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经验谈(精选7篇)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经验谈 篇1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经验谈
正如林培英老师所说的:“从必修
一、必修二到必修三是个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我认为的确如此。必修一和必修二重在讲解理论知识,而必修三则更偏重于把必修
一、必修二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一个区域,去分析和解决某一区域具体存在的某一个或几个环境问题或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必修三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必修三教学上的最大要求是要让学生形成一个学习的方法,且要把这个学习方法和技能迁移到不同环境、不同区域,去分析、解决这一区域存在问题的方法,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我赞成专家们的观点,即在进行必修三案例教学时,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师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要全盘抛弃、太过自由使用。因为,教材提供的案例,毕竟比教师自己开发的案例要典型的多,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通过课本案例的分析研究,使学生学到一套研究区域地理的方法、方式,然后将学到的经验迁移到其他区域,去分析、解决该区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在近几年必修三的教学实践中,我在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使学生掌握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再穿插上自己开发的学生身边的案例,通过知识与方法的迁移,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身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地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中的“城市化问题及对策”问题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课本中的教学案例,来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表现、出现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问题,在学生掌握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再穿插上自己开发的案例“高密市的城市化”让学生探究学习。我首先出示两幅图片:分别是1978年和2008年的“高密市城区平面图”,让学生对比两幅图,探究回答如下问题:
(1)高密市城市化的表现;
(2)高密市城市化出现的原因;
(3)根据你的观察,请列举实例说明高密市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4)作为一名高密市公民,请为自己家乡解决城市化问题提出你的合理化的建议。
通过引用自己开发的、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探究学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了分析、解决区域问题的方法,而且也确实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经验谈 篇2
1、了解GIS的基本构成
2、了解GIS的基本功能,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3、会使用常见的GIS产品,能使用电子地图查询所需信息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GIS的基本原理;
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探索活动:
问题:GIS是如何做到预防犯罪的?(学生答)其操作过程是什么?
(犯罪地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空间分析)——分析犯罪频率与犯罪模式(哪些地方易发生哪些案件)——据分析信息,分配警力
问题:GIS具有哪些功能?空间分析(犯罪的空间分布),模式分析(犯罪案件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趋势分析(分析哪些地方可能发生案件),决策应用(分配警力)活动2【讲授】
一、GIS
1、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功能:
制作电子地图 数据采集 空间查询 数据分析 空间分析 决策应用 模拟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
3、工作流程:如P96图
4、构成:硬件 软件 数据 人员(其中软件是核心)GIS与其它系统的区别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GIS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和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GIS:突出空间数据,反映的信息为地理信息。
活动3【讲授】
二、GIS应用:(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
1、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
显示了GIS对信息空间表达的功能,它实际是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1)对象(地物)在哪里?(2)哪些地方符合特定的条件?
2、趋势分析:
传统地图:某个时间的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GIS:可以表示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因此:可以分析该地物的发展趋势,即回答:从何时起发生了哪些变化?
3、模式问题:
对象的分布存在何种空间模式?即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GIS由许多图层组成,每图层都表示不同的地理因素,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的融合表示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三层数据:交通、人口密度、商业网点分布。
通过图层的融合可以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用途:决策商业网点的布局。
4、模拟问题:利用数据及已掌握的规律建立模型,就可以模拟某个地方如具备某种条件时将出现的结果。
即回答:如果……将如何?
高程与被淹没地区的关系 温室效应与海平面上涨的关系。活动4【讲授】
三、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功能的应用: 电子地图 空间查询 空间分析 空间模拟 趋势分析 决策应用
1、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电子地图、查询
2、规划:决策应用
3、道路交通管理:查询——决策应用
4、抗震防灾:分析模拟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篇3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 改革开放 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⑶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国最大的 侨乡 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⑴工业化的推进: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 劳动密集型 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高技术产业产业逐渐取代 劳动密集型 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
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 产业基础 、 科技实力 、人才队伍和市场腹地都处于劣势)——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 广州市为基地,发展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
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后,缺少 分工合作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广州、 深圳、 香港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型缺水、噪声等)——加强规划与管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 篇4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范围: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A.气候-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B.地形、土壤条件: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东北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③土壤肥沃,黑土和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C.社会、经济条件:①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工促农牧;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地区;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小麦(以春小麦为主)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玉米:吉林省北部地区,这里已经形成了我国最著名的“玉米带”。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如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的东北红牛。
3、东北平原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4、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①平原区: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②西部草原区: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③山区农业: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一般发展中国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条件;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主要优势: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正处于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要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原因:①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主要优势: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要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原因: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一方面,许多乡村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另一方面,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经验谈 篇5
1.4 区域经济联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
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等
2、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总结的方法获得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于当代世界经济趋势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
2、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中关于社会建设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
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
教学过程和内容
导入:教师问:产业转移的方式有哪些?(可举例)(学生答略)教师总结:
一、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
迁移的方向:区域内发达地区→区域内相对落后地区
迁移的原因:发达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迁移的意义:①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
②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③ 逐步缩小区域内部的经济差距。
二、转移方式:
1、广东边远地区地产业集群效应之间的产业转移:
意义: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产业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
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
原因: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2、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
(提一下上节课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迁移的原因: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迁移的影响:①促进内地欠发达地区发展;
②不可避免地对内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转移的原因:①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的改善
②大陆有廉价的劳动力
③大陆有众多的发展机会
④大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大陆的意义: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形成原因: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面临产业升级。②广东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丰富。③广东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都有明显改善,许多地区已经具备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
积极影响:加速了广东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
消极影响:可能给广东边远地区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产业发展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产业发展低级阶段:工业生产规模较小,对环境破坏不大。重化工业阶段:“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高科技产业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趋于减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过渡。在此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减小。
区域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经验谈 篇6
一、单选题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图和电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水能的好处主要有
①可以更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能 ②拦蓄洪水,削弱洪峰对下游的冲击,起到防洪作用 ③改善灌溉条件 ④改善航运条件 ⑤有利于鱼类洄游,增加生物多样性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2.田纳西河流域范围内,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水电站,但是却还要继续修建大量的核电站和火电站。原因最有可能是
A.水电站环境污染严重,要逐步淘汰
B.水电站发电量不稳定,季节变化大 C.核电和火电属于可再生能源
D.火电站环境污染小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该地区技术力量雄厚 4.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泥沙沉积于库区,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在决定建设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5.6.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B.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7.8.从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期末复习5试卷第1页,总5页 原因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C.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9.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
10.甲地区防洪水库为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A.9~10月
B.11~12月
C.1~2月
D.4~5月
11.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叙述,错误的是()A.设置专门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B.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C.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D.流域开发不能太开放,应以制度加以约束
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黄河干流上。水库正常蓄水位1 076米,淹没土地13.82万亩,淹没区需要迁移人口5 425人。如图为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三峡水利工程相比,海勃湾水利枢纽发挥的突出作用是
A.航运
B.防洪
C.防凌
D.发电 13.关于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水库蓄水不会影响胡杨岛
B.水库蓄水导致乌兰布和沙漠的生态环境恶化
C.库区占用耕地,并产生移民安置问题
D.水库建成后使黄河下游泥沙含量不变 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青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A.落差大、峡谷多,水能丰富
B.结冰期短,发电季节时间长 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
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15.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的影响可信的是()A.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 C.海浪侵蚀相对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D.入海水量增加,三角洲面积变大
下图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期末复习5试卷第2页,总5页 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B.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C.多山地,河流落差大
D.河湖众多,少泥沙 17.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
A.水位季节波动较小
B.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C.占用大量耕地
D.可以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 18.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
A.照明
B.制冷
C.烹饪
D.取暖
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以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泰晤士河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的时间夏季多于冬季。读图,完成下题。
19.伦敦地区夏季降水较少是由于
A.地处背风坡
B.西风偏弱
C.副高控制
D.寒流流经 20.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A.拦水发电
B.储存淡水
C.供旅游活动
D.防海水入侵
21.泰晤士河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伦敦河段()
A.含沙量减小
B.结冰期延长
C.通航能力减弱
D.水能蕴藏量增加 下图为某区域河流、抽水站、灌渠及灌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目前影响图中A地和B地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作用 风力堆积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 冰川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堆积作用
D.喀斯特溶蚀作用喀斯特堆积作用
23.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与抽水站、灌渠广布相关性较小的是
A.河谷地区地势较低平
B.土壤组成中矿物质成分多
C.大气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
D.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2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图中A地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是
A.综合治理,保持水土
B.发展经济,消除贫困 C.多方投入,改善交通
D.建设水库,发电兼灌溉 下图为澜沧江流域云南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影响该河流域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地质构造
B.气候类型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分布
期末复习5试卷第3页,总5页 26.图中该河干流段集中了整条河流91%的落差,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但影响其水能大量开发的主要因素是()
①经济落后,资金短缺
②山高谷深,交通不便
③季风显著,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④少数民族聚集,移民难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
27.澜沧江干流现有水电站建设对河流影响最大的是()A.流域面积
B.输沙总量
C.径流总量
D.落差大小
二、综合题
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滇、黔两省的能源储藏量占我国南方地区总量的80%左右,其中云南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滇、黔、桂三省(区)GDP的总和仅为广东的一半。材料二 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可形成我国西电东送南部主要通道。材料三 珠江水系图
(1)图中A地区是我国内河航运发达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2)图中B省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较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3)试分析云南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简述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对广东的积极意义。
期末复习5试卷第4页,总5页 29.读黄河某段与田纳西河流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
(2)自19世纪后期开始,田纳西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具体表现有哪些?
(3)参考田纳西河流域的成功经验,黄河流域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哪些?
期末复习5试卷第5页,总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D 2.B 【解析】
1.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的综合效益由:防洪、发电、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水库的修建不利于利于鱼类洄游。故D正确。
2.田纳西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水电站发电量不稳定,季节变化大,故B正确。水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能源,应大力发展,故A错误。核电和火电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D错误。
3.D 4.D 【解析】
3.由图可以看出:金沙江下游段落差大,这里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适于水电梯级开发。选B正确。
4.水库建设可使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是有益影响;水库建设也使上、下游间物种因大坝的出现交流受到阻隔,影响河流的生态系统,是不利影响;水库建设使下游河道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是不利影响;水库建设不会引发旱涝灾害。选B正确。
5.6.A 7.8.B 【解析】
5.6.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方向的效益,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故A项正确;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故B项错误;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灌溉,故C项错误;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地区,故D项错误。
7.8.河流的径流量主要与补给量有关,三峡工程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的补给量大,但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故B项正确。
9.D 10.A 11.D 【解析】
9.田纳西河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地区;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
10.由图知田纳西河流域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即冬春降水相对多,夏秋较少,故河流流量冬末春初大,夏秋小。因此,防洪水库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9~10月。
11.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中采用了梯级开发方式,流域开发逐步加大开放力度。
12.C 13.C
答案第1页,总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12.此河段有凌汛现象,黄河上的海勃湾水利枢纽发挥的独特作用是防凌。
13.据图文信息,胡杨岛在水库淹没区范围内,一定会有部分淹没现象,从而产生移民问题。乌兰布和沙漠在水库附近,可以利用水库的水改善沙漠的生态环境,水库建成会使河流下游泥沙减少,据此选C。
14.A 15.C 【解析】本题组考查河流流域的开发。(1)河流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从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流量变化小等方面分析。(2)水库可以调蓄河流径流量,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使得下游的土壤的肥力下降,三角洲面积减少,海浪侵蚀增强。
14.根据图形信息,青尼罗河比白尼罗河落差大,由此可得答案。由于白尼罗河来源赤道地区,因此汛期长,有维多利亚源调蓄,因此较稳定,但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大,发电量季节变化小。根据图示信息,其落差较小,不利于河流梯级开发。因此BCD错。
15.根据题意“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说明水库对河流径流量有调蓄作用,流入海洋的总体水量不变,但发生洪涝的机会就少,泛滥沉积的泥沙就少,因此下游的土壤的肥力下降,三角洲面积减少,海浪侵蚀增强,因此选C。
16.C 17.B 18.D 【解析】
16.根据材料,高水头电站指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的水电站。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多山地,河流落差大,C对。地形平坦,不利于发电,B错。海岸线曲折,多峡湾;河湖众多,少泥沙不能体现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之间高差大的特点,A、D错。17.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分布的海拔较高,聚落少,很少引发库区移民,B对。水位季节波动较小是气候原因造成,与水库修建位置无关,A错。海拔较高,占用耕地很少,C错。水库修建可能影响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生存繁殖,D错。
18.挪威纬度高,气温低,不需要耗电制冷,B错。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取暖,D对。夏季有极昼或白夜现象,人口少,照明、烹饪消耗电量较少,A、C错。
点睛:高水头电站指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的水电站,建设条件主要是河流落差大。该地纬度高,气温低,聚落分布在海拔较低处。水库修建在海拔较高处,库区移民问题很少。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取暖。
19.B 20.D 21.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9.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南北温差小,西风较弱,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少,因此降水较少。故B正确。
20.泰晤士河下游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来自北海的海水倒灌造成水质变坏,河水水位上涨,城市易受洪涝威胁。特别是夏季降水较少,来自北海的涌潮影响更强。水闸位于泰晤士河下游,关闭水闸可以阻拦北海海水倒灌,故D正确。
答案第2页,总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1.泰晤士河流域植被覆盖好,地形平坦,水流缓慢且季节变化小,因此河流含沙量小。所以河流下游泥沙主要来自海水倒灌时从河口带来。水闸关闭时,阻断了涌潮从河口带来的泥沙,使水闸以上至伦敦河段含沙量减小,A正确。结冰期延受当地气候影响,与水闸无关;通航能力减弱变化不大;受水闸影响,河流流速减慢,水能蕴藏量稍减B、C、D错误。
【点睛】本小题难度较大,解题时注意分析题干中“关闭的时间夏季多于冬季”的原因及水闸的位置。
22.C 23.B 24.A 【解析】
22.根据经纬度,图示位于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区域。图中A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B地位于渭河平原,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作用,C对。目前该地不受冰川作用影响,B错。属于半湿润区,风力作用不是主要外力,A错。是黄土分布区,没有喀斯特地貌,D错。
23.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与抽水站、灌渠广布,与土壤组成中矿物质成分多相关性较小,B对。河谷地区地势较低平,便于引水灌溉,A相关性大,A错。大气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需要大量引水灌溉,C相关性大,C错。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缺水站多,D相关性大,D错。
2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图中A地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是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持水土,A对。发展经济、改善交通、发电兼灌溉,都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条件,不是主方向,B、C、D错。
点睛:根据经纬度判断,图中A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B地位于渭河平原,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作用。建设抽水站,修灌渠与土壤矿物成分无关。黄土高原的开发治理,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25.D 26.A 27.B 【解析】考查流域的开发背景。
25.澜沧江流域云南段的地形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山高谷深,雄伟壮观的三江并流就位于此地,山地是两侧河流的分水岭,所以影响该河流域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分布。D正确。
26.影响其水能大量开发的主要因素是经济落后,资金短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①②正确;季风显著,径流量季节变化更需要修建修建水库能调节径流不是制约因素,③错误;该地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分布稀疏,移民量少,④错误;所以本题选A。
27.由于水库的拦沙作用,影响河流的冲淤与输沙,打乱了原有河流的输沙平衡,上游来沙大部分被拦于各梯级库内,下泄水量中含沙量大大减少,流域梯级开发对泥沙的拦截累积效应显著,所以澜沧江干流现有水电站建设对河流影响最大的是输沙总量,B正确。28.(1)地处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网密集;无结冰期,全年通航;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流量大。
(2)光、热、水资源充足且配合较好,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丘陵地形利于发展多种经营,生物品种多样;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临近工业基地和港
答案第3页,总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口,为农业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3)位于季风区,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峡谷多,落差大。
(4)可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调整能源结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环境质量。
【解析】(1)A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地理位置看地处珠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从地形看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网密集;无结冰期,全年通航;本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流量大。
(2)读图可知B为广东省,从地形、气候、水源、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广东省农业发展有利条件。
(3)云南省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再从河流的落差看,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峡谷多,落差大。
(4)参照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影响回答。增加电力资源可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调整能源结构;电能增加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环境质量。29.(1)梯级开发(2)长期高强度地棉花种植导致的土地退化;矿产开采、冶炼、扩大耕地带来的植被破坏;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3)加强立法,为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保证;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加大对河流灌溉、航运、水能、旅游等方面的开发;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等 【解析】(1)根据水电站符号,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梯级开发。
(2)田纳西河流域农业机械化水面高,长期高强度地棉花种植导致的土地退化。区域内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矿产开采、冶炼、扩大耕地,容易造成植被破坏。炼铜企业排放的大量含硫废物,易造成环境污染。
(3)黄河流域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加强立法,为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保证。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要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应加大对河流灌溉、航运、水能、旅游等方面的开发,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等。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心得 篇7
地理必修二教材的特点:一是容量比较大,主要是因为人文地理的内涵是非常丰厚的,比较宽泛,比较有变数,语言组织非常快灵活。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东西,始终丰富自身的人文地理知识。二是课本中图表的信息量比较大。我们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和能力。教学中还要有针对性地选取最典型的、最能说明课本原理的、最容易被理解的案例,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力求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其次要重视学生地图判读能力的培养。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地理的每一道题都离不开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和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各类图表,引导他们学会快速、准确地从图表中提炼有效地信息。
实现高中地理必修二的教学任务,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落实人文地理教学,就是要落实一个基本概念教学,如像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之间的例子。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的结合身边的,能够理解的来让学生对概念加以理解,要求学生知道基本含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够进行具体的分析。二是引导学生能够举例加以说明,如学生运用有关中心地的理论来对其他的相关的事物案例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这种知识的能力的运用。三是提升课标的理解能力,实际上还表现在对行为的理解上,比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工业特点与社会经济条件。显然这里面特别强调的是分析与说明。那这两个层次要求就是说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特点,与形成条件的方法,能够切入到任何一个工业区域来加以分析。也就是说如果说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案例能够替代要所教的案例所表述的内容的话,那么就尽可能的来使用,这样让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地理有用,地理就在你身边。四是要做些比较典型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人文地理试题的选材很广泛,变数很大,通过一些探究式的习题,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经验谈】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07-16
高中地理必修三之传统工业08-18
高中地理教学经验05-15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经验08-29
高中地理必修一目录09-07
高中地理必修二总结11-20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2 人教版 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09-30
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06-26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07-23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节11-06