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

2024-12-07

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精选12篇)

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 篇1

引言

在新课改要求背景下, 我国现代教育主张以探究式学习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 尤其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 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 体会探究学习的乐趣。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帮助学生能够有效获取新的知识,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1. 探究性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探究式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开放思维, 通过寻找多种途径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探究式教学这种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思维, 对于开阔学生眼界,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影响。

2. 探究性学习注重过程和方法

探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对方法的使用, 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所关心的并非最终的结果, 也不局限于最终结论的正确与否, 其关心的是整个实践探究的过程, 注重学生能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探究式教学通过设计活动,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符合当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

3.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作为主导, 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被动接受。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则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体。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的每个环节, 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规律的形成, 从而充分体会探究式学习过程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领者和协作者, 引领学生积极思考, 协作学生共同完成整个探究过程, 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 教师要提高自身探究性教学的水平

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 不断提高自身探究性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之外, 还要强化自身探究能力的培养。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与此同时,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 对教师进行有关探究性教学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将各个阶层的物理老师集中起来进行相互的交流和学习, 从而实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

2. 善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思维灵感

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帮助学生树立起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设置合理化的教学情境, 将学习引入教学环境之中。设置探究式教学情境的方式很多, 首先可以从地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入手。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将其与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结合能够引发学生共鸣, 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亲切感和熟悉感。其次可以使用地理实践教学来创设情境。教师在日常学过程中可多设计一些实践环节,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3. 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

高中地理属于一门应用科学, 其中包含着很多的探索过程, 因而离不开学生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当然, 这里所说的猜想并非随意猜想, 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上进行。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较轻松的猜想和假设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平等交往, 实现思想的交流和观点表达的无拘无束。其次, 在猜想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 帮助学生通过运用直觉思维进行猜想和假设。在猜想和假设结束后, 教师要善于总结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给予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意见。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将探究式教学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帮助教师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是进行素质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法, 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 通过亲身实践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针对本文中提出的有关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期望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阮海红.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皋万莉.基于探究性学习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黄秋霞.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姚翠儿.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4.

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 篇2

【内容摘要】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取得教学效果。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帮助学生养成对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优化课堂问题设计,强化社会实践。

【关键词】

高中地理;有效课堂;学习兴趣;问题设计;第二课堂

所谓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包括如下三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如何适应这一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率呢?下面我们将分三个部分展开研究。

一、帮助学生养成对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从教学有效性角度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在相当大的层面上取决于学生的课堂听讲状态,如若学生听讲认真、发言积极、勤于思考、勇于提问,则教师的教学状态也较为亢奋;如若学生听讲懈怠、发言欠缺主动性、怠于思考,则教师的教学状态也难以被调动起来。而之所以出现后一种状况,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学生设计能够引发其学习兴趣的特定情境,因而直接导致学生在课上学习状态不佳,有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而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能够引发其地理知识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亦应当注重对自身教学艺术的提升,如若教师的授课语气过于严肃刻板,尽管能够确保课堂纪律,但同时也对学生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学生在教师威严的仪表下,怯于发表见解,造成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并且学生长期浸染在此种环境下,其也难以养成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注重语言的诙谐性,尽量为学生介绍一些能够引起其兴趣的地理知识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所在,进而养成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气候这个版块的时候,我就把厄尔尼诺现象、蝴蝶效应等进行了讲解,顺便讲解了每一年每一次台风名字的由来,这些都让学生感觉到离现实比较近,因为经常听说,可是来源却不清楚,这样的小科普让学生对地理感觉很有兴趣,因此就会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时间长了,还有的学生会在课前预习,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还会去查找资料证实,养成了良好的地理素养。

二、优化课堂问题设计

课堂中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优化课堂问题设计,合理创设问题,创设启发性问题,提问角度应当新颖别致。

1.合理创设问题

教师在向学生提问之前,应当注重问题设置的合理性,以免因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未能从中受益,亦应当避免问题过于深奥,造成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丧失兴趣。因此,教师为学生所创设的课堂提问问题,必须在突出教学重点知识与教学难点知识的同时,能够使学生结合其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作答,并且通过对教师提问的作答,使学生能够从问题的思考和作答过程中真正有所受益。

2.创设启发性问题

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时,应当认真考虑将要提出的问题能否对学生有所启发,能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而有所锻炼。同时,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改变以作答正确与否的评价模式,而是应当帮助学生分析其问题思维过程,使其认识到自身之所以作答错误的缘由所在,进而避免日后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3.提问角度应当新颖别致

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教师所提出问题的思考,帮助其实现对习得的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回顾和巩固。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注重提问的艺术性,即教师的问题提出方式应当尽可能地新颖别致,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进而踊跃做答。

三、强化社会实践

高中地理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理论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于地理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但是如果能够开展第二课堂,将实践性提升到一定高度,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可成立课外活动小组,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把学生带出校园到临近的工厂参观,注重开展第二课堂,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讲授《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时,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入手,事先按不同任务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观测一天内沙子和水在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气温,通过仔细观察沙子和水的温差变化,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为教学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设下铺垫,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结语

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 篇3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地理;概念教学

地理概念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于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研究也比较多,但是由于教师过多地将关注点放在教学上,也就阻碍了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一、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或者是体验,得出一种新的结论并且能够解决新问题、能够有效地判断事物真伪的一种学习方式,简而言之,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一

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种类,比如,根据其目标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科学探究、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以及基于教学的探究这三类,根据探究领域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科学探究、社会探究、符号探究以及技术探究等种类。

地理作为整个人类科学的一部分,地理概念只是这一科学中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反映的是物质以及其他的地理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并且地理概念涉及的范围包含了地理事物、现象以及其演变过程,最为重要的是地理概念在人的意识中是一种本质属性,并不同于地理表象,地理概念也可以根据其分类标准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

由于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目标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就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得从事探究体验以及探究技能;其次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以及技能等方面达到一定的均衡状态;最后还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并且还能更好地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

二、影响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因素

高中地理概念知识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学生形成、理解并且有效掌握地理概念,是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够全

面分析掌握地理概念。影响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因素有以下几个:(1)地理概念本身的因素,地理概念本身是比较复杂的,在地理概念教学中应该着重强调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地突出地理核心概念,探究性学习地理概念应该具有丰富的内涵,积极地展现当代地理学科的主要观点,并且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2)学生的因素,在教师进行概念教学之后,学生对于地理概念仍旧是一个模糊的印象,甚至对于概念存在科学性的误解,而由于学生对于地理概念的迷失,以及学生对于地理概念探究性学习缺乏兴

趣,还有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等都影响着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探究性学习。(3)教师方面的因素,作为地理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该是帮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辅助者,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地理修养不够,采取的教学方式仍旧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如在探究“台风”的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形成“台风”的位置,导致学生,不能够全面理解“台风”概念,而教师对于学生地理概念的认知不全面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三、基于探究性学习的高中地理概念的教学措施

1.将发现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概念的探究性学习中。在发现法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进行的活动,以此来发现其中的基本概念以及一般原理,教师可以采用专题地图让学生来发现,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最大特点,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并且读图也是地理学科能力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如,教师在讲解“洋流”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有关“洋流”的动画,以此来引出“洋流”这一概念的探究,然后再将世界“洋流”分布图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来观察“洋流”。教师还可以利用景观图来让学生发现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不同,如,在讲“解岩浆岩、沉积岩以及矿物”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来辨识其中的不同。当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地理概念,如“地球的自转”以及“黄赤交角”等地理概念。

2.利用合作学习法进行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安排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个教学任务,让小组成员互相协调地完成任务,互相分享经验,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教师就必须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教学方

法,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张炳祥.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作者简介:李蓉,女,1987年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 篇4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

以前的地理课堂, 教学靠的就是老师、课本、粉笔、黑板和地图, 可以说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处在一个比较被动的状态, 而且地理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图片, 图片的内容又和风景相关。现代的高中生, 生活在一个网络与电子技术十分发达的时代, 大量新奇的事物会不断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 而地理教学如果还是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 将会让学生感到“无味”、没意思, 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消极的情绪, 这样就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慢, 记忆不够清楚, 从“学”边为“背”。而现在信息技术, 如互联网、多媒体等, 不但可以完善课本上的地理知识, 更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还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学习时间, 也就是学生可以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方面结合, 加快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速度和巩固学生的记忆。

把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到地理教学中, 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兴趣的关键所在。

二、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的探究性学习

1. 丰富课本内容, 使地理更加生动有趣

在地理课堂上, 最初讲述地球的时候, 老师会用到地球仪和世界地图等相关材料, 但这些对于现代的高中生来说已经是过时的旧东西。学校针对这方面就可以根据情况开放多媒体教室, 体用生动、立体的画面, 加深地球的视觉效果, 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地球”的形态与样貌。而在讲到其它地理知识, 如海洋、山峰和各种不同的地形时, 学生对于课本上的文字讲解不能做到最形象的理解, 单单凭空的想象和课本上一张图片, 还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明白复杂的地理形态, 而利用多媒体技术, 学生就可以用最直观的方式, 深入了解地理知识。

2. 合理利用网络, 提高高中生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现在的教学中, 学生遇到的问题, 都是课本上或老师根据教材所提出的, 虽然学生也会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但其内容仍是课本上的东西, 学生的想法和表达受到了限制, 学习处于较被动的状态, 积极性不高。在学生进入高中的瞬间, 会在心里告诉自己已经脱离了“小”学生的范畴, 即自己已经不完全是“小”孩子了, 同时他们的个性和想法都会发生根本的转变, 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彼此产生“区别性”的成长, 也就是说高中生独有的性格将更加的明显, 那么在面对地理知识的时候, 无论是感兴趣的“点”或分析问题的思考方式, 都会有所不同。

在讲到山峰、沙漠、峡谷等地理特征的时候, 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里利用网络查找与之相关的最新或最特别的信息,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查找到和学习到不同的地理知识, 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通过不同学生交流彼此查找到的地理知识, 学生们就可以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普遍有着这样的现象, 学生记忆最深刻的是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沙漠等与“最”相关的地理知识, 如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峰和世界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大沙漠, 但是第二高峰, 第二大沙漠, 学生可能就不太清楚。这是因为课本的内容有限, 所以只能记载最有代表性的地理知识, 老师如果一味的依靠教材, 将不利于地理学科对学生的真正教育意义, 最后导致学生只是在“背”地理, 以及分数高低的短浅目标。而多姿多彩的互联网信息, 其中含有与地理相关的知识可以说是“无穷无尽”, 在这里, 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分析问题的时候, 可以达到踊跃参加的目的, 而不是被动的因为老师的话而加入到讨论、交流中去。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在地理课堂上, 很多老师都想要增加学生之间或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但效果不是很好, 只有少部分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会主动对老师提出问题, 或是积极的与老师讨论相关的地理知识, 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在默默地听着老师讲课而已。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有的是因为一些学生害怕自己的说法是错误的, 从而被别的同学看不起、嘲笑, 有的则是性格内向, 不习惯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总之, 原因很多。老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隐蔽性”, 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 地理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 可以根据情况让学生发到自己的邮箱中, 或是在自己的微博、QQ空间发布与地理相关的日志、图片, 然后让学生对其发表自己的想法, 在下一堂地理课上, 老师就通过整合学生在自己邮箱或微博上等地方的留言, 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讲解, 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 从而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 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促进高中学生地理探究性学习, 需要学校和老师长时间的努力与共同配合, 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让过多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到学生的地理学习中, 而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当做辅助的工具, 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在地理课堂上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摘要:由于网络和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 对教育教学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很多学校已经创建了多媒体、计算机现等代化的教室, 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生动的先进教学模式, 而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地里学科中的运用, 则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和清晰地学习地理相关的知识, 提高学生对学习地里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知识,探究性,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王亚平.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应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12, (S4) :101-103.

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探究论文 篇5

情景教学能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改变地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生态课堂,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课堂氛围情景的创设,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学生“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高中地理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情景式教学将抽象的地理科学理论具体化、生活化,通过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一方面使课堂不再是毫无生气的灌输式课堂,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明白掌握地理知识不仅仅是应付考试,而应该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真正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情景教学更符合后进生偏多的学校,情景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等方面优势比较明显,能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模式;应用

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以应用,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相符合的,也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在当前教学改革环境下,加强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发展就有着积极意义。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教学应用作用

1.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内涵

探究式学习模式是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常用教学模式,将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以应用就有着积极作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情境创设的环境中加以探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等培养都有着积极作用。在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下,对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2.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作用

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应用,就有着积极作用发挥,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能根据老师提出的相应问题,进行合作学生,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习特征能得到有效的体现,从而在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就得到了有效提升。

另外,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对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学生能够通过小组的形式对地理问题进行研究,这样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着明确的分工。从而就能将每个学生的作用得以发挥,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特征和具体策略

1.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特征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体现,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开放性特征比较突出。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内容上并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和学生的特长以及兴趣相结合的,在探究的知识范围要比较广泛,在探究的形式也比较开放。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自主性特征以及合作性特征也比较突出,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中,学生能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主的进行探究,也能通过相互的合作进行探究,这样在学习的效率上就能有效提升。

2.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要能充分重视策略的实施,要能通过全新的地理课堂建立,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在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前,要将基础性工作得以完善,先要构建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师生间的关系要能融洽的保持,鼓励学生积极的提出质疑。这样才能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地理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将情境创设与之相结合,对学会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的同时,还要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老师要对地理教学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探究问题,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地理问题加以探究。在问题的提出和情境的创设中,要注重新颖性,并要能和实际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

例如:高中地理教学中,对热力环流的教学内容讲解的时候,老师就要和实际的教学情况相结合,通过实验的操作来让学生主动的进入到教学中来。通过用玻璃杯,将沙子和水放置其中,在灯光的照射下,使用温度计对温度的变化进行记录。在玻璃杯中点燃一炷香,然后对其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在一边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一边对学生进行讲解热力环流的原理。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印象。

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是探究课程成败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探究性的问题要在综合性以及典型性和层次性方面得到全面体现,让不能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信心树立。如对我国的华北以及西北的沙尘天气比较多的问题作为探究对象,这就能够对其原理和环保等层面作为探究的结果让学生进行思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的地理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也要能够围绕着学生来展开。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自由度上得以保持,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祥林.中师地理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探讨[J].师范教育. 2014(05)

[2]张建伟.区域创新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05)

[3]王文福,梅晓丹,梁欣,李丹.案例教学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4(01)

[4]杨淑杰.高校地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01)

作者简介:

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 篇7

一、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中, 多数是“创新教育的形式, 传统教育的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听讲——理解——巩固——练习”。由于受课时、教材内容等因素的限制, 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想”, 教师给出的结论代替了学生的认识过程:课堂教学本质上局限于应试层面, “教学内容题目化, 题目内容系列化, 答案要点规范化”成了普遍推广的经验, 尤其是在高三, 大量习题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至于学生真正了解多少知识, 思维品质、创新能力等是否得到提高变为次要。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模式

1.突出目标, 地理情景问题化

创新活动来源于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来源于对现有的知识不满足, 新异情景的激发。因此, 在新课教学时, 教师首先可通过实验现象、多媒体技术应用、语言描绘, 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生动有趣、熟悉而又陌生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情景, 然后针对这些地理现象和情景启发学生想象, 使他们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从而主动提出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生共同整理归纳、揭示目标, 也可编制成自学思考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教学的下一步——解决问题。

2.突出思维, 知识形成过程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下, 教师大都按“概念、原理、规律——练习——检测——反馈”的流程教学, 教学中轻知识的形成过程而重结论。得到结论后就强化训练, 学生按“听课——识记——练习——复习——备考”的流程学, 处于一种被动应付过程, 为此, 教师要解放学生, 注重展示科学思维过程。特别注重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原理、规律的形成过程, 结论的得出过程, 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教学中不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 尽可能诱导学生去想象、探索、发现, 将结论式教学转变为过程式教学。

3.突出方法, 教学方式最优化

教学方法关系到教学效益的高低。教师一方面要敢于改革已经形成习惯的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又要积极的进行教学新方法的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法应该成为学生学法的范例。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 变“学会”为“会学”, 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和手段。

三、结语

总之, 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适时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造相应的条件,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也就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 才能有效地落实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篇8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课堂学习、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某一研究专题, 并能主动地获得知识,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学习知识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 助学生成才”, 其实质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相比较, 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更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已不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 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二、地理学科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一项学生自主学习和记忆知识的活动, 而且也是学生拓展思维和培养能力的活动, 它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培养地理探究性学习能力的一般方法

1. 加强目标优化整合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 应该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一致, 不但要重视预设目标, 而且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性目标。第一, 研究性学习要求通过自主探究, 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第二, 研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知识目标和创新素质目标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整体。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因此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理解或了解某个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多节教学内容加以整合, 统一实施教学, 达到教学目标的优化整合。

2.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 地理课堂不应当是单向的“独白式”课堂, 而应该是互动的“对话式”课堂。在地理课堂上, 应该多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性地发生一种“对话式”关系, 使师生在“对话”中发生知识与情感的碰撞, 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师要摆脱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或“以知识为中心”等旧观念的影响,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目标。换句话说, 就是教师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亲身体验、亲身实践, 并让学生从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情绪,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3. 营造民主和谐氛围

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既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能以新知识为工具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究, 做到“现学现用”。课堂上, 教师可运用鼓励表扬、小组竞赛、讨论交流等手段, 调控地理课堂气氛, 使地理课堂的氛围“活而不乱, 稳而不死, 学而不厌”, 让每一堂地理课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学习。

4. 制定实施探究计划

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环节。在选准某一课题展开探究性学习时, 教师要事先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 让他们制定出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 包括探究目的、探究方法、探究时间与过程、成果形成与展示等方面, 并且要让每项任务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制订计划是前提, 实施计划是关键。这一阶段耗时最长, 可能是数周, 甚至几个月, 但这个阶段也是真正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的最重要部分, 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 以探究小组为单位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此外, 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 让学生相互合作。在课堂上, 可让学生自由组合, 建立学习兴趣小组, 只要在一起时能有效学习、有效合作, 就可以组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相互探讨, 学生积极性高, 课堂气氛活跃, 效果也好。因此,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这也是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总之, 在地理课堂中,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要让学生多一些体验, 少一些单调的知识传授;多一些讨论研究, 少一些枯燥练习;多一些动手实践, 少一些理论说教。通过各种方法去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升.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5) .

[2]陆良中.浅谈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J].试题与研究, 2010 (6) .

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 篇9

1. 课程发展的需要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 紧密围绕三维目标进行,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目的。其中, 过程与方法起到桥梁的作用, 是重要的占统治地位的学习策略。在众多的学习策略中, 对于学生来说, 探究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 发现问题, 搜集信息, 形成解释, 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其中“发现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知, 面对新知, 要去尝试使用工具 (如图解、符号、图表、数值、文字资料等) 分析它以及与已知进行比较, 最终获得正确的解释。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探究列入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之中。这表明探究不仅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 同时还是地理课程的目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组织开展探究性学习, 通过探究提高师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 学生发展的需要

探究性学习, 注重过程, 本质是学生学习技能的提升, 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中能成为探究者, 并独立地或多或少地由调查各种可得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在这种方法下, 教师应作为一个指导者以及学习的助长剂, 而不是信息的权威,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发挥潜能, 在未知世界里探索, 增长真知灼见。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认识活动,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 它可以揭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探究是思维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 形成探究性的思维意识和习惯。

二、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1. 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与学生思维的特点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 都有适应的人群, 同一种学习方式, 也要根据个体差异, 给予不同的学习指导。探究性学习泛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 通过主动探究, 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它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所有教学活动。将这种学习方式置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目的是使学生凭借这种学习方式, 去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对于高中生来说, 他们的辩证逻辑思维已发展到趋于占优势的地位。在地理探究性学习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地理思想方法的熟练掌握, 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提升, 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所谓辩证逻辑思维, 就是从看似对立无法“调和”的两个事物之间, 深刻认识它们的相互关系, 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辩证逻辑思维是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或形态, 辩证逻辑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发展变化的辩证法, 即人们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进一步对客观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做出正确的反应。辩证思维能力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 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 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由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多元性和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使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 有些没有结论性的解释, 这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给教师设计探究性教学提供了机会。但目前, 在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中, 较多地采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等方法, 而较少运用辩证思维, 忽视了学生现有的智力水平。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即学生的现有水平, 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潜能, 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即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依据这一理论, 在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中, 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使学生学会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 使他们超越日常经验的狭隘, 去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联系。

2. 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中利用学生辩证思维性强的特点的基本方法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 重在激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 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 学会对已有的资料做多方面的分析, 继而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 得出自己的结论。图1为运用辩证逻辑思维进行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应用举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以新闻素材为背景, 借助多媒体, 播放《日本地震诱发福岛核泄露》的录像, 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可怕的地震及核泄露的危害所吸引。放完录像后, 教师及时出示下列资料,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011年3月11日,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在其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 诱发了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 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散, 一部分随水流出。

面对上述录像和资料,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担心的问题。

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地震和核泄露的危害、损失, 灾害发生的原因, 能不能避免灾害的发生, 我国会不会受到影响, 等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此基础上, 教师筛选出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问题“日本的核泄漏会不会影响中国”进行探究性学习。

第二, 辩证分析, 深入探究, 寻找答案。

学生明确了要探究的主题之后, 就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来论证主题:“日本的核泄漏会影响中国”或“日本的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 从哪些方面来解释?学生依据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和已有的知识, 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探究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鼓励学生勇于实践, 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并激起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面对地理问题时, 多进行利弊分析, 不搞绝对化, 多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思考, 尽量全面、客观地进行探究, 开阔学生的思路, 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本课的探究中, 学生往往从自然 (大气环流和海水运动两方面) 的角度考虑比较多, 很少从社会经济方面考虑。这时, 教师要及时加以指导, 从新闻报道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现象:由于福岛核泄露, 人们抢购食盐、板蓝根冲剂, 对社会安定、商业领域等产生了影响, 也给我们的核电工业部门敲响了警钟。

第三, 表达交流, 总结提高。

课堂上, 学生公布他们的探究结果。有时会产生矛盾冲突, 学生间通过相互质疑、再次论证, 在教师的引导下, 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 学生通过交流, 在博采各家之长的基础上辩证地认识和理解了所学知识。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重点突出, 尤其是新知识, 在总结阶段尤其要系统地突显出来。如本课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对洋流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自主学习, 但在表达交流时, 只说出了与探究问题有关的部分内容, 其他内容学生到底掌握得怎么样, 教师不得而知。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之后, 教师还要和学生一起将洋流的基本知识加以巩固和提高, 并进行课堂检测, 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原则。

三、进行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启示

新课程的高中地理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正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高中地理课程是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的一门基础课程”,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探究学习”, “逐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 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和经历”。目前在中学地理教学中, 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要从每一节课入手, 实施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理念, 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逐步弥补高中生在思维品质、思维方式、思维方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进行地理教学的依据, 在探究性学习中, 要研究“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就是要分析学生的预备知识和技能基础是什么, 分析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体验有哪些, 还必须根据具体实际来充分顾及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 精心设计探究活动, 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玉山, 李金国, 张春贞, 薛梅, 何美珑.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 (试行) 地理学科[S].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 篇10

关键词:探索性教学,初中地理,整合课程

新课标中对初中地理老师的要求是让老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用科学的探究方法, 积极主动的去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这是一种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基础上的, 我们必须去认真完成。

一、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的实践方法有很多, 文章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分类介绍了探究性教学的方法。地理作为一门文科类学科, 它包括了很多历史、政治方面的因素, 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学科。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 所以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首位,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 把社会、人文景观融合进来[1,2,3]。

1. 刚接触地理阶段。

对于刚接触地理知识的学生, 不应该直接给他们讲述课本知识。而是应该让他们先去体验一下我国的高山、河流以及天文、气象, 这些可以通过实习的形式进行, 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实现。因为地理是一门需要实践能力的学科, 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 我们将一个造纸厂环境交给学生去考察, 学生考察后就会发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伤害。如果在考察前, 我问他们“如果工厂有很多污水需要排放, 那么你们选择如何去处理”。肯定会有不少学生会说:“将污水排放到无人烟的地区”。但是当他们实地考察后, 回答都会是“将污水进行处理, 然后再应用, 坚决不能随意排放”。这就说明学生们对地理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4]。

2. 入门阶段。

在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 开始了入门阶段。我们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几个科研小组,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题目, 去联系需要考察的地带, 通过实际动手和思考, 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因为前期基础知识的积累,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了。所以在老师的协助下, 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进行实地考察。其次, 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 将他们各自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 同学们会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欠缺, 需要补充哪些知识。同时, 通过这样的活动, 更加巩固了他们对地理的了解, 牢牢的把握住了地理知识的精髓。在这个阶段, 是学生学习成绩出现较大差异的一个阶段,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不能让他们落在后面。

3. 理解阶段。

当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掌握熟练后, 就进入了理解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一个地理知识的工作, 因为他们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 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实地考察的机会, 让他们亲身体验地理知识。通过实地考察, 学生们自己去寻找要描述的内容, 然后通过考察后, 进行分析和思考。这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同学们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地理知识学习方面达到理解这个阶段, 但是我们应该努力去让学生整体得到一个大的提升。

二、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目的

探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地理教学的一种体验, 探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努力把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通过这一过程, 可以获得切实的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同时,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从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自己独立设计解决方案, 将自己所搜集到的信息应用到实际中去。在这个过程中, 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 还有一个重大的收获, 那就是他们学会了团结协作。探究性学习增加了学生们彼此之间的交流, 养成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应该注意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其实严格意义上说, 不能算是一种科研活动, 其实质只是一种为服务于学生的一种教学工具。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实践活动的题目, 老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 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虽然给了学生自主和自由, 但是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 并不是随意的没有界限。因为一些学生是没有自制力的, 所以老师在给学生实习的机会的前提是老师必须随时监督学生的研究进展, 时刻告诉学生实习的目的, 学习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够忘掉的。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老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老师也不应该全权代替学生, 老师不能什么都为学生准备好, 一切都帮学生整理好。而是应该适当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否则学生一旦离开了老师这根拐棍, 他们肯定就会放弃的。最后一点也是应该注意的, 就是在小组活动前, 小组的组合老师不能主观做决定, 要把这种权利还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决定组合中的成员。这不仅是对他们的一种锻炼, 更是对他们的一种考验。

当前, 探索性教学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 没有一个很成熟的方案。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 没有哪一种学习方法会成为亘古不变的提分高手, 只有适合不适合的学习方法,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 把精力也应该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发现这种探究性教学是比较适合学生发展的。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一改死板的教学模式, 让同学们感觉到很新鲜, 而且可以在休闲的同时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这是我们和学生都期望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 2005 (1) .

[2]涂德.中学地理创新教法-教学心理实践[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9.

[3]周慧.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J].广东教育, 2006, (2) .

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 篇11

一、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研讨解决问题。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与方法。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通过找到的各种因素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得到科学的解释。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学生探究,是非常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会关心社会经济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标准充分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学生当作教育的真正主体。那么,我们怎么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地理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第一,课前精心准备。首先,从教师层面讲,就是要钻研课标、教材、教参,不断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扩大阅读视野,对比分析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劣,并借助网络,从中获取相关资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只有充分备课、去粗取精、突出重点,才有可能生成一节高效的课堂。其次,从学生层面讲,就是要重视预习。可以重视以下方面:一是通读教材,了解并初步把握教材内容和学习重点,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发现难点,并在书本上标示。二是尝试练习,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题,探究导读题或进行观察、调查、实验和实践。通过同学间合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主动学习教材。三是收集并筛选资料,围绕教材有重点地浏览书报杂志、网络,做好摘记、剪报等。四是反馈质疑,反馈课前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等信息,并及时向教师提出问题或教学建议。

第二,适时穿插专题研究内容。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使用较多的一种形式。教材中的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是成熟的、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

第三,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倡导学生不唯书本知识是从、不唯教师是从、不唯单一结论是从,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但是,探究性学习并不等于放任学生去随意探究,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导演兼主持人的角色,教师的教学任务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理解地理知识。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后,通过教师适当的辅导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作出判断,验证归纳并作总结。

地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法应用 篇12

一、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探究性学习

高中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二) 中,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及其应用是一个难点, 学生难以理解, 教学中利用探究性学习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本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 研究内容

高中必修1课程已经学习《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已经学习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同时初中就已经学习了数学中的三角函数计算方法, 生活中居民也常常因房屋照不到阳光与开发商进行官司, 本课题研究不同地方房屋最佳间距问题进行探究。

(二) 步骤

1) 创设内容情境, 引导提出问题。出于改善居住条件的需要, 李先生到某楼盘拟购买一套住房。该楼盘有两幢商品住宅楼, 由于李先生喜欢闲时种花弄草, 而购买该楼盘北楼底层的住户可获开发商赠送一小块房前空地, 这样就能实现他的田园梦了, 由此王先生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望。但他又担心这块空地会被南楼挡光, 缺少阳光照射不利花草的生长。售楼小姐一再说这套住房全年都可照到阳光, 你们认为李先生应该相信她吗?请同学们帮他做个决断。 (该地纬度约为23°N, tan56°≈3/2, tan43°34′≈0.95)

2) 点拨分析思路, 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大多数国土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全年最小, 影子也最长, 北面的楼朝南的一侧底部能照到阳光, 全年都能有阳光, 而冬至日南楼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关系密切, 因此计算出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是课堂探究的第一步。

3) 学生探讨结果。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为H=90°-δ-Φ, 其中H为正午度角, Φ为当地的纬度, 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23+23°26′=43°34′。从图中获tanα=30/20=3/2, α≈56°。H<α, 说明该住房在冬至日时处在南楼的影子里, 即没有阳光照射, 售楼小姐的话不可信。

4) 再次创设内容情境, 由易到难, 分层推进, 让学生有能力去探究。假如此时售楼小姐又游说说这套房子一年中只有一个月照不到太阳, 对植物的生长影响不大, 王先生还能相信她的话吗?

5) 通过动手来探究、解答问题。H≈56°为该住房能找到太阳的最小太阳高度, 通过公式H=90°-δ-Φ可计算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11°S (90°-23°-56°) , 即当太阳直射点在11°S及其以南地区时该房是不能照到太阳的, 时间大概有3个多月。

6) 精心准备, 开拓视角, 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为了使房屋全年都能照射到阳光, 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两楼间距不变, 靠南的房子最高约为多少米?楼高L=20tan43°34′=20×0.95=19米。

7) 让学生学会倾听, 积极合作交流, 取长补短, 形成合力。经过以上的探讨, 得出结论:楼间距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成反比。

二、探究性学习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 进一步认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实验, 地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 学习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实验离不开动手实践操作。探究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 做好分组实验准备工作。教师作为实验指导者,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独立性, 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探究实验方法, 在实验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协助和指导。

(二) 进一步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投影仪、显微投影仪、幻灯、教学软件及课件等多媒体媒介现在已经日益科学化, 集图生像于一体, 能够进一步刺激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规律。

(三) 进一步增添探究性学习素材

地理知识取得主要源自于日常生活的观察与发现, 自然现象也是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 充分利用日常知识和自然现象, 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地理知识原理和地理现象。进行户外教学不仅可以更加生动的进行知识讲解,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 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这部分知识, 而且知道这部分知识是如何来的;另外, 下次在野外看到类似的河流地貌就会很自然地去分析它属于什么地貌, 如何形成的, 对聚落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四) 加强探究性学习后的反思

以往在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只是一直追求探究结果, 导致探究性学习效果较差,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性学习都能探究出正确的结果, 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探究后的反思。不管学生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 教师都应该因势利导, 积极肯定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而对于错误的结论, 教师应该巧妙的进行引导, 进一步提升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语

新一轮课改实施以来, 知识已经不再固定不变, 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提出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课程知识只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来自于探究性研究, 探究性研究已经是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方法, 教师应该多利用探究性学习, 让学生能力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勒玉乐.探究学习[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

[2]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让学生爱上提问下一篇:饮食处方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