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材(精选9篇)
高中地理教材 篇1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高中地理新教材学习体会
随着地理新教材的不断普及,新教材越来越显示出其科学性、独特性、新颖性。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其教学目标、结构体系、编写手法、教学要求、版式设计等方面都焕然一新,这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研究性,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的特点:
一、知识结构体系的调整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地理教材按照地理科学体系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于我们地理学科而言,科学体系庞大,内容广泛,对于旧教材的选材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内容多、难点多,重点不突出,实用性差,往往给教与学带来诸多的不便。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逐步建立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地理新教材注重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进行了很多的改革,做到了简化知识、综合考虑、突出重点。地理必修上册主要是自然地理,从宇宙环境分别来概述地理相关地理知识。地理新教材注重实际,有很多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题目、讨论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同时又注重创新性,以全新的思维和方法建立一种崭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突出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次地理新教材,始终把人地关系放在首位,教材的编写,始终是在人地关系的思想指导下,不十分强调地理知识的系统性,而是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来选取教学内容,这次的新教材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方面的知识不再是系统的,整体的,而是作为人地关系的基础知识,在提出问题时,始终离不开人地关系,从不同的浓度和广度来选取内容,地理新教材也突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发展总是等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地球,关注未来。
三、密切结合实际
地理新教材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多方面合格的人才,很注重其实用性、新颖性,把学生新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密切联系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地理新教材十分注重个案分析与研究,将地理学的知识与具体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阐明了地理的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地理新教材也注重对地理现象,地理过程的剖析,对于现象过程从时间、空间来进行分层、分角度剖析,培养学生学多角度、多方位来思考问题,联系国内、国际多种重大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
四、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地理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把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教师和学生装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处理,要非常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编写得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为教师提供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在选材时,在主体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提供很多趣味性、阅读性的材料给同学们学习,同时在习题的设计中也十分巧妙,练习安排了很多活动、问题可供大学分析、讲座从不同方面来培养学生能力,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五、增加了图像信息功能
地理新教材中,一改以往老教材图像信息的功能,增加了很多的插图、附图、图型等等,对于地理事物有些难的用语言文字来完整形象的表示出来,有些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地理过程运用合理的示意图,能够很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新教材在图形方面的运用比较合理,合理设计安排了很多图像信息,围绕图像,编排文字,地理新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示意图、地图、统计资料图、景观照片、框架图等等,设计多种新颖的图像,来很好的说
明课文内容、知识,起了鲜明,直观的效果。对于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愉快,教师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这些图像信息,对于学生牢实的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次地理新教材的编写,确实从多方面体现了“新”的特点,无论是从内容、结构、要求,还是目的、设计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当然新教材中还有许多值得去研究,去学习的地方,需要全体师生去共同探讨研究!
高中地理教材 篇2
一、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栏目的类型
地理教材“活动”栏目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 可根据学生行为与认知的不同层次分为认知类活动、操作类活动和体验类活动三大类。
1. 认知类活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中认知类活动总计有27处, 占必修I教材所有活动的56.9%。还可将认知类活动分为读图思考类、问题分析类、阅读思考类三类活动, 此类活动一般要求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使学生遇到地理问题可以举一反三, 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第32页活动:“根据图2.8, 完成等压线的相关问题”, 第42页活动:“阅读《水浒传》的一段关于天气状况描写内容, 回答关于天气的问题”等。
2. 操作类活动
必修I中操作类活动共9处, 在所有活动中占17.6%。此类活动又可分为绘图填表类、调查研究类、搜集资料及短文写作类、计算类、实验操作类, 要求学生在动笔、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掌握地理原理、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例如第35页活动“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第16页活动“按照如下步骤画示意图, 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等。
3. 体验类活动
必修I中体验类活动共13处, 占所有活动的25.5%。这类活动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经历来领悟地理教材的内涵, 此类活动一般是无明确答案的开放性热点话题, 因此在进行活动时, 一般以学生参与讨论作为主要活动方式。例如第52页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后果作一些预测”, 第63页活动“阅读文章, 讨论有关水资源对以色列农业发展影响的问题”等。
二、基于地理课程标准新理念的“活动”栏目的教学功能分析
1.“活动”栏目帮助转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
“活动”栏目的设计有别于传统教材的练习题或复习题的形式, 它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一个互动式、探究式的重要教学环节, 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由传统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自主式学习转变。如在进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的活动过程中,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首先按等间距画三条线分别表示赤道、太阳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纬线, 接着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 分别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 最后结合已经讲授过的知识引导学生画出一条曲线代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首先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示意图, 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改变过去直接向学生展示示意图的方式。这一方式不但有利于改变单纯讲授太阳直射点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南北移动这一知识易使学生造成困惑的情况, 还有利于使学生在主动动手画示意图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积极自主地建构起太阳直射点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南北移动的知识结构。
2.“活动”栏目帮助学生拓展新知识
“活动”栏目不仅帮助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 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领会地理教材内容, 掌握地理学习方法, 锻炼实践能力, 展现个性才能和拓展地理知识领域。例如第29页的“活动”, 探讨大气逆辐射的作用与探讨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教师引导学生读图2.2比较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的受热过程差异, 这在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习的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知识的同时, 又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地球表面相对于月球表面存在一层厚厚的大气这一差异才造成了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在这一“活动”过程中, 学生不仅巩固了旧知识, 而且将已有的知识结构由地球表面拓展到了月球表面, 从而拓宽了地理知识的领域。
3.“活动”栏目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地理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只有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才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地理教材的“活动”栏目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地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第35页的“活动”, 制作三圈环流模型与观察制作的三圈环流模型并分析气压带与风带形成的原因。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 并要求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密切合作按要求作出各小组的三圈环流模型, 模型完成后小组内部讨论、分析各个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原因, 最后由教师对各个小组做的模型与分析的结果进行评比。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此次活动的热情与兴趣, 最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此外,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动手实践既突破了学习这一地理知识的难点, 又培养了学生地理动手实践的能力,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比较、综合、分析、空间思维等地理能力。
三、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栏目的一些教学建议
1. 教师可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把活动主动权交给学生
“活动”教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 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积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更有利于师生互动完成活动教学。例如在进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且及时赞扬鼓励, 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喜悦, 对于学生不太恰当的回答, 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教师还可给活动做得特别优秀的小组或学生发一些小奖品作为奖励, 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与欲望。总之, 教师应和学生一同建立起一个平等、互动的活动课堂, 力求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活跃、和谐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 教师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活动, 力争将活动融入课堂之中
教师开展活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首先, 教师可以将活动内容作为新课导入内容,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第二章第一节“气压带和风带”学习时, 上课后教师即可让学生进行第33页的活动。通过阅读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得出一个单圈环流的理想模型图, 接下来再根据地球表面的具体情况向学生讲述地球表面实际的环流情况, 这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其次, 教师可利用活动进行课堂讨论, 不仅活跃课堂气氛, 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习时,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第65页的活动, 讨论如何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 可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让学生最后总结并提出各自的观点。这一讨论过程既可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使学生在增长知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再次, 教师可将活动作为调查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分析能力。例如在进行第61页的活动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收集资料, 撰写小论文, 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在这一学生小组收集资料、调查、撰写论文过程中, 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分析能力将会有显著提高。
3. 教师可灵活把握活动时间
教材“活动”栏目类型多样,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设计活动进行的时间。可根据活动要求将活动分为课前活动、课中活动和课后活动。尤其对于由于课堂时间不足难以在课堂内完成的活动,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后, 将活动内容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 将课下活动作为学生的第二地理课堂, 让学生通过课后的实践活动掌握地理原理, 理解知识难点, 同时培养动手动脑与综合实践能力。例如, 在进行第29页玻璃缸内烟雾飘动的实验活动时, 由于课时的限制, 导致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完成这一活动, 因而教师应要求学生分组课后去尝试完成这一活动, 让活动走出课堂, 让活动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这一活动让学生加强了对热力环流这一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的理解, 这也正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求。
总之, 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内容出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地理教师应正确把握编者意图及其与教学的关系,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 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创新, 在活动中向学生展现地理知识, 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孟淑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活动”的分析和应用.东北师范大学, 2007.
[2]尹燕立.高一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内容、功能与教学方法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3]张晓芹.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系统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4]郭四化.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用好教材的活动设计.教学与管理, 2008 (4) .
高中地理教材的有机结合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乡土地理教育;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2-0147-01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地球村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了解世界某个区域的情况只需“弹指一挥间”。然而,世界各地区域复杂,瞬息万变,若想深入掌握其内在特征,只有在准确把握自己周边环境的情况下,相比较而知其所以然,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理论性强,其自然体系几十年不变,所举实例虽然典型但与学生生活较远,所以学生感觉很抽象。再者不少生动鲜活的乡土教材,由于大纲没要求,考试不用,即使教师讲了学生仍“唯考点是顾”,也起不了多大效果。因此,地理学科自然变成了应付各种考试的工具。许多高中学生知彼而不知己,知表而不知理,知国而不知家。虽然学了地理也不能将课本所学基本原理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识别不清“青草与麦苗”,更谈不上将身边地理事物了然于胸,进而放眼世界。高中地理教材应该有一定的深度,但更应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应该遵循“生活实践——理论掌握——实践能力”的规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而不是理论研究员。“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方针的要求,更是我们地理教学的宗旨。广大高中学生绝大部分是即将走向社会,投身家乡经济建设的劳动者,他们对本土文化地理教育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丰富高中地理教材,大力发展县域乡土地理教育刻不容缓。
乡土地理教育涵盖当地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民族风情习俗、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等,以其本土性、生活性、多样性、灵活性和丰富性见长,是统编教材所无法比拟的,应该成为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教材的综合开发,尤其是“县域”乡土地理的建设,可以增强当地年轻一代对家乡的系统了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深厚情感,从而弥补统编教材的不足。
要做好“县城”乡土地理的开发、使用和传承。首先,必须有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经过专家学者的深入论证及相关部门的大力协作方可落实;其次,需要结合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让每个学生满怀建设家乡的渴望,积极主动探索与家乡有联系的世界各地发展状况,服务农村,造福社会;第三,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日常工作与实践中,时刻把握周边地理环境的变化,及时补充相关内容,与时俱进,使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能力、有知识、实用型人才。
伴随着欣欣向荣的中小城市的发展,农村经济蒸蒸日上,乡镇企业不断壮大。我们有理由相信,乡土地理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和发展空间,学生也一定会提高地理的学习兴趣,学有所得,造福社会。
愿我们明天的乡土教育为社会经济繁荣插上腾飞的翅膀,愿我们高中地理之树生机勃勃、丰硕健康。
Organic Combination of Geographical Textbook in High School
—— Local geograpical era’s call
Ma Zhishun
Abstract:The theory of the existing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 is strong, but the examples are far from the life of the students.Local geography education is dominanted for his native, practicality, diversity, flexibility and richness, which the textbooks are unmatched.Therefore, the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s should add some appopriate education of local geography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高中地理教材 篇4
一、分布图——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分布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事物,以各种不同的符号和注记,在平面上缩小成的图形。它能反映各种自然事物和人文事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空间联系。如图1.5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2.28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3.12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等。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综合性,具体而又高度概括。在教学中,应主要从以下几个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1、读图。读图就是通过图例、注记等判读地图上所反映的点状事物的位置,面状事物的分布范围、几何形状、面积大小,线状事物的延伸方向,各种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大小对比关系等。
2、记图。记图就是把读到的地理信息输入大脑,形成图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一幅幅地图有意识地输入大脑进行叠加储存,构成大脑图像知识系统,需要时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地图,整个世界浮现在眼前,从而能够迅速的对某一地理事物进行搜索定位。
3、绘图。绘图即大脑图像知识系统的输出过程。绘图过程的初级阶段是能够完成与教材内容相配套的填充图册或将主要地理事物落实到空白地图上。高级阶段要求能根据自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实际需要按照自己的思想灵活地绘制各种地图,从而能够用图的形式来表达地理规律与地理分布。
二、景观图——形成地理表象
景观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外貌特征的照片、素描、航片、卫片等。景观图在新教材图表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呈现山川、河流、植被、地貌等自然地理事物的自然景观图,如图4.43热带雨林景观、图4.44苔原景观、图4.45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等;另一类是反映诸如交通、城市、工厂等人文地理事物的人文景观图,如图5.4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6.1不同聚落的景观、图6.27上海交通的改善等。
这些景观图能将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地理事物呈现在学生眼前,这克服了由于地理的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造成的不能让学生亲自观察全部地理事物的难题。通过对这些景观图的细致观察、分析、内化,可以形成地理表象。因此,景观图是将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形成地理表象的很好的媒介,这也是景观图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景观图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景观图是用来帮助理解说明教材文字内容的,它一旦与文字内容相隔离,就失去了其存在价值。在讲到有关教材内容时,应及时让学生观察、分析景观图,以使教材内容直观化、形象化。
2、由于景观图容量大,因此要避开干扰因素,引导学生观察能反映文字内容的主题内容,提取有用信息。如图6.1不同聚落的景观——村落(肯尼亚),结合教材文字内容,该图主要表现村落景观,而不是反映非洲黑人生活的。
3、要要求学生把景观图内化,形成地理表象。
三、示意图——析图得理、以图表理
地理示意图是一种简明形象的图形,一般用来说明地理原理以及地理现象的成因、演变等。如图2.9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图4.25水循环示意、图4.37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等。
示意图的功能有“四化”:即将文字内容图形化、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将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其特点是重点突出、高度概括。
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点来发挥示意图的作用:
1、由于示意图重点突出,夸大了主要信息,简化或删去了次要信息,因此要配合文字内容才能正确、完整地从示意图中揭示地理规律,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教材的理解与记忆。如图4.25水循环示意,其中海陆间循环环节多、过程复杂,单看图,初学者不易理清头绪。但读完教材相关文字,就可以从图中清晰地反映出海陆间循环过程,即海洋水通过蒸发到达大气中,大气中的水汽在大气运动的作用下被输送到陆地上空,陆地上空的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冷却降水,在地表形成地表径流汇入大海,或降到地表后,下渗到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再汇入大海,完成了海陆间大循环。
2、要训练学生善于用示意图表达地理思想。如海陆间水循环就可简单地用几个箭头来表示。
四、统计图表——学会分析处理统计图表及用其来表达地理思想
地理图表是将地理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而绘制成的能够形象直观表达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变化特征、对比关系的一种图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曲线图。它一般表示某一种或几种地理事物随时间、空间或其他事物的变化而连续变化的规律。如图3.3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3.4太平洋西经170º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3.5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等。读曲线图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明确纵坐标和横坐标各表示的是什么事物的变化。(2)要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项目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3)要判读最大值、最小值和转折点时纵坐标和横坐标之间的数量关系。(4)对不同变化段产生的原因、带来的问题要进行分析、评价。如图3.4太平洋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首先分析得出总体上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再仔细分析,1000米是一个转折点,1000米以上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迅速降低,1000米以下基本变化不大。此图还能根据三地表层水温判断得出(1)海区所处的纬度最低,(2)海区次之,(3)海区纬度最高。
2、柱状图。它一般表示地理事物绝对数量的比较或变化规律。与曲线图不同的是柱状图一般不是连续的变化。如图6.19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1990年)、图8.5世界人口增长等。分析的一般思路是:(1)看横坐标和纵坐标所反映的内容。(2)看柱值大小和变化趋势,并揭示变化规律。(3)分析现象或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建议、对策。
有时柱状图较复杂些,如图6.17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8.6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1950年~1997年)等,在一个坐标图内同时表示几种事物的绝对数量、对比关系或发展变化。柱状图还常和曲线图相结合,如图2.29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对于复合图一般分析思路如下:(1)先单一分析,即进行分层处理、单独处理。(2)综合思考,寻找它们的关联点,得出综合分析结论。
3、结构图。它一般用规则的几何图形表示数量的整体,用局部面积与整体面积的对比关系表示一事物与整体的数量关系或几种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如图3.1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图4.1地壳中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图4.36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等。结构图分析的一般思路是:(1)看图例或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是哪些地理项目。(2)看图中比例的排序关系。(3)揭示反映的问题,作出科学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对策。结构图中较常用的是扇形图,还有一种立体的扇形图叫饼状图,如图3.30工业部门产值构成及图3.32鞍山、丹东、吉林三城市不同工业行业产值构成,它反映某些地理事物比例关系的同时,也反映总体和对比关系的发展变化。
4、表格。它一般用来表示几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对比或数量对比。如表2.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3.1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等。表格的优点是明确、一目了然。
还有一些统计图表,如玫瑰图、金字塔图等尽管必修教材中没有出现,平时教学中也应适当补充。
五、地理漫画——智能教育与思想教育、艺术教育相结合
地理漫画是利用幽默、夸张的手法,以艺术的形式反映地理问题的一种手段。目前地理漫画主要反映人口、资源、环境等人类面临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图2.38“雨”中垂钓、图8.23“啊,地球出汗了!”等。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漫画反映的主题。(2)要充分挖掘漫画内容。如图2.38“雨”中垂钓,该图不仅反映了酸雨问题比较严重这样一个事实。通过观察钓鱼人的防毒面罩、干枯的树木、鱼骨架等,还可以看出酸雨危害的严重性。再进一步观察分析远处的工厂,还可得出酸雨的主要成因。(3)适时进行思想教育。比如从图2.38“„雨‟中垂钓”中了解了酸雨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呢?同学们踊跃发言,进言献策,极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4)要引导学生尝试用漫画的形式反映地理问题。
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理图表教学的重点,一是培养学生从图表中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措施;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地理图表来反映地理问题、表达地理思想。
初中地理教材分析 篇5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4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四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四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不好。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应对策略: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四、帮困扶优措施
考虑到我们年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弱,地理课堂将会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强的内容,以基础学习为主要目标。努力将课程讲解的浅显易懂,照顾多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作业布置上,挑选地理填充图册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必须完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
五、本学期预期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和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六、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转化后进生。
3.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七、教学进度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主要学习区域性地理知识。从认识大洲到了解地区到走近国家,根据区域面积大小同,根据地理学科整体性与区域性的特征,在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基础上,对比各区域不同的特征。在教法上抓住以读图为关键,提取一定的地理信息,从而分析该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以及经济的发展。
教材的第一大部分“认识大洲”,以大陆为单元,介绍欧亚大陆上的亚洲与欧洲,非洲大陆上的非洲,美洲大陆上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在整体上反映了亚欧大陆的东西差异;美洲大陆的南北差异;非洲大陆的对称特征。在局部上从地形为切入口,分析气候、河流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的内容为主体在人文地理上也突出了各个地区的特点。如亚洲、欧洲的人口与国家、非洲的亟待发展的经济以及美洲大陆的移民结构。
教材的第二大部分“了解地区”,综合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内容,但又突出了人文地理的差异。如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与华人聚集地、南亚的人口与宗教、西亚的地理位置和石油、欧洲西部的发达经济与旅游业、两极地区原始生态的科学研究。
教材的第三部分“走进国家”,除南极洲无国家外,每个大洲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如亚洲的日本、非洲的埃及、欧洲的法国、北美洲的美国、南美洲的巴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世界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日本的地狭人稠与进出口经济、法国的工农业与核电、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与旅游、美国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巴西热带面积、农产品和水电、澳大利亚的独占大陆与工矿业、农牧业、服务业、俄罗斯的地广人稀与西伯利亚的开发。综合这方方面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运用事例说明某个大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了解地区:
利用地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自然条件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列举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并指出其分布;了解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以及两极地区的科考与环境保护。
3.走进国家:
读图说出该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该国家的特有的自然现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出交通运输的特点和主要城市、居民。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部分。根据近些年来中考改革,地理为开卷考试形式,就更加重视对地理知识的综合与运用方面,更加重视学习对地理信息的处理,对地理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教学建议:
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应以从如何处理地理信息入手,来获得地理知识,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地理有关数据绘制曲线图。(人口增长图、各种数据的比较以及经济生产的增长等等。)
2.根据阅读材料获得地理知识。(对阅读材料的整理,提取相关的地理知识。)
3.根据图例说出某种地理事物的分析,并归纳出其分布的规律。
4.利于图表回答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各章节的教学建议如下:(一)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说明: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搜集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说明:
●“标准”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讲述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注意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
(三)经济与文化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观看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特色的录像,搜集有关我国工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讨论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
●参观本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工矿企业或车站、码头。
●搜集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观看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演或录像,谈一谈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认识。
(四)地理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讨论或知识竞赛。
●观看反映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像资料片。
●列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区域差异。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湘教版教育部2013审定义务教课书,内容比以往有所变化,根据教材设置,我作以下教材分析
一、关于区域的选择
讲述中国的区域地理部分是本册教科书的主体。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具有开创性的变革。与以往同类地理教学大纲的省区罗列或地区分列方式不同,《地理课程标准》只是列出了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个别特殊的除外)。这就为教科书的编写留有较大的空间。
二、关于区域编排的逻辑结构 本册教科书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内容。希望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
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第二部分是认识区域位置、联系、环境,讲述不同区域的不同关系 第三部分建设永续的美丽中国
三、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该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2、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该地区域地理特征;
3、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这些地理特征的成因;
高一地理教材学习方法 篇6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高中地理新教材编写的设想 篇7
作为地球表层生态系统的最高等级, 人类不仅是地理环境的最大再造者, 而且也是地理环境的最大破坏者。正是人类所具有的这种双重性, 决定了人地关系发展和演进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周围地理环境的认识能力和状态。在现代教育体系中, 高中是基础知识教育和进入专业教育的最后一级阶梯。一部好的高中地理教材可以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识植入到教育对象 (高中学生) 的头脑中, 从而为这些未来成年人的行为取向奠定一个坚实的知识平台。这正是新的高中地理教材“以人为本”的基本宗旨所在。
二、建立新的框架体系
今后高中地理新教材将必修部分分为地理1, 地理2, 地理3三个模块, 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模块1主要介绍地理环境, 模块2介绍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模块3建立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上, 综合自然、人文知识, 以典型区域分析为前两个模块提供实证素材。
具体而言, 在模块1中, 第一单元是“宇宙与地球”;第二单元是“认识地球”;第三单元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能量交换”;第四单元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可以看出整个模块的教学体系是按由远及近, 由整体而局部的线索来组织的:首先介绍的宇宙是人类生活的外部环境;然后是人类生活的地球, 包括地球自身结构、圈层构造、属性等;之后讨论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形成过程;最后一部分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框架结构紧紧围绕“人类活动”这个中心, 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模块2的章节顺序依次是“地理环境中的人”“地理环境与生产活动”“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整个模块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人”而展开:开始第一单元介绍“人”本身, 包括人口增长及分布、迁移, 环境的人口承载力;然后第二单元介绍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包括对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 因而第三单元介绍了人类活动在地域之间的多种联系方式;由于城市是人类各种活动的最重要场所, 第四单元谈了城市与城市空间、地域结构, 以及城市化的内容。最后一单元在前面基础上论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观念, 引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看出模块2整体突出了“以人为本”, 紧紧围绕“人类活动”这个中心。
模块3在第一单元中首先介绍了区域的含义, 通过国内外区域实证, 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分析了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二单元通过多个国内外典型区域实例分析, 从5个角度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第三单元介绍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包括RS, GPS, GIS。
总之, 必修课的三个模块相互联系, 融合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 具有系统性强的特点。同时突出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
三、优化地理教材内容及表述
1. 课文的组织
教材初步设想以单元、节的结构来组织。教材内容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章前导读”主要提出地理问题, 突出本章重点;“正文”中每节由课文、阅读材料和活动组成, “习题”在考查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总结引申”讲述每章的核心内容, 并对所学内容扩展, “进一步阅读书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
2. 知识和技能的选择
教材在选择地理基础知识时将注重其实用性、发展性。例如, 在阅读材料中选择“全球变化”等地理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讨论农业问题时, 可以通过“伊利模式”来介绍农业的最新进展──生态农业。教材还将注重对地理技能、地理思维的培养。
3. 教材表述方法的设计
美国高中地理教材设置与启示 篇8
类型多样,作用鲜明
美国高中核心理科教材《地球科学》中,每个章节都配有“实验室或家庭实验室”板块,并且在每一章节开头,都有一个导航实验。其中,“实验室或家庭实验室”这一板块设置,主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对相关内容的探究。导航实验的设置主要让学生把握本章节的学习方向。
在《科学发现者·地理》一书中,共有实验124个,分为四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现实意义,均是通过实验形式引导学生对地理事象进行探究,激发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地理事物及其地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并且,每种地理实验在教科书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如每章都设有一个探索实验,实验的具体内容用以介绍本章概要,易激发学生对本章地理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全面学习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从美国高中地理教科书实验设置可以看出,编者很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地理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开展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这种设置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对地理内容学习的网络体系。
体现关怀,注重科学
美国高中地理教材中很多实验都包含安全警示这一项,如在“制作晶体模型”实验中,就直接提示,明矾溶液能引起皮肤过敏,第一次倒入培养皿时会很热,如果溅到皮肤,要立刻用冷水清洗;实验的过程中要一直戴安全手套和系围裙。类似的安全警示在教材中比比皆是,整套教材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美国高中地理教材一直倡导一种理念: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与实验。所以实验设置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求实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如在地学实验中,主要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实验分析和结论与应用等环节。其中实验准备这个环节又包含问题、实验器材、目标、数据记录表以及安全警示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目标这一项中,明确指出了具体的学习程度,如确定、描述、推断以及应用等行为动词。这就有利于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掌握学习内容。实现实验的科学化设计上应着重考虑三方面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是否紧扣课标内容标准、是否有利于地理实验综合效果实现。首先,实验设置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要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学生之间的协作或者教师的启发引导便可以得出结论。其次,注意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学习的内容是理性还是感性,对学习内容所用的行为动词如何要求。最后,还要考虑地理实验综合效果。地理实验设置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贴近生活,高于生活
美国中学核心理科教材《地球科学·人类的生存环境》一书中,“评估防晒霜效果”“穿什么”“拥挤的世界”等实验,以及在美国中学主流理科教材《科学发现者·地理》一书中,“自流井是如何工作的”“查明污染物的来源”等实验都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这类实验设计不仅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而且可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需要特别强调,实验材料尽可能简单易得;安全须知要结合实验的材料和环境进行必要提醒;实验分析尽量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尽可能让学生设置图表分析;在实验结论与实验的应用环节,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递进性,体现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对学习内容的迁移。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美国高中地理教材地理实验的设置与数学、生物、物理、化学、语文、历史以及信息技术等科目密切相关,很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综合性这一特性。如在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发现者·地理》一书中所设计的技能实验部分,就是以数学为基础,对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同时,也可涉猎其他科目,这种设计方式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加综合的学科知识,同时培养完整而联系的思维方式。
启示
我国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一共3本:必修地理1(偏重自然地理知识)、必修地理2(偏重人文地理知识)、必修地理3(偏重区域可持续知识)。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地理实验设置共涉及模拟热力环流小实验、制作三圈环流模型观察实验、模拟山前洪积扇形成小实验,主要特点如下。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必修课程“活动建议”板块明确提出地理操作实验的活动只有一个: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地理观察实验有两个:天象观察、地质地貌等野外观察。地理教材是以课标为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地理实验的数量直接影响教材中实验的设定。
实验设置不能满足学生操作能力要求,实验过于简单,不能很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教材中地理实验的设计,在实验步骤上不很完备。地理实验设置忽视地理图表的应用,不利于学生图像运用技能的培养。
基于国家教育标准的地理教材论文 篇9
为进一步增强美国地理教育,我们要做的许多事情之一就是改进教材的质量。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方面的任 务是:
(1)开发优良的教材,
(2)利用教师联盟的在职培训网络和职前教育计划培训教师使用这种新教材 ,
(3)通过提供强有力的课程指导,特别是将教材与师资培训和基于国家标准的教育(SBE)改革运动结合起 来,保证采用这些教材。保障SBE的国家地理标准正在根据1994年的地理教育标准计划(GESP)加以制定。 要实现基于国家标准的地理教育,上述三个方面的努力必须获得成功。
不固定资料和课本
现在使用教材有两种令人失望的不良方式:一种是过分依赖那些大量而又毫无联系的活动,另一种是传统 教材继续占主导地位。由国家地理学会资助的暑期地理学院和在职教师培训班的一些最热心的参加者们在其教 学过程中已经抛开了他们的课本。由于缺乏优良的可替代教材去代替现有课本,他们只能在其课堂中将一些独 立的课程或活动联系在一起,最典型的就是他们所称之为的“不固定资料”,这些课程常常是在暑期学院或培 训班中学习过的内容,不少是从教师班中搜集到的教师创作的活动。这些复制品一般都是非法的而且常常是不 能阅读的,其课程的典型特征是包含着含混不清的内容。这样教学就成了一个大杂烩使学生感到困惑。培训班 中有太多的教师给其他教师讲授独立的课程,而听课教师并未完全理解课程的内容基础。
可能只有少部分教师用不固定资料代替课本,大多数教师(包括那些深受国家地理学会教师联盟运动影响 的教师)仍然严重依赖课本。传统教材都是注重于事实而不是着重于过程,强调“是(有)什么”而不是“怎 么样”和“为什么”。所以当教师让课本去控制教学指导学习时,他们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要求,进行批判性 思考,解决问题,培养技能和对现实世界进行质询。
课本的采用过程受控于一个死板的程序,同时也受制于课本的形式与内容,但并不鼓励改革创新。课本反 映了需求量大的几个州(如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佛罗里达等)的需要,需求量少的州很少或没有机会找到 适合于本州情况而有别于那些大州的教材。另外,教师常常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而无权决定采用哪种教材, 而实际上他们的确需要知道如何判断地理教材的优劣,并在选择今后将要使用的教材方面拥有更大的权利。
为了适应当今地理教育的需求,现在已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它们是GIGI(全球问题的地理调查)、AR GUS(关于美国地理学的教学活动与阅读)和明尼苏达州的FIPSE计划。所有这三个方案的研究都早于国家地理 标准的制定,因此,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新教材是否能够很好地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
全球问题的地理调查(GIGI计划)
由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GIGI计划正在为中学开发新教材。自1990年以来作者即是本计划的项 目负责人,该项目拥有一批作者、编辑和顾问,这样使得我们有机会开发新教材旨在帮助实现教学目标,培养 负责任的公民,传授现代地理学知识,促进批判性思维。我们的任务是把地理学科知识转化成为教育目的,并 一直试图创造一种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技能和观点的富有挑战性、有用和着重于相关问题的教材。
GIGI的组成部分
GIGI正在针对世界10个地区开发设计两种基于问题的模块(如下表所示)。这些模块没有必然的结论; 每个模块都是自由存在和互相独立的部分。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使用全部20个模块(可以按照任何一种喜 爱的方式进行)或者使用较少的几个甚至一个模块。这种教材的开发,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教师的选择余地。
每个模块需要10~15课时。典型情况下,模块从对一个全球问题的广泛介绍开始,然后是一项主要的 实例研究,持续3至4课时,在一个选定的世界区域中的真实地方考察这个问题。下一步通常用一课时,学生 对一个不同地区进行一项比较实例研究,以描述该问题的演变并说出该问题的全球性特征。模块最终将问题的 焦点转回到本国或本地区,因为同样的问题有可能发生在美国和加拿大,这样做是因为北美并未包括在10个 GIGI指定的地区。
每个模块包括一个学生课本、教师指导手册、微型地图册以及主题图片。学生课本包括各种文字和图表形 式显示出来的各种问题和资料,与传统教材不同,学生自己将看不懂课本进而学生仅仅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才 能从中理解课本的意义,而教师则接受指导手册的引导。教师指导手册具有重要的双重作用:提示教学过程同 时帮助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与过程。
问题的作用
GIGI建立在莱斯特调查活动规划模型基础上。用问题指导调查以使调查过程与获得结论结合起来。直接将 问题与答案相联系将有助于对一个问题的令人满意的智力理解。按照莱斯特的研究:“从问题到归纳总结的进 步,作为一个活动规划的结构和作为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以及课题意义形成的策略都是极为重要的。意义和理解 规定了将只含有少量信息的真实问题变成更大一些综合问题的过程。这样地理学才有意义,不是作为一堆孤立 分散的事实而是成为思想与程序的网络”。在没有学会如何作出结论的情况下,要求学生知道这些结论,我们 是在拙劣地实行着以答案为中心的教育传统而丧失了高级思维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与资源 宗教冲突南亚 人口增长是如何影响资源有 哪些地方的宗教差异导
效性的? 致了冲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南亚 维持生计的农业 人 权
世界如何实现持久的保障生计 迁居自由如何成为一项
的农业? 基本人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球经济 自然灾害日本 贸易怎样影响着世界经济? 自然灾害的影响为什么
各地都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差异与民族主义 环境污染前苏联 多种民族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 严重环境污染造成的影
差异? 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增长 政治变化东亚 如何控制人口增长? 政治变化影响人民和该
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澳大利亚 全球气候变化 相互依存新西兰 如果发生全球变暖将会出现什 全球相互依存的原因和太平洋 么情况? 结果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非 石油与社会 饥饿西南亚 富饶的石油是如何改变了这些 人民为什么会饥饿?
国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撒哈拉以 建立新国家 婴幼儿死亡率南的非洲 新国家是如何建立的? 为什么大量儿童健康恶
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拉丁美洲 城市增长 发展
高速城市化和城市增长的原因与 发展如何影响人民和该
后果是什么? 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一体化 废物垃圾处理欧洲 区域一体化的优势与障碍是什么? 为什么废物垃圾处理引
起了地区性和全球性的
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 GIGI计划中的模块,每月使用一组模块的课题与问题GIGI提出收敛型和发散型两类问题并试图实现二者的平衡。过多的收敛型问题阻碍批判性思维并导致大量 的死记硬背。而过多的发散型问题也会阻碍根据事实和事物本质去组织教学。我们鼓励广大教师通过对学生提 出更多的根据莱斯特建议的问题,来补充GIGI方案中的提问,这种类型的问题具有以下特点:(1)需要回忆 ;(2)鼓励分类和有序;(3)鼓励利用信息资料而得出结论;(4)增强使用资料和资料评价有限性的意 识;(5)增强使用推理过程的意义。
着重于问题的地理调查
为促进积极的学习和高级思维活动,GIGI强调着重于问题的地理调查。为实现GIGI的目标,学生通过寻求 地理问题的答案,来考察特定的全球问题。通过资料分析与评价,运用地理方法与技能,学生回答这些问题。 这种“实践地理学”的方法导致形成在知识、技能和观点上的重要成果。
着重于问题的调查促进学生形成批判性的观念。他们学会批判性和反省性思考的习惯。这些问题中包含着 多种多样和完全相反的情况。按照GIGI的设想,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解析各种资料而提出假设、建议、争论和问 题来培养这种批判性思维习惯和能力,并促进学生提出新问题,对资料的质量提出意见,寻求更有用的资料, 没有这种教师指导,GIGI就不能实现其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传授现代地理知识、培养批判性和反省性思维的教 育目标。
地方实例的重要性
GIGI要获得成功,部分地有赖于师生双方将其调查研究的特定问题与其地方社区的实例联系起来的能力。 各个社区都有大量的具有重要地理意义和地理范畴的问题。在GIGI国家课堂试验研究中,克伦的野外观察使我 们确信必须促使教师将地方实例经常地引入到课堂之中作为参考,同时要尽可能让学生将地方野外实践研究与 特定的全球问题联系起来。
用大家所熟悉的人和地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个人参与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教学成功的核 心。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将GIGI问题与真实的人和人们现实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来找出事物之间的相 关性,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
由于教师能够熟练地在教学中运用地方实例,由于他们能为学生组织实施野外调查实践,同时由于他们知 道如何将人文特征引入这些资料,他们将适应于GIGI模块的特殊教学环境。参与我们试验的教师报告,表明他 们讲授的模块越多,他们就越感到运用自如。
培养乐观而建设性的观点
在GIGI学习中认识到的全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将使学生不知所措。“忧郁和毁灭”必须用成功的实 例和积极变化的前景来加以平衡。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起通过他们自己的行为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 贡献的观念。“进行全球性思考,采取地方性行动”这一格言说明需要帮助学生针对他们学习中认识到的问题 ,在本地区的反映,组织并采取建设性行动。以使学生感到他们的行动已经使问题产生了变化,进而帮助学生 处理他们面临的那些世界性的有时也是令人沮丧的难题。
特定的观念将促使学生形成乐观和建设性的行为。学地理的学生特别应该学会尊重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其人 民,必须学会爱护环境的一致性和自然界的多样性。同时学会对诸如“环境决定论”这类简单解释性理论提出 质疑。此外,乐观和建设性的态度有助于形成富于同情、坚韧和开朗的性格特征。
关于美国地理学的教学活动与阅读(ARGUS)
ARGUS是正在开发的一项关于美国地理的中学教材计划,由国家科学基金会授予美国地理学者联合会(AAG )的一项基金资助。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辩析景观的意义、使用地图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学会应用空间 的观点去解答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ARGUS方案由一套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构成:课本、阅读教材、学生活动手册和教材指导手册。四个组成成分 互相补充而不是相互替换。核心是关于形成美国的几个大规模的地理知识的简短课文:
(1)人口地理学--美洲本土人的生活方式、欧洲人的.开拓与殖民、移民和国内移民,这导致各地区形 成一种独特的人口轮廓特征和土地划分体系。
(2)经济地理学--资源利用的形式,初级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各地区形成一个独特的大规模工作 (将资金引入本地区的工作)混合体和辅助性工作。
(3)政治地理学--代表制,选举和非正式的政治活动的方式形成每个地区独特的法律和制度,以及实 施特定法律和规则的影响范围的界限。
(4)环境地理学--自然资源,灾害以及人类利用资源的方式共同形成了每个地区特殊的环境机遇和问 题。
为描述这些内容广泛的地理原则并使之具体化,课文有26个实例学习。包括美国一些特殊地区的图片、地图、图表、统计数据和一段简短的文字说明。这些内容说明了地理学原理对形成特定地区的景观的影响作用 是多么广泛。
这些实例研究是联系教材、阅读和学生活动的枢纽,阅读提出了各实例研究中展示特定区域的景观和人民 的多种多样的观点看法。
每节课中每项学生活动有四个任务:
(1)引入分析现实世界资料的一种技能。
(2)提供关于一个特定地方的信息。
(3)使用一种特殊类型的地图。
(4)说明并解释一种主要的地理学理论。
就个别课题来看,教材活动是简短的(通常只有1~2课时)也是独立自主的,而综合起来就可以覆盖多 种重要理论、地图类型和美国的主要地区。
最后,教师的指导书提供详尽的组织和进行学生活动的建议,提出关于实例研究的问题和相关的阅读资料 ,评价学生对每个ARGUS结构中教材的理解程度,并将本节内容与ARGUS其他部分和其他课程联系起来。
明尼苏达州的FIPSE方案
这个系统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明尼苏达州地理课程的范围与授课次序,这使教师知道在什么时候介绍、巩固和掌握这些教学内容的时机最佳,这样他们就能确定在某一个年级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第二部分 是Hypercard系统内存的成百的课程,许多都是由暑期教师学院教师设计的。这些内存随着讲授更多的课程而扩 展。每节课根据一个标准化模式组织教学,包含了课堂中必须强调的教学目标成果的信息。课程范围与次序、指导课程的选择,而教师通过计算机内存选择实现课堂教学的途径。通常有很多类似的课程可供选择,这些课 程同时已根据年级水平、学习方式、认知水平和地理位置进行分类,教师可以通过关键词或输出结果来寻找所 需要的内容。
这项创造性的方案具有很大的潜力。通过仔细选择并编辑不固定的资料以保证Hypercard中的课程的高质量 ,课堂教学将从不确定状态中摆脱出来。教材能够迅速增加内容并提供最新信息,而这对于印刷教材来说是很 困难的。由于该系统为课程开发提供了这样一种灵活的方法,而全国和各学校地区正在着手开发基于国家教育 标准的地理课程,这种方法将被认为是极有价值的。
结论
基于国家标准的地理课,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标准。课程安排必须与标准一致,同时要开发优良教材以在 课堂教学中贯彻标准。GIGI和ARGUS代表了美国教材开发演化过程中的主要步骤,明尼苏达州的FIPSE方案,主 要不是一种教材开发计划,而是一种使用地方制作的教材的途径,其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方法具有创新性,为审 慎地使用教师制作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教材提供了可能性。
现在注意力必须转向师资培训和采用这些新教材。否则,这些改革就会失去活力。在师资培训中,必须阐 明教学内容和过程。ARGUS和GIGI强调这些向那些缺乏专业训练的教师提出挑战的内容,例如,拥有坚实的自然 地理学知识是解释环境问题的基础。此外,由于学习这些教学内容依靠高级思维活动,教师必须拥有熟练的技 能,帮助学生去思考、假设、分析、解析和评价。
近年来,全国和各州进行的在职教师培训已经产生了重要成果,比我们制作优良教材的工作有着更好的记 录。结论在于即使教师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培训,他们尚未能获得足够的高质量教材。学校需要地理课的呼声甚 至超越了提供受过良好培训的地理教师和优良教材。那些很少或者未受过地理教育的教师仍然在讲授地理课。 尽管大量教师参与了暑期学院和在职学习班,培训工作仍然不平衡和十分肤浅。一个为期二周的学院学习对教 师是一个很大的帮助,他们在这里掌握了必备的地理学知识,获得了高质量的指导技能,满怀信心地去帮助学 生达到新地理学标准的要求。
最后,让我们着手开始一项综合的跨学科的基础研究,以建立一个地理学的框架结构。遗憾地是我们还没 有高质量的初级地理教材,现有的GIGI、ARGUS和FIPSE计划尚需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其开发与评价工作仍需 继续下去,这样,我们可以制定出适应90年代的先进方案。
字库未存字注释:
【高中地理教材】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新教材06-24
活用高中地理教材论文07-15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教案10-08
高中地理复习策略研究地理论文10-24
高中地理教研记录07-07
高中地理创新教学06-03
高中地理创新教育08-22
高中地理兴趣教学08-23
高中地理博客教学08-29
高中地理阅读教学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