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模式(精选12篇)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模式 篇1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很大的不同。统一的教学目标对一些学生来说要实现很难, 强求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 即分层成功,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完成《大纲》要求实现的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 结合我校及我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现就分层成功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粗浅的介绍。
一、摸清学生实际分层次
一般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 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接受能力较差, 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B层为接受能力一般, 但学习比较自觉, 有上进心的学生;C层为接受能力强, 学习习惯好, 学习潜力大的学生。在对学生分层时要讲究艺术, 既不能挫伤A层、B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要使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处的层次。分层之前, 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让学生明白:分层并不是人格的分层, 而是暂时学习个体差异的分层, 是为了更有利于学习的分层。然后采用调查问卷或座谈交流的方式, 具体确定学生所属的层次。同时, 为防意外, 具体分层情况尽量缩小知情范围, 只让任课教师和学生知道即可。
二、设计切合实际的分层成功教学目标
课标对每一部分教学内容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说明, 但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学有所获, 必须根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层次。例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分层成功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
先课件展示, 指导学生读“世界工业区分布图”和“德国鲁尔工业区图”, 回答: (1) 在图中找出鲁尔区的位置。 (2) 说出鲁尔区有哪些工业部门, 它们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 (他们的答题顺序:A组先答, B组, C组补充) (3) 这些工业是集聚分布还是分散分布? (A组回答) (4) 这些工业在生产规模、资源消耗、运输量上有什么特点? (B组回答)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C组回答)
目标分层的设计基本上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 这样可以引导、激励和启迪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内部发展, 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 再根据现有知识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三、合理进行分层训练
分层训练有助于巩固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设计时, 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 将习题分为A、B、C三类: A类为基础性习题, B类为变式或简单综合性习题, C类为综合性或探索性习题, 要求学生在完成相应题目后, 向其他类习题扩展, 并鼓励学生对不同类的习题多加探讨。这样既有A、B层学生充分发展的余地, 又有C层学生提升能力的机会, 从而使不同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分层训练题一般附在导学案的后面, 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预习的同时, 促使有能力的学生提前练习, 以检查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情况, 也为课堂同步练习提供便利。另外, 根据教学需要, 可将分层训练设计成课后作业, 让学生课下完成, 及时收交, 通过批阅, 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分层讲解和分层辅导做好准备。
四、开展分层辅导及课后作业
分层成功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对学生的分层辅导,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辅导的要求不同, 因此要有不同的辅导侧重点。对A层学生, 可重点进行心理疏导和基础知识的辅导, 让他们明白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自信心;对B层学生, 应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学习;对C层学生, 则尽可能地给予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当然有时并非完全如此,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辅导。分层辅导可采用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相结合, 让他们看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课后作业设计如下:A组完成1、2;B组和C组完成1、2、3。德国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 区位条件优越, 20世纪50年代后, 经济逐步衰退。20世纪60年代后 , 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 , 经济转向繁荣 , 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环境优美的地区。据此回答1~2题。 (双选)
1.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B.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冲击。
C.煤炭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
D.煤炭、钢铁产量过剩, 用地紧张。
2.鲁尔区主要的整治措施是 ( )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 调整工业结构。
B.美化环境, 消除污染, 开拓市场。
C.拓展交通, 完善交通网, 发展科技, 美化环境。
D.进行工业区的总体规划 , 完善公共设施。
3. 闻名世界 的德国鲁 尔工业区 是德国的 煤炭与钢 铁之都, 被选为2010年的“欧洲文化首都”。从没落的工业区转型为现代文化都市的努力, 使得鲁尔区在申请“欧洲文化首都”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回答问题。
①20世纪50年代以前, 鲁尔区成为世界闻名的煤炭与钢铁之都, 凭借的是当地的___、_____、_____等优越的条件。
②20世纪50年代以后,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____取代____,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_______的工业迅速衰退。
③ 鲁尔区的重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 (多选) ( )
A.废气污染B.水体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D.辐射污染
④ 20世纪50年代以后, 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 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 其中包括 (双选) ()
A.加强交通建设, 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 , 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 , 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实践证明: 分层成功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是一种真正尊重学生差异的教学方法。当然, 分层成功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分层成功教学中, 除了教师的努力外, 还需要学科教师加强研究与协作, 共同设计好教学目标、教案、导学案、训练、评价等环节, 以推进整个地理学科分层成功教学的有效开展。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模式 篇2
摘要:
分层教学是为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依据谈起,探讨了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 分层教学 依据 策略
一、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依据
1。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教育学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特征的过程,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价值,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建立学习思维。学习是一种“活动”。“活”包涵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过程,“活”和“动”被激活与否,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把握的一个尺度。
2。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心理学依据。
要让学生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是很难的要求时,最好先让他们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一旦接受了这个小要求时,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例如我们经常遇到学习障碍型“问题学生”不做不交作业。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学习基础往往要低于一般水平,转化这种“问题学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搭梯子使之逐渐转化。设计出有效的地理作业,从而激发出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地理教学“活”起来。
二、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策略
1。教学目标、内容分层
课程标准对每一部分教学内容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说明,但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学有所获,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出教学目标层次。A层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其运用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和探索的能力;B层学生,应以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简单运用为主,并逐步培养其自学能力;针对C层学生,应侧重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识记为主,并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地球运动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问题,因此,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应该注重分层。对于A层学生要求达到掌握和理解,而对于C层的学生来说暂时只要求了解和知道,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消化后,再慢慢提高要求,最终达到课标要求。
2。教学过程分层
(1)教学步骤。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学习规范和方法进行反复实践的过程,具有多阶段、多环节,不能一步到位的特点,它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也是关键,它决定地理课分层次教学的成败。只有在有限的时空内,合理地规划和操作教学程序,科学地分配教与学的时间,全面协调学与教的活动,才能达到最优化的课堂结构,才能兼顾各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就地理课教学而言,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明确目标(启导)、竞练、评讲、互学、总结等环节。
(2)提问方式。
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顺序。例如,较简单的问题由A层学生来回答,复述性问题由B层学生来回答,学习检查性问题由C层学生来回答。又如阐述性问题由B层学生回答,分析性问题由C层学生回答,比较性问题由A层学生回答。
3。作业分层
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1)书面作业:
书面作业难度应分为三个等次,一是容易题,C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二是中等题,B、C层学生可选作一部分题目,而A层学生必须全部完成;三是稍难题,有一定难度,A层学生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做出来,培养优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分层次的作业可避免C层学生吃不消而A层学生则吃不饱的现象。
(2)课外实践活动题:
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给学生布置实践活动题,比如:家乡的水土流失状况调查及对策、制作中国政区图、制作中国地形图等。对于参与实践活动突出者,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4。辅导、考试分层
教师要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C层学生的基础知识补缺补漏,训练B层的学生使之达到A层水平,培养A层去参加地理竞赛。单元测试中的题目也像书面作业那样分为三个等次,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40分,基础题要求全做,5分的中等题则是B层的学生完成,而对于A层的学生要完成5分稍难题,对于各个层次若在完成本层次题目的基础上也完成了部分高一层次的题目,则该部分得分加倍。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有了上进心和奋斗目标,同时也照顾了优生。
5。教学评价分层
每次作业评改,不按自然组上交,而是按A、B、C三个层次上交,教师同层批改,按该层次的训练要求,进行同层相比评价。有当面批改,浏览抽改,选择评价。有时采用自改互评,在小组内,由C组学生改A、B层学生,这样差生得到优生的广泛帮助,优生又在评改中进一步施展了自己的能力。教师巡回观察,反馈信息,教师得以小结,及时表扬、激励。这样,对于三层次学生的评价要求不同,同样的题目,同样的答案,差生会得“优秀”,中等生会得“良好”,好生只能得“及格”。由于分层教学接近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分层评价则是这种动力机的加速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
高中地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篇3
【关键词】高中 地理教学 分层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74-02
高中学生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高中生人数较多,学习基础不同,还面临未来的高考,因此在高中阶段实行标准化的统一教学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看重学生的升学率和考试分数,更多的是关注学优生的学习情况而忽视后进生的学习,这与新课标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针对以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更加注重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逐渐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本文从分层教学法的可行性入手,对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促进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和发展。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可行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的可行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分层教学法符合教育发展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采用分层教学法,与教育发展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教育发展观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教育公平,坚持为每一名学生提供符合其自身特点和学习情况的教育资源,尊重学生的成长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而分层教学法的指导思想也是如此。分层教学法要求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是符合教学规律和教育发展观的,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采用分层教学法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的教育目标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坚持学生的建构性学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努力探求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全面的评价,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灵活性教学。而分层教学法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的理念同根同源,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分层教学法在教学理念上与新课改是相符的。
(三)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应对教学新问题。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生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教育改革的政策影响,我国初中、高中对学生无法自主地进行选择,因此,生源结构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源的质量完全与周围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二是人们对于教育的目标发生了改变,受高校扩招的影响,高中的教育由之前的精英化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这些新问题都对原有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在此背景下分层教学法就变成了许多教师更好的选择。采用分层教学法不仅可以兼顾各类生源的教育,而且还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对于教学新问题的解决有着很大的作用。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具体应用
在高中地理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兼顾学生情况,坚持科学分层。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我们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而在分层时,教师要参照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基础、性格特点以及日常表现,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划分。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的分组,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第三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时候,由于这一章比较重要且难以理解,因此不同的学习基础的学生对于这一章节的学习有着很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关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洋流的原理和路线,以及洋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根据学习情况,制定分层目标。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之后,教师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学生要达到的學习目标,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的时候,要依据每一层次学生的(下转第80页)(上接第74页)学习基础的不同,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有针对性地确立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目标。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确立一个较低的学习目标,要求其掌握基础的知识,巩固基础。而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则需要其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第二章中“气压带和风带”的过程中,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我们只要求其能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对生活的影响,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其在此基础上联系思考气压带和风带对当地气候以及环境的影响。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慢慢地巩固基础,还能使基础较好的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采取多样教学,实现教学目的。确立分层目标后更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来选择让学生进行自学,而对于一些通过简答讲解使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则可以针对同学们容易搞混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比较直观的教学,使学生更容易地去理解。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第一章“行星地球”的讲解时,由于这一章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自学的方法来进行学习。而在进行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讲解时,由于这一章节较难,需要学生很强的立体感,因此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山脉的形成以及变化的情况,更好地达成教学的目标。
总之,分层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主张因材施教,符合教育改革目标。采用分层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
【参考文献】
[1]戴贵均.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乐学”情感的培养[J].广西教育,2015(5)
[2]韦德装.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教法[J].广西教育,2015(1)
[3]袁章.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探索[J].凯里学院学报,2007(12)
[4]林楠.基于“少教多学”理念的高中地理核心内容分层教学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4)
[5]周燕.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2(7)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模式 篇4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主要是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 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中地理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 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 同时把因材施教提高一个层次, 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还要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潜能。高中地理教师一直站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前沿, 他们知道如何设计教学内容, 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 一切为了学生, 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分层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分层教学”必须落实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制定教学目标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由于学生们的学习基础不同, 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的起点和认知能力不同。因此, 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时, 必须熟悉《地理教学大纲》, 透彻掌握地理教材的内容, 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从简单到复杂, 然后进行分层, 分层提高, 分层推进。学习的过程一定要从基础阶段的学习到逐步增加难度, 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进步。
2. 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
高中地理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 来安排好教学内容, 使知识由浅入深, 分层提高, 引导学生思考, 然后逐层深入, 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再上一个台阶。这样学生就会在不断地学习深化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课堂的习题练习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浅显的习题, 然后再将浅显的习题不断地扩展成为难度大一点的习题, 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动脑思考的乐趣, 通过逐层递进,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得到收获。
3. 逐层深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逐层深入是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学习创造机会,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们勇于发言, 对不理解的知识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对班级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在课后, 布置地理作业是巩固学生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要进行逐层的深入, 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通过做地理作业帮助学生完成地理的基础习题,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方法, 能够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施分层教学, 要求高中地理教师统一地安排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的总体目标, 并且将每个目标进行细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 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给予分层指导,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教学的不同要求, 培养学生的个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使学生能够积极进取,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他们的今后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再是单一的形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方法,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克服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在课堂上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已经变成了主动的学习。教师通过分层指导,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逐层深入, 这种教学方法适应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符合学生学习习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先要重视学校的教育, 教育要从基础抓起, 同时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 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裘腋成.地理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设计模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地理分层会诊教学培优补弱措施 篇5
学生自诊
材料题读不懂,作答无从下手;材料题不会分析,答案写不到点上;
读题粗心,答题不规范;上课听讲老走神,对地理不感兴趣,不会做题;
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爱睡觉或走神;不能主动预习和背诵,做题少;
能按时背诵,但做题时还是无从下手,不能举一反三;
理解能力弱,很多题目不知该从何下手;
作业完成不够好,没有认真做;作业完成不够好,没有认真做;
做题速度慢,不理解,失误率高;选择题失分严重,不会做材料题;
教师把脉
好的一方面:
预习认真;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思路敏捷;上课能精彩展示;
积极参与上课活动;上课注意力集中;学习态度端正;心理素质好考试能正常发挥; 作业书写干净,规范;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完成较好;学习主动性强,爱问问题; 学习方法正确;对知识点能及时归纳整理;能及时纠错;态度积极,思维活跃 问题:
不做预习;上课不能和老师很好配合;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小组讨论不积极,不发言; 课本不做批划;从不问老师题;上课不专心;作业纠错不及时;
作业潦草;作业不规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有抄袭现象;基础知识不牢固;作业完成有困难;做作业有敷衍的成分;选择题十分严重;材料题失分严重;答题不规范;做题不能举一反三;考试成绩不理想
【治疗处方】
日常学习问题处方: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最佳的状态上课;多发言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上课加强提问;上课认真做笔记;上课多和同学讨论提高;
多做习题,训练做题能力;不懂就问;及时整理课堂笔记,及时回顾;
多记多背基础知识,小组长检查;课下多辅导;多问老师和同学问题;
认真做题按时完成作业;多进行习题训练;书写认真写;作业认真完成并及时纠错 选择题和材料题失分严重问题及处方
材料题失分严重:不能结合材料答题,有效信息未能完整利用
处方:注意材料信息的合理利用,要有针对性,逐行阅读找准信息点。
地理基础知识题记忆不正确,做题选择题失误率高
处方:合理安排背书时间,重复记忆,注重技巧
材料题失分严重:答题规范性差
处方:通过习题演练,努力做到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材料题失分严重:不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差
处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通过习题训练,掌握解题技巧
材料题失分严重:语言组织概况能力差
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法初探 篇6
【关键词】初中地理;分层教学;实施方法
为使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学科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所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划分教学内容和学科能力的层次。
一、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补短。在教学中,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基础上,寻找教学与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结合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状态,努力形成,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目标分层,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能力差异、学习态度和动机等,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制定出以中等生为主,同时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教学设计。
例如学习《众多的人口》这节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①学困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以及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具备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在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地理知识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收集“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资料和图片的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②中等生:在掌握最基本的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读坐标图和分析数据资料,图中曲线变化的趋势,初步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同时,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③优等生:除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图表的能力外,培养其成为地理课外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要求,因材施教,促使各组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使其中大部分学生达到教学要求。
三、地理教学与环保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空间,组成环境各要素的变化、发展,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地理学科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人类所面临人口膨胀、物种灭绝、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激发他们对环境的高度关注,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高度危机感和强烈责任感。
首先,利用地理事實,进行环保教育。事实具有针对性、直接性,运用地理事实进行环保教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和深化学生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事实教育人。例如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的衰落、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土地沙化与盐碱化、泥石流等,这一系列地理事实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生态关系,认识到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树立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其次,地理学科环保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在注重课堂渗透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如有针对性地开展环保跟踪调查、举办绿色环保图片展、组织学生观看环保影片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向人们宣传环保知识,参加环保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扩大环保的普及面,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环保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双轨评价,增强自信
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成绩。在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实行双轨评价,即基础知识加能力测试两方面结合,改变过去的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的情况。通过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多动手、多动脑,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学困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培养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避免了“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学困生不动”的局面。
总之,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靠地记住它;同样,也只有理解了的理论,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所以,理解知识的能力在地理学科能力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理解层次知识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分层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重要保证。当然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整体教育改革,需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王新娥.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1,6:155.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模式 篇7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对所有学生都按照同一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导致整体教学质量水平偏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重视, 分层教学法就是因材施教最集中的体现[1]。笔者在此对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及优势进行阐述, 并探讨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及优势
1. 分层教学法的概念
分层教学法指教师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 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几个方面特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对每个小组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展开教学, 从而达到让每个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在上课之前, 教师为不同小组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 让学生进行思考;在上课过程中, 对于不同小组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 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在下课之后, 给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习题, 让学生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通过这样的方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1)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每个学生的水平不同, 如果按照完全一致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 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很低。当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或者所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时, 对于地理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 没有教学的意义[2]。当教师讲解的内容或者所提出的问题比较难时, 地理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也没有教学的意义。如果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就会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过难或过于简单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 采用分层教学法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教学内容的难度适中, 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 让学生能够发现学习的乐趣,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会因为上课听不懂而丧失信心, 因此自暴自弃, 将自己定义为“差生”。如果采用分层教学法, 对于地理水平比较低的学生, 讲解比较简单的内容, 同时适当延长教学时间, 让学生拥有一个消化的过程, 同时, 对学生提出难度较低的问题, 当学生能够回答出来时, 学生就会在内心对自己给予肯定, 其自信心会得到很大的提升[3]。
二、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途径
1. 课前的分层教学法
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中一个关键的步骤, 在进行授课之前, 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预习, 并为学生创设一些教学情境, 从而让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根据学生地理知识水平的不同, 其预习的内容也应该有所差异, 否则就会达不到预习的效果[4]。如果教师采用的是目标预习法, 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让学生先试着将答案找出来, 那么, 可以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在目标以及问题的设置上, 对于不同小组的学生所设置的预习目标应该有所不同, 提出的问题难度也应具有一定的差别, 才能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
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 在让学生进行预习时, 对于地理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 教师可以提出较深层次的问题, 设定较高的预习目标, 例如:怎样通过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来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怎样通过海水的等温线来判断是寒流还是暖流?而对于地理知识稍微薄弱的学生, 可以提出稍微简单一些的问题, 例如:洋流有什么特点?洋流的分类有哪些?如果对于地理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 他们会很容易找到答案, 便不能激发他们预习的兴趣;如果对于地理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提出较难的问题, 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 也会打击这些学生的预习兴趣。学生带着难度适宜的问题去进行预习, 就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课中的分层教学法
在课堂上的分层教学难度较大,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很难兼顾到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 因此, 教师的教学进度只能保持适中 (知识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学生一般占少数, 而中等水平的学生占多数) [5]。笔者结合自身相关经验, 认为课中的分层教学法可以体现在课中问题的提问以及任务的安排上。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 提出难度较低的问题, 安排难度较小的学习任务;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 可适当提高问题和课堂任务的难度,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大气的运动》一课为例, 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先以适中的速度来对课文进行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 再做一些细化的分层教学。例如, 动态观察知识水平较低学生的反应, 从而了解到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以便能够适时放慢速度;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 可适当引导其进行更加深度的思考和研究, 进行更加深度的学习。在对课堂教学任务进行设定时, 对于低水平学生, 应要求其能够掌握大气运动的特征、形式、影响因素以及根本原因等;而对于高水平学生, 可要求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度的钻研。在课上进行提问时,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来决定问题的难度, 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 可以提问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 例如: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什么?而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 可提问一些具有拓展性思维的问题, 启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度的思考。
3. 课后的分层教学法
在课堂结束之后, 教师需要通过练习以及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通过学生的反馈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 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6]。课后的分层教学较为普遍, 教师可以将答题情况类似的学生分为一组, 并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 最后由教师进行统一讲解。这样的方式既能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 又能提高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意识, 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7]。也可以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组, 教师对于不同成绩的小组采取不同的课后辅导方式, 使辅导更有针对性。
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于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的答题情况,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每一个小组内都有分别擅长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的学生, 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答题技巧, 分享答题经验, 相互讲解错题, 最后由教师对试卷进行讲解, 便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或者按照考试成绩来分组, 60分以下为一组, 60至89分为一组, 90分以上为一组, 然后对于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程度的讲解。对于60分以下的小组,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 不仅要对题目进行解析, 还要将与题目相关的课程内容向学生讲解;对于60至89分的小组, 教师可适当加快讲题速度, 并让学生适当多做练习, 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对于90分及以上的学生, 教师应着重强调解题易错易漏的知识点, 并鼓励学生进行更高难度的练习。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高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 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并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 使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摘要:每个班级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以及能力倾向都有较大的差异。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响应了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为学生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
关键词: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振宁.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43) :270-272.
[2]胡海丽.浅谈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05) :126.
[3]欧阳鸿.浅析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2014 (34) :163.
[4]王保龙.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S1) :67.
[5]董海峰.分层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31) :168-169.
[6]石学全.高中地理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 (06) :81-83.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模式 篇8
一、分层教学法概述
分层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基本教育理念, (删掉“通过层次教学, ”)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评估,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置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最大化的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分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统一教学的观点, 走向了不同差异的学生个体的教学。
分层教学的前提:必须找出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 然后利用学生的差异, 实现区别教学。分层教学中, 教师要有效的把握全体授课和个别教学的尺度, 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实际, 对学生进行分类和分组, 并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设计教学方案。而后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利用不同类别的教学方案, 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成长, 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地理复习分层教学的措施
1. 了解差异, 科学分类。
分层教学的基础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 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前提。 (1)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 需要了解的包括学生的地理成绩、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家庭环境、在校表现等诸多因素, 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 (2) 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 划分为A类的应该是那些地理学习基础较好, 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的学生, 他们在复习中可以迅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 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 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B类学生主要是地理基础一般或者是基础较为扎实但思维能力不够活跃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对于掌握教学中的基本知识比较轻松, 但灵活的运用相关知识点进行迁移和发散思维较为困难。C类学生主要是以前地理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 重点是那些地理科目的学困生。 (3)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 针对分层结果,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能提到“差生”、“中等生”以及“优等生”等词语, 因为对学生分层本来就具备一定的针对性, 如果教师再这样提, 很容易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伤害, 严重时会影响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第二, 对于学生的A、B、C三层分类, 要实行动态的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 有的学生成绩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进步, C类学生很容易进步, 可以升入到B类, 甚至到A类。同时有的学生的地理成绩也可能会进步较小, 被别的学生超越, A类学生落入到B类。
2. 教学目标分层, 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分层结果, 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A类学生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适当提高教学进度和难度, 注意拓宽知识面, 注重能力的提高和学科间的综合发展。B类学生应该是:着眼于适用知识的培养, 做到基础知识扎实, 完成综合素质要求, 培养学习热情。C类学生是:适当降低难度, 立足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激发学习欲望, 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3. 作业分层, 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作业分层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内容, 可以有效的补充分层授课遗留的问题, 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可以由浅入深, 把作业划分为不同类型。例如在复习《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时, 对于A类和B类学生, 作业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 可以布置: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 花盛时遭霜, 则无子。天雨新晴, 北风寒彻, 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 少得烟气, 则免于霜矣。” (煴:无焰的微火) 据此回答1-2题。
(1) 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灾害的是 ()
A.稻瘟病B.蝗虫C.森林火灾D.赤潮
(2) 造成“天雨新晴, 北风寒彻”现象的是 ()
A.暖锋过境B.冷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台风过境
而对于基础较差的C类学生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 (或形成条件) 、特点、危害以及分布, 自然灾害的自然特征。
地理专题复习中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篇9
分层教学是一种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的模式, 即在班级统一教学中, 立足课程标准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分成不同的层次类型, 提出不同的要求, 给予不同的辅导, 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 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异, 通过量体裁衣的实际施教, 实现分层提高。
在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中, 教师除了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整合, 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既有认知判别 (智力、能力、知识基础等) 的差异, 又有心理方面 (情感、意志、毅力、性格等) 的差异。教师如果教学中对所有学生统一目标、统一要求, 往往会造成学困生压力过大, 同时又会限制优秀生的发展。因此, 依据专题复习内容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
根据高三地理专题复习的教学特点, 教师在分层教学中通常可采用“创设情境, 分层探究—归纳总结—反馈矫正, 分层提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为处理好统一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关系, 教师通常可采用“统一教学—分层探索—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统一教学”主要用于探究情境的创设、归纳总结等环节, “分层探索”是教师针对探究主题, 分别设置与A (基础良好) , B (基础一般) , C (基础薄弱) 三个层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相适应的问题和要求, 进行讨论、探究。对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可在归纳总结时解决, 或者在课堂或课后找教师个别指导。下面我以太阳高度专题为例阐述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分层探究
在“太阳高度专题”第一课时教学中, 我首先用统一教学的方式, 引导学生复习地球自转运动, 引出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太阳高度概念及其一天中大小变化, 进而区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我提出探究问题: (1)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多少?一天中什么时间太阳高度角最小? (2) 总结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其次演示地球公转运动, 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我提出探究问题: (1) 总结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2) 利用教材必修Ⅰ24页活动2, 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学图解推导出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学计算公式, 进一步推导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关系式, 极昼临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关系式。
(二) 反馈矫正, 分层提高
这一过程是分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实施分层指导的最好时机, 主要在课堂和课后练习中实施, 有利于调整分层递进教学, 实现分层提高的最终目标。因此, 教师应依据地理教学的课程目标, 设置全班学生都能完成的统一性基础必做题和旨在分层提高为主的选做题。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独立完成, 选做题可以展开组内讨论。必做题不能独立完成的学生则是教师重点辅导的对象。对于必做题目完成后的A、B层学生尝试去做选做题目, 以达到分层提高的目的。
(三) 辅导分层和作业分层
通过课下分层辅导可以查漏补缺, 实现全体学生都能有所提高进步的教学目标。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不同的问题, 有着不同的辅导需求, 因此教师辅导的侧重点必须有所不同。对待C层学生, 可对他们重点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和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树立自信心;对待B层学生, 应该重点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地理学习、探究的思维, 培养地理思维素养;对A层学生, 则尽可能多提供给他们一些探究性强、多维度思考的问题, 鼓励他们想象、发散、求异, 锻炼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作业分层:C类学生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B类学生在基础性题目的基础上, 要略有提高;A类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后, 增加有一定灵活性、创造性的题目。如在完成作业后, A层学生可适当做一些附加题。
(四) 评价分层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学生所能达到的目标要有所差别。因此, 在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标准的前提下,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要允许学生异步发展, 实行分层考核, 分层评价。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闪光点”, 尤其是对C层的学生的一点点进步, 都给予尽可能多的表扬,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B层学生的评价, 既指出不足, 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对于A层学生的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和策略[M].长沙:华南大学出版社, 2005.
浅谈地理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 篇10
关键词:地理课堂,实施,分层教学
所谓的分层教学, 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几点;1.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2.分层次;3.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综合各家观点,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 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石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提出的。孔子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 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注重补偏救弊, 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所以, 在我们初步意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意义时, 分层教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学生的个体差异, 需要分层教学
像世界上的万物都群在差异和多样性一样, 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 也群在着差异和丰富性, 这种差异性和丰富性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个性特征差异上。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既有认识判别智力、能力、知识基础等, 又有心理差异情感、意志、毅力、性格等。在现行的地理教学中, 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往往被教师所忽略或是不能很好地解决, 倒致地理堂教学中因材施教难以进行, 教学效率的底下, 统一的教学目标, 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又浪费时间, 吃不消又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教育家、目标教理论创始人布鲁姆也认为,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 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 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这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正好为我们实教分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所以, 只要我们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 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 好与差, 快与慢这些学习特性是可以改变的, 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将会有很大改善。
二、初中地理学科特点, 需要分层教学
由于中学地理学科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其教学内容牵涉的范围很大, 仅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就有地质、气象气候、水文等, 还有天文、生物、旅游、经济、城市等等, 几乎每一个都可以从属于一个单独的学科, 如地质学、气象学、气候学。但是地理学包罗万象, 牵涉到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方面面。所以, 中学地理学科具有‘博物性’的特点。初中地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 一些地理事物是学生没有见过或者是根本看不到的。这就造成了不同学生之间了解、掌握的地理知识群在很大的差异。如有的学生对自然地理感兴趣, 对地球上的地形、气候的分布了解的比较多;有的同学对人文地理兴趣浓厚, 对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风土人情等掌握比较好。正是由于初中地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 才造成不同学生间地理知识的掌握差异比较大。来自不同地区农村与城市, 不同家庭的学生, 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差异也很大。通过分层教学可以减弱不同学生间了解的地理知识差异大的影响。
在现行的地理教学中, 班级授课制是其主要的方式方法, 作为一种被普遍采纳的授课方式, 班级授课制有其一定的优点, 即具有较高的规模效率, 但是, 也群在明显的缺陷。由于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群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 各个学生获取同样地理知识所需时间也群在较大的差异, 在相同时间、空间内按统一的地理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势必造成部分学生时间的浪费, 从而降低这些学生的课堂效率, 而部分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 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因此, 教学中应把获得某种地理知识所需时间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施教, 即实施分层教学, 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在现行的地理教学中还群在这么一个问题, 即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 由于在地理教学中执行统一的教学目标, 若教学目标定位过低, 教学中用于进行底层次学习的时间过多, 则部分优秀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 用于底层次的记忆、理解的时间多, 而用于高层次的分析、综合和创造性的学习的时间少, 导致教学密度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例小, 教学质量差。若教师过多追求高层教学目标, 又会造成部分差生跟不上。也出现教学密度量小质差的情况。因此,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实用时间和学习质量呢?在地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 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 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根据研究表明, 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有差异, 学习掌握程度有差异, 个体认识水平有差异, 学习潜力有差异, 发展水平有差异。因此学生学习的差异是客观群在的。美国心理学家卢姆认为, “世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 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
关于初中地理分层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初中地理;分层教学;依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3-107-1
一、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依据
1.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教育学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特征的过程,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价值,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建立学习思维。学习是一种“活动”。“活”包涵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过程,“活”和“动”被激活与否,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把握的一个尺度。
2.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心理学依据。要让学生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是很难的要求时,最好先让他们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一旦接受了这个小要求时,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例如我们经常遇到学习障碍型“问题学生”不做不交作业。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学习基础往往要低于一般水平,转化这种“问题学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搭梯子使之逐渐转化。设计出有效的地理作业,从而激发出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地理教学“活”起来。
二、初中地理教学分层的策略
1.教学目标、内容分层
课程标准对每一部分教学内容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说明,但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学有所获,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出教学目标层次。A层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其运用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和探索的能力;B层学生,应以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简单运用为主,并逐步培养其自学能力;针对C层学生,应侧重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识记为主,并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地球运动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问题,因此,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应该注重分层。对于A层学生要求达到掌握和理解,而对于C层的学生来说暂时只要求了解和知道,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消化后,再慢慢提高要求,最终达到课标要求。
2.教学过程分层
(1)教学步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学习规范和方法进行反复实践的过程,具有多阶段、多环节,不能一步到位的特点,它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也是关键,它决定地理课分层次教学的成败。只有在有限的时空内,合理地规划和操作教学程序,科学地分配教与学的时间,全面协调学与教的活动,才能达到最优化的课堂结构,才能兼顾各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就地理课教学而言,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明确目标(启导)、竞练、评讲、互学、总结等环节。
(2)提问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顺序。例如,较简单的问题由A层学生来回答,复述性问题由B层学生来回答,学习检查性问题由C层学生来回答。又如阐述性问题由B层学生回答,分析性问题由C层学生回答,比较性问题由A层学生回答。
3.作业分层
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1)书面作业:书面作业难度应分为三个等次,一是容易题,C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二是中等题,B、C层学生可选作一部分题目,而A层学生必须全部完成;三是稍难题,有一定難度,A层学生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做出来,培养优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分层次的作业可避免C层学生吃不消而A层学生则吃不饱的现象。
(2)课外实践活动题: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给学生布置实践活动题,比如:家乡的水土流失状况调查及对策、制作中国政区图、制作中国地形图等。对于参与实践活动突出者,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4.辅导、考试分层
教师要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C层学生的基础知识补缺补漏,训练B层的学生使之达到A层水平,培养A层去参加地理竞赛。
单元测试中的题目也像书面作业那样分为三个等次,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40分,基础题要求全做,5分的中等题则是B层的学生完成,而对于A层的学生要完成5分稍难题,对于各个层次若在完成本层次题目的基础上也完成了部分高一层次的题目,则该部分得分加倍。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有了上进心和奋斗目标,同时也照顾了优生。
5.教学评价分层
每次作业评改,不按自然组上交,而是按A、B、C三个层次上交,教师同层批改,按该层次的训练要求,进行同层相比评价。有当面批改,浏览抽改,选择评价。有时采用自改互评,在小组内,由C组学生改A、B层学生,这样差生得到优生的广泛帮助,优生又在评改中进一步施展了自己的能力。教师巡回观察,反馈信息,教师得以小结,及时表扬、激励。这样,对于三层次学生的评价要求不同,同样的题目,同样的答案,差生会得“优秀”,中等生会得“良好”,好生只能得“及格”。由于分层教学接近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分层评价则是这种动力机的加速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地理分层教学,最终落脚点应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如何解决分层教学与提高课堂效率之间的矛盾以及防止课堂分层指导复式教学化的倾向,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模式 篇12
关键词:初中地理,分层教学,实施方法
应试教育的弊端已日趋暴露,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虽然,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但这种教育方式不否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法”就是一种既能面向全体学生, 又能因材施教, 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顺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符合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和教学的可接受原则,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思想。那么, 应该如何具体实施分层次教学呢?
一、师生磋商, 动态分层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而学生是有差异的, 只有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地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学习动机的要求, 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 即: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分层, 需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要坚持尊重学生, 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不同层次, 做到师生磋商, 动态分层。
二、目标分层,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能力差异、学习态度和动机等,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 制定出以中等生为主, 同时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教学设计。同时, 应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 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 并将各层次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例如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的《众多的人口》这节内容时, 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1) 学困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以及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具备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在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地理知识的同时,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收集“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资料和图片的活动, 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中等生:在掌握最基本的地理知识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学会读坐标图和分析数据资料, 图中曲线变化的趋势, 初步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同时, 努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优等生:除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图表的能力外, 培养其成为地理课外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通过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分层要求, 因材施教, 促使各组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 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使其中大部分学生达到教学要求。
三、分类指导, 各得所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即使同一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 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消化能力也不同。因此, 从教学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 教师都要注意分层, 包括教学设计分层、课堂提问分层、作业分层、考试分层和课外辅导层次化。把群体培养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实行分类指导, 各得所需,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学习八年上册第二章中的《地势和地形》这节内容,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 我首先让学困生回答了:“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然后让中等生回答:“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最后让优等生对我国的地势进特点进行评价。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一步步的导出了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在布置课外作业时, 对于学困生, 我布置了如“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是什么?”类似这样的基本的、简单的题目, 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熟化;对于中等生, 我布置了如“配合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贵高原的梯田, 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以及人类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的”类似这样灵活性较强的题目, 以利于对知识的同化;对于优等生, 我设计了“搜集有关的资料, 说说上述这些地形种类的特点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似类这样需要利用所学原理分析不同地形的题目, 以利于对知识的强化。
四、双轨评价, 增强自信
传统的教学, 对学生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成绩。在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实行双轨评价, 即基础知识加能力测试两方面结合, 改变过去的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的情况。通过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多动手、多动脑, 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学困生,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 可培养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分层次教学,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 增强了自信心, 避免了“优等生主动, 中等生被动, 学困生不动”的局面。
总之, 在进行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 我们还需克服其它一些不利因素, 如:教师的责任心、作风、人格等, 都需要我们教师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分层教学法做为其中一种教学模式, 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的认同和欢迎,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 才能使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新娥.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 (教研) , 2011, 6:155.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策略07-20
作业分层设计高中地理06-28
自然地理教学高中地理论文01-01
高中地理创新教学06-03
高中地理兴趣教学08-23
高中地理博客教学08-29
高中地理阅读教学09-06
高中地理情境教学12-02
科学教学高中地理12-19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