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范文

2024-08-28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范文(通用9篇)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范文 篇1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

隆昌一中 贺永芬

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案例教学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都需通过列举大量案例,引导学生层层分析,再现地理知识,获得地理知识的过程,既有利于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实施案例教学,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如何具体实施呢?

一、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编写

地理教学案例的选编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选编恰当的案例,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那么案例如何选编,有哪些获取途径呢?

1、选择与教学内容吻合的案例

案例功能之一是用来论证和检验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的。作为地理知识的一种载体,它必须包含重要的地理信息,体现地理原理和规律;作为地理知识的一种呈现方式,它必须切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受各种教学原则约束,促进教学过程的和谐发展。因而用于地理教学的案例,必须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体现教学互补、师生互动的原则,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因此在选编案例时,应注意避免与教学内容脱节。如在学习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时,可选择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模式作为案例进行探究和拓展。

2、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案例情境

案例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材料。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经常收集、引用一些鲜活的、真实的事例,并把它加工成有一定背景,一定过程的情境呈现给学生。但要注意案例的情节,所给材料和和叙述的方法要能够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觉得新奇,有探索欲望。如:学习人口迁移时,能充分利用“春运”的新闻、图片、数据并在课堂上以案例呈现,通过课堂环节的分析讨论,有关人口迁移的知识就可很好地掌握了。

3、教材“活动课”可改编为案例

课文末尾的“活动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很好地围绕教学目标提供学生探究的空间。基中有些内容很好很新,具有典型性,地理教师可试着将其改编为教学案例引入教学过程之中。如“交通条件改变对攀枝花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这个活动课本身就是很好的一个案例。

4、高考题等试题资料中寻找教学案例 地理教师完全靠自己去创造和选编案例,工作量太大,往往不特别现实,而每位教师手上都有这样那样的各类试题资料,不妨尝试从各类高考题、高考模拟题中选择一些紧扣教材内容,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材料,稍加处理,就可以形成一个优秀案例了。

二、案例教学中探究问题的设计

针对教学目的,结合案例材料,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进行案例教学的保证。如何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呢?

1、针对教学目的的设计提问,切忌随意性。

课堂上只设计或抛出案例,而不注意预设问题或即兴提问,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全面分析该堂课的目标,要完成什么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从而对案例设计相关的提问。

2、设计的问题要符合思维的递进性

注重地理分析过程是地理案例教学目标的关键。因此案例教学中问题设计应注重递进式探究,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深度和递进性的问题,形成串串相扣的问题链,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示。尽量避开大而空的提问,否则学生会无所适从,找不到切入点,也就无兴趣探究了。例给出京九铁路的有关图文资料后,直接问:“京九铁路的建设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就太大太空了,不如把它分解为:①京九铁路穿越哪些省市?②沿线有哪些重要的粮、棉、油产区?有哪些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③京九铁路跨越发哪些大江大河,丘陵山区?④影响京九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是什么?⑤京九铁路建设有何意义?这样分解后,学生很容易顺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完成探索过程。

3、问题设计,语言表述要准确

表达清楚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回答的可能性,否则易引起思维混乱,无从判断。提问的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尤其是某些常见的“开放式”提问,往往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4、积极引导学生提问

案例呈现之后,要注意为学生提问预设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质疑教学内容和案例内容,打破教学过程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惯性模式,使教学为随着教学进程新出现的新情况不断闪现思维的火花,也可以呈现案例后由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提问并解决问题。

三、案例教学的课堂过程

案例教学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所含原理进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案例教学在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行为往往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实现。课堂上进行案例教学应如何进行呢?

1、注意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空间

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其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都是一个开放体系。课堂上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自主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

2、课堂上案例教学的实施环节

基本环节是阅读案例—分析案例—内容扩展。分析案例的过程一般老师都调控组织得较好,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挖掘案例所反映的原理。但一定要注意在分析的基础上,有概括、总结、提升和扩展,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突破案例自身的限制,以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如以长江为例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让学生掌握从地形、气候、水系特征、水文特征、人文因素等角度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出海河、恒河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分析海河,恒河的洪涝问题,治理措施等。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思想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例:关于湿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如案例:隆昌县古宇湖有一大片湿地,一家开发商看中了该地区,准备在此开发建设成大型休闲旅游度假村,消息传出,当地村民十分高兴并纷纷配合开发商的征地工作,希望将来可以到度假村工作。但也有人为该湿地的命运担忧,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这片湿地。吴现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事件中不同的角色所持观点各不相同,所采取的行动亦各不相同。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持那样的观点,采取那样的行动,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呢?然后安排学生对环境事件中角色的身份、行为、观点及行为后果进行行为价值分析,了解人的环境价值取向起着什么作用。最后安排学生分析其他社会现实中人的环境行为及价值观取向。

总之,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尝试和探索,我深信案例教学必将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更具魅力。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范文 篇2

1. 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 即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知识如果得不到转化利用就是去了其本身应有的价值, 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应用知识,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知识存在某些知识点很抽象, 与实际生活联系并不大, 这种状况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案例教学则应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素材与地理课堂教学知识相联系, 不仅降低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 而且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进而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活学活用, 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 处理问题的能力。丰富化的教学案例也有利于宽阔学生的眼界, 开拓学生思维的思路, 进而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锻炼发展的机会。

2. 营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升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

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案例教学为学生的合作讨论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课堂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小组讨论, 促进了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有利于构建平等和谐, 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学生在自我探索下获得的知识经验往往记忆更加深刻持久, 如此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提升。

二、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1. 案例教学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立足于教材知识与具体案例相结合, 有利于创设贴切恰当的教学情境,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2. 案例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活力, 相对宽松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大胆发言, 顺应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尊重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高。

3. 案例教学对于教师能力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案例教学使得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开放, 有利于建设民主化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受这样的氛围耳濡目染, 也会在思想意识上树立合作平等等观念。

三、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精心选择案例, 优化课堂教学程序。

案例选择要与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相吻合, 这是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关键。对于案例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 要立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将趣味化与知识化相融合。对于案例的选择要进行精心筛选, 案例要选择的恰当, 选择范围可以开阔化, 无论是从教材提取还是从生活中提取或是相关的文献材料中都可以, 案例的选择要把握住客观真实、科学合理的原则。对于案例的应用要对实行的效果做好预测评估, 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立足点, 要保障选择的案例能够切实吸引学生,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进行研讨的兴趣, 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如果应用的案例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这时候教师要有充分的补救性策略, 例如可以换一个案例, 继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要结合学生现有的能力发展水平选择案例, 对于应用的案例可能性带来的教学效果, 教师也要提前做好预测评估。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 适时进行引导点拨, 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2.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具体应用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 案例教学已经获得了中学教育教学的肯定。现今的高中地理教材都有很多案例内容, 为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地理教材上的案例, 引导学生利用案例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能力。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一般先是从问题的导入开始的, 接下来再进行小组研讨, 针对问题出台处理对策, 筛选出最佳处理对策, 最后确定实行步骤。这是案例教学的普遍程序, 在具体的案例应用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 结合教材知识等进行灵活创新, 丰富完善。要将总结反思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样能够提升学生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探究, 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要灵活多样, 要结合具体实施的条件来开展, 决不能只流于形式, 陷入呆板僵化的局面。案例教学对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力, 能够对整个课堂秩序, 学生发展思路做到良好的了解与调度。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能够掌握学生对问题讨论的大体方向, 要积极为学生的思维锻炼创设条件。案例教学同样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教师要发挥好自身协调组织的角色, 学生要发挥自身主动参与的角色, 这是案例教学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分析 篇3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034-02

从1991年起在我国进行的MBA教育,由于案例教学独特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它与MBA教育的成功结合,使得案例教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使案例教学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较大规模的运用,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案例教学正成为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在世纪之交的共同的“新宠”,在普通教育的学科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探索正方兴未艾。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使用的案例质量不高,缺乏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以及依托,也是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教学平台,案例教学的内容是师生进行共同探讨和知识阅历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学案例的阅读、思考、交流和探讨,从而实现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启迪等效果,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质量对教学的效果起到了较大的作用。高中地理的教材中,案例教学涉及的知识大部分包括较多的知识点和章节中的内容,属于综合性质的案例,然而目前的高中地理的教学存在单一知识点的案例较多,综合案例较少,简单的案例也难以发挥辅导教学甚至引导教学的作用。

(2)学生适应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

案例教学的实现应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来实现,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相应的经验和阅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已经形成被动的学习心态。因此,不能建立有效的学生学习模式,当然也难以形成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

(3)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以及实践经验不足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组织和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指引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实现对地理教学的有效组织和控制,但由于大多教师缺乏相应的地理教学经验,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也未建立有效的教师实践的培训,从而难以建立有效的案例研究、教学判断和思考的教学。致使高中地理课的教学仅仅是对课堂的一种补充和说明,案例的启发较为简单,案例的点评不够深入,从而也难以形成对学生教学的启发,难以建立有效的案例教学体制。

二、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质量具体措施

(1)选择高质量的地理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教师应通过多途径选择地理教学案例,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方面收集适合教学的地理案例,从而扩展地理教学的范围,也能通过积累经典的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思考积累案例,教师还可基于对教材以及学生教学特点的理解改编和自编案例。教师自编的案例能形成创造性以及适应性更强的地理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课程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应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实践才能形成。

(2)归纳迁移,拓展案例

地理案例只是以图表、图片,或者文字材料形式出现的素材,关键在于利用辨析、讨论等教学形式,在地理案例中,通过探究归纳出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地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迁移运用中巩固。迁移运用的途径可以是单个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也可以是问题分析。拓展案例研究方法,可以设计一些微型案例(如高考试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3)提高学生的课程适应性和参与程度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者和启发者。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为启迪,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知识点的理解和串联,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案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从而创设出积极有效的案例教学课堂。

(4)多种途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应通过研究国内案例教学论文、参加地理案例教学交流和研讨、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地理的案例教学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形成适合地理教学的案例教学程序,并通过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和掌握做出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商治平.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案例教学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5.

[2]唐陆冰.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音乐鉴赏-教学案例(范文) 篇4

——探索竞赛教学的音乐课堂模式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音乐教师也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主题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纪律难控制及发生意外事件等一些问题。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曾遇到过,不知道各同行是否遇到过。

案例描述一:

有的同学在大家听音乐的时候窃窃私语,还有的写别学科的作业等。我都会采用“目光暗示”的方法提醒他们,效果往往也很好,孩子们有时会不好意思,有时会和我开心的一笑,赶紧收起自己的“作业”,专心听课。我还时常会为自己的这种方法暗自得意。可是今天

当我走进这个教室,学生就沸腾了。“音乐课是我们放松的一节课。”学生是这么想的。我站在讲台上默不做声的看着他们,直到5分钟后,才有少部分同学知道发生什么事情,都端正的坐好;可是大部分还是自顾自的翻看着音乐书,唱着“自创”的歌曲。我有些急了,怎样才能让处在兴奋状态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呢?我知道这是一个纪律有些“活“的班级,便在心里叮嘱自己要注意学生的情况。我打开了录音机,把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用最大的音量播放出来,学生们也自觉的跟唱起来,一曲唱罢,我抓住这个时机,说:“今天我们的音乐课要进行一个比赛!” 学生们都安静的看着我,等着我说下去,我心中有些得意,总算是安静下来了。我继续到:“每个小组为一组,回答对一个问题或者坐得比其他组好的就奖励一个五角星,课后那组获得星星多就是冠军组,反之纪律等不好的就要扣除你组得来的星星。”很快,学生们都非常认真的回答着问题,有次序的进行着律动,如果真有不守课堂纪律的同学出现的话,同组的同学马上就警告他。我根本不需要多说什么,只要给他们加上象征他们劳动成果的星星即可。一节课相当顺利的结束。

案例分析:

这个班级是学校有名的调皮捣蛋的班级,学生的自觉性都相当差,然而让他们在课堂上井然有序的良药竟是一颗小小的五角星,竟是我这节课要比其他组的同学坐得要好,不让自己组输给他们组的集体荣誉感。看来竞赛的力量不可小窥。

我意识到,这样组织课堂教学,不但教师本身能省下许多组织纪律等闲杂的时间,学生也能在这种氛围中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养成自觉的行为规范。

案例描述二: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因此“听”应作为中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如果说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听的审美能力,那么听唱培养则是学生的记忆力与再现能力。

在学习《聂耳》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在学习中以外部活动和游戏为兴趣的特点,在上课前,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来展开听音视唱的音乐游戏竞赛,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1、听音排序

听音游戏开始了,每队在队长的带领下各选派出两名同学参加比赛。每人头上戴一个音符头饰,随意站成一队。教师先给一个标准音,然后按照乐句中音符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弹奏出来,戴头饰的同学则按照师弹奏的顺序从新排成一队。教师分别弹奏出的音符是“5、3、1、6”,戴头饰的同学们屏住呼吸、侧耳倾听,恐怕自己给队里抹黑。很快根据自己的判断从新站成一队。教师再弹奏出第二组音符“5、3、2、1”,请另外一组的同学进行比赛。

2、评委评判

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是全班同学,教师只起一个辅助作用。当一个同学听辨后,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准确的用手势判断对错。遇到有争议的时候,教师及时补充,给予标准答案。凡是判断正确的队能够获得一个小奖杯,于是欢呼声一片。教室里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

看的出来,同学们对这种学习形式非常感兴趣。

3、听音模唱

歌曲的主要构成单位是乐句。乐句的主要音符顺序听出来后,教师再分别请代表视唱完整乐句(1)55 535 ︱ 16 5 ︱;(2)55 532 ︱ 13 2 ︱;比赛难度加大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却更高了。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中,一首歌曲的主要乐句非常轻松地学会了,再学唱歌曲就轻车熟路了。

案例分析:

《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音乐评价,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一种情感体验。所以,在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中,应当采取正确、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促使音乐素养得以全面的发展。通过竞赛形式评价学生在这节课的表现,即直观又客观。学生看着自己的表现(每次比赛的成绩),及时评价自己。

1、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夸奖的话语,对于学生们来讲,都是鼓励和欣赏,能自然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每个契机,运用竞赛的形式,及时的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不管学生的音乐表演是否精彩,只要学生大胆参与了音乐活动,我们都应给学生一定的鼓励,给他们加上一颗“星”。

2、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应该具有独特性,以独特的方式去赞扬学生,不要刻意给学生“戴高帽”,也要避免矫揉造作的“夸奖”。当学生在竞赛中为自己队伍增加了一颗星,赢得了比赛。这时再多的语言也无法比拟,学生的自信心也油然而生,在下一次比赛中尽可能的要给队伍再加上星星。

3、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性相当鲜明。对于“集体”这个词的理解不够深刻,运用了竞赛教学,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合作精神,使他们不再是个体而是一个整体。

4、减少学生胆怯心理

大多数学生虽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正确答案,但是不喜欢举手的他们就不想表现出来。自从运用了竞赛教学,由于集体荣誉感的促使,他们也高高得举起了双手。胆怯的心理不再是他们的阻碍。建议思考的问题:

1、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意外事件呢?

2、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规范养成?

总之,新的时代唤醒了新的教育,新的教育生成了新思想、新理念,做新时代的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观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一个崭新的理念逐渐在头脑中形成,那就是竞赛教学。它使我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立,都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通过竞赛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

工程案例教学之创新思维范文 篇5

12通信2班

组长:童俊

组员:骆义 郑皓天 吕佳明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既不是你看不懂的高数,也不是把你搞得模模糊糊的模电,更不是来自外星球的鸟语,而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 何为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在听课的同学会在想,看吧!你又在读定义了,那有神马意思呢?还不如自己看书。请你不要急,接下来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下面给大家看看一些前沿的高科技设计思维下的产物,1、透视墙壁的机械战警头盔,大家知道最近谷歌出来了一款智能眼镜,这个比谷歌那个眼镜更高级,这款头盔通过语音控制和头部运动来操纵,使得佩戴者不用手就能够获得重要信息。该头盔能够提供重要信息,并借助红外传感器让佩戴者看穿墙壁。

这个系统还能够利用面部识别确定嫌疑者身份,从运动传感器中获取预警信息,即时扫描车牌信息,检测基本的生命特征,获取楼层平面图和GPS坐标等。

2、机器人餐厅

餐厅有煮水饺机器人、煮面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地面送餐机器人、空中传菜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等20个各式机器人。可以呈现10多种面部表情,会讲简单语句,送餐机器人都装有超声波探测装置进行避障。

3、干手龙头一体机让人们洗完手就能立刻将手吹干,而非在手掌满是水滴的情况下还要在烘手机前苦苦等待。水龙头两侧的“翅膀”内装有红外探测器,手掌移到特定部位后,龙头内的电动风扇便会高速运转,功率为1400瓦,吹出的气流时速达420英里,只需12秒,手掌便会滴水不沾!

4、DIY飞行器

体积只有仅9厘米* 9厘米,重约19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搭建出特色的飞行器,坏坏的一想,如果再装个摄像头,嘿嘿,小小的邪恶了一下

听我讲课的同学心里想,你讲的这些东西太浮夸了,太高大上了,我们哪能做的出来那么高端的东西,其实是的,我们现在的理论体系学的还太不完善,即使完善了,你看现在我们用的手机,在宿舍里用2G,图书馆用3G,嘉定西站用4G,现在5G已经研发成功了,有团队已经着手研发6G时代了,有人会说那我们学通信工程的有什么用,永远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啊,有同学问那我们是不是要研究7G、8G啊!其实在你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被思维定式了,你将注定失败。NG只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提高上网速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当网速达到一定时候就已经饱和了,人们不会花更多的钱去买他不需要的产品,比如说我3G够了,为什么还要花更多的钱买4G呢?若干年后当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被一家公司的WIFI所覆盖了,上网也不要钱了,你想到的应该是如果保护个人以及公司、国家机关的隐私问题,安全就成了一个突破口。这就是创新思维,看的选,走的高。

有人问我,你知道天上的牛是怎么飞起来的么?答:吹起来的,呵呵刚才讲了许多太虚无缥缈的东西,下面我要把这头牛牵到地上来,看看以我们目前的水平到底能做什么?

1、这个爱心灯,是我送给我女朋友的礼物,用发光二极管、电阻、三极管……一些元器件制作而成,是不是有点小浪漫的感觉呀!

2、3、这个是最近我正在做的一个东西---光立方……

这个是校园卡应用拓展平台,学校里的打卡机很大 而且还要插电,我们这个打卡机很小巧,而且我们植入了一块苹果4的电池,很方便。上面的PCB板子是事先设计好,然后去明华楼三楼一点一点用机器刻出来的,上面有读卡模块,充电模块,升压,降压模块……,模拟下操作,先打卡,显示屏显示已打卡,通过串口通信连接到电脑端,上传到MYSQL服务器端进行比对信息,最后用网页查询的方式输入服务器地址可以查询日期,哪些人打了卡,哪些人没有打卡。

上面我说了很多设计思维创新的东西,下面来介绍下是怎么设计的,介绍下流程。

以前有很多人说这个时代是个不断学习的时代,我觉得不是,这句话应该改成这个时代是个不断学习创新的时代,先学习再创新

我们这个时代是肉身的人与机器赛跑的时代,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些后怕,我能不能做得成,我真的对未来很怕,但是我想说的是每个时代的人的怕通常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这个社会不公平,今天我们一样;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自己努力不够,今天我们也一样;

但是恭喜大家,与此同时也通知你一个悲剧性的消息,那就是我们所生存的时代叠加了第三个原因,那就是社会大势的转型,这个大势转型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次数并不多,如果粗略地算起来我们这一代人遇到的是第三次: 第一次是我们人猿相依别的那一刹那,也就是从穴居的猿类变成平原上生存的人类;

第二次是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进,我们今天遇到的是第三个时代,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转进,要知道所有处于时代大转换时期的人都会有我们今天这一代人感受到的怕和爱。如果我们不倒退个一两百年,我们几乎看不清那一代人生存的真实的状态,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有那么一些人,有一个大胡子叫马克思,天天坐在伦敦写字吐槽这个社会,也有一个大胡子在离他八英里的地方叫达尔文,在写自己的物种起源,为人类做出全新的向前推进的创造,也有一些人他被这个社会弄糊涂了,也是一个大胡子也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这个人叫狄更斯,他讲过一段著名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季节,这是怀疑的季节……最后一句话,这是直通天堂,这是直堕地狱,说白了老人家糊涂了。

但是一百多年后我们再回去看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那不是英国国力最向上最强盛日不落帝国在全球建成的时代吗?

我们这个时代和前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么?第一个不同,快多了,你可以去看一张表很多书里都可以找的到,人类从穴居文明到农耕文明后整个发展水平是平的,那么到了1500年之后也就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这个曲线开始缓缓地往上走,到了工业文明之后开始爆炸性的往上走,到了今天用爆炸这个词可能都不足以形容它,几乎是陡峭的一根直线在往上走,说白了,从1500年开始人类的命运就开始进入了一个黑洞,进入了一个进程,这个进程缓缓地抬升了我们的性命,当然这只是开始,每一两百年才能观察到一些可见的变化,但是随着这个进程越来越到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他就越在加速,加速到我们今天可能是每一年每几个月变化都在发生,所以但凡嘴里放着一个词儿叫90后的人,要不就是老迈不堪的60后和70后们,要么就是糊涂不堪的90后们,世界上其实从来不存在90后,因为在90后的这十年生命当中,他已经断裂了无数的代际,有的是游戏一代,有的是吃货一代,甚至在不同的地域都进行了断裂,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代人,休想休想休想用90后这简单的三个字来概括我们这一代人,我们的生命进展太快了,快到什么程度,从没有人用BP机到满大街每个人都挂一个BP机,到BP机彻底从这个世界上绝迹,这样的命运也降临在像光盘这样的事物上,可能就短短的几年,我不相信你们将来会拿着一张光盘去怀旧,你们生命进入了一个越来越加速的黑洞,那它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带来的结果就是在工业文明诞生的那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里用几代人的生命去承担感受去消化的那种痛苦,我们这一代人要把它承受掉,这就是区别,所以在我们这一代人当中会分成三种命运,第一种命运是犬类,第二种命运是蛙类,第三种命运是鱼类,此话怎讲,犬类在陆地上不断的寻找着主人以表达自己的忠臣,这就是找工作嘛,而哇类它长出了脚噗,他可以在水里来两下,但是它知道只要进化不出一个彻底的鳃,它最后的命运一定还是会被淹死,因为未来的水世界就会到来,而鱼类呢,鱼翔浅底 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

他们生下来就是如此,他们自由自在,他们不理解你们的痛苦

这三种人同时存在,即使在年轻人当中我们也会看到创业的,做一个小买卖的,乐此不疲地从事着自己喜爱事物的人,也会在那非常痛苦地考着公务员求职,在职场上受尽各种折磨,欲解脱而不能的人,为什么我今天有勇气讲这样的怕和爱呢,因为我是一只典型的青蛙,虽然长得像一根甘蔗,我已经尝到了长起脚蹼在水里噗通两下的快乐,但是我深深怀有一种恐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就说道这个变化的第二个特征,就是不确定性,什么是不确定性,经济学家周其人先生有一个定义,所谓的不确定性就是就是不能根据过往的经验来判断未来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没错,老人的尊严,权威的面子,大师们的教诲在这个时代扫地以尽 一钱不值,这话可以开始吐槽了哈,道理很简单,在农耕时代在工业时代我们必须尊重这些人,权威、教授、专家、老人、因为他们的经验可以给我们的未来勾划确定性,可以判断未来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但是在这个黑洞的前方真的不知道是什么,包括以前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能够转型成功的,大部分都是原来精英权贵当中的一部分,可是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前方互联网时代,老家伙们几乎没有前进可言,道理非常简单,当侏罗纪快要结束的时候

《桂花雨》教学案例[范文模版] 篇6

第一小学牛加慧

背景介绍:

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情,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语文教学的任务。《桂花雨》就是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情感浓郁、意蕴丰厚的散文。阅读教学的任务要以体会文中的情感为主要目标,凭借对重点语段的理解,通过朗读、说话等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精神层面,体会“月是故乡明”般的浓浓思乡情,以及字字含情的语言之美。在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品读文章,通过原境、意境、心境等不同层次的读、说的训练,努力令课堂飘溢甜美的桂花香味、再现快乐的摇花童趣、尽显浓浓的乡情,缠绕丝丝缕缕的思乡之情。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童年时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齐读课题)

2.同学们,昨天老师已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了,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课题是什么意思?(要学生根据预习自主回答)

(二)交流预习收获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昨天确实预习课文了。老师还想看看大家的预习水平,有信心吗?

1.简介作者和桂花;(让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主回答)

2.出示重点字词

如:姿态;邻居;成熟;尤其;提前;箩;香飘十里。

指名学生认读——学生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整体朗读

3.朗读课文,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有感情、最棒。

指名读——集体读

(三)感受迷人的桂花香

1.“这里的桂花”指的是哪里?它有多香?(指的是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桂花香飘十里。)指名学生自由回答

2.这里的桂花那么香,还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到底有多香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自由阅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出示关于桂花香的相关语句。认真朗读这些语句,体会一下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香。

(1)品读“浸”字(表达了家乡的花香十分浓郁)(学生自由回答)

(2)品读“全年”(说明花香的持久,以及与桂花相关的其他食物)(学生自由回答)

(3)品读“整个村子”(生读)

4.看来家乡的桂花真得十分香!可是,杭州有一座小山的桂花真得香不过家乡的一课桂花树吗?(生答不是)

再次出示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生思考——学生自由回答

5.是啊,原因就在于家乡的桂花树与母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母亲与桂花树之间又有哪些小故事呢?请同学们找出来。学生阅读——学生自由回答

6.总结,再次朗读母亲的话。

(四)享受“摇花乐”和“桂花雨”

1.从母亲的话里,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家乡的深深地思念之情。那么,作者“我”呢,想不想家乡呢?(学生回答想)从那里能读出来。引出作者的话: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多媒体课件出示这句话及要求:文中哪句话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

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A从“老是”“缠”这个词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你平时跟爸爸妈妈撒娇时是怎么做的?(通过联系生活学生能体会到盼着摇桂花的急切的心情)

B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生齐读。

C当母亲让我们提前摇桂花时,我“可乐了”。(齐读课文)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作者的“摇花乐”?(心情,语言,动作)(学生自由回答)

2.是啊,这么美的桂花雨,这么香的桂花雨,给作者留下了深深地印迹。即使多少年过去了,作者依然不能够忘记,所以,作者说“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A一个“又”字能让你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作者不止一次的想起这些事情,说明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地思念之情。

(五)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琦君感受了故乡的美好,让我们也禁不住思念那美丽的家乡了,就让这淡淡的、美美的乡情留在我们的心底吧。

教学评析:

《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以童年时代的眼光展开叙述。学生读后,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更让人回味无穷。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粗略的感受还是细细品味,都紧紧围绕着桂花香与故乡情来开展,层层递进,将学生带进了作者的精神境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有两点我感受最深:

第一、读中感悟情与美。

“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缺少了读,就像飞翔没有了翅膀,美感、情感的感悟自然就淡了许多。

在本课中,我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再现了童年的故事,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在优美的文字体验中,学生的情感也慢慢地培养了起来。

第二、联系生活感悟语文。

文中的“摇花乐”中,“缠”字写出了作者急切心情,“使劲”、“喊”这些孩子的动作写出了摇桂花的快乐。课堂上我抓住这些词语,让学生联系生活中自己如何跟爸爸妈妈撒娇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学生马上就能联系起来,并且这样让学生联系生活来体会,学生的感悟也更深了。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选取的要求 篇7

为此, 在高中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案例的选择, 笔者在多年尝试中, 认为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下列一些要求。

1. 客观真实性要求

案例的客观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客观真实性, 案例不真实, 就不能反映客观的存在, 这样假设的条件也只能得到假设的结论。地理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也就不能凸显出来。

地理学是有着丰富的基本理论、应用理论的基础性学科, 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进一步紧密联系的应用性学科。地理学科在学生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探究自然、了解自然特征上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现代科技的发展又让地理学在服务于人口和城市、工农业生产、交通、建筑业、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旅游、医学、航天和航空等等方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因此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 应用客观事实, 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生产生活相联系, 才能让学生快速适应未来的生产和生活。

2. 目的性要求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 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 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中以田纳西河为例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首先是该流域为什么要治理, 为什么要开发;其次是治理什么, 开发什么;第三是怎样治理, 怎样开发;第四是治理开发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有什么值得其他流域学习借鉴的地方。学生在一系列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发现了关于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一般方法, 即首先分析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其次找出该流域的不利因素和存在问题, 以及有利条件和开发优势;再次在遵循因地制宜要求的基础上扬长避短, 发展拥有地区特色的经济;最后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以实现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总结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 我们对学生提出对我国长江流域的治理与开发的探讨, 从而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侧重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 现在则要求教师要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 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归纳, 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运用,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3. 时代性和科学性要求

地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某些地理现象甚至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地、广泛地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地理信息, 尽可能使自己的讲解符合客观实际。同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 地理科学研究也不断地取得新成果, 出现新理论, 这些都要求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

比如对《产业转移》的讲述,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在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成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移入地区, 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又成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出区, 时至今日已基本实现产业的升级。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移入和移出在形成的原因和对该地区的生态、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则各不相同。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了解可以看出, 案例的剖析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才能客观地、科学地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

4. 启发性要求

案例教学, 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 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启发学生掌握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的教学活动中, 对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分析、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的治理上, 学生在一系列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在讨论荒漠化的治理时, 有些学生就说暑假时可以组织青年志愿者把旅游活动变成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甚至有些学生说西北荒漠化不就是缺水吗, 于是学着电影《不见不散》中葛优说:“如果把喜马拉雅山炸开形成一道五十公里的口子, 世界屋脊还留着, 把印度洋的暖风引到我们这里来, 试想一想, 那我们美丽青藏高原从此摘掉落后的帽子不算, 还得变出多少个鱼米之乡!”有各种奇思妙想冒出来。

启发性要求是案例教学中的灵魂, 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想, 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能力。

5. 综合性要求

案例内涵应较丰富, 不能过于简单, 案例的选择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基本的理论知识、基础原理, 以帮助学生学会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案例教学的实施, 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比如在《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中以田纳西河为例的教学活动中, 田纳西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洪涝灾害和经济落后, 根源是洪涝灾害。对于洪涝灾害的形成我们就要进行综合分析, 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又要从地理位置、流域内地形、气候、植被、河流水系特征、流域面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人为原因则要从历史上工农业生产活动等方面加以分析。通过综合分析, 找出形成的主要原因, 学生也就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如地形落差大, 由山地进入平原, 流速突然降低, 排水不畅, 学生提出降速、减量可以通过筑坝拦水来解决, 而降水季节变化大也可以通过筑坝拦水调节径流来解决, 就这样通过综合、推理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案例分析需要我们提供的材料要尽可能丰富, 以便于学生获悉更多信息,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断, 以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地理研究的对象不是孤立的, 各种地理事物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因此, 在案例选择和分析时要避免孤立片面地、绝对地阐述地理现象和问题, 要用综合的观点来解决。

6. 突出实践性的要求

地理学的实践性在教学中的主要表现:一是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 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和进行实际操作;二是许多地理知识可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或得到验证;三是大量的地理知识可直接用于指导生产和生活实践。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 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 这是实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共80多个, 几乎全是实践内容, 它包括地理演示、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制作、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案例都是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利用案例教学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 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快速转化。因此, 在案例选择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开展一些有效的观察、调查、探究等实践活动, 以实现地理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要求。当然在案例选择时还要同时考虑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审美水平、道德水平、兴趣、思维方式和活动能力等情况。

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生。一方面, 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 掌握着教学进程, 引导学生思考, 组织讨论研究, 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 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 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 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的感性材料。案例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 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 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 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 有利于学生的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案例教学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 加之采用的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易于学习和理解。案例教学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 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 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 而是共同探讨问题。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 篇8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在新课标的推动下,高中地理课程更加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用所学原理或概念,对实际中的地理现象、地理成因以及相关的地理规律进行一定的了解与探索,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正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施的特点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教师只教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提到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而案例教学却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问题的源头,积极动手实践,并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

其次,深入实践,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案例的教育意义在于它有很强的实践性。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多来自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现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与现实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拓展环节,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或是搜索相关的资料,了解地理教学在实际中的具体状况。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围绕一个知识点,收集相关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学生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探究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注重双向交流,侧重总结归纳。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十分重要,学生了解案例后,要对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遇到教学难点或是学生没能充分理解的问题时,从旁予以一定的指导,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探索下去。这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而又独立思考的过程。对案例进行实际研究后要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和资料进行汇总,通过分析整理归纳后得出结论。通过对分析综合理论的具体运用,达到促使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目的。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施的具体环节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分为提出案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和案例教学的学习评价四个环节。

1.提出案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案例,可以采用口头叙述、阅读教材、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出示案例。呈现的案例应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索。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圈层相互作用”这一节的内容中,通过“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这一案例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很想知道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是怎样形成的。

2.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后该如何解决问题呢?这时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为单位,以教材上的知识点为基础,针对案例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小组讨论、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做出决策。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的分析过程进行启发、引导,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使学生在自主的状态下、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分析案例、解决问题。

3.总结案例。完成对案例的分析后,需要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才能对已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的实际体验进一步消化、融合。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使之深化对地理概念、原理以及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4.案例教学的学习评价。这一环节主要由教师来完成,要求教师对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探索活动作出评价。通过学习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在分析方向上有无偏差,该如何在以后的案例分析教学中弥补和提高。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深入拓展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

案例分析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从案例分析中概括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案例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不仅符合新课标中关于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对知识和经验的感悟,有助于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此外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建筑模型教学案例(范文模版) 篇9

【主题内涵】

在国家课程新标准中,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学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基于这样的课程标准,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不再停留在传统的“操作”层面,而让学生进行设计,探究,让学生的操作过程成为手脑并用,充满创新与探究的学习过程。

【案例描述】

以七年级下《建筑模型》为例,建筑模型共采用3个课时:第一课时是学习了纸工艺加工技法并设计了建筑草图;第二课时是在草图的基础上,设计可以制作用的平面展开图;第三课时是根据图样来进行建筑模型的制作。本课为第二课时,在前面所学的纸工艺基础上,让学生设计模型的平面展开图。在以往的课堂中都由老师提供图样,讲解后学生来依样操作的模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改变固有的教学设计立足于通过培养学生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行设计创作模型图样,从而形成良好的劳动技术素养。教学目标:

1、分析模型结构,掌握每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尺寸关系。

2、能根据上节课同学设计的模型草图,更进一步地设计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1、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2、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设计。教学难点: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设计。教学准备: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纸工艺技法,请同学们来说说有哪些技法? 生:有折、切、卷、粘合、插接这五种技法。师:(出示图片)这一栋栋美丽的建筑,都是同学们的作品,我想我们在座的同学是不是也跃跃欲试,来做个小小建筑设计师,为自己设计一个小家? 生:是的,很想试试。

师:我们手上的材料是卡纸,是一个平面,而我们要制作的是一个立体模型,那么我们如何来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呢?

生:我们把图样剪下来,然后粘贴就可以了。

师:说得非常好,剪好图样,进行粘贴,就可以把平面的卡纸变成立体的模型了。那大家说说图样从哪里来呢? 生1:老师会发的。生2:我自己来设计。

师:有些同学很能干,愿意自己来设计,非常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当个小小建筑师,给自己设计一个家吧。这个图样,就要靠大家自己来呈现了。

(设计目的:复习纸工艺技法,为本课做准本。通过图片的展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图样的解说,顺利地转到本堂课的知识点来,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实物分解,设计指导

1、分解实物,分析结构特点。师: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幢小小建筑模型,请大家谈谈自己的制作构想。生1:很难,我想不出来。

生2:我想先做那个屋子吧。看上去像相对简单些。生3:据我观察,都有屋顶和墙。

师:说的很好,在面对每一个不同的模型时,大家都不要害怕,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它,就会发现再复杂的模型都可以分解为最基本的结构。我们现在来分解这个建筑。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生:有3个部分。主屋、阁楼、门廊。

师:说的很好,那么每部分又能如何来分解呢? 生:可以分成屋顶和墙体。

师:同学们正确地分析了模型的结构,所以我们无论要设计什么模型,都先要把模型拆分成各组成结构,然后再分解成基础部分。这是一个从“体——块——面”的转化。我们做好了分解,接下来就来设计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吧。这是我们本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学生对事物的探究,一般都是从观察开始的。每一项科学探究活动都离不开观察的支撑或参与。学生有了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在观察中初步了解事物,进而产生各种问题,开始对事物进行探究。)

2、平面展开图的设计。

师: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主屋开始分析,首先请大家想象屋顶展开形状,并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图形。

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

师:请大家思考,要进行制作的话,这样一个长方形可以吗?

生:缺少折叠线。

师:对,画的实线是剪切线,要能够制作还要加上折叠线,用虚线来表示。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经过分析后,屋顶的平面展开图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

生:有个问题,屋顶光秃秃的,怎么和墙连在一起呢? 师:问得非常好,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留个悬念在那里。

师:接下来,我们来对主屋墙体进行设计。谁来说说它的结构特点。生1:它有好几个面组成。生2:它是两两相同的。

生3:它的一个面是个长方形,还有一个面是长方形再加个三角形。

师: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我来总结一下:我们这个墙体有四个面,前面和后面是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左面和右面也是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其中一个面是长方形,另一面是像个“山”字形状的,我们叫它山墙。师:谁上来画一下? 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师:大家看看,要来进行制作,这样画够吗?

生:不够,他漏了黏贴边。师:对,墙体要能围起来,必须要靠黏贴边。那么刚才的屋顶为什么不需要呢? 生:因为墙体上做黏贴边,可以把屋顶粘起来。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主屋的平面展开图设计。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下阁楼和门廊部分的平面展开图,画好图后,进行展示。生: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生:派代表上台来发言,汇报研究情况。

师:每个小组都很有想法,阁楼的墙体,大家说出了不同的看法,非常好。我们在制作中,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样板,每一位同学都可以都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创意。

师:无论设计怎样的模型,都还是有几个共同注意点:a、先观察墙体外形。b、折线和黏贴边别忘记。c、各墙体比例恰当,门窗位置适当。d、可以在屋外做适当装饰。

(设计目的:改变以往的模仿式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手脑并用、充满探究和富有生机的学习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学习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

三、动手操作,适时反馈

1、请根据大家设计的草图进行平面展开图的设计。形式一:自己独立完成。形式二:选择伙伴合作完成。

2、教师在教室没巡视,给予及时指点和鼓励。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教师能对症下药,达到最好效果。)

四、展示评价,改进创新----质疑再探

1、请同学上来展示作品,说说设计意图,其他同学在下面进行评价交流,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价的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

2、师:给大家留一个回家作业,怎样进行各墙面的精细加工呢?

3、结束语

(设计目的:以多种方式来展开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总结经验,可以获得多角度的思考,获得再次创新的支点。

【拓展思考】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重模仿轻思维,学生都是按照老师提供的样本,依样画葫芦,作品都是大同小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个性地体现,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如何让学生来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笔者认为有几点可供参考:

一、在教学设计中明确本堂课的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所以首先要思考:本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解决什么问题。在《建筑模型》课中,以前的模式都是老师发图样,学生按照图样剪、贴制作。现在就要思考在这个内容中,建筑模型设计最重要的是平面展开图,那是否可以让学生来自行设计呢?从而我确定本堂课的主题:让学生学会设计平面展开图。

二、教学过程中突出探究性。在本课中,围绕着设计这个主题,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激发学生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交流和合作,在探究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工程师”,而不是“操作工”。

上一篇:员工培训档案管理制度下一篇:心爱的红裙子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