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的兴趣教学

2024-09-01

高中地理的兴趣教学(精选11篇)

高中地理的兴趣教学 篇1

事实上,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 应该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每一次进步, 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因此, 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启动新一轮新课改的探索, 并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运用生活常识, 联系身边实际

地理学和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因此, 教师可以用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知识来渗透地理教学, 让我们的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地理,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 在讲授到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时, 当时正好是10月份, 北部的秋天就是最好的鉴证;在讲授火山岩时, 一块搓脚石就典型直观地说明了火山岩的外貌;等等。显然, 通过利用常识把实际生活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 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现实感, 同时, 知道的学生会产生成就感, 不知道的学生会充满疑惑感, 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因此,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知识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也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方式。

二、运用趣闻轶事, 引用时政新闻

自如以来, 有关地理知识方面的趣闻轶事数不胜数, 可以为教学所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趣闻轶事供学生去探索。比如,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的土隆加贡地区每天下两次大雨, 分别是15:00左右和17:30左右, 因此当地小学下午都不用时钟, 只是以下雨时间作为上学和放学的时间。讲述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后, 让学生来分析当地的气候和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同时, 教师要经常关注时事政治和新闻, 因为它具有内容新、时效性强等特点,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 在复习世界地理的时候, 正好中国的南极科考队开始出发, 出发的时间是2009年10月12日, 那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开始呢?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南极的气候。

三、编写顺口溜, 巧妙运用记忆法

笔者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 编写了一些有利于记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来辅助学生学习,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授大气受热过程时, 可以说这样的顺口溜:“太阳照大地, 大地给大气, 大气还大地”。这样就完全展示了大气受热的过程。另外, 在讲解地球表面水平物体的偏移时, 可以告诉学生:“中国人算命的时候注重男左女右, 这里有一个南左北右”, 这种巧妙的对比,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设置趣味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有趣的疑难问题, 也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比如说, 在讲授国际日期变更线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妹妹的生日怎么会比姐姐大呢?”听到后, 学生立刻发起了积极的大讨论, 在学生讨论无果的时候, 教师及时地给予响应并加以解释。主要原因是:孪生姐妹出生在日界线两侧, 而当时的轮船又是从西到东的航行, 当时, 姐姐出生在日界线以西, 妹妹出生在日界线以东, 但是在日界线向东的话要减一天, 日界线向西的话要加一天。这样就巧妙地让学生掌握了国际日期变更线知识。另外, 在讲解洋流的影响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哥伦布从美国到欧洲去了两次, 一次走北边短路程花了37天, 一次走南边长路程花了22天, 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出, 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 讨论的结果就是顺流和逆流的影响, 走北边虽然距离短, 但是由于哥伦布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行驶, 所以速度慢, 所用的天数多;走南边虽然距离长, 但是是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行驶, 所以速度快, 所用的天数就少。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顺利地解释了洋流对航海的重要影响。

五、适时利用多媒体, 设置学习情境

多媒体已经成为很好的教学和学习工具, 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 可以给学生展示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的世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应用多媒体的时候, 不能太花哨、太复杂, 一定要精,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说, 在讲授到四大高原的特点时, 可以选择四种不同风格的歌曲播放, 如《蒙古人》《黄土高坡》《青藏高原》和《刘三姐对歌》, 四首歌曲, 四种风格, 也就显示了四个地区存在明显不同的特点。

六、结语

教师在使用这些教学方式时要注意利用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去吸引学生, 同时, 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 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获得成就感的机会, 让他们获得成功和自信。其实学生都有乐学和强烈的求知欲, 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和启发、调动学生的每一根神经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朱勇成.地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 (综合) , 2010 (12) .

[2]赵玉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6 (02) .

高中地理的兴趣教学 篇2

1.1缺乏重视。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般被用来形容知识渊博。从字面上理解,对天文和地理知识有比较深入了解的人就该算是有学之士了。其实,抛开知识的深度、精度问题暂且不谈,仅仅从高中地理所涉及知识的广度来看,地理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了。然而,这样一个有深度、有精度、有内容的学科,多年来却始终处于不太被重视,甚至是被忽视的尴尬地位。对于理科生来说,在高考的压力下,几乎所有精力都被用于高考科目,学习地理只是为了应付会考,在地理课上复习高考科目的情况并不少见。而对于文科地理教学来说,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很多人认为既然是文科,记记背背就能出成绩,完全忽略了在地理学科中有很多理解性内容这一现实。在未加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死记硬背,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很难出成绩。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对地理逐渐产生了恐惧情绪,更加不用说学习的乐趣了。而且为了达到短期的应试效果,地理课堂课内“满堂灌”,课后“题海战”,极大地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知性。

1.2学习困难。

目前高中使用的几个版本的地理教材都做到了图文并茂,内容编写上也比较注重趣味性,但仍然有很多学生反映“地理比较难学”。究竟难在哪里?地理学科具有时空广大性、组成复杂性、区域差异性、多要素综合性、人地相关性等特征。宏观广大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学生难以成功地感知、理解和记忆。此外,从目前应用的地理教材和教学大纲来看,高中地理普遍使用的是先自然、后人文,从宇宙、太阳系,到地球,再到人地关系的“由大到小”的框架体系。学生开始学习时,首先接触到的是宇宙和地球的部分,其中地球自转、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知识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感知能力,可以说是整个高中地理最难的部分。因为开始学习就碰到巨大的困难,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极大的打击,进而影响到今后的地理学习,从而使地理成为了一门比较难教、难学的课程。

2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

2.1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也可以称为引言,一般被用作一节课的导语。虽然课堂导入的内容不是课的正文,但其对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宜的课堂导入内容和导入形式不仅可以先声夺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通过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1.1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课堂导入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由复习旧课逐渐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方法对知识间的衔接非常有利。例如,在学习“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授课开始之前先针对此前刚刚学过的“海水运动”的内容进行提问: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会影响气温和降水吗?这样在旧知识到新内容的过渡显得十分自然。

2.1.2设问导入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并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设问,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例如,在学习“天气系统”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用首先由当地天气入手,通过简单的提问,比如:已经连续下了一周的雨了,同学们感觉如何?这样的天气对你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以此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关注天气上来。

2.1.3预习导入法。

在每节课结束之前,教师可针对下节课将要涉及的内容,设计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下节课上课时,首先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对下节课所学内容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接受起来容易一些,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1.4时事导入法。

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者国内外的新闻事件也可以作为课堂导入话题。例如,某一年在学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时,我国青藏铁路正式全线贯通,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由此话题导入,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更加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2.1.5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正式开始讲课之前,先利用图片和资料很多,直观、生动地将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水循环”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各种水体的图片:有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也有身边的涓涓溪流。由视觉刺激引出授课内容,学生兴趣会更强。

2.2课堂活动

高中地理知识量比较庞大,且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繁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为了透彻地讲解某些规律、现象,就会无意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就是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教师指导学生去背、去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可以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课堂新鲜有趣,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合适的课堂活动就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可以尝试由学生来当一次老师。具体操作方法为:课前1周,教师设计6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将全班学生分为6组,各组通过抽签选择一个问题。要求在这一周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资料,认真准备,最后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讲解该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收集资料和讲课准备的过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合作、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然,课堂活动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灵活掌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课堂活动方式,切记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将无法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3现代教学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工具逐渐走入更多的课堂。多媒体课件是一种可以同时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的教学工具,交互便利、直观形象、音乐优美、动感丰富、感染力强等是其显著优点。对于地理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更加显而易见。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优化教学效果,又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地球的运动”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中学地理一个最大的难点。在对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工具,把地球的公转、自转、黄赤交角、晨昏线等内容用动画形式展现出来,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因此,板图、板画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课堂上,授课时间有限,教师通常很难快速、准确地将复杂多样的板图、板画充分地展示出来。使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以“地球的运动”为例,因为这一节课程的内容非常抽象,如果单从文字上看,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困难。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动画演示等,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看到地球运动的变化过程,从而对比较抽象的知识有更具体化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其中含义。

2.4思维方式的转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再详细的讲解也不如教会学生自己思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并引导学生建立地理思维。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地理学习来说,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对学生的想象力加以培养,鼓励学生对课本上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

(2)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先前学到的有限的地理知识,调动出以往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对地理事物的规律性做出判断。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直觉能力的培养,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有助于启发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对于一些要求学生必须牢牢记住的知识点,如地球公转的问题、黄赤交角的问题以及时差问题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后往前推导,这样就很容易茅塞顿开,对复杂繁琐问题能够彻底搞懂。

3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考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的情况下,地理教学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把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核心工作来做,并贯穿始终。通过适宜的课堂导入和课堂活动,配合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浅谈高中地理的兴趣教学 篇3

我国强调学校教育应着重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每一个人都应热爱生我养我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国土,这种爱国主义思想是每个公民包括所有学生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学校的地理课教学应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地理教学中有许多方面都可以涉及到爱国主义的内容,由于国家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国家领土教育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地理课中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通过地理课教学对学生进行自己国家的领土教育。

目前我国的高中地理课本涉及到中国领土的内容相对较少、较零散,学生学后很难对中国领土有个较清晰、较系统的认识。以全国统编中学地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例,有关我国的领土内容,地理教材介绍过于零散简略,只介绍我国陆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却忽视了空域特别是水域的介绍。香港回归祖国,学生们常常能接触到有关国家领土主权问题。如香港回归,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领陆、领水(领海)和领空同时行使主权”。这里就牵涉到一些最基本的领土主权概念。现在,国内可能人人皆知我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这不能不归功于地理教学。但应明确指出960万平方千米仅仅只是中国的“领陆”部分,这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所有属于中国的岛屿。地理教学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有关领土的内容,以便让学生较系统完整地了解领土的概念。如:

“领土”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区域,包括领陆(陆地)、领水(水域及其底土)和领空(领陆和领水上空)等。

“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内水指国家领陆内以及领海基线(沿海国划定其领海外部界限的起算线)向陆一面的水域,指河流、湖泊、内海、封闭性海湾和港口等泊船处。领海指邻接一国陆地及其内水并处于该国主权下的一定宽度的水域。

“领空”指隶属于国家主权的领陆和领水上空,一般指领陆和领水上面的大气空间。

由于海洋面积占地表的71%,加上海洋所具有的无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和巨大的开发前景,各个国家都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海洋,海洋已成了各国竞争和争夺的焦点。1982年12月10日,100多个国家首脑云集牙买加的蒙特利贝市,在联合国起草的《联合国海洋公约》上签字,1993年经60多个国家批准,该公约正式生效,从此《联合国海洋公约》就成了世界海洋领域第一部国际法典。《联合国海洋公约》把世界海洋划分为国际管辖海域和国家管辖海域。

国际管辖海域包括:

1.公海;

2.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3.国际海底区域。

国家管辖海域包括:

1.内海,包括封闭性海湾、宽度不超过25海里领陆内的海峡、港口等;

2.领海,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

3.领海毗连区,领海以外不超过12海里的海域;

4.专属经济区,领海以外不超过领海基线200海里的海域;

5.大陆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的全部延伸部分,最大不超过350海里,若不到200海里可以扩展至200海里。

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一个四面环水在海水高潮时能高于水面的自然小岛,只要它可以维持人类居住或本岛的经济生活,就可以同领陆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即使这个岛礁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经济生活,尽管它不能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但是也可划出自己的领海和毗连区。这样,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岛礁,也可获得1500多平方千米(相当于3个新加坡)面积的领海,4600多平方千米的毗连区,或者还可获得4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浙江省的4倍)面积的专属经济区。正因如此,海洋公约正式生效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日本在《联合国海洋公约》正式签订之初,即在教科书上将其国土面积由37万平方千米,说成400万平方千米。1987年1月起,日本耗资300亿日元(约2.2亿美元)用三年时间对其最南端的一个小岛——一冲之鸟岛(冲鸟岛)进行加固。该珊瑚环礁在琉球群岛以南,离东京1700千米,东西宽约5千米,南北长约1.7千米,由于海水侵蚀,该岛露出水面的岩礁正逐年缩小、降低,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日本对冲鸟岛的加固,既为了试图得到这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也是在“日本1000海里生命线”的西南航线上试图立下一个永久性据点。这些都足见日本政府的用心良苦。近年来日本一些极右分子一直觊觎并试图霸占我国神圣领土钓鱼岛列岛,此种狼子野心,当然要受到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坚决反对。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浅海大陆架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有大小岛屿6500多个。

这片广阔的海洋水域已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90年以来,国务院批准了13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992年2月2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联合国海洋公约》。

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我国拥有的内海和领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归属我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这样我国的领土、领海和管辖的区域面积已达1200万平方千米,另外,由于我国已成功地研制出能潜入1000米深处的海洋机器人,联合国还为此在赤道附近南太平洋划出1000平方千米的海域作为中国的专属探矿区。

谈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及兴趣培养 篇4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第一, 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自从恢复高考以来, 地理学科在教学科目中一直处于被忽视地位, 地理成绩在中考中所占比例相当低, 又不计入高考成绩, 由此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忽视, 地理学科的地位阻碍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生称地理为“副科”, 在学习上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地理上, 甚至在地理课堂上学习他们所认为重要的学科。

第二, 教师和学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是由考试的内容决定的, 考试主导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地理教师以分数来衡量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坏, 考试不是为了检测教学, 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 成了教师和学生评比的的唯一手段, 这种状况直接局限了教学和考试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读课本, 让学生死记硬背, 或者是在考试之前画画考试的重点。学生为了考高分, 使得作弊风气泛滥, 有些教师为了制造本班学生高分的假象会在考试时透题, 甚至暗示作弊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发展都非常不利。

第三, 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传统的地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教师基本上嗾使按照固定的模式实施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灵活性, 学生在地理学习上是被动的, 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都只是表面化的, 不能做到深层次的理解, 所以只会盲目的学习课本, 遵从书本的意愿, 没有自己的想法, 缺乏创造性和怀疑的勇气。

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人类生存与地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 前提条件就是要学好地理学科。高中地理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从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各个方面来认识人类所面临的的种种问题,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中国公民应具有的责任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现阶段我国的国情, 通过时政新闻、纪录片、广告、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的重要性, 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只要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了好奇心, 就会主动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从而提高对地理的重视程度。

第二,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培养讲课的激情。有些教师讲课枯燥无味, 学生很难激起对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因此, 教师要在课余时间及时的给自己充电, 扩充自己的地理知识, 争取走在地理学科的前沿。教师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素质, 才能在课堂上口若悬河, 才能将地理内容讲授的丰富多彩。另外, 教师要培养讲课的激情, 激情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在平时上课时, 教师应该经常改变自己, 要养成站着讲课的习惯, 声音洪亮, 放得开, 不拘谨, 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会更容易专心于教师的教课内容, 从而提过地理教学效果。

第三, 结合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的兴趣。书本是死和, 教学是活的, 在地理教学中, 如果能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给予地理学科相应的生命力, 使其呈现一定的社会价值, 就能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观看天气预报, 学生通过对海洋、天气、气候的学习亲自播报天气预报, 在播报中, 学生学生会发现很多与课本相悖的现象, 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实例将课本上的知识综合起来加以应用。“学以致用”, 一切学习的目的都在于运用, 把书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并不是真正的掌握, 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 才能加以巩固, 真正的学到用处。

第四, 通过多种形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 为了从多个方面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就需要教学多样化。一方面, 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学, 将课本上单调的文字转化成绚丽多彩的画面, 同时加以声音、图片、3D动画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地理方面的视频, 课堂上播放的视频往往比教师的讲课更有效, 更具备说服力。另一方面, 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教室并不是唯一的课堂, 大部分的学生对教室有很大的排斥感, 他们认为教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人身的自由和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走出教室的机会, 去接触除了教室之外的课堂。例如,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亲自了解社会实情。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去野外探险, 适当的实践活动会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的重要性和学习地理的趣味。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地理教师要想有质有量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 就要认真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 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 积极利地理教学中各种有利因素, 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彻底的改变, 让“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地理学习当中, 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付丽英.浅谈高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西部 (下半月) , 2008, 10.

[2]和增军.培养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兴趣的培养 篇5

“领土”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区域,包括领陆(陆地)、领水(水域及其底土)和领空(领陆和领水 上空)等。

“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内水指国家领陆内以及领海基线(沿海国划定其领海外部界限的起算线)向陆 一面的水域,指河流、湖泊、内海、封闭性海湾和港口等泊船处。领海指邻接一国陆地及其内水并处于该国主 权下的一定宽度的水域。

“领空”指隶属于国家主权的领陆和领水上空,一般指领陆和领水上面的大气空间。

由于海洋面积占地表的71%,加上海洋所具有的无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和巨大的开发前景,各个国家都把目 光更多地投向了海洋,海洋已成了各国竞争和争夺的焦点。1982年12月10日,100 多个国家首脑云集牙买加的 蒙特利贝市,在联合国起草的《联合国海洋公约》上签字,1993年经60多个国家批准,该公约正式生效,从此 《联合国海洋公约》就成了世界海洋领域第一部国际法典。《联合国海洋公约》把世界海洋划分为国际管辖海 域和国家管辖海域。

国际管辖海域包括:

1.公海;

2.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3.国际海底区域。

国家管辖海域包括:

1.内海,包括封闭性海湾、宽度不超过25海里领陆内的海峡、港口等;

2.领海,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

3.领海毗连区,领海以外不超过12海里的海域;

4.专属经济区,领海以外不超过领海基线200海里的海域;

5.大陆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的全部延伸部分,最大不超过350 海里,若不到200海里可以扩展至200海里。

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一个四面环水在海水高潮时能高于水面的自然小岛,只要它可以维持人类居住 或本岛的经济生活,就可以同领陆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即使这个岛礁不能维 持人类居住或经济生活,尽管它不能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但是也可划出自己的领海和毗连区。这样,即 使是一个小小的岛礁,也可获得1500多平方千米(相当于3个新加坡)面积的领海,4600 多平方千米的毗连区 ,或者还可获得4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浙江省的4 倍)面积的专属经济区。正因如此,海洋公约正式生效后,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日本在《联合国海洋公约》正式签订之初,即在教科书上将其国土面积由37万平方千米,说成400万平方千 米。1987年1 月起, 日本耗资300亿日元(约2.2亿美元)用三年时间对其最南端的一个小岛——一冲之鸟岛( 冲鸟岛)进行加固。该珊瑚环礁在琉球群岛以南,离东京1700千米,东西宽约5千米,南北长约1.7千米,由于 海水侵蚀,该岛露出水面的岩礁正逐年缩小、降低,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日本对冲鸟岛的加固,既为了试 图得到这43 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 也是在“日本1000海里生命线”的西南航线上试图立下一个永久性据 点。这些都足见日本政府的用心良苦。近年来日本一些极右分子一直觊觎并试图霸占我国神圣领土钓鱼岛列岛 ,此种狼子野心,当然要受到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坚决反对。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 浅海大陆架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有大小岛屿6500多个。

这片广阔的海洋水域已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90年以来,国务院批准了13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 992年2 月25 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6年5月15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通过了《联合国海洋公约》。

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我国拥有的内海和领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归属我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 陆架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 这样我国的领土、领海和管辖的区域面积已达1200万平方千米,另外,由于我国 已成功地研制出能潜入1000米深处的海洋机器人,联合国还为此在赤道附近南太平洋划出1000平方千米的海域 作为中国的专属探矿区。

高中地理的兴趣教学 篇6

地理学习兴趣培养与成功的教学过程,互为因果关系,可以促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养成则是地理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状态,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用真挚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心灵触碰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促进产生共鸣效应,是教学过程中的催化剂。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 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进一步验证了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单纯的靠一次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融合的情感而实现的。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培养真挚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学贵有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

“问题情境”是指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愿望的情境。“问题情境”由问题背景、问题系列、体系共同构成。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明确学生认识活动的目标,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向前发展。第一,重视绪论课。绪论课是地理学科的第一节课,对地理课程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地理课程中最重要的一课。绪论课为学生的学习既创设出问题情境,又为良好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创设涵盖每一课题的问题情境,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处处有地理知识,不断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第三,要注重提出“用方法”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对地理学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意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第四,把创设问题情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做既为教学提供更加切实的问题情境,而且还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兴趣培养。第五,注重合作、探究教学。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辩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辩论中找寻问题的答案。在准备参与讨论、交流、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已有的知识、搜集资料,发挥创造思维和想象力,这个过程对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合适的教学方法是上好课的保障,上好每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高中地理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地理课,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首先,在讲新课时,要善于借助教具,例如合理使用教学挂图,让学生带着思维去阅读课本上的文字,对照大挂图对比学习,把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来记忆,这样很直观,也符合地理事物的真实性。其次,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德国教育家第斯得惠指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促进情感交流、营造教学氛围的作用。再次,合理的课堂结构。教师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可以有效把课外知识和地理知识有机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去进行知识讲解,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教会学生学习技巧,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直观教学,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约翰·洛克说过: “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所以,要想让学生长时间的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直观、动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会让我们的课堂极变得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地理教学直观手段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挂图、仪器等教具,使直观教学变得更加的形象、直观、具体,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特别是多媒体媒体的使用,以其声、光、形、色、吐等多种功能,化抽象为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动态的、连续的过程,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可以够极大的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内部动力。每位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只有“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助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直接、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学过程互为因果关系,可以促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地理学习兴趣的状态,则是地理教学成功的可靠标志。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只决定于学习的成功。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高中地理的兴趣教学 篇7

一、精心设计地理实验, 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进入高中阶段, 有些地理知识是比较抽象和难懂的,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 精心设计地理实验, 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相“碰撞”, 从而在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加深理解的同时, 成功打开学生的地理兴趣之门。比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大气运动中气温对于空气运动的影响”时, 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或工具, 精心设计地理实验, 以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 (1) 把一张普通用纸 (不能太薄太软) 剪成直径约8cm的漩涡形; (2) 用胶布 (日常使用的透明胶就可以) 把一根15cm长的丝绒线的一端粘在漩涡形纸的中心位置; (3) 点燃一支蜡烛固定放在讲台上, 用手捏住丝线的一端, 把制作的漩涡形纸张吊在蜡烛上方约15cm处 (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的结果是:漩涡形纸开始旋转。教师在实验过程中, 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互相交流, 引导同学们开展讨论, 然后对同学们的猜想和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使学生明白: (1) 蜡烛上方的空气分子因受热而膨胀上升, 蜡烛周围的空气分子因相对冷却而产生下沉运动, 从而导致空气的对流; (2) 由于空气的对流, 使漩涡形的纸发生旋转。为了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直接参与, 教师还可以鼓励同学们走上讲台, 亲自操作和体验。这个小实验非常简单, 实验过程也只是短短几分钟, 却因为其直观性和趣味性, 成功地“化解”了中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 开启了学生的地理兴趣之门,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学习地理并不只是为了考试和升学, 而是具有明显的实用性。所以, 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指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以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地理兴趣。比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内容时, 可以为学生拟定“考察项目”, 进行“调查研究”, 要求学生从本地地理情况的实际出发, 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走访”, 从“原料、交通、场地的布局、劳动力资源”等方面, 对本地的工业园区进行调查, 并利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 指出工业园区的综合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使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 一方面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知识运用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地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作用, 认识到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 从而提高了中学生对于学好地理的思想认识, 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兴趣。又如, 教师在讲授“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时, 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 了解到城市与郊区所存在的“城乡温差”, 然后,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思考, 找出原因, 从而使学生了解到, 由于城市中的工厂、家庭和车辆的热量排放, 以及城市建筑物较郊区高而密集, 使城市变成了“城市热岛”, 即城市气温要略高于郊区气温。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 在城市中呈上升气流, 在郊区则为下沉气流, 从而在城郊之间形成一个热的环流, 形成所谓的“城市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身边处处都是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从而激发了探究兴趣, 提高了地理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现代课堂中重要的教学辅助设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不仅可以使单调枯燥的说教变得丰富多彩, 还可以通过灵动而直观的动画、录像、图形、文字等, 将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而生动, 增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感知能力, 提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比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时, 可以借助教学软件, 利用动画演示, 模拟“热力环流”的运动现象和运动过程, 并配以简要的图解, 从而起到“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使抽象的地理知识难点得以迎刃而解, 有效优化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的兴趣教学 篇8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优化课堂设计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有的老师为了完成任务,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样一来反而成为课堂累赘。在实践教学中我采取的对策是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3、讲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等等。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地理学科中图片的优势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之处就是要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电子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从地理课目本身的情况来看,其高考时地图的考试内容也有相当的比重,通过对图片的学习和掌握能使学生对课本知识进一步理解,增加地理课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从地图中感受到地理课与实际生活中的近距离,拓宽视野,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高中地理的兴趣教学 篇9

一、激发学生兴趣对有效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中,兴趣是重要的推 动力,对教学工 作的有效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兴趣对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促 进作用。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则会积极参与其中,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则参与较少。其次,兴趣有助于教 师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也就预示着在课堂上更加主动积极,无论是思考发言还是参与师生互动都会表现得比较积极。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开展地理教学将会更加顺利。再次,兴趣有助于形成地理学习氛围。每一位学生都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的话,整个课堂就会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有学习兴趣 会更加主 动积极地 思维,更加努力 地探究。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情感因素的融合,要结合教 学内容、教学 环节发挥 其作用。笔者在教学中重点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1.以趣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全球定位系统及其运用”的教学中,笔者对学生讲述了苏州市的公安机关成功破获汽车大盗的案例,结合案情向学生介绍GPS定位系统在民用领域,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的有效运用和普及。在这个案件中,虽然犯罪分子拆掉了车上配置的GPS定位仪,但是却忽视车主在车身另一个隐秘部位安装的第二个定位仪,所以在犯罪分子将车辆开出苏州城的那一刻,车主已经报案。公安机关对于这辆车的行进轨迹一清二楚,于是在高速收费站成功将其截获,一举抓住两名犯罪嫌疑人。经过突击审 讯,还牵扯出了作案 金额高达 几百万元 的特大汽 车盗窃团 伙。这样的趣味小知识,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将其引入后面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学生也会充满探究的欲望。

2.以视频播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了一段美国著名摄影师近距离拍摄的飓风视频。这位摄影师和他的团队冒着生命危险,尾随龙卷风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摄 影,为大家拍 摄出了飓 风惊心动 魄的场面。这样的 演示让学 生受到了 极大震撼,对飓风的 威力、破坏性认识更加直观形象,为接下来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自然灾害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人类破坏自然、过度开发自然导致环境日渐恶劣,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通过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直观形象的视频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研究地理的兴趣。

3.以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学生在地 理学习中能够深入开展研究,和教师之间形成有效互动,才可以顺利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笔者在教学中强化了这一方面的研究,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思维引导。例如在《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类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具体表现是什么、成因是什么,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修复自然、整治环境。在这样 的思考题引导下,学生逐层深入地进行探究,很快把握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难点的探究,效果非常理想。

4.以课外专题活动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各种 课外专题活动应当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延伸。虽然高 中生学习较为紧张,可用课余时间也不宽裕,但是教师也要见缝插针地带领学生开展课外专题活动。例如教学有关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本地区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调查,获得有关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方面的第一手资 料,并以此为 抓手帮助 学生巩固 课堂所学,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的专题活动让学生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能够与大自然密切接触,有助于学生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有了 兴趣对学习活动就会充满动力,这也是提高地理教学成效的有力抓手。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思考,还要研究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和高效。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应当重视兴趣这一情感因素的分析,立足高中生身心特点,以趣味地理知识、视频播放、师生互动以及课外专题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激趣,更好地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

高中地理的兴趣教学 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兴趣性教学;应用方法

兴趣性教学的核心操作方式是围绕学生兴趣点展开,在教学的内容、展现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倾向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兴趣,从而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抱有更多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不是被动满堂灌的传统模式。让兴趣去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思考,从而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

1.深入学生了解兴趣

要想开展兴趣性教学,首先需要了解学生,从而才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设置。学生的兴趣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学生在个人爱好上会有差异性。但是作为生活圈较小的学生来言,其更多的兴趣都来源于媒体提供的资源,比如影视作品、小说、明星、时尚元素等,大多数学生都对潮流文化具有一定的兴趣,同时时尚潮流元素在普通学生中的知晓度较高,在相关内容的对应设置上会有更多的共鸣。同时要了解学生日常的社交方式,如微博、微信、QQ等,深入学生群体进行日常的交流,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同时多了解学生喜欢的时尚话题、喜欢浏览的网站等,从而对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有效的掌握,在知晓的情况下有效的将相关兴趣点与教学内容进行联系。过去了解学生的方式更多是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但是这种交流非常不便,同时时间有限。如果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保持友好态度,通过社交媒体来了解学生状况则更为灵活。了解学生关注话题与交流沟通方式,从而在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与语言讲授方式上与学生更为贴近,避免年龄悬殊而产生的代沟。

2.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依赖课本教材,以文字与语言表述来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文字与语言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生动性,甚至在教师不断的表述中让学生感到听觉疲劳,特别是在下午课堂教学中还会让人昏昏欲睡。因此在教学的展现方式上需要多元化,不仅仅需要采用模型,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视频教学内容可以让地理相关原理画面生动形象的展示,借用网络资源让地理教学的材料更加的丰富化,同时也可以选择学生们喜欢的影视作品、时尚新闻话题作为教学材料。如热门影视作品中所描述的地理环境特色,社会热门旅游景点特色、灾难片中所描述的气候变化等,特别是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一般日常教学所需要的内容在网络上都可以获取。因此对于多媒体与网络资源的使用也需要教师在相关综合能力上要有充分的掌握。一方面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网络教学信息,另一方面要掌握网络搜索、下载、编辑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技能,从而让丰富的社会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更好的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3.引导学生采用针对性学习方式

很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缺乏兴趣,一方面是个人对理论学习枯燥乏味的反感,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习方式不当而导致学习成效不佳出现的兴趣缺乏。对于前者,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丰富化、多元化,而对于后者,则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提升学习效果,将教学内容简化,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开展。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对于自身学习更加有信心,从而有效的提升其学习兴趣。在相关方面,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多种学习方式,同时进行学生群体中的分享,此外也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习方式的交流,让学生寻找到自身的学习节奏与学习办法,进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减少学生学习中的挫败感,自信心的建立自然会减少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

4.让学生有充分的表达

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学习的需要不可能全部知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表达空间。让学生对于教学方式进行评价,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学生对于学习有自身的一套方式,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的想法进行表达,让教师的教学充分的与学生学习情况相匹配。所有的兴趣教学模式不是空中楼阁,应该脚踏实地的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虽然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教学方式非常多元化,但是并不是所有方式都适合本班级的个体情况,因此在使用一种兴趣教学模式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资源、学生情况等个性情况。充分的做学生的民意调查,让教学情况的反馈效果更加贴合实际,从而进行教学方式针对性的改善调整。

5.结束语

兴趣性教学方式虽然在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提倡,但是在各学校的开展上有显著的差异性。兴趣性教学需要教师随时跟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改善,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教学精力,同时也需要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辅助。例如多媒体的运用,一方面需要学相关资源支持,同时还需要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运用能力的掌握,对于教师和学校都是一种考验。同时也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有一定关系,兴趣广泛的学生在教学中引入兴趣性教学模式更加容易操作,而对于兴趣较为狭窄的学生,操作难度会更差。因此兴趣性教学应该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去个性化定制。相同的方式运用在不同学校和学生群体中会有一定差异性,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更多的需要脚踏实地的去深入学生做调查了解,同时自身细致的整理收集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教学的定制化需求。甚至在不同学生的引导上都要采用不同的对应方式,不可以要求所有学生都在一种引导方式上产生相同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一方面源于学生自身,另一方面也显示着教学的引导方式不适当。

参考文献:

[1]李娟.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5).

[2]李华.浅谈兴趣教学在地理课中的作用[J].华章,2010(4).

[3]付裕.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2013(12)

高中地理的兴趣教学 篇11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 教师对于学生的关心, 对于学生来说, 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它能够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醍、鼓舞。”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采取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材料,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首先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态度, 转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 教师是课堂主宰的传统意识。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用心关爱他们。这样才能放松学生身心, 使学生在课堂能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从而爱屋及乌, 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

例如, 讲《气压带和风带》一节时, 我把这节课的内容联系到了二战期间, 日本曾用氢气球携带燃烧弹轰炸美国, 给美国许多地区造成森林大火。这时我马上提问学生, 这些氢气炸弹是怎样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呢?一下子, 学生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 顿时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也调动起来了。让学生自己去大胆的想象, 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现实中所发生的事。

二、把课本知识利用到实践中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 引导学生利用平时接触或认识的地理事物和所发生的现象来学习和获取地理教材上的知识, 用生活中的常识与书本上的知识相结合,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了“学以致用”, 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如可以让学生解释在市区内的温度为什么比市区外高, 造成这样一种“热岛效应”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河流都有一定的走向等。再如在讲赤道逆流时, 我引导学生联想到生活中挡住水流的现象, 有一部分水流会沿着我们挡的方向反向流去, 形成补偿流。学生童年时都有过这方面的经验, 因而他们也就迅速地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回味童年趣事, 也给课堂增添了学习气氛。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 还有就是最近的

常规的教学都是教师用“灌输法”给学生死板的教授知识, 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大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给学生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可以让他们的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创新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 它只有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才能被激发, 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研究。另外, 学生的创新需要教师的保护和肯定, 只有当学生的创新性研究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扬后, 他们才会有前进的信心, 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还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独立思索,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例如在讲《地球公转与季节》一课时, 我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 再根据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的现象, 在白纸上画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侧视图和极地俯视图。然后用视频展示仪展示学生的作图, 找出错误, 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 既能锻炼学生观察和组织材料的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读图看图作图能力, 加深了印象,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 一节效率比较高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把重点和次重点很有层次感的分开, 让他们知道哪些是应该必须记住的哪些是可以了解就可以的, 让学生分清主次。教师的责任重于山,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摘要:实行素质教育,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讨论等方法, 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初步探讨。

上一篇:防范成本下一篇:国企改革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