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2024-06-10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共12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篇1

课堂教学是学科教育的主阵地, 高中地理教学亦是如此。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及水平, 也直接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高低。如何积极引导教师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很多教育管理者非常重视的问题。借助正常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活动就能为高中地理教师形成良好的课堂教育教学素养作正确 的引导, 使得教师能够有非常明确的努力方向并不断改进方法和措施,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及时转变自我角色,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环节, 拥有极佳的课堂驾驭能力, 更好地为践行新课程改革努力。好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恰似一面镜子, 让教师能认清自我, 审视自我教学行为, 改变教学理念, 为创设高效课堂提供有力支撑。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角度

确定完善的评价角度能够直观且公正地评价课堂教学, 避免出现因评价角度不完善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偏颇的现象。

1.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精准。教学目标应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 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 更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多维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评价一堂课合格与否的关键因素。

2.教学内容是否完善且具有创造性。教学内容是对教学目标的解读。教学过程中应对现有教材进行合理的再次开发, 紧紧围绕教材但不能囿于教材,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依据学情明确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一定的挑战性, 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 关注学科特点并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 尽量做到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 更能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3.教学方法和技巧使用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多种机会和条件, 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倾听、交流、协作和分享;使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分析, 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尊重学生生命的力量, 鼓励发现的眼光,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并借助鼓励促进学生发展自身特长;鼓励学生大胆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常能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形成自己的创造力。

4.教师基本功是否扎实。课堂中教师的基本功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较好地组织、管理和驾驭课堂教学, 根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 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等;设计的教学课件链接是否顺畅, 图片是否清晰、科学和美观;教师是否板书和板画书写清楚、规范、美观, 教学语言规范、响亮且是标准普通话;教师是否具有热情、真诚、民主、平等以及能换位思考等优秀人格品质特征。

5.教学效果是否较好。课堂教学评价中, 关注教师预定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尤其要关注教师对非预设情况的处理技巧, 对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的“小插曲”有没有比较果断的处置措施, 不能仅从评价者的主观感觉简单评价教学效果。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1.定性评价法。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由于评价者的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存在差异, 很容易出现“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评价结果, 主观性和随意性很强。

2.定量评价法。定量评价法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按照一定的客观标准进行全面的、科学的测定, 并以量化的形式体现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评价中的主观随意性。但单纯依据分数来确定一堂地理课的优劣, 又难以说明具体存在哪些主要优缺点, 难以明确改进教学的主要方向, 这样也就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意义。

3.综合评价法。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定性和定量评价均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定性分析与定量测量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定量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同时通过尽量增加课堂评价者的数量, 通过取多份评价结果平均值来消除个体评价的误差, 才能真正克服主观随意性, 使教学评价建立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之上。

三、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注意点

1.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有很多与其他学科相通的地方, 但我们更应关注不同的地方。如针对地理学科中地图的重要性, 评价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的提升有没有相应比较科学的举措等。

2.评价意见应尽量寻求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给教学者充分的鼓励, 切忌一味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应留出一定空间提出比较贴切的意见, 帮助上课者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教师关注学生课堂中的表现,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寻找教师课堂教学中有没有体现较好的新课程理念, 在评价意见中也应向上课者渗透新课程核心理念。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篇2

第一节课 评价的内容专题

案例1:卷子上出现的题目所设计的内容广泛、热点,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

案例2:探究活动题“评比盆”,里面加上一些水,再蒙上一层塑料薄膜,中间再放个石头,出去晒。

这类题目多次在新课程的重点性评价的试卷里反复出现——这是因为新课程里面评价方式已经改变。新课程需要新的评价,评价制度的创新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新课程开设后,新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特别要更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和在学习身边的生产生活中运用的评价方式。

一、新课程评价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旧的评价方式具有的特点

传统地理课程的目标、评价方式主要为单元测试、学期考试,评价焦点集中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能力的提高上。这种重终结性评价而轻形成性评价的单一标准,主要弊端在于只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体现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老师讲,记笔记,划重点,而积极提问、努力思考往往不够;体现在学习态度上,则认为学习就是看书、做练习题,从书本上寻找试题的答案;反映在应试准备上,为了提高分数而在复习时猜题、压题,忽视了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教师是扮演课程分数的评判者,甚至把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也抽象成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很难真正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思维的敏捷程度。由于重表面课程分数而轻内在主体性人格思维培养,因而泯灭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欲望和成功亮点,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创造性才能的发挥。

(二)好的评价理念

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的,它明确指出:“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可见,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理念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对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实施评价

案例:华南师大地理工作站一个网站,在这个网站上记录的所有的素材,包括试题、课件,都是学生上传上去的。评价学生地理知识理解和应用状况的标准,主要是衡量其理解能力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景之中。评价学生最为基本是就是凸显基础性,学科性。

2.对学生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实施的评价

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应重点了解学生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地理研究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其评价标准:一是评价学生是否了解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二是评价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正确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主要从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独立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合理表达、交流探究成果等方面进行的评价。

案例:评价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

给出泥石流发生地的景观图片、泥石流发生地各种资料,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泥石流?”学生探究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将各种信息加以筛选,并观察景观图片反映的地形条件、植被覆盖情况,查阅泥石流发生的降水、地质资料,提出该地发生泥石流的假设原因,评价学生是否能提出假设。

越秀区教师访谈

3.对学生地理技能的形成与运用实施的评价

评价学生地理技能的形成与运用状况,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各种地理技能的功能、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地理技能所取得的学习和研究成果的正确程度和实际价值。

案例1:评价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华南师大附中的地理工作站上的一个网页,是学生频道网页。网页上面所有的作业实际上是学生自己通过在网上查找信息,按照教材的每一个单元后面的探究活动为主题来列举的一项作业然后传到网上,老师在网上批阅,学生实际上是善于利用网上进行知识的拓展。

案例2:评价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和网上GIS地图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网上关于四川的旅游资源信息非常丰富,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预设条件(如时间、经费、开支等),利用网络信息和网上GIS地图设计一个“四川三日游”旅游方案。方案应包括景点选择、景点介绍、旅游线路、交通方式选择、日程安排、各项开支细目、购物(纪念品、特产)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是否丰富、线路选择是否恰当、方案是否合理等方面,评价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4.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施评价时,应关注学生以下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设计的评价方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并得到了提升。课例:华南师大附中学生作业《勇气》对情感价值观的体现

通过歌词的改变,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同学通过这样一个作业,把对农民工的问题、知识的理解、地理性以及对农民工的一种谅解和包含的心,全部在歌词里得到体现,假如可以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的情感跟价值观点有所体现,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三个原则:多样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二、评价的分类及其内涵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应包括过程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测试考试,其中终结性的测试考试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基于课程模块的学业成绩评价;第二层次是学生毕业成绩水平的评价。

案例: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冯丹老师三年前的评价方案 详细说明了多样评价、针对评价、可操作评价 案例: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理学科评价

通过地理过程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方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提倡和强调过程性评价,是针对过去的评价过分重视静态的、可量化和浅层次的学习成果,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态的、难以量化的和高层次的学习效果而提出的,对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积极作用。

案例:动态的虚拟的网络价值评价

所需要的条件:有一定的网络平台。只要老师自己开发一个具有虚拟货币功能的,会员通入功能,上传下载功能的网站就可以。组织学生在同一的时间地点去登录这个网站。只要教师登录,然后就每个人提供教师一百天,就是免费一百点。拿这一百点,可以去看网上的图片,资料各种的素材,当然学生在网上上传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币值,学生就会觉得特别好玩。这是一种动态的,做游戏的方式。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评价的特点 :

一、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

二、注重得出结论的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案例:执信中学评价——分段性评价,形成式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的量表。执信中学地理评价注重参与互动,以学生自己为基础,加入纸笔评价和其他形式的评价。越秀区教师访谈

只要体现了操作性强,支配性强,多样性比较,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理念。

三、终结性评价的效益和具体要求

1.终结性评价的效益

高中地理必修课学业检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测试,促进学生自觉进行学习地理的能力,达成这种测试可以有三个方面的效益。

第一个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整体状况进行评估,来诊断学生学习中诊断中期任务,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

第二个就是通过建立场馆,将各学校学生学习成绩与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各学校学生整体上达到的这种学习水平,具有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第三就是通过尽力必修课检测常模与高考,或者是高考模拟考的常模之间建立这个联系,为学生预测未来发展趋向和发展区间。帮助学生建立修选和休学方向,提供具体的指导。

2.终结性评价的具体要求(1)目的:

高中地理必修课学业检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测试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的统整;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整体状况的学校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通过建立常模,将各学校的学生学业成绩与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各学校学生整体上达到的学习水平,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通过建立必修课检测常模与高考(或高考模拟考)的常模之间的联系,为学生预测未来发展取向和发展区间,帮助学生确定修选和升学方向提供指导。

(2)测试方式

为保证高中地理必修课学业检测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合理的难度,检测以纸笔测验的方式进行,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在保持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兼顾资源层次不同的学校的实际。

(3)性质

高中地理必修课学业检测在性质上属于水平参照的测验,以《普通地理课程标准》为参照,检查学生经过必修课程学习后所达到的水平,主要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的水平,以及基本的能力水平和灵活性。高中地理必修课学业检测在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关注测验的诊断作用,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反思自己教学和学习,促进教学的优质发展。

四、新的评价体系的实践意义

1.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既注重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目标,又重视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使他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以发展。通过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并发挥其教育功能,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以全面发展。

2.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的实施有利于地理教师的不断提高

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强调要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并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评价主体的扩展,加强了对教师工作的管理和监控,从而有利于激励地理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的实施有利于高中地理课程的不断发展

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要求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多个层面,周期性地对学校地理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包括实验方案、实验准备、实验启动、常规建设、观念转变、教学实施、学习评估以及课程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同时,将地理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发展相结合,从学校领导班子、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研究制度等方面建立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价制度,共同加强对学校地理课程的调整,改进地理教学管理,从而形成地理课程的不断革新和发展。

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要求我们转变传统地理教学观念,科学生动的教学实践,才是我们实施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因此,要用心去体会、大胆去尝试,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都可以成为我们实践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理念的良好载体,最终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专题十 如何评价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成就

第二节课 高考跟课程改革的关系

广东省已经进行了两年的课改试验区的新高考,高考实际上从以往发展到现在近十年,对高考能力的要求非常明确。

一、对学生高考的能力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二、高考要求与课程理念的关系

1.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高考和新课程保准的理念是一致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培养人才,具有地理素养,高能力的人才。高考的目的就是选拔人才,他们的目标就是人才。高考考地理科目关注的是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的考核。

案例

高考题:07年广东卷的36题亚马孙河流域 2.原理迁移的运用和案例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里的要求跟高考配套理念对区域地理知识没有具体要求,许多一线教师感到困惑。此道高考题从基本原理考查,应从大局着眼,把这个国家放在整个全球的范围内讲解。回归到地理的核心能力上来才是本质的问题。

3.地理素养和生活生产应用的体现 案例08年高考传统民居

这几年高考题,题目大都反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地理学科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注重学以致用,考察考生根据基本的原理理解、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在生产生活运用的体现,恰恰反应出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和终生获得地理素养和生活生产各方面的能力的综合方面有很好的体现。

4.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高考把能力关系中出现的大的问题提出来。让考生提出一些对策解决。案例:06年那个第32题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植被与侵蚀,考查学生对人地关系的理解。

05年曾经有一道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实验题,实际上就是对提高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方向性的要求

这些题目就是新课程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一个很好的探索和尝试。这些考能力的题目与新课程里面能力的考查相吻合。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呈现的资料。其次看出结果,分析原因。从05、06、07年广东省自己命题来讲,图的比例以及信息量逐年的增加,因此老师也会发现就是高考有对能力的要求。通过高考这样一种变化,学生提取信息、演绎信息、再来表达的这种能力,也是逐年增加的。

案例:08年34题,这个题目层层的深入的考察

高中地理的新课程表明,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新课程要求学生达到四种地理能力:(1)信息提取能力;(2)分析原因能力;(3)归纳演绎能力;(4)探究能力

5.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和高考融合的很好体现。案例:07年高考35题、08年高考35题

两题都是考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05、06、07年高考来看,关于探究能力题目的考察,实际上是每年向前推一步。考试不断地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进一步的加强,起到一个不断递进的作用。

6、新课程理念的选择性问题

新课程八大领域里面,地理学科是横跨了科学和人文社会两个领域,这展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边缘学科的一个特征。就是自然这一部分划了自然科学的范畴,而人文地理部分却是人文社会的发展。在选修的要求就显得有不同的特点,广东出台文件,就是地理学科(34:16)。希望文科倾向的学生主要选择是三个选修内容,要求是必须要学习的,一个是地理,一个是城市规划,还有一个环境保护,而理科倾向的学生,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地球,自然灾害与防治这三个模块,作为选修中的必修学习要求,所以在以后的高中教学评估中,也得按这个层面的要求。这就从实际上保证了新课程选修的开设,同时也为高考在课程以内的选择提供了比较好的一个基石,把高考的选择性问题,跟学生在指导下自主进行选择比较感兴趣的地理学科上问题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高题最后两道题,从设问、分值基本都是上一致的(35:45),任学生去选。这就体现了新课程里面的一个关系,而且这两道题一个是自然地理部分,一个是人文地理部分的,这个也是非常好的体现。

7.高考和教师的关系

录音采访:佛山三中赖淑英老师

不能说只从应试的角度来考虑所有的问题,否则能力的提高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8.必修三内容和初中区域地理的关系 越秀教师访谈

访谈:中山市的地理老师刘万翠

在每一个具体的区域体现地理综合性,同时用一个区域做载体来体现。在讲授区域时首先要了解整个地球的基本特征,同时从大处着眼。区域地理和必修三有一个是因人而异的。因学生而异的,因教材而异

9新高考和教科书版本的关系

从04年广东省应用了现行高中的四个版本,由于高中新课改的课程要求,不同版本都可以选用不同的案例教学,如果在高考中死记硬背,按一个区域范围来进行,很容易导致三个不利因素。

第一是高考的不公平性,题目的不公平性。第二导致学生还是以死记硬背作为一个基础。

第三不能更好地反应出新课程里面和高考那种案例层面呈现的一种关系。所以以不依据任何课本的死记硬背的内容,来作为确定新高考命题的一些依据和层面,还是比较符合目前在新课程开展实验以后的高考层面的。因此版本不影响备考。

让使用不同版本的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学到相同的地理知识,得到相同能力的提高。10不同版本使用对老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深的要求 教师没必要四个版本都备课,要正确地对待教材,教材只是一个范例,以此培养学生真正学习地理的能力。

案例:2007年高考17、18题

总结:第一,高考跟课程改革互为促进,两者发展齐头并进,符合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篇3

摘要:针对现行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根据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立足于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结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理论推演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生本化”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运用加权平均法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关键词:生本化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评价 指标体系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在此背景下,要实施课堂教学评价首先要树立现代教学观和评价观。现代教学观的内涵非常丰富,集中体现在现代课堂教学质量观上。按照现代教学质量观的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表现和创造,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1]。因此,以学生为本的“生本化”思想,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以评教为主的传统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而且“教师的好坏,最终是根据学生发生了变化来判断的。达成这个目标的中间标准也必须同这个最终标准相关联”[2]。因此,高中地理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更要评价学生的学,并且要重点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基于此,构建一套以“生本化”为指导思想,并融合地理学科特点的全新的评价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概况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最终价值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把握地理教学的现实状态,获得地理教学的反馈信息。据此,教师可以调整“教”的策略,学生可以优化“学”的方式[3]。从而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

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经过几十年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和修正,逐渐形成的一个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结构以及教师教学基本功等几个主要方面的评课要求[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已克服传统教学评价的诸多不足,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学术界对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过分推崇,犯了非此即彼的二元论错误,课堂教学评价陷入了新的误区,使得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挣扎在传统与后现代的博弈中曲折发展[5]。在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过程中,最初的评价标准设计只从教师行为出发,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具体策略是依据课堂教学要素将评价指标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6]。后来转变为同时关注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如刘志军等认为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把评价对象界定为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比较恰当[7]。但是,纵观国内学者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指标的地理学科特点不明显,评估指标大同小异。多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指标选取较为笼统,没有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设定,有的甚至可以适用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

2.评估指标较详细,评价要素较多。指标体系一般分为两级,各项指标的权重一般在10%以下。

3.重视地理教师活动的评价。我国中小学教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信念:“教师的教”等同于“学生的学”。所以,课堂评价首当其冲的是教师的教的评价——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之类[8]。具体表现为,评价标准中所列的各项内容基本集中在教师方面,体现出对教的强调和重视[9]。

4.指标的直接可观测性不强。我国多数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采用的是理论演绎方式,从好课应达到的标准出发,对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逐级分解,但最低一级的指标只是定性的描述,不是可观察的指标,容易导致不同的评课者对同一堂课的评价结论相差很大[10]。

二、高中地理课程目标要求及评价建议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对未来公民在学科教学中的总体素质要求,明确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伙伴、自主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本着“生本化”的指导思想,结合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评价建议,笔者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本体系密切联系地理学科特点,侧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构建该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评价改进课堂教学,以达到新课标的总体目标要求。

1.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保证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关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国内一些学者研究的比较透彻,值得借鉴,其主要观点为:普适性原则,明确性原则,简要性原则,直接可测性原则,整体完备性原则,地理学科性原则[11]。除此之外,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新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还应包括“生本化”原则,即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教师教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endprint

2.评价指标的选取

根据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参照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依据中学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以及教育相关政策要求,并听取了大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笔者采用理论推演法和目标分解法,推演出了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指标(含评价要点)。(详见表1)。

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为教师、学生、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又可以分别归入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范畴,因此本评价指标体系将一级指标确定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项。教师行为包含三项二级指标,分别为教师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基本功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是课堂教学评价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评价必备的要素,因为教学内容的正确、科学是一堂好课最关键的前提;教学过程主要针对的是教师方面的行为,从评价要点中可以看出主要反映的是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区别于传统的评价表,本评价表没有将教学方法作为评价指标单独列出,对其的评价主要反映在教师行为中。

学生行为是重点评价的内容,其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兴趣状态、思维状态和反馈状态三项。兴趣状态主要反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状态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思维状态反映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反映的是学生是否真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反馈状态即为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所发生的改变,反映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评价的重点。评价要点制定的依据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3.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

采用AHP决策分析法,分别计算出各级指标及评价要点的权重(详见表1)。但为了简洁和计算方便,各评价要点权重取近似值。经过一致性检验,各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判方法

教师或专家在使用本课堂教学评价表时,评价要点权重仅供打分时参照,只对每项二级指标进行综合打分,满分为100分,将各项二级指标得分分别乘以各自权重相加得出一级指标得分,最后再乘以一级指标得分并相加,即为该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综合打分。如某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兴趣状态,思维状态,反馈状态的打分分别为86分,85分,88分,82分,80分,85分,则这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的综合打分为(86*0.105+85*0.258+88*0.637)*0.325+(82*0.200+80*0.200+85*0.600)*0.675≈84.6分,最后将每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的综合打分取平均值即为本堂课的综合得分。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习效果无法在课堂上即时体现出来,或者有的指标不易在课堂上直接观察,比如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四、结论

本指标体系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严谨的计算方法,重点从学生的维度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现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本课堂评价表的评价项目简洁有效,不仅可以用于同行互评、专家评价,同时可以辅助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学反思,顺应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同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研究的要求。另外本评价表更多侧重学生方面的要素,可在日常授课中交由学生打分评判,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本评价表对于地理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都具有适用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使高中地理课堂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高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的研究仅是初步的,本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检验。具体评价标准也需要在今后的评价使用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总之,地理教学是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不是恒久不变的,所以,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仍需根据教学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来不断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莫景棋.教师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08(11).

[2] 水越敏行.课堂评价研究入门.东京:明治图书,1982.

[3] 杨玉东.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简洁有效性探讨.地理教育,2010(3).

[4] 裴娣娜.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教育研究,2008(1).

[5] 卢立涛,梁威,沈茜.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反思与改进路径.中国教育学刊,2012(6).

[6] 林清华,何恩基:什么是一堂好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述评.中小学管理,2004(6).

[7] 刘志军.主体教育与课堂教学评价的探讨.江西教育科研,1998(3).

[8] 钟启泉.课堂评价的挑战.全球教育展望,2012(1).

[9] 宋秋前,齐晶莹.生本化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建构与实施方法.课程·教材·教法,2011(7).

[10] 丁朝蓬.教师课堂执教评价体系构建——基于有效教学理念与观察证据结合的研究.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3).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篇4

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

(一) 更新教学设计观念,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设计往往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主体能力, 在设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不是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去加以考虑。高中升学任务繁重, 围绕这一目标而开展的教学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教师讲授这样一种教学方式, 主要表现为满堂灌,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 学生对所授知识接收理解的速度也比较慢。如此一来, 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成了一句空话, 教学效果也很难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而学生也常常由于对学习重点和难点的错误把握, 导致他们学习出现被动, 对所学知识无法形成系统清晰的认识。

所以,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首先必须更新自身教学观念, 设立的教学目标要从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始, 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生活, 有利于他们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有关的地理知识, 激发他们在地理学习中的想象力, 切实提高对地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保持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投入力, 特别是要通过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培养师生共同学习相长的氛围,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从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找到对人生目标、人格培养的更深的理解。

(二) 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

现代教育观念下, 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体验、生活实践、自主性学习活动来达到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 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 主要体现为教师对地理知识点的框架式讲授, 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地把学生引入到对地理学习中去, 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思考问题, 进行实践活动, 形成课堂内的有效阅读。然而实践教学中许多情况下恰恰相反, 有的教师只是从教学任务的角度考虑, 往往忽略了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 无法正确处理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从而形成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学习相脱节的现象, 根本达不到学习的实际效果。

所以, 高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习的关系,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在讲授内容的选择上、在讲授方法的筛选上力求达到较高的水平, 切实体现教学设计的实效性。要不断把讲授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质量, 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要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出发合理设定有关问题, 让他们在讨论中能够有所认识, 问题出的太难, 学生的讨论通常不会产生良好的结果, 问题出的太易, 实践讨论又无法达到对地理知识深入认识的效果。因此, 要真正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首先对有关地理知识要有深刻的把握, 要从地理学习的总目标出发, 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对教学设计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目前我们现行的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具有相对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但也存在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 往往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过多看重分数的作用, 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 不能很好发挥评价机制促进发展的功能。

因此,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评价体系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一) 重视对学生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和过程的评价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 应了解学生在提出地理问题、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回答地理问题这一完整过程中的表现。此外, 评价过程中, 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二) 重视对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和实践活动水平的评价

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 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 而在于学生实地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 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等。

(三) 重视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理解力的评价

这种评价不能局限于学生具备了多少地理知识, 而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理解水平上, 常用方式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解释概念;给出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等。

(四) 重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评价时应关注学生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等。

参考文献

【1】孙国明.关于我市普通高中在地理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学改革的调查报告, 平度市教学研究室.2007 (6) .

地理教学反思评价 篇5

评价人:

时间:2013年11月6日,早上第三节课

班级:高一12班

课程: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任课教师:

教学环节:

一、复习与回顾

二、导入新课

1进入第一小节内容学习(提出问题)

2学生自学后回答问题,老师明确(幻灯片展示)。

3引到学生进入学习第二小节内容(提问)

4学生自学回答问题,教师明确(幻灯片展示)。

三、做练习,填充图册。

四、课堂小结。

反思评价:

复习环节:老师提问学生回顾前半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出发点好,但是没有注意方法。学生的记忆没有系统化,记住什么说什么,比较乱,后来老师加入引导,慢慢好转。复习时间较长,耽误新科教授。

导入环节:老师引用诗句引导进入新课。但是没有明确诗句内容,学生无法确定诗句的具体内容,所以无法准确配合老师。

新课讲授环节:

1、新课学习前能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但是口头提出了学生阅读课文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没有在多媒体上展示,有部分学生会遗忘问题,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在多媒体上展示出具体问题,会好很多。

2、能够预留给学生自学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是预留的自学时间较少,问题提出后很快找学生回答问题,有些学生没有时间看完整个内容。

3、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启用激励机制,比如平时表现加分或者口头表扬。这样不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4、课文讲解的重难点部分时间把握不够好,重点内容的讲解的时间和一般内容区分不够细致,学生不好把握重要内容。

5、能够插入讲解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却忽略了课本上的活动。

6、公开课的紧张因素,老师的口头禅较多。

7、课文内容讲解时能够联系现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设备使用熟练。

8、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暗含了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侧面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释放了正能量。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篇6

关键词:情感教育评价、高中地理

一、目前高中地理情感教育评价主要存在的问题

1.“重知轻情”的教学评价观尚未改变

新课程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教学的终结性目标,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该目标形同虚设,这主要与当前的教学评价体制存在着相当大的关系,只注重对教学内容基础知识的检验和评价,而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品质、道德感、理智感和審美感评价不足或根本没有相应的评价。

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不注重 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

现在的地理学习评价主要以平时的单元检测、期中或期末考试为主,以考试的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也是作为甄别、选拔的主要依据,并且也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这种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3.情感教育评价缺乏准确、科学的评价机制

由于情感涉及学生的心理范畴,具有不易定量测量和不断发展变化等特点,。一方面情感指标难以 量化,使评价缺乏客观性;另一方面 情感评价中存在着可信性差距 ,即在评价中,学生会因迎合心理 或逆反心理,而使测量结果缺乏真 实性。

二、农村初中地理情感教育评价的方法

要做到准确、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情感的发展,就需要采取合理的刚性和柔性指标,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

1.试卷测验评价法

地理教学的结果主要以试题测验的方式进行,基本上的题目注重的是知识与技能的考察。将情感教育的内容转化为试题的形式融入到平时的测验中,使情感内容与知识进行整合,便于教师了解情感现状。所以情感教育内容的试题命制至关重要,一是选择与情感教育内容相应的材料作为选题的背景,二是题目的设问应要求学生做出有关的价值判断和取向。

2. 表现性评价方法

2.1 观察法

人的情感虽然具有内隐性,但还是通过喜、怒、哀、乐表现出来,所以对学生的情感表现进行观察是平时教学中最主要的方法。在观察时应根据情感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并且要了解学生应该达到何种程度,这样才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在进行观察前,应详细编制学生情感观察项目表,并细分相关的观察评价指标,使观察得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除课堂上对情感表现进行观察外,可以在某一阶段内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发展水平并对不良情感进行改进。

在使用观察表格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并记录下来,然后在每个学生的记录结果下面给出学生的得分和评语,并确定学生的情感水平等次,分别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建议。

2.2 访谈法

访谈法一般运用于课堂后或某一个教学阶段,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程度,是情感教育评价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篇7

一、形成性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是要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出发点, 对学生某一个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从而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活动。由于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 其对外界的认知能力较为敏感, 心理发育尚未成熟, 他们很难长时间对枯燥、抽象的高中地理知识产生兴趣。因此,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要通过测试或者对整体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但是这种整体性的评价方式往往却忽略了学生本身个体存在的差异[2], 没有结合他们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学习习惯考虑。而形成性评价就可以很好地反映他们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及问题, 从而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教学活动, 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二、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 借助评价信息反馈, 完善教学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及时通过一些课堂观察、考试检测、作业批改、小组合作评价等检测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并及时做出分析、处理, 从而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及薄弱环节进行合理的指导, 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教师还要根据评价结果, 科学设置教学目标, 从而最大限度地落实综合素质教学。例如, 学习高中地理 (新人教版) 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课时,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般是对大气运动的原因是冷热不均, 进而引申到气压带和风带及常见天气系统等等。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阶段性认知反馈信息做出及时的处理, 并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模式, 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认知水平。

(二)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那么,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中地理教学就要充分发挥人本化的教学理念, 打破传统的以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有充分发挥人本化的教学理念,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以学生个体本身为教学主体[3],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教师的引导, 利用每一次形成性的评价, 不断完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例如, 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时, 我们就可以列举生活实例。比如, 将《两小儿辩日》这个小故事穿插到课堂, 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充分展现给学生。在晴好天气,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操场上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并仔细观察国旗杆的影子。利用课余时间对国旗杆的影子长度和方向做一个统计, 并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原因。学生很明显可以得到中午时太阳的高度是一天中最高, 从而得出教学概念[1]。这种贴近生活、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并将枯燥的高中地理知识生活化地给予学生消化,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合理确定评价机制,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形成性评价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了解[3], 准确把握教学方向,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合理确定评价机制, 淡化学生过度注重学习结果的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 注意他们学习兴趣的引导, 避免出现体罚、侮辱等现象。

例如, 问题: (1) 北纬30°附近的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祁阳红茶等是我国的六大名茶, 请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2) 为了提升我国茶叶的品质, 增加茶叶出口量, 结合材料一, 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评析:解决这个题目时, 由于每个学生自身存在个体差异以及对外界知识吸收能力各不相同, 所以, 教师要对学生解题、学习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 使其符合学生的自身实际。例如, 第一问相对难一些。这时,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组长让表达能力和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代为组长引导小组成员讨论学习。教师则要及时做出引导。第二问属于结合专业背景的开放性题目。这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 畅所欲言。对于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 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只要涉及问题重点就要给予鼓励, 避免因为负担过重而出现自信心击垮, 学习消极的现象。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 评价标准及教学目标就相对较高, 让他们的地理认知能力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升华。

三、总结

综上可知, 形成性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优势。它一切从学生的自身认知实际出发, 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身客观差异性特点, 并以学生学习结果为目标参考, 对其进行阶段性的评价, 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及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等, 通过对信息的反馈吸收, 改进教学过程, 调整教学方案, 不断完善教学工作,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自此教学模式在我校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以来, 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主动性都大大提高, 探究思维及创新能力也颇有提升, 整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希望可以为更多的一线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活动。而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信息的及时反馈[1]。传统上, 整体性的教学评价往往不能全面反馈学生学习信息, 而形成性评价就可以较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个体差异等等问题全面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及时改善教学模式,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形成性评价,个体差异教学

参考文献

[1]蔡明.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形成性评价的实验与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4 (5) .

[2]李定仁, 刘旭东.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 2001 (2) .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课堂反思与评价体系

在新课改下诞生的有效教学理念, 它的主旨是强调课堂行为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主导教, 学生被动听的过程, 而是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的发展, 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有效教学行为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反思和评价体系。其中高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系统是衡量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提高、学生是否真正得到发展与进步的一个最主要的指标,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现在已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越来越不能全面地评价和指导教学行为, 弊端开始暴露出来。因此, 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发展需要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指标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目的, 自2011年1月开始我校5名课题组成员以地理学科为例开始研究探讨更好的高效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反复探讨, 笔者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好的完善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现就个人在这两年参与研究中的感悟陈述如下:

通过两年来的课堂实践, 学生的信息反馈、教师之间的互相研究讨论, 笔者逐渐感受到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它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使教师多渠道获得信息,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也就是要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促进学生发展的反思评价体系。

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反思与评价体系的方向导向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过分强调了教育目标的最低层次——知识, 并且把90%的教学时间用于这一层次, 而很少把时间花在更高层次的学生智力提升活动上。现在研究的地理有效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从评价指导思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 围绕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着眼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时关注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进步与发展, 以及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个体差异。

如在我们研究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当中, 关注课堂气氛是否热烈、学生兴趣是否浓厚、求知欲是否旺盛、绝大部分的学生是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等方面评价参与状态;从师生关系是否民主平等和谐、学生是否畅所欲言、每一个问题是否都得到尊重与回应等方面评价交往状态;从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激发、是否能不断地提出问题、是否能积极地思考问题或分析问题、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深度或具有创造性等方面评价思维状态;从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成、学生的课堂口头答问和书面练习正确率是否高、好中差各层次学生自己所制定的目标或期待的成果是否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提高、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知识的掌握是否能前后融会贯通、每一次的课堂教学是否都达到了高效和现有条件下的最优化等方面评价达成状态。

通过这些方面的考虑与认知, 全方位地评价有效课堂教学使新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的目的, 不仅仅是给一堂课下一个简单的结论, 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反馈、改进和提高的功能, 使教师能依据反思与评价表进行有效的反思, 从而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上的每一堂课, 得在哪里, 失又在何处, 进而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 不断改革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有效课堂的反思与评价体系, 更使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促进学生综合地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有效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的基本作用

1. 反馈信息作用

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与评价, 提供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 以便师生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使教与学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功能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指导教学活动。通过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用来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和课堂教学的实施, 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反思与评价体系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学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变“学会”为“会学”。

2. 评价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深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 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考查, 更好、更公正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成绩做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3. 指导作用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中的指标体系是根据素质教育的原则和要求以及确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的, 它规范了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行为, 促进教师由主向导的转变过程,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高效的课堂教学反思与评价系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4. 激励作用

全面、科学、公正的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 可以检查教师之长补其之短, 激励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 积极学习课外知识, 提升自身修养与素质, 扎实教学基本功,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高效的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在挖掘教师潜能的同时, 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因,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深入思考, 学会活学活用, 举一反三。

三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启示

1. 深刻体会到新课改的平等教学理念, 并将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不仅体现在创新上, 更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平等上, 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种平等观念, 不仅体现在课堂上, 也体现在课前和课后。教师如果具备这样的观念和态度, 才能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中为学生量身设计, 使得师生在教与学上和谐共处, 共同进步。如在地理课堂上曹老师在讲授大气的热力状况时, 课前教师准备了学案, 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在发言的时候学生不是很积极主动, 甚至有些学生趁机偷懒, 这时他并不是声色俱厉, 而是微笑着对学生说, “有些同学很活跃, 但是要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说出来, 也许你的观点就是对的”, 做到平等对话,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2. 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拓宽教学思路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了优秀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学不仅仅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反思也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评价体系将反思放在了首位, 使得教学工作不再是一个人的事, 而是整个团队的事情。如进行地理教学工作, 集体备课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集全体地理教师的智慧结晶, 主要的流程是:主备人精心准备, 初显个性→全组教师共同交流, 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全组形成共同方案→个人面向班级, 再现个案→深化研究, 课堂展示→教后反思, 查漏补缺, 完善。这样循环集众人的智慧完善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质量。

3. 通过听评课进行教学反思

在听课和评课的同时, 换位思考——如果我讲授这些东西, 会如何处理这个内容?处理的程度会如何?别人在评价的过程中我是否想到了这些, 找到问题的所在?这样的反思与评价拓宽了自己的思考范围, 活跃了自己的思路。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篇9

一、档案袋法

用档案袋的方法评价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主要是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作品和资料, 并让学生进行反思自评, 同时可以请家长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评价, 增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档案袋可以存放的内容很多, 如作品、照片、录像带、反思性作品、图表、轶事记录、小组报告等。

1. 绘图作品

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有地理事象的表象积累。但是, 对于一些抽象的地理事象, 学生不可能或很难得到感观刺激, 如从太空中看地球运动是怎样的?地壳内部物质之间是如何运动的?这就需要学生对地理事象的理解不仅依靠感性认识, 还要进行抽象的空间思维。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及潜能可以通过绘图作品来体现。如, 教师讲完地球运动及晨昏线相关知识后, 可以让学生尝试绘制不同日期的光照图, 还可以绘制不同地点不同节气的太阳视运动图等。

下例选自上海闵行三中周光明老师的星韵地理博客:

画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表面示意图, 并写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太阳光线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的纬度度数;用阴影 (平行斜线) 表示夜半球的范围, 画图要整洁规范。

学生的作品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尤其是在空间思维能力的表现上, 教师可以得到很多评价信息。

图1所示学生的作品可以看出, 该生已能够分清地轴及自转方向, 并知道太阳光线与夜半球的对应关系;然而, 该生尚不能正确辨认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及其地理意义, 对太阳直射点的定义也不甚了解, 晨昏圈与太阳光线和地球的关系还没有了解透彻, 没有将光照图的节气变化考虑进去。

图2所示学生的作品则表现出, 该生对地轴和地球自转方向已理解, 对地球上的纬度分布比较熟悉, 对太阳光线与夜半球的关系有所认识;但仍然不能合理地想象出太阳光线与晨昏圈的对应关系, 同样也没有将光照图的节气变化考虑进去。

图3所示学生的作品表现出, 该生理解节气与光照图的关系, 能够想象太阳光线与夜半球的对应关系, 能理解太阳直射点的意义;但是, 还不能想象地轴的位置, 不能想象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对极圈的度数还比较模糊, 没有弄清楚纬度、回归线与极圈的意义, 对晨昏圈与经线、太阳光线的相互关系还不能理解。

仔细分析学生的作品, 教师可以判定大部分学生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可以因材施教地确定适切的教学起点, 对复习巩固和学习新课都有清楚的学情把握。当然, 档案袋的目的并不是要突出学生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强项, 让学生体验学业的成功。如果要将学生的绘图作品收进档案袋, 就要和学生说清楚, 与学生商定放哪张作品进去, 如果这次的作品学生自己觉得不满意, 可以不放入学习档案, 直到学生自己绘制出满意的作品来;如果学生认为这样一步步学会画光照图, 提高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展示更有意义, 可以同意学生将有错误的图和修改后的图一起放入档案袋。

2. 学具制作

让学生自己制作学具或演示模型、计算机动画等, 都是将学生对地理事象的理解注入作品的形式, 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一些抽象的地理事象时, 如地球运动、地壳运动、大气环流、海水运动等大规模、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地理空间运动时, 除了借助一些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加直观性外, 还可以布置学具制作任务, 对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水平及潜能进行评价。

学生自己制作的学具, 可以直接放进档案袋, 或是拍照后放入档案袋, 也可以从制作设计开始到完成学具制作都拍摄录像, 制作成光盘放入档案袋。如:在高一学习地球运动之前或高二复习地球相关内容时, 都可以布置学生制作地球仪或与地球运动有关的模型, 一方面检验学生对地球的空间想象能力, 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图4所示简易模型的制作能够判断学生对地轴、经纬度划分、经纬线分布、公转中心和黄道面、黄赤交角等的理解情况。同时, 据格式塔学习理论的研究, 学生学习的抱负水平往往是受个体能力 (主要通过学业成败体现出来) 的影响, 因此, 将其放入学生档案袋, 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此外, 能放入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东西很多, 教师要根据评价目标与学生仔细商议, 将最能表现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评价。

二、访谈法

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是非常抽象、难以捕捉的一种能力, 难以通过直接观察进行评价, 因此, 采用学生自评或自述的方式会更容易得到评价资料。访谈法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深度对话, 了解学生的具体空间思维过程, 对于评价高中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较为有效 (如表1所示) 。

三圈环流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难点, 表1的内容能够考查学生地理空间记忆和联想的能力、空间关系的认知程度和空间推理的合理性、创造性与迁移性等。

三、开放式任务

开放式任务可以根据考察内容做灵活的调整, 因此, 它不仅可以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评价, 也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价的平时测验。开放式任务如果设计得好, 同样也可以用于高中的终结性评价, 如毕业会考和高考等。

如关于东北地区国土开发与整治方面的开放性任务:

请查阅相关地图册, 试比较:

(1) 我国东北地区的沼泽与西伯利亚沼泽的异同, 并分析原因;

(2) 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异同, 并分析原因;

(3) 我国东北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的异同, 并分析原因。

如果你是东北地区国土开发与整治决策中心的主要决策者, 你将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东北地区?请做出简明扼要的发展计划书。

该任务案例能够反映学生在地理空间定位和地理整体性与差异性关系方面的感知能力, 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在空间推理方面的能力。

除上述方法外, 评价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方法和工具还有很多, 需要教学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仔细思考, 善于发现与应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推进, 高中地理教师自主开发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评价工具将越来越普遍,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不断在课堂上尝试不同的评价方法, 做自己课堂的真正决策者。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学习评价针对性的思考 篇10

一、高中地理学的特点和学习概述

1.高中地理学的特点。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它的内容包罗宇宙万象, 又静静地跟随在我们的身边。它看似离我们很远却又切实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当前高中地理学的学习概况。目前由于同学们缺乏学习地理学的兴趣或者是地理学作为辅助学科不能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重视等原因造成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缺乏激情, 不能很好地理解地理学的实用性价值。或者说对地理学习过于强调死记硬背, 缺少理解和思考, 偏离了学习的最终方向。

二、高中地理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1.目前的学习评价过于传统, 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学习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目前的高中地理学习评价仍然多以考试为评价的最终结果。教师们缺少创新或者是教育工作部门难以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专业素质高、动手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运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根本上无助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这种单一的评价也不能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

2.学习评价过程简单化、单一化。高中地理学习评价原本应该是一个考核学生们在地理学上的认识、对地理学习的运用以及对地理学的思考与探索上的综合学习效果的检验过程。以一纸考试卷来评价学习的结果显然是过于简单了, 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们掌握地理知识的程度。

3.评价结果有失偏颇, 评价没有成效。学习评价的最终结果是学生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最终能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甚至还应该包括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成果。只运用考试是无法全面显现学生们的具体学习成果的, 也无法了解其能力提升的真实情况?而评价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评价对老师们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测。通过评价提升教育者的自我知识与专业水平。而通过学生们考试的成绩也很难反映出教师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上的帮助。所以, 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式下和新的教育改革要求下, 这种评价方式基本上已经失去了作用和没有了评价效果。

三、改进高中地理学习评价的措施和方向

既然旧的学习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对学生们的学习已经没有了帮助,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它进行一些大的改进和补充。在需要的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换一种评价机制。

1.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学习评价意识, 加强综合评价效果。只有教育工作者的评价意识提高了, 才去关注学习评价的研究、探索与发展, 才能更好地改进目前的评价机制。评价意识的提高应该从国家主管教育的工作部门的工作者到学校的领导管理教育者再到各个学科的教师人员全方位、全体制的提高。同时, 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 根据学生们各方面的素质所体现的形式制定评价的立体结构。不能片面地从某一方面或者是某一点为基点建立评价体制的建设工作。

2.建立多样化的评价形式, 使评价结果合理、有效。针对目前评价形式的单一情况, 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 我们应该将评价思考的重点致力于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样式的研究与探讨上。具体的实施方法有, 将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各项指标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列举作为评价的基本内容。

3.建立健全的评价实施方案和评价的工作流程。我们应该根据高中地理学习的特点和现在评价机制的不足之处, 有针对性地建立评价的实施方案, 并制定出具体的评价流程来操作学习评价工作。让学习评价更好为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利的服务和支持。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篇11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教学

一、概述

乡土地理教材是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在地理教学中注意联系乡土实际和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积极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活化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原理和案例相结合,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从“地理课程标准”及新教材角度看,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乡土地理案例,既能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配置。丰富地方课程资源,又能体现“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能力的要求。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结合新课程改革与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手段对乡土地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高中生综合的、联系的、区域的、立体的思维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和地理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高中地理教师们探讨的一个新的课题。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中,个人认为:应充分发挥本地教学资源优势,将乡土案例渗透在地理教学中可以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加的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切实提高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教师紧密地运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进行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地理教学中广泛应用乡土地理教材,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

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在教学中紧密结合乡土材料,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地理事物或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地理概念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抽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直观性差,感受性弱,学生兴奋点不易激发.为此,必须引用乡土地理事例来阐述说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抽象到具体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

例如:在《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先提问学生:我们榆中县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何选址都在312国道沿线地区?学生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并很快答道:主要是看中312国道沿线地区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人流、货物的集散。

又如:在学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活动中生态农业时,同学通过学习知道生态农业是指利用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定律和生物之间的共生、互养规律,结合本地资源结构,建立一个或多个“一业为主、综合发展、多级转换、良性循环”的高效无废料系统。仅靠课本提供的概念和简单事例,学生对生态农业还是感到很陌生很遥远。这时,我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看到农民在在田地里种玉米,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喂养牛羊,牛羊的粪便建沼气池,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生火做饭”?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生态农业”。学生们一下子炸开了锅。“是啊,我看到过。”“我怎么没发现?”同学们议论纷纷想要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些种养方式就算是生态农业呢?”“生态农业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这样“水到渠成”,适当的解惑很有必要。

2.应用乡土地理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地理教材阐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空间距离远,具有全局性和典型性,而地理图表又是抽象的文字符号,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因为学生综合知识比较欠缺,抽象理论理解能力差,综合观察分析能力低。故此,教师必须运用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由近及远”,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去观察、分析地理事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3.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强爱国的思想感情

地理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实施德育的有机结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生动而又直接的活动。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乡土地理能把智育、德育融为一体,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之中。

4.将乡土地理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中关于“农业区位的含义以及主要区位因素”这一内容时,布置学生做一个关于“榆中县南北两山农业发展的区位分析”的课题研究,榆中县南北两山农业发展方向,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劳动力等息息相关,也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学生主要从榆中南北两山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并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因为是在本地开展的实践考察活动,安全比较有保障,这就是利用乡土地理来活化地理教学的好处,在保障学生安全之余,又可以让学生亲身投入到实地考察活动中,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状况,激发和培养创造意识和毅力,提高地理观察力,丰富地理知识,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过程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区位分析,深化、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

三、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将乡土地理素材合适的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教师必须下工夫长期积累材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乡土材料的收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1.备好课

在每一个章节的学习中,要作好备课工作,深入钻研教材,并且思考本地有哪些材料与本课内容相关,如何能够巧妙地把乡土地理材料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要达到哪些教学目标等,都应当列入备课范围。

2.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要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对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的思考,理解、深化课本知识。

3.注意方法与知识的联系

在将乡土地理素材渗透到地理教学中的过程里,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地理观察知识以及社会、野外调查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

一方面,把乡土地理案例渗透在教学中丰富学生对所学地理原理、规律的感性认识,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素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地理学习习惯,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因此,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应紧密联系本地实际、典型的乡土地理案例,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使教学情景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恰当地应用乡土地理教材,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内容更易为学生理解、接受,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深化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榆中县志编篡委员会.榆中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

[2]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http://number.cnki.net/cyfd.

[3]杨光阔.乡土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04期

[4]黄道才.论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资源的类型与开发.2009年度东莞市中学地理教研论文

[5]王学民.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内容的开发与整合.网络文章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篇12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识图能力,评价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识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地图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内容,识图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 地图和地理图像图表教学成为地理教学的一大特色,具有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为出发点,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以来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识图能力的含义

结合地理新课程改革和中学地理教学实践, 本文所探讨的识图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运用地图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的现象、规律及其成因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学习读图、析图、绘图、用图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反映。

二、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识图能力教学目标分析

1.识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地理素养作为课程标准的重要基本理念, 它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高中地理教学中识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培养的重要部分, 对地图的分析和运用是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 这对其他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重要作用。比如,等值线图的判读是高中地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等值线图可以综合反映各个地理要素的成因、分布规律等重要地理信息,分析、运用等值线图是解决地理问题的一种非常有用且有效的方法,这非常有利于对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等内容的学习,而且可以用在其他学科的相关领域应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显然,识图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地理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明确提出“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项考核目标的要求,这正体现了识图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过程。

2.识图能力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和识图能力的构成要素, 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下,识图能力教学目标主要分为读图、析图、绘图、用图四项能力。其中读图能力包括:明确读图主题,识图显性信息的判读和识图隐性信息的判读。析图能力包括:明确要素时空联系,分析要素时空联系特征及成因,推断及评价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绘图能力包括:填绘地理事物名称、位置或分布区,根据地理资料绘制识图及地理图表,各种地理图表间的相互转绘。用图能力包括识图空间想象能力,构建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

三、高中地理新课程中识图能力的评价策略

1.识图能力的过程性评价

考试和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有相应的评价机制。然而,传统的地理评价过多侧重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的结果,重视地理学业成绩, 忽视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的评价。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显然不利于对学生技能的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识图能力所包括的读图、析图、绘图和用图等综合综合能力正体现了识图的学习过程。因此,对于识图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应重视学生在识图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 让识图能力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石。

2.识图能力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由于地图信息量大,知识密度高,在中学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均须依赖于地图显示,地图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识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培养过程,它包括注意、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多种基础能力。识图能力的评价目的不仅是给地图教学效果作出总结性的鉴定或认可, 更重要的是试图通过识图能力评价促进地图教学,提高地图教学质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学习地图和分析、运用地图的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实现识图能力评价目标多元化,有效发现学生在识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3.识图能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地图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进,地图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识图素养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逐渐提升。当前,传统的识图教学评价方式主要采用笔试、读图、填图等方式,这些评价方式不易发现或发展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识图学习评价方式要走向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限时笔试的模式,我们还可以通过读图、填图、绘图、说图、小论文、作品展示等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业成绩。识图能力评价应尽可能避免高分低能, 评价时应该掌握识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凸显具备创新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学生,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学习识图的兴趣。

目前正在进行中的新课程改革提倡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评价,可以借鉴的方式主要有档案袋评价、评定量表法、学生自评、观察法、行为摘录法、苏格拉底式研究讨论法等。这些评价方式虽然并一定适用任何学校和任何学生, 但是这些评价方式的引进是一种有益尝试, 可以不断对传统识图能力评价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在新课程试行的过程中,这些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评价有利于对学生地理知识的自我建构, 应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学生对探索性活动水平的评价,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识图能力和识图素养的培养。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把评价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中, 不同的目标领域要选用不同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以往的地理学习评价重视自上而下,以教师和管理者为主的他评,基本上没有学生自评,学生在地理学习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在识图学习中,将师评、组评、自评相结合进行评价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利办法。

4.识图能力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上一篇:中职学生英语教学下一篇:山羊运输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