的展示和数学疑问的共同解答,继而在教学的伊始调动学生的课堂互动。教师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同时,也能增长学生数学多维知识的经验,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和提高高中生的上台演讲和展示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数学修养。例如,数学教师在每次新课的讲练之前,可以课下鼓励和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或学习资源,以演讲或PPT展示的方式分享学习数学的经验和乐趣,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数学课堂的教学乐趣,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启发其他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和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创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相长和共同进步。

三、师生共同维护课堂创新氛围

高中阶段的创新教学,依赖于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课堂配合。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改革,还应该意识到师生之间共同维护课堂创新氛围的重要性,从而在有利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中开展创新教学,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双线提升。

首先,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并根据他们的课堂表现情况及时作出教学步骤的微调和教学内容难易度的舍弃,从而从教学的角度关注和调动课堂教学的创新氛围。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引申或拔高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校正,引导他们意识到创新教学学习的重要意义,继而在教学中有层次地进行引导教学,在思想上调动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维护数学课堂创新教学的氛围。

其次,数学教师还应该注重对高中生创新教学氛围维护的引导和要求,鼓励学生们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数学创新课堂中去。数学领悟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一方面需要积极回应教师的课堂互动,另一方面也需努力培养创新学习的带动意识,帮助领悟比较慢的同学快速完成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在维护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氛围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主动心态,进而提高创新教学的效率。

高中地理教学漫谈 篇12

一、教材知识容量的变化

初中教材内容简单, 每个单元需学习的日常习惯用语及词汇量平均40个左右, 到初二下学期难度有所增加, 但每个单元仅出现一篇篇幅较长的阅读文章;而高中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平均每个单元要学会90多个单词、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 并且每个单元都出现长短不一的阅读文章, 有的还是原著节选。词汇量的快速增长和文章数量以及篇幅的大量增长, 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教材变化的不适应。再从语法教学方面来说, 高中英语除了要复习初中所学过的语法, 还要不断拓展、加深, 原来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消化的还可以, 但那些基础稍薄弱的学生觉得就是在听天书了。

二、教学侧重点的变化

初中英语在语言技能方面更侧重听和说, 而高中英语则更侧重读和写;在语言知识方面, 无论是从语音、词汇、语法, 还是从功能、话题上来说, 按课标要求是由初中阶段的了解、理解、领悟、学会、初步掌握转变到高中阶段的进一步掌握、理解及运用。故而在初中课堂上更多的是口语操练, 课堂气氛活跃, 从问题回答、头脑风暴、编排对话到情景交际表演, 无一不是为了让学生在操练中掌握要学的简单句型结构。然而高中英语课堂上多的是从词法、句法的分析到语法的讲解再到文章的整体把握, 无一不是要让学生能把所读文章中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 课堂气氛明显沉闷。英语课堂气氛的转变让学生不适, 由多动嘴说到多动手记的转变让学生不适, 知识输出方法的改变更让大部分学生一下子无法适应。

三、课堂管理方式的变化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跃, 教师设计的活动学生愿意参加, 积极性高, 教师课堂要把握的是让学生如何围绕话题活动并控制好课堂秩序;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比较沉闷, 学生要消化吸收较多知识内容, 思考较多, 与教师互动基本处于零状态, 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动起来, 打破沉闷, 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由此, 我认为初中英语教师和高中英语教师应该互相多交流, 最大限度地了解把握学生, 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可适应环境。作为初中英语教师, 我们首先应让学生慢慢学会由他律变为自律, 养成自我约束和自学的习惯。因为我明显感觉到如果初中阶段教师课上管、课下抓, 总体成绩就会好一些;而高中阶段因词汇量陡增、语法难度加大以及学生课堂上操练时间少, 单靠教师管和抓明显不成, 所以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否养成自觉地复习、预习习惯, 能否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学习制胜的关键;其次应在笔头上多让学生下工夫。好多学生认字却不会写字, 写作时百八十个字的短文, 错字连连, 这实在是笔头上不过关造成的结果;再次最好让学生初步了解句法结构。语文教学上主谓宾定状补术语的教学取消给我们英语教学又增了负担。初中教师不一定非要教会学生分析句子, 但应在学生头脑中给留有这样的语法概念, 以免学生入了高中畏难而退;还有应适当增加学生阅读量。

让词汇多次呈现, 给高中学习做好铺垫。高中英语教师要做到尽量熟悉一下初中英语教材的框架体系及大纲要求。在对初中毕业生的基本能力有所了解后, 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才能因材施教, 不至于让学生一开始就觉得高中英语太难, 在无意识中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不会导致学生轻言放弃的可能性;应及时复习, 适时讲解。

了解学生初中学过什么内容, 及时复习, 唤醒初中知识的记忆, 以便更好地与高中知识相融。这样可以减少教授的内容, 能有更多时间讲解新知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比如虚拟语气, 初中阶段已经学过if从句对现在的虚拟, 那么高中阶段就可以复习旧知识以带动新内容, 着重讲过去和将来的虚拟和其他的虚拟方式, 从容安排课堂时间。还有很多词汇在初中阶段已经作为重点单词学过, 就没必要再当新词汇教授讲解, 一点即过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新旧知识相结合, 回忆过去所学, 再添新知, 学生潜意识中就觉得没那么难了, 所学知识也没那么难消化了;再就是要让课堂活动符合高中学生心理需求。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初中的东西他们应已觉得幼稚, 所以全员参加的挑战性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词汇量男生女生大比拼, 小组学习积分比赛等。

上一篇:早期应用洋地黄下一篇:课堂内外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