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2024-09-28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共12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篇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思维启迪,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为全面塑造地理素质创造良好条件。

一、巧用图像,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地理教材中有大量插图等信息,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并将图表信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从图表信息搜集、分类、比对、综合中形成清晰学习路线。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更为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等信息材料,有效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在学习“人口的合理容量”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表,让学生对图表信息展开解读。教师给出引导提示:世界人口增长迅速,公元初年,全世界人口仅为2耀3亿,现在已经超过60亿,人口增长了20多倍。从图表中可以获知,到下个世纪,世界人口将达到多少亿呢?我们的地球究竟能够容纳多少人口呢?学生自发展开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说:到下个世纪,世界人口要超过100亿,这对地球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都知道,现在地球污染已经非常严重,如果继续让人口膨胀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也有学生认为:根据科学家计算,我国人口容量为16亿,如果不能合理控制人口总量,能源、环境都会出现严重问题。

教师利用图表引出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学生学习思路非常清晰,提出的见解也有一定科学性。教师展示图表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为学生思维启动提供重要契机。图表具有直观性,学生观察之后很容易获得相关信息,为展开信息交流整合处理提供便利。

二、精选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地理活动众多,教师在具体筛选时,需要针对教材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高中学生思想大多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有主动探索热情,教师不妨展开学情调查,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活动设计契合度。如信息搜集、实地考察、社会征询、地理实验、地理阅读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重要学习机会。也可以发动学生开展课外学习活动,到气象台、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科研单位等,开阔学习视野,构建学习认知。

在关于学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内容学习时,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个自主设计题:2箱急救药,从北京运往乌鲁木齐;2吨活虾,从郊区运往市区;5000吨小麦,从上海运往重庆;2万吨煤炭,从大同运往上海;10万吨原油,从科威特运往日本。这些物资运输分别选择什么样的交通运输形式?学生根据以往经验积累,很快就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给予评价:同学们对交通运输方式比较熟悉,能够掌握这些运输方式的基本特点,而且能够综合考量货物特征、时间限制、外力影响等因素,给出比较合理的运输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货物、距离等情况自行设计运输方式,给学生提供难得学习机会,学生学习探究兴趣被成功激活,自觉展开讨论设计,课堂学习顺利进行。面对具体的案例,学生需要开动脑筋展开计划设计,要提升运输途径和方式的匹配性,考验的是学生的学习智慧。通过多元思考比对,学生学习认知得以快速提升。

三、介入演绎,升级学生互动体系

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注意增加个性学法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展示的机会。如创设地理电台,让学生学做电台主持人,以地理专题展开主持,讲述地理方面的常识、见闻、感受。还可以设计课堂演绎活动,让学生扮演特定角色,对特定问题进行具有演绎体验。如扮演地理会议代表、地理事件相关单位代表、地理官方新闻代表等,对地理认知展开个性解读。

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教师推荐学生做主持人,组织课堂讨论会活动。学生听说要举行讨论会,都显得非常兴奋。学生主持人: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一定影响,不仅利用技术手段,还受到“人地关系”的制约,那么人类对“地”的认识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认识过程呢?学生发言: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原始社会的微弱影响,到现代社会的大规模影响,这是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也有学生说:人类对地球的影响体现的人类文明的发展路线,从农业文明建设开始,到如今的高科技信息时代建立,都是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

从学生发言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学法推介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做主持人,组织学生进行大讨论,给每一个人都创造了主动学习机会。主持人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角色,信息媒体如此发达,各类主持人已经成为学生追捧的目标。学生在参与主持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是非常丰富的,对学生学习认知构建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四、生活调查,洗练学生实践能力

所谓生活调查,是指在地理学习时,学生结合社会生活现实,针对地理学习相关内容而展开的调查研究活动。地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关系,利用社会调查活动学习地理,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最为深刻的学习认知,还能够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社会、生活调查体现的只是概率问题,其数据不具备科研价值,让学生参与这样的调查,其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相关操作中洗练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地理学习认知构建。学生生活范围有限,参与社会调查的条件也有局限,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多给予一些具体的引导和帮助,参与过程重于调查结果。

在学习《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相关内容时,教师启动了社会调查学法: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服务种类呈现差异性,等级越高的城市,其服务品质就越高,服务范围也相对较大。实地进行社会调查,看自己身处城市属于什么等级,其服务情况如何,以及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有哪些?学生纷纷行动起来,利用节假日对所处城市展开实践调查,获得了丰富调查信息。

从学生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虽然有些数据与城市服务范围没有太多关系,但这是学生参与实践所获得的信息,教师不应该作出消极的评价。学生生活环境带有区域性,其调查认知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教师要多给予必要的指导,以开阔学生学习视野。这样才能矫正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方向,提升调查有效性。

创新学法引导,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学习时空,也为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建立创造条件。巧用图像、精选活动、介入演绎、生活调查,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切入,为学生顺利参与学习活动创设良好条件。地理课堂教学有自身学科特点,教师要有崭新教学观念,创设开放性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展示机会,促使学生个性发展,打造地理高效课堂。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时,教师有意识介入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尽快运用适宜学法,对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重要支持作用。巧用图像、精选活动、启动演绎、社会调查,都属于创新学法运用,教师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自然能够获得丰富学习信息,以提升学习认知品质。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法创新,主体意识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篇2

3.1-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材分析

1、本课选自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中的第二个知识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水循环的原理是本节课的关键部分,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对于了解自然,保护地球水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原理,掌握水循环的原理,主要环节以海陆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出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

3、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的动态平衡,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搜集关于黄河断流的资料,黄河的长度、流量以及断流的次数,并播放黄河流域的示意图,从黄河变化向学生提问黄河为什么会断流,这些消失了的水份又去哪里了,从而引出本节内容,水循环。

2、学习新课(板书)

一、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的五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雨、水分下渗、径流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海陆循环过程

海上内循环过程

陆地内循环过程

水循环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可以改变水循环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使水循环过程发生变化。

问题思考:再一次看导课部分的资料图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二、水循环的意义

“ 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新概念是就全球而言水量不变,并不意味着局部水量也是不变的。

水循环是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环节不同纬度热量收支平衡,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

3、课堂总结

用精炼的语言描述水循环的整个过程,总结水循环的意义。

4、课堂作业

1)、随堂的问题思考部分

2)、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一种水循环

A、塔里木河的河流径流C、内陆湖水蒸发

B、未登录的台风形成降雨D、洪水如海

小结:

1、教材内容处理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的讲解思路清晰,内容翔实,举一反三力求使学生听懂并掌握知识,学会应用。

2、教学策略:

A、现场模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强化生活体验。

B、组织学生开展诱导式学习,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探索学习,并培养

浅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 篇3

关键词:地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法的最优组合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系列活动的方式、步骤以及所采用的一切手段和技术的总和。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选择合理、恰当的地理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建立形象的地理表象,从而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及举例

选擇合适的地理教学方法,一方面要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另一面也必须清楚地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情等方面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合理、恰当的地理教学方法,应依据以下两个主要方面:一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二是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情况。如从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处于青年初期,他们思维的抽象性、概括性、组织性等都大大增强。因而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可更多地采用讲解法、探索发现法、研究性学习法等,更多地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操作、观察和思考。

二、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的基本问题

1.培养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地理知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如高中地理地球运动部分的教学就必须借助地球仪、地图册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妙插叙,激发情趣

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能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

(3)巧用易记的歌诀、谚语、顺口溜

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并且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加强课堂参与的教学方法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上课前,老师要认真备课,准备大量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老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或者让学生发言讨论甚至辩论。

(1)学案导学法的巧妙应用

学案导学是新课程背景下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高中地理课堂知识容量大,因此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任务,任务可以是文字、生活常识、资料搜集、课外调查,通过任务了解所要进行教学的一部分知识,再通过课堂知识梳理、同学间讨论、教师介绍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特别是一些开放性的课题内容,如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等。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教学活动,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的活动: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问题3:从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奇迹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回答:“我国西北地区可以借鉴以色列的成功经验”。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后,可提出建议:假如在西北给你一块地,你准备去开发哪些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踊跃发言,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

3.鼓励课外实践的教学方法

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鼓励和动员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公园、名山大川和社区街道等地,进行考察、访问,直接同大自然接触和对话,从而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锻炼学生的探索与研究能力。

三、地理教学方法的最优组合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都不能被认为是最佳的,各种地理教学方法均有其不同的特点,都要求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效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突出一两种主要的方法,并辅以多种方法的交替使用,注意各种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指导思想和体系结构,从教学目的、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出发,统筹安排、优化组合。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知识的性质,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合理、恰当的地理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建立形象的地理表象,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任素焕.地理教学方法浅论.青海教育,2005(03).

[2]杨新.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依据.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03).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篇4

一国内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研究现状

我国应试教育的理念导致学校对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 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在地理课堂教学上, 老师们多采用的是直接教学方式, 很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用具, 包括地理模型。

近几年, 新课改在教学策略上重视地理空间能力的研究, 侧重学生对地理空间能力的认知过程, 注重直观上的教学, 侧重对学生空间转换的培养, 强调空间转换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地理事物的文字描述和表格让学生绘制相关图像, 老师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推理, 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来说明地理特征以及规律, 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空间观念。在设计课堂作业上, 开始逐步向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发展,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从作业的有效性和综合性方面来设计学生作业。地理作业的设计逐渐从传统的单一性走向多向性, 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新理念。

二国外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研究现状

国外非常重视对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 介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地理教学中, 国外学校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重视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自我成长与表现, 体现“real-life”的作业模式。在美国, 在对中小学空间能力的教学中, 学校采取将空间素养教学与其他学科相关内容教学相结合, 制定空间能力培养标准, 通过对教师的素质培训来提升整个教学水平。国外非常重视课外作业, 以家庭作业设计为研究重点, 重视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全面参与。国外的作业设计往往更重视反应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情况,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并获得知识, 并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改进

传统的地理老师一般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题目作为地理作业, 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 但由于仅仅是一道单一的题目, 学生很容易互相抄袭。因此在布置作业时, 必须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 通过不同的作业设计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地理作业, 丰富地理作业内容与形式,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与实践来完成作业, 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并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以及空间意识。

此外, 教师布置作业时, 也可有针对性地从期刊或报纸杂志上选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知识点, 使学生自主阅读, 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业的设计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可增加问题,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疑问,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能自主进行探究, 增加与同学讨论学习, 通过不同观点的讨论与互相启发, 增加其团队合作精神。

四结束语

在对中学地理老师的调查中, 虽然地理老师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全面, 但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欠缺。在课堂作业设计中,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地理作业内容和形式, 加强学生的地理操作与实践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

摘要:地理学是高中课堂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地理学科的核心在于对地理空间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正是培养空间能力的重要时期, 容易形成空间表象和空间概念, 善于运用空间思维与想象。传统的地理教学中, 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 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水平, 而忽视对高中生能力的培养, 忽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本文对国内外地理教学情况进行了对比, 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来增强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创新性。

关键词:空间能力培养,高中地理,作业设计

参考文献

[1]常珊珊.基于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白絮飞.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邵志豪.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评语 篇5

2.该生在校期间,思想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学习各类书刊杂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表现出了较高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较好,认真听课,善于总结,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在生活中,能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积极主动协助老师和班委会成员完成所布置的各项任务,得到了班级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他是一名优秀的高中毕业生。

3.作为一名优秀高中生,该生在校遵守校纪校规及中学生守则。在社会实践中坚持四象基本原则,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拥护党的威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国守法,立志做合格公民。在校刻苦学习,勤学好问,积极钻研,战胜挫折,努力拼搏,成绩优秀认真塌实。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乐于助人。明理是非,立志卓越完美。热爱体育,坚持锻炼,身心健康,积极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各项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是一名品学兼优的优秀高中生!

4.该生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在社会实践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时刻以“八荣八耻”作为人生的基本准则,拥护党的领导,遵守中学生准则,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在构建以民为本的和谐社会中绽放光彩,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校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勤奋好学,积极钻研,敢于拼搏,努力上进,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孝敬父母,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爱好广泛,热爱劳动,身体健康。是一名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高中生。

5.该生遵守校纪校规,在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坚持体育锻炼。有良好的生理素质,积极参加各项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刻苦学习,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秀,遇事沉着冷静,有明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四象基本原则。立志服务社会,是一名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高中生。

6.该生遵守校纪校规,在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坚持体育锻炼。有良好的生理素质,积极参加各项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刻苦学习,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秀,遇事沉着冷静,有明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四象基本原则。立志服务社会,是一名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高中生

7.该生遵守校纪校规,在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孝敬父母,体育锻炼。有的生理素质,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刻苦学习,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秀,遇事沉着冷静,有的是非观和的心理素质。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四象原则。立志服务社会,是一名在德智体美劳发展的优秀高中生。

8.该生一名优秀的高中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学习“”思想并时刻以“八荣八耻”人生的准则,拥护,遵守中学生准则,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在以民为本的社会中绽放光彩,为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力量。在校珍惜,刻苦学习,勤奋好学,钻研,敢于拼搏,努力上进,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参加公益活动。爱好,热爱劳动,身体健康。是一名在德智体美劳发展的优秀高中生。

9.一名优秀高中生,该生在校遵守校纪校规及中学生守则。在社会实践中四象原则,,拥护威严,学习“”思想,牢记“八荣八耻”,爱国守法,立志做合格公民。在校刻苦学习,勤学好问,钻研,战胜挫折,努力拼搏,成绩优秀塌实。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乐于助人。明理是非,立志卓越完美。热爱体育,锻炼,身心健康,活跃,兴趣爱好。热爱劳动,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是一名品学兼优的优秀高中生!

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研究 篇6

一、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的设计过程

1.主题形式的确立。

确定主题教学形式,对于主题式教学成效具有重要作用。高中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知识有着很强的探索欲。在选择主题形式时,只有选择学生平常接触过的形式,并且以学生了解的内容进行引导,将生活实践与学习联系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讲解《黄土高坡》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解知识前播放《黄土高坡》这首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将歌曲中提到的内容与教学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既利于学生理解,又方便学生记忆。在教学实践中,为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很多时候都是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如利用音乐、动画、影视作品等,在为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等审美享受的同时,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主题内容的选择。

在新教材中,每一节都有一个小标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小标题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便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各章节的中心思想。在主题形式确定以后,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主题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如果太宽泛,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

例如,在讲解《月球、太阳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将寓言故事或者神话故事融入教学中,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主题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师的引导,因此主题内容的选择不仅要契合教学内容,还要选择教师擅长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生动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3.主题结构的构建。

主题结构的构建是否合理,对教学成效也有很大影响。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要注重主题结构的构建,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突出知识重点,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为预防主题混乱,通常都会建立一个完整的主题结构。比如在某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幻灯片、漫画、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其中幻灯片、音乐、视频是常用的形式,而漫画不常用,这就可以将教学重点内容用漫画的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

二、开展主题式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中心思想,教师应该把每堂课的重点知识联系起来,契合实际情况,利用学生接触过和熟悉的实例,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进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重点是不能随意更改的,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都要紧扣教学重点,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自身的兴趣和课堂上的学习重点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身知识水平,从而有目的地学习。

由于高中地理的知识点比较繁杂,部分知识比较难懂,所以学生不能只通过单纯的记忆就能够掌握教学内容,在课后还要进行总结学习,因此,主题式教学设计中应当包括对常见问题的分析总结,并对总结内容进行反思和评价,多组织学生一起探讨,增加课堂的透明度和师生的平等性。这种环境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篇7

一、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设计思想

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标下教学观念与现代课堂的融合,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实施与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来看:很大一部分是地理老师的教学观念、课程观念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鉴于此,教学目标设计之前,必须整合指导理念与思想进行。

1.课程理念是正确定位目标价值的基础。

课标最核心的要求是将学科发展变成学生发展,通过注重地理探究、学习需要、地理素养,将学习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这也可以看出:当代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发展,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发展,更要从知识传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问题是一切思维产生的源泉,科学的问题对激发探索欲望、提高思维活跃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科学提问对解决问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这期间,问题有效性具体体现在深刻性与开放度,通过注重实施层次,达到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激发思维的要求。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能否自然高效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着重大联系。在充满自信、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效果与效率较好。因此,在现代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在学生独立学习的条件下,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做好小组讨论,并且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层反思、监控、补救、调整,以此激发学生的效能感。在创建小组时,结合学习差距与个性特征,让整个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二、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

1.展现三维融通。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方法与过程、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技能与知识三个维度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其中技能与知识是条件,同时也是价值观、情感态度、方法实现的有效载体,方法与过程是关键,它是实现整个情感态度、技能知识以及价值观的中介。因此,在现代教学目标设计中,必须整合学生状况、知识技能与实施方式,尽量做到实践与目标设计的统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功能。

2.关注主体差距。

自课标推广以来,它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始终围绕学生发展。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中,它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而“最近发展区间”与多元功能则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梯度。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要求与层次的目标梯度,让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保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优化地理课程标准分析。

在新时代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在教学设计之前,对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通过深入教学目标与基础设计,深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它的课程要求是: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并且概括圈层特征。建议通过示意图绘制或者利用学具、教具,明确地球圈层构造。在这道题中,它指出了该章节的学习目标,掌握地球圈层特征与结构,活动建议是针对目标或者要求提出的建议,不仅是教学媒体组合与选择的依据,还能辅助学生认知,生成良好的媒介。这两个建议重在体现方法与过程,同时也是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得以实现的方式方法。另外,通过示意图或者学具进行教学,还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三、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1.领会课标精髓。

地理课程作为地理教学实践、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的衡量标尺和依据,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从渗透教学精神,贯彻课标要求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地理的技术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与持续发展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将技能知识、方法与过程、态度与情感有机地贯彻到一起,这样才能将其生成互相联系的整体,最后推进学生发展。

2.挖掘资源,协调关系。

随着教育职能的深化与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不仅体现在地理知识、规律、原理、技能上,它要求关注实践过程与探索方法,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资源观、人生观、全球意识与环境观。地理教学作为环境资源、人口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爱国主义与国情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大胆实践,这样才能推动学生长远发展。

教无定法,高中地理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结合教学目标,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在创新中求发展,这样才能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教学设计作为老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依据,包含对教材的处理、内容整合、方式选择和形式组织等。尤其是新课改,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又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对此,除了要发挥学生主动性,还必须从提高合作学习出发,通过改善课堂氛围与实践过程,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篇8

一、教学氛围愉悦化策略

高中地理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地理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活动,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地理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使地理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提问和讨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几个同学计划找一家旅行社,在“十一黄金周”期间随团外出旅游。他们想在黄山、长江三峡、北京三处选择一处,行程五天左右,且每人的旅游经费不足1800元,又想让旅行社全包。假如你是旅行社策划人员,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旅游风景地并说明理由。这个案例联系生活实际,容易理解,便于接受,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既创造了宽松而热烈的课堂气氛,学生们又很容易了解影响旅游活动的要素。

其实,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南北极考察、太空探索、外星文明、厄尔尼诺现象等,都会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又如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描述锋面,课堂自然韵味十足。

二、教学起点问题化策略

“问题课程”是当今地理新课程教学模式之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指导者”、“创建者”,而教师的帮助、指导和创建作用能够体现的关键是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源地,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第一,可以借助直观手段,展示与已有知识矛盾的事实,创设问题情境。如通过展示死海上躺浮着人的照片,学生自然产生疑问:人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呢?又如语文学科的古诗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学生自然产生联想:山地的起伏为何产生气候与植被的变化?第二,创设问题情境。从视、听、触等多方位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地理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单纯的语言、文字材料、图片、音乐、视频短片等。选择恰当的方式,给学生的感官甚至心灵带来冲击,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进行地表形态的塑造或自然灾害教学的过程中,播放汶川大地震的视频短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提出探究问题:“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抗灾减灾呢?”第三,联系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述“气候与人类活动”时,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例子,描述四川人爱吃辣,是因为四川地处盆地,温暖湿润,湿度大,吃辣可祛湿,避免得关节病,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教师照本宣科,讲述一些遥不可及的知识,学生印象就不会深刻,课堂效果就不会好。

三、教学方法案例化策略

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是地理学的核心能力。带着问题意识,以地理事件为契机,深入学习和运用地理原理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将地理事件设计为教学案例,对于课堂教学和考试均有裨益。以高中地理必修2为例,全书采编了“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美国硅谷”等21个隐含本质性、基础性的内容作为案例,用案例诠释、实证、应用理论,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由个别知识向类同知识迁移,培养地理思维迁移能力,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应对新高考。总结近几年安徽地理高考命题不难发现,试题既重视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有机结合,重视图标分析和综合分析,更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性和开放性,突出让学生应对不同背景的案例,正确运用所学习过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分析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高中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课程开发的意识,结合时事热点、新闻背景、身边的环境、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及时将其转化为教学素材。如禽流感事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异常与西南旱灾、大运河水体变蓝与水污染、季节性暴雨天气与城市内涝、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气象预报与遥感、交通事故与全球定位系统等。

四、教学角色平等化策略

师者传授、学者倾听的“满堂灌”教学不再适应今天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享有教育参与性和选择性,教师当好导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角色平等化教学。如必修3“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一节的学习,教师可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政府官员、原居民、商业伐木公司老板发表对雨林开发的不同看法,再安排学生扮演西欧人和巴西人对雨林开发还是保护的两种前途进行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保护雨林、维护生态平衡的知识目标和增强环保意识的情感目标顺利得以实现。

在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争辩质疑,标新立异,才能思维活跃,大胆探索。教师当好导演,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时查问不明白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如教学“日本工业分布特点”时,可先让学生观察课本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图,教师设问:“日本工业分布特点是什么?”学生据图很容易答出“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教师接着发问:“为什么不在日本海沿岸呢?”学生讨论思考得出结论:“日本海是内海,不方便运输。”在这一问一答中,学生既领会了学习的乐趣,又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习惯。

五、教学过程活动化策略

以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重大改革为代表的都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和“10+35”课堂教学模式给地理教师的启迪是:教师应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时间、有空间,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活动的方式: (1) 地理游戏活动,如地理拼图,地理谜语等; (2) 地理报告会、地理辩论赛; (3) 地理实践活动、社会调查; (4) 撰写地理小论文,等等。

当然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中有很多都不能按上述的活动设计,此时可以先布置学习任务,并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若干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带着问题预习、自学,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教学时再由教师总结,既点拨学生较模糊的内容,突出重点,又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必修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利用学校地处农场的便利条件,带领全班学生参观土壤测肥中心,深入田间地头,收集资料,现场考察,采访专家,模拟试验,完成了《探究测土配方的实验及应用价值》的课题研究。学生在参与的全过程中,感受了气候、土壤、植被的内在联系,领会了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加深了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并在活动中体会了劳动者的辛劳。

六、教学文字内容图像化策略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相对于文字表述来说,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更直观、形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图解各种地理理性知识,学生通过阅图可以“发现”新的知识,挖掘更深的内涵,一定程度上还能弥补教师课堂上教学的不足,完善教师在课堂上的各种设问。

“掌握阅读、分析和运用地理图表和数据的技能”是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高中地理会考把“景观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和统计图表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作为基本的能力要求。近年来安徽高考考题强调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其中地理信息呈现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图表提供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考查读图、用图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使学生养成看图、用图、思考图的习惯,左书右图,或上书下图,书图并用,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填充图册、学习与考试图册的功能,突出主干知识,设置读图思考,获得地图能力。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运用好电化教学手段,利用电子白板或多媒体课件在深入研究教材文字系列与图像系列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文字内容图像化、图像内容简化,做到图文结合,相辅相成。变文字为图像,形成“模式图”、“纲要图”、“关系图”,学生可以一目了然,记忆深刻;变繁图为简图,变“死图”为“活图”,同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篇9

一、高中地理“双主体”教学设计的优势

1.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 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客体, 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 学习积极性下降, 影响了课堂效率。“双主体”教学设计把教学课堂变成了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落实, 教师充分理解学生的行为, 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和帮助, 师生的地位和谐存在,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学习积极性提高, 上课注意力集中,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 学生接受了更多的知识, 提高了学习效率。

2. 有利于归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改变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双主体”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对象进行研究, 以学生为主体, 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 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 能够使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接受到知识, 并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3. 有助于体现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

传统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绝对领导地位, 学生对教师的言论没有反驳和质疑的权利, 教师的地位是高高在上不容侵犯的, 不利于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 也不利于教师真实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双主体”教学设计能够促进教师地位的转变, 把教师从课堂主体地位转移到课堂主导地位上来, 教师教学不是对知识的简单传授, 而是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指导,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高中地理“双主体”教学设计的实践

1.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双主体”教学设计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传统的教学设计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 教师要适时转变观念,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改进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 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 因此教师在传授新课时, 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有差距, 如果教师统一制定教学目标, 采用一致的教学方式, 容易使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更加严重, 因此, 教师应该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 使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 促进学生地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2. 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地理学科是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而得出的理论综合, 因此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 教师应该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中去, 让学生通过课内和课外的双重学习, 提高地理水平。比如在学习昼夜时间计算时, 这本身就是一个难点, 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在的城市或者地区, 先分析本地区昼夜长短现象, 对生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 在计算时, 从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选项的排除, 能够提高做题的效率。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双主体”教学设计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 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 也能够让学生改变对教师的看法, 学生不再怯于提出自己的问题, 而是和教师进行大胆的讨论, 师生在讨论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符合了“双主体”教学设计的目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 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知识, 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双主体”教学设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还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群英.论师生“双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的良性互动[J].文教资料.2008 (20) .

[2]李洪龙.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双主体—互动”模式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 (01) .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篇10

一、循循善诱, 营造探究氛围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只能记住地名、气候名称、四大洲五大洋的分布。但是如果将知识点进行细分, 他们就很难理解了。比如在学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章节知识时, 教师提问:我国的云南盛产香蕉, 而与云南临近的重庆、贵州等地却不能产出香蕉, 这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 很多高中生只能回答出皮毛。解决这样的问题, 我们教师要怎么做呢?

1. 制造情境

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 与其让他们枯燥地看课本, 不如给他们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引起学生的注意。面对上面的问题, 教师可以制作幻灯片, 让学生观看有关云南、重庆等地关于特色种植的宣传片。学生看了宣传片中的内容, 就会对云南和重庆的风土人情和种植业产生疑问。为什么云南的西双版纳盛产香蕉, 还有大象也可以在那儿生长, 而重庆、贵州与其如此临近, 却不能产出香蕉呢?这些问题, 他们都会迫切想要知道答案。

2. 亲临其境

学生有了好奇心, 就会有想要探知答案的冲动。这时候教师可以找去过这三个省市旅游或对这三个省市比较了解的学生, 让他们讲讲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幻灯片相比, 学生会更相信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学生的探知欲, 在聆听同学的描述中急速增长。

3. 提出问题

在学生看了宣传片, 听了同学讲解后, 心中肯定已经不止是刚刚的那几个问题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 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如他们也许会问:“重庆市一个山城, 云南相对于要平坦一些, 是不是因为地形的原因呢?”“在云南有云贵高原啊, 还有很多其他地方, 为什么只有西双版纳是最盛产香蕉的呢?”这时教师应该做出适当的引导, 将学生慢慢地引到今天所要传授的知识点中。

二、引入课本, 讲解新知识点

上面所述的第一步做完, 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的教学目的基本已经达到了, 已经成功地将学生引入课堂。这时, 教师应该适时地将学生引入课本。前面所做的准备都是为了将学生导入到课本的知识点中。这对于教师讲解新知识点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 告诉学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是有很大的联系的, 二者紧密结合。例如云南西双版纳, 是亚热带雨林气候, 它天气潮湿、雨水足等因素使香蕉适宜在那里生长。再结合自己的教案, 为学生深入讲解“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知识点。这样一堂课下来, 教师教得很轻松, 学生学得也轻松。

三、成功引导, 深入学习

导入设计教学是一个很有用的教学方法。导入设计教学, 目的就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知识的学习理解, 这样既轻松地学习了知识, 也加深了对新知识点的记忆。

例如在高中地理中, “人口与地理环境”“从圈成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城市与地理环境”“产业环境与地理环境”“多姿多态的地标形态”等知识都是必修的知识点。面对这些生硬的词语,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导入设计就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法宝。以“城市与地理环境”这一课为例:学习这一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教师在上课之前,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ppt制作与之相关的幻灯片, 用图片来导入课文, 在图片中展示一个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在观看幻灯片的过程中, 让学生思考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现当代社会城市化的特点是什么?看完图片之后, 学生会根据图片上的场景进行思考:“城市的地理环境对于城市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一样的地理环境会发展出怎样结构的城市呢?”通过这些疑问, 来深入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对城市化的影响。

教师成功地“导”, 学生才能成功地“入”。很多教师不懂得如何将学生顺利地引入课堂中, 而是开门见山地说:“请同学们翻到××页,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这样的教学可能会适得其反, 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态度。因此, 导入设计的运用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注意, 引发他们迫切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张新宇.导入设计的具体运用[J].中学教学法, 2011 (7) .

[2]向焦.浅析地理与个教学知法的正确结合[J].中国论知, 2011 (12) .

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篇11

一、从生活中寻找有用的地理问题

新课改强调“学习有用的地理”。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合适的地理资源进行问题设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之间的距离,从而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农业的区位因素”这部分知识时,我以学校所在乡镇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为案例进行了问题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先为学生提供了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基本资料:该生态农业基地核心区面积为4000亩,辐射区为8000亩;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年日照时数为2 640小时;地形以丘陵山区为主,地面起伏较大;土壤类型为棕壤、岭砂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8%至1.38%;内有小水库、塘坝,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产品为樱桃,生长期短,不打农药,品种优,个大肉嫩,味道鲜美,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市场供不应求。

然后提出了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①影响该生态农业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②试分析该生态农业基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③为促进该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请你为该基地的农业发展提几条可行性建议。

上述问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乡村农业发展,贴近实际,学生比较感兴趣,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

二、重视学生在问题中的角色体验

地理教材中设置了单元活动课,旨在通过问题研究活动,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在单元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提高问题的效度,使学生成为问题的研究者、解决者,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我的家乡怎样发展”这一单元活动课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角色安排。

(1)设计问题。

我在中国地形及行政区划图中选取了三个区域,并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A组研究东北松嫩平原某乡镇,B组研究深圳市坪山新区某街道,C组研究山西省阳泉市某乡镇。研究方式是小组合作,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讨论等,研究指定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生产等资料,并利用相关原理,客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劣与得失,提出区域发展的大致方向,写出区域发展的调研报告。

(2)研究问题。

问题一:总结区位优势条件及优势产业。

成果展示:A组区域位于松嫩平原,地形平坦、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土地后备资源充足,夏季高温多雨;农业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系商品粮主产区。B组区域位于深圳东部,交通、通讯便捷,受港澳经济辐射较强,家电电子产业发达。C组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下煤田广布,煤矿开采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问题二:略谈各自指定区域发展中的限制性因素或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

成果展示:A组:夏季多暴雨、易成灾,春末与初冬易受寒潮侵害,黑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B组:受海外市场影响较大,一度出现民工荒,资源、能源不足。C组:运输条件明显滞后,煤炭外运能力偏低,环境污染严重。

问题三:说说你对该地区发展的建议或构想。

成果展示:A组:改良作物品种,培育耐寒品种;进一步确立商品粮产业优势;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实施有机质还田与土壤培肥工作;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B组: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大研发力度,加强自主创新,加速产业升级;改善农民工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C组: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运输条件,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变煤为电输出,发展以煤为龙头的产业链经济;进行煤炭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这样就能以“问题”为载体,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与生态,关注生活实际,改变“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一提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仿佛就是和背诵记忆分不开,家长和学生都有错觉,也就自然顺着这条路走。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改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基础教学阶段乃至于高等教育阶段首要教学目的。过去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只是注意知识的传授,没有关注方法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地位也没有得到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落实。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确定科学的学习方法,正确掌握知识的建构。多思考、善分析,多比较、善概括,多绘图、勤列表,多讨论、多交流。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结合本地的地理知识实际,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内容,在生活中寻找地理知识,拉近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意义。

二、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式

教师怎样开展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怎样进行学习。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认真地学习了,似乎也掌握了地理知识,但是在复习中却还是显得不得要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为什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归根结底是教学方法不得当,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无效。那么教师应该从教学设计入手,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正是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他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还是需要兴趣做他们学习的先导。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去驱动学生的学习行动,有了兴趣这个内驱力的驱使,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教师应该认真设计知识在课堂中的呈现方式,以多种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感官印象。地理知识中的文字材料、数据信息列表等形式,变化着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同时采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为学生展示各种地理知识,在影像资料的辅助下学习地理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增,效果会更好。大气环境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将这些知识利用多媒体来呈现,既形象直观,也丰富多彩。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文学作品来激发兴趣,引导新课。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赤壁大战借东风火烧联营的故事,就是借助气候条件,借助风向的作用获得胜利的。这样来学习地理知识,学生们的兴趣会提高,学习效率也自然会提高。

三、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是教师主导的实践过程,是老师和学生以伙伴关系借助学习资料获得知识建构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观点,也是新课改理念的重要理论支撑。优化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进行优化。教学设计是教学环节的具体呈现,哪一个时间段将要做什么,做了后要达到什么目的,都是教师应该预先设计好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采用导学案的形式进行教学。导学案可以由教师编写,也可以由学生编写。所谓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将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利用导学案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后获得,如果这些环节都没能将问题解决,那么就由教师进行最后的讲解。所以导学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恰到好处才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应用教材教学,而不是学习教材。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安排,避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从近几年高考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来看,高考的试题内容有明显的改善,以往直接要求完整表述基本概念、原理的采分点已经看不到踪影了,同时那些需要记忆的观点和方法论知识所占的分值和比例越来越少,但是材料话题则越来越多,结合具体的生活材料进行分析和应用的考点则越来越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紧跟这样的形式和导向,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四、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一切知识都是经由生活中获得的,反过来一切知识又都是反过来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应该是核心目标。地理知识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在网络和电视等媒体上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和地理知识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收听的耳朵、善于分析的大脑。及时将生活中的现象和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使地理教学凸显生活化的理念。这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比如高考时根据具体的资料进行地理相关知识的分析,就是很好的例证。养成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发展的意识,激励他们日后用学到的地理知识服务于社会。生活化教学也是新时期新课改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践行和实施。

构建一堂高效的高中地理课,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和多环节做努力,了解学生的学情,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和知识的呈现方式,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激发兴趣入手,提高教学效果从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生成一堂高效的地理课。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改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基础教学阶段乃至于高等教育阶段首要教学目的。构建一堂高效的高中地理课,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和多环节做努力,了解学生的学情,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和知识的呈现方式,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上一篇:光伏系统下一篇:人员紧急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